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逸民部-卷三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逸民部-卷三-原文

○逸民三

王隐《晋书》曰:龚壮字子玮,巴西人也。洁己自守,与乡人谯秀齐名。父叔为李特所害,壮积年不除丧,力弱不能复仇。及李寿戍汉中,与李期有嫌。期,特孙也,壮欲假寿以报,乃说寿曰:’节下若能并有西土,称藩於晋,人必乐从。且舍小就大,以危易安,莫大之策也。’寿然之。遂率众讨期,果克之。寿犹袭伪号,欲官之。壮誓不仕,赂遗一无所受。壮上书说寿以归顺,允天心,应人望,永为国藩,福流子孙。寿不纳。壮谓百行之本,莫大忠孝。既假寿杀期,私仇已雪,语覃使其归朝,以明臣节。寿既不从,壮遂称耳聋。又云:手不制物,终身不复至成都,惟研考经典,覃思文章。至李势时卒。

又曰:韩绩字兴齐,广陵人也。先避世居於吴之嘉兴。父建仕吴,至大鸿胪。绩少好文学,以潜退为操,布衣蔬食,不交当世,由是东土并宗敬焉。司徒王导闻其名,辟以为掾,不就。咸康末,会稽内史孔愉上疏荐之,诏以安车束帛征之,称老病,卒於家。

又曰:谯秀字元彦,巴西人也。少而静默,不交於世。知天下将乱,预绝人事,虽内外宗亲不相见。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就。及李雄据巴蜀,慕秀名,具束帛安车征,皆不应。常冠皮弁弊衣,躬耕山薮。后避难宕渠,乡里宗族依凭之者以百数。秀年出八十,众人欲代之负担。秀曰:’各有老弱,当先营护。吾气力犹足自堪,岂以垂朽之年累诸君也?’年九十馀卒。

又曰:辛谧字叔重,陇西狄道人也。少有志尚,博学善属文。性恬静,不妄交游。召拜太子舍人,诸王文学,累征不起。永嘉末,没于刘聪,拜太中大夫,固辞不受。又历石季龙之世,并不应辟命。虽处死乱之中,颓然高迈,视荣利蔑如也。及冉闵僣乱,复备礼,征为太常。谧遗闵书,因不食而卒。

又曰:索袭字伟祖,敦煌人也。虚静好学,不应州郡之命,举孝廉贤良方正,皆以疾辞。游思於阴阳之术,著天文地理十馀篇,多所启发。不与当世交通,或独语独笑,或长叹涕泣,或请问不言。敦煌太守阴澹奇而造焉,经日忘返,出而叹曰:’索先生硕德名儒,真可以咨大义。’澹欲行乡射之礼,请为三老。会病卒,时年七十九。

又曰:杨轲,天水人也。少好《易》,长而不娶,学业精微,养徒数百,常食粗饭,饮水,衣短褐。人不堪其忧,而轲悠然自得。疏宾异客,音旨未尝交也。虽受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欲所论授入室弟子,令递相宣授。刘曜僣号,征拜太常,轲固辞不起,曜亦敬而不逼。遂隐於陇山。及曜为石勒所擒,秦人东徙,轲留长安。石季龙嗣位,备玄纁束帛安车征之。轲以疾辞,迫之乃发。既见季龙,不拜;与语,不言。有司以轲倨傲,请从大不敬论。季龙弗从,下诏任轲所尚。常卧土床,覆以布被,裸寝其中,下无茵褥。颍川荀铺,好奇之士也,造而谈经,轲瞑目不答。铺发轲被,露其形,大笑之。轲神体颓然,无惊怒之状。于时咸以为焦先之徒,未有能量其深浅也。后上疏陈乡思求还。季龙送以安车蒲轮。自归秦州,仍教授不绝。

又曰:公孙凤字子鸾,上谷人也。隐於昌黎之九城山,冬衣单布,寝土床,弹琴吟咏,陶然自得。人咸异之,莫能测也。慕容暐以安车征至邺。及见暐,不言不拜,衣食举动如在九城。宾客造请,鲜得与言。数年病卒。

又曰:公孙永字子阳,襄平人也。少而好学,恬虚,隐於平郭南山,不娶妻妾,非身所垦植则不衣不食。吟咏岩间,忻然自得,年逾九十,操尚不亏。与公孙凤俱被慕容暐征至邺,王公已下造之,不与言。虽经隆寒盛暑,端然自若。一岁馀,诈狂,暐送之平郭。后苻坚又将备礼征之,难其年耆路远,乃遣使致问,未至,卒。坚深悼之。

又曰:张忠字巨和,中山人也。永嘉之难,隐於太山,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冬无缊袍,夏则带索,端拱若尸。无琴书之适,不修经典劝教,但以至道虚无为宗。其居依崇岩幽谷,凿池为窟室。弟子亦以窟居,去忠六十余步,五日一朝。其教以形不以言,弟子授业,观形而退。立道坛于窟上,每旦朝拜之。食用瓦器,凿石为釜,左右居人馈之衣食,一无所受。年在期颐,而视听无爽。苻坚遣使征之,乃至长安。坚赐以衣冠,辞曰:’年朽发落,不堪衣冠,请以野服入谒。’从之。后坚安车送之,行达华山,叹曰:’我东岳道士,殁於西岳,命也,奈何!’行五十里,及关而死。坚谥安道先生。

又曰:石垣字洪孙,自云北海剧人。居无定处,不娶妻妾,不营产业,食不求美,衣必粗弊。或有遗其衣服,受而施人。人有丧葬,辄杖策吊之,路无远近,时有寒暑,必在其中。或同日共时,咸皆见焉。姚苌之乱,莫知所终。

又曰:郭荷字承休,洛阳人也。六世祖整,汉安顺之世,公府八辟,公车五征,皆不就。自整及荷,世以经学致位。荷明究群籍,特善史书,不应州郡之命。张祚遣使者以安车束帛征为博士祭酒。后上疏乞还,祚以安车蒲轮送还张掖东山。年八十卒,谥曰玄德先生。

又曰:祁嘉字孔宾,酒泉人也。少清贫好学,年二十馀,夜忽窗中有声呼曰:’祁孔宾,隐去来,修饰人间甚苦不可谐,所得未毛铢,所丧如山崖。’旦而逃去,西至敦煌,依学官诵书。贫无衣食,为书生都养以自给。遂博通经传,精究大义,而教授门生百馀人。张重华征为儒林祭酒,常谓为先生而不名之。竟以寿终。

又曰:瞿硎先生者,不得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泰和末,常居宣城郡界山中,山有瞿硎,因以名焉。大司马桓温常往造之。既至,见先生被鹿裘,坐于石室,神无忤色。温及僚佐数十人皆莫测之,乃命伏滔为之铭赞,竟卒於山中。

又曰:宋纤字令文,敦煌人也。少有远操,沉静不与世交,隐於酒泉南山。酒泉太守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仪,鸣铙鼓,造焉。纤高楼重阁,拒而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观。吾乃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题诗於石壁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若邓林;其人如玉,维国之琛;室迩人遐,实劳我心。’纤注《论语》及为诗颂数万言。年八十,笃学不倦。张祚复遣使者备礼征为太子友,逼喻甚切。纤喟然叹曰:’德非庄生,才非干木,何敢稽停明命。’遂至姑藏。祚遣其太子太和以执友礼造之,纤称疾不见,赠遗一皆不受。后卒,谥曰玄虚先生。

又曰:邓粲,长沙人也。少以高洁著名,与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同志友善,并不应州郡辟命。荆州刺史桓公卑辞厚礼,请粲为别驾。粲嘉其好贤,乃起应召。驎之、尚公谓粲曰:’卿道学深,众所推怀,忽然改节,诚失所望。’粲答曰:’足下可谓有志於隐而未知隐。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於物。公等无以难之。’

又曰:汜腾字无忌,敦煌人。举孝廉,除郎中。属天下兵乱,去官还家。太守张閟造之,闭门不见,礼遗一无所受。叹曰:’吾闻乱世贵而能贫,乃可以免。’散家财五十万以施宗族,柴门灌园,琴书自适。刺史张轨征之为府司马,腾曰:’门一杜其可开乎!’固辞。病卒。

又曰:王长文字德郁,广汉人。少以才学知名,放荡不羁。州郡辟为别驾,乃微服窃出,举州莫知所之。后於成都市中,蹲踞而坐,啮胡饼食之。刺史知其不出,乃礼遣之。於是闭门自守,不交人事。著《通玄经》四卷,文言卦象,可用以为卜筮。

《晋中兴书》曰:虞喜字仲宁,好学博古。中宗初镇江左,上疏荐喜,公车征,不至。司空贺循每一诣喜,辄经信宿,云不能测也。康帝以为散骑常侍,又不起。永和初,将禘太庙,应有递毁,尚书郎徐禅诣喜咨焉。喜所著数十万言。

又曰:高阳许询,字玄度;丹阳许玄,字远游,并治高不仕。询有才藻,能清言。玄山居服食,志求仙道,游会稽,临海山,誓不归家,乃与妇书,令改适。后入剡深山,莫知所止。或以为升仙。

又曰:翟汤字道深,寻阳人。耕而后食,凡有馈赠,一无所受。庾亮荐汤以国子博士,征不起。汤子庄,字祖休,遵汤之操,雅好弋钓。及长,不复猎。人或问庄曰:’问是害生之事,而先生止去其一,何也?’庄曰:’猎自我,钓自物,故先节其甚者。且问贪饵吞钓,岂我哉?’时人以为知言。晚节亦不复钓,端坐荜门,啜菽饮水,征辟皆不就。庄子矫,矫子法赐,并征不至,世有隐行。

又曰:郭翻,字长翔。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鱼猎为娱。尝以车猎,道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返。庾亮荐,公车征,不就。乘小舡归武昌,庾翼躬往造之,以翻船狭小,欲引入大船。翻曰:’使君不以民鄙贱而辱临之,此固野人之舟也。’遂不肯。翼俯屈入其船中,终日而去。

又曰:孙略字文度,吴人。少佃於野,人有刈其稻者,略避之。既而刈一担,自送与之,乡人感愧。终日屡空,怡然自足,辟命皆不就。妻虞预女也,少禀伯喜风,共安俭约。

又曰:何琦(音奇)字万伦。养志衡门,不交人事,丰约与邻乡共之,频征不起。桓温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某真正是也!’

又曰:陶淡字处静,太尉侃之孙也。雅好仙道,年十五六,便服食绝谷。於山中立小草屋,设小床独坐。旧故入山候者,辄移渡涧水,莫得近之。本州举秀才,淡闻,遂逃罗县山中,终身不返,莫知所终。

又曰:范宣少尚隐遁,博综众书,征辟并不应。虽闲居屡空,常研讲为业,讽诵之声有若齐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逸民部-卷三-译文

王隐的《晋书》记载:龚壮字子玮,是巴西人。他洁身自好,与同乡的谯秀齐名。他的父亲和叔叔被李特杀害,龚壮多年来一直服丧,力量弱小无法复仇。等到李寿镇守汉中时,与李期有嫌隙。李期是李特的孙子,龚壮想借助李寿的力量来报仇,于是劝说李寿说:‘如果节下能够统一西土,向晋朝称臣,人们一定会乐于跟随。而且放弃小利追求大利,用危险换取安全,这是最大的策略。’李寿同意了他的观点。于是李寿率领军队讨伐李期,最终战胜了他。李寿仍然使用伪号,想要任命他为官。但龚壮发誓不仕,不接受任何礼物。他上书劝说李寿归顺,以顺应天意,满足人们的期望,永远成为国家的屏障,福泽子孙。但李寿没有接受。龚壮认为忠诚和孝顺是所有行为的基础。既然李寿已经帮助他报了私仇,他就让李寿归顺朝廷,以表明臣子的节操。但李寿不听从,龚壮于是假装耳聋。他还说,手不能制作任何东西,终身不再回到成都,只研究经典,深思熟虑文章。直到李势时期去世。

又记载:韩绩字兴齐,是广陵人。他先避世居住在吴地的嘉兴。他的父亲韩建在吴国做官,官至大鸿胪。韩绩年轻时就喜欢文学,以隐居退隐为志向,穿着布衣,吃粗食,不与当世交往,因此东土的人都尊敬他。司徒王导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他做掾吏,但他没有接受。咸康末年,会稽内史孔愉上疏推荐他,皇帝下诏用安车和束帛征召他,但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在家中去世。

又记载:谯秀字元彦,是巴西人。他年轻时就性格沉静,不与世人交往。他预见到天下将要大乱,就提前断绝了与世人的联系,即使与内外宗亲也不相见。郡里考察他为孝廉,州里举荐他为秀才,他都不接受。等到李雄占据巴蜀,仰慕谯秀的名声,用束帛和安车征召他,他也不接受。他经常戴着皮帽,穿着破旧的衣服,亲自在山林中耕作。后来避难到宕渠,乡里和宗族依靠他的人多达数百。谯秀活到八十多岁,人们想要帮他分担负担。谯秀说:‘每个人都有老弱的时候,应该先照顾他们。我的体力还足够自己承担,怎么能在垂暮之年拖累大家呢?’九十多岁去世。

又记载:辛谧字叔重,是陇西狄道人。他年轻时就志向高远,博学多才,擅长写作。他性格恬静,不轻易与人交往。他被征召为太子舍人和诸王文学,多次征召都不起。永嘉末年,他被刘聪俘虏,被封为太中大夫,但他坚决辞谢不接受。又经历了石季龙的时代,他也不接受征召。虽然身处乱世之中,他仍然保持高洁,对荣华富贵视若无睹。等到冉闵僭越称帝时,冉闵再次以礼节征召他为太常,辛谧写信拒绝,并且绝食而死。

又记载:索袭字伟祖,是敦煌人。他性格虚静,喜欢学习,不接受州郡的征召,举荐他为孝廉和贤良方正,他都因病推辞。他研究阴阳之术,写了天文地理方面的十多篇著作,有很多启发性的内容。他不与当世交往,有时独自说话或笑,有时长叹流泪,有时别人问他也不回答。敦煌太守阴澹对他感到惊奇,拜访了他,一天都忘记了回去,出来后感叹说:‘索先生是德高望重的名儒,真是可以咨询大义的人。’阴澹想要举行乡射之礼,请他担任三老。但他在病中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又记载:杨轲,是天水人。他年轻时就喜欢《易经》,长大后不娶妻,学业精深,收养了数百名弟子,经常吃粗粮,喝水,穿粗布衣服。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但杨轲却悠然自得。他疏远宾客和异乡人,音信从未交流过。即使是他的弟子,也不是入门弟子就不能亲近他。他想传授给入门弟子,让他们相互传授。刘曜僭越称帝,征召他为太常,杨轲坚决辞谢不接受,刘曜也尊敬他而不逼迫。于是他在陇山隐居。等到刘曜被石勒擒获,秦人东迁,杨轲留在长安。石季龙继位后,用安车和束帛征召他,他以疾病为由推辞,被迫出发。见到石季龙后,他不跪拜,与他交谈也不说话。官员们认为杨轲傲慢无礼,请求按照大不敬的罪名处理他。石季龙没有同意,下诏任用杨轲所崇尚的。他经常睡在土床上,盖上布被,裸体睡在其中,下面没有垫子。颍川的荀铺是个好奇的人,拜访他并谈论经文,杨轲闭目不答。荀铺掀开杨轲的被,露出他的身体,大笑。杨轲神态安详,没有惊慌和愤怒的表情。当时的人都认为他是焦先一类的人,没有人能测度他的深浅。后来他上书陈述思乡之情,请求返回。石季龙用安车和蒲轮送他回秦州,他仍然不断教授弟子。

又记载:公孙凤字子鸾,是上谷人。他在昌黎的九城山隐居,冬天穿单布衣服,睡土床,弹琴吟咏,自得其乐。人们都对他感到惊奇,没有人能理解他。慕容暐用安车征召他到邺城。见到慕容暐后,他不说话也不跪拜,衣食举止都像在九城山时一样。宾客拜访他,很少能与他交谈。几年后,他病逝。

又记载:公孙永字子阳,是襄平人。他年轻时就喜欢学习,恬淡虚静,在平郭南山隐居,不娶妻妾,不吃自己不种植的食物。他在山岩间吟咏,自得其乐,九十多岁,操守不变。他和公孙凤一起被慕容暐征召到邺城,王公以下的人都来拜访他,但他不与他们交谈。即使经历了严寒酷暑,他也泰然自若。一年多后,他假装疯狂,慕容暐送他回平郭。后来苻坚又将准备礼物征召他,考虑到他年纪大路途遥远,就派人去问候,但人还没到,他就去世了。苻坚非常悼念他。

又记载:张忠字巨和,是中山人。永嘉之乱时,他在太山隐居,恬静寡欲,清静无为,服用芝草和石头,修炼养生之道。冬天没有棉袍,夏天则只穿绳索,端坐不动像尸体一样。他没有琴书之乐,不修经典劝教,只以至道虚无为主。他居住在崇岩幽谷,凿池为窟室。他的弟子也住在窟室中,距离张忠六十多步,每五天拜访一次。他教育弟子不通过言语,弟子学习后,观察他的形态就离开。他在窟室上建立道坛,每天早上都朝拜。他们使用瓦器吃饭,用石头凿成锅,左右邻居送来衣食,他一概不接受。他活到百岁,视听依然清晰。苻坚派人征召他,他到了长安。苻坚赐给他衣冠,他推辞说:‘年纪大了,头发脱落,无法穿上衣冠,请让我穿着便服觐见。’苻坚同意了。后来苻坚用安车送他,走到华山时,他感叹说:‘我是东岳道士,却死在西岳,这是命啊,怎么办呢!’走了五十里,到了关卡时去世。苻坚追赠他为安道先生。

又记载:石垣字洪孙,自称是北海剧人。他没有固定的居住地,不娶妻妾,不经营产业,食物不求精美,衣服一定破旧。有人送他衣服,他接受后转送给别人。有人去世,他就拄着拐杖去吊唁,无论路途远近,无论寒暑,他都会出现。有时同一天同时,他都能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姚苌之乱时,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又记载:郭荷字承休,是洛阳人。他的六世祖郭整,在汉安顺时期,公府多次征召他,公车五次征召他,他都不接受。从郭整到郭荷,世代以经学获得官位。郭荷精通各种书籍,特别擅长史书,不接受州郡的征召。张祚派使者用安车和束帛征召他为博士祭酒。后来他上书请求返回,张祚用安车和蒲轮送他回张掖东山。他活到八十岁去世,被追赠为玄德先生。

又说道:祁嘉,字孔宾,是酒泉人。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但热爱学习,二十多岁的时候,一天夜里突然听到窗外有人呼唤他的名字说:‘祁孔宾,隐居去吧,人间的生活非常辛苦,得到的微不足道,失去的却像山崖一样。’第二天他就逃走了,西行到了敦煌,依附于学校的官员读书。他贫穷得没有衣食,靠当书生的帮工来维持生活。于是广泛地学习经典,深入地研究大义,并且教授了一百多个学生。张重华征召他为儒林祭酒,经常称呼他为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最终他因年老而去世。

又说道:瞿硎先生,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是哪里的人。在泰和末年,他常常住在宣城郡界的山中,山中有座瞿硎,因此以山名命他。大司马桓温经常去拜访他。到了那里,看到先生穿着鹿皮衣,坐在石室里,神色平静。桓温和他的几十个部下都无法理解他,于是命令伏滔为他作铭文和赞歌,最终在山中去世。

又说道:宋纤,字令文,是敦煌人。年轻时就很有远见,性格沉静,不与世人交往,隐居在酒泉的南山。酒泉太守马岌,是一位高尚的人,他穿着威严的官服,敲着鼓,来拜访宋纤。宋纤住在高楼重阁中,拒绝见马岌。马岌感叹说:‘名声可以听到,但身体却看不见,品德可以仰望,但形象却无法观察。我现在才知道先生是世间真正的龙。’他在石壁上题诗说:‘红色的山崖百丈高,青色的山壁万丈深;奇特的树木茂密,宛如邓林;这个人如同美玉,是国家的珍宝;房屋虽近,人却遥远,实在让人感到心忧。’宋纤注释《论语》并写诗数万言。到了八十岁,他仍然勤奋学习不厌倦。张祚再次派遣使者带着礼物来征召他为太子友,非常迫切。宋纤叹息说:‘我的德行不能与庄周相比,才能不能与干木相比,怎么敢拖延君王的命令呢。’于是他来到了姑藏。张祚派遣他的太子张太和以朋友的礼节来拜访他,宋纤称病不见,赠送的礼物一概不接受。后来他去世了,被追赠为玄虚先生。

又说道:邓粲,是长沙人。年轻时就以高洁著称,与南阳的刘驎之、南郡的刘尚公志同道合,都不接受州郡的征召。荆州刺史桓温用谦卑的语言和丰厚的礼物邀请邓粲担任别驾。邓粲赞赏桓温喜欢贤才,于是起身应召。刘驎之、刘尚公对邓粲说:‘您的道学深厚,众人推崇,突然改变节操,确实让人失望。’邓粲回答说:‘你们可以说是有志于隐居但不知道真正的隐居。隐居之道,朝堂可以隐居,市场也可以隐居。隐居的初心在于我,而不在于外界。你们不要用这个来责难我。’

又说道:汜腾,字无忌,是敦煌人。他考中孝廉,被任命为郎中。当时天下兵乱,他辞去官职回家。太守张閟来拜访他,他闭门不见,张閟赠送的礼物一概不接受。他感叹说:‘我听说乱世中能保持贫穷的人,才能够免于灾祸。’他散尽家财五十万来帮助宗族,关闭门户,浇灌园子,弹琴读书来自得其乐。刺史张轨征召他为府司马,汜腾说:‘门一关了,怎么还能打开呢!’他坚决拒绝。后来因病去世。

又说道:王长文,字德郁,是广汉人。年轻时就以才学知名,行为放荡不羁。州郡征召他为别驾,他却穿着便服偷偷离开,全州的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后来他在成都城中蹲着坐着,啃着胡饼吃。刺史知道了他的行踪,就派人以礼相待,他却闭门不出,不与世人交往。他著有《通玄经》四卷,用文言文解释卦象,可以用来占卜。

《晋中兴书》记载:虞喜,字仲宁,热爱学习,博学多识。中宗初年镇守江左,上疏推荐虞喜,公车征召,他没有去。司空贺循每次拜访虞喜,都经过一夜或两天,说无法理解他。康帝任命他为散骑常侍,他也不接受。永和初年,将要祭祀太庙,应该有递毁之礼,尚书郎徐禅来请教虞喜。虞喜所著的书籍有数十万字。

又说道:高阳的许询,字玄度;丹阳的许玄,字远游,他们都隐居不仕。许询有才华,擅长清谈。许玄在山中居住,服用丹药,追求仙道,游历会稽、临海的山川,发誓不回家,于是给妻子写信,让她改嫁。后来他进入剡县的深山,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人认为他已经成仙。

又说道:翟汤,字道深,是寻阳人。他耕种为生,只要有馈赠,一概不接受。庾亮推荐他为国子博士,他也不接受征召。翟汤的儿子翟庄,字祖休,继承父亲的操守,非常喜欢打猎。长大后,他不再打猎。有人问翟庄说:‘打猎是伤害生命的事情,而先生却只戒除了其中的一项,为什么?’翟庄说:‘打猎是我自己主动的,钓鱼是外物引起的,所以我先戒除伤害更严重的那一项。而且问贪吃饵料吞下钓饵,难道是我吗?’当时的人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晚年也不再钓鱼,端坐在柴门前,喝豆粥喝水,征召他都不去。翟庄的儿子翟矫,翟矫的儿子翟赐,都被征召,但他们都不去,世上有隐逸的行为。

又说道:郭翻,字长翔。他在临川定居,不参与世事,只以打鱼狩猎为乐。他曾经乘车打猎,在路上遇到病人,就用车把他送走,自己却步行回来。庾亮推荐他,公车征召,他也不去。他乘坐小船回到武昌,庾翼亲自前往拜访他,因为郭翻的船太小,想要让他上大船。郭翻说:‘使君不因为我是平民而轻视我,这是我这个山野之人的船。’于是他坚决不答应。庾翼俯身弯腰进入他的船中,一整天都没有离开。

又说道:孙略,字文度,是吴人。年轻时就住在野外,有人割他的稻子,孙略避开他们。后来割了一担稻子,他自己送过去,乡里的人感到很感动和愧疚。整天家里空空如也,但他却怡然自足,不接受征召。他的妻子是虞预的女儿,从小就秉承伯喜的风范,共同过着简朴的生活。

又说道:何琦,字万伦。他在衡门中培养志向,不与世人交往,他的富足或贫瘠都与邻居共享,频繁的征召他都不接受。桓温登上琦县界山,感叹说:‘这座山的南边有个人,何琦正是这样的人!’

又说道:陶淡,字处静,是太尉陶侃的孙子。他非常喜欢追求仙道,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服食丹药,断绝五谷。他在山中建立了一个小草屋,独自坐在小床上。以前进山拜访他的人,他都会让他们渡过山涧,不让他们靠近。本州推举他为秀才,陶淡听说后,就逃到罗县的山中,终身没有回来,没有人知道他的结局。

又说道:范宣年轻时就喜欢隐居,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不接受征召。虽然他闲居时家里常常空空如也,但他经常研究讲学作为自己的事业,读书的声音有如齐鲁之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逸民部-卷三-注解

洁己自守:指保持自己的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乡人:指同乡的人。

谯秀:人名,此处指与龚壮齐名的同乡。

李特:人名,五胡十六国时期成汉的建立者。

丧:指父母的丧事,此处指龚壮的父亲被李特所害。

复仇:指为父报仇。

节下:古代对将领或高级官员的尊称。

称藩於晋:指承认晋朝的宗主权。

人必乐从:指人们一定会乐于追随。

舍小就大:指放弃小的利益追求大的利益。

以危易安:指用危险的情况换取安全。

莫大之策:指最好的策略。

然之:表示同意。

袭伪号:指继续使用成汉的伪号。

仕:指做官。

百行之本:指各种行为的基础。

忠孝:指忠诚和孝顺。

语:指告诉。

覃:指龚壮。

安车:指一种古代的车,常用于迎接尊贵的人。

束帛:指一束丝帛,作为礼物。

归顺:指归附,顺从。

允天心:指符合天意。

应人望:指符合人们的期望。

永为国藩:指永远作为国家的屏障。

福流子孙:指福气会流传给子孙。

潜退:指隐居并退避。

布衣蔬食:指穿着粗布衣服,吃素食。

不交当世:指不与当时的社会交往。

由是:因此。

宗敬:尊敬。

司徒:古代官名,掌管国家政务。

辟:征召。

掾:古代官名,属官。

咸康末:指晋成帝咸康年间的末期。

会稽内史:指会稽郡的行政长官。

孔愉:人名,会稽内史。

上疏:向上级呈递奏章。

荐:推荐。

安车束帛:指用安车和丝帛作为礼物。

老病:年老多病。

束帛安车:指用安车和丝帛作为礼物。

绝人事:断绝与世人的交往。

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孝廉指孝顺和廉洁的人。

秀才: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秀才指优秀的人才。

慕:仰慕。

不应:不接受。

皮弁弊衣:指用皮制成的帽子,穿着破旧的衣服。

躬耕山薮:亲自在山林中耕作。

避难:躲避灾难。

宕渠:地名。

宗族:同宗的家族。

负担:承担。

营护:照顾。

志尚:志向和抱负。

善属文:擅长写作。

召拜:征召并任命。

太子舍人:太子属官。

诸王文学:为王侯们提供文学服务的官员。

辟命:辟命,指征召。

没于刘聪:被刘聪所杀。

太中大夫:古代官名,掌管议论国家大事。

固辞:坚决推辞。

石季龙: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皇帝。

阴阳之术:指研究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学问。

天文地理:指研究天文和地理的学问。

或:有时。

独语独笑:独自说话或笑。

长叹涕泣:长声叹息并流泪。

请问不言:有人问话也不回答。

敦煌太守:敦煌郡的行政长官。

阴澹:人名,敦煌太守。

奇而造焉:对他感到惊奇并拜访他。

乡射之礼:古代的一种乡间射箭的礼仪。

三老:古代的一种尊称,指年高有德的人。

僣号:僭越使用帝王的称号。

征拜:征召并任命。

固辞不起:坚决推辞不接受。

陇山:地名。

长安:古代都城名,今陕西西安。

玄纁: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用于制作礼服。

大不敬:指对皇帝的大不敬行为。

任轲所尚:任由杨轲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土床:用土做的床。

布被:用布制成的被子。

裸寝:裸体睡觉。

茵褥:垫在床上的垫子。

颍川荀铺:人名,颍川人,好奇的人。

谈经:谈论经书。

焦先:人名,古代隐士。

深浅:深浅,此处指深奥的程度。

乡思:思乡之情。

蒲轮:古代的一种车轮,常用于安车。

秦州:地名。

昌黎:地名。

九城山:地名。

慕容暐:人名,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的皇帝。

邺:古代都城名,今河北邯郸。

造请:拜访。

鲜得与言:很少有机会与他交谈。

数年:几年。

平郭:地名。

苻坚:人名,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

中山:地名。

太山:地名,今山东泰山。

缊袍:用绵絮做成的袍子。

索:古代量词,表示数量。

带索:用绳子束腰。

端拱:端正地坐着。

形:形态,此处指修行者的形态。

窟室:洞穴。

居人:居住的人。

馈:赠送。

期颐:指寿命达到一百岁。

衣冠:指衣服和帽子,此处指正式的服装。

野服:指朴素的衣服。

华山:地名,今陕西华阴。

北海:地名。

剧:地名。

不营产业:不经营产业。

遗:赠送。

杖策:拄着拐杖。

丧葬:丧事和葬礼。

公府八辟:指公府官员八次征召。

公车五征:指公车五次征召。

致位:达到官位。

史书:指历史书籍。

博士祭酒:古代官名,掌管学术研究和教育。

张祚:张祚,古代官员,曾征召宋纤。

张掖:地名。

东山:地名。

玄德先生:谥号,指道德高尚的人。

祁嘉:祁嘉,字孔宾,酒泉人,古代隐士,以清贫好学著称。

酒泉:酒泉,古地名,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古代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

隐去来:隐去来,指隐居。

修饰人间:修饰人间,指世俗生活。

经传:经传,指儒家经典及其注释。

儒林祭酒:儒林祭酒,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儒学教育和祭祀。

瞿硎先生:瞿硎先生,古代隐士,名不详,以居住在瞿硎山而得名。

泰和末:泰和末,指东晋时期泰和年间的末年。

宣城郡界:宣城郡界,指宣城郡的边界。

大司马:大司马,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桓温:桓温,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伏滔:伏滔,东晋时期文学家。

铭赞:铭赞,指刻在石碑上的纪念性文字。

宋纤:宋纤,字令文,敦煌人,古代隐士。

远操:远操,指高尚的品德。

酒泉太守:酒泉太守,指酒泉郡的行政长官。

马岌:马岌,古代官员,高尚之士。

《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姑藏:姑藏,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

刘驎之:刘驎之,古代人物,与邓粲友善。

刘尚公:刘尚公,古代人物,与邓粲友善。

汜腾:汜腾,字无忌,敦煌人,古代隐士。

郎中:郎中,古代官职,掌管文书。

张轨:张轨,古代官员,曾任凉州刺史。

府司马:府司马,古代官职,掌管地方军事。

王长文:王长文,字德郁,广汉人,古代隐士。

通玄经:通玄经,王长文所著的一部书。

卦象:卦象,指易经中的卦象。

卜筮:卜筮,古代占卜的方法。

虞喜:虞喜,字仲宁,古代学者,以博古好学著称。

中宗:中宗,古代皇帝的庙号。

公车征:公车征,指朝廷征召。

散骑常侍:散骑常侍,古代官职,为皇帝的顾问。

禘太庙:禘太庙,古代祭祀太庙的一种仪式。

尚书郎:尚书郎,古代官职,掌管文书。

高阳许询:高阳许询,字玄度,古代隐士。

丹阳许玄:丹阳许玄,字远游,古代隐士。

会稽:会稽,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临海山:临海山,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临海市。

升仙:升仙,指成仙。

翟汤:翟汤,字道深,寻阳人,古代隐士。

庾亮:庾亮,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国子博士:国子博士,古代官职,掌管国子监的教育。

庾翼:庾翼,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郭翻:郭翻,字长翔,临川人,古代隐士。

庾亮荐:庾亮荐,指庾亮推荐郭翻。

武昌:武昌,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

孙略:孙略,字文度,吴人,古代隐士。

佃於野:佃於野,指在野外耕作。

虞预女:虞预女,指虞预的女儿。

何琦:何琦,字万伦,古代隐士。

衡门:衡门,指简陋的房屋。

太尉:太尉,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陶淡:陶淡,字处静,太尉陶侃之孙,古代隐士。

绝谷:绝谷,指断绝五谷,只吃素食。

罗县:罗县,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广安市。

范宣:范宣,古代隐士,少尚隐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逸民部-卷三-评注

祁嘉字孔宾,酒泉人也。少清贫好学,年二十馀,夜忽窗中有声呼曰:’祁孔宾,隐去来,修饰人间甚苦不可谐,所得未毛铢,所丧如山崖。’旦而逃去,西至敦煌,依学官诵书。贫无衣食,为书生都养以自给。遂博通经传,精究大义,而教授门生百馀人。张重华征为儒林祭酒,常谓为先生而不名之。竟以寿终。

此段描述了祁嘉的隐逸之路。他少年清贫好学,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对世俗的繁华不屑一顾。夜间的呼唤,是对他内心追求的回应,也是对他隐逸生活的肯定。他逃至敦煌,依靠学官诵读书籍,生活虽贫,但精神富足。他的博学多才和教学成就,得到了张重华的赏识,最终寿终正寝,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知识和教育的尊重。

瞿硎先生者,不得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泰和末,常居宣城郡界山中,山有瞿硎,因以名焉。大司马桓温常往造之。既至,见先生被鹿裘,坐于石室,神无忤色。温及僚佐数十人皆莫测之,乃命伏滔为之铭赞,竟卒於山中。

这段文字描绘了瞿硎先生的神秘形象。他隐居山中,不求名利,以鹿裘为衣,坐于石室,神情安详。桓温的拜访,未能揭开他的面纱,反而增加了他的神秘色彩。伏滔的铭赞,是对他隐逸生活的赞美,也是对他精神境界的肯定。

宋纤字令文,敦煌人也。少有远操,沉静不与世交,隐於酒泉南山。酒泉太守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仪,鸣铙鼓,造焉。纤高楼重阁,拒而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观。吾乃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题诗於石壁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若邓林;其人如玉,维国之琛;室迩人遐,实劳我心。’纤注《论语》及为诗颂数万言。年八十,笃学不倦。张祚复遣使者备礼征为太子友,逼喻甚切。纤喟然叹曰:’德非庄生,才非干木,何敢稽停明命。’遂至姑藏。祚遣其太子太和以执友礼造之,纤称疾不见,赠遗一皆不受。后卒,谥曰玄虚先生。

宋纤的形象是一位高洁的隐士,他隐居南山,拒绝世俗的打扰。马岌的拜访,使他名声大噪,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学问的尊重。面对张祚的征召,他坚守自己的原则,最终获得“玄虚先生”的谥号,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道德的尊崇。

邓粲,长沙人也。少以高洁著名,与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同志友善,并不应州郡辟命。荆州刺史桓公卑辞厚礼,请粲为别驾。粲嘉其好贤,乃起应召。驎之、尚公谓粲曰:’卿道学深,众所推怀,忽然改节,诚失所望。’粲答曰:’足下可谓有志於隐而未知隐。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於物。公等无以难之。’

邓粲的形象是一位坚守自己信念的隐士。他与朋友刘驎之、刘尚公一同拒绝州郡的征召,追求自己的理想。面对桓公的征召,他虽然暂时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隐逸之道,认为隐逸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汜腾字无忌,敦煌人。举孝廉,除郎中。属天下兵乱,去官还家。太守张閟造之,闭门不见,礼遗一无所受。叹曰:’吾闻乱世贵而能贫,乃可以免。’散家财五十万以施宗族,柴门灌园,琴书自适。刺史张轨征之为府司马,腾曰:’门一杜其可开乎!’固辞。病卒。

汜腾的形象是一位在乱世中坚守自己原则的隐士。他辞去官职,回归家乡,拒绝世俗的诱惑。他散家财帮助宗族,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道德和仁爱的追求。

王长文字德郁,广汉人。少以才学知名,放荡不羁。州郡辟为别驾,乃微服窃出,举州莫知所之。后於成都市中,蹲踞而坐,啮胡饼食之。刺史知其不出,乃礼遣之。於是闭门自守,不交人事。著《通玄经》四卷,文言卦象,可用以为卜筮。

王长文是一位才学出众的隐士。他放荡不羁,不拘小节。他的行为虽然有些出格,但他的才华和学识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闭门自守,不交人事,专注于自己的学问,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知识的尊重。

《晋中兴书》曰:虞喜字仲宁,好学博古。中宗初镇江左,上疏荐喜,公车征,不至。司空贺循每一诣喜,辄经信宿,云不能测也。康帝以为散骑常侍,又不起。永和初,将禘太庙,应有递毁,尚书郎徐禅诣喜咨焉。喜所著数十万言。

虞喜的形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隐士。他专注于学问,不为名利所动。他的学识和品德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隐逸生活,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知识的尊重。

高阳许询,字玄度;丹阳许玄,字远游,并治高不仕。询有才藻,能清言。玄山居服食,志求仙道,游会稽,临海山,誓不归家,乃与妇书,令改适。后入剡深山,莫知所止。或以为升仙。

许询和许玄的形象是两位追求精神自由的隐士。许询以才学著称,善于清言;许玄则追求仙道,隐居山林。他们的行为体现了道家文化中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翟汤字道深,寻阳人。耕而后食,凡有馈赠,一无所受。庾亮荐汤以国子博士,征不起。汤子庄,字祖休,遵汤之操,雅好弋钓。及长,不复猎。人或问庄曰:’问是害生之事,而先生止去其一,何也?’庄曰:’猎自我,钓自物,故先节其甚者。且问贪饵吞钓,岂我哉?’时人以为知言。晚节亦不复钓,端坐荜门,啜菽饮水,征辟皆不就。庄子矫,矫子法赐,并征不至,世有隐行。

翟汤和他的儿子翟庄的形象是两位坚守自己原则的隐士。他们耕作自食,拒绝世俗的馈赠,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道德的尊重。他们的行为也体现了道家文化中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尊重。

郭翻,字长翔。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鱼猎为娱。尝以车猎,道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返。庾亮荐,公车征,不就。乘小舡归武昌,庾翼躬往造之,以翻船狭小,欲引入大船。翻曰:’使君不以民鄙贱而辱临之,此固野人之舟也。’遂不肯。翼俯屈入其船中,终日而去。

郭翻的形象是一位淡泊名利的隐士。他生活简朴,以鱼猎为乐。他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道德和仁爱的追求。

孙略字文度,吴人。少佃於野,人有刈其稻者,略避之。既而刈一担,自送与之,乡人感愧。终日屡空,怡然自足,辟命皆不就。妻虞预女也,少禀伯喜风,共安俭约。

孙略的形象是一位谦逊有礼的隐士。他生活简朴,乐于助人。他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道德和仁爱的追求。

何琦(音奇)字万伦。养志衡门,不交人事,丰约与邻乡共之,频征不起。桓温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某真正是也!’

何琦的形象是一位淡泊名利的隐士。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名利所动。他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道德和仁爱的追求。

陶淡字处静,太尉侃之孙也。雅好仙道,年十五六,便服食绝谷。於山中立小草屋,设小床独坐。旧故入山候者,辄移渡涧水,莫得近之。本州举秀才,淡闻,遂逃罗县山中,终身不返,莫知所终。

陶淡的形象是一位追求仙道的隐士。他从小便追求仙道,隐居山中,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的行为体现了道家文化中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范宣少尚隐遁,博综众书,征辟并不应。虽闲居屡空,常研讲为业,讽诵之声有若齐鲁。

范宣的形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隐士。他追求隐逸生活,专注于学问。他的行为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于知识的尊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逸民部-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09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