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八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八-原文

○蜀刘备甘后

《蜀志》曰:先主甘皇后,沛人。产后主,值曹公军至,追先主於当阳长坂,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后卒,追谥皇思夫人,迁葬於蜀,未至而先主殂殒。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宜号昭烈皇后,与大行皇帝合葬。’制曰可。

○穆后

《蜀志》曰:先主穆皇后,陈留人也。兄吴壹,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使相后,云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瑁死,后寡居。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群下劝先主聘后。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於子圉乎?’於是纳后。延熙八年,薨,合葬惠陵。

○刘禅张后

《蜀志》曰: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章武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

○小张后

《蜀志》曰:后主小张皇后,飞小女。随后主迁於洛阳。

○吴孙坚吴后

《吴志》曰:孙坚吴夫人,权之母也。本吴人,徙钱塘,早失父母,与弟居。孙坚闻其才貌,欲娶之。吴氏亲戚嫌坚轻狡,将距焉,坚甚惭恨。夫人谓亲戚曰:’何爱一女以取祸乎?如有不遇,命也。’於是遂许为婚,生四男一女。及权少年统业,夫人助理国政,甚有补益。建安七年,临薨,引见张昭等,嘱以后事。

○孙权步后

《吴志》曰:吴主孙权步夫人,临淮淮阴人也。以美丽得幸於权,宠冠后宫。性不嫉妒,多所推进,故久见爱。权为王及帝,意欲以为后,群臣议在徐氏,权依违者十馀年,然宫内皆称皇后,亲戚上疏称中宫。及薨,臣下缘权旨,请追正名号,乃赠皇后印绶。

○二王后

《吴志》曰:吴主权王夫人,琅琊人也。夫人以选入宫,得幸,生孙和。权将立为后,而全公主素憎夫人,数加谮毁。及权寝疾,言有喜色,由是权深责怒,以忧死。

《吴志》曰:吴主权王夫人,南阳人也。生孙休。及和为太子,和母贵,诸姬有宠者,皆出居外。夫人出在公安,卒,因葬焉。休即位,遣使追尊曰敬怀皇后,改葬敬陵。

○潘后

《吴志》曰:吴主权潘夫人,会稽句章人。父为吏,坐死。夫人与姊俱输织室,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宫。得幸,有身,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孙亮。明年,立夫人为皇后。性妒媚容,自始至卒,谮害甚众。权不豫,夫人使问中书令张昭吕后专制故事。侍寝疲劳,因以羸病,诸人伺其昏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后事泄,坐死者六七十人。权寻薨,合葬蒋陵。

○谢妃

《吴志》曰:吴主权谢夫人,会稽山阴人也。权聘以为妃,爱幸有宠。后权纳姑孙徐氏,欲令谢下之,谢不肯,由是失宠,早卒。

○徐妃

《吴志》曰:吴主权徐夫人,吴郡富春人也。初適同郡陆尚,尚卒,权聘以为妃,使母养子登。后权以夫人妒忌,废之。以疾卒。

○孙亮全后

《吴志》曰:孙亮全夫人,全尚女也。立为皇后。孙綝废亮为会稽王,随亮之国。

《吴录》曰:亮妻惠解有容色,吴平乃归。永宁中,卒。

○孙休朱后

《吴志》曰:孙休朱夫人,朱据女。孙綝废亮,休立,夫人为皇后。休卒,群臣尊夫人为皇太后。孙皓即位月馀,贬为景皇后,称安定宫。

○孙皓母何太后

《吴志》曰:孙和何姬,丹阳句容人也。父遂,本骑士。孙权尝游幸诸营,而何姬观於道中,权望见异之,命宦者召入,以赐子和。生男,权喜,名之曰彭祖。彭祖即皓也。后徙和居新都,遣使赐死,嫡妃张氏自杀,何姬曰:’若皆从死,谁当养孤?’遂抚育皓,及其三弟。皓即位,尊和为昭献皇帝,何姬为昭献皇后,月馀,进为皇太后焉。

○孙皓滕后

《吴志》曰:孙皓滕夫人,故太常胤之族女也。胤夷灭,夫人父牧以疏远徙边郡。孙休即位,大赦,得还,以牧为五官中郎。皓既封乌程侯,聘牧女为妃。皓即位,为皇后,封牧高密侯,拜卫将军、录尚书事。时人以牧尊戚,颇推令谏争。而夫人宠渐衰,皓滋不悦,皓母何恒左右之。又太史言:’於运历中,后不可易。’皓信巫觋,故得不废,常供养昇平宫。长秋宫僚,备员而已,受朝贺表疏如故。皓内诸宠姬,佩皇后玺绂者多矣。天纪四年,随皓迁於洛阳。

○前赵刘渊母呼延妃

崔鸿《三十国春秋·前赵录》曰:左贤王妃呼延氏,魏嘉平中祈子於龙门,俄而有一大白鱼,头有二角,轩髯跃鳞於而至於祭所,久之乃去。巫觋皆异之,曰:’此嘉祥也。’其夜梦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鸡子,光影非常,授延氏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自是十三月而生渊。

○刘渊张后

崔鸿《三十国春秋·前赵录》曰:刘渊皇后张氏,梦日入怀,寤而告渊,渊曰:’吉征也,慎勿言之。’自是十五月生聪。

○刘聪呼延后

崔鸿《三十国春秋·前赵录》曰:刘聪皇后呼延氏,渊后之从父妹,有美色,恭孝称於宗族,渊后爱聪姿貌,故以配焉。每谓聪曰:’父终子绍,古今之大典,陛下自承高祖之嗣,太弟何为者哉?陛下百年后,粲兄弟必无种也,愿陛下深思之。’聪亦信之,曰:’然,吾当为计。’后曰:’事留变生,太弟见粲兄弟并大,必有不安之志矣;或有小人构间其中,未必不祸发于今日。妾常闻陛下说鲁隐公事,一何相似,窃为陛下寒心。’聪深其言,於是相图之计起矣。

○大刘后

崔鸿《三十国春秋·前赵录》曰:刘聪皇后刘氏,殷长女也,字丽芳,以左贵嫔立为皇后。

聪将起〈皇鸟〉仪殿,廷尉陈元达谏,聪大怒,将斩之。

后时在后堂,闻而密遣中常侍敕左右停刑,於是手疏启曰:

“伏闻敕旨将为妾营殿,今四海未一,祸难犹繁,廷尉之言,社稷之计。

当赏以美爵,而反欲诛之。

陛下此怒,由妾而起;廷尉之祸,由妾而招。

自古国败家丧,未始不由妇人。

妾每览古事,忿之不忘,何意今日,妾自为之!

后人观妾,犹妾之视前人,复何面目仰侍巾栉,请归死此堂,以塞陛下误惑之过。

聪览之色变,曰:

“朕此来得微风之患,意怒不自由。

元达,忠臣。

命其冠履就坐,引元达以刘后表示之曰:

“外辅如公等,内辅如此后,朕亦何忧矣。”

○小刘后

崔鸿《三十国春秋·前赵录》曰:聪后刘氏,殷小女,字丽华。

童齿聪惠,肤发异常,昼营女工,夜诵经传,母每止之,敦玩弥甚。

与诸兄争论经义,理旨超然,诸兄常深叹谢。

性孝友,善风仪,进止如珪璋焉。

以贵嫔立为皇后。

殷二女四孙,皆姿色超世,女德冠时。

聪并纳之,自是六刘之宠,倾於后宫。

建元中,流星起於牵牛,入紫微,龙形尾蛇,其光照地,落平阳北十里。

视之则肉臭闻於平阳,肉旁常有哭声,昼夜不止,聪甚恶之。

刘后产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顷见陨肉之旁。

刘后卒,伪谥武宣皇后。

乃失此肉,哭声亦止。

○刘曜刘后

崔鸿《三十国春秋·前赵录》曰:刘皇后,侍中暟女。

年十三,长七尺八寸,手垂过膝,发与身齐,姿色才德,迈於列后。

○后赵石勒刘后

崔鸿《三十国春秋·前赵录》曰:石勒刘皇后,侍中闰之妹,后部胡人也。

勒纳之于胡关,美色,有特宠。

张枰反于襄城,后抽剑斩之,勒赖后济。

后性惠,有幹略,助理军国之务,有吕氏辅汉之风,然严整贞婉容裕不妒忌过之也。

石弘即位,尊为皇太后。

与彭城王堪谋杀石虎,谋泄,虎杀之。

○后燕慕容垂段后

崔鸿《三十国春秋·前赵录》曰:垂皇后段氏,字元妃,光禄大夫仪之女。

后少而婉惠,有节操,尝谓妹季妃曰:

“我终不能为庸人之妻。

季妃曰:

“妹亦不为庸天之妇。

邻人闻而笑之。

内黄人张定善相,见仪二女,大惊曰:

“君家大兴,当由二女。

仪深异之,至年二十馀而不嫁。

仪子麟谓仪曰:

“张定何知,而拒求者。

仪曰:

“吾女辈志行不凡,故且踟蹰,以择良配。

垂称燕王,垂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

范阳王德亦聘季妃焉。

姊妹俱为垂、德皇后,卒如其志。

○宋刘裕臧后

沈约《宋书》曰:武敬臧皇后,讳爱亲,东莞人。

后適高祖,生会稽宣长公主。

高祖以俭正率下,后恭敬不违。

及高祖兴复晋室,居上相之重,而后器服粗素,不为亲属请谒。

晋义熙四年正月甲午,卒於东城,时年四十八。

追赠豫章公夫人,还葬丹徒。

○胡婕妤

《宋书》:武帝胡婕妤,讳道安,淮南人。

义熙初,为高祖所纳,生文帝。

五年,被谴赐死,时年四十二。

高祖践祚,追赠婕妤。

太祖即位,上尊号曰章皇太后。

○刘义隆袁后

沈约《宋书》曰:文帝袁皇后,讳齐妫,陈郡阳夏人,左光禄大夫湛之庶女也。

太祖初拜宜都王妃,生太子劭及东阳献公主英娥。

上待后恩礼甚笃,袁氏贫薄,后每就上求钱帛以赡与之,上性节俭,所得不过三五万、三五十匹。

因此恚恨甚深,称疾不复见上。

上每入,必他处回避。

上数掩伺之,不能得。

疾笃,上执手流涕问所欲言,后视上良久,乃引被覆面。

崩於显阳殿,时年四十六。

上甚悼痛之,诏永寿太守颜延之为哀策文,其文甚丽也。

○刘骏母路后

沈约《宋书》曰:文帝路淑媛,讳惠男,丹阳建康人也。

以色貌选入后宫,生孝武,拜为淑媛。

年既长,无宠,常随世祖出藩。

世祖入讨元凶,淑媛留守寻阳。

上即位,有司奉尊号曰皇太后。

弟休之并超显职。

太后颇预政事,赐与休之等财物,家累千金,居处器服,与帝子相侔。

寻崩,年五十五。

迁殡东宫,改东宫门题曰崇宪宫。

○刘骏王后

沈约《宋书》曰:孝武文穆王皇后,讳宪嫄,琅琊临沂人。

元嘉二十年,拜武陵王妃。

生废帝、山阴公主。

世祖在藩,后甚有宠。

上伐凶逆,与太后同还京都,立为皇后。

大明四年,率六宫躬桑於西郊。

废帝即位,尊曰皇太后,宫曰永顺。

其年,崩於含章殿,时年三十八。

祔葬景宁陵。

○刘彧母沈婕妤

沈约《宋书》:文帝沈婕妤,讳容姬。

纳后宫,为美人。

生明帝,拜为婕妤。

元嘉三十年,卒,时年四十。

世祖即位,追赠湘东国太妃。

太宗即位,上尊号为皇太后。

○刘彧王后

沈约《宋书》曰:明恭王皇后,讳贞风,琅琊临沂人也。

上尝宫内大集,而裸妇人,观之以为欢笑。

后以扇障面,独无所言。

帝怒曰:

“为乐之事,其方自多,岂有姑姊妹集聚,而裸妇人形体以为乐。

外舍之为欢適,实与此不同。

帝大怒,遣后令起。

废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元徽五年五月五日,太后赐帝玉柄毛扇,帝嫌其毛柄不华,因此欲加鸩害,已令太医煮药,左右止之曰:

“若行此事,官家便应作孝子,岂复得出入交会。

帝曰:

“汝语大有理。

乃止。

孝建元年,薨於第,时年四十四。

○陈妃

沈约《宋书》曰:明帝陈贵妃,讳妙登,丹阳屠家女也。

太妃家在建康县东,家贫,有草屋两三间。

上出行见之,赐钱三万,令起瓦房。

尉自送钱与之,家人并不在,唯太妃在家,时年十二三。

尉见其容质甚美,即以白世祖,於是迎入宫,赐太宗。

始有宠,一年许衰歇,以乞将军李道儿,寻又还,生废帝。

故民中皆呼废帝为李氏子。

废帝践祚,号曰皇太妃,舆服一如晋孝武太妃故事,置家令一人,改诸国太妃曰大姬。

○刘昱江后

沈约《宋书》曰:后废帝江皇后,讳简珪,济阳考城人。

太始五年,太宗求太子妃,而雅信小数,名家女多不合。

后弱小,门无强荫,卜筮最吉,为太子纳焉。

太子即位,为后。

帝既废,降为苍梧王妃。

○刘准母陈昭华

沈约《宋书》曰:明帝陈昭华,讳法容,丹阳人也。

太宗晚年,诸弟姬人有怀孕者,辄取入宫,及生男,杀其母,而与六宫所爱者养之。

顺帝,桂阳王休范子也,以昭华为母焉。

顺帝即位,进为皇太妃。

○刘准谢后

沈约《宋书》曰:顺帝谢后,讳梵境,光禄大夫庄孙女也。

昇明二年,立为皇后。

顺帝禅位,降为汝阴王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八-译文

蜀汉刘备的甘皇后,《蜀志》记载:甘皇后是沛县人。生了刘备之后,正逢曹操的军队追击刘备到当阳长坂,当时形势危急,甘皇后和刘备的儿子刘禅被迫丢弃,幸亏赵云的保护,才免于难。甘皇后去世后,被追封为皇思夫人,并迁葬到蜀地,但在到达之前刘备已经去世。丞相诸葛亮上奏说:‘皇思夫人应该被封为昭烈皇后,与已故的皇帝合葬。’皇帝批准了这个提议。

穆皇后,《蜀志》记载:刘备的穆皇后是陈留人。她的哥哥吴壹与刘焉有旧交,因此全家随刘焉迁入蜀地。刘焉有反叛之心,听说有一位善于相面的,就让人给穆皇后相面,相面的人说她会大贵。当时刘焉带着自己的儿子刘瑁,于是就把穆皇后许配给了刘瑁。刘瑁去世后,穆皇后守寡。刘备平定益州后,孙夫人回到吴国,部下劝刘备纳穆皇后为妃。刘备怀疑穆皇后与刘瑁同族,法正进言说:‘从亲疏关系来看,这与晋文公与子圉的关系有何不同呢?’于是刘备接纳了穆皇后。延熙八年,穆皇后去世,与刘备合葬于惠陵。

刘禅的张皇后,《蜀志》记载:后主刘禅的敬哀皇后是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女。章武元年,被立为太子妃。建兴元年,被立为皇后。

小张皇后,《蜀志》记载:后主刘禅的小张皇后是张飞的小女儿。随刘禅迁都洛阳。

吴孙坚的吴皇后,《吴志》记载:孙坚的吴夫人是孙权的母亲。她原本是吴国人,后来迁居钱塘,早逝双亲,与弟弟一起生活。孙坚听说她的才貌,想要娶她。吴夫人的亲戚嫌孙坚轻薄狡猾,想要拒绝他,孙坚感到非常羞愧和愤怒。吴夫人对亲戚说:‘为什么要因为一个女儿而招来祸患呢?如果有什么不幸,那也是命。’于是答应婚事,生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等到孙权年幼继承父业时,吴夫人帮助处理国事,非常有帮助。建安七年,吴夫人临终前,召见张昭等人,嘱托后事。

孙权步皇后,《吴志》记载:吴主孙权的步夫人是临淮淮阴人。因为美丽得到孙权的宠爱,在后宫中宠爱程度最高。她性格不嫉妒,很多事都推荐给孙权,因此长时间受到宠爱。孙权成为王和皇帝后,想要立她为皇后,但群臣认为徐氏更合适,孙权犹豫了十多年,但宫内都称呼她为皇后,亲戚上奏称她为中宫。她去世后,臣下根据孙权的意愿,请求追赠皇后称号,于是赠予皇后印绶。

二王皇后,《吴志》记载:吴主权王夫人,是琅琊人。因选秀入宫,得到宠爱,生有孙和。孙权打算立她为皇后,但全公主一直憎恨她,多次诋毁她。等到孙权病重,脸上露出喜色,因此孙权非常愤怒,她因忧虑而死。

《吴志》记载:吴主权王夫人,是南阳人。生有孙休。等到孙和成为太子,王夫人的地位上升,其他受宠的姬妾都被送出宫外。王夫人被安置在公安,去世后,因此被葬在那里。孙休即位后,派人追封她为敬怀皇后,并改葬于敬陵。

潘皇后,《吴志》记载:吴主权潘夫人,是会稽句章人。她的父亲是官吏,因罪而死。潘夫人与姐姐一起在织室工作,孙权看到她后觉得她与众不同,召她入后宫。得到宠爱,怀孕后,梦见有人把龙头给她,她用围裙接住,于是生下孙亮。第二年,立潘夫人为皇后。她性格嫉妒,从始至终,陷害了很多无辜之人。孙权生病时,潘夫人派人询问中书令张昭关于吕后专权的往事。侍寝过度劳累,因病瘦弱,有人在她在昏睡时共同勒死她,说是中邪。事情泄露后,因她而死的人有六七十人。孙权不久后去世,与潘夫人合葬于蒋陵。

谢妃,《吴志》记载:吴主权谢夫人,是会稽山阴人。孙权聘她为妃,宠爱有加。后来孙权纳了姑母的孙女孙徐氏,想要让谢夫人降级,谢夫人不同意,因此失宠,早逝。

徐妃,《吴志》记载:吴主权徐夫人,是吴郡富春人。最初嫁给了同郡的陆尚,陆尚去世后,孙权聘她为妃,让她抚养自己的儿子孙登。后来孙权因为徐夫人嫉妒,废黜了她。徐夫人因病去世。

孙亮全皇后,《吴志》记载:孙亮的全皇后是全尚的女儿。被立为皇后。孙綝废黜孙亮为会稽王,全皇后随孙亮迁往封国。

《吴录》记载:孙亮妻子惠解有容貌,吴平定后回到吴国。永宁中,去世。

孙休朱皇后,《吴志》记载:孙休的朱皇后是朱据的女儿。孙綝废黜孙亮,孙休即位,朱皇后被立为皇后。孙休去世后,群臣尊称朱皇后为皇太后。孙皓即位一个月后,将她贬为景皇后,称为安定宫。

孙皓的母亲何太后,《吴志》记载:孙和的何姬,是丹阳句容人。她的父亲是骑士,孙权曾游幸各营,何姬在道中观看,孙权看到她后觉得她与众不同,命令宦官召她入宫,赐给了孙和。生有儿子,孙权很高兴,给他取名为彭祖,即孙皓。后来孙和被迁居新都,派人赐死,嫡妃张氏自杀,何姬说:‘如果他们都死了,谁来抚养孤儿呢?’于是她抚养了孙皓和他的三个弟弟。孙皓即位后,尊称孙和为昭献皇帝,何姬为昭献皇后,一个月后,晋升为皇太后。

孙皓的滕皇后,《吴志》记载:孙皓的滕皇后是前太常胤的族女。胤被诛灭后,她的父亲牧因关系疏远被迁到边郡。孙休即位,大赦天下,牧得以返回,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孙皓被封为乌程侯时,聘牧的女儿为妃。孙皓即位后,滕夫人被立为皇后,牧被封为高密侯,任卫将军、录尚书事。当时人们认为牧是尊贵的亲戚,很多人推崇他进言谏争。但滕夫人的宠爱逐渐衰落,孙皓越来越不高兴,孙皓的母亲何氏一直支持她。又有太史说:‘在运历中,皇后不可轻易更换。’孙皓相信巫师的话,因此滕夫人没有被废黜,一直被供养在昇平宫。长秋宫的官员只是挂名而已,接受朝贺和上奏疏照旧。孙皓宫中的众多宠姬中,佩戴皇后印绶的人很多。天纪四年,随孙皓迁都洛阳。

前赵刘渊的母亲呼延妃,《三十国春秋·前赵录》记载:左贤王的妃子呼延氏,在魏嘉平年间在龙门祈求生子,不久后有一条大白鱼,头上有两个角,跳跃着来到祭祀的地方,停留了一会儿才离开。巫师们都觉得这是吉祥之兆。当天晚上,呼延氏梦见早上所见的大白鱼变成了人,左手拿着一个像半个鸡蛋大小的东西,光芒非常,递给她,说:‘这是日精,吃了它会生贵子。’从那时起,十三个月后生下了刘渊。

刘渊的张皇后,《三十国春秋·前赵录》记载:刘渊的皇后张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里,醒来后告诉刘渊,刘渊说:‘这是吉祥的征兆,不要说出来。’从那时起,十五个月后生下了刘聪。

刘聪的呼延皇后,《三十国春秋·前赵录》记载:刘聪的皇后呼延氏,是刘渊的从父妹,有美貌,在家族中以恭孝著称,刘渊的皇后喜欢刘聪的相貌,因此将她嫁给他。呼延皇后经常对刘聪说:‘父死子继,是古今的大典,陛下自承高祖之嗣,太弟有什么资格呢?陛下百年之后,刘粲兄弟必无后,愿陛下深思之。’刘聪也相信她的话,说:‘是的,我应当有所准备。’呼延皇后说:‘事情可能会发生变化,太弟看到刘粲兄弟都长大了,必然会有不安之志;或者有小人从中挑拨离间,未必不会在今天引发灾祸。我常常听陛下说起鲁隐公的事,多么相似,我私下里为陛下感到寒心。’刘聪非常重视她的话,于是策划除掉太弟的计划开始了。

大刘后:崔鸿在《三十国春秋·前赵录》中记载:刘聪的皇后刘氏,是刘聪的姐姐,字丽芳,被立为左贵嫔后升为皇后。刘聪打算建造一座名为《皇鸟》的宫殿,廷尉陈元达劝谏,刘聪非常愤怒,想要处决他。皇后当时在后堂,听到后秘密派遣中常侍命令左右停止行刑。于是她亲自写了一封信说:‘我听说皇帝的命令要为我建造宫殿,现在天下还未统一,灾祸不断,廷尉的劝谏,是国家的计策。应当赏赐他美好的爵位,反而想要处决他。陛下这次的愤怒,是由我引起的;廷尉的灾难,也是因我而招致的。自古以来,国家的衰败和家族的灭亡,没有不是由于妇女引起的。我每次看到古代的事情,都感到愤怒,怎么想到今天,我竟然自己做了这样的事情!后人看到我,就像我看到前人一样,我还有什么脸面去侍奉陛下,请让我在这里死去,以弥补陛下误会的过错。’刘聪看了信后脸色大变,说:‘我这次生病,是受到了微风的侵袭,愤怒并非出于本意。元达,你是忠臣。’命令他穿戴好衣服坐下,拉着元达对刘后说:‘外有像您这样的忠臣,内有像您这样的贤后,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小刘后:崔鸿在《三十国春秋·前赵录》中记载:刘聪的皇后刘氏,是刘聪的妹妹,字丽华。自幼聪明伶俐,外貌奇特,白天从事女红,晚上诵读经书,母亲常常阻止她,但她更加努力学习。和哥哥们争论经义,她的见解超出常人,哥哥们常常深深叹服。她性格孝顺友爱,举止优雅,如同美玉。她以贵嫔的身份立为皇后。刘聪的两个女儿和四个孙子,都长得非常美丽,女德也非常高尚。刘聪一并收纳了他们,从此六位刘姓的宠爱,都倾注在后宫。建元年间,流星在牵牛星座升起,进入紫微星座,形状像龙尾带着蛇,光芒照亮大地,落在平阳城北十里处。观看时,肉的味道在平阳城内弥漫,肉旁边常常有哭声,昼夜不止,刘聪非常厌恶。刘后生下一只蛇和一只虎,它们各自伤害人后逃跑,后来在掉肉的旁边找到了它们。刘后去世后,被追封为武宣皇后。那时丢失了这块肉,哭声也停止了。

刘曜刘后:崔鸿在《三十国春秋·前赵录》中记载:刘皇后,是侍中暟的女儿。十三岁时,身高七尺八寸,手垂过膝,头发与身体一样长,容貌和才德都超过其他皇后。

后赵石勒刘后:崔鸿在《三十国春秋·前赵录》中记载:石勒的皇后刘氏,是侍中闰的妹妹,是胡人。石勒在胡地接纳了她,她容貌美丽,得到了特别的宠爱。张枰在襄城叛乱,皇后抽出剑斩杀了张枰,石勒依赖皇后得以解围。皇后性格贤惠,有才干,能够协助处理军国大事,有吕后辅佐汉室的风范,但她的严肃、贞洁、宽容和没有嫉妒之心,超过了吕后。

后燕慕容垂段后:崔鸿在《三十国春秋·前赵录》中记载:慕容垂的皇后段氏,字元妃,是光禄大夫仪的女儿。段氏年轻时就温柔贤惠,有节操,曾对妹妹季妃说:‘我最终不能成为平庸人的妻子。’季妃说:‘我也不会成为平庸人的妻子。’邻居听到后笑了。内黄人张定擅长相面,看到仪的两个女儿,非常惊讶地说:‘您的家将会大兴,这是由于这两个女儿。’仪对此深信不疑,直到二十多岁还没有嫁出去。仪的儿子麟对仪说:‘张定知道什么,您为什么要拒绝求婚的人呢。’仪说:‘我的女儿们志向非凡,所以暂时犹豫,以选择良配。’慕容垂称王后,慕容垂收纳元妃为继室,因此得到了特殊的宠爱。范阳王德也聘娶了季妃。姐妹俩都成为了慕容垂和德皇后的皇后,最终实现了她们的志向。

宋刘裕臧后:沈约在《宋书》中记载:武敬臧皇后,名爱亲,是东莞人。她嫁给了高祖,生下了会稽宣长公主。高祖以节俭正直对待下属,皇后恭敬而不违背。等到高祖复兴晋室,担任重要官职,而皇后依然穿着朴素的衣服,不为亲属谋求官职。晋义熙四年正月甲午,她在东城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追赠豫章公夫人,归葬丹徒。

胡婕妤:《宋书》记载:武帝胡婕妤,名道安,是淮南人。义熙初年,被高祖纳为妃子,生下了文帝。五年,被贬谪赐死,时年四十二岁。高祖登基后,追赠她为婕妤。太祖登基后,尊称为章皇太后。

刘义隆袁后:沈约在《宋书》中记载:文帝袁皇后,名齐妫,是陈郡阳夏人,左光禄大夫湛的庶女。太祖最初被封为宜都王妃,生下了太子劭和东阳献公主英娥。皇帝对待皇后非常恩宠,袁氏家境贫寒,皇后经常向皇帝请求金钱和布匹来资助他们,皇帝性格节俭,给她的不超过三五万、三五十匹。因此,她非常怨恨,声称生病不再见皇帝。皇帝每次进入宫殿,她都会躲到别处。皇帝多次暗中窥视她,但都未能得逞。病重时,皇帝握着她的手流泪,询问她有什么遗言,皇后看了皇帝很久,然后拉起被子遮住脸。在显阳殿去世,时年四十六岁。皇帝非常悲痛,下诏永寿太守颜延之撰写哀悼文,文辞非常华丽。

刘骏母路后:沈约在《宋书》中记载:文帝路淑媛,名惠男,是丹阳建康人。因美貌被选入后宫,生下了孝武帝,被封为淑媛。年纪大了之后,不再受宠,经常跟随世祖出巡。世祖入京讨伐叛乱,淑媛留守寻阳。皇帝登基后,官员们奉命尊称她为皇太后。她的弟弟休之也得到了高级官职。太后很参与政事,赐给休之等人财物,家产积累千金,居住和服饰与皇帝的儿子相当。去世后,被迁葬到东宫,东宫门被改为崇宪宫。

刘骏王后:沈约在《宋书》中记载:孝武帝文穆王皇后,名宪嫄,是琅琊临沂人。元嘉二十年,被封为武陵王妃。生下了废帝和山阴公主。世祖在封地时,皇后非常受宠。皇帝讨伐叛逆,与太后一同返回京都,被立为皇后。大明四年,皇后带领六宫在后郊种植桑树。废帝登基后,尊称为皇太后,宫名永顺。那年,她在含章殿去世,时年三十八岁。与景宁陵合葬。

刘彧母沈婕妤:沈约在《宋书》中记载:文帝沈婕妤,名容姬。被纳入后宫,被封为美人。生下了明帝,被封为婕妤。元嘉三十年,去世,时年四十岁。世祖登基后,追赠为湘东国太妃。太宗登基后,尊称为皇太后。

刘彧王后:沈约在《宋书》中记载:明恭王皇后,名贞风,是琅琊临沂人。皇帝曾在宫内举行大型聚会,而裸露妇女,观看她们以为乐。皇后用扇子遮住脸,一言不发。皇帝生气地说:‘外戚家族贫穷,现在一起欢笑,为什么你一个人不看我。’皇后说:‘欢乐的事情很多,哪有姑嫂姐妹聚会,而裸露妇女的身体作为乐趣。外戚的欢乐,实际上与此不同。’皇帝非常愤怒,命令皇后起身。废帝登基后,尊称为皇太后。元徽五年五月五日,太后赐给皇帝玉柄毛扇,皇帝嫌弃毛柄不够华丽,因此想要下毒杀害她,已经命令太医煮药,左右阻止说:‘如果这样做,皇帝就应该成为孝子,怎么可能再出入宫廷。’皇帝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停止了。孝建元年,在家中去世,时年四十四岁。

陈妃:沈约在《宋书》中记载:陈妃的具体情况未提及。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明帝的陈贵妃,名叫妙登,是丹阳屠家的女儿。太妃的家在建康县东边,家境贫寒,只有两三间草屋。皇帝出行时看到这个情况,赐予她三万钱,让她建造瓦房。县尉亲自送钱给她,当时家里的人都不在,只有太妃一个人在家,那时她大约十二三岁。县尉看到她容貌非常美丽,就向世祖报告了这件事,于是将她迎入宫中,赐给了太宗。她开始受到宠爱,但大约过了一年就逐渐衰落,之后她请求将儿子李道儿赐给将军,不久后又回到了宫中,生下了废帝。因此,民间都称废帝为李氏之子。废帝即位后,被封为皇太妃,她的车马服饰都按照晋孝武太妃的旧例,设有一位家令,并将各国的太妃改称为大姬。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后废帝的江皇后,名叫简珪,是济阳考城人。太始五年,太宗寻找太子妃,但因为过于相信占卜,名门望族的女儿大多不符合条件。江皇后身体瘦弱,家族没有显赫的背景,但占卜结果显示最为吉利,于是被选为太子的妻子。太子即位后,她成为了皇后。皇帝被废黜后,她被降为苍梧王妃。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明帝的陈昭华,名叫法容,是丹阳人。太宗晚年,他的弟弟们的姬人中有人怀孕,就会将她带入宫中,等到生下男孩后,就杀死她的母亲,然后将孩子交给六宫中受宠的人抚养。顺帝是桂阳王刘休范的儿子,陈昭华是他的母亲。顺帝即位后,她被晋升为皇太妃。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顺帝的谢皇后,名叫梵境,是光禄大夫谢庄的孙女。昇明二年,她被立为皇后。顺帝禅位后,她被降为汝阴王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八-注解

蜀刘备甘后:蜀汉刘备的皇后,沛县人。产后主刘禅,在曹操军队追击刘备时,甘皇后与刘禅被抛弃,幸得赵云保护得以幸免。

曹公:即曹操,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当阳长坂:古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当阳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场。

赵云: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以勇猛、忠诚著称。

皇思夫人:甘皇后去世后,被追谥为皇思夫人。

昭烈皇后:刘备去世后,丞相诸葛亮建议追谥甘皇后为昭烈皇后,以示尊崇。

穆后:刘备的另一位皇后,陈留人。

陈留: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

刘焉:东汉末年益州牧,刘备入蜀初期的重要支持者。

吴壹:穆皇后的兄弟,与刘焉有旧。

晋文: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以贤德著称。

子圉:晋文公的儿子。

延熙八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即公元235年。

惠陵:刘备的陵墓。

刘禅张后:蜀汉后主刘禅的皇后,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女。

章武元年:刘备的年号,即公元221年。

建兴元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即公元223年。

小张后:蜀汉后主刘禅的另一位皇后,张飞的小女儿。

洛阳:古都,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吴孙坚吴后:孙权的母亲,吴夫人。

钱塘: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权之母:孙权的母亲。

建安七年:汉献帝的年号,即公元202年。

临淮淮阴: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

中宫:古代皇后或皇太后的代称。

琅琊:古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

南阳: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

会稽: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

句章: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区。

富春: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丹阳: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南朝宋的京师所在。

句容: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

乌程侯:孙皓的封号。

会稽王:孙亮的封号。

安定宫:孙休的陵墓。

昭献皇后:孙和的谥号。

昭献皇帝:孙和的庙号。

太常:古代官职,掌管礼乐。

五官中郎:古代官职,掌管宫廷礼仪。

天纪四年:孙皓的年号,即公元279年。

前赵刘渊母呼延妃:前赵皇帝刘渊的母亲,呼延氏。

龙门:古地名,位于今山西省运城市。

嘉平:魏国皇帝曹叡的年号,即公元249年。

日精: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瑞之物。

刘渊:前赵的开国皇帝。

刘聪:刘渊的儿子,前赵的第二位皇帝。

呼延后:刘聪的皇后,呼延氏。

太弟:古代皇帝的弟弟,有时指皇位继承人。

鲁隐公: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

粲兄弟:刘聪的弟弟。

图之计:指阴谋或计谋。

鲁隐公事:指鲁隐公时期发生的一件历史事件。

大刘后:指刘聪的皇后刘氏,字丽芳,是刘聪的左贵嫔所立,具有很高的地位。

崔鸿《三十国春秋·前赵录》:崔鸿所著的《三十国春秋》中的前赵录部分,记录了前赵时期的历史。

皇鸟仪殿:指刘聪计划建造的宫殿,名为皇鸟仪殿。

廷尉陈元达:廷尉是古代官职,负责司法审判,陈元达是当时担任廷尉的官员。

中常侍:古代宫廷中的官职,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四海未一:指全国尚未统一。

社稷之计:社稷是指国家,社稷之计即国家的利益。

美爵:指高官厚禄。

微风之患:指刘聪因微小的烦恼而发怒。

元达,忠臣:刘聪对陈元达的评价,认为他是忠臣。

外辅如公等,内辅如此后,朕亦何忧矣:刘聪对陈元达和刘后的评价,认为有了他们作为内外辅佐,自己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小刘后:指刘聪的另一位皇后刘氏,字丽华,是刘聪的贵嫔所立。

殷长女也:指刘聪的皇后刘氏是刘殷的长女。

童齿聪惠:指刘聪的皇后刘氏从小聪明伶俐。

经传:指儒家经典,如《诗经》、《尚书》等。

孝友:指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风仪:指人的举止和仪态。

珪璋:古代的一种玉器,比喻美好的品德。

建元中:指前赵的建元年间。

牵牛:指天上的牵牛星。

紫微:指天上的紫微星,是皇帝的象征。

陨肉:指掉落的肉块。

伪谥:指死后追赠的谥号,有时不真实反映其生前的品德。

侍中:古代官职,是皇帝的近臣。

部胡人:指来自北方的胡人。

胡关: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张枰反于襄城:指张枰在襄城发动叛乱。

吕氏辅汉之风:指吕后辅佐汉惠帝的典故,比喻女性辅佐国家。

石勒:指后赵的建立者石勒。

石虎:指后赵的皇帝石虎。

慕容垂:指后燕的建立者慕容垂。

段氏:指慕容垂的皇后段氏,字元妃。

光禄大夫:古代官职,负责宫廷宴会等事务。

范阳王德:指慕容垂的部下范阳王慕容德。

宋刘裕臧后:指宋武帝刘裕的皇后臧爱亲。

东莞人:指臧爱亲的籍贯为东莞。

高祖:指宋武帝刘裕。

会稽宣长公主:指臧爱亲所生的女儿,封为会稽宣长公主。

俭正率下:指刘裕节俭正直,以身作则。

晋室:指晋朝。

上相:指宰相。

豫章公夫人:指臧爱亲死后追赠的封号。

丹徒:指臧爱亲的安葬地。

武帝胡婕妤:指宋武帝刘裕的婕妤胡道安。

淮南人:指胡道安的籍贯为淮南。

文帝:指宋文帝刘义隆。

被谴赐死:指胡道安被贬谪并赐死。

章皇太后:指胡道安死后追赠的封号。

陈郡阳夏人:指袁齐妫的籍贯为陈郡阳夏。

左光禄大夫:指袁齐妫的父亲袁湛的官职。

宜都王妃:指袁齐妫最初被封为的妃子。

东阳献公主英娥:指袁齐妫所生的女儿,封为东阳献公主。

恚恨:指非常怨恨。

显阳殿:指袁齐妫去世的地方。

丹阳建康人:指路淑媛路惠男的籍贯为丹阳建康。

淑媛:古代皇后的妃嫔之一。

世祖:指明帝刘彧的父亲,即宋武帝刘裕。

元凶:指刘义隆的弟弟刘劭,因谋反被杀。

寻阳:指刘义隆的封地。

皇太后:指路淑媛死后追赠的封号。

彭城王堪:指刘义隆的兄弟彭城王刘义康。

居处器服:指居住环境和使用的器物。

东宫:指皇帝的宫殿。

崇宪宫:指东宫改名的名称。

孝武文穆王皇后:指刘骏的皇后王宪嫄。

武陵王妃:指王宪嫄最初被封为的妃子。

山阴公主:指王宪嫄所生的女儿,封为山阴公主。

大明四年:指南朝宋大明四年。

含章殿:指王宪嫄去世的地方。

景宁陵:指王宪嫄的安葬地。

明恭王皇后:指刘彧的皇后沈贞风。

琅琊临沂人:指沈贞风的籍贯为琅琊临沂。

外舍家寒乞:指沈贞风的家族贫穷。

废帝:指后废帝刘子业,他是明帝的继承人,但因其暴政被废黜。

孝建元年:指南朝宋孝建元年。

第:指沈贞风的住所。

胡婕妤:指宋武帝刘裕的婕妤胡道安。

讳:避讳,指避免直接说出某人的名字,因为名字中可能含有不吉利的字。

道安:指胡道安的名字。

太祖:指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追赠:指死后追赠的封号。

左光禄大夫湛之:指袁齐妫的父亲袁湛的官职。

庶女:指袁湛的妾室所生的女儿。

东阳献公主:指袁齐妫所生的女儿,封为东阳献公主。

上:指皇帝。

性节俭:指刘裕性格节俭。

所:指所生的女儿。

器服粗素:指刘裕的器物和服饰都很简朴。

亲属请谒:指亲属求官。

晋义熙四年:指晋朝义熙四年。

东城:指臧爱亲去世的地方。

追赠豫章公夫人:指臧爱亲死后追赠的封号。

还葬丹徒:指臧爱亲的安葬地。

武帝:指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

纳:娶,指迎娶。

生文帝:指胡道安所生的儿子,即宋文帝刘义隆。

追赠婕妤:指胡道安死后追赠的封号。

上尊号曰章皇太后:指胡道安死后追赠的尊号。

讳齐妫:指袁齐妫的名字。

上待后恩礼甚笃:指皇帝对待袁齐妫非常恩宠。

称疾不复见上:指袁齐妫因病不再见皇帝。

诏永寿太守颜延之为哀策文:指皇帝下诏让永寿太守颜延之撰写袁齐妫的哀悼文。

其文甚丽也:指颜延之撰写的哀悼文非常华丽。

讳惠男:指路淑媛路惠男的名字。

选入后宫:指被选入皇宫。

生孝武:指路淑媛所生的儿子,即宋孝武帝刘骏。

拜为淑媛:指路淑媛被封为淑媛。

入讨元凶:指刘义隆讨伐弟弟刘劭。

有司:指官员。

奉尊号曰皇太后:指路淑媛被封为皇太后。

弟休之:指路淑媛的弟弟路休之。

超显职:指路休之得到了很高的官职。

太后颇预政事:指路淑媛参与了政事。

赐与休之等财物:指路淑媛赐给了路休之等财物。

家累千金:指路淑媛家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与帝子相侔:指与皇帝的儿子们相当。

迁殡东宫:指路淑媛的遗体被迁葬到东宫。

改东宫门题曰崇宪宫:指东宫的门牌被改为崇宪宫。

讳宪嫄:指王宪嫄的名字。

元嘉二十年:指南朝宋元嘉二十年。

在藩:指刘骏被封为藩王。

伐凶逆:指刘骏讨伐逆贼。

躬桑:指亲自耕种。

永顺:指王宪嫄被封为的宫名。

祔葬景宁陵:指王宪嫄的遗体被安葬在景宁陵。

讳容姬:指沈容姬的名字。

纳后宫:指被选入皇宫。

为美人:指沈容姬被封为美人。

生明帝:指沈容姬所生的儿子,即南朝宋明帝刘彧。

拜为婕妤:指沈容姬被封为婕妤。

元嘉三十年:指南朝宋元嘉三十年。

追赠湘东国太妃:指沈容姬死后追赠的封号。

讳贞风:指沈贞风的名字。

上尝宫内大集:指皇帝在宫内举行盛大聚会。

裸妇人:指聚会上有人裸露妇女。

为乐之事:指寻找快乐的事情。

姑姊妹:指姑母和姐妹。

外舍:指沈贞风的家族。

官家:指皇帝。

出入交会:指皇帝的日常生活。

太医:指宫廷中的医生。

官家便应作孝子:指如果这样做,皇帝就应该像孝子一样。

陈妃:指南朝宋的陈妃,具体信息未提及。

明帝:南朝宋的皇帝,名刘彧,是刘裕的曾孙,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

陈贵妃:明帝刘彧的贵妃,名妙登,是丹阳屠家女出身。

屠家:指屠户家庭。

建康县:古地名,即今南京市,南朝宋的都城。

太妃:皇后的母亲,是皇帝的母亲的称呼。

赐钱:皇帝赏赐金钱。

瓦房:用瓦片覆盖的房屋,比草屋更为坚固。

尉:古代官职,指县尉,负责县一级的治安。

太宗:指明帝刘彧的儿子,即后废帝刘子业。

宠:宠爱,指受到皇帝的喜爱。

乞将军:请求将军,指请求将军李道儿收养。

践祚:登基,即位。

皇太妃:皇帝的母亲,尊称。

舆服:车马和服饰,指贵族的出行和服饰。

故事:旧例,先例。

家令:官职,负责管理皇太妃的家务。

大姬:对太妃的尊称。

后废帝江皇后:后废帝刘子业的皇后,名简珪,济阳考城人。

太始五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即公元469年。

名家女:名门望族的女子。

弱小:年轻弱小,指年龄小。

门无强荫:家中没有显赫的背景。

卜筮:古代占卜方法,通过龟甲或蓍草进行预测。

苍梧王妃:苍梧王的妻子,苍梧王是南朝宋的一个封王。

明帝陈昭华:明帝刘彧的皇后,名法容,丹阳人。

顺帝:南朝宋的皇帝,名刘准,是明帝的儿子。

桂阳王休范子:桂阳王刘休范的儿子,即顺帝刘准的父亲。

庄孙女:庄公的孙女,庄公是指某个古代人物。

昇明二年:南朝宋明帝刘彧的年号,即公元428年。

禅位:皇帝退位让位给他人。

汝阴王妃:汝阴王的妻子,汝阴王是南朝宋的一个封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八-评注

沈约《宋书》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南朝宋时期几位皇后的生平和地位变迁,反映了当时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皇权更迭中的权力斗争。以下是对每段文字的具体赏析:

明帝陈贵妃,讳妙登,丹阳屠家女也。太妃家在建康县东,家贫,有草屋两三间。上出行见之,赐钱三万,令起瓦房。尉自送钱与之,家人并不在,唯太妃在家,时年十二三。尉见其容质甚美,即以白世祖,於是迎入宫,赐太宗。始有宠,一年许衰歇,以乞将军李道儿,寻又还,生废帝。故民中皆呼废帝为李氏子。

这段文字讲述了陈贵妃的出身和她的宫廷生涯。她原本是贫寒屠家之女,因美貌被皇帝赐钱建瓦房,进而进入皇宫。她的故事体现了宫廷中的美色与权力,以及美貌女性在宫廷中的命运多舛。她的宠爱与衰歇,以及与将军李道儿的关联,都揭示了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权谋斗争。

废帝践祚,号曰皇太妃,舆服一如晋孝武太妃故事,置家令一人,改诸国太妃曰大姬。

这里描述了废帝即位后对陈贵妃的封号和待遇。皇太妃的称号以及舆服的规格,都表明了她在宫廷中的地位。同时,她被赋予家令一职,显示了她在后宫中的实际影响力。改诸国太妃为大姬,则是宫廷礼仪的一种体现,也反映了宫廷内部的权力结构。

刘昱江后,讳简珪,济阳考城人。太始五年,太宗求太子妃,而雅信小数,名家女多不合。后弱小,门无强荫,卜筮最吉,为太子纳焉。太子即位,为后。帝既废,降为苍梧王妃。

这段文字讲述了江皇后的生平。她出身名门,但因为家族势力不强,未能成为太宗的太子妃。最终,她凭借卜筮之吉,成为太子妃,后成为皇后。然而,随着帝位的更迭,她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被降为苍梧王妃。这反映了宫廷政治中,皇后地位的不稳定性。

刘准母陈昭华,讳法容,丹阳人也。太宗晚年,诸弟姬人有怀孕者,辄取入宫,及生男,杀其母,而与六宫所爱者养之。顺帝,桂阳王休范子也,以昭华为母焉。顺帝即位,进为皇太妃。

这段文字描述了陈昭华的宫廷经历。她是太宗晚年后宫中的一位姬人,因生有皇子而被纳入后宫。她的儿子顺帝即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妃。这个故事揭示了宫廷中皇子身份对母亲地位的影响,以及宫廷政治中的残酷。

顺帝谢后,讳梵境,光禄大夫庄孙女也。昇明二年,立为皇后。顺帝禅位,降为汝阴王妃。

最后,这段文字讲述了顺帝谢后的生平。她出身于光禄大夫的家族,成为皇后后,随着顺帝禅位,她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被降为汝阴王妃。这再次强调了宫廷政治中皇后地位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这些文字通过几位皇后的生平,展现了南朝宋时期宫廷政治的复杂性和宫廷女性的命运多舛。沈约的《宋书》通过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宫廷礼仪以及皇权更迭中的权力斗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87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