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二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二-原文

○叙车下

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曰:奚仲为车正,具物以时,六材皆良。

又曰:轻车,古之战车也,不巾不盖。

<孙吴兵法>云:车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武刚者,为先驱,又为属车,轻车为后殿焉。

又曰:大使车,立乘,驾驷,赤帷。持节者重道从,贼曹皆两大车,伍百璅弩十二人,辟车四人,从车四人。从车乘元,单导减半。小使车,不立乘,有騑,赤屏泥油,重绛帷,导无斧车近,小使车兰舆赤毂、白盖、赤帷,从驺骑四十人。此谓追捕、考案、有所敕取者之所乘也。其送葬曰垩已下,驷车,而后还。

公卿中二千石郊庙、明堂、祠陵法出,皆大车,立乘、驾驷。他出乘安车。

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加施组,组连璧交结,四角金龙首、衔璧,垂五彩,析羽,流苏,前后云气画裳,灵文画曲轓。

长舆车等,大仆御,驾六希者,淳白骆马,施色以黑药灼其身为虎文。

又曰:诸车之文:乘舆,倚龙伏虎,灵文画辀,(陟周切。)龙首、鸾衡、班轮,升龙飞辂。

皇太子、诸侯,倚虎伏鹿,灵文画辀,轓吉阳筩,朱鹿班轮文,飞軨旂旗,九斿(音留)降龙。

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九斿降龙。

卿朱两轓,五斿降龙。

二千石以下,各从科品。

诸辐车以上,轭皆有吉阳筩。

<汉献帝传>曰:董卓作乘舆,青盖,金范瓜画两辐者。

乘之,时人皆号月軨磨车,言近天子也。

后地动,卓问蔡邕。

邕曰:”地动阴盛,大臣逾制之所致也。公乘青盖,远近以为非宜。太师之乘,白盖车,画辐。”

<东观汉记>曰:郭丹,字少卿。

从师於长安,买符入函谷关。

既入,封符讫,乃慨然叹曰:”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

又曰:梁冀作平上軿车。

侍御史张纲独埋轮於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遂奏冀。

应劭《汉官仪>曰:天子有五色安车,皆驾四马。

<毛诗>:”四者,示有四方之志也。”是为五时副车。

孝景帝六年,令二千石朱两,千石、六百石朱轓较车耳,及出为藩屏也。

又曰:天子出祭陵,常乘金根车。

春二月,青安车在前;秋八月,白虎在前。

又曰:天子法驾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龙,有五色。

立车各一,皆驾四马。

又曰:甘泉卤簿,有道车五乘,游车九乘,在舆前。

<汉杂事>曰:古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服。

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尚书、御史乘之。

最后一车悬豹尾。

<汉官解诂>曰:马有厩,车有府。

皮轩,以虎皮为轩。

魏收《后魏书>曰:安车,紫盖朱里,与公侯同。

子车皂盖青里。

<晋书>曰:谢玄败苻坚於淝水,获坚所乘云母车、仪服等。

又曰:和峤为给事黄门侍郎,迁中书令,帝深器遇之。

旧监令共车入朝,时荀勖为监。

峤鄙勖为人,以意气加之,每同乘,高枕专车而去坐。

乃后使监令异车,自峤始也。

<晋公卿礼秩>曰:安平王孚、齐王攸、梁王肜,给青盖车,垂九旒,驾四马。

太常何曾、太傅杨骏、梁王肜,乘车入殿,依汉田千秋故事。

光禄魏馆轺车施黑,孚薨葬给徘徊黑耳车一乘。

诸王及县王皆给青徘徊车,花瓜盖。

孤李降给云母阳遂车一乘,犊车二十乘,鹿车五十乘。

沈约《宋书>曰:汉制:乘舆金根安车、立车,轮皆朱班重毂,两辖飞舲。

以金薄缪龙,为舆倚较。

灵文画轓,文兽伏轼,龙首衔轭,鸾雀立衡。

灵文画辕,翠羽盖,黄里,所谓黄屋也,金华拖轑,建旂旗,十二斿也。

画日月升龙,驾六黑马。

又加氂牛尾,大如斗,置左騑马轭上,所谓左纛也。

其五色立车、五色安车,亦皆如之。

太后、皇后法驾乘重翟羽盖金根车,加青交路,青帷裳,云灵画辕,黄金涂五末。

皇太子皆要车,朱班辂倚,兽伏鹿轼,旂旗九斿,画降龙文。

又曰:沈庆之,前废帝立,加几杖,给三望车。

庆之每朝贺,常乘猪鼻无幰(严偃切。)车,左右从之不过三五骑。

履行园田,每农桑剧月,无人从行,过者不知三公也。

及加三望车,谓人曰:”我每游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今乘此车,安所之乎?”

及赐几杖,并皆固让。

<孝经援神契>曰:上德至山陵,则山出木根车,应载万物。

金车,王者志行仁德则出。

虞舜德盛於山陵,故山车出。

山车,自然之物也。

山藏之精,与象车相似。

舜德盛,山车有垂绥。

<古史考异>曰:黄帝作车,少皞时略加牛。

禹时,奚仲驾马。

仲又造车,更广其制度也。

<神仙传>曰:葛玄行过神庙,乘车不下。

须臾,有大回风逐玄,埃尘张天。

玄怒曰:”小雅敢尔!”

举手指风,风即止。

<穆天子传>曰: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皆有车辙马迹焉。

<韩诗外传>曰:田子方,魏太子从车百乘,而送於郊。

太子再谒,田子方不下车。

太子不悦,曰:”敢问如何,则可以骄人乎?”

子方曰:”吾闻,以一国骄人而亡者有矣,由此观之,则贫贱可以骄人矣!夫志不得,扌奚履而适秦、楚耳,安往而不得吾贫贱乎?”

於是太子再拜而后退,子方遂不下车。

<汉武内传>曰:内外谧寂,以候仙官到。

夜二更之后,忽见西南如白云起,蓊郁直来,遥趋宫庭。

须臾,王母或驾龙虎,或乘白麟,或乘白鹤,或乘軿车,或乘天马,群仙数千,光辉庭宇。

《关令内传》曰:尹喜常登楼,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喜曰:’应有圣人过京邑!’果见老君乘青牛车来过。

《神仙传》曰:洗义学道於蜀中,与妻共载,路逢白鹿车一乘。

《王子年拾遗记》曰:周成王六年,然丘之国献比翅鸟,雌雄各一只,以玉为樊。其国使者拳头奓(陟加切。)鼻,衣云霞之布,经百有馀国方到京师。越铁岘,泛沸海,有蛇洲蜂岑。铁岘峭砺,车轮皆刚金为辋。比至京师,辋脱几尽。沸海涌起如煎,鱼鳖皮骨坚强如石,可以为铠。泛沸海之时,以铜薄为底,蛇龙蛟不得近。经蛇洲,度则以豹皮为屋,於屋中推车。经蜂岑,然胡苏之木,此木烟能杀百虫。经涂五年,然后至洛邑。

《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庄子》曰:秦王有疾,召医。破癕溃疽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管子》曰:奚仲之为车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成器坚固。主犹奚仲也,言辞动作,皆中术数,故众理相当,上下相亲。巧者,奚仲之所以为器也。

《孔丛子》曰:孔子使宰子于楚昭王,以安车象饰遗孔子。宰予曰:’夫子无以为也。’王曰:’何?’对曰:’臣自侍卫夫子已来,窃见其言不离道,动不遗仁,贵义尚清,素好俭,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车器不雕,马不食粟。若夫观物之丽靡,窈妙之浮音,夫子过之弗听也。故臣知夫子之不用车也。’

《孟子》曰: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於溱洧。

《韩子》曰:商太宰使庶子行市还,云:’西市门多车。’太宰谓庶子曰:’汝勿言。’及市吏至,问曰:’市何多牛屎耶?’吏怪太宰神智。

又曰:昔弥子瑕有宠於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罪刖。弥子之母有疾告,弥子矫驾君车。君曰:’孝哉!为母之故犯刖罪。’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也!’

又曰:孙叔敖为令尹,栈车牝马,糠饭菜羹,枯鱼为膳,面有饥色。

《淮南子》曰:夫车之所能转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辖。

又曰: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也。

《晏子》曰:齐人好击毂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为新车良马,出,与其人相犯,曰:’犯毂者不祥!’下车而去之,然后国人不为。

又曰:晏子衣缁布之衣而赪里,栈轸之车而牝马,以朝。

《子思子》曰:终年为车,无一尺之軨,则不可以驰。

《尸子》曰:文轩六駃,题无四寸之键,则车不行。小亡,则大者不成也。

又曰:宁戚为桓公祝曰:’使公无忘在莒!管子无忘在鲁!宁戚无忘车下!’

又曰:车轻道近,则鞭策不用。

《孙卿子》曰:三尺之岸,虚车不能登;百仞之山,负车登焉,陵迟故也。

《苏子》曰:房丽者,赵之贤人。立东门之外,有行商车辖忘。丽告之,不悟;复更告之,商人怒曰:’吾辖自亡,何须汝告!’惠加於已而反怒之,吾欲比之草木,草木有心矣。

沈约《舆服志》曰:车服以庸,著在《唐典》。夏建旌旗,辩其尊卑。至于殷瑞山车者,金车也。故殷人制为大辂,金根之色也。周人则有玉、金、象、革、木五路之制,其物致巧,备於《考工》。辇车,《周礼》王后五路之车也。后居宫中,从容所乘,非王车也。汉制,乘舆御之。或使人挽,或驾车果下马。案《女史图》,班婕妤辞辇则乘之。又复殷之末制,后代遂行之耳。

陆景《典语》曰:吴朝贵戚,或犯道背理。雕车丽服,横陵市路。车服虽侈,人不为荣;宫室虽美,士不过门。

又曰:显臣以车服,天下莫不瞻其荣。

又曰:飞车策马,横腾超追,来如雾合,去若云散,得志则进,失意则逝也。

《异语》曰:仕宦不止,车生耳,长六尺,法六律。六,阴数也。今其上作簟文,所以缺后者,月满则亏也。

《风俗通》曰:车一两,谓两两相与为体也。原其所以言两者,箱装及轮,两两而耦,故称’两’耳。

《通俗文》曰:车轹曰:’轧’,后重曰:’轩’,前重曰:’轾’。(陟利切。)载丧车谓之’〈车击〉〈车慧〉’。(上音六,下音卫。)车声曰:’轞’。(胡减切。)雇车载曰:’僦’。

蔡邕《独断》曰:永安七年,见金根、耕根诸御车。皆一辕,或四马,或六马,金箱四轮,皆以金铸,正黄两辟,前后克金,作龙虎龟鸟。

又曰:绿车,名皇孙车,天子有孙,乘以从。

蔡邕《车服志》曰:俗人失其名,故名冕为’平天冠’。五时副车,曰’五帝’,鸾旗曰:’鸡翘’,耕根曰’三盖’,其制非一。

《仪制令》曰:诸车:一品青油纁道幰,(许偃切。)朱里,朱丝络纲。三品以上,青道幰,朱里。五品以上,青道幰,碧里。六品以下,皆不得用幰。

《括地图》曰:奇肱民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起,奇肱车至於豫州。汤破其车,不以示民。十年,西风至,乃复使作车遣归。其国去玉门四万里。

董巴《舆服志》曰:乘舆:金根车五乘,轮皆朱班,重牙贰毂。

《司马法》曰:夏曰:’子车’,殷曰:’胡奴车’,周曰:’辎车’,三代之辇。

《语林》曰:潘安仁貌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常满车中。张孟阳至丑,每行,儿以瓦砾掷之,亦满车。

傅畅《故事》曰:尚书令轺车,黑耳后户。仆射但后户,无黑耳。中书监令如仆射。

谯周《法训》曰:鸾车璜珮,求中道心。

《石崇奴券》曰:作车,当取大良白槐之辐,茱萸之辋。

《说苑》曰:齐景公伐宋,至於歧堤之上,登高以望,大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於此者,无管仲与?’ 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乃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又曰:赵简主乘弊车癯(音衢。)马,衣羖羊之裘。其宰进谏曰:’车新则安,马肥则往来便,衣狐豹之裘温且轻。’ 简子曰:’吾非不知。吾闻:君子服美则益恭,小人服美则益倨。今我以自备,恐有小人之心。’

又曰:晋平公为驰逐之车,挂之以犀,错之以羽。车成,立於殿下,群臣得观焉。田差三过而不观,平公作色,大怒。差对曰:’臣闻桀以奢亡,纣以侈败。是以不敢观也!’ 平公曰:’善’。令左右去车。

《世说》曰:王武子乘车,着连乾障泥。前有水,马不肯渡。武子曰:’此马惜障泥。’ 使解之,马乃渡。

《白虎通》曰:制车以步,故立乘。天子大路。路,大也,道也。正君至尊,制度大,所以行道德正车也。诸侯路车,大夫渐(子廉切。)车,士饰车。

《山海经》曰: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始以木为车。(郭璞曰:《世本》曰:奚仲造车。此言吉光,明其父子共创意首称也。)

《袁子正书》曰:申屠刚谏光武,以头轫轮,马不得前。子正云:’光武近出未有得失,而头轫轮,此方头也。’

又曰:辐车即辇,魏、晋公卿小出尝乘马,亦多乘舆车。汉诸侯贫者乃乘之,其后转见贵。孙权云:’车中八牛。’ 即犊车也。江左御出,则载储供之物。汉世贱辂车而贵辎軿;魏、晋贱軿车而贵轺车。又有’追锋’,如轺车而驾马。又以云母饰犊车,谓之云母车,臣不得乘,时以赐王公。晋氏之有四望车,今制亦存。又,汉制惟贾人不得乘马车,其馀皆乘之矣。除吏赤盖杠,馀则青盖杠。云其非法驾,则紫罽軿车。案《字林》:’軿车,有衣蔽,无后辕。’ 其后有辕者谓之’辐’。

贾谊《新书》曰:古之为路舆也,盖圜以象天,二十八撩以象列星,轸方以象地,三十辐以象日月。故仰则观天文,俯则察地理,前视则睹鸾和之响、四时之运,此舆教之道也。

后汉崔骃《车左铭》曰:虞夏作车,取象机衡。君子建左,法天之阳。正位授绥,车不内顾。尘不出轨,鸾以节步。彼言不疾,彼指不躬。玄览于道,永思厥中。

又《车右铭》曰:择御卜右,采德用良。询纳耆老,于我是匡。惟贤是师,惟道是式。箴阙旅贲,内顾自敕。匪望其度,匪愆其则。越戒敦俭,礼以华国。

又《车后铭》曰:敬其在路,体貌思恭。望衡顾毂,允慎兹容。无或好失,匪槃于游。顾省厥遗,虎尾斯求。昭德塞违,抑盈以无。虽有三晋,咸然若虚。

后汉李尤《小车铭》曰:圆盖象天,方舆则地。轮法阴阳,动不相离。合之嗛(苦琰切。)嘘,疏达开通。两辎彰邪,尊卑是从。輗軏之用,信义所同。

梁载暠《车马篇》曰:朝集类蒸烟,晚至如吹雪。子云亦何事,门巷无车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二-译文

叙车下

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说:奚仲担任车正,按照时节准备物品,六种材料都是上等的。

又记载:轻车,是古代的战车,没有遮阳布也没有车盖。

《孙吴兵法》说:有遮阳布和车盖的车称为武刚车。武刚车是作为先锋,也是随从车辆,轻车则是作为后卫。

又记载:大使车,站着乘坐,驾着四匹马,车篷是红色的。持有节杖的人走在队伍前面,贼曹都有两辆大车,伍百璅弩十二人,辟车四人,随从车四人。随从车乘元,单导减半。小使车,不站着乘坐,有马车,红色的屏风和油泥,重的红色车篷,引导没有斧车的近卫,小使车有兰花装饰的车厢、红色车轮、白色车盖、红色车篷,随从骑马四十人。这指的是用于追捕、审案、有特别命令去取东西时所乘坐的车。

在送葬时,使用的是白色车,然后乘坐驷马车回来。公卿和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出郊庙、明堂、祭陵时,都乘坐大车,站着乘坐,驾着四匹马。其他时候乘坐安车。大行载车,装饰如金根车,加上装饰的带子,带子连接着玉璧,四角有金色的龙首,嘴中衔着玉璧,垂下五彩,羽毛装饰,流苏,前后有云气图案的车裙,灵文图案的车辕。长舆车等,大仆御,驾着六匹黑色的马,用黑药烧制的虎纹。

又记载:各种车的装饰:皇帝的车,有龙和虎的图案,灵文图案的车辕,龙首、鸾鸟的车衡,装饰着花纹的车轮,升龙飞辂。皇太子、诸侯,有虎和鹿的图案,灵文图案的车辕,车辕上有吉祥的图案,朱红色的车轮,飞动的旗帜,九条飘带,降龙图案。公列侯,有鹿和熊的图案,黑色的车辕,朱红色的车轮,鹿的图案,飞动的九条飘带,降龙图案。卿是朱红色的两辕,五条飘带,降龙图案。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各按照品级不同。

《汉献帝传》说:董卓制作了皇帝的车,车篷是青色的,金色装饰的瓜形图案。

《东观汉记》说:郭丹,字少卿。在长安从师学习,买了符节进入函谷关。进入后,封了符节,然后感慨地说:‘不乘坐使者车,终究不会出关!’

又记载:梁冀制作了平上軿车。侍御史张纲独自在洛阳都亭埋车轮,说:‘豺狼当道,还问狐狸做什么!’于是上奏弹劾梁冀。

应劭《汉官仪》说:皇帝有五种颜色的安车,都驾着四匹马。《毛诗》中说:‘四匹马,表示有四方之志。’这就是五时副车。孝景帝六年,命令二千石级别的官员朱红色的两辕,千石、六百石级别的官员朱红色的车辕和较车耳,以及出外担任藩屏的官员。

又记载:皇帝出外祭陵,经常乘坐金根车。春天二月,青色的安车在前面;秋天八月,白色的虎车在前面。

又记载:皇帝的法驾所乘的车,称为金根车,驾着六匹龙,有五种颜色。立车各有四匹马。

又记载:甘泉卤簿,有道车五辆,游车九辆,在车前。

《汉杂事》说:古代诸侯有副车九辆,秦灭九国,兼并了他们的车服。所以大驾属车八十一辆,尚书、御史乘坐。最后一辆车悬挂着豹尾。

《汉官解诂》说:马有马厩,车有车府。皮轩,用虎皮做的轩。

魏收《后魏书》说:安车,紫色的车篷,红色的里子,与公侯相同。子车是黑色的车篷,青色的里子。

《晋书》说:谢玄在淝水之战中打败了苻坚,获得了苻坚所乘坐的云母车、仪服等。

又记载:和峤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升迁为中书令,皇帝非常器重他。以前监令一起乘车入朝,当时荀勖担任监。峤看不起勖,以意气相加,每次同乘时,都高枕在专车中离开座位。从那时起,监令开始分开乘车。

《晋公卿礼秩》说:安平王司马孚、齐王司马攸、梁王司马肜,赐予青色的车篷,垂下九条飘带,驾着四匹马。太常何曾、太傅杨骏、梁王司马肜,乘车入殿,依照汉田千秋的故事。光禄魏馆的轺车装饰着黑色,司马孚去世后,赐予一辆徘徊黑耳车。

沈约《宋书》说:汉代的制度:皇帝的乘舆金根安车、立车,车轮都是朱红色的重毂,两边的辖飞舲。用金箔装饰着龙,作为车篷的支撑。灵文图案的车辕,文兽伏在车轼上,龙首衔着车辕,鸾鸟站在车衡上。灵文图案的车辕,翠羽车篷,黄色的里子,这就是所谓的黄屋。金华装饰的车辕,树立着旗帜,十二条飘带。画着日月和升龙,驾着六匹黑马。五种颜色的立车、五种颜色的安车,也都是这样。太后、皇后法驾乘重翟羽盖金根车,加上青色的交叉路,青色的车篷,云灵图案的车辕,黄金涂饰的五端。

又记载:沈庆之,前废帝即位,赐予手杖,赐予三望车。沈庆之每次朝贺,都乘坐猪鼻无车篷的车,左右随从不超过三五人。在园田中行走,每年农忙月份,没有人跟随,经过的人不知道他是三公。

《孝经援神契》说:上德之人到达山陵,就会出现木根车,可以载运万物。金车,是王者行仁德时出现的。虞舜在山陵的德行盛大,所以山车出现了。山车,是自然之物。山中的精华,与象车相似。舜的德行盛大,山车有垂下的带子。

《古史考异》说:黄帝制作了车,少皞时稍微加了牛。禹时,奚仲驾马。奚仲又造车,扩大了车的规模。

《神仙传》说:葛玄经过神庙,乘坐马车不下车。不久,有大回风追逐葛玄,尘埃遮天。葛玄愤怒地说:‘小雅敢这样!’举起手指风,风就停了。

《穆天子传》说:王想要畅游天下,都有车辙马迹。

《韩诗外传》说:田子方,魏太子有百辆随从车,送到郊外。太子两次拜访,田子方不下车。太子不高兴,说:‘请问如何才能骄傲地对待别人呢?’子方说:‘我听说,因为一国骄傲而灭亡的例子有很多,由此看来,贫贱也可以骄傲!如果志向得不到满足,为何不穿着破鞋去秦国、楚国呢,哪里不能找到我的贫贱呢?’于是太子再次鞠躬后退去,子方还是不下车。

《汉武内传》说:内外静谧,等待仙官到来。深夜二更之后,忽然看见西南方向有如白云升起,浓密地直冲而来,远远地奔向宫庭。不久,王母或驾着龙虎,或乘坐白麟,或乘坐白鹤,或乘坐軿车,或乘坐天马,数千名仙人,光辉照耀着宫庭。

《关令内传》说:尹喜经常登上楼台,看到东方极远处有紫气向西移动,尹喜说:‘应该有圣人经过京城!’果然看到老子骑着青牛车经过。

《神仙传》说:洗义在蜀中修道,和妻子一起坐着车,路上遇到一辆白鹿拉的车。

《王子年拾遗记》说:周成王六年,然丘国进贡一对翅膀相同的鸟,雌雄各一只,用玉做成笼子。该国使者拳头大,鼻子高,穿着云霞一样的布料,经过一百多个国家才到达京城。越过铁岘山,横渡沸海,有蛇洲和蜂岑。铁岘山险峻,车轮都是用刚金做的辋。等到到达京城时,辋几乎都掉了。沸海波浪翻滚像煎水一样,鱼鳖的皮骨坚固得像石头,可以做成铠甲。横渡沸海时,用铜皮做底,蛇龙蛟龙都不能靠近。经过蛇洲,用豹皮做房子,在房子里推车。经过蜂岑,有胡苏树,这种树的烟能杀死百虫。经过五年,才到达洛邑。

《老子》说:三十根辐条,共同凑成一个车轮。正因为它中间是空的,才有了车轮的作用。

《庄子》说:秦王生病了,召见医生。割破脓疮的医生,得到一辆车;舔痔疮的医生,得到五辆车。

《管子》说:奚仲造车,方形、圆形、曲线、直线,都符合规矩和绳索。所以机件互相配合,制成的车器坚固。君主就像奚仲一样,言辞和动作都符合道术,所以各种道理都相应,上下关系亲密。巧匠,是奚仲制作器物的关键。

《孔丛子》说:孔子派宰予到楚国去见楚昭王,楚昭王用装饰华丽的车送给孔子。宰予说:‘先生不需要这个。’楚昭王问:‘为什么?’宰予回答说:‘自从我侍奉先生以来,看到先生的言行都不离道,不遗漏仁义,重视道义和清静,一向喜欢节俭,妻子不穿彩色衣服,妾不穿丝绸,车上的装饰不雕刻,马不吃粟米。至于那些华丽的物品,悦耳的浮夸音乐,先生都听而不闻。所以我明白先生是不需要车的。’

《孟子》说:子产管理郑国的政事,用他的车马,帮助人们渡过溱水和洧水。

《韩子》说:商朝太宰派庶子去市场,回来时说:‘西市门有很多车。’太宰对庶子说:‘你不要说。’等到市场管理员来时,问:‘市场怎么会有这么多牛粪呢?’管理员对太宰的神智感到奇怪。

又说:从前弥子瑕受到君主的宠爱。卫国的法律:偷驾君主的车,要被砍掉脚。弥子瑕的母亲生病了,弥子瑕假装驾着君主的车。君主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犯了砍脚的罪。’等到弥子瑕宠爱减退,得罪了君主,君主说:‘就是曾经假装驾我的车那个人!’

又说:孙叔敖担任令尹,乘坐简陋的车,骑母马,吃糠米饭,喝稀饭,吃干鱼,面带饥色。

《淮南子》说:车能够行驶千里,关键在于三寸的车辖。

又说:看到飞蓬随风转动,就知道可以做成车,这是通过类比的方法。

《晏子》说:齐国人喜欢撞车毂相斗取乐,禁止也禁止不了。晏子有新车良马,出去时,和那个人相撞,说:‘撞车毂的人不吉利!’然后下车离开了。

又说:晏子穿着黑色的粗布衣服,里面是红色的,乘坐简陋的车,骑母马,去朝见。

《子思子》说:如果一年到头造车,没有一尺的车辕,那么就不能行驶。

《尸子》说:文轩六匹骏马,如果没有四寸的钥匙,那么车就不能行驶。小的事情没有了,大的事情也就做不成。

又说:宁戚为齐桓公祝福说:‘让公不要忘记在莒国的日子!管仲不要忘记在鲁国的日子!宁戚不要忘记车下的日子!’

又说:车轻道近,就不需要鞭策。

《孙卿子》说:三尺高的岸,空车不能爬上去;百丈高的山,背着车也能爬上去,这是因为山势逐渐平缓。

《苏子》说:房丽是赵国的贤人。站在东门外,有一个商人忘记了他的车辖。房丽告诉他,他不明白;再告诉他,商人生气地说:‘我的车辖自己丢了,为什么需要你告诉我!’别人对他好,他却反而生气,我想把他比作草木,草木还有心呢。

沈约《舆服志》说:车服制度以庸(功绩)为标准,记载在《唐典》中。夏朝建立旌旗,辨别尊卑。到了商朝,有金车作为瑞山车。所以商代人制作大车,车身为金色。周代人则有玉、金、象、革、木五种车制,其制作工艺精湛,记载在《考工》中。辇车,是《周礼》中王后五种车之一。王后在宫中悠闲时乘坐,不是王的车。汉朝时,由皇帝乘坐。有时让人拉,有时驾车时骑马。根据《女史图》,班婕妤辞去辇车时就乘坐它。又恢复了商朝末期的制度,后代就沿用了。

陆景《典语》说:吴朝的贵族,有的违反道德。装饰华丽的车和衣服,横行于市。车服虽然奢侈,人们并不以此为荣;宫室虽然美好,士人也不愿上门。

又说:显赫的臣子凭借车服,天下没有人不羡慕他们的荣华。

又说:骑着飞车,策马横冲直撞,来时像雾气聚集,去时如云雾散去,得志时就前进,失意时就退去。

《异语》说:做官的人不断升迁,车就越来越多,长六尺,按照六律来制作。六,是阴数。现在它的上面有簟纹,所以后面有缺口,是因为月亮满月后就会亏损。

《风俗通》说:车一两,是指两两相合为整体。之所以说‘两’,是因为车厢和车轮都是成对出现的,所以称为‘两’。

《通俗文》说:车轹称为‘轧’,后重称为‘轩’,前重称为‘轾’。(陟利切。)载丧车的称为‘〈车击〉〈车慧〉’。(上音六,下音卫。)车声称为‘轞’。(胡减切。)雇车载货称为‘僦’。

蔡邕《独断》说:永安七年,看到金根、耕根等各种御用车。都是一辕,有的四匹马,有的六匹马,金箱四轮,都是用金铸成的,颜色正黄,两边的辟都是金的,前面后面都有金制的龙、虎、龟、鸟。

又说:绿车,名叫皇孙车,皇帝有孙子,就乘坐这种车。

蔡邕《车服志》说:俗人失去了它的名字,所以称为‘冕’为‘平天冠’。五时副车,称为‘五帝’,鸾旗称为‘鸡翘’,耕根称为‘三盖’,它们的制作不是一种。

《仪制令》说:各种车:一品官用青油纁道幰,(许偃切。)朱里,朱丝络纲。三品以上的官员,用青道幰,朱里。五品以上的官员,用青道幰,碧里。六品以下的官员,都不能使用幰。

《括地图》说:奇肱民能制造飞车,随风远行。商汤时期,西风起,奇肱车到达豫州。商汤打碎了那辆车,没有给民众看。十年后,西风又起,商汤又让人制造车,送回奇肱国。该国距离玉门四万里。

董巴《舆服志》说:乘舆:金根车五辆,车轮都是朱红色的,有重牙和副毂。

《司马法》说:夏朝称为‘子车’,商朝称为‘胡奴车’,周朝称为‘辎车’,三代的车。

《语林》说:潘安仁貌美,每次出行,老妇人就把果子扔给他,常常装满车中。张孟阳长得丑陋,每次出行,小孩子就把瓦砾扔给他,也常常装满车。

傅畅《故事》说:尚书令的车,黑耳后户。仆射的车只有后户,没有黑耳。中书监的车和仆射的一样。

谯周的《法训》说:乘坐装饰华丽的车,佩戴璜珮,是为了追求中庸之道的心境。

《石崇奴券》说:制作车辆,应当选用优质的白槐木作为车轮的辐条,茱萸木作为车轮的辋。

《说苑》中记载:齐景公攻打宋国,到达歧路的高地,他登上高处远望,深深地叹息说:‘以前我的先君桓公,拥有八百辆长车,可以称霸诸侯;现在我有三千辆长车,却不敢在这里久留,是因为没有管仲这样的贤臣。’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域宽广鱼就大,君主英明臣子就忠诚。以前有桓公,才有管仲;现在桓公就在这里,那么车下的臣子就是管仲。’

《说苑》又说:赵简子乘坐破旧的车辆和瘦马,穿着羊皮袄。他的宰相进言劝谏说:‘车辆新则行驶安全,马肥则往来方便,穿着狐狸或豹子的皮袄既温暖又轻便。’简子说:‘我并非不知道。我听说:君子穿着华丽则更加谦恭,小人穿着华丽则更加傲慢。我现在这样是为了提醒自己,防止自己有傲慢之心。’

《说苑》又说:晋平公制作了一辆装饰华丽的驰逐车,用犀牛角装饰,用羽毛点缀。车完成后,停在殿下,群臣可以观看。田差三次经过都没有观看,平公脸色变得难看,非常生气。田差回答说:‘我听说桀因为奢侈而灭亡,纣因为骄奢而败亡。因此我不敢观看!’平公说:‘说得好。’于是命令左右的人把车移走。

《世说》记载:王武子乘车,车前挂着连乾障泥。遇到前面的水,马不愿意渡过。王武子说:‘这马是珍惜它的障泥。’于是让人解开障泥,马才顺利渡过。

《白虎通》说:制作车辆以步行为标准,所以立乘。天子的车称为大路。路,意味着大,也意味着道。正君为至高无上的存在,制度宏大,所以用道德来规范车辆。

《山海经》说:番禺生下奚仲,奚仲生下吉光,他们开始用木头制作车辆。(郭璞注:《世本》记载:奚仲造车。这里提到吉光,是为了说明父子共同开创了造车的事业。)

《袁子正书》说:申屠刚向光武帝进谏,用头顶住车轮,马无法前进。子正说:‘光武帝最近出行没有得失,而你用头顶住车轮,这是方头马的行为。’

《袁子正书》又说:辐车就是辇,魏、晋时期的公卿在出行时常常骑马,但也经常乘坐辇车。汉朝的诸侯中贫穷的人才会乘坐辇车,后来却变得很珍贵。孙权说:‘辇车中有八头牛。’这就是犊车。江左地区出行时,则用来装载储存的物资。汉朝时期轻视辂车而重视辎軿;魏、晋时期轻视辎軿车而重视轺车。还有‘追锋’,就像轺车一样,但用马来驾驭。又用云母装饰犊车,称为云母车,臣子不能乘坐,有时赐给王公。晋朝有四望车,现在的制度也还存在。另外,汉朝规定只有商人不能乘坐马车,其他人都可以乘坐。除了官员乘坐的赤盖杠车,其他都是青盖杠车。如果说是非法驾车的,那么就是紫罽軿车。根据《字林》的解释:‘軿车,有衣蔽,无后辕。’后来有后辕的称为‘辐’。

贾谊的《新书》说:古代制作的车,车盖是圆形的,象征着天,二十八根辐条象征着列星,车辕是方形的,象征着地,三十根辐条象征着日月。所以抬头可以看到天文,低头可以观察地理,向前看可以看到鸾和的声音、四季的变化,这是教化之道。

后汉崔骃的《车左铭》说:虞夏时期制作车辆,取法天平的平衡。君子建立左边的位置,效法天的阳气。正位授予绥带,车辆不向内顾。尘埃不偏离轨道,鸾鸟用鸣声来节制步伐。那些说车不快的人,是指车夫不弯腰。

后汉崔骃的《车右铭》说:选择好的车夫和车右,采纳德行高尚的人的意见,咨询年长的人,他们对我有指导作用。以贤者为师,以道为准则。提醒我注意自己的行为,内省自我约束。不追求奢华,不违背原则。越戒奢侈,以礼节华美国家。

后汉崔骃的《车后铭》说:在路上要恭敬,注意自己的仪容。望向天平,顾盼车辕,要谨慎自己的举止。不要有喜好失态的行为,不要沉迷于游玩。回顾自己的过失,寻求改正。显扬美德,抑制自满,即使有三晋的盛事,也要保持谦虚。

后汉李尤的《小车铭》说:圆盖象征着天,方形的车辆象征着地。车轮遵循阴阳的法则,运动中不相分离。合拢时紧密,疏散时畅通无阻。两边的辎车彰显正邪,尊卑有序。轴和轮的作用,是诚信和道义的象征。

梁载暠的《车马篇》说:早上聚集时如同蒸烟,晚上到达时如雪花般飘落。子云有什么事情,门巷中没有车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二-注解

奚仲:奚仲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车匠,以制造车辆技艺高超而闻名。

车正:古代官名,掌管车马制造。

六材:指制作车所需的六种优质材料,即木、金、皮、革、丝、漆。

轻车:古代战车的一种,结构轻便。

巾:古代车上的帆布覆盖。

盖:古代车上的车顶。

武刚车:古代战车的一种,以坚固著称。

大使车:古代使臣所乘的车。

赤帷:红色车帷。

贼曹:古代官名,掌管治安。

璅弩:古代一种弓箭。

辟车:古代一种防护车。

从车:随从车辆。

元:古代官名,指高级官员。

导:古代车队的引导车。

斧车:古代车队的斧头引导车。

兰舆: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赤毂:红色车毂。

白盖:白色车盖。

驺骑:古代骑马的随从。

追捕:追捕逃犯。

考案:审查案件。

敕取:命令取物。

垩:古代丧葬用的白色粉。

驷车:古代用四匹马拉的车。

郊庙:古代祭祀天地、祖宗的场所。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地方。

祠陵:祭祀帝王陵墓。

法驾: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

金根:金根指的是一种金制的车辕。

组:古代车辕上的装饰。

璧:古代玉器,用于装饰。

金龙首:用金制成的龙首形状装饰。

五彩:五种颜色的丝线。

析羽:分解羽毛。

流苏:用丝线制成的下垂装饰。

云气画裳:画有云气的车裙。

灵文:古代车上的神秘文字。

辀:古代车辕。

鸾衡:古代车上的装饰,形似鸾鸟。

班轮:古代车轮上的装饰。

升龙飞辂:上升的龙形车轮。

倚龙伏虎:车辕上龙虎图案。

轓:古代车箱。

吉阳筩:古代车箱上的装饰。

朱鹿班轮文:红色鹿形车轮上的装饰。

飞軨旂旗:飞动的车轴和旗帜。

九斿:古代旗帜上的九条飘带。

月軨磨车:指董卓所乘的车,因靠近天子而得名。

符:古代官员出入关卡的凭证。

函谷关:古代著名的关隘。

平上軿车: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豺狼当路:比喻坏人当道。

狐狸:比喻小人物。

朱两:古代车箱上的红色装饰。

较车耳:古代车箱上的装饰。

藩屏:古代诸侯国的屏障。

金根车:金根车是古代帝王乘坐的一种华丽车辆。

卤簿: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

道车:古代卤簿中的车辆。

游车:古代卤簿中的车辆。

贰车:古代诸侯所乘的副车。

九国:指秦灭的九个国家。

属车:古代帝王出行时的随从车辆。

厩:古代马厩。

府:古代车府。

皮轩:用虎皮装饰的车。

安车:古代一种轻便的车。

云母车:用云母装饰的车,象征尊贵。

仪服:古代官员的服饰。

给事黄门侍郎:古代官名。

中书令:古代官名。

意气:情绪、态度。

轺车:古代一种轻便的车,用于贵族。

徘徊黑耳车: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青盖车: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孤:古代对某些王侯的尊称。

云母阳遂车:用云母装饰的车。

犊车: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用于贵族。

鹿车: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金薄缪龙:用金薄装饰的龙形。

舆倚较:车箱上的装饰。

氂牛尾:牦牛尾。

左纛:古代旗帜。

翟羽盖:用翟鸟羽毛装饰的车盖。

青交路:用青色布料装饰的车。

徘徊车: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三望车:古代一种特殊的车辆。

猪鼻无幰车:古代一种特殊的车辆。

仙官:古代神话中的仙人。

回风:旋风。

埃尘:尘埃。

小雅:古代一种诗体。

秦、楚:古代两个诸侯国。

谧寂:安静。

龙虎: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白麟: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白鹤: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軿车:古代一种有衣蔽的车,无后辕。

天马: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群仙:众仙。

庭宇:庭院。

田子方:古代人物。

魏太子:古代魏国的太子。

郊:郊外。

子方:田子方的自称。

内传:古代神话传说。

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尹喜:尹喜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是老子的弟子,以善于修炼成仙而闻名。

紫气西迈:紫气西迈是一种祥瑞的征兆,象征着有贵宾或圣人到来。

老君:老君即老子,道家创始人,被认为是道教的始祖。

青牛车:青牛车是老子传说的交通工具,象征着他的神秘和超凡脱俗。

洗义:洗义是传说中的人物,学道有成。

蜀中:蜀中指的是今天的四川地区,历史上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

白鹿车:白鹿车是一种仙道传说中的车,象征着高洁和神秘。

周成王:周成王是西周时期的君主,他的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然丘之国:然丘之国是古代的一个国家,具体位置和情况不详。

比翅鸟:比翅鸟是一种传说中的鸟,雌雄翅膀相连,象征恩爱。

玉为樊:玉为樊指的是用玉制成的鸟笼。

拳头奓鼻:拳头奓鼻形容使者鼻梁高挺,是古代对某些外国使者的描述。

云霞之布:云霞之布是一种非常华美的布料,象征着尊贵和神秘。

铁岘:铁岘指的是一个险峻的山岭。

沸海:沸海是一种传说中的海洋,其水面如同沸腾,非常危险。

蛇洲蜂岑:蛇洲蜂岑指的是有蛇和蜜蜂的山峰,非常危险。

刚金为辋:刚金为辋指的是车轮的辋是用坚硬的金制成。

洛邑:洛邑是古代都城,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三十辐,共一毂:这句话出自《老子》,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协调。

破癕溃疽:破癕溃疽指的是治疗疮痈的方法,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

舐痔者:舐痔者指的是为君主舔痔疮的人,比喻无耻之徒。

规矩钩绳:规矩钩绳是古代工匠用来测量和校正的工具。

宰子:宰子指的是古代官职,类似于现代的宰相。

楚昭王:楚昭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

安车象饰:安车象饰指的是装饰华丽的车辆。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子产: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政治家,以善于治理国家而闻名。

溱洧:溱洧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商太宰:商太宰是商朝的官职,类似于宰相。

庶子:庶子指的是诸侯的儿子,通常指地位较低的贵族。

孙叔敖:孙叔敖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以清廉著称。

栈车牝马:栈车牝马指的是简陋的车辆和雌性的马。

糠饭菜羹:糠饭菜羹指的是粗糙的饭菜。

枯鱼为膳:枯鱼为膳指的是用干鱼作为食物。

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著有《淮南子》一书。

辖:辖是古代车辆上的一个部件,用于固定车轮。

飞蓬:飞蓬是一种植物,其种子随风飘散,比喻无常。

毂:毂是车轮中心的部分,连接车轮和车轴。

缁布之衣:缁布之衣指的是黑色的粗布衣服。

赪里:赪里指的是红色的内衬。

栈轸之车:栈轸之车指的是简陋的车辆。

牝马:牝马指的是雌性的马。

车軨:车軨是古代车辆上的一个部件,用于支撑车轮。

文轩六駃:文轩六駃指的是装饰华丽的车辆。

题无四寸之键:题无四寸之键指的是门锁非常小。

宁戚:宁戚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以忠诚和智慧著称。

莒:莒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管子: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著有《管子》一书。

辇车:辇车是古代帝王和贵族乘坐的车辆。

《唐典》:《唐典》是唐代的一部法典。

旌旗:旌旗是古代军队或官员的旗帜,用于标志身份和军队。

辇:古代帝王所乘的车,也泛指高级的车。

《女史图》:《女史图》是东汉画家张衡的作品,描绘了后宫女性的生活。

班婕妤:班婕妤是西汉时期的宫女,后来成为皇后。

《典语》:《典语》是古代的一部文献。

吴朝:吴朝指的是吴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

飞车策马:飞车策马指的是驾驭飞车疾驰。

仕宦:仕宦指的是做官。

车生耳:车生耳是一种迷信说法,认为做官会带来好运。

六律:六律是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六个基本音阶。

簟文:簟文是一种装饰图案。

箱装:箱装指的是车辆上的箱子。

轮:轮指的是车轮。

两两相与为体:两两相与为体指的是成对出现的部件。

轧:轧指的是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音。

轩:轩指的是车辆的后部。

轾:轾指的是车辆的前部。

车击车慧:车击车慧指的是载有丧事的车辆。

轞:轞指的是车辆行驶时发出的声音。

僦:僦指的是雇佣车辆。

耕根:耕根指的是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独断》:《独断》是东汉蔡邕所著的一部书。

平天冠:平天冠是古代帝王和贵族戴的一种帽子。

五时副车:五时副车指的是古代帝王在不同季节使用的副车。

五帝:五帝指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位帝王。

鸡翘:鸡翘是一种旗帜,用于标志皇帝的军队。

三盖:三盖是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仪制令》:《仪制令》是古代的一部法典。

纁道幰:纁道幰是一种装饰华丽的车辆。

朱里:朱里指的是车辆内部装饰为红色。

碧里:碧里指的是车辆内部装饰为绿色。

幰:幰是古代车辆上的一个部件,用于遮挡车辆内部。

奇肱民:奇肱民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人,能够制造飞车。

豫州:豫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玉门:玉门是古代的一个关口,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乘舆:乘舆是古代帝王乘坐的车辆。

朱班:朱班指的是红色的车辕。

重牙贰毂:重牙贰毂指的是车轮上的装饰。

《司马法》:《司马法》是古代的一部兵书。

《语林》:《语林》是古代的一部文献。

潘安仁:潘安仁是晋代的一位美男子,以貌美著称。

张孟阳:张孟阳是晋代的一位丑男子,以貌丑著称。

鸾车璜珮:鸾车指装饰华丽的车,璜珮是古代的一种玉佩。这里的‘鸾车璜珮’比喻追求中正之道,强调品德高尚。

大良白槐之辐:辐是车轮上的辐条,这里指用上好的白槐木制作的辐条,象征车的高贵。

茱萸之辋:茱萸是一种植物,其木可以用来制作车轮的辋(车轮中心的圆形部分),这里指用茱萸木制作的辋,寓意吉祥。

长毂:毂是车轮中心的部分,长毂指的是车轮的毂较长,古代用以形容车马的高大。

管仲: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臣,以谋略和忠诚著称,这里用来比喻贤臣。

弦章:弦章是齐景公的臣子,这里用来指代贤臣。

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这句话出自《左传》,意思是水越深鱼越大,君王越明智臣子越忠诚,用来比喻君臣关系。

弊车癯马:弊车指破旧的车,癯马指瘦弱的马,这里用来形容简朴的生活方式。

羖羊之裘:羖羊是指羊的一种,羖羊之裘指用羖羊皮制成的皮衣,是一种保暖的衣物。

犀:犀牛角,古代用作装饰品,也用于制作车具。

羽:鸟羽,古代用作装饰。

连乾障泥:连乾是一种用竹条编织的遮泥,障泥是古代车马上的装饰。

步:步行,这里指车子的设计。

立乘:立乘指的是乘坐时站立,与坐乘相对。

大路:古代天子所乘的车,也泛指大车。

渐车:渐车是一种低等级的车,这里指大夫所乘的车。

饰车:装饰华丽的车,用于士阶层。

番禺生奚仲:番禺是地名,奚仲是古代的造车工匠。

吉光:传说中的一种神马,这里指奚仲的创造。

头轫轮:轫轮是车轮的轴,头轫轮指的是用头撞击车轮轴,比喻用极端的方式表达不满。

辎軿:古代一种装饰华丽的车,用于女性。

追锋:古代一种快速的车,类似于轺车。

辐车:古代一种高级的车,也指辇。

辐:车轮上的辐条。

路舆:古代的车,也指大车。

撩:古代天文术语,指天空中的一些星宿。

轸:古代天文术语,指天空中的一些星宿。

輗軏:车轮上的部件,用于支撑车轮。

机衡:古代的测量工具,也用来比喻平衡。

左铭:古代车上的铭文,用于教化。

右铭:古代车上的铭文,用于教化。

后铭:古代车上的铭文,用于教化。

小车铭:古代车上的铭文,用于教化。

车马篇:古代关于车马的诗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二-评注

谯周《法训》中的‘鸾车璜珮,求中道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中庸之道的追求。鸾车璜珮象征着华丽与富贵,而‘求中道心’则强调了追求道德平衡的重要性,即在物质享受与道德修养之间寻求和谐。

《石崇奴券》中‘作车,当取大良白槐之辐,茱萸之辋’描述了古人对车制作材料的选择,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和对工艺的追求。大良白槐和茱萸分别代表了木材的坚韧和芳香,寓意着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文化品味的体现。

《说苑》中齐景公与弦章的对话,通过对比桓公时期的强盛与当前国力的变化,突显了管仲的重要性。弦章的回答则强调了君臣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君明臣忠,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君为臣纲的原则。

赵简主乘弊车癯马,衣羖羊之裘,反映了古代贵族节俭的传统。宰臣的进谏与简子的回答,形成了一种君臣间的互动,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晋平公为驰逐之车,挂之以犀,错之以羽,田差的进谏‘桀以奢亡,纣以侈败’体现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以及对于过度奢华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担忧。

《世说》中王武子因马不肯渡水而舍弃连乾障泥的故事,展现了古人对待事物时注重实用性的态度。

《白虎通》中关于车制的描述,揭示了古代社会对于车辆制度的重视,以及车辆在礼仪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山海经》中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始以木为车的记载,展现了古代人类对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袁子正书》中申屠刚以头轫轮谏光武的故事,体现了古代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直谏精神。

《新书》中贾谊对古路舆的描述,通过车辆的构造与天文地理的关系,表达了古代人对于自然和宇宙秩序的敬畏。

后汉崔骃的《车左铭》、《车右铭》和《车后铭》通过对车不同部位的命名和阐释,反映了古代人对车辆各个部件的重视,以及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礼仪和道德规范的强调。

李尤的《小车铭》通过车辆与天地阴阳的关系,展现了古代人对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的哲学思考。

梁载暠的《车马篇》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车马行驶的景象,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繁华与变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08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