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六-原文
○酪酥
《通俗文》曰:煴羊乳曰酪,酥曰饣氐醐。
《释名》曰:酪,泽、乳汁所作,使人肥泽。
《汉书》曰: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桐马。(应劭曰:主乳马,取其汁桐治之,味酢可饮,因以为官。如淳曰:桐音筩,主乳马,以韦革为夹兜,受数斗咸马乳,桐取其上肥,因名曰桐马。今梁州亦名马酪为马酒。晋灼曰:桐,音捷桐之桐。)
又曰:丞相孔光奏:省乐官七十二人,给太官桐马酒。(李奇曰:以马乳为酒也,撞桐乃成。)
又曰:乌孙公主歌曰:’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又曰:王莽时饥,教民煮木为酪,不可食,重为烦扰。(受日木实为酪也。或曰:如令饵木属。)
《后魏书》曰:神瑞二年秋,谷不登。太史令王亮等言谶书云:国家当都邺,大乐五十年,劝帝迁都,可救今年之饥。帝以问崔浩,浩曰:’非长久之策也。今留守旧都,分家南从,不便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则百姓意阻,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今居北方,至春草生,乳酪将出,兼有菜果,足接来秋。可不迁都也。’
又曰:临淮王潭孙孚持白武幡,劳河那瑰於柔玄、怀荒二镇间。河那瑰众号三十万,阴有异意。遂拘留孚,载以辒车,日给酪一升、肉一段。
《唐书》曰:高宗朝,太仆以患疥马乳造酪,供进署承,罪当死。上特免之。
《晋太康起居注》曰:尚书令荀勖嬴毁,赐乳酪,太官随日给之。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曰:’次药有太玄之酪。’
《西河旧事》曰:祁连山宜牧牛羊,羊肥乳酪好,不用器物,刈草着其上,不解散,一斛酪升馀酥。
《邺中记》曰:并州之俗,以冬至后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作醴酪,煮粳米或大麦作之。又投大麦於其中,捣杏子仁煮作之。亦投大麦中。
《郭子》曰:王武子有数斛羊酪,指示陆机曰:’卿东吴何以敌此?’机曰:’千里莼羹,未下盐鼓。’
《世说》曰:杨德祖为主簿,侍坐。人有饷酪者,魏武啖少许,乃题上作’合’字,致坐中人,并不解。修即啖之,云:’公教令’人一口’,复何疑?’
又曰:陆太尉诣王丞相,公食之以酪,陆还遂病。明日,有笺与王,曰:’昨食酪过,通夜委顿。民虽吴人,几为伧鬼!’
《笑林》曰:吴人至京师,为设食者有酪酥,未知是何物也,强而食之。归吐,遂至困,顾谓其子曰:’与伧人同死,亦无所恨,汝故宜慎之。’
《魏文帝集》载锺繇书曰:属赐甘酷及樱桃。
孙楚《祠介子推祝文》曰:枣饭一盘、醴酪二盂,清泉甘水,充君之厨。
《傅咸集·杨济与咸书》曰:酥治疮上急。
范汪《祠制》曰:仲夏荐杏酪。
○醍醐(附)
慕容晃《与顾和书》曰:今致醍(音低。)醐十斤。
《唐书》曰:武德二年,凉州刺史安修仁献百年酥,云饵之可延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六-译文
《通俗文》说:羊奶制成的食品叫做酪,酥叫做乳酪。
《释名》说:酪,是用油脂和乳汁制成的,可以使人体态丰满。
《汉书》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将官家的马改称为桐马。(应劭说:官家的乳马,取出其汁液桐,味道酸可以饮用,因此用作官用。如淳说:桐音同筩,官家的乳马,用皮革制成夹袋,可以装数斗咸马乳,取出上面的油脂,因此称为桐马。现在梁州也将马酪称为马酒。晋灼说:桐,音同捷桐的桐。)
又记载:丞相孔光上奏:减少乐官七十二人,供应太官桐马酒。(李奇说:用马乳制成酒,撞击桐(即桶)后成为酒。)
又记载:乌孙公主的歌曲说:‘以肉为食,以酪为浆。’
又记载:王莽时期饥荒,教导民众煮木为酪,不可食用,增加了民众的困扰。(有人说是用木实做成酪。或说:如果用木实作为饵料。)
《后魏书》记载:神瑞二年秋天,谷物歉收。太史令王亮等人根据谶书说:国家应当迁都邺城,大乐五十年,劝皇帝迁都,可以解救今年的饥荒。皇帝询问崔浩,崔浩说:‘这不是长久的策略。现在留守旧都,分家南迁,不适应水土,疾病和死亡,情况显露,那么百姓会有阻力,四方听到这个消息,会有轻视的意思。现在居于北方,到春天草长,乳酪将出,同时有蔬菜和水果,足以接续来年的秋天。所以不需要迁都。’
又记载:临淮王潭的孙子孙孚手持白武幡,在柔玄、怀荒二镇之间慰劳河那瑰。河那瑰的军队号称三十万,暗中有所异心。于是拘留了孙孚,用辒车载着,每天供给一升酪和一段肉。
《唐书》记载:高宗朝,太仆因为患有疥病,用马乳制作酪,供给官署,犯死罪。皇帝特别赦免了他。
《晋太康起居注》记载:尚书令荀勖瘦弱,赐予乳酪,太官每天供给。
《汉武内传》记载:西王母说:‘次药中有太玄之酪。’
《西河旧事》记载:祁连山适合放牧牛羊,羊肥乳酪好,不用器物,割草放在上面,不会散开,一斛酪可以挤出多余的酥。
《邺中记》记载:并州的习俗,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介子推断火冷食。制作醴酪,煮粳米或大麦制成,也可以投入大麦中,捣碎杏仁煮制,也可以投入大麦中。
《郭子》记载:王武子有几斛羊酪,指着陆机说:‘你东吴有什么可以与此相抗?’陆机说:‘千里莼羹,未下盐鼓。’
《世说》记载:杨德祖担任主簿,在宴会上。有人送来酪,魏武帝吃了一点,就在上面题字‘合’,给在座的人,大家都不懂。杨修就吃了,说:‘魏公教我们‘人一口’,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又记载:陆太尉拜访王丞相,王丞相用酪招待他,陆太尉回来后病了。第二天,他写信给王丞相,说:‘昨天吃酪过量,整夜都感到疲倦。我虽然是吴人,差点变成了伧鬼!’
《笑林》记载:吴人到了京师,设宴的人有酪酥,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勉强吃了。回家后呕吐,因此感到非常难受,回头对儿子说:‘与伧人同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你以后应该小心。’
《魏文帝集》中载有锺繇的书信说:现在赐予甘酷和樱桃。
孙楚的《祠介子推祝文》说:一盘枣饭、两盂醴酪,清泉甘水,填满您的厨房。
《傅咸集·杨济与咸书》说:酥可以治疗疮上的紧急症状。
范汪的《祠制》说:仲夏时节献上杏酪。
慕容晃在给顾和的信中说:现在送来十斤醍醐。
《唐书》记载:武德二年,凉州刺史安修仁献上百年酥,说可以延年益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六-注解
酪:酪是一种乳制品,由牛、羊等动物的乳汁经过发酵或煮沸等工艺制成。在古代,酪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食品,具有滋养身体、使人肥泽的功效。
酥:酥是一种油脂,通常指从乳制品中提取的脂肪。在古代,酥也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常用于烹饪和制作糕点。
桐马:桐马是一种以马乳为原料制成的饮品,据说是通过提取马乳中的上层脂肪(桐)来制作,味道酸涩,可饮用。
桐:桐在这里指的是从马乳中提取的脂肪,音捷桐之桐。
马酪:马酪是一种以马乳为原料制成的乳制品,古代有时也称为马酒。
醴酪:醴酪是一种用米或麦制成的甜酒,有时也会加入酪。
酪酥:酪酥是一种古代的食品,可能是酪和酥的混合物,或者是用酪或酥制成的糕点。
乌孙公主歌:乌孙公主歌是指古代乌孙公主的一首歌,歌中提到以肉为食,以酪为浆。
王莽:王莽是西汉末年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曾发生饥荒。
太史令:太史令是古代官职,负责天文、历法、占卜等事务。
谶书:谶书是一种预言性的书籍,古代常用于预测未来。
崔浩:崔浩是北魏时期的一位大臣,以智谋著称。
河那瑰:河那瑰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太仆:太仆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马匹。
疥马:疥马是指患有疥癣的马。
尚书令:尚书令是古代官职,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西王母: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之药。
祁连山:祁连山是中国西北部的一座山脉,适宜牧牛羊。
并州:并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介子推:介子推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忠臣,相传他在介子推日(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推断火冷食。
莼羹:莼羹是一种用莼菜制成的汤。
盐鼓:盐鼓是一种调味品,由盐和鼓(豆类)制成。
魏武:魏武是指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陆机:陆机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王丞相:王丞相是指王导,东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
唐书:唐书是指《新唐书》,是唐代的一部正史。
慕容晃:慕容晃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的一位皇帝。
顾和:顾和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百年酥:百年酥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酥,据说食用可以延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六-评注
《通俗文》中提到‘煴羊乳曰酪,酥曰饣氐醐’,这里的‘酪’和‘酥’是对乳制品的早期称呼,反映了古人对食物的细致分类。‘酪’字中的‘乳’字旁,暗示了其制作原料,即乳制品。‘酥’字则从‘食’旁,表明其与食物相关,且‘酥’字在古文中常与油脂、油脂状食物相关联,这里指的可能是乳脂或者乳制品中的油脂部分。
《释名》对‘酪’的解释‘泽、乳汁所作,使人肥泽’不仅说明了酪的制作原料,还强调了其营养价值,即能够滋养身体,使人皮肤润泽。这种对食物功效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食物认识的深度。
《汉书》中关于‘桐马’的记载,揭示了古代对乳制品的利用和官府对乳制品的重视。‘桐马’作为官府的特供,说明了乳制品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其与政治、礼仪的关联。
《后汉书》中孔光奏省乐官七十二人,给太官桐马酒的记载,反映了乳制品在宫廷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音乐、宴乐的关系。
乌孙公主的歌‘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展现了乳制品在游牧民族生活中的重要性,酪不仅是食物,也是饮品,体现了乳制品在古代饮食文化中的多样性。
王莽时期煮木为酪的记载,反映了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乳制品的替代品尝试,同时也揭示了乳制品在古代社会中的不可或缺性。
《后魏书》中太史令王亮等关于迁都的建议,以及崔浩的回应,说明了乳制品在古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乳酪作为食物来源之一,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人民生计具有重要作用。
《唐书》中关于太仆以患疥马乳造酪的记载,反映了乳制品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以及古代对食物药用价值的认识。
《晋太康起居注》中尚书令荀勖因嬴毁而赐乳酪的记载,说明了乳制品在古代社会中作为滋补品的地位。
《汉武内传》中西王母提到的‘太玄之酪’,体现了乳制品在神话传说中的地位,以及其在古代文化中的神秘色彩。
《西河旧事》中关于祁连山乳酪的描述,展现了乳制品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生产情况,以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邺中记》中关于冬至后制作醴酪的习俗,反映了乳制品在古代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郭子》中王武子与陆机的对话,体现了乳制品在社交场合中的角色,以及其作为礼物或炫耀财富的手段。
《世说》中杨德祖与魏武的对话,以及陆太尉食酪后生病的记载,反映了乳制品在古代社交礼仪和饮食文化中的复杂性。
《笑林》中吴人食酪的记载,揭示了乳制品在地域文化差异中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新食物的接受程度。
《魏文帝集》中锺繇书提到的‘甘酷’,说明了乳制品在古代文人墨客生活中的地位。
孙楚《祠介子推祝文》中提到的‘枣饭’和‘醴酪’,反映了乳制品在祭祀仪式中的使用。
《傅咸集·杨济与咸书》中关于酥治疮的记载,说明了乳制品在古代医疗领域的应用。
范汪《祠制》中提到的‘杏酪’,反映了乳制品在祭祀仪式中的使用。
慕容晃《与顾和书》中提到的‘醍醐’,以及《唐书》中关于凉州刺史安修仁献百年酥的记载,说明了乳制品在古代社会中作为贡品或珍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