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四十七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四十七-原文

○从事中郎

《魏志》曰:韩嵩,字德高,义阳人。少好学,贫不改操。知世将乱,不应三公之命,与同好数人隐居於郦西山中。黄巾起,嵩避难南方,刘表逼以为从事中郎。

《吴志》曰: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友善。性质直纯厚,其於人物,忠告善导,志存补益。张昭进之於孙权。权以为骑都尉、从事中郎。

《晋书》曰:祖纳,字士言,最有操行,能清言,文义可观。性至孝,少孤贫,常自炊爨以养母。平北将军王敦闻之,遗其二婢,辟为从事中郎。有戏之曰:’奴价倍婢。’纳曰:’百里何必轻於五羖皮耶!’

又曰:稽绍,字延祖,方直儒雅,为卫军从事中郎。

虞预《晋书》曰:刘隗,字大连,彭城人。学涉有具,为秘书郎。避乱南渡,遂为中宗从事中郎,甚见器遇。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谢万少而才器俊秀,太宗闻其名,取为镇军从事中郎。

《抱朴子》曰:友人稽君道为广州刺史,其弟应静为太傅从事中郎,别於襄阳,君道泣而应静不泣,抱朴子以为丈夫宜然。

○府掾

《史记》曰:倪宽为廷尉史。为人温良,有廉智,张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而宽为掾。

《汉书》曰:陈遵为公府掾。公府掾史率皆羸车小马,不尚鲜明,而遵独极舆马、衣服之好,门外车骑交错。

《东观汉记》曰:吴良以清白方正称,东平王苍辟为西曹掾。数谏正苍,多善策。苍上表荐良。

《续汉书》曰:府掾比古之元士,皆三命也。

《汉旧注》曰:或曰:汉初掾史辟皆上言,故有秩皆比命士;其所不言则为百石,属其后皆自辟,故通为百石云。

《魏志》曰:董寻,字文奥。为人忠直,为军谋掾。青龙中,上大兴宫室,群臣皆负土,寻上书谏曰:’今臣自知言必死,而臣自譬於牛之一毛,生既无益,其死何损。且比本不生矣,是以发笔流涕,心与世辞。臣有八子,臣死之后,以累陛下。’

《魏略》曰:令狐劭,字孔叔。在安邑毛城中,会太祖攻破邺,遂围毛城。城破,邵等辈十馀人皆当斩。太祖阅见之,疑其衣冠也,问其祖考而识其父,乃解于署军谋掾。

《蜀志》云:马良,字季常。为左将军掾。后遣使吴,良谓亮曰:’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幸为良介於孙将军。’亮曰:’君试自为文。’良即草曰:’寡君遣掾良通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勋。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於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权善待之。

《吴志》曰:张温父允,以轻财重士名显州郡,为孙权东曹掾。

《晋中兴书》曰:荀闿,字道明。有清称,京师为之语曰:’洛中英英荀道明。’大司马齐王冏辟以为掾。

又曰:王珣弱冠与陈郡谢玄俱辟,大司马桓温语人曰:’谢掾年三十必拥旄仗节,王掾当作黑头公,皆未易才也。’

《典略》曰:赵戩除万年令,遂遭三辅乱,客荆州,刘表以为宾客。是时,白衣平原祢衡高论冠世,来游京师,诋訿朝士,及南见戩,叹之曰:’所谓铁则干将、莫耶,木则椅桐梓漆,人则颜冉、仲弓。’后辟魏王相国掾。

《殷氏家传》曰:殷泰,字子平。为文皇帝车骑掾,委以书记,上叹曰:’非为秋兔之毫,乃是鹰鹯之爪。’

郭子曰:王仲祖、谢仁祖同为王公掾。在坐,长史云:’谢掾能作异舞。’王命为之,谢便起舞,神意甚暇。王公熟视,顾谓诸客曰:’使人思安丰。'(安丰,王戎封也。)

《语林》曰:王蓝田,少有痴称。王丞相以地辟之,既见,无所他问,问来时米几价。蓝田不答,直张目视王公,王公曰:’王掾不痴,何以云痴?’

○府属

《汉书》曰:谷永,字子云。为长安吏,后博学经书,有茂材,除补御史大夫属。

华峤《后汉书》曰:陈宠以时俗三府掾属不肯亲事,但出入养虚,故宠独勤心於事。又以法令繁冗,吏得生因缘,以致轻重,及置撰科牒辞讼比例,使事类相从,以塞奸源。其后公府奉以为法。

《魏志》曰:蒋济,字子通,辟丞相主簿西曹属。令曰:’舜举皋陶,不仁者远;臧否得中,望於贤属。’

又曰:胡质,字文德,少与蒋子通俱知名於江淮间,仕州郡。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宁有孙子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摹大略不及父,至於精良综事过之。’太祖辟为丞相属。

臧荣绪《晋书》云:刘沈,字道真,世为北州名族,博学好古,辟卫瓘属。

范亨《燕书》曰:鲜於休有才器伎幹,辟为左光禄大夫曹属。

○咨议参军

《齐书》曰:张岱历为三府咨议,与典签主帅共事,事举而情得。或谓岱曰:’主王既以执事多门,而每能缉和公私,云何致此?’岱曰:’古人言一心可以事百君。我为政端平,待物以礼,悔吝之事,无由而及。明闇短长,更是才用之多少耳。’

《南史》曰:柳叔夜,年十六为新野太守,甚有名绩,补遥光咨议参军。及事败,左右扶上马,欲与俱亡,答曰:’吾已许始安以死,岂可负之耶?’遂自杀。

○公府舍人

《史记》曰:李斯,上蔡人也,为丞相吕不韦舍人。

《汉书》曰:爰盎,字丝,楚人也。为将军吕禄舍人。

又曰:田叔,字子仁,以壮勇为卫将军舍人。(卫青也也)后使刺三河,奏事称意,为京辅都尉。

干宝《晋纪》云:阎赞为人鲠直,不畏强御,初仕为太傅杨畯舍人。

○记室参军

《魏志》曰:太祖以陈琳、阮瑀管记室,军国书檄多琳所作。锺会以中郎在大将军管记室事,为心腹之任,时人谓之子房。

《吴志》曰:孙惠以书干东海王越,诡其姓名,自称南岳逸民秦秘之,勉之以勤王匡世之略,辞义甚美。越省书榜题,道衢招求其人,惠乃出见。越即以为记室参军,专掌文疏,豫参谋议。每造书檄,越或驿马催之,应命立成,皆有辞旨。

何法盛《晋中兴书》曰:王丞少而冲淡,弱冠知名。太尉王衍雅重之,以比南阳乐广。司空东海王越以为记室参军,雅相敬重,敕子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

又曰:殷浩,字渊源,弱冠与京兆杜乂并有美誉。善言玄理,论难精微,故风流清谈皆归之。征西将军庾亮引为记室参军。

又曰:孔寅,字舒元。中宗命为安东参军,专掌记室。时书命殷积,寅每称职。

沈约《宋书》曰:孔顗署衡阳王义季记室,奉笺固辞曰:’记室之局,实惟华要,自非文行秀敏,莫敢居之。顗学不综实,性又疏惰,何可以属知秘记,秉笔文闱。假吹之尤,方斯非滥。’

《三国典略》曰:颜晃字克明,琅琊临沂人也。少孤贫,有词彩。解褐梁邵陵王纶兼记室参军。时东宫学士庾信常使於府,王使晃接对,信轻其尚少,曰:’此府兼记室几人?’晃答曰:’犹少於宫中学士。’时杜龛为吴兴太守,专好勇力,梁元帝患之,乃使晃管其书翰。仍谓龛曰:’颜晃文学之士,使相毗佐,造次之间,必宜咨禀。’

《后周书》曰:柳庆领记室,时北雍州献白鹿,群臣欲草表陈贺。尚书苏绰谓庆曰:’近代以来,文章华靡,逮於江左,弥复轻薄。洛阳后进,祖述不已。相公柄民轨物,君职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庆操笔立成,辞兼文质。绰读而笑曰:’枳橘犹自可移,况才子也。’

《隋书》曰:魏澹专精好学,博涉经史,善属文,词采赡逸。齐博陵王济闻其名,引为记室。

《唐书》曰:李巨川,字下已,陇右人。国初十八学士道玄之后,故相逢吉之侄曾孙。父循,大中八年登进士第。巨川乾符应进士,属天下大乱,流离奔播,切於禄仕,乃以刀笔从诸侯府。王重荣镇河中,辟为掌书记。时车驾在蜀,贼据京师,重荣匡合诸藩,叶力殄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重荣收复之功,巨川之助也。

《典略》曰:阮瑀,字元瑜,陈留人。以才自护,曹洪闻其有才,欲使报答书记。瑀不肯,榜笞瑀,瑀终不屈。洪以语曹公,公知其无病,使人呼瑀,瑀终惶怖诣门。公见之,谓曰:’卿不肯为洪,且为我作之。’瑀:’诺。’遂为记室。

《世说》曰:太原孙楚,字子荆,为大司马石苞记室参军。

又曰:郗超、王珣,并以俊才为桓温大司马所眷,珣为主簿,超为记室参军。桓时为荆州,超为人多须,珣形状短小。於时西人为之歌曰:’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府参军

《魏志》曰:张范参丞相军事,甚见敬重。太祖征伐,常谓文帝曰:’举动必咨此人。’世子执子孙礼。

又曰: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备九锡,以彰殊勋。密以咨荀彧,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平。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於谯,因留彧,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又曰:曹休,字文烈。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参洪军事。太祖谓休曰:’汝虽参军,其实师也。’洪闻此令,恒委事於休。

又曰:于禁屯颖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赵俨并参三军,每事诲谕,遂相亲睦。

又曰:太祖征马超,文帝留守,使程昱参军事。田银、苏伯等反河间,遣将军贾信讨之。贼有千馀人请降,议者皆以为如旧法,昱曰:’……诛降之意。臣以为不可诛也,纵诛之,宜先启闻。’众议曰:军事有专,无请。’昱不答。文帝起入,特引见昱,昱曰:’凡专命者,谓有临时之急,呼吸之间者耳。今此贼制在贾信之手,无朝夕之变,故老臣不愿将军行之。’文帝答曰:’君虑之善。’即白太祖,太祖果不诛。太祖还,闻之甚悦,谓昱曰:’君非徒明於军计也,又善处人父子之间。’

《晋书》曰:魏舒,字阳元,为相国参军。府朝碎事,未尝不见是非,至废兴大事,众人既下意,然后徐为之,多出众议,莫不敬从晋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

又曰:孙楚,字子荆,为佐著作郎,参石苞骠骑军事。楚既负其才器,颇侮易苞。初至,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初,参军不敬府主,楚既轻苞,遂制施敬,自楚始也。

又曰:李涓,字宣伯。容貌简素,颓然若不足者;而智度沉邃,言必有中。高祖为大将军,涓再参军,上信重之。

臧荣绪《晋书》曰:庾敳,字子嵩,参太傅军事。从子亮,少时见敳在太傅府,僚佐多名士,皆一世秀异。敳处其中,常自袖手。

《晋中兴书》曰:郄超,字景兴。少而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倜傥高俊,笼盖当时。时人为之语曰:’扬州独步王文度,盛德绝伦郄景兴。’交游士林,每在胜拔。又精於理义。大司马桓温取为参军。温英气盖世,罕有所推,与超相见,常谓不能测也。

又曰:薛兼为军祭酒,言於中宗曰:’臣邑人张闿,才幹堪任,当今之良器,愿垂引纳,以综朝事。’中宗即召闿为安东参军。

又曰:郭亚为尚书郎,大将军王敦以璞有术,取为参军。璞畏,不敢辞。

又曰:中宗之为安东,取周访为参军,在散辈中未之识也。府进镇东,访随例为参军。时府参军谯国周访有罪,当死,误收访,访自列无罪而吏不察。访穷蹙,乃身自执使仗奋击,收捕数十人皆被创披散。访得逸走,归府闻,中宗大惊,怒,不问格斗之罪。

又曰:苏峻反,范汪逃遁西归。时庾亮、温峤治兵浔阳,咸以众少贼强未敢即路,且信使阻绝,不相知闻。及汪经过,峤等访焉。汪曰:’贼政令不一,贪暴纵横,灭亡已兆,虽强易弱。朝廷倒悬,宜时进讨。’峤等纳之。是日,护军、平南二府交命,始解褐,参护军事。

又曰:阮孚,字遥集,咸子也。避乱渡江,中宗以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

又曰:镇南将军刘弘以陶侃为长吏,谓侃曰:’我昔为羊太傅参军,羊公见语云:君后当居我身处。我今相察,亦复然也。’

沈约《宋书》曰:宗越随柳元景北伐,领马幢主,隶柳元怙,有战功,在景后。还,补后军参军督护随王。诞戏之曰:’汝何人,遂得我府四字。’越答曰:’征伐未死,不忧不得咨议参军。’诞大笑。

《宋书》曰:王瞻,字明远,一字叔鸾。负气傲俗,好贬裁人物。仕宋,为王府参军。尝诣刘彦节,直登榻曰:’君侯是公孙,仆是公子,引满促膝,惟余二人。’彦节外迹虽酬之,意甚不悦。

《梁史》曰:沈警,字世明。惇笃有行,业学通左氏《春秋》,家累千金。后将军谢安命为参军,甚相敬重。警内足於财,为东南豪士,无进仕意,谢病归。安固留不止,乃谓曰:’沈参军,卿有独善之志,不亦高乎!’警曰:’使君以道御物,前所以怀德而至,既无用佐时,故遂饮啄之愿耳。’还家,积载以坟索自娱。

《后秦记》云:姚襄遣参军薛瓒使桓温,温以胡戏瓒,瓒曰:’在北曰狐,居南曰貉,何所问也?’

《后周书》曰:梁昕以三辅望族上谒。太祖见昕容貌瑰伟,深赏异之。即授右府长流参军。

《文章志》云:顾凯之,字长康。博学有文章,性迟钝。为桓温参军,甚被亲昵。温尝语人云:’凯之体中有痴黠各半,合而论之,只得平平耳。’

干宝《司徒仪》曰:行参军之职掌,凡使命及督察覆行之事,弹劾、补遗、献纳、闻见、以达视听。

《世语》曰:王子猷作桓温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此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柱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又曰: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作诗,不能者,罚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览笔便作,其一句云:’娵(子瑜反。)隅跃清池。’桓问娵隅是何语,答云:’蛮名鱼为娵隅。’桓公曰:’作诗何以为蛮语?’隆答曰:’千里投君,始得为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

《魏武选令》曰:今诏书省司隶官锺校尉,材智决洞,通敏先觉,可上请参军,以辅闇政。

《俗说》曰:陶夔为王孝伯参军。三日曲水集,陶在前行坐,有一参军督护在坐。陶於坐作诗,随得五三句。后坐参军督护随写取诗,成;陶犹更思补缀。后坐写其诗者先呈,陶诗经日方成。王怪,笑陶参军,乃复写人诗;陶愧愕不知所以。王后知陶非滥,遂弹去写诗者。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曰:任重才轻,固多阙漏。前参军董幼宰,每言辄尽,数有谏云。虽性鄙薄,不能悉纳。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未有忠於国。如亮可以少过矣。

《孙绰为功曹参军驳事笺》曰:纲纪居管辖之任,以纠司外内,驳议弹射,诚无所拘。然亦所以献可替否,举直绳违而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四十七-译文

《魏志》记载:韩嵩,字德高,是义阳人。年轻时就热爱学习,尽管贫穷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他预见到世道将要混乱,所以没有接受三公的任命,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隐居在郦西山中。黄巾起义时,韩嵩为了躲避战乱逃往南方,刘表逼迫他担任从事中郎。

《吴志》记载:严畯,字曼才,是彭城人。年轻时就热爱学习,擅长《诗经》、《尚书》和《三礼》。他为了躲避战乱逃往江东,和诸葛瑾、步骘齐名且关系友好。他性格直率纯厚,对人物忠诚地给予忠告和引导,心怀补益他人的志向。张昭将他推荐给孙权,孙权任命他为骑都尉、从事中郎。

《晋书》记载:祖纳,字士言,最有操行,善于清谈,文辞优美。他非常孝顺,从小孤独贫穷,常常自己煮饭来养活母亲。平北将军王敦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两个婢女,并任命他为从事中郎。有人戏谑地说:‘奴的价格是婢女的倍数。’祖纳回答说:‘百里岂会轻于五羖皮呢!’

《晋书》记载:稽绍,字延祖,为人正直儒雅,担任卫军从事中郎。

虞预的《晋书》记载:刘隗,字大连,是彭城人。学识渊博,担任秘书郎。为了躲避战乱南渡,后来成为中宗的从事中郎,非常受器重。

何法盛的《晋中兴书》记载:谢万年轻时就才气出众,太宗听闻他的名声,任命他为镇军从事中郎。

《抱朴子》记载:朋友稽君道担任广州刺史,他的弟弟应静担任太傅从事中郎,在襄阳分别时,君道哭泣而应静却不哭泣,抱朴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如此。

《史记》记载:倪宽担任廷尉史。他为人温和善良,有廉洁的智慧,张汤认为他是长者,多次称赞他。当张汤成为御史大夫时,倪宽成为掾。

《汉书》记载:陈遵担任公府掾。公府掾史通常乘坐简陋的车马,不注重华丽,而陈遵却独独追求华丽的车辆和衣服,门外车马络绎不绝。

《东观汉记》记载:吴良以清廉正直著称,东平王苍任命他为西曹掾。他多次向苍提出建议,多数都被采纳。

《续汉书》记载:府掾相当于古代的元士,都是三命之官。

《汉旧注》记载:有人说:汉初,掾史由上级推荐,因此有秩的官员都相当于命士;那些没有被推荐的,则是百石,属官大多是由上级自行任命,所以统称为百石。

《魏志》记载:董寻,字文奥。为人忠诚正直,担任军谋掾。青龙年间,朝廷大兴土木,群臣都去背土,董寻上书进谏说:‘我现在知道说这些话必死无疑,但我自比于牛身上的一根毛,活着已经没有益处,死了又有什么损失。而且本来就没有出生,所以提起笔来泪流满面,心中与世人告别。我有八个孩子,我死后,请陛下照顾他们。’

《魏略》记载:令狐劭,字孔叔。在安邑毛城中,正逢太祖攻破邺城,于是包围了毛城。城破之后,令狐劭等十多人都被判处死刑。太祖审阅名单时,怀疑他们的身份,询问了他们的祖辈和父亲,认识他们的父亲,于是将他们从军谋掾的职位上解救出来。

《蜀志》记载:马良,字季常。担任左将军掾。后来被派往吴国,马良对诸葛亮说:‘我现在肩负国家的使命,协调两家关系,希望您能在孙将军面前为我美言。’诸葛亮说:‘你试试自己写一封信。’马良立刻起草信件说:‘我国国君派遣我马良前来通好,以继承昆吾、豕韦的功勋。他是一位吉士,荆楚的楷模,虽然偶尔有华丽的言辞,但最终都能圆满完成,希望您以降心存纳,以慰劳使者。’孙权对他非常好。

《吴志》记载:张温的父亲张允以轻视财富、重视士人为名在州郡中声名显赫,担任孙权的东曹掾。

《晋中兴书》记载:荀闿,字道明。有清廉的声誉,京师中有人这样说:‘洛中英英荀道明。’大司马齐王冏任命他为掾。

《晋中兴书》记载:王珣弱冠之年与陈郡谢玄一同被征召,大司马桓温对人说:‘谢掾年三十必掌兵符,王掾将成为黑头公,都是不易之才。’

《典略》记载:赵戩被任命为万年令,后来遭遇三辅地区的战乱,客居荆州,刘表任命他为宾客。当时,白衣平原祢衡高谈阔论,闻名于世,来到京师,诋毁朝中官员,当他南见赵戩时,赞叹说:‘这就是所说的铁则干将、莫邪,木则椅桐梓漆,人则颜冉、仲弓。’后来被征召为魏王相国掾。

《殷氏家传》记载:殷泰,字子平。担任文皇帝的车骑掾,负责文书工作,皇帝赞叹说:‘这不是秋兔之毫,而是鹰鹯之爪。’

《郭子》记载:王仲祖、谢仁祖一同担任王公掾。在一次聚会中,长史说:‘谢掾能跳奇特的舞蹈。’王公命令他跳舞,谢仁祖立刻起身跳舞,神情自若。王公仔细观察,对在座的客人说:‘让人想起了安丰。’(安丰,王戎的封号。)

《语林》记载:王蓝田,年轻时被称为痴人。王丞相用土地征召他,见到他后,没有问其他问题,只问来时米的价钱。蓝田没有回答,只是直视王公,王公说:‘王掾不痴,怎么能说他是痴人呢?’

《汉书》记载:谷永,字子云。担任长安的吏员,后来博学经书,有才华,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属。

华峤的《后汉书》记载:陈宠因为当时的三府掾属都不愿意亲自处理事务,只是出入养虚名,所以陈宠独自勤勉工作。他还因为法令繁多,官员得以利用空隙,导致处理轻重不一,于是设立了撰科牒辞讼比例,使事务类相从,以堵塞奸源。此后公府都按照这个方法行事。

《魏志》记载:蒋济,字子通,被征召为丞相主簿西曹属。皇帝下诏说:‘舜举用皋陶,不仁者远;评价得当,希望我的属官们都能如此。’

《魏志》记载:胡质,字文德,年轻时就和蒋子通在江淮间知名,在州郡任职。蒋济担任别驾,引见太祖。太祖问:‘胡通达是长者,有孙子吗?’蒋济回答:‘有儿子叫胡质,他的抱负和谋略不如父亲,但在精细处理事务方面超过了父亲。’太祖任命他为丞相属。

臧荣绪的《晋书》记载:刘沈,字道真,世代为北州名族,博学好古,被征召为卫瓘属。

范亨的《燕书》记载:鲜于休有才干,被征召为左光禄大夫曹属。

《齐书》记载:张岱历任三府咨议,与典签主帅共事,事情处理得当,情理兼顾。有人对张岱说:‘主王既然有很多事务,而你每次都能协调公私,这是怎么做到的?’张岱说:‘古人说一心可以事百君。我处理政务公正,待人礼貌,悔恨的事情不会发生。明察秋毫,长短都是才干的多少而已。’

《南史》记载:柳叔夜,十六岁时成为新野太守,非常有名,被任命为遥光咨议参军。等到事情失败后,左右扶他上马,想要和他一起逃亡,他回答说:‘我已经答应始安以死,怎么能违背诺言呢?’于是自杀。

《史记》记载:李斯,上蔡人,担任丞相吕不韦的舍人。

《汉书》记载:爰盎,字丝,楚人。担任将军吕禄的舍人。

《汉书》记载:田叔,字子仁,以勇猛著称,担任卫将军卫青的舍人。后来被派往刺探三河,完成任务后,奏事称意,被任命为京辅都尉。

干宝在《晋纪》中记载:阎赞为人刚直,不畏权势,最初出仕时担任太傅杨畯的舍人。

《魏志》记载:太祖曹操任命陈琳、阮瑀负责记室事务,军国文书大多由陈琳撰写。钟会担任中郎将时,在大将军府中负责记室事务,被视为心腹之臣,当时的人称他为子房。

《吴志》记载:孙惠写信给东海王司马越,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自称南岳隐士秦秘之,用勤王匡世之略来勉励他,言辞义理非常美好。司马越看过信后,在道路上张贴招寻此人,孙惠于是出来相见。司马越立即任命他为记室参军,专门负责文书,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每当撰写文书,司马越有时会派驿马催促,孙惠都能立刻完成,且文辞优美。

何法盛在《晋中兴书》中记载:王承少年时期性格淡泊,弱冠之年就声名鹊起。太尉王衍非常看重他,把他比作南阳的乐广。司空东海王司马越也任命他为记室参军,非常尊敬他,并告诫自己的儿子司马毗说:‘学问的益处是有限的,身体的舒适感却是深远的,熟练地学习礼仪不如亲自观察仪态,品味遗言不如亲自聆听声音。王承是人的楷模,你应当向他学习。’

又记载:殷浩,字渊源,弱冠之年与京兆杜乂都有美好的声誉。擅长谈论玄理,论辩精微,因此风雅清谈的人都归附于他。征西将军庾亮聘请他为记室参军。

又记载:孔寅,字舒元。中宗任命他为安东参军,专门负责记室事务。当时有很多文书需要处理,孔寅每次都能称职。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孔顗被任命为衡阳王义季的记室,他奉命写信坚决辞去这个职位,说:‘记室这个职位非常重要,如果不是文才出众、行为端正的人,不敢担任。我学识不广博,性格又懒散,怎么能承担起掌管秘记、执笔文书的重任呢?即使是被夸大的吹嘘,也认为这是过分的。’

《三国典略》记载:颜晃,字克明,是琅琊临沂人。他小时候家境贫寒,有文采。初入仕途时担任梁邵陵王萧纶的记室参军。当时东宫学士庾信常到府中,萧纶派颜晃接待,庾信轻视他年纪尚轻,说:‘这个府中兼记室的有几个人?’颜晃回答说:‘比宫中学士还少。’当时杜龛担任吴兴太守,喜欢勇力,梁元帝对此感到忧虑,于是派颜晃管理他的文书。他还对杜龛说:‘颜晃是文学之士,让你辅佐他,无论何时都要向他请教。’

《后周书》记载:柳庆担任记室,当时北雍州献上白鹿,群臣想要起草贺表。尚书苏绰对柳庆说:‘近代以来,文章华丽,到了江左,更加轻薄。洛阳的后辈,一直效仿这种风气。相公掌握民众和事物的规范,你负责文房,应该起草这篇贺表,以改变之前的弊端。’柳庆拿起笔立刻完成,文辞既华丽又质朴。苏绰读后笑着说:‘即使是枳橘也可以移植,何况是才子呢。’

《隋书》记载:魏澹专心致志地学习,广泛涉猎经史,擅长写作,文采飞扬。齐博陵王高济听闻他的名声,聘请他为记室。

《唐书》记载:李巨川,字下已,是陇右人。国初十八学士之一道玄的后代,因此是相逢吉的侄曾孙。他的父亲李循在大中八年考中进士。李巨川在乾符年间参加进士考试,因为天下大乱,四处流离失所,急于做官,于是以刀笔从诸侯府。王重荣镇守河中,聘请他为掌书记。当时皇帝在蜀地,贼人占据京师,王重荣联合各方势力,共同讨伐敌人,军书奏请堆积如山。李巨川文思敏捷,书写如飞,传到各地,都让人震惊。王重荣收复失地的功绩,有李巨川的很大帮助。

《典略》记载:阮瑀,字元瑜,是陈留人。他自恃才华,曹洪听闻他有才华,想要让他担任书记。阮瑀拒绝,曹洪鞭打他,阮瑀始终不屈。曹洪把这件事告诉了曹操,曹操知道他没有病,派人去叫阮瑀,阮瑀最终还是惶恐地来到门前。曹操见到他,说:‘你不愿意为曹洪做事,那为我做吧。’阮瑀说:‘好的。’于是担任了记室。

《世说新语》记载:太原人孙楚,字子荆,担任大司马石苞的记室参军。

又记载:郗超、王珣,都因为出众的才华受到桓温大司马的赏识,王珣担任主簿,郗超担任记室参军。桓温当时镇守荆州,郗超胡须浓密,王珣身材矮小。当时西边人为他们作歌说:‘胡须浓密的参军,身材矮小的主簿,能令公高兴,能令公发怒。’

府参军

《魏志》记载:张范参与丞相军事,非常受到尊重。太祖曹操征伐时,常常对文帝曹丕说:‘每一步行动都必须咨询这个人。’世子曹叡对他以子侄之礼相待。

又记载:董昭等人认为太祖曹操应该晋升爵位为国公,享受九锡,以表彰他的特殊功勋。他们秘密地咨询荀彧,荀彧认为太祖曹操原本兴起义兵,是为了挽救朝纲、安定国家,他坚守忠诚和谦让的实质;君子应该用德行去爱护他人,不应该这样做。太祖因此心中不平。等到征讨孙权时,荀彧上表请求在谯地慰劳军队,因此留在谯地,以侍中光禄大夫的身份持节,参与丞相军事。太祖军队到达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因忧虑而死,当时五十岁。

又记载:曹休,字文烈。刘备派遣将领吴兰驻扎在下辩,太祖曹操派遣曹洪征讨,任命曹休参与曹洪的军事行动。太祖曹操对曹休说:‘你虽然担任参军,实际上你是我的老师。’曹洪听到这个命令,经常把事情委托给曹休。

又记载:于禁驻扎在颍阴,乐进驻扎在阳翟,张辽驻扎在长社。众将任性好斗,多数人之间不和睦,曹操派遣赵俨参与三军的军事,每当有事都会教导他们,于是他们变得亲密和睦。

又记载:太祖曹操征讨马超,文帝曹丕留守,派遣程昱参与军事。田银、苏伯等人在河间反叛,派遣将军贾信征讨他们。贼人有千余人请求投降,议者们认为应该按照旧法处理。程昱说:‘……关于诛杀投降者的意见。我认为不应该诛杀他们,即使要诛杀,也应该先上报。’众议者说:‘军事行动有专权,无需请示。’程昱没有回答。文帝曹丕起身进入,特别召见程昱,程昱说:‘所有专权的行为,都是在紧急情况下,时间紧迫的时候才会出现。现在这些贼人已经被贾信控制,没有立即的变化,所以老臣不愿意将军这么做。’文帝回答说:‘你的考虑很周到。’于是上报太祖,太祖果然没有诛杀。

太祖曹操返回,听说这件事后非常高兴,对程昱说:‘你不仅对军事有深刻的理解,而且善于处理父子之间的关系。’

《晋书》记载:魏舒,字阳元,担任相国参军。在府中处理琐碎事务时,总是能看出是非,到了处理重大事务时,众人已经有所意见,然后他再慢慢处理,往往超出众人的预料,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晋王司马炎说:‘魏舒气度非凡,是人的领袖。’

又记载:孙楚,字子荆,担任佐著作郎,参与石苞骠骑军事。孙楚凭借自己的才华,很看不起石苞。最初见面时,他拱手说:‘天子命令我参与您的军事。’在此之前,参军是不尊敬府主的,孙楚既然看不起石苞,就制定了施敬的规矩,从孙楚开始。

又记载:李涓,字宣伯。容貌简朴,看起来似乎不足为道;但智慧深邃,言辞中必有要害。高祖刘裕担任大将军时,李涓两次担任参军,皇帝非常信任并重视他。

臧荣绪在《晋书》中记载:庾敳,字子嵩,参与太傅军事。他的侄子庾亮,年轻时看到庾敳在太傅府中,僚佐都是名士,都是当世杰出的人才。庾敳处于其中,常常袖手旁观。

《晋中兴书》记载:郄超,字景兴。年轻时就非常杰出不拘小节,有着非凡的气度;英俊潇洒,在当时无人能及。当时的人为他编了一句谚语说:‘扬州独步王文度,盛德绝伦郄景兴。’他与士林交往,每次都能脱颖而出。他还精通理学和义理。大司马桓温聘请他担任参军。桓温英气逼人,很少推举他人,与郄超见面后,常常说无法估量他的才能。

又记载:薛兼担任军祭酒,向中宗进言说:‘我的同乡张闿,才干出众,是当今的良才,希望您能接纳他,以便统筹朝政。’中宗立刻召见张闿,任命他为安东参军。

又记载:郭亚担任尚书郎,大将军王敦认为郭璞有才干,聘请他为参军。郭璞感到畏惧,不敢推辞。

又记载:中宗担任安东时,聘请周访为参军,当时府中的人并不认识他。后来府中晋升为镇东将军,周访按照惯例担任参军。当时府中的参军谯国周访犯了罪,应当处死,但误收了周访,周访自己陈述无罪,但官吏没有察觉。周访处境艰难,于是亲自拿着武器击打,收捕了数十人,他们都受了伤。周访得以逃脱,回到府中,中宗大惊,愤怒,但没有追究打斗的罪行。

又记载:苏峻反叛,范汪逃往西方。当时庾亮、温峤在浔阳治兵,都因为人少贼多,不敢立刻启程,而且信使被阻,消息不通。等到范汪经过,庾亮、温峤等人去拜访他。范汪说:‘贼人的政令不一致,贪婪残暴横行,灭亡的迹象已经显现,虽然强大但容易变弱。朝廷处于困境,应该及时讨伐。’庾亮、温峤接受了他的建议。那天,护军、平南两府交接,范汪开始担任参军。

又记载:阮孚,字遥集,是阮咸的儿子。为了躲避战乱而渡江,中宗任命他为安东参军,他蓬头垢面地喝酒,不把王务放在心上。

又记载:镇南将军刘弘任命陶侃为长吏,对陶侃说:‘我过去是羊太傅的参军,羊公对我说过:你将来会居我之位。我现在观察,也是这样。’

沈约《宋书》记载:宗越跟随柳元景北伐,担任马幢主,隶属于柳元怙,有战功,排在柳元景之后。回来后,补任后军参军督护随王。刘诞戏谑他说:‘你是谁,竟然能得到我府中的四字。’宗越回答说:‘征伐未死,不担心得不到咨议参军。’刘诞大笑。

《宋书》记载:王瞻,字明远,又字叔鸾。他性情高傲,喜欢评价人物。在宋朝做官,担任王府参军。他曾去拜访刘彦节,直接登上床榻说:‘你是公孙,我是公子,让我们拉满弓,紧靠在一起,只有我们两个人。’刘彦节表面上应付他,但内心很不高兴。

《梁史》记载:沈警,字世明。他为人厚道,学问精通左氏《春秋》,家中积累千金。后将军谢安任命他为参军,非常尊敬他。沈警在财物上很充足,是东南地区的豪士,没有做官的意愿,因此因病辞官回家。谢安坚决挽留他,就对他说:‘沈参军,你有独善其身的志向,不是很崇高吗!’沈警说:‘使君用道德来治理万物,我之前之所以怀着感激的心情而来,是因为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只能满足于饮啄之愿。’回到家后,他用种植树木来娱乐自己。

《后秦记》记载:姚襄派遣参军薛瓒出使桓温,桓温用胡人游戏来戏弄薛瓒,薛瓒说:‘在北方叫狐,在南方叫貉,问什么问题呢?’

《后周书》记载:梁昕以三辅望族的身份拜访太祖。太祖看到梁昕容貌奇特,非常赏识他。立刻任命他为右府长流参军。

《文章志》记载:顾凯之,字长康。博学多才,性格迟钝。担任桓温参军,非常受桓温亲近。桓温曾对人说:‘凯之体内有愚笨和狡黠各占一半,合起来看,只能算是一般。’

干宝《司徒仪》记载:行参军负责处理使命和督察事务,包括弹劾、补充、进言、上报所见所闻,以便传达视听。

《世语》记载:王子猷担任桓温车骑参军。桓温对王说:‘你在府中任职已久,这应该由你来处理。’王子猷一开始没有回答,只是抬头看着,用手版支撑着脸颊说:‘西山的早晨,真是清爽宜人。’

又记载:郝隆担任桓公南蛮参军。三月三日的曲水集会上,郝隆不能作诗,被罚三升酒。郝隆最初因为不能作诗而受罚,喝了酒后,拿起笔就作诗,其中有一句是:‘娵隅跃清池。’桓温问娵隅是什么意思,郝隆回答说:‘蛮族把鱼叫做娵隅。’桓公说:‘作诗为什么要用蛮族的语言呢?’郝隆回答说:‘我千里迢迢投奔您,才得以成为府中的参军,那能不使用蛮族的语言呢?’

《魏武选令》记载:现在下诏书给司隶校尉钟校尉,他才华横溢,洞察力强,先知先觉,可以上请担任参军,以辅助暗政。

《俗说》记载:陶夔担任王孝伯参军。在曲水集会上,陶夔坐在前面,有一位参军督护也在座。陶夔在座位上作诗,随口就得到五三句。后来坐的参军督护接着写诗,写完;陶夔还在思考补充。后来写诗的人先呈上,陶夔的诗经过一天才完成。王孝伯感到奇怪,笑着对陶夔的参军说,又让他抄别人的诗;陶夔感到惊讶和困惑,不知道为什么。后来王孝伯知道陶夔并没有滥竽充数,于是把写诗的人弹劾了。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记载:责任重大而才能有限,自然会有许多不足之处。之前的参军董幼宰,每次发言都能一针见血,多次提出建议。虽然他性格粗俗,但我不能全部接受。董幼宰在我这里任职七年,事情处理不当,甚至到了十次,没有一次是忠诚于国家的。像我这样,也有不少过失。

《孙绰为功曹参军驳事笺》记载:纲纪负责管辖内外,以纠正错误,提出异议,弹劾不当之处,确实没有什么限制。然而,这也是为了提出可行的建议,替换不合适的措施,提出正直的意见,纠正错误而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四十七-注解

从事中郎:从事中郎是古代官职,属于九卿之一,是中央官府的高级官员,负责辅佐丞相处理政务。

三公:三公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尉、司徒、司空,是古代皇帝之下最高的官职。

隐居:隐居是指古代文人因不满现实或追求精神自由而退隐山林,远离尘世。

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标志着东汉王朝的崩溃。

江东:江东是指长江以东的地区,这里指孙吴的地盘。

骑都尉:骑都尉是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统领骑兵。

清言:清言是指清晰、明快的言辞,这里指祖纳的言辞清晰且富有文采。

平北将军:平北将军是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平定北方边疆。

府掾:府掾是古代官职,指在地方官府中担任官员。

廷尉史:廷尉史是古代官职,廷尉是司法官,廷尉史是其属官。

公府掾:公府掾是古代官职,指在公府(中央政府机构)中担任官员。

西曹掾:西曹掾是古代官职,西曹是官署名,西曹掾是其属官。

元士:元士是古代对有德有才的士人的尊称。

秩:秩是古代官职的等级,百石秩是指低级官员。

军谋掾:军谋掾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谋略。

太祖:太祖,指后周的建立者宇文泰。

左将军掾:左将军掾是古代官职,左将军是武官,左将军掾是其属官。

东曹掾:东曹掾是古代官职,东曹是官署名,东曹掾是其属官。

大司马:大司马,古代官名,是军事最高长官。

掾:掾是古代官职,指在地方或中央官府中担任官员。

宾客:宾客是指被官府聘请或接待的人。

车骑:车骑是指车马,这里指豪华的车马。

秘书郎:秘书郎是古代官职,负责秘书事务。

卫军从事中郎:卫军从事中郎是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卫军事务。

镇军从事中郎:镇军从事中郎是古代官职,属于武官,负责镇军事务。

广州刺史:广州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广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太傅从事中郎:太傅从事中郎是古代官职,太傅是官职名,从事中郎是其属官。

廷尉:廷尉是古代官职,负责司法事务。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百官。

别驾:别驾是古代官职,负责辅助地方官员。

卫军:卫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和京师的警卫。

卫瓘属:卫瓘属是指卫瓘的属官。

左光禄大夫:左光禄大夫是古代官职,光禄大夫是其属官。

曹属:曹属是指某个官署的属官。

咨议参军:咨议参军是古代官职,负责为高级官员提供咨询和建议。

典签主帅:典签主帅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文书和印章。

遥光:遥光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安徽省。

主王:主王是指某个地方或官府的首领。

执事:执事是指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

政端平:政端平是指政治清明、公正。

物以礼:物以礼是指待人接物要有礼貌。

悔吝:悔吝是指后悔和遗憾。

明闇短长:明闇短长是指明智和愚昧、短处和长处。

才用:才用是指才能和用处。

公府舍人:公府舍人是古代官职,指在公府中担任官员的随从。

丞相吕不韦舍人:丞相吕不韦舍人是指吕不韦的随从。

将军吕禄舍人:将军吕禄舍人是指吕禄的随从。

卫将军舍人:卫将军舍人是指卫青的随从。

阎赞:阎赞是晋代的一位官员,以刚直不阿著称。

鲠直:鲠直,形容人性格刚直,敢于直言。

强御:强御,指强横的势力或人物。

太傅:太傅,古代官名,是皇帝的高级顾问。

杨畯:杨畯,晋代官员,曾任太傅。

舍人:舍人,古代官名,为官员的属官。

记室参军:记室参军,官名,负责文书撰写和记录。

陈琳:陈琳,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的部下。

阮瑀:阮瑀,东汉末年文学家,曹操的部下。

军国书檄:军国书檄,指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文书。

锺会:锺会,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中郎:中郎,古代官名,为中郎将的简称。

子房:子房,指张良,汉代著名的谋士。

孙惠:孙惠,晋代文学家。

东海王越:东海王越,晋代宗室,曾任东海王。

勤王:勤王,指效忠王室,帮助皇帝恢复或巩固政权。

匡世:匡世,指挽救或改革世道。

王衍:王衍,晋代文学家,曾任太尉。

南阳乐广:南阳乐广,晋代文学家。

殷浩:殷浩,晋代文学家。

京兆杜乂:京兆杜乂,晋代文学家。

玄理:玄理,指道家或玄学的理论。

庾亮:庾亮,晋代将领。

孔寅:孔寅,晋代文学家。

中宗:中宗,指东晋时期的皇帝司马聃。

安东参军:安东参军是东晋时期的官职,负责安东将军的军事事务。

沈约:沈约,南朝宋文学家。

衡阳王义季:衡阳王义季,南朝宋宗室。

孔顗:孔顗,南朝宋文学家。

琅琊临沂:琅琊临沂,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梁邵陵王纶:梁邵陵王纶,南朝梁宗室。

东宫学士:东宫学士,指太子东宫的学者。

吴兴太守:吴兴太守,指吴兴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梁元帝:梁元帝,南朝梁的皇帝。

北雍州:北雍州,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白鹿:白鹿,古代视为吉祥的动物。

江左:江左,指长江以南地区。

洛阳后进:洛阳后进,指洛阳的后来者。

齐博陵王济:齐博陵王济,南朝齐宗室。

魏澹:魏澹,南朝齐文学家。

李巨川:李巨川,唐代文学家。

陇右:陇右,地名,位于今甘肃省。

道玄:道玄,指道教玄学。

王重荣:王重荣,唐代将领。

河中:河中,地名,位于今山西省。

车驾:车驾,指皇帝的车队。

京师:京师,指国都。

曹洪:曹洪,东汉末年曹操的部下。

曹公:曹公,指曹操。

榜笞:榜笞,古代的一种刑罚,用竹板打人。

太原孙楚:太原孙楚,字子荆,晋代文学家。

石苞:石苞,晋代将领。

佐著作郎:佐著作郎,官名,负责文学著作。

骠骑军事:骠骑军事,指骠骑将军的军事事务。

高祖: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大将军:大将军,古代官名,是军事最高长官。

李涓:李涓,晋代文学家。

晋王:晋王,指晋朝的皇帝。

庾敳:庾敳,晋代文学家。

子嵩:子嵩,庾敳的字。

僚佐:僚佐,指官员的属官。

郄超:郄超,字景兴,东晋时期的人物,以才学出众和个性豪放著称。

旷世之度:旷世之度,形容人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倜傥高俊:倜傥高俊,形容人风度翩翩,才华横溢。

扬州独步王文度,盛德绝伦郄景兴:这句话是对郄超的评价,扬州独步王文度指的是王导,盛德绝伦郄景兴则是形容郄超品德高尚,无人能比。

参军:参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协助主官处理事务。

大司马桓温:桓温,东晋时期权臣,曾任大司马,是郄超的上司。

军祭酒:军祭酒是古代军事职务,负责军队的祭祀和礼仪。

尚书郎:尚书郎是古代官职,负责尚书省的文书工作。

大将军王敦:王敦,东晋时期权臣,曾任大将军。

璞:璞,指郭璞,字景纯,东晋时期著名学者。

中宗之为安东:指中宗担任安东将军时的事情。

周访:周访,东晋时期将领,曾任参军。

苏峻反:苏峻反,指苏峻在东晋时期发动的叛乱。

范汪:范汪,东晋时期人物,曾任侍中。

庾亮、温峤:庾亮和温峤都是东晋时期的将领。

护军、平南二府:护军和平南是东晋时期的军事职务。

阮孚:阮孚,字遥集,东晋时期人物,阮籍之子。

镇南将军刘弘:刘弘,东晋时期将领,曾任镇南将军。

羊太傅:羊太傅,指羊祜,东晋时期名臣。

宗越:宗越,东晋时期将领。

柳元景:柳元景,东晋时期将领。

沈警:沈警,字世明,东晋时期人物。

谢安:谢安,东晋时期名臣,曾任丞相。

姚襄:姚襄,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建立者。

桓温:桓温,东晋时期权臣,曾任大司马。

三辅望族:三辅望族,指位于三辅地区的名门望族。

顾凯之:顾凯之,字长康,东晋时期人物。

行参军:行参军,是古代官职,负责执行参军的职责。

王子猷:王子猷,东晋时期人物,王羲之之子。

郝隆:郝隆,东晋时期人物。

参军督护:参军督护,是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参军的工作。

锺校尉:锺校尉,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训练。

王孝伯:王孝伯,东晋时期人物。

诸葛亮: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才智过人著称。

参军掾属:参军掾属,指参军的属官。

孙绰:孙绰,东晋时期文学家。

功曹参军:功曹参军,是古代官职,负责功曹的工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四十七-评注

《晋中兴书》开篇对郄超的描述,‘少而卓荦不羁,有旷世之度’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倜傥高俊,笼盖当时’则凸显了他的非凡才华和当时无人能及的声望。‘扬州独步王文度,盛德绝伦郄景兴’这句民谣,不仅突出了郄超的道德品质,也对比了同时期的其他人物,凸显了他的独特地位。‘交游士林,每在胜拔’和‘又精於理义’则表明他在社交和学术上的成就,以及他的道德修养。

‘大司马桓温取为参军’表明郄超得到了桓温的赏识,而桓温的‘英气盖世,罕有所推’与郄超的‘不能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郄超的神秘和不可测性。

薛兼为中宗推荐张闿,‘才幹堪任,当今之良器’的评价体现了对张闿才能的肯定,而‘愿垂引纳,以综朝事’则展现了薛兼对张闿的期望和对国家政治的关心。

郭亚因璞有术而被王敦取为参军,‘璞畏,不敢辞’则表现了郭亚对王敦的敬畏和不敢拒绝的态度。

周访因罪被误收,‘访自列无罪而吏不察’显示了他的清白和坚持,而‘乃身自执使仗奋击,收捕数十人皆被创披散’则展现了他的勇敢和武艺。

范汪对苏峻的反叛形势有深刻的洞察,‘虽强易弱’和‘朝廷倒悬,宜时进讨’体现了他对时局的判断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阮孚作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描述了他的放浪形骸和不拘小节,反映了他的个性特点和生活方式。

刘弘对陶侃的评价‘君后当居我身处’和‘我今相察,亦复然也’体现了刘弘对陶侃才能的预见和重视。

宗越北伐归来,‘征伐未死,不忧不得咨议参军’体现了他对未来的自信和对自身能力的肯定。

王瞻的‘负气傲俗,好贬裁人物’展现了他的个性特点,而‘君侯是公孙,仆是公子’则体现了他对刘彦节的傲慢和对身份的重视。

沈警‘惇笃有行’和‘业学通左氏《春秋》’体现了他的人品和学识,而‘警内足於财’则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姚襄遣薛瓒使桓温,‘在北曰狐,居南曰貉’反映了当时南北文化的差异和对胡人的称呼习惯。

梁昕因容貌瑰伟而被太祖赏识,‘即授右府长流参军’体现了外貌在古代社会对个人地位的影响。

顾凯之‘博学有文章,性迟钝’和桓温的评价‘凯之体中有痴黠各半’揭示了顾凯之的个性特点和才能。

干宝对行参军职掌的描述,‘弹劾、补遗、献纳、闻见’等词体现了参军在当时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王子猷的‘西山朝来,致有爽气’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郝隆作诗‘娵隅跃清池’体现了他在南蛮文化中的融入和对地方文化的尊重。

《魏武选令》中‘材智决洞,通敏先觉’体现了对参军才能的要求和对国家政治的期待。

陶夔因作诗而笑写诗者,‘陶愧愕不知所以’和‘王后知陶非滥’体现了对文学才能的尊重和对诚信的重视。

诸葛亮《与参军掾属教》中的‘任重才轻,固多阙漏’体现了对参军职责的重视和对个人才能的期待。

孙绰为功曹参军驳事笺中的‘纲纪居管辖之任’和‘纠司外内’等词体现了参军在当时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四十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703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