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十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十一-原文

○服饵上

《神农经》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

又云:饵五芝、丹砂、曾青、云母、太一、禹馀粮,各以单服,令人长生。

中药养性,下药除病,此上圣之至言,方术之实录也。

仙药之上者丹砂,次者黄金、白银、众芝、五玉、五云、明珠也。

黄精与术,饵之却粒。

或遇凶年,可以绝粒,谓之米脯。

《西极明科》曰:上清金液丹经、九鼎神图、太一九转大丹等,凡一百四十卷。

《五符经》曰:胡麻本生大宛,又名巨胜,服之不息,与世长存。

五穀之长也,服之可以知万物,通神明。

又曰:真人谓黄精获天地之淳精,依山寄居神化者也。

天仙名此为戊己芝。

《玉诀经》曰:元始五常气,以阳光初明,散元始之辉,真人食其景而无穷。

《三光经》曰:三光者,仙道炼胎之术也。

泥丸者,体形之上神也。

《吐纳经》曰:八公有言,食草者力,食肉者勇,食穀者智,食气者神。

《仙经》曰:丹为金服之上士也,茹芝导易苁气者,中士也,食饵草木者,下士也。

食金丹大药,虽未去世,百邪不近也。

若但服草木及饵八石,適可令疾除命益耳,不足却外祸也。

惟守真一则剧性不犯。

昔仙公各服一物,以得数百年,乃合神丹金液。

韩众服菖蒲十三年,身生毛,日视书万言,皆诵之,冬袒不寒。

又菖蒲生须石上,一寸九节己上,紫花者尤善。

又曰:煮石方,东府左卿白石先生造也。

皆真人所授,但未见真本。

世有两本,以省少者为佳。

又,东华真人食石法,即东府也,亦是太清法。

又曰:紫微夫人撰术,序其略曰:

吾俱察草木之胜负,若速益於己者,并己不及木之多验乎?

所以长生久视,远而更灵。

我非谓诸物皆当减於术也,真以术之用今之所要。

末世多疾,宜当服饵。

夫道有内足,犹畏外事之祸,有外足者,亦或中崩之弊。

我见山林隐逸得服术者,千年八百年,比肩五岳矣。

今撰术数方,以传好尚,若必信用,庶无横暴之灾矣。

又曰: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

所以甘者,谷山左右皆生甘菊,菊花堕其中,历世弥久。

临此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

食者无不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岁。

故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皆为南阳太守,每到官,常使郦县月送甘谷水四十斛,以为饮食。

此诸公多患风痺及眩冒,皆得愈,但不能大得其益,如甘谷上居民从幼便饮食此水。

又菊花与薏花相似,直以甘苦别之耳。

菊甘而薏苦,今真菊甚少耳,率多生於水侧,缑氏山与郦县最多。

仙方所谓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异名矣。

其说甚美,而近来服之者,略无所效,正由不得真也。

《八素经》曰:太上曰:飞炼之法,未可得真人之门户。

又《四极明科》云:金液丹经,九鼎神图,并真仙之秘书,藏于名山。

《太上太霄朗书》曰:除欲减私,服御吐纳。

《上清列纪》曰:中黄之书皆白帝君所藏於瑶台,说丹药秘法,非有真录,不得其道也。

《太上丹简墨录》曰:修金液之术,当得太清丹经。

《太丹隐书》曰:感召灵迹则天人下降,上学之士服日月黄华金精飞根黄气。

《五厨经》曰:修奉和太,不亏不盈。

《天交上经》曰:太古之人所以寿考者,不食穀也。

身安蜀乐,修道易成。

《五符经》云:食月之精,可以长生;食星之精,上升太清。

《登真隐诀》云:服云牙可绝穀,去尸虫也,可修真一之道。

斐真人曰:

喜怒损志,哀乐损性,荣华减德,阴阳寇身,皆学道之大忌,仙法之所嫉也。

莫若知而不为,为而不敢散,此仙之要道,生生之本业也。

欲得延年,当吞日华。

食物多饮,慎便卧,多则生病,卧则荡心,心荡则失性,病生则药不行,学道者慎此。

刘向《列仙传》曰:

务光,夏时人,好琴,服蒲韭根。

又彭祖多服水桂云母。

中岳人苏林字子玄,本卫人,灵公末年,师仇公,教以服气之法。

又尹喜之长沙,服巨胜实。

又曰:刘奉林,周时人也。

学道嵩高山,积年,后之委羽山,能闭气三日不息,但服黄连。

己及千岁,不能有所役使。

又曰:董威辇,不知何许人,晋武帝末在洛阳白社中,蓝缕不蔽,恒吞一石子,终日不食。

《南岳魏夫人内传》曰:

夫却墅华存,字贤安,任城人也。

晋成帝时,服金屑得道。

《太元真却施盈内传》曰:

金阙圣君命太极真人使正一、玄玉郎、王忠、鲍丘等,与茅盈四阶舌胎、流明、神芝、长跃双飞、夜光洞草,使拜而食之。

珮玺服衣正冠,北首葱摞握铃毕,四使者告盈曰:

食太极四节隐芝者,位为真卿;食金阕舌胎玉芝者,位为司命;食东宫流明金英者,位为司禄;食长跃双飞者,位为真伯;食夜光洞草者,位为主总左右御史之任。

子今尽食之矣,寿毕天地,位当为司命上真东岳卿君,都统吴越之神仙。

《真人周君内传》曰:

紫阳真人周义山字季通,汝阴人也,汉丞相勃七世孙,父浚,官至陈留内史。

君年十六,随浚在郡,为人沉重,喜怒不形。

好独坐静处,精思微密,常以平旦出日之初,而东嗽日服气,旦旦如此。

《真诰》曰:

衡山张正礼,汉末授西城君虹景神丹方,患丹砂难得,去广州为道士,仙去,飙室为上仙。

又曰:张玄宾,定襄人也,魏武帝时曾举茂才。

归乡里,师事西河蓟公,授服饵术方。

后遇真人樊子明於少室,授以遁变隐景之道。

昔在天柱山,今来华阳内为理禁伯。

又曰:庐江潜山中有学道者郑景世、张重华,并以晋初授仙却氏德然口诀,以入山行守五藏含日法,兼服胡麻,又服玄丹。

又曰:平仲节,河东人也。刘聪乱中夏,仲节渡江,入括苍山,体有真气,服饵仙去。

又曰:赵广信,阳城人,魏末渡江,入剡小白山,授李法服气,又授左君守玄中之道。如此积年,或卖药人间,多来都下,市丹砂作九华丹、仙去。

又曰:虞翁生,会稽人也,授仙人介君食日精法。

吴时来隐狼伍山,兼行云气回形之道,精思积久,仙去。

又曰:朱孺子吴末入赤水山中,服菊华及术。

后遇西归子,从乞度世,西归子授以要言,仙去。

又曰:明星王女者,居华山,服玉浆,山中顶上有石龟,其广数亩,高且三仞。

其侧有梯磴达龟背,见玉女祠前有五石臼,号曰玉女洗头盆。

其中水碧绿澄澈,雨不加溢,旱不减耗。

内有玉女马一匹。

又曰:华阴山中有学道者尹授子、张石生、李方回,并晋武帝时人。

授仙人管城子蒸丹饵术法,又授苏门周寿陵服丹霞之法。

又曰:范幼冲辽西人,恒服三气法,青白赤气各如綖。

服之十年,遂得仙。

此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为之,视日益佳。

其法简,其事验。

又曰:姜伯真在大横山服石脑。

石脑如石,小班色而软。

又大茅山东亦有形状员小如曾青,而色似锺乳。

繁阳子昔亦服此。

《斐君内传》曰:佛面道人支子元,斐君授以长生内术。

又云:寻药之与存思,虽致道同津,而关源异绪。

服药所以保形,形康则神安;存思所以安蜀,神通则形保,二理乃成,相资而有。

《道学传》曰:许迈字叔玄,少名映,后改名远游,与王羲之父子为世外之交。

羲之亦辞荣养生,每造远,弥日忘归。

诗书往复,多论服饵。

又曰:上清左卿黄观子学道,服金丹,读《太洞经》得道。

东府左卿白玉生有煮石方,文德右仙监张叔隐授青精方。

太清右公李抱祖,岷山人,授青精食饭方。

葛洪《神仙传》曰:刘京从邯郸张君授饵云丸。

又曰:封君达,陇西人,入鸟鼠山服饵,年百馀岁,常乘青牛。

又曰:卫叔卿,中山人也,服云母。

又曰:孔元,许昌人,常服松脂伏苓。

又曰:焦先字孝然,河东人也。

常食白石,以分人,熟如煮芋。

又曰:灵寿光,扶风人,年七十馀,乃得未央丸方,服之,年二百馀岁不老。

又曰:中候上仙范邈,字度世,旧名冰。

服虹茎觿得道,撰《魏夫人传》。

又曰:清虚真人王褒,字子登,前汉安国侯王陵七世孙。

主仙道君以云碧阳水晨飞丹腴二斗赐褒,服之视见甚远,坐在立亡,役使群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十一-译文

《神农经》说:上等药物能让人身体安康,寿命延长。又说:服用五芝、丹砂、曾青、云母、太一、禹余粮,各自单独服用,能让人长生不老。中等药物可以养性,下等药物可以治病,这是上圣人的至理名言,也是方术的真实记录。仙药中最好的是丹砂,其次是黄金、白银、各种芝草、五种玉石、五种云母、明珠。黄精和术,吃了可以不食五谷。遇到荒年,可以不吃粮食,叫做米脯。

《西极明科》说:上清金液丹经、九鼎神图、太一九转大丹等,共有140卷。

《五符经》说:胡麻原产于大宛,又名巨胜,服用它永不停止,与世长存。它是五谷之长,服用它可以了解万物,通达神明。

又说:真人认为黄精获得天地最纯净的精华,依山而居,神化者也。天仙称之为戊己芝。

《玉诀经》说:元始五常气,以阳光初明,散布元始的光辉,真人食用它的景象而无穷。

《三光经》说:三光,是仙道炼胎的方法。泥丸,是身体上最高的神。

《吐纳经》说:八公有言,吃草的有力,吃肉的有勇,吃谷的有智,吃气的有神。

《仙经》说:丹药是金服之上士,食用芝草引导真气的人是中士,食用草木的人是下士。食用金丹大药,即使没有离开人世,百邪也不近身。如果只是服用草木和食用八石,只能治病延命,不足以抵御外来的灾祸。只有坚守真一之道,才能避免邪恶的影响。以前仙公各自服用一种东西,得以活了几百年,最终合成了神丹金液。韩众服用菖蒲十三年,身上长出了毛,一天能看万言书,都能背诵,冬天不穿衣服也不觉得冷。又,菖蒲生长在石头上,一寸九节以上,开紫花的尤其好。

又说:煮石方,是东府左卿白石先生所造。都是真人所传授,但未见真本。世上流传两本,以简略者为佳。又,东华真人食石法,即东府,也是太清法。

又说:紫微夫人撰写术法,序言中说:‘我观察草木的优劣,如果迅速有益于自己,并且比树木的验证多吗?所以长生久视,远离尘世,更加灵验。我并不是说所有东西都应该比术法差,真正重要的是术法的应用,现在是所需要的。末世多病,应该服用术法。道有内在的满足,仍然害怕外来的灾祸,有外在的满足,也可能有内在崩溃的弊端。我看到山林隐居的人服用术法,千年八百年,比肩五岳。现在撰写术法数方,以传扬爱好,如果一定相信,或许可以避免横祸。’

又说: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水。之所以甘甜,是因为谷山左右都生长甘菊,菊花掉入其中,历经岁月更加甘甜。临近这个谷中,居民都不打井,都饮用甘谷水。饮用的人无不长寿,高寿的有一百四五十岁,低的也有八九十岁。因此,司空王畅、太尉刘宽、太傅袁隗都担任过南阳太守,每次到任,都会让郦县每月送四十斛甘谷水,作为饮用。这些官员多患风湿和头晕,都得到了治愈,但不能得到太大的好处,就像甘谷上居民从小就饮用此水一样。又,菊花与薏花相似,只是以甘苦来区分。菊花甘甜,薏花苦涩,现在真正的菊花很少见,大多生长在水边,缑氏山和郦县最多,仙方所说的日精、更生、周盈,都是同一种菊花,根茎花实有不同的名称。其说法非常美妙,但近年来服用它的人,几乎没有效果,正是因为没有得到真正的菊花。

《八素经》说:太上曰:飞炼之法,无法得到真人的门户。又《四极明科》云:金液丹经,九鼎神图,都是真仙的秘籍,藏在名山。

《太上太霄朗书》说:除去欲望,减少私心,修炼吐纳。

《上清列纪》说:中黄之书都是白帝君藏在瑶台,讲述丹药秘法,没有真正的记录,无法得到其中的道。

《太上丹简墨录》说:修炼金液之术,应当得到太清丹经。

《太丹隐书》说:感应灵迹,天人下降,学道的人服用日月黄华金精飞根黄气。

《五厨经》说:修炼和太,不亏损也不盈满。

《天交上经》说:太古的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不吃谷物。身体安康,享受蜀乐,修道容易成功。《五符经》说:食用月之精华,可以长生;食用星之精华,可以上升太清。《登真隐诀》说:服用云牙可以绝谷,去除尸虫,可以修炼真一之道。斐真人说:‘喜怒损伤意志,哀乐损伤性情,荣华减少德行,阴阳侵害身体,都是学道的大忌,仙法所憎恨的。不如知道而不去做,做了而不敢放松,这是仙人的要道,生命的根本。’

刘向《列仙传》说:务光,夏时人,喜欢弹琴,服用蒲韭根。又彭祖多服用水桂云母。中岳人苏林字子玄,本为卫人,在灵公晚年,师从仇公,学习服用气的方法。又尹喜到长沙,服用巨胜实。

又:刘奉林,周时人。在嵩高山学道,积累多年,后来到委羽山,能闭气三天不呼吸,只服用黄连。活到一千岁,不能有所役使。

又:董威辇,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晋武帝末年在洛阳白社中,衣衫褴褛,不蔽身体,整天吞食一颗石子,终日不食。

《南岳魏夫人内传》说:却墅华存,字贤安,任城人。晋成帝时,服用金屑得道。

《太元真却施盈内传》说:金阙圣君命令太极真人让正一、玄玉郎、王忠、鲍丘等,与茅盈四阶舌胎、流明、神芝、长跃双飞、夜光洞草,让他们跪拜并食用。佩戴玉玺,穿上衣服,戴好帽子,面向北方,手握铃铛完毕,四位使者告诉茅盈说:‘食用太极四节隐芝的人,位为真卿;食用金阕舌胎玉芝的人,位为司命;食用东宫流明金英的人,位为司禄;食用长跃双飞的人,位为真伯;食用夜光洞草的人,位为主总左右御史之任。你现在已经全部食用了,寿命与天地同寿,位当为司命上真东岳卿君,都统吴越之神仙。’

《真人周君内传》说:紫阳真人周义山字季通,汝阴人,汉丞相周勃七世孙,父亲周浚,官至陈留内史。君十六岁时,随父亲在郡中,为人稳重,喜怒不形于色。喜欢独自静坐,精思微密,常常在日出时,向东吐气,服用气,每天都这样。

《真诰》说:衡山张正礼,汉末传授西城君虹景神丹方,因为丹砂难得,离开广州成为道士,成仙而去,留下房屋成为上仙。

又说:张玄宾,是定襄人,魏武帝时期曾被举荐为茂才。回到家乡后,拜西河蓟公为师,学习服用草药的方法。后来在少室山遇到真人樊子明,樊子明传授给他隐身变化和隐景的道术。过去在天柱山修行,现在来到华阳内担任理禁伯。

又说:庐江潜山中有学习道术的郑景世、张重华,他们都从晋初开始学习仙道,得到却氏德然的口诀,进入山中修行,遵守五藏含日法,同时服用胡麻和玄丹。

又说:平仲节,是河东人。在刘聪扰乱中原时,仲节渡过长江,进入括苍山,身体内有真气,服用仙药后升仙。

又说:赵广信,是阳城人,魏末时期渡过长江,进入剡小白山,学习李法中的服气术,又学习左君守玄中之道。这样修行多年,有时在人间卖药,多次来到都城,用丹砂制作九华丹,然后升仙。

又说:虞翁生,是会稽人,学习仙人介君的食日精法。吴国时期来到隐狼伍山,同时修行云气回形之道,经过长时间的精思,升仙。

又说:朱孺子,在吴国末年进入赤水山中,服用菊花和术草。后来遇到西归子,向他请教如何度世,西归子传授给他重要的言语,然后升仙。

又说:明星王女居住在华山上,服用玉浆。山中顶部有一块石龟,面积数亩,高约三丈。旁边有梯子通往龟背,看到玉女祠前有五个石臼,被称为玉女洗头盆。其中的水碧绿清澈,下雨不会溢出,干旱不会减少。里面有一匹玉女马。

又说:华阴山中有学习道术的尹授子、张石生、李方回,他们都是晋武帝时期的人。学习仙人管城子炼丹和服用草药的方法,又学习苏门周寿陵服用丹霞之法。

又说:范幼冲是辽西人,一直服用三气法,青、白、赤三气各自如丝带。服用十年后,便得到了仙术。这是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每天都这样做,看起来效果越来越好。这个方法简单,效果显著。

又说:姜伯真在大横山服用石脑。石脑像石头一样,颜色浅而质地柔软。在大茅山的东边也有形状圆小如曾青,颜色像钟乳石。繁阳子过去也曾服用这种草药。

《斐君内传》说:佛面道人支子元,斐君传授给他长生不老的道术。又说:寻找仙药和存思虽然达到道术的最终目的相同,但源头和途径不同。服用仙药是为了保护身体,身体安康则精神安宁;存思是为了使精神安宁,精神通达则身体得以保护,这两个道理相辅相成。

《道学传》说:许迈字叔玄,少时名叫映,后来改名远游,与王羲之父子有世外之交。王羲之也辞去荣华富贵,养生之道,每次拜访远游,常常整天都不愿回家。诗书往来,多讨论服用仙药。

又说:上清左卿黄观子学习道术,服用金丹,阅读《太洞经》后得道。东府左卿白玉生有炼石的方法,文德右仙监张叔隐传授青精方的炼制方法。太清右公李抱祖,是岷山人,传授青精食饭的方法。

葛洪《神仙传》说:刘京从邯郸的张君那里学习服用云丸。

又说:封君达,是陇西人,进入鸟鼠山服用仙药,年龄一百多岁时,经常骑着青牛。

又说:卫叔卿,是中山人,服用云母。

又说:孔元,是许昌人,经常服用松脂和茯苓。

又说:焦先字孝然,是河东人。经常吃白石,分给别人,煮熟后像煮芋头。

又说:灵寿光,是扶风人,七十多岁时,得到未央丸的配方,服用后,年龄超过两百岁而不老。

又说:中候上仙范邈,字度世,原名冰。服用虹茎觿得道,撰写了《魏夫人传》。

又说:清虚真人王褒,字子登,是前汉安国侯王陵的第七代孙。仙道君以云碧阳水晨飞丹腴二斗赐予王褒,服用后视力非常远,坐着或站着都能消失,能够役使众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十一-注解

服饵:服饵指的是服用药物或食物,以养生或治病。在古代,服饵通常与道教和炼丹术有关,旨在通过摄取特定的药物或食物来达到延年益寿或成仙的目的。

神农经:《神农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和医学著作,相传为神农氏所著,包含了许多关于草药和医学的知识。

上药:上药指的是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药物,通常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丹砂:丹砂是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古代炼丹家认为它具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云母:云母,指一种矿物,古代常用来作为药材。

太一:太一在道教中指的是宇宙的根本原理,也指一种神秘的药物。

禹馀粮:禹馀粮是一种矿物,古代炼丹家认为它可以用来炼制丹药。

中药:中药指的是中国传统的药物,包括草药、矿物、动物等。

下药:下药指的是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疾病。

仙药:仙药指的是具有成仙功效的药物,是道教中追求长生不老的重要手段。

黄精:黄精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功效。

术:术,指白术,一种药材。

米脯:米脯是一种用米制成的食品,古代认为它可以代替粮食,用于特殊时期。

西极明科:《西极明科》是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了炼丹术和道教仪式等内容。

五符经:《五符经》是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了符咒和道教仪式等内容。

胡麻:胡麻,即芝麻,古代常用来作为药材或食物。

大宛:大宛是古代中亚的一个地区,以出产胡麻而闻名。

五穀:五穀指的是五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即稻、麦、黍、菽、稷。

真人:真人,指得道成仙的人。

天仙:天仙指的是道教中最高等级的神仙。

玉诀经:《玉诀经》是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了炼丹术和道教仪式等内容。

元始五常气:元始五常气指的是宇宙的五种基本元素,即金、木、水、火、土。

三光:三光指的是太阳、月亮和星星,在道教中具有神秘的意义。

泥丸:泥丸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呼吸和意念来调和身体。

吐纳:吐纳是一种呼吸法,通过调整呼吸来调节身体和精神状态。

八公:八公是道教中的一种神灵,被认为是仙人。

金丹:金丹是道教中的一种炼丹术,指的是通过炼制得到的具有成仙功效的丹药。

八石:八石是道教中的一种药物,指的是八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矿石。

石上:石上指的是石头上生长的植物。

东府左卿白石先生:东府左卿白石先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炼丹家。

东华真人:东华真人是指道教中的一位仙人。

太清法:太清法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

紫微夫人:紫微夫人是道教中的一位女神。

术数方:术数方指的是用于炼丹或修炼的配方。

甘谷水:甘谷水是一种水质甘甜的泉水。

甘菊:甘菊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薏花:薏花是一种药用植物,与甘菊相似,但味道苦。

日精:日精是道教中的一种药物,指的是具有阳光精华的药物。

更生:更生是道教中的一种药物,指的是具有再生能力的药物。

周盈:周盈是道教中的一种药物,指的是具有充实身体功效的药物。

八素经:《八素经》是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了炼丹术和道教仪式等内容。

飞炼:飞炼是道教中的一种炼丹术,指的是通过特殊的炼制方法来炼制丹药。

太上:太上在道教中指的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金液丹经:《金液丹经》是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了炼丹术的内容。

九鼎神图:《九鼎神图》是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了炼丹术的内容。

太丹隐书:《太丹隐书》是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了炼丹术的内容。

五厨经:《五厨经》是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了道教仪式和修炼方法等内容。

天交上经:《天交上经》是一部道教经典,包含了道教仪式和修炼方法等内容。

太古之人:太古之人指的是古代的人。

穀:穀指的是谷物,即粮食。

委羽山:委羽山是中国的一个山脉,被认为是道教圣地。

蓝缕不蔽:蓝缕不蔽指的是穿着破烂的衣服。

吞一石子:吞一石子指的是吞食一块石头,是古代一种修炼方法。

金屑:金屑指的是金粉,古代认为可以服用以延年益寿。

太极真人:太极真人是指道教中的一位仙人。

茅盈:茅盈是道教中的一位仙人。

珮玺服衣正冠:珮玺服衣正冠指的是佩戴玉佩、玉玺,穿上衣服,戴好帽子,是古代的一种礼仪。

紫阳真人周义山:紫阳真人周义山是指道教中的一位仙人。

虹景神丹方:虹景神丹方是指一种具有神奇功效的丹药配方。

飙室:飙室是指一种高耸的房子,这里可能指的是道士的居所。

张玄宾:张玄宾,定襄人,魏武帝时期被举荐为茂才。茂才是一种古代的选拔制度,指有才德的人。

魏武帝:指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

西河蓟公:西河蓟公,指西河地区的蓟姓公,具体人物不详。

服饵术方:服饵术方,指服用药物或食物以养生或追求长生不老的方法。

遁变隐景之道:遁变隐景之道,指隐居山林,修炼成仙的方法。

天柱山: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华阳内:华阳内,指华阳山内部。

理禁伯:理禁伯,指管理禁地的官职。

庐江潜山:庐江潜山,位于安徽省,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郑景世:郑景世,庐江潜山中的学道者。

张重华:张重华,庐江潜山中的学道者。

晋初:晋初,指晋朝初年。

仙却氏德然口诀:仙却氏德然口诀,指一种修炼成仙的口诀。

五藏含日法:五藏含日法,指一种修炼方法。

玄丹:玄丹,指一种炼制的丹药。

平仲节:平仲节,河东人,指平姓的仲节。

刘聪:刘聪,十六国时期汉赵的君主。

括苍山:括苍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真气:真气,指修炼后身体内产生的气。

服气:服气,指修炼中的一种方法,通过呼吸控制体内的气。

左君:左君,指左姓的仙人。

守玄中之道:守玄中之道,指修炼中的一种方法,即保持玄妙的中道。

剡小白山:剡小白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李法:李法,指李姓的仙人传授的修炼方法。

市丹砂作九华丹:市丹砂作九华丹,指用丹砂炼制九华丹。

九华丹:九华丹,指一种炼制的丹药。

仙去:仙去,指修炼成仙后离去。

虞翁生:虞翁生,会稽人,指虞姓的翁生。

介君:介君,指介姓的仙人。

食日精法:食日精法,指吸收日光的精华。

狼伍山:狼伍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云气回形之道:云气回形之道,指修炼中的一种方法,通过修炼使云气回归身体。

朱孺子:朱孺子,指朱姓的孺子。

赤水山:赤水山,位于四川省,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菊华:菊华,指菊花的花朵。

西归子:西归子,指从西方归来的仙人。

要言:要言,指重要的言论或教诲。

明星王女:明星王女,指居住在华山的仙女。

玉浆:玉浆,指用玉石制成的浆液,古代常用来比喻仙药。

石龟:石龟,指山中的石质乌龟形状的石头。

梯磴:梯磴,指山中的石阶。

玉女祠:玉女祠,指供奉玉女的庙宇。

五石臼:五石臼,指用五块石头制成的臼。

玉女洗头盆:玉女洗头盆,指玉女用来洗头的盆。

碧绿澄澈:碧绿澄澈,指水清澈碧绿。

玉女马:玉女马,指玉女骑乘的马。

尹授子:尹授子,华阴山中的学道者。

张石生:张石生,华阴山中的学道者。

李方回:李方回,华阴山中的学道者。

管城子:管城子,指管姓的仙人。

苏门周寿陵:苏门周寿陵,指苏姓的周寿陵。

丹霞:丹霞,指红色的云霞,此处指红色的丹药。

青精方:青精方,指一种炼制的丹药。

太素内景法:太素内景法,指修炼中的一种方法,即修炼身体内部的景象。

石脑:石脑,指一种药材,形状如石。

大茅山:大茅山,位于浙江省,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曾青:曾青,指一种颜色类似青色的矿物。

锺乳:锺乳,指钟乳石。

繁阳子:繁阳子,指繁姓的仙人。

斐君:斐君,指斐姓的仙人。

支子元:支子元,指支姓的子元。

长生内术:长生内术,指修炼成仙的方法。

存思:存思,指修炼中的一种方法,即集中精神思考。

致道同津:致道同津,指达到成仙的道路。

关源异绪:关源异绪,指修炼的途径和方法不同。

形康:形康,指身体安康。

神安:神安,指精神安宁。

蜀:蜀,指四川,此处指精神。

役使群神:役使群神,指可以役使众神。

许迈:许迈,字叔玄,后改名远游,与王羲之父子为世外之交。

王羲之:王羲之,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诗书往复:诗书往复,指书信往来。

上清左卿:上清左卿,指上清派的左卿。

黄观子:黄观子,指黄姓的观子。

太洞经:太洞经,指道教经典。

东府左卿:东府左卿,指东府的左卿。

白玉生:白玉生,指白姓的玉生。

文德右仙监:文德右仙监,指文德宫的右仙监。

张叔隐:张叔隐,指张姓的叔隐。

李抱祖:李抱祖,岷山人,指李姓的抱祖。

青精食饭方:青精食饭方,指一种炼制的丹药。

刘京:刘京,指刘姓的京。

邯郸张君:邯郸张君,指邯郸的张姓仙人。

饵云丸:饵云丸,指一种炼制的丹药。

封君达:封君达,陇西人,指封姓的君达。

鸟鼠山:鸟鼠山,位于甘肃省,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

青牛:青牛,指青色的牛,此处指仙人骑乘的青牛。

卫叔卿:卫叔卿,中山人,指卫姓的叔卿。

孔元:孔元,许昌人,指孔姓的元。

松脂伏苓:松脂伏苓,指松脂和茯苓,都是药材。

焦先:焦先,字孝然,河东人,指焦姓的先。

白石:白石,指白色的石头,此处指焦先食用的石头。

灵寿光:灵寿光,扶风人,指灵姓的寿光。

未央丸方:未央丸方,指一种炼制的丹药。

虹茎觿:虹茎觿,指一种药材。

魏夫人传:魏夫人传,指关于魏夫人的传记。

清虚真人:清虚真人,指修炼成仙的人。

王褒:王褒,字子登,前汉安国侯王陵七世孙,指王姓的王褒。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十一-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张玄宾的生平,从魏武帝时期举茂才,到归乡里师事西河蓟公,学习服饵术方,再到遇见真人樊子明,学习遁变隐景之道,最后在华阳内为理禁伯。这段文字展现了古代道教中追求长生不老、修炼成仙的思想,以及修行者对道术的执着追求。

庐江潜山中的郑景世和张重华,学习晋初仙却氏德然口诀,入山行守五藏含日法,并服用胡麻和玄丹,反映了道教中内丹修炼的实践和信仰。

平仲节在刘聪乱中夏,渡江入括苍山,体有真气,服饵仙去,说明道教中通过修炼可以超脱尘世,达到成仙的目的。

赵广信在魏末渡江,入剡小白山,学习李法服气,又学习左君守玄中之道,体现了道教中不同的修炼方法和流派。

虞翁生在吴时来隐狼伍山,学习仙人介君食日精法,并修炼云气回形之道,最终仙去,展示了道教中追求精神境界的追求。

朱孺子在吴末入赤水山中,服用菊华及术,后遇西归子,学习要言,最终仙去,体现了道教中修行者通过师徒传承获得成仙之道。

明星王女居华山,服用玉浆,山中顶上有石龟,其侧有梯磴达龟背,前有玉女祠和五石臼,反映了道教中对神秘山川的崇拜和修行。

华阴山中的尹授子、张石生、李方回,学习仙人管城子蒸丹饵术法,并服丹霞之法,展示了道教中修炼方法的多样性和传承。

范幼冲服三气法,青白赤气各如綖,十年后得仙,说明道教中通过修炼内气,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姜伯真在大横山服石脑,石脑如石,小班色而软,反映了道教中通过服用矿石来修炼身体的方法。

《斐君内传》中提到的佛面道人支子元,学习长生内术,说明了道教与佛教在修炼方法上的相互影响。

《道学传》中许迈与王羲之的交往,以及他们之间的诗书往复,多论服饵,反映了道教文化在当时社会的普及和影响力。

上清左卿黄观子学习道术,服金丹,读《太洞经》得道,展示了道教中修炼者通过阅读经典和服用丹药来追求成仙的方法。

葛洪《神仙传》中刘京从邯郸张君授饵云丸,说明了道教中修炼者之间的师徒传承。

封君达在鸟鼠山服饵,年百馀岁,常乘青牛,体现了道教中修炼者追求长寿成仙的愿望。

卫叔卿在中山人,服云母,反映了道教中通过服用矿物来修炼身体的方法。

孔元在许昌人,常服松脂伏苓,说明了道教中通过服用植物来修炼身体的方法。

焦先在河东人,常食白石,以分人,熟如煮芋,展示了道教中修炼者对食物的讲究和对身体的修炼。

灵寿光在扶风人,得未央丸方,服之,年二百馀岁不老,反映了道教中修炼者追求长寿不老的理念。

中候上仙范邈服虹茎觿得道,撰《魏夫人传》,展示了道教中修炼者通过修炼得道后,撰写著作,传承道术。

清虚真人王褒,字子登,前汉安国侯王陵七世孙,主仙道君赐以云碧阳水晨飞丹腴二斗赐褒,服之视见甚远,坐在立亡,役使群神,反映了道教中修炼者获得超凡能力,成为神仙的故事。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十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10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