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五-原文
○蜜
张璠《易注序》曰:蜜蜂以兼采为味。
《韵集》曰:蜜,蜂百草华所作也。
《汉武帝故事》曰:西王母曰:’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
《续汉书》曰:天竺国出石蜜。
《东观汉记》曰:世祖尝与朱祐共买蜜合药。后上追念之,即赐祐白蜜一石,问:’何如在长安时共买蜜乎。’
《吴书》曰:袁术为雷薄等所距,士众绝粮。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於此乎!’
《吴历》曰:孙亮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曰:’黄门从汝求蜜耶?’吏曰:’向求蜜,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曰:’若久在蜜中,中外当俱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
《晋令》曰:蜜工收蜜十斛,有能增煎二升者,赏谷十斛。
《晋太康起居注》曰:尚书令荀勖嬴毁,赐石蜜伍斤。
《齐书》曰:明帝元好〈虫逐〉姨,以银钵盛蜜渍之,一食数钵。
又曰:陶弘景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敕所在月给茯苓伍斤、白蜜贰斤,以供服饵。
《梁书》曰:任昉为新安太守。郡有蜜岭及杨梅,旧为太守所采。昉以冒险多物故,即时停绝。
又曰:傅昭为临海太守。郡有蜜岩,前后太守皆自封固,专收其利。昭以周文之囿与百姓共之,大可喻小,乃教勿封。
《梁四公记》曰:高昌国遣使贡刺蜜,帝命杰公迓之,谓其使曰:’刺蜜是盐城所生,非南平城者。’使者曰:’其年风灾,刺蜜不熟,故尔。’帝问杰公何得知,对曰:’南城羊刺无叶,其蜜色明白而味甘;盐城羊刺叶大,其蜜色青而味薄。以是知蜜之伪耳。’
《唐书》曰:蕃胡国出石蜜,中国贵之。上遣使往摩伽池国取其法,令扬州煎诸蔗之汁,於中厨自造焉,色味逾於西域所出。
《神仙传》曰:飞黄子服中岳石蜜及紫粱,得仙。
王孚《安成记》曰:郡东有山,百姓呼曰蜜岗,产蜜焉。(《仙经》云:蜜为众口芝。)
《荆州图记》曰:赤马山有蜜房二百所,罗缀相望,因名曰百房。
《异物志》曰:交址草,滋大者数寸,煎之凝如冰,破如博棋,谓之石蜜。
《凉州异物志》曰:石蜜之兹,甜於浮萍。非石之类,假石之名。实出甘柘,变而凝轻。(甘柘似竹,味甘。煮而曝之,则凝如石而甚轻。)
《范子》曰:白密出陇西天水。
《本草经》曰:石蜜,一名饴。
《吴氏本草》曰:食蜜生武都谷。
刘根《墨子枕中记钞》曰:百花醴蜜。
《楚辞·招魂》曰:瑶浆蜜勺,(勺,沾也)实羽觞。
左思《蜀都赋》曰:蜜防郁毓被其阜。(汉昌县多野蜂蜜蜡。)
郭珍《蜜赋》曰:繁布金房,叠称王室。咀爵滋液,酿以为蜜。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鲜玉润,髓滑兰香。
魏文帝《与孙权书》曰:今因赵咨奉石蜜五饼。
又《与朝臣诏》曰:南方龙眼、荔支,宁比西国葡萄、石蜜?
又曰:新城孟太守道:蜀猪肫鸡鹜,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着饴蜜。
○沙饧
张衡《七辩》曰:沙饧、饴、石蜜,远国贡储。
盛翁子《与刘颂书》曰:沙饧,西垂之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五-译文
张璠在《易注序》中说:蜜蜂采集多种花蜜,混合味道。
《韵集》中记载:蜜是由蜜蜂采集百花的花蜜制成的。
《汉武帝故事》中记载:西王母说:‘最上等的药中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
《续汉书》中记载:天竺国出产石蜜。
《东观汉记》中记载:光武帝刘秀曾与朱祐一起购买蜜来制药。后来刘秀追忆此事,就赐给朱祐一石白蜜,并问:‘为什么在长安时我们还要一起买蜜呢?’
《吴书》中记载:袁术被雷薄等人阻挡,士兵们断粮。当时正值盛夏,想要得到蜜浆,却又没有蜜,袁术坐在床上叹息良久,然后大声感叹:‘袁术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吴历》中记载:孙亮派黄门到中藏取蜜渍梅,结果蜜中发现了鼠矢。孙亮询问藏吏:‘黄门向你请求蜜了吗?’吏说:‘之前请求蜜,确实不敢给。’黄门不服,孙亮说:‘这很容易分辨。’于是命令打破鼠矢,发现鼠矢里面干燥。孙亮说:‘如果鼠矢长时间在蜜中,内外都应该是湿润的;里面干燥,一定是黄门所为。’黄门只好认罪。
《晋令》中记载:如果蜜工收集到十斛蜜,有能增加两升蜜的,奖励十斛谷物。
《晋太康起居注》中记载:尚书令荀勖身体虚弱,赐予他五斤石蜜。
《齐书》中记载:明帝元好喜欢蜂蜜,用银钵装蜂蜜渍梅,一顿饭可以吃数钵。
又记载:陶弘景在永明十年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去官职。皇帝下诏同意,赐给他束帛,并命令所在地方每月提供五斤茯苓和两斤白蜜,以供服用。
《梁书》中记载:任昉担任新安太守。郡里有蜜岭和杨梅,以前是太守采集的地方。任昉因为冒险采集过多,所以立即停止采集。
又记载:傅昭担任临海太守。郡里有蜜岩,以前的太守都自己封存,专门收取利益。傅昭认为周文王的大囿是和百姓共有的,大可以推及小,于是教导不要封存。
《梁四公记》中记载:高昌国派遣使者进贡刺蜜,皇帝命令杰公迎接使者,对使者说:‘刺蜜是盐城所产,不是南平城产的。’使者说:‘那一年风灾,刺蜜不熟,所以如此。’皇帝问杰公如何得知,杰公回答说:‘南城羊刺无叶,其蜜色白而味甜;盐城羊刺叶大,其蜜色青而味淡。因此我知道蜜是假的。’
《唐书》中记载:蕃胡国出产石蜜,中国非常珍视。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摩伽池国学习制作方法,命令扬州煎煮甘蔗汁,在中厨自己制作,其色味超过了西域所产。
《神仙传》中记载:飞黄子服用中岳石蜜和紫粱,得到了仙术。
王孚在《安成记》中记载:郡东有一座山,百姓称之为蜜岗,那里产蜜。(《仙经》中说:蜜是众口之蜜。)
《荆州图记》中记载:赤马山有二百个蜜房,排列相望,因此命名为百房。
《异物志》中记载:交址的草,大的有几寸,煎煮后凝固如冰,破裂如博棋,称之为石蜜。
《凉州异物志》中记载:石蜜的甜度超过浮萍。它不是石头,而是假借石头的名字。实际上是由甘柘制成的,经过变化后凝固成轻质。(甘柘像竹子,味道甜。煮后晒干,就会凝固如石,非常轻。)
《范子》中记载:白蜜出产于陇西天水。
《本草经》中记载:石蜜,又名饴。
《吴氏本草》中记载:食蜜产自武都谷。
刘根在《墨子枕中记钞》中记载:百花醴蜜。
《楚辞·招魂》中记载:瑶浆蜜勺,实羽觞。(勺,沾也)
左思在《蜀都赋》中记载:蜜防郁郁,被其阜。(汉昌县多野蜂蜜蜡。)
郭珍在《蜜赋》中记载:繁布金房,叠称王室。咀爵滋液,酿以为蜜。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鲜玉润,髓滑兰香。
魏文帝在《与孙权书》中记载:现在趁赵咨来,送给你五块石蜜。
又《与朝臣诏》中记载:南方的龙眼、荔枝,怎能比得上西方的葡萄、石蜜?
又记载:新城孟太守说:蜀地的猪肉、鸡肉、鸭肉,味道都很淡,所以蜀地人做食物喜欢加蜜。
张衡在《七辩》中记载:沙饧、饴、石蜜,是远方国家进贡的珍品。
盛翁子在《与刘颂书》中记载:沙饧,是西部地区的特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五-注解
蜜蜂:蜜蜂是一种昆虫,属于膜翅目,是制作蜂蜜的主要昆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蜜蜂象征着勤劳和团结。
兼采:兼采指的是蜜蜂采集多种花蜜的行为,这样可以使蜂蜜的味道更加丰富。
百草华:百草华指的是各种花草,蜜蜂通过采集这些花草的花蜜来制作蜂蜜。
中华紫蜜:中华紫蜜是一种高品质的蜂蜜,因其颜色呈紫色而得名。
云山朱蜜:云山朱蜜是一种珍贵的蜂蜜,因其颜色呈红色而得名。
石蜜:石蜜是指固态的蜂蜜。
天竺国:天竺国是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世祖:世祖是指东汉光武帝刘秀,他在位期间,国力强盛,被称为“光武中兴”。
朱祐:朱祐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亲信,曾与他共买蜜合药。
袁术:袁术是东汉末年的割据势力之一,以勇猛著称。
雷薄:雷薄是袁术的部将。
孙亮:孙亮是三国时期吴国的皇帝。
黄门:黄门是古代官名,指宫廷中的宦官。
荀勖:荀勖是晋朝的官员,曾任尚书令。
明帝:明帝是指南朝齐的皇帝萧赜。
元好〈虫逐〉姨:元好〈虫逐〉姨是指南朝齐的皇帝萧赜的姐姐。
陶弘景:陶弘景是南朝齐的道士,被誉为“山中宰相”。
任昉:任昉是南朝梁的文学家。
傅昭:傅昭是南朝梁的官员。
高昌国:高昌国是古代新疆地区的一个国家。
摩伽池国:摩伽池国是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蕃胡国:蕃胡国是指古代对西域地区的称呼。
中岳石蜜:中岳石蜜是指产自中岳嵩山的石蜜。
飞黄子:飞黄子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蜜岗:蜜岗是指产蜜的山岗。
百房:百房是指有二百个蜂房的山。
交址草:交址草是指产自交趾(今越南)的一种草。
石蜜之兹:石蜜之兹是指石蜜的产地。
甘柘:甘柘是一种植物,其汁液可以制作石蜜。
白密:白密是指白色的蜂蜜。
饴:饴是一种用谷物发酵制成的食品,味道甜。
食蜜:食蜜是指可以直接食用的蜂蜜。
武都谷:武都谷是指古代武都地区(今甘肃东南部)的谷地。
百花醴蜜:百花醴蜜是指由多种花蜜混合而成的蜜酒。
瑶浆蜜勺:瑶浆蜜勺是指用蜜勺沾取的美酒。
羽觞:羽觞是一种古代的酒杯,用鸟羽制成。
蜀都赋:蜀都赋是左思的作品,描述了蜀地的风土人情。
蜜防郁毓:蜜防郁毓是指用蜂蜜防止植物病虫害。
沙饧:沙饧是一种用米粉和糖制成的食品。
远国贡储:远国贡储是指来自远方的贡品。
西垂之产:西垂之产是指西部地区的特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十五-评注
张璠《易注序》中提到‘蜜蜂以兼采为味’,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蜜蜂采集花蜜的过程,也寓意了蜜蜂的勤劳与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劳动的赞美。
《韵集》中解释‘蜜’为‘蜂百草华所作也’,这里的‘百草华’强调了蜜的来源广泛,蜜蜂采集各种花草的花蜜,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蜜蜂采集行为的认识。
《汉武帝故事》中提到的‘中华紫蜜、云山朱蜜’,展现了古代对蜜的珍贵程度,以及不同产地蜜的区分,体现了古代对地域特产的重视。
《续汉书》中‘天竺国出石蜜’的记载,说明了古代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以及对外来物品的接受和利用。
《东观汉记》中描述了世祖与朱祐共买蜜合药的情景,反映了古代医药文化中蜜的应用,以及皇帝对臣子的关怀。
《吴书》中袁术绝粮时渴望蜜浆的故事,展现了古代战争背景下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食物的渴望。
《吴历》中孙亮识破鼠矢伪蜜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以及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晋令》中提到的‘蜜工收蜜十斛,有能增煎二升者,赏谷十斛’,反映了古代对工匠技艺的重视和奖励机制。
《晋太康起居注》中尚书令荀勖因嬴毁而赐石蜜的记载,说明了古代对官员健康的关心,以及蜜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齐书》中明帝元好姨以银钵盛蜜渍梅的故事,展现了古代饮食文化中蜜的应用,以及对食物美感的追求。
《梁书》中任昉和傅昭对待蜜岩的态度,体现了古代官员的为民着想和公平公正的理念。
《梁四公记》中高昌国贡刺蜜的故事,说明了古代中国与西域的交流,以及对外来物品的辨识能力。
《唐书》中描述了中国学习制作石蜜的过程,反映了古代对外来技术的吸收和改进。
《神仙传》中飞黄子服石蜜得仙的记载,体现了古代对神仙思想的追求,以及蜜在神仙传说中的作用。
王孚《安成记》中提到的蜜岗,说明了古代对蜜产地名称的记录,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荆州图记》中赤马山蜜房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对蜜房资源的利用,以及对蜜的重视。
《异物志》中关于石蜜的记载,说明了古代对蜜的品种和特性的认识。
《凉州异物志》中对石蜜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对蜜的产地和来源的探究。
《范子》中提到的白蜜产地,说明了古代对蜜产地分布的了解。
《本草经》中石蜜的别称‘饴’,反映了古代对蜜的药用价值的认识。
《吴氏本草》中食蜜产地的记载,说明了古代对蜜产地分布的了解。
刘根《墨子枕中记钞》中‘百花醴蜜’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对蜜与酒结合的饮用方式的认知。
《楚辞·招魂》中‘瑶浆蜜勺’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对酒和蜜的珍贵程度的认识,以及对饮品美感的追求。
左思《蜀都赋》中‘蜜防郁毓被其阜’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对蜜在农业中的应用,以及对蜜的重视。
郭珍《蜜赋》中对蜜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对蜜的审美情趣,以及对蜜的赞美。
魏文帝《与孙权书》中提到的石蜜,反映了古代对蜜的珍贵程度,以及蜜在礼物中的地位。
《与朝臣诏》中提到的南方水果与石蜜的比较,说明了古代对水果和蜜的重视,以及对地域特产的区分。
《与朝臣诏》中提到的蜀猪肫鸡鹜喜着饴蜜的描述,反映了古代对食物调味的重视,以及对蜜在调味中的作用的认识。
张衡《七辩》中提到的沙饧、饴、石蜜,说明了古代对甜食的重视,以及对外来甜食的接受。
盛翁子《与刘颂书》中提到的沙饧,反映了古代对沙饧这种甜食的认知,以及对其产地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