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三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三-原文

○真人下

《集仙录》曰:王母者,龟山金母也。

西华至精之气,化而生金母,生而飞翔,处极阴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所居宫阙在舂山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楼十二,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

蓬发虎齿,非西母之真形,盖金方之神也。

元始授以万天元统龟山九光之录,使制召万灵,统括众真,总诸天之羽仪,天帝朝宴之会,上清宝经,三洞玉书,凡所授度,咸所关预。

黄帝在位,王母遣使乘白鹿集帝庭,授以地图。

其后舜在位,遣使献白玉环及益地图,遂广黄帝九州为十二州,又遣献舜玉琯,吹之以和八风。

又《尚书帝验期》曰:王母之国在西荒。

凡得道授书者,皆朝王母於昆仑之阙。

王褒字子登,斋戒三月,王母授以琼花宝曜七晨素经。

茅盈从西城王君诣白玉龟台,朝谒王母,求长生之道,王母授以玄真之经,又授宝书童散四方。

洎周穆王驾鼋鼍鱼鳖为梁,以济弱水,而升昆仑玄圃阆苑之野,而会于王母,歌白云之谣,刻石纪迹于弇山之上而还。

汉武帝道好长生之道,元封元年,登嵩岳筑寻真之台,斋戒思道。

王母于七月七日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带天真之策,珮金刚灵玺、黄锦之服,金光奕奕,结飞云文授,戴天太真晨缨之冠,蹑方琼凤文之履,天姿奄蔼,真绝世之人也。

下车,扶二侍女登床,东向而坐,命侍女取桃,以玉盘盛至七枚,四与帝食,母自食三。

帝欲怀核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岁一实,中土地薄,种之不生。’

问长生之道,母曰:’贱荣乐卑,自复佳尔。养性之道,理身之要,在不怠耳。欲长生者,先取诸身,坚守三一保灵根,青白分明適泥丸,三宫备卫在绛宫,黄庭戊己无流源。此所谓呼吸太和,保守自然,真要之道也。至若太上灵药,上帝之奇物也。下阴生重云妙草,皆神仙之药也。得上品者,后天而老,乃太上之所服,非中仙之所宝。其中品者,有得服之,后天而游,乃天真之所服,非下仙之所及。其次药有九丹金液、紫虹华英、太清九转五云之浆,玄霜缦些,腾跃三黄,东瀛白香,玄洲飞生,八石千芝,威喜九光,西流石胆,东沧青钱,高丘馀粮,积石琼田,太灵还丹,盛以金兰、长光绛草、云童飞于,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也。其下药,伏苓、昌蒲、巨胜、黄精之类,服之可以延年,虽不得长享无期,亦以身生光泽,得为地仙。求道者要先凭此阶,渐而能致远胜也,若能呼吸服御,保固神气,此上品自然之要道也。且夫一人之身,天付之以神,地付之以形,道付之以气,万物草木亦如之。身以道为本,岂可不养神固气以全尔形也?形神俱全,上圣所贵。王母命上元夫人出八会之书、五岳真图、五帝六甲灵飞之符,凡十二事以授帝,不能用其道而多所惑焉。后三祠王母复下降所授之书,置柏梁台上,为天灾所焚。李少君解形而去,巫蛊事起,帝愈悔恨。’

又:大茅君盈南治句曲之山,元寿二年八月己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方,诸葛青童并从王母降於茅盈之室。

又王母命上元夫人授盈二弟茅固、茅衷太霄隐书。

其后,紫云元君魏华存斋戒於阳落山隐元之台,王母与金阙圣君降於台中,乘八景之与,同诣清虚上宫,传玉清隐书四卷以授魏夫人。

时太虚真人等歌太极歌,王母曰:’逍遥玄精际,万流无暂停。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当寻无中景,不死亦不生。体被自然道,寂观合大冥。南岳挺真幹,玉映耀颖精。有任靡其事,虚心自授灵。嘉会绛河曲,相与乐未央。’

王母复还龟台。

《三一经》曰:黄帝游灵台青城山绝岩之下,见天真皇人以苍玉为屋,黄玉为床,翠罗之帷,侍者皆天人。

又曰:高丘子,商时人也,好道,入六景山。

积年,但读黄素道经服饵术。

后服鸿丹,得陆仙,游行五岳。

复饮金液,为中岳真人。

又曰:郭崇子,商时人也,彭真人弟子。

尝山行,盗困崇,诸子弟欲追擒之,崇子曰:’纵去。’

其盗后仕官,而崇子誉之,数数往。

彼谢之曰:’我昔盗也,不可授大君子之誉。’

遂自煞。

后崇子得道,太极真人以为有煞人之罪,不得为真人。

此为善之过,尚致人自毙,况为恶乎?

又曰:楚庄公时,市长宋莱子常洒扫一市。

久时,有一乞食翁入市,经日行歌道中曰:’天庭发双华,山源彰阴邪。清晨案天马,来诣太真家。真人无奈隐,又以灭百魔。’

常歌此乞食,市人无解此者,独莱子悟,疑其真人,然未全解其歌耳,遂师此翁而去。

积十馀年,翁遂授以中仙之道。

莱子今在中岳也。

乞食翁者,西岳真人冯延寿,周宣王时人也。

天庭,在两眉之下,是彻视之津梁,亦谓之华庭也。

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侧在鼻下,小入谷中也。

天马,手也。

以手按鼻下,则杜绝百邪。

又曰:真人尹喜,周大夫也。

为关令,少好学,善天文秘纬,鬼神尾馛匿其情状,瑰杰不检,荣戚不形於色。

志怀逍遥,天性玄湛。

忽登楼四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喜曰:’夫阳数度尽,九星度值,合岁月并,正应有异人过此。’

乃斋戒扫道以俟之。

及老子度关,喜先诫关吏曰:’若有翁乘青牛薄板车者,勿听过,止以白之。’

果至。

吏白,愿少止。

喜带印绶,设师事之礼,老子重辞之。

喜曰:’愿为我着书,说大道之意,得奉而行焉。’

於是着《道德经》上下二篇。

喜於是俱去玄洲上卿

《苏林传》曰:林字子玄,濮阳曲水人也。

父秀,含德隐曜,居於恒山。

林少禀异操,至赵,师琴高先生,授炼气益命之道。

又师华山仇先生,授还神之术,曰子真人也。

当学真道,乃致林於涓子。

未遂,告林真诀。

先生曰:’必作地上真人,当先去三尸。’

林后授紫阳真人道诀凡二百馀事。

至子守玄丹洞房,三元真人旧标上焉。

林为中岳真人。

《茅君传》曰:盈字叔申,咸阳人也。

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

盈少禀奇操,矫俗抗迈,不求闻达,不交非类。

入恒山,读老易饵术,潜影在山中六年。

精思念道,诚感密应,梦太玄玉女持玉劄而携之曰:’西城王君得真道,可为师。’

明发,乃寻求至西城,斋戒三月,果见王君。

盈乃叩头再拜,勤恳乞长生之术。

乃得在西城,洞台之中,金玉上宫,亲侍旦夕,执巾屦之役。

积十七年,专一不懈。

复二年,王君命驾,造白玉龟山,谒王母於青琳宫,将盈同行。

王君见西王母,稽首於前。

盈乃叩头再拜,自陈於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

行其事归家数十年,以汉元帝时,天官下迎来渡江东治句曲山。

於是天皇大帝遣授黄金紫玉,策为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神君,仗紫毛之节,十绝灵幡,巾藕华冠,绣羽紫帔,於飞群,斑龙与素,虎軿曲晨,宝盖琼帷,缘宝执神,流火双珠,月明锦旌,白羽玄千,金锺玉磬,紫林之腴,玉浆金甖,治赤城山玉洞之府,上编上清,下宴太极,封掌吴越,司校太山死生录,朝籍众真,定策金名,领首骚道,试校群仙。

时茅君弟吏二千石,当之官,乡人多送之。

茅君亦在座,曰:’余亦有职,某月日当之官。’

宾客曰:’愿奉送茅君。’言不须有所损费,吾有以供帐。

至期大作宴会,皆青缣,帷幄,下铺皇百毡,奇馔异果,罗列妓乐,合奏闻数里,从者千馀人。

文吏则朱衣素带,武吏则戎备曜日,茅君乃登羽盖车去。

以晋兴宁三年七月四日夜,初降杨君家,着青锦绣裙,紫毛帔巾芙蓉冠。

侍从七人入户,一人执紫毛节,一人执十绝幡,一人带绿章囊,一人握流金铃,三人奉白牙箱并朱衣。

以后数数来降,弟子迎候。

仙人李遵撰传,光显于世间也。

《三洞珠囊》曰:王褒字子登,前汉王陵七世孙。

服青精饭,趋步峻峰如飞鸟,无津梁直度积水。

又服云碧晨飞丹腴,视见甚远。

太上大道君遗遣正一左玄执盖郎封玮音,赐王君素明琼玗、丹绂绵旌,号清虚真人。

《真诰》曰:赤松子,黄帝时雨师,号太极真人。

又曰:九疑真人韩伟远,昔师中岳宋德玄。

德玄者,周宣王时人也,服灵飞六甲得道,能远行,数变隐,得玄灵之道。

今在嵩山。

伟远久而随得其道,九疑真人。

又曰:斐玄仁,右扶凤阳夏人也,汉文帝二年始生焉。

斐君得道,将入室,弟子邓云亦得道,将邓登太华山,入西洞玄石室中。

积三十二年,忽见五老人赐斐君神芝之术,亦号清虚真人。

又曰:中岳真人王仲甫,少好仙道,常吸引二景及餐霞法。

四十馀年,都不觉益,其子亦服之,十八年仙去。

后南真人忽降仲甫家而教之曰:’子朏众亏减,津液不注,虽接真景以餐霞,故未为身益。’

仲甫遂因药治病,兼修真道。

又积年方成。

今在玄洲授书,为中岳真人,领九玄之司。

又曰:范伯慈,桂阳人也,家本事俗,忽得狂病,经年不愈。

闻沈道士治病多验,乃弃家求疗。

五十日病愈。

后入天目山,饵胡麻,精思十七年。

又服丹砂得道,为玄一真人。

又曰:许谧字思玄,一名穆。

晋简文皇帝以为护军长史,虽外混俗务,而内修真学,得为上清真人。

又曰: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玉清虚弟子,名华存,杨司命之师也。

任城人,晋司徒文康公魏舒之女,年二十四,適南阳刘幼彦。

幼彦为汲县修武,夫人斋戒念道,入室百日。

十二月夜半,青童君及王君四真人同降,授上经三十一卷。

至洛阳乱,夫人渡江居豫章,随於璞往江州安城郡,因居彼。

年八十三,以成帝咸和九年,青童清虚又降,授剑解之道,称疾隐化,乘飚车往洛阳山。

明日,有四十七真人降,教道法。

积十六年,西母与金阙南极同降迎夫人,北诣上清宫玉阙下,授神凤章龙,衣虎带,丹飞裙,十绝华幡,流金火铃,九盖芝軿,九色之节,双珠月明,神虎之符,锦旗虎旌,给西华玉女,八景飞与,玄景九龙。

又授扶桑大帝君玉劄金文,位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主诸学道,死生图籍,摄御三官,关校罪考。

文授金阙圣君青琼板丹录文,位为南岳夫人,给曲晨飞盖,治天台大霍山洞台中。

下训奉道教授当为真仙者。

一月再登玉清,三登大素,四谒玉晨,遨宴扶桑,仰招天真,总括神录,刊书九天,佐命东华,叶翼帝晨,飞步太霞,参辔九虚,以兴宁中降阳君。

又授许掾上经。

自此后,数数来降也。

王清虚令弟子范邈作内传显于世也。

又曰:紫清上宫九华安真妃,晋兴宁三年,年十三四,着云锦裙,上丹下青,腰丝绣带,右带系十余小铃,铃子青色,又黄色相间,左带玉珮,指着金钚,白珠约臂,作髻在顶中,馀发垂至腰。

一侍女,朱衣带青章,囊长尺馀,以盛书,书可十馀卷,白玉检囊,口上刻字,玉清神虚内真紫元丹章。

一侍女赤衣,捧白玉箱,绛带络之,年并十七八。

自此后数数来降,授书作诗。

《真人传》曰:

马明生者,齐国临淄人也。

本姓帛,名和,字君贤。

为县吏捕贼所伤,遇太真元君,与药即愈。

随至太山石室中,金床玉几,珍物奇伟,人迹所不能及。

事之勤亦至矣,太真乃授以长生之方,

曰:

‘我所授服太和自然龙胎之体,適所以授三天真人,不可以教始学者。’

后随安期先生服饵仙去,为真人。

斐真人弟子三十四人,

其十八人学真道,

餘学仙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三-译文

《集仙录》记载说:王母,是龟山金母。西华至精之气,化生金母,她出生后就能飞翔,居住在极阴之地,位于西方,养育众多生命,她居住的宫殿在春山昆仑之园,阆风之苑,有千里之城,十二座楼,只有乘坐飙车羽轮才能到达。蓬发虎齿,不是西母的真实形态,而是金方之神。元始天尊授予她万天元统龟山九光之录,让她能召唤万灵,统括众真,总管诸天之羽仪,参加天帝的朝宴,掌握上清宝经,三洞玉书,所有授予的经文,她都有关预。黄帝在位时,王母派遣使者乘坐白鹿来到帝庭,授予黄帝地图。后来,舜在位时,派遣使者献上白玉环和益地图,于是将黄帝的九州扩展为十二州,又献上舜的玉琯,吹奏以调和八风。

又《尚书帝验期》记载:王母之国位于西荒。凡是得到道法授书的,都要到昆仑之阙朝见王母。王褒字子登,斋戒三个月,王母授予他琼花宝曜七晨素经。茅盈跟随西城王君来到白玉龟台,朝见王母,寻求长生之道,王母授予他玄真之经,又授予宝书童散四方。等到周穆王驾乘鼋鼍鱼鳖为桥,渡过弱水,升到昆仑玄圃阆苑之野,与王母相会,唱着白云之谣,在弇山上刻石纪迹然后返回。

汉武帝崇尚长生之道,元封元年,登上嵩山建筑寻真之台,斋戒思道。王母在七月七日乘坐紫云之车,驾驭九色斑龙,手持天真之策,佩戴金刚灵玺、黄锦之服,金光闪烁,结飞云文授,戴天太真晨缨之冠,脚踏方琼凤文之履,天姿妖娆,真乃绝世之人。下车后,扶着两位侍女登上床榻,面向东方而坐,命令侍女取桃,用玉盘盛放七枚,分给武帝四枚,自己吃三枚。武帝想要留下桃核种植,王母说:‘这种桃子每三千年才结一次果,中土土地贫瘠,种下去也不会生长。’武帝询问长生之道,王母说:‘贱视荣华,安于乐道,自然就会很好。养性的方法,调理身体的要诀,就是不松懈。想要长生的人,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坚守三一保灵根,青白分明适宜泥丸,三宫备卫在绛宫,黄庭戊己无流源。这就是所说的呼吸太和,保守自然,真正的要道。至于太上灵药,是上帝的奇珍异宝。下阴生长重云妙草,都是神仙的药物。得到上品者,可以后天而老,这是太上所服用的,不是中仙所能拥有的。其中品者,有得到服用的人,后天而游,这是天真所服用的,不是下仙所能达到的。其次的药物有九丹金液、紫虹华英、太清九转五云之浆,玄霜缦些,腾跃三黄,东瀛白香,玄洲飞生,八石千芝,威喜九光,西流石胆,东沧青钱,高丘余粮,积石琼田,太灵还丹,盛以金兰、长光绛草、云童飞于,这是飞仙所服用的,不是地仙所能听说的。下等的药物,如茯苓、昌蒲、巨胜、黄精等,服用可以延年益寿,虽然不能长生不老,但可以使身体充满光泽,成为地仙。求道者要先依靠这些阶梯,逐渐达到远大的成就,如果能呼吸服食,保固神气,这就是上品自然之道的要诀。而且,一个人的身体,天赋予精神,地赋予形态,道赋予气,万物草木也是如此。身体以道为本,怎能不养神固气以保全自己的形态呢?形神俱全,是上圣所重视的。王母命令上元夫人拿出八会之书、五岳真图、五帝六甲灵飞之符,共十二件东西授予武帝,但他不能运用这些道法,而受到很多迷惑。后来三次祭祀王母,王母再次下降,所授予的书放置在柏梁台上,被天灾焚毁。李少君化形离去,巫蛊之事兴起,武帝更加悔恨。

还有:大茅君茅盈在句曲山南边治理,元寿二年八月己酉日,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方,诸葛青童一起从王母降临到茅盈的家中。又王母命令上元夫人授予茅盈的两个弟弟茅固、茅衷太霄隐书。此后,紫云元君魏华存在阳落山隐元之台斋戒,王母和金阙圣君降临台中,乘坐八景之车,一同前往清虚上宫,传授玉清隐书四卷给魏夫人。当时太虚真人等唱着太极歌,王母说:‘逍遥玄精际,万流无暂停。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当寻无中景,不死亦不生。体被自然道,寂观合大冥。南岳挺真幹,玉映耀颖精。有任靡其事,虚心自授灵。嘉会绛河曲,相与乐未央。’王母再次返回龟台。

《三一经》记载:黄帝在灵台青城山绝岩之下游历,见到天真皇人用苍玉建造房屋,黄玉为床,翠罗为帷幕,侍者都是天人。

又记载:高丘子,商时人,喜好道术,进入六景山。多年,只读黄素道经和服饵术。后来服用鸿丹,成为陆仙,游行五岳。又饮金液,成为中岳真人。

又记载:郭崇子,商时人,彭真人的弟子。曾经行走山林,被盗贼困扰,他的子弟们想要追捕他,郭崇子说:‘让他们去吧。’那个盗贼后来做了官,而郭崇子赞誉他,多次去拜访。他谢绝说:‘我曾是盗贼,不能接受大君子的赞誉。’于是自杀。后来郭崇子得道,太极真人认为他有杀人之罪,不能成为真人。这就是做好事的过度,尚且导致自己丧命,何况是做坏事呢?

又记载:楚庄公时,市长宋莱子经常打扫市场。久了,有一位乞食的老人进入市场,经过一天在道路中唱歌说道:‘天庭发双华,山源彰阴邪。清晨案天马,来诣太真家。真人无奈隐,又以灭百魔。’经常这样唱歌,市场上的人没有人能理解这首歌,只有莱子明白,怀疑是真人,但还没有完全理解这首歌,于是跟随这位老人离开。十多年后,老人传授给他中仙之道。莱子现在在中岳。

乞食的老人是西岳真人冯延寿,周宣王时人。天庭,在两眉之下,是彻视之津梁,也称为华庭。山源是鼻下,人中之本,侧在鼻下,小入谷中。天马,手也。用手按鼻下,则杜绝百邪。

又记载:真人尹喜,周朝的大夫。担任关令,年轻时好学,擅长天文秘纬,鬼神隐藏其真实情况,非凡不拘小节,荣辱不形于色。志向追求逍遥,天性玄妙。忽然登上楼台四望,看到东极有紫气向西移动,尹喜说:‘阳数已尽,九星度值,合岁月并,正应有异人经过这里。’于是斋戒扫道以等待。等到老子过关,尹喜先告诫关吏说:‘如果有老者乘青牛薄板车者,不要让他通过,阻止他并报告我。’果然来了。吏报告,希望稍作停留。尹喜带着印绶,设师事之礼,老子推辞。尹喜说:‘希望为我著书,阐述大道之意,得以奉行。’于是著《道德经》上下两篇。尹喜于是都去了玄洲上卿。

《苏林传》说:苏林字子玄,是濮阳曲水人。他的父亲苏秀,品德高尚,隐藏自己的光芒,居住在恒山。苏林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到了赵国,拜琴高先生为师,学习炼气益命的方法。后来又拜华山仇先生为师,学习还神之术,被尊称为子真人。当时学习真正的道术,就把苏林推荐给了涓子。没有成功,涓子告诉了苏林真正的秘诀。涓子说:‘要想成为地上的真人,首先要去除三尸。’苏林后来学习了紫阳真人道诀,共二百多件事。到了子守玄丹洞房,三元真人就在上面留下了旧时的标记。苏林成为了中岳真人。

《茅君传》说:茅盈字叔申,是咸阳人。他的父亲茅祚,有三个儿子,分别是茅盈、茅固、茅衷。茅盈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能,反对世俗,追求卓越,不追求名利,不与不良之人为伍。他进入恒山,阅读老子和易经的饵术,在山中隐居了六年。他专心致志地思考道术,真诚地感应到了神秘的力量,梦中太玄玉女拿着玉简带领他说:‘西城王君得到了真道,可以成为你的老师。’茅盈醒来后,就去寻找西城,斋戒了三个月,果然见到了王君。茅盈就跪下再次拜见,诚恳地请求长生之术。于是他在西城的洞台中,金玉之上,亲自侍奉王君,执掌巾帚等杂役。他坚持了十七年,从未懈怠。再过两年,王君命令他驾车,前往白玉龟山,在青琳宫拜见王母。王君见到西王母,跪拜在地。茅盈也跪拜再拜,向王母陈述了自己得到治理身体的要道。他执行这些事情回家后数十年,在汉元帝时,天官下凡,迎接他渡江东治句曲山。于是天皇大帝派遣他授予黄金紫玉,封他为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神君,手持紫毛节,十绝灵幡,头戴藕华冠,身披绣羽紫帔,飞翔在群仙之中,与斑龙和素龙为伍,虎軿曲晨,宝盖琼帷,手持宝珠,流火双珠,月明锦旌,白羽玄千,金钟玉磬,紫林之腴,玉浆金甖,治理赤城山玉洞的府邸,上编上清,下宴太极,封掌吴越,司校太山死生录,朝籍众真,定策金名,领首骚道,试校群仙。当时茅君的弟弟茅吏担任两千石官职,乡里人很多送行。茅君也在场,说:‘我也有官职,某月某日要去上任。’宾客们说:‘愿意送茅君。’说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我有办法提供宴席。到了那一天,举办了盛大的宴会,都是青色的绸缎,帷幕,下面铺着皇百毡,奇异的美食和水果,罗列着乐妓,合奏的声音传遍了数里,随从有一千多人。文职官员穿着朱衣素带,武职官员则穿着戎装,茅君就乘坐羽盖车离开了。在晋兴宁三年七月四日夜,他首次降临杨君家,穿着青色的锦绣裙子,紫毛帔巾,芙蓉冠。侍从七人入门,一人手持紫毛节,一人手持十绝幡,一人携带绿章囊,一人握着流金铃,三人捧着白牙箱和朱衣。之后他多次降临,弟子们迎接他。仙人李遵撰写了传记,使他的事迹在世间显赫。

《三洞珠囊》说:王褒字子登,是前汉王陵的第七世孙。他服用青精饭,行走如飞鸟,可以直接跨越积水。他又服用云碧晨飞丹腴,视力非常远。太上大道君派遣正一左玄执盖郎封玮音,赐予王君素明琼玗、丹绂绵旌,封号为清虚真人。

《真诰》说:赤松子,是黄帝时的雨师,被称为太极真人。

又曰:九疑真人韩伟远,曾经是中岳宋德玄的弟子。宋德玄是周宣王时的人,服用灵飞六甲得道,能够远行,多次隐居,得到了玄灵之道。现在在嵩山。韩伟远长期跟随宋德玄,得到了他的道术,被称为九疑真人。

又曰:斐玄仁,是右扶凤阳夏人,汉文帝二年出生。斐君得道后,准备入室修炼,他的弟子邓云也得了道,准备带邓登太华山,进入西洞玄石室中。他们修炼了三十二年,突然见到五位老人赐予斐君神芝之术,也被封号为清虚真人。

又曰:中岳真人王仲甫,年轻时就喜欢仙道,经常练习吸引二景和餐霞法。四十多年过去了,他都没有感觉到身体有所增益,他的儿子也跟着他修炼,十八年后仙去了。后来南真人突然降临到王仲甫家中,教他说:‘你的身体亏损,津液不充足,虽然接触了真景以餐霞,但并没有对你的身体有所增益。’王仲甫于是用药治病,同时修炼真道。又过了多年才有所成就。现在他在玄洲传授道书,成为了中岳真人,领导九玄之司。

又曰:范伯慈,是桂阳人,家里原本从事俗事,突然得了狂病,一年多都没有治愈。他听说沈道士治病很有疗效,就弃家求医。五十天后病愈。后来他进入天目山,服用胡麻,专心致志地修炼了十七年。他又服用丹砂得道,成为了玄一真人。

又曰:许谧字思玄,又名许穆。晋简文皇帝任命他为护军长史,虽然外表混迹于俗务,但内心修炼真学,成为了上清真人。

又曰:紫虚元君领导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是玉清虚的弟子,名叫华存,是杨司命的师傅。她是任城人,晋司徒文康公魏舒的女儿,二十四岁时嫁给了南阳刘幼彦。刘幼彦在汲县修武,魏夫人斋戒修行,入室修炼百日。在十二月的半夜,青童君和王君四位真人一同降临,授予她上清经三十一卷。到了洛阳混乱的时候,魏夫人渡江居住在豫章,随同于璞前往江州安城郡,因此在那里居住。八十三岁时,在成帝咸和九年,青童清虚再次降临,授予她剑解之道,她称病隐居,乘坐风车前往洛阳山。第二天,有四十七位真人降临,教授道法。她修炼了十六年,西王母和金阙南极一同降临迎接她,北至上清宫玉阙下,授予她神凤章龙,身着虎皮腰带,丹飞裙,十绝华幡,流金火铃,九盖芝軿,九色之节,双珠月明,神虎之符,锦旗虎旌,配备了西华玉女,八景飞升,玄景九龙。又授予她扶桑大帝君玉简金文,封号为紫虚元君,领导上真司命,主管所有修道之人,生死图籍,掌管三官,校正罪过。文授金阙圣君青琼板丹录文,封号为南岳夫人,配备了曲晨飞盖,治理天台大霍山洞台中。向下传授奉道教授,教导那些将要成为真仙的人。一个月内两次登临玉清,三次登临大素,四次拜见玉晨,在扶桑宴会上畅饮,仰望召唤天真,总括神录,编纂九天书籍,辅佐东华,翼帝晨,飞步太霞,驾驭九虚,在兴宁中降临阳君。又授予许掾上清经。从那时起,她多次降临。王清虚命令他的弟子范邈撰写内传,使之在世间显赫。

又曰:紫清上宫九华安真妃,在晋兴宁三年,年龄十三四岁,穿着云锦裙子,上丹下青,腰间系着丝绣带,右边带上挂着十几个小铃,铃子是青色的,又间以黄色,左边带上挂着玉佩,指着金钚,白珠缠绕手臂,梳着发髻在头顶,其余头发垂至腰部。一位侍女,穿着朱衣,带着青色的章,长一尺多,用来装书,书有十几卷,白玉检囊,口上刻有字,玉清神虚内真紫元丹章。另一位侍女穿着赤衣,手持白玉箱,用绛带系着,年龄十七八岁。从那时起,她多次降临,传授道书和诗歌。

《真人传》记载:马明生,是齐国临淄地区的人。他的本姓是帛,名叫和,字是君贤。他曾经作为县里的官吏在抓捕盗贼时受伤,后来遇到了太真元君,服用了太真元君给的药就立刻痊愈了。之后,马明生跟随太真元君来到了泰山中的一个石室,那里有金制的床和玉制的几案,摆放着许多珍贵而奇异的物品,这些地方连人迹都难以到达。马明生对太真元君的事务非常勤勉,太真元君于是传授给他长生不老的秘方,并说:‘我传授给你的太和自然龙胎之体,是专门用来传授给三天真人的,不适合教给刚开始学习的人。’后来,马明生跟随安期先生服用了仙药,最终成为了真人。斐真人有弟子三十四人,其中十八人学习真道,其余的人学习仙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三-注解

王母:王母是指西王母,道教中的女神,掌管长生不老。

龟山金母:指西王母的居所,位于龟山,是金母的象征。

西华至精之气:指西王母的出生地,西华是西方的神灵,至精之气表示非常纯净的神圣之气。

蓬发虎齿:描述西王母的外貌特征,蓬发指头发蓬松,虎齿指牙齿像老虎一样。

元始:指宇宙的初始状态,元始天尊是道教中至高无上的神。

万天元统龟山九光之录:指元始天尊授予西王母的神秘文献,具有极高的权威。

召万灵:指西王母有能力召唤各种神灵。

统括众真:指西王母能够统领所有的仙人。

上清宝经:指道教中的高级经典。

三洞玉书:指道教中的三部经典。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华夏民族的始祖。

地图:指古代地图,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

舜: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继黄帝之后的一位圣君。

白玉环:指一种珍贵的玉器,常作为礼物或象征使用。

益地图:指更加详尽的地图,可能包含神秘的地理信息。

玉琯:指古代的一种玉制乐器,也用作计时的工具。

八风:指八个方向的风,象征宇宙的秩序。

汉武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对道教和长生不老之术有浓厚的兴趣。

嵩岳:即嵩山,中国古代的五岳之一,也是道教圣地。

紫云之辇:指用紫色云彩装饰的车辇,象征尊贵和神秘。

九色斑龙:指有九种颜色斑点的龙,象征王母的威严和尊贵。

天真:指天真无邪的仙人。

金刚灵玺:指金刚石制成的印章,象征力量和权威。

黄锦之服:指用黄色锦缎制成的衣服,象征尊贵。

金光奕奕:形容金光闪耀,非常耀眼。

结飞云文授:指用飞云结成的文授,象征仙术。

天太真晨缨之冠:指天上的真仙所戴的冠冕。

蹑方琼凤文之履:指踏着凤凰图案的鞋子,象征仙界。

八会之书:指八种集会的书籍,可能包含宗教仪式或修炼方法。

五岳真图:指五岳的神秘地图。

五帝六甲灵飞之符:指五种帝王的六甲灵符,具有驱邪避灾的作用。

柏梁台:古代的一种建筑,常用于祭祀或观测天象。

大茅君盈:指茅盈,道教中的仙人。

句曲之山:指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句容市的句曲山,是道教圣地。

南岳真人赤君:指南岳的真人赤君,道教中的仙人。

西城王君方:指西城的王君方,道教中的仙人。

诸葛青童:指诸葛青童,道教中的仙人。

阳落山隐元之台:指位于阳落山的隐元之台,是修炼之地。

清虚上宫:指清虚的天宫,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玉清隐书:指玉清的隐秘书籍,可能包含修炼方法。

太极歌:指与太极相关的歌曲,可能包含哲学思想。

南岳:指位于湖南省的南岳,是中国五岳之一。

关令尹喜:指周朝的大夫尹喜,因修炼成仙而成为仙人。

道德经:指老子的著作,是道家哲学的重要经典。

子玄:子玄是苏林的字,也是他的别称,表示他具有高深的学问和道德。

濮阳曲水:濮阳曲水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

含德隐曜:含德隐曜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但又不轻易显露。

恒山:恒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西省,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炼气益命之道:炼气益命之道是指通过修炼内气来增强生命力的道教修炼方法。

还神之术:还神之术是一种道教修炼方法,旨在恢复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涓子:涓子是古代的一位仙人,也是道教的重要人物。

三尸:三尸指的是人的三种欲望,即色、食、睡,道教认为去除三尸是修炼成仙的关键。

紫阳真人:紫阳真人是指紫阳真人道诀的传授者,也是道教的重要人物。

三元真人:三元真人是指道教中的三位重要仙人。

茅君:茅君是指茅盈,是道教中的重要人物。

咸阳:咸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

老易饵术:老易饵术是指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通过服食丹药来修炼。

太玄玉女:太玄玉女是道教中的仙女,常被描绘为传授道法的形象。

西城王君:西城王君是指西城的一位仙人,茅盈的师傅。

天官:天官是指天上的官员,这里指天官下凡迎接茅盈。

太元真人:太元真人是指茅盈在道教中的封号。

司命神君:司命神君是指掌管生死轮回的神。

紫毛之节:紫毛之节是指道教中的一种法器,用于施展法术。

十绝灵幡:十绝灵幡是指道教中的一种法器,用于驱邪降妖。

巾藕华冠:巾藕华冠是指道教中的一种冠帽,用于仪式。

绣羽紫帔:绣羽紫帔是指道教中的一种披风,用于仪式。

斑龙与素:斑龙与素是指道教中的两种神兽,用于象征神力。

虎軿曲晨:虎軿曲晨是指道教中的神兽,用于象征力量。

宝盖琼帷:宝盖琼帷是指道教中的宝物,用于仪式。

流火双珠:流火双珠是指道教中的法器,用于施展法术。

月明锦旌:月明锦旌是指道教中的旗帜,用于仪式。

白羽玄千:白羽玄千是指道教中的神兽,用于象征神力。

金锺玉磬:金锺玉磬是指道教中的乐器,用于仪式。

紫林之腴:紫林之腴是指道教中的仙草,用于修炼。

玉浆金甖:玉浆金甖是指道教中的仙酒,用于修炼。

赤城山玉洞之府:赤城山玉洞之府是指道教中的仙府,用于修炼。

上编上清:上编上清是指道教中的高级修炼境界。

下宴太极:下宴太极是指道教中的初级修炼境界。

封掌吴越:封掌吴越是指茅盈被授予管理吴越地区的权力。

司校太山死生录:司校太山死生录是指茅盈负责监督太山地区的生死簿。

朝籍众真:朝籍众真是指茅盈被列入道教众真名录。

定策金名:定策金名是指茅盈被授予制定道教政策的权力。

领首骚道:领首骚道是指茅盈在道教中的领导地位。

试校群仙:试校群仙是指茅盈负责考核众仙。

吏二千石:吏二千石是指古代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中级官员。

青缣:青缣是指一种青色的丝绸。

帷幄:帷幄是指帐篷,这里指茅君的住所。

皇百毡:皇百毡是指一种高质量的毛毯。

奇馔异果:奇馔异果是指珍奇的美食和水果。

妓乐:妓乐是指乐妓和歌舞表演。

朱衣素带:朱衣素带是指官员的服饰。

戎备曜日:戎备曜日是指士兵的装备,闪耀着太阳的光辉。

羽盖车:羽盖车是指装饰华丽的马车。

杨君家:杨君家是指茅盈降临时的地方。

青锦绣裙:青锦绣裙是指茅盈的服饰。

紫毛帔巾:紫毛帔巾是指茅盈的头巾。

芙蓉冠:芙蓉冠是指茅盈的帽子。

紫毛节:紫毛节是指茅盈的法器。

十绝幡:十绝幡是指茅盈的法器。

绿章囊:绿章囊是指茅盈的公文袋。

流金铃:流金铃是指茅盈的法器。

白牙箱:白牙箱是指茅盈的宝箱。

朱衣:朱衣是指茅盈的随从的服饰。

李遵撰传:李遵撰传是指李遵撰所撰写的传记。

光显于世间:光显于世间是指李遵撰传的传记内容被广泛传播。

青精饭:青精饭是指一种用青精米制成的饭,被认为有养生功效。

云碧晨飞丹腴:云碧晨飞丹腴是指一种道教中的丹药。

正一左玄执盖郎封玮音:正一左玄执盖郎封玮音是指一位道教中的官员。

素明琼玗:素明琼玗是指一种道教中的宝物。

丹绂绵旌:丹绂绵旌是指一种道教中的旗帜。

清虚真人:清虚真人是指斐玄仁在道教中的封号。

太极真人:太极真人是指赤松子在道教中的封号。

中岳真人:中岳真人是指中岳地区的道教真人。

宋德玄:宋德玄是九疑真人韩伟远的师傅。

灵飞六甲:灵飞六甲是指一种道教修炼方法。

玄灵之道:玄灵之道是指道教中的一种修炼境界。

嵩山: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右扶凤阳夏人:右扶凤阳夏人是指斐玄仁的籍贯。

汉文帝二年:汉文帝二年是汉文帝的第二个年号,即公元前178年。

太华山:太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是道教的重要圣地。

西洞玄石室:西洞玄石室是指太华山中的一个洞穴。

神芝之术:神芝之术是指一种道教修炼方法。

玄一真人:玄一真人是指范伯慈在道教中的封号。

护军长史:护军长史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军事。

上清真人:上清真人是指许谧在道教中的封号。

紫虚元君:紫虚元君是指南岳魏夫人在道教中的封号。

玉清虚弟子:玉清虚弟子是指南岳魏夫人的弟子。

华存:华存是南岳魏夫人的名字。

杨司命:杨司命是指杨司命在道教中的封号。

任城人:任城人是指南岳魏夫人的籍贯。

魏舒:魏舒是南岳魏夫人的父亲。

青童君:青童君是道教中的仙人。

王君:王君是道教中的仙人。

上经:上经是指道教中的经典。

豫章:豫章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

江州安城郡:江州安城郡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

青童清虚:青童清虚是指青童君和清虚真人。

神凤章龙:神凤章龙是指一种道教中的宝物。

衣虎带:衣虎带是指一种服饰。

丹飞裙:丹飞裙是指一种服饰。

十绝华幡:十绝华幡是指一种道教中的旗帜。

流金火铃:流金火铃是指一种道教中的法器。

九盖芝軿:九盖芝軿是指一种道教中的宝物。

九色之节:九色之节是指一种道教中的法器。

双珠月明:双珠月明是指一种道教中的法器。

神虎之符:神虎之符是指一种道教中的符箓。

锦旗虎旌:锦旗虎旌是指一种道教中的旗帜。

西华玉女:西华玉女是指道教中的仙女。

八景飞与:八景飞与是指一种道教中的法术。

玄景九龙:玄景九龙是指一种道教中的神兽。

扶桑大帝君:扶桑大帝君是指扶桑大帝在道教中的封号。

玉劄金文:玉劄金文是指一种道教中的文书。

东华:东华是指道教中的东华帝君。

帝晨:帝晨是指道教中的帝晨真人。

太霞:太霞是指道教中的天霞。

九虚:九虚是指道教中的九虚真人。

阳君:阳君是指道教中的阳君。

内传:内传是指道教中的内部传授。

九天:九天是指道教中的九天。

紫清上宫:紫清上宫是指道教中的紫清上宫。

九华安真妃:九华安真妃是指九华安真妃在道教中的封号。

云锦裙:云锦裙是指一种华丽的裙子。

上丹下青:上丹下青是指裙子上的颜色。

腰丝绣带:腰丝绣带是指裙子上的腰带。

玉珮:玉珮是指玉制的装饰品。

金钚:金钚是指金制的装饰品。

白珠约臂:白珠约臂是指用白珠装饰的手臂。

髻:髻是指发髻。

白玉箱:白玉箱是指一种用白玉制成的箱子。

绛带络之:绛带络之是指用绛色带子绑住箱子。

书:书是指书籍。

白玉检囊:白玉检囊是指用白玉制成的书囊。

玉清神虚内真紫元丹章:玉清神虚内真紫元丹章是指一种道教中的经文。

赤衣:赤衣是指红色的衣服。

绛带:绛带是指深红色的带子。

囊:囊是指装东西的袋子。

真人传:《真人传》是一部古代的道教文献,记载了许多道教神仙和修炼成仙的故事。

马明生:古代传说中的道教仙人。

齐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代国家,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一带。

临淄:齐国的一个古都,位于今天的淄博市临淄区。

本姓帛:帛是马明生的本姓,古代姓氏的一种形式。

名和:马明生的名字。

字君贤:字是古代人的别称,君贤是马明生的字,表示其品德高尚。

县吏:古代县一级的政府官员,负责管理县内的行政和司法事务。

捕贼:指捕捉盗贼的行为。

太真元君:道教中的神祇,指具有极高道行和法力的仙人。

药:指太真元君给予的药物,具有治愈疾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太山:即泰山,中国古代的五岳之一,被视为神山,许多神话传说与之相关。

石室:指用石头建造的房间,常用于隐居修行。

金床玉几:指用金和玉制成的床和桌子,象征富贵和珍贵。

珍物奇伟:指珍贵而奇特的物品,非常人所能见。

人迹所不能及:指人迹罕至,非常人能到达的地方。

事之勤亦至矣:指马明生对太真元君的侍奉非常勤勉。

长生之方:指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修炼方法。

服太和自然龙胎之体:指修炼成太和自然龙胎之体,即具有龙的特征和长生不老的体质。

三天真人:道教中的高级仙人,拥有极高的道行和法力。

安期先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与马明生一同修炼成仙。

服饵仙去:指通过服用仙药而飞升成仙。

斐真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马明生的师傅。

弟子:指跟随某位师傅学习的学生。

三十四人:斐真人的弟子共有三十四人。

学真道:指学习真实的道教修炼之道。

学仙道:指学习成仙的方法和修炼之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三-评注

《真人传》开篇即以‘真人传’为题,点明本文所记载的是关于真人的故事。首句‘马明生者,齐国临淄人也’通过直接介绍主人公的身份和籍贯,为读者勾勒出一位具有地域特色的古人形象。‘本姓帛,名和,字君贤’这一句进一步丰富了马明生的个人信息,显示出其身份地位不凡。

‘为县吏捕贼所伤’一句描绘了马明生因公受伤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忠诚与勇敢,也为后文他与太真元君的相遇埋下了伏笔。‘遇太真元君,与药即愈’这一转折,将故事推向高潮,太真元君的出现不仅治愈了马明生的伤痛,更预示着他将踏上修炼成仙的道路。

‘随至太山石室中,金床玉几,珍物奇伟,人迹所不能及’一句,通过对太山石室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超凡脱俗的氛围。‘事之勤亦至矣’表明马明生在修炼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这也为他获得太真元君的赏识奠定了基础。

‘太真乃授以长生之方’一句,揭示了太真元君所传授的修炼方法,即追求长生不老。‘服太和自然龙胎之体’这一修炼目标,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理念。‘不可以教始学者’则表明这种修炼方法非同小可,只有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才能领悟。

‘后随安期先生服饵仙去,为真人’一句,说明了马明生在修炼有成后,跟随安期先生进一步修炼,最终成为了真人。这一过程展现了修炼者从凡人到仙人的转变,也体现了修炼过程中对师承的重视。

‘斐真人弟子三十四人,其十八人学真道,馀学仙道’一句,揭示了斐真人门下弟子的修炼方向。其中,学真道者追求的是真实、朴素的生活,而学仙道者则追求长生不老、超脱尘世。这一对比反映了道家修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道部-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10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