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六十一-原文
○别驾
应劭《汉官仪》曰:元帝时,丞相于定国条州大小为设吏员,治中别驾、诸部从事秩皆百石。
《汉书》曰: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岁,宣帝诏赐车盖特高一尺别驾主簿车,缇屏星於轼前,以彰有德。
《东观汉记》曰:郭伋在并州行部,童儿骑竹马迎拜,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语别驾,计日告之。
《后汉书》曰:袁绍领冀州,以审配为别驾,委以腹心,并总幕府。绍又以田丰为别驾,丰劝迎天子,绍不纳,及败,曰:’吾惭田别驾。’
谢承《后汉书》曰:周景为豫州,辟陈蕃为别驾,不就。景题别驾舆曰:’陈仲举座也。’不复更辟。蕃惶惧,起视职。
又曰:陈茂,豫州刺史周敞辟为别驾从事。与俱行部,到颍川阳翟传。传中有置美酒一押,敞去,敕御驺载酒以行。茂见,於外取押击柱破之,敞问茂:’刺史年老酒益气,别驾破押,名亦何益?’茂答曰:’所过皆有,以明使君传车騑骖载酒非宜也。’
《魏志》曰:崔琰,字季珪。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语琰曰:’比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计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彼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复失色。
又曰:李膺自蜀使至都,武帝悦之,谓曰:’今李膺何如昔?’对曰:’今胜昔。’问其故,对曰:’昔事桓灵之主,今逢尧舜之君。’帝嘉其对,以如意击席者久之,乃以为益州别驾。
又曰:王基,字伯舆,东莱人。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表请基为别驾。凌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
《吴书》曰: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权嘉逊功德,欲殊显之,虽为上将军、列侯,犹欲令历本州举命,乃使扬州牧吕范就辟别驾从事。
《晋书》曰:王祥,徐州刺史吕虔檄为别驾。祥乃应召,虔委以州事。于时寇盗充斥,祥率励兵士,频讨破之。州界清靖,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邓粲《晋记》曰:王澄为荆州,宗厥以酒色礼澄。澄叱左右捽之。别驾郭舒厉色曰:’使君醉。’澄曰:’狂邪!狂我醉。’因炙舒眉。
《晋中兴书》曰:初,魏徐州刺史任城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语别驾王祥曰:’苟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始辞之,虔强与乃受。祥死之日,以刀授弟览曰:’吾儿凡,汝后必兴,足称此刀,故以相与。’
又曰:长沙邓粲,高洁著名,桓冲召粲为别驾。粲起就职,时南郡刘尚公亦治操不仕,粲既就职,尚公语粲曰:’卿道广学深,众所推怀,忽然改节,诚失所望。’粲笑答曰:’足下可谓有志於隐,而未知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初在我,不在於物。’尚公无以难之。虽然,粲名誉解半矣。
又曰:邓骞,字长真,长沙人也。谯王承为魏乂所败,乂求骞甚急,乡人为惧,骞笑曰:’欲用我耳。’乃往诣,乂喜谓曰:’君可谓古之解扬也。’以为别驾。
《续晋安帝纪》曰:益州刺史李邈,微时居汉川,与别驾姜显饯送刺史。显忽邈,邈曰:’大丈夫何至守偏地。’为姜显所陵,即不复还家,仍附船下。自是十五年,而镇梁、汉,显犹栖迟,即檄为别驾。
《后周书》曰:柳庆为雍州别驾。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停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失之。谓是主人所窃,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庆闻而叹之,乃问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人同饮乎?’曰:’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彼沙门乃真盗耳。’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隋书》:赵轨为齐州别驾,征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
《唐书》曰:德宗命王虔休幕客昭义军节度掌书记卢顼为洺州别驾知州事,赐绯鱼袋赏有功也。时元谊据洺州,顼白於虔休请入城说下之,顼见诣为陈利害,诣请随顼归朝,故顼不次授官。
《三辅决录》曰:苏章为冀州刺史,召安平崔瑗为别驾。
《豫章烈士传》曰:孔恂,字巨卿,新淦人。为别驾。车前后旧有屏星,如刺史车曲翳仪式。时刺史行部发去日晏,怒命去之。恂曰:’明使君发自晏而饮,撤去屏星,毁国旧仪,此不可行。别驾可去,屏星不可省。’即投传而去。
《曹操别传》曰:武皇帝为兖州,以毕谌为别驾。兖州乱,张孟卓劫谌母弟,帝见谌,曰:’孤绥抚失和,闻卿母弟为张邈所执,人情不相远,卿可去。孤自遣不为相弃。’谌弟泣曰:’当以死自效。’帝亦垂涕答之。谌明日便走,后破下邳,得谌,还以为掾。
《王允别传》曰:允仕郡,民有路拂者少无行,而太守王珠召以补吏。允犯颜固争,珠怒收允,欲杀之。刺史邓盛闻而驰传,辟为别驾从事。允由是知名,路拂以之废弃。
《管辂别传》曰:赵孔耀言辂於冀州刺史裴徽,即檄召辂。
一相见,清论终日,不觉疲倦。
天时大热,移床在庭前树下,乃至鸡鸣向晨然后出。
自尔四见,引辂为别驾。
《江氏家传》曰:统字应元。
太傅东海王领州牧,请君为别驾,与君书曰:
“昔子师作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
贵州人士有堪此求者不知,君举高平郗道微为贤良,陈留阮宣子为直言,济北程弘叔为方正,皆於时选为允。”
《顾和别传》曰:顾球,时为扬州别驾,顾荣谓球曰:
“卿速步公孝,如是超卿矣。”
(和,字公孝。)
《庾亮集·答郭逊书》曰: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同流宣化於万里者。
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
应享《与州将笺》曰:诲命欲求佳别驾,自顷诸府大开,搜延路广,海无遗蚌,山亡逸璞。
归数日,卧思,始得一人。
陈国有袁琇字惠瑛者,才识可以经於治乱,栖跱可以劝砺后进,享具所服,闻而未尝接颜交言也。
又宗令文,早有名辈相与通,家门素所具,抑亦其次。
○治中
《通典》曰:治中从事史一人,居中治事,主众曹文书,汉制也。
谢承《后汉书》曰:陈禅为州治中从事。
刺史为人所劾受纳赃赂,禅当传拷,乃至笞掠无算,五毒毕加。
禅神意自若,辞对无屈,事遂释。
应劭《汉官仪》曰:司隶功曹从事,即治中也。
《魏志》曰:审配,字正南,魏郡人。
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
袁绍领冀州,委配心腹之任,以为治中别驾。
又曰:太祖令曰:
“频年已来,不闻嘉谋,岂吾开延不勤之耶?自今已后,诸掾属治中别驾,常以月旦各言其失,吾将览也。”
又曰: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
少为县吏,以清公称。
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住鲁阳。
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
《蜀志》曰: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不治,免官。
鲁肃遗先主书曰:
“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
乃以为治中。
《江表传》曰:孙权克荆州,将吏悉皆归附,而潘濬独称疾不见。
权遣人以床就家舆致之,濬伏面着床席,涕泣交横。
权至,慰劳与语,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
濬起,下地拜谢。
即以为治中。
王隐《晋书》曰:唐彬檄为治中别驾,忠肃公亮,匡救违阙,尽规诲以纳善,不显谏以彰主失,当朝正色焉。
又曰:谯郡太守李诠称散吏戴炽当尽州席坐,后竟为治中。
檀道鸾《晋纪》曰:习凿齿少博涉,才情秀逸,桓温奇之。
自州从事,岁中三转,至治中。
《梁书》曰:萧洽为南徐州治中,既近畿重镇,吏数千人,前后居之者皆致巨富。
洽为之,清身率职,馈遗一无所受,妻子不免饥寒。
又曰:陆襄,字师卿。
为扬州治中,襄父终此官,乃固辞,高祖不许,听与府司马换廨居之也。
《益部耆旧传》曰:柳琮,字伯骞。
为治中,与人交结,久而益亲,其所拔进,皆世所称,致位牧守。
乡里为之语曰:
“得黄金一笥,不如柳伯骞所识。”
又曰:张彦,字伯春,为治中从事,刺史每坐高床,治中单席於地。
邓德明《南康记》曰:昔有卢耽,仕州为治中。
少有栖山之术,善解飞,每夕辄凌虚归家,晓则还州。
曾元会,晓不及朝,则化为白鹄,至阁前回翔欲下。
威仪以帚掷之,得一只履,耽乃惊还就列。
时步骘为广州刺史,意恶之,便以状列闻,遂至诛灭。
《世说》曰:习凿齿才具不常,桓宣武器之,未三十用为荆州治中。
谢笺曰:
“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
○长史
《后周书》曰:刘璠为萧循益州长史。
及太祖既纳萧循之降,又许其返国。
循至长安累月,未之遣也。
璠因侍宴,太祖曰:
“我于古谁比?”
对曰:
“常以公命世英主,汤、武莫逮;今日所见,曾齐桓、晋文之不若。”
太祖曰:
“我不得比汤、武,望与伊、周为匹,何桓、文之不若乎?”
对曰:
“齐桓存三亡国,晋文不失信於伐原。”
语未终,太祖抚掌曰:
“我解尔意,欲激我耳。”
於是即命遣循。
《陈书》曰:萧济为扬州长史。
高宗尝敕取扬州曹事躬自省览,见济条理详悉,文无滞留,乃顾谓左右曰:
“我本期萧长史长於经传,不意精练繁剧乃至於此。”
《隋书》曰:荣毗。
杨素荐毗为华州长史,世号为能。
素之田宅多在华阴,左右放纵,毗以法绳之,无所宽贷。
毗因朝集,素谓之曰:
“素之举卿,适以自罚也。”
毗答曰:
“奉法一心者,但恐累公所举。”
素笑曰:
“前者戏耳。卿之奉法,素之望也。”
又曰:高祖时,制刺史二佐,每岁暮更入朝,上考课。
《唐书》曰:张惟一为荆州长史,以防御使陈希昂为司马。
希昂,衡州酋帅,家兵千人,在部下自为藩卫。
有牟遂金仕至将军,为惟一将。
希昂积憾,持兵领众入惟一衙,索遂金头。
金藏於惟一后院,惟一惧截头,遂与之,兵始退。
自此之后,政归希昂,惟一寄坐而已。
○司马
《北史》曰:魏苏亮拜黄门侍郎。
文帝子宜都王武为秦州刺史,以亮为司马。
帝谓亮曰:
“黄门郎岂可为秦州司马,以朕爱子出藩,故以心腹相委,勿以为恨。”
《三国典略》曰:齐以太子率更令崔龙子为司州司马。
初,龙子为司徒功曹,嫁女与穆提婆以求此职,提婆许之,以其品悬绝,先转为率更令。
至是成婚既毕,即便用之。
寻有谣言榜於路侧曰:’司州司马崔老鸱,取钱能疾判事迟。’
御史冯士幹见而劾之,遂免其官。
《北史》曰:隋房恭懿历泽、德二州司马,卢恺复奏其政美,上甚异之,复赐以帛。
诸州朝集,称为劝励之首,以为’上天宗庙之所佑助,岂朕寡薄能致之乎!’
《隋书》曰:刘模为岚州司马。
杨谅既作乱,刺史乔锺葵发兵将赴逆,模拒之曰:’汉王所图不轨,公荷国厚恩,致位方伯,谓当竭诚效命以答慈造,岂有大行皇帝梓宫未掩,翻为厉阶!’
锺葵失色曰:’司马反耶!’
临之以兵,气辞不挠,锺葵义而释之。
军吏进曰:’若不斩模,何以厌众心。’
於是囚之於狱。
悉取模资财分赐党与。
及谅平,炀帝嘉之,拜开府,授天兴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六十一-译文
《汉官仪》中应劭说:元帝时期,丞相于定国根据各州的规模大小设立官员,治中别驾、各部从事的官秩都是百石。
《汉书》记载:黄霸担任扬州刺史。三年后,宣帝下诏赐给他一辆特高的一尺车盖的别驾主簿车,车轼前装饰有缇绫屏风,以表彰他的德行。
《东观汉记》记载:郭伋在并州巡视时,孩子们骑着竹马迎接并拜见,询问使君何时返回,郭伋告诉别驾,计算日子告诉他们。
《后汉书》记载:袁绍担任冀州牧时,任命审配为别驾,把心腹事务交给他,并让他总管幕府。袁绍又任命田丰为别驾,田丰劝他迎接天子,袁绍不接受,等到失败后,说:‘我惭愧田别驾。’
谢承《后汉书》记载:周景担任豫州刺史,征召陈蕃为别驾,陈蕃不接受。周景在别驾的车上题字说:‘陈仲举座也。’不再征召。
又记载:陈茂,豫州刺史周敞征召他为别驾从事。一起巡视到颍川阳翟,驿站中有一瓶美酒,周敞离开时,命令骑兵带着酒继续前行。陈茂见到后,在外面拿起酒瓶敲击柱子打破它,周敞问陈茂:‘刺史年老酒有益气,别驾打破酒瓶,名声又有什么好处?’陈茂回答说:‘所经过的地方都有,以此表明使君的车队载酒不适宜。’
《魏志》记载:崔琰,字季珪。太祖曹操打败袁绍后,担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为别驾,对他说:‘最近审查户籍,可以得到三十万军队,所以冀州是大州。’崔琰说:‘现在天下分裂,九州破碎,二袁兄弟亲自动武,冀州百姓尸横遍野。没听说王师仁爱先行,关心风俗,拯救他们的苦难,却只计算军队,这难道是冀州百姓对您的期望吗!’太祖改变脸色向他道歉。当时宾客都再次失色。
又记载:李膺从蜀地出使到都城,武帝非常高兴,问他说:‘现在的李膺和以前相比如何?’他回答说:‘现在比以前好。’问原因,他回答说:‘以前侍奉桓灵二帝,现在遇到尧舜一样的君主。’武帝对他的回答表示赞赏,用如意敲击桌子很久,于是任命他为益州别驾。
又记载:王基,字伯舆,东莱人。当时青州刚刚平定,刺史王凌上表请求王基担任别驾。王凌对青州的治理,也有赖于王基的辅佐。
《吴书》记载:陆逊担任右护军、镇西将军。孙权赞赏陆逊的功德,想要特别表彰他,虽然他已经担任上将军、列侯,还是想让他经历本州举荐,于是让扬州牧吕范征召他为别驾从事。
《晋书》记载:王祥,徐州刺史吕虔征召他为别驾。王祥应召,吕虔把州事交给他。当时盗贼横行,王祥激励士兵,多次征讨打败他们。州界安定,政治教化得到推行。当时的人歌颂他说:‘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邓粲《晋记》记载:王澄担任荆州刺史,宗厥用酒色讨好王澄。王澄怒斥左右,把宗厥推倒。别驾郭舒严厉地说:‘使君醉了。’王澄说:‘狂妄!狂妄地让我醉。’于是烧焦了郭舒的眉毛。
《晋中兴书》记载:起初,魏徐州刺史任城吕虔有一把佩刀,工匠相面后认为只有三公才能佩戴这把刀。吕虔对别驾王祥说:‘如果不是合适的人,这把刀可能会带来危害,你有辅佐公卿的度量,所以把它给你。’王祥最初推辞,吕虔坚持要给他,他就接受了。王祥去世时,把刀传给弟弟王览说:‘我的儿子王凡,你以后一定会兴旺,足以配得上这把刀,所以传给你。’
又记载:长沙邓粲,品行高洁,名声显赫,桓冲征召他为别驾。邓粲就职后,南郡刘尚公也讲究操守不仕,邓粲就职后,刘尚公对邓粲说:‘你的道德学问深广,众人所推崇,你忽然改变节操,实在令人失望。’邓粲笑着回答:‘你可以说是有志于隐居,但不知道隐居的真正含义,朝廷也可以隐居,市场也可以隐居;关键在于我,不在于外界。’刘尚公无言以对。尽管如此,邓粲的名声已经大减。
又记载:邓骞,字长真,长沙人。谯王承被魏乂打败,魏乂急于寻找邓骞,乡人担心,邓骞笑着说:‘他们只是想用我。’于是前往,魏乂高兴地说:‘你可以称为古代的解扬。’任命他为别驾。
《续晋安帝纪》记载:益州刺史李邈,在微贱时住在汉川,与别驾姜显为刺史送行。姜显突然对李邈不敬,李邈说:‘大丈夫何至于守在偏僻的地方。’被姜显侮辱,于是不再回家,仍然乘坐船只继续前行。从此十五年,镇守梁、汉,姜显仍然流离失所,李邈就发檄文任命他为别驾。
《后周书》记载:柳庆担任雍州别驾。有一个商人带着二十斤金子到京城交易,寄住在别人家。每次想要出行,总是自己拿着钥匙。不久,锁着的箱子被打开,金子不见了。商人认为是房东偷的,郡县官员审问,房东就自己承认了。柳庆听说后叹息,就问商人:‘你的钥匙通常放在哪里?’商人回答说:‘通常自己带着。’柳庆说:‘有没有和别人同住过?’商人说:‘没有。’‘有没有和别人一起喝酒?’‘以前曾和一个和尚一起痛饮,醉了就睡着了。’柳庆说:‘房东特别痛恨自己,不是盗贼。那个和尚才是真正的盗贼。’于是派人逮捕和尚,和尚带着金子逃跑了。后来抓住了和尚,追回了所有的金子。
《隋书》记载:赵轨担任齐州别驾,被征召入朝。送行的父老乡亲都流泪告别说:‘别驾在官时,不与百姓交往水火,所以我们不敢用酒送行。您清廉如水,请喝一杯水为我们饯行。’赵轨接过水喝了。
《唐书》记载:德宗皇帝命令王虔休的幕客、昭义军节度掌书记卢顼担任洺州别驾知州事,赐予绯鱼袋以表彰他的功绩。当时元谊占据洺州,卢顼向王虔休请示入城说服他投降,卢顼见到元谊后向他陈述利害,元谊请求随卢顼归顺朝廷,所以卢顼被破格授予官职。
《三辅决录》记载:苏章担任冀州刺史,征召安平崔瑗为别驾。
《豫章烈士传》记载:孔恂,字巨卿,新淦人。担任别驾。车前后原本有屏风,像刺史的车一样有礼仪。当时刺史出行部下,出发时间很晚,发怒命令去掉屏风,破坏了国家的旧有礼仪,孔恂说:‘明使君出发晚了还要喝酒,去掉屏风,破坏国家的旧有礼仪,这是不可以的。别驾可以去,屏风不能去掉。’于是扔掉官印离开。
《曹操别传》记载:武皇帝曹操担任兖州牧时,任命毕谌为别驾。兖州发生动乱,张孟卓绑架了毕谌的母亲和弟弟,曹操见到毕谌,说:‘我安抚百姓失和,听说你的母亲和弟弟被张邈绑架,人情相隔不远,你可以离开。我自己派人不会抛弃你。’毕谌的弟弟哭着说:‘我应该以死相报。’曹操也流泪回答他。毕谌第二天就离开,后来在下邳战役中打败张邈,找到了毕谌,又任命他为掾。
《王允别传》记载:王允在郡任职,有一个叫路拂的人年轻无德,而太守王珠征召他补任吏员。王允冒犯颜面坚决反对,王珠发怒,逮捕了王允,想要杀他。刺史邓盛听说后,急忙派人传信,征召王允为别驾从事。王允因此出名,路拂因此被废弃。
《管辂别传》说:赵孔耀向冀州刺史裴徽推荐了管辂,裴徽就下令召见管辂。一见面,就畅谈整天,不觉疲倦。当时天气非常热,他们把床搬到庭院里的树下,直到鸡鸣天亮才离开。从那以后见了四次面,裴徽就聘请管辂为别驾。
《江氏家传》说:统字应元。太傅东海王领州牧,聘请您为别驾,给您写信说:‘以前我的老师担任豫州刺史时,还没下车就征召了荀慈明,下车后征召了孔文举。贵州的士人中有符合这个条件的人不知道是谁,您推荐了高平的郗道微为贤良,陈留的阮宣子为直言,济北的程弘叔为方正,他们都在这时被选中为允官。’
《顾和别传》说:顾球当时担任扬州别驾,顾荣对顾球说:‘你赶快步公孝,就像这样超过你了。’(和,字公孝。)
《庾亮集·答郭逊书》说:别驾原来与刺史是分开乘坐的,一起在万里之遥的地方宣扬教化。他们的职责相当于刺史的一半,怎么可以交给不合适的人呢。
应享《与州将笺》说:想要寻找一位优秀的别驾,自从各府开始大规模招聘以来,搜索和推荐的道路很广,海里没有遗漏的珍珠,山上没有丢失的宝石。我思考了几天,才找到了一个人。陈国有位袁琇,字惠瑛,他的才识可以经历治乱,他的栖身可以鼓励后进,我非常佩服他,虽然听说过他,但从未亲自与他交谈过。还有宗令文,早就有名望的人与他交往,他家的名声一直很好,也是其次。
《通典》说:治中从事史一人,居中处理事务,主管众曹文书,这是汉朝的制度。
谢承《后汉书》说:陈禅担任州治中从事。刺史被人弹劾接受贿赂,陈禅负责审问,甚至用鞭打,但陈禅神色自若,辩辞没有屈服,事情最终被解除。
应劭《汉官仪》说:司隶功曹从事,就是治中。
《魏志》说:审配,字正南,魏郡人。年轻时就忠诚、刚烈、慷慨,有不可侵犯的节操。袁绍领冀州时,把审配当作心腹,任命他为治中别驾。
又曰:太祖令曰:‘多年来,没有听到好的建议,难道是我推广不够努力吗?从现在开始,各府的属官和治中别驾,每月初一都要各自陈述自己的过失,我将审阅。’
又曰: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年轻时担任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准备避乱到荆州,还没到,听说刘表政令不明,于是停留在鲁阳。太祖来到兖州,征召他为治中从事。
《蜀志》说:庞统以从事的身份担任耒阳令,不治理政务,被免官。鲁肃给先主写信说:‘庞士元不是百里之才,如果让他担任治中别驾,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于是任命他为治中。
《江表传》说:孙权攻克荆州,官员们都归附,但潘濬独自称病不见。孙权派人用床把他抬到家中,潘濬伏在床上,泪流满面。孙权到了,安慰他并交谈,让亲近的人用手巾擦他的脸。潘濬起身,下床拜谢,立即任命他为治中。
王隐《晋书》说:唐彬被任命为治中别驾,忠诚正直,匡正补救缺失,尽规劝以纳善,不显扬谏言以彰显君主过失,在朝中保持正直。
又曰:谯郡太守李诠称散吏戴炽应当坐在州席上,后来果然担任了治中。
檀道鸾《晋纪》说:习凿齿年轻时就博学多才,才情出众,桓温对他非常赏识。他从州从事开始,一年中三次转任,最终担任了治中。
《梁书》说:萧洽担任南徐州治中,因为靠近京城的重要城镇,有数千名官员,前后担任此职的人都有巨大的财富。萧洽担任此职时,清正廉洁,尽职尽责,不接受任何馈赠,妻子和孩子也免不了饥寒。
又曰:陆襄,字师卿。担任扬州治中,陆襄的父亲也担任过这个职位,他坚决辞去,高祖不答应,让他与府司马交换官舍。
《益部耆旧传》说:柳琮,字伯骞。担任治中,与人交往,时间久了更加亲近,他所提拔的人,都受到世人的称赞,最终升至牧守之位。乡里的人说:‘得到一箱黄金,不如得到柳伯骞认识的人。’
又曰:张彦,字伯春,担任治中从事,刺史每次都坐在高床上,治中则在地上铺一张单席。
邓德明《南康记》说:以前有位卢耽,在州里担任治中。他年轻时就有隐居山中的技艺,擅长飞翔,每天晚上都飞回家,早上再回到州里。曾元会,早上来不及上朝,就变成了白鹤,飞到阁前盘旋欲落。威仪用扫帚扔过去,得到一只鞋子,卢耽于是惊讶地回到行列中。当时步骘担任广州刺史,对他很厌恶,就上奏状,结果他被诛灭。
《世说》说:习凿齿的才能不寻常,桓宣武非常赏识他,不到三十岁就任命他为荆州治中。谢笺说:‘如果没有遇到明公,我只能是荆州的老从事了!’
《后周书》说:刘璠担任萧循益州长史。等到太祖接受萧循的投降,又答应他返回自己的国家。萧循到了长安好几个月,还没有被遣送。刘璠趁侍宴的机会,太祖说:‘我在古代与谁可以相比?’回答说:‘我常常认为您是命世英主,商汤、周武都不能比得上;今天见到您,甚至不如齐桓公、晋文公。’太祖说:‘我比不上商汤、周武,希望与伊尹、周公相比,怎么比不上齐桓公、晋文公呢?’回答说:‘齐桓公保存了三个亡国,晋文公在伐原时没有失信。’话还没说完,太祖拍手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是想刺激我。’于是立即下令遣送萧循。
《陈书》说:萧济担任扬州长史。高宗曾经下令亲自审阅扬州的公文,看到萧济条理清晰,文笔流畅,没有停滞,就回头对左右的人说:‘我原以为萧长史在经传方面有长处,没想到他处理繁杂事务的能力如此精湛。’
《隋书》说:荣毗。杨素推荐荣毗担任华州长史,世人称他为能人。杨素的田地和住宅大多在华阴,手下的人放纵,荣毗依法制裁他们,没有宽容。
又曰:高祖时,规定刺史的两位助手,每年年底都要入朝,接受考核。
《唐书》说:张惟一担任荆州长史,任命防御使陈希昂为司马。希昂是衡州的酋帅,家有兵千人,在部下自为藩卫。有位牟遂金官至将军,是张惟一的部下。希昂积累怨恨,带着兵众进入张惟一的衙门,索要牟遂金的首级。牟遂金藏在张惟一的后院,张惟一害怕被斩首,就把他交出去,兵众才撤退。从此以后,政权归希昂所有,张惟一只是空占位置。
《北史》说:魏苏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文帝的儿子宜都王武担任秦州刺史,任命苏亮为司马。皇帝对苏亮说:‘黄门郎怎么能担任秦州司马呢?因为我爱子出藩,所以把心腹之托交给你,不要为此感到遗憾。’
《三国典略》记载:北齐时,太子率更令崔龙子被任命为司州司马。最初,崔龙子担任司徒功曹时,为了得到这个职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穆提婆,穆提婆答应了,但因为两人的身份相差悬殊,崔龙子先被转为率更令。等到婚事完成后,崔龙子就被任命为司州司马。不久后,有人在路边贴出谣言说:‘司州司马崔老鸱,收钱快判案慢。’御史冯士幹看到后弹劾他,崔龙子因此被免去了官职。
《北史》记载:隋朝的房恭懿历任泽州、德州司马,卢恺又上奏说他的政绩很好,皇帝对此感到非常惊讶,于是又赐给他丝帛。在各个州的朝会上,他被称为劝勉之最,皇帝认为‘这是上天和祖宗的保佑,难道是我微薄的能力能办到的吗!’
《隋书》记载:刘模担任岚州司马。杨谅发动叛乱时,刺史乔钟葵要发兵支持叛军,刘模阻止他说:‘汉王图谋不轨,您承蒙国家厚恩,位居方伯,应当竭尽全力效忠国家,回报皇帝的恩德,怎么能在皇帝的灵柩未盖时,反而成为祸端呢!’乔钟葵吓得脸色苍白,说:‘司马要造反吗!’用兵器威胁他,但刘模气节不屈,乔钟葵因此放了他。军吏进言说:‘如果不杀刘模,怎么安抚众人。’于是将刘模囚禁起来。将刘模的财产全部没收,分给了同党。等到杨谅叛乱被平定后,隋炀帝赞扬他,任命他为开府,授予天兴令的职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六十一-注解
别驾:同上,别驾是古代官职。
丞相:丞相是古代中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代的总理或首相。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是皇帝的重要助手。
刺史:刺史是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长官,负责一个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刺史的职位始于西汉,到了东汉时期,刺史成为地方行政体系中的最高官员。
宣帝:宣帝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帝,即汉宣帝刘询,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黄霸:黄霸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扬州刺史,以清廉著称。
郭伋:郭伋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并州刺史,以仁政和清廉著称。
袁绍:袁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曾任冀州牧,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对手。
审配:审配是袁绍的重要将领和谋士,曾任冀州别驾。
田丰:田丰是袁绍的谋士,曾任冀州别驾,因劝谏袁绍迎立汉献帝而被袁绍忽视。
陈蕃:陈蕃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曾任豫州别驾。
周景:周景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豫州刺史。
崔琰:崔琰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和文学家,曾任冀州别驾。
太祖:太祖是指曹操,他是魏国的奠基人。
武帝:武帝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皇帝,即魏武帝曹操的儿子曹丕。
王基:王基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官员,曾任东莱别驾。
陆逊: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位著名将领,曾任右护军、镇西将军。
权: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孙权的尊称。
王祥:王祥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徐州别驾。
郭舒:郭舒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荆州别驾。
邓粲:邓粲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荆州别驾。
李邈:李邈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益州刺史。
柳庆:柳庆是北周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雍州别驾。
赵轨:赵轨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齐州别驾。
王虔休:王虔休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洺州别驾知州事。
苏章:苏章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冀州刺史。
孔恂:孔恂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别驾。
毕谌:毕谌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曾任兖州别驾。
王珠:王珠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太守。
邓盛:邓盛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曾任刺史。
管辂别传:《管辂别传》是记载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术士管辂生平事迹的传记。
冀州刺史裴徽:冀州刺史是古代官职,冀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裴徽是当时冀州的刺史。
清论:清论指的是高雅、深刻的言论。
檄召:檄召是指用檄文召唤。
江氏家传:《江氏家传》是记载江氏家族历史的书籍。
统字应元:统字应元是人名,是江氏家传中的人物。
太傅东海王:太傅是古代官职,东海王是指东海王刘宪,他是当时的太傅。
豫州:豫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辟:辟是古代官职的一种任命方式,即征召。
孔文举:孔文举是人名,孔融的字。
贵州:贵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选为允:选为允是指被选中,允指合格、合适。
顾和别传:《顾和别传》是记载顾和生平事迹的传记。
公孝:公孝是人名,顾和的字。
别驾旧与刺史别乘:别驾与刺史别乘是指别驾和刺史分别乘坐不同的车。
同流宣化於万里者:同流宣化於万里者是指共同传播教化,影响万里。
应享《与州将笺》:应享是《与州将笺》的作者,这是一封书信。
海无遗蚌,山亡逸璞:海无遗蚌,山亡逸璞是比喻人才遍布,没有遗漏。
治中:治中是古代官职,负责州府内部的管理和文书工作。
通典:《通典》是唐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从事史:从事史是古代官职,负责辅助刺史或太守处理政务。
笞掠:笞掠是指用鞭子或竹板打人。
功曹从事:功曹从事是古代官职,负责州府的功曹事务。
治中别驾:治中别驾是指同时担任治中和别驾两个官职。
掾属:掾属是古代官职,指州府的属官。
月旦:月旦是指每月的第一天,这里指每月初一。
蜀志:《蜀志》是《三国志》中的一部分,记载蜀汉的历史。
庞士元:庞士元是人名,庞统的字。
鲁肃: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将领。
江表传:《江表传》是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历史的书籍。
孙权: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潘濬:潘濬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
王隐《晋书》:王隐是晋朝的史学家,他的《晋书》是记载晋朝历史的著作。
唐彬檄为治中别驾:唐彬檄为治中别驾是指唐彬被任命为治中别驾。
檀道鸾《晋纪》:檀道鸾是晋朝的史学家,他的《晋纪》是记载晋朝历史的著作。
习凿齿:习凿齿是晋朝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桓温:桓温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萧洽:萧洽是南朝梁的官员。
陆襄:陆襄是南朝梁的官员。
柳琮:柳琮是南朝梁的官员。
张彦:张彦是南朝梁的官员。
邓德明《南康记》:邓德明是南朝梁的官员,他的《南康记》是记载南康地区历史的书籍。
卢耽:卢耽是南朝梁的官员。
步骘:步骘是南朝梁的官员。
世说:《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纂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长史:长史是古代官职,通常是刺史或太守的高级助手。
后周书:《后周书》是记载后周历史的史书。
萧循益州长史:萧循是后周时期的官员,益州是古代的一个州名。
陈书:《陈书》是记载南朝陈历史的史书。
萧济:萧济是南朝陈的官员。
隋书:《隋书》是记载隋朝历史的史书。
荣毗:荣毗是隋朝的官员。
杨素:杨素是隋朝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司马:司马是古代官职,通常是刺史或太守的助手,负责军事事务。
北史:《北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六朝的历史。
魏苏亮:魏苏亮是北魏的官员。
文帝子宜都王武:文帝子宜都王武是指北魏的宜都王武,他是文帝的儿子。
太子率更令:太子率更令是古代官职,属于太子府的官员,负责管理太子的日常事务,如仪仗、礼仪等。
司徒功曹:司徒功曹是古代官职,司徒是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功曹是其属官,负责文书、机要等事务。
嫁女与穆提婆以求此职:古代官员通过婚姻关系来寻求职位提升,这里指崔龙子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穆提婆,以换取穆提婆帮助他获得司州司马的职位。
司州司马:司州司马是古代官职,司州是地方行政区划,司马是州的长官之一,负责军事和行政。
谣言榜:谣言榜是指在公共场合张贴的用来传播谣言的告示。
御史:御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弹劾不法行为。
房恭懿:房恭懿是隋朝官员房彦谦的字,恭懿是他的谥号。
历泽、德二州司马:历泽、德二州司马指的是房恭懿曾任历州和德州的司马。
上:上指皇帝。
诸州朝集:诸州朝集是指各州官员定期到京城朝见皇帝。
劝励之首:劝励之首是指受到皇帝的嘉奖和表彰,成为其他官员学习的榜样。
上天宗庙之所佑助:上天宗庙是指皇帝的祖先庙宇,这里指皇帝认为自己的成就得益于祖先的庇佑。
汉王:汉王是指杨谅,他是隋炀帝的弟弟,后来起兵反叛。
方伯:方伯是古代地方行政区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梓宫:梓宫是指帝王的棺材。
厉阶:厉阶是指引起祸端的原因。
军吏:军吏是指军队中的低级官员。
开府:开府是古代官职,指设立府邸,负责一定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天兴令:天兴令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天兴县的事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六十一-评注
《三国典略》中记载了崔龙子因娶穆提婆之女而得以晋升为司州司马的故事。崔龙子最初担任司徒功曹,为了获得更高职位,他通过联姻手段与穆提婆结亲,穆提婆因崔龙子的地位较低而先让其担任率更令。这一过程揭示了当时官场中联姻与地位提升的关联,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中的权谋与世故。‘司州司马崔老鸱,取钱能疾判事迟’的谣言,揭示了崔龙子在任上的贪婪与不公,最终被御史冯士幹弹劾,被免职。这一事件反映了古代官场中道德沦丧和腐败现象,同时也说明了舆论和监察制度在约束官员行为中的作用。
《北史》中提到的房恭懿,因其政绩显著而受到隋文帝的赏识,并因此得到赏赐。诸州朝集时,他被称赞为劝励之首,这表明了当时对于政绩的重视和对于清廉官员的认可。房恭懿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其个人的才能和政绩,更是因为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支持。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场中政绩与升迁的关系,以及皇帝对于官员的监督和奖惩机制。
《隋书》中的刘模,面对杨谅叛乱,他坚决反对刺史乔锺葵发兵响应,坚持忠诚于国家。乔锺葵虽然一开始怀疑刘模有反意,但在刘模坚定态度下,最终释放了他。刘模的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以及面对压力时的坚定立场。刘模在叛乱平定后得到炀帝的嘉奖,并被任命为开府和天兴令,这表明了古代官场中对于忠诚和正直的认可与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