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虫豸部-卷三-原文
《毛诗·豳·七月》曰:六月莎鸡振羽。(莎鸡羽成而振迅之。)
陆机《毛诗疏义》曰:莎鸡,如蝗而班色,翅数重,下翅正赤,或谓之天鸡。六月飞而振羽,’索索’声,幽州人谓之蒲错也。
《尔雅》曰:翰,天鸡也。(孙炎注曰: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郭璞症曰:一名摴鸡也。)
《广志》曰:莎鸡,似蚕蛾而五色,赤曰犨鸡。
○螽斯
《毛诗·螽斯》曰:《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螽斯羽,诜诜兮。(螽斯,蜙蝑也。)
《毛诗·豳·七月》曰:五月斯螽动股。(斯螽,蜙蝑也。)
○蜙蝑
陆机《毛诗疏义》曰:《尔雅》云:’螽斯,蜙(宣龙切。)蝑(相鱼切。)也。’杨雄云:’舂黍也,幽州谓之舂箕。角长,青色,斑黑,其股似玳瑁文。五月中以两股相瑳作声,闻数十步。’
《毛诗题纲》曰:螽斯,孟松蝑,一名舂黍,似蝗而小,青色,长股而鸣。喻后妃之性不妒忌,子孙众多。
《尔雅》曰:蜤(音斯。)螽,蜙蝑。(郭璞症曰:蜙〈虫从〉也,俗呼蝽〈虫黍〉。)
○蝙蝠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携则服翼,两头并翔。废江淮山渎之祠,摇光不明,服翼九足。(服翼,附鼠也。)
《孝经援神契》曰:蝙蝠伏匿,故夜食。
《尔雅》曰:蝙蝠,服翼也。(齐人呼为蟙〈虫墨〉,或谓之仙鼠。职墨二音。)
《抱朴子》曰: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乾,末服之,令人寿四万岁。
《玄中记》曰:百岁伏翼,其色赤,止则倒悬。千岁伏翼,色白,得食之,寿万岁。
《水经》曰:交州丹水亭下有石穴,甚深,未常测其远近。穴中蝙蝠大者如乌,多倒悬。得而服之,使人神仙。
《荆州记》曰:宜都夷道县有石穴,穴中有蝙蝠,如乌,多倒悬。
崔豹《古今注》曰:蝙蝠,一名仙鼠,又曰飞鼠。五百岁则色白脑重,集物则头垂,故谓倒挂鼠。食之得仙。
《幽明录》曰:淮南郡有物髡人发。太守朱诞曰:’吾知之矣,多置黐(音离。)以途壁。’夕,有数蝙蝠大如鸡,集其上不得去,杀之乃绝。屋檐下已有数百人头髻。
范注《治疟方》曰:蝙蝠七枚,合捣五百下。发日鸡鸣服一丸,乩晷一丸。遇发,乃与粥清一升耳。
○守宫
《毛诗·节·正月》曰:哀今之人,胡为虺蜴?(蜴,螈也。虺、蜴之性,见人则走。)
陆机《毛诗疏义》曰:蜴,一名荣原,水蜴也,或谓之〈虫虎〉蜼(音濉。)蛇医。如蜥蜴,青绿色,大如指,形状可恶也。
《春秋考异邮》曰:土胜水,故守宫食虿。(宋均曰:守宫生於土,虿藏物,属坎,水也。)
《尔雅》曰:蝾螈,蜥蜴。晰蜴,蝘蜓。蝘蜓,守官也。(转相解,博异语,别四名也。)
《汉书·东方朔传》曰:武帝置守宫盆下,使射之。朔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若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
《抱朴子》曰:谓蜥蜴为神龙者,非但不识神龙,亦不识蜥蜴。
又曰:沙砾无量,而珠璧甚鲜;鸱隼屯飞,而鸾凤罕出;虺蜥盈薮,而虬龙希睹。
王充《论衡》曰:禹南济於江,黄龙负舟。舟中人人五色无主,禹乃笑而称曰:’我受命於天,竭力以劳万民。生,寄也;世,归也。视龙,犹蝘蜓也。’龙去而亡患。
扬雄《方言》曰:秦晋四夏谓之守宫,其在泽者谓之蜥蜴,南楚谓之蛇医,或谓之蝾螈,北燕谓之祝蜒。桂林掷晷,守宫大而能鸣者谓之蛤蚧。
许慎《说文》曰:荥蚖,蛇医,以注鸣者也。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蜥蜴,守宫也。
《淮南万毕术》曰:守宫途齐,妇人无子。取守宫一枚置瓮中,及蛇衣,以新布密裹之,悬於阴处。百日,治守宫、蛇衣,分等以唾和之,途妇人齐,磨令温,即无子矣。
又曰:守宫饰挪帝,有文章。取守宫新合阴阳者牝牡各一,藏之瓮中,阴乾,百日以饰挪帝,则生文章。与男子合阴阳,辄灭去。
又曰:取七月七日守宫阴乾之,治合,以井花水和,途女人身,有文章,则以丹途之,不去者不淫,去者有奸。
徐怀远《南越志》曰:成阳县树多守宫,大者能鸣,谓之蛤蚧。
郭义恭《广志》曰:守宫,鳞色如蛇,而四足,似蝘蜓,有尺馀蝘蜓,有屋壁间者,有草野者,有石上者。
《博物志》曰:蜥蜴或蝘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捣万杵,以点女人支体,终身不灭,故号曰守宫。
崔豹《古今注》曰:蝘蜓,一曰守宫,一曰龙子,善於树上捕蝉食之。其长细五色者,名为蜥蜴;其短大者,名为蝾螈,一曰蛇医。大者长三尺,其色玄绀,善魅人,一曰玄螈,一名绿螈。
曹叔雅《异物志》曰:鱼跳跃,则蜥蜴从草中下,稍相依近,便共浮水上而相合。事竟,鱼还水底,蜥还草中。
干宝《搜神记》曰:淮南书佐刘雅,梦见青蜥蜴从屋栋落其腹内。因苦腹痛。
《梦书》曰:守宫为寡妇,著垣墙也。梦见守宫,忧寡妇人也。
《吴氏本草经》曰:石龙子,一名守宫,(一名石蜴。)一名山龙子。
扬子云《解嘲》曰:今子乃以鸱枭而笑凤皇,执蝘蜓而嘲龟龙,不亦病乎?
○蜣螂
《尔雅》曰:蛣蜣,蜣螂也。(郭璞注曰:黑甲虫,啖粪者也。)
张揖《广雅》曰:天柱,蜣螂也。(一作天杜。)
许慎《说文》曰:蜣螂,一曰天柱。
《冲波传》曰:蜣螂无鼻而闻香。
《抱朴子》曰:玄蝉洁饥,不羡蜣螂秽饱。
郭义恭《广志》曰:交州无蜣螂。
崔豹《古今注》曰:蜣螂能以土包粪,转而成丸,庄周所谓’蛣蜣掷昵,在於转丸’者也。(一名蜣螂。)一名结蜣,一名弄丸,一名转丸。
《梦书》曰:蜣螂为忧财辅以行者。梦见蜣螂,忧财粮也。
○白鱼
《尔雅》曰:蟫,(音淫。)白鱼也。(衣、书中虫,一孟丙鱼。音丙。)
张揖《广雅》曰:白鱼,蛃鱼也。
《齐书》曰:明帝初有疾,无辍听览,群臣莫知。及疾笃,敕台省府署求白鱼以为药,外始知之。
《本草经》曰:白鱼,一名衣鱼,治妇人疝疵、小便不利、小儿头中风、项僵,皆宜摩之。生咸阳。
《吴氏本草经》曰:衣中白鱼,一孟覃。
《范汪方》曰:治小便不利,取白鱼二七,捣之,令糜烂,分为数丸,顿服之,即通也。
○螳螂
《易通系卦》曰:螳螂搏蝉之虫,乘寒而杀物,自隐蔽而有所害,捕搏之像也。
《周书时训》曰:芒种之日,螳螂生。不生,是谓阴息。
《韩诗外传》曰: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杆何虫?’对曰:’杆螳螂也,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公曰:’杆为天下勇士矣。’回车避之,勇士归焉。(《淮南子》同。)
又曰:楚庄王将伐晋,告大夫:’有谏者死!’孙叔敖曰:’臣园中有榆,榆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不知螳螂在后,欲决狞蘘食之;螳螂方取蝉,不知黄雀在其后也。’
《礼记·月令》曰:仲夏之月,螳螂生。(蔡邕《月令章句》曰:螳螂,虫名,食蝉,杀虫。)
郑玄《礼记注》曰:螳螂,螵蛸母也。王瓒曰:’《尔雅》云:’莫貉,螳螂。’同类物色也。今沛鲁以南谓之螳螂,燕赵之际谓之食疣,齐兖以东谓之马敷。
《尔雅》曰:莫貉,螳螂,蛑。(螳螂,有斧虫,江东呼为石螂。蛑,音谋。貉,户各反。)不过,蟷蠰,(蟷蠰,螳螂别名。堂、襄二音。)其子蜱蛸。(一孟尃蟭,螳蠰卵也。蜱章裨。〈虫尃〉音搏。蟭音焦。)
张揖《广雅》曰:羊羊、蜕蚘,螳螂也。博焦,夷;冒焦,螵蛸也。
华峤《后汉书》曰:蔡雍在陈留。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雍者,比至而酒酣焉。客有弹琴於屏,雍至门,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雍具以告。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於声者乎?’雍曰:’杆足以当之矣。’
《吴越春秋》曰:吴王夫差令於邦中曰:’寡人欲伐齐,敢有谏者死!’太子友因讽谏以激於王,以清旦怀丸挟弹从后园而来,衣浃履濡,吴王夫差怪而问之,太子对曰:’臣游后园,闻秋蝉之鸣,往而观之,秋蝉登高树,自以为安,不知螳螂超枝缘条、曳要举刃,欲哺其形也。螳螂贪心纬缠,志在有利,不知黄雀盛缘茂林,徘徊枝叶,欲啄螳螂也。’
《庄子》曰:庄周游於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执弹而留之。(宿留,伺蒲般也。)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且搏之,(执草以自翳。)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真,身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
又曰:螳螂怒臂以当车辙,不知不胜任也,是才之美者也。(司马彪曰:非不有美才,顾不胜任耳。)
扬雄《方言》曰:螳螂谓之髡,或谓之丁,或谓之羊羊。(郭璞注曰:匠箔东呼龁肮。案,《尔雅》丁应下属,《方言》依此,失其旨。)
许慎《说文》曰:螳螂,不过也,一孟当蠰,一名研父。
邯郸氏《笑林》曰: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於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绍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梦书》曰:螳螂为亡人蔽匿草也。梦见螳螂,忧亡命者,
范子《计然》曰:螵蛸出三辅,上价三百。
《吴氏本草经》曰:桑蛸,条,蚀〈疒尤〉。一名害焦,一名致神农,咸,无毒。
成公绥《螳螂赋》曰:氆翼应时,延颈鹄望。推翳俟前,翘翼高抗。鸟伏蛇腾,鹰击隼放。俯飞蝉而奋猛,跃蟪蛄而逞壮。距车轮而轩翥,固齐侯之所尚。
郭璞《螳螂赞》曰:螳螂气虫,挥斧奋臂。当辙不回,勾践是避。勇士致毙,励之以义。
○蝍蛆
《春秋考异邮》曰:土胜水,故蝍蛆搏蛇。(宋均曰:蝍蛆生土蛇藏物,属校坎。坎,水也,为隐伏。)
《尔雅》曰:莛藜,蝍蛆。(郭璞注曰:似蝗,大腹,长角,能食蛇脑。)
张揖《广雅》曰:蝍蛆,吴公也。
《庄子》曰:蝍蛆甘带。(司马彪曰:带,小蛇也。蝍蛆喜食其眼。)
《抱朴子》曰:南人入山,皆以竹管盛活吴公。
吴公知有蛇之地,便动作於管中,如此,则草中便有蛇也。
吴公见蛇,能以气禁之,蛇即死。
《淮南子》曰:月照天下,蚀於蟾蜍;螣蛇游雾,而殆蝍蛆。
(蟾诸,月中虾蟆也,食月,故曰食於蟾诸。蝍蛆,盖吴公也。殆,犹畏也。)
沉怀远《南越志》曰:绥定县多吴公。
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
刘欣期《交州记》曰:大吴公出徐闻县界。
取其皮,可以冠鼓。(《宋永初记》亦同。)
沉莹《临海异物志》曰:晋安东南吴屿山,吴公千万积聚。
或云:长丈馀以作脯,味似大虾。
《岭南异物志》曰:珠崖人,每清明见海中远山罗列皆如翠屏,而东西不定,悉吴公也。
《岭表录异》曰:蜈蚣,《南越志》云:”阁者,其皮可以鞔鼓。取其肉曝为脯,美於牛肉。”
又云:”长数丈,能啖牛。俚人或遇之,则鸣鼓燃火炬以驱逐之。”
陶潜《续搜神记》曰:爰游道人,清苦沙门也。
剡县有一家事蛊,人啖其食饮,无不吐血死。
游诣之,主人下食,游依常咒愿,一双吴公,长尺馀,便於盘中跳走。
游快饮食,安然无他。
王琰《冥祥记》曰:沙门安法开者,北人也。
常见吴公长三尺自屋堕地,旋徊而去。
葛洪《遐观赋》曰:吴公大者长百步,头如车箱可畏恶。
越人猎之,屠裂取肉,白如瓠,称金争买为羹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虫豸部-卷三-译文
《毛诗·豳·七月》说:六月时莎鸡振动翅膀。(莎鸡的羽毛长成后就开始振动。)
陆机在《毛诗疏义》中说:莎鸡,像蝗虫一样有斑斓的颜色,翅膀有几层,下翅是正红色,有人称它为天鸡。六月时它们飞翔并振动翅膀,发出‘索索’的声音,幽州人称之为蒲错。
《尔雅》说:翰,是天鸡。(孙炎注解:一种小虫,黑色身体,红色头部,又名莎鸡。郭璞注解:又名摴鸡。)
《广志》说:莎鸡,像蚕蛾一样有五种颜色,红色的是犨鸡。
《毛诗·螽斯》说:《螽斯》这首诗讲的是后妃的子孙众多,说如果像螽斯一样,不嫉妒,那么子孙就会很多。螽斯的翅膀,纷纷扬扬的。
《毛诗·豳·七月》说:五月时斯螽开始动腿。(斯螽,就是螽斯,一种昆虫。)
陆机在《毛诗疏义》中说:《尔雅》说:‘螽斯,蜙蝑也。’杨雄说:‘舂黍也,幽州人称之为舂箕。角长,青色,有斑点,大腿像玳瑁的花纹。五月中用大腿相互摩擦发出声音,可以听到几十步远。’
《毛诗题纲》说:螽斯,孟轲所说的松蝑,又名舂黍,像蝗虫但体型小,青色,长腿而鸣叫。比喻后妃不嫉妒,子孙众多。
《尔雅》说:蜤螽,蜙蝑。(郭璞注解:蜙,虫字旁加虿。俗称为蝽,虫字旁加黍。)
《春秋运斗枢》说:摇光星出现时,服翼星就显现,两头一起飞翔。废弃江淮山渎的祭祀,摇光星不明,服翼星有九足。(服翼,附在鼠身上的翅膀。)
《孝经援神契》说:蝙蝠隐藏起来,所以只在夜晚觅食。
《尔雅》说:蝙蝠,服翼。(齐人称之为蟋蟀,或称之为仙鼠。职墨二音。)
《抱朴子》说:千岁的蝙蝠,颜色像白雪,聚集时倒挂,因为脑部沉重。
《玄中记》说:百岁的蝙蝠,颜色赤红,停歇时倒挂。千岁的蝙蝠,颜色白,吃了它,可以活万岁。
《水经》说:交州丹水亭下有一个深洞,从未测量过它的深浅。洞中的蝙蝠大的像乌鸦,多数倒挂。捉到它并服用,可以使人成仙。
《荆州记》说:宜都夷道县有一个石洞,洞中有蝙蝠,像乌鸦,多数倒挂。
崔豹在《古今注》中说:蝙蝠,又名仙鼠,又称为飞鼠。五百岁的蝙蝠颜色白,脑部沉重,聚集时头垂下,所以被称为倒挂鼠。吃了它可以成仙。
《幽明录》说:淮南郡有一种能剃人头的怪物。太守朱诞说:‘我知道了,多放一些粘胶在墙上。’晚上,有几只像鸡一样大的蝙蝠聚集在上面无法离开,杀掉它们才停止。屋檐下已经有几百个人头髻。
范注《治疟方》说:蝙蝠七枚,合捣五百下。发疟疾时,鸡鸣时服一丸,晷晷时服一丸。遇到发疟疾,就喝一升粥水。
《毛诗·节·正月》说:哀叹现在的人,为什么像蜥蜴一样?(蜴,即螈,蜥蜴的一种。虺、蜴的习性是见到人就会逃跑。)
陆机在《毛诗疏义》中说:蜴,又名荣原,水蜴,或称为虫虎蜼蛇医。像蜥蜴,青绿色,大如手指,形状令人厌恶。
《春秋考异邮》说:土胜水,所以守宫吃蝎子。(宋均说:守宫生于土,蝎子藏物,属坎,水。)
《尔雅》说:蝾螈,蜥蜴。晰蜴,蝘蜓。蝘蜓,守宫。(相互解释,不同的语言,分别四种名称。)
《汉书·东方朔传》说:汉武帝在守宫盆下放置守宫,让人射击它。东方朔说:‘我认为它是龙,但又没有角;说是蛇,又有脚。蜷缩着,善于攀爬墙壁,如果不是守宫,就是蜥蜴。’皇帝说:‘好。’赏赐他十匹布。
《抱朴子》说:称蜥蜴为神龙的人,不仅不认识神龙,也不认识蜥蜴。
又曰:沙砾无数,而珠玉非常珍贵;鸱隼群飞,而鸾凤难得;虺蜥满野,而虬龙罕见。
王充在《论衡》中说:大禹南渡江时,黄龙负舟。船中人人身上有五彩而无主,大禹于是笑着称道:‘我受命于天,竭力以劳万民。生,寄也;世,归也。看那龙,就像蝘蜓一样。’龙离开后就没有了麻烦。
扬雄在《方言》中说:秦晋四夏称之为守宫,它在泽地称之为蜥蜴,南楚称之为蛇医,或称之为蝾螈,北燕称之为祝蜒。桂林掷晷,守宫大而能鸣者称之为蛤蚧。
许慎在《说文》中说:荥蚖,蛇医,以注鸣者也。在墙上称之为蝘蜓,在草中称之为蜥蜴。蜥蜴,守宫也。
《淮南万毕术》说:守宫途齐,妇人无子。取守宫一枚放在瓮中,加上蛇衣,用新布密密地包裹,悬挂在阴暗处。百日,处理守宫和蛇衣,分成等级用唾液调和,涂在妇人身上,如果有文章,就用丹涂上,不去的表示不淫荡,去了的表示有奸情。
又曰:取七月七日的守宫阴干,处理和合,用井花水调和,涂在女人身上,如果有文章,就用丹涂上,不去的表示不淫荡,去了的表示有奸情。
又曰:取七月七日的守宫阴干,处理和合,用井花水调和,涂在女人身上,如果有文章,就用丹涂上,不去的表示不淫荡,去了的表示有奸情。
徐怀远在《南越志》中说:成阳县树多守宫,大的能鸣叫,称之为蛤蚧。
郭义恭在《广志》中说:守宫,鳞片颜色像蛇,有四足,像蝘蜓,有尺多长的蝘蜓,有在屋壁间的,有在草野的,有在石上的。
《博物志》说:蜥蜴或蝘蜓,用器皿养它,用朱砂喂它,身体变得通红。所吃的朱砂满七斤,捣碎一万杵,用来点女人身体,终身不褪色,所以称为守宫。
崔豹在《古今注》中说:蝘蜓,一称守宫,一称龙子,善于在树上捕蝉吃。细长五色的称为蜥蜴;短大的是蝾螈,一称蛇医。大的有三尺长,颜色是玄绀色,善于迷人,一称玄螈,一名绿螈。
曹叔雅在《异物志》中说:鱼跳跃,蜥蜴就从草中跳下来,渐渐地靠近,就一起浮在水上交配。事情结束后,鱼回到水底,蜥蜴回到草中。
干宝在《搜神记》中说:淮南书佐刘雅梦见青色的蜥蜴从屋梁上掉进他的腹中。因此他苦于腹痛。
《梦书》说:守宫为寡妇,着垣墙也。梦见守宫,忧虑寡妇之人。
《吴氏本草经》说:石龙子,一名守宫,一名石蜴。
扬子云在《解嘲》中说:现在你竟然用鸱枭嘲笑凤凰,拿着蝘蜓嘲笑龟龙,不是很荒唐吗?
《尔雅》说:蛣蜣,蜣螂。(郭璞注解:黑甲虫,吃粪便的。)
张揖在《广雅》中说:天柱,是指蜣螂。(另一种说法是天杜。)
许慎在《说文》中说:蜣螂,又称为天柱。
《冲波传》记载:蜣螂没有鼻子却能闻到香味。
《抱朴子》中说:玄蝉清高饥饿,不羡慕蜣螂的污秽而饱食。
郭义恭在《广志》中说:交州没有蜣螂。
崔豹在《古今注》中说:蜣螂能够用土包裹粪便,转动成球,这就是庄子所说的‘蛣蜣掷昵,在於转丸’。(另一种说法是蜣螂。)又称为结蜣、弄丸、转丸。
《梦书》记载:蜣螂是忧财的象征,如果梦见蜣螂,表示担心钱财。
《尔雅》中说:蟫,指的是白鱼。(衣、书中虫,一孟丙鱼。丙鱼,音丙。)
张揖在《广雅》中说:白鱼,是蛃鱼。
《齐书》记载:明帝初期生病,不停歇地阅读,群臣都不知道。等到病情加重,命令台省府署寻找白鱼作为药物,外界才知道。
《本草经》中说:白鱼,又称为衣鱼,可以治疗妇女的疝气、小便不利、小儿头部中风、颈部僵硬,都适合按摩。生长在咸阳。
《吴氏本草经》中说:衣中的白鱼,一孟丙。
《范汪方》记载:治疗小便不利,取白鱼二七,捣碎,使其烂成数丸,一次服用,就能通便。
《易通系卦》中说:螳螂捕捉蝉虫,趁寒杀死它们,自己隐藏起来却有所害,这就是捕食的象征。
《周书时训》中说:芒种这一天,螳螂出生。如果不出生,这就是阴气旺盛。
《韩诗外传》记载: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起脚准备攻击车轮,问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子?’车夫回答说:‘这是螳螂,这种虫子知道进攻却不知道撤退,不量力而轻易攻击敌人。’庄公说:‘这真是天下的勇士了。’于是掉转车头避开,勇士得以安全回去。(《淮南子》也有相同的记载。)
又记载:楚庄王准备攻打晋国,告诉大夫们:‘有进谏的人处死!’孙叔敖说:‘我园中的榆树上有一只蝉,蝉正振翅悲鸣,却不知道螳螂在后面,想要吃掉它;螳螂正准备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
《礼记·月令》中说:仲夏之月,螳螂出生。(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说:螳螂,是一种虫子,吃蝉,杀死其他虫子。)
郑玄在《礼记注》中说:螳螂,是螵蛸的母虫。王瓒说:‘《尔雅》中说:莫貉,是螳螂。’同类物色也。现在沛鲁以南称为螳螂,燕赵之间称为食疣,齐兖以东称为马敷。
《尔雅》中说:莫貉,是螳螂,蛑。(螳螂,有斧虫,江东称为石螂。蛑,音谋。貉,户各反。)不过,蟷蠰,是螳螂的别名。(蟷蠰,螳螂别名。堂、襄二音。)它的幼虫叫做蜱蛸。(一孟丙蟭,螳蠰卵也。蜱章裨。〈虫蟭〉音搏。蟭音焦。)
张揖在《广雅》中说:羊羊、蜕蚘,是螳螂。博焦,夷;冒焦,是螵蛸。
华峤在《后汉书》中说:蔡雍在陈留。他的邻居邀请他喝酒吃饭,等到他到的时候已经喝得醉醺醺了。有客人弹琴在屏风后,蔡雍到门口,偷偷听了一会儿,说:‘嘻!用音乐来邀请我,却怀有杀心,这是为什么?’于是转身离开。来传达命令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到门口然后离开了。’主人急忙自己追赶并询问原因,蔡雍详细地告诉了他。弹琴的人说:‘我刚才弹琴,看到螳螂正准备捕捉鸣蝉,蝉将要离开却还没飞走,螳螂因此一进一退。我心跳加速,担心螳螂会失去目标。这难道就是我在音乐中表现出的杀心吗?’蔡雍说:‘你完全能够理解这一点。’
《吴越春秋》记载:吴王夫差下令说:‘我想要攻打齐国,敢有进谏的人处死!’太子友趁机劝谏,以激怒王,清晨带着弹丸和弹弓从后园而来,衣服湿透,鞋子沾泥,吴王夫差感到奇怪,问他原因,太子回答说:‘我在后园游玩,听到秋蝉的鸣叫,前去观看,秋蝉站在高树上,自以为安全,却不知道螳螂正从树枝上跳跃,想要吃掉它;螳螂贪婪,一心只想得到利益,却不知道黄雀正藏在茂密的树林中,徘徊在树枝上,想要啄食螳螂。’
《庄子》记载:庄周在雕陵的樊中游玩,看到一只异鹊,从南方飞来,拿着弹弓想要射它。(宿留,等待机会。)看到一只蝉,正得到美丽的树荫而忘记了自己。螳螂藏在草丛中准备捕捉它,看到机会就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异鹊趁机利用这个机会,看到利益就忘记了真实的存在。庄周惊恐地说:‘哎呀!事物确实相互依存,两类事物相互吸引。’于是放下弹弓,转身逃跑。
又记载:螳螂愤怒地举起臂膀对抗车辙,却不知道自己无法胜任,这就是才美的象征。(司马彪说:不是没有美好的才能,只是不能胜任罢了。)
扬雄在《方言》中说:螳螂被称为髡,或者称为丁,或者称为羊羊。(郭璞注说:工匠在东方称呼为龁肮。根据《尔雅》,丁应该属于下属,《方言》根据这个,失去了它的意义。)
许慎在《说文》中说:螳螂,不过也,一孟丙当蠰,一名研父。
邯郸氏在《笑林》中说:楚国人贫穷,读《淮南方》,得知螳螂躲在树叶下可以隐形。于是他在树下仰头取树叶,螳螂拿着树叶准备捕捉蝉,树叶从树上落下,树下已经有很多落叶,无法分辨,他扫了数斗树叶回家,一一用树叶遮蔽自己。问他的妻子说:‘你看到我没有?’妻子一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到了,经过一天就厌倦不堪,最后说没看到,他非常高兴。带着树叶去市场,面对面地拿走别人的东西,官吏于是将他捆绑到县里。县官接受了他的陈述,他自己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县官大笑,放了他。
《梦书》记载:螳螂是亡人的藏身之处。梦见螳螂,表示担心亡命之徒。
范子在《计然》中说:螵蛸在三辅地区出现,价格高达三百。
《吴氏本草经》中说:桑蛸,条,蚀〈疒尤〉。一名害焦,一名致神农,咸,无毒。
成公绥在《螳螂赋》中说:翅膀随着季节变化,伸长脖子,像鹤一样仰望。推着草丛等待机会,翘起翅膀高高站立。鸟儿伏低,蛇腾跃,鹰击长空,隼飞翔。低头捕捉蝉,勇敢而猛烈,跳跃捕捉蟋蟀,展现雄壮。面对车轮而飞翔,这是齐侯所崇尚的。
郭璞在《螳螂赞》中说:螳螂是气虫,挥舞斧臂。面对车辙不回头,勾践因此而躲避。勇士为了正义而牺牲。
《春秋考异邮》中说:土胜水,所以蝍蛆可以搏击蛇。(宋均说:蝍蛆生活在土中,蛇藏在物品里,属于校坎。坎,水也,代表隐伏。)
《尔雅》中说:莛藜,是蝍蛆。(郭璞注说:像蝗虫,大肚子,长角,能够吃蛇的脑部。)
张揖在《广雅》中说:蝍蛆,是吴公。
《庄子》中说:蝍蛆喜欢吃蛇肉。(司马彪说:蛇,是小蛇。蝍蛆喜欢吃它的眼睛。)
《抱朴子》说:南方人进山,都会用竹管装着活着的吴公。吴公知道有蛇的地方,就在管中做出动作,这样,草中就会出现蛇。吴公看到蛇,能用自己的气来禁止它,蛇就会死去。
《淮南子》说:月亮照亮了整个天下,却被蟾蜍所食;螣蛇在雾中游动,却害怕蝍蛆。(蟾诸,月中的蛤蟆,吃月亮,所以说是吃在蟾诸上。蝍蛆,就是吴公。殆,就是害怕。)
沉怀远《南越志》说:绥定县有很多吴公。其中体型大的能用自己的气吸食蜥蜴。
刘欣期《交州记》说:大吴公出自徐闻县。取它的皮可以用来做帽子或鼓。(《宋永初记》也有同样的记载。)
沉莹《临海异物志》说:晋安东南的吴屿山,吴公成千上万地聚集。有人说:它们长一丈多用来做干肉,味道像大虾。
《岭南异物志》说:珠崖人,每到清明节时,看到海中的远山排列得像翠绿的屏风,而东西方向不定,这些都是吴公。
《岭表录异》说:蜈蚣,《南越志》中说:‘它的皮可以用来蒙鼓。取它的肉晒干做成干肉,比牛肉还好吃。’又说:‘长几丈,能吃牛。土著人如果遇到它,就会敲鼓点燃火炬来驱赶它。’
陶潜《续搜神记》说:有一位名叫爰游的道士,是一位清苦的沙门。剡县有一家人被下了毒蛊,人如果吃了他们的食物或喝了他们的饮料,都会吐血而死。爰游来到这家,主人给他食物,爰游按照平常的咒语许愿,一对长一尺多的吴公,就在盘中跳来跳去。爰游大快朵颐,安然无恙。
王琰《冥祥记》说:有一位名叫安法开的沙门,是北方人。他常见到三尺长的吴公从屋顶上掉下来,然后四处游走。
葛洪《遐观赋》说:大的吴公长百步,头像车箱一样令人畏惧。越人捕猎它们,撕裂它们的身体取肉,肉白如葫芦,人们争相用金子购买来做成羹和烤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虫豸部-卷三-注解
莎鸡:莎鸡是一种昆虫,属于蝗虫科,因其羽翼丰满时振翅而声如莎草摇动,故称莎鸡。在古代文学中,莎鸡常被用来象征秋天或秋季的到来。
天鸡:天鸡在古代文学中常指代莎鸡,因其色彩斑斓,翅数重,下翅正赤,形态似鸡,故有此称。
螽斯:螽斯即蝈蝈,一种鸣虫,常用来象征子孙众多,因其鸣声不断,故有此意。
蜙蝑:蜙蝑是一种昆虫,也称为蝈蝈,因其五月时活动频繁,两股相磨作声,故有此称。
蝙蝠:蝙蝠是一种翼手目动物,因其夜间活动,故有夜食之称。在古代文学中,蝙蝠常被赋予神秘色彩,如仙鼠、服翼等。
守宫:守宫是一种爬行动物,即蜥蜴的一种,因其常在宫墙间活动,故称守宫。在古代,守宫还有多种用途,如药用、占卜等。
蜣螂:一种昆虫,也称为屎壳郎,以粪便为食,其行为被比喻为转丸或结蜣。
天柱:指支撑天空的柱子,这里指蜣螂,可能是因为蜣螂的形态和作用被比喻为支撑天地的柱子。
玄蝉:指蝉,这里指蝉的蜕变过程,寓意洁净与蜕变。
交州: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越南北部。
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蛣蜣掷昵,在於转丸:出自《庄子》,意指屎壳郎在转丸游戏中表现出极大的技巧。
结蜣:指屎壳郎的行为,即把粪便结成球状。
弄丸:指屎壳郎转动粪球的动作。
转丸:指屎壳郎转动粪球的游戏。
白鱼:一种昆虫,也称为衣鱼,以其在衣物中活动的习性得名。
蟫:一种昆虫,即衣鱼。
蛃鱼:指一种生活在洞穴中的鱼类。
衣鱼:即白鱼,一种食衣物的昆虫。
疝疵:中医术语,指小腹部的肿块。
项僵:指颈部僵硬。
仲夏之月:指农历五月份,夏季的中间时期。
阴息:指阴气增长,与阳气相对。
芒种之日:指农历五月节气中的芒种,是播种的时节。
杆:指螳螂,这里用作对螳螂的称呼。
食疣:螳螂的别称,分布在燕赵地区。
马敷:螳螂的别称,分布在齐兖地区。
莫貉:螳螂的别称,指螳螂的颜色与貉相似。
蛑:螳螂的幼虫。
蟷蠰:螳螂的别名。
蜱蛸:螳螂的卵。
羊羊:螳螂的别称。
蜕蚘:螳螂的别称。
博焦:螳螂的别称。
冒焦:螳螂的幼虫的别称。
螵蛸:螳螂的幼虫。
吴公:吴公在古代文献中多指一种传说中的生物,形状类似蛇,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以气控制蛇类。
莛藜:一种植物,其果实可以食用,也指蝍蛆。
蝍蛆:一种昆虫,此处指吴公。
甘带:蝍蛆喜欢吃小蛇,尤其是蛇的眼睛。
抱朴子:《抱朴子》是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一部道教经典,内容涉及道教思想、神仙方术、医药养生等多个方面。
南人:指南方地区的人。
竹管:古代用来装东西的管状容器,这里指用来盛放吴公的容器。
动作於管中:在竹管中做出某种动作,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咒语。
草中:草丛中。
月照天下:月亮照亮整个天空。
蚀於蟾蜍:被月亮所侵蚀,这里指月亮被蟾蜍所食。
螣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蛇。
游雾:在雾中游动。
殆:几乎,差点。
绥定县:古代的一个县名。
蜥蜴:一种爬行动物,属于蜥蜴目。
徐闻县:古代的一个县名。
冠鼓:戴帽子,击鼓。
晋安东南吴屿山:位于晋安东南的吴屿山。
珠崖人:古代珠崖地区的人。
翠屏:绿色的屏风,此处比喻远山。
蜈蚣:一种多足的爬行动物。
阁:蜈蚣的皮。
蛊: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毒物,可以使人中毒。
爰游道人:一个名叫爰游的道士。
清苦沙门:指修行清苦的僧人。
剡县:古代的一个县名。
咒愿:念咒语并许愿。
沙门安法开:一个名叫安法开的僧人。
北人:北方的人。
遐观赋:葛洪所著的一篇赋文,内容涉及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虫豸部-卷三-评注
《抱朴子》所述,南人入山以竹管盛活吴公,吴公能知蛇之地,动作于管中,草中便有蛇。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神秘化认知,将吴公与蛇联系在一起,暗示吴公具有某种神秘力量,能够驱蛇。‘动作于管中’这一细节,描绘了吴公与蛇之间的微妙互动,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淮南子》中,月蚀于蟾蜍,螣蛇游雾而畏蝍蛆。蟾蜍、螣蛇、蝍蛆等物,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常被赋予神秘色彩,此处将其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月蚀于蟾蜍’暗示了月亮的神秘力量,‘螣蛇游雾’则描绘了蛇的神秘形象,‘畏蝍蛆’则展现了蛇对某种神秘生物的敬畏。
《南越志》中,绥定县多吴公,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此段文字反映了吴公在南方地区的影响力,以及其具有的神秘能力。‘以气吸蜥蜴’描绘了吴公与蜥蜴之间的神秘互动,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神秘化认知。
《交州记》中,大吴公出徐闻县界,取其皮可以冠鼓。此段文字描述了吴公的用途,以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取其皮可以冠鼓’暗示了吴公的珍贵与神秘,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临海异物志》中,吴屿山吴公千万积聚,或云长丈余以作脯,味似大虾。此段文字描绘了吴公的形象,以及其与人类饮食文化的联系。‘味似大虾’暗示了吴公的美味,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食物的神秘化认知。
《岭南异物志》中,珠崖人清明见海中远山罗列皆如翠屏,悉吴公也。此段文字反映了吴公在岭南地区的传说,以及其与自然景观的联系。‘如翠屏’这一形象描绘了吴公的神秘与美丽,展现了古人对自然景观的审美。
《岭表录异》中,蜈蚣可以鞔鼓,取其肉曝为脯,美于牛肉。此段文字描述了蜈蚣的用途,以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美于牛肉’暗示了蜈蚣的珍贵,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食物的神秘化认知。
《续搜神记》中,爰游道人用吴公咒愿,一双吴公长尺余,便于盘中跳走。此段文字描绘了吴公在道教仪式中的作用,以及其与道教文化的联系。‘便于盘中跳走’这一细节,展现了吴公的神秘与灵动。
《冥祥记》中,沙门安法开常见吴公长三尺自屋堕地,旋徊而去。此段文字反映了吴公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以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自屋堕地’暗示了吴公的神秘与超自然能力。
《遐观赋》中,吴公大者长百步,头如车箱可畏恶。越人猎之,屠裂取肉,白如瓠,称金争买为羹炙。此段文字描绘了吴公的巨大形象,以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称金争买’暗示了吴公的珍贵,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神秘生物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