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狄青-原文
狄青在泾原,常以寡当众。密令军中闻钲一声则止,再声则严阵而阳却,声止即大呼驰突。士卒皆如教。才遇敌,未接,遽声钲,士卒皆止,再声再却。虏大笑曰:“孰谓狄天使勇?”钲声止,忽前突之,虏兵大乱,相蹂多死。追奔数里,前临深涧,虏忽壅遏山隅,青遽鸣钲而止。虏得引去,时将佐悔不追击,青曰:“奔命之际,忽止而拒我,安知非谋,军已大胜,残寇不足贪也。”
侬智高反邕州,诏以青为宣抚使击之,或言:“贼标牌不可当。”青曰:“标牌,步兵也,遇骑兵必不能施,愿得西边蕃落民自从。”或又言:“南方非骑兵所宜。”青曰:“蕃部善射,耐艰苦,上下山如平地,当瘴未发时,疾驰破之,必胜之道也。”及行,日不过一驿,所至州,辄休士一日。(边批:未战养力。)至潭州,遂立行伍,明约束,军人有夺逆旅菜一把者,立斩以徇,于是一军肃然。时智高还守邕州,青惧昆仑关险厄为所据,乃按兵不动,下令宾州具五日粮,休士卒。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大风雨,二鼓时,青忽称病,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沔,令暂主席行酒,少服药乃出。数使劝劳座客,至晓,客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夜时三鼓,元帅已夺昆仑关矣。”(边批:自营中且不知,况敌人乎?)青既渡,喜曰:“贼不知守此,无能为也。”已近邕州,贼方觉,逆战于归仁铺,青登高望之,贼据坡上,我军薄之,青使步卒居前,匿骑兵于后。蛮使骁勇者当前,尽执长枪。前锋孙节战不利,死。将士畏青,莫敢退。(边批:畏主将,必不畏敌矣。)青登高山,执五色旗,麾骑兵为左右翼,出其后,断蛮军为三,旋而击之。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贼不知所为。贼之标牌军,为马军所冲突,皆不能驻,枪立如束,我军又纵马上铁连枷击之,遂皆披靡。智高焚城遁去。
〔评〕按是役,谏官韩绛言:“青武人,不足专任,请以侍从文臣为之副。”(边批:顾其人何如,岂在文武!)时庞籍独为相,(边批:赖有此人。)对曰:“属者王师屡败,皆由大将轻,偏裨自用,不能制也。今青起于行伍,若以侍从之臣副之,号令复不得行。青昔在鄜延,居臣麾下,沉勇有智略,若专以智高事委之,必能办贼。”(边批:兵法,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于是诏岭南用兵,皆受节制。(边批:成功在此。)青临行,上言:“古之俘馘奏凯,割耳鼻则有之,不闻以获首者,秦、汉以来,获一首,赐爵一级,因谓之‘首级’。故军士争首级,以致相杀。又其间多以首级为货,售于无功不战之人,(边批:大弊。)愿一切皆罢之。”
又青行时,有因贵近求从行者。青谓之曰:“君欲从行甚善,然智高小寇,至遣青行,可以知事急矣。从青之士,击贼有功,当有厚赏;不然,军中法重,青不能私,君自思之,愿行则即奏取君矣。”于是无复敢言求从行者,即此一节,知青能持法,必能成功。
又青既入邕州,敛积尸内有衣金龙之衣者,又得金龙楯于其旁,或言:“智高已死,当亟奏!”青曰:“安知非诈,宁失智高,敢欺朝廷耶?”
合观二事,不唯不敢使人冒功,即己亦不敢冒不可知之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狄青-译文
狄青在泾原时,常常以少胜多。他秘密命令军队听到一声钲响就停止前进,再听到钲声就严阵以待并假装撤退,钲声停止后就大声呼喊并迅速冲锋。士兵们都按照他的命令行事。刚刚遇到敌人,还未交战,狄青就突然敲响钲声,士兵们都停下来,再听到钲声就再次撤退。敌人嘲笑说:“谁说狄天使勇敢?”钲声停止后,狄青突然下令冲锋,敌军大乱,互相践踏,死伤惨重。追击了几里路,前面是深涧,敌军突然被堵在山角,狄青立即敲响钲声停止追击。敌军得以逃脱,当时将领们后悔没有继续追击,狄青说:“敌军在逃命时突然停下来抵抗我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他们的计谋?我军已经大胜,残余的敌人不值得贪图。”
侬智高在邕州造反,朝廷任命狄青为宣抚使去讨伐他。有人说:“贼军的标牌兵不可抵挡。”狄青说:“标牌兵是步兵,遇到骑兵必然无法施展,我希望得到西边的蕃落民兵跟随。”又有人说:“南方不适合骑兵作战。”狄青说:“蕃部人善于射箭,能吃苦耐劳,上下山如履平地,在瘴气未发作时,快速进攻,这是必胜之道。”出发后,每天行军不超过一个驿站,每到一州,就让士兵休息一天。(边批:未战养力。)到了潭州,立即整顿军队,明确纪律,有士兵抢夺旅店的一把菜,立即斩首示众,于是全军肃然。当时侬智高还守在邕州,狄青担心昆仑关的险要地形被敌人占据,于是按兵不动,下令宾州准备五天的粮食,让士兵休息。正值上元节,狄青下令大张灯烛,第一夜宴请将领,第二夜宴请军官,第三夜宴请军校。第一夜饮酒作乐直到天亮,第二夜风雨大作,二更时分,狄青突然称病,暂时起身进入内室。过了一会儿,派人告诉孙沔,让他暂时主持宴会,自己稍作服药后再出来。多次派人劝酒慰劳宾客,直到天亮,宾客们都不敢离开。突然有快马来报,说:“三更时分,元帅已经夺取了昆仑关。”(边批:连自己军营中的人都不知道,何况敌人呢?)狄青渡过昆仑关后,高兴地说:“敌人不知道守住这里,已经无能为力了。”接近邕州时,敌人才发觉,双方在归仁铺交战,狄青登高观察,敌军占据山坡,我军逼近,狄青让步兵在前,骑兵隐藏在后方。敌军派出骁勇的士兵在前,手持长枪。前锋孙节战斗不利,战死。将士们畏惧狄青,没有人敢后退。(边批:畏惧主将,必然不畏惧敌人。)狄青登上高山,手持五色旗,指挥骑兵分为左右两翼,从敌军后方出击,将敌军分割为三部分,轮流攻击。左翼攻击右翼,右翼攻击左翼,然后右翼再攻击左翼,左翼再攻击右翼,敌军不知所措。敌军的标牌兵被骑兵冲击,无法站稳,长枪如束,我军又用铁连枷攻击,敌军溃败。侬智高焚烧城池逃走。
〔评〕在这次战役中,谏官韩绛说:“狄青是武将,不能单独担任重任,请让侍从文臣做他的副手。”(边批:关键看人如何,岂在文武!)当时庞籍是唯一的宰相,(边批:幸亏有此人。)回答说:“以往王师屡次失败,都是因为大将轻敌,副将自作主张,无法控制。现在狄青出身行伍,如果让侍从文臣做他的副手,命令又无法执行。狄青以前在鄜延,曾在我麾下,沉着勇敢且有智谋,如果把智高的事全权交给他,他一定能办成。”(边批:兵法说,将帅有才能而君主不干预的能取胜。)于是朝廷下令岭南用兵,都受狄青节制。(边批:成功在此。)狄青临行前,上书说:“古代俘虏敌人后奏凯,割耳鼻是有的,没听说以斩获首级为功的,秦、汉以来,斩获一个首级,赐爵一级,因此称为‘首级’。所以士兵们争抢首级,甚至互相残杀。还有很多人用首级做交易,卖给没有功劳和没有参战的人,(边批:大弊。)希望这一切都废除。”
狄青出发时,有因为权贵关系请求随行的人。狄青对他们说:“你们想随行很好,但智高只是小寇,朝廷派我去,可见事情紧急。随我出征的士兵,如果击贼有功,会有厚赏;否则,军中法纪严明,我不能徇私,你们自己考虑,愿意去就立即奏请你们随行。”于是没有人再敢请求随行,仅此一事,就知道狄青能持法,必能成功。
狄青进入邕州后,收敛尸体时发现有一具穿着金龙衣服的尸体,旁边还有金龙盾牌,有人说:“智高已经死了,应该立即上报!”狄青说:“怎么知道这不是诈死?宁可失去智高,也不敢欺骗朝廷。”
综合这两件事,狄青不仅不敢让人冒功,自己也不敢冒不可知的功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狄青-注解
狄青:北宋著名将领,以勇猛和智谋著称,曾在多次战役中以少胜多,被誉为“狄天使”。
泾原:北宋时期的一个军事重镇,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一带。
钲:古代军中的一种打击乐器,用于指挥军队的行动。
侬智高:北宋时期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曾发动叛乱。
邕州:今广西南宁市,北宋时期为广西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昆仑关:位于今广西南宁市东北,地势险要,是古代军事要地。
归仁铺:北宋时期广西地区的一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韩绛:北宋时期的谏官,曾对狄青的任命提出异议。
庞籍:北宋时期的宰相,支持狄青的军事行动。
首级: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头颅以报功的行为,后泛指战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狄青-评注
狄青作为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其军事才能和智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本文通过两个战役的描写,展现了狄青的军事智慧和领导才能。
首先,在泾原之战中,狄青以少胜多,通过巧妙的指挥和战术安排,成功地迷惑了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一战役不仅展示了狄青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在战场上的冷静和果断。
其次,在侬智高叛乱中,狄青再次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不仅准确地判断了敌情,还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天气条件,成功地夺取了昆仑关,最终平定了叛乱。这一战役不仅巩固了北宋在广西地区的统治,也进一步提升了狄青的声望。
此外,本文还通过狄青与韩绛、庞籍等人的对话,展现了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复杂性。狄青在军事上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其个人的才能,还得益于朝廷内部的支持和信任。
总的来说,本文通过对狄青两次战役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背景。狄青的军事智慧和领导才能,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