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十一-原文
○嫔
《尚书·尧典》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降,下。嫔,妇也。舜为匹夫,能以义理下帝女之心于所居妫水之汭,使行妇道于虞氏。)
《诗推度灾》曰:《关雎》知原,冀得贤妃,正八嫔。(嫔,妇也。八妇正于内,则可以化四方矣。)
《周礼·天官·内宰》曰:以阴礼教九嫔。(不言教夫人,世妇,举中言,省文也。)
又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嫔,妇也。妇德谓贞慎也,妇言谓辞令也,妇容谓婉娩也,妇功谓丝枲也。自九嫔以下而御,各帅其属者,使亦九九相与从王所息之燕寝也。群妃御见之法,卑者宜先,尊者宜后。御女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当三夕;嫔九人,当一夕;夫人三,当一夕。亦十五日而遍,云自望后足之。)凡祭祀,赞玉齍,赞后荐,彻豆笾。(玉齍,玉敦,黍稷器也。)若有宾客,则从后。大丧,则帅叙哭者亦如之。(亦从后也。)
《周礼·冬官·匠人》曰: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礼记》曰:仲春之月,玄鸟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天子亲往,后妃亲帅九嫔御。乃礼天子所御,带以弓〈革蜀〉,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又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国语》曰:齐襄公卑圣侮士而唯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百。
《汉书》曰:王莽备九嫔,视九卿。
《魏志》曰:文帝增贵嫔,位次皇后。
又曰:文德郭皇后,文帝践祚,为贵嫔。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
王隐《晋书》曰:武帝采诸葛冲等女五十馀人入殿,赐采女食,皆忧,不食。帝使缦鄣,杨后曰:”可但入障,其中者以绛系臂。”胡芳泣,左右止之曰:”陛下闻之。”芳曰:”死不畏,何畏陛下?”帝壮其言,故遂敬之。芳父奋闻女中,亦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在九地之下,女在九天之上。”拜芳为贵嫔。
《晋书》曰:胡贵嫔,名芳。父奋。泰始九年,简良家子以充内职,拜芳为贵嫔。每有顾问,不饰言词,率尔而答,进退方雅。最蒙爱幸,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常与樗蒲,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拒诸葛,非将种而何?”芳生武安公主。
王隐《晋书》曰:又采侍御史齐国左维女为修仪,有文才。
《晋书》曰:左贵嫔,名芬。兄思。芬少好学,善缀文,名亚于思,武帝闻而纳之。拜修仪,后为贵嫔,以才德见礼。体羸多患,常居薄室,每游华林,辄回辇过之。语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及杨皇后崩,芬献诔。咸宁二年,纳悼后,芬受诏作颂。及帝女万年公主薨,帝痛悼不已,诏芬为诔,其文甚丽。帝重芬辞藻,每有方物异宝,必诏为赋颂,以是屡获恩赐焉。
《晋诸公赞》曰:旧制,贵嫔、夫人比三公,假金紫;淑媛、淑仪、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比九卿,假银青。
《晋起居注》曰:泰始三年,使使持节兼五官中郎将宗正丞司马恢拜崇阳园妾李琰为修华,王宣为修容,徐琰为修仪,吴淑为婕妤,赵〈王延〉为充华。九年,有司奏:”礼,为皇后聘以穀圭,无妾媵设玉之制。”诏曰:”拜授可依魏氏故事。”十年,上临轩,使持节兼太常洛阳令司马启拜采女胡芳为贵嫔;又使使持节兼御史中丞太子舍人司马诞拜采女刘媛为淑妃,臧曜为淑媛,芳为淑仪,赵粲为修华,陈琇为修容。咸宁三年,拜美人左嫔为修仪,邢兰为婕妤,朱姜为容华。
又曰:惠帝元康二年,诏曰:”才人谢玫进为淑妃。”有司奏:”当与三夫人以下同拜,诏宜在后也。”永宁四年,诏曰:”峻阳园淑妃公孙明识贞粹,今进位为贵人。”
《后魏书》曰:高祖改定内官,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
《山海经》曰:鲋隅山,颛顼葬于其阳,九嫔葬其阴。
《左贵嫔集》有《离思赋》、《相风赋》、《孔雀赋》、《松柏赋》、《泣沤颂赋》、《纳皇后颂》、《杨皇后登祚赞》、《芍药花颂》、《郁金颂》、《菊花颂》、《神武颂》、四言诗四首、《武元皇后诔》、《万年公主诔》。
○世妇
《周礼》曰:世妇,掌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帅女宫而灌概,为齍盛。及祭之日,莅陈女宫之具,凡内羞之物。(莅,临也。内羞,房中之羞。)
《周礼·天官·冢宰》曰:世妇。(不言数者,君子不苟于色,有妇德者乃充之,死则有阙。)
《周礼·春官》曰:世妇:每宫卿二人,女史二人。(世妇居宫,王者六宫。女史,有才智也。)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后亲帅九嫔御,(御,谓从往祀也。《礼》,天子有世妇、女御,独出帅九嫔者,举中言。)祠于高禖之前。(太祝酌饮高禖之庭。)
又曰:季春之月,后斋戒,亲东向躬桑。(后妃亲采桑,示师先天下也。东向者,时气也。是时明其不常留养蚕者所卜夫人与世妇及诸臣之妻也。)
《礼记·婚义》曰:古者天子二十七世妇,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蔡邕《月令章句》曰:仲春之月,以太牢祀于高禖。
高禖祀名,高犹尊也,吉事先见之象,盖谓之人见所以祈子孙之祀也。
玄鸟感阳而至,故重至日因以用之,简娀以玄鸟至之日有事高禖而生契焉。
故《诗》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后妃率九嫔御’,后者,天子適妻也;妃命也,嫔妇也,御妾也。
‘《周礼》天子一后、三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应外朝公卿大夫之数。’
世妇不见,卑者文略;御妾皆行,世妇可知也。
后妃将九嫔女御皆会禖,以祈孕妊也。
‘乃醴天子所御,带以弓韣’,天子所御,谓后妃以下至妾妊有萌牙者也。
韣,弓衣也。
祝以高禖之命,饮之醴酒,带以弓韣,尚使得男也。
‘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弓矢者,男子之事也;孕妊者于高禖登位之前也。
又曰:’季春之月,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
斋戒者,事于先蚕也。
东向,盛德也。
躬桑者,手三繰,犹天子亲耕三推也。
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亻刃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
卜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室奉种,浴于川,公桑以食之。
蚕事既升,(升,成也。)分茧称丝,(丝以斤两,故曰称,知其多少。)以供郊庙之服。
天子诸侯所服以祭者,必后夫人所亲蚕也。
礼,世妇卒蚕,献茧于夫人。
受之,亲缲三盆,手朱禄之,玄黄之,以为黼黻文章。
君服之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故曰无或敢怠。
又曰:孟夏之月,蚕事既毕,后妃献茧于天子,进其成功也。
乃修蚕税,以桑为均十而取一曰税,乃收世妇以下所蚕之税也。
以桑为平者,用桑多则茧多,少则茧少也。
贵贱长少如一,贵谓世妇,贱谓妾御,长谓力壮者也。
言无尊卑老壮,各自以桑为平,不得以高下为差也。
‘《史记》曰:中宫天极星,后勾四星,末星正妃,馀三星后宫之属也。’
‘《汉书》曰:轩辕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也。’
范晔《后汉书》曰:世妇主知丧祭、宾客。
《后魏书》曰:高祖改定内宫,世妇视中大夫。
又曰:宣武灵皇帝胡氏初召入掖庭,为承华世妇,生肃宗明皇帝。
‘《后周书》:武帝建德中,诏曰:’正位于中,有圣通典。质文相革,损益不同。五帝则四星之象,三王立六宫之数。刘、曹已降,等级弥繁,选择遍于生民,命秩方于庶职。椒房丹地,有众如云。本由嗜欲之情,非关风化之义。朕运当浇季,思复古始,无容广集子女,屯聚宫掖。弘赞后庭,事从约简。可置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自兹以外,宜悉减省。’
○御女
‘《周礼·天官·冢宰》曰:女御。(《婚义》所谓御妻,御犹进也,侍也。)’
范晔《后汉书》曰:八十一御女,序于王之燕寝,颁官分务,各有典司。
‘《后汉书》曰:高祖定内官,御女视元士。’
‘《淮南子》曰:孟春之月,东宫御女青色,衣青彩,鼓琴。孟夏之月,南宫女御赤色,衣赤彩,吹笙竽。孟秋之月,西宫御女白色,衣白彩,撞白钟。孟冬之月,北宫御女黑色,衣黑彩,击磬石。’
○美人
‘《汉书》曰:汉兴,因秦之称号,正適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及有美人之号焉。至武帝各有爵位,美人视二千石。’
又曰:万石君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诏其姊为美人。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又曰:孝惠张皇后,宣平侯敖女也。吕太后欲为重亲,以公主女配帝。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乃使佯为有娠,取后宫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
又曰:孝成赵皇后弟,绝幸为昭仪,谓成帝’绐我言从中宫来,即从中宫,许美人儿从何生?许氏竟当复立耶?今许美人有子,竟负若约,谓何?’帝曰:’约赵氏,故不立许氏。使天下无出赵氏上者,无忧也。’
范晔《后汉书》曰: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周礼,王者备内职焉。光武中兴,置美人,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
又曰:虞美人者,以良家子十三选入掖庭,生舞阳长公主。自汉兴,母氏莫不尊宠。顺帝既未加美人爵号,而冲帝早夭,梁冀秉政,忌恶他族,虞氏抑而不登,但称大家而已。
又曰:王美人,赵国人也。丰姿色,聪敏有才能,明书会计,以良家子应法相选入掖庭。为何后所鸩。灵帝思美人,作《追德赋》、《令仪颂》。
‘《魏志》曰:汉制,内官十有四等。魏因汉法,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美人。暨太和中,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美人视二千石。’
‘《江表传》曰:孙皓以张布女为美人,有宠。后美人忤皓,皓怒,棒杀之。’
沈约《晋书》曰:夏殷以上,内职无闻。姬氏之隆,妇官为盛,前汉列终十四,世祖受命,又有美人以比职焉。
‘《后魏书》曰:高祖改定内官,美人视三品。’
沈约《宋书》曰:宋武帝采汉魏前事之制,置三夫人,其馀有美人,视爵千石。太祖以美人为散使。
萧子显《齐书》曰:六宫位号,汉魏以来,因宠增置,世不同矣。建元元年,有司奏置美人为散职。
○才人
范晔《后汉书》曰:和帝数失皇子,邓后忧继嗣不广,数选进才人,以博帝意。
《魏志》曰:明帝游后园,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明日,帝见毛后,后曰:’昨游宴北园,乐乎?’帝以左右泄之,所杀十馀人。
《魏略》曰:明帝青龙三年,於别殿之北立八坊,诸才人以上转南附焉。其秩石拟百官之数。
王隐《晋书》曰:太康七年,出后宫才人、妓女已下百七十人归家。
又曰:初,惠帝幼,世祖遣美人谢玖给惠帝,因是有娠。临娶贾妃,迎玖西宫,遂生愍怀。
臧荣绪《晋书》曰:怀帝王太后,讳媛姬。初入,武帝拜中才人,早卒。怀帝即们,追尊曰皇太后也。
《晋书兴书》曰:谢夫人,名玖。家本贫贱,父以屠羊为业。玖清惠贞正,有淑姿,选入后宫,为才人。
《后魏书》曰:高祖置女职,中才人视五品。
沈约《宋书》曰:晋武帝采汉魏之制,置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高祖受命,省二才人。世祖又置中才人以为散位。
崔鸿《三十国春秋·后赵录》曰石虎杜皇后,名珠,不知何许人。平幽州,在王浚妓中,虎见而悦之,因请于勒。勒引见,号曰才人,以赐虎。性恭惠柔婉,宠幸亚于郑后也。
○保林
《汉书》曰: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保林视百石。
《晋武帝起居注》诏曰:今出清商掖庭及诸署才人、妓女、保林已下二百七十余人还家。
○女侍中
《后魏书》曰:高祖置女侍中,视三品。
又曰:陆昕之容貌柔谨,尚献文女常山公主。高祖以其主婿,特垂昵眷。昕之亡,公主奉姑有孝称。神龟初,与穆氏琅琊公主并为女侍中。
又曰:于忠后妻,中山王尼须女。微解书,灵太后此为女侍中。
又曰:灵太后妹为元乂妻,封平郡君,拜女侍中。
《邺中记》:石虎置女侍中,皆貂蝉,直侍皇后。
○女尚书
《魏略》曰:明帝游宴在内,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为女尚书,省奏事,当画可。
《魏书》曰:高祖置女尚书,视三品。
《晋东宫旧事》曰:迎太子妃之日,诸长御皆在幄账,左右侍宫人重行,东面以准女尚书,西面以准女侍中。
陆翙《邺中记》曰:石虎征诗所得美女万余,以为宫人,简其有才艺者为女尚书。
○女史
《毛诗》曰:《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也。’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既有静德,又有美色,又遗我以古人之法,可以配人君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分其日月而以环进退之,生子月娠则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笺云:彤管,色赤貌。)彤管有炜,悦怿女美。'(炜,赤貌。彤管以赤心正人者。笺云:赤管然炜,女史以悦怿妃妾之德美之也。)
《毛诗义疏》曰:女史彤管,法如国史,主记后夫人之过。人君有柱下史,后有女史,外内各有官也。
《周礼》曰:女史八人,(女史,女奴晓书也。)掌王后之礼,掌内治之藏,以诏后内治内政。(内治之法,本在内掌书而藏之)。送内宫。(考六宫之计。)书内治之藏以令。(后之命也。)凡后之事,以礼从。(亦如太史之于王。)
《汉书》曰:班婕妤《自伤赋》曰:’陈女图以镜鉴,顾女史而问诗。’
范晔《后汉书》曰:颁官分务,各有典司。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晋记》曰:元康中,司空张华惧后族之盛,乃作《女史箴》。
沈约《宋书》曰:女史执策记言,是司过身戒夕蛊,国畏晨。
《后魏书》曰:高祖置内职,女史、贤人视三品。
沈约《宋书》曰:太宗留心后记,拟百官,备置内职。紫极房、光兴房备置女史一人。
崔鸿《三十国春秋·后赵录》曰:石虎置女太史于灵台,仰观灾祥,以考外太史,验察虚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十一-译文
《尚书·尧典》说:尧把两个女儿下嫁给妫汭,成为虞国的妃子。(降,指的是下嫁。嫔,指的是妻子。舜当时是一个平民,能够用道德和义理赢得帝女的心,让她在妫水之汭的地方行妇道,成为虞国的妻子。)
《诗推度灾》说:《关雎》这首诗表达了寻找贤良妃子的愿望,希望得到八位正妃。(嫔,指的是妻子。如果八位妻子能在宫内保持端正,就能够教化四方。)
《周礼·天官·内宰》说:用阴礼来教导九位嫔。(没有提到夫人、世妇,只提到中等的嫔,是为了简化文字。)
又提到:九位嫔负责掌管妇学的法规,以教导九御的妻子们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自带领自己的属下按时在王的住处进行礼仪上的接待。(嫔,指的是妻子。妇德指的是贞洁谨慎,妇言指的是言辞得体,妇容指的是仪态温婉,妇功指的是纺织缝纫。从九嫔以下到御,各自带领自己的属下,都是随王在休息的寝宫中。)妃子们的觐见顺序,地位低的先,地位高的后。御女八十一人,每九晚轮一次;世妇二十七人,每三晚轮一次;嫔九人,每晚轮一次;夫人三人,每晚轮一次。十五天轮遍一次,说是从望后满月之后开始计算。)在祭祀时,协助摆放玉敦、黍稷等器物,协助后妃献祭,撤去豆笾。(玉敦,玉敦,是黍稷的器物。)如果有宾客,就跟随在后。(在大丧时,带领哭泣的人也是这样做的。)
《周礼·冬官·匠人》说:宫内有九个房间,九位嫔居住在那里。宫外有九个房间,九位卿在那里朝见。
《礼记》说:在仲春之月,玄鸟到达的那一天,用太牢祭祀高禖,天子亲自前往,后妃亲自带领九位嫔前往。于是举行仪式,天子所宠幸的嫔,佩戴弓箭,在高禖面前接受弓箭。
又提到:古代天子设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国语》说:齐襄公轻视圣贤,侮辱士人,只崇敬女子,有九位妃子、六位嫔,还有数百名妾。
《汉书》说:王莽准备九位嫔,地位相当于九卿。
《魏志》说:文帝增加贵嫔的位次,排在皇后之后。
又提到:文德郭皇后,文帝登基后,成为贵嫔。甄后之死,是因为郭皇后的宠爱。
王隐《晋书》说:武帝挑选诸葛冲等五十多个女子进入宫殿,赐予她们食物,她们都感到忧虑,不吃。武帝让她们遮挡,杨皇后说:‘可以只进入遮挡处,中间的人用红绳绑在手臂上。’胡芳哭泣,左右阻止她说:‘陛下已经听说了。’胡芳说:‘死都不怕,还怕陛下什么?’武帝认为她的话很有气魄,所以对她更加敬重。胡芳的父亲胡奋听说女儿入选,也哭泣说:‘老奴不死,只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九地之下,一个在九天之上。’任命胡芳为贵嫔。
《晋书》说:胡贵嫔,名芳。父亲胡奋。泰始九年,挑选良家女子以充内职,任命芳为贵嫔。每当有询问,她不修饰言辞,直接回答,举止得体。最得皇帝宠爱,侍从的服饰仅次于皇后。经常与皇帝下棋,不小心伤了皇帝的手指,皇帝生气地说:‘这一定是将门之后。’芳回答说:‘北伐公孙,西拒诸葛,如果不是将门之后,那是什么?’芳生下了武安公主。
王隐《晋书》说:又挑选侍御史齐国左维的女儿为修仪,有文才。
《晋书》说:左贵嫔,名芬。哥哥左思。芬年轻时好学,擅长作文,名声仅次于左思,武帝听说后纳她为妃。任命为修仪,后来成为贵嫔,以才德受到尊重。身体瘦弱多病,常住在简陋的房间,每次经过华林园,总是让车子绕道。谈论到文学,言辞优美,左右侍从都称赞。等到杨皇后去世,芬献上诔文。咸宁二年,立悼后,芬接受命令作颂。等到皇帝的女儿万年公主去世,皇帝非常悲痛,命令芬作诔文,文辞非常华丽。皇帝重视芬的文采,每当有奇珍异宝,必定命令她作赋颂,因此多次获得恩赐。
《晋诸公赞》说:旧制中,贵嫔、夫人地位相当于三公,佩戴金印紫绶;淑媛、淑仪、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作为九嫔,地位相当于九卿,佩戴银印青绶。
《晋起居注》说:泰始三年,派遣使者持节兼五官中郎将宗正丞司马恢任命崇阳园的妾李琰为修华,王宣为修容,徐琰为修仪,吴淑为婕妤,赵王延为充华。九年,有关部门上奏:‘按照礼制,为皇后聘娶时用穀圭,没有妾媵设玉的规定。’皇帝下诏:‘授予可以依照魏国的旧例。’十年,皇帝亲自临轩,派遣使者持节兼太常洛阳令司马启任命采女胡芳为贵嫔;又派遣使者持节兼御史中丞太子舍人司马诞任命采女刘媛为淑妃,臧曜为淑媛,芳为淑仪,赵粲为修华,陈琇为修容。咸宁三年,任命美人左嫔为修仪,邢兰为婕妤,朱姜为容华。
又提到:惠帝元康二年,下诏:‘才人谢玫晋升为淑妃。’有关部门上奏:‘应当与三夫人以下一同晋升,诏令应当在皇后之后。’永宁四年,下诏:‘峻阳园淑妃公孙明识贞洁纯粹,现在晋升为贵人。’
《后魏书》说:高祖改定内官,三位嫔的地位相当于三位卿,六位嫔的地位相当于六位卿。
《山海经》说:鲋隅山,颛顼葬在山的南面,九嫔葬在山的北面。
《左贵嫔集》有《离思赋》、《相风赋》、《孔雀赋》、《松柏赋》、《泣沤颂赋》、《纳皇后颂》、《杨皇后登祚赞》、《芍药花颂》、《郁金颂》、《菊花颂》、《神武颂》、四言诗四首、《武元皇后诔》、《万年公主诔》。
《周礼》说:世妇,负责祭祀、宾客、丧事等事务,带领女官进行洒扫,准备祭品。在祭祀的那天,检查女官准备好的物品,所有宫中的食物。
《周礼·天官·冢宰》说:世妇。(没有提到数量,是因为君子不随便对待女色,只有有妇德的人才能担任,去世后就有空缺。)
《周礼·春官》说:世妇:每个宫中有两位宫卿,两位女史。(世妇住在宫中,王者有六宫。女史,是有才智的人。)
《礼记·月令》:在仲春之月,后妃亲自带领九位嫔前往。(御,指的是随同前往祭祀。《礼》中,天子有世妇、女御,只有后妃亲自带领九位嫔前往,是为了表达中间的意思。)在太庙前祭祀。(太祝在太庙庭院中斟酒。)
又提到:在季春之月,后妃进行斋戒,亲自面向东方采摘桑叶。(后妃亲自采摘桑叶,是为了示范先天下之忧而忧。面向东方,是因为这是时令。)这时,是为了确定夫人、世妇以及各位大臣的妻子是否留在家中养蚕的人。
《礼记·婚义》说:古代天子有二十七世妇,用来听取天下内政,以明确妇顺之道,所以天下内部和睦而家庭治理得当。
蔡邕在《月令章句》中说:在仲春这个月,用太牢的祭品来祭祀高禖。高禖的祭祀名称,高就是尊贵,禖是指祈求子孙的祭祀。因为玄鸟感应阳气而来,所以重视玄鸟到来的日子,就用这个日子来举行高禖祭祀。简娀在玄鸟到来的那天举行高禖祭祀,生了契。所以《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后妃率领九嫔御’,这里的后妃指的是天子的正妻;妃是指妃子,嫔是指嫔妃,御是指妾室。《周礼》中,天子有一后、三妃、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对应外朝公卿大夫的数目。世妇不常出现,地位较低的人简略记载;御妾都参与,世妇的身份可知。后妃和九嫔、女御都会集在高禖祭祀中,以祈求怀孕。于是用美酒祭祀天子所宠幸的人,并用弓袋携带,天子所宠幸的人,从后妃到妾室都有可能怀孕。用高禖的命令,饮用美酒,携带弓袋,希望得到儿子。在祭祀高禖之前,授予弓箭,弓箭是男子的事情;怀孕的人在高禖登位之前也参与其中。
又说:季春这个月,后妃要斋戒,亲自面向东方采摘桑叶。斋戒是为了祭祀先蚕。面向东方,象征着盛德。亲自采摘桑叶,就像天子亲自耕作三次一样。古代,天子和诸侯必须有公桑蚕室,靠近河流建造,蚕室有三尺高的墙,外面用棘树围起来。选择吉利的世妇进入蚕室,在河中沐浴,用公桑喂蚕。蚕事完成后,(蚕事完成,即蚕茧成熟。)分开蚕茧称量丝线,(丝线以斤两计算,所以称为称,以知道多少。)用来供应祭祀用的衣服。天子诸侯所穿用来祭祀的衣服,必须是后妃亲自养的蚕。礼制规定,世妇养蚕结束后,将蚕茧献给夫人。夫人接受后,亲自缫丝三次,用手分别染成朱红色和黄色,用来制作黼黻花纹。君主穿着这些衣服来祭祀先王先公,表示极大的尊敬,所以说不允许有人敢懈怠。
又说:孟夏这个月,蚕事结束后,后妃将蚕茧献给天子,这是为了展示她们的成就。于是修订蚕税,用桑叶作为标准,每十份中收取一份作为税,这是收取世妇以下所养蚕的税。用桑叶作为标准,是因为桑叶多则茧多,少则茧少。贵贱长幼一样,贵指的是世妇,贱指的是妾室,长指的是强壮的人。意思是无论尊卑老幼,都各自按照桑叶的多少来计算,不能因为地位的高低来区别。
《史记》说:中宫是天极星,后妃是勾陈四星,末星是正妃,其余三星是后宫的属官。
《汉书》说:轩辕之前的大星,是女主的象征;旁边的小星,是宫中女官的属官。
范晔在《后汉书》中说:世妇负责主持丧葬、祭祀、宾客的事务。
《后魏书》说:高祖改革内宫制度,世妇的地位相当于中大夫。
又说:宣武灵皇帝胡氏最初被召入掖庭,担任承华世妇,生下了肃宗明皇帝。
《后周书》记载:武帝建德年间,下诏说:‘正位在中,有圣通典。文质相革,损益不同。五帝遵循四星之象,三王设立六宫之数。刘、曹以下,等级繁多,选择遍布于百姓之中,命秩与庶职相当。椒房丹地,有众多如云。本是由嗜欲之情,非关风化之义。朕当浇季之运,思复古道,不容广泛收集子女,聚集于宫中。弘扬后庭,事从简约。可以设立妃二人、世妇三人、御妻三人,自此以后,应全部减少。
关于御女,《周礼·天官·冢宰》中说:女御。(《婚义》中所说的御妻,御就是进,就是侍。)范晔在《后汉书》中说:有八十一名御女,按王在燕寝时的顺序排列,分派官职,各有职责。
《后汉书》说:高祖定下内官制度,御女相当于元士。
《淮南子》说:孟春这个月,东宫的御女穿青色衣服,弹琴。孟夏这个月,南宫的御女穿红色衣服,吹笙竽。孟秋这个月,西宫的御女穿白色衣服,敲击白钟。孟冬这个月,北宫的御女穿黑色衣服,敲击磬石。
《汉书》说:汉朝兴起,沿袭秦朝的称号,正妻称为皇后,妾室都称为夫人,还有美人的称号。到武帝时,各有爵位,美人相当于二千石。
又说:万石君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他们迁居温,经过河内,当时奋十五岁,担任小吏,侍奉高祖。高祖与他交谈,喜欢他的恭敬,问他说:‘你有什么?’他回答说:‘我有姐姐,会弹琴。’高祖说:‘你能跟我吗?’他回答说:‘愿意尽力。’于是高祖下诏让他的姐姐成为美人。他们全家迁居长安的戚里,因为他的姐姐成为美人。
又说:孝惠张皇后,宣平侯敖的女儿。吕太后想要加强亲族关系,将公主的女儿嫁给皇帝。希望她能生儿子,但无论如何都没有儿子。于是假装有孕,取后宫美人的儿子命名为太子,并杀死了他的母亲。
又说:孝成赵皇后的弟弟,非常受宠,被封为昭仪,他对成帝说:‘你骗我说从中宫传来,如果是从中宫传来,许美人的儿子是从哪里生的?许美人最终还会被立为王后吗?现在许美人有儿子,你竟然违背了承诺,怎么办?’皇帝说:‘承诺赵氏,所以不立许氏。让天下没有人能超过赵氏,不必担忧。’
范晔在《后汉书》中说:夏、商以上的后妃制度,其文略而不详。周礼中,王者有内职。
又说:虞美人,是良家女子,十三岁时被选入掖庭,生下了舞阳长公主。自从汉朝兴起,她的母亲家族都受到尊重和宠爱。顺帝没有给她美人称号,而冲帝早逝,梁冀执政,忌恨其他家族,虞氏被压制,只被称为大家。
又说:王美人,赵国人,身材丰满,容貌美丽,聪明有才能,擅长书写和计算,因为是良家女子,按照法律规定被选入掖庭。被为何后所毒害。灵帝思念美人,创作了《追德赋》、《令仪颂》。
《魏志》说:汉朝制度,内官有十四等。魏国沿袭汉朝制度,都按照旧制,从夫人以下,世代有所增减。太祖建国后,开始设立王后,其下五等,有美人。到太和年间,从夫人以下,爵位共有十二等,美人相当于二千石。
《江表传》说:孙皓将张布的女儿立为美人,受到宠爱。后来美人得罪了孙皓,孙皓愤怒,用棒子打死了她。
沈约在《晋书》中说:夏、商以上的内职没有记载。姬姓的兴盛,妇官制度兴盛,前汉有十四种,世祖受命后,又有美人。
《后魏书》说:高祖改革内官制度,美人相当于三品。
沈约在《宋书》中说:宋武帝采用汉、魏之前的制度,设立三夫人,其余有美人,相当于千石。太祖将美人作为散官。
萧子显在《齐书》中说:六宫的位号,从汉、魏以来,因为宠爱而增设,时代不同。
范晔在《后汉书》中说:和帝多次失去皇子,邓后担忧继嗣不广,多次选拔进才人,以博取皇帝的欢心。
《魏志》记载:明帝在后园游玩,召集了才人以上的官员举行盛大的宴会,享受极乐。第二天,明帝见到毛皇后,皇后问:‘昨天在后园游玩宴会,开心吗?’明帝因为左右的人泄露了这件事,杀了十多人。
《魏略》记载:明帝青龙三年,在别殿的北边建立了八个坊,才人以上的官员都转移到南边依附。他们的官职等级相当于百官。
王隐的《晋书》记载:太康七年,将后宫的才人、妓女等一百七十多人放出宫回家。
又记载:起初,惠帝年幼,世祖派遣美人谢玖侍奉惠帝,因此谢玖怀孕。临近迎娶贾妃时,迎接谢玖到西宫,于是生下了愍怀。
臧荣绪的《晋书》记载:怀帝王太后,名媛姬。最初进入宫中时,武帝封她为中才人,但很早就去世了。怀帝即位后,追封她为皇太后。
《晋书兴书》记载:谢夫人,名玖。家中原本贫贱,父亲以屠羊为业。谢玖清丽聪慧,有美好的仪态,被选入后宫,成为才人。
《后魏书》记载:高祖设置了女职,中才人的职位相当于五品。
沈约的《宋书》记载:晋武帝效仿汉魏的制度,设置了才人、中才人,爵位相当于千石以下。高祖接受命令后,取消了两个才人的职位。世祖又设置了中才人作为散职。
崔鸿的《三十国春秋·后赵录》记载:石虎的杜皇后,名珠,不知是哪里的人。在平定幽州时,在王浚的妓女中,石虎见到她很喜欢,于是向石勒请求。石勒引见她,封号为才人,赐给了石虎。她性格恭敬和善,温柔婉约,受到的宠爱仅次于郑后。
《汉书》记载:元帝增加了昭仪的称号,共有十四等,保林的官职相当于百石。
《晋武帝起居注》中的诏书说:现在放出清商掖庭以及各署的才人、妓女、保林等二百七十多人回家。
《后魏书》记载:高祖设置了女侍中,官职相当于三品。
又记载:陆昕之容貌柔顺谨慎,娶了献文女常山公主为妻。高祖因为他是公主的丈夫,特别宠爱他。陆昕之去世后,公主侍奉婆婆有孝名。神龟初年,与穆氏琅琊公主一起担任女侍中。
又记载:于忠的后妻,是中山王尼须的女儿。稍微懂得书写,灵太后因此让她担任女侍中。
又记载:灵太后的妹妹是元乂的妻子,封为平郡君,担任女侍中。
《邺中记》记载:石虎设置了女侍中,她们的服饰都是貂蝉,直接侍奉皇后。
《魏略》记载:明帝在内宫举行宴会,挑选了懂得书写可以托付信件的女子担任女尚书,负责省视奏事,决定是否画可。
《魏书》记载:高祖设置了女尚书,官职相当于三品。
《晋东宫旧事》记载:迎娶太子妃的那天,所有的长御都在帐幕中,左右侍宫人层层排列,面向东的是女尚书,面向西的是女侍中。
陆翙的《邺中记》记载:石虎征讨所得的美女有一万多人,作为宫人,从中挑选有才艺的人担任女尚书。
《毛诗》记载:《静女》这首诗是讽刺当时的。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静女其娈,贻我彤管。’(既有静德,又有美色,又送我古人的法度,可以配得上人君的人。后、夫人必有女史负责记录她们的日月,用环来表示进退。生子时妊娠则金环退下,应当临幸时以银环进上,戴在左手,临幸后戴在右手。无论事情大小,都按照成法记录。笺注说:彤管,颜色赤红。)‘彤管有炜,悦怿女美。’(炜,赤红的样子。彤管用赤心正人。笺注说:赤管如此明亮,女史因此喜悦地赞美妃妾的美德。)
《毛诗义疏》记载:女史使用的彤管,法度如同国史,主要负责记录后夫人的过错。人君有柱下史,后有女史,内外各有官员。
《周礼》记载:女史八人,(女史,是懂得书写的女奴。)负责王后的礼仪,掌管内宫的收藏,用诏令来管理内宫的内政。(内宫的管理法则,原本是在内宫掌管书写并保存。)送入内宫。(考察六宫的职责。)书写内宫的收藏以发布命令。(这是后妃的命令。)所有后妃的事情,都按照礼仪来处理。(也像太史对王一样。)
《汉书》记载:班婕妤的《自伤赋》说:‘陈女图以镜鉴,顾女史而问诗。’
范晔的《后汉书》记载:颁布官职分派事务,各有主管。女史使用彤管,记录功过。
《晋记》记载:元康年间,司空张华担心后族势力过大,于是写了《女史箴》。
沈约的《宋书》记载:女史手持笔记录言论,是负责监督过错,提醒晚上的诱惑,国家畏惧早上的诱惑。
《后魏书》记载:高祖设置了内职,女史、贤人官职相当于三品。
沈约的《宋书》记载:太宗关注后宫的记录,仿照百官,设置了内职。紫极房、光兴房都设置了女史一人。
崔鸿的《三十国春秋·后赵录》记载:石虎在灵台设置了女太史,仰望天象以考察灾祥,以检验外太史,验证虚实。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十一-注解
嫔:嫔妃,皇后的妾室。
降:指下嫁,即女子出嫁。
虞:古代诸侯国名,此处指虞国。
关雎:《诗经》中的一篇,比喻贤良的妃子。
原:本意是源泉,此处指贤良的品质。
八嫔:指八个嫔妃。
九嫔:指九个嫔妃,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官职。
内宰:古代官名,掌管后宫事务。
九御:指九个御妻,是宫廷中的女官。
妇德:指妇女的品德,如贞节、谨慎等。
妇言:指妇女的言辞,如辞令、礼仪等。
妇容:指妇女的仪容,如婉约、端庄等。
妇功:指妇女的技艺,如纺织、刺绣等。
玉齍: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玉制的盛食物的器皿。
后:皇后,帝王的正妻。
赞:辅助、协助。
九室:指九个房间。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
高禖:古代祭祀的仪式,高禖是祭祀的对象,通常指祈求生育的神。
六宫:古代帝王的六个后宫。
三夫人:古代帝王的三个高级妃嫔。
世妇:古代宫廷中的女官,负责管理后宫。
女宫:古代宫廷中的女官。
灌概: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仪式,用酒洒地。
内羞:指宫中的食物。
冢宰:古代官名,掌管国家政务。
春官:古代官名,掌管礼仪。
月令:古代记载每月政令的文献。
婚义:古代关于婚姻的礼制文献。
以太牢祀:以太牢祭祀,指用牛、羊、猪三牲全备的隆重祭祀仪式。
玄鸟: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鸟,常与春天的到来和生育有关。
简娀:古代传说中的女性人物,与生育有关。
契:传说中商朝的始祖,被认为是简娀所生。
后妃:古代帝王的妻子,后指皇后,妃指皇后的妃嫔。
嫔妇:指皇后的妃嫔。
御妾:指帝王的妾室。
周礼:古代的一部礼仪书,记载了周代的官制和礼仪。
御妻:古代宫廷中的女官,负责侍奉皇帝。
醴:古代的一种甜酒。
韣:古代的一种弓袋。
躬桑:亲自采桑,古代认为这是一种神圣的行为。
蚕室:古代专门用于养蚕的房间。
蚕事:养蚕的事情,指蚕丝的生产过程。
郊庙:古代的祭祀场所,郊指郊外祭祀天地,庙指宗庙祭祀祖先。
天子:古代的皇帝。
妃:妃嫔,皇后的妾室。
御:御女,古代宫廷中的女官。
美人:古代宫廷中的女官,有时也指皇帝的宠妃。
才人:才人,古代宫廷中的女官,通常指有才学的女子。
魏志:《魏志》是《三国志》中的魏国部分,是记载魏国历史的正史。
明帝:明帝指的是曹叡,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皇帝。
曲宴:曲宴是指非正式的宴会,通常较为私密。
北园:北园可能指的是皇宫中的北边园林。
毛后:毛后指的是毛皇后,是曹叡的皇后。
魏略:《魏略》是记载魏国历史的书籍。
青龙三年:青龙三年是公元235年,是曹魏时期的一个年份。
别殿:别殿指的是皇宫中的其他宫殿。
八坊:八坊是指宫廷中的八个区域。
秩石:秩石是古代官员的俸禄标准。
王隐《晋书》:《晋书》是记载晋朝历史的正史,王隐是其中一位作者。
太康七年:太康七年是公元286年,是晋朝的一个年份。
后宫:后宫是指皇帝的后宫,即皇帝的妻妾居住的地方。
谢玖:谢玖是晋惠帝司马衷的乳母。
怀帝:怀帝指的是司马炽,是晋朝的第五位皇帝。
媛姬:媛姬是怀帝的生母,后被追尊为皇太后。
武帝:武帝指的是司马炎,是晋朝的开国皇帝。
晋武帝起居注:《晋武帝起居注》是记载晋武帝日常生活的书籍。
保林:保林是古代宫廷中的女官,负责后宫的日常事务。
汉书:《汉书》是记载汉朝历史的正史。
元帝:元帝指的是汉元帝,是西汉的第十三位皇帝。
昭仪:昭仪是古代宫廷中的女官,地位较高。
掖庭:掖庭是古代宫廷中的后宫。
女侍中:女侍中是古代宫廷中的女官,负责协助皇后处理政务。
女尚书:女尚书是古代宫廷中的女官,负责处理文书和奏章。
女史:女史是古代宫廷中的女官,负责记录皇帝和后妃的言行。
毛诗:《毛诗》是《诗经》的一个版本,是古代诗歌的总集。
彤管:彤管是一种红色的笔,古代女史用来记录。
国史:国史是指国家的历史。
内治:内治是指后宫的治理。
柱下史:柱下史是古代宫廷中的官员,负责记录皇帝的言行。
太史:太史是古代宫廷中的官员,负责记录国家大事。
班婕妤:班婕妤是西汉的宫女,后来成为皇帝的妃子。
女图:女图可能指的是女子的画像。
女史箴:《女史箴》是张华所作的一篇劝诫女子的文章。
内职:内职是指宫廷中的女官职位。
紫极房:紫极房是古代宫廷中的宫殿。
光兴房:光兴房是古代宫廷中的宫殿。
灵台:灵台是古代宫廷中的建筑,用于观测天象。
灾祥:灾祥是指灾害和吉祥的征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十一-评注
《魏志》记载了魏明帝在后园举办宴会,次日与毛后交谈时得知宴会之事泄露,导致多人被杀。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保密制度的重要性。‘召才人以上曲宴极乐’一句,描绘了宴会的奢华与欢乐,同时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复杂与矛盾。‘帝以左右泄之,所杀十馀人’则揭示了宫廷中信息的泄露往往伴随着生命的代价,体现了宫廷政治的残酷性。
《魏略》中提到的‘八坊’制度,是魏明帝青龙三年设立的一种宫廷组织形式,将才人以上的后宫女性安置于北方的别殿,这种安排可能旨在加强宫廷的管理和控制。‘其秩石拟百官之数’表明后宫女性的地位与官职等级相挂钩,反映了当时后宫制度与官场制度的相互影响。
王隐《晋书》中的记载,展示了晋朝后宫女性的安置与归家制度。‘出后宫才人、妓女已下百七十人归家’一句,反映了后宫女性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离开宫廷,回归家庭,这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一定尊重。
臧荣绪《晋书》中关于怀帝王太后的记载,说明了后宫女性在死后可以得到追尊,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后宫女性的尊重。‘初入,武帝拜中才人,早卒’则反映了后宫女性地位的变迁与命运的不确定性。
《晋书兴书》中对谢夫人的描述,展现了后宫女性中也有才德兼备之人。‘家本贫贱,父以屠羊为业’说明出身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玖清惠贞正,有淑姿’则表明后宫女性中也有品德高尚者。
《后魏书》中关于高祖置女职的记载,说明了后宫女性在魏朝也有一定的官职,如中才人等,这反映了后宫制度在魏朝的发展。
沈约《宋书》中提到的晋武帝采汉魏之制,置才人、中才人,以及世祖置中才人以为散位,反映了后宫制度在晋朝的继承与发展。
崔鸿《三十国春秋·后赵录》中关于石虎杜皇后的记载,展示了后宫女性在政治上的作用,以及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
《汉书》中关于元帝加昭仪之号,以及保林视百石的记载,反映了汉代后宫制度中官职的设置与等级。
《晋武帝起居注》中的诏书,说明了后宫女性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离开宫廷,回归家庭,这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一定尊重。
《后魏书》中关于高祖置女侍中和女尚书,以及《邺中记》中关于石虎置女侍中的记载,反映了后宫制度中女官职位的设置与职能。
《魏略》中关于明帝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为女尚书的记载,说明了后宫中也有负责文书处理的女官。
《毛诗》和《毛诗义疏》中的关于女史的记载,说明了女史在宫廷中的职责,如记录后夫人之事,以及《周礼》中关于女史的职责,如掌王后之礼,掌内治之藏。
《汉书》和《后汉书》中的关于女史的记载,说明了女史在宫廷中的职责,如记功书过。
《晋记》和《宋书》中的关于女史的记载,说明了女史在宫廷中的职责,如执策记言,司过身戒。
《后魏书》中关于高祖置内职,女史、贤人视三品的记载,反映了后宫制度中女官职位的设置与等级。
沈约《宋书》中关于太宗留心后记,拟百官,备置内职的记载,说明了后宫制度在宋朝的发展。
崔鸿《三十国春秋·后赵录》中关于石虎置女太史的记载,展示了后宫女性在政治上的作用,以及她们在宫廷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