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卷九-原文
○燕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星散为燕。
《礼记》曰:仲春之月,玄鸟至之日,以趟阄祠於高禖,天子亲往。
《左传》曰:郯子云:’少皞,鸟师而鸟名。玄鸟氏,司分者也。'(玄鸟,燕也。春分来秋分去。)
又曰:吴公子札自卫如晋,将宿於戚,(戚,孙文子之邑也。)闻钟声,曰:’异哉!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於幕上也。'(言至危也。)
《诗》曰:《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玄鸟,乙鸟也。春分某驳。汤之先祖有娀女简狄配高辛,与之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以玄鸟至而祠焉。茫茫,大貌也。)
《尔雅》曰:燕燕,乙也。(注云:梁曰燕,齐曰乙。)
《史记》曰:帝喾少妃有娀氏(娀音嵩。)曰简狄,以春分玄鸟至之日祠于高禖。有玄鸟遗卵,简狄吞之,生契。
又曰:陈胜辍耕,叹曰:’燕雀安知鸿鹄掷昃哉!’
又曰:临江闵王荣坐侵庙壖为宫。上徵荣,诣中尉府。郅都责讯王,王恐,自杀,葬兰田。燕数万衔土置豕上,百姓怜之。
《汉书名臣奏》曰:丞相薛宣奏曰:’茂陵寝上食日,玄鸟来集,吐所含大豆,紫墨色,翱翔殿上。此陛下永与天无极,天下幸甚。’
又曰:成帝和平二年秋,大水,有燕生雀。
又曰:王莽开哀帝母丁姬冢,有燕数千,衔土投其穿中。
《魏志》曰:馆陶令诸葛原迁新兴太守,管辂祖饯之,宾客并会。自起取燕卵、蜂巢、蜘蛛着器中,使辂复输。卦成,辂曰:’含气须变,依于宇堂。雄雌以分,翅未舒张。此燕卵也。’
《晋中兴书》曰:中原丧乱,乡人遂共推郗鉴为主,与千馀家俱避难於鲁国峄山。山有重险,百姓饥馑,野无生草,时或掘野鼠、蛰燕而食之。
《晋书·载记》曰:慕容俊时,燕巢於俊正阳殿之西椒,生三雏,顶上竖毛。凡城献异鸟,五色成章。俊谓群僚曰:’是何祥也?’咸称:’燕者,燕鸟也。首有毛冠者,言大燕龙兴,冠通天冕,章甫之像也。巢正阳西椒者,至尊临轩,朝万国之徵也。三子者,数应三统之验也。神鸟五色,言圣朝将继五行之箓,以御四海者也。’俊览之大悦。
《南史》曰:襄阳霸城王整之姊嫁为卫敬瑜妻。年十六而敬瑜亡,父母舅姑咸欲嫁之,誓而不许,乃截耳置盘中为誓,乃止。所住户有燕巢,常怂愦去,后忽孤飞。女感其偏栖,乃以缕系脚为志。后岁,此燕果复更来,犹带前缕。女复为诗曰:’昔年无偶去,今春犹独归。故人恩既重,不忍复双飞。’雍州刺史西昌侯藻嘉其美节,乃起楼,於门题曰:’贞义卫妇之闾’。又表於台。
崔鸿《北凉录》曰:昔鲁人有浮海而失津者,至於澶州,见仲尼及七十子游於海中。与鲁人一木杖,令闭目乘之,使归告鲁侯,筑城以备寇。鲁人出海,投杖死晷,乃龙也。具以状告鲁侯,不信。俄而,有群燕数万衔土培城。鲁侯信之,大城曲阜。讫,而齐寇至,攻鲁不克而还。
《韩子》曰:天下无道,攻击不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
《淮南子》曰: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修封疆。(春分之后,四海出云。)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春分之后。)
又曰: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吕氏春秋》曰: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九成之台,饮食必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谥’。二女爱而争搏之,复以玉筐。少选,(高诱注曰:少选,须臾。)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曰《燕往飞》,实始为北音。
《宣验记》曰:程德度,武昌人。昔在寻阳,夜见屋里自明。先有燕巢,忽有小儿长尺馀,洁白,从巢出,至床前曰:’却后三年,当得长生之道。’寻暗而灭,甚秘密之。
又曰:沛国周氏有三子,瘖,并不能言。有人来乞饮,闻其儿声,问之,具以实对。客曰:’君可还内思过。’既异其言,知非常人。良久,云:’都不忆有罪过。’客曰:’试更思幼时事。’入内,食顷出曰:’记小儿时,当床有燕巢,中有三子,母还哺之,辄出取食。屋下举手得及,指向巢中,燕子亦出口承受,乃取三蒺藜,各与之吞,即死。母还,不见子,悲鸣而去。恒自悔责。’客变为道人之容,曰:’君既自知悔罪,今除矣。’便闻其儿言语周正,即不见道人。
《广雅》曰:玄鸟,燕也。
《说文》曰:燕,玄鸟也。布翅,拔尾,像形也。齐鲁谓之鳦。作巢避戊巳。
《论衡》曰:燕,鸟也。形似非气也。安得生人?且燕之长不过五寸,安能成七尺之形?契母適欲怀妊,遭吞燕卵,好奇因以为其生耳。
扬子《法言》曰:朱鸟翾翾,归其肆矣。(侯苞注曰:朱鸟,燕别名,四海肆也。)
《博物志》曰:人食燕肉,不可入水,为蛟龙所吞。
又曰:燕戊巳日不衔泥途巢,此非才智,自然得之。
《吴地记》曰:春申君都吴宫,因加巧饰。春申死,吏照燕窟,失火,遂焚。
《越绝书》曰:吴路西宫,在长秋,周一里二百二十六步。秦始皇十二年,守宫者照燕,失火烧之。
《苏州冢墓记》曰:宋青州刺史郁泰玄,字义真,好黄老。故老相传:泰性仁恕,德感禽兽。初葬之日,有群燕数千衔土於冢上。今冢犹高大,与他有异。村乡岁时,迄今祭祠。
《茅君内传》曰:句曲山有神芝五种。
弟三名燕贻芝,其色紫,形如葵藿,叶上有燕像,如欲飞状,光明洞澈。
食一株,拜为太清龙虎仙君。
崔豹《古今注》曰:燕,一名天女,一名鸷鸟。
《广州志》曰:燕有三种,乳於岩崖者为土燕。
《湘中记》曰:零陵有石燕,形似燕。得雷风则飞,鴶〈亢鸟〉如真燕。
《谈薮》曰:王景素尝与刘璡同在小斋,有燕集承尘,飞鸣相追。
景素曰:’万物各有性灵,而独贱於鳞羽乎?若斯鸟也,游则参於云烟之上,止则隐於林木之下,饥则啄,渴则饮,形体无累乎物,得失不关於心,一何乐哉!’
《九章算术》曰:五雀六燕,飞集於衡,衡適平;一雀一燕飞而异处,则雀重而燕轻。
○白燕
《宋玄嘉起居注》曰:玄年七月,有白燕集於齐郡,游翔庭宇。
经九日,乃去。
众燕翼随,恒有数千。
《陈书》曰:高士马枢目常黄,能视暗中物。
有白燕一诗,巢其庭树,驯狎栏庑,时上几案。
春来秋去,几三十年。
《抱朴子》曰:千岁燕,户向北,其色白而尾屈。
阴乾之,服一头得五百岁,此肉芝也。
京房《易占》曰:山见白燕,其君且得贵女。(今俗名为天女也。)
《续异记》曰:孙氏崎缕氏,见一童子当前,以钗掷之,跃入云中。
夜闻户外歌曰:’昔填夏家冢,辇泥头欲秃。今寄黄氏居,非意伤我目。’
寻觅巢中,得一白燕,左目伤。
《宣城记》曰:侍中纪昌睦,初生,有白燕一诗出巢。
既表素质,官途亦通。
《凉州记》曰:吕光大安三年,白燕游酒泉郡,黑燕列从。
《王威别传》曰:时有白燕来翔,被令为赋。
○赤燕
《田俅子》曰:少昊氏之时,赤燕一衔遇狞慓奚,集少昊氏之户,遗其丹书。
○雀
《春秋运斗枢》曰:涯掴星散为雀。
《礼记·月令》曰:季秋,鸿雁来宾;雀入大水,化为蛤。
又《内则》曰:雀、晏、蜩、范。(郑玄注云:范,蜂。)
又《三年问》曰:凡竖天地之间,血气之属,莫不知爱其类。今失丧其匹,至於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乃能去之。
《诗》曰: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春秋外传》曰:赵简子曰:’雀入淮而为蛤。’
《韩诗外传》曰:夫凤皇之初起也,遥遥千里,藩篱之雀喔咿而笑之。
及其升少阳,一诎一信,门羽云间,藩篱之雀超然自知,不及远矣。
《易通卦验》曰:立夏,雀子飞。
《史记》曰:赵武灵王自号’主父’,废长子章,而传国於公子何。
主父游沙丘,公子章作乱,与何战,败。
章趋主父,主父受之。
成、兑遂围主父。
主父饥,探雀鷇而食之。
月馀,遂饿死沙丘。
范晔《后汉书》曰:杨由,字襄侯,蜀郡人。
少习《易》,为文学掾。
时有雀夜集库门上,太守廉范以问,由对曰:’杆占郡内当有小兵,然不为害。’
后二十馀日,广柔县蛮夷反,杀伤长吏。
《宋书》曰:萧思话在青州,常所用铜斗,复在药厨下。
忽於斗下得二死雀,思话叹曰:’斗复而双雀殒,其不祥乎!’
俄而被系。
《北史》曰:后魏河南王曜,五岁,常射雀於道武前,中之,帝惊叹焉。
又曰:潘乐,字相贵。
初生,有一雀止其母左肩,占者咸言富贵之徵,因名相贵,后以为字。
《唐书》曰:开玄二十二年秋八月甲申,幽州长史张守圭,渝关界内,虸蚄虫食田稼,蔓延入平州。
俄倾,有群雀来食此虫,一日食尽。
平州稼穑无有伤者。
《庄子》曰:一雀遇羿,羿必得之。
或曰: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
是故殷汤以庖人笼伊尹,秦穆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
《抱朴子》曰:千羊不能捍独虎,万雀椿能抵一鹰。
《战国策》曰:庄辛谓楚王曰:’夫雀俯啄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伍录。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握丸,以加其颈也。’
《晏子春秋》曰:齐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
晏子再拜,曰:’吾君有圣人之道矣。君探鷇而弱,故反之,是长幼也。禽兽若此,而况人乎?此圣人之道也。’
《家语》曰:孔子见罗者所得雀皆黄口也,孔子曰:’黄口尽得,大雀独不得,何也?’
罗者对曰:’黄口从大雀者不得,大雀从黄口者可得。’
孔子顾语弟子曰:’君子慎所从。’
《孔丛子》曰:邯郸民以正月旦献雀於赵王,而缀以五彩,王大悦。
申叔告子顺曰:’王何以为也?’
对曰:’正旦放之。’
《吕氏春秋》曰:燕、雀争处於一屋之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以为安矣。
突决上焚栋宇,燕、雀颜色不变,是何也?不知祸之将及。
为人臣能免燕雀掷昵者寡矣。
《陈留耆旧传》曰:圉人魏尚,高帝时为大史,有罪系治狱。
有万头雀集狱棘树上,拊翼而鸣。
尚占曰:’雀,爵命之祥,其鸣’即即复’也。我其复故官也!’
有顷,诏还故官。
《说文》曰:雀,依人小鸟也。
《太玄经》曰:明珠弹雀,贵不当也。
《风俗通》曰:中平中,怀陵上有雀万馀,乱斗杀,头悬着树也。
郭璞《洞林》曰:丞相府有将雏鸡,雀飞集蒲俺上,驱之去,复来,如此再三。
令璞占之,此晋王即祚之渐也。
崔豹《古今注》曰:雀,一名嘉宾。
言栖宿人家,状如宾客也。
《王子年拾遗记》曰:舜葬苍梧之野,有鸟如丹雀,自州来,吐五色气,氛氲如云,名曰凭宵雀,能群飞衔土成坟。
《异苑》曰:上虞孙家奚奴,多诸方术;向空长啸,则群雀来萃;夜咒蚊虻,悉死於侧。
又曰:任城魏肇之,初生,有雀飞入其手。占者以为封爵之祥。
《益部耆旧传》曰:杨宣为西河太守,行县,有群雀鸣桑树上。宣谓吏曰:”前有复车粟,此雀相随欲往食。”行数里,果有复车粟。
张显《析言》曰:万雀椿及一凤皇,众星不如一明月。
《沙洲记》曰:寒岭韧荧阳川三十里,便有雀鼠同穴。雀亦如家雀,色小白;鼠亦如家鼠,色如黄,瓦无尾。
○舞雀
《述异记》曰:周成王玄年,贝多国人献舞雀,周公命返之。
○神雀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仙药,有昆丘神雀。
《汉书》曰:宣帝玄康三年,诏曰:”前年夏,神雀集雍。今春,五色鸟以万数飞属县,翱翔而舞,欲集未下。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掷巢、探卵、弹射飞鸟,具为令。”
《东观汉记》曰:永安十七年,公卿以神雀五色翔集京师,奉觞上寿,令贾逵作《神雀颂》。
崔豹《古今注》曰:孝哀帝太初三年,泰畤殿有雀五色,头冠长寸馀。始到时,鸟环其旁也。
《隋书》曰:开皇十六年,有神雀降於含章闼。高祖召百官赐宴,告以此瑞。许善心於坐请纸笔,制《神雀颂》奏之。高祖甚悦,曰:”我见神雀,共皇后观之。今且召公等入適述此事,善心於坐,始知即能成颂。’文不加点,笔不停毫’,常闻此言,今见其事。”因赐物二百段。
○赤雀
《春秋孔演图》曰:鸟化为书,孔子奉以告天。赤雀集书上,化为黄玉,刻曰:”孔提命作法为制,赤雀集。(将受命制。”
《尚书中候》曰:赤雀衔丹书入丰,止於昌前。
谢承《后汉书》曰:琅琏狞厖仲为不其令,赤雀乳厅事前桑上,民为作歌颂。
《吴录》曰:景帝永安六年,赤雀见於豫章。
《北齐书》曰:天保玄年,京师获赤雀,献於南郊。
《唐书》曰:武德中,赤雀巢於殿门。宴五品以上,颂者十馀人,极欢而罢。
《抱朴子》曰:《灵宝经》,仙术也。吴王伐石治宫室,而合石掷晷,得紫文金简之书,不能读之。使使者以问仲尼,曰:”吴王闲居,有赤雀衔书以置殿前,不知其义,故远谘呈。”仲尼视之,曰:”杆乃灵宝方,长生之法,禹所服也。禹将仙化,封之名山石函掷晷。今乃赤雀衔之,殆天授也。
《孙氏瑞应图》曰:赤雀者,王者动作应天时,则衔书来。
《遁甲》曰:赤雀椿见,则国无贤;白雀椿降,则无后嗣。(赤雀书,阳精也。白雀,主衔铁券,阴主衔精也。不来,则国无后嗣也。)
○白雀
《尚书中候》曰:维天降纪,泰伯出狩,至於咸阳。天振大雷,有火下,化为白雀,衔箓集於公车。
《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奉已约俭,台榭不侈,尊事耆老,则白雀见。
《典略》曰:泰伯出猎於咸阳,大雷,有火流下,化为白雀,衔丹书集於公车,书曰:”泰伯霸世。”
《魏略》曰:文帝欲受禅,白雀十九见。
《吴志》曰:华核上孙皎表曰:”明珠既睹,白雀继见。”
《燕书》曰:愍帝时,有异雀,素质绿头,集於端门东树,栖翔顿慨而去。夏四月,以异雀故,大赦;名东园为白雀园。
《凉州记》曰:吕光大安三年,白雀巢阳川令郭敏室。
《敦煌实录》曰:侯瑾,字子瑜,解鸟语。常出门,见白雀与群雀同行,慨然叹曰:”今天下大乱,君子小人相与杂。”
《北齐书》曰:临漳县令裴鉴,莅官清苦,致白雀之瑞。樊逊上《清德颂》十首。
《唐书》曰:初,高帝於大原斩王威,有白雀飞入高祖之怀。
又曰:武德九年,江州都督、太子卫副率侯君集於纳义门,献白雀一。
又曰:开玄十三年,兖州奏白雀见景戍。上谓宰臣曰:”往者吏官惟记灾异,将令王者惧而循得,故《春秋》不书祥瑞,惟记有年,敕圣人之意明矣。天下诸州府,不得更奏祥瑞。”
《南越志》曰:鲁城县多白雀,大如鸠,素质凝映。
《先贤传》曰:周不疑,曹公欲以为议郎,不就。时有白雀瑞,不疑已作颂,授纸笔,立令复作,操奇异之。
《罗含传》曰:含在家中,时有白雀集堂宇,此德行幽感所致。
《豫章旧志》曰:太守孔竺,临郡三月,白雀出。南昌太守夏侯嵩,临郡六年,白雀见。
○黄雀
《礼稽命徵》曰:祭五岳四渎,得其宜,则黄雀见。(黄雀,土精。)
《春秋考异邮》曰:黄帝将起,有黄雀赤头立日旁。帝占曰:”黄者,土精。赤者,火荧。雀者,赏萌。余当立。”
《古诗》曰: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
《说苑》曰:吴王欲伐荆,有谏者死。舍人少孺子羽斨不敢,即怀操弹於后园,露沾其衣,如是三旦。王曰:”子来何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黄雀延颈,欲啄螳螂,不知弹丸在其下。臣挟弹欲取黄雀,不知露沾衣。如此,皆务欲得於前,不顾於后患。”吴王乃罢。
《汉武故事》曰:拜孙卿为郎,持节候神。自太室至于端愠,云见一人,长五丈,自称巨公,牵黄犬,持黄雀,欲谒天子,因忽不见。
《续齐谐记》曰:弘农杨宝,字文渊,后汉名士也。
年九岁时,至华阴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丝颧。
宝见之,愍然,命左右取之归,致巾箱中养之,惟食黄花。
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
后忽与群雀俱来,哀鸣绕堂,数日乃去。
及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拜曰:’我,王母使臣。昔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这俶,实成德济。今当受使南海,不得奉侍。’
极以悲鸣,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且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於此遂绝。
宝生震,震生秉,秉生赐,赐生彪,四世明瀚,为东京盛族。
袁山松《后汉书》曰:陈弇,字叔明,陈留人。
学《尚书》。躬自耕种,常有黄雀飞来,随弇翱翔。
《风俗记》曰:六月,东南长风,俗名黄雀风。
时海鱼化为黄雀,因以为名。
《异苑》曰:永康王旷家,井上有一浣衣石,时时见有赤气。
后有二胡人寄居,忽求买石。
未及受钱,旷子妇孙氏睹二黄雀斗於石上,疾往取之,变成黄金。
萧广济《孝子传》曰:王祥后母础,欲得黄雀炙。
祥思念,卒难致。
须臾,忽有数十黄雀,飞入其幕。
《临海异物志》曰:黄雀鱼,常以八月化为黄雀,到十月入海为鱼。
《广志》曰:黄雀体纯脂,江夏竟陵常献给大官。
○青雀
《礼记·曲礼》曰:前有水,则载青旌。(郑玄注:载,举於旌首以惊众。青雀,水鸟也。)
刘祯诗曰:翩翩野青雀,栖窜茨棘蕃。
朝拾平田粒,夕饮曲池泉。
猥出蔚莱中,乃至丹丘边。
司马彪与山巨源诗曰:翩翩野青雀,受性孤且微。
昔生三河侧,鼓翼帝王畿。
糜玄诗曰:青雀西飞,别鹄东翔。
○大雀
《广志》曰:安息大雀,雁身,蹄似橐驼,色苍,举头高八九尺,张翅丈馀,卵如瓮。
《东观汉记》曰:永平玄年,安息王献条枝大雀。
《曹大家集》曰:兄超为西域都护,献大雀,诏大家作颂。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卷九-译文
《春秋运斗枢》说:摇光星散开形成了燕。
《礼记》说:在仲春这个月,当玄鸟到来的时候,人们会在高禖那里举行祭祀,天子会亲自前往。
《左传》说:郯子说:‘少皞是鸟的师傅,也是鸟的名字。玄鸟氏是负责分时的。’(玄鸟就是燕子。春天来,秋天去。)
又曰:吴公子札从卫国去晋国,将要住在戚邑,(戚是孙文子的封地。)听到钟声,说:‘奇怪啊!先生在这里,就像燕子在帷幕上筑巢一样危险。’(意思是说非常危险。)
《诗经》说:《燕燕》这首诗是卫庄姜送归妾时的作品。燕子飞翔,羽毛飘动。那个人要嫁过去了,她被送到野外。燕子飞翔,声音上下起伏。
又曰:天命玄鸟,降临人间生下了商,居住在广阔的殷地。(玄鸟,乙鸟也。春天分时来,秋天分时去。汤的祖先有娀女简狄,配高辛氏,在郊禖那里祈求,生下了契。所以人们把玄鸟到来作为祭祀的标志。茫茫,是广阔的样子。)
《尔雅》说:燕燕,乙也。(注解:梁地叫燕,齐地叫乙。)
《史记》说:帝喾的少妃有娀氏(娀音嵩。)叫简狄,在春分玄鸟到来那天在郊禖那里祭祀。有一只玄鸟留下一个蛋,简狄吞了它,生下了契。
又曰:陈胜停止耕作,叹息说:‘燕子怎么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又曰:临江闵王刘荣因为侵占庙宇的护堤建造宫殿。皇帝召回刘荣,到中尉府。郅都责问刘荣,刘荣害怕,自杀,葬在兰田。燕子数万只叼着土放在猪身上,百姓都同情它们。
《汉书名臣奏》说:丞相薛宣上奏说:‘茂陵寝宫上食物的日子,玄鸟来聚集,吐出所含的大豆,颜色是紫墨色,在殿上飞翔。这说明陛下与天同寿,天下庆幸啊。’
又曰:成帝和平二年秋天,发大水,有燕子生出了麻雀。
又曰:王莽打开哀帝母亲丁姬的坟墓,有几千只燕子,叼着土扔进墓穴中。
《魏志》说:馆陶令诸葛原升迁为新兴太守,管辂为他饯行,宾客都聚在一起。诸葛原自己拿起燕子蛋、蜂巢、蜘蛛放在器皿中,让管辂占卜。卦象形成后,管辂说:‘含有气息需要变化,依附在屋檐下。雄雌已经分开,翅膀还没有展开。这是燕子蛋。’
《晋中兴书》说:中原发生战乱,乡人共同推举郗鉴为主,和一千多家一起在鲁国峄山避难。山势险峻,百姓饥饿,野外没有草木,有时挖野鼠、冬眠的燕子来吃。
《晋书·载记》说:慕容俊时期,燕子在慕容俊的正阳殿西边的椒树上筑巢,生了三只雏鸟,头顶上长着羽毛。每次城中有异鸟出现,五色斑斓。慕容俊对群臣说:‘这是什么吉兆呢?’大家都说:‘燕子是燕子鸟。头顶有羽毛的,意味着大燕兴起,羽毛像通天的冠冕,章甫的样子。巢在正阳西椒上,意味着至高无上的人临轩,是朝见万国的征兆。三只鸟,是三统之验的象征。神鸟五色,意味着圣朝将继承五行之箓,以统治四海。’慕容俊看了非常高兴。
《南史》说:襄阳霸城王整的姐姐嫁给卫敬瑜为妻。十六岁时敬瑜去世,父母、舅舅、婆婆都想要再嫁她,她发誓不答应,于是剪断耳朵放在盘子里作为誓言,才停止。
崔鸿《北凉录》说:从前有鲁国人乘船出海迷失了方向,到了澶州,看到孔子和七十个弟子在海中游玩。他们给鲁国人一根木杖,让他闭上眼睛乘坐,让他回去告诉鲁侯,建造城墙来防备敌人。鲁国人出海,扔掉木杖,死了。他把情况告诉鲁侯,鲁侯不相信。不久,有数万只燕子叼着土筑城,鲁侯相信了,扩建了曲阜的城墙。最后,齐国的敌人来了,攻打鲁国没攻下就回去了。
《韩子》说:天下无道,攻击不止。甲胄生虱子,燕子住在帷幕里。
《淮南子》说:所以先王的政令,四海的云雾到来时就要修整疆界。(春分之后,四海出云。)青蛙、鸣叫的燕子下来,道路就畅通了。(春分之后。)
又曰:大厦建成,燕子雀来庆祝。
《吕氏春秋》说:有娀氏有两个未嫁的女子,为她们建造了九层的高台,吃饭时一定要击鼓。帝令燕子去看,燕子鸣叫着‘谥谥’。两个女子喜欢并争抢它,又用玉筐。过了一会儿,(高诱注解:一会儿。)打开来看,燕子留下两个蛋,向北飞去,再也没有回来。两个女子作了一首歌,叫《燕往飞》,实际上是北方音乐的起源。
《宣验记》说:程德度,武昌人。以前在寻阳,夜里看到屋子里自己发光。先有燕子巢,忽然有一个一尺多长的小孩子,洁白无瑕,从巢中出来,到床前说:‘再过三年,你将得到长生之道。’随后黑暗中消失了,非常神秘。
又曰:沛国周氏有三个儿子,哑巴,都不能说话。有人来讨水喝,听到他儿子的声音,问他们,他们如实回答。客人说:‘您可以回家反省。’既然他们的说话不同寻常,知道他们不是普通人。过了一会儿,说:‘都不记得有什么罪过了。’客人说:‘试着回想一下小时候的事情。’进去,一顿饭的功夫出来,说:‘记得小时候,床上有燕子巢,里面有三个孩子,母亲回来喂他们,就出去取食。屋下举手就能碰到,指向巢中,燕子也出来接受食物,然后取三根蒺藜,各自吞下去,就死了。母亲回来,不见孩子,悲伤地离开。一直后悔。’客人变成了道士的样子,说:‘既然你知道自己的罪过,现在可以免除了。’随即听到他儿子的言语变得正常,就看不见道士了。
《广雅》说:玄鸟,燕子。
《说文》说:燕子,玄鸟也。翅膀展开,尾巴翘起,形状像燕子。在齐鲁地区叫鳦。筑巢是为了避开戊己日。
《论衡》说:燕子,鸟也。形状像鸟,不是有气息的。怎么能生人呢?而且燕子的长度不过五寸,怎么能形成七尺的形状?契的母亲想要怀孕,遭遇吞下燕子蛋,好奇地认为这是她生育的原因。
扬子《法言》说:朱鸟翩翩,回到它的居所了。(侯苞注解:朱鸟,燕子的别名,四海肆也。)
《博物志》说:人吃了燕子的肉,不能下水,会被蛟龙吞掉。
又曰:燕子在戊己日不叼泥筑巢,这不是才智,是自然得来的。
《吴地记》说:春申君在吴宫居住,因此加以巧妙的装饰。春申君死后,官员照看燕子巢,失火,于是烧毁了。
《越绝书》说:吴路西宫,在长秋,周长一里二百二十六步。秦始皇十二年,守宫的人照看燕子,失火烧了。
《苏州冢墓记》说:宋青州刺史郁泰玄,字义真,喜欢黄老之学。老人们相传:泰性仁慈,德行感动了禽兽。他下葬的那天,有几千只燕子叼着土放在墓上。现在墓仍然很高大,与其他的不同。村庄的百姓,至今还在祭祀他。
《茅君内传》说:句曲山有五种神芝。第三种叫做燕贻芝,它的颜色是紫色,形状像向日葵和藿香,叶子上有着像燕子的图案,看起来像是要飞的样子,光彩透明。吃一株,就可以被封为太清龙虎仙君。
崔豹的《古今注》说:燕子,又名天女,又名鸷鸟。
《广州志》说:燕子有三种,在岩石上筑巢的是土燕。
《湘中记》说:零陵有石燕,形状像燕子。得到雷风就会飞起,像真的燕子。
《谈薮》说:王景素曾经和刘璡一起在小屋里,有一群燕子聚集在承尘板上,飞翔和鸣叫。景素说:‘万物各有灵性,为什么只有鸟类的羽毛被轻视呢?这样的鸟,飞翔时在云烟之上,栖息时在林木之下,饿了就啄食,渴了就饮水,身体不受外物的拖累,得失不挂在心上,多么快乐啊!’
《九章算术》说:五只雀和六只燕子聚集在衡山,衡山就平稳;如果一只雀和一只燕子飞到别处,那么雀就重燕子就轻。
关于白燕:《宋玄嘉起居注》说:玄嘉年七月,有白燕聚集在齐郡,在庭院中飞翔。过了九天,就离开了。其他的燕子跟着它的翅膀飞,常常有几千只。
《陈书》说:高士马枢的眼睛一直发黄,能在黑暗中看到东西。有一只白燕在它的庭院树上筑巢,亲近地停留在栏杆和屋檐下,时常飞到桌案上。春天来,秋天去,差不多三十年。
《抱朴子》说:千岁的燕子,头朝北,颜色是白色,尾巴弯曲。晒干后服用,吃一头可以活五百岁,这是肉芝。
京房的《易占》说:山上出现白燕,国君将会得到贵女。(现在俗称为天女。)《续异记》说:孙氏崎缕氏,看到一个童子站在面前,用发钗扔他,童子跳入云中。晚上听到门外唱歌说:‘以前填埋夏家的坟墓,车辕上的泥土都快要掉光了。现在寄居在黄家,没想到伤害了我的眼睛。’在巢中寻找,找到一只白燕,左眼受伤。
《宣城记》说:侍中纪昌睦,刚出生时,有一只白燕从巢中飞出。既然表明了素质,官途也畅通。
《凉州记》说:吕光大安三年,白燕在酒泉郡飞翔,黑燕跟随其后。
《王威别传》说:当时有白燕来飞翔,被命令写赋。
关于赤燕:《田俅子》说:在少昊氏的时候,一只赤燕叼着丹书落在少昊氏的门口。
关于雀:《春秋运斗枢》说:涯掴星散为雀。《礼记·月令》说:季秋,鸿雁来宾;雀入大水,化为蛤。《内则》说:雀、鹜、蝉、蜂。(郑玄注云:蜂,蜂。)《三年问》说:凡在天地之间,有血气的生物,都知道爱护自己的同类。现在失去了配偶,至于燕子,还有短暂的哀鸣,然后才能离开。《诗经》说:谁说雀没有角?为什么它能钻进我的屋。《春秋外传》说:赵简子说:‘雀进入淮水就变成了蛤。’《韩诗外传》说:凤凰刚起飞时,远远地飞千里,篱笆上的雀嘲笑它。等到它飞到少阳,一俯一仰,羽毛在云间,篱笆上的雀突然意识到自己比不上它。《易通卦验》说:立夏,雀子飞。《史记》说:赵武灵王自称为‘主父’,废了长子章,把国家传给了公子何。主父在沙丘游玩,公子章作乱,和何战斗,被打败。章跑向主父,主父接受了。成、兑就包围了主父。主父饿了,吃雀雏。一个月后,就在沙丘饿死了。《后汉书》说:杨由,字襄侯,蜀郡人。年轻时学习《易经》,担任文学掾。当时有雀在夜里聚集在仓库门口,太守廉范问他,由回答说:‘根据占卜,郡内会有小兵,但不会造成伤害。’二十多天后,广柔县的蛮夷反叛,杀伤了长吏。《宋书》说:萧思话在青州,经常使用的铜斗,放在药厨下面。突然在斗下面发现两只死雀,思话叹息说:‘斗又双雀死,这不吉祥吗!’不久后,他被拘禁。《北史》说:后魏河南王曜,五岁时,经常在道武面前射雀,射中了,皇帝惊叹。《北史》又说:潘乐,字相贵。刚出生时,有一只雀停在母亲的左肩上,占卜者都说这是富贵的征兆,因此取名相贵,后来用作字。《唐书》说:开元二十二年秋八月甲申,幽州长史张守圭,在渝关界内,虸蚄虫吃田里的庄稼,蔓延到平州。不久,有一群雀来吃这些虫子,一天就吃光了。平州的庄稼没有受到伤害。《庄子》说:一只雀遇到后羿,后羿一定能射中它。有人说:如果用天下作为笼子,雀就无处可逃。所以商汤用庖人笼伊尹,秦穆公用五羊皮笼百里奚。《抱朴子》说:千只羊不能抵挡一只老虎,万只雀却能抵挡一只鹰。《战国策》说:庄辛对楚王说:‘雀低头啄白粒,抬头栖息在茂密的树上,拍打翅膀,自以为很了不起了。却不知道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拿着弹丸,正准备加在它的脖子上。’《晏子春秋》说:齐景公捉雀雏,雀雏很弱,就放回去了。晏子再拜,说:‘我的君主有圣人的道德。君主捉雀雏而放回,这就是长幼之序。禽兽如此,何况人呢?这就是圣人的道德。’《家语》说:孔子看到捕鸟的人捉到的都是小雀,孔子说:‘小雀都捉到了,大雀却没捉到,为什么?’捕鸟的人回答说:‘小雀跟在大雀后面的是捉不到的,大雀跟在小雀后面的是可以捉到的。’孔子回头对弟子说:‘君子要慎重选择跟随的人。’《孔丛子》说:邯郸的百姓在正月元旦把雀献给赵王,然后用五彩线系着,赵王非常高兴。申叔告诉子顺说:‘赵王为什么这么做?’回答说:‘正月初一放飞它们。’《吕氏春秋》说:燕子和雀在一间屋下争夺位置,母子相互喂食,互相嬉戏,以为很安全。但是烟囱上面的火突然烧毁了屋顶,燕子和雀的颜色都没有改变,这是为什么?因为它们不知道灾祸即将到来。做臣子的能够避免像燕子那样亲近的人很少。《陈留耆旧传》说:圉人魏尚,在高帝时做大史,有罪被关在监狱里。有一万只雀聚集在监狱的荆棘树上,拍打翅膀鸣叫。尚占卜说:‘雀,是爵位的吉祥,它的鸣叫是“即即复”的意思。我将恢复我的旧职!’不久,诏令他恢复旧职。《说文》说:雀,依人小鸟也。《太玄经》说:用明珠弹雀,是不合时宜的。《风俗通》说:中平年间,怀陵上有上万只雀,互相争斗杀死了,头挂在树上。《郭璞·洞林》说:丞相府有一只孵小鸡的鸡,雀飞到蒲草上,赶走它,又飞回来,这样反复多次。命令郭璞占卜,这是晋王即位的征兆。《崔豹·古今注》说:雀,又名嘉宾。说它栖息在人家,像宾客一样。《王子年拾遗记》说:舜葬在苍梧的野地上,有一只像丹雀的鸟从州里来,吐出五彩的气,像云一样,名叫凭宵雀,能群飞衔土成坟。
《异苑》记载:上虞孙家的奴仆,擅长各种方术;他向空中长啸,群雀就会聚集过来;他在夜晚念咒驱蚊,蚊子都会死在他的旁边。
《异苑》又记载:任城魏肇之出生时,有一只雀飞入他的手中。占卜者认为这是他将来封爵的吉兆。
《益部耆旧传》记载:杨宣担任西河太守时,巡视县境,有一群雀在桑树上鸣叫。杨宣对属吏说:‘以前有运粮的车,这些雀跟着想去吃食。’走了几里路,果然发现了运粮的车。
张显在《析言》中说:一万只雀和一只凤凰,众星都不如一个月亮。
《沙洲记》记载:寒岭到韧荧阳川三十里,就有雀和鼠同穴而居。雀的颜色像家雀一样白,鼠的颜色像家鼠一样黄,尾巴像瓦片一样无。
关于舞雀,《述异记》记载:周成王幼年时,贝多国人献上舞雀,周公命令将其送回。
《汉武内传》记载:西王母的仙药中,有昆丘神雀。
《汉书》记载:宣帝元康三年,皇帝下诏说:‘去年夏天,神雀聚集在雍地。今年春天,五色鸟以万计飞到属县,盘旋起舞,想要聚集却还未降落。命令三辅地区,不得在春夏季节掷毁鸟巢、掏取鸟蛋、射杀飞鸟,特此下令。’
《东观汉记》记载:永安十七年,公卿们因为神雀五色翔集京师,举杯祝酒,命令贾逵创作《神雀颂》。
崔豹在《古今注》中说:孝哀帝太初三年,泰畤殿上有五色雀,头上的冠毛超过一寸。
《隋书》记载:开皇十六年,有神雀降落在含章闼。高祖召集百官设宴,告诉他们这个吉祥的征兆。许善心在座位上请求纸笔,创作了《神雀颂》献给高祖。高祖非常高兴,说:‘我见到神雀,和皇后一起观看。现在叫大家进来,告诉你们这件事,善心在座位上,就能立刻创作颂词。’文不加点,笔不停顿,常听说这样的话,现在亲眼见到这件事。’因此赐给他两百段布。
《春秋孔演图》记载:鸟变成书,孔子拿着它告诉上天。赤雀落在书上,变成黄玉,上面刻着:‘孔提命作法为制,赤雀集。’(将受命制作。)
《尚书中候》记载:赤雀带着丹书进入丰地,停留在昌前的位置。
谢承在《后汉书》中记载:琅琊狞厖仲担任不其令时,赤雀在厅事前的桑树上生蛋,百姓为他作歌颂。
《吴录》记载:景帝永安六年,赤雀出现在豫章。
《北齐书》记载:天保年间,京师获得赤雀,献到南郊。
《唐书》记载:武德年间,赤雀在殿门筑巢。宴请五品以上官员,有十几个颂者,非常欢快地结束。
《抱朴子》记载:《灵宝经》是一种仙术。吴王伐石建造宫室,将石头扔出去,得到紫文金简之书,无法阅读。派使者去问孔子,说:‘吴王闲居时,有赤雀带着书放在殿前,不知道它的意义,所以远来请教。’孔子看后,说:‘这是灵宝方,是长生之法,是大禹所服用的。大禹将要成仙,将名字刻在名山石函中扔出去。现在赤雀带着它,大概是天授的。’
《孙氏瑞应图》记载:赤雀是王者行动顺应天时,就会带着书来。
《遁甲》记载:赤雀出现,国家就没有贤人;白雀出现,就没有后代。(赤雀代表阳精,白雀代表阴精。不出现,国家就没有后代。)
《尚书中候》记载:天降下纪,泰伯出巡狩猎,到达咸阳。天降大雷,有火球落下,变成白雀,带着符箓聚集在公车。
《孝经援神契》记载:王者自己节俭,不奢侈地建造台榭,尊敬老人,白雀就会出现。
《典略》记载:泰伯在咸阳狩猎,天降大雷,有火球落下,变成白雀,带着符箓聚集在公车,上面写着:‘泰伯称霸。’
《魏略》记载:文帝想要接受禅让,白雀出现了十九次。
《吴志》记载:华核上孙皎的表章说:‘明珠已经出现,白雀接着出现。’
《燕书》记载:愍帝时,有异雀,羽毛白色,头颈绿色,聚集在端门东边的树上,栖息飞翔后感慨而去。夏四月,因为异雀的缘故,实行大赦;将东园命名为白雀园。
《凉州记》记载:吕光大安三年,白雀在阳川令郭敏的家中筑巢。
《敦煌实录》记载:侯瑾,字子瑜,能解鸟语。他经常出门,看到白雀和一群雀一起行走,感慨地说:‘今天下大乱,君子和小人混在一起。’
《北齐书》记载:临漳县令裴鉴,为官清廉,因此出现了白雀的祥瑞。樊逊上呈《清德颂》十首。
《唐书》记载:起初,高帝在大原斩杀王威,有白雀飞入高祖的怀中。
《唐书》又记载:武德九年,江州都督、太子卫副率侯君集在纳义门,献上一只白雀。
《唐书》又记载:开玄十三年,兖州上报白雀出现在景戍。皇帝对宰臣说:‘以前官员只记录灾异,让王者感到恐惧而谨慎行事,所以《春秋》不记录祥瑞,只记录年份,圣人的意图已经很明确了。天下各州府,不得再上报祥瑞。’
《南越志》记载:鲁城县有很多白雀,大小像鸠,羽毛白色,头颈绿色。
《先贤传》记载:周不疑,曹公想要任命他为议郎,他没有接受。当时有白雀的祥瑞,不疑已经创作了颂词,接过纸笔,立刻又创作了一篇。
《罗含传》记载:罗含在家中,有白雀聚集在堂前,这是他的德行感动了神灵。
《豫章旧志》记载:太守孔竺,到郡三个月,白雀出现。南昌太守夏侯嵩,到郡六年,白雀出现。
《礼稽命徵》记载:祭祀五岳四渎得当,黄雀就会出现。(黄雀是土精。)
《春秋考异邮》记载:黄帝将要兴起,有黄雀赤头站在日旁。黄帝占卜说:‘黄是土精,赤是火光,雀是赏赐的象征。我将要兴起。’
《古诗》记载:桂树开花不结果,黄雀在树梢筑巢。
《说苑》记载:吴王想要攻打荆,有劝谏的人被杀。舍人少孺子羽斨不敢劝谏,就在后园拿着弹弓,衣服被露水打湿,连续三天如此。吴王说:‘你为什么衣服这么湿?’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悲鸣,喝露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身体弯曲,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弓在它下面。我拿着弹弓想要捕捉黄雀,却不知道衣服被露水打湿。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后面的祸患。’吴王于是取消了攻打荆的计划。
《汉武故事》记载:任命孙卿为郎,持节候神。从太室到端门,云中见到一个人,身高五丈,自称巨公,牵着黄犬,拿着黄雀,想要拜见天子,突然不见了。
《续齐谐记》记载:弘农人杨宝,字文渊,是后汉时期的名士。他九岁的时候,在华阴的北边,看到一只黄雀被猫头鹰袭击,从树上掉下来,被蚂蚁包围。杨宝看到后非常同情,命令身边的人把它带回家,放在巾箱中养着,只给它吃黄色的花。过了百多天,黄雀的羽毛长齐了,早上出去晚上回来。后来有一天,它突然和一群麻雀一起来了,在院子里哀鸣,过了几天才离开。到了晚上三更的时候,杨宝还在读书没有睡觉,有个穿黄衣服的小孩向杨宝行礼说:‘我是王母娘娘的使者。以前我出使蓬莱,不小心被猫头鹰袭击了。你对我的仁爱之心,实际上是一种美德。现在我即将被派往南海,不能继续侍奉你了。’说完,他非常悲伤地鸣叫,把四个白玉环给了杨宝,说:‘让你的子孙后代纯洁无瑕,并且能够担任高官,就像这个玉环一样。’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杨宝生下儿子杨震,杨震生下杨秉,杨秉生下杨赐,杨赐生下杨彪,四代都很有名,是东京的显赫家族。
《后汉书》的作者袁山松说:陈弇,字叔明,是陈留人。他学习《尚书》。他亲自耕种,常常有黄雀飞来,跟随他飞翔。
《风俗记》记载:六月,东南风大,俗称黄雀风。当时海里的鱼变成了黄雀,因此得名。
《异苑》记载:永康年间,王旷家里井上有一块洗衣石,经常看到有红色的气体。后来有两个胡人寄居在这里,突然要求买这块石头。还没等他们拿到钱,王旷的儿媳孙氏看到两只黄雀在石头上打斗,急忙过去抓它们,结果变成了黄金。
萧广济在《孝子传》中说:王祥的后母想要吃黄雀肉。王祥想了很久,但很难弄到。过了一会儿,突然有几十只黄雀飞进了他的帐篷。
《临海异物志》记载:黄雀鱼,常在八月变成黄雀,到十月又回到海里变成鱼。
《广志》记载:黄雀的身体都是脂肪,江夏竟陵经常向朝廷进贡。
《礼记·曲礼》记载:如果前面有水,就在旗帜上挂上青雀(郑玄注:挂,举在旗帜顶端以惊动众人。青雀,是一种水鸟)。
刘祯的诗说:翩翩飞舞的野青雀,栖息在茨棘丛中。早上在平地上拾起谷物,晚上在曲池中饮水。有时飞出茂密的草丛,甚至飞到丹丘边。
司马彪和山巨源的诗说:翩翩飞舞的野青雀,性格孤独而微小。曾经生活在三河旁边,翅膀拍打在帝王的领地。
糜玄的诗说:青雀向西飞去,别鹤向东飞翔。
《广志》记载:安息的大雀,身体像雁,脚像骆驼,颜色是青色的,抬头有八九尺高,展开翅膀有一丈多长,蛋像瓮一样。
《东观汉记》记载:永平年间,安息王献上了条枝大雀。
《曹大家集》记载:我的哥哥曹超担任西域都护,献上了大雀,皇帝下令我写颂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卷九-注解
摇光星:摇光星,古代天文学中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也称为天枢星。在古代文化中,摇光星被认为与燕鸟有关。
玄鸟:玄鸟,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也是燕子的一种别称。在古代文化中,玄鸟常常与春天的到来和生育有关。
高禖:高禖,古代祭祀的一种神祇,被认为是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
少皞:少皞,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被认为是鸟图腾的始祖。
郯子:郯子,古代郯国的国君,这里指他的言论。
吴公子札:吴公子札,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这里指他的言论。
卫庄姜:卫庄姜,春秋时期卫国国君的夫人,这里指她送归妾的诗。
天命:天命,古代指天意或天命,认为一切事物都由天意决定。
帝喾:帝喾,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
简狄:简狄,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商汤的祖先。
契:契,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商汤的祖先。
陈胜:陈胜,秦末起义领袖。
临江闵王荣:临江闵王荣,古代一位王侯。
薛宣:薛宣,古代的一位丞相。
茂陵:茂陵,古代帝王陵墓。
成帝:成帝,古代汉朝的一位皇帝。
王莽:王莽,西汉末年的篡位者。
馆陶令诸葛原:馆陶令诸葛原,古代的一位官员。
郗鉴:郗鉴,晋朝的一位官员。
慕容俊:慕容俊,十六国时期前燕的开国皇帝。
王整:王整,古代的一位官员。
崔鸿:崔鸿,古代的一位历史学家。
仲尼:即孔子。
朱鸟:朱鸟,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也是燕子的一种别称。
蛟龙:蛟龙,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龙,常与水有关。
戊巳:戊巳,古代历法中的两个地支,与燕子筑巢有关。
春申君:春申君,即黄歇,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
秦始皇: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郁泰玄:郁泰玄,古代的一位官员。
神芝:神芝是指生长在神秘之地,具有神奇功效的灵草。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神芝常被描述为具有延年益寿、起死回生等神奇功效的植物。
太清龙虎仙君:太清龙虎仙君是中国道教中的一种神祇,代表着天地之间的至高无上的力量。
燕:燕是一种鸟类,常被用来比喻女子或轻薄的男子。在古代文学中,燕也常被赋予美好的寓意,如纯洁、自由等。
天女:天女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灵,常被描绘为仙女或天上的使者。
鸷鸟:鸷鸟是指猛禽,如鹰、隼等。
土燕:土燕是指栖息在岩石上的燕子,常被用来比喻隐居或隐士。
石燕:石燕是一种传说中的鸟类,能够化身为石,常被用来比喻变化无常。
性灵:性灵是指事物内在的生命力和灵性。
鳞羽:鳞羽是指鸟类的外表特征,常被用来泛指鸟类。
千岁燕:千岁燕是指长寿的燕子,常被用来比喻长寿或神奇。
阴乾:阴乾是指将物品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常用于中药材的保存。
易占:易占是指利用《易经》进行占卜,预测未来。
天女也:天女也即是天女,是对白燕的一种俗称。
填夏家冢:填夏家冢是指古代的一种葬礼仪式,用土填埋墓穴。
黄氏居:黄氏居是指黄姓人家的住宅。
素质:素质是指人的天性和本质。
酒泉郡:酒泉郡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少昊氏:少昊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族,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部落首领。
丹书:指用丹砂写的书。
雀:雀是一种鸟类,常被用来比喻弱小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鸿雁:鸿雁是一种大型候鸟,常被用来比喻远行者或迁徙者。
蛤:蛤是一种软体动物,常被用来比喻变化无常。
血气之属:血气之属是指有生命的东西,包括人类和动物。
啁噍:啁噍是指鸟类的鸣叫声。
角:角是指鸟类的喙。
淮:淮是指淮河,是中国的一条重要河流。
凤皇:即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少阳:少阳是指东方,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藩篱之雀:藩篱之雀是指生活在篱笆附近的雀鸟,常被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人。
少阳,一诎一信,门羽云间:这句话描述的是凤凰升腾的景象,一诎一信是指凤凰飞翔的姿态,门羽云间是指凤凰的羽毛在云间闪耀。
主父:主父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诸侯王。
沙丘:沙丘是指古代的一种刑具,用来惩罚犯人。
庖人:庖人是指厨师。
伊尹:伊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贤臣,商汤的宰相。
百里奚:百里奚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贤臣,秦穆公的宰相。
藩篱:藩篱是指篱笆,常被用来比喻界限或障碍。
丹雀:丹雀是指红色的雀鸟,常被用来比喻吉祥或美好。
凭宵雀:凭宵雀是指夜晚飞翔的雀鸟,常被用来比喻神秘或非凡。
异苑:《异苑》是南朝宋时期的一部志怪小说集,由东阳无疑编撰,内容多收录奇闻异事。
方术:指古代的巫术、方技等非正统的技艺。
长啸:指高声呼啸,古代认为可以驱邪。
咒:指念咒语,古代认为可以驱邪治病。
蚊虻:指蚊子。
占者:指占卜的人。
封爵:指被封为爵位。
祥:指吉祥的征兆。
复车粟:指车上的粮食。
析言:指分析言论。
明月:指月亮。
沙洲记:《沙洲记》是古代的一部地理志。
寒岭韧荧阳川:指地名。
雀鼠同穴:指雀和鼠在同一个洞里。
舞雀:指跳舞的雀。
周成王:周朝的君主。
贝多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周公:周公旦,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神雀:指神异的雀。
汉武内传:《汉武内传》是西汉时期的一部神话小说。
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昆丘:古代神话中的山名。
诏:指皇帝的命令。
属县:指所属的县。
三辅:指古代的三个辅佐皇帝的官职。
京师:指国都。
奉觞上寿:指举杯敬酒祝寿。
颂:指颂词,古代的一种文体。
泰畤殿:古代的宫殿。
文不加点,笔不停毫:形容写作迅速,毫无停顿。
开皇: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的年号。
含章闼:古代宫殿的名称。
高祖:指刘邦。
许善心:隋朝的文学家。
制:指创作。
春秋孔演图:古代的一部占卜书。
孔子: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孔提命作法为制:指孔子受命制作法度。
丰:指地名。
昌:指地名。
琅琏狞厖仲:古代的人物。
不其令:古代的官职。
豫章:古代的郡名。
南郊:古代祭祀天地的地点。
吴王:指吴国的君主。
石治宫室:指用石头建造宫室。
掷晷:指掷箭。
紫文金简之书:指用紫色文字写在金色简牍上的书。
灵宝方:指道家修炼的方术。
长生之法:指修炼成仙的方法。
禹:指大禹,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名山石函掷晷:指将书藏在名山中的石函里。
孙氏瑞应图:古代的一部占卜书。
王者:指君主。
天授:指天赐。
遁甲:古代的一种占卜术。
箓:指符箓,古代道士使用的符咒。
公车:古代官署名。
泰伯:古代的人物。
咸阳:古代的都城。
台榭:指高大的建筑物。
耆老:指年老的官员。
泰伯出狩:指泰伯外出打猎。
霸世:指称霸一世。
文帝:指东汉的皇帝刘庄。
孙皎:古代的人物。
明珠:指珍贵的宝石。
愍帝:指东汉的皇帝刘保。
端门:古代宫殿的名称。
大赦:指大赦天下。
阳川令:古代的官职。
郭敏室:古代的人物。
侯瑾:古代的人物。
解鸟语:指能理解鸟的语言。
临漳县令:古代的官职。
裴鉴:古代的人物。
清德颂:指歌颂清德的颂词。
高帝:指西汉的皇帝刘邦。
王威:古代的人物。
江州都督:古代的官职。
太子卫副率:古代的官职。
侯君集:古代的人物。
纳义门:古代的宫门。
开玄:古代的年号。
景戍:古代的军营。
鲁城县:古代的县名。
周不疑:古代的人物。
曹公:指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议郎:古代的官职。
白雀瑞:指白雀出现的吉祥征兆。
吕光大安三年:古代的年号。
阳川令郭敏室:古代的人物。
临漳县令裴鉴:古代的人物。
樊逊:古代的人物。
大原:古代的地名。
斩王威:指杀死王威。
开玄十三年:古代的年号。
兖州:古代的州名。
宰臣:指宰相。
南越志:古代的一部地理志。
先贤传:古代的一部传记。
罗含传:古代的一部传记。
豫章旧志:古代的一部地方志。
太守:古代的地方行政长官。
孔竺:古代的人物。
夏侯嵩:古代的人物。
黄雀:黄雀是一种小型鸟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雀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仁爱。
五岳四渎:指中国古代的五岳和四渎。
祭:指祭祀。
宜:指适宜。
黄帝: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帝王。
赤头:指头部呈红色。
赏萌:指有赏赐的萌芽。
桂树:指桂树,一种树木。
颠:指顶部。
说苑:古代的一部杂家著作。
少孺子羽斨:古代的人物。
弹:指弹弓。
黄犬:指黄色的狗。
端愠:古代的宫殿。
巨公:古代的人物。
弘农杨宝:弘农杨宝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字文渊,因其在华阴北救助黄雀的故事而著名。
鸱枭:鸱枭是一种猛禽,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鸱枭常被用来象征邪恶和不祥。
蝼蚁丝颧:蝼蚁丝颧指的是蝼蚁的丝线缠绕在黄雀的颧骨上,这里用来形容黄雀的困境。
巾箱:巾箱是一种小型的盒子,古代常用来存放贵重物品。
王母使臣:王母使臣指的是西王母的使者,这里用来指代神使。
蓬莱:蓬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岛,常被用来象征仙境。
南海:南海指的是中国南方的海域,这里用来指代远方。
三事:三事通常指古代官职中的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
黄衣童子:黄衣童子是指穿着黄色衣服的神使童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常与神仙有关。
白环:白环是一种白色的环形玉器,这里作为神使赠予杨宝的礼物。
陈弇:陈弇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学者,字叔明,陈留人。
《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记载了上古以来的政治和历史。
黄雀风:黄雀风是指六月时东南风带来的黄雀,这里用来指代特定的风。
永康王旷:永康王旷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人物,这里提到的是他的家。
浣衣石:浣衣石是一种被认为有神奇力量的石头,这里用来指代能够变出黄金的石头。
赤气:赤气是指红色的气体,这里用来形容浣衣石上出现的奇异现象。
胡人:胡人是指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
黄雀鱼:黄雀鱼是一种鱼类,据《临海异物志》记载,这种鱼在特定时间会化身为黄雀。
江夏竟陵:江夏竟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
青旌:青旌是一种用青色羽毛装饰的旗帜,常用于军队或仪仗队。
水鸟:水鸟是指生活在水边的鸟类,这里特指青雀。
茨棘蕃:茨棘蕃是指茨棘丛生的地方,茨棘是一种植物。
三河侧:三河侧是指古代黄河、淮河、济河的流域,这里用来指代中原地区。
丹丘边:丹丘边是指传说中的丹山,这里用来指代仙境。
大雀:大雀是指体型较大的鸟类,这里特指安息大雀。
安息大雀:安息大雀是一种产自安息(今伊朗地区)的大鸟,体型巨大。
条枝大雀:条枝大雀是指产自条枝(今中亚地区)的大鸟,这里提到的是安息王献给东汉朝廷的大鸟。
大官:大官是指高级官员,这里指朝廷的高级官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羽族部-卷九-评注
《续齐谐记》所述杨宝救黄雀的故事,蕴含了深厚的道德寓意。杨宝年幼时,路见黄雀被鸱枭所害,心生怜悯,收养并精心照料,最终黄雀得以康复,并带领同类前来致谢。这个故事展现了杨宝的仁爱之心,以及他对待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愍然’二字,凸显了杨宝内心的慈悲与善良,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致巾箱中养之’则体现了杨宝对生命的尊重,不因黄雀的卑微而轻视其生命。‘哀鸣绕堂’与‘悲鸣’表现了黄雀对杨宝的感激之情,以及它们对同类生命的关爱。‘白环四枚’象征着杨宝的子孙将享有高官厚禄,这是对杨宝仁爱之心的回报,也体现了因果报应的观念。
袁山松《后汉书》中陈弇与黄雀的故事,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陈弇躬耕自食,黄雀自愿追随,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随弇翱翔’一句,描绘了黄雀与陈弇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也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风俗记》中黄雀风的记载,将自然现象与民间传说相结合,赋予黄雀以神秘色彩。‘东南长风’与‘海鱼化为黄雀’的传说,体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
萧广济《孝子传》中王祥的故事,通过黄雀的出现,展现了孝道文化的深厚底蕴。王祥为了满足后母的愿望,不惜一切代价,最终得到黄雀的帮助,体现了孝道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临海异物志》与《广志》对黄雀的记载,展现了黄雀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中的形象。‘黄雀鱼’与‘江夏竟陵常献给大官’的记载,反映了黄雀在古代社会中的珍贵地位。
《礼记·曲礼》中青雀的记载,体现了古代礼仪文化中对自然界的尊重。‘青雀’作为水鸟的象征,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刘祯、司马彪与山巨源、糜玄的诗句,通过描绘青雀的形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翩翩野青雀’、‘青雀西飞’等诗句,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广志》与《东观汉记》对大雀的记载,展现了古代西域与大汉之间的文化交流。‘安息大雀’的形象,体现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也反映了古代人对异域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曹大家集》中曹大家所作颂文,体现了古代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兄超为西域都护,献大雀,诏大家作颂’的记载,展现了古代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才华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