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孙膑虞诩

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孙膑虞诩-原文

魏庞涓攻韩。齐田忌救韩,直走大梁。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兼程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孙膑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边批:奇计独造。)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乱,大败,庞涓自刭。

羌寇武都。迁虞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

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

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曰:‘行不过三十里。’而今且二百里,何也?”

诩曰:“虏众我寡,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不同也。”

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

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

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孙膑虞诩-译文

魏国的庞涓攻打韩国。齐国的田忌去救援韩国,直接向魏国的大梁进发。庞涓听说后,离开韩国返回,齐军已经过了魏国向西去了。

孙膑对田忌说:“三晋的军队,一向勇猛而轻视齐国,齐国被称为怯懦。善于作战的人,要顺应形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行军百里去争利的,会损折上将;行军五十里去争利的,只有一半军队能到达。’”

让齐军进入魏国境内,第一天造十万个灶,第二天造五万个灶,第三天造三万个灶。

庞涓行军三天后,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国境内三天,士兵逃亡的已经超过一半了!”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带轻装精锐部队兼程追赶。

孙膑估计庞涓的行军速度,傍晚会到达马陵。马陵道路狭窄,而且孙膑在旁设了许多障碍,可以埋伏军队,于是砍倒一棵大树,削去树皮写上字,说:“庞涓死在这棵树下。”(边批:奇计独造。)

于是命令齐军中的善射者带着万张弩夹道埋伏,约定说:“傍晚看到火光就一起发射。”

庞涓果然在夜里到达砍倒的树下,看到树上的字,就点燃火把照明。还没读完,齐军的万张弩一起发射,魏军大乱,大败,庞涓自刎而死。

羌人侵犯武都。朝廷任命虞诩为武都太守。羌人于是率领数千人,在陈仓崤谷拦截虞诩。

虞诩的军队停下不前进,却宣称“上书请求援兵,等援兵到了再出发”。羌人听说后,就分兵去掠夺附近的县城。

虞诩趁羌人兵力分散,日夜兼程,一天行军一百多里,命令士兵每人造两个灶,每天增加一倍。羌人不敢逼近,有人问:“孙膑减少灶的数量,而您却增加,兵法上说:‘行军不超过三十里。’而现在您行军将近二百里,为什么呢?”

虞诩说:“敌人多我们少,慢慢走容易被追上,快速前进则让他们无法预料;敌人看到我们的灶每天增加,一定会认为郡里的援兵来了,人多行军快,他们一定不敢追赶我们。孙膑示弱,我现在示强,形势不同。”

到了郡城,兵力不足三千,而羌人有一万多,围攻赤亭几十天,虞诩就命令军队中的强弩不要发射,而暗中发射小弩。

羌人以为箭的力量弱射不到他们,就集中兵力猛攻,虞诩于是命令二十张强弩一起射一个人,箭无虚发,羌人大惊撤退。

虞诩趁机出城奋力反击,杀伤了很多敌人,第二天又让全军列阵,命令从东城门出去,从北城门进来,交换衣服,来回转了几圈,羌人不知道他们的数量,更加恐慌。

虞诩估计敌人会撤退,就暗中派遣五百多人,在浅水处设下埋伏,等待敌人逃跑。敌人果然大败而逃,于是趁机袭击,大破敌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孙膑虞诩-注解

魏庞涓:战国时期魏国的名将,以智勇双全著称,曾多次参与魏国的对外战争。

齐田忌: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以善于用兵和赛马策略闻名。

大梁: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孙子:即孙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

三晋:指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因其地理位置相近,常被合称为三晋。

马陵: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场。

羌寇武都:羌族是古代中国西北的一个民族,武都是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

虞诩:东汉时期的将领,以智谋和勇敢著称。

陈仓崤谷:陈仓是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崤谷是陈仓附近的山谷。

赤亭: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武都附近的一个军事要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孙膑虞诩-评注

这段古文讲述了两个历史故事,分别发生在战国时期和东汉时期,展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和策略。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孙膑和庞涓的较量,孙膑通过减灶的计策,诱使庞涓轻敌,最终在马陵道设伏,大败魏军,庞涓自刎。这个故事体现了孙膑的军事才能和对兵法的深刻理解,他利用敌人的心理弱点,巧妙地设计了陷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虞诩对抗羌族入侵的战役。虞诩通过增灶的计策,迷惑敌人,使其不敢轻易追击,同时利用强弩的威力,震慑敌军,最终在赤亭大败羌族。这个故事展示了虞诩的智谋和勇敢,他不仅善于利用敌人的心理,还能够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战术和策略,取得胜利。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古代军事家的智慧和策略,他们不仅精通兵法,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取得战争的胜利。这些故事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智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孙膑虞诩》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