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二十-原文
《五岳真形图经》曰:若道士得秘圣之经,皆当杜秘於一人之口者,即真灵之文将坠於独见,何缘得存於永代乎?传授但当必得其人,岂可秘而不出,是斯文永翳也?
《太极经》曰:太上玉经隐注宝诀,众经之祖也。太上令传太极诸侯公王卿伯,未得此位,不得之矣。道士有见此书,则皆应为仙公也。玄录宿名将定焉。
《灵宝真一经》曰:大灵真人告太极左宫仙公曰:’吾昔授太上灵宝洞玄自然太真上宝经,为太极真人,依太上法传授於人。’
《定志经》曰:元始告右玄真人曰:’汝授此经,可择其人传之,弥布无外。’
《三皇经》曰:百万人中,或有一人应得此文者,皆有仙录宿命者也。欲有所授,当择其人,入诸名山八极,周流天下,鬼神无敢犯之者,太清元始天中之王母,初学道之师也。
又曰:皇人者,太帝所使,在峨嵋山。黄帝往授真一五牙法。
《抱朴子》曰:黄帝东至清邱,过风山,见紫府先生,授三皇内文,以劫召万神,南至圆垅荫,建木观百灵。西至中黄子,授九加之方。过崆峒,从广成子授自然之经。北至洪堤上具茨,见大隗君黄盖童子,授神芝图。还陟王屋,得神丹注记。室峨嵋山,见黄人於玉堂,问真一之道曰:’夫长生仙方,惟有金液,守形却恶,独有真一之道,右人尤重也。黄帝自然体道者也。’犹复陟王屋而授丹经。登崆峒而问广成,往具茨而事大隗,適东岱而奉中黄,入金谷而咨子心,论道养而证玄素,精推步而授雷歧,穷神奸而记白泽,相地理而书青乌,救伤残而缀金冶。故能毕该秘要,穷尽道真。按《神仙经》云:’昔黄帝老子奉事元君,元君以授要诀,况乎不建彼二君者,安能自得仙度世者乎?’按《荆山经》及《龙首记》皆云黄帝服神丹。
又曰:彭祖八百年,安期千年,斯其寿之过人远矣。若果有不死之道,彼何不遂仙乎?岂非禀命授气,偶得其多者乎?按《彭祖经》云:’佐尧历夏,至商为大夫,商王从授还年之术,行之有效,欲煞彭祖以绝其术。祖觉而逃去,去时年八百。’
又曰:紫微玄宫玉飞天真书,太清元始授,西母珮之,位登仙宗,真人卫从。
又曰:玄洲仙伯关天万仙真书,东海小童授以得道人珮之。一名仙人道录,一名凤真录太玄登仙盟文。又昆仑墉台灵飞太真大上丈人以授得道者珮之,周行五岳,山神授职。一名五岳毙摞,珮之,金石为开。
又曰:蓬莱高上真书成,青天上皇以传宁封,珮此真符,横行江海。一名蓬莱太玄玉札,一名九流真书,北陵丈人授以马师皇致龙来。又天帝丈人黄上真书珮之,知吉凶未兆之事。
《上清经》曰:上清真人登大帝沧浪山,诸太极真人授以丹青玉炉炼云根经。
《三元布经》曰:昔宁玄甫授此经於皇上真人,九年秘藏白空山。斋戒百日,忽见其岩有玉文银简,今封一通於白空山中。
《本行经》曰:丹灵真人遇玄和先生,授灵宝赤书、五气玄文、黑帝真一篇。
《高玄经》曰:昔上元以隐文授太和玉女,玉女授幼阳君,以文封於九疑洞室。
《登真隐诀》曰:太极帝君宝章者,东海青童君授涓子,以封掌名山。涓子剖鲤所获,是太上召三一守形也。以朱书素,珮之左肘,勿经履污秽,珮之八年,而三一俱见矣。三一者,三元真一君也,授其封掌之教。
又曰:李翼字仲甫,以七变法传左慈。慈修之,以变化万端。此经在《茅真人传》,后道士以还丹方殊秘,故略出别为一卷。
《茅君传》曰:太真元君西母授说《明堂玄真经》云:’太上立玄,双神四明。玄真内映,明堂外清。吞息二晖,长生神精。上补司命,监御万灵。六华充溢,撤视黄宁。’此四十字即玄真之本经也。其后王母总具更演说行事之法,犹如九真中经惟以龙书为主也。太上刻於凤台南轩,非总真弟子不教,非司命之玄挺不传。
又曰:西母携王君茅盈以诣固衷之宫。
固衷,盈二弟也。
西母抚背告之曰:’汝道虽成,所闻未足。我有所授汝,乃遣侍女郭密香与上元夫人相闻云:但不相见四千馀年,天事劳我,致以罕面,可暂来否,当此相待。’
上元夫人遣一侍女答曰:’阿环再拜,上问起居。远隔绛河,扰以官事,遂违颜色,近五千年。仰恋光润,情系无违。密香至,奉信承降尊於茅固处。闻命之际,即当饰驾,先被太常君敕,使诣希林校定三元之录,正尔暂往。如是当还,还便束带,愿暂少留。’
茅固因问王母,不审上元夫人何真也,曰:’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高真,统领十方玉女之名箓者也。’
及上元夫人来,闻云中箫鼓声,龙马嘶鸣。
既至,从者甚众,皆女子,齐年十六七,容色明逸,多服青绫之衣,光彩夺目。
上元年未笄,天姿绝艳,服赤霜之袍,披青锦裘。
头作三角髻,馀发散於腰。
戴九晨夜月之冠,鸣六山火藻之珮,曳凤文琳华大绶,执流黄挥精剑,入室向王母拜。
王母坐止,呼之与同坐,北向。
上元夫人设厨,王君敕茅盈二弟固衷起,拜稽首而立,命坐复席。
上元乃敕侍女出紫锦囊,开绿金之笈,《三元流珠经》,《丹景道精经》,《隐地八术经》,《太极绿景经》,凡四部以传固衷。
西王母敕侍女李方明出丹琼之函,披云珠之笈,以玉珮金珰太霄隐书、洞飞二景内真符,以传司命茅君。
上元曰:’阿母隐书之妙,上真内经,天仙所宝,封之金台,珮入太微。动则八景玉与,静则宴寝金堂。此文妙矣。阿环太极绿经等,可以致明月黄华,得白日之赤精也。’
及西母上元俱去,惟王君独留经日。
於是盈与二弟诀别,而与王君俱去,到赤城玉洞之府,告二弟曰:’吾今去便有局任,不得复数相往来,句曲山是治所也。’
汉光武建武七年三月丁巳,遣使者吴伦赍黄金五十斤,置於茅三君庙下,四时祠以太牢。
至明帝永平二年,诏丹阳句容茅真却薯,使营护修守。
时邑人通呼此庙为白鹄庙。
句曲之洞宫有五门。
石阶曲山,以水其门,令得往来上下也。
句曲洞天,东通林屋,北通岱宗,西通峨嵋,南通罗浮,皆大道也。
其间小径新路阡陌沙澮,非一处也。
汉建安之末,左慈闻江东有此山,故寻之,斋戒三月而登山,乃得其门,入洞虚造阴宫。
二茅君授以神芝三种,慈周旋洞室经年,制度甚肃,叹曰:’不图天下复有如此之异乎!’
至於地中洞天,有三十六所,王屋、委羽、西城、西玄、青城、赤城、罗浮、句曲、林屋、括苍、昆仑、蓬莱、瀛州、方丈、沧浪、白山、八停之属也,五岳及诸名山皆有洞室,或三十里、二十里、十里,岳洞方百里也。
句曲山,秦时名为句金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以致名也。
汉灵帝时,敕郡县彩句曲之金,以充武军。
孙权时又遣宿卫人彩金,常输官。
句曲山每至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东卿司命茅君当是日请总真玉君、太虚真人、东海青童君会於句曲之上。
好道者欲求神仙,宜先斋戒,俟此日登山陈乞也。
茅君即授以要道,得入洞门。
又曰:紫微元灵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即西王母也。
上宰总真玉君,东卿司命茅君之师,右荚紫微夫人之母也。
居昆仑墉台,别治白玉龟山青琳之宫朱紫之房,首戴华胜,腰带虎章,葆盖沓映,羽旌荫庭。
以汉平帝时来降句曲华阳宫,授司命茅君《玉珮金珰经》。
又奖教中小二君,至晋成帝时,与金阙圣君同降洛阳隐元台,授魏夫人《玉清隐书》四卷。
又《穆天子传》所载诣西王母,及降汉武帝者皆是也。
别有传纪名《灵镜洞玄上经》,或曰《大有妙经》,即今所存中元辅卿手执者,是未显於世,主训教天下学真之人。
又曰:西极总真君者,茅司命之师也。
生於商末,服青精饭、九转丹,用曲宠啵解之道治西域山宫。
年三十,着绣衣,芙蓉冠,把铃带剑一。
汉元帝时降阳洛山,授《玉清虚上经》三十一卷。
晋时又降魏夫人于阳洛山,每次三月十二月,亦同来句曲,推校学仙,别有传未显於世。
《神仙传》云降蔡经家者,是此君也。
又曰:清虚王真人总真王君弟子,南岳魏夫人师。
汉元帝时,辞家人华阴山。
九年,太极真人降授二法。
后入地胏山,(终南山一名地胏。)
又登阳洛山。
平帝时。南极夫人、西城王君同降,授上经三十一卷,王君共诣玄州,请书真名。
乃还西城,修行道成,於是乘飞飙车游行天下。
后登白空山,诣紫清太素三元君,授流金、火铃、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神策、玉玺毕,又还西城。
太上遣赐绣羽晨盖、双珠月明、素羽琼干、丹纟夭锦旌。
太素又遣赍成命之书,以为太素清虚真人,治玉屋山,主领宝经。
乘虎旆辇,金盖玉轮,八景飞与,杖九色节,出入上清,授事太素,寝宴太极,南岳魏夫人师之,撰传显於世。
《南岳魏夫人内传》曰:夫人姓魏,讳华存,字贤安,任城人,晋司徒文康公魏舒女也。
少读老庄、春秋三传、五经、百子事,常别居一园,独立闲处,服饵胡麻。
父母偪之,强适太保公掾南阳刘幼彦。
畴昔之志,存而不亏。
后幼彦为修武令,随之县舍。
闲斋别寝,入室百日,所期仙灵。
季冬月夜半,四真人来降於室,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青童君,碧海景林真,清虚真人王子登。
於是夫人拜乞长生度世。
青童君曰:”此清虚真人者,尔之师也,当授业焉.”
景林真曰:”尔应为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封南岳夫人也.”
夫人谢曰:”此是婢子有幸赐以姓命.”
自陈毕,东华小童指而笑曰:”丹心苦哉.”
於是清虚真人王君拇庶侍女华散条、李明瓮等川披云蕴,开玉笈,出太上宝文、八经隐书、大洞真经、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三十一卷,即手授夫人也。
王君昔学道宰婶洛山,遇南极夫人、西城王君,授此三十一卷经,行之,成真人。
今所授者,是南极西城之本经也。
阳洛山有洞台,是清虚之别宫也。
王君当授魏夫人经之时,起立北向而誓曰:”太上三玄九皇高真太帝,太帝使教子魏华存.”
景林真又授夫人《黄庭内景经》,一名《太上琴心》,一名《大帝金书》,一名《东华王篇》,令昼夜诵之。
王君又告曰:”子若不在山中隐身斋戒,则大洞真经不可妄读也。至於虎经龙书八素隐文之属,奇秘玄奥,若不斋戒,绝世不可施行。子今且可诵黄庭内经,步蹑七元,存五星之神而己。人间行之,亦足感通变化。欲成际会,我有以相迎矣.”
方诸青童怡然,小留四真吟唱,拇庶北寒玉女宋联涓弹九气之璈,东华玉女烟景珠击西盈之锺,林云玉女贾屈庭吹凤戾之箫,飞玄玉女鲜子灵金拊九合玉节。
王君乃语夫人曰:”诀诸要讫.”
乃别去。
夫人守静日进,在世八十三年,以晋成帝咸和九年,王君与东华青童来降时,岁在甲午,二真人与夫人药,题曰隐迁白医川神散,石精金光化形灵丸,使称疾忽行,克期有定,俱会阳洛宫。
言毕,二真人去。
夫人即服药,因称脚疾,闭目寝息,饮而不食。
到七日,其夜半之后,太一玄仙遣飙车来迎,驾气骋御,径入帷寝。
其子弟侍疾,众亲满侧,莫之觉也。
夫人遂用藏景之法,托形剑化,徐登飙轮,径之阳洛。
居隐元之台,志栖上元。
诚感九天,丹心真契,澄神太素,夫人遂北诣上清宫,太微天帝遣九宫太真侍玉元晨郎李明期,授夫人神凤之章,使封山。
召云中央黄老君遣正一羽晨侯公阳子明,授夫人龙衣虎带,丹青飞裙,十绝华幡,使川登行上清,摄真命仙。
三素高元君遣左华九成夫人范定英授夫人流金火铃,九盖之軿,使弹制万魔。
飞轮太无太上玉晨大道君遣绣衣使者孟六奇授九色之节,双珠月明,神虎之符,锦旗虎旌,使位主群神,以威六天。
太素三元君遣保禁仙都衷文坚、右嫔元姬赵约罗授夫人西华玉女三百、八景飞与、玄景九龙,使侍卫执巾上诣三清。
扶桑太常君遣八玄仙伯柯原首、五方天帝君简肃正等授夫人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使主诸学道死生图籍,摄御之官,关校罪,考金关。
后圣君命仙伯牙叔平授夫人青琼之板,丹绿为文,位为南岳夫人,比秩仙公,给曲晨飞盖以游九宫,使治天台大霍山洞台之中,主下训奉道,教授当为真仙者。
令一月再登玉清,三登太素,四谒玉晨宫,宴扶桑之高台。
於是夫人授王母之命,且还王屋山小有之中,更斋戒三月。
九微元君、龟山王母、西城真人王方平、太虚真人赤松子、桐柏真人王子乔,并降小有清虚上宫绛房之中,各命侍女金石发响。
於是西母徘徊起立,折腰俯唱曰:”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嘉会绛河内,相与乐未央.”
歌毕须臾,司命神仙诸隶属及南岳神灵迎官并至,西母等与夫人同去,诣天台霍山台。
《登真隐诀》曰:太微天帝金虎符,太上玉真保皇道君以授於太上太微天帝君。
又曰:太一有玉玺金真虎符,方丈台昭灵李夫人治方丈台弟十三朱馆中,以晋兴宁中降。
杨君曳紫锦衣,带神虎符流金铃,带青玉色绶。
有两侍女,年二十许,着青绫衣。
一侍女名隐晖,捧赤玉箱二枚,青带络玉,检文题检,一曰太上章,一曰太上文。
自此后数数来降,授书作诗。
《集仙录》曰:骊山姥,不知何代人也。
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彩方术。
至嵩山石室中,得黄帝阴符经,本绢素书,缄之甚密,题云:”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冠谦之藏之名山,用传同好.”
筌竟不晓其义,因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髽髻当顶,馀发半垂,弊衣扶杖,神状甚异。
路旁见遗火烧树,因自语曰:”火生於木,祸发必克.”
筌闻之,前谒,曰:”此黄帝阴符经秘文也.”
母曰:”吾授此经己三元六周甲子,少青从何而得知?”
筌稽首再拜,具告得经之所,因请问玄义,尽得之。
俄失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二十-译文
《五岳真形图经》说:如果道士得到了秘传的圣经,都应该只告诉一个人,因为真正的灵文如果只被一个人看到,那么它就会随着这个人的消失而失落,怎么可能永远流传下去呢?传授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合适的人,怎么能保密不传,让这种文化永远被埋没呢?
《太极经》说:最高级的玉经隐注宝诀,是所有经书的源头。太上真人都命令传给太极诸侯公王卿伯,没有得到这个位置的人,是无法得到的。道士如果看到了这本书,那么都应该成为仙公。玄录宿名将定焉。
《灵宝真一经》说:大灵真人告诉太极左宫仙公说:‘我以前传授太上灵宝洞玄自然太真上宝经,成为太极真人,按照太上的方法传授给人。’
《定志经》说:元始天尊告诉右玄真人说:‘你传授这本经,可以挑选合适的人传授,让它广泛传播。’
《三皇经》说:在百万人中,可能只有一个人能够得到这篇文章,他们都是有仙录宿命的人。想要传授,就应该挑选合适的人,让他们进入名山八极,周游天下,鬼神不敢侵犯他们,太清元始天中之王母,是初学道的师傅。
又说道:皇人,是太帝派遣的,在峨眉山。黄帝去那里传授真一五牙法。
《抱朴子》说:黄帝东行至清邱,经过风山,见到紫府先生,传授三皇内文,用来召唤万神。南至圆垅荫,建木观百灵。西至中黄子,传授九加之方。经过崆峒,从广成子那里学习自然之经。北至洪堤上具茨,见到大隗君黄盖童子,传授神芝图。回到王屋山,得到神丹注记。在峨眉山,见到黄人于玉堂,询问真一之道说:‘长生不老的仙方,只有金液,守护身体,只有真一之道,是人们特别重视的。黄帝是自然体道的人。’他还回到王屋山传授丹经,登上崆峒山询问广成子,前往具茨山侍奉大隗,到东岱山朝见中黄,进入金谷咨询子心,讨论道和养生,证实玄素,精确推算而传授雷歧,穷尽神奸而记录白泽,观察地理而书写青乌,救治伤残而缀金冶。因此能够全面掌握秘要,穷尽道真。按照《神仙经》说:‘以前黄帝老子侍奉元君,元君传授了要诀,何况不侍奉那两位君主的人,怎么能自己得到仙道而超脱尘世呢?’按照《荆山经》和《龙首记》都说黄帝服用了神丹。
又说道:彭祖活了八百年,安期活了千年,他们的寿命远远超过常人。如果真的有不死的道,他们为什么不成为仙人呢?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承受的命和气,偶然得到了更多吗?按照《彭祖经》说:‘辅佐尧帝,历经夏朝,到商朝成为大夫,商王从他那里学习延年益寿的方法,实践有效,想要杀掉彭祖以绝其术。彭祖察觉后逃走,离开时已经八百岁。’
又说道:紫微玄宫玉飞天真书,由太清元始天尊传授,西母佩戴,位登仙宗,真人护卫。
又说道:玄洲仙伯关天万仙真书,由东海小童传授给得道者佩戴。一名仙人道录,一名凤真录太玄登仙盟文。又昆仑墉台灵飞太真大上丈人传授给得道者佩戴,周行五岳,山神授职。一名五岳毙摞,佩戴,金石为之开启。
又说道:蓬莱高上真书完成,青天上皇传授给宁封,佩戴此真符,横行江海。一名蓬莱太玄玉札,一名九流真书,北陵丈人传授给马师皇,以龙来致。又天帝丈人黄上真书佩戴,预知吉凶未兆之事。
《上清经》说:上清真人登上大帝沧浪山,诸太极真人传授给他丹青玉炉炼云根经。
《三元布经》说:以前宁玄甫传授此经给皇上真人,九年秘藏于白空山。斋戒百日,忽然看到岩石上有玉文银简,现在封存一通于白空山中。
《本行经》说:丹灵真人遇到玄和先生,传授灵宝赤书、五气玄文、黑帝真一篇。
《高玄经》说:以前上元以隐文传授给太和玉女,玉女传授给幼阳君,以文封于九疑洞室。
《登真隐诀》说:太极帝君宝章,由东海青童君传授给涓子,以封掌名山。涓子剖鲤鱼得到,是太上召三一守形的要诀。用朱书素纸,佩戴在左肘,不要经过污秽之地,佩戴八年,三一都会出现。三一者,三元真一君也,传授他封掌之教。
又说道:李翼字仲甫,用七变法传授给左慈。左慈修炼它,以变化万端。此经在《茅真人传》中,后来的道士因为还丹方非常秘,所以单独编为一卷。
《茅君传》说:太真元君西母传授《明堂玄真经》说:‘太上立玄,双神四明。玄真内映,明堂外清。吞息二晖,长生神精。上补司命,监御万灵。六华充溢,撤视黄宁。’这四十字就是玄真之本经。之后王母总其事,进一步讲解行事之法,就像九真中经以龙书为主一样。太上刻于凤台南轩,不是总真弟子不教,不是司命之玄挺不传。
又有人说:西王母带着王君和茅盈来到固衷宫。固衷是茅盈的弟弟。西王母拍着他的背说:‘你的道行虽然已经很高,但所学的还不够。我有一些东西要传授给你,就派侍女郭密香去通知上元夫人:我们已经有四千多年没见面了,天上的事情让我很忙碌,所以很少见面,你能不能暂时来一趟,我会在这里等候。’上元夫人派一个侍女回答说:‘阿环再拜,问候您的起居。我们远隔绛河,因为官事繁忙,已经有五千年没有见面了。我们非常怀念您,感情非常深厚。密香到了,我就把信转达给她,让她在茅固那里等待。接到命令的时候,我就准备车马,因为太常君有命令,让我去希林校对三元之录,所以我暂时去一下。这样我就会回来,回来后就会整理好行装,希望你能稍微多留一会儿。’茅固于是问西王母,不知道上元夫人是什么人,西王母说:‘她是三天真皇的母亲,上元的高真,管理十方玉女的名箓。’等到上元夫人来了,听到了云中的箫鼓声和龙马的嘶鸣。到了之后,跟随的人很多,都是女子,年纪都在十六七岁,容貌明艳,大多穿着青绫衣服,光彩照人。上元年未笄,天资绝艳,穿着赤霜之袍,披着青锦裘。头发做成三角髻,其余的头发散在腰间。戴着九晨夜月之冠,佩戴着六山火藻之珮,穿着凤文琳华大绶,手持流黄挥精剑,进入房间向王母行礼。王母坐着,叫她一起坐下,面向北方。上元夫人设宴,王君命令茅盈的两个弟弟固衷起身,行礼后站立,让他们坐下再吃。上元夫人命令侍女拿出紫锦囊,打开绿金之笈,拿出《三元流珠经》、《丹景道精经》、《隐地八术经》、《太极绿景经》,共四部经文传授给固衷。西王母命令侍女李方明拿出丹琼之函,打开云珠之笈,拿出玉珮金珰太霄隐书、洞飞二景内真符,传授给司命茅君。上元夫人说:‘阿母的隐书非常奇妙,上真的内经,是天仙所珍视的,封存在金台上,佩在太微宫中。动的时候有八景玉和,静的时候在金堂中休息。这篇文章非常奇妙。阿环的太极绿经等,可以招致明月黄华,得到白日的赤精。’等到西王母和上元夫人都离开了,只有王君一个人留了下来,经文留了几天。于是茅盈和他的两个弟弟告别,和王君一起离开,来到赤城玉洞的府邸,告诉两个弟弟说:‘我现在要去处理一些事情,不能经常回来,句曲山是我们的治所。’汉光武帝建武七年三月丁巳日,派遣使者吴伦带着五十斤黄金,放在茅三君庙下,四季祭祀时用太牢。到了明帝永平二年,皇帝下诏让丹阳句容的茅真却薯,负责保护和维修。当时当地的人把这个庙称为白鹄庙。句曲洞宫有五个门。石阶曲折的山路,用水来控制门,让人可以上下往来。句曲洞天,东通林屋,北通岱宗,西通峨眉,南通罗浮,都是修行的大道。其中小路和岔道很多,不止一处。汉建安末年,左慈听说江东有这座山,所以去寻找,斋戒三个月后登山,找到了入口,进入了洞虚造阴宫。二茅君传授给他三种神芝,左慈在洞室中转悠了一年,规章制度非常严肃,感叹说:‘没想到天下还有如此奇异的地方!’至于地中的洞天,有三十六处,包括王屋、委羽、西城、西玄、青城、赤城、罗浮、句曲、林屋、括苍、昆仑、蓬莱、瀛州、方丈、沧浪、白山、八停等地,五岳及许多名山都有洞室,有的三十里、二十里、十里,岳洞方圆百里。句曲山,在秦朝时称为句金坛,因为洞天中有百丈金坛,所以得名。汉灵帝时,命令郡县采集句曲山的金子,用来充实武库。孙权时又派遣卫士采集金子,经常上交官府。句曲山每年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东卿司命茅君会邀请总真玉君、太虚真人、东海青童君在句曲山上聚会。想要修仙的人,应该先进行斋戒,等到这一天登山祈求。茅君就会传授给他们重要的道法,让他们进入洞门。
又有人说:紫微元灵白玉龟台九灵太真元君,就是西王母。上宰总真玉君,是东卿司命茅君的老师,右英紫微夫人的母亲。她住在昆仑墉台,别处治理白玉龟山青琳之宫朱紫之房,头上戴着华胜,腰间系着虎章,宝盖闪耀,羽旌在庭院中投下阴影。在汉平帝时降临句曲华阳宫,传授司命茅君《玉珮金珰经》。又奖教中小二君,到晋成帝时,和金阙圣君一起降临洛阳隐元台,传授魏夫人《玉清隐书》四卷。还有《穆天子传》所记载的拜访西王母,以及降临汉武帝的事件,都是这样。还有别的传记叫做《灵镜洞玄上经》,或者叫做《大有妙经》,就是现在中元辅卿手里拿着的那本,还没有公之于世,是主训教天下学真的人。
又有人说:西极总真君,是茅司命的老师。他出生在商朝末年,服用青精饭、九转丹,用曲宠啵解之道治理西域山宫。三十岁时,穿着绣衣,戴着芙蓉冠,手持铃和剑。汉元帝时降临阳洛山,传授《玉清虚上经》三十一卷。晋时又降临魏夫人于阳洛山,每次三月和十二月,也一起来到句曲,推校学仙,别的传记还没有公之于世。《神仙传》中说降临蔡经家的人,就是这位君。
又有人说:清虚王真人,是总真王君的弟子,南岳魏夫人的老师。汉元帝时,辞别家人前往华阴山。九年,太极真人降临传授给他两法。后来他进入地胏山(终南山又名地胏),又登上阳洛山。平帝时,南极夫人、西城王君一起降临,传授上经三十一卷,王君一起去玄州,请求书写真名。然后回到西城,修行道成,于是乘坐飞飙车游历天下。后来登上白空山,拜访紫清太素三元君,授予流金、火铃、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神策、玉玺等,又回到西城。太上赐予他绣羽晨盖、双珠月明、素羽琼干、丹纟夭锦旌。太素又派人带着成命之书,封他为太素清虚真人,治理玉屋山,主管宝经。乘坐虎旆辇,金盖玉轮,八景飞与,手持九色节,出入上清,传授事务给太素,在太极宫中休息,是南岳魏夫人的老师,他的传记公之于世。
《南岳魏夫人内传》说:夫人姓魏,名叫华存,字贤安,是任城人,是晋朝司徒文康公魏舒的女儿。年轻的时候就读过老庄、春秋三传、五经、百家学说,常常独自居住在一个园林中,独立闲居,服用胡麻。父母强迫她,勉强嫁给了太保公掾南阳刘幼彦。她过去的志向,一直保留而没有失去。后来刘幼彦做了修武令,她跟着他到了县舍。在空闲的斋室里,独居一室,过了百天,期待着仙灵的降临。在季冬的月夜半,四位真人降临到她的住所,分别是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青童君、碧海景林真、清虚真人王子登。于是夫人向他们祈求长生不老。青童君说:‘这位清虚真人是你师傅,应当向他学习。’景林真说:‘你应该成为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封为南岳夫人。’夫人辞谢说:‘这真是我的荣幸,赐予我姓和名。’说完后,东华小童指着她笑着说:‘你的丹心真是苦啊。’于是清虚真人王君拿出庶女华散条、李明瓮等人,披云蕴,打开玉笈,拿出太上宝文、八经隐书、大洞真经、灵书八道、紫度炎光、石精玉马、神真虎文、高仙羽玄三十一卷,亲手传授给夫人。王君过去在洛山学道,遇到了南极夫人、西城王君,传授了这三十一卷经文,修炼后成为了真人。现在传授给夫人的,是南极西城的本经。阳洛山有洞台,是清虚的别宫。王君在传授魏夫人经文的时候,站起来面向北方发誓说:‘太上三玄九皇高真太帝,太帝派我来教导子魏华存。’于是景林真又传授夫人《黄庭内景经》,又名《太上琴心》、《大帝金书》、《东华王篇》,让她昼夜诵读。王君又告诉她:‘如果你不在山中隐居修炼,斋戒,那么大洞真经就不能随意阅读。至于虎经龙书八素隐文之类的,都是奇秘玄奥,如果不斋戒,绝世不能施行。你现在可以先诵读黄庭内经,踏步七元,存想五星之神。在人间修炼,也足以感通变化。想要成就大事,我会来迎接你。’青童君怡然自得,四位真人小作停留,吟唱起来。王君告诉夫人:‘传授完毕。’然后他们离开了。夫人静心修炼,日日精进,在世八十三年。在晋成帝咸和九年,王君和东华青童降临的时候,那一年是甲午年,两位真人给夫人服药,药名叫做隐迁白医川神散、石精金光化形灵丸,让她称病突然出行,有定期的约定,一同会合到阳洛宫。说完后,两位真人离开了。夫人随即服药,假装脚疾,闭目休息,只喝水不吃饭。到了第七天,夜半之后,太一玄仙派飙车来接她,驾着云气,直接进入帷帐中的寝室。她的子弟和侍疾的人都毫无察觉。夫人于是用藏景之法,托形剑化,慢慢登上飙轮,直接前往阳洛。住在隐元之台,志向栖息在上元。真诚感动九天,丹心真契,澄神太素,夫人于是北往上清宫,太微天帝派遣九宫太真侍玉元晨郎李明期,授予夫人神凤之章,让她封山。召云中央黄老君派遣正一羽晨侯公阳子明,授予夫人龙衣虎带,丹青飞裙,十绝华幡,让她川登行上清,摄真命仙。三素高元君派遣左华九成夫人范定英授予夫人流金火铃,九盖之軿,让她弹制万魔。飞轮太无太上玉晨大道君派遣绣衣使者孟六奇授予九色之节,双珠月明,神虎之符,锦旗虎旌,让她位主群神,以威服六天。太素三元君派遣保禁仙都衷文坚、右嫔元姬赵约罗授予夫人西华玉女三百、八景飞与、玄景九龙,让她侍卫执巾上诣三清。扶桑太常君派遣八玄仙伯柯原首、五方天帝君简肃正等授予夫人玉札金文,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让她主管诸学道死生图籍,摄御之官,关校罪,考金关。后圣君命令仙伯牙叔平授予夫人青琼之板,丹绿为文,位为南岳夫人,比秩仙公,给她曲晨飞盖以游九宫,让她治理天台大霍山洞台之中,主管下训奉道,教授当为真仙者。让她每月两次登玉清,三次登太素,四次谒玉晨宫,宴于扶桑之高台。于是夫人接受王母的命令,返回王屋山小有之中,再次斋戒三个月。九微元君、龟山王母、西城真人王方平、太虚真人赤松子、桐柏真人王子乔,都降临到小有清虚上宫绛房之中,各自命令侍女金石发响。于是西母徘徊起立,弯腰俯身唱道:‘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嘉会绛河内,相与乐未央。’唱完后不久,司命神仙及其隶属以及南岳神灵迎官都到了,西母等人与夫人一同前往,到天台霍山台。
《登真隐诀》说:太微天帝的金虎符,太上玉真保皇道君传授给了太上太微天帝君。
又曰:太一有玉玺金真虎符,方丈台昭灵李夫人治理方丈台弟十三朱馆中,在晋兴宁中降临。杨君身着紫锦衣,佩戴神虎符流金铃,腰间系着青玉色绶带。有两个侍女,大约二十岁,穿着青绫衣。一个侍女名叫隐晖,手持两个赤玉箱,用青带络玉,检查文卷,一卷叫做太上章,一卷叫做太上文。从这以后,她屡次降临,传授经书和作诗。
《集仙录》说:骊山老母,不知是哪个朝代的人。李筌喜好神仙之道,常常游历名山,广泛学习方术。到了嵩山石室中,得到了黄帝阴符经,原本是绢素书写的,封得非常严密,上面写着:‘大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道士冠谦之藏在名山,用来传给志同道合的人。’李筌竟然不明白其意义,于是进入秦地,到了骊山下,遇到一位老母,头发盘在头顶,剩余的头发半垂,穿着破旧的衣裳,拄着拐杖,神态非常奇特。在路上看到火烧树木,她自言自语道:‘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李筌听到后,上前拜见,说:‘这是黄帝阴符经的秘文。’老母说:‘我传授这部经文已经三元六周甲子,少年从哪里得知?’李筌叩首再拜,详细告诉了得到经文的地方,于是请教经文的玄义,全部得到了。不久老母消失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二十-注解
五岳真形图经:古代道教经典,记载了五岳山形和真形图,用于修炼和祭祀。
秘圣之经:指秘传的圣贤经典,通常含有高深的修炼方法和宗教知识。
杜秘:保密,不对外泄露。
真灵:道教术语,指真正的灵性或精神。
太极经:道教经典,讲述太极之道。
太上玉经:道教最高级别的经典,通常由太上老君传授。
宝诀:宝贵的秘诀或秘法。
太极诸侯公王卿伯:古代官职,指地位较高的官员。
仙公:道教术语,指修炼有成的仙人。
玄录宿将:道教术语,指有深厚修炼背景的仙人。
灵宝真一经:道教经典,讲述灵宝真经。
太极真人: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太上法:太上老君的修炼方法。
定志经:道教经典,讲述如何坚定意志。
元始:道教术语,指宇宙的原始状态。
右玄真人:道教术语,指修炼有成的真人。
三皇经:道教经典,讲述三皇的事迹和修炼方法。
仙录宿命:道教术语,指有仙道宿命的人。
名山八极:指中国八大名山,以及四面八方。
太清元始天中之王母:道教术语,指太清元始天尊和玉皇大帝的母亲。
皇人:道教术语,指具有皇者之德的人。
太帝:道教中的最高神祇。
峨嵋山:中国四川省的一座名山,道教圣地。
抱朴子:道教经典,作者为东汉道士葛洪。
清邱:古代地名,指清静的山丘。
风山:古代地名,指风神居住的山。
紫府先生:道教术语,指居住在紫府的仙人。
三皇内文:道教术语,指三皇传授的内秘文书。
圆垅荫:古代地名,指圆形的山丘。
建木:古代神话中的神树,能通天接地。
中黄子:古代地名,指中黄山。
九加之方:道教术语,指九种增加功力的方法。
崆峒:中国甘肃省的一座名山,道教圣地。
广成子:道教术语,指修炼有成的仙人。
自然之经:道教术语,指自然的修炼经典。
洪堤上具茨:古代地名,指洪堤上的具茨山。
大隗君黄盖童子:道教术语,指修炼有成的仙人。
神芝图:道教术语,指描绘神芝的图卷。
王屋:中国河南省的一座名山,道教圣地。
神丹注记:道教术语,指关于神丹的记载。
玉堂:道教术语,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真一之道:道教术语,指修炼真一之道的方法。
金液:道教术语,指金丹,能使人长生不老。
守形却恶:道教术语,指保持身体纯净,远离邪恶。
神仙经:道教经典,讲述神仙修炼的方法。
元君:道教术语,指元始天尊。
仙度世:道教术语,指成仙并渡过生死轮回。
彭祖:古代传说中的人物,长寿仙人。
安期:古代传说中的人物,长寿仙人。
不死之道:道教术语,指长生不老的方法。
禀命授气:道教术语,指人的命运和气数。
紫微玄宫玉飞天真书:道教经典,讲述紫微玄宫的修炼方法。
西母:指西王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是道教中的西王母。
仙宗:道教术语,指仙人的宗派。
真人:道教术语,指修炼有成的仙人。
玄洲仙伯:道教术语,指玄洲的仙人。
关天万仙真书:道教经典,讲述关天万仙的修炼方法。
东海小童:道教术语,指东海的仙人。
蓬莱高上真书:道教经典,讲述蓬莱山上的修炼方法。
青天上皇:道教术语,指青天上的皇帝。
宁封: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仙人。
马师皇: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仙人。
龙来:道教术语,指龙的出现,象征吉祥。
天帝丈人:道教术语,指天帝的仙人。
黄上真书:道教经典,讲述黄上天的修炼方法。
上清经:道教经典,讲述上清派的修炼方法。
沧浪山:古代地名,指沧浪山。
丹青玉炉:道教术语,指炼丹用的炉子。
云根经:道教术语,指关于云根的修炼经典。
三元布经:道教经典,讲述三元布道的修炼方法。
宁玄甫: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仙人。
皇上真人:道教术语,指皇上修炼的真人。
白空山:位于江苏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玉文银简:道教术语,指用玉和银制成的简牍。
本行经:道教经典,讲述本行的修炼方法。
丹灵真人:道教术语,指修炼有成的真人。
玄和先生: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仙人。
灵宝赤书:道教术语,指灵宝赤文。
五气玄文:道教术语,指五气玄妙的文卷。
黑帝真一篇:道教术语,指黑帝真人的文章。
高玄经:道教经典,讲述高玄派的修炼方法。
太和玉女:道教术语,指太和宫的玉女。
幼阳君:道教术语,指幼阳宫的仙人。
九疑洞室:古代地名,指九疑山的洞室。
太极帝君宝章:道教术语,指太极帝君的宝章。
东海青童君:道教术语,指东海的青童仙人。
涓子: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仙人。
名山:道教术语,指有名的山。
三一:道教术语,指三元真一君。
七变法:道教术语,指七种变化的方法。
左慈:东汉末年著名的道士。
茅真人: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仙人。
明堂玄真经:道教经典,讲述明堂玄真的修炼方法。
凤台南轩:古代地名,指凤台南面的楼阁。
总真弟子:道教术语,指总真派的弟子。
司命之玄挺:道教术语,指司命的玄妙挺拔之处。
王君:指王君,此处可能指的是王玄甫,是道教中的人物。
茅盈:茅盈,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茅山道教的开山祖师。
固衷:固衷,茅盈的二弟,茅山道教的重要人物。
西母携王君茅盈以诣固衷之宫:西王母带着王君和茅盈去见固衷。
上元夫人:上元夫人,道教中的女神,是上元天君的妻子。
侍女郭密香:郭密香,西王母的侍女。
三天真皇之母:指西王母是三天真皇的母亲,三天真皇是道教中的三位真君。
玉女:道教中的仙女,指天上的女性神灵。
青绫之衣:青色的绫罗衣服,古代贵族或道士所穿。
赤霜之袍:红色的霜色袍子,古代贵族或道士所穿。
青锦裘:青色的锦缎皮袍,古代贵族或道士所穿。
三角髻:将头发梳成三角形状的发髻。
九晨夜月之冠:戴有九颗晨星和夜月装饰的帽子。
六山火藻之珮:佩戴有六座山峰和火藻装饰的佩饰。
凤文琳华大绶:带有凤凰花纹和琳琅满目装饰的大带。
流黄挥精剑:挥舞着流黄色的精巧剑。
太常君:古代官名,掌管音乐的官。
希林校定三元之录:在希林校对三元的记录。
三元流珠经:道教经典之一。
丹景道精经:道教经典之一。
隐地八术经:道教经典之一。
太极绿景经:道教经典之一。
丹琼之函:用丹琼制作的盒子。
洞飞二景内真符:洞中飞行的两种景物的内真符。
司命:道教中的神祇,掌管生死。
茅君:指茅盈,茅山道教的创始人。
太极绿经:道教经典之一。
明月黄华:指月亮和黄华,可能是指道教中的某些修炼成果。
赤精:指太阳的精华,可能是指道教中的某些修炼成果。
句曲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是道教名山之一。
句金坛:句曲山在秦朝时被称为句金坛。
丹阳句容茅真却薯:丹阳句容的茅真却薯。
白鹄庙:句曲山的庙宇,被称为白鹄庙。
五门:句曲山有五个门。
石阶曲山:用石阶连接的山路。
洞天:道教中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林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道教名山之一。
岱宗:指泰山,古代五岳之首。
峨嵋:位于四川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罗浮:位于广东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阡陌沙澮:道路和沙地。
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
神芝:道教中指神仙使用的灵草。
地胏山:即终南山,古代称为地胏山。
阳洛山:道教中的山名。
玉清隐书:道教经典之一。
穆天子传:古代传说中的一部书。
西王母:道教中的女神,是西王母。
上宰总真玉君:道教中的神祇。
右荚紫微夫人:道教中的女神。
昆仑墉台:昆仑山上的宫殿。
华胜:装饰华丽的冠饰。
虎章:带有虎纹的腰带。
葆盖沓映:装饰华丽的宝盖。
羽旌:羽毛制成的旗帜。
句曲华阳宫:位于句曲山上的宫殿。
玉珮金珰经:道教经典之一。
金阙圣君:道教中的神祇。
灵镜洞玄上经:道教经典之一。
大有妙经:道教经典之一。
中元辅卿:道教中的神祇。
西极总真君:道教中的神祇。
曲宠啵解之道: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绣衣:绣有花纹的衣服。
芙蓉冠:用荷花装饰的帽子。
铃带剑一:佩戴有铃铛、带子和剑。
玉清虚上经:道教经典之一。
魏夫人:道教中的女神。
飞飙车:一种飞行车辆。
紫清太素三元君:道教中的神祇。
流金、火铃、豁落、七元、八景、飞晨、神策、玉玺:道教中的法器和宝物。
太上:道教中对最高神祇的称呼。
玉屋山:位于江苏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宝经:道教经典。
虎旆辇:装饰有虎图案的车。
金盖玉轮:金色的车盖和玉质的轮子。
上清:道教中的仙境。
太极:道教中的最高神祇。
南岳魏夫人:道教中的女神。
绣羽晨盖:装饰有绣羽的车盖。
双珠月明:道教中的神物。
素羽琼干:用白色羽毛和琼玉制成的杆。
丹纟夭锦旌:用丹色和白色丝线绣成的旗帜。
太素:道教中的宫殿。
九色节:九种颜色的节杖。
太素清虚真人:道教中的神祇。
八景飞与:道教中的神物。
杖九色节:手持九种颜色的节杖。
授事太素:接受太素的教诲。
寝宴太极:在太极的宫殿中休息。
撰传显於世:撰写传记并公之于世。
南岳魏夫人内传:这是一部道教经典,记载了南岳魏夫人的成仙经历,是研究道教史和道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讳:古代对尊长或死者的名字的一种避讳方式,不直接称呼其名,而用字代替。
老庄:指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即道家思想。
春秋三传:指《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是《春秋》的三种注释。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是古代儒家经典。
百子事:指古代各种学派的思想和著作。
胡麻:一种植物,其种子可以食用,也有药用价值。
太保公掾:古代官职,太保是官名,公掾是太保的属官。
南阳刘幼彦:指刘幼彦,南阳人,是太保公掾。
修武令: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修武县。
季冬月夜半:季冬,即农历十二月,夜半,指半夜。
东华青童君: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碧海景林真: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清虚真人王子登: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长生度世:指追求长生不老,超脱生死。
紫虚元君:道教中的神祇。
上真司命:道教中的神祇之一,负责生死簿。
南岳夫人:道教中的神祇之一,掌管南岳。
黄庭内景经:道教经典,又称《太上琴心》、《大帝金书》等。
太上宝文:道教经典。
八经隐书:道教经典。
大洞真经:道教经典。
灵书八道:道教经典。
紫度炎光:道教经典。
石精玉马:道教中的神物。
神真虎文:道教中的神物。
高仙羽玄:道教中的神物。
太上三玄九皇高真太帝:道教中的神祇。
洛山:道教中的山名。
南极夫人: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西城王君: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黄庭内经:道教经典。
七元:道教中的概念,指七种元气。
五星之神:道教中的概念,指五行星的神。
感通变化:道教中的概念,指通过修炼达到与天地万物感应,实现变化。
阳洛宫:道教中的宫殿。
太一玄仙: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飙车:道教中的神物,指一种快速行驶的车。
藏景之法: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上清宫:道教中的宫殿。
太微天帝: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九宫太真:道教中的神祇。
玉元晨郎:道教中的神祇。
神凤之章:道教中的神物。
正一羽晨侯公阳子明:道教中的神祇。
龙衣虎带:道教中的服饰。
丹青飞裙:道教中的服饰。
十绝华幡:道教中的神物。
川登行上清: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摄真命仙: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三素高元君:道教中的神祇。
左华九成夫人范定英:道教中的神祇。
流金火铃:道教中的神物。
九盖之軿:道教中的神物。
弹制万魔: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飞轮太无太上玉晨大道君:道教中的神祇。
绣衣使者孟六奇:道教中的神祇。
九色之节:道教中的神物。
神虎之符:道教中的神物。
锦旗虎旌:道教中的神物。
位主群神: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威六天: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太素三元君:道教中的神祇。
保禁仙都衷文坚:道教中的神祇。
右嫔元姬赵约罗:道教中的神祇。
西华玉女三百:道教中的神物。
玄景九龙:道教中的神物。
侍卫执巾上诣三清: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扶桑太常君:道教中的神祇。
八玄仙伯柯原首:道教中的神祇。
五方天帝君简肃正:道教中的神祇。
玉札金文:道教中的神物。
领上真司命: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主诸学道死生图籍: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摄御之官: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关校罪: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考金关: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青琼之板:道教中的神物。
丹绿为文: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天台大霍山洞台:道教中的山名。
下训奉道: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教授当为真仙者:道教中的修炼方法。
玉清:道教中的宫殿。
玉晨宫:道教中的宫殿。
扶桑之高台:道教中的宫殿。
王母: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小有:道教中的山名。
九微元君:道教中的神祇。
龟山王母:道教中的神祇。
西城真人王方平:道教中的神祇。
太虚真人赤松子:道教中的神祇。
桐柏真人王子乔:道教中的神祇。
绛房:道教中的宫殿。
绛河:道教中的河流。
司命神仙:道教中的神祇。
南岳神灵:道教中的神祇。
骊山姥:道教中的神祇。
李筌:唐代道士,道教文化的重要传承者。
黄帝阴符经:道教经典。
冠谦之:唐代道士。
同好:志同道合的人。
少青:道教中的神祇之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二十-评注
《南岳魏夫人内传》开篇即以魏夫人华存的姓氏、字号、籍贯以及家世背景为引,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出家修道的志向。魏夫人自幼便对老庄、春秋三传、五经、百子事等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这种对古代经典的热爱与钻研,体现了她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文中提到魏夫人常别居一园,独立闲处,服饵胡麻,这既是对其个人生活情趣的描绘,也反映了道教中清静无为、追求长生不老的修行理念。胡麻作为道教中常用的丹药,象征着长生不老,也体现了魏夫人对道教信仰的虔诚。
在魏夫人与四位真人的相遇中,青童君称其为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封南岳夫人,这不仅是对魏夫人修为的肯定,也预示着她未来在道教中的地位。文中对四位真人的描绘,展现了道教中丰富的神话色彩和超凡脱俗的形象。
清虚真人王君传授魏夫人三十一卷经书,这些经书是南极西城之本经,体现了道教中传承有序、教义严谨的特点。王君对魏夫人的教诲,强调斋戒、诵经的重要性,突出了道教修行过程中的道德规范。
文中对太一玄仙、太微天帝等神仙的描写,展现了道教中丰富的神仙体系和宗教信仰。这些神仙的降临与授经,既是对魏夫人修为的认可,也是对她未来在道教中角色的预示。
《登真隐诀》中提到的太微天帝金虎符、太上玉真保皇道君等,进一步丰富了道教的神仙体系和宗教信仰。这些符咒和神仙的传授,体现了道教中神秘莫测、法力无边的特点。
《集仙录》中的骊山姥,作为一位不知何代人的神秘人物,与李筌的相遇,不仅展现了道教中神仙降世的传说,也反映了道教在民间传播的广泛影响力。骊山姥传授的黄帝阴符经,更是体现了道教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整体而言,《南岳魏夫人内传》、《登真隐诀》和《集仙录》这三部作品,通过魏夫人的修道经历,展现了道教文化中丰富的神话传说、神仙体系和宗教信仰,同时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作品不仅是对道教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