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三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三-原文

○辂

《释名》曰:天子所乘曰辂。辂亦车也。谓之辂,言行路也。金辂,以金玉饰车也。象辂、革辂、木辂,各随所名也。

《书》曰: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大路,玉;缀辂,金。面,前,皆南乡。)先辂在左塾之前。(先辂象,次辂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饰。皆以在路寝门内左右垫前北面。凡陈列,皆象成王生时。)

《礼》曰:大辂者,天子之车也。

又曰:鸾车,有虞氏之辂也。〈车勾〉车,夏后氏之辂也。

又曰: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青辂,驾苍龙。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辂,驾赤骝。天子居太庙太室,乘黄辂,驾黄龙。天子居总章左个,乘白辂,驾白骆。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辂,驾铁骊。

《周礼》曰:有虞氏上陶,夏后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辂。

又曰: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锡,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路,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象路,朱,樊缨七就,建大赤,以朝,异姓以封;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木辂,前樊鹄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又曰:王后之五路:重翟,锡面朱总;厌翟,勒面缋总;安车,雕面鹥总,皆有容盖;翟车,贝面组总,有握;辇车,组挽,有翣,羽盖。

《左传》曰: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音寺。)食不凿,昭其俭也。

又曰: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

《论语》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说苑》曰: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天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古巧切。)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於世足矣!’晏子出,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三反不受。公不悦,趣(音促。)召晏子,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节其衣服食饮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也。

董巴《舆服志》曰:殷瑞山车,金根之色,殷人以为大辂。於是秦皇作金根之车。汉承秦制,为乘舆,即孔子所谓乘殷之辂也。

《卤簿令》曰:玉辂,驾六马,太仆卿驭,驾士三十二人,并平巾帻、青衫、大口裤。千牛卫将军一人陪乘,执金装长刀,御乘辇。其辂衫腰舆后行。次金辂、象辂、革辂、木辂,以次相随,并驾六马,各驾士三十二人,并平巾帻、大口裤,衫色各从辂色。次五副辂,驾士各二十人,衣服同正辂。次耕根车,驾六马,士三十二人,服同玉辂。

又曰:皇太子金辂,驾四马,仆寺令驭,左右率府卒,一人执仪刀陪乘,驾士二十二人,并平巾帻、绯帔衫、大口裤。

又曰:王公已下象辂,驾四马,佐二人:立侍一人武弁、朱衣革带,在左;一人绯裲裆,大口裤,执刀在右。驾士十二人,平巾帻,绯衫,大口裤。

又曰:玉辂,青质,以玉饰诸末,重舆,左青龙,右白虎,金凤翅,画苡文鸟兽。黄屋左纛,金凤一在轼前,十二銮在衡,(正辂、耕根銮数皆准此,其副则八。)二铃在式,龙辀设鄣尘,青盖,绣饰黄里。博山镜子,树羽轮。金根,朱班重牙。左建旂,十有二旒,旒皆画升龙,其长曳地。右载闟(许及切。)戟,长四尺,广三尺,黻文。旂首金龙,头衔结绶,及铃緌。驾苍龙,金緵(亡黯切。)方釳(许乞切。)插翟尾五,焦镂。锡鞶缨,十有二就。(锡,马当颅,金为之。鞶,马大带。缨,马决。皆以五彩罽饰之。就,成也。)祭祀纳后则供之。金辂,赤质,以金饰诸末,馀与玉辂同。驾赤骝。飨射祀还饮至则供之。象辂,黄质,以象饰诸末,馀同玉辂。驾黄骝,行道则供之。革辂,白质,挽之以革,馀同玉辂。驾白骆,巡狩临兵事则供之。木辂,黑质,以漆饰诸末,馀与玉辂同。驾黑骝,田猎则供之。诸盖旌旗及鞶缨,皆从辂色,黄里,俱用黄其镂。锡与五辂同。耕根车,青质,盖三重,馀同玉辂,籍田则供之。

又曰:皇太子金辂,赤质,以金饰诸末,重辂箱。画苡文鸟兽,黄屋,伏鹿轼,龙辀金凤,一在轼前。设鄣尘,朱盖黄里。轮画朱牙。左建旂,九旒。右载闟戟。旂首金龙头衔结绶,及铃緌。驾赤骝,四銮在衡,二铃在轼。金緵方釳。插翟尾五。焦镂锡、鞶缨九就。从祀享正、冬大朝、纳妃,则供之。

又曰:王公以下象辂,以象饰诸末。朱班辂,八鸾在衡。左建旗,(旗画龙,外一降。)升一,右载闟戟。革辂,以革饰诸末。左建旃。(通帛为旃。)餘同象辂。木辂,以漆饰之,餘同革辂。诸辂皆朱质、朱盖、朱旂旃,一品九旒,二品八旒,三品七旒,四品六旒。其鞶、缨就数皆准此。

张子平《东京赋》曰:天子乃抚玉辂,乘时龙。

又曰:乘銮辂而驾苍龙。

又曰:奉引既睪,先辂乃发。

又曰:龙辂充庭,云旗拂霓。

○舆

《周易》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又曰:舆说辐,夫妻反目。《象》曰:舆说辐,中无尤也。

又曰:壮于大舆之輹。

又曰: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续汉书·舆服志》曰: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辂。辂行可载,因物生智,后为之舆。

《晋书》曰:王导有羸疾,不堪朝会。显宗亲幸之,置酒作乐。又诏:”自今已后,舆载入殿,不得施拜。

《晋诸公赞》曰:司徒傅枢以足疾逊位,不许,板舆上殿。

《晋起居注》曰:太始四年正月,临轩诏太宰安平王孚载舆升殿。

《宋书》曰:陶潜解印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举蓝舆诣王弘。既至,欣然而与之饮酌。

《语林》曰: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视武侯,乘舆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宣后闻而叹曰:”可谓名士!”

《世说》曰:孟旭未达时,家贫,在京常见王恭乘高舆,服鹤氅裘。于时微雪,旭於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也!”

《陈留耆旧传》曰:洛阳令董宣死后,诏使视之,有兰舆一乘,白马一匹。帝曰:”宣之清,死乃知之。

《幽明录》曰:谢安石当桓温之世,恒惧不全。夜忽梦乘桓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莫有解此梦者。及温死,后代居宰相,历十六年而得病。安方悟云:”乘桓舆者,代居其位也。十六里者,得十六年也。见白鸡止者,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少日而卒。

《淮南子》曰: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

《韩子》曰:舆人成舆,则欲人富贵也,非舆人仁,不贵则不售也。

潘安仁《闲居赋》曰:太夫人乃御板舆,升轻轩,远览王畿,近周家园。

左太冲《蜀都赋》曰:车舆杂沓,冠带混并。

张平子《东京赋》曰:乘舆巡乎岱岳,劝稼穑於原陆。

又曰:皇舆夙驾,{羊车}(仕佳切。)於东阶。({羊车}却也。)

曹子建《七启》云:驾超野之驷,乘追风之舆。

宋玉《高唐赋》曰:王乃乘玉舆,驷仓螭。

○同舆附

《魏志》曰:太祖军摩陂,召夏侯惇,常与周舆载,诸将无得比者。

《蜀志》曰:曹公东征吕布於下邳,先主从。曹公还,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

《吴志》曰:太子登,字子高,善待僚属,略同布衣之礼。诸葛恪、顾谭等,或用舆而载。

《晋中兴书》曰:纪瞻,字士远,为镇东左王长史,丹阳、宣城、新安三郡中正。上常幸瞻家,同乘舆还府。瞻甚见遇,乡郡荣之。

○辇

《左传》曰:猛获奔卫。南宫万奔陈,以乘车辇其母,一日而至。

又曰:齐庆克通于声孟子,与妇人蒙衣乘辇,而入于闳。(巷门。)

又曰:孟氏之臣秦莒父,辇重如役。莒父,孟献子家臣,步挽重车以从师。

《谷梁传》曰:晋君召伯尊而问焉。伯尊来,遇辇者,辇者不辟,使车右下而鞭之。(凡车,将左,御在中。有力之人在右,所以备非常。)

《尔雅》曰:”徒御不惊”,辇者也。

《汉书》曰:淮南王长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然常心怨辟阳侯。孝文初即位,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宽赦之。三年,入朝,从上入苑猎,与上同辇,帝谓为太兄。

又曰:傅昭仪有宠於上,生定陶恭王,多技艺。上甚爱之,坐则同席,行须同辇。

又曰:班婕妤,班况之女,孝成帝婕妤也。贤才通辨。帝游於后庭,尝欲与同辇,婕妤辞曰:”观古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妾。今欲同辇,无乃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汉武故事》曰:又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常从行国,载之后车。与上同辇者十六人,员数恒满。

又曰:上尝辇至郎署,见一人老郎,鬓眉皓白,姓颜名驷,江都人。上问:”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文帝时为郎。”上曰:”何其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

《晋书》曰:山涛。吴平之后,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于时咸以涛不学《孙吴》,而暗与之合。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及永宁之后,屡有变难,寇贼倏起,郡国皆以无备不能制。天下遂以大乱,如涛言焉。

又曰:张敞《东宫旧事》:太子有卧辇、步舆。

王韶之《晋纪》曰:义军起,桓玄问众曰:”朕其败乎?”曹靖之对曰:”神怒民怨,臣实忧惧。”玄曰:”神何为怒?民何为怨?”对曰:”移晋宗庙,飘零落薄,无所祭之,不及於祖,此其所以怒也。”玄曰:”卿何不谏?”对曰:”辇上诸君,皆以为尧、舜之世,臣何敢谏!”

又曰:梁冀与妻孙寿共乘辇,张羽盖,饰以金银,以骋娱乐。

《晋公卿礼秩》曰:太宰、平王给云母辇。

《晋太康起居注》曰:齐王归蕃,诏赐香衣辇一乘。

《后魏书·礼志》曰:大楼辇辀十二,加以玉饰衡,轮雕采,与辂同,驾牛十二。

又曰: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阶云汉、山林云气、仙圣贤明、忠孝节义、游龙飞凤、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奇禽异兽可为饰者皆亦图焉。太皇、太后助祭郊庙则乘之。

《邺中记》曰:石虎大驾有金银辇、云母辇、武刚辇数百乘。虎皇后出,乘嵩路辇。文或玉路,辇或朱漆。卧辇纯以云母代纱,中外四望皆通彻。

又曰:石虎少游猎,体转壮大,不复乘马。作猎辇,使二十人担之,如今之步辇。上安徘徊曲盖,坐处转关床。若射鸟兽,宜有所向,关随身而转。

《王君内传》曰:神人乘三云之辇。

《拾遗记》曰:周穆王驭黄金碧玉之辇,从朝至暮,而穷宇宙之内。

潘岳《籍田赋》曰:天子御玉辇,荫华盖,金银照曜以炯晃,龙骥腾骧而沛艾。

邹阳《上吴王书》曰:斗城不休,救兵不至,死者相随,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

枚叔《七发》曰: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

又云:辇道斜交,堤池纡曲。

曹子建《公燕诗》云:轻辇随风移。

刘公干《公燕诗》云:辇车飞素质,从者盈路傍。

丘希范《应诏诗》云:轻荑承玉辇,细草籍龙骑。(汉,草辇从上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三-译文

《释名》说:天子所乘坐的车叫做辂。辂也是一种车。之所以叫辂,是因为它在行路上使用。金辂,是用金玉装饰的车。象辂、革辂、木辂,各自按照其名称来命名。

《书》说:大辂放在宾阶的前面,缀辂放在阼阶的前面(大路是玉制的,缀辂是金制的。面指的是前面,都是朝南的)。先辂放在左塾的前面。(先辂是象制的,次辂是木制的。金、玉、象都是用来装饰车的,木制的则没有装饰。它们都放在路寝门内左右两侧的前面。所有的陈列,都是按照成王生时的样子。)

《礼》说:大辂是天子之车。

又曰:鸾车,是有虞氏的辂。〈车勾〉车,是夏后氏的辂。

又曰:天子住在青阳左个,乘坐青辂,驾着苍龙。天子住在明堂左个,乘坐朱辂,驾着赤骝。天子住在太庙太室,乘坐黄辂,驾着黄龙。天子住在总章左个,乘坐白辂,驾着白骆。天子住在玄堂左个,乘坐玄辂,驾着铁骊。

《周礼》说:有虞氏崇尚陶器,夏后氏崇尚工匠,殷人崇尚梓匠,周人崇尚辂。

又曰:王的五种车:一曰玉路,用锡装饰,樊缨十二就,竖立大常,十二斿,用来祭祀;金路,用钩装饰,樊缨九就,竖立大旂,用来迎接宾客,同姓用来封赏;象路,用朱装饰,樊缨七就,竖立大赤,用来朝见,异姓用来封赏;革路,用龙勒,条缨五就,竖立大白,用来作战,用来封赏四卫;木辂,前面有樊鹄缨,竖立大麾,用来打猎,用来封赏藩国。

又曰:王后的五种车:重翟,用锡装饰面,朱色总;厌翟,用勒装饰面,用彩绘装饰总;安车,用雕装饰面,用鹥装饰总,都有盖子;翟车,用贝装饰面,用组装饰总,有握;辇车,用组装饰挽,有翣,有羽盖。

《左传》说:清庙用茅屋,大路用越席,大羹不加盐,粢食不捣碎,显出其节俭。

又曰:赐给他大辂的服饰,戎辂的服饰。

《论语》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

《说苑》说:晏子朝见,乘坐破旧的车,驾着劣马。景公见到他,说:‘嘻!天子的俸禄少吗?为什么乘坐的车这么破旧呢?’晏子回答说:‘依靠君主的恩赐,得以长寿;三族以及国内的交往,都能生活得很好;我能穿上暖和的衣服,吃得饱饱的。破旧的车和劣马,足以奉养我的身体,对于世间来说已经足够了!’晏子出来后,景公派梁丘据送给他辂车和马,他三次不接受。景公不高兴,急忙召见晏子,说:‘夫子不接受,我也不能乘坐!’晏子回答说:‘君主让我管理百官的吏员,限制他们的衣服、食物和饮料的供应,以先齐国之民。然而我还担心他们奢侈浪费,而不顾其行为。现在辂车和马,君主乘坐在上;我也乘坐,下面的百姓没有道德,奢侈他们的衣食,而不顾其行为,我无法禁止他们。’于是他拒绝接受。

董巴《舆服志》说:殷朝的瑞山车,金根的颜色,殷人把它作为大辂。于是秦皇制作了金根的车。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作为乘舆,就是孔子所说的乘殷之辂。

《卤簿令》说:玉辂,驾六匹马,太仆卿驾驭,驾士三十二人,都戴平巾帻、穿青衫、大口裤。千牛卫将军一人陪同乘坐,手持金装长刀,驾驭辇车。其辂衫腰舆后行。接着是金辂、象辂、革辂、木辂,依次相随,都驾六匹马,各驾士三十二人,都戴平巾帻、大口裤,衣服颜色各随辂的颜色。接着是五副辂,驾士各二十人,衣服与正辂相同。接着是耕根车,驾六匹马,士三十二人,服饰与玉辂相同。

又曰:皇太子金辂,驾四匹马,仆寺令驾驭,左右率府卒,一人持仪刀陪同乘坐,驾士二十二人,都戴平巾帻、穿绯帔衫、大口裤。

又曰:王公以下的象辂,驾四匹马,随从二人:一人站立侍奉,穿武弁、朱衣革带,站在左边;一人穿绯裲裆,大口裤,持刀站在右边。驾士十二人,戴平巾帻,穿绯衫,大口裤。

又曰:玉辂,青色,用玉装饰各个部分,重舆,左边是青龙,右边是白虎,金凤翅,画有苡文鸟兽。黄屋左纛,金凤一在轼前,十二銮在衡,(正辂、耕根銮的数量都按照这个标准,副辂则是八。)二铃在式,龙辀设鄣尘,青盖,绣饰黄里。博山镜子,树羽轮。金根,朱班重牙。左建旂,十二旒,旒都画升龙,其长拖地。右载闟戟,长四尺,宽三尺,有黻文。旂首金龙,头衔结绶,及铃緌。驾苍龙,金緵方釳插翟尾五,焦镂。锡鞶缨,十二就。(锡,马当颅,用金制成。鞶,马的大带。缨,马的装饰。都用五彩罽装饰。就,完成。)祭祀纳后则供之。金辂,赤色,用金装饰各个部分,其余与玉辂相同。驾赤骝。飨射祀还饮至则供之。象辂,黄色,用象装饰各个部分,其余与玉辂相同。驾黄骝,行道则供之。革辂,白色,用革装饰,其余与玉辂相同。驾白骆,巡狩临兵事则供之。木辂,黑色,用漆装饰各个部分,其余与玉辂相同。驾黑骝,田猎则供之。所有的盖、旌旗及鞶缨,都随辂的颜色,黄里,都用黄色雕刻。锡与五辂相同。耕根车,青色,盖三重,其余与玉辂相同,籍田则供之。

又曰:皇太子金辂,赤色,用金装饰各个部分,重辂箱。画有苡文鸟兽,黄屋,伏鹿轼,龙辀金凤,一在轼前。设鄣尘,朱盖黄里。轮画朱牙。左建旂,九旒。右载闟戟。旂首金龙头衔结绶,及铃緌。驾赤骝,四銮在衡,二铃在轼。金緵方釳。插翟尾五。焦镂锡、鞶缨九就。从祀享正、冬大朝、纳妃,则供之。

又曰:王公以下的象辂,用象装饰各个部分。朱班辂,八鸾在衡。左建旗,(旗画龙,外一降。)升一,右载闟戟。革辂,用革装饰各个部分。左建旃。(通帛为旃。)其余与象辂相同。木辂,用漆装饰,其余与革辂相同。所有的辂都是朱色、朱盖、朱旂旃,一品九旒,二品八旒,三品七旒,四品六旒。其鞶、缨就数都按照这个标准。

张子平《东京赋》说:天子于是抚玉辂,乘时龙。

又曰:乘坐銮辂而驾苍龙。

又曰:奉引既毕,先辂乃发。

又曰:龙辂充庭,云旗拂霓。

《周易》说:君子得到舆,是民众所承载的。

又曰:舆说辐,夫妻反目。《象》说:舆说辐,中无尤也。

又曰:壮于大舆之輹。

又曰: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象》说: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续汉书·舆服志》说:古代的圣人看到随风转动的蓬草,才开始知道制作车辆。车辆可以载人,是因物而生的智慧,后来就发展成了车舆。

《晋书》记载:王导有病,不能参加朝会。显宗亲自去看望他,摆酒作乐。还下诏说:从现在开始,载入殿内的车辆,不得施行跪拜礼。

《晋诸公赞》记载:司徒傅枢因为脚病辞去官位,没有得到允许,还是乘坐板车上了殿。

《晋起居注》记载:太始四年正月,临轩下诏让太宰安平王司马孚乘坐车辆上殿。

《宋书》记载:陶潜辞去官职后,有脚疾,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抬着轿子去拜访王弘。到了之后,陶潜很高兴地和他饮酒。

《语林》记载:武侯诸葛亮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将要交战。宣王穿着军服处理事务,派人去看武侯,武侯乘坐轿子,戴着葛巾,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大家都跟随他的指挥。

《世说》记载:孟旭未得志时,家里贫穷,在京城常见王恭乘坐高大的车舆,穿着鹤氅裘。当时下着小雪,孟旭在篱笆间窥视,感叹说:‘这真是神仙中人啊!’

《陈留耆旧传》记载:洛阳令董宣死后,皇帝派人去看他,看到有一辆轿子和一匹白马。皇帝说:‘董宣的清廉,死后才被人知道。’

《幽明录》记载:谢安石在桓温时期,经常担心不安全。一天夜里,他梦见乘坐桓温的车,走了十六里,看到一只白鸡就停下了。没有人能解这个梦。等到桓温死后,他的后代担任宰相,历经十六年后生病。谢安这才明白:‘乘坐桓温的车,就是代替他居位。十六里,就是十六年。看到白鸡停下,现在太岁在酉,我的病大概好不了了?’不久后他就去世了。

《淮南子》说:以天为车盖,以地为车舆,四时为马。

《韩子》说:造车的人造好了车,就希望别人富贵,不是因为造车的人仁慈,不富贵就不会畅销。

潘安仁《闲居赋》说:太夫人就乘坐板车,登上轻便的车厢,远观王畿,近看家园。

左太冲《蜀都赋》说:车舆杂乱,冠带混杂。

张平子《东京赋》说:乘坐车舆巡游泰山,在原野上鼓励农事。

又记载:皇帝的车队早早地出发,在东阶上乘坐羊车。羊车却了。

曹子建《七启》说:驾驭超越野马的车,乘坐追风的车。

宋玉《高唐赋》说:王乘坐玉车,驾着四匹苍龙。

《魏志》记载:太祖曹操在摩陂驻军,召见夏侯惇,常常与周瑜一起乘坐同一辆车,其他将领没有人能比得上。

《蜀志》记载:曹操东征吕布于下邳,刘备随行。曹操回来后,上表推荐刘备为左将军,礼遇更加隆重,出行时都是乘坐同一辆车。

《吴志》记载:太子孙登,字子高,善待属下,大致与平民的礼节相同。诸葛恪、顾谭等人有时也乘坐车辆。

《晋中兴书》记载:纪瞻,字士远,担任镇东左王长史,丹阳、宣城、新安三郡中正。皇帝经常去纪瞻家,一起乘坐车辆回府。纪瞻非常受宠,乡里人都以此为荣。

《左传》记载:猛获逃到卫国。南宫万逃到陈国,用车辇载着他的母亲,一天就到了。

又记载:齐国的庆克与声孟子通奸,与妇人蒙着衣服乘坐车辇,进入闳门。

又记载:孟氏的家臣秦莒父,车辇重得像役夫一样。秦莒父是孟献子的家臣,步行拉着重车跟随老师。

《谷梁传》记载:晋君召见伯尊询问。伯尊来时,遇到车辇,车辇没有避让,让车右下车鞭打他。

《尔雅》说:‘徒御不惊’,指的是乘坐车辇的人。

《汉书》记载:淮南王刘长早逝母亲,经常依附吕后、孝惠帝,但心里常常怨恨辟阳侯。孝文帝即位后,自认为是最亲近的人,傲慢不恭,多次不遵守法律。皇帝宽恕了他。三年后,刘长入朝,跟随皇帝去苑中打猎,与皇帝乘坐同一辆车,皇帝称他为‘太兄’。

又记载:傅昭仪受到皇帝的宠爱,生下定陶恭王,多才多艺。皇帝非常喜爱她,坐着时同席,行走时同辇。

又记载:班婕妤,班况的女儿,是孝成帝的婕妤。她贤能且通晓事理。皇帝在后宫游玩时,曾想与她同辇,班婕妤辞谢说:‘看古代贤明的君主,都有名臣在身边;夏、商、周三代末代君主,才有宠妃。现在想同辇,难道不像那样吗?’皇帝认为她说得对,就放弃了。太后听说后,高兴地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汉武故事》记载:又修建了明光宫,征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填充。皇帝常常出行,载着她们在后车中。与皇帝同辇的有十六人,人数总是满员。

又记载:皇帝曾经乘坐车辇到郎署,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郎官,姓颜名驷,是江都人。皇帝问:‘你什么时候成为郎官的?怎么这么老了?’回答说:‘我在文帝时期就担任郎官了。’皇帝问:‘为什么这么不遇时?’驷回答说:‘文帝喜欢文学,而我喜欢武艺;景帝喜欢老人,而我当时还年轻;陛下喜欢年轻人,而我现在已经老了。所以三代都没有得到重用。’

《晋书》记载:山涛。吴国平定之后,皇帝下诏天下停止军事行动,向天下展示大安。州郡都去除了兵器,大郡设置武吏一百人,小郡五十人。皇帝曾经在宣武场讲武,山涛当时有病,皇帝下诏让他乘坐步辇随行。趁机与卢钦讨论用兵的根本,认为不应该去掉州郡的武备,他的论述非常精辟。当时大家都认为山涛没有学习《孙吴》兵法,却与兵法暗合。皇帝称赞说:‘这是天下的名言!’但并没有采用。等到永宁之后,屡次发生变乱,贼寇突然兴起,郡国都因为没有准备而无法控制。天下因此大乱,就像山涛所说的那样。

又记载:张敞《东宫旧事》:太子有卧辇、步舆。

王韶之《晋纪》记载:义军起义,桓玄问众人:‘我会失败吗?’曹靖之回答说:‘神怒民怨,我非常担忧。’桓玄问:‘神为什么愤怒?民为什么怨恨?’回答说:‘迁移晋朝的宗庙,飘零失落,没有地方祭祀,不及于祖先,这就是神愤怒的原因。’桓玄问:‘你为什么不劝谏?’回答说:‘车辇上的诸位,都认为这是尧、舜的时代,我怎敢劝谏!’

又记载:梁冀与妻子孙寿一起乘坐车辇,张着羽盖,用金银装饰,以娱乐自己。

《晋公卿礼秩》记载:太宰、平王赐予云母车辇。

《晋太康起居注》记载:齐王归藩,皇帝下诏赐予香衣车辇一辆。

《后魏书·礼志》记载:大楼车辇辀十二,加上玉饰衡,轮子雕刻彩绘,与车辂相同,驾着十二头牛。

又记载:乾象车辇,羽葆圆盖,画有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阶云汉、山林云气、仙圣贤明、忠孝节义、游龙飞凤、朱雀玄武、白虎青龙奇禽异兽,都可以作为装饰。太皇、太后协助祭祀郊庙时乘坐。

《邺中记》记载:石虎的大驾有金银车辇、云母车辇、武刚车辇数百辆。石虎的皇后出行,乘坐嵩路车辇。有的车辇用玉装饰,有的车辇涂上朱漆。卧车完全用云母代替纱,内外四望都通透。

又说:石虎年轻的时候喜欢游猎,身体逐渐变得强壮,不再骑马。他制作了一种猎辇,让二十个人抬着,就像现在的步行辇一样。辇车上安装了可以回转的曲盖,座位周围有可以转动的床。如果射鸟兽,应该有明确的方向,辇车可以随着人的移动而转动。

《王君内传》记载:神人乘坐由三朵云构成的辇。

《拾遗记》记载:周穆王驾驭着黄金和碧玉制成的辇,从早到晚,探索了宇宙的深处。

潘岳在《籍田赋》中写道:天子乘坐玉辇,上面覆盖着华盖,金银的光芒闪耀,如同龙马奔腾跳跃。

邹阳在《上吴王书》中写道:战斗不停,救兵未至,死者相随,辇车相连,粮食运输不断,千里不绝。

枚叔在《七发》中写道:从轿子到辇车,这被称为瘫痪的起点。

又说:辇车的道路是斜交的,堤岸和池塘弯曲蜿蜒。

曹植在《公燕诗》中说:轻便的辇车随风移动。

刘桢在《公燕诗》中说:辇车如飞,素质轻盈,跟随的人填满了道路两旁。

丘希范在《应诏诗》中写道:轻柔的手指承接玉辇,细嫩的青草覆盖着龙骑。(这是指汉朝时,玉辇从上行,用青草覆盖龙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三-注解

辂:古代一种大车,常用于载皇帝或尊贵者,有四个轮子,装饰华丽。

金辂:金辂,以金玉装饰的车,象征着富贵和尊贵。

象辂:象辂,以象牙装饰的车,是古代天子用于朝会的一种车辆。

革辂:革辂,以皮革装饰的车,用于军事或巡狩。

木辂:木辂,古代天子用于田猎的车辆。

大辂:大辂,指天子之车,是天子出行时的主要交通工具。

鸾车:鸾车,古代有虞氏的辂,以鸾鸟的羽毛装饰。

〈车勾〉车:〈车勾〉车,古代夏后氏的辂,形状如勾。

青阳左个:青阳左个,古代天子居住的方位之一,位于东方。

明堂左个:明堂左个,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场所。

太庙太室:太庙太室,古代祭祀祖先的庙宇。

总章左个:总章左个,古代天子处理政务的地方。

玄堂左个:玄堂左个,古代天子居住的方位之一,位于北方。

金根之车:金根之车,古代的一种豪华车,以金为装饰。

耕根车:耕根车,古代用于耕作的车辆。

玉路:玉路,古代天子用于祭祀的车辆。

金路:金路,古代天子用于接待宾客的车辆。

象路:象路,古代天子用于朝会的车辆。

革路:革路,古代天子用于军事的车辆。

正辂:正辂,指主要的车队。

副辂:副辂,指辅助的车队。

辇车:辇车,古代天子或贵族乘坐的轻便车。

翟车:翟车,古代以翟鸟羽毛装饰的车。

清庙:清庙,古代祭祀祖先的庙宇。

越席:越席,古代的一种草席。

大羹:大羹,古代的一种肉汤。

粢食:粢食,古代的一种谷物食品。

大辂之服:大辂之服,指与乘坐大辂相匹配的服饰。

戎辂之服:戎辂之服,指与乘坐戎辂相匹配的服饰。

晏子:晏子,春秋时期齐国的著名政治家。

景公: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梁丘据:梁丘据,春秋时期齐国的官员。

秦皇:秦皇,即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汉承秦制:汉承秦制,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

乘舆:乘舆,古代天子乘坐的车。

金根:金根,古代的一种车。

千牛卫将军:千牛卫将军,古代的一种官职。

辇:古代帝王或贵族乘坐的一种车辆,通常由四匹马拉,装饰豪华。

卤簿令:卤簿令,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仪仗。

皇太子:皇太子,古代皇帝的儿子,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王公:王公,古代的贵族。

青龙:青龙,古代神话中的四象之一,代表东方。

白虎:白虎,古代神话中的四象之一,代表西方。

金凤:金凤,古代神话中的神鸟。

苡文鸟兽:苡文鸟兽,古代车上的装饰图案。

黄屋:黄屋,古代天子所乘之车的顶盖。

纛:纛,古代军旗。

青盖:青盖,古代车上的顶盖。

绣饰:绣饰,用彩色丝线绣成的装饰。

博山镜子:博山镜子,古代的一种装饰品。

树羽轮:树羽轮,古代车轮上的装饰。

朱班重牙:朱班重牙,古代车上的装饰。

旂:旂,古代的一种旗帜。

旒:旒,古代旗帜上的装饰。

闟戟:闟戟,古代的一种兵器。

结绶:结绶,古代的一种装饰。

铃緌:铃緌,古代车上的铃铛。

翟尾:翟尾,古代装饰品。

焦镂:焦镂,古代的一种雕刻工艺。

锡鞶缨:锡鞶缨,古代车上的装饰。

就:就,古代的计数单位。

耕田:耕田,古代的一种农业活动。

奉引:奉引,古代的一种礼仪。

睪:睪,古代的一种仪式。

云旗:云旗,古代的一种旗帜。

霓:霓,古代的一种云彩。

舆:古代车辆,泛指车乘,也可指代车辆上的座位。

辐:辐,车轮上的辐条。

夫妻反目:夫妻反目,夫妻之间关系破裂。

大舆之輹:大舆之輹,古代大车上的轮子。

天且劓:天且劓,古代的一种刑罚。

刚:刚,指刚强的性格或品质。

朝会:古代官员定期朝见皇帝的集会。

显宗:指东汉明帝刘庄。

板舆:古代用于抬运病人或老弱病残者的简易车辆。

太宰安平王孚:指曹魏时期的太宰、安平王曹孚。

陶潜:东晋末年著名诗人,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武侯: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

宣王:指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司马懿。

孟旭:东晋时期人物,字元亮。

王恭:东晋时期官员,字孝伯。

董宣:东汉时期官员,以刚正不阿著称。

桓温:东晋时期权臣,字元子。

谢安石: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安石。

淮南子: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韩子:指韩非,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潘安仁:即潘岳,西晋时期文学家。

左太冲:即左思,西晋时期文学家。

张平子:即张衡,东汉时期科学家、文学家。

曹子建:即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以诗歌著称。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

同舆附:古代帝王出行时,亲近的大臣有时会与皇帝乘坐同一辆车。

太祖:指曹魏的开国皇帝曹操。

猛获:春秋时期郑国大夫。

南宫万:春秋时期宋国大夫。

闳:古代城门。

伯尊: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徒御不惊:古代对乘坐辇车者的尊称。

班婕妤:西汉成帝的妃子,以贤淑著称。

汉武故事:关于汉武帝刘彻的传说。

山涛:西晋时期官员,字巨源。

卢钦:西晋时期官员,字子行。

张敞:西汉时期官员,以刚直著称。

傅昭仪:西汉成帝的妃子。

班况:班婕妤的父亲。

文帝:指西汉的汉文帝刘恒。

景帝:指西汉的汉景帝刘启。

陛下: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嬖妾:帝王的宠妃。

明光宫:汉武帝时期建造的宫殿。

郎署:古代官署名,负责选拔和培养官员。

颜驷:西汉时期人物。

曹靖之:东晋时期人物。

桓玄:东晋末年权臣。

梁冀:东汉末年权臣。

孙寿:东汉末年权臣梁冀的妻子。

云母辇:以云母装饰的辇车。

嵩路辇:以嵩山特产装饰的辇车。

武刚辇:以武刚装饰的辇车。

大楼辇:指装饰华丽的辇车。

乾象辇:指装饰有天文图案的辇车。

石虎:石虎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君主,此句中提及石虎少年时游猎,身体变得强壮,不再骑马,而是乘坐由二十人抬的猎辇。

皇后:帝王的妻子,皇后是皇后之尊称。

游猎:指打猎,古代贵族和武将常进行的活动,也是检验武艺和身份地位的一种方式。

体转壮大:身体变得强壮,形容石虎因长期游猎而身体强健。

不复乘马:不再骑马,表示石虎不再以马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猎辇:用于狩猎的车辆,这里指石虎所乘坐的由人抬的车辆。

步辇:步行用的辇车,指没有马拉的辇车。

曲盖:古代车辆上的伞状装饰,用于遮阳或避雨。

关床:一种可转动的床,此处指辇车中的座位。

神人:指神话或传说中的人物。

三云之辇:由三朵云彩构成的辇车,形容非常华丽的车辆。

周穆王:西周时期的君主,以好大喜功和远游著称。

黄金碧玉之辇:用黄金和碧玉装饰的辇车,形容非常珍贵的车辆。

穷宇宙之内:穷尽宇宙的边际,形容周穆王游历之广。

潘岳: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籍田赋:潘岳的作品,描述了皇帝耕作的场景。

玉辇:用玉石装饰的辇车,指皇帝或贵族所乘坐的车辆。

华盖:古代皇帝出行时使用的一种伞,用以遮阳或避雨。

金银照曜:金银的光芒照耀,形容辇车的华丽。

龙骥腾骧:龙马奔腾的样子,形容车辆行驶迅速。

沛艾:形容车辆行驶时的声音。

邹阳: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上吴王书:邹阳写给吴王刘濞的书信,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斗城:指城墙,此处比喻战争。

救兵:前来救援的军队。

死者相随:死者接连不断,形容战争的惨烈。

辇车相属:辇车接连不断,形容军队的规模庞大。

转粟流输:转运粮食,形容后勤供应的繁忙。

千里不绝:连续不断,形容距离之远。

枚叔: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七发:枚叔的作品,是一篇辞赋,描述了七种不同的景象。

出舆入辇:从轿子下来进入辇车,指身份高贵的人出行时的场景。

蹶痿之机:指瘫痪的征兆,此处比喻身体虚弱。

辇道:辇车行驶的道路。

堤池:堤坝和池塘,此处指道路两旁的景观。

纡曲:弯曲,形容道路的曲折。

公燕诗:曹植的作品,是一首宴会诗。

轻辇随风移:轻便的辇车随风移动,形容辇车的轻盈。

刘公干:即刘桢,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以诗歌著称。

辇车飞素质:辇车飞快地行驶,形容速度之快。

从者盈路傍:随从的人填满了道路两旁,形容随从众多。

丘希范:即丘迟,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应诏诗:丘迟应皇帝诏令所作的诗。

轻荑:指柔嫩的手指,此处指女子。

龙骑:指装饰华丽的马匹,此处指辇车。

汉,草辇从上行。:汉朝时期,皇帝出行时,草制的辇车由人抬着走在前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三-评注

又曰:石虎少游猎,体转壮大,不复乘马。作猎辇,使二十人担之,如今之步辇。上安徘徊曲盖,坐处转关床。若射鸟兽,宜有所向,关随身而转。

此段文字描述了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猎辇,展现了当时皇家猎场之奢华与石虎的个人喜好。‘体转壮大,不复乘马’一句,描绘了石虎身体强健,不再需要骑马,转而乘坐猎辇。‘作猎辇,使二十人担之’体现了猎辇的巨大与豪华,二十人的负担彰显了皇权的威严。‘上安徘徊曲盖,坐处转关床’则是对猎辇内部装饰的细致描绘,‘曲盖’与‘转关床’均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巧思。‘若射鸟兽,宜有所向,关随身而转’一句,说明了猎辇的设计之精巧,能够随猎者心意转向,适应狩猎场景的需要。

《王君内传》曰:神人乘三云之辇。

此句出自《王君内传》,描述了神人乘坐由三朵云彩构成的辇。‘三云之辇’是一种神话中的交通工具,体现了古人对于神灵世界的想象与崇拜,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神秘化解读。

《拾遗记》曰:周穆王驭黄金碧玉之辇,从朝至暮,而穷宇宙之内。

《拾遗记》中的这段文字描述了周穆王乘坐黄金碧玉之辇的壮丽场景。‘黄金碧玉之辇’展现了周穆王的尊贵与奢华,‘从朝至暮,而穷宇宙之内’则是对周穆王统治范围的夸张描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对于帝王统治范围的无限想象。

潘岳《籍田赋》曰:天子御玉辇,荫华盖,金银照曜以炯晃,龙骥腾骧而沛艾。

潘岳在《籍田赋》中描绘了天子的玉辇,‘玉辇’象征着天子的威严与尊贵。‘荫华盖’则是对辇顶装饰的描绘,‘金银照曜以炯晃’展现了辇的富丽堂皇。‘龙骥腾骧而沛艾’则是对拉辇的龙骥的生动描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邹阳《上吴王书》曰:斗城不休,救兵不至,死者相随,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

邹阳在《上吴王书》中用‘辇车’来比喻战车,‘斗城不休’、‘救兵不至’等词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死者相随,辇车相属’形象地展现了战场上的惨烈景象,‘转粟流输,千里不绝’则是对战争物资调运的描述,反映了古代战争的规模与后勤保障的重要性。

枚叔《七发》曰: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

枚叔在《七发》中用‘出舆入辇’来形容一种病态,‘命曰蹶痿之机’意味着这种病态是由于长期乘坐车辇导致的。此句反映了古代对于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关注。

又云:辇道斜交,堤池纡曲。

此句描述了辇道的布局,‘辇道斜交’与‘堤池纡曲’描绘了道路的曲折与复杂,体现了古代城市布局的精巧与考究。

曹子建《公燕诗》云:轻辇随风移。

曹植在《公燕诗》中用‘轻辇’来形容一种轻松愉快的出行方式,‘随风移’则是对辇行速度的描绘,给人一种飘逸自由的感觉。

刘公干《公燕诗》云:辇车飞素质,从者盈路傍。

刘桢在《公燕诗》中用‘辇车’来形容一种快速的出行工具,‘飞素质’形容了辇车的速度之快。‘从者盈路傍’则是对随从人员的描绘,反映了当时出行时的排场。

丘希范《应诏诗》云:轻荑承玉辇,细草籍龙骑。(汉,草辇从上行。)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车部-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08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