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二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二-原文

《太上经》曰: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黄杂聚结,有名无气,变化为真人。道之积成,托形立影,与时翱翔,有名无体,谓之真人。

《八素真经》曰:若精勤得道者,皆当书以蕊简,刻以琼文,位为上清左真公。

又曰:龙衣,凤帔,虎带,皆是群真所献於帝皇。

《真诰》曰:中皇君者,天帝君之弟子也。生知长生之要,天仙之法,夙会玄感,於是太上授以帝君九真之经、八道秘言之章,道成授书,为太极真人。

又曰:清虚真人於太素真人授三奔之道,桐柏真人修解剑之法,有太上奔日之文,得为下元真人。

又曰:不知回元隐道者,不得刻名上真。回元者,太上更新之日也。常以其日思存吉事。

又曰:虚妄者,德之病;华衒者,身之灾;执滞者,失之由;耻辱者,行之玷。遣此四者,然后可以向道耳。有淫衒之心,不可行上真之道也。昨见清虚宫正除落此辈人名,又考付三官推之,可不慎乎?紫微真仙之才,内明外知,录名太极,金书东州,内累既息,积之勿休。

又曰:审道之本,则为上清真人。仙真妙方能尽梗概之道者,便为九宫真人。若各备具其道,则为太极真人。

又曰:练形於太阴,易貌於三官,授学化神,濯景易气,俯仰四运,得为真人。

《金根经》曰:天图玉关,主监众真游宴之所也。

又曰:天关上有六层玉台,太上真人集宴之处也。

又曰:玉保青宫北殿上有金格,格上有金章、凤玺、玉札、丹青、羽盖、昇仙法服,以给成真之人。

《大有经》曰:玉华青宫有宝经、玉诀,应有为真人者授之。

又曰:《太上素灵洞玄经》上化三真。又《大洞真经》曰:道有三真,不可去身。紫霞变景,三光映真。

《大洞玉经》曰:太无山中有洞宫玉户,在峨嵋之上,诸得道真仙之名刊列此宫也。

又曰:云上清有宫,门有两阙,左金阙,右玉阙,有羽衣守士。内有玉芝流霞之泉,刻金题众真飞仙之号。又云玉清中有太晖殿,玉真游宴之所也。

又曰:九真仙伯,上帝司禁之君。濯缨,帝川之池也。

又曰:太一上元君者,万仙之司主。方岳真气,太上真人步五星之道,以致降于室。

《天洞真经》曰:赤城朱窗,上清绝境,乃帝一内宅,三真宝堂。

又曰:上清真人总仙大司马长生法师,登大帝沧浪山洞台中双玉穴,酣饮紫明芝液。

又曰:长生存神者,好山水之人仁,知动静所依也。依仁者静而寿,依智者动而乐,当投简送名,俾崇仁智,朱书白简,移籍太清,发炉拜手,用青纸青丝,裹络岩石上,诣水泛舟,中流读简,以名系之,必能降真也。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曰:有玉保公太素遣下迎九真之人也。

又曰:欲行九真之法者,斋戒净室,并为天帝君所见记录也。

《太真科》曰:羽仙侍郎上都官典格列其职位,都统玉真、太上真人,在五岳华房之内,非有仙籍,不得闻见,丹简校定,名入南宫。

又曰:虚皇金阙,玉帝最贵最尊,号曰自然,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也。和光於人,似同而异,惟得道者乃能知之。

又曰:上清禹餘天有三官真人,主治过刑煞伐、阴贼不轨、嫉害贤哲、心怀进退、秽慢真人之罪者。

《玉清隐书》曰:玉名金格,当为上真三天真皇珮神虎之符,在太极上位。上真则飞龙翼辕,中真则紫毛持节,下真则太极参轩。

又曰:太微天帝君,命太微上真敕使群灵。

又曰:上皇玉帝命玄羽真人出迎太微天帝,又命太上真人开琼珠之箧,出玉真隐书玄羽之经,以传太微天帝之君。

《内音玉字经》曰:真人散香於玉廷。

又云:飞散百和之香,流五云之华,以观飞天真人。

又曰:四极真人主却庶籍,常炒噬真之车,校人罪录。

又曰:九华真人治於南上宫中,校人功过善恶,三官列言。

又曰:天真皇人曰:诸天内音,自然王字,其大梵隐语。上帝命天真皇人,注解其正音,足以开度天人。

《登真隐诀》曰:昆仑瑶台,刊定真经之所也。上品居上清,拟帝皇之尊。中品处中道,皆公卿之位。下品居三元之末,并大夫之流。三真品经,各有条次。

又曰:三昧真人乘风云龙车,下卫斋戒之士。太素真人群始学者恶梦之法,金华真人刻大洞上经於天帝紫微宫玄琳玉殿东壁牖上,太虚真人说鸿鸟之经,太极真人诵王母之辞,典禁真人察人之善恶,妙行真人推劫会之数。

又曰:太极真人常以立春日日中会诸仙人於太极宫,刻玉简记仙名。

至春分之日日中,昆仑瑶台,太素真人会诸仙人刊定真经也。

昆仑瑶台是西母之宫,所谓西瑶上台,天真秘文尽在其中矣。

太素真人治白水沙洲之上,定其真经也。

至立夏日日中,上清五帝会诸仙於紫微宫,见四真人论求道之功罪。

至夏至日日中,天上三官会於司命河候,校定万民罪福,增减年算。

至立秋日日中,五岳诸真人诣中央黄房,定天下祀图灵药。

至立冬日日中,阳台真人会集列仙,定新得道人,始入《名仙录》。

至冬至日日中,诸仙诣万诸宫,东海青童君刻其仙录金书内字。

凡学道之人常以夕半日中谢罪,罪名自除,克身归善,以求长生神仙。

秋分之节,气处清虚,太和正日也。

众真诸仙,是日听讼,又刺奸吏,及部内诸仙官并糺奏在处道士之功过及含生有罪应死生者,故《仙忌真记》曰:

“子欲昇天慎秋分,罪无大小皆上闻。”

此朱火丹陵宫仲阳先生之要言也。

又云:此辞出《列纪》,是青童君迷古真人之言,以传龚氏,言罪福纤介刻于丹城之籍也,伏匿之,善恶阴德之细功无不缕陈也。

又曰:上真人之道有七:弟一太上郁仪奔日文,二太上结邻奔月章,三太上八素奔辰章,四太微飞天上经,五高上太洞真经,六金阙灵书紫文,七九真中经也。

上真之位为诸天帝,行则三七色节,万真前导。

中真之道有六:大丹隐书、九真玄文、太上金策、方诸上经、三皇内文、紫书诀录。

中真之位,上清卿相之列也,紫毛持节,玉帝参辕。

下真之道有八:上清粕变、隐地八术、玄皇玉书、神州洞经、紫庭中方、降录黄道、素奏中章、上元玉书。

下真之位,上清大夫之流,五色节旄,飞行倒景。

又曰:有得见圣列纪者,玄录书名,奏之上清,位为仙卿。

若能行金阙真事,则拜为大夫。

此谓列纪重於紫文也。

既见之,非真授珮而己,谓知其中经目之轻重,求道之梯级,依此寻学,故胜於守紫文之单事也。

‘《上皇玉录》曰:二十四真人,有珮玉录以行山川者,则河海上神奉迎启道。’

‘《灵宝隐书》曰:中极真人主却庶籍;九华真人主九幽之下,宿对生死;太元真人授天之符,度长夜之魂;太极真人治赤城玉洞之府,司校大山死生之录;三元真人主紫微行道。’

‘《赤书玉诀经》曰:凡月十四日,上帝真皇敕太一使者,下与北酆都伯使者同行天地,司察人神功过深浅,列言上官。又敕太一天神使者,下与三官司察天人善恶列言也。又遣九部刺奸,周行五岳三宫水府,条正鬼事,司人功过,列言上天。’

‘《白羽经》曰:太真丈人登白鸾之车,驾黑凤於九源,自天己下,莫不范德。又太极真人有仙真相好者,要在慈心触物,以辅相好,然后得仙矣。不能忍性,则仙相败矣。故修道会真,必以精思为本神为本存,神入观克以静念为先。’

‘《太劫经》曰:上景真人将天下力士元洪水母决逆万川。’

‘《海空经》曰:何监者,天人之隐名,处玉楼之上列真仙之馆。又高真者,体有真气,玉眸诜诜。’

‘《南真传》曰:昨与叔申诣清虚宫,校定真仙得失之事,近顿除落四十七人,复上三人耳。内明真正乃良材也。九宫真人出入皆从黄阙绛台,中间为道,故以道之左右置台阙者,以何非常之气,真人往来者。’

‘《太上正法经》曰:九真者,九天之真气凝而成也。上、中、下三真生於太清,是元始之澄气也。各置宫室次弟,上清宫卫之官,太上天道君,万真之主也。居玉殿,造上帝之章,以为宝经,於玉清宫中,以度后学得真之士。’

‘《三元品戒经》曰:紫微宫有延生之仪格。又云,赤帝玉司君玉景度治南方朱阳之台,总统上真之士。’

景林真人曰:勤感累世,念真期灵,皇鉴其用思太极,注名玉礼,於是细书紫虚之宫,朱书东华之閤,刻名上清,丹文锦籍。

‘《空洞灵章》曰:真人弹云璈,吹九凤之箫,神州之笙,其音逸乡,流激千寻。’

‘《后圣列纪》曰:上清金阙后圣君少好道,乐真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宫,赐紫蕊刚丹凤玺,得在上清中游太极,下治诸天,封掌兆民。’

‘《仙志》曰:凡修行太一之事,真人之道不得有所拜,但心拜而己,不形屈也。思真行道,通而无穷,显验应期,登真必速也。’

‘《黑录上篇》曰:圣真仙者,其行道德,俱宗太玄。’

‘《戒文经》曰:太上真人居仙府中,世人得仙者皆先过此。’

‘《自然玉字经》曰:粕宝林中有上真之游圃,真人之戏园。’

‘《太霄琅书》曰:元皇玉灵之胄,位登太真,理二仪於玄圃,掌玉录於万仙,总地司於五岳,领上真於三关,上统无涯,下摄洞源,自天以下,莫不咸隶。’

又曰:太素三元君,禀灵和玉晨上气,故结生虚无,含章秀景,机洞妙无,神齐广晖,道周九玄,呼吸未兆,触物对应,太上之凝结也。

‘《太上四明玉经》曰:真仙之道,以耳目为主,淫色则目暗,广爱则耳闭,此二病从中来而外奔也。非复有他,今令其聪明益易耳。但不为之,当洗心绝念,放弃淫贪,所谓严其始矣。保利双阙,启彻九门,朝液泥丸,别为上真,视彻甚远,听於绝响,此真仙之高,不但明耳目而己。’

《三洞珠囊》曰:高上玉清刻石隐铭曰:丰都山在北,内有空洞,洞中有六宫,书创竖於宫北壁,制检群凶,不使横暴,生民学者得珮此刻石文,则北酆落名,南宫度命,为其真人。

《太平经》曰:后学得道,各有品阶,至于指极,圣真仙人。

《定真玉录经》曰:凡欲定心,当授上皇民籍定真玉录,此至要为学之先也。先能定心,仙名乃定,是三天正一,先生所珮,以定得仙之名。

《太上经》曰:玉清者,如玉坚不可毁,净不可污也。坚淳无变,秽累都尽,一而无杂,故名为真人。

《太上丹简》曰:凡学道居真人之位者,名入南宫。

《三五顺行经》曰:合德入道,号曰真人。太上遣四极真人,来迎授三天灵录之文於上清宫。

《上清八景经》曰:精思百日,真人降形也。

葛玄《五千文序》曰:精思远感而上远,则太上遣真人下授希策之旨。又云:静思期真,则众妙感会;内观形影,则神气长有;体洽道德,则百神震服。

《大洞雌一篇》曰:金姿曜於东华,玉形悦於帝门,神映五老,腾跃三元,顶负宝曜,浮游九晨,分形散景,位为上真。

《昇玄经》曰:惟须忠直,寻道求真,改恶从善,得为真人。

《三元玉检经》曰:岁庚寅九月九日甲辰,元始於上清宫告盟,授三元玉检,使付后学。有玄名应为上清真人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二-译文

《太上经》说:在太微天中,有二十四气混合,黄色和杂色聚集凝结,有名无气,变化成为真人。道的积累形成,寄托于形体和影子,与时间一同飞翔,有名无实体,这就是所说的真人。

《八素真经》说:如果精勤修行而得道的人,都应该用蕊简记录下来,用琼文刻写,地位达到上清左真公。

又说:龙衣、凤帔、虎带,都是群真献给帝皇的。

《真诰》说:中皇君是天帝君的弟子。天生知道长生之要,天仙之法,从小就与玄妙感应,于是太上老君传授给他帝君九真之经、八道秘言之章,道成之后授予他太极真人的称号。

又说:清虚真人从太素真人那里传授三奔之道,桐柏真人修炼解剑之法,有太上奔日之文,成为下元真人。

又说:不知道回元隐道的人,不能刻名上真。回元是太上老君更新的日子。常常用这一天来思考吉祥的事情。

又说:虚妄是德的病;华而不实是身的灾;固执是失的由;耻辱是行的玷。除去这四者,然后才能向道。有淫乱之心,不能行上真之道。昨天看到清虚宫正在除去这类人的名字,又经过三官审查,能不谨慎吗?紫微真仙的才华,内明外知,记录在太极,金书东州,内心的累赘已经停止,积累不要停止。

又说:明白道的根本,就是上清真人。仙真妙方能完全理解道的大概的,就是九宫真人。如果各自具备自己的道,就是太极真人。

又说:在太阴中修炼形体,在三官中改变外貌,传授学习化神,洗涤景象变换气息,俯仰四时,就能成为真人。

《金根经》说:天图玉关,是主管众真游宴的地方。

又说:天关上有六层玉台,是太上真人集会宴饮的地方。

又说:玉保青宫北殿上有金格,格上有金章、凤玺、玉札、丹青、羽盖、升仙法服,用来供给成真的仙人。

《大有经》说:玉华青宫有宝经、玉诀,应该有成为真人的授予。

又说:《太上素灵洞玄经》上化三真。又《大洞真经》说:道有三真,不可离身。紫霞变景,三光映真。

《大洞玉经》说:太无山中有洞宫玉户,在峨眉山上,所有得道的真仙的名字都刻列在这个宫中。

又说:云上清有宫,门有两阙,左金阙,右玉阙,有羽衣守卫。宫内有玉芝流霞之泉,刻有金题众真飞仙之号。又说玉清中有太晖殿,是玉真游宴的地方。

又说:九真仙伯,是上帝司禁之君。濯缨,是帝川之池。

又说:太一上元君,是万仙之司主。方岳真气,太上真人步五星之道,以致降于室。

《天洞真经》说:赤城朱窗,是上清绝境,是帝一的内宅,三真的宝堂。

又说:上清真人总仙大司马长生法师,登上大帝沧浪山洞台中双玉穴,畅饮紫明芝液。

又说:长生存神者,喜好山水的人仁,知道动静所依也。依仁者静而寿,依智者动而乐,应当投简送名,使崇仁智,朱书白简,移籍太清,发炉拜手,用青纸青丝,裹络岩石上,到水边泛舟,中流读简,将名字系于其上,必能降真。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说:有玉保公太素派人下来迎接九真的人。

又说:想要修行九真之法的人,应该斋戒净室,这些都是天帝君所见记录的。

《太真科》说:羽仙侍郎上都官典格列其职位,都统玉真、太上真人,在五岳华房之内,非有仙籍,不得闻见,丹简校定,名入南宫。

又说:虚皇金阙,玉帝最贵最尊,号曰自然,没有人能使它这样,没有人能使它不这样。与光同尘,似同而异,只有得道者才能知道。

又说:上清禹馀天有三官真人,主治过刑煞伐、阴贼不轨、嫉害贤哲、心怀进退、秽慢真人之罪者。

《玉清隐书》说:玉名金格,应当是上真三天真皇珮神虎之符,在太极上位。上真则飞龙翼辕,中真则紫毛持节,下真则太极参轩。

又说:太微天帝君,命令太微上真敕使群灵。

又说:上皇玉帝命令玄羽真人出迎太微天帝,又命令太上真人开启琼珠之箧,拿出玉真隐书玄羽之经,以传给太微天帝。

《内音玉字经》说:真人散香于玉廷。

又云:飞散百和之香,流五云之华,以观飞天真人。

又说:四极真人主管除去庶籍,常吞噬真之车,校人罪录。

又说:九华真人治于南上宫中,校人功过善恶,三官列言。

又说:天真皇人说:诸天内音,自然王字,其大梵隐语。上帝命令天真皇人,注解其正音,足以开度天人。

《登真隐诀》说:昆仑瑶台,是刊定真经的地方。上品居上清,拟帝皇之尊。中品处中道,皆公卿之位。下品居三元之末,并大夫之流。三真品经,各有条次。

又说:三昧真人乘坐风云龙车,下卫斋戒之士。太素真人群始学者恶梦之法,金华真人刻大洞上经于天帝紫微宫玄琳玉殿东壁牖上,太虚真人说鸿鸟之经,太极真人诵王母之辞,典禁真人察人之善恶,妙行真人推劫会之数。

又说:太极真人经常在立春那天正午时分,在太极宫会集众仙人,用玉简记录他们的名字。到了春分那天正午,昆仑瑶台,太素真人会集众仙人修订真经。昆仑瑶台是西母的宫殿,所谓西瑶上台,天真秘文都包含在其中。太素真人治理在白水沙洲之上,修订他的真经。到了立夏那天正午,上清五帝在紫微宫会集众仙人,讨论求道的功过。到了夏至那天正午,天上的三官在司命河候会面,评定万民的罪福,增减寿命。到了立秋那天正午,五岳的诸真人到中央黄房,确定天下祭祀的图灵药。到了立冬那天正午,阳台真人会集众仙人,确定新得道的人,开始录入《名仙录》。到了冬至那天正午,众仙人到万诸宫,东海青童君在仙录金书上刻下他们的名字。凡是修道的人,常常在半夜正午时分忏悔罪过,罪名自然消除,修身归善,以求长生成为神仙。秋分这天,天气处于清虚,是太和正日。众真人和仙人,这天审理案件,还揭露奸吏,以及部内所有仙官和上奏道士的功过,以及有罪应死的人,所以《仙忌真记》说:‘子欲升天慎秋分,罪无大小皆上闻。’这是朱火丹陵宫仲阳先生的重要言论。又说:这句话出自《列纪》,是青童君对古真人的话,传给龚氏,说罪福的细节都刻在丹城的簿籍中,隐藏的善恶阴德的细功无不详细记载。

又说:上真人的道有七种:第一是太上郁仪奔日文,第二是太上结邻奔月章,第三是太上八素奔辰章,第四是太微飞天上经,第五是高上太洞真经,第六是金阙灵书紫文,第七是九真中经。上真人的地位是诸天帝,行走时有三七色的节仗,万真人在前引导。中真人的道有六种:大丹隐书、九真玄文、太上金策、方诸上经、三皇内文、紫书诀录。中真人的地位是上清卿相之列,紫毛持节,玉帝参辕。下真人的道有八种:上清粕变、隐地八术、玄皇玉书、神州洞经、紫庭中方、降录黄道、素奏中章、上元玉书。下真人的地位是上清大夫一流,五色节旄,飞行倒影。

又说:有能见到圣列纪的人,将玄录书名上报上清,地位为仙卿。如果能行金阙真事,就被封为大夫。这就是说列纪比紫文更重要。既然见到了,不仅仅是真正授予佩饰,而是意味着知道了其中经目的轻重,求道的阶梯,依照这个寻找学习,所以比只守紫文的事情更有益。

《上皇玉录》说:二十四真人,如果有佩戴玉录行走山川的人,那么河海上的神会迎接启道。

《灵宝隐书》说:中极真人主管消除杂籍;九华真人主管九幽之下,宿对生死;太元真人授天之符,度长夜之魂;太极真人治理赤城玉洞的府邸,主管检查大山的生死簿;三元真人主管紫微行道。

《赤书玉诀经》说:每月十四日,上帝真皇命令太一使者,下与北酆都伯使者一同巡视天地,检查人神的功过深浅,向上官报告。又命令太一天神使者,下与三官检查天人的善恶,向上官报告。还派遣九部刺奸,周行五岳三宫水府,纠正鬼事,检查人功过,向上天报告。

《白羽经》说:太真丈人乘坐白鸾车,驾驭黑凤在九源,从天而下,无不受到德行的感化。又太极真人有仙真相好的人,关键在于慈心触物,辅助美好的事物,然后才能得道。如果不能忍受性情,仙相就会败坏。所以修道会真,必须以精思为本,神为本存,神入观克以静念为先。

《太劫经》说:上景真人将天下力士元洪水母决逆万川。

《海空经》说:何监者,是天人的隐名,处玉楼之上列真仙之馆。又高真者,体有真气,玉眸明澈。

《南真传》说:昨天与叔申到清虚宫,评定真仙得失之事,最近除去四十七人,又提升三人。内明真正是良材。九宫真人出入都从黄阙绛台,中间为道,所以用道的左右放置台阙,以何非常之气,真人往来者。

《太上正法经》说:九真者,九天之真气凝聚而成。上、中、下三真生于太清,是元始的澄气。各自建立宫室,上清宫卫之官,太上天道君,万真之主。居住在玉殿,制定上帝的章文,作为宝经,在玉清宫中,来教导后学得真之士。

《三元品戒经》说:紫微宫有延生之仪格。又说,赤帝玉司君玉景度治理南方朱阳之台,总管上真之士。

景林真人说:勤感累世,思念真期灵验,皇帝鉴其用心,太极注名玉礼,于是详细书写紫虚之宫,朱书东华之閤,刻名上清,丹文锦籍。

《空洞灵章》说:真人弹云璈,吹九凤之箫,神州之笙,其音悠扬,激荡千寻。

《后圣列纪》说:上清金阙后圣君少好道,乐真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宫,赐紫蕊刚丹凤玺,得在上清中游太极,下治诸天,封掌兆民。

《仙志》说:凡是修行太一之事,真人之道不得有所拜,只是心中拜而已,不表现出屈从。思念真行道,通而无穷,显验应期,成仙必速。

《黑录上篇》说:圣真仙者,其行道德,都宗太玄。

《戒文经》说:太上真人居住在仙府中,世人得道者都先经过这里。

《自然玉字经》说:宝林中有上真之游园,真人之戏园。

《太霄琅书》说:元皇玉灵的后裔,位登太真,在玄圃理二仪,掌玉录于万仙,总地司于五岳,领上真于三关,上统无涯,下摄洞源,自天以下,无不咸隶。

又说:太素三元君,禀灵和玉晨上气,故结生虚无,含章秀景,机洞妙无,神齐广晖,道周九玄,呼吸未兆,触物对应,太上之凝结也。

《太上四明玉经》说:真仙之道,以耳目为主,淫色则目暗,广爱则耳闭,这两种病都是从内而生,向外发散。不再有其他,现在让他们的聪明更加容易。但是不去做,应当洗涤心灵,断绝杂念,放弃淫贪,这就是所谓的严格开始。保有利双阙,开启九门,朝液泥丸,别为上真,视彻甚远,听于绝响,这真仙之高,不仅仅明耳目而已。

《三洞珠囊》说:高上玉清刻石隐铭上写着:丰都山位于北方,山内有一个空旷的洞穴,洞穴中有六个宫殿,书写创世的文章竖立在宫殿北面的墙壁上,用来制衡邪恶,不让它们横行霸道,生民学者如果能佩戴这块刻有文章的石头,就能使北酆落名,南宫度命,成为真人。

《太平经》说:后学之人得道,各有不同的品阶,最终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成为圣真仙人。

《定真玉录经》说:凡是要定心的人,应当授予上皇民籍定真玉录,这是学习的重要前提。先能定心,仙名才能确定,这就是三天正一,先生所佩戴的,以此来获得成仙的名号。

《太上经》说:玉清就像玉石一样坚固不可摧毁,纯净不可污染。它坚固纯净,没有任何变化,所有的污秽都消尽了,纯净无杂,所以被称为真人。

《太上丹简》说:凡是在真人位置上修道的人,名字会被记录在南宫。

《三五顺行经》说:合德入道,被称为真人。太上派四极真人来,在上清宫迎授三天灵录之文。

《上清八景经》说:精思百日,真人就会显现形貌。

葛玄《五千文序》说:精思远感而上升,太上就会派遣真人下来传授神秘之策。又说:静思期待真人,则各种奥妙会感通;内观自己的形影,则神气长存;体悟道德,则百神都会臣服。

《大洞雌一篇》说:金姿在东华闪耀,玉形在帝门中令人愉悦,神光映照五老,腾跃三元,头顶承载宝光,飘浮于九晨之间,分形散景,地位为上真。

《昇玄经》说:只有忠诚正直,追求真理,改正恶行,才能成为真人。

《三元玉检经》说:在岁庚寅九月九日甲辰这一天,元始在上清宫宣布盟誓,授予三元玉检,让后人学习。有玄名的人,应该是上清真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二-注解

太微天:指天帝居住的宫室,太微天中是指天帝的居所。

二十四气:指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这里可能指的是天地间的阴阳变化。

真人:道教中对得道者的称呼,指修行有成,达到超凡脱俗境界的人。

道:指宇宙万物的根本原理,修炼之道。

蕊简: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此处指记录道经的竹简。

琼文:美玉雕刻的文字,此处指精美的文字。

上清左真公:道教中的一种高级官职,负责管理上清仙境。

龙衣、凤帔、虎带:指古代帝王的服饰,此处可能比喻道教的法器。

中皇君:道教中的一种神祇,天帝的弟子。

帝君九真之经、八道秘言之章:道教中的经典和秘籍。

太极真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三奔之道:指修炼中的一种方法。

解剑之法:指修炼中的一种方法。

回元隐道:指修炼中的一种境界,回归本源,隐去凡尘。

虚妄、华衒、执滞、耻辱:指修炼者应避免的四种心态。

上真:指修炼到高层次的仙人。

紫微真仙:道教中的一种神仙,掌管天庭。

太极:宇宙的根本原理,也指修炼的最高境界。

太阴:指月亮,此处可能比喻修炼中的某种境界。

三官:指天、地、水三官,此处可能指天庭的三位官员。

金根经:道教经典之一。

天图玉关:天界之门。

六层玉台:天界中的宫殿。

玉保青宫:天界中的宫殿。

金格、金章、凤玺、玉札、丹青、羽盖、昇仙法服:天界中的宝物和服饰。

大有经:道教经典之一。

太上素灵洞玄经:道教经典之一。

大洞真经:道教经典之一。

三真:指道教中的三位真人。

紫霞变景、三光映真:指修炼者的境界。

太无山:道教传说中的山峰。

洞宫玉户:天界中的宫殿。

峨嵋:道教传说中的山峰。

羽衣守士:天界的守护者。

玉芝流霞之泉:天界的仙泉。

太晖殿:天界的宫殿。

九真仙伯:道教中的一种神仙,掌管九真。

濯缨:洗涤羽毛,比喻修炼。

帝川之池:天界的池塘。

太一上元君:道教中的一种神仙,掌管万仙。

方岳真气:指山岳的灵气。

五星之道:指五行星的运动规律。

赤城朱窗:天界的宫殿。

上清绝境:指天界的极乐世界。

三真宝堂:天界的宫殿。

长生法师:道教中的一种神仙,掌管长生。

沧浪山洞台:天界的宫殿。

双玉穴:天界的洞穴。

紫明芝液:天界的仙药。

长生存神:道教中的一种神仙,喜欢山水。

朱书白简:古代书写用的竹简,此处指记录名字的竹简。

太清:道教中的一个教派,以修炼太清大法为主。

青纸青丝:古代书写用的纸张和丝带。

岩石:此处可能指修炼者的心。

水泛舟:指在水上修炼。

中流读简:指在水中阅读竹简。

九真之人:指修炼九真法的人。

天帝君:天界的最高统治者。

太微上真:天界中的神仙。

玄羽真人:天界中的神仙。

内音玉字经:道教经典之一。

四极真人:指来自四面八方的得道真人。

九华真人:天界中的神仙。

天真皇人:天界中的神仙。

大梵隐语:梵文中的隐语。

昆仑瑶台:传说中的仙境,位于昆仑山上,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三真品经:道教中的经典。

三昧真人:道教中的一种神仙。

风云龙车:天界的交通工具。

金华真人:道教中的一种神仙。

大洞上经:道教经典之一。

太虚真人:道教中的一种神仙。

典禁真人:道教中的一种神仙。

妙行真人:道教中的一种神仙。

立春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太素真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太素是其道号,代表纯净无杂。

春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中分点,昼夜平分。

上清五帝:古代神话中的五位高仙,掌管上清界的五方。

紫微宫:天宫中紫微大帝的宫殿,也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夏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中分点,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司命河候:天宫中的官员,掌管生死簿。

立秋: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开始。

五岳:中国五座名山,分别是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象征五方。

立冬: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天的开始。

阳台真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阳台是其道号,代表与天地相连。

名仙录:记录仙人的名录。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冬季的中分点,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子欲升天慎秋分:古代道教中的一种说法,认为在秋分这一天,人的罪孽会上升至天庭。

朱火丹陵宫仲阳先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朱火丹陵宫是其道号,仲阳先生是其名号。

列纪: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青童君: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青童是其道号,君是其尊称。

龚氏:古代的一个姓氏。

丹城:天宫中的一种宫殿,也是仙人的居所。

太上:古代道教中对最高仙人的尊称。

太微:天宫中的一个区域,太微星君掌管。

高上:对高等级仙人的尊称。

金阙:天宫中的一个宫殿,也是仙人的居所。

九真:指九位高仙。

上清:道教中的一个教派,以修炼上清大法为主。

中真:指修炼到中等层次的仙人。

下真:指修炼到较低层次的仙人。

圣列纪: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上皇玉录: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河海上神:指掌管河海的神灵。

中极真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太一使者:天宫中的使者。

北酆都伯使者:天宫中的使者。

九部刺奸:天宫中的官员,负责刺探奸细。

五岳三宫水府:指五岳、三宫和水府,是道教中的神灵居住地。

太真丈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太劫经: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海空经: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南真传: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上清卿相:上清教派的官员。

九真者:指九位高仙。

玉清宫:天宫中的一个宫殿,也是仙人的居所。

后圣列纪: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仙志: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黑录上篇: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戒文经: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自然玉字经: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太霄琅书: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太素三元君: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太上四明玉经:古代道教中的经典。

淫色:过度追求色欲。

淫贪:过度追求物质财富。

宝林:道教中的仙山。

上真之游圃:仙人的游乐场所。

元皇玉灵之胄:指具有高贵血统的仙人。

玄圃:天宫中的一个花园。

玉录:记录仙人的名录。

地司:掌管地界的神灵。

洞源:指深不可测的源泉。

太玄:古代道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宇宙的根本原理。

三洞珠囊:《三洞珠囊》是道教经典之一,收录了道教三洞(洞真、洞玄、洞神)的经典文献。

高上玉清:道教中的一种境界,指最高的清静之地。

丰都山:道教中阴曹地府的所在地,位于北方。

六宫:指丰都山中的六个宫殿,是道教中管理阴间事务的地方。

书创竖於宫北壁:指在丰都山六宫北壁上刻写的经文。

制检群凶:指用经文来约束和制裁邪恶势力。

生民学者:指有道德修养的学者。

珮此刻石文:佩戴刻有经文的石片,象征修行有成。

北酆落名:指在北酆山留下名字,意味着修行有成就。

南宫度命:指在南宫中得到生命的提升。

太平经:道教经典之一,强调道德修养和治国平天下。

品阶:指修行者的等级和地位。

指极:达到极致,指修行达到最高境界。

圣真仙人:指具有圣德和真性,达到仙人境界的人。

定心:指心灵安定,不被外界干扰。

上皇民籍定真玉录:指古代皇帝的户籍记录,这里比喻修行者内心的纯净。

三天正一:道教中的最高境界,指修行者达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

先生:对有道德修养者的尊称。

玉清:道教中的一种境界,指如玉般纯净无瑕的清静之地。

坚淳无变:指坚定不移,纯净不变。

秽累都尽:指去除一切污秽和累赘。

一而无杂:指纯净无杂,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

太上丹简:道教经典之一,讲述修炼丹道的要领。

南宫:道教中管理阳间事务的地方。

三五顺行经:道教经典之一,讲述修行者如何顺应天地之道。

上清宫:道教中最高级别的宫观,位于上清境界。

上清八景经:道教经典之一,讲述上清境界的八种景象。

精思:指集中精神思考。

葛玄:道教著名人物,著有《葛仙公内传》等道教经典。

五千文序:指《道德经》的序言。

东华:道教中的一种境界,指东方的光明之地。

帝门:指天帝居住的地方。

五老:道教中指五位长寿的神仙。

三元:道教中指天、地、人三才。

宝曜:指宝贵的光芒。

九晨:指九个早晨,比喻时间长久。

大洞雌一篇:道教经典之一,讲述修行的方法。

昇玄经:道教经典之一,讲述如何修行达到玄妙境界。

忠直:指忠诚正直。

三元玉检经:道教经典之一,讲述三元玉检的授受仪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二-评注

《三洞珠囊》所述,高上玉清刻石隐铭描绘了丰都山的神秘景象,洞中六宫象征着宇宙的秩序与法则。刻石文作为制检群凶的象征,意味着对邪恶的遏制,同时也保障了生民学者的安全。获得此刻石文,意味着能够获得北酆落名,南宫度命,成为真人的象征,体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太平经》中提到后学得道,各有品阶,直至指极,圣真仙人。这里的品阶体现了道家修炼的层次与境界,从后学到圣真仙人,是一个不断修炼、提升的过程,强调了修炼者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与修行路径。

《定真玉录经》强调了定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先能定心,仙名才能确定。三天正一,先生所佩,以定得仙之名,体现了道家修炼的核心——心性的修炼,即通过内心的净化与提升,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太上经》中玉清的形象,如玉般坚不可毁,净不可污,坚淳无变,秽累都尽,一而无杂,故名为真人。这里的玉清象征着道家追求的纯净无染、永恒不变的精神境界。

《太上丹简》提到学道居真人之位者,名入南宫。南宫象征着修炼者的成就与地位,进入南宫意味着达到了一定的修炼层次,体现了道家修炼的阶段性。

《三五顺行经》中的合德入道,号曰真人,以及太上遣四极真人来迎授三天灵录之文,展现了道家修炼的神秘性与神圣性,同时也强调了修炼者与天道的联系。

《上清八景经》中精思百日,真人降形,体现了道家修炼的实践性,通过精思与修炼,修炼者能够达到与真人相通的境界。

葛玄《五千文序》中提到的精思远感而上远,静思期真,内观形影,体洽道德,都是道家修炼的重要方法,强调了修炼者应通过内心的修炼,达到与天地万物相合的境界。

《大洞雌一篇》中金姿玉形,神映五老,腾跃三元,顶负宝曜,浮游九晨,分形散景,位为上真,描绘了修炼者达到的至高境界,体现了道家修炼的终极目标。

《昇玄经》中强调忠直、寻道求真、改恶从善,得为真人,体现了道家修炼的道德基础,即修炼者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三元玉检经》中元始於上清宫告盟,授三元玉检,使付后学,有玄名应为上清真人者,展现了道家修炼的传承性,以及修炼者通过修炼达到上清真人境界的可能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10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