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一-原文

《归藏经》曰:昔常娥以不世之药奔月。

《易》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像》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书》曰: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

《周礼》曰:医师掌聚毒药,供医事。疾医以五药养病,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郑玄注曰:毒药,药之辛苦者也。五药,草、木、虫、石、穀。)

《礼记》曰:君有疾,饮药,臣先常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常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又曰:季春,喂兽之药,无出九门。(为鸟兽方孚乳,伤之,为逆天时。天子九门者:路门、应门、雉门、毕门、库门、皋门、国门、近郊门、远郊门。)孟夏之月,聚畜百药。(蕃芜之时,毒气盛也。)

《左传》曰:臧孙曰’季孙之爱我也,疾疹也;孟孙之恶我也,药石也。(常志相违戾,犹药石之疗疾也。)美疹不如药石,孟孙死,吾亡无日矣!’

又曰:许悼公疾,太子止饮之药,卒,太子奔晋。书曰:’杀其君。’君子曰:’尽心力以事君,舍药物可也。(药物有毒,当由医,非凡人所知。讥止不舍药物,所以加杀君之名。)’

《论语》曰: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常。'(馈,遗。)

《史记》曰:长桑君与扁鹊药,服之,三十日见人五藏。

《汉书》曰:灌夫击吴,身中大创十馀,適有万金良药,故得不世。

又曰:王嘉为丞相,数上封事,言不宜封董贤。上怒,有诏假谒者节,召丞相诣廷尉诏狱。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有罪,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耶?何谓咀药而死!’

《东观汉记》曰:上常与朱祐共买蜜合药。上追念之,即赐祐白蜜一石,问:’何如长安时,共买蜜乎?’

又曰:邓训为护乌桓校尉。吏士常大病疟,转易至数十人。训身煮汤药,咸得平愈。其无妻者,为適配偶。

又曰:王闳者,王莽叔父平河侯谭子也。王枚蒇位,潜忌闳,乃出为东郡太守。闳惧诛,常系药手内。莽败,汉兵起,闳独完全。

华峤《后汉书》曰:张楷,字公超。家贫,尾馛为业,常乘驴车至县卖药。

《九州春秋》曰:青州刺史焦和,多作陷水丸沉河,望寇不得渡。

《吴书》曰:合肥之役,陵统身被六七疮。有卓氏良药,故得不世。

《魏志》曰:太祖性严,掾属公事往往杖之。何夔常畜毒药,誓死无辱,是以终不见及。

《晋书》曰:馀杭隐士郭文,字文举。王导闻,召之。永昌中,大疫,父础亦殆。导遗药,文曰:’命在天,不在药也。’

王隐《晋书》曰:李涓为尚书令,家至贫,儿病,无钱买药。上赐钱千万。(李涓,一作李凤。)

又曰:程咸,字延休。其母梦白头公授药,曰:’服此,当得贵子。’后生咸,至侍中。

又曰:符生常使太医令程延合安胎药,问人参好恶,并药分多少,延曰:’虽小小不具,自可堪用。’生以为讥己,遂斩之。

又曰:陆抗与羊祐推乔紥之好。抗常遗酒,祐饮之不疑;抗有疾,祐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

《宋书》曰:高祖微时,伐荻新洲,见大蛇长数丈,射伤之。明日,洲中闻杵臼声。往视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于榛中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刘寄奴所射,合药傅之。’帝曰:’神何不杀之?’童子曰:’寄奴王者,不世不可杀。’帝叱之,皆散,乃收药而反。又,客经下邳逆旅,会一沙门,谓帝曰:’江表当乱,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帝先患手疮,经年不愈。沙门有黄药,因留与帝,既而忽亡。帝以黄散傅疮,一傅而愈。宝其馀,及所得童子药。每遇金疮,傅之并愈。

《齐书》曰:随郡王子隆,年二十一,而体过充壮。常使徐嗣伯合藘茹丸,服以自销损。

又曰:豫章王嶷薨后,见形于沉文季,曰:’我未应死,皇太子加膏中十一种药,使我痈椿瘥;汤中复加药一种,使利不断。吾已诉之先帝,先帝许还,东邸当判此事!’因胸中出青纸文书,示文季曰:’与卿少旧,因卿呈主上。’俄失所在。文季秘而不传,甚惧此事。少时,太子薨矣。

《魏书》曰:邢峦为侍郎,甚见亲遇。高祖因行药园,至司空府南,见峦宅,遣使谓峦曰:’朝行药园,至此,见卿第宅乃佳。东望德馆,情有依然!’

又曰:天竺乌长国,婆罗门为上族,解天文。人有争讼,服之药,曲者发狂,直者无恙。

《隋书》曰:隋大举伐陈,王颁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疮不痛。时人以为忠感。

又曰:杨素寝疾,帝每令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世。素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约曰:’我岂须臾活耶?’

《唐书》曰:太宗幸襄城宫,登子逻坂,见暍者僵於路驻马,命左右取药,饮之乃苏。

又曰:天竺方士那罗迩婆娑寝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太宗信之,深加礼敬。馆之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令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彩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后竟不就。

又曰:玄和中,山人柳泌言灵药可得。上信之,乃以为台州刺史,赐紫绯令彩灵药。

又曰:柳公绰,有道士献药,试之有验。问所从来,曰:’合此药於蓟门。’时朱克融方叛,公绰遽谓曰:’险凑,至药来於贼臣之境,虽验何益!’乃沉之于江,而逐道士。

《庄子》曰: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手裂若龟文。)世世以洴(音萍。)澼(音僻。)絖(音旷。)为事。(洴澼,漂也。絖,絮也。冬漂絮则手拘,能为药以自治。)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以说吴王,(说可以战。)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列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唐子》曰:仙人韩终,即韩冯之兄。为宋王彩药,王不肯服之,终因服之,遂得仙。

《淮南子》曰:羿请不世之药於西王母,姮娥窃而奔月。(姮娥,羿撇蘙。羿从西王母,请不世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服,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又曰:今夫地黄主属骨,而甘草食肉之药也。以其属骨而责其生肉,以其生肉而责其属骨,是王孙绰之欲倍偏枯之药,而欲以生殊死之人,亦谓失论矣!(王孙绰,鲁人也。)

又曰:昆仑虚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横有光色。横,或作彭,盛不世药器也。)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民。

《抱朴子》曰:《神农经》曰:’上药,令人身安命延,昇天神仙,遨游上下,役使万灵,体生毛羽,行厨立至。’

又曰:五芝,及饵丹砂、玉札、曾青、雄黄、云母、太一禹馀粮,各可单服之,皆令人飞行长生。

又曰:中药养性,下药除病。能令毒虫不加,猛兽不世,恶气不行,众妖辟屏。

《孝经援神契》曰:椒姜御温,菖蒲益聪,巨胜延年,威喜辟兵。此皆上圣掷炅言,方术之实录也。

《孝经援神契》注引《抱朴子》曰: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次则云母,次则明珠,次则太一禹馀粮,次则石中黄子,次则石桂英,次则石脑,次则石流丹,次则石〈米台〉,次则曾青,次则松柏脂、伏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柠石、象柴,一名托卢是也,或名仙人杖,或名西王母杖,或名天精,或名却老,或名地骨,或名枸杞也。

《战国策》曰:有献不世之药於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士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世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乃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说苑》汤曰:’药食,先常于卑,然后至于贵。药食常乎卑,然后至乎贵,教也;药言献於贵,然后闻於卑,道也。’

又曰:孔子曰:’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吕氏春秋》曰:鲁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治偏枯。’今吾倍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而不可以为全者矣。’

又曰:良医医病,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又曰:若用药者,得良药则活人,得恶药则杀人。义兵之为天下良药也,亦大矣!’

《论衡》曰:太王亶父睹王季之可立,故易名曰历。历者,適也。太伯觉悟,彩药以避王季。

《山海经》曰:大荒掷晷有黄木,赤枝青叶,群帝取药。(言树、花、实皆为药也。)

又曰:大荒中有山,名丰阻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昉、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祠、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郦善长注《水经》曰:茷山,甚岩峻重叠,淮柏齐阴,攒柯翠峙,泉石转深。盖仙居之宿所,是以世人目岩为捣药岩,名此水为捣药水。

《汉武内传》曰:王母谓武帝曰:’太上之药,乃有心掴黎角,风实云子,帝园王族,昌城王蕊,夜河天骨,崆峒灵瓜,四劫一实,冥陵驎胆;仰掇扶桑之丹椹,俯彩长河之文藻,紫虬童子,九色凤脑,太真虹芝,天汉臣草,南宫大碧,西卿扶老,三梁龙华,生子大道,有得食之,后天而老。此太上之所服,非中山之所宝也。’

又曰:武帝崩,遗诏以《杂道书》四十卷置棺中。到延康二年,河东工曹李及入上党抱犊出彩药,于岩窟中得此书,盛以金箱,其书后题臣姓名,记日月,是武帝时物也。河东太守张纯以箱及书奏献宣帝,宣帝示武帝时煮右侍臣,有典书中郎见书流涕,曰:’杆是帝崩时殡殓物也。’

《东方朔别传》曰:孝武皇帝好方士,敬鬼神,使人求神仙不世之药,甚至初无所得。

天下方士,四面蜂至,不可胜言。

东方朔睹方士虚语,以求尊显,即云上天欲以喻之,其辞曰:’陛下所使取神药者,皆天地之间药也,不能使人不死。独天上药能使人不世耳。’

上曰:’然。天何可上也?’

朔对曰:’臣能上天。’

上知其谩诧,欲极其语,即使朔上天取不世之药。

朔既辞去,出殿门,复还,曰:’今臣上天,似谩诧者,愿得一人为信验。’

上即遣方士与朔俱往,期三十日而反。

朔等既辞而行,日日过诸侯传饮,往往留十馀日。

期又且尽,无上天意,方士谓之曰:’期且尽,日日饮酒,为奈何?’

朔曰:’鬼神之事难豫!’

言’当有神来迎我者。’

于是方士昼卧,良久,朔遽觉之,曰:’呼君极久不应,我今者属从天上来!’

方士大惊,还,具以闻上。

上以为面欺,诏下朔狱。

朔啼对曰:’朔须几死者再。’

上曰:’何也?’

朔对曰:’天公问臣:’下方人何衣?’臣朔曰:’衣出虫。”虫何若?’臣朔曰:’虫喙髯髯类马,邠邠类虎。’天公大怒,以臣为谩言,系臣,使下问,还报有之,名蚕,天公乃出臣。今陛下苟以臣为诈,愿使人上问之天。’

上大惊,曰:’善!齐人多诈,欲以喻我止方士也。’

罢诸方士,弗复用也。

由此,朔日以亲近。

《列仙传》曰:乐子长者,齐人也,少好道真。

到霍林山,遭仙人,受服巨胜赤松散方。

仙人告之曰:’蛇服此药化为龙,人服此药老翁成童,能昇云上下,改易形容,崇气益精,起死养生。子能服之,可以度世。’

钟长服之,年百八十,色如少女。

妻子九人,皆服此药,老者还少,少者不复老。

又曰:燕王遣韩终彩药,王先使韩终服之,面如金色。

又曰:安期生卖药海边,时人以为千岁公。

又曰:瑕丘仲卖药於宁,后地动舍坏,仲死。

人取尸弃水,收其药卖之,仲被裘诮之。

后为夫余使者。

又曰:崔文子,太山人,卖药都市。

后有疫死者万计,文子拥朱幡,持黄散,循问民,服其散愈者万计。

后在蜀卖黄散、赤丸,世故宝之。

又曰:负局先生者,语似燕代间人也。

负磨镜局,循吴帝市中,磨一镜一钱。

因磨辄问主:’得无人疾苦者?’

有辄出紫丸药以与之,得莫不愈。

后上吴山绝崖头,世世悬药与下人,曰:’吾欲还蓬莱山,与汝曹神水。’

崖头一旦有水,白色,从石间来下,服之,病多愈。

《高士传》曰: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

彩药名山,卖於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馀年。

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那乃不二价也?’

康叹曰:’我本避名,今女子皆知我,何用药为!’

乃遁入霸陵山中。

《鲁女生别传》曰:封君达,陇西人也。

少好道,初,服黄连丸五十馀年,乃入鸟鼠山。

又于山中服水银百馀年,还乡里,年如二十者。

常乘青牛,故号为青牛道士。

《桂阳先贤画赞》曰:苏耽尝除门庭,有众宾来,耽告母曰:’人招耽去。已种药着后园梅树下,可治百病。一叶愈一人,卖此药过足供养。’

便随宾去,母走牵之,四体如醉,足不能举。

《邴原别传》曰:魏太子为五官中郎将,原为长史。

太子宴会众宾百数十人,太子建议曰:’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耶?父耶?’

众人纷然,或君或父。

时原在坐,不与此论。

太子谘之于原,原悖然对曰:’父!’

太子亦不复难。

曹毗《杜兰香传》曰:神女兰香,降张硕。

硕问寿如何,香曰:’消磨自可愈疾,淫祠尾嫳!’

香以药为消磨。

《王子年拾遗记》曰:燕昭王坐祇明之室,昼而假寝。

忽梦西方有白云,蓊蔚而起,俄而暗于庭间。

有人衣服皆毛羽,驾苍螭之车,从云中而出,直诣王所。

王梦中与语,问以上仙之术,羽人曰:’阁王精智未开,欲求恒生,不可得也!’

王请受绝欲之教,羽人指画,王心应手而裂。

王乃惊悟,因患心疾。

久之,乃昇于泉照之馆,复见前所梦人于前,曰:’本欲易王之心。’

乃出方寸绿囊,囊中有续脉名丸,哺血精散,其细若灰,以手摩王之臆,俄而既愈。

王因请其方,曰:’其用物也有九,明神芝,煎以苍鹰之血,黑河鳞胆,煮以琨屿掷戡,贮以玉缶,缄以金绳,封以玉印。王得服之,后天而死。若溺于淫,嗜于欲,求者,只苦心焉。’

语毕,化为青凫入天际。

王求合药,终不能成。

黑河,北极也。

其水浓黑不流,上有浓云生焉。

有黑鲲千尺,如鲸,常飞游於南海。

《博物志》曰:夫性之所以和,病之所以愈,是当其药,应其病则生;违其药,失其应则死。

《本草经》曰:太一子曰:’凡药,上者养命,中药养性,下药养病。’

神农乃作赭鞭钩钅制,(尺制切。)从六阴阳,与太一升五岳四渎。

土地所生草石骨肉心皮毛羽万千类,皆鞭问之。

得其所能主治,当其五味,百七十余毒。

《异苑》曰:魏窝氨征蹋顿,升岭,眺瞩,见一岗不生百草。

王粲曰:’如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生礜石死,而石上热蒸在外,故卉木焦灭。’

即令凿之,果得大墓,有礜石满茔。

仲宣博识强记,皆类此也。

一实:粲在荆州从刘表,登鄣山,见此异。

任昉《述异记》曰:汉世古谚云:’虽有神药,不如少年;输有珠玉,不如金钱。’太原神釜岗中,有神农常药之鼎在焉。成阳山中,有神农辈丛处,一名神农原,一名药草山。山中有紫阳观,世传神农于此辨百药也。

《养生略要》曰:《神农经》曰:’五味养精神,强魂魄;五石养髓,肌肉肥泽。诸药,其味酸者,补肝,养心,除肾病;其味苦者,补心,养痹,除肝病;其味甘者,补脾,养肺,除心病;其味辛者,补肺,养肾,除脾病;其味咸者,补肾,研尬,除肝病。故五味应五行,四体应四时。夫人性生于四时,然后命于五行。以一补身,不世命神。以母养子,长生延年。以子守母,除病究年。’

《岭表录异》曰:广之属郡,及乡里之间,多畜蛊。彼之人悉能验之,以草药治之,十得其七八。药则金钗股,形如石斛;古漏子、(女票恨罟,食之即吐。)人肝藤。(浓汁煎吃。)陈家白药子,(一名吉利。)本梧州陈氏有此药,善解蛊毒,每有中者即求之,前后救人多矣,遂以为名。今封康州有得其种者,广府每岁常为土贡焉。诸解毒药,功力皆不及陈家白药。

王彪之《闽中赋》曰:药草则青珠、黄连、拳柏、决明、苁蓉、鹿茸、漏芦、松荣,痊疴则年永,练质则翰竖。

谢灵运《山居赋》曰:《本草》所载,山泽不一,雷、桐是别,和、缓是悉,三枝六根,五华九实。

《乐府歌诗》曰: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道我奉上药,览之获无疆。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还黑,延年寿命长。

魏文帝有诗曰:西山何如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

应劭表曰:臣劭言:’郡旧因计吏献药,阙而不修,惭悸交集,无辞自文。今道少通,谨遣五官孙艾贡伏苓十斤、紫芝六枝、鹿茸五斤、五味一升,计吏发行,辄复表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一-译文

《归藏经》说:以前嫦娥吃了不平凡的药飞到了月亮上。

《易经》说:如果是无妄之疾,不需要用药,有时候不吃药反而会有好结果。

《易经·像传》说:无妄之药,不可尝试。

《尚书》说:如果药没有让人感到头晕目眩,那么疾病就不会被治愈。

《周礼》说:医师负责收集毒药,供应医疗使用。疾医用五种药物来养病,所有的药分别用来养骨、养筋、养脉、养气、养肉,以及润滑窍孔。(郑玄注解:毒药,指的是那些苦涩的药。五种药分别是草、木、虫、石、谷。)

《礼记》说:如果君主生病了,臣子先尝试喝药。如果父母生病了,子女先尝试喝药。如果医生不是三代以上的行医者,那么他们的药不要服用。

《礼记》又说:季春时节,给野兽喂药,不要让它们出九门。(因为鸟兽正在哺乳,伤害它们是违背天时的。天子的九门包括:路门、应门、雉门、毕门、库门、皋门、国门、近郊门、远郊门。)孟夏之月,收集各种药物。(因为这是草木茂盛的时候,毒气也最盛。)

《左传》说:臧孙说‘季孙对我好,就像疾病中的疹子;孟孙对我恶,就像治疗疾病的药石。(常志相违,就像药石治疗疾病一样。)好的疹子不如药石,孟孙死了,我离死不远了!’

《左传》又说:许悼公生病,太子阻止他服药,结果太子死了,太子逃到了晋国。《尚书》记载说‘杀了他的君主。’君子说:‘尽心力侍奉君主,即使没有药物也可以。’(药物有毒,应由医生掌握,不是普通人所了解的。批评太子没有坚持用药,因此加上杀君的罪名。)

《论语》说:康子送给孔子药,孔子拜谢后接受,说:‘我还没有明白,不敢经常服用。’(馈,赠送。)

《史记》说:长桑君给扁鹊药,扁鹊服用后,三十天就能看到人的五脏。

《汉书》说:灌夫攻打吴国,身上中了十几处重伤,恰好有万金良药,所以得以不死。

《汉书》又说:王嘉担任丞相,多次上奏章,说不应该封董贤。皇帝生气,下诏让谒者节去召见丞相到廷尉的监狱。使者到了丞相府,属官们流泪,一起给王嘉送药。王嘉拿起药杯摔在地上,对属官们说:‘我作为丞相,有幸位列三公,如果犯了罪,应该在闹市中受刑,以示众人。我难道是女儿吗?为什么要吞药而死!’

《东观汉记》说:皇帝常常和朱祐一起买蜜和药。皇帝追忆往事,就赐给朱祐一石白蜜,问:‘和长安时一起买蜜相比怎么样?’

《东观汉记》又说:邓训担任护乌桓校尉。士兵们经常得疟疾,转变成几十人。邓训亲自煮药汤,士兵们都康复了。那些没有妻子的士兵,邓训为他们找到了配偶。

《东观汉记》又说:王闳是王莽的叔父平河侯王谭的儿子。王莽篡位后,暗中嫉妒王闳,就让他担任东郡太守。王闳害怕被杀,经常把药藏在手里。王莽失败后,汉军起事,王闳独自保全了下来。

华峤《后汉书》说:张楷,字公超。家里贫穷,以卖药为生,经常骑着驴车到县城卖药。

《九州春秋》说:青州刺史焦和,多次制作沉水丸投入河中,希望敌人不能渡河。

《吴书》说:合肥之战中,陵统身上有六七处伤口。有卓氏的良药,所以得以不死。

《魏志》说:太祖性格严厉,属官们犯了公事常常被杖责。何夔经常准备毒药,发誓宁愿死也不受辱,因此最终没有被牵连。

《晋书》说:余杭隐士郭文,字文举。王导听说了他,就召见他。永昌年间,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郭文的父亲也病危。王导送药给他,郭文说:‘命在天,不在药。’

王隐《晋书》说:李涓担任尚书令,家里非常贫穷,儿子生病,没有钱买药。皇帝赐给他一千万钱。(李涓,一作李凤。)

王隐《晋书》又说:程咸,字延休。他的母亲梦见白头公给了他药,说:‘服用这个,会得到贵子。’后来生了程咸,他做到了侍中。

王隐《晋书》又说:符生经常让太医令程延配制安胎药,询问人参的好恶,以及药的分量,程延说:‘虽然有些东西不齐全,但足够使用了。’符生认为他在讽刺自己,于是杀了他。

王隐《晋书》又说:陆抗和羊祐互相推举为好朋友。陆抗经常送酒,羊祐喝了不怀疑;陆抗生病了,羊祐送药给他,陆抗也诚心诚意地服用了。

《宋书》说:高祖在微贱时,在江洲新洲砍柴,看到一条长几丈的大蛇被射伤。第二天,洲中听到捣药的声音。去查看,看到几个穿青衣的童子,在灌木丛中捣药。问他们原因,回答说:‘我们的王被刘寄奴射伤,我们合药敷上去。’皇帝说:‘神为什么不杀它?’童子说:‘刘寄奴是王者,不是凡人可以杀的。’皇帝斥责他们,他们都散去了,于是收集药回来。又,有一个客人经过下邳的旅店,遇到一个和尚,对皇帝说:‘江表将要乱,能安定它的人,可能就是你吧!’皇帝之前患有手疮,一年多都没好。和尚有黄色的药,就留给了皇帝,不久后和尚突然消失了。皇帝用黄药敷在疮上,一敷就痊愈了。他珍藏了剩下的药,以及从童子那里得到的药。每次遇到金疮,敷上就会好。

《齐书》说:随郡王子隆,二十一岁时身体过于壮健。经常让徐嗣伯制作藘茹丸,服用后自己消瘦。

《齐书》又说:豫章王嶷去世后,他的灵魂出现在沉文季面前,说:‘我还不想死,皇太子在膏药中加了十一种药,让我痈疽痊愈;汤中又加了一种药,让我腹泻不停。我已经向先帝诉说了,先帝答应让我回来,东邸会处理这件事!’然后从胸中拿出一张青色的文书,给沉文季看,说:‘我和你有些旧交,通过你呈给皇上。’然后突然消失了。沉文季保密不传,非常害怕这件事。不久,太子也去世了。

《魏书》说:邢峦担任侍郎,受到皇帝的亲近。皇帝因为去药园,到了司空府南,看到邢峦的住宅,派人告诉邢峦说:‘今天去药园,到这里,看到你的住宅真好。向东望去,德馆的情景仍然让人怀念!’

《魏书》又说:天竺乌长国的婆罗门是上等家族,懂得天文。有人争斗,给他服了药,说谎的人会发狂,诚实的人则无恙。

《隋书》说:隋朝大规模攻打陈国,王颁奋力战斗,受伤,担心不能继续战斗,悲伤哭泣。夜里睡觉时梦见有人给了他药,醒来时伤口不痛了。当时的人认为这是忠诚感动了神。

《隋书》又说:杨素生病,皇帝经常让医生为他诊治,赐给他上等的药。然而他私下问医生,总是担心药里有毒。杨素又自认为已经达到了名位之极,不愿意服药,也不谨慎,经常对弟弟说:‘我难道需要立刻活下来吗?’

《唐书》说:太宗到襄城宫,登上子逻坂,看到路上有中暑的人倒在地上,命令左右取药给他喝,喝了之后才苏醒。

《唐书》又说:天竺方士那罗迩婆娑自称活了两百岁,说有长生不老的秘术。太宗相信了他,对他非常尊敬。在金飚门内为他建馆,制作延年益寿的药,让崔敦礼负责监督。派使者从天下收集各种奇药异石,数不胜数,但最终没有成功。

《唐书》又说:玄和中,山人柳泌说可以得到灵药。皇帝相信了他,就让他担任台州刺史,赐给他紫衣和红袍,让他制作灵药。

又说:柳公绰,有道士献药,试用后发现有效。询问药的来源,道士说:‘是在蓟门合成的。’当时朱克融正在叛乱,柳公绰立刻对道士说:‘危险,药是从叛贼的领地来的,即使有效又有什么用呢!’于是将药沉入江中,并将道士驱逐。

《庄子》说:宋国有个擅长制作不裂手的药的人,(裂,手裂成龟纹。)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漂洗,就是漂洗。絖,就是絮。冬天漂洗丝絮,手会裂,他能制作药来自己治疗。)有个客人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一百金购买他的药方。用这个药方说服吴王,(说服可以用于战争。)吴王让他担任将领。冬天与越国人水战,大败越国人,分封土地给他。能不裂手,这是同一个原因,但有人因此被封赏,有人却仍然要从事漂洗丝絮的工作,这是因为他们使用药方的方式不同。

《唐子》说:仙人韩终,就是韩冯的哥哥。他为宋王制作了彩药,宋王不愿意服用,韩终自己服用了,于是得到了仙术。

《淮南子》说:羿向西王母请求不世出的药,嫦娥偷了药奔向月亮。(嫦娥,羿的妻子。羿从西王母那里请求不世出的药,还没来得及服用,嫦娥偷了药,得道成仙,奔向月亮,成为月精。)

又说:现在地黄主要治疗骨头问题,而甘草是治疗肉食的药。因为它能治疗骨头问题,就要求它能生长肉,因为它能生长肉,就要求它能治疗骨头问题,这是王孙绰想要加倍偏僻的药,而想要用这种药来救活快要死去的人,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看法!(王孙绰,鲁国人。)

又说:昆仑山旁边有九口井,玉横在西北角。(玉横有光彩。横,有时写作彭,是盛放不世出药的器具。)四条河流是帝的神泉,用来调和百药,滋润万民。

《抱朴子》说:《神农经》说:‘上药,能让人身体安康,寿命延长,升天成仙,自由游历天地,役使万灵,身体长出毛羽,行走如飞。’

又说:五芝,以及服用丹砂、玉札、曾青、雄黄、云母、太一禹余粮,都可以单独服用,都能让人飞行长生。

又说:中药养生,下药治病。能使毒虫不敢靠近,猛兽不敢侵犯,恶气不能流行,众妖邪都被驱散。

《孝经援神契》说:椒姜御寒,菖蒲增智,巨胜延年,威喜避邪。这些都是上圣的言论,是方术的真实记录。

《孝经援神契》注引《抱朴子》说:仙药中最好的是丹砂,其次是黄金,再次是白银,然后是各种芝草,然后是五种玉石,然后是云母,然后是明珠,然后是太一禹余粮,然后是石中黄子,然后是石桂英,然后是石脑,然后是石流丹,然后是石〈米台〉,然后是曾青,然后是松柏脂、伏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柠石、象柴,又称为托卢,或称为仙人杖,或称为西王母杖,或称为天精,或称为却老,或称为地骨,或称为枸杞。

《战国策》说:有人向荆王献上不世出的药,使者拿着药进去,中射之士问:‘可以吃吗?’回答说:‘可以。’于是夺过药来吃。荆王大怒,派人杀死了中射之士,士说:‘我询问使者,使者说:“可以吃”,所以我才吃。我没有罪,罪在使者身上!而且客人献上不世出的药,我吃了药而荆王要杀我,这是毒药!荆王杀了一个无罪的人,而显露出别人欺骗他。’荆王于是没有杀他。

《说苑》汤说:‘药食,先从低贱开始,然后才到高贵。药食从低贱开始,然后才到高贵,这是教育;药食从高贵开始,然后才传到低贱,这是道。’

又说:孔子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吕氏春秋》说:鲁国有个人叫公孙绰,对人说:‘我能治疗偏枯。’现在我将偏枯的药加倍,那么就可以起死回生了。’事物固然有能做小事情,不能做大事情,能做一半,不能做全的。

又说:良医治病,病有千变万化,药也有千变万化。病情变化了,药却没有变化,以前的长寿之人,现在变成了夭折的孩子。

又说:如果用药,得到好药就能救活人,得到坏药就会杀人。正义之师对于天下来说,就像良药一样重要!

《论衡》说:太王亶父看到王季可以立为君,所以改名为历。历,就是适。太伯觉悟,用彩药来避开王季。

《山海经》说:大荒掷晷有黄木,赤枝青叶,众帝取药。(说这棵树、花、果实都是药。)

又说:大荒中有座山,名叫丰阻玉门,是日月落下的地方。有灵山,巫咸、巫昉、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祠、巫谢、巫罗十巫从这里上下,百药都在这里。

郦善长注《水经》说:茷山,非常险峻重叠,淮柏在阴面,树木繁茂,泉水深藏。这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所以世人把山岩称为捣药岩,把这里的水称为捣药水。

《汉武内传》说:王母对武帝说:‘太上之药,有心掴黎角,风实云子,帝园王族,昌城王蕊,夜河天骨,崆峒灵瓜,四劫一实,冥陵驎胆;仰望扶桑的丹椹,俯采长河的文藻,紫虬童子,九色凤脑,太真虹芝,天汉臣草,南宫大碧,西卿扶老,三梁龙华,生子大道,吃了这些,就能后天而老。这是太上所服用的,不是中山所珍视的。

又说:武帝去世后,遗诏将《杂道书》四十卷放入棺中。到延康二年,河东工曹李及入上党抱犊采出彩药,在岩洞中得到这本书,用金箱装着,书上题有臣的名字,记有日月,是武帝时的东西。河东太守张纯把箱子和书献给宣帝,宣帝给武帝时的侍臣看,有典书中郎看到书流泪,说:‘这是武帝去世时入殓的东西。’

《东方朔别传》记载:孝武皇帝喜欢方士,敬奉鬼神,派人寻找神仙不世之药,甚至一开始一无所获。天下方士,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数不胜数。东方朔看到方士们虚言求取尊贵显赫,于是声称上天要以此警示他们,他的话说得如下:‘陛下所派去取神药的人,都是天地之间的药,不能让人不死。只有天上的药才能让人不老不死。’皇帝说:‘是的。天怎么能上去呢?’东方朔回答说:‘我能上天。’皇帝知道他在胡说八道,想让他继续说下去,就派东方朔上天去取不世之药。东方朔辞别后,走出殿门又回来,说:‘现在我要上天,就像在胡说八道一样,希望有一个人可以作为见证。’皇帝就派了一个方士和东方朔一起去,约定三十天回来。东方朔等人辞别出发后,每天都到诸侯的驿站喝酒,常常停留十多天。期限快到了,却没有上天,方士对他说:‘期限快到了,每天都在喝酒,怎么办呢?’东方朔回答说:‘鬼神的事情难以预料!’说‘应该有神来接我。’于是方士白天睡觉,很久都没有醒来,东方朔突然醒来,说:‘叫你很久都不应,我现在是从天上下来的!’方士非常惊讶,回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认为他在骗人,下诏把东方朔关进监狱。东方朔哭着对皇帝说:‘我东方朔差点死两次。’皇帝问:‘为什么?’东方朔回答说:‘天公问我:“下方人穿什么衣服?”我说:“衣服是虫子织的。”‘“虫子是什么样的?”我说:“虫子的嘴像马,尾巴像虎。”’天公非常生气,认为我在胡说,把我关起来,派人下去询问,回来报告说确实有这种虫子,名叫蚕,天公才放了我。现在陛下如果认为我在骗人,希望派人上天去询问。’皇帝大惊,说:‘好!齐国人喜欢骗人,这是想告诉我停止使用方士。’于是罢免了所有方士,不再使用他们。从此,东方朔日渐亲近皇帝。

《列仙传》记载:乐子长是齐国人,年轻时喜欢道教。到了霍林山,遇到仙人,得到了巨胜赤松散的药方。仙人告诉他:‘蛇服用这种药能变成龙,人服用这种药老翁能变成少年,能升云上下,改变容貌,增强元气,延年益寿。你如果服用这种药,可以度过此世。’钟长服用这种药,一百八十岁时,脸色像少女一样。他的妻子有九个,都服用了这种药,老者变年轻,年轻者不再老。

又记载:燕王派韩终去采药,王先让韩终服用,脸色像金色。

又记载:安期生在海岸边卖药,当时的人认为他是千岁老人。

又记载:瑕丘仲在宁地卖药,后来地震房屋倒塌,瑕丘仲死了。人们把他的尸体扔进水里,收他的药去卖,瑕丘仲穿着皮裘被人嘲笑。后来成了夫余国的使者。

又记载:崔文子是太山人,在都市卖药。后来有上万人生病死亡,文子举着红旗,拿着黄色的药粉,询问百姓,服用他的药粉后上万人生愈。后来在蜀地卖黄散、赤丸,世人非常珍视。

又记载:负局先生说话像燕代之间的人。背着磨镜的箱子,在吴帝市场里磨镜子,每磨一面镜子收一文钱。趁机问主人:‘有没有人身体不适的?’有病的人就拿出紫色的药丸给他。得到的药没有不治好的。后来他上了吴山的绝壁,世世代代把药悬挂给下面的人,说:‘我想回到蓬莱山,给你们神水。’绝壁上有一天出现了水,白色,从石头间流下来,服用后,病大多好了。

《高士传》记载:韩康,字伯休,是京兆霸陵人。在名山采药,在长安市卖药,价格从不改变,三十多年。当时有一个女子从韩康那里买药,韩康的价格没有改变,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怎么价格不改变呢?’韩康叹息说:‘我本来想避名,现在连女子都知道我,还用药做什么呢!’于是他逃进了霸陵山。

《鲁女生别传》记载:封君达是陇西人,年轻时喜欢道教。最初,他服用了五十多年的黄连丸,然后进入了鸟鼠山。又在山中服用了百多年的水银,回到家乡,看起来像二十岁的人。他经常骑着青牛,因此被称为青牛道士。

《桂阳先贤画赞》记载:苏耽曾经打扫门庭,有众多宾客来,苏耽告诉母亲:‘人们邀请我去。我已经在后园梅树下种了药,可以治百病。一片叶子可以治好一个人,卖这种药可以充足地供养。’说完就随着宾客离开了,母亲跑来拉他,四肢像喝醉了酒一样,脚不能行走。

《邴原别传》记载:魏太子曹植担任五官中郎将,邴原担任长史。太子宴请众多宾客一百多人,太子建议说:‘君主和父亲都有重病,有一丸药可以救一个人,应该救君主还是父亲?’众人都纷纷议论,有的说救君主,有的说救父亲。当时邴原在场,不参与这个讨论。太子询问邴原,邴原断然回答:‘救父亲!’太子也不再难为他。

曹毗的《杜兰香传》记载:神女兰香降临到张硕那里。张硕问她寿命如何,兰香说:‘消磨自己可以治愈疾病,淫祠尾嫳!’兰香用药作为消磨的方法。

《王子年拾遗记》记载:燕昭王坐在祇明之室,白天假装睡觉。忽然梦见西方有白云,浓密地升起,不久在庭院中变暗。有穿着毛羽衣服的人,驾驶着苍龙的车,从云中出来,直接来到昭王那里。昭王在梦中与他交谈,询问上仙之术,羽人说:‘大王你的智慧还未开启,想要追求长生,是不可能的!’昭王请求接受绝欲的教诲,羽人指画,昭王的心应手而裂。昭王于是惊醒,因此患上了心疾。过了一段时间,他升到了泉照之馆,又看到了之前梦中的人,说:‘本来想要改变大王的心。’于是拿出一个寸许的绿色袋子,袋子里有续脉名丸,喂血精散,细小如灰,用手摩擦昭王的心口,立刻就痊愈了。昭王于是请求他的药方,说:‘它的用途有九种,明神芝,用苍鹰的血煎制,黑河的鱼鳞胆,用琨屿掷戡煮制,用玉缶储存,用金绳封口,用玉印封印。大王服用后,后天就会死去。如果沉迷于淫欲,嗜好于欲望,追求的人,只有苦心而已。’说完,化成一只青色的野鸭飞入天际。昭王寻求合药,最终未能成功。黑河,即北极,那里的水浓黑不流动,上面有浓云生成。有一种黑色的鲲鱼,千尺长,像鲸鱼,经常在南海中飞翔。

《博物志》记载:人的性情之所以和谐,疾病之所以治愈,是因为药物得当,疾病与之相合则能治愈;药物不当,失去相合则会导致死亡。

《本草经》记载:太一子说:‘所有的药,上等的药可以养生,中等的药可以养性,下等的药可以养病。’神农于是制作了赭鞭钩钅制,(尺制切。)从六阴阳,与太一升五岳四渎。土地所生长的草木、矿石、骨肉、心皮毛羽等万千种,都用鞭子询问它们。得到它们能治疗什么病,对应它们的五味,有一百七十多种毒药。

《异苑》记载:魏国征讨蹋顿,升上岭,眺望,看到一座山不长百草。王粲说:‘这样看来是古墓。这个人活着时,服用了生礜石而死,石头上的热气蒸腾在外面,所以草木焦枯。’于是命令挖掘,果然得到了一个大墓,有满地的礜石。王粲博学强记,都像这样。有一个例子:王粲在荆州跟随刘表,登上障山,看到了这种奇异现象。

任昉的《述异记》记载:汉代有句古老的谚语说:‘即使有灵验的药物,也不如保持年轻;即使有珍珠玉石,也不如拥有金钱。’在太原的神釜岗中,有一只神农常用的药鼎。在成阳的山中,有神农和他的弟子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神农原和药草山。山中有一个紫阳观,传说神农在这里辨识各种草药。

《养生略要》中记载:《神农经》说:‘五种味道可以滋养精神,增强魂魄;五种矿石可以滋养骨髓,使肌肉丰满光泽。各种药物中,味道酸的可补肝、养心、除肾病;味道苦的可补心、养痹、除肝病;味道甜的可补脾、养肺、除心病;味道辣的可补肺、养肾、除脾病;味道咸的可补肾、祛湿、除肝病。因此,五种味道对应五行,人体的四肢对应四季。人的生命起源于四季,然后根据五行来决定。用一种药物来滋补身体,不能长生不老。用母亲滋养儿子,可以长生不老。用儿子守护母亲,可以祛病延年。

《岭表录异》中记载:在广地的属郡以及乡村之间,有很多饲养蛊虫的习俗。那里的人们都能识别蛊虫,用草药治疗,十有七八能治愈。有一种草药叫做金钗股,形状像石斛;古漏子、女票恨罟,吃了就会呕吐;人肝藤(将浓汁煎煮后食用)。陈家白药子(又名吉利),是梧州陈家有的药,善于解蛊毒,每当有人中了蛊,就会寻求这种药,前后救了很多人,因此得名。现在封康州有人得到了这种药的种子,广府每年都会作为土贡献上。其他解毒药的功效都不及陈家白药。

王彪之的《闽中赋》中记载:药草有青珠、黄连、拳柏、决明、苁蓉、鹿茸、漏芦、松荣,服用这些药草可以治愈疾病,延长寿命,锻炼身体可以使人强壮。

谢灵运的《山居赋》中记载:《本草》记载,山和泽的草药不同,雷、桐是分开的,和、缓是全部的,三枝六根,五华九实。

《乐府歌诗》中记载:仙人骑着白鹿,头发短而耳朵长!告诉我奉上仙药,看了就能获得无穷的好处。来到主人门前,奉上装有仙药的玉箱。主人服用这种药,身体日渐强壮。白发变黑,延年益寿。

魏文帝的诗中写道:西山多么高!高得没有尽头!上面有两个仙人童子,不喝水也不吃饭。给我一丸药,光芒有五种颜色。服用这种药四五天,身体就能长出翅膀。

应劭的奏章中说:‘臣劭说:我们郡里因为计吏献药,但是没有加以修整,感到非常惭愧和不安,无言以对。现在道路稍微畅通,我谨慎地派遣五官孙艾献上茯苓十斤、紫芝六枝、鹿茸五斤、五味一升,计吏发行,我就再次上表献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一-注解

药:药在此指具有治疗作用的草药或药物。

常娥:常娥,即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月神,传说她因为偷吃了不世之药而奔月。

无妄之疾:无妄之疾指的是意外发生的疾病,不是由不良行为或外力引起的。

五药:五药是指草、木、虫、石、穀五种不同性质的药物,用于治疗不同的疾病。

毒药:毒药在古代指的是具有毒性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疾病或作为毒物。

药石:药石是指药物和石针,古代用来治疗疾病的工具。

馈:馈指赠送,通常用于指赠予食物或药物。

五藏:五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古代医学认为这五个器官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万金良药:万金良药是指非常珍贵且有效的药物。

咀药而死:咀药而死是指被迫服毒自杀。

蜜合药:蜜合药是指用蜜糖调和的药物。

疟:疟是指疟疾,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药石之疗疾:药石之疗疾是指用药物和石针治疗疾病。

杀其君:杀其君是指杀死君主,这在古代被视为极大的罪行。

药物有毒:药物有毒指的是某些药物含有毒性,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延年之药:延年之药是指能够延年益寿的药物,古代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因此这类药物备受重视。

彩诸奇药异石:彩诸奇药异石是指收集各种奇异的药物和矿石,古代皇帝或贵族有时会进行这种活动。

柳公绰:柳公绰是唐代的一位官员,以清廉著称。

道士:道士是指修行道教的人,通常以修炼道术、行医济世为业。

蓟门:蓟门是古代边塞的关隘,此处指边塞地区。

朱克融:朱克融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叛乱将领。

验:验指经过试验证明有效。

江:江指江河,此处指将药沉入江河。

逐:逐指驱逐,此处指驱逐道士。

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宋人:宋人指宋国的人,此处泛指古代的人。

不龟手之药:不龟手之药是指能够防止手裂的药物。

洴澼絖:洴澼絖是指洗涤棉絮,此处指洗涤衣物。

吴王:吴王指吴国的国王。

列地而封之:列地而封之是指分封土地作为封赏。

《唐子》:《唐子》是古代的一部书籍,具体作者和内容不详。

韩终:指战国时期燕国人,传说中能制作仙药。

宋王:宋王指宋国的国王。

彩药:彩药是指有特殊功效的药物。

西王母:西王母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居住在昆仑山。

姮娥:姮娥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后成为月神。

羿:羿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射日英雄。

地黄:地黄是一种中药材,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甘草:甘草是一种中药材,有调和药性、解毒的功效。

属骨:属骨指骨骼。

生肉:生肉指肉体的生长。

王孙绰:王孙绰是古代鲁国的一位人物。

昆仑虚:昆仑虚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山。

九井:九井是指昆仑山旁的九个井。

玉横维:玉横维是指用玉装饰的横梁。

帝之神泉:帝之神泉是指天帝的神泉。

百药:百药指各种药物。

《抱朴子》:《抱朴子》是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一部道教典籍。

上药:上药,指高品位的药物。

昇天神仙:昇天神仙指成仙升天。

丹砂:丹砂是一种中药材,有补心益肾的功效。

玉札:玉札是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曾青:曾青是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雄黄:雄黄是一种中药材,有解毒杀虫的功效。

云母:云母是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太一禹馀粮:太一禹馀粮是一种中药材,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中药:中药指中国传统的药物。

下药:下药指治疗疾病的药物。

毒虫:毒虫指有毒的昆虫。

猛兽:猛兽指凶猛的野兽。

恶气:恶气指有害的气体。

众妖:众妖指各种妖魔鬼怪。

《孝经援神契》:《孝经援神契》是古代的一部书籍,具体内容不详。

椒姜:椒姜是指花椒和生姜,均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菖蒲:菖蒲是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巨胜:巨胜是一种中药材,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威喜:威喜是一种中药材,有祛风除湿的功效。

《战国策》:《战国策》是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荆王:荆王指楚国的国王。

谒者:谒者是指古代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中射之士:中射之士是指擅长射箭的士兵。

《说苑》:《说苑》是古代的一部杂家典籍。

汤:汤指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药食:药食指药物和食物。

卑:卑指地位低微。

贵:贵指地位高贵。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编纂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偏枯:偏枯是指半身不遂的病症。

殇子:殇子是指早夭的孩子。

义兵:义兵是指正义的军队。

《论衡》:《论衡》是东汉时期王充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太王亶父:太王亶父是周朝的开国君主姬亶父。

王季:王季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父亲。

历:历是周文王改名为历的意思。

太伯:太伯是周文王的哥哥,因避让王位而远走他乡。

《山海经》:《山海经》是古代的一部地理志。

大荒:大荒是指荒远的地方。

黄木:黄木是指一种树木。

群帝:群帝是指众神。

灵山:灵山是指有灵性的山。

巫咸:巫咸是古代的一位巫师。

巫昉:巫昉是古代的一位巫师。

巫即:巫即是指巫师。

巫盼:巫盼是古代的一位巫师。

巫彭:巫彭是古代的一位巫师。

巫姑:巫姑是古代的一位巫师。

巫真:巫真是古代的一位巫师。

巫祠:巫祠是古代的巫师祭祀的地方。

巫谢:巫谢是古代的一位巫师。

巫罗:巫罗是古代的一位巫师。

郦善长:郦善长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学者。

《水经》:《水经》是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

茷山:茷山是指一座山。

淮柏:淮柏是指淮河流域的柏树。

攒柯翠峙:攒柯翠峙是指树木茂盛,绿叶成荫。

泉石转深:泉石转深是指泉水清澈,岩石深藏。

仙居:仙居是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岩:岩是指山岩。

捣药岩:捣药岩是指用于捣制药材的山岩。

《汉武内传》:《汉武内传》是古代的一部神话传说。

王母:王母是指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

武帝:武帝是指汉武帝刘彻,西汉的一位皇帝。

杂道书:杂道书是指道教的各种书籍。

延康二年:延康二年是东汉的一个年号。

上党:上党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区。

抱犊山:抱犊山是指一座山。

金箱:金箱是指用金制成的箱子。

宣帝:宣帝是指汉宣帝刘询,西汉的一位皇帝。

右侍臣:右侍臣是指皇帝的侍臣。

典书中郎:典书中郎是指负责管理图书的官员。

孝武皇帝:指汉武帝刘彻,西汉时期的皇帝,好神仙方术,对道教和方士持敬信态度。

方士:古代指那些自称懂得神仙方术、能求仙访道、炼丹制药的人。

鬼神: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和鬼怪,也泛指超自然的力量。

神仙不世之药:指传说中能使人长生不老的药。

东方朔: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幽默家,以机智幽默著称。

上天:指到达天界,这里比喻到达极乐之地或实现某种理想境界。

仙人:指古代传说中的长生不老、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

巨胜赤松散方:指一种仙药,能使人长生不老。

度世:指通过服用仙药或修炼成仙而达到超越凡人的境界。

齐人:指齐国人,这里指乐子长是齐地的人。

燕王:指战国时期的燕国国王。

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以卖药著称。

瑕丘仲: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卖药为生。

崔文子: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卖药治病著称。

负局先生: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磨镜为业,并以此行医。

高士:指古代那些品德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青牛道士:指以青牛为坐骑的道士,这里指封君达。

苏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种药治病著称。

邴原: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以忠诚著称。

五官中郎将:古代官职,负责宫廷警卫和礼仪事务。

张硕: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与神女兰香相遇。

阁王:古代对佛教中阎罗王的称呼,这里指西方的阎王。

续脉名丸:指一种能续命的长生药。

黑河:古代传说中的河流,位于北极地区。

神农:神农,又称炎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被尊为中华农业和医药的始祖。

赭鞭钩钅制:古代传说中的神农用来检验草药的工具。

六阴阳:指阴阳五行中的六种元素。

五岳四渎:指中国五岳和四条主要河流,代表中国的地理象征。

卉木:指草木植物。

礜石:一种矿物,古代传说中可以入药。

仲宣:指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以博学多才著称。

神药:指具有神奇疗效的药物,常用于比喻难以得到的珍贵之物。

珠玉:珠玉,指珍珠和玉石,古代视为珍贵的宝物。

金钱:金钱,古代的货币,也象征着财富。

紫阳观:紫阳观,道教宫观之一,传说中为神农辨百药的地方。

五味:五味,指五种具有不同味道的药材,这里指各种药材的总称。

五石:五石,指五种具有养髓功效的矿石。

五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中医认为五行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四体:四体,指人体的四肢。

四时: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命:命,指人的寿命。

母养子:母养子,比喻以某物滋养另一物,使其生长。

蛊:蛊,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使人中毒的毒虫,也泛指各种毒物。

金钗股:金钗股,一种草药,形状像石斛。

古漏子:古漏子,一种草药,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人肝藤:人肝藤,一种草药,可以煎煮食用。

陈家白药子:陈家白药子,一种草药,具有解毒功效。

梧州陈氏:梧州陈氏,指广西梧州的陈氏家族,据说拥有这种草药。

土贡:土贡,指地方向朝廷进贡的土特产。

痊愈:痊愈,指病愈康复。

练质:练质,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翰竖:翰竖,指身体健壮,直立如箭。

《本草》:《本草》,古代医药学著作,记载了大量的草药和药物知识。

雷、桐:雷、桐,指两种不同的树木,这里可能是指药材的来源。

和、缓:和、缓,指两种不同的草药,这里可能是指药材的品种。

三枝六根,五华九实:三枝六根,五华九实,形容药材的丰富多样。

白鹿:白鹿,传说中的神兽,常与仙人相伴。

玉箱:玉箱,指精美的箱子,这里比喻药物的珍贵。

西山:西山,指位于西边的山,这里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西山。

仙童:仙童,指仙人身边的童子。

伏苓:伏苓,即茯苓,一种中药材,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

紫芝:紫芝,一种中药材,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

鹿茸:鹿茸,指鹿的幼角,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一-评注

任昉《述异记》开篇引用了汉世古谚,表达了少年和金钱的重要性,这种对比强调了物质与生命的价值观念。太原神釜岗中的神农常药之鼎,以及成阳山中的神农辈丛处,都体现了对神农这位农业和医药始祖的崇拜。紫阳观作为神农辨百药的地方,象征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养生略要》中引用的《神农经》详细阐述了五味对精神和身体的影响,以及五石对骨髓和肌肉的养护作用。这里的五味和五石对应五行,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文章还提到,人的生命与五行相联系,强调了养生与生命哲学的结合。

《岭表录异》中描述了广之属郡及乡里之间流行的蛊毒,以及当地人民如何使用草药进行治疗。金钗股、古漏子、人肝藤、陈家白药子等草药的介绍,展现了中医药的多样性和实用性。陈家白药子的故事,更体现了民间草药的神奇疗效和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王彪之《闽中赋》中列举了多种药草和药材,如青珠、黄连、拳柏、决明、苁蓉、鹿茸等,这些药材不仅具有药用价值,还象征着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向往。通过这些药材的描述,展现了闽中地区的丰富药材资源和医药文化。

谢灵运《山居赋》中提到的《本草》所载的山泽之药,以及雷、桐、和、缓等药材的区分,反映了古代医药知识的丰富和分类的精细。三枝六根、五华九实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中医药在植物分类上的细致入微。

《乐府歌诗》中描绘了仙人骑白鹿的形象,以及他们奉上的仙药能够带来无疆的福祉。这种描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反映了人们对长生不老和超脱世俗的向往。

魏文帝的诗中,描绘了西山的壮丽景象和仙童赠药的故事,展现了服药后身体发生变化的神奇效果。这种描述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反映了人们对神秘力量的信仰。

应劭的表文反映了古代官场文化中的一种现象,即官员通过献药来展示自己的忠诚和才能。应劭献上的茯苓、紫芝、鹿茸、五味等药材,不仅是对皇帝的贡品,也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药部-卷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05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