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十八-原文
《玉帝七圣玄记》曰:七圣定简,五帝记名。
《登真隐诀》曰:小有天王太素清虚真人登白空山,诣紫虚太真三元君,授流金火铃,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策玉玺。
又曰:太一有玉玺、金丹、虎符。
《玉清隐书》曰:有太上飞行九晨玉经,金简内文。
又曰:玉玺凤函,金真玉光,紫文单章在其内。
《九幽经》曰:帝尊在三元宫中,总校图录。
又曰:善功注名黄录,金格玉简,陈列三清四极。
《明科经》曰:若有玄名帝图,紫简绿字,千年得传也。
又曰:五老宝经,青绿为字,以书其章。又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八色彩肥,金阙帝君自书之,为致真之法,以付太虚真人。南岳赤松子使下首骚道,宿有真金玉字,刻在金閤。当为真人者,不得越传地仙。又五符经一道,通书以南和丹缯,封以金英之函,印以玄都之章,付震水洞室之君。又灵宝真一自然经,众真珮此经者,以黄锦为地,丹金书之,永谷道真享之无期也。元始说经中所言,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非世之常辞也。
又曰:雌一玉检五宝经,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太玄灵宝台玉房之中,紫金为素,以撰其文;青绿为字,以书其章。
又曰:有妙经,刻玉为简,传於天帝君。
《太上八素真经》曰:司命着籍,玉简丹书,编以金缕,缠以青丝,千亿万年,无所复疑。
又曰:太上吉日,即以三元之章,又印以太玄之章,又印以高皇之章,又印以中黄之章。
又曰:西华宫有琅简蕊书也。
又曰:太上以白玉为简丹玉书,亦用青碧玄玉黄金为之。
《八素经》曰:八素真经玄文,生於太空之内,见於西龟之山玄圃之上积石之阴。高玄羽章,众真宴礼,称庆上清。
《上清经》曰:三天玉童带朱精禁天之章,高玉皇珮丹皇玉章。
又曰:紫映九霄真玉珮,金凤玺。
又曰:大素三元君有云琼之板,九变虎书。
又曰:高灵九帝带元光紫绶,流精飞琼之章。
又曰:三天玉童带九天之章。
又曰:高上虚皇君珮丹皇玉章。
又曰:玉真九天丈人珮九元通真之策。
又曰:紫灵皇上元皇珮封灵召真玉策,带流光凤章。
又曰:上皇玉虚君珮丹文紫绶。
又曰:三元大明上皇君带神虎紫章。
又曰:皇上万始先生珮金虎凤文,带丹皇紫章。
又曰:皇上帝君带神虎玉章。
又曰:上极紫皇君珮六山玉带,神精交蛇之章绶。
《太霄琅书》曰:太微天帝君以紫简结紫度经篇目也。
又曰:有帝章之印。
又曰:琼文帝章,当刻书枣心之木,授於绝岩之中。
又曰:《太霄琅书》,乃九天飞霄之典,琼文帝章乃上文也,并以元始生於自然空洞之中,灵皇玉帝授於九玄,铸金为简,刻玉结篇,金镂玉字,以明宝文,秘於九天之上。
《洞神经》曰:有三都印、三皇印、九天印,钜天下。
又曰:有三皇玉券,一名金契。
又曰:授三皇法,须玉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厚三分。无者槿桐准也。
又曰:通谒三皇之简,以青玉作之,赤金为字。
《金根经》曰:金简玉札,出自大上灵都之宫,书以朱文,编以朱绳。
又曰:有神华玉门,真人投金简之处。
又曰:领仙玉郎赍金简紫籍,来於东华青宫校定玉名。
又曰:玉皇刻降丹精玉芝、金玺凤章也。玉宝青宫之内,有金章凤玺。
又曰:青宫北殿上有金章凤玺,真人得之。
又曰: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格上有学仙簿录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王郎之典也。
又曰:青宫无金简之录,玉格无玄编之名,神经亦不可得披。
《大洞玉经》曰:读玄一洞经者,神台刊名於福连之简。太上金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也。
又曰:真阳者,上清之宫名,福连之简刊其内。
《五符经》曰:真一食五牙天文,西母刻以黄金之札,封以丹芝光草,印以太上中章。
《茅君内传》曰:茅盈在恒山内,梦太玄玉女,把玉札携之。
又曰:天上道君有玉与凤玺。
又曰:太元真人有一人带录章囊,又一人带绣章囊,一人带锦囊书。
《金真玉光经》曰:有昭灵之章,保生玉章。
又曰:此经高妙,众经之尊;总御万真,匡御群仙;玄符流映,洞明紫晨;秘於九天之宫,铸金为简,以撰灵文;刻玉丹书按树其篇也。
又《灵宝自然经》曰:太上诸仙真以黄金为简,丹玉书之。又太真科以玉牒金书粕宝为简玉帝。
《七圣玄记》曰:刻以白银之简,结以飞青之文。
又曰:广灵之堂,《回天九霄》白简青录刻其内。
《太真科》曰:丹简者,以朱漆简,明火立阳也。墨录者,以墨书文,明水主阴,人学长生,故名丹简墨录,秘不安传。
又曰:天皇执飞仙玉策,人皇执上皇保命王策,地皇执元皇定录之策。
《三华宝曜内真上经》曰:太帝灵都宫中有二十四万上真仙人,皆铸金为简,白银结编,紫华书文,诵咏此篇。
《三天正法》曰:三天九微玄都大真灵录者,秘在太上灵都之宫,刻以紫玉为简,黄金为文,付五老上真仙都,左公封以紫蕊玉笈,盛以云锦之囊。
《南岳夫人内传》曰:白简素录,以白玉为简,以青玉为字,故谓之白简青录,皆记得道之却墅姓。
《道学传》曰:金简有王元规之笔迹。
《太上素经》曰:凡授太上黄素经者,传盟用玉札一杖,长一尺五分,广一寸四分。
又云:有三元秀简。
《真诰》曰:清虚真人诣三元君,授玉玺金真。
《龟山元录》曰:丹文紫章,神虎玉章,七元交光之章,流金紫章,太上命神之章,夜光宝章,九色离罗之章。
《灵书紫文经》曰:灵书紫文上经,刻以紫玉为简,青金为文。
《黄录简文经》曰:投金龙一枚,丹书玉札,青丝缠之。以关灵五帝昇度之信封於绝岩之中,一依旧法。
又曰:丹书玉札,一枚金龙,一以青丝系石沉三河,以关水帝昇度之信,一依玉诀旧文。
《太洞玉经》曰:太上经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
又曰:太上书以彤玉之札,则玉映之堂可见,四明之门可入也。
《后圣道君列纪》曰:刻以紫玉为简,青金为文,龟母按笔,真童拂筵,玉童结编,名之曰灵书。
《龙飞尺素隐诀》曰:太微天帝君命羽仙侍郎奉金按,以请飞行羽章。
《太一洞真玄经》曰:白元司命五人,朱衣绛巾,各捧一白玉案,上有所主简。
《紫度炎光经》曰:龟母捧笔,太一拂筵,天妃侍香,玉笔结纶,以白玉为简,金书保仙上符仙都也。左公封以玉笈云锦之囊。
《变化经》曰:金光立空之案云锦之囊封九赤班符于玄元之中,南极长生司命君得之。
《玉珮金珰上经》曰:九老仙都捧金精立空之案,上请宝文,以授众真。
《空洞灵章经》曰:白简度品,青录定仙。
《太元上上经》曰:非有琼录玉名刻简三清者,不得金虎内符。
《灵书经》曰:东方九气天中灵宝度命品章,出自元始东华青童君,封之青玉宝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气之章。
《神仙中经》曰:老子度关时,为尹喜着五千言,解五十五章,是手所书也。能行此道,知元气、父母、天地之先,不知此者,徒自苦耳。太微天帝君以紫简注紫度炎光经篇目,金简书其正文,玄章宰缮。
《玉皇谱录》曰:高上众真,结自然之章。
《金玄羽章经》曰:玉清八景隐书金玄内文,生於元始之先,即天之书也,以威百神诸天。
《内音经》曰:天有飞玄自然之气,合和五音,以成天中无量洞章。
《赤书玉诀上》曰:无始灵宝告水帝削除罪简,上间九天金龙驿传在朱书银木简,以投三河之渊。初用金钮九双连简,沉之於清泠之泉,埋本命之岳,三官九府,书人功过,其理甚明。
《隐元内文经》曰:青童咀苡万帝於曲宇,讲宝诀之妙章。
《洞真经》曰:六层玉台在九天图之上台,上有金简玉札及紫凤丹章十万篇。太上真文玉郎典之。
《玉光八景经》曰:玉宝台,太空之章封其内。
《飞行羽经》曰:上皇九转之道绛简紫书,秘於紫天元台。
《二十四生图》曰:披九光玉蕴,出金书紫字玉文丹章三部八景二十四生图,置白玉案上。
《灵宝隐书》曰:玉诞者,昙誓天十都名也。上有大洞之章,紫书玉字,焕乎上清。
《玉京山斋》曰:诸高仙真人会太上玄都,披空洞歌章。
《灵书经》曰:东方九气天中灵书度命品章出自天元始东华青宫,青童君封之青玉宝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气之章。又南方三气丹天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朱陵上宫,南极上元君封之赤玉宝函之中,印以太丹三气之章。又西方七气天中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西华宫中,金母封之白玉宝函之中,印以太素七气之章。
又云:北方五气天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北上宫中,玉晨君封之玄玉变之中,印以太玄五气之章。
《三元布经》曰:高上三元经者,乃三清真书也。上真玉检飞空之篇,上元检天大录,中元检仙真书,下元检地玉文,如是宝篇高上皆刻金丹书,盛以自然云锦囊,封以三元宝神之章,藏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金台玉室,九曲丹房。
《灵宝赤书》曰:元始命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铸金为简,刻书玉篇,五老赏录,秘於九天灵都之宫。
《回天九霄经》曰:於是大一拂筵,天妃持香,玉华执巾,丹书紫字,刻於白金,隐起灵颜,结於玉篇,题以青录,得道之名,龙景九文。
《紫凤赤书经》曰:太上命太极真人授以玉简金书宝洞飞霄绝玄之章。
《玉帝玄记》曰:中皇元年九月七日,七圣斋灵清长宫,记其得道之篇,刻以白银之简,藏於云锦之囊,封以启命之章,付以五老仙都,左公掌录琼宫。
又曰:古空洞之中,有回天上文。四司所保,五帝所诠,七圣定简,举形合先。
《大有经》曰:太上玉章,刻玉为简,总御万真。
《真经》曰:东方岁星,青帝勾芒,珮通明之印;南方荧惑,赤帝太昊,珮太阳之印;西方太白,白帝少昊,珮通阴之印;北方辰星,黑帝颛顼,珮通神之印;中央镇星,大帝文昌,珮方神之印。
《本际经》曰:有十二法印。
《紫书金根经》曰:有青精玉玺。
《金房上经》曰:大帝灵神都宫中,有金房度命延年之诀,铸金为简,刻白银之编,紫笔书文。
《消魔经》曰:发九天之朱匮,望上清之琼紥。玄书既刻於玉章,绛名始刊於灵阙。
《大洞真经》曰:八景玉录藏於太素瑶台,玄云羽室,封以郁森之笈,玉清三元之章。简紥品曰,青童君曰,无金简者,银木亦可当也,无玉紥者,桐木亦可当,但令精好也。真理无有闇节,当取紥於云锦之囊。此上真之至号,玉帝之灵篇也。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有玄灵元君宝秘奔日月之玉章。
《神州粕变经》曰:太阴玉晨,九天真妃,紫晨君授流精飞景宝章。
《太清中经》曰:有天一八极玺。
《龟山元录》曰:有流金凤玺。
又曰:天皇太帝遣绣衣使者冷广子期授茅盈以神玺玉章,金阙圣君命太极真人使正一上玄玉郎王忠鲍兵等与茅盈珮玺。
《太上飞行羽经》曰:太真丈人,衣九色飞云,曜光羽章。
《灵飞六甲经》曰:玉真青君带流金凤章,太上九赤班符。
《五帝内真经》曰:封灵制魔之章,黄神中皇之章。
《三皇经》曰:三皇自然之文,皆以金玉为用。天皇所授,玄玉为简,青玉为文;地皇所授,黄玉为简,白玉为文,缀以金钩,联以金锁,置以玉案,覆以珠巾、宝盖、珍床,安之青宫,闭之紫閤,芬以五香,侍以十华也。
《神州七转粕变经》曰:流金凤玺,紫宸上皇先生所珮。
《三皇序目》曰:九天印文,以召九天校事也。
《上清变化经》曰:高上虚皇君,珮丹皇玉章。
又云:三元太明上皇君,带神虎紫章。又有皇上帝君,珮金虎凤文,带神虎玉章。
又曰:九霄真玉,珮金凤玺。
《历藏经》曰:天王侯,带紫绶金印。
《五岳真图》曰:太山君珮通阳大明之印,衡山君珮夜光天真之印,嵩山君珮神鬃婶和之印,华山君珮开天通真之印,恒山君珮长津悟真之印,青城丈人珮三庭之印。
《后圣列纪》曰: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遣八景琼与来迎圣君,以登上清宫,赐蕊刚丹玉凤玺。
《后圣九玄道君列纪》曰:太阴法有死生,有黑录白簿,真青丹,编简授生先后之相次也。
《后圣道君列纪》曰:玉清君赐道君玉凤玺。
《飞行三界经》曰:下有太一紫绶金印,威喜天帝信玺,修灵宝飞行三界之道,真人所珮。
《五称符上经》曰:五星通灵之印,印五星灵符。
《道学传》曰:吴王阖闾得真文不解,封以黄金之检,印以玉皇之章,以问鲁大夫孔子。
又曰:禹封五符以金英之函,检以玄都之印。
《神仙传》曰:卫叔卿语其子度世云:”可於室西北桂下取我仙方,按而服之,令人长生.”度世握得玉函,封以飞仙之印,取按之服五色灵母,仙去。
《北帝经》曰:酆都秘印,用救世间,摄制鬼神。
《集仙录》曰:杜兰香,女仙也,於洞庭包山降张硕家。硕盖修道者也。授以飞化之道,留玉简玉唾盂。又赍黄麟羽帔,此上仙之所服,非洞天之所有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十八-译文
《玉帝七圣玄记》说:七位圣贤确定了简选标准,五位帝王记录了名字。
《登真隐诀》说:小有天王太素清虚真人登上白空山,拜访紫虚太真三元君,授予流金火铃,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策玉玺。
又记载:太一拥有玉玺、金丹、虎符。
《玉清隐书》说:有太上飞行九晨玉经,金简内文。
又记载:玉玺凤函,金真玉光,紫文单章在其内。
《九幽经》说:帝尊位于三元宫中,总校图录。
又记载:善功注名黄录,金格玉简,陈列三清四极。
《明科经》说:若有玄名帝图,紫简绿字,千年得传。
又记载:五老宝经,青绿为字,用以书写篇章。又有八素真经,是太上的秘籍。八色彩肥,金阙帝君亲自书写,作为达到真仙的方法,传授给太虚真人。南岳赤松子使下首骚道,宿有真金玉字,刻在金閤。当为真人者,不得越传地仙。又有五符经一道,通书以南和丹缯,封以金英之函,印以玄都之章,付震水洞室之君。又有灵宝真一自然经,众真佩此经者,以黄锦为地,丹金书之,永谷道真享之无期。元始说经中所言,都是诸天上帝的内名,隐韵之音,非世之常辞。
又记载:雌一玉检五宝经,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宫,太玄灵宝台玉房之中,紫金为素,用以撰写其文;青绿为字,用以书写其章。
又记载:有妙经,刻玉为简,传于天帝君。
《太上八素真经》说:司命着籍,玉简丹书,编以金缕,缠以青丝,千亿万年,无所复疑。
又记载:太上吉日,即以三元之章,又印以太玄之章,又印以高皇之章,又印以中黄之章。
又记载:西华宫有琅简蕊书。
又记载:太上以白玉为简,丹玉书之,也用青碧玄玉黄金为之。
《八素经》说:八素真经玄文,生于太空之内,见于西龟之山玄圃之上积石之阴。高玄羽章,众真宴礼,称庆上清。
《上清经》说:三天玉童带朱精禁天之章,高玉皇佩丹皇玉章。
又记载:紫映九霄真玉佩,金凤玺。
又记载:大素三元君有云琼之板,九变虎书。
又记载:高灵九帝带元光紫绶,流精飞琼之章。
又记载:三天玉童带九天之章。
又记载:高上虚皇君佩丹皇玉章。
又记载:玉真九天丈人佩九元通真之策。
又记载:紫灵皇上元皇佩封灵召真玉策,带流光凤章。
又记载:上皇玉虚君佩丹文紫绶。
又记载:三元大明上皇君带神虎紫章。
又记载:皇上万始先生佩金虎凤文,带丹皇紫章。
又记载:皇上帝君带神虎玉章。
又记载:上极紫皇君佩六山玉带,神精交蛇之章绶。
《太霄琅书》说:太微天帝君以紫简结紫度经篇目。
又记载:有帝章之印。
又记载:琼文帝章,当刻书枣心之木,授于绝岩之中。
又记载:《太霄琅书》,乃九天飞霄之典,琼文帝章乃上文也,并以元始生于自然空洞之中,灵皇玉帝授于九玄,铸金为简,刻玉结篇,金镂玉字,以明宝文,秘于九天之上。
《洞神经》说:有三都印、三皇印、九天印,钜天下。
又记载:有三皇玉券,一名金契。
又记载:授三皇法,须玉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厚三分。无者槿桐准也。
又记载:通谒三皇之简,以青玉作之,赤金为字。
《金根经》说:金简玉札,出自大上灵都之宫,书以朱文,编以朱绳。
又记载:有神华玉门,真人投金简之处。
又记载:领仙玉郎赍金简紫籍,来于东华青宫校定玉名。
又记载:玉皇刻降丹精玉芝、金玺凤章也。玉宝青宫之内,有金章凤玺。
又记载:青宫北殿上有金章凤玺,真人得之。
又记载:青宫之内北殿上有仙格,格上有学仙簿录及玄名,年月深浅。金简玉札有十万篇,领仙王郎之典也。
又记载:青宫无金简之录,玉格无玄编之名,神经亦不可得披。
《大洞玉经》说:读玄一洞经者,神台刊名于福连之简。太上金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
又记载:真阳者,上清之宫名,福连之简刊其内。
《五符经》说:真一食五牙天文,西母刻以黄金之札,封以丹芝光草,印以太上中章。
《茅君内传》说:茅盈在恒山内,梦太玄玉女,把玉札携之。
又记载:天上道君有玉与凤玺。
又记载:太元真人有一人带录章囊,又一人带绣章囊,一人带锦囊书。
《金真玉光经》说:有昭灵之章,保生玉章。
又记载:此经高妙,众经之尊;总御万真,匡御群仙;玄符流映,洞明紫晨;秘于九天之宫,铸金为简,以撰灵文;刻玉丹书按树其篇也。
又《灵宝自然经》说:太上诸仙真以黄金为简,丹玉书之。又太真科以玉牒金书粕宝为简玉帝。
《七圣玄记》说:刻以白银之简,结以飞青之文。
又记载:广灵之堂,《回天九霄》白简青录刻其内。
《太真科》说:丹简者,以朱漆简,明火立阳也。墨录者,以墨书文,明水主阴,人学长生,故名丹简墨录,秘不安传。
又记载:天皇执飞仙玉策,人皇执上皇保命王策,地皇执元皇定录之策。
《三华宝曜内真上经》说:太帝灵都宫中有二十四万上真仙人,皆铸金为简,白银结编,紫华书文,诵咏此篇。
《三天正法》说:三天九微玄都大真灵录者,秘在太上灵都之宫,刻以紫玉为简,黄金为文,付五老上真仙都,左公封以紫蕊玉笈,盛以云锦之囊。
《南岳夫人内传》说:白简素录,以白玉为简,以青玉为字,故谓之白简青录,皆记得道之却墅姓。
《道学传》说:金简有王元规之笔迹。
《太上素经》说:凡授太上黄素经者,传盟用玉札一杖,长一尺五分,广一寸四分。
又云:有三元秀简。
《真诰》说:清虚真人去拜访三元君,传授了玉玺和金真。
《龟山元录》说:有丹文紫章、神虎玉章、七元交光之章、流金紫章、太上命神之章、夜光宝章、九色离罗之章。
《灵书紫文经》说:灵书紫文上经,用紫玉作为简,青金作为文字。
《黄录简文经》说:投入一枚金龙,用丹书写的玉札,用青丝缠绕。用这个作为通过灵五帝升度的信物,按照旧法封存在绝岩之中。
又说道:丹书玉札,一枚金龙,用青丝系在石头上沉入三河,作为通过水帝升度的信物,按照玉诀旧文。
《太洞玉经》说:太上经简玉札,名为福连之书。
又说道:太上书用彤玉的札,那么玉映之堂可见,四明之门可入。
《后圣道君列纪》说:用紫玉作为简,青金作为文字,龟母按笔,真童拂筵,玉童结编,称为灵书。
《龙飞尺素隐诀》说:太微天帝君命令羽仙侍郎奉金按,来请飞行羽章。
《太一洞真玄经》说:白元司命五人,身穿朱衣,头戴绛巾,各自捧一个白玉案,上面有所主的简。
《紫度炎光经》说:龟母捧笔,太一拂筵,天妃侍香,玉笔结纶,用白玉作为简,金书保仙上符仙都也。左公封以玉笈云锦之囊。
《变化经》说:金光立空之案,云锦之囊封九赤班符于玄元之中,南极长生司命君得之。
《玉珮金珰上经》说:九老仙都捧金精立空之案,上请宝文,以授众真。
《空洞灵章经》说:白简度品,青录定仙。
《太元上上经》说:非有琼录玉名刻简三清者,不得金虎内符。
《灵书经》说:东方九气天中灵宝度命品章,出自元始东华青童君,封之青玉宝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气之章。
《神仙中经》说:老子度关时,为尹喜著五千言,解五十五章,是手所书也。能行此道,知元气、父母、天地之先,不知此者,徒自苦耳。太微天帝君以紫简注紫度炎光经篇目,金简书其正文,玄章宰缮。
《玉皇谱录》说:高上众真,结自然之章。
《金玄羽章经》说:玉清八景隐书金玄内文,生於元始之先,即天之书也,以威百神诸天。
《内音经》说:天有飞玄自然之气,合和五音,以成天中无量洞章。
《赤书玉诀上》说:无始灵宝告水帝削除罪简,上间九天金龙驿传在朱书银木简,以投三河之渊。初用金钮九双连简,沉之於清泠之泉,埋本命之岳,三官九府,书人功过,其理甚明。
《隐元内文经》说:青童咀苡万帝於曲宇,讲宝诀之妙章。
《洞真经》说:六层玉台在九天图之上台,上有金简玉札及紫凤丹章十万篇。太上真文玉郎典之。
《玉光八景经》说:玉宝台,太空之章封其内。
《飞行羽经》说:上皇九转之道绛简紫书,秘於紫天元台。
《二十四生图》说:披九光玉蕴,出金书紫字玉文丹章三部八景二十四生图,置白玉案上。
《灵宝隐书》说:玉诞者,昙誓天十都名也。上有大洞之章,紫书玉字,焕乎上清。
《玉京山斋》说:诸高仙真人会太上玄都,披空洞歌章。
《灵书经》说:东方九气天中灵书度命品章出自天元始东华青宫,青童君封之青玉宝函之中,印以元始九气之章。又南方三气丹天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朱陵上宫,南极上元君封之赤玉宝函之中,印以太丹三气之章。又西方七气天中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西华宫中,金母封之白玉宝函之中,印以太素七气之章。又云:北方五气天灵书度命玉章出自元始北上宫中,玉晨君封之玄玉变之中,印以太玄五气之章。
《三元布经》说:高上三元经者,乃三清真书也。上真玉检飞空之篇,上元检天大录,中元检仙真书,下元检地玉文,如是宝篇高上皆刻金丹书,盛以自然云锦囊,封以三元宝神之章,藏於九天之上,大有之宫,金台玉室,九曲丹房。
《灵宝赤书》说:元始命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铸金为简,刻书玉篇,五老赏录,秘於九天灵都之宫。
《回天九霄经》说:於是大一拂筵,天妃持香,玉华执巾,丹书紫字,刻於白金,隐起灵颜,结於玉篇,题以青录,得道之名,龙景九文。
《紫凤赤书经》说:太上命太极真人授以玉简金书宝洞飞霄绝玄之章。
《玉帝玄记》说:中皇元年九月七日,七圣斋灵清长宫,记其得道之篇,刻以白银之简,藏於云锦之囊,封以启命之章,付以五老仙都,左公掌录琼宫。又说道:古空洞之中,有回天上文。四司所保,五帝所诠,七圣定简,举形合先。
《大有经》说:太上玉章,刻玉为简,总御万真。
《真经》说:东方岁星,青帝勾芒,佩通明之印;南方荧惑,赤帝太昊,佩太阳之印;西方太白,白帝少昊,佩通阴之印;北方辰星,黑帝颛顼,佩通神之印;中央镇星,大帝文昌,佩方神之印。
《本际经》说:有十二法印。
《紫书金根经》说:有青精玉玺。
《金房上经》说:大帝灵神都宫中,有金房度命延年之诀,铸金为简,刻白银之编,紫笔书文。
《消魔经》说:发九天之朱匮,望上清之琼紥。玄书既刻於玉章,绛名始刊於灵阙。
《大洞真经》说:八景玉录藏於太素瑶台,玄云羽室,封以郁森之笈,玉清三元之章。简紥品曰,青童君曰,无金简者,银木亦可当也,无玉紥者,桐木亦可当,但令精好也。真理无有闇节,当取紥於云锦之囊。此上真之至号,玉帝之灵篇也。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有玄灵元君宝秘奔日月之玉章。
《神州粕变经》说:太阴玉晨,九天真妃,紫晨君授流精飞景宝章。
《太清中经》说:有天一八极玺。
《龟山元录》记载:有一种流金凤凰的印章。
又说:天皇太帝派遣穿着绣衣的使者冷广子期,授予茅盈一枚神玺玉章,金阙圣君命令太极真人派正一上玄玉郎王忠鲍兵等人给茅盈佩戴这枚印章。
《太上飞行羽经》记载:太真丈人穿着九色的飞云衣服,身上闪耀着光芒的羽章。
《灵飞六甲经》记载:玉真青君佩戴着流金凤凰的章,太上九赤班的符。
《五帝内真经》记载:封印灵性和制伏魔法的章文,黄神中皇的章。
《三皇经》记载:三皇自然形成的文字,都使用金玉作为材料。天皇所授予的,以玄玉为简,青玉为文;地皇所授予的,以黄玉为简,白玉为文,用金钩缀连,用金锁连接,放在玉案上,覆盖以珠巾、宝盖、珍床,放在青宫中,关闭在紫閤中,用五香芬芳,用十华侍奉。
《神州七转粕变经》记载:流金凤凰的印章,是紫宸上皇先生所佩戴的。
《三皇序目》记载:九天印文,是用来召唤九天校事的。
《上清变化经》记载:高上虚皇君佩戴着丹皇玉章。
又说:三元太明上皇君,佩戴神虎紫章。又有皇上帝君,佩戴金虎凤文,携带神虎玉章。
又记载:九霄真玉,佩戴金凤玺。
《历藏经》记载:天王侯佩戴紫绶金印。
《五岳真图》记载:泰山君佩戴通阳大明之印,衡山君佩戴夜光天真之印,嵩山君佩戴神鬃婶和之印,华山君佩戴开天通真之印,恒山君佩戴长津悟真之印,青城丈人佩戴三庭之印。
《后圣列纪》记载: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派遣八景琼与来迎接圣君,登上清宫,赐予蕊刚丹玉凤玺。
《后圣九玄道君列纪》记载:太阴法有生死,有黑录白簿,真青丹,编排简牍传授生死先后次序。
《后圣道君列纪》记载:玉清君赐予道君玉凤玺。
《飞行三界经》记载:下面有太一紫绶金印,威喜天帝信玺,修炼灵宝飞行三界之道,真人所佩戴。
《五称符上经》记载:五星通灵之印,印有五星灵符。
《道学传》记载:吴王阖闾得到真文不解,用黄金封印,用玉皇的章文印鉴,向鲁国大夫孔子请教。
又说:大禹用金英的盒子封印五符,用玄都的印鉴封印。
《神仙传》记载:卫叔卿对其子度世说:‘可以在屋西北的桂树下找到我的仙方,按照方法服用,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度世拿到了玉函,用飞仙的印鉴封印,取出服用五色灵母,仙去。
《北帝经》记载:酆都秘印,用来拯救世间,制伏鬼神。
《集仙录》记载:杜兰香,是一位女仙,在洞庭包山降临到张硕家中。张硕是一位修道者。传授他飞升成仙的方法,留下玉简玉唾盂。又赠送黄麟羽衣,这是上仙所穿戴的,不是洞天福地所拥有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十八-注解
玉帝:玉帝。
七圣:指道教中的七位圣贤,代表宇宙的七个方面。
五帝:指中国古代的五位传说中的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太素清虚真人:道教中的神祇,代表清静无欲的境界。
紫虚太真三元君:道教中的神祇,代表宇宙的三元。
流金火铃:道教法器,具有驱邪避凶的作用。
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策玉玺:道教法器,具有开启仙界之门的功效。
太一:道教中的最高神祇之一,代表宇宙的原始状态。
玉玺: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
金丹:道教炼丹术中的术语,指炼制出的仙丹。
虎符:古代军事指挥的凭证。
太上飞行九晨玉经:道教经典,记载了飞升成仙的方法。
金简:金制的简。
玉简:玉简是一种用玉石制成的简册,常用于记录重要的文献或法术。
九幽经:道教经典,讲述地狱和轮回。
帝尊:指天帝。
三元宫:道教中的神宫,是帝尊居住的地方。
图录:记录各种图像和文字的文献。
善功:指行善积德的行为。
黄录:记录善功的文献。
金格玉简:用金和玉制成的简册,用于记录重要的文献。
三清: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祇,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四极:指四方和中央,代表宇宙的四个方向。
玄名帝图:道教中的神秘图像。
紫简绿字:用紫色简册和绿色文字记录的文献。
五老宝经:道教经典,记载了五老的教义。
八素真经:道教经典,含有八种真经。
太上:道教中对至高无上境界的称呼。
南岳赤松子:道教中的仙人,居住在南岳。
骚道:道教中的修行之道。
真金玉字:用真金和玉石制成的文字。
金閤:金制的阁楼,代表仙界。
地仙:指在人间修行成仙的人。
五符经:道教经典,记载了五种符咒。
南和丹缯:南方的丹药和丝绸。
金英之函:金英之函是一种用金英制成的盒子,用于存放仙方。
玄都之章:玄都宫的印章。
震水洞室之君:居住在震水洞室的神祇。
灵宝真一自然经:道教经典,讲述灵宝真一的自然法则。
元始:元始。
隐韵之音:指深奥难懂的音韵。
雌一玉检五宝经:道教经典,藏于九天之上。
大有之宫:大有之宫。
太玄灵宝台玉房:道教中的神宫。
紫金:紫色的金。
青绿:青色和绿色。
妙经:道教中的神秘经典。
司命:道教中的神祇,掌管人的生死。
玉简丹书:用玉简和丹书记录的文献。
金缕:用金线编织。
青丝:青色的丝线。
西华宫:道教中的神宫。
琅简蕊书:用琅简和蕊书记录的文献。
白玉:白色的玉石。
丹玉书:用丹色玉石书写的文献。
青碧玄玉黄金:青色、绿色、黑色、白色和黄色的玉石以及黄金。
八素经:道教经典,含有八种真经。
西龟之山玄圃:西边的龟山和玄圃。
积石之阴:积石山的北面。
高玄羽章:高深的玄妙篇章。
上清:上清宫。
三天玉童:三天玉童。
朱精禁天之章:用朱砂禁制天界的符章。
高玉皇珮丹皇玉章:高玉皇佩戴的丹皇玉章。
紫映九霄真玉珮:紫光映照九霄的真玉珮。
金凤玺:金制的凤形印章。
大素三元君:大素的三位三元君。
云琼之板:用云琼制成的板。
九变虎书:九变的虎形书。
高灵九帝:高灵的九位帝。
元光紫绶:元光紫色的带子。
流精飞琼之章:流动的精气和飞升的琼章。
高上虚皇君:高上的虚皇君。
丹文紫绶:丹色的文绶。
三元大明上皇君:三元大明上皇君。
神虎紫章:神虎紫章是一种带有神虎图案的符章,象征着神力和权威。
皇上万始先生:皇上万始先生。
金虎凤文:金虎凤文是一种带有金虎和凤凰图案的符文,具有强大的法力。
丹皇紫章:丹皇紫色的章。
皇上帝君:皇上帝君。
上极紫皇君:上极紫皇君。
六山玉带:六山的玉带。
神精交蛇之章绶:神精交缠的蛇形章绶。
太微天帝君:天帝。
紫简结紫度经篇目:用紫色的简册结成的紫度经篇目。
帝章之印:帝王的印章。
琼文帝章:琼文帝章。
绝岩:险峻的山岩。
九天飞霄之典:九天飞升的典籍。
九玄:九个玄妙的地方。
铸金为简:用金铸成的简。
刻玉结篇:用玉刻成的篇章。
金镂玉字:用金镂刻在玉上的文字。
宝文:珍贵的文书。
九天之上:九天之上。
三都印:三都的印章。
三皇印:三皇的印章。
九天印:九天的印章。
钜天下:广大天下。
三皇玉券:三皇的玉券。
金契:金制的契据。
三皇法:三皇的教法。
槿桐准:槿桐树的标准。
通谒:通行拜见。
青玉:青色的玉石。
赤金:红色的金。
大上灵都之宫:大上灵都的宫殿。
神华玉门:神华玉门。
真人:真人是指道教中的仙人或得道之人。
东华青宫:东华青色的宫殿。
玉名:玉制的名字。
玉皇:玉皇。
丹精玉芝:丹色的精气和玉芝。
金章凤玺:金制的章和凤形的印章。
青宫:青宫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宫殿,通常与神仙或皇帝的居所相关。
仙格:仙人的等级。
学仙簿录:学习仙道的记录。
玄名:玄妙的名称。
年月深浅:年月的长短。
十万篇:十万的篇章。
领仙王郎:领仙的王郎。
典:经典。
福连之简:福连的简。
真阳:真正的阳。
上清之宫:上清的宫殿。
茅盈:茅盈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被认为是道教神仙。
恒山:恒山。
太玄玉女:太玄的玉女。
玉札:玉制的简。
天上道君:天上的道君。
录章囊:记录章的袋子。
绣章囊:绣制章的袋子。
锦囊书:用锦囊装的书。
昭灵之章:昭灵的章。
保生玉章:保生的玉章。
众经之尊:众经中的尊贵。
玄符:玄妙的符。
洞明紫晨:洞悉紫晨。
九天之宫:九天的宫殿。
撰灵文:撰写灵文。
按树其篇:按照树木的篇章。
太真科:太真的教法。
玉牒金书:玉制的牒和金色的书。
粕宝:珍贵的宝物。
七圣玄记:七圣玄记。
白银之简:白银的简。
飞青之文:飞升的青色文字。
广灵之堂:广灵的殿堂。
回天九霄:回旋天际九霄。
白简青录:白色的简和青色的记录。
丹简墨录:丹色的简和墨色的记录。
人学长生:人学习长生。
天皇:天皇。
人皇:人皇。
地皇:地皇。
玉策:玉制的策。
保命王策:保命的王者之策。
定录之策:定录的策。
太帝灵都宫:太帝灵都的宫殿。
二十四万上真仙人:二十四万位上真仙人。
白银结编:用白银编织。
紫华书文:紫色的华文。
诵咏:吟诵。
三天九微玄都大真灵录:三天九微玄都大真灵录。
秘在太上灵都之宫:藏在太上灵都的宫殿中。
刻以紫玉为简:用紫玉刻成的简。
黄金为文:用黄金书写的文字。
五老上真仙都:五老上真仙都。
左公:左公。
封以紫蕊玉笈:用紫蕊玉笈封存。
盛以云锦之囊:用云锦之囊盛装。
白简素录:白色的简和素雅的记录。
道之却墅姓:道的退隐姓氏。
王元规:王元规。
太上黄素经:太上黄素经。
传盟:传授盟约。
三元秀简:三元秀简。
清虚真人:指道教中的一种仙人,代表清静无欲的境界。
三元君:道教中的三位最高神祇,分别是天、地、水。
玉玺金真: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神秘。
丹文紫章:道教中的一种秘文,用朱砂书写在紫色纸上。
神虎玉章:象征神力的玉简,上有神虎图案。
七元交光之章:指七种元气的交汇之光,具有神秘力量。
流金紫章:用流动的金色书写在紫色纸上的秘文。
太上命神之章:由太上老君所命的神秘文书。
夜光宝章:夜间发光的宝物,常用来指代神秘的宝物。
九色离罗之章:九种颜色的罗纹图案,象征神秘和变化。
灵书紫文上经:道教中的一种经典,用紫玉简书写。
青金为文:用青金色的文字书写。
金龙一枚:指一枚金色的龙形印章。
丹书玉札:用朱砂书写在玉简上的文书。
青丝缠之:用青丝缠绕。
关灵五帝:与五帝相关的神秘力量。
昇度之信:升天或得道的信息。
绝岩之中:极高的岩石之中。
依旧法:按照旧有的方法。
太上经简玉札:太上老君的经文,用玉简书写。
福连之书:带来福气的书籍。
彤玉之札:用红色的玉石制作的简。
玉映之堂:玉的光辉映照的殿堂。
四明之门:四通八达的门。
龟母:传说中的神龟,常用来指代智慧。
真童:真仙的童子。
玉童结编:用玉制成的编织物。
灵书:道教中的秘文。
羽仙侍郎:天上的仙人。
金按:用金制成的印章。
飞行羽章:可以飞行的符箓。
白元司命:道教中的神祇。
朱衣绛巾:穿着红色衣服,头戴绛色头巾。
白玉案:用白玉制成的案。
有所主简:有主旨的简。
龟母捧笔:神龟手持笔。
太一拂筵:太一神拂动宴席。
天妃侍香:天上的仙女侍奉香火。
玉笔结纶:用玉笔书写。
白玉为简:用白玉制成的简。
金书保仙上符仙都:用金色书写保护仙人的符箓。
左公封以玉笈云锦之囊:用玉笈和云锦之囊封装。
金光立空之案:金光闪耀的空中的案。
云锦之囊:用云锦制成的囊。
九赤班符:九种赤色的符箓。
玄元之中:玄妙无极之中。
南极长生司命君:南极长生之神。
九老仙都:九位老仙。
金精立空之案:用金精制成的空中的案。
众真:众多的仙人。
白简度品:用白简书写的度品。
青录定仙:用青色记录仙人的功过。
琼录玉名刻简三清:用琼玉刻写的三清名号。
金虎内符:金虎之内的符箓。
元始东华青童君:元始天尊的东华宫中的青童。
青玉宝函:用青玉制成的盒子。
元始九气之章:元始天尊的九气之章。
老子:道家创始人。
尹喜:老子的弟子。
五千言:《道德经》。
五十五章:《道德经》中的章节。
紫简:紫色的简。
紫度炎光经篇目:《紫度炎光经》的篇目。
金简书其正文:用金色书写正文。
玄章宰缮:用玄色书写。
高上众真:高位的仙人。
自然之章:自然的章符。
玉清八景隐书金玄内文:玉清宫中的八景隐书。
元始之先:元始天尊之前。
天之书:天书。
威百神诸天:威慑百神和诸天。
飞玄自然之气:飞行的玄妙自然之气。
五音:五种音律。
洞章:洞府中的章符。
无始灵宝:无始天尊。
水帝:水神。
罪简:记录罪过的简。
九天金龙驿传:九天金龙传递信息。
朱书银木简:用朱砂书写在银木简上的文书。
三河之渊:三条河流的深渊。
清泠之泉:清澈的泉水。
本命之岳:本命山。
三官九府:三官和九府。
书人功过:记录人的功过。
青童咀苡:青童咀嚼薏苡。
曲宇:弯曲的宇宙。
宝诀之妙章:宝贵的秘诀。
六层玉台:六层的玉台。
九天图之上台:九天图之上的台。
金简玉札:金简和玉札。
紫凤丹章:紫凤和丹章。
太上真文玉郎典之:太上真文由玉郎保管。
玉宝台:玉制的宝台。
太空之章:太空中的章符。
上皇九转之道:上皇的九转之道。
绛简紫书:红色的简和紫色的书。
紫天元台:紫色的天元台。
九光玉蕴:九种光芒的玉。
金书紫字玉文丹章:用金色书写紫色字迹的玉文和丹章。
三部八景二十四生图:三部分、八景、二十四生的图。
白玉案上:放在白玉案上。
昙誓天十都名:昙誓天的十个都名。
大洞之章:大洞的章符。
玉京山斋:玉京山的斋戒之地。
太上玄都:太上玄都宫。
空洞歌章:空洞中的歌章。
天元始东华青宫:天元始的东华宫。
元始朱陵上宫:元始天尊的朱陵上宫。
元始西华宫:元始天尊的西华宫。
元始北上宫:元始天尊的北上宫。
三清真书:三清的秘书。
上真玉检飞空之篇:上真的玉检飞空的篇章。
上元检天大录:上元检查天大录。
中元检仙真书:中元检查仙真书。
下元检地玉文:下元检查地玉文。
自然云锦囊:自然的云锦之囊。
三元宝神之章:三元宝神的章符。
金台玉室:金台和玉室。
九曲丹房:九曲的丹房。
元始命太真:元始天尊命令太真。
玉妃拂筵:玉妃拂动宴席。
刻书玉篇:在玉篇上刻书。
五老赏录:五老的赏录。
九天灵都之宫:九天灵都的宫殿。
大一拂筵:大一神拂动宴席。
天妃持香:天妃手持香。
玉华执巾:玉华手持巾。
丹书紫字:用丹书紫字。
隐起灵颜:隐现灵颜。
结於玉篇:结于玉篇。
题以青录:题以青色。
得道之名:得道者的名字。
龙景九文:龙景九文。
太极真人:太极真人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宇宙的根本原理。
玉简金书宝洞飞霄绝玄之章:用玉简金书宝洞飞霄绝玄之章。
中皇元年九月七日:中皇元年的九月七日。
七圣斋灵清长宫:七圣在灵清长宫斋戒。
得道之篇:得道的篇章。
刻以白银之简:用白银之简刻写。
藏於云锦之囊:藏在云锦之囊中。
封以启命之章:封以启命之章。
付以五老仙都:付给五老仙都。
左公掌录琼宫:左公掌管琼宫。
古空洞之中:古空洞之中。
回天上文:回天上的文书。
四司所保:四司所保护。
五帝所诠:五帝所诠释。
七圣定简:七圣所定简。
举形合先:举形合先。
太上玉章:太上老君的玉章。
总御万真:总御万真。
东方岁星:东方的岁星。
青帝勾芒:青帝勾芒。
珮通明之印:佩戴通明之印。
南方荧惑:南方的荧惑。
赤帝太昊:赤帝太昊。
珮太阳之印:佩戴太阳之印。
西方太白:西方的太白。
白帝少昊:白帝少昊。
珮通阴之印:佩戴通阴之印。
北方辰星:北方的辰星。
黑帝颛顼:黑帝颛顼。
珮通神之印:佩戴通神之印。
中央镇星:中央的镇星。
大帝文昌:大帝文昌。
珮方神之印:佩戴方神之印。
十二法印:十二种法印。
青精玉玺:青色的玉玺。
金房度命延年之诀:金房中的度命延年之诀。
刻白银之编:刻写白银之编。
紫笔书文:用紫笔书写。
发九天之朱匮:打开九天的朱匮。
望上清之琼紥:望上清的琼紥。
玄书:玄妙的书籍。
玉章:玉制的章。
绛名:红色的名字。
灵阙:灵验的阙。
八景玉录:八景玉录。
太素瑶台:太素瑶台。
玄云羽室:玄云羽室。
郁森之笈:郁森之笈。
玉清三元之章:玉清三元之章。
简紥品:简和紥。
青童君:青童。
无金简者:没有金简的人。
银木亦可当:银木也可以代替。
桐木亦可当:桐木也可以代替。
但令精好也:但要求精细。
真理无有闇节:真理没有暗节。
当取紥於云锦之囊:应当放在云锦之囊中。
此上真之至号:这是上真的最高称号。
玉帝之灵篇:玉帝的灵篇。
玄灵元君宝秘:玄灵元君的宝秘。
奔日月之玉章:奔日月之玉章。
太阴玉晨:太阴玉晨。
九天真妃:九天真妃。
紫晨君:紫晨君。
授流精飞景宝章:传授流精飞景宝章。
天一八极玺:天一八极玺。
流金凤玺:流金凤玺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宝物,通常被描述为带有金色和凤凰图案的印章,象征着极高的权力和神圣。在道教和民间传说中,这种印章常常与天命和神权联系在一起。
天皇太帝:天皇太帝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至上神,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神圣。
绣衣使者:绣衣使者是古代神话或传说中的一种神使,通常穿着绣有特殊图案的衣物,代表着神明的使者。
神玺玉章:神玺玉章是一种带有神力的玉制印章,通常被用来施展法术或代表神圣的权力。
正一上玄玉郎王忠鲍兵:这些名称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神祇或仙人,代表着不同的神力和职责。
太真丈人:太真丈人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真理和智慧。
九色飞云:九色飞云是一种神话中的云彩,象征着神秘和神圣。
曜光羽章:曜光羽章是一种带有光辉和羽毛图案的章服,通常与神祇或仙人相关。
玉真青君:玉真青君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玉质的纯净和青色的神秘。
太上九赤班符:太上九赤班符是一种道教中的符咒,代表着九种赤色的符文,具有强大的法力。
封灵制魔之章:封灵制魔之章是一种用于封印灵异和魔物的符咒。
黄神中皇:黄神中皇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黄色的神力和中央的权威。
三皇:三皇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位远古帝王,通常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玄玉:玄玉是一种颜色深蓝或黑色的玉石,常用于制作符咒和法器。
紫閤:紫閤是一种高级的宫门,象征着尊贵和神秘。
五香:五香是指五种具有香气的香料,常用于祭祀和仪式中。
十华:十华是指十种美丽的花朵,常用于装饰和祭祀。
紫宸上皇先生:紫宸上皇先生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九天印文:九天印文是一种用于召唤九天神力的符文。
丹皇玉章:丹皇玉章是一种道教中的符章,代表着丹药和皇权的结合。
九霄真玉:九霄真玉是一种高贵的玉石,常用于制作符咒和法器。
天王侯:天王侯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祇,代表着天界的权威。
紫绶金印:紫绶金印是一种高级的印章,通常与王侯或高官的权力相关。
太山君:太山君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泰山。
衡山君:衡山君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衡山。
嵩山君:嵩山君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嵩山。
华山君:华山君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华山。
恒山君:恒山君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恒山。
青城丈人:青城丈人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青城山。
八景琼:八景琼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八个美丽的景象。
蕊刚丹玉凤玺:蕊刚丹玉凤玺是一种具有强大法力的玉制印章。
太阴法:太阴法是中国道教中的一种法术,与太阴星君相关。
黑录白簿:黑录白簿是中国道教中的一种记录生死和命运的簿册。
真青丹:真青丹是一种道教中的丹药,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编简授生先后之相次:编简授生先后之相次是指按照生死顺序编排的簿册。
玉清君:玉清君是中国道教中的神祇,代表着玉清境界的最高神。
太一紫绶金印:太一紫绶金印是一种具有强大法力的印章。
威喜天帝信玺:威喜天帝信玺是一种代表威严和信用的印章。
修灵宝飞行三界之道:修灵宝飞行三界之道是指修炼能够飞行于三界的道教法术。
五星通灵之印:五星通灵之印是一种能够与五星沟通的印章。
印五星灵符:印五星灵符是指将五星的灵力印在符咒上。
真文:真文是指具有神秘力量的文字。
黄金之检:黄金之检是一种用黄金制成的封条,用于封存重要的文献或物品。
玉皇之章:玉皇之章是指玉皇大帝的印章,具有极高的权威。
鲁大夫孔子:鲁大夫孔子是指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孔子。
玄都之印:玄都之印是指玄都宫的印章,具有神秘的法力。
卫叔卿:卫叔卿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被认为是仙人。
度世:度世是指卫叔卿的儿子,他继承了卫叔卿的仙方。
飞仙之印:飞仙之印是一种能够帮助人飞升成仙的印章。
五色灵母:五色灵母是一种具有五种颜色的灵药,具有神奇的功效。
酆都秘印:酆都秘印是指酆都城中的神秘印章,具有强大的法力。
杜兰香:杜兰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被认为是女仙。
张硕:张硕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被认为是修道者。
飞化之道:飞化之道是指能够飞升成仙的法术。
玉唾盂:玉唾盂是一种用玉石制成的唾壶,常用于道教仪式中。
黄麟羽帔:黄麟羽帔是一种用黄麟羽毛制成的披风,是上仙的服饰。
洞天:洞天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是一种神秘的空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十八-评注
《龟山元录》中提到的‘流金凤玺’,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金与凤的结合,寓意着皇权的神圣与威严。‘天皇太帝’、‘金阙圣君’等神祇的派遣,展现了道教对于天界权威的崇拜与信仰,同时也反映了道教对于宇宙秩序的维护。
《太上飞行羽经》中的‘九色飞云’、‘曜光羽章’,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理想。‘太真丈人’的形象,更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的重要人物,象征着道教信仰的最高境界。
《灵飞六甲经》中的‘玉真青君’、‘太上九赤班符’,展示了道教对于神灵形象的塑造,以及符箓在道教仪式中的重要性。流金凤章与太上九赤班符的搭配,彰显了道教仪式的神秘与庄严。
《五帝内真经》中的‘封灵制魔之章’、‘黄神中皇之章’,反映了道教对于鬼神信仰的管控,以及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重要作用。
《三皇经》中对于三皇的描述,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宇宙起源和文明起源的思考。金玉作为简文,象征着三皇文化的崇高与神圣,而金钩、金锁、玉案等物品的描述,则展现了古代对于仪式物品的重视。
《神州七转粕变经》中的‘流金凤玺’,再次强调了皇权的象征意义,同时‘紫宸上皇先生’的提及,也反映了道教对于上皇的崇拜。
《三皇序目》中的‘九天印文’,揭示了道教对于宇宙秩序的维护,以及道教在九天之上的权威。
《上清变化经》中的‘高上虚皇君’、‘三元太明上皇君’等神祇的描述,进一步丰富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同时也展现了道教对于宇宙秩序的理解。
《历藏经》中的‘天王侯’、‘紫绶金印’,反映了道教对于天王权威的认可,以及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
《五岳真图》中的五岳君珮印,体现了道教对于五岳的崇拜,以及五岳在道教仪式中的重要性。
《后圣列纪》中的‘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等神祇的派遣,再次展现了道教对于天界权威的崇拜。
《后圣九玄道君列纪》中的‘太阴法’、‘黑录白簿’等概念,反映了道教对于生死轮回的理解,以及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影响力。
《后圣道君列纪》中的‘玉清君’赐道君玉凤玺,展现了道教内部的神仙体系,以及道教对于神仙权威的认可。
《飞行三界经》中的‘太一紫绶金印’、‘威喜天帝信玺’,进一步丰富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同时也展现了道教对于宇宙秩序的理解。
《五称符上经》中的‘五星通灵之印’,反映了道教对于五星崇拜,以及符箓在道教仪式中的重要性。
《道学传》中的‘吴王阖闾’、‘鲁大夫孔子’等历史人物的提及,展现了道教与古代文化、历史人物的关联。
《神仙传》中的‘卫叔卿’、‘度世’等神仙人物的描述,反映了道教对于神仙信仰的传承。
《北帝经》中的‘酆都秘印’,揭示了道教对于鬼神信仰的管控,以及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
《集仙录》中的‘杜兰香’、‘张硕’等仙人的描述,展现了道教对于仙人传说的传承,以及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