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六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六-原文

○天门冬

《尔雅》曰:蔷蘼,{艹舋}(音门。)冬也。(郭璞症曰:今门冬也,一名满冬。)

《山海经》曰:{艹舋}谷之山,草多{艹舋}冬。

《列仙传》曰:赤须子,丰人,好食天门冬,齿落更生。

《神仙传》曰:甘始者,太原人,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馀年。

《博物志》曰:天门冬,茎间有刺,而叶滑者,曰荮休,一名颠棘。根以浣缣,素白,越人名为浣草,似天门冬而非也。凡服此,先试浣衣如法者,便非天门冬。

《抱朴子》曰:杜子服天门冬,御十八妾,有子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

又《内篇》曰:天门冬,或名地门冬。

○麦门冬

《潜夫论》曰:夫理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也。治疾当登摅门冬,及得蒸横麦。已不识真,合而饮之,疾以浸剧,而不知为人所欺也。

《游名山志》曰:泉山竹际及金州,多麦门冬。

盛弘之《荆州记》曰:鱼复县岩崖内,生麦门冬。

《广州记》曰:鄣平县遍饶麦门冬。

《建康记》曰:建康出麦门冬。

《本草经》曰:麦门冬,味甘平。生川谷。治心腹结气、伤中、胃脉绝。久服轻身,不饥不老。生函谷山。

《吴氏本草》曰:麦门冬,一名羊韭,秦一名乌韭,楚一名马韭,越一名羊韭,齐一名爱韭。一名禹韭,一名爨祸狞谞,一名忍冬,一名忍陵,一名不世药,一名禹馀粮,一名仆垒,一名随脂。神农、歧伯甘平,黄帝、桐君、雷够允,无毒,李氏甘,小温,扁鹊无毒。生谷中肥地,叶如韭,肥泽,丛生。彩无时。实青黄。

○术

《尔雅》曰:术,山蓟。(《本草》云:术,一名山蓟。今术似蓟而生山中。)

《山海经》曰:女几之山,其草多术。

《列仙传》曰:涓子好饵木,接食其精三百年。

《神仙传》曰:陈子皇得饵术要方,服之,得仙去霍山。其妻姜氏疾病,念其婿采术之法,服之,病自愈。至三百七十岁,登山取术,重檐而归,不息不极,颜色气力如二十时。

《抱朴子·内篇》曰:南阳文氏,其先祖,汉末大乱,饥困欲死,遇人教之食术,云遂不饥。数十年,乃来还乡里,颜苫渣少,气力转胜。故术,一名山精。

《神药经》曰:必欲长生,当服山精。

○伏苓

《广雅》曰:伏神,伏苓也。

《史记·龟策传》曰:伏苓,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新雨已,天清静无风,以夜烧兔丝,去之,即篝烛此地,(徐广曰:{昬骞}笼也。盖然祸狞蘘笼罩其上也。篝音沟。)火灭,即记其处。明即掘取,入地四尺至七尺得矣。伏苓者,千岁松脂,食之不世。

《齐书》曰:陶弘景,永明中上表辞禄。许之,赐以东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

《淮南子》曰:下有伏苓,上有兔丝。(伏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罗也。)

《抱朴子·内篇》曰:任子季,服伏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从之,面体如玉泽。

《范子计然》曰:伏苓,出嵩高三辅。

《神异经记》曰:西北荒,有人饮甘露,食伏苓。

《典论》曰:颍川郄俭,能辟穀,饵伏苓。初,俭至市,伏苓价暴贵数倍。

《典术》曰:伏苓者,松脂入地,千岁为伏苓。望松树赤者,下有之。

《神仙传》曰:秀眉公饵伏苓,得仙。

又曰:皇初起,以弟初平得道,乃弃妻子,留就初平,共服松柏伏苓。至五万日,能坐在立亡,行日中无影,有童子之色。及俱还乡里,亲戚死亡略尽,乃复俱去。临去,以方教南伯,遂易姓为赤。初起,字鲁班。初平,为赤松子。其后服此药得仙者,数十人。

《列仙传》曰:犊子者,邺人也。少在黑山上彩松子、伏苓,饵而服之,且数百年。时殖时老,时好时丑,时人乃知仙人也。

《广志》曰:伏神,松汁所作,胜伏苓。或曰:松根,伏苓贯着之。生朱提濮阳县。

《博物志》曰:仙传云:松柏入地中,千年化为伏苓。伏苓千年化为虎魄,一名江珠。今太山出伏苓,而无虎魄江珠。益州永昌郡出虎魄,而无伏苓。或云蜂烧巢所作,未详二说。

《嵩高山记》曰:取松柏伏苓二斤,醇酒渍之,和以白蜜,日三服,乃通灵。

《名山略记》曰:郁州山,出伏苓。

《吴氏本草》曰:伏苓通神,桐君甘,雷公、扁鹊甘,无毒。或生益州,大松根下,入地三丈一尺。二月、七月彩。

《本草经》曰:伏苓,一名伏神。味甘平。生山谷。治胸胁、山气、忧患、悸惊。生太山。

○猪苓

《庄子》曰:豕橐,药也。(司马彪注曰:豕橐,一名苓根,似猪豕。治渴。)

《本草经》曰:猪零,一名假猪矢,味甘平。生山谷。治痎疟,解毒、虫蛊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能不老。生衡山。

《吴氏本草》曰:猪零,神农甘,雷公苦,无毒。如伏苓。或生宛句。八月彩。

○卷柏

《建康记》曰:建康出卷柏。

《范子计然》曰:卷柏出三辅。

《本草经》曰:卷柏,一名万岁。味辛温。生山谷。治五藏邪气。

《吴氏本草》曰:卷柏,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万岁,一名神投时。神农甘平,桐君、雷够允。生山谷。

郑氏《婚礼谒文》曰:卷柏药草,附生山颠。氢鱍成性,终无自伸。

○甘草

《本草经》曰:甘草,一名美草,一名蜜甘。

○厚朴

《广雅》曰:重皮,厚朴也。

《范子计然》曰:厚朴,出弘农。

《本草经》曰:厚朴,味苦温。生山谷。治中风、伤寒、热血、痹、死肌,去虫。生文山。

《吴氏本草》曰:厚朴,一名厚皮。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温。生交址。

○黄精

《广雅》曰:黄精,龙衔也。

又曰:黄精,叶似小黄也。

《抱朴子》曰:黄精,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岳珠。服其花,胜其实。花,生十斛,乾之,则可得五六升。服之十年,乃可得益。

《列仙传》曰:修羊公,魏人也,止华阴山石室中。中有悬石塌,卧其上,塌尽穿陷。略不食时,取黄精服之。

《神仙传》曰:王烈,字长能,邯郸人也,常服黄精。

又曰:白菟公,服黄精而得仙。

《永嘉记》曰:黄精,出松阳永宁县。

《游名山志》曰:名室药多黄精。

《博物志》曰:黄帝问天姥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世者乎?’姥曰:’太阳草,名黄精,饵食之,可以长生。’

○胡麻

《广雅》曰:狗虱、钜胜、藤弘,胡麻也。

《孝经援神契》曰:钜胜延年。(宋均注曰:世以钜胜为枸杞子。)

《晋书·安帝记》曰:殷仲堪在荆州,以胡麻为廪。

《广志》曰:胡麻,一名方茎,服之不老,奈风湿。其叶名青襄也。

《淮南子》曰:汾水濛浊,而宜胡麻。

《列仙传》曰:关令尹喜,与老子俱之流沙西,服钜胜实,莫知所终。

《鲁女生别传》曰:女生,长乐人也,少好道。初服饵胡麻,及术,绝穀八十馀年。更少壮,色如桃华,一日能行三百里,走及獐鹿。

《抱朴子》曰:胡麻,好者一石,蒸之如炊,须暴乾,复蒸九次,细筛,白蜜丸如鸡子。日二枚,一年面色美,身体滑,二年白发黑,三年齿落更生,四年入水不濡,五年入火不焦,六年走及奔马。或蜜水和,作饼如糖状,炙食一饼。

《抱朴子·内篇》曰:胡麻,服饵不老,耐风湿。

《吴氏本草》曰:胡麻,一名方金,一明宸虱。神农、雷够允平,无毒,立秋彩。青襄,一名蔓。神农苦,雷够允。

《本草经》曰:胡麻,一名巨胜。味甘平。生川泽。治伤中虚羸,补五藏,益气。久服,轻身不老。生上党。

崔实《四民月令》曰:二月可种胡麻,谓之上时也。

○当归

《尔雅》曰:薜,山靳。(《广雅》曰:山芹,当归,今似芹而粗大者。靳音巨申切。)

《吴志》曰:曹公闻太史慈名,遗书以箧封之。发看,无所道,但贮当归。

《魏氏春秋同异》曰:姜维得母书并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见当归。’蒲俺亲殉利如此。

《范子计然》曰: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

《秦州记》曰:陇西襄武县有牛山,是出当归。

《建康记》曰:建康出当归,不堪用。

《广州记》曰:鄣平县出当归。

《博物志》曰:《神农经》曰:’下药治病,谓大黄除实,当归止痛。’

崔豹《古今注》曰:牛亨问:’剿汶别,相赠以芍药,何也?’答曰:’芍药,一名何离。故将别,赠以芍药。犹相招,则赠以蘼芜,蘼芜一名当归也。’

《本草经》曰:当归,一名子归。味甘温。生川谷。主治逆止、气温、疟寒热。生陇西。

《吴氏本草》曰: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歧伯、雷公辛,无毒,李氏小寒。或生羌胡地。

○远志

《尔雅》云:葽(鸟了切)绕,蕀{艹冤}。(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其上谓之小草。蕀{艹冤},音棘冤。)

《抱朴子·内篇》曰:陵阳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坐在立亡。

《世说》曰:谢袒缘始有东山掷昃,后命属掾,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於时人有致桓公药草者,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杆药又名小草,何以物有二称?’谢未即答。尔时郝隆在坐,谢因曰:’郝参军多知识,试复通看。’郝应声曰:’葛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於是谢公殊有愧色,桓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通乃不恶,亦甚有会。’

《本草经》曰:远志,一名棘菀,一名要绕。久服,轻身不忘。叶名小草,生太山及宛句。

○细辛

《山海经》曰:浮戏之山东有蛇谷,上多少辛。

《管子》曰:五沃之土,群药生少辛。

《范子计然》曰:细辛,出华阴,色白者善。

《名山志》曰:松阳之山,草多细辛。

《永嘉记》曰:细辛出松阳。

《本草经》曰:细辛,一名少辛。味温。生山谷。治咳逆,明目,通利九窍。久服轻身。生华阴。

《吴氏本草》曰:细辛,一名少辛,一名细辛。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歧伯无毒,李氏小寒。如葵叶,赤色,一根一叶相连。二月、八月彩根。

○续断

《范子计然》曰:续断出三辅。

《广州记》曰:鄣平县出续断。

《本草经》曰:续断,一名龙豆。味苦,微温。生山谷。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崩中,漏血。久服益力。生常山。

《吴氏本草》曰:龙刍,一名龙多,一名龙须,一名续断,一名龙木,一名草毒,一名龙华,一名悬菟。神农、李氏小寒,雷公、黄帝苦,无毒,扁鹊辛,无毒。生梁州。七月七日彩。

《范注方》曰:续断即是马{艹许},与水{艹许}菜相似,但大於水{艹许}耳。叶似旁翁菜叶,但小厚,两边有刺,刺人。其花紫色。

○肉苁蓉

《本草经》曰:肉苁蓉,味甘微温。生山谷。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养五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生河西。

《吴氏本草》曰:肉苁蓉,一名草苁蓉。神农、黄帝咸,雷公酸,李氏小温。生河东山阴地,长三四寸,丛生,或代郡雁门。二月、八月彩,阴乾用之。

○藷藇

《山海经》曰:升山,草多藷藇。(上诸、述狞啯音,下余、预二音。)

《湘中记》曰:永和初,有彩药衡山者,道迷粮尽。过岩下,见一老公,与四五年少对坐执书。告以饥,与之食物,如署豫。指教所去。五六日至家,而不腹饥。

《范子计然》曰:藷藇,本出三辅,白色者善。

《本草经》曰:署豫,一名山芋,味甘温。生山谷。治伤中虚羸,补中,益气力,长肌肉,除邪气寒热。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饥,延年。生嵩高。

《吴氏本草》曰:薯豫,一名藷署,秦、楚名玉延,齐、鲁名山芋,郑、赵名山羊,一名玉延,一名修脆,一名儿草。神农甘,小温,桐君、雷够允,无毒。或生临朐锺山。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华白,七月实青黄,八月熟落,根中白、皮黄,类芋。二月、三月、八月彩根。恶甘遂。

曹毗《杜兰香传》曰:兰香降张硕,与三署预实,曰:”食此可以辟雾露.”硕食二,怀一,欲以归。香曰:”可自食,不得持去.”

《异苑》曰:署预,一名山羊。根既入药,又复可食。若掘取,默默则获,唱名者不可得。

○地黄

《尔雅》曰:芐,(音户。)地黄。(郭璞症曰:一名地髓,江东呼芐也。)

《抱朴子》曰:楚文子,服地黄八年,视有光,手止车弩。

《本草经》曰:地黄,一名地髓。治伤中,长肌肉。生咸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六-译文

天门冬

《尔雅》说:蔷薇,{艹舋}(音门。)冬也。(郭璞注说:现在的门冬,又名满冬。)

《山海经》说:{艹舋}谷的山,草多{艹舋}冬。

《列仙传》说:赤须子,丰人,喜欢食用天门冬,牙齿掉落后还能再生。

《神仙传》说:甘始,太原人,服用天门冬,在人间生活了三百多年。

《博物志》说:天门冬,茎间有刺,叶子光滑的,叫做荮休,又名颠棘。根可以用来洗丝绸,颜色洁白,越人称之为洗草,但它并不是天门冬。服用这种草药之前,先尝试用这种方法洗衣服,如果不是天门冬。

《抱朴子》说:杜子服用天门冬,拥有十八个妾,有一百四十个孩子,每天能行走三百里。

又《内篇》说:天门冬,有时也叫做地门冬。

麦门冬

《潜夫论》说:治理国家如果不能得到真正的贤才,就像治疗疾病不能得到真正的药物一样。治疗疾病应当使用门冬和麦门冬,但如果不知道真假,混在一起服用,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却不知道是被人欺骗了。

《游名山志》说:泉山竹子旁边以及金州,有很多麦门冬。

盛弘之《荆州记》说:鱼复县的岩崖内,生长着麦门冬。

《广州记》说:鄣平县到处都是麦门冬。

《建康记》说:建康出产麦门冬。

《本草经》说:麦门冬,味道甘平。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心腹结气、伤中、胃脉断绝。长期服用可以轻身,不饿不老。生长在函谷山。

《吴氏本草》说:麦门冬,又名羊韭,秦地叫乌韭,楚地叫马韭,越地叫羊韭,齐地叫爱韭。还有其他名字,如禹韭、爨祸狞谞、忍冬、忍陵、不世药、禹馀粮、仆垒、随脂。神农、歧伯认为它甘平,黄帝、桐君、雷公认为它无毒,李氏认为它甘,小温,扁鹊认为它无毒。生长在山谷中肥沃的土地上,叶子像韭菜,肥厚有光泽,丛生。颜色不随季节变化。果实青黄色。

《尔雅》说:术,山蓟。(《本草》说:术,又名山蓟。现在的术类似蓟,生长在山中。)

《山海经》说:女几之山,那里的草多术。

《列仙传》说:涓子喜欢食用木实,食用了三百年的精华。

《神仙传》说:陈子皇得到了食用术的秘方,服用后,在霍山成仙。他的妻子姜氏生病,想起女婿采集术的方法,服用后病就好了。到了三百七十岁,上山采集术,重檐而归,不知疲倦,面色气色如同二十岁。

《抱朴子·内篇》说:南阳文氏的祖先,在汉末大乱时,饥饿得快要死了,遇到人教他食用术,说从此不再饥饿。几十年后,回到家乡,脸色憔悴,气力却比以前更强。所以术,又名山精。

《神药经》说:如果想要长生不老,应当服用山精。

伏苓

《广雅》说:伏神,伏苓也。

《史记·龟策传》说:伏苓,在兔丝之下,形状像飞鸟。新雨过后,天空晴朗无风,在夜晚烧兔丝,去除它,就在那里点燃蜡烛,(徐广注说:{昬骞}笼也。盖然祸狞蘘笼罩其上也。篝音沟。)火灭了,就记下这个地方。第二天挖取,入地四尺至七尺就能得到。伏苓,是千岁松脂,食用后可以不老。

《齐书》说:陶弘景,在永明年间上表辞去官职。皇帝同意了,赐给他东帛,命令所在的地方每月提供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他服用。

《淮南子》说:下面有伏苓,上面有兔丝。(伏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罗也。)

《抱朴子·内篇》说:任子季,服用伏苓十八年,仙人玉女都来跟随他,面色身体像玉一样光泽。

《范子计然》说:伏苓,出产于嵩山三辅。

《神异经记》说:西北荒野,有人饮用甘露,食用伏苓。

《典论》说:颍川郄俭,能够辟谷,食用伏苓。最初,郄俭到市场上,伏苓的价格突然上涨数倍。

《典术》说:伏苓,是松脂入地,千年化为伏苓。看到松树红色的地方,下面就有伏苓。

《神仙传》说:秀眉公食用伏苓,成仙。

又曰:皇初起,因为弟弟初平得道,就抛弃妻子,留下与初平一起,共同服用松柏伏苓。到了五万日,能够坐在立亡,在日中行走没有影子,有童子的容颜。等到一起回到家乡,亲戚死亡几乎全部,于是又一起离去。临走时,把方法传授给南伯,于是改姓为赤。初起,字鲁班。初平,是赤松子。此后服用这种药物成仙的人,有数十人。

《列仙传》说:犊子,邺地人。年轻的时候在黑山上采集松子、伏苓,食用后服用,已经数百年。时而生长,时而衰老,时而美丽,时而丑陋,时人才知道他是仙人。

《广志》说:伏神,是松汁制成的,胜过伏苓。有人说:松根,伏苓贯着它。生长在朱提濮阳县。

《博物志》说:仙传中说:松柏入地中,千年化为伏苓。伏苓千年化为虎魄,又名江珠。现在泰山出产伏苓,而没有虎魄江珠。益州永昌郡出产虎魄,而没有伏苓。有人说蜂烧巢所作,详情不明。

《嵩高山记》说:取松柏伏苓二斤,用醇酒浸泡,加入白蜜,每天服用三次,就能通灵。

《名山略记》说:郁州山,出产伏苓。

《吴氏本草》说:伏苓通神,桐君认为它甘,雷公、扁鹊认为它甘,无毒。有的生长在益州,大松树根下,入地三丈一尺。二月、七月采集。

《本草经》说:伏苓,又名伏神。味道甘平。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胸胁、山气、忧患、惊悸。生长在太山。

猪苓

《庄子》说:豕橐,药也。(司马彪注说:豕橐,又名苓根,像猪豕。可以治疗口渴。)

《本草经》说:猪零,又名假猪矢,味道甘平。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疟疾,解毒、虫蛊不祥,利水道。长期服用可以轻身,能够不老。生长在衡山。

《吴氏本草》说:猪零,神农认为它甘,雷公认为它苦,无毒。形状像伏苓。有的生长在宛句。八月采集。

卷柏

《建康记》说:建康出产卷柏。

《范子计然》说:卷柏出产于三辅。

《本草经》说:卷柏,又名万岁。味道辛温。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五藏邪气。

《吴氏本草》说:卷柏,又名豹足,又名求股,又名万岁,又名神投时。神农认为它甘平,桐君、雷公认为它无毒。生长在山谷中。

郑氏《婚礼谒文》说:卷柏药草,附着在山顶。坚韧成性,永远无法自己伸展。

甘草

《本草经》说:甘草,又名美草,又名蜜甘。

厚朴

《广雅》说:重皮,厚朴也。

《范子计然》说:厚朴,出产于弘农。

《本草经》说:厚朴,味道苦而温。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中风、伤寒、热血、痹症、死肌,还能驱虫。在文山有生长。

《吴氏本草》说:厚朴,别名厚皮。神农、歧伯、雷公认为它苦,无毒,李氏认为它小温。在交址有生长。

○黄精

《广雅》说:黄精,是龙衔的植物。

又曰:黄精,叶子像小黄。

《抱朴子》说:黄精,别名菟竹、鸡格、岳珠。服用它的花比果实更有益。花可以收集十斛,晒干后可以得到五六升。服用十年后,才能得到好处。

《列仙传》说:修羊公,是魏国人,住在华阴山的石室中。石室中有悬挂的石头塌陷,他躺在上面,石头完全塌陷。他不吃东西的时候,就服用黄精。

《神仙传》说:王烈,字长能,是邯郸人,经常服用黄精。

又曰:白菟公,服用黄精后得道成仙。

《永嘉记》说:黄精,出产于松阳永宁县。

《游名山志》说:名山中的药物很多是黄精。

《博物志》说:黄帝问天姥山说:‘天地所生的东西,难道有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吗?’天姥回答说:‘太阳草,名叫黄精,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

○胡麻

《广雅》说:狗虱、钜胜、藤弘,都是胡麻。

《孝经援神契》说:钜胜可以延年。(宋均注:世人把钜胜当作枸杞子。)

《晋书·安帝记》说:殷仲堪在荆州,把胡麻当作粮食。

《广志》说:胡麻,别名方茎,服用它可以使人不老,还能抵抗风湿。它的叶子叫青襄。

《淮南子》说:汾水混浊,但适合种植胡麻。

《列仙传》说:关令尹喜和老子一起到了流沙西边,服用钜胜果实,不知道最后去了哪里。

《鲁女生别传》说:女生,是长乐人,从小就喜欢修道。最初服用胡麻和术,绝食八十多年。变得更加年轻,脸色像桃花,一天能走三百里,跑得比獐鹿还快。

《抱朴子》说:胡麻,好的胡麻一石,蒸的时候像煮饭一样,需要晒干,再蒸九次,细筛后,用白蜜做成像鸡蛋大小的丸子。每天吃两颗,一年面色美丽,身体光滑,两年白发变黑,三年牙齿脱落重新长出,四年入水不湿,五年入火不焦,六年跑得比马还快。或者用蜜水调和,做成像糖一样的饼,烤着吃一个。

《抱朴子·内篇》说:胡麻,服用它可以使人不老,还能抵抗风湿。

《吴氏本草》说:胡麻,别名方金,一明宸虱。神农、雷公认为它平,无毒,立秋采。青襄,别名蔓。神农认为它苦,雷公认为它平。

《本草经》说:胡麻,别名巨胜。味道甘平。生长在川泽之地。可以治疗伤中虚羸,补益五脏,益气。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便,不老。

崔实《四民月令》说:二月可以种植胡麻,这是最好的时节。

○当归

《尔雅》说:薜,山靳。(《广雅》说:山芹,当归,现在像芹菜但更粗大。靳音巨申切。)

《吴志》说:曹公听说太史慈的名声,送信时用竹箱装着,打开一看,没有其他东西,只有当归。

《魏氏春秋同异》说:姜维得到母亲的信和当归,姜维说:‘良田百顷,不如一亩。只要有远志,就不见当归。’蒲安亲如此忠诚。

《范子计然》说:当归,出产于陇西,没有枯萎的最好。

《秦州记》说:陇西襄武县有牛山,那里出产当归。

《建康记》说:建康出产当归,但质量不好。

《广州记》说:鄣平县出产当归。

《博物志》说:《神农经》说:‘下药治病,大黄可以除实,当归可以止痛。’

崔豹《古今注》说:牛亨问:‘剿汶别,相赠以芍药,为什么?’回答说:‘芍药,一名何离。所以分别时,赠送芍药。邀请别人时,赠送蘼芜,蘼芜一名当归。’

《本草经》说:当归,一名子归。味道甘温。生长在川谷之地。主要治疗逆止、气温、疟寒热。在陇西有生长。

《吴氏本草》说: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认为它甘,无毒,歧伯、雷公认为它辛,无毒,李氏认为它小寒。或者生长在羌胡之地。

○远志

《尔雅》说:葽(鸟了切)绕,蕀(艹冤)。(现在叫做远志。像麻黄,红色花叶,叶尖尖锐而黄色,上面叫做小草。蕀(艹冤),音棘冤。)

《抱朴子·内篇》说:陵阳仲,服用远志二十年,有子女三十七人,坐在那里就消失了。

《世说》说:谢袒缘开始有东山掷昃,后来命令属官,不得已,才去见桓公司马。当时有人送给桓公药草,其中有远志,桓公拿来问谢:‘这药草又名小草,为什么同一物有两个名称?’谢没有立即回答。当时郝隆在座,谢因此说:‘郝参军多知识,试复通看。’郝应声说:‘葛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于是谢公非常羞愧,桓公看着谢笑说:‘郝参军这个通解不错,也很有会心。’

《本草经》说:远志,一名棘菀,一名要绕。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便,记忆力好。叶子叫小草,生长在泰山和宛句。

○细辛

《山海经》说:浮戏山的东边有蛇谷,上面有很多细辛。

《管子》说:五沃之土,群药生少辛。

《范子计然》说:细辛,出产于华阴,颜色白的是好的。

《名山志》说:松阳的山,草很多细辛。

《永嘉记》说:细辛出产于松阳。

《本草经》说:细辛,一名少辛。味道温。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咳嗽、明目、通利九窍。长期服用,可以使人身体轻便。在华阴有生长。

《吴氏本草》说:细辛,一名少辛,一名细辛。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认为它辛,小温,歧伯认为它无毒,李氏认为它小寒。形状像葵叶,颜色赤色,一根一叶相连。二月、八月采根。

○续断

《范子计然》说:续断出产于三辅。

《广州记》说:鄣平县出产续断。

《本草经》说:续断,一名龙豆。味道苦,微温。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伤寒,补益不足;治疗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治疗妇女乳难、崩中、漏血。长期服用,可以增强体力。在常山有生长。

《吴氏本草》说:龙刍,一名龙多,一名龙须,一名续断,一名龙木,一名草毒,一名龙华,一名悬菟。神农、李氏认为它小寒,雷公、黄帝认为它苦,无毒,扁鹊认为它辛,无毒。在梁州有生长。七月七日采。

《范注方》说:续断就是马(艹许),和水(艹许)菜相似,但比水(艹许)菜大。叶子像旁翁菜叶,但更厚,两边有刺,刺人。它的花是紫色的。

○肉苁蓉

《本草经》说:肉苁蓉,味道甜而微温。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五劳七伤,补益中气,消除茎中的寒热,滋养五脏,增强阴气,补充精气,增加生育能力,对妇女的症瘕也有疗效。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产于河西地区。

《吴氏本草》说:肉苁蓉,又名草苁蓉。神农和黄帝认为它味道咸,雷公认为它味道酸,李氏认为它微温。生长在河东山阴地区,长三四寸,丛生,或者代郡雁门地区。在二月和八月采摘,阴干后使用。

《山海经》说:升山,草类很多,有藷藇。

《湘中记》说:永和初年,有彩药衡山的人,在道中迷路粮食吃完。经过一个山洞下,看到一个老人,和四个五岁的孩子一起坐着读书。告诉他饿了,给他食物,就像在夏天的豫地一样。指点他应该去的方向。五六天后到家,却不再感到饥饿。

《范子计然》说:藷藇,原本出自三辅地区,白色的藷藇品质好。

《本草经》说:署豫,又名山芋,味道甜而温。生长在山谷中。可以治疗伤中虚弱,补益中气,增加体力,促进肌肉生长,消除邪气寒热。长期服用可以使身体轻盈,耳目聪明,不感到饥饿,延年益寿。生长在嵩高地区。

《吴氏本草》说:薯豫,又名藷署,在秦、楚地区称为玉延,在齐、鲁地区称为山芋,在郑、赵地区称为山羊,还有一个名字叫玉延,还有一个名字叫修脆,还有一个名字叫儿草。神农认为它味道甜,微温,桐君和雷够认为它无毒。有的生长在临朐锺山。开始生长时茎细蔓赤,五月开花白色,七月果实青黄,八月成熟落下,根部白色,皮黄色,类似于芋头。在二月、三月、八月采摘根部。忌与甘遂同用。

曹毗的《杜兰香传》说:兰香降张硕,与三署预实,说:‘吃这个可以避免雾露。’张硕吃了两个,怀了一个,想要带回去。兰香说:‘可以自己吃,但不能带走。’

《异苑》说:署豫,又名山羊。它的根既可以入药,也可以食用。如果默默挖掘,就能得到,喊出名字的人却得不到。

《尔雅》说:芐,(音户。)地黄。(郭璞注:又名地髓,江东称为芐。)

《抱朴子》说:楚文子,服用地黄八年,看起来有光泽,手能止住车弩。

《本草经》说:地黄,又名地髓。可以治疗伤中,促进肌肉生长。生长在咸阳。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六-注解

天门冬:天门冬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可入药,具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功效。在古代文献中,天门冬常被提及,如《尔雅》中提到的‘蔷蘼’即指天门冬,又被称为满冬。

麦门冬:麦门冬也是一种药用植物,其根入药,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在《潜夫论》中提到,麦门冬是治疗疾病的真药之一。

术:术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入药,具有温中散寒、祛湿止痛的功效。在《神仙传》中,术被用作仙药,可以延年益寿。

伏苓:伏苓,又称茯苓,是一种真菌,其菌核入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在《史记》中,伏苓被称为千岁松脂,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猪苓:猪苓是一种真菌,其菌核入药,具有利水渗湿、通便利尿的功效。在《本草经》中,猪苓被用于治疗水肿、黄疸等疾病。

卷柏:卷柏是一种常绿草本植物,其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本草经》中,卷柏被称为万岁,寓意其生命力强。

甘草:甘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和根状茎入药,具有调和药性、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在《本草经》中,甘草被称为美草、蜜甘。

厚朴:厚朴是一种中药,学名为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味苦温,具有祛风、除湿、下气、消痰、解毒等功效。生于山谷,可治疗中风、伤寒、热血、痹症、死肌,并有驱虫作用。

黄精:黄精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填精的功效。在古代文献中,黄精也被视为延年益寿的仙草。

胡麻:胡麻又称芝麻,学名为Sesamum indicum L.,具有润燥通便、养血润燥、补肝肾等功效。在古代,胡麻也被用作食品和药材。

当归:当归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具有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主要产于甘肃、四川等地。

远志:远志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具有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等功效。

细辛:细辛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Asarum sieboldii Miq.,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等功效。生于山谷,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等。

续断:续断是一种中药材,学名为Dipsacus asperoides C. Y. Wu et C. C. Huang,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止血安胎等功效。

肉苁蓉: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植物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经》中,肉苁蓉被描述为味甘微温,具有治疗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养五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等功效。肉苁蓉在古代医药中被誉为补益佳品,尤其在中医中常用于补肾壮阳。

五劳七伤:五劳七伤是中医术语,指因劳累过度或疾病导致的身体虚弱,包括五种劳损和七种伤害,如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以及七种伤害如头痛、目痛、腰痛等。

山谷:山谷指的是山谷地形,即山谷之间,多指山间幽静的地方。

河西:河西指的是中国甘肃省的西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草苁蓉:草苁蓉是肉苁蓉的别称,二者为同一植物。

神农: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被尊为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雷公:雷公在古代医药文献中指代的是古代医学家,此处可能指代《雷公炮炙论》。

李氏:李氏可能指代古代医学家李时珍。

河东山阴地:河东山阴地指的是中国河东山区的阴面地区。

藷藇:藷藇是一种植物,在《山海经》中记载为升山之草,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

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和神话传说集,包含了许多神话传说中的植物和动物。

永和初:永和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年号,初指的是初年,即永和年间的初期。

范子计然:范子计然是古代医学家,其著作《范子计然》中记载了许多药物的产地和特点。

署豫:署豫是薯蓣的别称,一种药用植物,具有补中益气、长肌肉等功效。

薯豫:薯豫即薯蓣,一种药用植物,具有补中益气、长肌肉等功效。

曹毗:曹毗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著有《杜兰香传》。

兰香:兰香是一种植物,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据《杜兰香传》记载,兰香可以辟雾露。

地黄:地黄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滋阴补肾、养血润燥等功效,常用于中医治疗肝肾阴虚、血虚等证。

芐:芐是地黄的别称,古时江东地区称地黄为芐。

地髓:地髓是地黄的别称,意指地黄具有滋养精髓的作用。

咸阳:咸阳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历史上是秦朝的都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六-评注

《本草经》中对于肉苁蓉的描述,首先从其生长环境入手,‘生山谷’表明其生长在山谷之中,这样的环境为肉苁蓉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味甘微温’则是对其味道和性质的描述,甘味给人以补益之感,微温则表明其性质温和,适合长期服用。‘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养五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是对其功效的详细阐述,涵盖了从治疗劳损到养生、从补益身体到调治妇科疾病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医的全面治疗观。‘久服轻身’更是强调了其长期服用的益处,表明肉苁蓉是一种可以长期服用的滋补佳品。‘生河西’则再次点明了其产地,河西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肉苁蓉的品质更为上乘。

《吴氏本草》对肉苁蓉的记载,‘一名草苁蓉’是对其别名的补充,‘神农、黄帝咸,雷公酸,李氏小温’则是古代医家对其性味的评价,‘生河东山阴地,长三四寸,丛生,或代郡雁门’则是对其生长环境的进一步描述,‘二月、八月彩,阴乾用之’则是对其采集和保存方法的说明,体现了古人对药材的重视。

《山海经》和《湘中记》中的藷藇记载,前者‘升山,草多藷藇’是对藷藇生长环境的描述,后者则通过一个故事,展现了藷藇在古代的神秘色彩,以及它对旅人的帮助,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范子计然》对藷藇的记载,‘本出三辅,白色者善’则是对藷藇产地的说明,同时强调了其白色品种的品质更佳。

《本草经》对署豫的描述,‘署豫,一名山芋,味甘温’是对其名称和味道的说明,‘治伤中虚羸,补中,益气力,长肌肉,除邪气寒热’则是对其功效的详细阐述,‘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饥,延年’则是对其长期服用效果的描述,体现了古人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吴氏本草》对薯豫的记载,‘薯豫,一名藷署’是对其名称的补充,‘神农甘,小温,桐君、雷够允,无毒’则是古代医家对其性味的评价,‘或生临朐锺山’则是对其产地的说明,‘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华白,七月实青黄,八月熟落,根中白、皮黄,类芋’则是对其生长周期的描述,‘二月、三月、八月彩根。恶甘遂’则是对其采集和配伍的说明。

曹毗《杜兰香传》中的记载,通过兰香与张硕的对话,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秘植物的敬畏和对其功效的信任。

《异苑》对署预的记载,‘署预,一名山羊’是对其名称的补充,‘根既入药,又复可食’则是对其用途的说明,‘若掘取,默默则获,唱名者不可得’则是对其神秘性的强调,体现了古人对神秘植物的神秘感和敬畏。

《尔雅》和《抱朴子》对地黄的记载,前者‘芐,(音户。)地黄’是对其名称的说明,后者‘楚文子,服地黄八年,视有光,手止车弩’则是一个关于地黄功效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地黄功效的认可。

《本草经》对地黄的记载,‘地黄,一名地髓’是对其名称的补充,‘治伤中,长肌肉。生咸阳’则是对其功效和产地的说明,体现了古人对地黄药用价值的认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05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