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资产部-卷十四-原文
○钓
《毛诗·何彼秾矣》曰:其钓维何?维丝伊缗。(伊,维。缗,纶也。《笺》云:钓者以此有求於何,彼以为之乎?以丝为之纶,则是善钓也。)
又《国风·竹竿》曰:籊々竹竿,以钓于淇。
又《小雅·采绿》曰:之子于钓,言纶之绳。(纶,约缴也。)其钓维何?维鲂及鱮。维鲂及鱮,薄言观者。
《论语·述而》曰:子钓而不纲。(钢,谓为大索横流属钓。)
《尚书大传》曰:周文王至磻溪,见吕望钓。文王拜之,尚父云:’望钓得玉璜,刻曰:’周受命,吕佐检,德合于今,昌来提。’
《战国策》曰: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益大,今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臣与王拂枕席,爵至人君,走人於庭,避人於涂。四海之内,其美人多矣!闻臣之得幸王也,必裂裳而趋王,臣亦犹曩之所得鱼也,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乎!’魏王曰:’有是心也,何不相告?’於是布令於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谢承《后汉书》曰:郑敬隐於蚁陂,钓鱼大泽,折芰为坐,以荷荐肉,瓠瓢盈酒,琴书自娱。
《后汉书》曰:郭玉者,广汉人。初,有老父,不知何所出,常渔钓於涪水,自号涪翁。乞养民间,见有病者,时下针石,有效。玉从受术焉。
又曰: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也,备安车玄纁聘之。三反而后至,拜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
《晋书》曰:翟庄,汤之子也。少以弋钓为事,及长,不复猎。或问:’鱼猎同是害生之事,而先生止去其一,何哉?’庄曰:’猎自我,钓自物,未能顿去,故先节其甚者。夫贪饵吞钩,岂我哉?’时人以为知言。
《宋书》曰:王弘之性好钓。上虞江有一处名石头,弘之常垂纶於此。经过者不识之,或问:’渔师得鱼卖不?’弘之曰:’亦不得,得亦不卖。’日夕,载鱼入上虞郭,经亲故门,各以一两头置门内而去。
又曰:文帝尝与群臣临天泉池,帝垂纶,良久不获。王景文越席曰:’臣以为垂纶者清,故不获贪饵。’众皆称善。
又曰:渔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太康孙缅为寻阳太守,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凌波隐显。俄而渔父至,神韵萧洒,垂纶长啸。缅甚异之,乃问:’有鱼卖乎?’渔父笑而答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耶?’缅益怪焉,遂褰裳涉水,谓曰:’窃观先生有道者也,终朝鼓枻,良足劳止。吾闻:黄金白璧,重利也;驷马高盖,荣势也。方今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沦之士,靡然向风。子胡不赞缉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渔父曰:’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辩贱贫,无论荣贵!’乃歌曰:’竹竿籊々,河水悠悠。相忘为乐,贪饵吞钩。非夷非惠,聊以忘忧!’於是悠然鼓棹而去。
《孔丛子》曰:子思居卫,卫人钓於河,得〈鱼睘〉鱼焉,(一作鳏鱼。)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鱼睘〉鱼,鱼之难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对曰:’吾下钓,垂一鲂之饵,〈鱼睘〉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子思喟然曰:’〈鱼睘〉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
《文子》曰:鱼不可以无饵钓,兽不可以空器召。
《列子》曰: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条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於百仞之川洎流之中,纶不绝,钩不申,竿不挠,因水势而施舍也。
又曰: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使巨鳌十五举首而载之,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国有大民,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趋,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
《荀乡子》曰:自上莅下,犹夫钓者焉,隐於手而应於钓,则可以得鱼。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而投之必得鱼矣。
《阙子》曰: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之钩,错以银碧,垂翡翠之纶,其持竿处位即是,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庄子》曰:庄子钓於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见焉,曰:’愿以境内累夫子,’庄子持竿不顾。
又曰:任公子好钓巨鱼,为大纶巨钩,以犗牛为饵,蹲会稽,投东海,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惊扬波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振荡。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浙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
《淮南子》曰:詹公之钓,千岁之鲤不能避。
又曰:圣人以道德为竿纶,以仁义为钩饵,投之天地间,万物孰非其有哉?
又曰:无饵之钓,不可以得鱼;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
又曰:钓者静之,罛者舟之,罩者抑之,罾者举之,为之异,得鱼一也。
《孙绰子》曰:海人与山客辩其方物,海人曰:’横海有渔,额若华山之顶,一吸万顷之波。’山客曰:’邓林有木,围三万寻,直上千里,傍荫数国。’有人曰:’东极有大人,斩木为策,短不可支;钓鱼为鲜,不足充饥。’
《抱朴子》曰:金钩玉饵虽珍,而不能制九渊之沉鳞;显宠丰禄虽贵,而不能致无欲之幽人。
《符子·方外》曰:太公钓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太公跪石隐崖,且不饵而钓,仰咏俯吟,及暮而释竿。
《傅子》曰:刘晔责杨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之,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不可不精思也。’
《穆天子传》曰:天子北征,舍於珠泽,(此泽出珠,因名之云。今越携平泽出青珠。)以钓於流水。
又曰:辛未,天子北还,钓于渐泽,食鱼于桑野。
又曰:天子乃钓于河,以观姑繇之木。(姑繇,大木也。《山海经》曰:寻木长千里,生河边。谓此木之类。)
《六韬》曰:吕尚坐茅以渔,文王劳而问焉。吕尚曰:’鱼求於饵,乃牵其缗;人食於禄,乃服於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小钓钓川,而擒其鱼;中钓钓国,而擒其万国诸侯。’
《吕氏春秋》曰:善钓者,出鱼乎千仞之下,饵香也。
又曰:太公钓於兹泉,遭纣之世,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与不知也。
又曰:若钓者,鱼有大小,饵有宜适,羽有动静。(羽,钓浮也。)
《说苑》曰:宓子贱为单父宰,过於阳书,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书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书曰:’夫投纶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薄而味厚。’宓子贱曰:’善。’於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於道,子贱曰:’驱驱之!夫阳书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焦赣《易林》曰:曳纶江海,钩挂鲂鲤,王孙利得,以飨仲友。
《列仙传》曰:吕尚,冀州人,避纣乱,钓於卞溪,三年不获鱼。比妪闻曰:’自可止矣!’公曰:’非尔所知矣。’果获大鲤,得兵钤於鱼腹中。后葬无尸,惟玉钤六荐在棺中。
又曰:涓子者,齐人,钓於泽,得符鲤中。
又曰:陵阳子明,铚乡人。钓施溪,得白龙子,解网拜谢放之。后数十年,得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食。遂上黄山采五石脂、石肺,服之三年,白宠来迎之。
《神仙传》曰:左慈,字元放,卢江人。少有神通,尝在曹公坐,公从容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元放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须臾引大鲈鱼出。公大笑,会者咸惊。
《中论》曰:独思则滞而不通,独为则困而不就。善钓不易坻而得鱼,君子不降席而追道。
又曰:文王遇姜公於渭滨,皤然皓首,秉竿而钓。文王得之,灼若祛云而见日,霍若开雾而观山。
桓范《世论》曰:水则有波,钓则有磨,我欲更之,无如之何。言物动而衅已彰,形行而迹已著。
又曰:钓巨鱼不使婴儿轻预,非不亲,力不堪也。
《王子年拾遗记》曰:汉帝元凤中,季秋之月,泛冲澜灵鹢之舟,穷晷继夜,钓於台下。以香金为钩,霜丝为纶,丹鲤为饵。得白蛟,长三丈,大若蛇,无鳞甲。
又曰:吴主与潘夫人游,钓得大鱼。吴主喜,夫人曰:’昔闻泣鱼,今乃为喜。有喜必忧,以为深诫。’至末年,渐相谮毁,稍见离退。时人谓夫人知几,钓台今犹存焉。
《世说》曰:刘道真少时常渔钓草泽,善歌啸,闻者莫不留连。有一老妪识异常人,甚乐歌啸,乃杀豚进之。道真食豚尽,了不谢。妪见不饱,又进一豚,食半还之。后为吏部郎,妪儿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儿不知由,复白母,母告之,於是赍牛酒诣道真,道真曰:’去!去!无可复相报。’
《楚辞》曰:以直针为钓,又何鱼之能得?
宋玉《钓赋》曰:宋玉与登徒子偕受钓於玄渊,退而见於楚襄王。登徒子曰:’夫玄渊之钓也,以三寻之竿、八丝之纶,饵以蛆〈虫尞〉,钩以细针,以出三尺之鱼於数仞之水中。’
卢植《与张然明书》曰:临江而钓,终日不获一鱼,鱼之不食其饵也。是以君子慎其举。
谢玄《与兄书》曰:居家大都无所为,正以垂纶为事,足以永日。此固下大有鲈鱼,一出手,钓得四十七枚。
又与书曰:昨日疏成后钓,出手所获鱼,以为二坩鲊,今奉送。
○筌
《周易》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广雅》曰:篝筌谓之昆。
《庄子》曰:得鱼忘筌。
王朝之《与庾安笺》曰:此间万顷江湖,挠之不浊,澄之不清。而百姓投一纶、下一筌者,皆夺其鱼器,不输十匹则不得放。不知漆园吏何得持竿不顾,渔父鼓枻而歌沧浪也?
○罛
《说文》曰:罛,罟也。
《尔雅》曰:鱼罟谓之罛。(郭璞注曰:最大网罟也,今江东云。)
《毛诗·硕人》曰: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秽秽,鳣鲔发发。
《庄子》曰:函车之兽,介而离山,不免乎网罟。
《淮南子》曰:张天下以为笼,因江海以为罟,又何亡鱼失鸟之有乎。
○网罟(张兽事少,故并见渔部)
《广雅》曰:罻{罒会}。鱼网谓之罟。
《说文》曰:网,庖羲所结绳,以田以渔也。
《周礼·天官上》曰: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罟,网也。以网搏所当田之兽。)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兽物。(狼膏聚,麋膏散。聚则温,散则凉。以救时之若也。兽物,凡兽皆可献也。)时田则守罟。(备兽触攫。)
《礼记·中庸》曰:子曰:’人皆曰子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
《毛诗·国风》曰:九罭之鱼,鳟鲂。(兴也。九罭,罟,小鱼之网也。鳟鲂,大鱼也。)
《周易》曰:庖羲氏结绳而为网罟。
《尔雅》曰:緵罟谓之九罭,九罭,鱼网也。(今之百襄罟是。亦谓之{罒畾}。今江东呼为緵。)
《韩诗》曰:’九罭之鱼,鳟鲂。’九罭,取虾茈也。
《史记》曰:泉阳渔人豫且,举网获江东神龟。
《汉书》曰:豺獭未祭,罝网不布於野泽焉。
《魏志》曰:邴原在辽东十馀年,后乃潜遁还南。行已数日,而公孙度甫觉。度知原之不可复追也,因曰:’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雉之网可能罗。始吾自遣之,勿复求也。’
《宋书》曰:孙法宗常居墓所,山禽野兽皆悉驯附。每逢鹿触网,必解放之,备以钱物。
《陈书》曰:张昭,宇德明,吴郡吴人也。幼有孝性,父常患消渴,嗜鲜鱼,昭乃身自结网捕鱼,以供朝夕。
《南史》曰:陈王固尝聘魏,宴昆明池。魏人以南人嗜鱼,大设罟网。固以佛法咒之,遂一鳞不获。
《文子》曰:临河欲鱼,不若退而织网。
《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庄子》曰:鱼不畏网,而畏鹈鸪。(网者,公平无私;鹈鸪,有欲得之心,故鱼畏。)
又曰:丰狐文豹,不免於网罗之患者,文也。
《韩子》曰:善张网者引其钢,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获,引其钢而鱼已慕矣。故吏者,民之本钢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又曰:靖郭君将城薛,客曰:’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絓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抱朴子》曰:太昊师蜘蛛而结网。
《国语》曰:鲁宣公夏滥於泗渊,(滥,渍也。渍罟於泗水之渊以取鱼。泗在鲁城北。)里革断其罟而弃之,(罟,网。)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降,下也。寒气初下,谓季冬建丑之月,大寒之后也。土蛰发,谓孟春建寅之月,蛰虫始震,鱼上水,獭祭鱼。)水虞於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今鱼方别孕,不放鱼长,又行罣罟,贪无艺也。’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良,善。)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言里此罟,则不忘里革言。谂,告也。)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於侧之不忘也。’
又曰:圣人贵让,且谚曰:’兽恶其网,民恶其上。'(兽恶其网,为害己;民恶其上,为病己也。)
《古史考》曰:庖羲作卦,观像而作网。
《世本》曰:芒作网。(宋襄注曰:芒,庖牺臣。)
《吕氏春秋》曰:汤见设网者,四面张而祝之,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来者,皆罹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如此?’
又曰:舜之未遇时也,以其从属拙地财,取水利,编蒲苇,结罟网。
应璩《报东海相染季然书》曰:足下顿弥天之网,收万仞之鱼,量之以溪谷,数之以陔兆,何其壮乎!观夫任公子之所钓,此为鳅虾,未足为吾子之道!
○罶
《毛诗·鹿鸣》曰:鱼丽于罶,鲿鯋。
又《小雅·苕之华》曰:牂羊偾首,三星在罶。(牂羊,牝羊也。罶,曲梁寡妇之笱也。)
《尔雅》曰:嫠妇之笱谓之罶。(郭璞注曰:谓以薄为其鱼笱。)
《广雅》曰:曲梁谓之罶。(《纂文》曰:扬州取鱼罶也。吴人谓之为笱主。)
《说文》曰:罶,曲梁,寡妇笱,鱼所留也。
○罺。
《尔雅》曰:罺谓之汕。(郭璞注曰:今之撩罟也。犍为舍人曰:以簿摷鱼曰摷者也。)
《纂文》曰:以鱼乘水上为汕。
○罩
《尔雅》曰:籗谓之罩。(郭璞注曰:捕鱼笼也。)
《毛诗·小雅》曰:南有嘉鱼,蒸然罩罩。
《纂文》曰:以铁施棹,因以取鱼。
《符子》曰:天罗廓矣,野人犹有罩翳之勤。
○涔
《尔雅》曰:糁谓之涔。(郭璞注曰:今作椮者,聚柴於水中,鱼得寒,入其里藏隐,因以簿围捕取之。犍为舍人曰:以米投水中养鱼曰涔也。)
《纂文》曰:以铁施竹头取鱼为涔。
○罾
《说文》曰:罾,鱼网也。
《史记》曰:陈胜诈为书,置人所罾鱼腹中。
《风土记》曰:罾树四植而张网於水,车輓,上下之形如蜘蛛之网,方而不圆。
《楚辞》曰: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喻失其所。)
应璩《新诗》曰:洛水禁罾罟,鱼鳖不为殖。(罾罟,网名。)空令自相啖,吏民不得食。
○笱
《毛诗·鸡鸣·弊笱》曰:弊笱在梁,其鱼惟惟。
又《小雅·小弁》曰:无逝我梁,无发我笱。
《说文》曰:笱,曲竹捕鱼笱也,从’竹”勾’,’勾’亦声。
○欚(音礼)
《广雅》曰:其罾谓之欚。
○梁
《毛诗·国风》曰: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鹈,洿泽也。梁,水中之梁。鹈在梁,可谓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笺》云:不称者,言德薄而服尊。)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咮,喙也。)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又《小雅》曰:鸳鸯在梁,戢其左翼。(言休息也。《笺》云:梁,石绝水之梁。戢,敛也。鸳鸯休息于梁。)
又曰: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
《魏志》曰:文帝东征,郭后留谯宫。
时后兄表留宿卫,欲遏水取鱼。
后曰:’水当通运漕,又少材木,奴客不在目前,当复私取官竹木作梁遏水。今奉车所不足者,岂鱼乎?’
《齐地记》曰:高密郡有古断水处,因造鱼梁,岁收亿数,故号曰’万匹梁’。
○軥
《广雅》曰:軥谓之輗。
○罠
《说文》曰:罠,鱼攵也。
○罨
《广雅》曰:罨,鮆网也。
《风土记》曰:罨如{罒从}而小,敛口,从水上掩而取者也。
○箅
《纂文》曰:箅,流水中张鱼器也。
○{貍}
《纂文》曰:取蟹者曰{貍}。
○銛
《纂文》曰:铁有钜,施竹头,以掷鱼为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资产部-卷十四-译文
《毛诗·何彼秾矣》说:那钓鱼用的什么?是用丝线编成的钓线。(伊,维。缗,纶也。《笺》说:钓鱼者用它来求取什么,他们是为了这个目的吗?用丝线做钓线,那就是擅长钓鱼了。)
又《国风·竹竿》说:长长的竹竿,用来在淇水钓鱼。
又《小雅·采绿》说:那个人去钓鱼,说的是系在钓线上的绳。(纶,约缴也。)那钓鱼用的什么?是鲂鱼和鳜鱼。鲂鱼和鳜鱼,旁边观看的人。
《论语·述而》说:孔子钓鱼但不使用大网。
《尚书大传》说:周文王到了磻溪,看到吕望在钓鱼。文王向他行礼,尚父说:‘望钓鱼得到玉璜,上面刻着:“周受命,吕佐检,德合于今,昌来提。”’
《战国策》说:魏王和龙阳君一起划船钓鱼,龙阳君钓到十几条鱼后流泪了,王问:“为什么?”回答说:“我刚开始钓到鱼时很高兴。后来得到的更多,现在却想放弃之前钓到的鱼。现在我和国王一起睡觉,得到贵族的爵位,在庭院里行走,在路上避开行人。四海之内,美女那么多!听说我得到王的宠爱,她们一定会急忙穿上衣服跑来见王,我也会像之前钓到的鱼一样被抛弃。我怎么能不流泪呢!”魏王说:“有这样的心思,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于是他在四境之内发布命令,说:“有敢说美女的,灭族!”
谢承《后汉书》说:郑敬隐居在蚁陂,在钓鱼大泽,用荷叶做坐垫,用荷叶垫肉,用瓢装满酒,弹琴读书自娱。
《后汉书》说:郭玉是广汉人。起初,有一个老父亲,不知道从哪里来,经常在涪水钓鱼,自称涪翁。他向民间求养,看到有病的人,时常给人针灸,有效。郭玉跟从他学习针灸技术。
又《后汉书》说: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年轻时很有名声,和光武帝一起游玩。等到光武帝即位,他改名换姓隐居不见。皇帝思念他的贤能,派人寻找他。后来齐国上报说:有一个男子,穿着羊皮袄,在湖中钓鱼。皇帝怀疑是他,准备了华丽的车辆和礼服去聘请他。往返三次后才到达,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他拒绝了,于是就在富春山耕田。后人把他的钓鱼处称为严陵濑。
《晋书》说:翟庄是汤的儿子。年轻时以打猎和钓鱼为业,长大后不再打猎。有人问:“打猎和钓鱼都是伤害生命的事情,先生为什么只放弃其中一种?”庄说:“打猎是我自己的事情,钓鱼是自然之物,我还没有完全放弃,所以先减少其中的一种。那些贪吃饵料吞钩的,难道是我吗?”当时的人认为他说得对。
《宋书》说:王弘之喜欢钓鱼。上虞江有一处叫石头的地方,王弘之经常在这里钓鱼。经过的人不认识他,有人问:“渔夫钓到的鱼卖吗?”王弘之说:“也不卖,钓到了也不卖。”每天傍晚,他带着鱼进入上虞城,经过亲友的家门,把鱼放在门内就离开了。
又《宋书》说:文帝曾经和群臣一起在天泉池边,文帝钓鱼,很久没有钓到。王景文越过座位说:“我认为钓鱼者应该是清高的,所以没有钓到贪吃的鱼。”大家都说好。
又《宋书》说:渔夫不知道名字,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太康孙缅担任寻阳太守,傍晚时分,在逍遥渚边,看到一艘轻舟,在波浪中隐现。不久渔夫来了,神态潇洒,钓鱼时高声长啸。孙缅很奇怪,就问:“有鱼卖吗?”渔夫笑着回答:“我的钓鱼不是真的钓鱼,怎么会卖鱼呢?”孙缅更加奇怪,于是脱下衣服涉水过去,对渔夫说:“我私下认为先生是有道的人,整天划船,真是太辛苦了。我听说:黄金白玉,是重利;骏马高车,是荣势。现在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居的人,都向风归附。你为什么不赞美光明之美,为什么如此隐藏自己呢?”渔夫说:“我,是山海的狂人,不懂世事,不分辨贫富,更不用说荣贵了!”于是唱道:“竹竿长长的,河水悠悠。相忘为乐,贪饵吞钩。非夷非惠,聊以忘忧!”然后悠闲地划船离开了。
《孔丛子》说:子思住在卫国,卫国人河里钓鱼,钓到一条〈鱼睘〉鱼,(一作鳏鱼。)鱼大得能装满车。子思问他:“〈鱼睘〉鱼,是难以得到的鱼。你怎么钓到的?”回答说:“我放下钓饵,挂上一条鲂鱼的饵,〈鱼睘〉鱼游过却不看它;再换上半块猪肉,它就吞下去了。”子思叹息说:“〈鱼睘〉虽然难以得到,但贪吃饵料而死;士人虽然怀有道德,但贪图俸禄而死。
《文子》说:鱼不能没有饵料来钓鱼,兽不能空手招来。
《列子》说:詹何以一根蚕丝做钓线,细针做鱼钩,荆条做钓竿,用米粒做饵料,在百丈深的河流中钓到满车的鱼,钓线不断,鱼钩不弯,钓竿不折,顺应水势而施钓。
又《列子》说:渤海的东边,有一个深谷,实际上是无底之谷。谷中有五座山,经常随着潮汐上下移动,不能暂时停住。需要十五只巨鳌抬起头来支撑它们,五座山才能停住不动。而龙伯国有一个大巨人,来到五山的地方,一钓就钓起了六只巨鳌,一起背回国,烧了它们的骨头来计数。
《荀乡子》说:从上到下,就像钓鱼者一样,手藏在袖子里,但钓到鱼。
《鬼谷子》说:古代擅长游说的人,就像拿着钓竿站在深渊边,一投下去就一定能钓到鱼。
《阙子》说:鲁国有一个喜欢钓鱼的人,用桂木做鱼饵,用黄金做鱼钩,用银碧装饰,用翡翠做钓线,他钓鱼的地方和姿势都正确,但钓到的鱼却很少。所以说:“钓鱼的关键,不在于装饰华丽;事情的关键,不在于花言巧语。”
《庄子》说: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个大夫去见他,说:“希望把国内的事情托付给您。”庄子拿着钓竿,没有回头。
又《庄子》说:任公子喜欢钓大鱼,用粗大的钓线做钓线,用牛腿做鱼饵,蹲在会稽山上,投到东海里,一年都没有钓到鱼。后来一条大鱼吃了他的饵料,拖着大钩,掀起波浪,白浪像山一样,海水动荡。任公子钓到这条大鱼,把它分开晒干。浙河以东,苍梧以北,没有人不厌倦这条大鱼的。
《淮南子》说:詹公的钓,千年之鲤也不能逃脱。
又《淮南子》说:圣人用道德做钓线,用仁义做鱼饵,投放到天地之间,万物哪一样不是他所拥有的呢?
又《淮南子》说:没有鱼饵的钓,不能钓到鱼;遇到士人没有礼貌,不能得到贤人。
又《淮南子》说:钓鱼者要静心,撒网者要撑船,罩网者要压抑,张网者要举起,虽然方法不同,但得到鱼的结果是一样的。
《孙绰子》说:海人和山客辩论他们的奇珍异宝,海人说:“横渡大海有渔夫,额头像华山的顶峰,一吸就能吸起万顷波浪。”山客说:“邓林有树木,树围三万寻,直上千里,树荫覆盖数国。”有人说:“东极有大人,用树木做拐杖,短得不能支撑;钓鱼是新鲜的食物,不足以充饥。”
《抱朴子》说:金钩玉饵虽然珍贵,但不能控制深渊中的沉鳞;显赫的荣耀和丰厚的俸禄虽然宝贵,但不能吸引无欲的隐士。
《符子·方外》说:太公在隐溪钓鱼已经五十六年了,却从未钓到过一条鱼。鲁连听说了这件事,就去观察他钓鱼。太公跪在石头上,隐居在山崖边,不使用鱼饵钓鱼,一边仰头吟唱,一边低头低吟,直到傍晚才放下钓竿。
《傅子》说:刘晔责备杨暨说:‘钓鱼的人,钓到大鱼就放掉它,等待可以控制的时候再拉上来,那么就没有钓不到的。君主的威严,岂止是大鱼而已?你虽然是直臣,但计谋不足,不可不深思熟虑。’
《穆天子传》说:天子北征,在珠泽住宿,(这个湖泊出产珍珠,因此得名。现在越携平泽出产青珠。)在那里钓鱼。
又记载:辛未年,天子北归,在渐泽钓鱼,在桑野吃鱼。
又记载:天子在黄河钓鱼,观看姑繇的大树。(姑繇,大树。《山海经》说:寻木长千里,生长在河边。指的就是这类树木。)
《六韬》说:吕尚坐在草地上钓鱼,文王劳问他。吕尚说:‘鱼寻求饵料,就拉它的线;人寻求俸禄,就服从君主。所以用饵料钓鱼,鱼可以被杀;用俸禄收买人,人可以被耗尽。小钓钓川,就能捕获鱼;中钓钓国,就能捕获万国诸侯。’
《吕氏春秋》说:擅长钓鱼的人,能在千仞之下钓到鱼,是因为饵料香。
又记载:太公在兹泉钓鱼,遇到商纣时代,文王得到他而成为王。文王,千乘之国;纣,天子。天子失去了,千乘得到了,这就是知与不知的区别。
又记载:如果钓鱼,鱼有大小,饵料有适宜与否,鱼浮标有动静。(鱼浮标,钓鱼用的浮标。)
《说苑》说:宓子贱担任单父宰,路过阳书,说:‘你有什么可以送给我吗?’阳书说:‘我年轻时贫贱,不知道治理百姓的方法。有两个钓鱼的方法,请允许我送给你。’子贱问:‘钓鱼的方法是什么?’阳书说:‘抛出钓线,迎着鱼吸饵的,是阳桥,那种鱼,虽然薄但不好吃;若隐若现,若吃若不吃的是鲂鱼,那种鱼,虽然薄但味道厚重。’子贱说:‘好。’于是还没到单父,就有迎接他的人在路上交接,子贱说:‘赶走他们!阳书所说的阳桥就是他们。’
焦赣《易林》说:在江海中钓鱼,钩挂着鲂鱼和鲤鱼,王孙得到了,用来招待朋友。
《列仙传》说:吕尚,冀州人,躲避商纣的混乱,在卞溪钓鱼,三年没有钓到鱼。老妇人说:‘可以停止了!’公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果然钓到了大鲤鱼,在鱼腹中得到兵符。
又记载:涓子,齐国人,在湖泊中钓鱼,得到符鲤。
又记载:陵阳子明,铚乡人。在施溪钓鱼,得到白龙子,解开网感谢放生。几十年后,得到白鱼,腹中有书,教子明服药。于是上黄山采集五石脂、石肺,服用三年,白宠来迎接他。
《神仙传》说:左慈,字元放,卢江人。年轻时有神通,曾在曹操的宴会上,曹操轻松地说:‘今天的高宴,美味的食物已经准备好了,只是缺少吴松江的鲈鱼。’元放下座回应说:‘这个可以得到。’于是请求铜盘装水,用竹竿在盘里钓鱼。不久钓出一条大鲈鱼。
《中论》说:独自思考会停滞不前,独自行动会陷入困境。擅长钓鱼不容易在浅滩钓鱼得到鱼,君子不会降低身份去追求道德。
又记载:文王在渭滨遇到姜公,白发苍苍,拿着钓竿钓鱼。文王得到他,就像云开见日,雾散见山。
桓范《世论》说:水有波浪,钓鱼有鱼饵,我想改变它们,却无能为力。说话行动已经暴露,形迹已经显露。
又记载:钓大鱼不让婴儿轻易参与,不是不亲近,而是力量不够。
《王子年拾遗记》说:汉帝元凤年中,季秋之月,乘坐冲浪灵鹢之舟,白天黑夜地钓鱼。
又记载:吴主与潘夫人游玩,钓到大鱼。吴主很高兴,夫人说:‘以前听说泣鱼,现在竟然是喜悦。有喜必有忧,以此为深诫。’到了晚年,逐渐被诬陷,逐渐被疏远。当时的人说夫人懂得预兆,钓鱼台至今还存在。
《世说》说:刘道真年轻时常常在草泽钓鱼,擅长唱歌啸,听到的人无不留连。有一个老妇人认出他不同寻常,非常喜欢他的歌啸,就杀了一只猪给他。道真吃完了猪肉,没有表示感谢。老妇人见他没吃饱,又给他送来一只猪,他只吃了一半就还给了。
《楚辞》说:用直针做鱼钩,又怎能钓到鱼?
宋玉《钓赋》说:宋玉和登徒子一起向玄渊学习钓鱼,回来后见到楚襄王。登徒子说:‘玄渊的钓鱼,用三寻的钓竿、八丝的钓线,用蛆虫做饵料,用细针做鱼钩,从数仞深的水中钓出三尺长的鱼。’
卢植《与张然明书》说:在江边钓鱼,整天没有钓到一条鱼,鱼没有吃它的饵料。因此君子谨慎自己的行为。
谢玄《与兄书》说:居家大多无所事事,只以钓鱼为乐,足以消磨时光。这里有很多鲈鱼,一出手就钓到了四十七条。
又写信说:昨天写完信后钓鱼,一出手就钓到了鱼,做了两个鱼盘,现在奉送。
《周易》说:筌,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记了筌。
《广雅》说:篝筌,叫做昆。
《庄子》说:捕到鱼后,就忘记了筌。
王朝之《与庾安笺》说:这里广阔的江湖,搅动不会浑浊,澄清也不会清澈。而百姓抛出钓线、放下鱼网的人,都夺取了他们的钓鱼工具,不交十匹布就不能放行。不知道漆园吏为何持竿不顾,渔夫鼓桨唱歌在沧浪中。
《说文》说:罛,是网。
《尔雅》说:鱼网叫做罛。(郭璞注:最大的网,现在江东称为罛。)
《毛诗·硕人》说:河水洋洋,向北流淌,张网捕鱼,鱼儿纷纷。
《庄子》说:被关在车中的野兽,离开山林,难免落入网中。
《淮南子》说:用天下做笼子,用江海做网,又有什么鱼会丢失,鸟会失去的呢?
《广雅》说:罻{罒会}。鱼网叫做罟。
《说文》说:网,是庖羲用绳子结成的,用来打猎和钓鱼。
《周礼·天官上》说:兽人,掌管网捕野兽,辨别它们的名称和种类。(网,就是网。用网捕捉应当打猎的野兽。)冬天献上狼,夏天献上麋鹿,春秋献上各种野兽。(狼油聚集,麋鹿油分散。聚集则温暖,分散则凉爽。以适应时令的变化。野兽,所有野兽都可以献上。)按时打猎就守网。(防备野兽冲击捕捉。)
《礼记·中庸》说:孔子说:‘人们都说你聪明,把你赶到布满罗网陷阱的地方,你却不知道躲避。’
《毛诗·国风》说:九罭网中的鱼,有鳟鱼和鲂鱼。(这是用鱼来引发情感。九罭,是一种细密的网,用来捕捞小鱼。鳟鲂,是较大的鱼。)
《周易》说:庖羲氏用绳子编织成网。
《尔雅》说:用丝线编织的网叫九罭,九罭,是捕鱼的网。(现在的百襄网就是这样。也称为罒畾。现在江东人称它为緵。)
《韩诗》说:‘九罭网中的鱼,有鳟鱼和鲂鱼。’九罭,是用来捕虾的。
《史记》说:泉阳的渔夫豫且,撒网捕到了江东的神龟。
《汉书》说:豺獭还没有祭祀,网不能在野外水泽中布设。
《魏志》说:邴原在辽东住了十多年,后来就秘密地回到南方。走了几天后,公孙度才察觉。度知道邴原已经无法追回,于是说:‘邴君就像云中的白鹤,不是鹑雉的网能捕捉到的。起初是我自己派他去的,不要再去找他了。’
《宋书》说:孙法宗常常住在墓地里,山中的飞禽野兽都对他非常驯服。每当鹿撞到网里,他一定会放掉它,并准备一些钱物。
《陈书》说:张昭,字德明,是吴郡吴人。他从小就有孝心,他的父亲经常患有消渴病,喜欢吃鲜鱼,张昭就亲自结网捕鱼,来供应日常饮食。
《南史》说:陈王固曾经出访魏国,在昆明池设宴。魏人知道南方人喜欢吃鱼,就大规模地设置了网。
《文子》说:站在河边想要捕鱼,不如退回去织网。
《老子》说:天网恢恢,虽然宽大但不会遗漏任何。
《庄子》说:鱼不怕网,却怕鹈鹕。(网是公平无私的;鹈鹕是有欲望的,所以鱼害怕。)
又曰:华丽的狐狸和豹子,最终也难免落入网罗之中,这是因为它们有花纹。
《韩子》说:擅长张网的人,只拉住网绳,而不是一个个地捕捉每一个网眼,然后才能捕到鱼。如果一个个地捕捉每一个网眼,那么既辛苦又难以捕到鱼,只拉住网绳,鱼就会主动靠近。
又曰:靖郭君要修筑薛城,有个客人说:‘您听说过大鱼吗?网不能阻止它,鱼线也不能钩住它;一旦它失去水,连蚂蚁都能得逞!’
《孟子》说:密网不进入浅水池塘,鱼和鳖就不会被吃光。
《抱朴子》说:太昊学习蜘蛛编织网。
《国语》说:鲁宣公夏天在泗水之渊滥捕鱼,(滥,浸泡。在泗水之渊浸泡网来捕鱼。泗水在鲁城北。)里革砍断网并将其丢弃,说:‘古时候大寒降临,土地中的虫子开始活动,(降,下降。寒气刚开始下降,指季冬建丑之月,大寒之后。土地中的虫子开始活动,指孟春建寅之月,虫子开始震动,鱼上浮,獭开始捕鱼。)这时水中的鱼开始繁殖,不应该放掉鱼让其长大,却又去设置网,贪婪没有限度。’宣公听后说:‘我犯了错误,里革纠正了我,这不是很好吗?这是一个好网,让我记住这个方法。(良,好。)让有关部门保存它,让我不要忘记里革的话。’师存侍立一旁,说:‘保存网不如让里革在旁边提醒我不要忘记。’
又曰:圣人重视谦让,而且谚语说:‘野兽讨厌网,百姓讨厌统治者。(野兽讨厌网是因为它会伤害自己;百姓讨厌统治者是因为它会损害自己。)’
《古史考》说:庖羲创作卦象,观察形象而制作网。
《世本》说:芒制作网。(宋襄注说:芒,庖牺的臣子。)
《吕氏春秋》说:汤看到有人设网,四面张网并祈祷说:‘从天上来的,从地下来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会落入我的网中。’汤说:‘哎呀!全都被网住了。如果不是桀,还有谁能做到这样?’
又曰:舜还没有遇到好时机的时候,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利用水利,编织蒲苇,结网。
应璩《报东海相染季然书》说:您撒下了覆盖天空的网,捕到了万丈深处的鱼,用溪谷来衡量,用陔兆来计数,多么壮观啊!看看任公子所钓鱼,这不过是些小鱼小虾,还不足以代表您的道!’
○罶
《毛诗·鹿鸣》说:鱼落入罶中,鲿鱼和鯋鱼。
又《小雅·苕之华》说:雌羊的头低垂,三星在罶中。(雌羊,雌性的羊。罶,是曲梁,寡妇的笱。)
《尔雅》说:寡妇的笱叫罶。(郭璞注说:指的是用薄薄的竹子做的鱼笱。)
《广雅》说:曲梁叫罶。(《纂文》说:扬州用来捕鱼的罶。吴人称它为笱主。)
《说文》说:罶,曲梁,寡妇的笱,鱼所停留的地方。
○罺。
《尔雅》说:罺叫汕。(郭璞注说:现在的撩网。犍为舍人说:用薄薄的竹子捞鱼叫做撩。)
《纂文》说:用鱼在水上捕鱼叫做汕。
○罩
《尔雅》说:籗叫罩。(郭璞注说:捕鱼的笼子。)
《毛诗·小雅》说:南边有美味的鱼,蒸腾着罩罩。(罩罩,形容鱼多而活跃。)
《纂文》说:用铁制成的船桨,用来捕鱼。
《符子》说:天罗地网已经铺开,野人仍然要辛苦地捕鱼。
○涔
《尔雅》说:糁叫涔。(郭璞注说:现在写作椮,是指在水里堆积柴火,鱼因为寒冷而躲进去,然后用薄薄的网围捕它们。犍为舍人说:用米投到水里养鱼叫做涔。)
《纂文》说:用铁和竹头制成的工具来捕鱼叫做涔。
○罾
《说文》说:罾,捕鱼的网。
《史记》说:陈胜假装写信,把信放在别人捕到的鱼腹中。
《风土记》说:在罾树上种植四棵树,在水面上张网,形状像蜘蛛网,方形而不是圆形。
《楚辞》说:鸟儿为什么聚集在蘋草中?罾网为什么挂在树上?(比喻失去应有的位置。)
应璩《新诗》说:洛水禁止使用罾网,鱼和鳖不能繁殖。(罾网,网名。)只让它们自己互相捕食,官吏和百姓都得不到食物。
○笱
《毛诗·鸡鸣·弊笱》说:破旧的笱在梁上,鱼儿在其中游动。
又《小雅·小弁》说:不要离开我的梁,不要打开我的笱。
《说文》说:笱,曲竹制成的捕鱼工具,从‘竹’和‘勾’,‘勾’也作声。
○欚(音礼)
《广雅》说:这种罾叫欚。
○梁
《毛诗·国风》说:鹈鹕停在梁上,它的翅膀不沾水;(鹈鹕,是水鸟。梁,水中的桥梁。鹈鹕停在梁上,可以说是翅膀不沾水。)那个人的儿子,不配他的衣服。(《笺》说:不配,是说他的德行浅薄而衣服尊贵。)鹈鹕停在梁上,它的喙不沾水;(喙,鸟嘴。)那个人的儿子,不满足他的婚姻。
又《小雅》说:鸳鸯停在梁上,收起它的左翼。(这是说休息。《笺》说:梁,是石桥。收起,是收敛。鸳鸯在梁上休息。)
又曰:那是什么人呢?他的心思多么复杂!为什么离开我的梁,不进入我的家门?
《魏志》记载说:魏文帝东征时,郭皇后留在谯宫。当时郭皇后的哥哥郭表留宿在宫中担任警卫,想要截住水流来捕鱼。郭皇后说:‘水流应当用于运输粮食,而且这里木材很少,奴仆和客人在眼前,还打算私自砍取官府的竹木来搭建拦水的坝。现在奉车所缺少的,难道是鱼吗?’
《齐地记》记载说:高密郡有一个古时候断水的地点,因此在那里建造了鱼梁,每年可以收获数亿斤鱼,所以被称为‘万匹梁’。
《广雅》中说:軥被称为輗。
《说文》中说:罠,是捕鱼的工具。
《广雅》中说:罨,是一种捕鱼的网。
《风土记》中说:罨的形状像网但较小,开口收敛,是从水上覆盖下来捕鱼的。
《纂文》中说:箅,是在流水中张设的捕鱼工具。
《纂文》中说:捕蟹的人被称为{貍}。
《纂文》中说:铁制的捕鱼工具,头部装有竹子,用来投掷捕鱼,称为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资产部-卷十四-注解
钓:钓鱼。
缗:古代钓鱼用的丝线。
纶:钓鱼用的线,此处指钓鱼的装备。
纲:指钓鱼时用的粗大的绳索,横穿水面上用来捕捉鱼。
玉璜:古代的一种玉器,此处指吕望钓得之物,象征吉祥和权力。
龙阳君:古代的一种官职,此处指与魏王一同钓鱼的官员。
涕下:流泪,此处指龙阳君因感伤而流泪。
蚁陂:地名,指郑敬隐居的地方。
涪水:地名,指郭玉常渔钓的地方。
严陵濑:地名,指严光垂钓的地方。
翟庄:人名,指汤之子,以弋钓为事。
上虞江:地名,指王弘之常垂纶的地方。
天泉池:地名,指文帝与群臣垂钓的地方。
渔父:指渔夫,此处指一位隐士。
〈鱼睘〉鱼:古代一种大鱼,此处指子思所钓之鱼。
詹公:人名,指擅长钓鱼的人。
渤海:地名,指古代的一个大湖。
龙伯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国家,居民高大。
苟乡子:人名,指古代的一位哲学家。
鬼谷子:古代著名的道家学者,此处指其著作。
阙子:人名,指古代的一位学者。
庄子:古代著名的道家学者,此处指其著作。
任公子:古代人物,任公子。
淮河:地名,指古代的一条大河流。
抱朴子:人名,指古代的一位道家学者。
太公:太公指的是姜子牙,是周朝的开国元勋,被尊为兵圣。
鲁连:鲁连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策士,以谋略著称。
隐溪:隐溪指的是一个隐秘的山溪,这里指太公钓鱼的地方。
饵:饵指的是钓鱼用的鱼食。
释竿:释竿指的是放下钓竿,结束钓鱼。
中大鱼:中大鱼指的是钓到的大鱼。
人主之威:人主之威指的是君主的威严。
刘晔:刘晔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政治家。
杨暨:杨暨是刘晔的朋友。
珠泽:珠泽指的是出产珍珠的湖泊。
渐泽:渐泽指的是一个湖泊的名字。
河:河指的是黄河。
姑繇:姑繇指的是一种大树。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和神话集。
吕尚:吕尚即姜子牙,是周文王的谋士。
文王:文王是周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
纣: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以暴虐著称。
《六韬》:《六韬》是古代的一部兵书,相传为吕尚所著。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兹泉:兹泉指的是一个泉水的名字。
阳书:阳书是宓子贱遇到的人。
阳桥:阳桥是一种钓鱼的方法。
鲂:鲂是一种鱼。
羽:羽指的是钓鱼用的浮标。
宓子贱:宓子贱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贤臣。
单父:单父是宓子贱任职的地方。
比妪:比妪指的是一个老妇人。
兵钤:兵钤指的是兵器的钥匙。
涓子:涓子是齐国人,以钓鱼著称。
陵阳子明:陵阳子明是古代的一位仙人。
白龙子:白龙子指的是一种白龙。
左慈:左慈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道士。
曹公:曹公指的是曹操。
吴主:吴主指的是孙权。
潘夫人:潘夫人是孙权的妻子。
刘道真:刘道真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
老妪:老妪指的是一个老妇人。
吴松江:吴松江指的是位于今天的江苏省的一条江。
鲈鱼:鲈鱼是一种鱼。
中论:中论是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
姜公:姜公即吕尚,周文王的谋士。
登徒子:登徒子是宋玉的朋友。
玄渊:玄渊指的是一个深潭。
卢植:卢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学家。
张然明:张然明是卢植的朋友。
《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
筌:筌是钓鱼用的工具,类似于钩。
《广雅》:《广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
昆:昆指的是同类的意思。
《庄子》:《庄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
王朝:王朝是古代的一位文学家。
庾安:庾安是王朝的朋友。
罛:罛是捕鱼用的网。
《说文》:《说文》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字书。
《尔雅》:《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
《毛诗》:《毛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集。
《淮南子》:《淮南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著作。
罟:网。
网罟:网罟指的是捕鱼用的网。
庖羲:庖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被认为是渔猎的始祖。
《周礼》:《周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礼制书。
子: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知:智慧,有知识。
擭:陷阱,用来捕捉野兽的。
辟:避开,躲避。
九罭:古代一种捕鱼网,网眼较小,用来捕捞大鱼。
鳟鲂:指大鱼,鳟指鳟鱼,鲂指鲂鱼。
庖羲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他发明了结绳记事。
结绳:用绳子打结。
罟网:捕鱼的网。
緵罟:一种细密的网。
罒畾:古代一种捕鱼工具,形状像笱。
泉阳渔人豫且:泉阳地方的渔夫豫且。
江东神龟:江东地区的一种神龟。
豺獭:两种野生动物,豺指豺狼,獭指水獭。
祭:古代祭祀活动。
野泽:野外湖泊。
邴原:古代人物,邴原在辽东隐居。
公孙度:古代人物,邴原的朋友。
云中白鹤:比喻高洁不染的人物。
鹑雉:指鸟类,鹑指鹌鹑,雉指野鸡。
孙法宗:古代人物,常居墓所。
山禽野兽:山中的飞禽走兽。
鹿触网:鹿撞到网上。
张昭:古代人物,吴郡吴人。
消渴:指糖尿病。
鲜鱼:新鲜的鱼。
昆明池:古代人工湖泊。
佛法:佛教教义。
太昊: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太昊伏羲氏。
观像:观察自然现象。
罛罶:捕鱼的工具。
取名鱼:捕捞大鱼。
登川禽:捕捞水鸟。
寝庙: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庙宇。
行诸国:巡游各国。
助宣气:帮助宣扬国威。
豺獭未祭:豺獭还未进行祭祀。
自遣之:自己派遣。
勿复求也:不要再寻找。
驯附:驯服。
解放之:放掉它。
备以钱物:用钱物作为补偿。
嗜鲜鱼:喜欢吃新鲜的鱼。
身自结网捕鱼:亲自结网捕鱼。
供朝夕:供给日常饮食。
陈王固:古代人物,陈王。
聘魏:出访魏国。
大设罟网:大规模设置网。
以佛法咒之:用佛法进行诅咒。
一鳞不获:一条鱼也没有捕到。
临河欲鱼:站在河边想要捕鱼。
退而织网:回家去织网。
天网恢恢:天网广大。
疏而不漏:虽然稀疏但不会漏掉任何东西。
鱼不畏网:鱼不怕网。
鹈鸪:一种鸟类,有捕食鱼类的习性。
丰狐文豹:指狐狸和豹子。
网罗之患者:被网捕的。
文:花纹,这里指狐狸和豹子的花纹。
韩子:指韩非子,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
引其钢:拉住网的纲。
万目:网眼。
钢:纲。
吏:官吏。
民:百姓。
靖郭君:古代人物,靖郭君。
薛:古代地名。
大鱼:大鱼。
网:网。
缴:绳索。
絓:缠绕。
荡而失水:失去水。
蝼蚁得意:蚂蚁得意。
数罟:许多网。
洿池:深池。
鱼鳖:鱼和鳖。
胜食:吃不完。
师蜘蛛:学习蜘蛛。
鲁宣公:鲁国的国君。
滥於泗渊:在泗水之渊中滥捕。
泗水:河流名。
渊:深水处。
里革:鲁国的大夫。
大寒降:大寒节气到来。
土蛰发:土地中的昆虫开始活动。
水虞:掌管水事的官员。
讲罛罶:准备捕鱼的工具。
尝之寝庙:在宗庙中献祭。
鱼方别孕:鱼正在产卵。
不放鱼长:不放开鱼让它们成长。
行罣罟:设置罣网。
贪无艺:贪婪无度。
谂:告诫。
良罟:好的网。
师存侍:侍奉君主。
藏罟:收藏网。
置里革於侧:让里革在身边。
兽恶其网:野兽讨厌网。
民恶其上:百姓讨厌他们的上司。
兽恶其网,民恶其上:野兽讨厌网,百姓讨厌他们的上司。
庖羲作卦:庖羲氏创造了卦。
汤:商朝的君主。
设网者:设置网的人。
四面张:四面张网。
祝之:祈祷。
自天下者:从天上来的。
自地出者:从地上出来的。
自四方来者:从四面八方来的。
罹我网:落入我的网中。
尽之矣:已经足够了。
非桀,其孰如此:如果不是桀,还有谁能这样?
舜:传说中的圣君。
未遇时:还没有遇到好时机。
从属拙地财:跟随贫穷的人。
取水利:利用水利。
编蒲苇:编织蒲苇。
结罟网:结网。
应璩:古代人物,应璩。
东海相染季然:东海地方的官员。
顿弥天之网:放下巨大的网。
收万仞之鱼:捕获万丈深的鱼。
量之以溪谷:用溪谷来量。
数之以陔兆:用陔兆来数。
鳅虾:小鱼。
道:方法,途径。
罶:曲梁,捕鱼的工具。
嫠妇:寡妇。
笱:捕鱼的工具。
曲梁:弯曲的梁。
汕:用网捕鱼。
籗:捕鱼的笼。
罩:捕鱼的笼。
涔:捕鱼的工具。
糁:用柴火在水中聚集。
聚柴於水中:在水中聚集柴火。
簿围捕取之:用薄网围捕。
养鱼:养鱼。
罾:捕鱼的网。
弊笱:破旧的笱。
梁:桥梁。
鹈:一种水鸟。
濡:沾湿。
翼:翅膀。
咮:鸟嘴。
媾:婚配。
戢:收敛。
左翼:左边的翅膀。
文帝:指曹丕,即魏文帝,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皇帝。
东征:指魏文帝曹丕向东进行征伐的行动。
郭后:指郭皇后,曹丕的正室,魏国的皇后。
谯宫:指谯地的宫殿,谯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亳州市。
兄表:指郭皇后的哥哥郭表。
留宿卫:指郭表留在宫中担任警卫。
遏水取鱼:指阻止水流以捕鱼。
运漕:指水路运输,漕指水道。
材木:指木材。
奴客:指家仆。
奉车:指负责车辆供奉的官职。
高密郡:指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东部。
断水处:指水流被截断的地方。
鱼梁:指用于捕鱼的桥梁。
岁收亿数:指每年收获的鱼以亿计数。
万匹梁:指因收获丰富而得名的鱼梁。
軥:指古代一种用来牵引车辆的工具。
輗:指古代一种用来牵引车辆的工具,与軥类似。
罠:指捕鱼的网。
鱼攵:指用网捕鱼的动作。
罨:指一种捕鱼用的网,形状为小口,从水上覆盖以捕鱼。
箅:指一种捕鱼工具,用于在水流中张网捕鱼。
取蟹者曰{貍}:指捕蟹的人称为{貍}。
銛:指一种用铁制成的捕鱼工具,形状类似钜,一端装有竹头,用于掷入水中捕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资产部-卷十四-评注
《魏志》记载了文帝东征时,郭后留在谯宫的故事。文中提到郭后兄长表留宿卫,意图私取官竹木作梁以遏水取鱼。郭后则从国家利益出发,指出水路应当用于漕运,且材料匮乏,奴客不在,不应私取官竹木。她进一步提问,现在所缺乏的难道仅仅是鱼吗?这反映了郭后对国家资源的重视和对私欲的克制,体现了古代女性在家庭和国家事务中的智慧和责任感。
《齐地记》中提到高密郡有古断水处,因造鱼梁,岁收亿数,被称为’万匹梁’。这说明了古代对于渔业资源的重视,以及通过人工设施来增加捕鱼量的智慧。鱼梁的建造不仅增加了当地的收入,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改造能力。
《广雅》中解释了’軥’的名称为’輗’,这反映了古代对于事物名称的规范化和统一化。通过对工具名称的统一,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说文》中解释’罠’为’鱼攵’,即捕鱼的工具。这里的’攵’字,即手抓的意思,表明罠是一种用手操作的捕鱼工具,体现了古代人们对捕鱼技术的掌握。
《广雅》中解释’罨’为’鮆网’,而《风土记》则详细描述了罨的形状和用途,即罨如{罒从}而小,敛口,从水上掩而取。这里的{罒从}可能指的是网眼,敛口则是指网的入口较小,便于从水上捕捞。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不同捕鱼工具的详细认识和分类。
《纂文》中提到’箅’是流水中张鱼器,这表明箅是一种在流水中张开的捕鱼工具,可能是用来拦截鱼群的。
《纂文》中提到’取蟹者曰{貍}’,这里的{貍}可能是指捕蟹的工具或方法,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捕蟹技术的掌握。
《纂文》中提到’铁有钜,施竹头,以掷鱼为銛’,这里的’钜’可能是指大的铁器,’掷鱼’则是指用来投掷的捕鱼工具。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不同捕鱼工具的制作和使用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