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五十七-原文
○太守
《论语》子路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人居中不践迹,不入室也。此人为政不能早有成功,百年乃能无残暴之人。)
《史记》曰: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孝景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於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
又曰:杜周为御史大夫,家两子,夹河为守。
《汉书》曰:郡守,秦官也,常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元二年更名太守。
又曰:季布为河东太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又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布进曰:’臣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毁臣者。夫以一人誉召臣,一人毁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韦昭曰:窥见陛下深浅也。)上默然,惭曰:’河东吾股肱郡,故时召君耳。’
又曰:严助,会稽人也。上问所欲,对曰:’愿为会稽太守。’在郡数年,不闻问。上赐诏书曰:’君厌承明之庐,(石渠门外。)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助惶恐,上书谢曰:’臣事君犹子事父,臣当伏诛。愿奉二年计最。'(如淳曰:旧法,当使丞奉岁计躬自欲入奉之也。最,凡要也。)
又曰:朱买臣,字翁子。拜会稽太守。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又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相语上计掾吏。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丞守相推,排陈列庭中拜谒。
又曰:龚胜,楚人也。哀帝以胜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迁胜光禄卿。
《东观汉记》曰:彭宠,字伯通,南阳宛人也。父容,哀帝时为渔阳太守,有名於边,容貌饮食绝众。是时,单于来朝,当道二千石皆选容貌饮食者,故容徙为云中太守。
又曰:冯勤,字伟伯。曾祖杨宣帝时为弘农太守,生八男皆典郡赵魏间,号为’万石诸冯’。至是世至二千石。
《汉杂事》曰:蒋满为上党,其子万为北地都尉,同诏征见,宣帝曰:’父子剖符耶!’即诏满为淮阳相,万为弘农守。
《后汉书》曰:郅惲再迁长沙太守。先是,长沙有孝子古初,遭父丧未葬,邻人失火,初匍匐柩上,以身扞火,火为之灭。惲真异之,以为首举。
又曰:任延为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又曰:桥玄为上谷太守。上邽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曰:’岐若不至,趣嫁其母。'(趣,音促。)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往谏,玄乃止。时颇以为讥。
《汉官解诂》云:太守专郡,信理庶绩,劝农赈贫,决讼断辟,兴利除害,检察详奸,举善黜恶,诛杀暴残者也。
《魏志》曰:贾逵,字梁道。太祖征马超至弘农,曰:’此西道之要,以逵领弘太守。’召见计事,大悦之,谓左右曰:’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也。’
又曰:刘靖,馥之子也,黄初中迁庐江太守。诏曰:’卿父昔为彼州,今卿复为此郡,可谓能克负荷者也。’
又曰:曹仁,字子孝。太祖征吕布,仁别攻句阳,拔之,数有功,拜广阳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
《蜀志》曰:法正,字孝直。先主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於蜀郡太纵横,将军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虑孙夫人生变於肘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法正使不得行其意也!’
又曰:刘琰,字威硕,鲁国人也。先主在豫州,辟为从事,以其宗姓,有风流,善谈论,厚亲待之,遂随从周旋,常为宾客。先主定益州,以琰为固陵太守。
《吴志》曰:士燮为交阯太守。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耽玩《春秋》,为之注解。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交阯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於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馀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虽窦融保河西,曷以加之?’
又曰:周鲂。黄武中鄱阳大帅彭绮作乱,攻没属城,乃以鲂为鄱阳太守,与胡综等戮力致讨,遂生擒绮,送诣武昌。
又曰:陆绩,字公纪。孙权统事,辟为奏曹掾,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太守。
《晋书》曰:桓玄出补义兴太守,郁郁不得志。尝登高望震泽,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弃官归国。
又曰:辛恭靖,陇西狄道人也。
少有器幹,才量过人,隆安中为河南太守。
会姚兴来寇,恭靖固守百馀日,以无救而陷,被执至长安,兴谓之曰:’朕将任卿以东南之事,可乎!’
恭靖厉色曰:’我宁为国家鬼,不为羌贼臣。’
兴怒,幽之别室。
经三年,至元兴中,诳守者乃逾垣而遁,归於江东。
又曰:郑冲为陈留太守。
冲以儒雅为德,莅职不为幹局之誉,而箪食缊袍,不营资产。
世以此重之。
又曰:刘世智,字子房。
贞素有兄风。
少贫窭,每负薪自给,读书不辍,竟以偳行称。
历吏部郎,出为颍川太守。
平原管辂尝谓人曰:’吾与刘颍川兄弟语,使人神思清发,昏不暇寐。自此之外,殆白日欲寝矣。’
又曰:刘胤。
王敦请为右司马。
胤知敦有不臣心,枕疾不视事,以是忤敦意,出为豫章太守,辞以脚疾,诏就家授印绶。
郡人莫鸿,南土豪族,因乱,杀本县令,横恣无道,百姓患之。
胤至,诛鸿及诸豪右,界内肃然。
《晋起居注》:太康八年诏曰:’昔先王御俗,以兴至治,未有不先成民事者也。汉宣识其如此,是以叹息。良二千石,今欲皆先外郡,治民著绩,然后入为常伯纳言及典兵宿卫、黄门散骑、中书郎。’
《晋书·吕光载记》曰:’吕纂克金城太守卫鞬,鞬瞋目谓光曰:’我宁守节断头,不为降虏也。’光义而免之。’
沈约《宋书》曰:’羊玄保为黄门郎,善奕棋,棋品第三。太祖亦好棋,数蒙引见,嘉其温谨。与太祖赌郡戏,胜以补宣城太守。’
《齐书》曰:’王敬则迁吴兴太守。郡旧多剽掠,有十数小儿於路取遗物,敬则杀之以徇,自此路不拾遗物,郡无劫盗。又录得一偷,召其亲属於前鞭之,令偷身长扫街路,久之乃令偷举旧偷自代,诸偷恐为所识,皆逃走,境内以清。’
又曰:’刘善明,太祖践祚,以善明勋诚,欲与善明禄,召谓之曰:’淮南近畿,国之形胜,自非亲贤,不使居之。卿为我卧治也!’代高宗为征虏将军,淮南、宣城二郡太守。’
又曰:’张岱。时新安王子鸾以盛宠为南徐州,割吴郡属焉。高选佐吏,孝武帝召岱谓之曰:’卿美望夙著,兼资宦已多。今欲用卿为子鸾别驾,总刺史之任,无谓小屈,终当大伸也。’
又曰:’王敬则为吴兴太守,入乌程,从市过,见屠肉〈木幵〉,(结贤反。)叹曰:’吴兴昔无此〈木幵〉,是我少时在此作也。’召故人饮酒,说平生不以屑也。’
《南史》曰:’谢超宗有高名,齐高帝以超宗为义兴太守。升明二年,坐公事免。诣东府,门自通。其日风寒,高帝谓四坐曰:’此客至,使人不衣自暖矣。’
《三国典略》曰:’王庆籍为京兆太守。太祖以其精勤,赍以紫袍及绫裳一袭,谓百官曰:’王庆籍一世清人也。’
又曰:’阴铿为招远将军、晋陵太守。铿常与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酒矣,以授之,众坐皆笑。铿曰:’吾侪终日酣酒,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乱,铿尝为贼所擒,或救之获免。铿问其故,乃前所行觞者。’
《梁书》曰:’刘之遴为南郡太守。初,之遴在荆府,常寄居南郡廨,忽梦前太守袁彖谓曰:’卿后当为折臂太守,则居此中。’之遴后果折臂,遂临此郡。’
又曰:’谢朏,字敬仲。齐时为义兴太守,加秩二千石。在郡不省杂事,悉付纲纪,曰:’吾不能作主者吏,但能作太守耳。’
又曰:’任昉为吴兴太守,清洁友人。到溉与弟洽,从昉为山泽游。被代而还,无衣,沈约遗裙衫迎也。’
又曰:’范缜为宜都太守。性不信鬼神,夷陵有伍相庙,唐汉三神庙,胡里神庙,缜乃下教断不祠。’
《后魏书》曰:’房士达,永安末转济南太守。士达不入京师,而频为本州郡,时人荣之。’
又曰:’崔休为渤海太守。时大儒张吾贵有盛名於山东,四方学士咸相宗慕,弟子自远而至者常千馀人。生徒既众,所在多不见容。休乃为设俎豆,招延礼接,使肄业而还,儒者称为口实。’
又曰:’卢道将为燕郡太守。道将下车,表乐毅、霍元之墓,而为之立祠。’
又曰:’房幼愍。安丰、新蔡二郡太守坐事夺官,居家,忽闻有客声,出无所见。还至庭中,为家群犬所噬,遂卒。’
《北史》曰:’宋钦道仕齐,历位中山太守。长於抚接,然好察细事。其州府佐吏使民间者先酬钱,然后敢食。临莅处称为严整。’
《后周书》曰:’卢光为京兆太守。先是,舍数有妖怪,在前后将莫敢居者,光曰:’吉凶由人,妖不妄作。’遂入居之。未几,光所乘马忽升厅事,升床南首而立,又食器无故自破。光并不以介怀。其精诚守正如此。’
《唐书》曰:’崔玄亮,清慎介独,自登朝,行不乐趋竞。历御史、尚书,密、湖、曹三郡守。每一迁秩,谦让辄形於色。’
又曰:’李暠守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敛,但舆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坑侧有饿犬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苦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仍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
《三辅决录》曰:’马援诫兄子书:’庞伯高敦笃周慎,口无择言,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世祖见援书,即擢为零陵太守。在郡四年,甚有治化。’
《文士传》曰:文帝亦亲阮籍,常与谈戏,任其所欲,不迫以职事。
籍常从容言昔曾游东平,乐其土风,愿得为东平太守。
文帝大悦,即从其意。
籍便乘驴往之,至郡皆坏府舍诸壁鄣,使内外相望,教令清当。
十馀日,便复乘驴而去。
《楚国先贤传》曰:耒阳胡绍,字伯藩,年十八为郡门下幹,迎太守许荆。
荆足中风,使绍抑之。
绍视荆蹠(音跖。)下而笑,荆怒问之,绍曰:’见明府蹠下黑子,绍亦有之,欣而故笑。’
荆视之,果有黑子。
令其从学,学八年,遂为九真、零陵二郡太守。
《华阳国志》曰:赵瑶字元珪,弟琰字稚珪。
瑶兄弟皆以令德著闻。
瑶少有公望,迁扶风太守,徙为蜀郡。
司空张温谓之曰:’第五伯鱼从蜀郡入为司空,吾今扫第以待足下矣。’
《西京杂记》曰:朱买臣为会稽太守。
怀章、绶还至舍亭而国人未知也。
所知钱勃见曝露乃劳之曰:’无罢乎?’
遗以纨扇。
买臣至郡,引为上客,寻迁为掾吏。
《韩子》曰: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乃下令曰:’民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杓,中之者胜,不中者负。’
令且下而人皆习射,日夜不休。
及与秦战,大败之,以民之善射也。
《风俗通》曰:蜀郡任嘉,年三四岁时,父腾为诸生,於汉中就师。
有盗贼,道路断绝,蜀亦覆没,客转长沙为州郡吏。
后嘉为长沙太守,腾为奏曹掾,默知嘉实其子。
一日,嘉母语次谓嘉曰:’奏曹任掾则汝父也,但差老耳。’
嘉曰:’天下岂独有一任,夫人何以老更生邪意?’
母曰:’咄!我尚守养汝数十年无嫌讥,岂以垂没更失计哉!顾实真父,不可弃捐。’
后,嘉问掾声音何类太守,何州里耶,掾曰:’本犍为武阳人,蓬转流宕到此。’
母察审谛,又识左耳前赘,因出抱持,对之流涕。
嘉自拔榻,嘘欷哽咽。
《世说》曰:爰综为新安太守。
南界有刻石,爰至其下宴。
有人於石下得剪刀者,众咸异之,主簿对曰:’昔长沙恒王尝饮饯孙洲,父老云:此洲狭而长,君当为长沙。事果应。夫三刀为州,今得交刀,君亦当为交州。’
后果作交州。
《世语》曰:荆州刺史裴潜以南阳周泰为从事,使诣司马宣王。
宣王知之,辟泰。
泰九年居丧,留缺待之,后三十六日擢为新城太守。
宣王为大会,使尚书锺毓嘲之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典郡,乞儿乘小车,一何快耶!’
泰曰:’君贵公之子,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一何迟也。’
《潘尼赠二李郎诗序》曰:元康六年,尚书吏部郎汝南李光彦迁汲郡太守,都亭侯江夏李茂曾迁平阳太守。
此二子皆弱冠知名,历职显要,旬月之间,继踵名郡,离俭剧之勤,就放旷之逸,枕鸣琴以俟远,致离别之际,各斐然赋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五十七-译文
《论语》子路说:善良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消除残暴和杀戮。(善良的人居中不践迹,不侵犯他人领域。这样的人治理国家不能早早成功,需要一百年才能使国家没有残暴之人。)
《史记》记载:万石君名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奋的长子是建,次子是甲,三子是乙,他们都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人臣的尊宠都集中在他家。’称呼奋为万石君。孝景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的俸禄退休回家。每年作为朝臣参与朝会。经过宫门时,万石君一定会下车快步而行。见到皇帝的马车,一定会下车致敬。
《史记》又记载:杜周担任御史大夫,家有二子,在黄河边担任守官。
《汉书》记载:郡守是秦朝的官职,通常治理其所在的郡,官秩为二千石,设有丞。边郡还有史掌管兵马,官秩都是六百石。景帝中元二年改名为太守。
《汉书》又记载:季布担任河东太守。孝文时,有人称赞他的贤能,皇帝召见他,想让他担任御史大夫。又有人说他勇猛,醉酒后难以接近。季布到京城后,停留了一个月,被罢免。季布进言说:‘我在河东任职,陛下无故召见我,必定有人欺骗陛下。现在我到了,没有接受任何事务,就被罢免,必定有人诋毁我。一个人赞誉召见我,一个人诋毁罢免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知道后,会窥见陛下。(韦昭说:窥见陛下深浅。)皇帝沉默不语,羞愧地说:‘河东是我重要的郡,所以召见你。’
《汉书》又记载:严助是会稽人。皇帝问他有什么愿望,他回答说:‘愿意担任会稽太守。’在郡中任职数年,没有受到过询问。皇帝赐诏书说:‘你厌倦了在朝廷的居所,劳累了侍从的事务,怀念故土,现在出京担任郡守。最近一段时间,我很久没有询问过你。’严助惶恐不安,上书谢罪说:‘臣事奉君主就像儿子事奉父亲一样,我应当被处死。我希望能够完成两年的考核任务。’(如淳说:按照旧法,应当让丞每年亲自入京呈报岁计,我也想亲自呈报。最,是指重要的任务。)
《汉书》又记载:朱买臣,字翁子。被任命为会稽太守。皇帝对买臣说:‘富贵了不回到故乡,就像穿着锦绣衣裳在夜间行走,你现在怎么样?’买臣叩首辞谢。买臣穿着旧衣服,怀揣着他的印绶,步行回到郡府。当时会稽的官吏正在一起饮酒,没有人理会买臣。买臣进入屋内,守府的人和他一起吃饭,吃得很饱,很少看到他的印绶。守府的人对此感到奇怪,上前拉起他的印绶,又看他的印,是会稽太守的印。守府的人大惊,出去和上计掾吏们商量。他们都喝醉了,大声喊道:‘胡说八道!’守府的人说:‘你们来看看。’那些平时轻视买臣的人进去看了,出来就跑,大声呼喊:‘是真的!’在座的人都惊呆了,官员们互相推搡,排列在庭院中向他行拜见之礼。
《汉书》又记载:龚胜是楚国人。哀帝任命他为右扶风,几个月后,皇帝知道龚胜不是那种能解决繁琐事务的官吏,于是将他升迁为光禄卿。
《东观汉记》记载:彭宠,字伯通,南阳宛人。他的父亲彭容,在哀帝时担任渔阳太守,在边郡有名气,容貌和饮食都与众不同。当时,单于来朝见,沿途的二千石官员都挑选了容貌和饮食与众不同的人,所以彭容被调任为云中太守。
《汉杂事》记载:冯勤,字伟伯。他的曾祖父在杨宣帝时担任弘农太守,生有八个儿子都在赵魏之间担任郡守,被称为‘万石诸冯’。到了冯勤这一代,世袭至二千石的官职。
《汉杂事》又记载:蒋满担任上党郡守,他的儿子万担任北地都尉,一同被征召见皇帝,宣帝说:‘父子分封符信啊!’于是下诏让满担任淮阳相,万担任弘农郡守。
《后汉书》记载:郅恽两次升迁为长沙太守。在此之前,长沙有一位孝子古初,遭遇父亲去世尚未安葬,邻人失火,古初趴在灵柩上,用自己的身体抵挡火势,火势因此被扑灭。郅恽对此感到非常奇异,认为他是首先举荐的人。
《后汉书》又记载:任延担任武威太守。皇帝亲自接见,告诫他说:‘好好侍奉上级,不要失去名誉。’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臣不偏私,偏私的人不忠。恪守正道,奉公守法,是臣子的节操;上下一致,不是陛下之福。好好侍奉上级,我不敢接受诏令。’皇帝叹息说:‘你说得对。’
《后汉书》又记载:桥玄担任上谷郡守。上邽的姜岐,坚守道义隐居,名声传遍西州。桥玄召见他担任官吏,姜岐称病不去。桥玄愤怒,命令督邮尹益逼迫他来,说:‘姜岐如果不来,就赶快让他母亲嫁人。’(‘趣’读作‘促’。)尹益坚决争论不能改变,急忙向姜岐说明情况。姜岐坚持卧床不起。郡内的士大夫也去劝他,桥玄才作罢。当时很多人对此表示讥讽。
《汉官解诂》说:太守负责管理一个郡,相信理政,各项事务都做得很好,鼓励农业,救济贫困,裁决诉讼,断决是非,兴利除弊,检查详查奸恶,举荐善良,罢黜恶人,诛杀暴虐之人。
《魏志》记载:贾逵,字梁道。太祖征讨马超至弘农,说:‘这是西道的关键,让贾逵担任弘农太守。’召见贾逵商议事务,非常高兴,对左右的人说:‘如果天下所有的二千石官员都像贾逵一样,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魏志》又记载:刘靖,是刘馥的儿子,黄初年间升迁为庐江太守。诏书说:‘你父亲曾经治理那个州,现在你再次治理这个郡,可以说是能够继承父业的人了。’
《魏志》又记载:曹仁,字子孝。太祖征讨吕布时,曹仁分别攻打句阳,攻克了它,多次立功,被任命为广阳郡守。太祖器重他的勇猛和谋略,不让他担任郡守。
《蜀志》记载:法正,字孝直。先主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他对于一顿饭的恩情和一点怨恨都不会忘记,擅自杀害伤害他的人。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专横,将军您向主公建议,压制他的威势和权力。’诸葛亮回答说:‘主公在公安时,北怕曹操强大,东怕孙权逼迫,近处又担心孙夫人在身边生变。在那个时期,进退两难,法孝直作为辅佐,让主公能够展翅高飞,不可复制,怎么能够禁止法正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呢!’
《蜀志》又记载:刘琰,字威硕,鲁国人。先主在豫州时,任命他为从事,因为他有才华,善于谈论,对他亲近厚待,于是跟随他四处奔波,经常作为宾客。先主平定益州后,任命刘琰为固陵太守。
《吴志》记载:士燮担任交趾太守。中国有很多人前往依附避难,有百人之多。他沉迷于《春秋》,为之作注解。陈国的袁徽给尚书令荀彧写信说:‘交趾的士府君既学问渊博,又擅长从政,在大乱之中,保全了一郡,二十多年边疆无战事,百姓没有失去生计,流亡之人,都受到了他的恩惠,即使窦融保卫河西,又怎么能比得上他呢?’
《吴志》又记载:周鲂。黄武年间,鄱阳的大帅彭绮叛乱,攻陷了属城,于是任命周鲂为鄱阳太守,和胡综等人共同努力讨伐,最终生擒彭绮,将他送到武昌。
《吴志》又记载:陆绩,字公纪。孙权掌权后,任命陆绩为奏曹掾,因为他正直,被人畏惧,被调出京城担任郁林太守。
《晋书》记载:桓玄被任命为义兴太守,心中郁郁不得志。曾经登上高处远望震泽,叹息说:‘父亲是九州伯,我是五湖长!’于是辞去官职,回到自己的国家。
又有人说:辛恭靖,是陇西狄道人。年轻时就很有才干,才华超出常人,隆安年间担任河南太守。正逢姚兴来侵犯,辛恭靖坚守城池一百多天,因为无人救援而城陷,被俘带到长安,姚兴对他说:‘我将要任命你负责东南地区的事务,可以吗?’辛恭靖严厉地回答:‘我宁愿做国家的鬼魂,也不愿做羌贼的臣子。’姚兴大怒,将他关押在另一个房间。经过三年,到了元兴年间,辛恭靖骗过看守,翻墙逃跑,回到了江东。
又有人说:郑冲担任陈留太守。郑冲以儒雅为德,任职时不追求官场上的名声,而只过着简朴的生活,不经营财产。世人因此很看重他。
又有人说:刘世智,字子房。他性格正直,有兄长之风。年轻时贫穷,常常自己背柴火谋生,读书从不间断,最终以品行高尚著称。历任吏部郎,出任颍川太守。平原人管辂曾对人说:‘我和刘颍川兄弟交谈,让人神清气爽,连睡觉都顾不上。’
又有人说:刘胤。王敦邀请他担任右司马。刘胤知道王敦有背叛之心,卧病不起,不处理公务,因此触怒了王敦,被调任豫章太守,他以脚疾为由推辞,皇帝下诏让他在家中接受官印。
《晋起居注》记载:太康八年皇帝下诏说:‘过去先王治理百姓,以兴起至治为目标,没有一个不是首先解决民生问题的。汉宣帝明白这一点,因此感叹。现在想要让所有的二千石官员都先在外郡治理百姓,取得显著成绩,然后再进入朝廷担任常伯纳言以及典兵宿卫、黄门散骑、中书郎等职务。’
《晋书·吕光载记》记载:吕纂攻克金城太守卫鞬,卫鞬瞪大眼睛对吕光说:‘我宁愿坚守节操断头,也不愿做投降的奴隶。’吕光理解他,因此放过了他。
沈约的《宋书》记载:羊玄保担任黄门郎,擅长下棋,棋艺排名第三。太祖也很喜欢下棋,多次邀请羊玄保见面,并赞赏他的温和谨慎。他们一起下棋,羊玄保赢了,因此被任命为宣城太守。
《齐书》记载:王敬则被任命为吴兴太守。吴兴郡以前盗贼横行,有十几个小孩在路上捡拾遗物,王敬则将他们杀死以儆效尤,从此路上不再有拾遗物的人,郡内没有劫盗。
又有人说:刘善明,太祖登基后,因为刘善明有功,想要给他封赏,召唤他说:‘淮南靠近京城,是国家的重要地区,不是亲近贤臣的人,是不会被派去那里的。你为我镇守那里吧!’刘善明后来代替高宗担任征虏将军,担任淮南、宣城二郡太守。
又有人说:张岱。当时新安王子鸾因为受到皇帝的宠爱而担任南徐州刺史,将吴郡划归其管辖。皇帝精选辅佐官员,孝武帝召唤张岱说:‘你美名远扬,并且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官场经验。现在我想任命你为子鸾的别驾,总揽刺史的职责,不要觉得委屈,最终会有大发展的。’
又有人说:王敬则担任吴兴太守,进入乌程,路过市场,看到卖肉的案子,感叹说:‘吴兴以前没有这样的案子,我年轻时在这里就做过。’他召集老朋友喝酒,谈论自己年轻时不屑一顾的事情。
《南史》记载:谢超宗有很高的名声,齐高帝任命他为义兴太守。升明二年,因为公事被免职。他到东府,自己开门进去。那天天气寒冷,高帝对在座的人说:‘这个客人来了,让人感觉不穿衣服也温暖。’
《三国典略》记载:王庆籍担任京兆太守。太祖因为他勤勉,赠送他紫袍和绫罗衣裳一套,对百官说:‘王庆籍是一世清官。’
又有人说:阴铿担任招远将军、晋陵太守。阴铿经常与宾客朋友宴饮,看到有人传递酒杯,就转手给他,大家都笑了。阴铿说:‘我们整天喝酒,但是端酒杯的人却不知道酒的味道,这不是人之常情。’在侯景之乱中,阴铿曾被贼人俘虏,后来被救出。阴铿问起原因,原来是以前那个传递酒杯的人。
《梁书》记载:刘之遴担任南郡太守。起初,刘之遴在荆府,常常寄居在南郡官舍,突然梦见前任太守袁彖对他说:‘你以后会被称为折臂太守,然后就会住在这里。’刘之遴后来果然折了手臂,于是来到这个郡。
又有人说:谢朏,字敬仲。齐朝时担任义兴太守,加封二千石。在郡中不处理杂事,全部交给属下处理,说:‘我虽然不能做主,但至少能做太守。’
又有人说:任昉担任吴兴太守,他是一位廉洁的友人。到溉和他的弟弟到洽,跟随任昉去山泽游玩。他们被召回后,没有衣服,沈约赠送了裙衫给他们。
又有人说:范缜担任宜都太守。他性格不信鬼神,夷陵有伍相庙、唐汉三神庙、胡里神庙,范缜下令禁止祭祀。
《后魏书》记载:房士达在永安末年转任济南太守。房士达没有进入京城,而是频繁在本州郡任职,当时的人都很尊敬他。
又有人说:崔休担任渤海太守。当时大儒张吾贵在山东有很高的名声,各地的学者都纷纷前来拜师,弟子们从远方而来,常常有一千多人。学生众多,但很多地方都不愿意接纳他们。崔休为他们准备了食宿,热情接待,让他们学习后回去,儒者们都称赞他为榜样。
又有人说:卢道将担任燕郡太守。卢道将上任后,上表请求为乐毅、霍元之建立祠堂。
又有人说:房幼愍。安丰、新蔡二郡太守因事被剥夺官职,居家时,突然听到有客人的声音,出去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回到庭院中,被家里的狗咬死,于是去世。
《北史》记载:宋钦道在齐朝做官,历任中山太守。他擅长安抚百姓,但喜欢关注细节。他的州府属吏到民间去,必须先付钱,然后才能吃饭。他在任职的地方以严谨著称。
《后周书》记载:卢光担任京兆太守。之前,这里常有妖怪,前后没有人敢住在这里。卢光说:‘吉凶由人,妖怪不会无故出现。’于是他搬了进去。不久,他骑的马突然跑到厅堂上,站在床的南边,又有一只食器无故破碎。卢光对此并不在意。他的精神如此纯洁正直。
《唐书》记载:崔玄亮,清廉谨慎,自从入朝以来,从不热衷于争权夺利。历任御史、尚书,密、湖、曹三郡太守。每次升迁,他总是谦让。
又有人说:李暠担任太原太守。当地有一种习俗,僧侣以修禅为业,死后不收敛,只是用车将尸体送到近郊喂鸟兽。这样持续了很多年,当地人称那个地方为‘黄坑’。坑边有上千只饿狗,吃死人的肉,因此侵害幼弱,远近的人都感到痛苦,前后官员都不能禁止。李暠到任后,明确宣布礼法,约定不再犯,并派兵捕杀群狗,这种风气才得以改变。
《三辅决录》记载:马援在给侄子的信中说:‘庞伯高为人敦厚谨慎,说话从不挑剔,我很喜欢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世祖看到马援的信,立刻提拔他为零陵太守。他在郡中任职四年,治理得很好。
《文士传》说:魏文帝也很喜欢阮籍,经常和他聊天玩耍,任由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会强迫他处理公务。阮籍常常从容地说自己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俗,希望能成为东平的太守。魏文帝非常高兴,就按照他的意愿行事。阮籍于是骑着驴去那里,到了郡里,他把府舍的墙壁和障碍物都破坏了,使得内外可以相互望见,教导人们要清廉。十多天后,他又骑着驴离开了。
《楚国先贤传》说:耒阳的胡绍,字伯藩,十八岁时成为郡门下的官员,迎接太守许荆。许荆脚中风,让胡绍帮他按摩。胡绍看到许荆的脚底有黑痣,就笑了出来,许荆生气地问他,胡绍说:‘我看到您脚底也有黑痣,所以我高兴地笑了。’许荆一看,果然有黑痣。于是让胡绍跟随他学习,学习了八年,后来成为了九真、零陵两郡的太守。
《华阳国志》说:赵瑶字元珪,弟弟赵琰字稚珪。赵瑶兄弟都因为美好的品德而闻名。赵瑶年轻时就很有声望,后来升任扶风太守,调任蜀郡。司空张温对他说:‘第五伯鱼从蜀郡调入朝廷担任司空,我现在打扫府第等待您的到来。’
《西京杂记》说:朱买臣担任会稽太守。怀章、绶回到住处,百姓还不知道这件事。认识钱勃的人看到他晒得满身是汗,就安慰他说:‘累了吧?’并送给他一把扇子。朱买臣到郡里后,把他当作上宾对待,不久又提升他为掾吏。
《韩子》说:李悝担任魏文侯的上地守,想要人们擅长射箭,就下令说:‘百姓中有对诉讼有疑虑的人,让他们射箭,射中的胜诉,射不中的败诉。’命令一下达,人们都开始练习射箭,日夜不停。等到和秦国作战时,因为百姓擅长射箭而大败秦国。
《风俗通》说:蜀郡的任嘉,三四岁时,父亲任腾是诸生,在汉中跟随老师学习。有盗贼,道路被阻断,蜀郡也被攻占,任腾转到了长沙担任州郡的官员。后来任嘉成为长沙太守,任腾成为奏曹掾,暗中知道任嘉是自己儿子。有一天,任嘉的母亲在谈话中提到任嘉的父亲,对他说:‘奏曹任掾就是你的父亲,只是年纪大了些。’任嘉说:‘天下难道只有一个任吗?夫人为什么会有再生的念头呢?’母亲说:‘唉!我守着你几十年,没有说过闲话,难道到临终时还会失去理智吗?不过他确实是你的父亲,不能抛弃。’后来,任嘉问掾的声音像不像太守,是哪个州的,掾说:‘我是犍为武阳人,辗转流离来到这里。’母亲仔细观察,认出了左耳前的疣,于是出来抱住他,流着泪。
《世说》说:爰综担任新安太守。南边有一块刻有字的石头,爰综到那里设宴。有人在石头下捡到一把剪刀,大家都感到奇怪,主簿回答说:‘以前长沙恒王曾经在这里设宴款待孙洲,父老们说:这个洲又窄又长,您将来会担任长沙。事情果然如此。三刀代表州,现在得到交刀,您也应当担任交州。’后来果然担任了交州。
《世语》说:荆州刺史裴潜任命南阳的周泰担任从事,让他去拜访司马宣王。宣王知道了这件事,就征召周泰。周泰守丧九年后,留下空缺等待他,后来三十六天后提升他为新城太守。宣王举行大会,让尚书锺毓嘲笑他说:‘您脱去布衣进入官府,三十六天就担任了郡守,管理兵马,掌管郡务,像乞丐一样乘坐小车,多么快活啊!’周泰回答说:‘您是贵族的儿子,所以能够担任官职,猴子骑在土牛上,多么慢啊!’
《潘尼赠二李郎诗序》说:元康六年,尚书吏部郎汝南的李光彦升任汲郡太守,都亭侯江夏的李茂曾升任平阳太守。这两位都是年轻时就很有名气的,历任显赫的职位,十多天之内,接连担任了两个有名望的郡的太守,离开了繁忙的工作,享受了悠闲的生活,枕着琴等待远方的朋友,在分别的时刻,各自写下了动人的诗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五十七-注解
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一郡的行政、军事和司法等事务。
万石君:万石君是西汉时期石奋的别称,石奋因家族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故有此称号,体现了其家族的显赫地位。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监察百官,弹劾不法,相当于现代的监察委员会主席。
郡守:郡守是秦朝设立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郡的行政事务,秩二千石,与太守职责相似。
季布:季布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以勇猛著称,曾任河东太守。
会稽: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境内。
光禄卿:光禄卿是古代官职,属于九卿之一,负责宫廷宴会和接待外宾。
渔阳:渔阳是古代郡名,位于今北京市密云区一带。
万石诸冯:万石诸冯是指东汉时期冯勤家族,因家族成员多任郡守,故有此称号。
淮阳相:淮阳相是古代官职,负责淮阳郡的行政事务。
长沙:古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武威:武威是古代郡名,位于今甘肃省武威市。
上谷:上谷是古代郡名,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
交阯:交阯是古代郡名,位于今越南北部。
鄱阳:鄱阳是古代郡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郁林:郁林是古代郡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义兴:义兴是古代郡名,位于今江苏省宜兴市。
九州伯:九州伯是指古代九州之长,这里指桓玄的父亲桓温,因其功绩被封为九州伯。
辛恭靖:辛恭靖是十六国时期前秦时期的一位官员,陇西狄道人,以忠诚和坚守节操著称。
器幹:指人的才能和气质,这里指辛恭靖少年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和气质。
才量:指人的才智和度量,这里指辛恭靖的才智和度量超过常人。
隆安:东晋时期的一个年号,指隆安年间。
河南太守:古代官职,负责河南地区的行政事务。
姚兴: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君主。
羌贼:指羌族叛乱者,这里指姚兴的军队。
幽:囚禁,关押。
箪食缊袍:指简朴的生活,箪食指用竹篮盛的饭,缊袍指用粗布制成的衣服。
世以此重之:世人因此非常尊重他。
刘世智:字子房,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以清正廉洁著称。
偳行:指行为端正,品行高尚。
吏部郎:古代官职,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颍川太守:古代官职,负责颍川地区的行政事务。
平原管辂: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以文采飞扬著称。
王敦:东晋时期的一位权臣,以野心勃勃著称。
豫章太守:古代官职,负责豫章地区的行政事务。
莫鸿:南朝时期的一位豪族,以横行不法著称。
界内肃然:指境内秩序井然,治安良好。
太康八年:西晋时期的一个年号,指太康八年。
常伯纳言: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传达政务。
典兵宿卫:古代官职,负责皇宫的守卫。
黄门散骑:古代官职,负责皇帝的近侍。
中书郎:古代官职,负责处理皇帝的文书。
吕光:十六国时期后凉的君主。
卫鞬:十六国时期后凉的官员。
沈约: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
羊玄保: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太祖:指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王敬则:南朝梁时期的官员。
剽掠:抢劫,掠夺。
刘善明: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高宗:指南朝宋的第三位皇帝刘义隆。
子鸾:南朝宋的宗室成员。
别驾:古代官职,负责辅佐地方官员。
乌程:南朝梁时期的一个县名。
谢超宗:南朝齐时期的官员。
齐高帝:指南朝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
京兆太守:古代官职,负责京兆地区的行政事务。
阴铿: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侯景之乱:南朝梁时期的一场大规模叛乱。
刘之遴:南朝梁时期的官员。
袁彖:南朝梁时期的官员。
谢朏:南朝齐时期的官员。
任昉:南朝梁时期的官员。
范缜:南朝齐时期的文学家。
后魏书:北魏时期的史书。
房士达:北魏时期的官员。
崔休:北魏时期的官员。
张吾贵:北魏时期的文学家。
卢道将:北魏时期的官员。
房幼愍:北魏时期的官员。
宋钦道:北魏时期的官员。
后周书:北周时期的史书。
卢光:北周时期的官员。
崔玄亮:唐朝时期的官员。
李暠:十六国时期前凉的君主。
马援:东汉时期的将领。
庞伯高:马援的兄弟。
世祖:指南朝宋的第四位皇帝刘义隆。
文帝:指曹丕,即魏文帝,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皇帝。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东平: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耒阳:古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胡绍:东汉时期的人物,字伯藩。
郡门下幹:古代官职,郡守的属官。
许荆:东汉时期的人物,曾任耒阳太守。
蹠:同“足”,脚。
扶风: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蜀郡:古地名,位于今四川省境内。
司空:古代官职,三公之一,负责国家重大工程和礼仪。
纨扇:用细绢制成的扇子,古代文人雅士常用来扇风或作为装饰。
魏文侯:战国时期魏国的君主。
上地: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狐疑之讼:指有争议的案件。
杓:同“勺”,勺子。
蜀郡任嘉:蜀郡的官员任嘉。
汉中:古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奏曹掾: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和奏章的官员。
爰综:三国时期吴国的人物,曾任新安太守。
刻石:刻有文字的石碑。
孙洲:古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境内。
三刀为州:古代传说,三把刀代表一个州,寓意为官清廉。
交州:古地名,位于今越南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荆州刺史:古代官职,负责荆州的行政、军事等事务。
司马宣王:指司马懿,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新城: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尚书锺毓: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官员。
释褐:古代官员初入仕途,脱去平民之褐衣,换上官服。
宰府:古代官职,指宰相的官府。
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晋朝的年号。
尚书吏部郎:古代官职,尚书省吏部的主官。
都亭侯:古代爵位,都亭侯是其中之一。
江夏: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境内。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离俭剧之勤:离开繁忙的工作。
就放旷之逸:追求悠闲自在的生活。
鸣琴:弹奏琴声,古代文人雅士常以弹琴作为修身养性的方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五十七-评注
《文士传》所述,文帝对阮籍的赏识与信任,体现在对其个性的尊重与放任。阮籍以游历东平为乐,表达出对地方风土人情的向往,文帝不仅欣然应允,还任其自由行事,不加以官职的束缚。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个性自由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人的宽容与尊重。阮籍乘驴上任,破除府舍壁垒,倡导清廉,体现了其政治理念与人格魅力。
《楚国先贤传》中,胡绍的机智与幽默,以及对许荆的尊重,通过自嘲的方式化解了尴尬局面,表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的风貌。胡绍随学八年,最终成为地方官员,展现了其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精神。
《华阳国志》记载的赵瑶兄弟,以德行著称,赵瑶因公望而迁官,张温对其寄予厚望,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德才兼备之人的推崇。赵瑶的谦逊与自省,也体现了古代士人的修养与风范。
《西京杂记》中,朱买臣的清廉与仁爱,通过小事见大德,对钱勃的关爱与提携,展现了一位地方官员的仁政与民本思想。
《韩子》所述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通过射箭比赛选拔人才,不仅提高了民众的射箭技能,还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体现了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
《风俗通》中的任嘉与父亲相认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世说》中爰综与新安太守的故事,通过刻石占卜,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命运的探索与信仰。
《世语》中裴潜与周泰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官场的人情冷暖与政治斗争,同时也体现了周泰的忠诚与才能。
《潘尼赠二李郎诗序》中,李光彦与李茂曾的迁官,以及他们在离别之际赋诗,反映了古代士人之间的友谊与文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