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六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六-原文

○帝舜有虞氏

《史记》曰:虞舜,名重华。冀州人也。作什器於寿丘,就时於负夏。舜父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不可得;即求,在侧。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器皆不苦窳。

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与牛羊。

舜举八凯,使主后土,以揆百事;举八元,使布教于四方。

皋陶为大理,民服其实。

伯夷主礼,上下咸让。

垂主工师,百工致功。

益主虞,山泽开辟。

弃主农,则百穀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

龙主宾客,远人至。

四海咸戴帝舜之功。

於是,禹乃兴《九韶》之乐,凤凰来翔。

舜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而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即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葬於九疑,是为零陵。

《帝王世纪》曰:舜,姚姓也。其先出自颛顼。

颛顼生穷蝉,穷蝉有子曰敬康,生勾芒。

勾芒有子曰桥牛,桥牛生瞽瞍。

妻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於姚墟,故姓姚,名重华,字都君。

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有圣德,始迁於夏,贩於顿丘,责於傅虚,家本冀州,每徙则百姓归之。

其母早死,瞽瞍更娶生象。

象傲而父顽母嚚咸欲杀舜,舜能和谐,大杖则避,小杖则受。

年二十始以孝闻。

尧以二女娥皇、女英妻之。

见舜於贰宫,设飨礼,送为宾主,南面而问政。

命为司徒太尉,试以五典,有大功。

二十,梦眉长与发等,尧乃赐舜以昭华之玉,老而命舜代已摄政。

明年正月上日,始受终于文祖,太尉行事。

尧崩三年丧毕。

以仲冬甲子月,次于毕,始即真。

以土代火,色尚黄。

乃询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东巡狩,登南山,观河洛,受图书,表赐群臣,尊伯禹、稷、契、皋陶皆益地。

有苗氏负固不服,禹请征之。

舜曰:’我德不厚,行武非道也。吾其敷吾未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有苗请服。

立诽谤之木,申命九官十二牧及殳斨、朱虎、熊罴等二十五人,三载一考绩,黜陟幽明。

於是俊乂在官,群后德让,百僚师师,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为服,以六律、五声、八音协治。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庶绩咸熙,乃作《大韶》之乐,《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故孔子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景星曜於房,群瑞毕臻,德被天下。

初,舜既践帝位,而父瞽瞍尚存,舜常戴天子车服而朝焉。

天下大之,故曰大舜。

都乎咸阳,或营蒲坂、妫汭,嫔于虞,故因号有虞氏。

有二妃,元妃娥皇无子,次妃女英生商均。

次妃登北氏,生二女:霄明、烛光。

有庶子八人,皆不肖,故以天下禅禹。

舜年八十即真,八十一三而荐禹,九十五而使禹摄政。

摄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年百岁,殡以瓦棺,葬苍梧九嶷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在今营道县下,有群象为之耕。

《洛书灵准听》曰:有人方面,日衡重华,握石椎,怀神珠。(衡有骨表如日也。眉上日衡。重华,重,童子。)

握石椎,怀神珠。(椎读曰锤,锤平轻重也。握谓如璇玑玉衡之道。怀神珠,喻有圣性也。)

西王母受益地图,(西王母,西荒之国也。在西方得此益地之图来献。)

舜受终,凤凰仪,黄龙感,朱草生,蓂荚孳。

《尚书·舜典》曰: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纳于百揆,百揆时序。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

帝曰:’咨,尔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

《尚书帝命验》曰:虞舜圣,在侧陋,光耀显都,握石椎,怀神珠。(椎读曰锤,神珠喻圣性。)

《尚书中候考·河命》曰:帝舜曰:’朕惟不仁,蓂荚浮著,百兽凤晨。'(蓂荚浮著,萌芽。百兽率舞,凤凰司晨也。)

又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钦翼皇象。'(翼,奉也。象,历也。舜敬奉皇天之历数,七政得失也。)

又曰:舜至于下稷,荣光休至,(稷读曰侧下之侧,日西之时。休,美也。荣光,气也。)

黄龙负卷,舒图出水,坛畔赤文绿错。(错,分也。文而以绿色分其间。)

《尚书大传》曰:舜不登而高,不行而远。

又《虞夏传》曰:维元祀巡狩,四岳八伯,(尧始得羲和,令为六卿,主春夏秋冬,并掌方岳之事,是为四岳,出则为伯,后乃分置八伯。)

坛四奥,沉四海,(祭水曰沉。)

封十有二山,肇十有二州。

《韩诗外传》曰:昔舜甑盆无膻,而功不以巧获罪。

《诗含神雾》曰:握登见大虹,意感生帝舜。

《大戴礼》曰:宰我曰:’请问帝舜?’孔子曰:’蟜牛之孙,瞽瞍之子也,曰重华,好学孝友,闻於四方。陶家事亲,宽裕温良。教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亲,世以孝闻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位,五十乃死,葬于苍梧之野。’

《礼记》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又曰:舜其大智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又曰:舜其大智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迩,近也。近言而善易以进人察而行之也。两端,过与不及也。用其中于民,贤与不肖皆能行之也。斯,此也。其德如此,乃号为舜。舜之言充也。)

又曰:子曰:’之后世虽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矣。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恻恒之爱,有忠利之教。’

《礼含文嘉》曰:舜损己以安百姓。

《乐动声仪》曰:孔子曰:’《箫韶》者,舜之遗音也。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其为音,如寒暑风雨之动物,如物之动人,雷动禽兽,风雨动鱼龙,仁义动君子,财色动小人。(言乐之动人也深,故举见事以为喻。)是以圣人务其本。’

《春秋演孔图》曰:舜目四瞳童谓之重明。承乾,乾踵尧,海内富昌。(童,童子也。踵犹履也,履其所行也。)

《春秋运斗枢》曰:舜以太尉受号,即位为天子。五年二月,东巡狩,至于中月。与三公诸侯临观,(太尉公官名也。唐虞五载一巡狩。中月,月半也。临观为舟,以泛于河中也。)黄龙五彩负图出,置舜前,图以黄玉为匣,如柜,长三尺,广八寸,厚一寸,四合而连有户。(此含枢纽之命,故龙匣黄也。四合有横道相合也。有户,言可开阖。)白玉检,黄金绳之,为泥封,两端章曰:’天黄帝符玺’五字。广袤各三寸,深四分,鸟文。(文,字也。四或为三。)舜与大司空禹、临侯、望博等三十人集发,(大司空,公官名也。临侯,国氏,望博,名。)图玄色而綈,状可舒卷,长三尺二寸,广九寸,(而,如也。三或为五。)中有七十二帝地行之制,天文官位度之差。

《孝经援神契》曰:舜龙颜重瞳,大口,手握襃。(龙颜取象车,故有此骨表也。重童取象雷,多精光也。大口以象斗星,又为天作喉舌。握褒,手中褒字,喻从劳苦起,受褒饬,致大位者也。)

《论语》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五人者,禹、稷、契、皋陶、伯益。)

又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为犹安也。言舜相尧,去四凶,旋四门,穆穆也。)

《论语撰考讠韱》曰:尧舜等升首山,观河渚,有五老游於河渚,相谓曰:’河图将来告帝期,五老流星上入昴。有顷,赤龙负玉苞舒图出,尧与大舜等共发。曰:’帝当枢百则禅虞。'(百年而禅与舜。)尧喟然叹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孔丛子》曰:舜身六尺有奇,面颔无毛,亦圣也。

《韩子》曰:历山农者侵畔,舜往耕,期年而耕者让畔;河滨渔者争坻,舜往渔,期年而渔者让长;东夷之陶者苦窳,舜往陶,期年而器以牢。

《墨子》曰:尧举舜於服泽之阳。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之徒也。

又曰:尧之于舜,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於畎亩之中,而后举之加诸上位。

又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也。负夏在海东方,东夷之地,故曰东夷之人也。)

又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袗衣,画绘者也。此言舜穷居之时,若将终身,及其为万乘之主,被服绘绣,若固常自所有也。分定使之然也。)

又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也,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於深山之野人者几希;(舜耕历山之时,居山之间,鹿豕近人,若与人游。希,远也。当此之时,舜与野人,相去岂远哉;)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又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又曰: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於人以为善;(大舜,虞舜也。孔子称曰巍巍,故曰大舜也有大善焉,能舍已从人。子路与舜同也;)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於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又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舜不以天下归己为乐,号泣于田也。)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又曰: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之位焉。’

《庄子》曰: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十万家。尧闻舜之贤,举之童土之地,(童土,不生草之地;)曰:’冀得其来之泽。'(舜来施恩泽也。)

又曰:舜让天下於善卷,善卷曰:’余立於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足以劳动;秋收敛,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於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於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又曰: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也,居於畎亩之中,而游尧之间。不若是而已,又欲以辱行汙漫我。吾羞见之!’自投清冷之泉。

《尸子》曰:舜兼爱百姓,务利天下。其田也,荷彼耒耜,耕彼南亩,与四海俱有其利。其渔雷泽也,旱则为耕者凿渎,俭则为猎者表虎。故有光若日月,天下归之若父母。

又曰:舜南面而治天下,天下太平,烛於玉烛,息於永风,食於膏火,饮於醴泉。舜之行,其犹河海乎,千亻刃之溪亦满焉。由此观之,禹汤之功,不足言也。

又曰:尧问於舜曰:’何事?’曰:’事天。’问:’何任?’曰:’任地。’问:’何务?’曰:’务人。’

又曰: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其致四方之士。尧闻其贤,征之草茅之中,与之语政,至简而易行;与之语道,广大而不穷。於是妻之以皇,媵之以娥,九子事之,而托天下焉。

又曰:舜云:’从道必吉,反道必凶,如影如响也。’

又曰:舜事亲养兄为天下法,其游也得六人,曰雒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空,皆一国之贤者也。

又曰:昔者,舜两眸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又曰:舜举三后而四死除。何为四死?饥渴、寒暍、勤劳、斗争。

又曰:有虞之君天下也,使天下贡善;商周之君天下也,使天下贡财。

公孙弘曰:舜牧羊於黄河,遇尧,举为天子。

陆贾《新语》曰:舜藏黄金於崭岩之山,捐珠玉於五湖之渊,以塞淫邪之欲。

《淮南子》曰:舜之时,共工振滔鸿水,(滔,漫也。共工,炎帝之后。随高堙下,壅百川以为民害。)以薄空桑,(空桑,地名,在鲁。)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涬溟,民皆上丘陵,赴树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决伊阙,导瀍涧,通沟洫,注之东海。鸿水漏,九州乾,万民皆宁其性。

又曰:昔者,舜耕于历山,(历山,在济阴城阳。)期年,而田者争处磽确,以封畔肥饶相让也。钓於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湍,急。濑,浅。)以曲隈深涧相与也。

又曰:舜作室筑墙茨屋,辟地树谷,令民皆去岩穴,各有室家,南征三苗,道死苍梧。

又曰:舜不降席而天下治。

周生《列子》曰:舜尝驾五龙以腾唐衢,武尝服九駮以驰文涂,此上御也。

徐氏《中论》曰:小人耻其面不如子都;君子耻其行不如舜禹。

《杜夷幽求》曰:以舜禹之登庸,视孔氏之穷屈,不似跛鳖之与晨骥乎?

《符子》曰:舜禅夏禹於洞庭之野。

《吕氏春秋》曰:舜有九男,不予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风土记》曰:舜,东夷之人,生於桃丘妫水之汭,损石之东。旧说言舜上虞人也。虞即会稽县,距馀姚七十里,始宁上虞,南乡也,后为县。桃丘,即姚丘,方相近也。今吴北亭虞滨,在小江里,县复五十里对小江北岸。临江山上有立石,所谓’损石’者也。斜角西南堵俗呼为’蒍公崭’,高石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六-译文

帝舜是虞姓的人。

《史记》记载:虞舜名叫重华,是冀州人。他在寿丘制作器物,在负夏从事农作。舜的父亲顽固,母亲谄媚,弟弟象傲慢,都想要杀害他,但都未能得逞;即使他们寻找,也总是在舜的身边。舜在历山耕作,历山的人们都愿意与他互换田地;他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们都愿意与他互换住处;他在河滨制陶,器物都不粗糙。尧就赐给舜细葛布衣服和琴,为他建造仓库,并送给他牛羊。舜推荐了八位贤人,让他们管理后土,以处理各种事务;推荐了八位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在四方传播教化。皋陶担任大理,民众都服从他的判决。伯夷主管礼仪,上下都相互谦让。垂主管工匠,百工都尽心尽力。益主管虞,山泽得到了开发。弃主管农业,各种谷物都长得茂盛。契主管司徒,百姓之间关系和睦。龙主管宾客,远方的人纷纷前来。四海之内都赞誉帝舜的功绩。

于是,大禹开始创作《九韶》乐章,凤凰来此飞翔。舜五十岁时开始代理天子的职责,五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时继位成为天子。即位三十九年后,他南巡,在苍梧之野去世。他被葬在九疑山,这就是零陵。

《帝王世纪》记载:舜姓姚,他的祖先是颛顼。颛顼生了穷蝉,穷蝉生了敬康,敬康生了勾芒。勾芒生了桥牛,桥牛生了瞽瞍。瞽瞍的妻子握登看到一道大虹,心灵受到感动,在姚墟生下了舜,因此姓姚,名重华,字都君。他龙颜大口,皮肤黝黑,身高六尺一寸,具有圣德,最初迁居到夏地,在顿丘做买卖,在傅虚收债,他家原本在冀州,每次迁徙都有百姓跟随。他的母亲早逝,瞽瞍又娶妻生下了象。象傲慢,父亲和继母都想要杀害舜,但舜能够保持和谐,用大棒打他时他会躲避,用小棒打他时他会忍受。二十岁时才因为孝顺而闻名。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在贰宫见到舜后,设宴款待,并作为宾主相互问候,舜南面而坐询问政事。尧任命他为司徒太尉,用五典来考验他,他有大功。二十岁时,梦见自己的眉毛和头发一样长,尧于是赐给他美玉,年老后命令舜代替自己摄政。第二年正月,舜开始正式继承帝位,以太尉的身份处理政务。尧去世后,他守丧三年。在仲冬甲子月,驻扎在毕地,开始真正即位。用土代替火,崇尚黄色。于是询问四岳,开辟四门,明察四方,通达四聪。东巡,登上南山,观察河洛,接受图书,赐予群臣,尊敬伯禹、后稷、契、皋陶,都增加了封地。有苗氏负隅顽抗,不服管束,禹请求征讨他们。舜说:‘我的德行不够深厚,用武力征讨不是正道。我将继续推行我的教化。’于是他修行教化三年,手持干戚起舞,有苗氏请求臣服。他设立诽谤之木,宣布命令给九官十二牧以及殳斨、朱虎、熊罴等二十五人,每三年考核一次,升降官员。于是,贤能的人都在官位上,诸侯们都谦让,百官都效法,用五种颜色来装饰衣服,用六律、五声、八音来治理国家。人民安居乐业,万国都治理得很好,各种功绩都繁荣昌盛,于是创作了《大韶》乐章,《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抚石,百兽都起舞。因此孔子称赞《韶》乐既美又善。景星在房宿闪耀,各种祥瑞都到了,德行遍布天下。最初,舜即位后,他的父亲瞽瞍还活着,舜常常穿着天子的车服去朝见。天下的人都尊敬他,所以称为大舜。他居住在咸阳,或者是在蒲坂、妫汭,成为虞的妻子,因此被称为有虞氏。他有两位妃子,正妃娥皇没有孩子,次妃女英生了商均。次妃是登北氏,生了两个女儿:霄明、烛光。他有八个庶子,都不成器,所以把天下禅让给了禹。舜八十岁时即位,八十一岁时推荐禹,九十五岁时让禹摄政。摄政五年,有苗氏叛乱,舜南征,在鸣条去世,享年一百岁,用瓦棺盛殓,葬在苍梧九嶷山的南面,这就是零陵,也称为纪市,在今天的营道县下,有群象为他耕作。

《洛书灵准听》记载:有人面方,日衡重华,握石椎,怀神珠。(衡有骨表如日也。眉上日衡。重华,重,童子。)握石椎,怀神珠。(椎读曰锤,锤平轻重也。握谓如璇玑玉衡之道。怀神珠,喻有圣性也。)西王母得到益地图,(西王母,西荒之国也。在西方得到这块益地之图来献。)舜接受天命,凤凰来仪,黄龙感动,朱草生长,蓂荚繁茂。

《尚书·舜典》记载:谨慎地执行五典,五典都能得到遵守。纳入百揆,百揆按时序行事。在四门接待宾客,四门肃穆。进入大麓,即使有烈风雷雨也不会迷失方向。帝说:‘啊,你舜!询问事情,考察言语,你的言语能够实现,三年之后。你登上帝位!’

《尚书帝命验》记载:虞舜圣明,身处卑微,光耀显赫,握石椎,怀神珠。(椎读曰锤,神珠喻圣性。)

《尚书中候考·河命》记载:帝舜说:‘我德行不厚,蓂荚浮着,百兽起舞,凤凰司晨。’(蓂荚浮着,萌芽。百兽起舞,凤凰司晨也。)

又记载:若稽古,帝舜说:‘重华钦翼皇象。’(翼,奉也。象,历也。舜敬奉皇天之历数,七政得失也。)

又记载:舜到了下稷,荣光休至,(稷读曰侧下之侧,日西之时。休,美也。荣光,气也。)黄龙背负卷轴,舒展开来,从水中出现,坛畔有赤文绿错。(错,分也。文而以绿色分其间。)

《尚书大传》记载:舜不登高,不远离。

又《虞夏传》记载:在元祀巡狩时,四岳八伯,(尧最初得到羲和,任命他为六卿,主管春夏秋冬,并掌管四方岳的事务,这就是四岳,外出时称为伯,后来分置八伯。)设坛四角,沉入四海,(祭水曰沉。)封十二座山,开创十二个州。

《韩诗外传》记载:从前舜的甑盆没有腥味,但他的功绩不是因为技巧而受到责罚。

《诗含神雾》记载:握登见大虹,心灵受到感动,生下了帝舜。

《大戴礼》记载:宰我说:‘请问帝舜?’孔子说:‘是蟜牛的孙子,瞽瞍的儿子,名叫重华,好学孝顺友爱,闻名于四方。他在制陶时孝顺父母,宽厚温和。教导他人知道时机,敬畏天命而爱民,关心远方而亲近亲人,因此在天下以孝顺闻名。三十岁时担任官职,继位成为天子,五十岁时去世,葬在苍梧之野。’

《礼记》记载:舜制作了五弦琴,用来歌唱南风。

又记载:舜非常聪明!他的德行是圣人,地位是天子,财富拥有四海之内。宗庙祭祀他,子孙保佑他。

又记载:舜非常聪明:舜喜欢提问并善于观察近处的言论,隐藏恶行而宣扬善行,把握事物的两端,用中庸之道来治理民众,这就是舜的德行。(迩,近也。近言而善易以进人察而行之也。两端,过与不及也。用其中于民,贤与不肖皆能行之也。斯,此也。他的德行如此,因此被称为舜。舜之言充也。)

又记载:孔子说:‘后世虽然有创作的人,但虞帝是无法达到的。统治天下,生时无私欲,死后不厚葬,对待百姓像父母一样,有同情之心,有忠诚和利益的教诲。’

《礼含文嘉》说:舜帝为了使百姓安宁,牺牲了自己的利益。

《乐动声仪》说:孔子说:《箫韶》是舜帝留下的音乐。它的音色温和而和谐,就像南风一样温暖。它的音乐,就像寒暑风雨能够影响万物一样,能够感动人,使禽兽震动,使鱼龙起舞,使君子受到仁义的感召,使小人受到财色的诱惑。(说明音乐对人影响之深,所以用这些现象来比喻。)因此,圣人致力于根本的事情。

《春秋演孔图》说:舜帝的眼睛有四个瞳孔,被称为重明。他继承了尧帝的帝位,使得天下富饶昌盛。(童,指童子。踵,如同行走,指的是继承。)

《春秋运斗枢》说:舜帝以太尉的身份接受帝位,即位成为天子。五年二月,他东巡,到了中旬。他与三公诸侯一起观看,(太尉是官名。唐尧和虞舜每五年巡狩一次。中月,指月中的时候。临观是指乘坐船只,在河中漂浮。)黄龙背负着五彩的图卷出现,放在舜帝面前,图卷用黄玉做盒子,像柜子一样,长三尺,宽八寸,厚一寸,四面合在一起,有一个可以开关的门。(这包含了枢纽的命令,所以龙匣是黄色的。四面合在一起,有横道相连。有门,意味着可以开启和关闭。)白玉的封检,用黄金的绳子绑着,做成泥封,两端的章上写着‘天黄帝符玺’五个字。宽三寸,长三寸,深四分,有鸟的图案。(文,指字。四,有时写作三。)舜帝与大司空禹、临侯、望博等三十人聚集,大司空是官名。临侯,是国名,望博,是人名。图卷是深色的,用粗布包裹,可以展开和卷起,长三尺二寸,宽九寸,其中包含了七十二帝治理天下的制度,以及天文官位和度数的差异。

《孝经援神契》说:舜帝有龙一样的面容,重瞳孔,大嘴巴,手握褒。(龙颜像车一样,所以有这样的骨相。重瞳孔像雷,意味着有很多精神之光。大嘴巴像北斗星,也象征着天作为喉咙和舌头。握褒,手中的褒字,比喻从劳苦中起家,受到表彰,最终达到高位的人。)

《论语》说:舜帝有五位臣子,天下因此得到治理。(这五位臣子是:禹、稷、契、皋陶、伯益。)

又曰:无为而治的人,大概就是舜帝吧?他做了什么呢?只是恭敬地面向南而坐而已!(为,指安顿,这里指舜帝辅佐尧帝,去除了四个凶恶的人,恢复了四门,非常庄重。)

《论语撰考讠韱》说:尧帝和舜帝一起登上首山,观看河流的洲渚,有五位老人在河洲上游玩,相互说:‘河图将要告诉帝王登位的时机,五位老人如流星一样上升进入昴宿。过了一会儿,赤龙背负着玉苞打开图卷出来,尧帝和舜帝一起打开。说:“帝王应当传位给虞舜。”(百年之后传位给舜。)尧帝叹息说:“唉,舜啊!天命在你身上。”)

《孔丛子》说:舜帝身高六尺有余,脸和下巴没有胡须,也是圣人。

《韩子》说:历山上的农民侵占田界,舜去耕田,一年后耕田的人就不再侵占田界;河边的渔民争夺滩涂,舜去捕鱼,一年后渔民就不再争夺;东夷的陶工苦于器物粗糙,舜去制陶,一年后陶器就变得坚固。

《墨子》说:尧帝在服泽之阳举荐了舜。

《孟子》说:鸡鸣就起床,勤勤恳恳做好事的人,是舜帝的追随者。鸡鸣就起床,勤勤恳恳追求私利的人,是蹠的追随者。

又曰:尧帝对待舜帝,让自己的九个儿子侍奉他,两个女儿嫁给他。百官、牛羊、仓库都准备好了,在田地里养育舜帝,然后提拔他到高位。

又曰:舜帝出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最终在鸣条去世,是东夷人。(诸冯、负夏、鸣条都是地名。负夏在东海之东,是东夷的地方,所以说是东夷人。)

又曰:舜帝吃粗粮,吃野草,就像要终身如此。等他成为天子后,穿上绣有花纹的衣服,弹奏琴曲,带着两位女子,似乎这些对他来说本来就是固有的。(绣衣,指绣有花纹的衣服。这里说的是舜帝贫穷居住的时候,好像要终身如此,等他成为万乘之主,穿上绣衣,好像一直都有这些。)这是分定的结果。

又曰:舜帝住在深山之中,与树木石头为伴,与鹿和猪游玩。他与深山中的野人不同的地方很少;(舜帝在历山耕作的时候,住在山间,鹿和猪靠近人,好像与人游玩。希,指远。在这个时候,舜帝与野人,相去不远。)等他听到一句善言,看到一件善行,就像江河决堤一样,无法阻挡。

又曰:舜帝流放共工到幽州,放逐驩兜到崇山,在羽山杀死三苗,在羽山杀死鲧。这四个罪人被流放后,天下都服从了。

又曰:大舜有非常大的善行:善于与人相处,舍弃自己,顺应他人,乐于从他人那里学习善行;(大舜,指虞舜。孔子称赞他为巍巍,所以说是大舜有非常大的善行,能够舍弃自己,顺应他人。)从耕种、制陶、捕鱼一直到成为帝王,无不从他人那里学习善行。从他人那里学习善行,这就是与人为善。所以,君子最大的善行就是与人为善。

又曰:天下人都高兴地归附于他,他却把天下归附于他看作是草芥一样,只有舜帝是这样。(舜帝不把天下归附于他当作快乐,却在田地里哭泣。)如果不能得到父母的欢心,就不能成为人。不能顺应父母,就不能成为儿子。舜帝尽到了事奉父母的责任,而他的父亲瞽瞍也感到满意。瞽瞍感到满意,天下的人也因此而受到教化。瞽瞍感到满意,天下做父子的人也因此而定型。这就是所谓的至孝。

又曰:尧帝去世三年丧期结束后,舜帝在南河之南避开了尧帝的儿子。天下的诸侯前来朝见,不去见尧帝的儿子,而是去见舜帝;打官司的人,不去见尧帝的儿子,而是去见舜帝;歌颂的人,不歌颂尧帝的儿子,而是歌颂舜帝。说:‘这是天意,然后才回到中原,登上天子的宝座。’

《庄子》说:羊肉不羡慕蚂蚁,蚂蚁却羡慕羊肉,因为羊肉有膻味。舜帝有膻行的行为,百姓喜欢他,所以三次迁徙到成都,到了邓墟就有十万户人家。尧帝听说舜帝的贤能,在童土之地举荐他,(童土,指不长草的地方。)说:‘希望得到他的恩泽。’(舜帝来施恩泽。)

又曰:舜帝把天下让给了善卷,善卷说:‘我站在宇宙之中,冬天穿皮毛衣服,夏天穿葛布衣服。春天耕种,足以劳动;秋天收获,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在天地之间,而心情自然舒畅。我为什么要天下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于是他离开了,进入深山,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处。

又曰:舜帝把天下让给了他的朋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说:‘奇怪啊!后世的君主,住在田地之中,却在尧帝的宫廷中游玩。不仅如此,还想要用卑鄙的行为来侮辱我。我羞于见到他!’于是他跳进了清澈的冷泉。

《尸子》说:舜帝爱护百姓,致力于天下大利。他耕田的时候,扛着犁和锄头,在南方田地里耕作,与四海之内的百姓都分享利益。他捕鱼的时候,干旱就为耕田的人挖沟渠,歉收就为猎人标示老虎。因此,他的光辉像日月一样,天下的人都像父母一样归附于他。

又曰:舜帝面向南治理天下,天下太平,如同玉烛的光辉,息于永风之中,食物如膏火般美味,饮料如美酒。舜帝的行为,就像河海一样,千条小溪都汇聚其中。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禹和商汤的功绩,就不值得一提了。

又有人说:尧问舜说:‘你在做什么事情?’舜回答说:‘我在敬奉天。’尧又问:‘那你承担什么责任?’舜说:‘我承担管理地面的责任。’尧再问:‘那你有什么任务?’舜说:‘我的任务是服务于人民。’

又有人说:舜迁徙一次就能建成一个城市,迁徙两次就能建成一个都城,迁徙三次就能建立一个国家,他吸引四方的人才。尧听说他的贤能,就从草野之中征召他,与他谈论政治,发现他的政策既简单又容易实行;与他谈论道德,发现道德广大无边。

又有人说:舜娶了皇后的女儿为妻,以娥皇为陪嫁,他的九个儿子都侍奉他,他将天下托付给了他。

又有人说:舜说:‘遵循正道必然吉祥,违背正道必然凶险,就像影子跟着身体,回声跟着声音一样。’

又有人说:舜尊敬父母,抚养兄弟,成为天下人的榜样,他的朋友有六个人,分别是雒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识、秦不空,他们都是各自国家的贤人。

又有人说:以前,舜有双瞳仁,这被称为重明。他做事有法度,说话有文采。

又有人说:舜选拔了三位贤人,自己却因劳累而去世。所说的‘四死’是指:饥饿、口渴、寒冷、劳累、斗争。

又有人说:有虞国的君主治理天下,让天下人贡献美德;商周国的君主治理天下,让天下人贡献财富。

公孙弘说:舜在黄河边放羊时遇到了尧,尧举荐他成为天子。

陆贾在《新语》中说:舜把黄金藏在陡峭的山岩中,把珠宝丢弃在五湖的深渊里,以此来遏制过度的欲望。

《淮南子》说:在舜的时代,共工挖掘洪水,洪水泛滥,堵塞了百川,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洪水冲向空桑(地名,在鲁国),龙门没有打开,吕梁山没有崩塌,江淮的水流畅通,四海的水都汇合,人民都逃到山丘上,躲进树木中。舜就派禹疏通三江五湖,开通伊阙,疏导瀍涧,开通沟渠,使水流注入东海。洪水退去,九州变得干燥,人民都安定了。

又有人说:以前,舜在历山(在济阴城阳)耕种,一年后,耕田的人争着占据肥沃的土地,以肥沃的土地为边界互相让步。他在河边钓鱼,一年后,钓鱼的人争着占据急流和浅滩,以曲折的深涧为界。

又有人说:舜建造房屋,筑墙盖屋,开垦土地种植谷物,让人民都离开山洞,都有自己的住所,南征三苗,在苍梧道中去世。

又有人说:舜不降低自己的身份,就能治理好天下。

周生在《列子》中说:舜曾经驾驭五条龙飞越唐衢,武王曾经骑着九匹马在文涂上奔跑,这是上位者的驾驭之道。

徐氏在《中论》中说:小人以自己的容貌不如子都为耻,君子以自己的行为不如舜禹为耻。

《杜夷幽求》中说:以舜禹的显赫地位来看,与孔子的困顿相比,不就像跛脚的乌龟和早晨的骏马一样吗?

《符子》中说:舜在洞庭湖边将帝位禅让给了夏禹。

《吕氏春秋》中说:舜有九个儿子,他没有把帝位传给他的儿子,而是传给了禹,这是非常公正的。

《风土记》中说:舜是东夷人,出生在桃丘妫水的南岸,损石的东边。旧时说法认为舜是上虞人。虞即会稽县,距离余姚七十里,上虞是宁始的南部,后来成为县。桃丘即姚丘,位置相近。现在吴北亭虞滨在小江里,县再往北五十里对小江北岸。临江山上有立石,就是所谓的‘损石’。斜角西南方的石壁俗称‘蒍公崭’,是一块高大的石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六-注解

帝舜有虞氏:帝舜是指中国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有虞氏是其姓氏。虞舜是中国古代五帝之一,以其德行高尚、治理有方而著称。

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名重华:重华是虞舜的名字。

冀州:冀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什器:什器指的是各种器具。

寿丘:寿丘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负夏:负夏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顽:顽指的是性格愚钝、不聪明。

嚚:嚚指的是言语粗俗、不文明。

象傲:象傲指的是弟弟象性格傲慢。

历山:古代山名,位于今山东省。

雷泽:雷泽是古代的一个湖泊。

河滨:河滨指的是河流的岸边。

絺衣:絺衣是一种轻薄的夏衣。

琴:琴是一种古代的弦乐器。

仓廪:仓廪是储存粮食的地方。

八凯:八凯指的是八个贤能的人。

后土:后土是古代神话中的土地神。

八元:八元指的是八个有德行的人。

四方:四方指的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皋陶:皋陶是古代的一位贤臣,担任大理(司法官)。

大理:大理是古代的司法官。

伯夷:伯夷是古代的一位贤臣,负责礼仪。

垂:垂是古代的一位贤臣,负责工匠之事。

百工:百工指的是各种工匠。

虞: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山泽:山泽指的是山和湖泊。

弃:弃是古代的一位贤臣,负责农业。

司徒:司徒是古代的官职,负责教化。

宾客:宾客指的是远方来的客人。

四海:四海指的是全国。

九韶:九韶是一种古代的乐舞。

凤凰: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

摄行天子事:摄行天子事指的是代理天子的职责。

苍梧之野:苍梧之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九疑:九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零陵:零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姚姓:姚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

颛顼:颛顼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人物,五帝之一。

穷蝉:穷蝉是颛顼的后代。

敬康:敬康是穷蝉的儿子。

勾芒:勾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

桥牛:桥牛是勾芒的儿子。

瞽瞍:瞽瞍是桥牛的儿子,即虞舜的父亲。

握登:握登是瞽瞍的妻子。

大虹:大虹指的是彩虹。

姚墟:姚墟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都君:都君是虞舜的字。

龙颜:龙颜指的是面容像龙一样威严。

顿丘:顿丘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傅虚:傅虚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二女:二女指的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

贰宫:贰宫是古代的一种宫殿。

司徒太尉:司徒太尉是古代的官职,负责教化和军事。

五典:五典指的是五种教化原则。

昭华之玉:昭华之玉是一种美玉。

文祖:文祖是古代的一种祭祀对象。

四岳:四岳是古代的官职,负责四方之事。

辟四门:辟四门指的是开放四个城门。

明四目:明四目指的是使四眼都能看得清楚。

达四聪:达四聪指的是使四耳都能听得清楚。

东巡狩:东巡狩指的是到东方巡视。

南山:南山指的是南方的山。

河洛:河洛指的是黄河和洛河。

图书:图书指的是古代的书籍。

群瑞:群瑞指的是各种祥瑞的征兆。

大韶:大韶是一种古代的乐舞。

箫韶:古代一种乐舞,相传为舜所作。

诽谤之木:诽谤之木是古代的一种用于接受人民批评的木柱。

九官十二牧:九官十二牧指的是九个官职和十二个牧民。

黜陟:黜陟指的是升降官职。

俊乂:俊乂指的是贤能的人。

群后:群后指的是各个诸侯国的君主。

师师:师师指的是效仿。

五采章:五采章指的是五种颜色的图案。

六律:六律指的是古代的音律。

五声:五声指的是古代的五种音调。

八音:八音指的是古代的八种乐器。

烝民:烝民指的是百姓。

万邦:万邦指的是各个国家。

庶绩:庶绩指的是各种功绩。

大韶之乐:大韶之乐是一种古代的乐舞。

击石拊石:击石拊石指的是用石头敲击发出的声音。

石拊石:石拊石指的是用石头敲击。

百兽率舞:百兽率舞指的是各种野兽都跟着跳舞。

景星:景星是一种吉星。

房:房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一个星宿。

西王母: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益地:益地指的是增加土地。

大戴礼:大戴礼是一种古代的礼书。

宰我:宰我是孔子的弟子之一。

蟜牛:蟜牛是古代的一种动物。

孝友:孝友指的是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

陶家:陶家指的是从事制陶的人。

宽裕温良:宽裕温良指的是性格宽厚、温和。

教而知时:教而知时指的是教导人民知道时宜。

畏天而爱民:畏天而爱民指的是敬畏天命并爱护人民。

恤远而亲亲:恤远而亲亲指的是关心远方的人和亲近亲人。

大智:大智指的是非常聪明。

南风:南风指的是南方的风。

宗庙:宗庙是古代用来祭祀祖先的庙宇。

迩言:迩言指的是近处的言论。

两端:两端指的是极端。

中于民:中于民指的是适合人民。

子民:子民指的是人民。

恻恒:恻恒指的是同情和怜悯。

忠利:忠利指的是忠诚和利益。

作者:作者指的是写作的人。

生无私:生无私指的是在世时没有私心。

死不厚:死不厚指的是死后不追求厚葬。

宗庙飨之:宗庙飨之指的是在宗庙中祭祀。

子孙保之:子孙保之指的是后代要保护这些美德。

舜:继尧之后的中国古代圣君,以德行高尚、治理有方而闻名。

损己以安百姓:指舜为了使百姓安居乐业,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

重明:指眼睛明亮,有洞察力。

承乾,乾踵尧,海内富昌:指舜继承了尧的德政,使得天下富足昌盛。

太尉:古代官名,掌管军事。

巡狩:古代帝王巡视诸侯国,以示安抚。

中月:指农历每月的中旬。

黄龙五彩负图出:古代传说中,黄龙背负着天书出现。

大司空:古代官名,掌管工程。

临侯,望博:古代的诸侯国名或人名。

图:指天书或天命之书。

玄色而綈:指图的颜色和质地。

七十二帝地行之制,天文官位度之差:指图中所记载的古代帝王的制度。

龙颜重瞳:指舜的面容像龙,眼睛有四个瞳孔。

襃:指古代的一种装饰品,此处比喻荣耀。

五人:指禹、稷、契、皋陶、伯益,五位贤臣。

无为而治:指不采取积极干预的方式治理国家。

首山:古代的山名。

河渚:河流中的小洲。

昴:古代星宿名。

百年而禅与舜:指尧在位百年后,将帝位禅让给舜。

百官牛羊仓廪备:指国家准备完备的物资来供养舜。

诸冯,负夏,鸣条:古代的地名。

饭糗茹草:指吃粗糙的饭食。

袗衣:古代的短衣。

深山之中:指深山老林。

四罪:指共工、驩兜、三苗、鲧,四位有罪的官员。

大焉:非常伟大。

与人为善:指帮助别人,与人为善。

南河之南:指黄河以南的地区。

童土:指不长草的土地。

冀得其来之泽:希望得到舜的恩泽。

善卷:古代的贤人。

北人无择:古代的贤人。

兼爱百姓,务利天下:指舜广泛爱护百姓,致力于使天下利益。

烛於玉烛,息於永风,食於膏火,饮於醴泉:指舜的治理使得天下安宁,如同玉烛照明,永风止息,膏火充足,醴泉甘甜。

尧:传说中的五帝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圣君,以德治天下著称。

事天:指敬奉天命,遵循天的意志。

任地:指负责治理土地,发展农业。

务人:指关注人民,以人民福祉为务。

成邑:指建立城邑。

成都:指成都地区,这里指建立都城。

成国:指建立国家。

四方之士:指来自四面八方的贤士。

皇:古代对帝王的尊称。

娥:古代对贵族女性的尊称。

九子:指舜的九个儿子。

天下:指整个国家,天下人民。

道:指道德、道理。

雒陶:古代传说中的贤人。

方回:古代传说中的贤人。

续牙:古代传说中的贤人。

伯阳:古代传说中的贤人。

东不识:古代传说中的贤人。

秦不空:古代传说中的贤人。

三后:指古代的三个帝王。

四死:指四种可能导致死亡的原因。

饥渴:指饥饿和口渴。

寒暍:指寒冷和炎热。

勤劳:指辛勤劳动。

斗争:指争斗。

贡善:指进贡美德。

贡财:指进贡财物。

草茅:指草丛之中,比喻地位低微。

共工: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后成为治理水患的象征。

鸿水:指洪水。

三江五湖:指古代的三个大江和五个大湖。

伊阙:古代山名,位于今河南省。

瀍涧:古代河流名。

沟洫:指田间水道。

东海:指中国东部的大海。

磽确:指土地坚硬。

曲隈深涧:指弯曲的深谷。

茨屋:用茅草覆盖的房屋。

三苗:古代部族名。

苍梧:古代地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

降席:指下座,表示谦卑。

唐衢: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文涂: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子都:古代美男子名,这里比喻外貌。

孔氏:指孔子及其家族。

跛鳖:比喻才能低下的人。

晨骥: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洞庭:古代湖泊名,位于今湖南省。

会稽: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桃丘: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妫水:古代河流名,位于今浙江省。

损石: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蒍公崭:古代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六-评注

这段古文记录了尧与舜的对话,尧问舜何事,舜回答事天,问何任,舜回答任地,问何务,舜回答务人。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认识,强调君王应当顺应天意,治理好土地,服务好人民。舜的回答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理念,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

舜的迁徙经历,从成邑到成都再到成国,最终吸引了四方之士,尧听闻其贤能,征召他,与之讨论政事,发现舜的政事简单易行,讨论道德时又博大精深。尧将女儿嫁给他,并托付天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贤能的重视和对君王德行的推崇。

舜强调从道必吉,反道必凶,如影随形,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规范,强调遵循正道的重要性。

舜以孝悌著称,以事亲养兄为天下法,他的朋友都是各国的贤人,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孝道的重视和对贤能的尊重。

舜两眸子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德才兼备的君王的向往。

舜举荐了三位贤能的后人,自己却因饥渴、寒热、勤劳和斗争而去世,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贤能的重视和对君王德行的推崇。

有虞之君使天下贡善,商周之君使天下贡财,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道德和财富的不同态度,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公孙弘和陆贾的记载,展现了舜的谦逊和廉洁,他放弃个人财富,以民为本。

《淮南子》中提到舜时共工振滔鸿水,舜使禹治水,反映了古代中国对治水成就的重视。

舜在历山耕作,钓鱼,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农耕文明的重视,以及对和谐共处的追求。

舜作室筑墙茨屋,辟地树谷,使民安居乐业,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

舜不降席而天下治,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君王德行的推崇,强调君王应以身作则。

周生《列子》和徐氏《中论》中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对君王德行的重视。

《杜夷幽求》和《符子》中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贤能的推崇。

《吕氏春秋》中提到舜有九男,不予其子而授禹,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公义的重视。

《风土记》中对舜的出生地进行了详细描述,反映了古代中国对历史人物的追溯和对地理知识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六》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91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