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礼仪部-卷三十八-原文
《三秦记》曰:昭帝母钩弋夫人居甘泉宫,三年不反,遂死。即葬之,以千人营葬,故有千人葬,名曰’思合墓’。
徐广《晋记》曰:关中发汉杜霸二陵、薄太后棺,面如生矣。
‘《吴录》曰:范慎字子敬,在武昌自造冢,名作’长室’。时与宾客作乐鼓吹,入中宴饮。’
‘《汉赵记》曰:上洛男子张卢死二十七日,人有盗发其冢,卢得苏,起,具问盗人姓名。郡县以虽元意奸轨,卢复由之而生,不能决。豫州牧呼延谟以闻,诏曰:’以其意恶功善,论笞三百,不齿终身。'”
王智深《宋纪》曰:齐宣帝坟茔在武进县,常有云气氛氲入天。元嘉中,望气者称此地有天子。
‘《三齐略记》曰:田开强、公孙接、古冶子三壮士冢,在齐城东南三百步阳阴里中。’
王子年《拾遗记》曰:南寻之国,其死者葬之中野。百鸟衔土为坟,群兽为之掘穴,不封不树。
‘《西京杂记》曰:青龙观前有三梧树,树下石麒麟二枚。始皇葬墓中物也。’
‘又曰:广川王去疾好聚无赖少年,游猎无度。国内冢藏,一切发掘。其奇异者,魏襄王冢以文石为椁,高八尺许,广狭容四十人。以手扪棺,滑液如新。中有石床石屏风,婉然周正,不觉棺柩盥器纵迹。但床上玉唾盂一枚,铜剑二枚,金杂具,皆如新玉,自取服之。襄王冢以铁灌其上,穿凿三日乃开,黄气如雾,触人鼻目,痹辛不可入。以兵守之,经日乃歇。初至一户,无扉籥,石床方四尺,床上有石几,左右各三石人立侍,皆武冠带剑。复入一户,石扉有关籥,叩见棺椁,黑光照人,刀斫不入;烧锯截之,乃漆杂兕革为棺椁,厚数寸,累积十馀重,力不能开,乃止。复入一户,亦石扇关钥,得一石床,方七尺,屏风、铜帐钩或在床上,或在地下,似是帐糜朽而铜钩堕落。床上石枕一枚,床上尘埃朏朏(音斐)甚高,似是衣服。床左右妇女二十,悉皆立侍,或有执巾栉镜镊之象,或有执盥捧食之形,无馀异物,俱见铁镜数百所。魏王子且渠冢甚浅狭,无柩,但有石床,广六尺,长一丈,石屏风下悉是云母。床上两尸,一男一女,年皆二十许,俱东首,祼形卧,无衣裳,肌肤颜色发齿如生人。畏惧不敢侵,拥闭如故。袁盎冢以瓦为棺,器物都无,惟铜镜一枚。晋灵公冢甚瑰壮,四角皆以石为玃,大奉烛。石人男女四十馀,皆立侍。棺器无复形兆,尸犹不坏。穴窍中皆有金玉,其馀器物皆朽烂不别。惟玉蟾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玉,取以成水。书讁幽公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恶。拨除深丈馀,乃得云母;深尺所,乃得百馀尸,纵横相枕,皆不朽。惟一男子,馀悉女子,或卧,亦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栾书冢棺柩明器朽烂无馀。有白狐见人惊走,左右逐戟之,不能得,伤其左脚。夕,王梦一丈夫,仍鬓眉尽白,来谓王曰:’何故伤吾左脚?’仍以杖叩王左脚。王觉,左脚肿痛生疮,至死不差。’
‘《述征记》曰:梁孝王冢渐山徒户,以石为藏。行一里到藏中,有数尺水,有大鲤鱼。人皆洁而进,不齐,辄有兽噬其足。兽似豹也。’
‘《幽明录》曰:汉末大乱,颍川有人将避地他郡。有女年七八岁,不能涉远,势不两全。道边有古冢穿败,以绳系女下之。经年馀,还于冢寻觅,欲更殡葬。忽见女尚生,父大惊,问女得活意。女云:冢巾有一物,於晨暮际辄伸头翕气,为试效之,果觉不复饥渴。家人於冢寻索此物,乃是大龟。’
‘又曰:孙锺,吴郡富春人,坚之祖也。与母居,至孝笃信,种瓜为业。忽有三年少诣乞瓜,锺为设食,临去曰:’我司命也。感君不知何以相报。此山下善,可作冢。’复言’欲连世封侯,而数代天子耶?’锺跪曰:’数代天子,故当所乐。’便为定墓,曰:’君可山下百步后顾,见我去处,便是坟所也。’下山百步,便顾见,悉化成白鹤也。’
‘《述异记》曰:南康郡邓德明,常在豫章就雷次宗学。雷家世东郊之外,去史豫章墓半里许。元嘉十四年,德明与诸生步月逍遥,忽闻音乐、讽诵之声,即夜白雷,出听,曰:’此间去人尚远,必鬼神也。’乃相与寻之。遥至史墓,但闻坟下有管绾女歌讲吟咏之声,咸叹异焉。’
郦善长注《水经》曰:智水东径七女冢,冢夹水罗布如七星,高十馀丈,周回数亩。元嘉六年,大水破坟,崩出铜不可称计。北有七女池,池东有明月池,状如偃月,皆相通。《注》谓之张良渠,盖良所开也。
又曰:粉水有文将军冢。前有石虎、石柱,甚修丽。闾丘羡为南阳,葬妇墓侧,将平其域。夕梦文谏止之,而羡不从。后羡乃为人所害。
又曰:淄水出太山莱芜县,原山东过利县东。水西有桓公冢,冢东有女水。或云桓公女冢在其上,故以名水,甚有神焉。化隆则水生,政薄则津竭。
又曰:潜水县有车骑将军冯绲、桂阳太守季温冢。二子之灵,常以日还乡,潜水暴长,郡县吏莫不水上祭之。
《搜神记》曰:宋大夫韩冯取妻而美,康王夺之。
冯怨,王囚之,论为城旦。
妻密遗冯书,谬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王以问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有死志也。”
俄而,冯自杀,妻乃阴腐其衣。
王与之登台,遂自台投下。
左右揽之,衣不中手。
遗书于带,曰:”愿以骨与冯而合葬.”
王怒,弗听,使人埋之,冢相望也。
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能使冢合则弗禁也.”
一宿,有文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其大合抱,屈体以相就,根交于下。
语裥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又曰:汉冯贵人死将百岁,盗贼发冢,贵人颜色如故。
但微令群盗共奸之,致妒忌争斗,然后事觉。
《续搜神记》曰:王伯阳家东有一冢,传云鲁肃墓。
伯阳妇丧,乃平其坟以葬。
后数年,伯阳白日在厅事,忽见一贵人乘平肩舆,将从数百人,马皆浴铁,径来坐,谓伯阳曰:”吾是鲁子敬,安冢在此二百许年,君何敢坏吾冢?”
目顾左右,掌伯阳下床,以刀环筑之数百而去。
登时绝,良久乃苏。
筑破处皆发疽溃,寻便死。
又曰:承俭者,东莞(音管)人。
病亡,葬本县界。
后十年,忽与其县令梦云:”故民承俭今见劫,明府急见救.”
令便敕内外装乘作百人仗,便令驰马往冢上。
日向已出,天忽大雾,对面不相见,但闻冢中恟恟破棺声;有二人坟上望雾,冥不见人。
百人同声大叫,收得冢中三人,坟上二人得逸走。
其夜令梦云:”二人虽得走,民已志之。一人面上有青志如藿叶,一人斫其两齿折。明府但案此寻觅也.”
追捕,并擒获。
《异苑》曰:苍梧王士燮,汉末死於交趾,遂葬南境。
而墓常蒙雾,灵异不恒。
屡经离乱,不复发掘。
晋兴宁中,太原温放之为刺史,躬乘骑往开之。
还,即坠马而卒。
又曰:颍川诸阖字道明,墓在杨州蒋山之西。
每至阴雨,冢中辄有弦管之音。
又曰:魏武北征蹹顿,升岭眺瞩,见一岗不生百草。
王粲曰:”必是古冢。此人在世,服特生礜石死。而石生热蒸出外,致大木燋灭.”
即令凿,果得大墓,有礜石满茔。
《志怪集》曰:陶侃微时遭大丧葬,家贫,亲自营砖。
有班特牛专以载致,忽然失去,便自寻觅。
道中逢一老公,便举手指云:”向于岗上见一牛,眠山洿中,必是君牛。眠处便好,可作墓安坟,则致极贵,小下当位极人臣,世为方岳.”
侃指一山,云:”此好,但不如下,当世有刺史.”
言讫便不复见。
太尉之葬如其言。
侃指别山与周访家,则并世刺史矣。
潘岳《关中记》曰:秦始皇陵上骊山之北,高数十丈,周回六七里,今在阴盘界。
此陵虽高大,不足以销六十万人积年之功也。
其用功力,或隐而不见者。
骊山泉本北流者,皆陂障使西流。
又此无大石,运取于渭北诸山。
故其歌曰:”运石甘泉口,渭水为不流。千人一唱,万人相钩.”
又曰:汉诸陵皆高十二丈,方百二十步。
惟茂陵高十四丈,方百四十步。
徙民置诸县者凡七陵,长陵、茂陵各万户,其馀五陵皆各五千。
县属太常,不领郡也。
守卫陵扫除凡五千户,陵令一人,食官令一人,寝庙令一人,园长一人,园门史令三十二人,侯四人。
元帝时,三辅七十万户始不复徙民陪陵。
渭陵、延陵、义陵皆不立县也。
雷次宗《豫章记》曰:郡东南二十里有一大冢,号丹阳。
郭长老云,是郡人丹阳太守聂友冢也。
外形甚高大,内一大冢居中,两边各有四小冢横首。
大冢外作徼道周匝,皆通冢里,高二丈馀,小者半之,徼道又半之。
此冢相通一埏,似是殉葬者。
不闻聂友奢僣以人从死也,且今新淦(音绀)县南十里,见聂友墓。
《荆州图记》曰:郦县北三十里有一墓,甚崇伟,前有石楼,高一丈五尺,上作石凤将九子。
相传云是姚家墓,不详其人。
又曰:江陵县东南七十里有楚昭王墓,高四丈馀。
王粲《登楼赋》所谓”西接昭丘”是也。
盛弘之《荆州记》曰:霄城东南有单龙村,村外有单龙冢,甚高大。
旧传单龙能仰观俯察,少公之俦也。
数称刘氏当王,圣公应其符。
圣公潜嘉之,因此起兵。
后称号於宛而龙卒,故厚为其葬。
又曰:郑乡即郑城地也。
岗南有刘长沙墓,益州牧焉之父。
其南语裥汉魏郡太守黄香冢。
邓德明《南康记》曰:白水有高岩,临水顶有柴侯墓。
遥望松树,卒岁不凋。
说者云墓处极峻,及累石为冢,又别有金钱藏,不可得开。
若欲上山,必遇雷晦之异。
夜时见光色如雷之烂,(音艳)所谓宝精也。
又曰:平固水口下数里有螺亭,昔一少女曾江畔乘小船采螺,停沙边共宿。
夜闻骚骚如军马行,须臾见群螺张口无数,突来破舍,啖此女子。
同侣悉走上岸,至晓方还,但见骨耳。
收埋林际,报其家。
经四五日间,所埋处翻见古冢,高十馀丈,穹隆顶可受二十人坐。
其旁多螺,新故相传谓之螺亭。
又曰:南野山、献山大塘下流三十里,有汉太傅陈蕃冢墓。
昔值军乱,闻墓有宝,三军争掘。
忽有大蛇围绕坟前,崩雷晦雨,当时竟不得发。
郑缉之《东阳记》曰:孝子许孜,父墓去虎山十里,在山之麓。
曲隧三里,鹿尝食其松栽,孜心念之。
即日鹿自死於所犯栽之下,孜埋死鹿,有小坟,至今犹存。
又曰:独公山有古冢临溪,其砖文曰:’筮言吉,龟言凶。三百年,堕水中。’义熙中,冢犹半存,自后稍以崩尽。
‘《会稽郡十城地志》曰:上虞县东南有古冢二十馀坟。宋元嘉之初,潮水坏其大冢。初坏一冢,砖题文曰:’居在本土,厥姓黄,卜葬于此大富强,《易》卦吉,龟卦凶,四百年后堕江中。’当坠,值王颙县令皮熙祖取数砖置县楼下池中,录之,怅然而已。
‘《舆地志》曰:瑟琶折有古冢,半在水中,甓有隐起字云:’瑟琶筮云吉,龟云凶,八百年,堕水中。’谢灵运取甓至京师,诸贵传观之。
‘《神怪志》曰:王果经三峡,见石壁有物悬之如棺,使取之,乃一棺也。发之,骸骨存焉。有铭曰:’三百年后,水漂我至长江垂。欲堕欲落,不落逢王果。’果凄然曰:’数百年前已知有我。’乃改葬,祭之而去。
‘《苏州冢墓记》曰:宋青州刺史郁泰玄,性多仁恕,德感禽兽。初葬之日,群燕数千街土于冢上。今冢犹高大,与他坟有异。村乡岁时祭祀,至今不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礼仪部-卷三十八-译文
《三秦记》记载:汉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住在甘泉宫,三年没有回来,最终去世。于是被安葬,用了千人来守护安葬,因此有千人守护的墓地,被称为‘思合墓’。
徐广的《晋记》说:关中地区发现了汉代的杜霸两座陵墓和薄太后的棺材,棺材里的面孔看起来就像活着一样。
《吴录》记载:范慎字子敬,在武昌自己建造了一座坟墓,命名为‘长室’。当时他和宾客一起欢乐,饮酒作乐。
《汉赵记》记载:上洛的男子张卢死后二十七天,有人盗掘了他的坟墓,张卢得以苏醒,询问了盗墓者的姓名。郡县官员虽然知道盗墓者的意图是邪恶的,但因为张卢因此而复活,无法做出判决。豫州牧呼延谟上报朝廷,皇帝下诏说:‘因为他的恶意和善行,判处三百鞭刑,终身不得为官。’
王智深的《宋纪》说:齐宣帝的坟墓在武进县,那里经常有云雾缭绕天空。元嘉年间,望气的人称这里将有天子出现。
《三齐略记》说:田开强、公孙接、古冶子三位壮士的坟墓,位于齐城东南三百步的阳阴里。
王子年的《拾遗记》说:南寻之国的死者被葬在野外。百鸟携带泥土筑成坟墓,群兽为其挖掘洞穴,不封土不植树。
《西京杂记》说:青龙观前有三棵梧桐树,树下有两只石麒麟。这是秦始皇陵墓中的物品。
又记载:广川王去疾喜欢聚集一些无赖少年,游猎无度。国内所有的坟墓都被发掘。其中特别奇异的是魏襄王的坟墓,用文石作为棺椁,高约八尺,宽敞可以容纳四十人。用手触摸棺材,滑腻如新。里面有石床、石屏风,整齐而周正,棺柩和盥洗器皿的痕迹都没有。只有床上的玉唾盂一个,铜剑两把,金制的杂件,都像新的一样,可以随意穿戴。魏襄王的坟墓用铁灌在上面,凿了三天才打开,黄气如雾,触鼻刺眼,辛辣难忍。用兵器守卫,经过一天才平息。最初进入一户,没有门扇,石床方四尺,床上有石几,两旁各立有三个石人,都戴着武冠,腰间佩剑。再进入一户,有石门和闩,敲见棺椁,黑光照人,刀砍不进;用锯子锯断,才发现是用漆和犀牛皮做成的棺椁,厚数寸,重叠十多层,力气无法打开,于是停止。再进入一户,也有石门和闩,得到一个石床,方七尺,屏风、铜帐钩有的在床上,有的在地上,像是帐幔腐朽而铜钩坠落。床上有一个石枕,床上尘埃堆积很高,像是衣服。床两旁有二十个妇女,都站立侍奉,有的拿着巾栉镜镊,有的拿着盥洗器皿进食,没有其他东西,只见铁镜数百个。魏王子且渠的坟墓很浅窄,没有棺材,只有石床,宽六尺,长一丈,石屏风下全是云母。床上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都面向东,赤身裸体躺卧,没有衣服,肌肤颜色和牙齿都像活人一样。人们害怕不敢侵犯,依旧封闭如故。袁盎的坟墓用瓦作为棺材,器物都没有,只有一枚铜镜。晋灵公的坟墓非常宏伟,四角都用石头做成了装饰,摆放着大蜡烛。石人男女四十多个,都站立侍奉。棺材和器物都没有形状,尸体仍然没有腐烂。洞穴中都有金玉,其他器物都腐烂无法辨认。只有一枚玉蟾蜍,大小如拳头,腹部是空的,可以容纳五合水,光润如新玉,取出可以成水。书讁幽公的坟墓很高大,墓门打开后,都是石头做的。挖掉一丈多深,才得到云母;挖一尺多深,才得到一百多具尸体,纵横交错地枕着,都没有腐烂。只有一位男子,其余的都是女子,有的躺卧,有的站立,衣服和形色与活人无异。栾书坟墓的棺椁和明器都腐烂无存。有白狐看到人惊跑,左右追逐,用戟攻击,没能抓住,伤了它的左脚。晚上,王梦见一位满头白发的男子,他来对王说:‘为什么伤我的左脚?’然后用拐杖敲王的左脚。王醒来,左脚肿胀疼痛,直到死都没有好。
《述征记》记载:梁孝王的坟墓在渐山,用石头建造。走一里路到墓中,有数尺深的水,有大鲤鱼。人们都清洁地进入,如果不整齐,就会有野兽咬住他们的脚。那野兽像豹子。
《幽明录》记载:汉末大乱,颍川有人要躲避到其他郡。有一个七八岁的女孩,不能走远路,势不能两全。路边有一个古墓破败,用绳子将女孩系下去。过了一年多,回到墓中寻找,想要重新安葬。忽然看到女孩还活着,父亲大惊,问女孩是怎么活下来的。女孩说:‘墓巾有一物,在早晚之际会伸出头来吸气,我试着这样做,果然不再感到饥渴。’家人在墓中寻找这个物品,发现是一只大龟。
又记载:孙钟,吴郡富春人,是孙坚的祖先。他和母亲住在一起,非常孝顺和虔诚,以种瓜为业。忽然有一个年轻人来向他要瓜,孙钟为他准备了食物,临走时说:‘我是你的司命,感谢你的善意,不知道怎么报答你。这个地方很好,可以建造坟墓。’他又说:‘想要连世封侯,甚至成为几代天子吗?’孙钟跪下说:‘成为几代天子,当然是我所希望的。’于是为他确定了墓地,说:‘你可以往山下走一百步回头看,看到我离开的地方,就是坟墓的位置。’下山一百步,回头看,那里全部变成了白鹤。
《述异记》记载:南康郡的邓德明,经常在豫章就雷次宗学习。雷家世代住在东郊之外,离史豫章墓大约半里路。元嘉十四年,邓德明和学生们在月光下散步,忽然听到音乐和吟诵的声音,晚上告诉雷次宗,出去听,说:‘这里离人还很远,一定是鬼神。’于是大家一起寻找。远远地来到史墓,只听到坟墓下有管弦乐女子的歌唱和吟诵声,大家都感到非常奇异。
郦善长注《水经》说:智水东流经过七女冢,坟墓夹水排列,像七颗星一样,高十多丈,周长数亩。元嘉六年,大水冲破坟墓,崩出无数的铜器。
又记载:粉水有文将军的坟墓。前面有石虎、石柱,非常壮观。闾丘羡担任南阳太守,在妇人的墓旁安葬,打算平掉这片土地。晚上梦见文将军阻止他,但他没有听从。后来闾丘羡被人杀害。
又记载:淄水出自泰山莱芜县,从原山东边经过利县东。水西边有桓公的坟墓,坟墓东边有女水。有人说桓公的女儿的坟墓就在那里,因此以女水命名,那里非常神奇。政治昌盛时水就会生发,政治衰薄时水就会干涸。
又记载:潜水县有车骑将军冯绲、桂阳太守季温的坟墓。这两个人的灵魂,常常在白天回到家乡,潜水突然涨潮,郡县的官员没有人不在水上祭拜他们。
《搜神记》记载:宋国的大夫韩冯娶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妻子,但康王却抢走了她。韩冯因此怨恨,康王将他囚禁,判处他做城旦(一种劳役)。他的妻子秘密地给他写信,用隐晦的言语写道:‘那雨绵绵不绝,黄河水深波涛汹涌,太阳升起照在心上。’康王拿信去问苏贺,苏贺回答说:‘那雨绵绵不绝,意味着忧愁和思念;黄河水深波涛汹涌,意味着无法往来。太阳升起照在心上,意味着有自杀的念头。’不久之后,韩冯自杀了,他的妻子暗中用毒药腐蚀了他的衣服。康王带着她登上台子,她从台上跳下。左右的人试图接住她,但衣服太滑,没能接住。她在衣服里留下一封信,说:‘希望把我的骨头和韩冯合葬在一起。’康王愤怒,不听她的请求,派人将他们分别埋葬,两座坟墓遥遥相对。康王说:‘你们夫妻相爱至深,如果能让坟墓合并,我就不阻止了。’一晚上,两座坟墓的顶端分别长出了梓树,十天后,两棵树长得合抱粗,树枝弯曲着互相靠近,根部在下面交织在一起。有一对鸳鸯,一雌一雄,常常栖息在树上,早晚交颈悲鸣,声音感人。宋国人因此哀悼他们,就把那棵树称为相思树。
《搜神记》又说:汉朝的冯贵人死后将近一百年,盗贼挖开了她的坟墓,冯贵人的脸色依然如故。只是让一群盗贼共同玷污了她,导致他们之间产生嫉妒和争斗,然后事情才被发现。
《续搜神记》记载:王伯阳家东边有一座坟墓,传说那是鲁肃的墓。王伯阳的妻子去世后,他平掉了坟墓来安葬妻子。几年后,王伯阳在白天在厅堂里,忽然看到一个贵人乘坐肩舆,带着数百人,马匹都沐浴过铁水,径直来到他面前坐下,对王伯阳说:‘我是鲁子敬,我的坟墓在这里已经两百年了,你怎么敢破坏我的坟墓?’他环顾左右,王伯阳下床,用刀柄砸了王伯阳数百下后离去。王伯阳立刻断气,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被砸破的地方都生出了恶疮,不久后就死了。
《续搜神记》又说:承俭是东莞人。他病死后被安葬在本县境内。十年后,他突然在梦中对县令说:‘我,承俭,现在被劫持了,县令大人赶快来救我。’县令立刻命令准备了一百人的武装,骑着马前往坟墓。太阳已经升起,突然大雾弥漫,对面看不见人,只能听到坟墓中棺材被破坏的声音;有两个人在坟墓上望着雾气,看不见人。一百人一起大声呼喊,从坟墓中救出了三个人,坟墓上的两个人逃脱了。那晚,承俭在梦中说:‘虽然两个人逃走了,但我已经记住了他们。一个人脸上有一个像藿叶一样的青色印记,一个人把他的两颗牙齿打断了。县令大人只需根据这些线索去寻找。’追捕后,将两个人都擒获了。
《异苑》记载:苍梧王士燮在汉末死在交趾,于是被安葬在南境。但他的坟墓常常被雾气笼罩,灵异现象不断。经历了多次战乱,没有人再敢发掘他的坟墓。晋朝兴宁年间,太原温放之担任刺史,亲自骑马前往打开坟墓。回来后,他立刻从马上摔下来死了。
《异苑》又说:颍川的道明,他的坟墓在扬州蒋山的西边。每当阴雨天气,坟墓中就会传来弦管乐器的声音。
《异苑》又说:魏武帝北征蹇顿时,登上山岭远眺,看到一座岗上不长百草。王粲说:‘这一定是古墓。墓中的人在世时,服用了特殊的石头而死。石头生热蒸腾出来,导致大树被烧毁。’于是命令挖掘,果然找到了一个大坟墓,里面充满了礜石。
《志怪集》记载:陶侃年轻时遭遇大丧,家贫,亲自砌砖。有一头特殊的牛专门用来运砖,突然失去了,陶侃就去找。在路上遇到一个老翁,老翁指着云说:‘刚才在岗上看到一头牛,躺在山沟里,一定是你的牛。那里就好,可以用来做坟墓,这样就会非常富贵,稍微低一点也能位极人臣,世代为地方长官。’陶侃指着一座山说:‘这里好,但不如那座山,你将成为刺史。’说完就消失了。太尉陶侃按照他的话安葬了,结果如他所言。陶侃还指给周访另一座山,两人都成为了刺史。
潘岳的《关中记》说:秦始皇的陵墓在骊山的北边,高几十丈,周长六七里,现在在阴盘界。这座陵墓虽然高大,但不足以消耗六十万人多年的劳力。其使用的人力或有些是隐藏不见的。骊山的泉水原本是往北流的,都被筑堤挡住,使其改为向西流。又因为这里没有大石头,都是从渭北的山里运来的。所以有歌谣说:‘运石到甘泉口,渭水因此不流淌。千人一起唱歌,万人相互勾连。’
《关中记》又说:汉朝的各个陵墓都高十二丈,方圆一百二十步。只有茂陵高十四丈,方圆一百四十步。迁民到各个县的共有七座陵墓,长陵和茂陵各有万户,其余五座陵墓各有五千户。这些县属于太常,不隶属于郡。守卫陵墓清理坟墓的共有五千户,有一位陵令,一位食官令,一位寝庙令,一位园长,三位园门史令,四位侯。元帝时,三辅地区的七十万户不再迁民来陪葬。
雷次宗的《豫章记》说:郡东南二十里处有一座大坟墓,被称为丹阳。郭长老说,这是郡人丹阳太守聂友的坟墓。外形非常高大,中间有一座大坟墓,两边各有四座小坟墓横向排列。大坟墓外围有围墙,都通向坟墓里,高两丈多,小坟墓高一半,围墙高一半。这个坟墓相通,似乎是有殉葬者。没有听说聂友奢侈僭越,以人从死。而且现在新淦县南十里处,可以看到聂友的坟墓。
《荆州图记》记载:郦县北三十里处有一座很高的坟墓,前面有一座石楼,高一点五丈,上面刻有石凤和九只小凤。相传这是姚家的坟墓,但不知道具体的人。
《荆州图记》又说:江陵县东南七十里处有楚昭王的坟墓,高四丈多。王粲在《登楼赋》中所说的‘西接昭丘’就是指这里。
盛弘之的《荆州记》说:霄城东南有单龙村,村外有单龙坟墓,非常高大。传说单龙能上观天象,下察地理,少公就是他的同类。单龙多次预言刘氏将称王,圣公应验了这些预言。圣公暗自赞赏他,因此起兵。后来在宛城称帝,单龙去世,因此给予他厚葬。
《荆州记》又说:郑乡即郑城地区。岗南有刘长沙的坟墓,是益州牧的父亲。它的南边是汉魏郡太守黄香的坟墓。
邓德明的《南康记》说:白水有高岩,岩石顶部有柴侯的坟墓。从远处看,松树一年四季不凋零。有人说,坟墓所在的地方非常险峻,以及用石头堆砌的坟墓,还有隐藏的金钱,无法打开。如果想要上山,一定会遇到雷电交加的异常现象。夜晚时,会看到像雷电一样灿烂的光芒,这就是所谓的宝精。
《南康记》又说:平固水口下游数里有螺亭,以前有一个少女在江边乘小船采螺,停在沙边过夜。夜里听到沙沙的声音,像是军队在行进,不久看到一群螺蛳张开口,突然冲破房屋,吞食了这个少女。同伴们都跑到岸上,直到天亮才回来,只看到骨头。把骨头埋在树林里,通知了家人。过了四五天,埋骨的地方又出现了古坟墓,高十多丈,顶部穹隆,可以容纳二十人坐下。旁边有很多螺蛳,新旧相传称之为螺亭。
《南康记》又说:南野山、献山大塘下游三十里处,有汉太傅陈蕃的坟墓。以前遇到军乱,听说坟墓里有宝物,全军争相挖掘。突然有一条大蛇围绕着坟墓前,伴随着震雷和暴雨,当时竟然无法挖掘。
郑缉之的《东阳记》说:孝子许孜,他的父亲坟墓离虎山十里,在山的脚下。墓道有三里长,鹿曾经吃掉了他种植的松树,许孜心里很难过。当天,鹿就在被吃掉松树的地方死了,许孜埋葬了死鹿,留下了一个小坟墓,至今仍然存在。
又说:独公山上有一座古墓靠近溪流,墓砖上的文字写着:‘占卜说吉利,龟卜说凶险。三百年后,会坠入水中。’在义熙年间,这个古墓还有一半存在,从那以后逐渐崩塌直至完全消失。
《会稽郡十城地志》记载:上虞县东南有二十多座古墓。在宋元嘉初年,潮水冲毁了其中的一座大墓。最初冲毁的是一座,墓砖上写着:‘居住在本土,姓黄,占卜安葬于此,非常富有,《易经》卦象吉利,龟卜卦象凶险,四百年后会坠入江中。’就在要坠入的时候,王颙县令皮熙祖取了几块砖放在县楼下的池塘中,记录下来,然后感到非常遗憾。
《舆地志》记载:瑟琶折有一座古墓,一半在水中,墓砖上有凸起的字迹写着:‘瑟琶占卜说吉利,龟卜说凶险,八百年后,会坠入水中。’谢灵运将这块墓砖带到京城,许多贵族都传观过。
《神怪志》记载:王果经过三峡,看到石壁上挂着像棺材一样的东西,让人取下来,原来是一口棺材。打开后,里面还有骸骨。上面刻有铭文:‘三百年后,水流将我漂到长江边。快要掉下去的时候,没有掉下去,遇到了王果。’王果凄然地说:‘数百年前就已经知道有我。’于是改葬,祭祀后离开了。
《苏州冢墓记》记载:宋青州刺史郁泰玄,性格仁慈宽厚,德行感动了禽兽。他下葬的那天,成千上万的燕子在墓上衔土。现在这个墓仍然很高大,与其他坟墓不同。村民们每年都会祭祀,一直持续到现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礼仪部-卷三十八-注解
昭帝母钩弋夫人:指西汉昭帝的生母,名为钩弋夫人,因被指控有谋反嫌疑而被杀。
甘泉宫:古代宫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是汉武帝时期建造的离宫。
千人营葬:指用于葬礼的士兵,通常用于表示对死者的尊敬。
思合墓:同上,指由千人参与葬礼的坟墓。
关中:指今陕西省中部地区,古代称关中为秦国故地。
汉杜霸二陵:指西汉时期两位皇帝的陵墓。
薄太后:西汉初期吕后的尊称,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范慎:字子敬,古代人物,曾在武昌自造冢。
长室:指范慎为自己建造的坟墓。
上洛男子张卢:指古代人物张卢,因死而复生而闻名。
郡县:指古代的行政区划,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豫州牧呼延谟:指古代官员呼延谟,曾任豫州牧。
齐宣帝坟茔:指齐宣帝的陵墓。
武进县:今江苏省武进市,古代属于吴郡。
天子: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田开强、公孙接、古冶子:古代齐国的三位壮士。
南寻之国:古代传说中的国家。
百鸟衔土为坟:指鸟类帮助完成坟墓的建造。
群兽为之掘穴:指野兽帮助挖掘坟墓。
青龙观:古代道观名。
石麒麟:古代石刻艺术作品,常用于陵墓前。
始皇:指秦始皇,即秦朝的开国皇帝。
广川王去疾:古代人物,广川王是封号,去疾是其名。
魏襄王:古代魏国的国君。
文石:指一种装饰用的石材。
石床石屏风:古代墓葬中的装饰品。
栾书:古代人物,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梁孝王冢:指梁孝王的陵墓。
渐山徒户:指古代的一种陵墓形式。
石为藏:指用石头建造的陵墓。
南康郡: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江西省南部。
雷次宗:古代人物,著名学者。
史豫章墓:指史豫章的陵墓。
智水:古代河流名。
七女冢:指七个女性的陵墓。
张良渠:古代人工开凿的水道,相传为张良所开。
粉水:古代河流名。
文将军冢:指文将军的陵墓。
闾丘羡:古代人物,曾任南阳太守。
桓公冢:指桓公的陵墓。
车骑将军冯绲:古代人物,曾任车骑将军。
桂阳太守季温:古代人物,曾任桂阳太守。
宋大夫韩冯:宋国的大夫,韩冯是人物名。
康王:康王是宋国的一位君主。
城旦:古代刑罚之一,指服劳役的罪犯。
密遗:秘密地送。
谬其辞:故意说错话。
淫淫:形容雨势连绵。
河大水深:比喻困境。
日出当心:比喻面临危险。
苏贺:古代的智者或谋士。
文梓木:梓树,古代认为是一种珍贵的树木。
语裥鸳鸯:语,指传说;裥,指鸟巢;鸳鸯,指一对鸳鸯。
汉冯贵人:汉朝的冯贵人,指地位较高的女性。
冢:坟墓。
鲁肃:三国时期吴国的大臣。
东莞:古代地名,现在的山东省。
承俭:人物名。
班特牛:一种牛的品种。
岗:小山丘。
礜石:一种矿物,古代认为可以用来制作武器。
秦始皇帝陵:秦始皇的陵墓,位于陕西省。
骊山:位于陕西省的一座山。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位于陕西省。
太常:古代官职,掌管祭祀等事务。
三辅:古代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
丹阳:古代地名,现在的安徽省。
聂友:人物名,丹阳太守。
新淦:古代地名,现在的江西省。
姚家墓:姚家的坟墓。
楚昭王: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
单龙村:古代地名。
郑乡:古代地名。
刘长沙:人物名,刘长沙是益州牧的父亲。
黄香:汉魏郡太守。
白水:古代地名。
柴侯墓:柴侯的坟墓。
螺亭:古代地名。
汉太傅陈蕃:汉朝的太傅,陈蕃是人物名。
许孜:人物名,孝子。
虎山:山名。
鹿:一种哺乳动物,常用来比喻孝心。
独公山:独公山,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个具有历史或文化意义的山名。
古冢:古冢,指古代的坟墓,通常指古代贵族或重要人物的墓葬。
临溪:临溪,指坟墓靠近溪流,可能指墓葬的地理位置。
砖文:砖文,指刻在砖上的文字,常用于古代墓葬中作为墓志铭或标记。
筮言:筮言,指通过占卜得来的预言或指示,筮是古代一种通过观察筮草排列来预测吉凶的方法。
龟言:龟言,指通过龟甲占卜得来的预言或指示,龟甲占卜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占卜方式。
义熙:义熙,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年号,指公元405年至418年间的这段时间。
堕水中:堕水中,指坟墓或墓碑等物品落入水中。
会稽郡:会稽郡,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东部。
上虞县:上虞县,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会稽郡的一部分。
宋元嘉:宋元嘉,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个年号,指公元424年至453年间的这段时间。
潮水坏:潮水坏,指潮水冲毁或破坏。
大冢:大冢,指较大的坟墓。
砖题文:砖题文,指刻在砖上的题字。
本土:本土,指本来的地方或原籍。
厥姓黄:厥姓黄,指姓黄的家族。
卜葬:卜葬,指通过占卜来确定墓葬的位置。
大富强:大富强,指富裕而强大。
《易》卦:《易》卦,指《易经》中的卦象,是古代中国占卜体系的一部分。
江中:江中,指江河之中。
皮熙祖:皮熙祖,指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录之:录之,指记录下来。
怅然而已:怅然而已,指感到失望或遗憾后就此罢休。
瑟琶折:瑟琶折,可能指地名或某个具有历史或文化意义的地点。
甓:甓,指砖。
隐起字:隐起字,指刻在砖上不易察觉的字。
谢灵运:谢灵运,东晋至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曾任秘书监等职。
京师:京师,指古代中国的首都。
三峡: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是长江流经的著名峡谷。
石壁:石壁,指山石构成的陡峭墙壁。
棺:棺,指装殓尸体的容器。
铭:铭,指刻在器物或碑文上的文字,通常用于纪念或记录。
长江垂:长江垂,指长江边。
宋青州:宋青州,指宋代的青州,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部。
郁泰玄:郁泰玄,指人名,具体生平不详。
仁恕:仁恕,指仁爱宽恕。
禽兽:禽兽,指鸟类和兽类,此处可能泛指动物。
街土:街土,指用土堆筑。
祭祀:祭祀,指对神灵或祖先进行崇拜和纪念的活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礼仪部-卷三十八-评注
又曰:独公山有古冢临溪,其砖文曰:’筮言吉,龟言凶。三百年,堕水中。’ 这句话揭示了古人对生死和命运的独特理解。通过筮和龟的预测,古人对未来的吉凶进行判断,而古冢临溪的地理位置也暗示了其与水相关的命运。’三百年,堕水中’这一预言,不仅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反映了古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识。
《会稽郡十城地志》曰:上虞县东南有古冢二十馀坟。宋元嘉之初,潮水坏其大冢。初坏一冢,砖题文曰:’居在本土,厥姓黄,卜葬于此大富强,《易》卦吉,龟卦凶,四百年后堕江中。’ 这段文字描述了古人对墓地选择的重视,以及他们对命运的敬畏。’卜葬于此大富强’表明古人选择墓地时,除了地理环境,还会考虑家族的繁荣。’四百年后堕江中’这一预言,再次强调了时间的不可抗拒性。
《舆地志》曰:瑟琶折有古冢,半在水中,甓有隐起字云:’瑟琶筮云吉,龟云凶,八百年,堕水中。’ 这句话与之前的预言相似,但时间跨度更长,达到了八百年。这反映了古人对历史长河的敬畏,同时也表明了他们对自然力量的无法抗拒。
《神怪志》曰:王果经三峡,见石壁有物悬之如棺,使取之,乃一棺也。发之,骸骨存焉。有铭曰:’三百年后,水漂我至长江垂。欲堕欲落,不落逢王果。’ 果凄然曰:’数百年前已知有我。’ 乃改葬,祭之而去。 这段文字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故事,王果偶然发现了一具棺材,并通过棺材上的铭文得知了其主人的命运。这个故事展现了古人对生死和命运的独特理解,以及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苏州冢墓记》曰:宋青州刺史郁泰玄,性多仁恕,德感禽兽。初葬之日,群燕数千街土于冢上。今冢犹高大,与他坟有异。村乡岁时祭祀,至今不绝。 这段文字讲述了郁泰玄的仁德和其墓地的特殊性。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会影响其墓地,而郁泰玄的墓地之所以与众不同,正是因为他的仁德感动了禽兽。这种观念反映了古人对道德和因果报应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