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十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十-原文

○桔梗

《广雅》曰:犁如,桔梗。

《管子》曰:五沃之土生桔梗。

《范子计然》曰:桔梗出河东洛阳。

《战国策》曰:淳于髡一日而见七士於宣王,王曰:’寡人闻:千里之一士,是比肩而相望;百世一圣,若随踵而生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士不亦众乎?’淳于髡曰:’夫鸟同翼者聚飞,兽驮葶者俱行。今求桔梗於沮泽,累世不能得一;之皋黍梁父之阴,则却车载耳。王求士於髡,譬挹水於河,取火於燧也。’

《建康记》曰:建康出桔梗,极精好。

《搜神记》曰:鄱阳赵寿有犬蛊。有陈岑诣寿,忽有大黄犬六七,群出吠岑,后余伯归与寿妇食,吐血几死。屑桔梗以饮之,乃愈。

《本草经》曰:桔梗,一名犁如。味辛微温。生山谷。治胸胁痛、肠鸣、惊悸。生嵩高。

《吴氏本草经》曰:桔梗,一名符蔰,一名白药,一名利如,一明澹草,一名卢茹。神农、医和距,无毒;扁鹊、黄帝咸;歧伯、雷够允,无毒;李氏大寒。叶如荠苨,茎如笔管,紫赤。二月生。

○巴豆

《广雅》曰:巴菽,巴豆也。

《蜀志》曰:犍为南安县出巴豆。

《晋书》曰:贾后使太医令程据合巴豆杏子丸,矫诏使黄门孙虑赍至许昌,以害太子。

《列仙传》曰:玄俗,河间人,饵巴豆、云英,卖一丸七钱。

盛弘之《荆州记》曰:朐〈月忍〉县有巴子城,地多巴豆。

《广志》曰:犍为僰道县出巴豆。

《博物志》曰:鼠食巴豆,三年重三十斤。

《本草经》曰:巴豆,一名巴菽。味辛温。生川谷。主治温疟、伤寒热,破癖瘕结坚,通六府,去恶肉,除鬼毒邪注,杀虫。生巴蜀郡。

《范子计然》曰:巴菽出巴兢。

《吴氏本草经》曰:巴豆,一名菽。神农、歧伯、桐君辛,有毒;黄帝甘,有毒;李氏主温热寒。叶如大豆。八月彩。

○鬼臼

《吴氏本草经》曰:一名九臼,一名天臼,一名雀犀,一名马目公,一名解毒。生九真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彩根。

○莽草

《范子计然》曰:莽草出三辅,青色者善。

《淮南万毕术》曰:莽草浮鱼。(取莽草叶并陈粟米,合捣之,以内水,鱼皆死。)

《本草经》曰:莽草,味辛温。生山谷。治风头、痈乳、疝瘕、结气、疥瘙、疽疮。生还谷。

《吴氏本草经》曰:莽,一名春草。神农辛,雷公、桐君苦,有毒。生上谷山中,或冤句。五月彩,治风。

○忍冬

《本草经》曰:忍冬,味甘,久服轻身

○淫羊霍

《本草经》曰:淫羊霍,一名蜀前。味辛寒。治阴痿、伤中,益气强志,除茎痛,利小便。生上郡阳山。

《吴氏本草经》曰:淫羊霍,神农、雷公辛,季氏小寒。坚骨。

○狼牙

《本草经》曰:狼牙,一名牙子。味寒。生川谷。治邪气,去白虫、疥、痔。生淮南。

《建康记》曰:建康出狼牙。

《范子计然》曰:狼牙出三辅,色白者善。

《吴氏本草经》曰:狼牙,一名支兰,一名狼齿,一名犬牙,一名抱牙。神农、黄帝苦,有毒,桐君咸;歧伯、雷公、扁鹊苦,无毒。或生冤句。叶青,根黄赤。六月、七月华,八月实黑。正月、八月彩根。

○香蒲

《本草经》曰:香蒲,一名睢蒲。味甘平。生池泽。治五藏心下邪气,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能老。生南海。

《吴氏本草》曰:醮,一名醮石,一名香蒲。神农、雷够允。生南海池泽中。

○爵李

《本草经》曰:郁核,一名爵李。

○腐婢

《本草经》曰:腐婢,小豆花也。

○落石

《本草经》曰:落石,一名鲮石。味苦温。生川谷。治风热。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生太山。

《吴氏本草经!曰:落石,一名鳞石,一名明石,一名县石,一名云华,一名云珠,一名云英,一名云丹。神农苦,小温;雷公苦,无毒;扁鹊、桐君甘,无毒;李氏大寒,云药中君。彩无时。

○鬼箭

《广雅》曰:鬼箭,神箭也。

《本草经》曰:卫矛,一明屙箭。味苦寒。生川谷。治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除邪,杀鬼毒。生霍山。

《吴氏本草经》曰:鬼箭,一名卫矛。神农、黄帝、桐君苦,无毒。叶如桃如羽。正月、二月、七月彩,阴乾。或生野田。

○房葵

《博物志》曰:房葵,与狼毒相似。

《本草经》曰:房葵,一名梨盖。味辛。冬生川谷。久服,坚骨髓,益气。生临淄。

《吴氏本草经》曰:房葵,一名梁盖,一名爵离,一名房苑,一名晨草,一名利如,一名方盖。神农辛,小寒,桐君、扁鹊无毒,歧伯、雷公、黄帝苦,无毒。茎叶如葵,上黑黄。二月生根,根大如桔梗根,中红白。六月花白,七月、八月实白。三月三日彩根。

○麻黄

《广雅》曰:龙沙,麻黄也。麻黄茎,狗骨也。

《本草经》曰:一名龙沙。味苦温。生川谷。治中风、伤寒、出汗,去热邪气,破坚积聚。生晋地。

《范子计然》曰:麻黄出汉中三辅。

《吴氏本草经》曰:麻黄,一名卑相,一名卑监。神农、雷公苦,无毒;扁鹊酸,无毒;李氏平。或生河东。四月立秋彩。

慕容晃与顾和书曰:今致麻黄五斤。

○茈葫(柴胡二音)

《本草经》曰:茈葫,一名地薰。味苦平。生川谷。治心腹,祛肠胃结气。久服轻身,明目益精。生弘农。

《吴氏本草经》曰:茈葫,一名山来,一名茹草。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生冤句。二月、八月彩根。

○亭历

《尔雅》曰:蕇,(音典。)亭历。(实、叶皆似芹,一明宸荠。)

《淮南子》曰:亭历冬生。

《周髀》曰:凡北极左右,物有朝生暮获,谓亭历、冬生之类。

○紫苑

《游名山志》曰:石室紫苑。

《吴氏本草经》曰:紫苑,一名青苑。

○女萎

《本草经》曰:女萎,一名左眄,一名玉竹。味辛。生川谷。久服,轻身能老。生太山。

○蓍实

《本草经》曰:荛实,味苦酸,平,无毒。主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惠,先知。久服,不饥不老,轻身。生少室山谷。八月、九月彩实,日乾。

○地椹

《本草经》曰:地椹,一名石龙芮,一名食果能。味苦,平。生川泽。治风寒。久服,轻身明目,不老。生太山。

《范子计然》曰:石龙芮,出三辅,色黄者善。

《吴氏本草经》曰:石龙芮,一名姜苔,一名天豆。神农苦,平;歧伯酸;扁鹊、李氏大寒;雷公咸,无毒。五月五日彩。

○黄环

《本草经》曰:黄环,一名陵泉,一名大就。味苦。生山谷。主治虫毒、鬼魅、邪气、咳逆、寒热。生蜀郡。

《范子计然》曰:黄环,出魏郡,黄色者善。

《吴氏本草经》曰:蜀黄环,一名生蒭,一名根韭。神农、黄帝、歧伯、桐君、扁鹊辛,一经味苦,有毒。二月生,初出正赤,高二尺,叶黄员端,大茎,叶有汁,黄白。五月实员。三月彩根,根黄,从理如车辐,解治蛊毒。

○菟丝

《尔雅》曰:唐蒙、女萝,菟丝也。

《广雅》曰:女萝,松萝也。菟丘,菟丝也。

《史记·龟策传》曰:下有伏苓,上有菟丝。

《博物志》曰:女萝,菟丝。寄草上,根不着地。

《吕氏春秋》曰:或谓菟丝无根。非无根也,其不属也,伏苓是也。

《淮南子》曰:芩丝无根而生。伏苓抽,菟丝死。

《抱朴子》曰:案,仙方中自有合离草,一名独摇,一名离母。所以谓之合离,下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大魁数尺。虽相须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耳。如菟丝之草,下有伏苓之根,无此菟在下,则丝不得生於上。

又曰:初生之根,其形似兔。掘取,刻其血,以和丹服之,立变化,在意所作。

《吴氏本草经》曰:兔丝实,一名玉女,一名松萝,一名鸟萝,一名鸮萝,一名复实,一名赤网。生山谷。

刘桢诗曰:青青女萝草,上依高松枝。幸蒙庇眷恩,为惠不可訾。

○石芸

《尔雅》曰:茢,勃茢也。(郭璞症曰:一名石共,音列。)

《范子计然》曰:石芸出三辅。

○甘遂

《广雅》曰:陵旱,甘遂也。

《建康记》曰:建康出甘遂。

《本草经》曰:甘遂,味苦寒。生川谷。治大腹、疝瘕、胀满、面目浮肿,除留饮宿食。出中山。

《范子计然》曰:甘遂出三辅。

《吴氏本草经》曰:甘遂,一名主田,一名日泽,一名重泽,一明屙丑,一名陵藁,一名甘藁,一名苦泽。神农、桐君苦,有毒;歧伯、雷公有毒。须二月、八月彩。

○马刀

《本草经》曰:马刀,味辛微寒。生池泽。治补中,漏下、赤白、留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生江海。

《范子计然》曰:马刀出河东。

《吴氏本草经》曰:马刀,一名齐蛤。(古纳切。)神农、歧伯、桐君咸,有毒;扁鹊小寒,大毒。生池泽江海。彩无时也。

○女青

《本草经》曰:女青,一名雀翾。味辛平。生山谷。治蛊毒,逐邪杀鬼。生朱崖。

《罗浮山记》曰:又有男青,似女青。

《吴氏本草经》曰:女青,一名霍由祗。神农、黄帝辛。

○王孙

《本草经》曰:王孙,味苦平。治五藏邪气、湿痹、四肢疼酸。生海西。

《吴氏本草经》曰:黄孙,一名王孙,一名蔓延,一明瀚草,一名海孙。神农、雷公苦,无毒;黄帝甘,无毒。生西海山谷,及汝南城郭垣下。蔓延,赤文,茎叶相当。

○因尘

《尔雅》曰:因尘,马生也。

《本草经》曰:因尘蒿,味苦。治风湿、寒热、邪气结、黄疽。久服,轻身益气,能老。生太山。

《吴氏本草》曰:因尘,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黄帝辛,无毒。生田中,叶如蓝。十一月彩。

○淮术

《吴氏本草》曰:淮术,神农、雷公无毒。生晋平阳、河东平泽。治久咳上气、伤中羸虚,补中益气。

○百部

《抱朴子·内篇》曰:百部苗似拔葜,治咳,杀虱。

《博物志》曰:百部与门冬相似。

○千岁垣中肤皮

《吴氏本草》曰:千岁垣中肤皮,得姜、赤石脂共治。

○蒛葐

《尔雅》曰:茥,(音奎。)蒛葐。(复盆也,实似莓而小,可食。)

《吴氏本草》曰:缺盆,一名复盆。

○蒱阴实

《吴氏本草》曰:蒱阴实,生平谷,或圃中。延蔓如瓜,叶实如桃。七月彩。止温延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十-译文

《广雅》说:犁如,就是桔梗。

《管子》说:肥沃的土地能生长桔梗。

《范子计然》说:桔梗产自河东洛阳。

《战国策》中记载:淳于髡一天之内向宣王推荐了七位士人,宣王说:‘我听说,千里之内出一个士人,就像是肩并肩相望;千世出一个圣人,就像是脚跟接着脚跟生出来一样。现在你一天之内就见到了七位士人,士人难道不是很多吗?’淳于髡回答说:‘鸟儿翅膀相同就会聚在一起飞翔,野兽拖着藤蔓就会一起行走。现在在沮泽地区寻找桔梗,连世都找不到一个;但是在皋黍梁父的阴凉处,却可以车载而得。大王从我这儿寻求士人,就像是到河里取水,从燧石中取火一样容易。’

《建康记》说:建康地区出产的桔梗非常精致。

《搜神记》说:鄱阳的赵寿有一只狗中了蛊毒。有一个叫陈岑的人去拜访赵寿,突然有六七只大黄狗一起冲向陈岑,后来余伯和赵寿的妇人一起吃饭,差点因为吐血而死。用桔梗粉末冲水给她们喝,她们才好了。

《本草经》说:桔梗,别名犁如。味道辛而微温。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胸胁疼痛、肠鸣、惊悸。生长在嵩山。

《吴氏本草经》说:桔梗,别名符蔰、白药、利如、明澹草、卢茹。神农、医和距,无毒;扁鹊、黄帝,无毒;歧伯、雷公、允,无毒;李氏认为性大寒。叶子像荠苨,茎像笔管,颜色紫赤。二月份开花。

《广雅》说:巴豆,就是巴菽。

《蜀志》说:犍为南安县出产巴豆。

《晋书》说:贾后让太医令程据制作巴豆杏子丸,假传圣旨让黄门孙虑带着去许昌,意图加害太子。

《列仙传》说:玄俗,河间人,服用巴豆和云英,卖一丸药要七钱。

盛弘之的《荆州记》说:朐县有巴子城,那里多产巴豆。

《广志》说:犍为僰道县出产巴豆。

《博物志》说:老鼠吃了巴豆,三年后体重可达三十斤。

《本草经》说:巴豆,别名巴菽。味道辛而温。生长在川谷中。主治温疟、伤寒热,破除癖瘕结坚,通利六腑,去除恶肉,消除鬼毒邪气,杀虫。生长在巴蜀郡。

《范子计然》说:巴豆产自巴国。

《吴氏本草经》说:巴豆,别名菽。神农、歧伯、桐君认为辛,有毒;黄帝认为甘,有毒;李氏认为主温热寒。叶子像大豆。八月份开花。

《吴氏本草经》说:鬼臼,别名九臼、天臼、雀犀、马目公、解毒。生长在九真山谷,以及冤句。二月份和八月份挖根。

《范子计然》说:莽草产自三辅地区,青色的最好。

《淮南万毕术》说:莽草可以用来毒鱼。(将莽草叶和陈粟米混合捣碎,放入水中,鱼都会死。)

《本草经》说:莽草,味道辛而温。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风头、痈乳、疝瘕、结气、疥瘙、疽疮。生长在还谷。

《吴氏本草经》说:莽草,别名春草。神农认为辛,雷公、桐君认为苦,有毒。生长在上谷山中,或者冤句。五月份开花,可以治疗风。

《本草经》说:忍冬,味道甘,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

《本草经》说:淫羊霍,别名蜀前。味道辛而寒。可以治疗阳痿、伤中,补益元气,增强意志,去除茎痛,利小便。生长在上郡阳山。

《吴氏本草经》说:淫羊霍,神农、雷公认为辛,季氏认为小寒。可以坚骨。

《本草经》说:狼牙,别名牙子。味道寒。生长在川谷中。可以治疗邪气,去除白虫、疥、痔。生长在淮南。

《建康记》说:建康地区出产狼牙。

《范子计然》说:狼牙产自三辅地区,颜色白的是好的。

《吴氏本草经》说:狼牙,别名支兰、狼齿、犬牙、抱牙。神农、黄帝认为苦,有毒,桐君认为咸;歧伯、雷公、扁鹊认为苦,无毒。有的生长在冤句。叶子是青的,根是黄赤色的。六月份和七月份开花,八月份结果实是黑色的。正月份和八月份挖根。

《本草经》说:香蒲,别名睢蒲。味道甘而平。生长在池泽中。可以治疗五脏心下的邪气,坚固牙齿,明目,使听力敏锐。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延缓衰老。生长在南海。

《吴氏本草》说:醮,别名醮石、香蒲。神农、雷公认为允。生长在南海的池泽中。

《本草经》说:郁核,别名爵李。

《本草经》说:腐婢,是小豆花。

《本草经》说:落石,别名鲮石。味道苦而温。生长在川谷中。可以治疗风热。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明目,润泽肤色,延缓衰老。生长在泰山。

《吴氏本草经》说:落石,别名鳞石、明石、县石、云华、云珠、云英、云丹。神农认为苦,性小温;雷公认为苦,无毒;扁鹊、桐君认为甘,无毒;李氏认为性大寒,是云药中的君药。开花没有固定时间。

《广雅》说:鬼箭,是神箭。

《本草经》说:卫矛,别名屙箭。味道苦而寒。生长在川谷中。可以治疗女子崩中、下血、腹满、汗出,去除邪气,杀灭鬼毒。生长在霍山。

《吴氏本草经》说:鬼箭,别名卫矛。神农、黄帝、桐君认为苦,无毒。叶子像桃子也像羽毛。正月份、二月份、七月份开花,阴干。有的生长在野田。

《博物志》说:房葵,与狼毒相似。

《本草经》说:房葵,别名梨盖。味道辛。在冬天的川谷中生长。长期服用,可以坚固骨髓,补益元气。生长在临淄。

《吴氏本草经》说:房葵,别名梁盖、爵离、房苑、晨草、利如、方盖。神农认为辛,性小寒,桐君、扁鹊认为无毒,歧伯、雷公、黄帝认为苦,无毒。茎叶像葵,颜色上黑下黄。二月份生根,根的大小像桔梗的根,中间是红白相间的。六月份开花是白色的,七月份和八月份结果实是白色的。三月初三挖根。

《广雅》说:龙沙,就是麻黄。麻黄茎,像狗骨。

《本草经》说:麻黄,别名龙沙。味道苦而温。生长在川谷中。可以治疗中风、伤寒、出汗,去除热邪气,破除坚积聚。生长在晋地。

《范子计然》说:麻黄产自汉中的三辅地区。

《吴氏本草经》说:麻黄,别名卑相、卑监。神农、雷公认为苦,无毒;扁鹊认为酸,无毒;李氏认为性平。有的生长在河东。四月份立秋时采割。

慕容晃给顾和写信说:现在给你送来五斤麻黄。

《本草经》说:茈葫,别名地薰。味道苦而平。生长在川谷中。可以治疗心腹疾病,祛除肠胃结气。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明目,增加精力。生长在弘农。

《吴氏本草经》说:茈葫,又名山来,又名茹草。神农、歧伯、雷公认为它味道苦,但无毒。它生长在冤句。在二月和八月采摘它的根。

《尔雅》说:蕇,音同‘典’,就是亭历。(它的果实和叶子都像芹菜,一种叫做明宸荠的植物。)

《淮南子》说:亭历在冬天生长。

《周髀》说:在北极左右,有些植物是早上生长晚上收获的,比如亭历、冬生这类植物。

《游名山志》说:石室中有紫苑。

《吴氏本草经》说:紫苑,又名青苑。

《本草经》说:女萎,又名左眄,又名玉竹。味道辛。生长在山谷中。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延年益寿。它生长在太山。

《本草经》说:荛实,味道苦酸,性质平和,无毒。主要功效是补气,使肌肤充实,明目,使心智敏锐,有先知之能。长期服用,不会感到饥饿和衰老,身体轻盈。它生长在少室山谷。在八月和九月采摘它的果实,晒干。

《本草经》说:地椹,又名石龙芮,又名食果能。味道苦,性质平和。生长在河流和湖泊中。可以治疗风寒。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明目,不衰老。它生长在太山。

《范子计然》说:石龙芮,出自三辅地区,颜色黄色的品质好。

《吴氏本草经》说:石龙芮,又名姜苔,又名天豆。神农认为它味道苦,性质平和;歧伯认为它味道酸;扁鹊和李氏认为它大寒;雷公认为它味道咸,无毒。在五月五日采摘。

《本草经》说:黄环,又名陵泉,又名大就。味道苦。生长在山谷中。主治虫毒、鬼魅、邪气、咳嗽、寒热。它生长在蜀郡。

《范子计然》说:黄环,出自魏郡,颜色黄色的品质好。

《吴氏本草经》说:蜀黄环,又名生蒭,又名根韭。神农、黄帝、歧伯、桐君、扁鹊认为它味道辛,其中一种说法认为它味道苦,有毒。在二月生长,初出时颜色正红,高二尺,叶子黄色,圆形尖端,大茎,叶子有汁液,黄色和白色。在五月结果实。在三月采摘根,根黄色,纹理像车轮辐条,可以解治蛊毒。

《尔雅》说:唐蒙、女萝,是菟丝。

《广雅》说:女萝,是松萝。菟丘,是菟丝。

《史记·龟策传》说:下面有伏苓,上面有菟丝。

《博物志》说:女萝,是菟丝。它寄生在草上,根不接触地面。

《吕氏春秋》说:有人说菟丝没有根。其实不是没有根,而是它不属于任何植物,伏苓就是这样的。

《淮南子》说:菟丝无根而生。伏苓抽出,菟丝就死了。

《抱朴子》说:在仙方中自有合离草,又名独摇,又名离母。之所以叫合离,是因为它的根像芋头,有十二个游子围绕它,大如几尺。虽然它们相互依存生长,但实际上并不相连,只是通过气息相互联系。就像菟丝这种草,下面有伏苓的根,如果没有这个伏苓在下面,那么丝就不能在上面生长。

《抱朴子》又说:刚生长的根,形状像兔子。挖取后,刻破它的血液,和丹药一起服用,立刻就能发生变化,按照自己的意愿。

《吴氏本草经》说:兔丝实,又名玉女,又名松萝,又名鸟萝,又名鸮萝,又名复实,又名赤网。生长在山谷中。

刘桢的诗说:青青的女萝草,高高的依靠在松树枝上。幸运地得到庇护和恩惠,恩惠之大无法言表。

《尔雅》说:茢,是勃茢。(郭璞注:一名石共,音列。)

《范子计然》说:石芸出自三辅地区。

《广雅》说:陵旱,是甘遂。

《建康记》说:建康出产甘遂。

《本草经》说:甘遂,味道苦寒。生长在河流和山谷中。可以治疗大腹、疝瘕、胀满、面目浮肿,消除积留的饮食物。它出自中山。

《范子计然》说:甘遂出自三辅地区。

《吴氏本草经》说:甘遂,又名主田,又名日泽,又名重泽,又名屙丑,又名陵藁,又名甘藁,又名苦泽。神农、桐君认为它味道苦,有毒;歧伯、雷公认为它有毒。在二月和八月采摘。

《本草经》说:马刀,味道辛微寒。生长在池塘和湖泊中。可以治疗补中、漏下、赤白、留寒热,破石淋,杀禽兽和害鼠。它生长在江海中。

《范子计然》说:马刀出自河东。

《吴氏本草经》说:马刀,又名齐蛤。(古纳切。)神农、歧伯、桐君认为它味道咸,有毒;扁鹊认为它小寒,有大毒。它生长在池塘、湖泊和江海中。采摘没有固定的时间。

《本草经》说:女青,又名雀翾。味道辛平。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蛊毒,驱逐邪气和鬼怪。它生长在朱崖。

《罗浮山记》说:还有男青,像女青。

《吴氏本草经》说:女青,又名霍由祗。神农、黄帝认为它味道辛。

《本草经》说:王孙,味道苦平。可以治疗五脏邪气、湿痹、四肢疼痛。它生长在海西。

《吴氏本草经》说:黄孙,又名王孙,又名蔓延,又名瀚草,又名海孙。神农、雷公认为它味道苦,无毒;黄帝认为它味道甘,无毒。它生长在西海山谷,以及汝南城郭垣下。蔓延,有赤色纹理,茎叶相对。

《尔雅》说:因尘,是马生。

《本草经》说:因尘蒿,味道苦。可以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结、黄疸。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盈,补气,延年益寿。它生长在太山。

《吴氏本草》说:因尘,神农、歧伯、雷公认为它味道苦,无毒;黄帝认为它味道辛,无毒。它生长在田中,叶子像蓝草。在十一月采摘。

《吴氏本草》说:淮术,神农、雷公认为它无毒。它生长在晋平阳、河东平泽。可以治疗久咳上气、伤中羸虚,补中益气。

《抱朴子·内篇》说:百部苗像拔葜,可以治疗咳嗽,杀虱。

《博物志》说:百部与门冬相似。

《吴氏本草》说:千岁垣中肤皮,可以得到姜、赤石脂一起治疗。

《尔雅》说:茥,音同‘奎’,是蒛葐。(复盆子,果实像草莓但小,可以食用。)

《吴氏本草》说:缺盆,又名复盆。

《吴氏本草》说:蒱阴实,生长在山谷中,或者在园圃中。蔓延像瓜,叶子果实像桃。在七月采摘。可以止温延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十-注解

桔梗:桔梗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宣肺祛痰等功效。在古代医学中,桔梗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咳嗽、喉痛、胸闷等。

犁如:桔梗的别名。

五沃之土:指肥沃的土地,这里指适合桔梗生长的土地。

河东洛阳:指古代的两个地区,河东是指黄河以东的地区,洛阳是古代的一个著名都城。

淳于髡:古代的一位谋士,这里提到他向宣王推荐七位士人。

建康: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南京。

鄱阳赵寿:指古代的一个人物,这里提到他的犬蛊事件。

大黄犬:一种黄色的狗,这里指狗蛊。

屑桔梗:用桔梗的粉末。

本草经:古代的一部药物学著作,记载了大量的药物知识。

辛微温:指桔梗的味道和性质,辛表示辛辣,微温表示温和。

山谷:指山谷等地形,适合桔梗生长。

胸胁痛:指胸部和胁部的疼痛。

肠鸣:指肠道鸣响,多与消化不良有关。

惊悸:指因恐惧或惊吓而心跳加速。

符蔰:桔梗的别名。

白药:桔梗的别名。

利如:桔梗的别名。

明澹草:桔梗的别名。

卢茹:桔梗的别名。

神农: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医和:古代的一位医学家。

扁鹊:古代的一位著名医生。

黄帝:古代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之一。

歧伯:古代的一位医学家。

雷够允:古代的一位医学家。

李氏:指古代医学家李时珍。

荠苨:一种植物,与桔梗相似。

笔管:指笔的形状,形容桔梗的茎细长。

紫赤:指颜色,紫红色。

巴豆:一种植物的种子,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可入药。

巴菽:巴豆的别名。

犍为南安县: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

贾后:古代的一位皇后。

程据:古代的一位医生。

黄门孙虑:古代的一位官员。

许昌: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

玄俗:古代的一位仙人。

云英:一种植物,这里指用于炼丹的草药。

朐〈月忍〉县: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

巴蜀郡:古代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四川。

九真山谷: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

冤句: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

巴菽出巴兢:指巴豆产于巴兢地区。

鼠食巴豆:指老鼠吃了巴豆。

九臼:鬼臼的别名。

天臼:鬼臼的别名。

雀犀:鬼臼的别名。

马目公:鬼臼的别名。

解毒:鬼臼的用途之一,具有解毒作用。

三辅: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

青色者善:指青色的莽草品质较好。

还谷: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

上谷: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

春草:莽草的别名。

忍冬:一种植物,其花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淫羊霍:一种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壮阳补肾的功效。

蜀前:淫羊霍的别名。

狼牙:一种植物的根,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等功效。

牙子:狼牙的别名。

川谷:山谷等地形,适合狼牙生长。

白虫:指寄生虫。

疥:一种皮肤病。

痔:痔疮。

淮南: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安徽。

支兰:狼牙的别名。

狼齿:狼牙的别名。

犬牙:狼牙的别名。

抱牙:狼牙的别名。

卑相:麻黄的别名。

卑监:麻黄的别名。

龙沙:麻黄的别名。

狗骨:麻黄茎的别名。

汉中三辅: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陕西。

麻黄:一种植物,其叶和茎可入药,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茈葫:茈葫是一种植物,又名山来、茹草,据《吴氏本草经》记载,神农、歧伯、雷公认为其味苦,无毒,生长在冤句地区,二月和八月采摘根部。

地薰:茈葫的别名。

弘农:古代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河南。

亭历:亭历是一种植物,据《尔雅》记载,其果实和叶子都类似芹菜,又称为蕇。在《淮南子》中提到亭历在冬天生长,而《周髀》则说北极左右的物产有朝生暮获的特性,亭历和冬生植物属于此类。

紫苑:紫苑是一种植物,据《游名山志》记载,生长在石室中,而《吴氏本草经》中提到紫苑又名青苑。

女萎:女萎是一种植物,据《本草经》记载,又名左眄、玉竹,味辛,生长在川谷中,长期服用可以轻身延年,生长在太山。

蓍实:蓍实是一种植物的果实,据《本草经》记载,味苦酸,平,无毒,有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惠的功效,生长在少室山谷,八月和九月采摘果实。

地椹:地椹是一种植物,又名石龙芮、食果能,味苦,平,生长在川泽,可以治疗风寒,长期服用可以轻身明目,不老,生长在太山。

黄环:黄环是一种植物,据《本草经》记载,又名陵泉、大就,味苦,生长在山谷,主治虫毒、鬼魅、邪气、咳逆、寒热,生长在蜀郡。

菟丝:菟丝是一种植物,据《尔雅》记载,又称唐蒙、女萝,是一种寄生植物,其根不接触地面,常寄生在茯苓上。

石芸:石芸是一种植物,据《尔雅》记载,又名石共,生长在古代的三辅地区。

甘遂:甘遂是一种植物,据《广雅》记载,又名陵旱,生长在川谷,可以治疗大腹、疝瘕、胀满、面目浮肿等症,生长在中山。

马刀:马刀是一种植物,据《本草经》记载,味辛微寒,生长在池泽,可以治疗补中、漏下、赤白、留寒热等症,生长在江海。

女青:女青是一种植物,据《本草经》记载,又名雀翾,味辛平,生长在山谷,可以治疗蛊毒,逐邪杀鬼,生长在朱崖。

王孙:王孙是一种植物,据《本草经》记载,味苦平,可以治疗五脏邪气、湿痹、四肢疼酸,生长在西方的海西地区。

因尘:因尘是一种植物,据《尔雅》记载,是马生的一种,其叶类似蓝,可以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结、黄疸等症,长期服用可以轻身益气。

淮术:淮术是一种植物,据《吴氏本草》记载,生长在晋平阳、河东平泽,可以治疗久咳上气、伤中羸虚,补中益气。

百部:百部是一种植物,据《抱朴子·内篇》记载,其苗似拔葜,可以治疗咳嗽,杀虱。

千岁垣中肤皮:千岁垣中肤皮是一种植物,据《吴氏本草》记载,可以与姜、赤石脂共同治疗某些疾病。

蒛葐:蒛葐是一种植物,据《尔雅》记载,又名复盆,其实类似莓,可以食用。

蒱阴实:蒱阴实是一种植物的果实,据《吴氏本草》记载,生长在山谷或园中,可以延年益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十-评注

《吴氏本草经》中记载的茈葫,又名山来、茹草,被神农、歧伯、雷公赞誉为苦而无毒,生于冤句,二月和八月采集其根。这里的茈葫不仅是药用植物,也蕴含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植物属性的深刻认识。

《尔雅》中提到的蕇,音译为亭历,其叶实与芹菜相似,与荠菜相似。这种植物的生长特性被《淮南子》和《周髀》所记载,说明古代文献对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地理分布有详细的记录。

紫苑,又名青苑,其名称的由来可能与植物的颜色或形态有关。在《游名山志》中,紫苑被描述为生长在石室中,这反映了古人对特定环境下植物生长的观察。

女萎,又名左眄、玉竹,其味辛,生于川谷,久服可以轻身延年。这种植物被《本草经》所记载,体现了古人对药用植物功效的重视。

荛实,味苦酸,平,无毒,具有益气、充肌肤、明目聪惠的功效。其生长在少室山谷,八月和九月采集其实,日晒干燥。这里的荛实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重要药材。

地椹,又名石龙芮、食果能,味苦,平,具有治风寒、轻身明目、不老的功效。其生长在川泽之地,五月五日采集。这里的记载反映了古人对植物药用价值的探索。

黄环,又名陵泉、大就,味苦,具有主治虫毒、鬼魅、邪气、咳逆、寒热的功效。其生长在山谷,生于蜀郡。这里的黄环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重要药材。

菟丝,又名唐蒙、女萝,是一种寄生于其他植物上的植物。其生长特性被《尔雅》、《广雅》、《史记·龟策传》、《博物志》、《吕氏春秋》、《抱朴子》等多部古籍所记载,反映了古人对植物生态关系的关注。

石芸,又名石共,生长于三辅之地。这种植物的记载体现了古人对地方特产的重视。

甘遂,味苦寒,具有治大腹、疝瘕、胀满、面目浮肿的功效。其生长在川谷,生于中山。这里的甘遂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重要药材。

马刀,味辛微寒,具有治补中、漏下、赤白、留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的功效。其生长在池泽、江海。这里的马刀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重要药材。

女青,又名雀翾,味辛平,具有治蛊毒、逐邪杀鬼的功效。其生长在山谷,生于朱崖。这里的记载反映了古人对药用植物功效的重视。

王孙,味苦平,具有治五藏邪气、湿痹、四肢疼酸的功效。其生长在海洋西岸,生于汝南城郭垣下。这里的王孙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重要药材。

因尘,又名马生,味苦,具有治风湿、寒热、邪气结、黄疸的功效。其生长在太山,十一月采集。这里的记载反映了古人对药用植物功效的重视。

淮术,生长在晋平阳、河东平泽,具有治久咳上气、伤中羸虚、补中益气的功效。这里的淮术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重要药材。

百部,其苗似拔葜,具有治咳、杀虱的功效。这里的百部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重要药材。

千岁垣中肤皮,是一种得姜、赤石脂共治的药材。这里的记载反映了古人对药材配伍的重视。

蒛葐,又名复盆,其果实似莓而小,可食。这里的蒛葐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重要食材。

蒱阴实,生长在山谷或园中,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这里的蒱阴实可能是古代的一种重要药材。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06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