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二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二-原文

○汉太上昭灵后

《诗含神雾》曰:含始吞赤珠,刻曰”玉英生皇”。(刻,刻漏,有玉英文也。)后赤龙感女媪,刘季兴。

《春秋握成图》曰:执嘉妻含始游洛池,赤珠出,刻曰:”玉英,吞此者为王客.”以其年生刘季,为汉皇。(为王客者,为王者所宾客。)

《史记》曰:高祖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见蛟龙於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帝王世纪》曰:太上皇名执嘉,妃曰媪,为昭灵后。

《陈留风俗传》曰:沛公起兵野战,丧皇妣於黄乡。天下平定,乃使使者以梓宫招魂於幽野,於是有丹蛇在水自洒濯,入於梓宫,其浴处有遗发,故谥曰昭灵后。黄乡,今小黄县也。

○高祖吕皇后

《汉书》曰:高祖后吕皇后,父吕公,单父人也,好相人。高祖微时,吕公见而异之,乃以女妻高祖,生惠帝、鲁元公主。后汉王得定陶戚夫人,爱幸,生赵王如意。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且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太后闻之大怒,曰:”乃欲倚汝子耶?”乃召赵王,欲诛之。使者三反,赵相周昌不遣。太后召赵相,相至长安。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入挟赴王与起居饮食。数月,帝晨出射,赵王不能早起,太后伺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迨帝还,赵王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喑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居数月,召惠帝视人彘。帝视而问,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复治天下!”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七年而崩。立孝惠后宫子为帝,太后临朝称制。后治天下八年,病大祸而崩。

○高祖薄皇后

《汉书》曰:高祖薄姬,文帝母也。父吴人,秦时与故魏王宗女魏媪通,生薄姬。魏豹立为王,而魏媪内其女於魏宫。许负相薄姬,当生天子。曹参等虏魏王,薄姬输织室。诏内后宫,岁馀不得幸。始姬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已而管、赵先幸。汉王四年,坐河南成皋灵台,此两美人侍,相与笑薄姬初时约。汉王问其故,两人俱以实告。汉王心凄然怜薄姬,是日召,欲幸之。对曰:”昨暮梦龙据妾胸.”上曰:”是贵征也,吾为汝成之.”遂幸,有娠,岁中生文帝。高帝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出从子之代。代王为帝,尊为皇太后。

《东观汉记》曰:中元元年,告祠高庙曰:”高皇吕氏不宜配食,薄太后慈仁,孝文皇帝贤明,子孙赖福延至於今,宜配食地祇高庙,今上薄太后尊号为高皇后,迁吕太后於园。

○孝惠张皇后

《汉书》曰:孝惠张皇后,宣平侯敖女也。敖尚帝姊鲁元公主,有女。惠帝即位,吕太后欲为重亲,以公主女配帝为皇后。欲其生子,万方终无子,乃使阳为有身,取后宫美人子名之,杀其母,立所名子为太子。惠帝崩,太子立为帝,吕后崩,大臣正之,以非孝惠子诛之,孝惠后废处北宫。

○孝文窦皇后

《汉书》曰: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吕太后时以良家子选入宫。会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窦姬家在清河,乃求其主者愿归清河,而主者误置代籍中。窦姬泣涕而行,及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子。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为皇后。景帝立,为皇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以尊其术。

○孝景薄皇后

《汉书》曰:孝景薄皇后,孝文薄太后家女也。景帝立,立薄妃为皇后,无子无宠。立六年,薄太后崩,皇后废。

○孝景王皇后

《汉书》曰:孝景王皇后,武帝母也。父仲,槐里人。初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儿卜筮曰两女当贵,欲倚两女,夺于金氏。金氏怒,不肯与决,乃内太子宫。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梦日入其怀中,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征也.”景帝即位,立为皇后,男为太子。景帝崩,武帝即位,为皇太后也。

○孝武陈皇后

《汉书》曰: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武帝得立为太子,长公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妃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馀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馀人,楚服袅首於市。赐后策曰:”后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曰:孝武皇帝陈皇后得幸颇为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求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颂以奏主上,皇后复得亲幸。

○孝武卫皇后

《汉书》曰:孝武卫皇后字子夫,生微贱,为平阳主讴者。

武帝即位,数年无子。

平阳主求良家女子十馀人,饰置家。

帝祓灞上,(祓,除也。於霸水上自祓除。今三月上巳祓禊也。)还过平阳主。

主见所待美人,帝不悦。

既饮,讴者进,帝独悦子夫。

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

还坐忻甚,赐平阳主金千斤。

主因奏子夫送入宫。

子夫上车,主拊其背曰:’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

入宫岁馀,不复幸。

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

元朔元年生男据,遂立为皇后。(据,即戾太子也。)

○孝武李皇后

《汉书》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

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

每闻新声曲,闻者莫不感动。

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倾国,佳人不可再得!’

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

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

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悯焉,图画其形於甘泉宫。

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

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

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

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堕见帝。’

上曰:’夫人若一见我,将加赐千金,予兄弟尊官。’

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

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向壁欷歔而不复言。

於是上不悦而起。

夫人姊让之曰:’贵人独不可见上属托兄弟耶?何为恨上如此?’

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於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绝,爱绝则恩绝。上所以恋恋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且畏恶有吐弃我意,尚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及夫人卒,上以厚礼葬焉。

○孝昭赵太后

《史记》曰: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

得幸武帝,生子一人,即昭帝也。

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

昭帝立时,年五岁。

卫太子废,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

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

后数日,帝谴责钩弋。

夫人脱簪珥叩头。

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

夫人还顾,帝曰:’趋行,女不得活!’

夫人死云阳宫。

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

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

其后帝间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

左右对曰:’人言以为且立其子,何为去其母乎?’

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

故诸为武帝生子者,无男女,其母莫不谴死,岂可谓非贤圣哉!

《汉书》曰:孝武钩弋赵婕妤,家在河间。

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室有奇女天子气,使使召之。

既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

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

进为婕妤,居钩弋宫,大有宠,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

妊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尧十四月乃生,今钩弋亦然。’

乃命其生门曰尧母门。

昭帝即位,追尊为皇太后。

《汉武故事》曰:拳夫人进为婕妤,居钩弋宫,解黄帝素女之术。

从上至甘泉,因幸,告上曰:’妾相运正应为陛下生一男,男七岁妾当死,今年必死,宫中多蛊气,必伤圣体。’

言终而卧,遂卒。

既殡,香闻十馀里,因葬云陵。

上哀悼,又疑非常人,发冢室,棺无尸,惟履存。

为起通灵台於甘泉。

常有一青鸟集台上,至宣帝时乃止。

《列仙传》曰:钩翼夫人姓赵,少好学沉静,病卧六年,右手拳,饮食少。

望气云:’东方有贵人气’

推而到,姿色甚伟。

帝披其手,得一钩,而手寻伸。

生昭帝。

既而,帝害之。

殡,尸不臭而香。

数月,昭帝即位,更葬之,棺空,但有衣履。

故名其宫曰钩翼,后避讳改为弋。

○孝昭上官皇后

《汉书》曰:孝昭上官皇后,陇西上邽人。

祖父桀,因材力亲近为侍中。

昭帝始立,年八岁,帝姊鄂邑长公主居禁中,共养帝。

后交安因主亲近丁外人,闻之长公主,召入为婕妤,月馀为皇后,年甫六岁。

安以后父封侯。

后桀谋反发觉,后以少不预谋,亦以霍光外孙,不废。

宣帝即位,合葬平陵。

○卫太子史戾后

《汉书》曰:卫太子史良娣,宣帝祖母也。

太子有妃,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凡三等,子皆称皇孙。

史良娣生男进,号史皇孙。

武帝末,巫蛊事起,卫太子及史良娣、史皇孙皆遭害。

○史皇孙王悼后

《汉书》曰:史皇孙王夫人,宣帝母也,名公硕,太始中得幸於史皇孙。

皇孙妻妾无号位,皆称家人子。

政和二年,生宣帝。

帝生数月,卫太子、皇孙败,家人子皆坐诛,莫有收葬者,惟宣帝得全。

即尊位后,追尊母夫人谥曰悼后,祖母史良娣曰戾后,皆改葬。

○孝宣许皇后

《汉书》曰:孝宣许皇后,其先许氏,本高祖功臣许敬之后也。

《汉书》曰:孝宣许皇后,元帝母也。

父广汉,昌邑人,为暴室啬夫。

广汉有女平君,十四五,当为内者令欧侯氏子妇。

临当入门,欧侯子死。

其母将行卜相,言当大贵,母独喜。

张贺闻许啬夫有女,乃置酒请之,酒酣,为言曾孙可妻也。

广汉许诺。

明日,妪闻之,怒。

广汉重令为媒介,遂与曾孙。

及立为帝,平君为婕妤。

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

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亦未有言。

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婕妤为皇后。

明年,许皇后当娠,病。

女医淳于衍受霍氏指,取附子以饮,皇后遂崩。

谥曰恭哀皇后。

○孝宣霍皇后

《汉书》曰:孝宣霍皇后,光女也。

母显,既使女医阴杀许后,显因为女成君衣补,治入宫。

《汉书》曰:孝宣许后起微贱,登至尊,从官车服甚节俭,五日一朝皇太后於长乐宫,亲奉案上食,以妇道供养。

及霍后立,亦循许后故事。

而皇太后亲霍后之姊子,故常竦体,敬而礼之。

皇后舆驾侍从甚盛,赏赐官属以千万计,与许后时悬绝矣。

○孝宣王皇后

《汉书》曰:孝宣王皇后,父奉光少时好斗鸡,宣帝在民间数与奉光会,相识。

奉光有女,年十馀,每欲適人,所当適者辄死,故久不行。

及宣帝即位,召入后宫,称为婕妤。

霍皇后废后,上怜太子蚤失母,几为霍氏所害,於是乃选后宫素谨朴而无子者,遂立王婕妤为皇后,令母养太子。

元帝即位,为皇太后。

成帝即位,为太皇太后。

时成帝母亦姓王氏,故号太皇太后为邛成太后。

年七十馀,崩。(以后父奉光封邛成侯,故号之。)

○孝元王皇后

《汉书》曰:孝元王皇后,王莽之姑也。

王贺字翁孺,为武帝绣衣御史。

逮捕魏郡盗,皆纵不诛。

以奉使不称免,叹曰:’吾闻活千人者有封,吾所活者万馀人,后世其兴乎!’

翁孺既免,而与东平陵终氏为怨,乃徙魏郡元城委粟里,为三老,魏郡人德之。

元城建公(元城,县;建公,姓名也。)曰:’昔春秋沙麓崩,晋史卜之,曰阴为阳雄,土火相乘,(此龟繇文。阴,元后;阳,汉也。王氏,舜后土也;汉,火也,故曰土火相乘。)故有沙麓崩,后六百四十五年,宜有圣女兴,其齐田乎!今王翁孺徙,正直其地,日月当之。

元城郭东有麓之墟,即沙麓地也。

后八十年,有贵女兴天下’云。

翁孺生禁,字稚君。

禁生女政君,即元后也。

初,母李亲妊政君在身,梦月入其怀。

及壮大,婉顺得妇人道。

常许嫁未行,所许者死。

后东平王聘政君为姬,未入,王薨。

禁独怪之,使卜数者相政君,’当大贵,不可言。’

禁心以为然,乃教书,学鼓琴。

五凤中,献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为家人子。

皇后择后宫可以娱侍太子者,政君与在其中。

及太子朝皇后,乃见政君等五人。

微令旁长御问知太子所欲,太子殊无意於五人者,不得已於皇后强应曰:’此中一人可。’

是时政君坐近太子,又独衣缝缘,遂送政君於太子宫,见丙殿。

得御幸,有娠。

甘露三年,生成帝於甲馆画堂,为世嫡皇孙。

宣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元皇帝。

立太孙为太子,以母王妃为皇后。

哀帝即位,为太皇太后。

哀帝崩,无子,以莽为大司马,共徵立中山王奉哀帝后,是为平帝。

平帝年九岁,常被疬,太皇太后临朝。

平帝崩,无子,莽立孺子,践祚居摄。

太后不以为可,力不能禁,於是莽遂为摄皇帝。

其后,莽遂以符命自立为真皇帝。

汉传国玺,以孺子未立,玺藏长乐宫。

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以授莽。

莽使安阳侯舜谕指。

舜素谨饬,太后雅爱信之。

既见,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代,既无以报,受人寄托,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馀,天下岂有而兄弟耶!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太后因泣涕,莽欲胁之,乃出玺投之地。

莽改号,太后为新室文母,绝之於汉。

太后年八十四,建国五年二月癸丑崩。

三月乙酉,合葬渭陵。

○孝元傅皇后

《汉书》曰: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也。

父河内温人。

昭仪少为上官太后才人,自元帝为太子,得进。

《汉书》曰:孝元傅皇后,帝即位,为婕妤,甚有宠。

为人有才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

○信都冯太后

《汉书》曰:孝元冯昭仪,平帝祖母也。

元帝即位二年,以选入后宫。

后五年,就馆生男,拜为婕妤。

父奉世。

婕妤内宠与傅昭仪等。

建始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

熊佚出圈,攀杆欲上殿。

左右贵人傅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

左右格杀熊。

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熊?’

婕妤对曰:’妾闻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以身当之。’

元帝嗟叹,以此倍敬重焉。

○孝成许皇后

《汉书》曰:孝成许皇后,成帝母也。

《汉书》曰:孝成许皇后,平恩侯嘉女。

元帝悼伤母恭哀后居位日浅而遭霍氏之辜,故选嘉女以配皇太子。

侍送者还白太子忻说状,元帝喜谓左右:’酌酒贺我!’左右皆称万岁久之。

及成帝即位,立许妃为皇后。

后聪慧,善史书,自为妃至即帝位,常宠於上,后宫稀得进见。

久之,皇后宠亦益衰,而后宫多新爱。

姊平安侯夫人谒等为媚道祝诅后宫有身娠者,太后大怒,下吏考问,谒等诛死,许后坐废处昭台宫。

○孝成赵皇后

《汉书》曰: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

初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

成帝尝微行出,过阳阿主,作乐。

上见飞燕而说之,召入宫,大幸。

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

父临为咸阳侯。

后月馀,乃立婕妤为皇后。

后宠以衰,而弟绝幸,为昭仪。

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而殿上髹漆,切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璧带往往为黄金釭,函(谓璧中之横带。)承兰田壁,明珠、翠羽饰之,自后宫未尝有焉。

○孝哀丁太后

《汉书》曰:定陶丁姬,哀帝母也。

河平四年,生哀帝。

丁姬为太后。

建平三年,丁太后崩。

起陵恭皇之园。

王莽秉政,乃奏贬傅太后号曰定陶恭王母,丁太后号曰丁姬。

元始五年,莽复奏:’恭王母及丁姬葬渭陵,冢高与元帝山齐,礼有改葬,请发王母及丁姬冢徙归定陶。’

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发。

莽固争之,太后诏曰:’因故棺为致椁作冢,祠以太牢。’

既发傅太后冢,崩压杀数百人;开丁姬椁户,火出焚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得入,烧燔椁中器物。

莽复奏言:’前恭王母生,僣居桂宫,皇天震怒,灾其正殿,丁姬死,葬逾制度,今火焚其椁。此天见变以告,当改如媵妾也。恭共王母及丁姬椁棺皆名梓宫,珠玉之衣非藩妾服,请更以木棺代,去珠玉,葬丁姬媵妾之次。’

奏可。

既开傅太后棺,臭闻数里。

掘平恭王母、丁姬故冢,二旬间皆平。

莽又周棘其处以为时戒云。

时有群燕数千,衔土投冢中。

○孝哀傅皇后

《汉书》曰:孝哀傅皇后,定陶傅太后弟子也。

哀帝为定陶王时,傅太后欲重亲,取以配王。

王入为汉太子,傅氏女为妃。

哀帝即位,立为皇后。

帝崩,王莽白太后,令孝哀皇后退就桂宫。

后月馀,复与孝成赵皇后俱废为庶人,就其园自杀。

○孝平母卫姬

《汉书》曰:中山卫姬,平帝母也。

父曰子豪。

子豪女弟为宣帝婕妤,生楚孝王;长女又为元帝婕妤,生平阳公主。

成帝时,中山孝王无子,上以卫氏吉祥,以子豪少女配孝王,生平帝。

平帝年二岁,孝王薨,代为王。

哀帝崩,无嗣,太皇太后与莽迎中山王,立为帝。

莽欲颛国权,卫姬及外家不当得至京师,乃赐卫姬玺绶,即拜为中山王后。

莽长子宇非莽隔绝卫氏。

卫氏日夜啼泣,思见帝,而但益户邑。

宇复教令上书求至京师。

会事发觉,莽杀宇,尽诛卫氏支属。

莽篡国,废为家人,后岁馀卒,葬孝王旁。

○孝平王皇后

《汉书》曰:孝平王皇后,莽女也。

莽欲依霍光故事,以女配帝。

帝崩,莽立孝宣帝玄孙婴为孺子,莽摄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

三年,莽即真,以婴为安定公,王皇太后号为安定太后。

时年十八,为人婉嬺有节操。

自刘氏废,常称疾不朝会。

莽敬惮伤哀,欲嫁之,乃号为皇室主,令立国将军成新公孙建世子豫饰将医往问疾。

后大怒,笞鞭其旁侍御。

因发病,不肯起,莽遂不敢强也。

及汉兵诛莽,焚烧未央宫,后曰:’何面以见汉家!’

自投火中而死。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二-译文

汉太上昭灵后:《诗含神雾》说:含始吞下了红色的珠子,上面刻着‘玉英生皇’的字样。(刻,指的是刻漏,上面有玉英的文字。)后来,赤龙感应了女媪,刘季兴起。

《春秋握成图》说:执嘉的妻子含始在洛池游玩,红色的珠子出现,上面刻着:‘玉英,吞下这个珠子的人将成为王客。’因此,那一年生下了刘季,成为了汉皇。(王客,指的是被王者所款待的客人。)

《史记》说:高祖的祖母媪曾在一个大泽的岸边休息,梦见与神相遇。当时雷电交加,天色昏暗,父亲太公去看她,看到了上面的蛟龙。之后,她怀孕了,最终生下了高祖。

《帝王世纪》说:太上皇名叫执嘉,妃子名叫媪,是昭灵后。

《陈留风俗传》说:沛公起兵征战,在黄乡失去了皇后的遗体。天下平定后,派使者用棺材在幽野招魂,于是有丹蛇在水里自己洗涤,进入棺材,洗澡的地方留下了头发,因此被谥为昭灵后。黄乡,现在的小黄县。

高祖吕皇后:《汉书》说:高祖的皇后是吕皇后,她的父亲是吕公,单父人,喜欢给人相面。高祖地位低微时,吕公看到他后觉得他不同寻常,就把女儿嫁给了高祖,生了惠帝和鲁元公主。后来汉王得到了定陶的戚夫人,宠爱她,生了赵王如意。吕后性格刚毅,辅佐高祖平定了天下。高祖去世后,惠帝即位,吕后成为太后,于是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剃光头发,戴上铁圈,穿上红衣服,让她舂米。戚夫人舂米时唱歌说:‘儿子为王,母亲为囚,整天舂米到黄昏,常常与死人为伍!相隔三千里,该派谁告诉你呢?’太后听到后非常愤怒,说:‘你竟然想依靠你的儿子吗?’于是召见赵王,想要杀他。使者往返三次,赵相周昌不放行。太后召见赵相,赵相到了长安。派人再次召见赵王,赵王来了。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愤怒,亲自到霸上迎接赵王,带他进宫与王同住同食。几个月后,惠帝早上出去射箭,赵王不能早起,太后等他独处时,派人拿着毒酒给他喝。等到惠帝回来,赵王已经死了。太后于是砍掉了戚夫人的手脚,挖去了她的眼睛,熏聋了她的耳朵,喝下了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名叫‘人彘’。过了几个月,召惠帝来看人彘。惠帝看了后问,知道是戚夫人,于是大哭,因病卧床一年多不能起身。派人请求太后说:‘这不是人能做的事情。我是太后的儿子,终究不能再次治理天下!’因此每天饮酒作乐,不理政事,七年后去世。立孝惠后宫的儿子为帝,太后临朝称制。后来治理天下八年,因大祸而去世。

高祖薄皇后:《汉书》说:高祖的薄姬,是文帝的母亲。她的父亲是吴人,在秦朝时与故魏王的宗室女魏媪私通,生了薄姬。魏豹自立为王,魏媪把自己的女儿送入魏宫。许负给薄姬相面,说她将生天子。曹参等人俘虏了魏王,薄姬被送到了织室。皇帝下诏让她进入后宫,一年多没有得到宠幸。起初,薄姬年轻时与管夫人、赵子儿要好,约定:‘先富贵了不要忘记彼此!’后来管夫人、赵子儿先得到了宠幸。汉王四年,坐在河南成皋的灵台,这两位美人陪伴在侧,一起笑着回忆薄姬当初的约定。汉王问她们为什么笑,两人都如实相告。汉王心中凄然,同情薄姬,当天就召见了她,想要宠幸她。她回答说:‘昨晚梦见龙趴在我的胸口。’皇帝说:‘这是吉兆,我会帮你实现。’于是宠幸了她,怀上了身,一年后生下了文帝。高帝宠幸了戚夫人等人,吕后愤怒,她们都被囚禁在宫中,而薄姬因为很少被宠幸,被放出宫去跟随她的侄子。代王成为皇帝后,尊称她为皇太后。

《东观汉记》说:中元元年,向高庙报告说:‘高皇吕氏不适宜配享,薄太后仁慈,孝文皇帝贤明,子孙依靠福分延续到今天,应该配享地祇高庙,现在上薄太后尊号为高皇后,将吕太后迁到园中。’

孝惠张皇后:《汉书》说:孝惠张皇后,是宣平侯敖的女儿。敖娶了皇帝的姐姐鲁元公主,有一个女儿。惠帝即位后,吕太后想要加强亲戚关系,就把公主的女儿嫁给皇帝为皇后。希望她能生子,但无论如何都没有,于是假装怀孕,取后宫美人的儿子,取名为太子,杀掉了他的母亲,立了这个假太子为太子。惠帝去世后,太子即位为帝,吕后去世后,大臣们纠正了这个错误,因为太子不是孝惠帝的儿子,将他处死,孝惠后也被废黜,安置在北宫。

孝文窦皇后:《汉书》说:孝文窦皇后,是景帝的母亲。吕太后时,她作为良家女子被选入宫。正值太后将宫女赐给各位王各五人,窦姬家在清河,她请求负责人让她回到清河,但负责人错误地将她登记在了代籍中。窦姬含泪离开,到了代地,代王独宠窦姬,生下了儿子。文帝即位几个月后,公卿们请求立太子,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她成为皇太后。她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景帝和窦家的人都不得不读《老子》来尊重他们的学说。

孝景薄皇后:《汉书》说:孝景薄皇后,是孝文薄太后的女儿。景帝即位后,立薄妃为皇后,没有儿子也没有得到宠爱。立了六年,薄太后去世,皇后被废。

孝景王皇后:《汉书》说:孝景王皇后,是武帝的母亲。她的父亲是槐里人。起初嫁给了金王孙做妻子,生了一个女儿。臧儿占卜说两个女儿都会显贵,想要依靠两个女儿,从金家夺走女儿。金家生气,不愿意分手,就把女儿送进了太子宫。太子宠爱她,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还在母亲肚子里时,梦到太阳进入他的怀中,他告诉了太子,太子说:‘这是吉兆。’景帝即位后,立她为皇后,儿子成为太子。景帝去世后,武帝即位,她成为皇太后。

孝武陈皇后:《汉书》说:孝武陈皇后,是长公主的女儿。武帝被立为太子时,长公主有力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太子做妃子。等到武帝即位,妃子被立为皇后,她独占宠爱,骄横显贵,十多年都没有儿子,听说卫子夫得到了宠爱,几次差点被杀。武帝更加愤怒。后来她又用巫术迷惑武帝,被察觉。元光五年,武帝彻底查办了她,女子楚服等人因为作为皇后使用巫术诅咒,大逆不道,牵连被杀的有三百多人,楚服在市场上被斩首。武帝赐给她一道诏书说:‘皇后被巫师迷惑,不能承担天命,交还印玺,退居长门宫。’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说:孝武皇帝陈皇后得到了宠爱,但非常嫉妒,被安置在长门宫,忧愁悲伤,听说司马相如是天下文章高手,便用一百斤黄金请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买酒,借此机会寻求解除悲伤的方法,司马相如便写了一篇赋来进呈给皇帝,皇后因此再次得到了皇帝的宠爱。

孝武卫皇后:待补充

《汉书》记载:孝武帝的卫皇后,字子夫,出身低微,是平阳公主府上的歌女。武帝登基后,数年没有子嗣。平阳公主挑选了十几个良家女子,装饰打扮后安置在家中。武帝在灞水上游举行祓除仪式,回来时经过平阳公主家。公主展示了她所等待的美女,武帝却不满意。喝完酒后,歌女们上前献艺,武帝唯独喜欢上了子夫。武帝起身去更衣,子夫在尚衣轩中侍候,得到了武帝的宠爱。武帝回来后非常高兴,赐给平阳公主千金。公主因此奏请将子夫送入宫中。子夫上车时,公主拍着她的背说:‘去吧!多吃点饭,努力些。如果你将来显贵了,希望不要忘记我!’入宫一年多后,武帝不再临幸她。武帝挑选了宫中无用的人驱逐出去,子夫得以见到武帝,哭泣着请求出宫,武帝怜悯她,又临幸了她,于是怀孕并受到了尊宠。元朔元年生下儿子刘据,于是被立为皇后。(刘据,即后来的戾太子。)

○孝武李皇后

《汉书》记载:孝武帝的李夫人,原本是歌女出身。起初,夫人的哥哥李延年精通音律,擅长歌舞,武帝喜欢他。每当听到新曲子,听者无不感动。李延年为武帝献舞,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难道不知道倾国倾城,佳人不可再得!’武帝叹息道:‘好!世间难道真有这样的人吗?’平阳公主因此提到李延年有个妹妹,武帝于是召见她,她确实美丽,擅长舞蹈。因此得到了武帝的宠爱,生下一个儿子,即昌邑哀王。李夫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武帝对她非常怜悯,在甘泉宫里画了她的肖像。等到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去世,大将军霍光按照武帝的遗愿,让李夫人配享祭品,追封她为孝武皇后。

○孝昭赵太后

《史记》记载:钩弋夫人姓赵,是河间人。得到武帝的宠爱,生下一个儿子,即昭帝。武帝七十岁时,才生下昭帝。昭帝即位时,年仅五岁。卫太子被废,武帝住在甘泉宫,召画工画周公背成王。于是左右大臣知道武帝想要立年幼的儿子。几天后,武帝责备了钩弋夫人。夫人摘下簪子和耳环叩头。武帝说:‘拉她走,送到掖庭监狱。’夫人回头看着武帝说:‘快走,你不会让她活下来的!’夫人死在云阳宫。当时刮起暴风,尘土飞扬,百姓都感到悲伤。使者夜间抬着棺材去安葬,并在那里做了标记。后来武帝独居,问左右的人:‘人们怎么说?’左右回答说:‘人们认为你将要立你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的母亲杀掉呢?’武帝说:‘是的。这些是非是孩子们和愚人所不知道的!历史上国家之所以混乱,是因为君主年幼而母亲年轻。女性独自居住会变得骄横,放纵自己,没有人能阻止。你没听说过吕后吗?’因此,为武帝生子的无论是男是女,他们的母亲没有一个不被处死的,这难道不是圣明之举吗!

《汉书》记载:孝武帝的钩弋赵婕妤,家在河间。武帝巡视经过河间,望气的人说这户人家有奇女子的天子之气,武帝派人召见她。到了之后,她的双手都是攥着的,武帝亲自为她打开,手立刻就伸展开了。因此得到了武帝的宠爱,被称为拳夫人。后来被提升为婕妤,住在钩弋宫,非常受宠,太始三年生下昭帝,被称为钩弋子。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孩子,武帝说:‘听说尧十四个月才生,现在钩弋夫人也是如此。’于是命令她出生的门为尧母门。昭帝即位后,追封她为皇太后。

《汉武故事》记载:拳夫人被提升为婕妤,住在钩弋宫,掌握了黄帝素女之术。跟随武帝到甘泉,趁机得到了武帝的宠爱,告诉武帝:‘我相面的人说,我应该为陛下生一个儿子,儿子七岁时我会死,今年我一定会死,宫中有很多邪气,一定会伤害到您的身体。’说完就躺下了,不久就去世了。下葬后,香气飘散了十多里,因此被葬在云陵。武帝非常悲伤,又怀疑她不是普通人,挖掘了她的坟墓,棺材里没有尸体,只有鞋子还在。于是在甘泉为她建造了通灵台。常常有一只青鸟落在台上,直到宣帝时期才停止。

《列仙传》记载:钩弋夫人姓赵,年轻时好学沉静,卧病六年,右手攥着,吃得很少。望气的人说‘东方有贵人的气息’,推算到她,容貌非常出众。武帝为她打开手,得到一个钩,手立刻就伸展开了。生下了昭帝。后来,武帝害死了她。下葬时,尸体不臭反香。几个月后,昭帝即位,重新安葬了她,棺材里空空如也,只有衣服和鞋子。因此,她的宫殿被称为钩弋,后来避讳改为弋。

○孝昭上官皇后

《汉书》记载:孝昭上官皇后,是陇西上邽人。她的祖父上官桀因为材力被亲近,成为侍中。昭帝即位时,年仅八岁,武帝的姐姐鄂邑长公主住在宫中,共同抚养昭帝。上官皇后因为与长公主的亲近丁外人交往,被长公主召入宫中成为婕妤,一个月后成为皇后,当时年仅六岁。丁外人的父亲因此被封为侯。上官桀谋反被发现,皇后因为年纪小没有参与,也因为她是霍光的外孙女,没有被废黜。宣帝即位后,与她合葬在平陵。

○卫太子史良娣

《汉书》记载:卫太子史良娣,是宣帝的祖母。太子有妃子,有良娣,有孺子,妻妾共有三等,儿子们都称为皇孙。史良娣生下儿子刘进,被称为史皇孙。武帝末年,巫蛊事件发生,卫太子、史良娣、史皇孙都遭到了杀害。

○史皇孙王悼后

《汉书》记载:史皇孙王夫人,是宣帝的母亲,名叫公硕,太始年间得到史皇孙的宠爱。皇孙的妻子妾室没有封号,都称为家人子。政和二年,生下宣帝。宣帝出生几个月后,卫太子、皇孙失败,家人子都被处死,没有人收葬,只有宣帝得以幸存。即位后,追封母亲为悼后,祖母史良娣为戾后,都重新安葬。

○孝宣许皇后

《汉书》记载:孝宣许皇后是汉元帝的母亲。她的父亲名叫广汉,是昌邑人,担任暴室啬夫。广汉有一个女儿叫平君,十四五岁,原本要嫁给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子。就在即将成婚的时候,欧侯的儿子却去世了。他的母亲想要占卜,结果说平君将来会非常显贵,她的母亲非常高兴。张贺听说了许啬夫有个女儿,就设宴邀请他,酒酣耳热之际,张贺说平君可以嫁给汉宣帝的曾孙。广汉答应了。第二天,许啬夫的妻子听说这件事后很生气。广汉再次让她帮忙做媒,于是平君嫁给了汉宣帝的曾孙。等到汉宣帝即位后,平君被封为婕妤。当时,霍将军有一个小女儿,与皇太后有亲戚关系。公卿们商议更换皇后,大家都暗中倾向于霍将军的女儿,但没有人公开提出。皇帝于是下令寻找微时故剑,大臣们知道这是指的许婕妤,于是上奏请求立许婕妤为皇后。第二年,许皇后怀孕,生病。女医淳于衍受霍氏指使,给皇后服用附子,皇后因此去世。谥号为恭哀皇后。

孝宣霍皇后,《汉书》记载:孝宣霍皇后是汉宣帝的女儿。她的母亲叫显,曾经指使女医暗杀许皇后,显因此给女成君补衣服,并处理了入宫的事情。

孝宣王皇后,《汉书》记载:孝宣王皇后出身低微,后来成为皇后,她的官员和车马服饰都非常节俭,每隔五天就去长乐宫朝见皇太后,亲自端上食物,按照妇道侍奉。等到霍皇后被立为皇后后,她也沿袭了许皇后的做法。因为皇太后是霍皇后的姐姐的儿子,所以她总是非常敬畏地对待霍皇后。皇后出行时随从众多,赏赐官员的财物以千万计,与许皇后时期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孝宣王皇后,《汉书》记载:孝宣王皇后是王莽的姑姑。王贺字翁孺,是汉武帝时期的绣衣御史。他在逮捕魏郡的盗贼时,都放过了他们而没有处死。因为奉使不称职而被免职,他感叹说:‘我听说救活一千人的人会有封赏,我所救活的超过一万,后世应该会兴盛吧!’翁孺被免职后,与东平陵的终氏结怨,于是迁往魏郡元城委粟里,成为三老,魏郡的人们都很尊敬他。元城建公(元城是县名,建公是姓名)说:‘以前春秋时期沙麓山崩塌,晋国的史官占卜说,阴为阳之雄,土火相克,因此有沙麓山崩塌,六百四十五年之后,应该有圣女兴起,可能是齐田氏吧!现在王翁孺迁居,正好是在那个地方,日月照耀着。元城郭东有沙麓的废墟,就是沙麓山的位置。八十年后,会有显贵的女子兴起,震动天下。’翁孺生下禁,字稚君。禁生女政君,就是元皇后。

孝元王皇后,《汉书》记载:孝元王皇后是王莽的姑姑。王贺字翁孺,是汉武帝时期的绣衣御史。他在逮捕魏郡的盗贼时,都放过了他们而没有处死。因为奉使不称职而被免职,他感叹说:‘我听说救活一千人的人会有封赏,我所救活的超过一万,后世应该会兴盛吧!’翁孺被免职后,与东平陵的终氏结怨,于是迁往魏郡元城委粟里,成为三老,魏郡的人们都很尊敬他。元城建公(元城是县名,建公是姓名)说:‘以前春秋时期沙麓山崩塌,晋国的史官占卜说,阴为阳之雄,土火相克,因此有沙麓山崩塌,六百四十五年之后,应该有圣女兴起,可能是齐田氏吧!现在王翁孺迁居,正好是在那个地方,日月照耀着。元城郭东有沙麓的废墟,就是沙麓山的位置。八十年后,会有显贵的女子兴起,震动天下。’翁孺生下禁,字稚君。禁生女政君,就是元皇后。

孝元傅皇后,《汉书》记载:孝元傅昭仪是哀帝的祖母。她的父亲是河内温人。昭仪年轻时是上官太后的才人,自从汉元帝成为太子后,她得到了提升。

孝元冯昭仪,《汉书》记载:孝元冯昭仪是平帝的祖母。汉元帝即位两年后,冯昭仪被选入后宫。五年后,她在馆舍中生下了一个儿子,被封为婕妤。她的父亲是奉世。婕妤在后宫中的宠爱程度与傅昭仪相当。建始年间,皇帝在虎圈观看斗兽,后宫的女子们都坐着。一只熊从圈中逃出,攀爬着杆子想要上殿。左右的贵人和傅昭仪等都惊慌逃走,只有冯婕妤勇敢地站在熊面前。左右的人杀了熊。皇帝问:‘人们都害怕,你为什么敢站在熊面前?’冯婕妤回答说:‘我听说猛兽得到人就会停止攻击,我担心熊会跑到皇帝的座位前,所以用身体挡住了它。’皇帝赞叹,因此更加敬重她。

孝成许皇后,《汉书》记载:孝成许皇后是汉成帝的皇后。

《汉书》记载:孝成许皇后,是平恩侯嘉的女儿。元帝因为哀悼母亲恭哀后去世,而恭哀后居位时间不长就遭遇了霍氏的罪行,所以选了嘉的女儿来配给皇太子。侍送的人回来向太子报告情况,元帝很高兴地对左右的人说:‘倒酒来祝贺我!’左右的人都高呼万岁很久。等到成帝即位,立许妃为皇后。皇后聪明,擅长书法,从她成为妃子到即位为帝,一直受到皇帝的宠爱,后宫中很少有人能见到皇帝。时间久了,皇后的宠爱也逐渐减少,而后宫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宠妃。皇后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谒等为取悦太后而诅咒有身孕的后宫妃子,太后大怒,将谒等人交给官吏审问,谒等人被处死,许后被废为庶人,安置在昭台宫。

《汉书》记载:孝成赵皇后,原本是长安宫的人。最初属于阳阿主家,学习歌舞,被称为飞燕。成帝曾经微服出行,路过阳阿主家,听到了音乐。皇帝看到飞燕后喜欢她,将她召入宫中,非常宠爱。又有她的妹妹也被召入宫中,一起被封为婕妤,地位高贵,压倒了后宫的其他人。她的父亲临被封为咸阳侯。赵皇后宠爱逐渐减少,而她的妹妹却受到极高的宠爱,被封为昭仪。住在昭阳宫中,宫中的庭院是红色的,殿上是漆黑的,所有的装饰都是铜和金,白色的玉阶,用黄金装饰的带子,用兰田壁作为函,用明珠和翠羽装饰,后宫中从未有过这样的装饰。

《汉书》记载:定陶丁姬,是哀帝的母亲。河平四年,生下哀帝。丁姬成为太后。建平三年,丁太后去世。在恭皇的陵园中修建了陵墓。王莽掌权后,上奏请求将傅太后的称号改为定陶恭王母,丁太后的称号改为丁姬。元始五年,王莽再次上奏:‘恭王母和丁姬的陵墓与元帝的陵墓高度相同,礼制上有改葬的规定,请挖掘王母和丁姬的陵墓,将它们迁回定陶。’太后认为这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不需要再挖掘。王莽坚持要求,太后下诏说:‘因为事故而建造的棺椁,现在要建冢,用太牢祭祀。’挖掘傅太后的陵墓时,发生了崩塌,压死了数百人;打开丁姬的棺椁,火焰冒出,烧了四五丈高,官吏和士兵用水扑灭了火焰,得以进入,烧毁了棺椁中的物品。王莽再次上奏说:‘之前恭王母出生时,僭越地住在桂宫,皇天震怒,火灾烧毁了正殿,丁姬去世,葬礼超过了规定,现在火灾烧毁了她的棺椁。这是天意显现的变异,应该按照妾室的标准改葬。’奏请被批准。打开傅太后的棺椁后,臭味传了几里远。挖掘平恭王母和丁姬的旧陵,二十天内都平定了。王莽又在陵墓周围种植了荆棘,作为当时的警戒。当时有成千上万的燕子,口含泥土投入陵墓中。

《汉书》记载:孝哀傅皇后,是定陶傅太后的弟子。哀帝在定陶王时,傅太后想要加强亲族关系,便将她嫁给王。王进入长安成为汉太子,傅家的女儿成为妃子。哀帝即位后,立她为皇后。皇帝去世后,王莽告诉太后,让孝哀皇后退居桂宫。一个月后,她与孝成赵皇后一起被废为庶人,回到自己的园中自杀。

《汉书》记载:中山卫姬,是平帝的母亲。她的父亲叫子豪。子豪的妹妹是宣帝的婕妤,生下了楚孝王;她的长女是元帝的婕妤,生下了平阳公主。成帝时,中山孝王没有儿子,皇帝认为卫氏吉祥,便让子豪的小女儿嫁给孝王,生下了平帝。平帝两岁时,孝王去世,平帝继位。哀帝去世,没有继承人,太皇太后和莽迎接中山王,立他为帝。莽想要独揽国权,卫姬及其家族不应该到京师,于是赐给卫姬印信和绶带,封她为中山王后。莽的长子宇不希望莽隔绝卫氏。卫氏日夜哭泣,思念皇帝,但只是增加了封地。宇又教她上书请求到京师。恰逢事情被发现,莽杀了宇,诛杀了卫氏的亲属。莽篡夺了国家,卫姬被废为平民,一年多后去世,被葬在孝王旁边。

《汉书》记载:孝平王皇后,是王莽的女儿。莽想要效仿霍光的故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皇帝去世后,莽立孝宣帝的玄孙婴为孺子,自己摄政,尊皇后为皇太后。三年后,莽即位为帝,将婴封为安定公,王皇太后的称号改为安定太后。当时她十八岁,为人温婉有节操。自从刘氏被废后,她常常称病不参加朝会。莽敬畏并怜悯她,想要将她嫁出去,于是称她为皇室主,派立国将军成新公孙建的儿子豫饰带着医生去探望她的病情。皇后大怒,鞭打了旁边的侍御。因此发病,不肯起身,莽于是不敢强迫她。等到汉军诛杀了莽,焚烧了未央宫,皇后说:‘我该如何面对汉家的人!’然后投入火中自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二-注解

太上昭灵后:太上昭灵后是汉朝第一位皇帝刘邦的祖母,名为刘媪,因其尊贵地位,被尊称为昭灵后。

玉英生皇:玉英生皇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语,意为玉英的出现预示着皇权的诞生。

刻漏:刻漏是一种古代计时器,通过水滴漏的方式计算时间。

女媪:女媪指古代传说中的女神,常与龙相结合,象征着神秘和神圣。

刘季:刘季即刘邦,西汉的开国皇帝,即汉高祖。

《春秋握成图》:《春秋握成图》是古代的一种占卜书,用于预测未来。

王客:王客指的是被王者所尊重和礼遇的客人。

高祖母媪:高祖母媪即刘邦的祖母刘媪。

太公:太公是刘邦的父亲,名刘太公。

蛟龙:蛟龙是古代神话中的龙的一种,常与神秘和威严相关。

昭灵后:昭灵后是对刘媪的尊称,因其去世后,其墓被命名为昭灵台。

梓宫:梓宫指的是古代帝王或贵族的棺材。

幽野:幽野指的是荒凉偏僻的地方。

梓宫招魂:梓宫招魂是指用梓宫招引亡魂归来的仪式。

丹蛇:丹蛇是古代传说中的吉祥之蛇,常用来象征吉祥和好运。

谥号:谥号是对已故者的尊称,通常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和品德来赋予。

黄乡:黄乡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今属小黄县。

吕皇后:吕皇后是刘邦的皇后,名为吕雉,是西汉的重要政治人物。

戚夫人: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因与吕后的权力斗争而闻名。

赵王如意:赵王如意是戚夫人的儿子,因吕后的政治斗争而死亡。

永巷:永巷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刑罚,将罪犯囚禁在巷道中。

鞠域:鞠域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将罪犯囚禁在特定的地方。

人彘:人彘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将犯人剁去手足,使其成为类似猪的形态。

高皇后:高皇后是刘邦的另一位皇后,薄姬,是汉文帝的母亲。

《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东汉时期的一部历史记载。

地祇:地祇是古代神话中的地神。

孝惠张皇后:孝惠张皇后是汉惠帝的皇后,名为张嫣。

宣平侯敖:宣平侯敖是汉惠帝的岳父,鲁元公主的父亲。

阳为有身:阳为有身是指假装怀孕。

太子:太子是皇位继承人的称号。

孝文窦皇后:孝文窦皇后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

清河:清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老子》:《老子》是道家经典《道德经》的别称,作者是老子。

孝景薄皇后:孝景薄皇后是汉景帝的皇后,薄氏。

槐里:槐里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金王孙:金王孙是汉景帝的母亲薄姬的前夫。

臧儿:臧儿是汉景帝的母亲薄姬的姐姐。

卜筮:卜筮是古代的一种占卜方法,通过龟甲或蓍草来预测未来。

武帝:武帝是汉武帝刘彻的尊称。

长公主:长公主是汉朝皇室的公主,汉武帝的姑母。

楚服:楚服是汉武帝的皇后陈皇后的侍女。

巫蛊:巫蛊是古代的一种巫术,通过诅咒或制作木偶来害人。

长门宫:长门宫是汉武帝为陈皇后建造的宫殿。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著有《长门赋》。

文君:文君是司马相如的妻子。

孝武卫皇后:孝武卫皇后,即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字子夫,因家世贫贱,在平阳公主家中为歌女。后因汉武帝的赏识,被立为皇后。

平阳主:平阳主,即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因宠爱卫子夫,将她送入宫中。

祓:祓,古代祭祀仪式之一,意为除去不祥,通常在特定时间进行,如三月上巳祓禊。

霸上:霸上,即霸陵,是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子夫:子夫,即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据:据,即戾太子刘据,汉武帝的儿子,因巫蛊之祸被废。

倡:倡,即歌女,古代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李夫人:李夫人,汉武帝的宠妃,因歌舞技艺和美貌得宠。

延年:延年,即李延年,李夫人的哥哥,以音乐和歌舞技艺著称。

昌邑哀王:昌邑哀王,即刘髆,李夫人的儿子。

甘泉宫:甘泉宫,汉代皇家园林,李夫人去世后,汉武帝在此图画她的形象。

卫思后:卫思后,即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霍光:霍光,西汉权臣,曾辅佐汉武帝的幼子刘弗陵即位。

钩弋夫人:钩弋夫人,即赵钩弋,汉武帝的宠妃,生有汉昭帝。

河间:河间,古地名,位于今河北省。

掖庭狱:掖庭狱,汉代宫廷中的监狱。

钩弋子:钩弋子,即汉昭帝刘弗陵。

尧母门:尧母门,因赵钩弋生昭帝,故称其生门为尧母门。

上官皇后:上官皇后,即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桀的孙女。

史良娣:史良娣,卫太子的妃子,生有史皇孙。

史皇孙:史皇孙,即史皇孙刘进,卫太子和史良娣的儿子。

巫蛊之祸:巫蛊之祸,汉武帝晚年发生的一起政治事件,涉及巫术和宫廷斗争。

史皇孙王夫人:史皇孙王夫人,即王夫人,史皇孙的妻子,汉宣帝的母亲。

许皇后:许皇后,即汉宣帝的皇后,许广汉的女儿。

孝宣许皇后:孝宣许皇后,即汉宣帝的皇后,她是汉元帝的母亲。许皇后出身低微,最终被立为皇后,体现了汉朝时期重视孝道的价值观。

元帝母也:元帝的母亲,指汉元帝的母亲许皇后。

广汉:指许皇后的父亲许广汉,昌邑人,官至暴室啬夫。

暴室啬夫: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中的监狱。

内者令:古代官职,掌管宫廷内务。

欧侯氏子妇:欧侯氏家族的儿媳。

曾孙:指汉宣帝的曾孙,即未来的汉元帝。

婕妤:婕妤是古代宫廷中的妃嫔等级之一。

霍将军:指霍光,西汉权臣,霍将军的小女即霍皇后。

公卿:古代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微时故剑:指汉宣帝即位前的一把旧剑,这里比喻旧日的恩情。

附子:一种中药,有毒,可用来毒杀。

谥曰:给予逝者的一种尊称。

孝宣霍皇后:孝宣霍皇后,即汉宣帝的皇后,霍光的女儿。

光女也:霍光的女儿。

显:指霍光的母亲,即霍显。

使女医阴杀许后:指霍显指使女医暗中杀害许皇后。

成君衣补:指成君的衣服修补。

邛成太后:指孝元王皇后的尊称,因她的父亲封为邛成侯。

绣衣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三老:古代乡官,负责教化百姓。

沙麓崩:指春秋时期晋国沙麓山崩塌的事件。

阴为阳雄:古代占卜用语,指阴气过于旺盛,可能导致阳气的衰弱。

土火相乘:古代占卜用语,指土和火相冲,可能导致灾害。

圣女兴:指出现圣女,即有德行的女性。

掖庭:古代宫廷中的后宫。

家人子:指宫廷中的女官。

皇后:古代宫廷中的最高妃嫔等级。

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是皇帝的祖母,尊称。

符命:古代认为天命的表现,常用于证明君权神授。

新室文母:指王莽建立新朝后,对孝元皇后的尊称。

信都冯昭仪:指孝元冯昭仪,平帝的祖母。

斗兽:古代宫廷中的娱乐活动,观看野兽搏斗。

贵人:古代宫廷中的妃嫔等级,位次婕妤之上。

信都:地名,冯昭仪的籍贯。

奉世:冯昭仪的父亲的名字。

猛兽得人而止:古代占卜用语,指猛兽捕食人后就会停止捕食。

御坐:皇帝的座位。

信都冯太后:指孝成许皇后的祖母,冯昭仪。

上官太后才人:上官太后的女官。

进:晋升,提升。

才略:才能和谋略。

饮酒酹地:古代的一种敬酒方式,将酒洒在地上以示敬意。

孝成许皇后:孝成许皇后是西汉汉成帝的皇后,许嘉的女儿。她在汉元帝时期被选为太子妃,后来成为皇后。

平恩侯嘉女:平恩侯是许嘉的封号,嘉女指的是许嘉的女儿,即许皇后。

元帝:元帝是西汉的皇帝,名刘奭,是汉成帝的父亲。

悼伤母恭哀后:悼伤母指的是元帝的母亲恭哀皇后,恭哀皇后在位时间不长,因霍氏之祸而去世。

霍氏之辜:霍氏指的是西汉权臣霍光及其家族,辜指的是罪责。

侍送者:指陪伴皇后的人。

元帝喜:元帝非常高兴。

左右:指元帝身边的侍从。

孝成赵皇后:孝成赵皇后是西汉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的姐姐。

长安宫人:长安宫人指的是长安宫中的宫女。

阳阿主家:阳阿主是西汉的公主,阳阿主家指的是公主的家中。

飞燕:赵飞燕的别称,因为她的舞姿像飞燕而得名。

微行出:微行出指的是皇帝秘密出行。

昭仪:昭仪是古代宫廷中的妃嫔等级之一,地位仅次于皇后。

昭阳舍:昭阳舍是赵飞燕居住的宫殿。

彤朱:彤朱指的是红色的。

髹漆:髹漆指的是涂上油漆。

铜沓黄金涂:铜沓黄金涂指的是铜制的装饰物上涂有黄金。

白玉阶:白玉阶指的是用白色玉石铺成的台阶。

璧带:璧带指的是玉璧上的带子。

兰田壁:兰田壁指的是用兰田石装饰的墙壁。

明珠:明珠指的是珍贵的珍珠。

翠羽:翠羽指的是翠绿色的鸟羽,常用来装饰。

孝哀丁太后:孝哀丁太后是西汉哀帝的母亲,丁姬。

河平四年:河平四年是西汉汉成帝的年号,即公元前25年。

傅太后:傅太后是西汉哀帝的祖母,定陶傅太后。

王莽:王莽是西汉末年的权臣,后来篡汉自立,建立新朝。

元始五年:元始五年是西汉汉平帝的年号,即公元5年。

藩妾:藩妾指的是边远地区的妾室。

孝哀傅皇后:孝哀傅皇后是西汉哀帝的皇后,傅太后的女儿。

桂宫:桂宫是西汉宫廷中的一个宫殿。

中山卫姬:中山卫姬是西汉平帝的母亲,中山王刘子兴的女儿。

宣帝:宣帝是西汉的皇帝,名刘询。

楚孝王:楚孝王是宣帝的儿子,楚王刘嚣的儿子。

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宣帝的女儿,平阳公主的儿子刘宇是平帝的舅舅。

中山王:中山王是西汉封王的称号,刘子兴被封为中山王。

外家:外家指的是皇帝或皇后的家族。

孺子:孺子是西汉末年皇帝刘婴的年号,也是他的谥号。

皇室主:皇室主是王皇太后的别称。

成新公孙建世子豫饰:成新公孙建世子豫饰是王莽派遣去问候王皇太后的使者。

笞鞭:笞鞭指的是用鞭子打。

未央宫:未央宫是西汉的皇宫,位于长安城内。

汉家:汉家指的是汉朝的家族,即刘氏家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二-评注

《汉书》中关于孝成许皇后的记载,首先揭示了汉代后宫政治的复杂性。许皇后出身于平恩侯嘉之家,元帝因其母恭哀后去世较早,而选择许氏作为皇太子妃,可见选妃并非完全基于个人喜好,而是政治联姻的体现。许皇后聪慧且善史书,在成为皇后后深受宠爱,但后宫之中新人不断,导致其宠爱逐渐衰微。此段文字通过对许皇后命运的描述,反映了汉代后宫中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悲剧。

孝成赵皇后,本为长安宫人,因舞姿出众被成帝所赏识,从而进入后宫。她的故事展示了汉代后宫中女性通过才艺获得皇帝青睐的现象。赵皇后与其妹一同被立为后宫妃嫔,其父被封为咸阳侯,可见后宫之中权力的渗透。赵皇后虽宠衰,但其妹昭仪却深受宠爱,反映了后宫之中权力更迭的频繁。

孝哀丁太后的记载,展现了王莽篡汉过程中对皇室的压迫。丁太后死后,王莽试图通过贬低其身份来巩固自己的权力。然而,丁太后的陵墓被发掘后发生火灾,王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打压傅太后和丁太后,反映了王莽对权力的极度渴望和对皇室的轻视。

孝哀傅皇后作为定陶傅太后的弟子,其命运与傅太后紧密相连。傅太后试图通过傅皇后与哀帝的婚姻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但哀帝去世后,王莽将傅皇后废为庶人,反映了后宫政治的残酷。

孝平母卫姬的故事,讲述了中山卫姬一家在王莽篡汉过程中的遭遇。卫姬一家因吉祥而被选为中山王后,但在王莽篡权后,卫姬及其家族被剥夺了权力,最终导致其家族的悲剧。

孝平王皇后作为王莽的女儿,其命运与王莽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王莽试图通过立其女为皇后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但王皇后在王莽篡汉后,拒绝接受王莽的安排,最终在汉兵诛灭王莽后自尽,反映了王皇后对汉室的忠诚与个人的悲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皇亲部-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8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