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卷六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卷六-原文

○鹅

《礼记·内则》曰:舒雁翠。(郑玄注曰:翠,尾舒。雁,鹅也。谓不利人。)

《尔雅》曰:〈击鸟〉、鷜、鹅;(郭璞注曰:今之野鹅。)舒雁,鹅。(郭璞注曰:《礼记》曰:出如舒雁。匠箔东呼〈可鸟〉,音加。)

《广雅》曰:驾鹅,野鹅也。

《吴志》曰:景帝有疾,使巫视鬼。欲试之,乃杀一鹅,埋之於苑中,架屋施床几,以妇人服物着上。乃使巫视之,若能说此冢中妇形状者,加赏。此巫视,日竟昼夕无所道。帝催问之急,乃曰:’实不见有鬼,但见一头白鹅在墓上。所以不即白,疑是神鬼变化而作,定无复改易,不知何故?’景帝乃厚赐之。

《晋书》曰:永嘉中,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陷,有二鹅出焉,一白一苍。白者不能飞,苍者飞去。断续,字仲道,叹曰:’昔有周时,盟会狄泉,即此地也。苍,胡;白,国像。其可尽言乎?’

又曰:刘毅家在京口,酷贫。常与乡曲士大夫往东堂共输,时庾悦为司徒右长史,要咐贻僚佐出东堂。毅已先至,遣与悦相闻曰:’身并贫踬,营一游甚难。君如意人,无处不可为適,岂能以此堂见让耶?’悦素豪,径前不答。时众人并避,惟毅留射如故。悦厨馔甚盛,不以及毅。毅既不去,悦甚不欢。毅又相闻曰:’身今年未得子鹅,岂能以残炙见惠?’悦又不答。及毅贵,奏解悦都督将军官,深相挫辱。悦不得志,疽发背,少日而卒。

《宋书》曰:胡蕃为高祖从事,征广固,累月未拔。忽有鸟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蕃起贺曰:’苍黑色者,戎虏。戎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

又曰:孔静居山阴。宋武微时,往候之。静时寝,梦人语曰:’天子在门。’觉寤,即遣人出看,而帝適至。静虚己接待,乃留帝宿。夜设粥,无鲑,新伏鹅卵令煮以为食。贼平,以静为奋威将军。

又曰:刘暄初为江夏王宝玄郢州行事,执事过刻。王妃索煮肫,帐下谘暄,暄曰:’旦已煮鹅,不烦复此。’宝玄恚曰:’舅殊无渭阳之情。’

《齐书》曰:卞彬《禽兽决录目》云:’鹅性顽而傲,盖比潘敞也。’

又曰:桂阳之役,朝庭周章诏檄,久之未就。高帝引较型入中书内省,先赐酒食。淹素能饮,啖食鹅炙,垂尽,进酒数升,文诰亦办。

《南史》曰:何远为永康令,人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只鹅而别。彬戏曰:’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

《三国典略》曰:庾信自建康遁归江陵,湘东王因赐妾徐氏。妾与信弟掞私通,掞欲求之,无敢言者。信庭前有一苍鹅,乃系书于鹅颈。信视之,乃掞启。遂题纸尾曰:’畜生乞汝!’

《唐书》曰:玄和十二年,李愬袭蔡州。兵至悬瓠城,夜半雪甚。城旁有鹅鸭池,愬令惊击之,以杂其声。

《列子》曰:黄帝与炎帝战,以雕、雁、鹅为旗帜。

《鲁猎萦》曰:君鹅鸭有馀食,士不足半菽。

《孟子》曰:仲子以兄之禄为不义,避兄离母处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颦蹙曰:’恶用是’鶂鶂’者为?’其母杀是鹅,与之食。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肉也。’出而吐之。(赵歧曰:鶂鶂,鹅声也。)

《战国策》曰:管燕得罪於齐王,谓左右曰:’子孰能与我赴诸侯乎?’煮右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对曰:’士三食不得厌,而君鹅鹜有馀食;下宫曳绮縠而士不得以为缘。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臣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之以所重事,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异苑》曰:傅承为江夏守。有一双鹅失之三年,忽引导得三十馀头来向承家。

《秦记》曰:符殷食鹅炙,知黑白之处。人不信,既而试之,果然。

《世说》曰:会稽有孤居老姥,养一鹅,鸣唤清长。时王逸少为太守,就求市之,未得。逸少乃携故亲,命驾共往观之。姥闻二千石当来,即烹以待之。逸少既至,殊丧往意,叹息弥日。

《俗记》曰:京下刘光禄养好鹅。刘后军从京还镇寻阳,以一双鹅为后军别,纯苍色,颈长四尺许,头似龙。此一双鹅可堪五万。自后不复见有此类。

《张鸿传》曰:鸿为慕容晃黄门郎,甚宠爱之。初,刑鸿不熟。颐下生黄须三根,长寸馀。乃遣出宫看鹅鸭。

沉充《鹅赋序》曰:先大夫俞颍川者,殊精意於善鹅。求得骏鹅,类于张猛虎亦多好者。于时有绿眼、黄喙、折翼、赪头,皆经颍川之好者。焦叔明以太康中得大苍鹅,从喙至足,四尺有九寸,体色丰丽,鸣声惊人,三年而为暴犬所害。惜其不终,故为赋云。

崔豹《古今注》曰:夫鹅,似鹄而大,颈长八尺,善斗,好啖蛇。

《列异传》曰:庐山左右常有野鹅,数千为群。长老传言:’常有一狸食。明日,见狸唤於沙州之上,如见系缚。’

《南越志》曰:化蒙县祠山上有湖,湖中有泉鹅,如今野鹅,弄吭山泉,故号为泉鹅。

《两京记》曰:净影寺沙门惠远讲经。初,在乡养一鹅,常随远听经。及远入京,留在寺,昼夜鸣呼不止。僧徒送入京,至此寺大门放之,自然知远房,便入驯狎。每闻讲钟,即入堂伏听,若闻;泛说他事,鸣翔而出。如是六年,忽哀叫庭宇,不肯入堂。顿慨而远卒。寺内有远碑,亦述其事。

《岭南异物志》曰:南道之酋毫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布帛絮而为被,复纵横纳之,其温柔不下於挟纩也。俗云鹅毛柔暖而性冷,偏宜复婴儿而辟惊痫也。

《云南记》曰:韦齐休使云南,屯城驿。西墙外有大池,斗门垂柳夹阴,池中鹅鸭甚众。

《幽明录》曰:晋义熙中,羌主姚略坏洛阳,阴沟取砖,得一只雄鹅,并金色交颈,长鸣,声闻九皋。

《临海记》曰:郡东南有白石山,高三百馀丈,望之如雪。山上有湖,古老相传云:’仅狞萹之所集,八桂所植。下有溪,金光焕然。’

又曰:郡东有宴室山。古老云:’越王时,山上起望海馆,山下有湖,中有仅狞萹、飞鱼。’

《唐书》曰:贞观二十年,吐蕃遣其大臣禄东赞奉表曰:’释屿子定四方,日月所照之国,并为臣妾。而高丽恃远,阙於臣礼。天子自领百万,渡辽致讨。隳城陷阵,指日凯旋。奴才闻陛下发驾,少选之间,已闻归国。雁飞迅越,不及陛下速疾。如忝预子婿,喜百常夷。夫鹅犹雁也,故作仅狞萹奉献。’其鹅黄金铸成,高七尺,中可实酒三斛。

《淮南子》曰:鲁般、墨子以木为鹅而飞,三日集,而不可使为工也。

《唐书》曰:高祖义兵至河东,隋将尧君素城守。时围甚急,君素乃为木鹅,置表於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

○鸭

《尔雅》曰:舒凫,鹜也。(郭璞注曰:鸭也。)

《广雅》曰:凫、鹜,鸭也。

《魏氏春秋》曰:司马文王镇许昌,徵还击姜维,至京师。帝於平乐观临军,与左右小臣谋,因文王辞,剑之已书诏。文王入,帝方食粟,优人云午等唱曰:’青头鸡。’青头鸡者,鸭也。帝惧不敢发。景王因是谋废帝。

《江表传》曰:魏文帝遣使求斗鸭,群臣奏:’宜勿与。’权曰:’彼在谅暗掷晷,所求若此,岂可与言礼哉?’具以与使者。

《吴志》曰:建昌侯孙虑於堂前作斗鸭栏,颇施小巧。陆逊正色曰:’君侯宜勤览经典,用此何为?’虑即毁之。

《南史》曰:齐人渡江,至玄武湖西北莫府山南。我军自复舟东移,顿郊坛北,与齐人对。是时食尽,调市人馈军。皆是麦屑为饭,以荷叶裹而分,给兵士皆困。会文帝遣送米三千石、鸭千头。帝即炊米煮鸭,誓申一战。将士及防身、计粮数脔,人人裹饭,婫以鸭肉。帝命众军蓐食攻之,齐军大溃。

《三国典略》曰:高德正相齐,未诛之前,家有赤鸭群行於庭,犬来逐,遂成碎血。

《北史》曰:玄善以高颎有宰相之具,常言於上曰:’杨素粗疏,苏威怯懦,玄胄、玄昊正似鸭耳。可以付社谡者,惟独高颎。’上初然之。

《唐书》曰:齐王祐,太宗第五子,好养鸭。未反前,忽有野狸入笼中,咬四十馀鸭,皆断其头。及败,同恶而诛者,四十四人。

《抱朴子》曰:有白虎七变法:取三月三日杀虎血、鸭血等合和之;初生草似胡麻者,生取其实合之。可以移形易貌。

《两京杂记》曰:高祖既作新丰,并移旧社。放犬、羊、鸡、鸭於通途,亦竞识其家。

《傅子》曰:鸭足何以眅?鸡足何以盺?眅、盺吾不知也,何况问天地乎!

《金楼子》曰:海鸭大如常鸭,班白文,赤谓之交鸟。

《洞冥记》曰:武帝昇望月台,南端有三青鸭飞,俄而下。帝悦之。至夕,鸭宿於台端,化为三小童,皆着青绮文襦,各执鲸文大钱五枚,置帝几前。

《风俗通》曰:鸡伏鸭卵,雏成入水,鸡母随岸呼之,雏出而随母。鸭、鸡异类,能相随也。

《博物志》曰:中诸药毒已死者,取生鸭断头,以鸭项内病者口中,得血三两滴入喉中,即苏也。

《语林》曰:傅信贫。母羸病,恒惊悸。信乃取鸡鸭灭毛,放承尘上行,落地。母转恐怖。

石崇《金谷诗序》曰:吾有庐,在河南金谷中,去城十里。有田十顷,羊二百只,鸡、猪、鹅、鸭之属,莫不毕备。

《寻阳记》曰:周访与商人共入宫亭庙宿。明起如厕,见一白头翁。访逐之,化为雄鸭。还舡,欲煮之。商人争看,遂飞去。

《广志》曰:野鸭雄者,赤头,有距。

蔡氏《化清经》曰:水战之鸭,何必白缨?盈俎之鸡,何必长鸣?

《新言》曰:譬猛虎浮水,不如凫鸭;麒麟登木,不如猿猴。

《太玄经》曰:素婴之鸭、翰音之鸡、望视之兔、白蹄之豕、短啄之狗、修颈之马,君子之貌,何独异耶?

《吴地记》曰:鸭城者,吴王筑城。城以养鸭,周数百里。

竺法真《登罗山疏》曰:山上有神湖,湖中有白鸭。

《岭南异物志》曰:广州浛洭县金池黄家,有养鹅鸭池。常於鸭粪中见麸金片,遂多收掏之,日得一两,缘此而致富。其子孙皆为使府剧职。三世后,池即无金,黄氏力殚矣。

○鹜

《说文》曰:鹜,野凫。

《春秋左传》曰:公膳,日双鸡。饔人窃更之以鹜,子尾怒。

《春秋繁露》曰:张汤问仲舒曰:’祠宗庙或以鹜当凫,可不?’对曰:’鹜非凫,凫非鹜,硬馛为不可。’

《汉书》曰:王莽多事诸鬼,用三牲、鸟兽三千馀种,后不能备,乃以急员雁、鹜。

《东观汉记》曰:马援与兄子严敦书云:’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敕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

《说苑》曰:鹜无他心,故庶人以为贽。

崔实《正论》曰:今下僣其上,尊卑无别。如使鸡鹜蛇颈龟身,五色纷丽,亦可贵於凤乎?’

《唐子》曰:吾常会宾设乐,天忽云兴,继以大雨,有群鹜成列飞翔而过。此偶尔,何异玄鹤二八也?

《广志》曰:鹜生百卵,一日再生。有露华鹜,以秋冬生卵,并出蜀。晨凫,肥而耐寒,宜为臛。

《越地传》曰:越人为竞渡。有轻薄少年各尚其勇,为鹜没之戏。有至水底,然后鱼跃而出。

○凫

《毛诗》曰: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又曰: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殽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尔酒既多,尔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

《韩诗外传》曰:赵仓唐傅为魏文侯太子击使於外,问太子曰:’侯何好?’曰:’嗜晨凫,好北犬。’於是遣唐绁北犬,奉晨凫献之。侯曰:’击爱我,知我所嗜好。’

《庄子》曰:凫糁虽短,续之则忧。

《风俗通》曰:王乔者,河东人,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於是候凫至,举罗张之,狄一诗履。乃诏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

《楚辞》曰:宁与骐骥抗轭,将与鸡鹜争食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泛泛若死晷之凫?

焦赣《易林》曰:凫舞鼓翼,嘉乐尧德。

《李陵赠苏武诗》曰:二凫俱北飞,一凫独南翔。我当留斯馆,子当归故乡。

《苏武与李陵书》曰:乘云附景,不足以譬速;晨凫失群,不足以喻疾。岂可因归雁以运粮,托景风以饷军哉?

《晋书·张华传》曰:人有得凫鸟毛,长三丈,以示华。华见,惨然曰:’杆谓海凫毛也,出则天下乱。’

《后周书》曰:初,贺胜至关中,自以年位守重,见太祖不拜。寻而自悔,太祖亦有望焉。后从太祖宴于昆明池,时有双凫游於池上,太祖乃授弓矢於胜,曰:’不槛瀚射久矣,请以为欢。’胜射之,一发俱中。因拜太祖曰:’使胜得奉神武,以讨不庭,皆如此也。’太祖大悦。自是恩礼日重,胜亦尽诚推奉。

《周书》曰:太祖车驾幸城南园,临水亭,见双凫争藻戏於池面,引弓射之,一发而叠贯,从官欢呼拜贺。上命翰林绘工,写之缣素。

《南越志》曰:化蒙县祠山上有池,池中有松凫。如今野凫,栖息松间,故俗谓松凫。

《吴录·地理记》曰:石首鱼至秋化为冠凫,头中有石。

《冢墓记》曰:阖闾家中有玉凫。

《广州先贤传》曰:顿琦至孝。母丧感慕,哀声不绝。致飞凫白鹅栖庐侧,见人辄去,见琦而留。

又曰:丁密遭父艰,致飞凫一诗,游庐旁小池,见人则驯附,如家所畜。后遭母哀,密归至所,居一兽,故双凫复游戏池中。

崔豹《古今注》曰:凫雁常在海边沙上,食沙石,皆消烂;惟食海蛤不消,随其粪出。以为药,倍胜馀者。

蔡叔《斗凫赋》曰:冠绿葩以耀首,缀素毛以点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卷六-译文

《礼记·内则》说:舒雁翠。(郑玄注曰:翠,尾舒。雁,鹅也。谓不利人。)

《尔雅》说:〈击鸟〉、鷜、鹅;(郭璞注曰:今之野鹅。)舒雁,鹅。(郭璞注曰:《礼记》曰:出如舒雁。匠箔东呼〈可鸟〉,音加。)

《广雅》说:驾鹅,野鹅也。

《吴志》说:景帝有病,让巫师来看鬼。想试一试,就杀了一只鹅,埋在苑中,搭了屋子和床几,用女人的衣服和物品放在上面。然后让巫师去看,如果能够说出墓中女人的样子,就给予奖赏。这个巫师看了一天到晚上都没有说出什么。皇帝催问得很急,巫师才说:‘实际上没看到有鬼,只看到一头白鹅在墓上。所以没有立刻说出来,怀疑是神鬼变化成了鹅,肯定不会再变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景帝就给了他丰厚的赏赐。

《晋书》说:永嘉年间,洛阳东北步广里地面塌陷,有二只鹅从地里出来,一只是白的,一只是灰的。白的那只不能飞,灰的那只飞走了。断续,字仲道,感叹说:‘从前有周时,盟会在狄泉,就是这个地方。灰的,像胡人;白的,像国人。这能完全说明吗?’

又记载:刘毅家在京口,非常贫穷。经常和乡里的士大夫们一起去东堂聚会,当时庾悦担任司徒右长史,要求大家离开东堂。刘毅已经先到了,派人去告诉庾悦说:‘我身体不好,又贫穷,去一次东堂非常困难。您是个大方的人,哪里不能去,怎么能把东堂让给我呢?’庾悦向来豪爽,径直上前不回答。当时大家都避开了,只有刘毅像以前一样留下射箭。庾悦的酒菜非常丰盛,但没有给刘毅。刘毅没有离开,庾悦非常不高兴。刘毅又派人去告诉庾悦说:‘我今年还没有得到一只鹅,怎么能用剩下的烤肉来款待您呢?’庾悦还是没有回答。等到刘毅显贵后,上奏请求解除庾悦都督将军的职务,深深地羞辱了他。庾悦不得志,背上长疮,不久就死了。

《宋书》说:胡蕃担任高祖的从事,征讨广固,几个月都没有攻下。忽然有一只像鹅的鸟,灰黑色,飞进了高祖的帐篷里。大家都惊讶,胡蕃站起来祝贺说:‘灰黑色的,是敌军。敌军归顺我们,是大吉之兆。’第二天攻打城池,城池被攻陷。

又记载:孔静居在山阴。宋武帝年轻的时候,去拜访他。孔静当时在睡觉,梦见有人对他说:‘天子在门口。’醒来后,派人出去看,皇帝正好到了。孔静谦虚地接待,就留皇帝住下。晚上煮粥,没有鱼,用新孵的鹅蛋煮了作为食物。平定叛贼后,任命孔静为奋威将军。

又记载:刘暄最初担任江夏王宝玄郢州的行事,处理事务过于严格。王妃要煮鹅肫,帐下的人询问刘暄,刘暄说:‘早上已经煮了鹅,不用再煮这个了。’宝玄非常生气,说:‘舅舅太没有亲情了。’

《齐书》说:卞彬在《禽兽决录目》中说:‘鹅性格固执而傲慢,就像潘敞一样。’

又记载:桂阳之战,朝廷周章下诏书,很久都没有完成。高帝带人进入中书省,先赐给他们酒食。周章向来能喝酒,吃烤鹅,快吃完的时候,又喝了几升酒,文诰也准备好了。

《南史》说:何远担任永康令,人们都很称赞他。太守王彬巡视属县,各个县都准备了丰盛的酒席来招待他。到了武康,何远只准备了干粮和水。王彬离开后,何远送到边界,送上一斗酒和一只鹅就告别了。王彬开玩笑说:‘你的礼节超过了陆纳,难道不会被古人嘲笑吗?’

《三国典略》说:庾信从建康逃回江陵,湘东王因此赐给了他妾室徐氏。妾室和庾信的弟弟庾掞私通,庾掞想得到徐氏,但没有人敢说。庾信院子里有一只灰鹅,庾掞就在鹅颈上系了一封信。庾信看到后,是庾掞的信。于是他在信的末尾写道:‘畜生求你!’

《唐书》说:玄和十二年,李愬袭击蔡州。军队到达悬瓠城,半夜下大雪。城旁有一个鹅鸭池,李愬让人惊扰鹅鸭,以混淆声音。

《列子》说:黄帝和炎帝打仗,用雕、雁、鹅作为旗帜。

《鲁猎萦》说:君王有足够的鹅鸭食物,士人却只有一半的豆子。

《孟子》说:仲子认为哥哥的俸禄是不义的,避开哥哥和母亲住在陵。有一天他回家,有人送给他一只活鹅,他皱着眉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鹅鹅’呢?’他的母亲杀了这只鹅,给他吃。他哥哥从外面回来,说:‘这是‘鹅鹅’的肉。’他吃下去后,就吐了出来。(赵歧注:‘鹅鹅’,鹅的叫声。)

《战国策》说:管燕得罪了齐王,对左右的人说:‘谁能和我一起到诸侯那里去?’左右没有人回答。管燕流着泪说:‘悲哀啊!士人怎么这么容易得到却难以使用呢?’田需回答说:‘士人三次吃饭都吃不饱,而君王的鹅鸭却有很多;下宫穿着华丽的衣服,士人却不能穿。而且,财富是君王看轻的;死亡是臣子看重的。君王不肯用自己看轻的东西给士人,却要求他们用自己看重的事情来报答,这不是士人容易得到却难以使用的原因。’

《异苑》说:傅承担任江夏守。有一对鹅丢失了三年,忽然有人引导找到了三十多头鹅向傅承家。

《秦记》说:符殷吃烤鹅,知道黑白之分。别人不相信,不久试验了一下,果然如此。

《世说》说:会稽有一个孤居的老妇人,养了一只鹅,叫声清亮悠长。当时王逸少担任太守,想去买这只鹅,但没有买到。王逸少就带着老朋友,驾车一起去观看。老妇人听说二千石的大官要来,就煮了这只鹅等着。王逸少到了,完全失去了原来的意图,叹息了一整天。

《俗记》说:京下的刘光禄养了一只好鹅。刘后军从京师回到寻阳,用一对鹅作为给后军的礼物,都是纯苍色的,脖子长四尺左右,头像龙。这对鹅价值五万。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鹅。

《张鸿传》说:张鸿担任慕容晃的黄门郎,非常宠爱他。最初,张鸿被刑罚,脖子下长出了三根黄胡子,长一寸多。于是派人让他出宫去看鹅鸭。

沉充《鹅赋序》说:先父俞颍川,特别擅长养鹅。他找到的骏鹅,就像张猛虎一样,很多人都很喜欢。当时有绿眼的、黄嘴的、折翼的、红头的,都经过俞颍川的喜爱。焦叔明在太康年间得到一只大灰鹅,从嘴到脚,四尺九寸,体色丰丽,叫声惊人,三年后被恶狗害死。可惜它没有善终,所以我写了这篇赋。

崔豹《古今注》说:鹅,像天鹅但更大,脖子长八尺,善于斗,喜欢吃蛇。

《列异传》说:庐山左右经常有野鹅,几千只一群。老人们传说:‘常常有一只猫吃鹅。第二天,看到猫在沙洲上叫,就像被捆绑一样。’

《南越志》说:化蒙县祠山上有湖,湖中有泉鹅,就像现在的野鹅,在山泉中嬉戏,因此被称为泉鹅。

《两京记》说:净影寺的沙门惠远讲经。最初,他在乡里养了一只鹅,经常跟着他听经。等到惠远进入京城,鹅被留在寺里,日夜不停地鸣叫。僧人们把它送到京城,到了这座寺的大门,它自然知道惠远的房间,就进去亲近。每当听到讲经的钟声,就进入殿堂伏下听讲,如果听到其他事情,就鸣叫着飞出去。就这样六年过去了,忽然在庭院里哀叫,不愿意进殿堂。惠远感慨万分,不久就去世了。寺里有一块惠远的碑,也记载了这件事。

《岭南异物志》说:南方道路上的酋长们常常选择鹅的细毛,夹杂着布和棉花做成被子,再纵横交错地填充,其柔软程度不亚于夹纩(一种保暖的丝绵)。俗语说鹅毛柔软温暖而性质寒冷,特别适合用来包裹婴儿以防止惊痫。

《云南记》说:韦齐休被派往云南,驻扎在城驿。城外的西墙外有一个大池塘,池塘边垂挂着柳树,形成一片阴凉,池塘中有许多鹅鸭。

《幽明录》说:晋朝义熙年间,羌族首领姚略破坏了洛阳,挖掘阴沟时发现了一只雄鹅,还有一只金色的交颈鹅,它长鸣的声音可以传到九皋。

《临海记》说:郡东南有白石山,高三百多丈,看起来像雪一样。山上有一个湖,据老年人传说,这里是仅狞萹聚集的地方,八桂树种植的地方。山下有一条溪流,金光闪闪。

又记载:郡东有宴室山。老年人说:在越王时期,山上建起了望海馆,山下有一个湖,湖中有仅狞萹和飞鱼。

《唐书》说:贞观二十年,吐蕃派遣大臣禄东赞上表说:‘释屿子统治四方,日月照耀之国,都成为臣子。而高丽依仗偏远,缺少臣子的礼节。天子亲自率领百万大军,渡过辽河进行讨伐。攻城陷阵,指日凯旋。奴才听说陛下出发,不久就听说已经回国。雁飞得快,也比不上陛下行动迅速。如果我有幸成为女婿,会感到非常高兴。鹅就像雁一样,所以制作了仅狞萹来奉献。’这只鹅是用黄金铸造的,高七尺,中间可以装三斛酒。

《淮南子》说:鲁班、墨子用木头做成鹅,它能飞三天,但不能用来做工匠。

《唐书》说:高祖李渊的义军到达河东,隋朝将领尧君素守城。当时围攻非常紧急,尧君素就做了木鹅,在鹅颈上放置信件,讨论形势,将信件放入黄河中。河阳的守卫得到了信件,送达东都,越王杨侗看了后叹息。

○鸭

《尔雅》说:舒凫,就是鹜。(郭璞注:鸭。)

《广雅》说:凫、鹜,都是鸭。

《魏氏春秋》说:司马文王镇守许昌,被召回京师,准备反击姜维。到京师后,皇帝在平乐观检阅军队,与左右小臣商议,趁文王辞行时,写下诏书。文王进入,皇帝正在吃饭,优人云午等人唱道:‘青头鸡。’青头鸡就是鸭。皇帝害怕不敢发出声音。景王因此计划废黜皇帝。

《江表传》说:魏文帝曹丕派人求斗鸭,群臣上奏:‘不应给予。’曹丕说:‘他正处于丧期,所求如此,怎能与他谈论礼节呢?’于是将斗鸭全部给了使者。

《吴志》说:建昌侯孙虑在堂前建造斗鸭栏,颇为精致。陆逊严肃地说:‘君侯应该勤于阅读经典,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孙虑立即拆毁了它。

《南史》说:齐国人渡江,到达玄武湖西北的莫府山南。我军从复舟东移,驻扎在郊坛北,与齐军对峙。当时粮食吃尽,调集市民供应军队。都是用麦屑做成的饭,用荷叶包裹分给士兵,大家都感到困顿。恰逢文帝送来三千石米、一千头鸭。皇帝立即煮米煮鸭,发誓要再打一仗。将士们和自卫、计算粮食的数量,每个人都包裹着饭,加上鸭肉。皇帝命令军队在夜间吃饭攻击,齐军大败。

《三国典略》说:高德正辅佐齐朝,在未受处罚之前,家中有一群红色的鸭在庭院中行走,狗追过去,结果变成了碎肉。

《北史》说:玄善认为高颎有宰相的才能,常常对皇帝说:‘杨素粗心大意,苏威胆小懦弱,玄胄、玄昊正像鸭一样。可以托付国家的人,只有高颎。’皇帝最初同意了。

《唐书》说:齐王李祐,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喜欢养鸭。在叛乱之前,突然有一只野猫进入笼中,咬死了四十多只鸭,都咬断了头。等到失败后,与他同谋而被处死的有四十四人。

《抱朴子》说:有白虎七变法:取三月三日的虎血、鸭血等混合在一起;初生的草像胡麻一样,生取其果实混合在一起。可以改变形状和面貌。

《两京杂记》说:高祖建造了新丰,并迁移了旧社。把狗、羊、鸡、鸭放在道路上,也都能认出它们的家。

《傅子》说:鸭足为什么是眅?鸡足为什么是盺?眅、盺我不知道,何况问天地呢!

《金楼子》说:海鸭的大小和普通鸭一样,羽毛斑白,红色叫做交鸟。

《洞冥记》说:武帝登上望月台,南端有三只青鸭飞来,然后落下。武帝很高兴。到了晚上,鸭在台端栖息,变成了三个小童,都穿着青色的花纹短袄,每人拿着五枚鲸鱼花纹的大钱,放在武帝的几案前。

《风俗通》说:鸡孵化鸭蛋,小鸭孵出来后下水,鸡母在岸边呼唤,小鸭出来后跟随母亲。鸭和鸡是不同类别的,却能相互跟随。

《博物志》说:中诸药毒已死者,取生鸭断头,将鸭颈内的血滴入病人口中,得血三两滴入喉中,立即苏醒。

《语林》说:傅信贫穷。他的母亲病弱,经常惊恐不安。信就取鸡鸭拔毛,放在灰尘上行走,掉在地上。母亲转而感到恐怖。

石崇《金谷诗序》说:我有庐舍,在河南金谷中,离城十里。有十顷田地,二百只羊,鸡、猪、鹅、鸭等应有尽有。

《寻阳记》说:周访与商人一起进入宫亭庙住宿。第二天早上上厕所,看到一个白头翁。周访追赶他,他变成了雄鸭。回到船上,想要煮它。商人争相观看,它就飞走了。

《广志》说:野鸭雄性的,头是红色的,有脚。

蔡氏《化清经》说:水战中的鸭,何必戴白缨?满桌的鸡,何必长鸣?

《新言》说:比如猛虎浮水,不如凫鸭;麒麟登木,不如猿猴。

《太玄经》说:白色的鸭、声音响亮的鸡、目光远大的兔、白蹄的猪、短嘴的狗、长脖子的马,君子的外表,为什么只有鸭不同呢?

《吴地记》说:鸭城,是吴王建造的城。城用来养鸭,周围几百里。

竺法真《登罗山疏》说:山上有一个神湖,湖中有白鸭。

《岭南异物志》说:广州浛洭县金池黄家,有一个养鹅鸭的池塘。经常在鸭粪中发现金片,于是收集了很多,每天能得到一两,因此致富。他的子孙都成为使府的重要官员。三代后,池塘中就没有金子了,黄家也耗尽了财力。

○鹜

《说文》说:鹜,野鸭。

《春秋左传》说:公膳,每天两只鸡。厨师偷换成鹜,子尾生气。

《春秋繁露》说:张汤问董仲舒说:‘祭祀宗庙时,可以用鹜代替凫吗?’回答说:‘鹜不是凫,凫不是鹜,硬的东西不能用来代替软的东西。’

《汉书》说:王莽多事鬼神,用了三千多种牲畜和鸟兽,后来不能全部准备,就用了急用的雁和鹜。

《东观汉记》说:马援给他的侄子马严和马敦写信说:‘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的人,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

《说苑》说:鹜没有其他心思,所以普通人把它作为礼物。

崔实《正论》说:现在下面的人冒犯上面的人,尊卑不分。如果让鸡和鹜有蛇颈龟身,五彩缤纷,难道会比凤凰还珍贵吗?

《唐子》说:我经常宴请宾客并设乐,有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接着下起了大雨,有一群鸭子排成队飞翔而过。这种情况是偶然的,和两只玄鹤一起飞翔有什么区别呢?

《广志》说:鸭子一次能生下一百个蛋,第二天又能再生。有一种露水鸭,在秋冬季节生蛋,都产自蜀地。早晨的鸭子,肥美且耐寒,适合做成肉羹。

《越地传》说:越地的人们喜欢赛龙舟。有一些轻薄少年都崇尚勇敢,进行鸭子潜水的游戏。有的人潜到水底,然后像鱼一样跃出水面。

《毛诗》说:将要飞翔将要翱翔,射箭捕捉野鸭和大雁。

《毛诗》又说:野鸭和鸿雁在泾水边,公尸前来宴请又来安宁。你的酒已经清澈,你的菜肴已经飘香。公尸宴饮,福禄随之而来。野鸭和鸿雁在沙滩上,公尸前来宴请又来适宜。你的酒已经很多,你的酒已经醇美。公尸宴饮,福禄随之而来。

《韩诗外传》说:赵国的仓唐傅为魏文侯太子击出使在外,问太子说:‘君侯喜欢什么?’太子说:‘喜欢早晨的野鸭,喜欢北方的猎犬。’于是派唐傅带上北方的猎犬,奉上早晨的野鸭献给他。君侯说:‘击爱我,知道我所喜欢的东西。’

《庄子》说:野鸭的羽毛虽然短,但接续起来却会感到忧虑。

《风俗通》说:王乔是河东人,担任叶县县令。王乔有神术。每月初一和十五,他经常从县里到朝廷朝见皇帝。人们奇怪他来得很频繁却不见车马,就暗中命令太史监视他,说他在到来之前,总有一对野鸭从东南飞来。于是等野鸭飞来,就举起罗网捕捉,得到了一双鞋子。于是下诏让尚方官府检查,发现那是四年前赐给尚书属官的鞋子。

《楚辞》说:宁愿和千里马并驾齐驱,也不愿和鸡鸭争食。宁愿像千里马一样昂首阔步,也不愿像野鸭一样漂泊不定。

焦赣《易林》说:野鸭舞动翅膀,赞美尧帝的德行。

《李陵赠苏武诗》说:两只野鸭一起向北飞,一只野鸭独自向南翔。我应该留在这里,你则应该回到故乡。

《苏武与李陵书》说:乘坐云彩附和影子,不足以比喻速度;早晨的野鸭失去了群,不足以比喻迅速。怎能因为归来的雁而运送粮食,借助影子风来供应军队呢?

《晋书·张华传》说:有人得到一只野鸭的羽毛,长三丈,给张华看。张华看到后,脸色变得惨然说:‘这应该是海鸭的羽毛,出现的时候天下就会大乱。’

《后周书》说:起初,贺胜到了关中,自认为年纪和地位都很重要,见到太祖不跪拜。不久后他后悔了,太祖也有期待。后来跟随太祖在昆明池宴会,当时有一对野鸭在池上嬉戏,太祖就给贺胜一把弓箭,说:‘好久没有射箭了,请让我开心一下。’贺胜一箭射中,于是跪拜太祖说:‘如果我能得到神武,来讨伐不臣服的人,都能像这样。’太祖非常高兴。从此以后,恩宠礼遇日益加重,贺胜也竭诚推奉。

《周书》说:太祖的车驾到了城南的园林,临水亭,看到一对野鸭在池面上争抢水草嬉戏,就拉弓射它们,一箭就射中了。官员们欢呼祝贺。太祖命令翰林院的画师,将这一幕画在丝绸上。

《南越志》说:化蒙县祠山上有池塘,池塘里有松鸭。现在的野鸭,栖息在松树间,所以当地人称它们为松鸭。

《吴录·地理记》说:石首鱼到了秋天变成了冠鸭,头中有石头。

《冢墓记》说:阖闾家中有一只玉鸭。

《广州先贤传》说:顿琦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感到非常悲伤,哀声不断。结果飞来的野鸭和白鹅停在他家的屋旁,看到人就会离开,看到顿琦就会留下。

《广州先贤传》又说:丁密遭遇父亲去世,有一只飞来的野鸭,停在屋旁的小池塘里,看到人就会驯服地靠近,就像家养的鸟一样。后来丁密遭遇母亲去世,回到这里,有一只野兽停留在那里,所以那对野鸭又在小池塘里嬉戏。

崔豹《古今注》说:野鸭和雁经常在海滩的沙地上,吃沙石,都会消化不良;只有吃海蛤不消化,随着粪便排出。这种药比其他药好很多。

蔡叔《斗鸭赋》说:冠戴绿色的花朵在头上闪耀,点缀着白色的羽毛在脖子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卷六-注解

鹅:鹅是一种家禽,属于雁形目鸭科,原产于亚洲和非洲,后被广泛饲养。在中国古代,鹅不仅是食物来源,还象征着纯洁和忠诚。在文学作品中,鹅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质或行为。

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礼制文献,记录了周代及其后各朝的礼仪制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

内则:《礼记》中的篇章,主要讲述家庭内部的礼仪规范。

舒雁:舒雁指的是展开翅膀的鹅,这里用来比喻鹅的形态。

雁:雁。

尔雅:《尔雅》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词典,收录了大量的动植物、器物、地理、天文等词汇及其解释。

郭璞: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训诂学家。

广雅:《广雅》是东汉时期的一部词典,由杨雄编纂,郭璞注解。

吴志:《吴志》是《三国志》中的一部,记载了三国时期吴国的历史。

景帝:景帝是西汉时期的皇帝,即汉景帝。

巫: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职业,从事占卜、治病等活动。

晋书:《晋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正史,记载了晋朝的历史。

永嘉:永嘉是晋朝的一个年号,时间约为公元307年至313年。

洛阳:古代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步广里:步广里是洛阳的一个地名。

刘毅:刘毅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

庾悦:庾悦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宋书:《宋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正史,记载了南朝宋的历史。

胡蕃:胡蕃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高祖:高祖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即刘裕。

孔静居:孔静居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

宋武:宋武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的字。

刘暄:刘暄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江夏王宝玄:江夏王宝玄是南朝宋的宗室。

卞彬:卞彬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

桂阳之役:桂阳之役是南朝宋时期的一次战役。

朝庭:朝庭即朝廷,指皇帝和政府。

高帝:高帝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中书内省:中书内省是朝廷的机构之一。

何远:何远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太守:太守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的称号。

王彬:王彬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陆纳:陆纳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

庾信: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江陵:江陵是古代中国的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湘东王:湘东王是南北朝时期的宗室。

徐氏:徐氏是庾信的妾室。

掞:掞是庾信的弟弟。

李愬:李愬是唐朝时期的将领。

蔡州:蔡州是唐朝时期的一个州名。

悬瓠城:悬瓠城是蔡州的一个城池。

黄帝: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

炎帝:炎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

鲁猎萦:鲁猎萦是古代文学作品。

仲子:仲子是古代文学作品《孟子》中的人物。

兄:兄是古代文学作品《孟子》中的人物仲子的哥哥。

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收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故事。

管燕:管燕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田需:田需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异苑:《异苑》是古代文学作品。

傅承:傅承是古代文学作品《异苑》中的人物。

符殷:符殷是古代文学作品《秦记》中的人物。

京下:京下指京师,即都城。

刘光禄:刘光禄是古代文学作品《俗记》中的人物。

后军:后军是古代军队中的一个编制。

寻阳:寻阳是古代中国的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西省。

慕容晃:慕容晃是古代文学作品《张鸿传》中的人物。

黄门郎:黄门郎是古代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刑鸿:刑鸿是古代文学作品《张鸿传》中的人物。

张猛虎:张猛虎是古代文学作品《张鸿传》中的人物。

焦叔明:焦叔明是古代文学作品《张鸿传》中的人物。

太康:太康是晋朝的一个年号,时间约为公元280年至290年。

崔豹:崔豹是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古今注:《古今注》是崔豹的一部著作。

庐山:庐山是中国江西省的一座山。

长老:长老指年长的人,这里可能指古代的传教士或智者。

化蒙县:古代县名。

祠山:祭祀的山。

净影寺:净影寺是古代中国的寺庙。

沙门:沙门是佛教徒的称呼。

惠远:惠远是古代文学作品《两京记》中的人物。

京:京指京师,即都城。

岭南异物志:《岭南异物志》是唐代杨万里所著的一部地理志书,记载了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物产等。

南道之酋毫:指南方的少数民族首领。

鹅之细毛:鹅的细软羽毛。

布帛絮:布料和棉花。

挟纩:古代的一种被子,以丝绵为填充物。

鹅毛:鹅的羽毛,常用于填充枕头或被子。

性冷:性质寒冷。

婴儿:指婴儿。

惊痫: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云南记:《云南记》是唐代段成式所著的一部地理志书,记载了云南地区的地理、风俗、物产等。

韦齐休:唐代官员。

屯城驿:古代的驿站。

斗门:古代城门。

垂柳:一种树木,叶子细长,常用于绿化。

阴:树荫。

鹅鸭:鹅和鸭子。

幽明录:《幽明录》是南北朝时期干宝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

羌主姚略:羌族首领。

阴沟:地下排水沟。

砖:一种建筑材料。

金色交颈:金色的颈环。

九皋:古代指远方。

临海记:《临海记》是唐代刘伯庄所著的一部地理志书,记载了临海地区的地理、风俗、物产等。

郡东南:郡的东南方向。

白石山:一座山名。

湖:湖泊。

仅狞萹:一种植物。

八桂:指八桂树。

宴室山:一座山名。

越王:古代越国的国王。

望海馆:古代的一种建筑,用于远望大海。

唐书:《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等编纂的一部史书,记载了唐朝的历史。

贞观二十年:唐朝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间的第二十年。

吐蕃:古代藏族的一个部落。

禄东赞:吐蕃大臣。

释屿子:指佛教。

高丽: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

辽:指辽河。

隳城陷阵:攻城破阵。

凯旋:胜利归来。

子婿:女婿。

黄金铸成:用黄金铸造。

中可实酒三斛:中间可以装三斛酒。

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鲁般:古代著名的木匠。

墨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木鹅:用木头制作的鹅。

集:聚集。

不可使为工也:不能用来做工作。

尧君素:隋朝将领。

河阳守者:河阳的守卫。

东都:指东都洛阳。

越王侗:东晋末年的越王。

鸭:一种水禽。

舒凫:一种水禽。

鹜:野鸭。

司马文王:司马昭,晋朝的皇帝。

许昌:古代的一个城市。

京师:古代的都城。

平乐观:古代的一种观景台。

优人:古代的艺人。

青头鸡:鸭的一种。

景王:司马师,晋朝的皇帝。

权: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皇帝。

斗鸭: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以斗鸭为乐。

陆逊: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

建昌侯孙虑: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

麦屑为饭:用麦麸做成的饭。

荷叶裹:用荷叶包裹。

米:稻米。

鸭千头:一千只鸭子。

文帝: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皇帝。

齐人:指齐国人。

玄武湖:位于南京市的一座湖泊。

莫府山:一座山名。

郊坛:古代的一种祭祀场所。

高德正:北齐的官员。

赤鸭:红色的鸭子。

犬:狗。

高颎:北齐的宰相。

玄胄、玄昊:指玄胄、玄昊二人。

社谡:古代的一种官职。

齐王祐:唐朝的齐王。

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野狸:野猫。

咬四十馀鸭:咬死了四十多只鸭子。

断其头:咬断它们的头。

同恶而诛者:与罪犯一同被处决的人。

抱朴子: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一部道教典籍。

白虎七变法:一种道教法术。

胡麻:一种植物,种子可食用。

移形易貌:改变形态和面貌。

两京杂记:唐代李延寿所著的一部地理志书。

新丰:古代的一个城市。

旧社:古代的一个村落。

放犬、羊、鸡、鸭於通途:把狗、羊、鸡、鸭放到道路上。

识其家:能够认出它们的家。

傅子:西晋傅玄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金楼子:南北朝时期萧统所著的一部杂著。

洞冥记: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的一部志怪小说。

武帝:南朝宋武帝刘裕。

望月台:一座观月的高台。

三青鸭:三只青色的鸭子。

青绮文襦:一种青色的衣服。

鲸文大钱:一种大钱币。

风俗通:东汉应劭所著的一部民俗志。

鸡伏鸭卵:鸡孵化鸭蛋。

雏:幼鸟。

鸭、鸡异类:鸭和鸡是不同的种类。

博物志:东汉张华所著的一部博物志。

中诸药毒:中了各种药物的毒。

断头:砍头。

病者:病人。

傅信:古代的一位人物。

羸病:瘦弱多病。

惊悸:惊慌恐惧。

灭毛:拔毛。

承尘:灰尘。

石崇:西晋时期的一位富豪。

金谷诗序:石崇所著的一篇序文。

寻阳记: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著的一部地理志。

周访: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将领。

宫亭庙:一座庙宇。

野鸭:野生的鸭子。

雄鸭:公鸭。

距:鸭子的脚趾。

蔡氏《化清经》:蔡氏所著的一部道教典籍。

水战之鸭:用于水战的鸭子。

盈俎之鸡:盛满酒杯的鸡。

新言:一种古代的哲学著作。

凫鸭:指鸭。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

猿猴:一种灵长类动物。

太玄经:道教经典。

素婴之鸭:白色的鸭子。

翰音之鸡:高声鸣叫的鸡。

望视之兔:善于观察的兔子。

白蹄之豕:白蹄的猪。

短啄之狗:短嘴的狗。

修颈之马:长颈的马。

君子: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鸭城:以养鸭为特色的城。

罗山:一座山名。

神湖:神秘的湖泊。

麸金片:金子碎片。

使府:古代的官府。

剧职:重要的官职。

力殚:耗尽力量。

说文:东汉许慎所著的一部文字学著作。

春秋左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一部史书。

公膳:公家的膳食。

鹜非凫:鹜不是凫。

鸟兽:鸟类和兽类。

急员:紧急招募的人员。

东观汉记:东汉刘珍所著的一部史书。

马援:东汉时期的将领。

严敦:马援的侄子。

学龙伯高不就:学习龙伯高但不成功。

刻鹄不成,尚类鹜者:雕刻鹜鸟不成,但还像鹜鸟。

说苑:西汉刘向所著的一部杂说。

崔实《正论》:崔实所著的一部政治论著。

宾:宾客,指贵宾。

设乐:摆设音乐,指举行宴会。

玄鹤:黑色的鹤,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

广志:古代地理书籍。

百卵:指大量产卵。

蜀:古代蜀国,现在的四川地区。

臛:一种肉羹。

竞渡:比赛划船。

轻薄少年:轻浮浅薄的年轻人。

鹜没之戏:指潜入水中嬉戏。

凫:野鸭。

毛诗:《诗经》中的部分篇章。

弋:用绳索拴着箭射。

公尸:古代祭祀中扮演死者的人。

燕:宴请。

宁:宁愿。

骐骥:良马。

泛泛:轻浮的样子。

易林:《易经》的占卜书。

苏武:汉代著名使节。

李陵:汉代将领。

尚方:古代官署名,负责制作宫廷用品。

狄:古代官名,负责监察。

尚书:古代官名,负责文书。

官属:官员及其下属。

履:鞋子。

楚辞:《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鸡鹜:鸡和野鸭。

松凫:栖息在松树上的野鸭。

石首鱼:一种鱼。

冠凫:头顶有冠的野鸭。

阖闾:春秋时期吴国国君。

玉凫:用玉制成的野鸭形状的装饰品。

顿琦:古代人物。

丁密:古代人物。

艰:丧事。

兽:指守护或陪伴的动物。

斗凫赋:古代文学作品。

冠绿葩:头上戴着绿色的花。

缀素毛:装饰着白色的羽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卷六-评注

《唐子》所述,作者以轻松的笔调描绘了一场宴会中突如其来的自然景象,天空中云雾突起,大雨倾盆,群鹜成列飞翔而过。这种偶然的自然现象,与传说中的玄鹤二八相比,显得平凡无奇,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世间万物平等观的认识。

《广志》中描述的鹜鸟繁殖能力和其独特的生长习性,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记录。鹜鸟的肥美和耐寒特性,以及其肉可用来制作美食,反映了古人对食物的讲究和对生活的热爱。

《越地传》中提到的竞渡习俗,展现了古人对体育活动的热衷,以及轻薄少年们追求勇敢和力量的精神。而鹜没之戏则是对水中潜行技巧的考验,体现了古人对生存技能的追求。

《毛诗》中的凫与雁,象征着高远的志向和纯洁的品质。诗中通过凫与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君子的赞美。

《韩诗外传》中赵仓唐傅献上太子所好之物,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忠诚,同时也反映了古代贵族对狩猎和美食的喜好。

《庄子》中的凫糁虽短,续之则忧,反映了庄子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风俗通》中王乔以神术飞行的故事,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现象的信仰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

《楚辞》中通过骐骥与鸡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批判。

焦赣《易林》中的凫舞鼓翼,象征着尧德之盛,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圣贤之德的向往。

《李陵赠苏武诗》和《苏武与李陵书》中通过凫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归乡的渴望。

《晋书·张华传》中关于凫鸟毛的记载,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记录和对吉凶预兆的解读。

《后周书》和《周书》中关于双凫的故事,展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对狩猎活动的重视。

《南越志》、《吴录·地理记》、《冢墓记》和《广州先贤传》中的凫鸟故事,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对动物的尊重。

崔豹《古今注》中关于凫雁食蛤的记载,体现了古人对动物习性的了解和对药物来源的探索。

蔡叔《斗凫赋》中对凫鸟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卷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97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