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四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四-原文

《史民》曰:公仪休食茹而美,拔其园葵。

《后汉书》曰:孔奋为姑臧长。时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左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自俭约,而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沈约《宋书》曰:文帝为王玄谟作四时茹诗云:’堇茹供春膳,粟飧充夏餐。’

《傅玄诗》曰:厨人进藿茹,有酒不盈杯。

枚乘《七发》曰:白露之茹。

《周礼》曰:朝事之豆,其实韭菹、昌本、菁菹、茆菹。(昌本,昌蒲根也,切之四寸为之。菁菹,韭菹。郑大夫读茆为茅。或曰茆水草。杜子春读茆为卯。玄谓:菁,蔓菁也;茆,凫葵也。)馈食之豆,其实葵菹。加豆之实,芹菹、深蒲、菭笋菹、笋菹。(芹,楚葵也。郑司农云:深蒲,弱入水深,故曰深蒲;或曰:深蒲,桑耳。菭,水中鱼衣也。玄谓:深蒲,蒲始生水中子也。菭,箭萌、筍竹萌。)王举则共七菹。(韭、菁、茆、葵、芹、菭、筍菹。凡醯醢所和,细切为齑,全物若〈月枼〉为菹。齑菹之称,菜肉通称矣。)

《记》曰: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月聂〉而不切。麇为辟鸡,菟为宛脾,皆〈月聂〉而切之。切葱若薤实之,醯以柔之。(此轩、辟鸡、宛脾、皆菹类也。其作之状,以醯与薰菜淹之,杀肉及腥气也。)

又曰:水草之菹,陆产之醯,小物备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实,美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水草之菹,芹、茆属。陆产之醯,蚳、〈虫缘〉之属。天子之祭,八簋。昆虫,谓温生寒死之虫也。《内则》:可食之物有蜩范。草木之实,菱茨榛栗之属。)

《传》曰: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歜(昌菹。)

《毛诗》曰: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剥瓜为菹也。《笺》云:中田,土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於畔上种瓜,瓜成又入其税,天子剥削淹渍以为菹。贵四时之异物。)

《毛诗义疏》曰:蒲,周礼以为菹。谓蒲始生,取其中心入地蒻,大如指,白,生啖之甘脆。又煮以苦酒受之,如食笋法,大美。今吴人以为菹。

《广雅》曰:齑、{队韭}、{艹酿}、{艹酤}、菹也。(坠,大内切。{艹酤},口故切。)

《苍颉解诂》曰:{艹酤},酢菹也。

《说文》曰:菹,菜酢也。蘫,瓜菹也。(蘫,力甘切。)

《释名》曰:菹,阻也。生酿之,遂使阻於寒温之间,不得烂也。

《吕氏春秋》曰:文王好菹。孔子闻之,蹙頞而食之三年,然后美之。

贾谊《新书》曰: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腹有病,而不能食之。令尹入,问曰:’王安得此疾?’王曰:’我食寒菹而得蛭,念谴之而不得其罪乎,是法废而威不立,非所以使国闻也;谴而行其诛乎,则庖宰监者皆当死,心又弗忍也。故吾恐蛭之见也,因遂吞之。’令尹避席再拜而贺曰:’臣闻:天道无亲,惟德是辅。王有仁德,天之所奉也。’是昔也,惠王之后而蛭出,其夕,病心腹之积皆愈。

《晋书》曰:吴隐之年十馀岁,丁父母忧,食咸菹,以其味甘,掇而弃之。

卢谌《祭法》曰:秋祠有菹消。(《食经》有此法也。)

范汪《祠制》曰:孟冬不咸菹。

《释名》曰:生氵籥葱薤曰瓮,言柔滑兑兑然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四-译文

《史民》说:公仪休吃的是野菜,味道很美,于是拔掉了自己园子里的葵菜。

《后汉书》记载:孔奋担任姑臧的长官。当时担任县官的人,不到几个月,就会积累很多财富。孔奋担任左职四年,财产并没有增加。他孝顺母亲,虽然自己节俭,但仍然尽力提供美食来奉养母亲。他和妻子孩子一起,共同享受粗茶淡饭。

沈约在《宋书》中提到:文帝为王玄谟创作了四季野菜诗,其中提到:‘堇菜供春饭,粟饭充夏餐。’

《傅玄诗》中提到:厨师端上了藿菜和野菜,虽然有酒,但酒杯却没有满。

《七发》中提到:白露时节的野菜。

《周礼》记载:朝廷的宴会中,豆类食物中包括韭菜菹、昌本、菁菹、茆菹(昌本是指昌蒲的根,切成四寸长。菁菹是指韭菜菹。郑大夫将茆读作茅。有人说茆是水草。杜子春将茆读作卯。玄认为:菁是指蔓菁;茆是指凫葵)。馈赠的食物中,豆类食物包括葵菹。加豆的食物包括芹菜菹、深蒲、菭笋菹、笋菹(芹菜是楚葵。郑司农说:深蒲是指弱小的植物深入水中,所以叫深蒲;有人说:深蒲是指桑耳。菭是指水中鱼衣。玄认为:深蒲是指蒲草刚生在水中的种子。菭是指箭竹的嫩芽、竹笋)。国王举行宴会时,会提供七种菹(韭菜、菁、茆、葵、芹菜、菭、笋菹。所有的醯醢都是和细切的菜一起制成齑,完整的食物如果实则是制成菹。齑菹的称呼,是菜和肉的通称。)

《记》记载:麋鹿肉制成菹,野猪肉制成轩(这些都是菹类。制作的方法是用醯和薰草浸泡,以去除肉和腥味。)

《记》又记载:水草制成的菹,陆地上生产的醯,小物品已经准备好了;三牲的俎,八簋的食物,美味的东西已经准备好了;昆虫的异类,草木的果实,阴阳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水草的菹包括芹菜、茆等。陆地上生产的醯包括蚳、虫缘等。天子的祭祀,有八簋。昆虫是指温生寒死的虫子。《内则》中提到可食用的有蜩范。草木的果实包括菱、茨、榛、栗等。)

《传》记载:周公阅读来聘,宴会上有昌菹(昌菹)。

《毛诗》记载:田中有庐,边界上有瓜,是剥了瓜来做成菹的。

《毛诗义疏》记载:蒲在《周礼》中被认为是菹。指的是蒲草刚生时,取其中心部分,大如手指,白色,生吃很甜美。也可以用苦酒煮后食用,就像吃笋一样,非常美味。现在吴地人把它做成菹。

《广雅》记载:齑、{队韭}、{艹酿}、{艹酤}、菹也是。

《苍颉解诂》记载:{艹酤}是酸菹。

《说文》记载:菹是菜醋。蘫是瓜菹。

《释名》记载:菹是阻的意思。生食并发酵,使其在寒温之间受到阻碍,不会腐烂。

《吕氏春秋》记载:文王喜欢菹。孔子听说后,皱着眉头吃了三年,然后才觉得美味。

贾谊在《新书》中记载:楚惠王吃寒菹时吞下了一只蛭,因此得了病,不能吃东西。令尹进见,问:‘大王怎么得了这种病?’王说:‘我吃寒菹时吞下了一只蛭,我想责罚他,但又找不到他的罪过,这是法律失效而威严不立,不是让国家闻名的做法;如果责罚他,那么厨师和监督的人都应该被处死,我又不忍心。所以我担心蛭的出现,就把它吞下去了。’令尹离开座位,再次鞠躬祝贺说:‘我听说:天道无亲,只有德行才是天所辅助的。大王有仁德,是天所奉养的。’从那以后,惠王的后代蛭出现了,那天晚上,惠王心腹的病都好了。

《晋书》记载:吴隐之十几岁时,遭遇父母之丧,吃咸菹,因为味道甜美,就摘下来扔掉了。

卢谌在《祭法》中提到:秋天的祭祀有菹消(《食经》中也有这个方法)。

范汪在《祠制》中提到:孟冬不使用咸菹。

《释名》记载:新鲜的葱和薤叫做瓮,因为它柔软光滑,像水一样流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四-注解

茹:茹,指可食用的植物,如菽、薇等。在古代,茹常用于指代蔬菜或野菜。这里特指公仪休所食的蔬菜。

菹:菹,指用蔬菜、野菜等腌制或发酵而成的食品。在古代,菹是一种常见的腌制食品,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常用于祭祀或宴会。

昌本:昌本,指昌蒲的根部,昌蒲是一种水生植物,其根可食用。

菁菹:菁菹,指用菁草(一种野菜)腌制的菹。

茆菹:茆菹,指用茆草(一种水草)腌制的菹。

葵菹:葵菹,指用葵菜腌制的菹。

芹菹:芹菹,指用芹菜腌制的菹。

深蒲:深蒲,指生长在水中的蒲草,或指蒲草的嫩芽。

菭笋菹:菭笋菹,指用菭(水中鱼衣)和笋腌制的菹。

筍菹:筍菹,指用竹笋腌制的菹。

齑菹:齑菹,指将蔬菜切成细末后腌制的菹。

麋鹿:麋鹿,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其肉可食用。

野豕:野豕,指野猪。

麇:麇,指一种类似鹿的动物。

菟:菟,指兔子。

醯:醯,指一种酸味调料,类似现在的醋。

薰菜:薰菜,指用香料熏制的蔬菜。

三牲:三牲,指牛、羊、猪三种祭祀用的牲畜。

八簋:八簋,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八种盛食物的器皿。

昆虫:昆虫,指各种昆虫。

草木:草木,指各种植物。

蘫:蘫,指一种瓜类蔬菜。

队韭:队韭,指韭菜。

艹酿:艹酿,指用草药酿制的酒。

艹酤:艹酤,指用植物发酵制成的酸味调料。

瓮:瓮,指一种大型的陶制容器,用于盛放液体或腌制食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四-评注

《史民》中提到公仪休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这里的‘茹’指的是蔬菜,‘茹’字在古文中常用来指代蔬菜。公仪休食后感到美味,于是拔掉了自家园中的葵菜,这反映了古人对于食物的珍惜和对自然的尊重。‘美’字在这里不仅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满足,体现了古人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

《后汉书》中孔奋为姑臧长,他虽自俭约,但事母孝谨,奉养极求珍膳。这里的‘菜茹’指的是粗劣的蔬菜,孔奋却愿意与妻子共同享用,这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孝顺和对简朴生活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沈约《宋书》中提到的四时茹诗,‘堇茹供春膳,粟飧充夏餐’,这里的‘堇茹’指的是一种春季的蔬菜,‘粟飧’则是指用小米做的饭。诗中通过对比春膳和夏餐,展现了四季更替和自然变化的美好,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时令食材的运用。

《傅玄诗》中的‘厨人进藿茹,有酒不盈杯’,‘藿茹’指的是一种普通的蔬菜,诗中通过厨人进献藿茹的情景,表达了即使生活简朴,也能找到快乐,体现了古人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

枚乘《七发》中的‘白露之茹’,‘茹’在这里指代的是秋季的蔬菜,‘白露’则是指秋季的节气,诗中通过‘白露之茹’的描写,展现了秋季的丰收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节气的敏感和赞美。

《周礼》中提到的‘韭菹、昌本、菁菹、茆菹’,‘菹’指的是腌制或发酵的蔬菜,这里列举了多种不同的菹,反映了古人对蔬菜的多样化和对食物保存方法的探索。

《记》中提到的‘麋鹿为菹,野豕为轩’,‘菹’和‘轩’都是指腌制或发酵的食品,这里通过麋鹿和野豕的例子,说明了古人对于食材的广泛运用和对食物的创造性处理。

《毛诗》中的‘是剥是菹’,‘菹’在这里指的是将瓜剥皮后腌制的食品,反映了古人对瓜的利用和对食物保存方法的创新。

《毛诗义疏》中提到的‘蒲’作为菹,说明了古人对蒲草的利用,蒲草可以生啖,也可以腌制,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广雅》中提到的‘齑、{队韭}、{艹酿}、{艹酤}、菹也’,列举了多种与菹相关的食品,反映了古人对食物种类的丰富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说文》中提到的‘菹,菜酢也’,‘蘫,瓜菹也’,解释了‘菹’和‘蘫’的含义,‘菹’是指用醋腌制的蔬菜,‘蘫’是指用瓜腌制的食品,这些解释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古时食品制作方法的认识。

《释名》中提到的‘菹,阻也’,解释了‘菹’字的意义,‘阻’在这里指的是腌制过程中阻止食物腐烂的作用,体现了古人对食物保存技术的理解。

《吕氏春秋》中提到的文王好菹,孔子食之三年后美之,说明了古人对于食物的品味和欣赏,以及对食物背后文化内涵的认同。

贾谊《新书》中提到的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因遂吞之,反映了古人对于食物的敬畏和对天意的顺应,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尊重。

《晋书》中提到的吴隐之食咸菹,以其味甘,掇而弃之,说明了古人对于食物的挑剔和对食物品质的追求。

卢谌《祭法》中提到的秋祠有菹消,范汪《祠制》中提到的孟冬不咸菹,反映了古人对祭祀活动的重视和对食物禁忌的遵守。

《释名》中提到的‘生氵籥葱薤曰瓮’,‘瓮’在这里指的是用来腌制葱薤的容器,‘柔滑兑兑然’形容了瓮中腌制食物的口感,体现了古人对食物制作工艺的讲究。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15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