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五十一-原文
○内史
《史记》曰:汲黯,字长孺。公孙弘为相,乃上言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汉书》曰:倪宽迁右内史。宽既治民,劝农业,表奏开六辅渠,(六辅谓京兆、冯翊、扶风、河东、河南、河内也。)定水令以广溉田。收租税,时裁阔狭,与民相假贷,以故租多不入。后有军发,右内史以负租课殿,当免。民闻,皆恐失之,大家车牛,小家担负,输租襁属不绝,课更最。上由此愈奇宽。
《晋书》曰:孔季恭为吴兴内史。吴兴频丧太守,言项羽神为祟。君居郡事,竟无害也。
又曰:王薈,字敬文。恬虚守靖,不竞荣利,少历清官,除吏部郎、侍中、建威将军、吴国内史。时年饥粟贵,人多饥死,薈以私米作饘粥以饴饿者,所济活甚众。
《梁书》曰:顾宪之为衡阳内史。先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大半,棺木尤贵,悉裹以生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纲纪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祖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谕,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风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惟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
又曰:傅昭为安成内史。郡自宋以来,兵乱相接。郡府舍称凶,每昏旦闻人鬼相触,在任者鲜以吉终。及昭至,有人夜见甲兵出,曰:’傅公善人,不可侵犯。’乃腾虚而去。有顷,风雨忽至,飘郡厅事入隍中。自是郡遂无患,咸以昭贞正所致。
又曰:傅昭为安成内史。郡多猛兽为害,昭乃命去槛阱,猛兽竟不为害。
又曰:殷钧,字季和,陈郡长平人也。为临川内史。钧体多疾,闭阁卧理,而百姓化其德,劫盗皆奔出境。
又曰:伏恒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湘州刺史以闻。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帝善之。
《隋书》曰:樊子盖为河南内史,屡有治绩,文帝谓曰:’今为公别造玉麟符,以代铜兽也。’
《唐书》曰:王及善。契丹作乱,山东不安,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阖,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缓步至彼,与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
○郡丞
《汉书》曰:黄霸为颍川郡守。有郡丞老,病聋,督邮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止颇重听,何伤其善?助之,无失贤者意。’
又曰:黄霸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为丞处职,当於法令,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
《东观汉记》曰:光武议灵台所处,上谓桓谭曰:’吾欲谶决之,何如?’谭默然,曰:’臣不读谶。’上问其政,谭复言谶非经。上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病卒。时年七十馀。
又曰:赵典兄子温,初为京兆郡丞,叹曰:’大丈夫生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而去,后官至三公。
谢承《后汉书》曰:刘平为济阳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
《汉名臣奏》曰:张禹奏曰:’案令丞相奏事,司直持案,长史将簿;中二千石奏事,皆与其丞合缘。是以臣下各得心竭诚,而事公明。’
王隐《晋书》曰:范晷,字彦长,南阳人。侨居清河,仕为郡五官,后为河内郡丞。时裴叔则为河内郡,知之,为裴所伏,后为侍御史。
《隋书》曰:张须陁,为齐郡丞。属岁饥,穀米踊贵,须陁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待诏敕,不可擅与。’须陁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掩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
又曰:王文同为恒山郡丞。有一人豪猾,每持长吏短,前后守令咸惮之。同下车,闻其名,召而数之。因令左右剡木为大撅,埋於庭,出尺馀,四角各埋小橛。令其露心於木撅上,缚四支於小撅,以棒殴其背,应时溃烂。郡中大骇,吏人相视慑气。
《唐书·官品志》曰:丹阳、会稽、吴郡、吴兴及万户郡丞,并六百石。
《汝南先贤传》曰:周防,字伟公。年十六,任郡小吏。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试经,防尤能诵读,拜为守丞。防以未冠,请去,师事徐州刺史盖豫,明经,举孝廉,拜郎中。
《陆机集上表》曰:伏见司徒下谏议大夫张畅,除当为豫章内史丞。畅才思清敏,志节贞厉,秉心立操,早有名誉。其年时旧比,多历郡守,惟畅陵迟白首,末齿而佐下藩,遂蹈碎浊,於畅名实损,居之为剧,前后未始有此。愚以为宜解举,试以近县。’诏畅既为是人所称,便差代。
○郡参军
《晋书》曰:阮孚避乱渡江,元帝以为安东参军。蓬发饮酒,不以王务萦心。
《北史》曰:卢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斐隽案旧迹修督冗陂,溉田万顷,人赖其利。
晋·刘弘教曰:太康以来,天下无虞,遂共尚无为,贵谈庄老,少有说事。外托论公务,内但共谈笑,今既同舟而载,安可不人人致力耶?
○督邮
韦昭《辩释名》曰:释云:督邮主诸县罚,以负邮,殷纠摄之也。
《汉书》曰: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在平阳,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皆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尹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惟所施设。’延年召上辞问,甚奇其对,使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徙署督邮。河东二十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
又曰:孙宝为京兆尹,以立秋日署故吏侯文为东部督邮。入见,敕曰:’鹰隼始击,常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讵有其人乎?’文曰:’无其人不敢空受职。’宝曰:’谁?’文曰:’霸陵杜稚季。’宝曰:’更言其次。’文曰:’豺狼方横道,不宜复问狐狸。’稚季闻之,杜门不通水火,穿后墙为小户,不敢犯法。
《东观汉记》曰:赵勤,字孟卿,南阳棘人。明达好学,介然特立。太守骆珍召署曹吏至掾、督邮,太守桓虞下车,叶令雍霸及新野令皆不遵法,乃复勤督邮。到叶,见霸,不问县事,但高谈清论以激厉之,霸即陈责解印绶去。勤还,入新野界,令闻霸已去,遣吏奏记陈罪,复还印绶去。虞乃叹曰:’善吏如良鹰矣!下韝即中。’
又曰:虞延,陈留人。光武东巡过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焉。延为部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占拜可观,其园陵树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其礼。帝善之,敕延从驾到鲁。还,经封丘城门,大小不容羽盖,上怒,使挞侍御史。延因陛见,引咎,以为罪在督邮。上诏曰:’以陈留督邮虞延故,贷御史罪。’
《后汉书》曰:马援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王莽置司命官,上公已下皆列纠察。)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
又曰:陈球为繁阳令。时魏郡守讽县求贿,球不与,太守怒挝督邮,令逐球。督邮不肯,曰:’魏郡十五城,独繁阳有异政,今逐之,将致议於天下。’太守乃止。
司马彪《续汉书》曰:锺离意仕郡,为督邮。县亭长受民鸡酒,府下记考之。意封还记,诣閤白’见以《春秋》责重,先内后外;政化之本,由近及远;宜先清府内,且阔细微。’太守贤之。
谢承《后汉书》曰:会稽谢夷吾,字尧卿,为西部督邮。乌程长有罪,太守第五伦使夷吾往收之。到县,入閤便大哭,以三百钱为礼,便归。伦问其故,对曰:’三十日中当死,故不收之。’至时,果如其言。
谢承《后汉书》曰:许庆,字子伯。家贫,为郡督邮。乘牛车,乡里号曰’辂车邮’。庆尝与友人谈论汉无统嗣,幸臣专势,世俗衰薄,贤者放退,慨然据地悲哭。时人称许子伯哭世。
又曰:闻人袭为郡督邮,行则负担,卧则无被,连麕皮以自覆,不受人食之费。
《魏志》曰:蒲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年十八,为郡督邮,时郡内李朔等拥部曲害於平民,太守使宠纠焉。朔等请罪,不复侵掠。
又曰:高堂隆,字叔平,平阳人,鲁高堂生后也。少为诸生,太守薛悌命为督邮。督军与悌争,名悌面呵之,隆按剑叱督军曰:’昔鲁定见侮,仲尼历阶;赵弹秦筝,相如进缶。临臣名君,义之所讨也。’督军失色,悌起止之。
《列异传》曰:汝南北部督邮西平刘伯夷,有大才略,案行到惧武亭,夜宿,或曰:’此亭不可宿。’伯夷乃独住宿,去火,诵《诗》、《书》五经讫。卧有顷,转东,首以絮巾结,两足以帻冠之,拨剑解带。夜时有异物稍稍转近,忽来覆伯夷,伯夷屈起以袂掩之,以带系魅。呼火照之,视得一老狸,色赤无毛。持火烧杀之。明日发视楼屋间,得魅所杀人发结数百枚。於是亭遂清静。旧说狸髡千人,得为神也。
《汉魏先贤行状》曰:故宗正南阳刘伯,字奉先。少履清节,忠亮正直,研精文学,无不综览。尝为督邮,时豫章太守虞绩以饕餮秽污,征至郡界,当就法车,不肯就坐。伯乃拨刀殴绩,绩恐就车。乃径上尚书,以肃王道。
《广州先贤状》曰:徐征,字君求,苍梧荔浦人。少有方直之行、不挠之节,颇览书传,尤明律令。延熹五年,征为中部督邮。时唐衡恃豪贵,京师号为唐独语。遣宾客至苍梧,颇不拘法度,征便收客郡市髡笞。乃白太守,太守大怒,收徵送狱,主簿宁阁曰:’此人无故卖买,既侵百姓,污辱妇女。徐征上念明政,据刑申耻,今便治,郡无复爪牙之吏,后督邮当徒跣行,奉诸贵戚宾客耳。’太守答知征为是,迫不得已。
《会稽先贤传》曰:茅开,字季阖,馀姚人。为督邮,平决厌众心,尝之部,历其家,不入门,当路向堂朝拜。府君益善之。
《锺离意别传》曰:汝南黄谠拜会稽太守,召意署北部督邮。时郡中大疫,黄君转署意中部督邮。意乃露车不冠,身循行病者门,入家赐与医药,诣神庙为民祷祭。其所临户四千馀人。后日府君出行灾眚,百姓攀车言曰:’明府不须出也。但得锺离督邮,民皆活也。’
马融《长笛赋序》曰:融既博览,又好音乐,能鼓琴吹笛。为督邮,独卧平阳邬中,有洛客舍逆旅吹笛,融闻甚悲,遂作《长笛赋》云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五十一-译文
《史记》记载:汲黯,字长孺。当公孙弘担任丞相时,他上书建议说:‘右内史管辖的地区有很多贵族和皇室成员,治理起来很困难,不是老资格的重臣不能胜任,请将汲黯调任内史。’汲黯在任上数年,官事处理得井井有条。
《汉书》记载:倪宽被提升为右内史。倪宽治理民众,鼓励农业,上奏开凿了六条辅助灌溉渠道(指京兆、冯翊、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制定水利法以扩大灌溉面积。征收租税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与百姓相互借贷,因此租税收不上来。后来有军队出征,右内史因为拖欠租税被降级,百姓听说后都很担心,富人家用牛车,穷人家用肩膀背,运送租税的队伍络绎不绝,倪宽的政绩因此而突出。
《晋书》记载:孔季恭担任吴兴内史。吴兴连续多年失去太守,有人说是因为项羽的神灵作祟。孔季恭在郡中任职期间,竟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晋书》又记载:王薈,字敬文。他淡泊名利,保持清静,不追求荣利,年轻时历任清官,后来被任命为吏部郎、侍中、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当时正值饥荒,粮食价格昂贵,很多人饿死,王薈用私人的米煮粥救济饥民,救活的人很多。
《梁书》记载:顾宪之担任衡阳内史。在此之前,郡境内连续几年发生疫情,死者大半,棺木价格昂贵,都用生草席包裹,丢弃在路边。顾宪之下车后,通知所属各县,寻找他们的亲属,命令他们全部进行安葬。对于那些没有亲属的家庭,顾宪之用自己的官俸资助,并安排官员进行照顾。当地风俗中,山民生病时,常常说是祖先作祟,于是挖掘坟墓,打开棺材,用水清洗枯骨,称之为驱除邪祟。顾宪之向他们讲解生死之别,事情不会由此而产生,风俗因此改变。当时刺史王奂刚到任,只有衡阳没有诉讼的人,于是感叹说:‘顾衡阳的教化达到了极致。’
《梁书》又记载:傅昭担任安成内史。郡自宋以来,战乱不断。郡府的房子被认为是不祥之地,每天早晚都能听到人鬼相触的声音,在任的官员很少有善终的。傅昭到任后,有人夜里看到士兵出巡,说:‘傅公是好人,不可侵犯。’然后士兵就消失了。不久,风雨突至,郡府大厅被吹入壕沟中。从此以后,郡中再也没有发生祸事,人们都认为这是傅昭的正直所导致的。
《梁书》又记载:傅昭担任安成内史。郡内有很多猛兽为害,傅昭下令拆除陷阱,猛兽竟然不再为害。
《梁书》又记载:殷钧,字季和,陈郡长平人。担任临川内史。殷钧身体多病,闭门不出处理政事,但百姓都受到他的德行感化,劫匪都逃到境外。
《梁书》又记载:伏恒担任永阳内史。在郡中他廉洁自守,政务安静。郡民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前往州府反映情况,湘州刺史上报朝廷。皇帝下令调查,发现伏恒有十五件事做得很好,皇帝对此表示赞赏。
《隋书》记载:樊子盖担任河南内史,屡有政绩,文帝对他说:‘现在为你特别制作了玉麟符,用来代替铜兽。’
《唐书》记载:王及善。契丹叛乱,山东地区不安定,朝廷任命他为滑州刺史。武则天对他说:‘边境贼人反叛,你虽然生病,但是可以带着妻子和孩子每天步行三十里,慢慢地走到那里,和我一起治理这个州,以切断敌人的道路。’于是询问朝廷的得失以及王及善的对策,王及善提出了十多条治理混乱的建议,武则天说:‘那些是小事,这个才是根本,你不能去。’于是留任他为内史。
《汉书》记载:黄霸担任颍川郡守。有一个老郡丞耳朵聋,督邮想要驱逐他,黄霸说:‘许丞是个廉洁的官员,虽然年纪大,但还能跪拜起身,迎接客人,只是听力有些重,这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帮助他,不要失去贤才的意思。’
《汉书》又记载:黄霸担任河南太守丞。黄霸为人明察秋毫,又熟悉文法,担任丞职时,处理事务得当,太守非常信任他,官民都尊敬他。
《东观汉记》记载:光武帝讨论灵台的位置,对桓谭说:‘我想用谶书来决定,怎么样?’桓谭沉默不语,说:‘我不读谶书。’光武帝问他政事,桓谭又说谶书不是经典。光武帝大怒,说:‘桓谭不是圣人,无法无天,要斩首他!’桓谭叩头流血,过了很久才得以解救,被贬为六安郡丞。他心情沉重,不快乐,生病后去世,享年七十多岁。
《后汉书》记载:赵典的侄子赵温,最初担任京兆郡丞,感叹说:‘大丈夫应该像雄鹰一样飞翔,怎么能像雌鸟一样低头?’于是弃官而去,后来官至三公。
《后汉书》记载:刘平担任济阳郡丞,太守刘育非常重视他,把郡中的事务交给他处理。
《汉名臣奏》记载:张禹上奏说:‘按照命令,丞相上奏事情时,司直拿着案卷,长史拿着簿册;中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上奏事情,都要和他们的丞一起商量。因此,臣下都能够尽心竭力,事情处理得公开透明。’
《晋书》记载:范晷,字彦长,南阳人。在清河侨居,担任郡五官,后来成为河内郡丞。当时裴叔则为河内郡守,认识范晷,被他压制,后来成为侍御史。
《隋书》记载:张须陀担任齐郡丞。当年发生饥荒,粮食价格昂贵,张须陀打算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属下都说:‘等皇帝的命令下来再行动,不能擅自做主。’张须陀说:‘现在皇帝远在异地,派人来回传达命令,一定会延误时间。百姓现在正处于危急之中,如果等到命令下来,他们可能已经饿死。我如果因此获罪,死了也不遗憾。’于是先打开粮仓,然后上报情况,皇帝知道后没有责怪他。
《隋书》又记载:王文同担任恒山郡丞。有一个凶横的人,常常指责官吏的短处,历任守令都怕他。王文同到任后,听到他的名字,召见他并斥责他。然后命令左右的人砍断木头做成大木桩,埋在庭院里,露出地面一尺多高,四角各埋入小木桩。让那个人站在木桩上,四肢绑在小木桩上,用棒子打他的背部,立刻溃烂。郡中的人都感到震惊,官吏们相互看着,都感到害怕。
《唐书·官品志》记载:丹阳、会稽、吴郡、吴兴以及万户以上的郡丞,官秩都是六百石。
《汝南先贤传》记载:周防,字伟公。十六岁时,担任郡小吏。世祖巡视汝南,召见属吏考试经书,周防特别擅长诵读,被任命为守丞。周防因为未成年,请求辞职,师从徐州刺史盖豫,学习经书,被举荐为孝廉,后来被任命为郎中。
《陆机集上表》记载:我看到司徒下谏议大夫张畅,被任命为豫章内史丞。张畅才思敏捷,志节坚定,坚持操守,早年就有好名声。他年轻时和许多人一样,历经郡守,只有张畅年老时才辅助藩镇,最终沉沦于污浊之中,对张畅的名声和实际都有损害,担任这个职位对他来说是个挑战,以前从来没有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解除他的职务,试用他管理附近的县份。
《晋书》记载:阮孚避难渡江,元帝任命他为安东参军。他蓬头垢面,饮酒作乐,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北史》记载:卢文伟,年少时丧父,有志向,广泛涉猎经史,三十八岁时才中秀才,被任命为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建议刺史裴隽根据旧迹修复水渠,灌溉万顷田地,人们都因此受益。
晋·刘弘教记载:太康以来,天下太平,于是大家都崇尚无为,重视谈论庄子和老子的学说,很少有人谈论实际事务。外面表面上谈论公务,实际上只是相互谈笑,现在既然同舟共济,怎么能不每个人都尽心尽力呢?
《汉书》记载:督邮黄霸为颍川郡守。有一个老郡丞耳朵聋,督邮想要驱逐他,黄霸说:‘许丞是个廉洁的官员,虽然年纪大,但还能跪拜起身,迎接客人,只是听力有些重,这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帮助他,不要失去贤才的意思。’
韦昭在《辩释名》中说:解释说,督邮负责管理各县的刑罚,如果邮递任务没有完成,就会受到责罚,这是由殷纠来监督的。
《汉书》记载:田延年担任河东太守时,巡视县境来到平阳,召集了五六十名前任官吏,田延年亲自接见他们,让有文才的官员站在东边,有武才的官员站在西边。看过几十人后,轮到尹翁归,他独自跪着不肯起身,回答说:‘尹翁归文武兼备,无论安排什么都能胜任。’田延年叫尹翁归上来询问,对他的回答感到非常惊奇,让他回到府中,查办案件,彻底追查事情真相。田延年非常重视他,提拔他担任督邮。河东二十个县分为两部,闳孺负责汾河北部,尹翁归负责汾河南部。
又记载:孙宝担任京兆尹,在立秋这天任命前任官吏侯文为东部督邮。侯文进见后,孙宝对他说:‘鹰隼开始攻击,总是顺着天气捉拿奸恶,以成就严霜般的惩罚,你部下有这样的人吗?’侯文说:‘没有这样的人,我不敢空占这个职位。’孙宝问:‘是谁?’侯文说:‘霸陵的杜稚季。’孙宝说:‘再说说下一位。’侯文说:‘豺狼正在横行,不应该再问狐狸。’杜稚季听到这话后,闭门不与外界通水火,在后墙上开个小门,不敢违法。
《东观汉记》记载:赵勤,字孟卿,南阳棘县人。他聪明通达,好学不倦,为人正直。太守骆珍召他担任曹吏,后来又升任掾、督邮。太守桓虞上任后,叶县令雍霸和新野县令都不遵守法律,于是桓虞又让赵勤担任督邮。赵勤到叶县后,见到雍霸,不问县里的事务,只是高谈阔论来激励他,雍霸于是辞去职务,解下印绶离开。赵勤回来后,进入新野县界,县令听说雍霸已经离开,派官吏上奏弹劾他的罪行,他也解下印绶离开。桓虞于是感叹说:‘好官吏就像好鹰一样,一箭射中靶心。’
又记载:虞延,陈留人。光武帝东巡经过小黄时,高帝母亲昭灵后的陵园就在那里。虞延担任部督邮,皇帝召见他,询问陵园的事情。虞延的回答非常得体,他对陵园的树木、祭祀的礼节都了如指掌。皇帝对他很满意,下令让虞延随驾到鲁地。回来时,经过封丘城门,大小车辆都无法通过,皇帝发怒,让人鞭打侍御史。虞延在朝见时,主动承担责任,认为是自己的罪过。皇帝下诏说:‘因为陈留督邮虞延的缘故,宽恕御史的罪行。’
《后汉书》记载:马援担任郡督邮,送囚犯到司命府。(王莽设立司命官,上公以下都负责纠察。)囚犯有重罪,马援怜悯他,就放了他,结果囚犯逃亡到北地。后来遇赦,马援就留在北地放牧。
又记载:陈球担任繁阳令。当时魏郡太守暗示县里索贿,陈球不给他,太守很生气,鞭打督邮,让他驱逐陈球。督邮不肯,说:‘魏郡十五个城,只有繁阳有不同寻常的政治,现在驱逐他,将会引起天下人的议论。’太守于是作罢。
司马彪在《续汉书》中说:锺离意担任郡督邮。县亭长接受了百姓的鸡和酒,府里下命令调查此事。锺离意把命令封好退回,到府里说:‘按照《春秋》的责罚原则,应该先处理内部问题,政治教化的根本,是从近处到远处;应该先清理府内,再处理细节。’太守认为他说得有道理。
谢承在《后汉书》中说:会稽的谢夷吾,字尧卿,担任西部督邮。乌程县长有罪,太守第五伦派谢夷吾去逮捕他。谢夷吾到县后,一进门就大哭,用三百钱作为礼物,然后回家。第五伦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三十天内他将会死去,所以我不逮捕他。’到了那一天,果然如他所言。
谢承在《后汉书》中还说:许庆,字子伯。家里很穷,担任郡督邮。他乘坐牛车,乡里人称他为‘辂车邮’。许庆曾经和朋友们谈论汉朝没有继承人,宠臣专权,世风日下,贤者被排挤,他感慨万分,坐在地上哭泣。当时的人称许子伯为‘哭世’。
又记载:闻人袭担任郡督邮,行走时背着东西,睡觉时没有被子,用麋皮覆盖自己,不接受别人的食物。
《魏志》记载:蒲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十八岁时担任郡督邮,当时郡内有李朔等人聚众危害百姓,太守派蒲宠去纠察他们。李朔等人请求罪过,不再侵扰。
又记载:高堂隆,字叔平,平阳人,鲁国高堂生的后代。年轻时是诸生,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邮。督军与薛悌争执,薛悌当着高堂隆的面斥责督军,高堂隆按剑斥责督军说:‘过去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登阶;赵弹奏秦筝,相如进酒。当着臣子的面斥责君主,这是不合道义的。’督军脸色大变,薛悌起身制止。
《列异传》记载:汝南北部督邮西平刘伯夷,有大的才略,巡查到惧武亭,晚上住宿,有人说:‘这个亭子不能住宿。’刘伯夷就独自住宿,熄灭火焰,诵读《诗经》、《尚书》等五经。睡了一会儿,翻了个身,用丝巾结成绳子,用头巾遮住双脚,抽出剑,解开腰带。夜里有个东西慢慢靠近,突然压在刘伯夷身上,刘伯夷屈身用袖子遮住它,用腰带绑住它。他喊来火光,一看,是一只赤色的无毛的老猫,他用火烧死了它。第二天查看楼屋之间,发现几百根被妖怪杀人的头发。
《汉魏先贤行状》记载:已故宗正南阳刘伯,字奉先。年轻时遵守清白,忠诚正直,深入研究文学,无所不读。曾经担任督邮,当时豫章太守虞绩因为贪婪污秽,被征召到郡界,应当被法车带走,但他不肯就座。刘伯就抽出刀殴打虞绩,虞绩害怕,不敢坐上法车。于是刘伯直接上尚书,以严肃王道的方式。
《广州先贤状》记载:徐征,字君求,苍梧荔浦人。年轻时就有正直的行为和不屈的气节,广泛阅读书籍,特别精通律令。延熹五年,徐征担任中部督邮。当时唐衡依仗豪贵,京师人称他为‘唐独语’。他派宾客到苍梧,不遵守法律,徐征就收捕了他们,在郡市中鞭打。于是他向太守报告,太守大怒,逮捕徐征,把他关进监狱。主簿宁阁说:‘这个人无缘无故买卖,侵害百姓,侮辱妇女。徐征上思明政,据法申明耻辱,现在就处理他,郡里再也不会有爪牙之吏,以后的督邮只能光着脚行走,去奉承那些贵戚宾客。’太守得知徐征的行为是正确的,迫不得已。
《会稽先贤传》记载:茅开,字季阖,余姚人。担任督邮,公正公平,得到众人的心。他巡视时,路过他的家,不进门,当路向堂朝拜。
《锺离意别传》记载:汝南黄谠担任会稽太守,召锺离意担任北部督邮。当时郡中发生大瘟疫,黄君转任锺离意担任中部督邮。锺离意就乘坐露车,不戴帽子,亲自走访病人家中,赐予医药,到神庙为民祈祷。他走访了四千多户人家。后来有一天,府君出行查看灾害,百姓攀着车说:‘明府不必出行了。只要有锺离督邮在,百姓就都能活下去。’
马融在《长笛赋序》中说:马融既博学多才,又喜欢音乐,能弹琴吹笛。担任督邮时,独自住在平阳邬中,有个洛阳客人住在旅店吹笛,马融听到后非常悲伤,于是写了《长笛赋》。
《后汉书》记载:马援担任郡督邮,送囚犯到司命府。(王莽设立司命官,上公以下都负责纠察。)囚犯有重罪,马援怜悯他,就放了他,结果囚犯逃亡到北地。后来遇赦,马援就留在北地放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五十一-注解
内史:内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首都或直辖市行政长官。在汉代,内史是九卿之一,地位较高,负责中央政务。内史职位在地方上也有设置,称为某地内史,负责该地区的行政事务。
右内史:右内史是内史的一种地方官职,负责国都西部地区的行政事务,是内史下属的官员之一。
军发:军发指的是军队的调动或出征。
六辅:六辅指的是古代六条灌溉渠道,包括京兆、冯翊、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六个地区。
租税:租税是古代国家对农民征收的一种税收,包括土地租和农业税。
大家:大家在这里指的是富裕人家。
襁属:襁属指的是携带的物品。
祟:祟在这里指的是鬼神作祟,即认为某种不好的现象是由鬼神引起的。
饘粥:饘粥是一种用小米或高粱等制成的稠粥。
纲纪:纲纪指的是官员或组织中的规章制度。
凶:凶在这里指的是不吉利,不幸。
甲兵:甲兵指的是古代的铠甲和兵器,这里比喻军队。
隍:隍指的是城池的护城河。
槛阱:槛阱指的是捕捉野兽的陷阱。
劫盗:劫盗指的是抢劫盗窃的犯罪分子。
玉麟符:玉麟符是一种象征权力和地位的玉制符节。
契丹:契丹是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后来建立了辽国。
河路:河路指的是河流的交通路线。
颍川郡守:颍川郡守是颍川郡的地方行政长官。
督邮:督邮是古代官职,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地方行政事务,包括检查地方官员的政绩,处理百姓诉讼,以及执行上级命令。在汉代,督邮通常由郡守或国相任命,负责一个或多个县的监察工作。
谶:谶是一种预言,通常被认为是由神明或圣人所作。
经:经在这里指的是儒家经典。
侨居:侨居指的是因战乱等原因离开原籍,寄居他乡。
秀才:秀才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相当于现在的举人。
冗陂:冗陂指的是多余的池塘。
虞:虞在这里指的是和平、安宁。
无为:无为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主张顺应自然,不做无谓的干预。
庄老:庄老指的是庄子和老子的学说,即道家思想。
王务:王务指的是国家政务。
长流参军:长流参军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水利工程。
督冗陂:督冗陂指的是监督水利工程。
平北府:平北府是古代的一个军事行政区划。
斐隽:斐隽是古代的一个人物。
论公务:论公务指的是讨论国家政务。
载:载在这里指的是承担、负责。
谏议大夫:谏议大夫是古代官职,负责向皇帝进谏,提出建议。
豫章内史丞:豫章内史丞是豫章内史下属的官员,负责豫章地区的行政事务。
罚:罚指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古代法律中常用的惩罚手段包括罚款、杖刑、流放等。
负邮:负邮指的是携带公文信件到指定地点,古代官吏传递文书的重要方式。
纠摄:纠摄即纠察和拘捕,指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和逮捕。
故吏:故吏指前任官员,这里指田延年召集的曾经在他手下工作过的官员。
文武兼备:文武兼备指既有文化素养又有军事才能。
掾部:掾部指官署中的官员,这里指尹翁归所负责的区域。
京兆尹:京兆尹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京兆地区(今西安市一带)的行政事务。
鹰隼:鹰隼是一种猛禽,比喻严厉的官员。
掾:掾是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令或郡守的助手。
鹰隼始击:鹰隼始击是指鹰隼开始捕食,比喻开始严厉执行法纪。
霸陵杜稚季:霸陵杜稚季是当时的一位有才能的官员。
豺狼方横道:豺狼方横道是指邪恶势力横行。
狐狸:狐狸在这里比喻小的邪恶势力。
园陵:园陵是指帝王的陵墓。
俎豆牺牲:俎豆牺牲是指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祭品。
《春秋》:《春秋》是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儒家经典之一,这里指根据《春秋》的记载来进行判断。
《诗》、《书》五经:《诗》、《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魅:魅是指妖魔鬼怪。
宗正:宗正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皇室宗族事务。
饕餮:饕餮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贪食的恶兽,这里比喻贪婪的人。
司命府:司命府是古代官署,负责管理生死簿,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门。
部曲:部曲是古代一种军事编制,相当于现代的军队。
豪贵:豪贵指有权势和财富的人。
髡笞:髡笞是指剃光头发并鞭打,是一种刑罚。
爪牙之吏:爪牙之吏是指地方上的贪官污吏。
露车不冠:露车不冠是指乘坐没有车盖的车,不戴帽子,表示出行简朴。
明府:明府是对郡守或太守的尊称。
逆旅:逆旅是指旅店。
《长笛赋》:《长笛赋》是马融创作的一篇赋文,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督邮生活的感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五十一-评注
韦昭《辩释名》中的释文描述了督邮的职责,即管理各县的刑罚,负责检查和纠正过失。这里的‘负邮’指的是携带邮件,而‘殷纠’则是指负责纠察和纠正过失的人。这一段文字体现了古代对官员职责的明确划分,强调了法律与秩序的重要性。
《汉书》中田延年为河东太守的记载,描绘了一位选拔官员的场景。延年通过文武兼备的标准选拔官员,体现了古代对官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尹翁归因文武兼备而受到重用,说明了才能与品德并重是古代官员选拔的原则。
孙宝为京兆尹时,以立秋日署故吏侯文为东部督邮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员的选拔与任用。孙宝通过提问来考察侯文的能力,而侯文则推荐了杜稚季,这体现了古代官员选拔中推荐与考察并重的制度。
《东观汉记》中赵勤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官员的清廉与正直。赵勤作为督邮,不徇私情,以法治国,最终得到了太守的赞赏。这个故事强调了法治与清廉的重要性。
虞延的故事,讲述了他作为部督邮时的忠诚与智慧。他不仅了解园陵的礼仪,还敢于直言进谏,得到了光武帝的赏识。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员应具备的素质。
《后汉书》中马援的故事,说明了古代官员在执行职责时,应坚守法律,不得徇私。马援因哀悯囚犯而纵之,最终导致囚犯逃亡,反映了古代官员在执行职责时,既要考虑法律,也要考虑人情。
陈球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官员的清廉与正义。面对太守的淫威,陈球坚守原则,最终使太守放弃了逐球的念头。这个故事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司马彪《续汉书》中锺离意的记载,反映了古代官员的清廉与正直。锺离意作为督邮,敢于直言进谏,得到了太守的赏识。这个故事强调了法治与清廉的重要性。
谢承《后汉书》中谢夷吾的故事,讲述了古代官员的智慧与勇气。谢夷吾以自己的方式处理了乌程长的罪行,最终使太守放弃了逐球的念头。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员在处理问题时,应灵活运用智慧。
许庆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官员的清廉与正直。许庆作为郡督邮,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最终得到了时人的赞誉。这个故事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闻人袭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员的清廉与正直。闻人袭作为郡督邮,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得到了时人的尊敬。这个故事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蒲宠的故事,讲述了古代官员在处理地方事务时的果断与智慧。蒲宠作为郡督邮,敢于处理李朔等人的违法行为,最终使地方恢复了安宁。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员应具备的素质。
高堂隆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官员的忠诚与正直。高堂隆作为督邮,敢于直言进谏,最终使督军失去了威风。这个故事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列异传》中刘伯夷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员的神秘与传奇。刘伯夷在惧武亭夜宿时,遭遇了异物的袭击,最终以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战胜了它。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神秘力量的崇拜。
《汉魏先贤行状》中刘伯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官员的忠诚与正直。刘伯作为宗正,敢于拔刀殴打贪官,最终使贪官放弃了贪污的念头。这个故事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广州先贤状》中徐征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员的清廉与正直。徐征作为中部督邮,敢于处理唐衡的违法行为,最终使地方恢复了安宁。这个故事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会稽先贤传》中茅开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官员的清廉与正直。茅开作为督邮,敢于直言进谏,得到了府君的赏识。这个故事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锺离意别传》中锺离意的故事,反映了古代官员的忠诚与正直。锺离意作为北部督邮,敢于深入疫区,为民祈福,最终得到了百姓的尊敬。这个故事强调了官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马融《长笛赋序》中的描述,展示了古代文人的多才多艺。马融作为督邮,不仅学识渊博,还擅长音乐,创作了《长笛赋》。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文化中文学与艺术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