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四十五-原文
○太子率更令
《六典》曰:率更令之职,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之政令。凡皇太子释奠於先圣先师,讲学齿胄,皆总其仪注,而为之导引。若皇太子备礼出入,乘轺车,位亚家令焉。
《汉书》曰:颜师古注曰:”掌知漏刻曰率更。”
《续汉书·百官志》曰:率更令,秩千石,与庶子、舍人更直,职似光禄勋。掌宫殿门户之禁,郎将屯卫之士。
《晋起居注》曰:武帝太康八年,诏曰:”太子率更仆,东宫之达官也。其进品第五,秩与中庶子,左、右卫率同。职拟光禄勋也。
《隋书》曰:明克让转率更令,进爵为侯。太子以师道处之,恩礼甚厚,有四方珍味辄以赐之。于时,东宫盛征天下才学之士,至於博物洽闻,皆出其下。
《唐书·官品志》曰:率更令,掌伎乐、漏刻也。
《物理论》曰:今有吕子义,清贤士也,为太子率更令。
○太子家令
《六典》曰:家令之职,掌皇太子之饮膳、食储、库藏之政令,总食官、典仓、司藏三署之官属。皇太子备礼出入,则乘轺车,俱威仪,先诸臣以导引。若祭祀、宾客,则供酒食,以为献主。
《汉书》曰:文帝以晁错为太子家令,多所献替,称为智囊。
《汉书》曰:疏受,字公子。为太子家令,恭谨,敏而有辞,宣帝置酒太子宫,受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惬。
《续汉书·百官志》曰:太子家令,秩千石,主仓谷物,职如司农、少府,拟廷尉也。
《蜀志》曰:谯周,字尹南。后主为太子,以周为家令。后主时颇出游观,增广声乐。周上谏曰:”昔王莽之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欲并神器,於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未必以其势之广狭,惟其德之薄厚也。”
《宋书》曰:太子家令,主内茵蓐、床机诸供中之物,又知官奴婢月用钱、内库米盐、车牛、刑狱。
《唐书·官品志》曰:家令掌刑法、食膳、仓库、什物、奴婢等事。
○太子仆
《六典》曰:太子仆之职,掌车舆、乘骑、仪仗之政令,及丧葬之礼物,辨其次叙与其出入,而供给之。皇太子之车辂三:一曰金辂,二曰轺辂车,三曰四望。凡皇太子备礼而出,则率厩牧令进辂,仆亲驭焉。
《后汉书》太子少傅属官有太子仆一人,秩千石,主车马,职如太仆。太子五日一朝;非入朝日,遣仆及中允朝,朝入,请问起居。
沈约《宋书》曰:太子仆,秦官也。
《宋起居注》曰:元嘉中,以散骑常侍荀伯子为太子仆。
《隋书》曰:柳肃迁太子仆。太子废,坐除名为民。大业中,帝与段达语及庶人罪恶之状,达云:”柳肃在官,大见疏斥。”帝问其故,答曰:”学士刘臻,尝进章仇太翼於宫中,为巫蛊事。肃知而谏曰:’殿下帝之冢子,位当储二,诫在不孝,无患见疑。刘臻书生,鼓摇唇舌,适足以相诳误,愿陛下勿纳之。’庶人不怿,他日谓臻曰:’汝何故漏泄,使柳肃知之,令面折我。’
《唐书·官品志》曰:仆掌宗族亲疏、车舆骑乘也。
○太子典膳丞
《六典》曰:典膳郎掌进膳、尝食之事;丞为之贰。每夕,局官於厨更直。
《北齐书》曰:门下妨始别置典膳局,有监、丞各二人。
《唐书》曰:邢文伟,滁州全椒人也。迁太子典膳丞。时孝敬在东宫,罕与宫臣接见,文伟辄减膳,上书曰:”臣窃见《礼戴记》曰:’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彻膳之宰。史之义,不得不司过;宰之义,不得不彻膳。’今皇帝式稽前典,妙简英俊,自庶子已下,至咨议、舍人及学士、侍读等,使翼佐殿下,以成圣德。近者以来,未甚延纳,谈议不狎,谒见尚稀,三朝之后,但与内人独居,何由发挥圣智,使睿哲文明者乎?今史虽缺官,宰当奉职,忝备所司,不敢逃死,谨守礼经,辄申减膳。”太子答书曰:”顾以庸虚,早尚坟典,每欲研精政术,极意书林。但往在幼年,未闲将卫,谒诚耽诵,因即损心。比日以来,风虚更积,中奉恩旨,不许重劳。加以趋侍含元,温清朝夕,承亲无自专之道,遵礼以色养为先。所以屡阙坐朝,时乖学绪。公潜申雅勖,式荐忠规,敬寻来请,良符宿志。自非情思审谕,义均弼谐,岂能进此药言,形於简墨!抚躬三省,感愧兼深。”文伟自此益知名。
○太子侍读
《唐书》曰:玄宗在东宫,张说与国子司业褚无量俱为侍读,深见亲敬。
又曰:元和十二年,谏议大夫韦绶罢皇太子侍读。绶好谐戏,兼通小说,太子因侍上,或以绶所能言之,上谓宰臣曰:”侍读者,当以经术辅导太子,使深知君臣、父子之教令,或闻绶之谈论有异於是,岂所以导太子者!”因命罢其职。
又曰:吕元膺为同州刺史,及中谢,上问时政得失;元膺论奏,辞气激切,上嘉之。翌日,谓宰臣曰:”吕元膺有谠言直气,宜留在右,使言得失,卿等以为何如?”李藩、裴垍贺曰:”陛下纳谏,超冠百王,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请留元膺给事左右。”寻兼皇太子侍读。
《五代史·后唐书》曰:仓部郎中何泽上疏请置太子侍读,敕旨:”何泽早处班行,深明典制,固根本而别彰忧国,上封章而足表匡君,其所敷陈,实为允当,特议施行。”
○太子门大夫
《六典》曰:宫门郎掌内外宫门管籥之事。凡宫殿门,夜漏尽,击漏鼓,开;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闭。每岁终行傩,应经所由门,并先一刻早开。若皇太子不在,则闭东宫正门,其宫城门使、宿卫人应入宫殿者,各於左、右厢便门出入。至皇太子还仗,乃开。
《续汉书·百官志》曰:门大夫,员二人,秩六百石,职比郎将。
《汉书》曰:文帝以晁错为太子舍人,转太子门大夫。
《晋书》曰:太子门大夫局准公车令,班同中书舍人。主通远近笺表,宫门禁防。
《唐书》曰:龙朔二年,改门大夫为宫门郎,职比城门郎。
《三辅决录》曰:桓帝以平陵鲁宽为太子门大夫。
○太子左卫率
《六典》曰:左、右卫率,掌东宫兵仗羽卫之政令,总诸曹之事。凡亲勋、翊府及广济等五府属焉。副率为之贰。凡元正、冬至,皇太子朝宫臣及诸方使,则率卫府之属以仪仗为左、右厢以卫之。若皇太子备礼出入,则如卤簿之法以从。
《续汉书·百官志》曰:卫率秩四百石,主门卫。
《晋志》曰:凡太子出,前卫率导,在前广麾外;左右二率从,夹导舆车;后卫率从,在乌皮外;并带戟执刀。其服并视左、右卫将军。
《晋书》曰:刘卞为愍怀太子左率,知贾后必害太子,乃问张华,华曰:’君欲如何?’卞曰:’东宫俊乂如林,四率精兵万人。公居阿衡之任,若得公命,皇太子因朝使录尚书事,废贾后于金墉,两黄门力耳!’华曰:’废立大事,又非所能。’贾后微闻,迁卞为雍州刺史。卞恐终露,乃服药卒。
《晋中兴书》曰:褚翼,字谋远。少失父,以才艺堪干立名。肃祖即位,徵拜屯骑校尉,迁太子左卫率。
《隋书》曰:宇文述每与晋王谋事。及晋王为皇太子,以述为左卫率。旧令,率官第四品,上以述素贵,遂进率品为第三,其见重如此。
《唐书·官品志》曰:左右卫率各一人,位视御史中丞,各有丞。左率领果毅、统远、立忠、建宁、凌锋、夷冠、祚德等七营,右率领崇荣、永吉、崇和、细射等四营。二率各置尉。
《山公启事》曰:太子左率缺。待威重,宜得其才,无疾患者。城阳太守石崇忠谠有文武,河东太守焦胜清贞有信义,皆其选也。
○右卫率
《晋中兴书》曰:郄恢,字道弲,为太子右卫率。恢八尺,美须髯,风神魁梧,烈宗异之。
又曰:吴隐,字处默。太元中以国子博士为太子右卫率。
沈约《宋书》曰:元嘉中以王琳、谢弘征,并为太子右卫率。
《隋书》曰:高祖以太子勇知时政,欲重宫官之资,故以大臣领其职。苏孝慈自兵部尚书拜右卫率,尚书如故。上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乃出为浙州刺史。
荀绰《冀州记》曰:裴康,字仲预。与弟楷为名士,仕至太子右卫率。
《荀氏家传》曰:车骑将军悝,字茂中,山涛举之为太子右卫率,称君清和理正,从容顾问,动可观采,真侍卫之美者。
○前卫率
《晋中兴书》曰:徐邈,字仙民。建元中为太子前卫率。
○后卫率
《晋起居注》曰:建元十四年,以太子中舍人郄俭为太子后卫率。
《宋起居注》曰:永初元年,以徐佩为太子后卫率。
○左右内率府长史
《六典》曰:左右内率府长史,掌判诸曹官吏及千牛备身之二。
《唐书》曰:永淳中,以雍人元让为太子右内率府长史,旌孝行也。让弱冠明经擢第,以母疾,遂不求仕。躬亲药膳,烝烝致养,不出闾里十馀年。及母终,庐於墓侧,蓬发不栉沐,菜食饮水而已。咸亨中,孝敬监国,下令表其门闾。至是巡察使奏让孝悌殊异,由是拜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四十五-译文
《六典》说:率更令的职责,是掌管宗族的次序,以及礼乐、刑罚和刻漏的政令。每当皇太子向先圣先师献祭、讲学或举行冠礼时,都要负责总管仪式的注记,并引导仪式的进行。如果皇太子按照礼仪出入,乘坐轺车,他的地位仅次于家令。
《汉书》中颜师古注解称:掌管漏刻的人称为率更。
《续汉书·百官志》记载:率更令的官秩为千石,与庶子、舍人轮流值班,职责类似于光禄勋。负责宫殿门户的禁令,以及郎将屯卫的士兵。
《晋起居注》记载:武帝太康八年,下诏说:太子率更仆是东宫的高级官员。他的品级为第五品,官秩与中庶子、左、右卫率相同。职责相当于光禄勋。
《隋书》记载:明克让转任率更令,晋升爵位为侯。太子以师长的身份对待他,恩宠和礼遇非常深厚,每当有来自四方的珍贵食物时,都会赐予他。当时,东宫广泛征召天下有才学的人士,至于博学多才,都出自他的门下。
《唐书·官品志》记载:率更令负责伎乐和漏刻。
《物理论》记载:现在有位吕子义,是位清廉贤明的士人,担任太子率更令。
《六典》说:家令的职责,是掌管皇太子的饮食、食物储存和仓库的政令,总管食官、典仓、司藏三署的官员。皇太子按照礼仪出入时,乘坐轺车,保持威仪,走在众臣之前引导。如果是祭祀或接待宾客,则提供酒食,作为献祭的主人。
《汉书》记载:文帝任命晁错为太子家令,晁错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被称为智囊。
《汉书》记载:疏受,字公子,担任太子家令,恭敬谨慎,聪明有辞,宣帝在太子宫设宴,疏受举杯敬酒,言辞文雅,宣帝非常高兴。
《续汉书·百官志》记载:太子家令的官秩为千石,主要负责仓库谷物,职责类似于司农、少府,相当于廷尉。
《蜀志》记载:谯周,字尹南,后主刘禅立为太子时,任命谯周为家令。后主时期,常常出游观赏,增加音乐娱乐。谯周上奏谏言说:’过去王莽失败,豪杰并起,跨州据郡,想要夺取帝位,于是贤才智士都希望归附,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的势力大小,而是因为他们的德行厚薄。’
《宋书》记载:太子家令负责内室的垫褥、床榻等用品,还知道官奴婢的月用钱、内库的米盐、车马、刑狱。
《唐书·官品志》记载:家令负责刑法、食膳、仓库、物品、奴婢等事务。
《六典》说:太子仆的职责,是掌管车马、乘骑、仪仗的政令,以及丧葬的礼物,辨别次序和出入,并负责提供。
《后汉书》记载:太子少傅属官中有太子仆一人,官秩为千石,主要负责车马,职责类似于太仆。太子每五天朝见一次;如果不是朝见的日子,派遣太子仆和中允去朝见,朝见时询问太子的起居。
沈约的《宋书》说:太子仆是秦朝的官职。
《宋起居注》记载:元嘉年间,任命散骑常侍荀伯子为太子仆。
《隋书》记载:柳肃被任命为太子仆。太子被废黜后,柳肃因被免职而成为平民。大业年间,皇帝与段达谈论庶人的罪恶,段达说:’柳肃在任时,非常被疏远排斥。’皇帝问其原因,回答说:’学士刘臻,曾经向宫中推荐章仇太翼,涉及巫蛊之事。柳肃知道后进谏说:’殿下是皇帝的长子,地位应当是储君,应当警惕不孝的行为,不要被怀疑。刘臻是个书生,只会说些空话,只会误导,希望陛下不要采纳。’庶人对此不悦,有一天对刘臻说:’你为什么泄露这件事,让柳肃知道,让我当面对质。’
《唐书·官品志》记载:太子仆负责宗族亲疏、车马骑乘等事务。
《六典》说:典膳郎负责进膳、尝食的事务;丞是他的副手。每晚,局官在厨房值班。
《北齐书》记载:门下省开始设立典膳局,设有监、丞各二人。
《唐书》记载:邢文伟,滁州全椒人。被任命为太子典膳丞。当时孝敬皇帝在东宫,很少与宫臣见面,邢文伟就减少了他的饮食,上书说:’我私下看到《礼记》说:’太子成年后,免于保傅的严格管教,就有司过之史,彻膳之宰。史的意思是不得不监督过失;宰的意思是不得不减少饮食。’现在皇帝按照前代的典章,精选英俊之才,从庶子以下,到咨议、舍人以及学士、侍读等,使他们辅助殿下,以成就圣德。最近以来,并没有很好地接纳他们,讨论不亲密,见面也很稀少,三朝之后,只与宫女独处,如何能发挥圣智,使睿智文明呢?现在虽然史官职位空缺,但宰应当履行职责,我愧对所司之职,不敢逃避死亡,谨守礼经,就减少饮食。’太子回信说:’我因平庸虚浮,早年崇尚经典,一直想深入研究政治技艺,极尽书林之乐。但往昔幼年,未熟悉将卫之事,诚心耽读,因此损伤了心志。最近以来,风气更加虚浮,中奉恩旨,不允许过度劳累。再加上趋侍含元殿,温清朝夕,承亲无自专之道,遵循礼制以色养为先。所以屡次缺席朝会,时序不合学绪。你私下提出雅正的劝勉,推荐忠诚的规劝,我深感欣慰,符合我久远的志向。如果不是情思审慎,义同辅佐,怎么能进献这些良言,形诸简牍!自我反省,感愧交集。’邢文伟从此更加知名。
《唐书》记载:玄宗在东宫时,张说和国子司业褚无量都担任侍读,深受亲近和尊敬。
《唐书》记载:元和十二年,谏议大夫韦绶被免去皇太子侍读的职务。韦绶喜欢嬉戏,兼通小说,太子因侍奉皇帝,有时会谈论韦绶能说的内容,皇帝对宰臣说:’侍读应该以经术辅导太子,使他深刻理解君臣、父子的教诲,如果听到韦绶的谈论与此不同,这难道是引导太子的正确方式!’因此命令免去他的职务。
《唐书》记载:吕元膺担任同州刺史,及至中谢,皇帝询问时政得失;吕元膺论奏,言辞激切,皇帝赞许他。第二天,皇帝对宰臣说:’吕元膺有直言不讳的气概,应该留在身边,让他直言得失,你们认为如何?’李藩、裴垍祝贺说:’陛下纳谏,超过百王,是宗社无疆之福。我们未能广泛寻求端士,也未能多次进献忠言,辜负圣心,合当受罚,请留下吕元膺在身边。’不久,吕元膺被任命为皇太子侍读。
《五代史·后唐书》记载:仓部郎中何泽上疏请求设立太子侍读,敕旨说:’何泽早年就身处官场,深明典制,稳固根本而别有忧国之心,上书足以表达辅佐君主的意愿,他所陈述的,确实恰当,特此施行。’
《六典》说:太子门大夫的职责,是掌管太子的门禁和礼仪事务。
《六典》记载:宫门郎负责管理内外宫门的钥匙和开关事务。对于宫殿的门,到了晚上夜漏尽时,就要敲击漏鼓,开门;夜漏上水一刻时,再敲击漏鼓,关门。每年年底进行傩祭时,经过的每一扇门都应提前一刻打开。如果皇太子不在,就关闭东宫的正门,那些需要进入宫殿的宫城门使和宿卫人员,各自通过左右厢的便门出入。等到皇太子回来时,才重新打开门。
《续汉书·百官志》记载:门大夫一职由两人担任,官秩为六百石,职责相当于郎将。
《汉书》记载:汉文帝任命晁错为太子舍人,后来转任太子门大夫。
《晋书》记载:太子门大夫的职责类似于公车令,官秩与中书舍人相同。主要负责处理远近之间的书信和奏章,以及宫门的禁防工作。
《唐书》记载:龙朔二年,将门大夫改名为宫门郎,职责与城门郎相似。
《三辅决录》记载:汉桓帝任命平陵的鲁宽为太子门大夫。
《六典》记载:左、右卫率负责管理东宫的兵仗羽卫和政令,总管各部门的事务。所有亲王、翊府以及广济等五府都属于他们的管辖。副率作为他们的助手。在元旦和冬至这一天,皇太子朝见宫中大臣和各方使者时,卫府的属官们就带着仪仗队,分列左右厢以保卫太子。如果皇太子需要以礼节出行,就按照卤簿的规定行事。
《续汉书·百官志》记载:卫率的官秩为四百石,主要负责门卫。
《晋志》记载:太子出行时,前卫率在前方引导,在外广麾之外;左右二率跟随,左右两边引导车辆;后卫率跟随在乌皮车之外;他们都带着戟和刀。他们的服饰都按照左、右卫将军的标准。
《晋书》记载:刘卞担任愍怀太子左率,知道贾后一定会陷害太子,于是向张华请教,张华问:‘你想怎么办?’刘卞说:‘东宫有才华的人如林,四率有精兵万人。您担任阿衡之职,如果得到您的命令,皇太子可以借朝见之机录尚书事,废黜贾后在金墉,只需要两个黄门的力量!’张华说:‘废立是大事,非我所能。’贾后略有耳闻,就将刘卞调任雍州刺史。刘卞担心最终会被揭露,就服毒自尽。
《晋中兴书》记载:褚翼,字谋远。年幼丧父,凭借才艺成名。肃祖即位后,任命他为屯骑校尉,后来升任太子左卫率。
《隋书》记载:宇文述经常与晋王商议大事。等到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宇文述被任命为左卫率。按照旧例,率官的品级为第四品,但由于宇文述原本地位高贵,所以他的品级被提升到第三品,由此可见他受到的重视。
《唐书·官品志》记载:左右卫率各有一人,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各有丞。左率领有果毅、统远、立忠、建宁、凌锋、夷冠、祚德等七营,右率领有崇荣、永吉、崇和、细射等四营。两个率官各自设置尉官。
《山公启事》记载:太子左率职位空缺。应该选择威望重、有才能、无疾病的人。城阳太守石崇忠谠有文武之才,河东太守焦胜清贞有信义,都是合适的人选。
《晋中兴书》记载:郄恢,字道弲,担任太子右卫率。他身高八尺,美须髯,风度翩翩,身材魁梧,烈宗对他印象深刻。
《晋中兴书》又记载:吴隐,字处默。太元年间,由国子博士晋升为太子右卫率。
沈约《宋书》记载:元嘉年间,王琳、谢弘征都被任命为太子右卫率。
《隋书》记载:高祖认为太子勇了解时政,想要提升宫官的地位,所以让大臣担任这个职位。苏孝慈由兵部尚书晋升为右卫率,尚书职位仍然保留。皇帝打算废黜太子,但害怕他在东宫,于是将他调任浙州刺史。
荀绰《冀州记》记载:裴康,字仲预。与弟弟裴楷都是名士,官至太子右卫率。
《荀氏家传》记载:车骑将军悝,字茂中,山涛推荐他为太子右卫率,称他清和理正,从容顾问,举止可取,真是优秀的侍卫。
《晋中兴书》记载:徐邈,字仙民。建元年间担任太子前卫率。
《晋起居注》记载:建元十四年,任命太子中舍人郄俭为太子后卫率。
《宋起居注》记载:永初元年,任命徐佩为太子后卫率。
《六典》记载:左右内率府长史负责审理各部门官吏和千牛备身的事务。
《唐书》记载:永淳年间,任命雍人元让为太子右内率府长史,以表彰他的孝行。元让年轻时就明经擢第,但因为母亲生病,他放弃了仕途。他亲自照料母亲的饮食起居,十多年不出乡里。母亲去世后,他在墓旁建庐,蓬头垢面,只吃素食,喝水。咸亨年间,孝敬皇帝监国,下令表彰他的家门。从此,巡察使上奏他孝悌之德非凡,因此被任命为官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四十五-注解
率更令:率更令是古代官职,负责掌管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刻漏等政令。在皇太子举行释奠、讲学等仪式时,率更令负责总揽仪注,并引导太子。其职位相当于现代的宫廷礼仪官。
宗族次序:指家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古代社会重视家族的尊卑和长幼。
礼乐:指礼仪和音乐,古代社会通过礼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刑罚:指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古代社会对刑罚非常重视。
刻漏:古代一种计时工具,通过滴水来计算时间。
皇太子:指皇位的继承人,即未来的皇帝。
释奠: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于纪念先圣先师。
讲学齿胄:指太子接受教育的场合,齿胄即指太子。
仪注:指仪式的详细规定和程序。
导引:引导,指在仪式中引导太子。
乘轺车:轺车是一种古代马车,乘轺车表示身份尊贵。
家令:太子家令是古代官职,负责掌管太子的饮食、仓储、库藏等事务。
饮膳:指饮食。
食储:指食物的储存。
库藏:指仓库和宝藏。
食官:负责饮食的官员。
典仓:负责仓库的官员。
司藏:负责宝藏的官员。
祭祀:指对神灵或祖先的祭祀活动。
宾客:指来访的客人。
献主:指主持献祭的人。
太子仆:太子仆是古代官职,负责掌管太子的车马、仪仗等事务。
车舆:指车辆。
乘骑:指骑乘。
仪仗:指仪仗队,用于显示威仪。
丧葬:指丧葬仪式。
礼物:指用于赠送的物品。
辂:古代的一种大车。
金辂:用金装饰的辂车,表示极高的尊贵。
轺辂车:一种古代马车。
四望:一种可以四面观察的车辆。
率厩牧令:负责马厩和牧马的官员。
仆亲驭:仆人亲自驾驭。
太子典膳丞:太子典膳丞是古代官职,负责太子的饮食事宜。
典膳郎:负责进膳和尝食的官员。
尝食:尝试食物,以确保食物的安全。
局官:负责厨房的官员。
厨更直:厨房的值班官员。
太子侍读:太子侍读是古代官职,负责辅导太子学习。
经术:指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等。
君臣、父子之教令:指君臣、父子之间的道德规范。
谠言直气:直言不讳的言论和勇气。
匡君:辅佐君主。
班行:官职的等级。
典制:制度。
根本:基础。
封章:上书。
敷陈:陈述。
允当:恰当。
太子门大夫:太子门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太子宫门的警卫和管理。
宫门郎:古代官职,掌管宫殿门禁,负责内外宫门的开启和关闭。
管籥:指掌管钥匙和锁,负责宫殿的出入。
夜漏:古代计时工具,以夜间水滴漏尽为一刻,用于时间计算。
傩:古代驱鬼避邪的仪式,常在年终举行。
东宫:古代太子居住的宫殿,也指太子的住所。
宿卫:古代宫廷中的守卫人员。
仗: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威严和尊敬。
卤簿:古代帝王出巡时的仪仗队。
门大夫:古代官职,掌管宫门。
秩:古代官职的等级。
郎将:古代官职,秩六百石,位在将军之下。
太子舍人:古代官职,太子府中的官员。
门大夫局:太子门大夫的机构。
公车令:古代官职,掌管公车,负责接待宾客。
笺表:古代的书信。
元正:古代农历正月初一。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12月21日或22日。
亲勋:皇帝的亲戚和功臣。
翊府: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广济等五府:古代的五个军事机构。
副率:官职,为正职的副手。
卫率: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警卫。
千牛备身:古代官职,负责宫廷的安全。
长史:古代官职,掌管文书和行政事务。
果毅: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纪律。
统远: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远征。
立忠: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忠诚。
建宁: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安宁。
凌锋: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勇猛。
夷冠: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礼仪。
祚德: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德行。
崇荣: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荣誉。
永吉: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吉祥。
崇和: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和顺。
细射: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精准射击。
尉:古代军营中的职位,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四十五-评注
《六典》所述,宫门郎一职,负责内外宫门的管籥事务,体现了古代宫廷的严谨管理和对时间的精确控制。夜漏尽时击漏鼓开门,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闭门,不仅是对时间的精确把握,也体现了古代对时间流逝的尊重。傩礼的举行,宫门提前一刻早开,体现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神灵的敬畏。皇太子不在时,闭东宫正门,其他人员则从左右厢便门出入,显示了皇太子地位的尊贵以及宫廷对安全的重视。
《续汉书·百官志》中提到的门大夫,秩六百石,职比郎将,说明门大夫在宫廷中的地位较高,职责重要,负责宫廷的安全和秩序。
《汉书》中记载的晁错由太子舍人转任太子门大夫,反映了古代宫廷中官员的流动性和对人才的培养。
《晋书》中提到太子门大夫局准公车令,班同中书舍人,说明太子门大夫在宫廷中的地位和职责,以及其在沟通内外、维护宫廷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唐书》中记载龙朔二年改门大夫为宫门郎,职比城门郎,体现了官职名称的演变和职责的调整。
《三辅决录》中提到的桓帝以平陵鲁宽为太子门大夫,反映了古代皇帝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六典》中关于左、右卫率的描述,体现了东宫兵仗羽卫之政令的重要性,以及卫率在宫廷中的职责和地位。
《续汉书·百官志》中卫率秩四百石,主门卫,说明了卫率在宫廷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晋志》中详细描述了太子出行的仪仗和卫率的具体职责,反映了宫廷礼仪的繁琐和卫率在维护宫廷秩序中的关键作用。
《晋书》中刘卞因担心太子被害而与张华商议,反映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官员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晋中兴书》中褚翼因才艺被征拜为太子左卫率,说明了古代对人才的重视。
《隋书》中宇文述因才干被任命为左卫率,反映了古代对有才能之人的重用。
《唐书·官品志》中详细记载了左右卫率的职责和下属机构,反映了唐代宫廷的严密组织。
《山公启事》中提到太子左率应选贤能,说明了古代对官员选拔的重视。
《晋中兴书》中关于郄恢、吴隐等人的记载,反映了古代对有才华之人的重用。
《隋书》中提到高祖重用苏孝慈为右卫率,说明了古代皇帝对有才能之人的信任。
《荀绰冀州记》中裴康因才干被举为太子右卫率,反映了古代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荀氏家传》中提到车骑将军悝因清和理正被举为太子右卫率,说明了古代对官员品德的要求。
《晋中兴书》中徐邈因才干被任命为太子前卫率,反映了古代对人才的重视。
《晋起居注》和《宋起居注》中关于太子后卫率的记载,反映了宫廷内部人事的变动。
《六典》中关于左右内率府长史的描述,体现了宫廷内部管理的细致和对官员职责的明确分工。
《唐书》中关于元让的记载,反映了古代对孝道的重视和对有德之人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