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总序-原文
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
愚以为“智”尤甚焉。
智者,知也。
知者,知仁、知信、知勇、知严也。
为将者,患不知耳。
诚知,差之暴骨,不如践之问孤;楚之坑降,不如晋之释原;偃之迁延,不如罂之斩嬖;季之负载,不如孟之焚舟。
虽欲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不可得也。
又况夫泓水之襄败于仁,鄢陵之共败于信,阆中之飞败于严,邲河之縠败于勇。
越公委千人以尝敌,马服须后令以济功,李广罢刁斗之警,淮阴忍胯下之羞。
以仁、信、勇、严而若彼,以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若此。
其故何哉?智与不智之异耳!
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
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正胜,或谲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
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
用势者,因之以取胜焉。
往志之论兵者备矣,其成败列在简编,的的可据。
吾于其成而无败者,择著于篇,首“不战”,次“制胜”,次“诡道”,次“武案”。
岳忠武曰:“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武案则运用之迹也。
儒者不言兵,然儒者政不可与言兵。
儒者之言兵恶诈;智者之言兵政恐不能诈。
夫唯能诈者能战;能战者,斯能为不诈者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总序-译文
冯子说:岳飞论兵法时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
我认为“智”尤其重要。
智,就是知识。
有知识的人,懂得仁、信、勇、严。
作为将领,最怕的是没有知识。
如果真正有知识,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伤害无辜;宁愿释放俘虏,也不愿屠杀投降者;宁愿拖延时间,也不愿杀害亲信;宁愿背负重担,也不愿烧毁船只。
即使想要不仁、不信、不严、不勇,也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泓水之战因仁而败,鄢陵之战因信而败,阆中之战因严而败,邲河之战因勇而败。
越王勾践派遣千人试探敌人,马服君等待后令以成功,李广取消夜间警戒,韩信忍受胯下之辱。
以仁、信、勇、严而成功,以不仁、不信、不严、不勇而失败。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智与不智的区别!
愚者遇到智者,智者胜;智者遇到更智者,更智者胜。
所以,有时不战而胜,有时百战百胜,有时正面取胜,有时用计谋取胜,有时用新意取胜,有时仿古兵法取胜。
天时不同,地利不同,敌情不同,我方形势也不同。
善于利用形势的人,因此取胜。
过去的兵书论述已经很完备了,其成败都记录在典籍中,有据可查。
我从中选择那些成功而无失败的案例,编入书中,首先是“不战”,其次是“制胜”,再次是“诡道”,最后是“武案”。
岳飞说:“运用之妙,在于一心。”
武案则是运用的痕迹。
儒者不谈兵法,但儒者治国时却不能不谈兵法。
儒者谈兵法时厌恶欺诈;智者谈兵法时却担心不能欺诈。
只有能欺诈的人才能战斗;能战斗的人,难道就不能不欺诈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总序-注解
岳忠武:岳飞,南宋抗金名将,谥号忠武。
仁、智、信、勇、严:岳飞提出的为将五德,分别代表仁爱、智慧、诚信、勇敢和严格。
泓水之襄败于仁:指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因过于仁爱而失败。
鄢陵之共败于信:指晋楚鄢陵之战中,晋国因过于信任而失败。
阆中之飞败于严:指三国时期张飞在阆中因过于严厉而失败。
邲河之縠败于勇:指晋楚邲之战中,晋国因过于勇敢而失败。
越公委千人以尝敌:指越王勾践派遣千人试探敌情。
马服须后令以济功:指赵括(马服君)在长平之战中因等待后令而失败。
李广罢刁斗之警:指李广因取消夜间警戒而失败。
淮阴忍胯下之羞:指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最终成就大业。
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岳飞的名言,强调用兵之道在于灵活运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总序-评注
本文通过对岳飞提出的为将五德(仁、智、信、勇、严)的深入探讨,强调了‘智’在军事指挥中的核心地位。作者认为,智慧是理解并运用其他四德的关键,缺乏智慧的将领即使具备仁、信、勇、严也难以成功。
文中列举了多个历史战例,如泓水之战、鄢陵之战、阆中之战、邲之战等,说明将领在战争中因过于依赖某一德性而失败的教训。这些战例不仅展示了历史战争的复杂性,也揭示了智慧在军事决策中的重要性。
作者进一步指出,智慧不仅体现在对传统兵法的理解上,更体现在对时势、地利、敌情的灵活应对上。通过对比不同将领的成败,作者强调了智慧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文章最后提到‘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强调了用兵之道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作者认为,真正的智者能够在战争中灵活运用各种策略,甚至通过‘诈’来取得胜利。这种观点突破了传统儒家对‘诈’的排斥,体现了作者对军事智慧的深刻理解。
总体而言,本文通过对历史战例的分析和对岳飞军事思想的解读,深入探讨了智慧在军事指挥中的核心地位,展示了作者对军事战略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