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三十三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三十三-原文

○唐高祖神尧皇帝

《唐书》曰:高祖神尧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

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暠生歆。

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

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族镇武川,因家焉。

仪凤中,追尊宣皇帝。

熙生天赐,仕魏为幢主。

仪凤中,追尊光皇帝。

生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乃赐姓大野氏。

周受禅,追封唐国公。

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

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

皇考讳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谥曰仁。

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

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於长安,七年袭唐国公。

及长,倜傥豁达,任性直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

隋受禅,补千牛备身。

文帝独孤皇后,即高祖之从母也。

由是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

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

高祖颇以自负。

大业初,为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征为殿内少监。

九年,迁卫尉少卿。

辽东之役,督运於怀远镇。

及杨弘感反,诏高祖驰驿镇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高祖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

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

会有诏徵高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

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

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不?”

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焉。

十一月,炀帝幸汾阳宫,命高祖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

师次龙门,贼帅母端儿帅众数千薄於城下,高祖从十馀骑击之,所射七十发,皆应弦而倒,贼乃大溃。

十三年,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部将高君雅为副将。

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以晋阳令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各募兵,旬日间,众且一万,密遣使召世子建成及元吉於河东。

威与君雅见兵大集,恐高祖为变,相与疑惧,请高祖祈雨於晋祠,将为不利。

晋阳乡长刘世龙知之,以告高祖,阴为之备。

五月甲子,高祖与威、君雅视事,太宗密严兵於外,以备非常。

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等谋反,即斩之以徇,遂起义兵。

遣刘文静为使於突厥始毕可汗,令率兵相应。

六月甲申,命太宗将兵徇西河,下之。

癸巳,建大将军府,并置三军,分为左右;开仓库以赈穷乏,远近响应。

秋七月,高祖率兵西图关中,以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

癸丑,发自太原,有兵三万。

景辰,师次灵石县,营於贾胡堡。

隋武牙郎将宋老生屯霍邑以拒义师。

会霖雨积旬,馈运不给,高祖命旋师,太宗切谏乃止。

有白衣老父诣军门曰:”余为霍山神使谒唐皇帝曰:八月雨止,路出霍邑东南,吾当济师。”

高祖曰:”此神不欺赵无恤,岂负我哉!”

八月辛巳,高祖引师趋霍邑,斩宋老生,平霍邑。

景戌,进下临汾郡及绛郡。

癸巳,至龙门,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与刘文静会于麾下。

隋骁卫大将军屈突通镇河东,津梁断绝,关中向义者颇以为阻。

於是水滨居人,竞进舟楫,不谋而至者,前后数百人。

九月壬寅,冯翊贼帅孙华、土门贼帅白玄度各率其众送款,并具舟楫以待义师。

高祖令华与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引兵渡河。

屈突通遣其虎牙郎将桑显和率兵数千,夜袭长谐,义师不利。

太宗以游骑数百掩其后,显和溃散,义师复振。

丙辰,冯诩太守萧造以郡来降。

戊午,高祖亲率众围河东,屈突通自守不出,乃命攻城,不利而还。

文武将吏请高祖领太尉,加置僚佐,从之。

华阴令李孝常以永丰仓来降。

庚申,唐高祖率军济河,舍长于春宫。

三秦士庶至者日以千数,高祖礼之,咸过所望,人皆喜悦。

景寅,遣陇西公建成、司马刘文静屯兵永丰仓,兼守潼关,以备他盗。

太宗率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前后数万人,自渭北徇三辅,所至皆下。

高祖从父弟神通起兵鄠县,柴氏妇起兵於司竹,至是并与太宗会。

乙亥,命太宗自渭汭屯兵阿城,陇西公建成自新丰趣霸上。

高祖率大军自下邽西上,经炀帝行宫园苑,悉罢之,宫女放还亲属。

冬十月辛巳。

至长乐宫,有众二十万。

隋京师留守刑部尚书卫文昇、右翊将军阴世时、京兆郡丞滑仪挟代王侑以拒义师。

高祖遣使至城下,喻以匡服之意,再三,皆不报。

诸将固请围城。

十一月景辰,攻拔京城。

卫文昇先以病死,以阴世师、滑仪等拒义兵,并斩之。

癸亥,率百僚,备法驾,立代王侑为天子,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大赦,改年为义宁。

甲子,隋帝诏加高祖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总录万机。

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为令。

以陇西公建成为唐国世子;太宗为京兆尹,改封秦王;姑臧公元吉为齐公。

十二月癸末,丞相府置长史、司录以下官僚。

金城贼帅薛举寇扶风,命太宗为元帅击之。

遣赵郡公李恭招慰山南,所至皆下。

癸巳,太宗大破薛举之众於扶风。

屈突通自潼关奔东都,刘文静等追擒於阌乡,虏其众数万。

河南大守萧瑀以郡降。

丙午,遣云阳令詹俊、武沂县正李仲兖徇巴蜀,下之。

二年春正月戊辰,世子建成为抚宁大将军、东讨元帅,太宗为副,总兵七万,徇地东都。

三月景辰,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弑隋太上皇於江都宫,立秦王浩为帝,自称大丞相。

徙封太宗为赵国公。

戊辰,隋帝进高祖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之命。

礼。唐国置丞相以下,立皇高祖以下四庙於长安通义里第。

夏四月戊戌,世子建成及太宗自东都班师。

五月乙巳,天子诏高祖冕十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

王后与王子王女爵命之号,一遵旧典。

戊午,隋帝诏遣使持节、兼太保、刑部尚书、光禄大夫、梁郡公萧造,兼太尉、司农少卿裴之隐奉皇帝玺绶于高祖。

高祖辞让,百僚上表劝进,至於再三,乃从之。

隋帝逊於旧邸。改大兴殿为太极殿。

甲子,高祖即皇帝位於太极殿,命刑部尚书萧造兼太尉,告于南郊,大赦天下,改隋义宁二年为唐武德元年。

官人百姓,赐爵一级,义师所行之处,给复三年。

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

丁卯,宴百官於太极殿,赐帛有差。

东都留守兵立隋越王侗(音同)。为帝。

壬申,命相国长史裴寂等修律令。

六月甲戌,太宗为尚书令,废隋《大业律令》,颁新格。

己卯,备法驾,迎皇高祖宣简公已下神主,祔于太庙。

追谥妃窦氏为穆皇后。

庚辰,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

封太宗为秦王,齐国公元吉为齐王。

诸州总管加号使持节。

癸未,封隋帝为酅国公。

薛举寇泾州,命秦王为西讨元帅征之。

改封永康王神通为淮安王。

壬辰,加秦王雍州牧,馀官如故。

秋七月,秦王与薛举大战於泾州,我师败绩。

八月壬午,薛举死,其子仁杲复僣称帝,命秦王为元帅以讨之。

凉州贼帅李轨以其地来降,拜凉州总管,封凉王。

九月乙巳,亲录囚徒。

辛未,追谥隋太上皇为炀帝。

宇文化及至魏州,鸩杀秦王浩,僣称天子,国号许。

冬十月,李密率众来降。

十一月,秦王大破薛仁杲於浅水原,降之,陇右平。

乙巳,凉王李轨僣称天子於凉州。

诏颁五十三条格,以约法缓刑。

十二月壬申,加秦王太尉、陕东道大行台。

庚子,李密叛於桃林,行军总管盛彦师追讨,斩之。

二年春二月丁酉,窦建德攻宇文化及於聊城,斩之,传首突厥。

闰月辛丑,刘武周侵我并州。

己酉,李密旧将徐世勣以黎阳之众及河南十郡降,授黎州总管,封曹国公,赐姓李氏。

庚戌,上微行都邑,以察甿俗,即日还宫。

甲寅,贼帅朱粲杀我使散骑常侍段确,奔洛阳。

夏四月乙巳,王世充篡越王侗位,僣称天子,国号郑。

辛亥,李轨为其伪尚书安兴贵所执以降,河右平。

九月辛未,贼帅李子通据江都,僣称天子,国号吴。

沈法兴据毗陵,僣称梁王。

丁丑,和州贼帅杜伏威遣使来降,授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楚王。

裴寂与刘武周将宋金刚战於介州,我师败绩,右武卫大将军姜宝谊死之。

并州总管、齐王元吉惧武周所逼,奔於京师,并州陷。

乙未,京师地震。

甲子,上亲祠华岳。

十一月景子,窦建德陷黎阳,尽有山东之地。

淮安王神通、左武卫大将军李世勣皆没於贼。

十二月景申,永安王李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总管于筇为刘武周将宋金刚掩袭,并杀焉。

甲辰,狩於华山。

壬子,大风拔木。

三年春正月辛巳,幸蒲州,命祀舜庙。

癸巳上至自蒲州。

甲午,李世勣於窦建德所自拔归国。

建德僣称夏王。

四月甲寅,加秦王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秦王大破宋金刚於介州,金刚与武周俱奔突厥,遂平并州,伪总管尉迟敬德等以介州降。

六月壬辰,徙封楚王杜伏威为吴王,赐姓李氏,加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

景午,亲录囚徒。

七月壬戌,命秦王率诸军讨王世充。

遣皇太子镇蒲州,以备突厥。

景申,突厥杀刘武周於白道。

冬十月庚子,怀戎贼帅高开道遣使降,授蔚州总管,封北平郡王,赐姓李氏。

四年五月己未,秦王大破窦建德之众於武牢,擒建德,河北悉平。

丙寅,王世充举东郡降,河南平。

秋七月甲子,秦王凯旋,献俘于太庙。

丁卯,大赦天下。

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斩窦建德於市,流王世充於蜀。

甲戌,建德餘党刘黑闼据漳南反,置山东道行台尚书省於洺州。

秋八月,兖州总管徐圆朗举兵反,以应刘黑闼,僣称鲁王。

冬十月乙丑,加秦王天策上将军,位在王公上,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齐王元吉为司空。

乙巳,赵郡王李恭平荆州,获萧铣。

五年春正月景申,刘黑闼据洺州,僣称汉东王。

三月丁未,秦王破刘黑闼於洺水上,尽复所陷州县,黑闼亡奔突厥。

蔚州总管、北平王高开道叛,寇易州。

夏四月庚戌,秦王还京师,高祖迎劳於长乐宫。

壬申,代州总管、定襄郡王大恩为虏所败,战死。

六月,刘黑闼引突厥寇山东。

置谏议大夫官员。

秋七月,隋汉阳太守冯益以南越之地来降,岭表悉定。

八月辛亥,以洺、荆、并、幽、交五州为大总管府。

改封恒山王承乾为中山王。

葬隋炀帝於扬州。

景辰,突厥颉利寇雁门。

己未,进寇朔州。

遣皇太子及秦王讨击,大败之。

冬十月己酉,遣齐王元吉击刘黑闼於洺州。

时山东州县多为黑闼所守,所在杀长吏以应之。

行军总管、淮阳王道玄与黑闼战於下博,道玄败没。

十一月甲申,命皇太子率兵讨刘黑闼。

景申,幸宜州,简阅将士。

十二月庚辰,校猎於华池。

庚申,至自宜州。

皇太子破刘黑闼於魏州,斩之,山东平。

六年春二月辛卯,校猎於骊山。

三月乙未,幸昆明池,宴百官。

夏四月己未,幸旧宅,改为通义宫,曲赦京城系囚,於是置酒高会,赐从官帛各有差。

癸酉,以尚书右仆射、魏国公裴寂为左仆射,中书令、宋国公萧瑀为右仆射。

秋七月,突厥颉利寇朔州,遣皇太子及秦王屯并州以备之。

八月壬子,东南道行台仆射辅公祏据丹阳反,僣称宋王。

遣赵郡王孝恭及岭南道大使、永康县公李靖讨之。

景寅,吐谷浑内附。

九月景子,突厥退,皇太子班师。

七年二月丁巳,幸国子学,亲临释奠。

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

三月戊寅,废尚书省六司侍郎,增吏部郎中秩正四品,掌选事。

戊戌,赵郡王孝恭大破辅公祏,擒之,丹阳平。

夏四月庚子,大赦天下,颁行新律令。

以天下大定,诏遭父母丧

者听终制。

五月,造仁智宫於宜州之宜君县。

李世勣讨徐圆朗,平之。

六月辛丑,幸仁智宫。

秋七月,巂州地震山崩,江水咽流。

八月戊辰,突厥弘音髓并州,京师戒严。

壬午,突厥退。

乙末,京师解严。

八年夏六月甲子,幸太和宫。

突厥弘定州,命皇太子往幽州,秦王往并州,以备突厥。

八月,并州道总管张公谨与突厥战於大谷,王师败绩,中书令温彦博没於贼。

九月,突厥退。

冬十月辛巳,幸周氏陂校猎,因幸龙跃宫。

九年春正月景申,命州县修城隍,备突厥。

尚书左仆射、魏国公裴寂为司空。

二月庚申,加齐王元吉为司徒。

戊寅,亲祀社稷。

三月辛卯,幸昆明池。

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

诏立秦王为皇太子,总统万机,大赦天下。

八月癸亥,诏传位於皇太子。

尊帝为太上皇,徙居弘义宫,改名太安宫。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高祖宴西突厥使者於两仪殿,顾谓长孙无忌曰:”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无忌上千万岁寿。

高祖大悦,以酒赐太宗。

太宗又奉觞上寿,流涕而言曰:”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尊奉圣旨,岂臣之力!”

於是太宗与文德皇后立进御膳,并上服御衣物,一同家人常礼。

是岁,阅武於城西,高祖亲自临视,劳将士而还。

置酒於未央宫,三品已上咸侍。

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

太宗奉觞上寿曰:”臣早蒙慈训,教以文道,爰从义旗,平定京邑。重以薛举、武周、世充、建德,皆上禀神算,幸而克定。三数年间,混一区宇,天慈崇宠,遂蒙重任。今上天垂祐,时和岁阜,被发左衽,并为臣妾。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

高祖大悦,群臣皆呼万岁。

九年五月庚子,高祖大渐,下诏从汉制,以日易月,园陵制度,务从俭约。

是日,崩於太安宫之垂拱前殿,年七十。

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

葬献陵。

高宗上元元年,改上尊号曰神尧皇帝。

天宝十三年,上尊号曰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三十三-译文

唐高祖神尧皇帝,《唐书》记载:高祖神尧皇帝姓李,名渊。他的祖先是陇西狄道人。是凉武昭王李暠的第七代孙。李暠生了李歆,李歆生了李重耳,李重耳在魏国做官,担任弘农太守。李重耳生了李熙,担任金门镇将,领有豪族镇守武川,因此在此安家。仪凤年间,被追尊为宣皇帝。李熙生了李天赐,在魏国做官担任幢主。仪凤年间,被追尊为光皇帝。生了皇祖,名虎,是后魏的左仆射,封为陇西郡公,与周文帝以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人因功辅助国政,当时被称为‘八柱国’,因此赐姓大野氏。周朝禅让后,追封为唐国公。到隋文帝做相国时,恢复了本姓。武德初年,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太祖。

皇考名昞,是周朝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继承唐国公,谥号仁。武德初年,被追尊为元皇帝,庙号世祖。高祖在周天和元年出生在长安,七年后继承唐国公。长大后,性格豁达,直率,宽厚仁爱,无论贵贱都能得到他的欢心。隋朝禅让后,被任命为千牛备身。文帝的皇后独孤氏是高祖的姨母,因此特别受到宠爱,多次转任谯、陇、岐三州刺史。有位名叫史世良的相士,对高祖说:‘您的骨法非凡,必将成为一国之主,希望您自重,不要忘记我的话。’高祖因此颇为自负。

大业初年,担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被征召为殿内少监。九年,升任卫尉少卿。辽东战役时,在怀远镇负责运输。及至杨弘感反叛,皇帝下诏让高祖骑马快速前往弘化郡镇守,并兼管关右的军事。高祖在朝廷内外都有所经历,一直树立恩德,到这时结交了许多豪杰,很多人归附于他。当时炀帝多疑,人们都感到恐惧。正好有诏书征召高祖到行在处,但他因病未能前往。当时他的外甥王氏在后宫,皇帝问:‘你舅舅为什么迟迟不来?’王氏以病为由回答,皇帝说:‘难道他宁愿死也不来吗?’高祖听到这话更加害怕,于是纵情饮酒,收受贿赂来掩盖自己的行踪。

十一月,炀帝前往汾阳宫,命令高祖前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军队驻扎在龙门,贼帅母端儿率领数千人逼近城下,高祖率领十多骑兵出击,射出七十箭,全部射中,敌人于是大溃。十三年,担任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部将高君雅担任副将。众多贼人蜂起,江都被阻绝,太宗以晋阳令刘文静以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各自招募士兵,十天内,士兵已经达到一万,秘密派遣使者召回世子建成和元吉到河东。

王威与高君雅看到士兵聚集,担心高祖有所变故,互相猜疑恐惧,请求高祖到晋祠祈雨,准备对他不利。晋阳乡长刘世龙得知此事,告诉了高祖,并暗中为他做准备。五月甲子,高祖与王威、高君雅开始处理事务,太宗在门外秘密部署军队,以防不测。派遣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诉王威等人谋反,立即将他们斩首示众,于是起兵起义。派遣刘文静出使突厥始毕可汗,命令他率领军队响应。

六月甲申,命令太宗率军征讨西河,攻克了它。癸巳,建立大将军府,并设立三军,分为左右;打开仓库救济贫困,远近的人都响应。秋七月,高祖率军西征关中,任命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癸丑,从太原出发,有军队三万。景辰,军队驻扎在灵石县,在贾胡堡扎营。隋朝武牙郎将宋老生驻扎在霍邑抵抗义军。恰逢连绵阴雨十多天,供应物资不足,高祖命令撤军,太宗坚决劝阻才停止。有位穿白衣的老父到军营门口说:‘我是霍山神的使者,来拜见唐皇帝说:八月雨停,道路从霍邑东南出,我会帮助你们。’高祖说:‘这位神明不会欺骗赵无恤,怎么会辜负我呢!’八月辛巳,高祖率领军队前往霍邑,斩杀了宋老生,平定了霍邑。

景戌,进军攻克了临汾郡和绛郡。癸巳,到达龙门,突厥始毕可汗派遣康稍利率领军队与刘文静在高祖麾下会合。隋朝骁卫大将军屈突通镇守河东,桥梁被切断,关中向义者很多人因此受阻。于是水边的居民,争先恐后地提供船只,不约而同地到来,前后有数百人。九月壬寅,冯翊贼帅孙华、土门贼帅白玄度各自率领他们的部队投降,并准备好船只等待义军。

高祖命令孙华与统军王长谐、刘弘基率领军队渡河。屈突通派遣他的虎牙郎将桑显和率领数千士兵,在夜间袭击王长谐,义军不利。太宗率领数百游骑从后面包抄,桑显和溃散,义军重新振作。丙辰,冯诩太守萧造率领郡县投降。戊午,高祖亲自率领军队包围河东,屈突通坚守不出,于是命令攻城,但未能成功而回。文武将吏请求高祖担任太尉,增设僚佐,高祖同意了。

华阴令李孝常率领永丰仓投降。庚申,唐高祖率领军队渡河,驻扎在春宫。三秦的士人百姓每天都有数千人到来,高祖以礼相待,都超过了他们的期望,人们都非常高兴。景寅,派遣陇西公建成、司马刘文静驻扎在永丰仓,同时守卫潼关,以防其他盗贼。太宗率领刘弘基、长孙顺德等前后数万人,从渭北征讨三辅,所到之处都攻克了。

高祖的堂弟神通在鄠县起兵,柴氏妇女在司竹起兵,到这时都与太宗会合。乙亥,命令太宗在渭汭驻扎军队在阿城,陇西公建成从新丰向霸上进发。高祖率领大军从下邽向西进发,经过炀帝的行宫园林,全部废弃,宫女被放回,亲属也被释放。冬十月辛巳,到达长乐宫,有军队二十万。隋朝京师留守刑部尚书卫文昇、右翊将军阴世时、京兆郡丞滑仪挟持代王侑抵抗义军。高祖派遣使者到城下,说明匡扶的意思,多次劝说,都没有回应。将领们坚决请求围城。

十一月景辰,攻下京城。卫文昇因先病故,阴世师、滑仪等人抵抗义军,都被斩杀。癸亥,率领百官,准备法驾,立代王侑为天子,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义宁。甲子,隋帝下诏加封高祖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为唐王,总揽万机。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令。以陇西公建成为唐国世子;太宗为京兆尹,改封为秦王;姑臧公元吉为齐公。

十二月癸末,丞相府设立长史、司录以下的官员。金城贼帅薛举侵犯扶风,命令太宗为元帅讨伐他。派遣赵郡公李恭招抚山南,所到之处都攻克了。癸巳,太宗在扶风大败薛举的军队。屈突通从潼关逃往东都,刘文静等人追捕于阌乡,俘虏了他的数万士兵。河南太守萧瑀率领郡县投降。丙午,派遣云阳令詹俊、武阳县正李仲兖征讨巴蜀,攻克了。

二年春正月戊辰,世子建成为抚宁大将军、东讨元帅,太宗为副将,总兵七万,征讨东都。三月景辰,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在江都宫弑杀隋太上皇,立秦王浩为帝,自称大丞相。将太宗封为赵国公。戊辰,隋帝进封高祖为相国,总揽百官,准备九锡之礼。

礼节。唐朝设立丞相以下官职,在长安通义里建立高祖以下四庙。

夏四月戊戌日,世子建成和太宗从东都班师回朝。

五月乙巳日,天子下诏,授予高祖十二旒的冕,建立天子的旌旗,外出警备,入宫警备。

王后和王子王女都按照旧典授予爵位。

戊午日,隋帝下诏派遣使者持节,兼任太保、刑部尚书、光禄大夫、梁郡公萧造,兼任太尉、司农少卿裴之隐,将皇帝的印玺绶带献给高祖。

高祖辞让,百官上表劝进,经过多次,才同意。

隋帝退居旧邸。

将大兴殿改为太极殿。

甲子日,高祖在太极殿即位为皇帝,任命刑部尚书萧造兼任太尉,在南郊宣布,大赦天下,将隋义宁二年改为唐武德元年。

官员和百姓,赐予一级爵位,义师所到之处,给予三年的恢复。

废除郡设立州,将太守改为刺史。

丁卯日,在太极殿宴请百官,赐予不同数量的丝帛。

东都留守的士兵立隋越王杨侗为帝。

壬申日,任命相国长史裴寂等人修订律令。

六月甲戌日,太宗被任命为尚书令,废除隋朝的《大业律令》,颁布新的法规。

己卯日,准备法驾,迎接皇高祖宣简公以下的神主,供奉于太庙。

追封妃子窦氏为穆皇后。

庚辰日,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

封太宗为秦王,齐国公元吉为齐王。

各州总管加封使持节的称号。

癸未日,封隋帝为酅国公。

薛举侵犯泾州,任命秦王为西征元帅讨伐他。

改封永康王李神通为淮安王。

壬辰日,加封秦王为雍州牧,其他官职照旧。

秋七月,秦王与薛举在泾州大战,我军战败。

八月壬午日,薛举去世,他的儿子薛仁杲再次称帝,任命秦王为元帅讨伐他。

凉州贼帅李轨带领他的地盘来投降,被封为凉州总管,封为凉王。

九月乙巳日,亲自审录囚犯。

辛未日,追封隋太上皇为炀帝。

宇文化及到达魏州,毒杀秦王杨浩,僭称天子,国号许。

冬十月,李密率领众人来投降。

十一月,秦王在浅水原大败薛仁杲,使他投降,陇右平定。

乙巳日,凉王李轨在凉州僭称天子。

颁布五十三条法规,以法律约束,减缓刑罚。

十二月壬申日,加封秦王为太尉、陕东道大行台。

庚子日,李密在桃林叛变,行军总管盛彦师追讨,将其斩首。

二年春二月丁酉日,窦建德在聊城攻打宇文化及,将其斩首,传首给突厥。

闰月辛丑日,刘武周侵犯我的并州。

己酉日,李密旧将徐世勣带领黎阳的军队和河南的十郡来投降,被封为黎州总管,封为曹国公,赐姓李,庚戌日,皇帝微服私访都城,以了解民情,当天返回皇宫。

甲寅日,敌帅朱粲杀害我们的使节散骑常侍段确,逃往洛阳。

夏四月乙巳日,王世充篡夺越王杨侗的帝位,僭称天子,国号郑。

辛亥日,凉王李轨被他的伪尚书安兴贵抓捕后投降,河右平定。

九月辛未日,敌帅李子通占据江都,僭称天子,国号吴。

沈法兴占据毗陵,僭称梁王。

丁丑日,和州敌帅杜伏威派遣使者来投降,被封为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封为楚王。

裴寂与刘武周将领宋金刚在介州交战,我军战败,右武卫大将军姜宝谊战死。

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害怕刘武周的逼迫,逃往京城,并州陷落。

乙未日,京城发生地震。

甲子日,皇帝亲自祭祀华山。

十一月景子日,窦建德攻陷黎阳,拥有山东的全部土地。

淮安王李神通、左武卫大将军李世勣都被敌军所杀。

十二月景申日,永安王李基、工部尚书独孤怀恩、总管于筇被刘武周的将领宋金刚偷袭,都被杀害。

甲辰日,在华山狩猎。

壬子日,大风拔起树木。

三年春正月辛巳日,皇帝前往蒲州,命令祭祀舜庙。

癸巳日,皇帝从蒲州返回。

甲午日,李世勣在窦建德那里逃脱后返回国家。

建德僭称夏王。

四月甲寅日,加封秦王为益州道行台尚书令。

秦王在介州大败宋金刚,金刚与刘武周一起逃往突厥,于是平定了并州,伪总管尉迟敬德等人也在介州投降。

六月壬辰日,将楚王杜伏威改封为吴王,赐姓李,加授东南道行台尚书令。

景午日,皇帝亲自审录囚犯。

七月壬戌日,命令秦王率领各军讨伐王世充。

派遣皇太子镇守蒲州,以备突厥。

景申日,突厥在白道杀害刘武周。

冬十月庚子日,怀戎敌帅高开道派遣使者来投降,被封为蔚州总管,封为北平郡王,赐姓李。

四年五月己未日,秦王在武牢大败窦建德的军队,擒获建德,河北全部平定。

丙寅日,王世充举东郡投降,河南平定。

秋七月甲子日,秦王凯旋,向太庙献俘。

丁卯日,大赦天下。

废除五铢钱,实行开元通宝钱。

在市场上斩首窦建德,将王世充流放到蜀地。

甲戌日,窦建德的余党刘黑闼在漳南反叛,在洺州设立山东道行台尚书省。

秋八月,兖州总管徐圆朗起兵反叛,以响应刘黑闼,僭称鲁王。

冬十月乙丑日,加封秦王为天策上将军,地位在王公之上,兼任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齐王李元吉为司空。

乙巳日,赵郡王李恭平定荆州,俘获萧铣。

五年春正月景申日,刘黑闼占据洺州,僭称汉东王。

三月丁未日,秦王在洺水上大败刘黑闼,全部收复被占领的州县,黑闼逃往突厥。

蔚州总管、北平王高开道反叛,侵犯易州。

夏四月庚戌日,秦王返回京城,高祖在长乐宫迎接慰劳。

壬申日,代州总管、定襄郡王大恩被敌军击败,战死。

六月,刘黑闼带领突厥侵犯山东。

设立谏议大夫官职。

秋七月,隋朝汉阳太守冯益以南越的土地来投降,岭表全部平定。

八月辛亥日,将洺、荆、并、幽、交五州设立为大总管府。

改封恒山王李承乾为中山王。

将隋炀帝葬于扬州。

景辰日,突厥颉利侵犯雁门。

己未日,继续侵犯朔州。

派遣皇太子和秦王讨伐,大败敌军。

冬十月己酉日,派遣齐王李元吉在洺州讨伐刘黑闼。

当时山东的州县大多被刘黑闼占领,他所在之处杀害长吏以响应他。

行军总管、淮阳王李道玄与刘黑闼在下博交战,道玄战败身亡。

十一月甲申日,命令皇太子率兵讨伐刘黑闼。

景申日,皇帝前往宜州,检阅将士。

十二月庚辰日,在华池校猎。

庚申日,从宜州返回。

皇太子在魏州大败刘黑闼,将其斩首,山东平定。

六年春二月辛卯日,在骊山校猎。

三月乙未日,皇帝前往昆明池,宴请百官。

夏四月己未日,皇帝前往旧宅,改为通义宫,对京城囚犯进行特赦,于是举行盛大的宴会,赐予官员不同数量的丝帛。

癸酉日,任命尚书右仆射、魏国公裴寂为左仆射,中书令、宋国公萧瑀为右仆射。

秋七月,突厥颉利侵犯朔州,派遣皇太子和秦王驻扎在并州以备敌。

八月壬子日,东南道行台仆射辅公祏占据丹阳反叛,僭称宋王。

派遣赵郡王李孝恭和岭南道大使、永康县公李靖讨伐他。

景寅日,吐谷浑归附。

九月景子日,突厥撤退,皇太子班师。

七年二月丁巳日,皇帝前往国子学,亲自主持释奠仪式。

将大总管府改为大都督府。

三月戊寅日,废除尚书省六司侍郎,增加吏部郎中的品级为正四品,负责选拔事务。

戊戌日,赵郡王李孝恭大败辅公祏,擒获他,丹阳平定。

夏四月庚子日,大赦天下,颁布新的律令。

因为天下大定,下诏处理父母丧事。

听完了终制。

五月,在宜州的宜君县建造了仁智宫。

李世勣讨伐徐圆朗,平定了他。

六月辛丑日,皇帝前往仁智宫。

秋七月,巂州发生地震山崩,江水断流。

八月戊辰日,突厥弘音髓并州,京城戒严。

壬午日,突厥撤退。

乙末日,京城解除戒严。

贞观八年夏六月甲子日,皇帝前往太和宫。

突厥弘定州,皇帝命令皇太子前往幽州,秦王前往并州,以防备突厥。

八月,并州道总管张公谨与突厥在大谷交战,王师战败,中书令温彦博被敌军俘虏。

九月,突厥撤退。

冬十月辛巳日,皇帝前往周氏陂打猎,趁机前往龙跃宫。

贞观九年春正月景申日,命令州县修筑城池,防备突厥。

尚书左仆射、魏国公裴寂被任命为司空。

二月庚申日,封齐王元吉为司徒。

二月戊寅日,亲自祭祀社稷。

三月辛卯日,前往昆明池。

六月庚申日,秦王因为皇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共同密谋害他,率领军队将他们诛杀。

皇帝下诏立秦王为皇太子,总揽万机,大赦天下。

八月癸亥日,下诏传位给皇太子。

尊皇帝为太上皇,迁居弘义宫,改名为太安宫。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日,高祖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使者,对长孙无忌说:‘现在蛮夷都服从了,古时候从未有过。’无忌献上千万岁的寿词。

高祖非常高兴,用酒赏赐给太宗。

太宗又举杯祝寿,流泪说:‘百姓得到了安宁,四方夷族都归附了,这都是因为尊奉圣旨,不是我个人的力量!’于是太宗和文德皇后一起进献御膳,并献上衣物,按照家人的常礼。

这一年,在城西检阅军队,高祖亲自观看,慰劳将士后返回。

在未央宫设宴,三品以上的官员都侍奉在侧。

高祖命令突厥颉利可汗跳舞,又派南越首领冯智戴吟诗,笑着说:‘胡、越一家,自古以来未曾有过。’太宗举杯祝寿说:‘我早年承蒙慈父的教诲,用文道教导我,自从跟随义旗,平定了京城。再加上薛举、武周、世充、建德,都遵循上天的神算,幸运地得以平定。三四年之间,统一了天下,天恩崇宠,得以承担重任。现在上天垂怜,时和岁丰,头发左衽的,都成为了臣民。这哪里是我个人的智慧,都是因为遵循了上天的圣算。’高祖非常高兴,群臣都高呼万岁。

贞观九年五月庚子日,高祖病情加重,下诏按照汉制,以日代月,陵墓制度,务必节俭。

这一天,高祖在太安宫的垂拱前殿去世,享年七十岁。

谥号为大武皇帝,庙号为高祖。

葬于献陵。

高宗上元元年,改尊号为神尧皇帝。

天宝十三年,改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三十三-注解

唐高祖神尧皇帝:唐朝的开国皇帝,名李渊,是唐朝的建立者。

讳:古代对尊长或同辈的避讳,即不直接称呼其名,而用字或号代替。

陇西狄道人:指李渊的祖籍,陇西郡狄道县,这是李渊家族的起源地。

凉武昭王暠:李渊的远祖,是十六国时期前凉的建立者。

八柱国:北周时期,以八位功臣为柱国,他们是国家的重要支柱。

周天和元年:北周皇帝宇文泰的年号,李渊出生的年份。

隋文帝: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坚,他在位期间,隋朝达到了鼎盛。

千牛备身:隋朝官职,负责皇帝的警卫。

独孤皇后:隋文帝的皇后,是李渊的从母。

谯、陇、岐三州刺史:李渊曾任这三个州的刺史,负责地方行政。

史世良:李渊的朋友,擅长相面术。

大业初:隋炀帝的大业年间初期。

荥阳、楼烦二郡太守:李渊曾任这两个郡的太守。

殿内少监:隋朝官职,负责皇帝的宫殿内部事务。

卫尉少卿:隋朝官职,负责宫廷警卫。

辽东之役:隋炀帝时期对高句丽的战争。

怀远镇:辽东地区的一个军事重镇。

杨弘感反:指杨弘感发动叛乱。

关右诸军事:指关中地区的军事事务。

纵酒沉湎:指过度饮酒,沉迷其中。

黜陟:古代官吏的升降制度。

龙门:指黄河上的一个峡谷,位于今山西和陕西交界处。

义师:指正义的军队。

晋阳令刘文静:刘文静是李渊的亲信,曾任晋阳令。

长孙顺德、刘弘基:都是李渊的亲信,曾协助他起兵反隋。

世子建成:人名,古代太子。

元吉:指李元吉,李世民的另一个哥哥,曾与李世民争夺皇位。

晋祠: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是古代祭祀的地方。

大将军府:李渊建立的大将军府,是唐朝政府的重要机构。

三军:指唐朝的三个军事单位。

义宁:李渊建立的唐朝的年号。

假黄钺:古代皇帝的象征,代表皇帝的权威。

使持节:古代官职,代表皇帝行使权力。

大都督内外诸军事:指总揽全国军事的大官。

大丞相:李渊在唐朝建立初期担任的官职。

九锡:古代皇帝赐予重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极高的荣誉和权力。

礼:指古代的礼仪制度,包括祭祀、婚丧、宴享等各种仪式。

唐国:指唐朝,唐国是唐朝的别称。

丞相:古代官职,为宰相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国政。

皇高祖:指唐朝的太祖,即李渊。

四庙:指皇帝的宗庙,用于祭祀祖先。

长安通义里第:指长安城内的通义里。

夏四月戊戌:指夏历四月的某一天。

世子:指皇帝的儿子,世子是太子或亲王的儿子。

太宗:指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

东都:指洛阳,唐朝的东都。

班师:指军队凯旋回朝。

天子:指皇帝。

冕十二旒:指皇帝的冠冕,十二旒是冠冕上的装饰。

旌旗:古代军旗,用于军队的指挥。

出警入跸:指皇帝出行时的警戒和仪式。

王后:指皇帝的妻子。

王子王女:指皇帝的儿子和女儿。

爵命之号:指授予爵位和命名的称号。

旧典: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太保:古代官职,为皇帝的辅佐之一。

刑部尚书:古代官职,主管刑狱。

光禄大夫:古代官职,主管宫廷膳食。

梁郡公: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萧造:人名,古代官员。

太尉:古代官职,为三公之一,主管军事。

司农少卿:古代官职,主管农业。

裴之隐:人名,古代官员。

皇帝玺绶:皇帝的印玺和绶带,代表皇帝的权威。

辞让:指推辞不接受。

百僚:指朝廷中的官员。

劝进:指劝人接受某种职位或荣誉。

旧邸:指原来的住所。

大兴殿:指宫殿的名称。

太极殿:指宫殿的名称。

甲子:指干支纪年的某一天。

皇帝位:指皇帝的宝座。

刑部尚书萧造:人名,古代官员。

南郊:指皇帝祭祀天地的地点。

大赦天下:指皇帝颁布赦令,赦免天下罪犯。

隋义宁二年:指隋朝的年号和年份。

唐武德元年:指唐朝的年号和年份。

官人百姓:指官员和百姓。

罢郡置州:指废除郡的设置,设立州的设置。

太守:古代官职,为郡的长官。

刺史:古代官职,为州的长官。

宴:指宴会。

帛:古代的丝织品,用作赏赐。

东都留守:指东都洛阳的留守官员。

越王侗:人名,古代王侯。

相国长史:古代官职,为相国的副手。

裴寂:唐朝官员,曾任尚书左仆射、魏国公。

尚书令:古代官职,为尚书省的长官。

大业律令:指隋朝的《大业律令》。

新格:指新的法律条例。

法驾:指皇帝的仪仗队。

皇高祖宣简公:人名,古代王侯。

神主:指祖先的牌位。

太庙:指皇帝祭祀祖先的庙宇。

追谥:指对已故的人追加谥号。

妃窦氏:人名,古代皇妃。

穆皇后:窦妃的谥号。

皇太子:皇帝的儿子,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秦王:指李世民,他在成为皇帝前被封为秦王。

齐王:指李元吉,后来的齐王。

诸州总管:指各州的军事长官。

酅国公: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薛举:唐朝初年的一位叛乱将领。

泾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平凉市。

神通:人名,古代将领。

淮安王: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雍州牧:古代官职,为雍州的长官。

败绩:指战败。

仁杲:人名,古代将领。

凉州:古代地名,今甘肃省武威市。

李轨:人名,古代将领。

总管:古代官职,为地方军事长官。

囚徒:指被监禁的人。

炀帝:指隋朝的炀帝杨广的谥号。

宇文化及:人名,古代将领。

魏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鸩杀:指用毒酒杀害。

李密:人名,古代将领。

突厥:古代游牧民族,曾与唐朝有多次战争。

许:国号,指宇文化及所建立的政权。

微行:指皇帝秘密出行。

甿俗:指民间风俗。

散骑常侍:古代官职,为皇帝的顾问。

段确:人名,古代官员。

洛阳: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

王世充:人名,古代将领。

郑:国号,指王世充所建立的政权。

窦建德:人名,古代将领。

河右:古代地名,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江都: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吴:国号,指李子通所建立的政权。

毗陵:古代地名,今江苏省常州市。

梁:国号,指沈法兴所建立的政权。

杜伏威:人名,古代将领。

楚王: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宋金刚:人名,古代将领。

介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景县。

尉迟敬德:人名,古代将领。

伪总管:指叛乱者所设置的官职。

兖州:古代地名,今山东省兖州市。

徐圆朗:唐朝初年的一位叛乱将领。

鲁王:国号,指徐圆朗所建立的政权。

天策上将军:古代官职,为高级军事将领。

司徒:古代官职,掌管教化、礼仪等事务。

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古代官职,为地方行政长官。

荆州:古代地名,今湖北省江陵市。

萧铣:人名,古代将领。

汉东王:国号,指刘黑闼所建立的政权。

洺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

蔚州:古代地名,今河北省蔚县。

北平郡王: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武牢: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东郡: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濮阳市。

市:指市场。

漳南:古代地名,今河南省长垣县。

行军总管:古代官职,为军队的指挥官。

淮阳王: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道玄:人名,古代将领。

华池:古代地名,今陕西省华池县。

骊山:古代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昆明池:古代地名,昆明池为地名。

魏国公:古代爵位,魏国公为爵位名。

宋国公: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岭表:古代地名,指岭南地区。

吐谷浑:古代民族,今藏族的一支。

颉利:人名,突厥可汗。

雁门:古代地名,今山西省代县。

朔州:古代地名,今山西省朔州市。

赵郡王: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孝恭:人名,古代将领。

永康县公: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丹阳:古代地名,今江苏省南京市。

洺、荆、并、幽、交五州:指洺州、荆州、并州、幽州、交州这五个州。

恒山王: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中山王:古代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扬州:古代地名,今江苏省扬州市。

赵郡王孝恭:人名,古代将领。

岭南道大使:古代官职,为岭南道的使者。

永康县公李靖:人名,古代将领。

国子学:古代学校,为贵族子弟教育的地方。

释奠:古代学校开学时的祭祀仪式。

大都督府:古代官职,为地方军事长官。

尚书省:古代官职,为中央行政机构。

六司侍郎:古代官职,为尚书省的官员。

吏部郎中:古代官职,为吏部的官员。

秩正四品:古代官职的品级。

选事:指选拔官员的事务。

辅公祏:人名,古代将领。

丹阳平:指丹阳地区平定。

新律令:指新的法律条例。

大定:指天下安定。

父母丧:指父母去世。

终制:指结束制定,完成制度或政策的制定。

仁智宫:古代宫殿名,此处指皇帝的行宫。

宜州宜君县:古代地名,宜州为地名,宜君县为其下辖的一个县。

李世勣: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

辛丑:古代农历的一种纪年方式,辛丑年指的是干支纪年中的辛丑年。

幸:古代帝王出巡或前往某地的用语。

巂州:古代地名,巂州为地名。

地震山崩:指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

咽流:河流断流或水流受阻。

弘音髓并州:突厥的一种军事行动,弘音髓和并州均为地名。

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戒严:指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实行军事管制。

幽州:古代地名,幽州为地名。

并州:古代地名,并州为地名。

张公谨:唐朝官员,曾任并州道总管。

中书令:古代官职,掌管朝廷机密事务。

温彦博:唐朝官员,曾任中书令。

周氏陂:古代地名,周氏陂为地名。

龙跃宫:古代宫殿名,此处指皇帝的行宫。

景申:古代农历的一种纪年方式,景申年指的是干支纪年中的景申年。

城隍:古代神话中的守护城池的神祇。

尚书左仆射:古代官职,尚书省的副长官。

齐王元吉:唐朝宗室,齐王元吉为爵位名。

社稷:古代对国家和土地的象征,社为土地神,稷为五谷神。

建成:指李建成,李世民的哥哥,曾与李世民争夺皇位。

两仪殿:古代宫殿名,此处指皇帝的宫殿。

长孙无忌:唐朝官员,曾任宰相,与李世民关系密切。

蛮夷:古代对非华夏民族的称呼,泛指外族。

义旗:指正义的旗帜,此处指起义的旗帜。

京邑: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武周:唐朝初年的一位叛乱将领。

世充:唐朝初年的一位叛乱将领。

建德:唐朝初年的一位叛乱将领。

上禀:向上禀报,向上请示。

神算:神奇的计谋或策略。

区宇:指国家或地区。

被发左衽:古代非华夏民族的服饰特征,被发指披发,左衽指衣襟在左侧。

园陵制度:指皇家陵园的建造和祭祀制度。

俭约:节俭,不浪费。

太安宫:古代宫殿名,此处指皇帝的行宫。

献陵:古代帝王陵墓,此处指高祖的陵墓。

上元元年:唐朝年号,上元元年为唐朝高宗的年号。

天宝十三年:唐朝年号,天宝十三年为唐朝玄宗的年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三十三-评注

此段古文记录了唐朝初年的一段历史,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首句‘者听终制’表明了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一切决策均由皇帝最终决定。

‘五月,造仁智宫於宜州之宜君县’反映了当时国家在地方上的建设,以及皇帝对民生福祉的关怀。

‘李世勣讨徐圆朗,平之’展示了唐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对叛乱的坚决镇压。

‘巂州地震山崩,江水咽流’描绘了自然灾害的残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突厥弘音髓并州,京师戒严’体现了唐朝与突厥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皇帝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揭示了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李世民为维护皇权所采取的果断措施。

‘诏立秦王为皇太子,总统万机,大赦天下’展现了皇帝的仁慈与宽容,以及对国家稳定的追求。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高祖宴西突厥使者於两仪殿’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的态度,以及对民族关系的处理。

‘太宗又奉觞上寿,流涕而言曰:“百姓获安,四夷咸附,皆尊奉圣旨,岂臣之力!”’体现了太宗的谦逊与忠诚,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欣慰。

‘是岁,阅武於城西,高祖亲自临视,劳将士而还’展现了皇帝对军队的关心,以及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置酒於未央宫,三品已上咸侍’反映了唐朝的礼仪制度,以及皇帝对臣子的恩宠。

‘高祖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遣南越酋长冯智戴咏诗’展示了唐朝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包容与尊重。

‘太宗奉觞上寿曰:“臣早蒙慈训,教以文道,爰从义旗,平定京邑。”’体现了太宗对高祖的敬仰,以及对国家统一的贡献。

‘高祖大悦,群臣皆呼万岁’表明了皇帝的喜悦,以及群臣对国家的忠诚。

‘九年五月庚子,高祖大渐,下诏从汉制,以日易月,园陵制度,务从俭约’反映了高祖对国家财政的重视,以及对节俭的倡导。

‘是日,崩於太安宫之垂拱前殿,年七十。谥曰:大武皇帝,庙号高祖。葬献陵。’记录了高祖的逝世,以及对其一生的评价。

‘高宗上元元年,改上尊号曰神尧皇帝。天宝十三年,上尊号曰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展示了唐朝对皇帝尊号的重视,以及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王部-卷三十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89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