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鳞介部-卷九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鳞介部-卷九-原文

○鲂鱼

《尔雅》曰:鲂,鱞。(郭璞症曰:江东呼鲂为鳊。一名魾,音毗。)

《山海经》曰:大鳊居海中。(鯾即鲂也。音鯾。)

《毛诗·宛丘·衡门》曰:岂其食鱼,必河之鲂?

又《关雎·汝坟》曰:鲂鱼赪尾,王室如燬。

又《七月·九罭》曰:九罭之鱼,鳟、鲂。

陆机《毛诗疏义》曰:鲂鳏,今伊、洛、济、颍鲂鱼也。广而薄脆,甜而少肉,细鳞,鱼之美者也。渔阳泉州刀口、辽东梁水鲂,特肥而厚,尤美於中鲂,故其乡语曰:’居就梁水鲂。’

《说苑》曰:阳书谓宓子贱曰:’吾少也贱,不知理民之术。有钓道顿可,夫投纶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也,薄而不美;若喙若亡,若食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薄而厚味。’宓子贱曰:’善。’

宋玉《钓赋》曰:左挟鱼罶,右执桥竿。精不离乎鱼啄,思不出乎鲋鳊。

○鱮鱼

《毛诗》曰:其钓维何?惟鲂及鱮。(音叙。)

《毛诗义疏》曰:鱮,似鲂而大头,鱼之不美者。故里语曰:’买鱼得鱮,不如啖茹。’徐州谓之鲢,(音连。)或谓之〈鱼童〉。

《水经》曰:沔瞬当流,注於汉,汉水又左得度口,水出阳平北。水度有二源,一曰清检,出佳鱮;二曰浊检,出好鲋。常以二月取之。美珍常味。

潘岳《西征赋》曰:素鱮扬鳍。

○鯈鱼(音稠)

《尔雅》曰:鮂,黑鰏。(郭璞症曰:即白鲦也,江东呼为鮂。囚、兹二音。)

《庄子》曰:庄子与惠子游於豪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织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耶?’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全矣。’

《山海经》曰:带山茈葫之水,其中多鯈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已忧。

又《图经赞》曰:汩和损平,莫惨於忧。《诗》咏萱草,《山经》则鯈。

何敬祖诗曰:属耳听鸣莺,流目玩鯈鱼。

○魦鱼

《尔雅》曰:魦,鮀。(郭璞症曰:今吹沙小鱼,体鱼而有点文也。沙、沱二音。)

《毛诗·鱼丽》曰:鱼丽于罶,〈鱼常〉、魦。(鯋,鮀也。)

《广志》曰:吹沙鱼,大如指,沙中行。

○〈鱼常〉鱼

《毛诗》曰:鱼丽于罶,〈鱼常〉,魦。〈鱼常〉,(杨也。音常。)

《毛诗义疏》曰:〈鱼常〉,一名杨,今黄颊鱼是。身形厚而长大,额骨正黄。

○鲋鱼

《周易·井卦》曰:井谷射鲋。(王肃注曰:鲋,小鱼也。)

《广雅》曰:鲭,鲋也。

《庄子》曰:庄周家贫,往贷粟於监河侯,侯曰:’我揭邑金,贷子二百金,可乎?’织周忿然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视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升斗之水而活我哉?’周曰:’喏。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之,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得升斗之水可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於枯鱼之肆!’

又曰:夫揭竿累,趣灌窦,守鲵鲋,其於得大鱼,难矣!

《吕氏春秋》曰:鱼之美者,有洞庭之鲋。

《说苑》曰:魏、楚会于晋阳,将以伐齐。齐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魏、楚欲伐齐,愿先生共寡人忧之。’髡曰:’臣见邻人之祠田也,以一箧饭与一鲋鱼,其祝曰:’下田洿邪,得穀百车。’臣笑其所祠者少,所求者多。’王曰:’善。’立为上卿。

《神异经》曰:东南海中有恒洲,有温湖,鲋鱼生焉,长八尺,食之宜暑而辟风寒。

盛弘之《荆州记》曰:荆州有美鲋,逾於洞庭、温湖。

《古乐府·罩辞》曰:罩初何得?端来得鲋。小者如手,大者如屦。孝子持归,遗我公姬。安得此鱼?適与罩迕。从今以后,狄薠求鲋。

刘邵《七华》曰:洞庭之鲋,出於江岷。弘腴青颅,朱尾碧鳞。

○鲇鱼

《尔雅》曰:〈鱼占〉。(别名鳀,江东通呼鲇为鮧。鮧音提。)

《广雅》曰:鮷、(音提。)鳀、(音递。)〈鱼占〉也。

《魏武四时食制》曰:蒸鲇。

《永嘉郡记》曰:漈湖溪中多大鲇。昔有流得一世者,鳍大五六围。

《广五行记》曰:则天如意中,著作郎路敬淳庄在济源,有水碾一柱坏,以他柱易之。家人取故者为樵,中得一鲇鱼,长尺馀,尚活。至后敬淳坐綦连辉被杀。

○鳠鱼

《广志》曰:鳠(音画)鱼,似鲇,大口。

○鳟鱼

《尔雅》曰:鮅,(音必。)鳟。(才损切,似鯶子,赤眼。鯶音混。)

《毛诗·九罭》曰:九罭之鱼,鳟、鲂。(鳟、鲂,大鱼也。)

《毛诗疏义》曰:”鳟、鲂,”鳟似鲵鱼,鳞细於鲵也,赤眼,多细文。

《唐书》曰:吐番国有臧河,去逻些三百里,东南流,众水凑焉,南入昆仑国。其中有鱼,似鳟而无鳞。

张衡《七辨》曰:巩洛之鳟,割以为〈鱼族〉。分芒折缕,细乱虻足。

○鱧鱼

《尔雅》曰:鱧。(郭璞症曰:鳢鮦也。自赤依婵撒也。)

《毛诗·鱼丽》曰:鱼丽于罶,鲂、鱧。(鱧,鮦鱼也。)

陆机《毛诗疏义》曰:”鲂、鱧,”,《尔雅》曰:”鱧,鮦也.”许以为鲤鱼,机以为鲤狭而厚。

《梁书》曰:林邑王逸死,奴文篡立。

文本日南西卷县夷帅范稚家奴。

常牧牛于山涧,得鳢鱼二而化为铁,因以铸刀。

刀成,文向石咒曰:’若斫石入者,文当王此国。’

因斫,如断刍槁,文心异之。

范稚常使之商贾至林邑,因教林邑王,作宫室及兵车器械,王宠任之。

后乃谗言诸子,各奔馀国。

及王死无嗣,文伪於邻国迓王子,置毒於浆中杀之,遂胁国人自立。

《林邑国记》曰:范文得鳢鱼,变为铁,斫石如斩芦,世传鱼刀。

○鲫鱼

《水经》曰:青林湖有鲫鱼,食之肥美,辟寒暑。

《南夷志》曰:蒙舍地有鲫鱼,大者重五斤。西洱河及昆池,南接滇池,冬月多鲫鱼。

杨咳戤《洛阳伽蓝记》曰:王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等,常饭鲫鱼羹。

○嘉鱼

《水经》曰:丙穴出嘉鱼,常以三月出,十月入。穴口广五六尺,去地七八尺。水泉悬注,鱼自穴下透入。水穴口向丙,故曰丙穴。

任像《益州记》曰:嘉鱼,细鳞,似鳟鱼,蜀中谓之拙鱼。蜀郡山处处有之,年年从石孔出,大者五六尺。

《云南记》曰:雅州丙穴出嘉鱼。所谓’嘉鱼生於丙穴’。大抵雅州诸水多有嘉鱼,似丽狞蘘鳞细。或云黄河中味鱼此类也。

《博物志》曰:较恤县北有鱼穴二所,常以二月、八月出鱼,曰:’丙穴’。

《岭表录异》曰:嘉鱼,形如鳟,出梧州戎城县江水口。甚肥美,众鱼莫可与比。最宜为鯅。(他顶切。)每炙,以芭蕉叶隔火盖,虑脂滴火闽狞呯。(渔阳有味鱼,亦此类。)

左思《蜀都赋》曰:嘉鱼出於丙穴。

○鰽鱼(字由切)

《异物志》曰:鰽鱼,仲夏始从海中溯流而上。腹下如刀,长尺馀。有细骨,如鸟毛在肉中;又有鸟肾在腹。立夏,有白鸟似鹥群飞,谓之鰽鸟。至仲夏,鸟藏鱼出,变化所生也。

○鮆鱼(音荠)

《尔雅》曰:鮤,蠛刀。(今之鮆鱼也。亦呼为魡鱼。列、蔑二音。)

《山海经》曰:浮玉之山,山北望具区。苕水出于其阴,其中多鮆鱼。(郭璞症曰:鮆鱼,狭薄,而长头,一名刀鱼,太湖中饶之。)

《异苑》曰:蝴蝶变作鮆。

○鲈鱼

《后汉书》曰:左慈,字玄放。曾在曹操坐,操曰:’恨少吴松江鲈鱼耳。’慈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出。操曰:’一鱼不周。’乃更沉钓,后引出,皆长三尺馀,操使目前脍之。

《世说》曰:张季膺为齐王掾,在洛水,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以为枷。

杜宝《大业拾遗录》曰:六年,吴郡献松江鲈鱼乾脍。鲈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齑玉脍,东南之佳味也。

○鲻鱼

《神仙传》曰:介像与吴王共论,鲻鱼为上,乃於殿前作方坎,汲水满之,并求钓饵、起之,须臾得鲻鱼。王惊喜,乃使脍之。

《异物志》曰:鲻鱼,长者六七尺。

《岭表录异》曰:跳鯅,乃海味之小鱼鯅也,以盐藏鲻鱼儿一斤,不啻千个,生擘点醋下酒,甚有美味。余遂问名’跳’之义,则曰:’捕鱼者,中春于高处卓望鱼犊却,如阵云,阔二三百步,厚亦相似者。既见报,渔师遂将舡争前而迎之。舡冲鱼阵,不施罟网,但鱼儿自惊跳入舡,逡巡而满。以此为鯅故名之’跳’。又云:舡去之时,不可当鱼阵掷晷,恐鱼多压沉故也。即可以知其多矣。

○鳝鱼(与〈鱼旦〉同,音善。)

《山海经》曰: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焉。女祭、女戚在蒲氨,居两水间,戚操鱼〈鱼旦〉(〈鱼旦〉,鱼属也。)祭操俎。(肉祠也。)

《汲冢周书·王会》曰:氡人食鳝蛇。鳝蛇,顺食之美。(东越瓯人也。比交州蛇特多,为上珍。)

谢承《后汉书》曰:杨震常客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贵,而震志愈笃。后有鹳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之像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时年过五十,乃始仕州郡。

《梁书》曰:邵陵脱汹摄南徐州事,遨游市里,杂於厮隶。常问卖〈鱼旦〉者曰:’柑史何如?’对者言躁虐,纶怒,令吞〈鱼旦〉以死。百姓惶骇,道路以目。

《淮南子》曰:今鳝之与蛇、蚕之与蠋,状相类而爱憎异。(人爱鳝与蚕,畏蛇与蠋,故曰异也。)

《抱朴子》曰:田地既有自然之鲜,而有荇茎、芩根、土龙之属化为鳝。

《韩子》曰:鳝似蛇,而渔者取鳝而畏蛇,利之所在,皆为贲、育。

《颜氏家训》曰:江陵刘氏以卖鳝羹为业。后生一儿,头目是鳝,自颈已下方为人耳。

又曰:《后汉书》云:’鹳雀衔三鳝鱼。’多假借为鳣鲔之鳣,俗之学士因谓为鳣鱼。案:《魏武帝四时食制》:’鳣鱼大如五升奁,长一丈’。郭璞症《尔雅》云:’鳣长二三丈’。安有鹳雀能胜其一者?况三头乎?鳣又纯灰色,无文章也。鳝鱼长者不过三尺,大者不过三指,黄色黑文,故都讲云:’蛇鳝,卿大夫服之像也’。《续汉书》及《搜神记》亦说此事,皆作’鳝’字。孙卿云:’鳖鳣鳅’。及《韩非》、《说苑》皆曰:’鳣似蛇,蚕似蠋’并作’鳣’种,假’鳝’为’鳝’,其来久乎?

周处《风土记》曰:阳羡谷,五月以薤蒸〈鱼旦〉而食。凡鳣鱼夏出冬蛰,亦以将气养和实时节也。

徐衷《南方草物状》曰:白鳣,生溪边土穴中,长五尺所,大三寸。

里民刺取细槿二寸,苦酒煮食之,滋味如黄鳝味。

交趾九真有之。

刘敬叔《异苑》曰:卢循以义熙五年自广州下,泊舡江西,众多疲死。

事平之后,人往蔡州,见死人发变而为鳝。

今上镇西参军与府司马张逝,瞻湖际有一棺,棺头有鳝众。

试令拨看,即是发,亦有未都化者。

一实云:生以秫渖沐,死则发为〈鱼旦〉。

又昔有人食不能无〈鱼旦〉,死后改棺,〈鱼旦〉满中。

又曰: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中空。

每雨水,辄满溢。

有商旅载生〈鱼旦〉聊放一头着孔中,以为狡狯。

后村民咸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事未常辍。

因遂名〈鱼旦〉父庙。

人有祈请,及秽慢,祸福立至。

估客后返,见其如此,即取作臛,於是遂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鳞介部-卷九-译文

《尔雅》说:鲂鱼,又称鱞鱼。(郭璞注解说:江东地区把鲂鱼称为鳊鱼。还有一个名字叫魾,读音为比。)

《山海经》说:大鳊鱼生活在海中。(鯾就是鲂鱼,读音为鯾。)

《毛诗·宛丘·衡门》说:难道吃鱼,一定要吃黄河的鲂鱼吗?

又《关雎·汝坟》说:鲂鱼红色的尾巴,王室如同燃烧。

又《七月·九罭》说:九罭网中的鱼,有鳟鱼和鲂鱼。

陆机《毛诗疏义》说:鲂鳏,现在伊、洛、济、颍地区的鲂鱼。体型宽而薄脆,味道甜而肉少,鳞片细小,是鱼中的美鱼。渔阳泉州的刀口、辽东的梁水鲂鱼,特别肥厚,尤其比中鲂鱼美味,所以当地的方言说:‘居住在靠近梁水的地方。’

《说苑》说:阳书对宓子贱说:‘我小时候贫贱,不知道治理百姓的方法。有钓鱼的方法可以顿悟,就是投下钓饵,鱼主动来吸食,这是阳桥,这样的鱼薄而不美;如果像没有嘴一样,或者像不吃东西一样,这是鲂鱼,这样的鱼薄而有厚味。’宓子贱说:‘好。’

宋玉《钓赋》说:左手拿着鱼篓,右手拿着钓竿。精神不离开鱼的吞食,思绪不超出鲋鱼和鳊鱼。

《毛诗》说:钓鱼用什么?只有鲂鱼和鱮鱼。(鱮鱼的读音为叙。)

《毛诗义疏》说:鱮鱼,像鲂鱼但头部较大,是鱼中不好吃的。所以俗语说:‘买鱼得到鱮鱼,不如吃蔬菜。’徐州称之为鲢鱼,(读音为连。)或者称之为鱼童。

《水经》说:沔瞬水流,注入汉水,汉水又从左边得到度口,水出自阳平北。水度有两个源头,一个是清检,出产美味的鱮鱼;另一个是浊检,出产好的鲋鱼。通常在二月捕捞。这是美味的珍品。

潘岳《西征赋》说:白色的鱮鱼扬起鳍。

《尔雅》说:鮂,黑色的鲦鱼。(郭璞注解说:就是白鲦鱼,江东地区称之为鮂。读音有囚、兹两种。)

《庄子》说:庄子与惠子在梁水上游玩,庄子说:‘鮂鱼出游得很悠闲,这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织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子固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确定的。

《山海经》说:带山茈葫的水中,有很多鮂鱼,它们的形状像鸡而长有红毛,有三个尾巴、六个脚、四个头,它们的叫声像喜鹊,吃了它可以消除忧愁。

又《图经赞》说:汩和损平,没有比忧愁更悲惨的了。《诗经》咏唱了萱草,《山海经》提到了鮂鱼。

何敬祖诗说:侧耳倾听黄莺的鸣叫,流目观赏鮂鱼。

《尔雅》说:魦,就是鮀。(郭璞注解说:现在的吹沙小鱼,体形像鱼而有点花纹。读音有沙、沱两种。)

《毛诗·鱼丽》说:鱼在鱼篓中,〈鱼常〉、魦。(〈鱼常〉,就是鮀。)

《广志》说:吹沙鱼,大小如手指,在沙中行走。

《毛诗》说:鱼在鱼篓中,〈鱼常〉,魦。(〈鱼常〉,读音为常。)

《毛诗义疏》说:〈鱼常〉,又称杨,现在指的是黄颊鱼。身体厚实而长大,额骨是正黄色。

《周易·井卦》说:井谷射鲋。(王肃注解说:鲋,是小鱼。)

《广雅》说:鲭,就是鲋。

《庄子》说:庄周家境贫寒,去监河侯那里借粮食,侯说:‘我揭邑的金子,借给你二百金,可以吗?’庄周生气地说:‘我昨天在路上听到有人呼喊,我看车辙中有一条鲋鱼,说:“我是东海的水族,你难道有升斗之水可以救我吗?”我说:“好的,我打算去南方游历吴越之王,激起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变了脸色,说:“我只要升斗之水就可以活命,你却这样说,不如早点到干鱼摊上找我!”’又说:拿着钓竿,赶着灌水,守着鲵鱼和鲋鱼,要想得到大鱼,是非常困难的!

《吕氏春秋》说:鱼中的美味,有洞庭的鲋鱼。

《说苑》说:魏国和楚国在晋阳会合,准备攻打齐国。齐王很担心,派人召见淳于髡说:‘魏国和楚国想要攻打齐国,希望先生和我一起担忧。’淳于髡说:‘我看见邻人祭祀田地,用一筐饭和一条鲋鱼,祈祷说:“下田湿润,收获百车谷物。”我笑他所祭的东西太少,所求的东西太多。’王说:“好。”立刻任命他为上卿。

《神异经》说:东南海中有恒洲,有温湖,鲋鱼在那里出生,长八尺,吃了它可以避暑和防止风寒。

盛弘之《荆州记》说:荆州有美味的鲋鱼,比洞庭湖和温湖的还要好。

《古乐府·罩辞》说:罩最初是什么?突然得到了鲋鱼。小的像手,大的像鞋子。孝子拿回家,送给我公姬。怎么得到这条鱼?恰好与罩相冲突。从今以后,狄薠求鲋。

刘邵《七华》说:洞庭的鲋鱼,出自江岷。肥美如油,青色的头,红色的尾巴,绿色的鳞片。

《尔雅》说:〈鱼占〉。(别名鳀,江东地区普遍称之为鲇鱼。读音为提。)

《广雅》说:鮷、(读音为提。)鳀、(读音为递。)〈鱼占〉。

《魏武四时食制》说:蒸鲇鱼。

《永嘉郡记》说:漈湖溪中有很多大鲇鱼。过去有一个人捕到一条大鲇鱼,鳍有五六围。

《广五行记》说:在武则天如意年间,著作郎路敬淳的庄园在济源,有一根水碾柱坏了,用其他柱子替换了。家人把旧的柱子当柴烧,从中发现了一条鲇鱼,长一尺多,还活着。后来敬淳因为綦连辉被杀。

《广志》说:鳠鱼,像鲇鱼,但嘴巴很大。

《尔雅》说:鮅,(读音为必。)鳟。(读音为才损切,像鯶子,眼睛是红色的。鯶鱼的读音为混。)

《毛诗·九罭》说:九罭网中的鱼,有鳟鱼和鲂鱼。(鳟鱼和鲂鱼,都是大鱼。)

《毛诗疏义》说:‘鳟、鲂’,鳟鱼像鲵鱼,鳞片比鲵鱼细,眼睛是红色的,有很多细小的花纹。

《唐书》说:吐番国有臧河,距离逻些三百里,向东南流,众多水流汇聚于此,向南流入昆仑国。河中有鱼,像鳟鱼但没有鳞片。

张衡《七辨》说:巩洛地区的鳟鱼,切成鱼块。切割得细乱如蚊子的脚。

《尔雅》说:鱧。(郭璞注解说:是鳢鮦鱼。自赤依婵撒也。)

《毛诗·鱼丽》说:鱼在鱼篓中,鲂、鱧。(鱧,是鮦鱼。)

陆机《毛诗疏义》说:‘鲂、鱧’,根据《尔雅》说:‘鱧,是鮦鱼。’许以为鲤鱼,陆机认为鲤鱼体型狭长而厚实。

《梁书》记载:林邑国的国王去世,他的奴隶范文篡位自立。范文原本是日南西卷县夷帅范稚的家奴。他常常在山涧放牛,得到两条鳢鱼,这两条鱼变成了铁,范文就用这铁铸成了刀。刀铸成后,范文对着石头念咒语说:‘如果这刀能砍入石头,范文就应当成为这个国家的国王。’于是他砍向石头,石头就像被割断的干草一样,范文心里感到非常惊异。范稚经常派他到林邑经商,因此范文教导林邑王建造宫殿和制造兵车器械,林邑王非常宠爱并信任他。后来范文在林邑王面前诬陷他的儿子们,导致他们各自逃往其他国家。等到林邑王去世没有留下后代,范文假装在邻国迎接王子,在饮料中下毒将王子杀害,然后胁迫国人自立。

《林邑国记》记载:范文得到鳢鱼变成的铁,砍石头就像砍断芦苇一样,世人传说这是鱼刀。

《水经》记载:青林湖有鲫鱼,吃了它很肥美,可以驱寒避暑。

《南夷志》记载:蒙舍地区有鲫鱼,大的有五斤重。西洱河和昆池,南接滇池,冬天有很多鲫鱼。

杨咳戤在《洛阳伽蓝记》中说:王肃刚到这个国家时,不吃羊肉和奶酪等,经常吃鲫鱼汤。

《水经》记载:丙穴出产嘉鱼,通常在三月出现,十月进入。洞穴口宽五六尺,离地面七八尺。泉水从上方直接注入,鱼从洞穴下方游出。因为洞穴口朝向丙,所以叫丙穴。

任像在《益州记》中说:嘉鱼,细鳞,像鳟鱼,蜀中称之为拙鱼。蜀郡的山中到处都有嘉鱼,每年从石孔中出来,大的有五六尺。

《云南记》记载:雅州的丙穴出产嘉鱼。所谓‘嘉鱼生于丙穴’。雅州的水中多有嘉鱼,它们的鳞片细小,有的说它们像黄河中的味鱼。

《博物志》记载:较恤县北有两个鱼穴,通常在二月和八月出鱼,称为‘丙穴’。

《岭表录异》记载:嘉鱼,形状像鳟鱼,出产于梧州戎城县江水口。非常肥美,其他鱼无法与之相比。最适合做鲈鱼。(他顶切。)每次烤鱼时,都用芭蕉叶隔火盖住,以防油脂滴落引起火灾。(渔阳有味鱼,也属于此类。)

左思在《蜀都赋》中说:嘉鱼出产于丙穴。

《异物志》记载:鰽鱼,在仲夏开始从海中逆流而上。腹部像刀,长一尺多。有细小的骨头,就像鸟毛长在肉里;还有鸟的肾脏在腹部。立夏时,有白鸟像鹥鸟一样群飞,称为鰽鸟。到仲夏,鸟藏起来鱼出现,这是变化的产物。

《尔雅》记载:鮤,蠛刀。(现在的鮆鱼。也称为魡鱼。列、蔑二音。)

《山海经》记载:浮玉之山,从山北望见具区。苕水从山的北面流出,水中有很多鮆鱼。(郭璞注:鮆鱼,薄而长头,一名刀鱼,太湖中很多。)

《异苑》记载:蝴蝶变成鮆。

《后汉书》记载:左慈,字玄放。曾在曹操的宴会上,曹操说:‘很遗憾没有吴松江的鲈鱼。’左慈于是请求用铜盘装水,用竹竿在盘中钓鱼,不一会儿就钓出一条鲈鱼。曹操说:‘一条鱼不够。’于是再沉下钓钩,之后钓出的鱼都有一尺多长,曹操让人立刻切片食用。

《世说》记载:张季膺担任齐王掾时,在洛水,秋风起时,他想起吴中的菰菜汤和鲈鱼脍,于是命令驾车回家。不久齐王失败,当时的人认为他是自找麻烦。

杜宝在《大业拾遗录》中说:大业六年,吴郡献上松江鲈鱼干脍。鲈鱼肉白如雪,不腥。这就是所说的金齑玉脍,东南地区的美食。

《神仙传》记载:介像和吴王一起讨论,认为鲻鱼最好,于是在殿前挖了一个方形的凹槽,装满水,并准备钓饵,不一会儿就钓到了鲻鱼。吴王又惊又喜,让人切片食用。

《异物志》记载:鲻鱼,大的有六七尺。

《岭表录异》记载:跳鯅,是海中的小鱼鯅,用盐腌制的鲻鱼儿一斤,就有上千个,生吃蘸醋下酒,非常美味。我于是问‘跳’这个名字的含义,他们说:‘捕鱼的人,在春天在高的地方观察鱼群游动,像阵云一样,宽二三百步,厚也差不多。一旦发现,渔夫就会驾船前来迎接。船冲进鱼群,不使用渔网,只是鱼儿自己惊慌失措地跳进船里,一会儿就装满了。因此叫做‘跳’。又说:船离开时,不能对着鱼群扔东西,怕鱼太多压沉船。从这里可以知道鱼很多。

《山海经》记载:大乐之野,夏后启在这里跳了九代舞。女祭、女戚在蒲草上,住在两条水之间,戚操鱼(鱼属)。祭操俎(肉祠)。

《汲冢周书·王会》记载:氡人吃鳝蛇。鳝蛇,是顺食的美味。(东越瓯人也。比交州蛇特别多,是上等美食。)

谢承在《后汉书》中说:杨震常客居湖边,不回应州郡的礼节邀请数十年。人们认为他晚年才得贵,但他的志向更加坚定。后来有鹳雀叼着三鳣鱼飞到讲堂前,都讲取鱼进献说:‘蛇鳣者,卿大夫之像也。三个,是三台的意思。先生从此升迁了。’当时他已经五十多岁,才开始在州郡任职。

《梁书》记载:邵陵脱汹摄南徐州事,遨游市井,混在仆役之中。他常常问卖鱼(鱼旦)的人:‘柑史如何?’回答的人说暴躁,脱汹生气,让人吞下鱼(鱼旦)而死。百姓恐慌,路上都用眼神交流。

《淮南子》说:现在鳝鱼和蛇、蚕和蠋,形状相似但人们的爱恨不同。(人们爱鳝鱼和蚕,害怕蛇和蠋,所以说不同。)

《抱朴子》说:田地既有自然的鲜美,还有荇茎、芩根、土龙之类的化为鳝。

《韩子》说:鳝鱼像蛇,但渔夫捕鳝鱼却害怕蛇,因为利益所在,都是勇士。

《颜氏家训》说:江陵刘氏以卖鱼(鱼旦)为业。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头和眼睛是鳝的,从颈部以下是人。

又曰:《后汉书》云:‘鹳雀叼着三鳝鱼。’多被借为鳣鲔的鳣,俗之学士因谓为鳣鱼。案:《魏武帝四时食制》:‘鳣鱼大如五升奁,长一丈。’郭璞注《尔雅》云:‘鳣长二三丈。’怎么可能有鹳雀能承载一条鳣鱼呢?何况是三条头呢?鳣鱼是纯灰色的,没有花纹。鳝鱼长的不过三尺,大的不过三指,黄色有黑色花纹,所以都讲说:‘蛇鳝,卿大夫服之像也。’《续汉书》和《搜神记》也这么说,都写作‘鳝’字。孙卿说:‘鳖鳣鳅。’以及《韩非》、《说苑》都说:‘鳣像蛇,蚕像蠋’都写作‘鳣’种,借用‘鳝’为‘鳝’,由来已久。

周处《风土记》说:阳羡谷,五月用薤蒸鱼(鱼旦)来吃。凡是鱼,夏天出来,冬天冬眠,也是为了将气养和,适时节也。

徐衷的《南方草物状》中提到:白鳣这种鱼,生活在溪边的土洞里,长度大约五尺,直径三寸。当地居民用细长的槿木刺来捕捉它,然后用苦酒煮熟吃,味道像黄鳝一样。在交趾的九真地区也有这种鱼。

刘敬叔的《异苑》中记载:卢循在义熙五年从广州出发,停船在江西,很多人因此疲惫而死。事情平息之后,有人去蔡州,看到一具棺材,棺材头上有许多鳝鱼。试着拨开棺材看,发现是死者的头发变成了鳝鱼,还有一些还没完全变化的。有人说:活着的时候用高粱浆洗头,死后头发就变成了鱼。

又有人说:会稽的石亭埭有一棵大枫树,树干中空。每当下雨时,树干就会充满水。有商旅带着活鳝鱼,随便放一头在树洞中,以为是一种恶作剧。后来村民们都说那是神,于是就在树下建了房子,宰牲祭祀从未间断,因此就称这棵树为‘鳝鱼之父’庙。有人祈求或者亵渎,立刻就会招来祸福。商旅回来后,看到这种情况,就把它拿去炖汤,从此就再也没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鳞介部-卷九-注解

鲂鱼:鲂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在古代文学中,鲂鱼常被用来象征富饶和吉祥。在《尔雅》中,鲂鱼与鱞(即鲟鱼)并列,表明其珍贵。

鱮鱼:鱮鱼,又称鲢鱼,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在《毛诗》中,鱮鱼与鲂鱼并提,常用于烹饪。

鯈鱼:鯈鱼,又称白鲦,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在《庄子》中,庄子以此鱼为例,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魦鱼:魦鱼,又称鮀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在《尔雅》中,魦鱼与沙中行的小鱼并列,表明其常见。

〈鱼常〉鱼:〈鱼常〉鱼,又称杨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在《毛诗》中,〈鱼常〉鱼与魦鱼并列,表明其与魦鱼相似。

鲋鱼:鲋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在《周易》中,鲋鱼象征小人物,而在《庄子》中,鲋鱼被用来比喻急需帮助的人。

鲇鱼:鲇鱼,又称鮧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在《尔雅》中,鲇鱼与鳀鱼并列,表明其常见。

鳠鱼:鳠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在《广志》中,鳠鱼与鲇鱼相似,但口较大。

鳟鱼:鳟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在《尔雅》中,鳟鱼与鲂鱼并列,表明其珍贵。

鱧鱼:鱧鱼,又称鮦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属于鲤科。在《尔雅》中,鱧鱼与鲤鱼并列,表明其与鲤鱼相似。

梁书:《梁书》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史书,由萧子显撰写,记载了南朝梁的历史。

林邑王:林邑是古代越南地区的一个国家,位于现在的越南中部地区。

奴文:指篡位者,即林邑王的篡位者。

范稚:范稚是南朝梁时期的人物,曾任日南西卷县夷帅。

夷帅:夷帅是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首领。

鳢鱼:鳢鱼是一种淡水鱼,属于鲈形目。

刀:刀是一种切割工具,这里指用铁铸成的刀。

咒:咒是一种古代的巫术或宗教仪式,通过念咒语来祈求神灵的保佑或施加诅咒。

日南西卷县:日南西卷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现在的越南。

商贾:商贾是指古代的商人。

宫室:宫室是指宫殿和住宅。

兵车器械:兵车器械是指军事用的车和武器。

诸子:诸子是指多个儿子。

迓王子:迓王子是指迎接王子。

浆:浆是指饮料,这里指酒。

丙穴:丙穴是指古代的一种鱼穴,位于四川等地。

嘉鱼:嘉鱼是一种淡水鱼,因其肉质鲜美而得名。

鲫鱼:鲫鱼是一种淡水鱼,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

水经:《水经》是中国古代一部记载河流的地理著作。

青林湖:青林湖是古代的一个湖泊名。

辟寒暑:辟寒暑是指驱散寒冷和暑热,即具有清凉解暑的作用。

蒙舍地:蒙舍地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区名,位于现在的云南。

西洱河:西洱河是古代的一条河流名,位于现在的云南。

昆池:昆池是古代的一个湖泊名,位于现在的云南。

滇池:滇池是现在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大湖泊。

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的一部地理志书。

王肃:王肃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和学者。

酪:酪是一种乳制品,即牛奶或羊奶制成的凝乳。

丙穴出嘉鱼:丙穴出嘉鱼是指丙穴中出产嘉鱼。

蜀中:蜀中是指古代的蜀地,即现在的四川。

拙鱼:拙鱼是嘉鱼的别称。

雅州:雅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现在的四川。

较恤县:较恤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

鱼穴:鱼穴是指鱼类产卵或栖息的洞穴。

梧州戎城县:梧州戎城县是古代的一个县名,位于现在的广西。

鯅:鯅是一种鱼,即鲻鱼。

跳鯅:跳鯅是指跳动的鲻鱼。

鳣鱼:鳣鱼是一种大型的淡水鱼,因其体型巨大而得名。

鹳雀:鹳雀是一种大型水鸟。

大乐之野:大乐之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夏后启:夏后启是夏朝的一位君主。

女祭:女祭是指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女性祭司。

女戚:女戚是指古代祭祀活动中的女性亲属。

蒲氨:蒲氨是指一种植物,即蒲草。

氡人:氡人是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

鳝蛇:鳝蛇是指鳝鱼和蛇。

顺食之美:顺食之美是指食物美味可口。

交州:交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现在的越南北部。

杨震:杨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

邵陵脱:邵陵脱是南朝梁时期的一位官员。

厮隶:厮隶是指古代的奴隶。

柑史:柑史是指柑橘的历史。

鳝鱼:鳝鱼是一种淡水鱼,属于鳅科。

三鳣鱼:三鳣鱼是指三头的大鱼,这里指鳝鱼。

三台:三台是指古代的三个星官,象征高官厚禄。

魏武帝:魏武帝是指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五升奁:五升奁是指古代的一种容器,容量约为五升。

郭璞:郭璞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学者。

鳣鲔:鳣鲔是指大型的鱼类,这里指鳝鱼。

鳖鳣鳅:鳖鳣鳅是指三种不同的鱼类。

韩子:韩子是指韩非,战国时期的一位法家思想家。

说苑:说苑是指古代的一部政治学著作。

田地:田地是指农田。

荇茎:荇茎是指荇菜的花茎。

芩根:芩根是指黄芩的根。

土龙:土龙是指地龙,一种地下爬行动物。

贲、育:贲、育是指古代的勇士。

江陵刘氏:江陵刘氏是指江陵地区的刘姓家族。

头目:头目是指头和眼睛。

阳羡谷:阳羡谷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现在的江苏。

薤:薤是一种植物,即小蒜。

白鳣:白鳣,即白鳝,是一种淡水鱼类,学名为Monopterus albus。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鳝鱼被视为美味佳肴,尤其在南方地区,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溪边土穴中:指溪流旁边的土洞或洞穴,这种环境适宜白鳝生长。

细槿:细槿可能指的是一种植物,但具体指代不明,可能是指槿树(Hibiscus syriacus)的细小枝条,用于煮食白鳝。

苦酒:苦酒是一种用酒与某些苦味植物(如黄连、黄柏等)制成的饮料,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滋味如黄鳝味:指白鳝的口感和味道类似于黄鳝。

交趾九真:交趾和九真是古代对越南地区的称呼,这里指的是越南境内。

卢循:卢循是东晋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义熙五年(409年)起兵反晋。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东晋时期的一个年份。

泊舡江西:泊舡,即停船;江西,指江西地区,这里可能是指江西的水域。

蔡州:古代地名,具体位置可能因时代而异,此处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死人发变而为鳝:指人的头发在死后变成了鳝鱼,这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奇异现象。

镇西参军:镇西参军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某个地区的军事事务。

府司马张逝:府司马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张逝是人的名字。

瞻湖际:瞻湖际可能是指某个湖泊的边缘。

〈鱼旦〉:〈鱼旦〉是古代对鳝鱼的别称,此处可能是指鳝鱼尸体。

生以秫渖沐,死则发为〈鱼旦〉: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活着时用秫米酒沐浴,死后头发会变成鳝鱼尸体,这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奇异现象。

会稽石亭埭:会稽是古代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石亭埭可能是指会稽地区的一个地名或建筑。

大枫树:指一种高大的枫树,学名为Acer macrophyllum。

商旅:指商人或旅客。

狡狯:狡狯是指狡猾、诡计多端的行为。

宰牲祭事:宰牲,指宰杀牲畜;祭事,指祭祀活动。

估客:估客是指商人,此处可能指返回的商人。

臛:臛,古代指将肉炖煮成羹汤,此处可能指将鳝鱼炖煮成羹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鳞介部-卷九-评注

徐衷《南方草物状》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名为白鳣的鱼类,其生存环境、体型以及食用方法都被详细记载。首先,‘白鳣,生溪边土穴中’一句,点明了白鳣的生存环境,溪边土穴,这种描述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也体现了古人对生物栖息地的重视。‘长五尺所,大三寸’则是对白鳣体型的一种具体描述,五尺所和三寸的尺寸,使得读者可以直观地想象出这种鱼类的形象。

‘里民刺取细槿二寸,苦酒煮食之,滋味如黄鳝味’这句话,讲述了当地居民食用白鳣的方法,刺取细槿二寸,可能是指用细长的槿叶来捕捉白鳣,苦酒煮食则是一种烹饪方式,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也反映了古人对食物的烹饪技巧。‘滋味如黄鳝味’则是对白鳣味道的一种评价,通过与黄鳝的对比,使读者对白鳣的味道有了直观的认识。

‘交趾九真有之’这句话,说明了白鳣的分布范围,交趾九真,是古代对越南地区的称呼,这里的记载表明了白鳣不仅在中国南方有分布,也在越南等地存在,体现了古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刘敬叔《异苑》中的文字,则充满了神秘色彩。‘卢循以义熙五年自广州下,泊舡江西,众多疲死’这段描述,讲述了一个历史事件,卢循的军队在行军途中遭遇困难,导致许多人死亡,这样的记载不仅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也展现了古人对历史事件的记录。

‘事平之后,人往蔡州,见死人发变而为鳝’这句话,引入了一种超自然的现象,死人的头发变成了鳝鱼,这种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体现了古人对超自然现象的敬畏和好奇。

‘一实云:生以秫渖沐,死则发为〈鱼旦〉’这句话,进一步描述了这种神秘现象,生时以秫米酒沐浴,死后头发变为鱼旦,这里的‘鱼旦’可能是指鳝鱼,这种描述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性,也反映了古人对生死观念的理解。

‘又昔有人食不能无〈鱼旦〉,死后改棺,〈鱼旦〉满中’这句话,讲述了另一个与‘鱼旦’相关的故事,有人生前喜欢吃‘鱼旦’,死后棺材中充满了‘鱼旦’,这样的描述充满了诡异色彩,反映了古人对生死和食物的复杂情感。

‘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中空’这句话,描述了一个自然现象,会稽石亭埭的大枫树中空,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每雨水,辄满溢’这句话,进一步描述了枫树的特性,每当下雨,树中的空腔就会满溢,这样的描述使得枫树成为了一个神秘的存在。

‘有商旅载生〈鱼旦〉聊放一头着孔中,以为狡狯’这句话,讲述了商旅与枫树之间的互动,商旅将生‘鱼旦’放入枫树的空腔中,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玩笑,也可能是一种对神秘力量的试探。

‘后村民咸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事未常辍,因遂名〈鱼旦〉父庙’这句话,描述了村民对枫树的崇拜,他们将枫树视为神灵,建立了庙宇进行祭祀,这种崇拜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人有祈请,及秽慢,祸福立至’这句话,说明了村民对枫树的敬畏,他们相信通过祈求可以获得福佑,而亵渎则会招致灾祸,这种观念体现了古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

‘估客后返,见其如此,即取作臛,於是遂绝’这句话,讲述了估客的行为,他看到村民对枫树的崇拜后,将其视为食物,这种行为打破了村民的信仰,导致枫树的神秘性消失。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鳞介部-卷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16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