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二十四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二十四-原文

《释名》曰:苦酒,淳毒甚者酢且苦也。

《周礼》曰:醯人,掌共五齐、七菹,凡醯物;以共祭祀之齐菹,凡醯酱之物。宾客,亦如之。(齐菹,酱属。醯人者,皆须醯成味。)王举,则共齐菹,醯物六十瓮;共后及世子之酱、齐菹。宾客之礼,共醯五十瓮。凡事共醯。

《仪礼》曰:醯、醢百瓮夹碑,十以为列。

《礼》曰: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

又曰:大功之丧,不食醯酱。父母之丧,又期而大祥,有醯酱。

《论语》曰: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史记》曰: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缸。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仙上药,有凤林鸣酢。

《魏中臣奏》曰:刘放奏云:’今官贩苦酒,与百姓争锥刀之末,宜其息绝。’

《吴录·地理志》曰:吴王筑城以贮醯醢,今俗人呼苦酒城。

《晏子春秋》曰: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

《风俗通》曰:酢如蓂荚。按,蓂味酸,工者取以调味。

《博物志》曰:酒暴熟者易酢,醢酸者易臭。

又曰:龙肉以醯渍则文章生。

葛洪《肘后方》曰:治齿痛,用三年醶酢。

《唐书》曰:初,薛仁果拔秦州,召富人,磔於猛火之上,或以醯灌鼻,求其金宝。

又曰:任迪简,万年人,举进士,初为天德军使李景略判官,性重厚。常有宴,行酒误以醯进。迪简知误,以景略性严,虑坐主酒者,乃勉强饮尽之,而为容其过。以酒薄白景略,请换之。於是军中感悦。

《周礼》曰:醢人,掌四豆之实。朝事之豆,其实韭菹、醓醢,昌菹、麋臡,菁菹、鹿臡;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蠃醢,脾析、蜱醢,蜃、蚳醢,豚拍、鱼醢;加豆之实,芹菹、兔醢,深蒲、醓醢,箈菹,雁醢,笋菹、鱼醢。

又曰:醢人,为王及后、世子共其内羞。王举,则共醢六十瓮,以五齐、七醢、七菹、三臡实之。(齐当为齑,五齑: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也。七醢:醓、蠃、蠯、蚳、鱼、兔、雁醢。七菹:韭、菁、茆、葵、芹、箈、筍、菹。三臡、麋、鹿、麋臡也。凡醯酱所和,细切为齑,全物若〈月枼〉为菹也。)宾客之礼,共醢五十瓮。(致饔饩时。)凡事共醢。

《礼》曰:孔子哭子路於中庭。(寝中庭也。与哭师同,亲之。)有人吊者,夫子拜之。(为之主也。)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自卫来讣者。故,谓死之意状。)使者曰:’醢之矣。'(时卫世子蒯聩纂辄而立,子路死之。醢之者,示欲啖食,以怖众。)遂命覆醢。(覆弃之,不忍食。)

《礼记外传》曰:祭祀宾客菹醢之用。(醢,肉酱之通名。)醢,汁也,湆,亦汁也。(此等皆在豆,以其湿故也。)笾,竹器。(何盛幹也。)豆,木器,皆跌足。(取其去地高洁。)醢有陆产,(畜之所生,在陆者。)有水物,天地阴阳之气所生。(水草之品,非人力所种,自然洁。)臡者,骨肉相杂为之,有麋鹿麇之臡。(麇,大獐也。字或作麏。)兔醢,蚳醢,(皆陆产也。蚳,蚁卵也。)有鱼雁蠃蜱之醢。(蜃蛤之类也。蜃似蚌而长也。五者水物。)

崔寔《四民月令》曰:五月一日可作醢。

弘《君举食檄》曰:东里独姥之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二十四-译文

《释名》说:苦酒,是指那些非常酸涩、毒性很强的醋,又苦又酸。

《周礼》说:醯人,负责提供五种酒食、七种腌菜,以及所有醯类产品;为祭祀提供酒食和腌菜,以及所有醯酱类产品。接待宾客时,也是这样。(齐菹,属于酱类。醯人,都必须使用醯来调味。)国王举行宴会时,提供六十瓮齐菹和醯类产品;为后妃和世子提供酱和齐菹。宾客的礼仪,提供五十瓮醯。所有场合都提供醯。

《仪礼》说:醯和酱各一百瓮,放在碑的两边,每边十瓮。

《礼》说:宋襄公安葬他的夫人,用了百瓮醯酱。

又曰:在大的丧事中,不能吃醯酱。父母去世的丧事,满一年又有大祥的时候,可以吃醯酱。

《论语》说:孔子说:‘谁说微生高直?有人向他要醋,他就向邻居要来给对方。’

《史记》说:在繁华的大城市,一年可以酿造一千次酒,制作一千缸醯酱。

《汉武内传》说:西王母仙上药,有凤林鸣醋。

《魏中臣奏》说:刘放上奏说:‘现在官府贩卖苦酒,与百姓争夺微小的利益,应该停止。’

《吴录·地理志》说:吴王建造城池来储存醯酱,现在俗人称之为苦酒城。

《晏子春秋》说:兰花需要三年才能长成,如果浸泡在苦酒中,君子就不会接近,平民也不会佩戴。

《风俗通》说:醋像蓂荚。按,蓂的味道是酸的,工匠们取来用来调味。

《博物志》说:酒如果暴晒容易变酸,肉酱如果酸了容易变臭。

又曰:用醋浸泡龙肉可以使它的纹理清晰。

葛洪《肘后方》说:治疗牙痛,使用三年的醋。

《唐书》说:起初,薛仁果攻下秦州,召集富人,在猛火上烤,有人用醋灌鼻,希望他们交出金宝。

又曰:任迪简,万年人,考中进士,最初担任天德军使李景略的判官,性格稳重。他经常有宴会,有一次倒酒时误用了醋。任迪简知道后,因为李景略性格严厉,担心酒席上的主酒者会受到责罚,于是勉强喝完了醋,并原谅了那个人的过错。他向李景略说明酒质不好,请求换酒。于是军中的人都感到高兴。

《周礼》说:醢人,负责四种豆类食品。朝会时的豆类食品包括韭菜腌菜、醢、昌本腌菜、麋臡,菁菹、鹿臡;馈食时的豆类食品包括葵菹、蠃醢,脾析、蜱醢,蜃、蚳醢,豚拍、鱼醢;加豆的食品包括芹菜腌菜、兔醢,深蒲、醢,箕菹,雁醢,笋菹、鱼醢。

又曰:醢人,为王、后、世子提供宫内食品。国王举行宴会时,提供六十瓮醢,用五种酒食、七种醢、七种腌菜、三种臡来充实。(齐应该是齑,五种齑:昌本、脾析、蜃、豚拍、深蒲。七种醢:醢、蠃、蠯、蚳、鱼、兔、雁醢。七种腌菜:韭菜、菁、茆、葵、芹菜、箕、笋、腌菜。三种臡:麋、鹿、麋臡。所有醯酱类产品,细切的是齑,完整的食物如果实是菹。)宾客的礼仪,提供五十瓮醢。(在提供食物时。)所有场合都提供醢。

《礼》说:孔子在庭院中为子路哭泣。(在寝室的庭院中。和哭师一样,表示亲近。)有人来吊唁,孔子向他们行礼。(作为主人。)哭完后,接待使者询问原因,(使者,是从卫国来报丧的。原因,指死亡的经过。)使者说:‘被醢了。’(当时卫国的世子蒯聩篡位自立,子路因此而死。被醢了,表示想要吃掉他,以此恐吓众人。)于是命令倒掉醢。(倒掉,不忍心吃。)

《礼记外传》说:祭祀和宾客使用的腌菜和酱。(酱,是肉酱的通称。)酱,是汁,湆,也是汁。(这些都在豆中,因为它们是湿的。)笾,是竹制的容器。(用来装干物。)豆,是木制的容器,都是底部是空的。(取其离地高而洁净。)酱有陆地上生产的,有水中生物,是天地阴阳之气所生的。(水草的种类,不是人力种植的,自然洁净。)臡,是肉和骨混合制成的,有麋鹿麇的臡。(麇,是大的獐子。字有时写作麏。)兔醢,蚳醢,(都是陆地上的生物。蚳,是蚂蚁卵。)有鱼、雁、蠃、蜱的醢。(蜃,像蚌而长。)这五种都是水生物。

崔寔《四民月令》说:五月一日可以制作酱。

弘《君举食檄》说:东里独姥的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二十四-注解

醯:醯是一种用米、麦或其他谷物发酵制成的酒,其味道苦涩,是古代的一种饮品。在古代,醯也被用作祭祀和宴请宾客时的食品,有时也用作调味品。

酢:酢是醯的一种,指味道更酸、毒性更强的酒。

齐菹:齐菹是古代的一种酱类食品,属于酱属,用于祭祀和宴请宾客。

醢人:醢人是指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醯和酱的制作及供应。

王举:王举是指国王举行的重要仪式或宴会。

后及世子:后指的是皇后,世子是指皇太子。

宾客之礼:指接待宾客的礼仪。

碑:碑是指古代的一种石碑,用于记录重要事件或刻写铭文。

大功之丧:大功之丧是指古代丧礼中的一种,指父母去世后的丧期。

期而大祥:期而大祥是指古代丧礼中的一种,指父母去世后的第三年。

微生高直:微生高直是指孔子对微生高的评价,意指微生高直是一个正直的人。

通邑大都:通邑大都指的是古代的大城市。

酤:酤是指卖酒。

凤林鸣酢:凤林鸣酢是指西王母仙上药中的一种,含有凤林鸟鸣的声音。

官贩苦酒:官贩苦酒是指官方销售的苦酒。

苦酒城:苦酒城是指古代吴王用来储存醯醢的城池。

兰本:兰本是指兰草的根。

蓂荚:蓂荚是指蓂草的果实,味道酸。

酒暴熟者:酒暴熟者是指酒发酵不充分。

文章生:文章生是指龙肉经过醯渍后,表面出现花纹。

三年醶酢:三年醶酢是指存放了三年的醶(一种酒)和酢(一种酸酒)。

磔於猛火之上:磔於猛火之上是指将人绑在火堆上烧死。

天德军使:天德军使是指古代的军事职务。

李景略:李景略是指古代的一位官员。

齑:齑是指将食物切碎。

豆:豆是指古代的一种食器,用于盛放食物。

葵菹:葵菹是指用葵菜制成的酱。

蠃醢:蠃醢是指用蠃鱼制成的酱。

脾析:脾析是指用动物的脾脏制成的酱。

蜱醢:蜱醢是指用蜱虫制成的酱。

豚拍:豚拍是指用猪肉制成的酱。

鱼醢:鱼醢是指用鱼制成的酱。

兔醢:兔醢是指用兔子制成的酱。

雁醢:雁醢是指用雁制成的酱。

菁菹:菁菹是指用菁草制成的酱。

茆:茆是指一种香草。

箈菹:箈菹是指用箄草制成的酱。

筍菹:筍菹是指用筍草制成的酱。

三臡:三臡是指三种动物肉酱。

麋臡:麋臡是指用麋鹿肉制成的酱。

鹿臡:鹿臡是指用鹿肉制成的酱。

麇:麇是指大獐子。

兔:兔是指兔子。

蚳:蚳是指蚂蚁卵。

鱼:鱼是指鱼类。

雁:雁是指雁。

蠃:蠃是指鱼类。

蜱:蜱是指一种小虫。

蜃:蜃是指大蛤蜊。

五齑:五齑是指五种切碎的食材。

七醢:七醢是指七种肉酱。

七菹:七菹是指七种蔬菜酱。

陆产:陆产是指陆地上生长的动植物。

水物:水物是指水中生长的动植物。

臡:臡是指用动物肉制成的酱。

五月一日:五月一日是指农历五月初一。

东里独姥:东里独姥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或人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二十四-评注

《释名》中提到的‘醯’,是对一种苦酒的称呼,其中‘淳毒甚者酢且苦也’表明这种酒不仅味道苦涩,而且毒性强烈。这里的‘淳毒’揭示了古人对酒类饮品毒性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酒在古代社会中的双重属性:既是社交场合的必需品,也可能成为危害健康的因素。

《周礼》中‘醯人’的职责描述了古代宫廷中专门负责酿造和供应醯酱的官员。‘五齐、七菹’等术语涉及了古代的饮食礼仪和食品分类,‘齐菹’和‘酱’是酱类食品,而‘醯人’则负责这些酱类食品的酿造,说明了醯酱在古代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王举’和‘宾客之礼’中的‘共醯’表明醯酱在古代祭祀和宴请宾客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食品。这种对醯酱的重视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饮食礼仪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醯酱在古代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仪礼》和《礼》中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醯酱在礼仪中的角色,如宋襄公葬其夫人时使用百瓮醯醢,以及大功之丧中不食醯酱的习俗,这些都与古代的丧葬礼仪和道德规范有关。

《论语》中孔子的话“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诚信,同时也体现了醯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一种社交媒介的作用。

《史记》和《汉武内传》中的记载则揭示了酒和醯酱在古代商业和宗教活动中的重要性,如‘酤一岁千酿,醯酱千缸’和‘西王母仙上药,有凤林鸣酢’。

《魏中臣奏》和《吴录·地理志》中的内容反映了古代政府对酒类生意的管理和地方风俗的记录,如禁止官贩苦酒和吴王筑城贮醯醢的故事。

《晏子春秋》和《风俗通》中的描述则更多地涉及了醯酱在文化层面的意义,如兰草与醯酱的对比,以及蓂荚在调味中的作用。

《博物志》和《唐书》中的记载则涉及了醯酱的保存和药用价值,如酒暴熟易酢,醢酸易臭,以及醯酱在治疗疾病中的应用。

《肘后方》中的记载则展示了醯酱在古代医学中的应用,如治疗齿痛。

《礼记外传》和《四民月令》中的内容则进一步阐述了醯酱在古代饮食礼仪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祭祀宾客时的使用和五月的醢制作习俗。

崔寔的《四民月令》和弘的《君举食檄》则是对古代饮食文化的一种记录和总结,反映了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饮食部-卷二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1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