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百谷部-卷一-原文
《周易》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尚书》曰:稷降播种,农殖嘉谷。
《毛诗·谷风·信南山》曰: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毛诗·甫田》曰: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周礼·天官》曰: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郑司农云:九谷,稷、黍、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凡王之膳食用六谷。(郑司农云:稻、黍、稷、粱、麦、菰。菰,雕胡也。)药养其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
又《夏官》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辩其邦国都鄙九谷之数。扬州、荆州,其谷宜稻;豫州、并州,其谷宜五稷;(郑玄云:黍、稷、麦、稻、菽;)青州,其谷宜稻麦;兖州,其谷宜四种;(黍、稷、稻、麦。)雍州、冀州,其谷宜稷;幽州,其谷宜三种。(稷、黍、稻。)
《礼记·月令》曰: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孟夏,驱兽无害五谷;(兽,麋鹿之属,食谷苗,驱之,令勿害也。)孟秋,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黍稷之属於是始熟。)
又《王制》曰:五谷不时,不鬻於市。
又《乐记》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疹不作,而无妖祥,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
《大戴礼》曰:黄帝播百谷草木,节用水火,财物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又曰: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惠而巧,不食者不死。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则草木丰茂,嘉谷并生也。
《左传·昭公》曰:秦伯之弟鍼谓赵文子曰:’鍼闻之,国无道年谷和熟,天赞之也,鲜不五稔。’
又《襄公》曰:晋范宣子为政,赋《黍苗》。季武子兴,再拜稽首,曰:’小国之仰大国也,如百谷之仰膏雨也。’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曰:京师大饥。五谷不升为大饥。(升,成也。)一谷不升谓之嗛,(嗛,不足貌。)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四谷不升谓之康,(康,虚也。)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春秋繁露》曰:金干土则五谷伤,土干金则五谷不成。
《春秋佐助期》曰:咸池主五谷。
《尔雅》曰:中有岱岳,与其五谷、鱼、盐生焉。谷不熟为饥,仍饥为荐。(郭璞注曰:言泰山有鱼盐之饶也。不熟,五谷不成。荐,连岁不成也。)
《周书》曰:凡禾麦居东方,黍居南方,稻居中央,粟居西方,菽居北方。
《史记》曰:黄帝考定星历,立五行,民神易业,敬而不黩,故神降之嘉生。(嘉,谷也。)
又曰:齐桓公欲封禅,管仲曰:’今凤皇不来,嘉谷不生;而还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
又曰: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服辟谷药,而静居行气。)
《汉书》曰:晁错曰:’粟米布帛生於地,长於时,聚於力,非可一日成也。数石之重,中人弗胜,不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饥寒至。是胡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减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蓄积之未及也,何也?地有遗利,民有馀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人未尽归农也。’
又曰:宣帝即位,岁数丰穰,谷至石五钱。
《东观汉记》曰:永平十五年,上始欲征匈奴,与窦固等议出兵调度,皆以为塞外草美,可不须谷马。案军出塞无谷马故事。马防言常与谷,上曰:’何以言之?’防对曰:’宣帝时,五将出征,案其奏,言匈奴候骑得汉矢,见其中有粟,知汉兵出,以故引去。以是言之,马当与谷。’上善其用意微致,即下调马谷。防遂见亲也。
又曰:建武初,谷食尚少。赵孝得谷,炊将熟,令弟礼夫妻出北,还,孝夫妻共蔬食茹菜。礼夫妻来辄独饴之,积久,礼心疑吝。后伺掩见,亦不复肯出。兄弟怡怡,乡里归德。
华峤《后汉书》曰:马援在河西,有谷数万斛。乃叹曰:’凡殖财者,贵以施也。否则守钱虏耳!’
袁宏《汉纪》曰:赤眉乱后,关中大饥,黄金一斤易五升谷。
《后汉书》曰:董卓筑坞於郿,高原七丈,号曰万岁坞,(今案,坞旧基高一丈,周回一里,一百步也。)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又曰:王莽末,天下大饥。建武二年,天下野谷旅生,麻菽尤盛。
《魏志》曰:自遭荒乱,率乏粮谷,曹公曰:’夫定国之术,在於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於是郡列置田官,所在积谷。
又曰:袁曜卿为魏国郎中令,及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一教以太仓谷千斛赐郎中令家,一教以垣下谷千斛与曜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以太仓谷者,官法也;以垣下谷者,亲旧也。’
又曰:袁谭以王循为别驾。太祖破邺,藉没审配等家财物,赀以万数。破南皮,阅循家,谷不满十斛。
又曰:高堂隆谏曰:’禄赐谷帛,人主之所以惠养吏民,而为之司命。若令有废,是夺其命。’
又曰:甄皇后三岁失父。后天下兵乱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谷,颇以买之。后年十馀岁,白母曰:’今世乱而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谷振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举家称善。
《曹瞒传》曰:太祖尝赋廪谷不足,私谓主者如何,主者曰:’可以小斛以足之。’后军中言太祖欺众,太祖谓主者曰:’借汝一死厌众。’乃殉曰:’小斛盗官谷。’即斩之。
《江表传》曰:诸葛亮闻恪代徐详,书与陆逊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足下特为启至尊转之。’
王隐《晋书》曰:邓攸为吴郡太守。吴人饥荒,攸辄出台仓谷振之。后被劾,攸曰:’善不可为也!’
《三国典略》曰:后梁有何山者,其射之妙,人莫能及。有乌噪於庭树,萧詧恶之,谓山曰:’射中者,赐一车谷。’其乌雏并於枝上,山曰:’脱一箭中两,请赐两车;臣无车牛,愿官为送。’詧许之。於是山射,中其二项。詧甚欣悦,即令载谷送之。
《后魏书》曰:韦珍迁显武将军、郢州刺史,在州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五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以我能绥抚乡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遂以所赐悉分与之。
《北史》曰:卢义僖宽和畏慎,不妄交款,性情俭素,不营财利。少时,幽州频遭水旱,先有数万石谷贷人,义僖以年谷不熟,乃燔其契,州闾悦其恩德。虽居显位,每至困乏,麦饭蔬食,忻然甘之。
《唐书》曰:长寿二年元日大雪,其夜质明而晴。上谓侍臣曰:’俗云元日有雪则百谷丰,末知此语有何故实?’文昌左丞姚璹对曰:’《汜胜书》云:’雪是五谷之精,以其汁和种,则年谷大穰。’又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元日降雪,以为嘉瑞。’上曰:’朕临御万方,心存百姓,如得年登岁稔,此即可为大瑞。虽获麟凤,亦何用为?’
《墨子》曰: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三谷不收谓之凶,四谷不收谓之馈,五谷不收谓之饥。馑则大夫以下损禄五分之一,旱则二,凶则三,馈则四,饥则尽禄,廪食而已。
《孔丛子》曰:魏王问子慎曰:’寡人闻昔上天神异,后稷而为之下嘉谷,周遂以兴;住中山之地,无故有谷,非人所为,云天雨之。反以亡国,何?’答曰:’天虽至神,自古及今,未闻其下谷与人也。《诗》美后稷,能大教民种善谷,以利天下,所谓’稷降播种,农殖嘉谷’,其义一也。若中山之谷,妖怪之事,非所谓天祥也。’
《管子》曰:常山之东,河、汝之间,早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熟也。
《陈子要言》曰:食谷而鄙田,衣帛而笑蚕,是惑也。
《范子计然》曰: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也。是故无道之君及无道之臣,皆不能积其盛有馀之时,以待其衰不足。
《星经》曰:八谷八星,在五车北。(主黍稷稻粱麻麦乌麻。星明俱熟。)
《师旷》曰:杏多实不虫者,来年秋善。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择其木盛者,来年益种之。
京房《五星占》曰:五谷俱伤?何君无德也!
京房《易逆刺》曰:天雨谷,岁大熟。
《淮南子》曰: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故禾春生秋死,(禾,禾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也。)菽夏生冬死、(菽,火也,火王而生,水王而死也。)麦秋生夏死、(麦,金也,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也。)荠冬生仲夏死。(荠,水也,水王而生,土王而死也。)
又曰:稷垦草发甾,粪土树谷,使五谷之五种,各得其宜,因地之势也。
又曰:女夷鼓歌,(女夷,天帝之女,下司时,和春阳,喜乐鼓歌也。)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孟夏之月,以享谷本,雄鸠长鸣,为帝候岁。(雄鸠养,长谷之鸟也。)
《金楼子》曰:鬻官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岁之饥。船漏水入,囊洞内虚也。
《说苑》曰:楚、魏会於晋阳,将以伐齐。齐王患之,使人召淳于髡曰:’楚、魏谋欲伐齐,愿先生与寡人共之。’淳于髡大笑而不应,三问而不应,王怫然作色曰:’先生以寡人国为戏乎?’淳于髡对曰:’臣不敢以王国为戏也。臣笑邻之祠田也,以箧饮与一鲋鱼,其祝曰:’下田洿耶,得谷百车,{解土}(户买反。)块(口对反。)者宜禾。’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求者多。’王曰:’善。’赐之千金、革车百乘,立为上卿。
《山海经》曰:都广之野,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郭璞注曰: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播琴,犹播殖,方俗言耳。)
扬雄《方言》曰:凡以火幹五谷之类,出自山东,齐楚以往曰熬,陇冀以往曰{福灬},(平力切。)秦晋之间曰焣。(创眇切。)
杨泉《物理论》曰: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养性之术,常使穀气少,则病不生矣。梁者,黍稷之总名也;稻者,溉种之总名;菽者,众豆之总名。三谷各二十种,为六十。疏、果之实助谷,各二十种。为百谷。故《诗》曰:’播厥百谷。’谷者,众种之大名也。
《说文》曰:稑,(音六。)疾熟也。谷,续也,百谷总名也。
《贾谊书》曰:至于神农,尝百草之实,察咸苦之味,教民食谷。
《汜胜之书》曰:雪者,五谷之精。
又曰: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丑,秫忌未,小麦忌戍,大麦忌子。
桓谭《新论》曰:世俗咸言:汉文帝泽加黎庶,谷至石数钱。
《论衡》曰:谓天雨谷,从天而下,应变而生,非也。
夫云出於山,散而为雨,人见从天坠,谓天雨水也。
夏日则雨,冬寒则凝为雪,发於丘山,不从天降,明矣!
谷从地起,与疾风俱飘,集於地,人谓之天雨谷也。
建武三十一年,陈留雨谷蔽地。
视谷形,如米而黑,此夷狄地所生谷也。
夷狄不粒食,谷生於草野,成熟,委於地,遭疾风吹扬,与之俱飞,风衰,谷集坠中国。
中国见之,谓天雨谷。
《世要论》曰:学不勤,则不知道,耕不力则不得谷。
又曰:服一彩则念女工劳,御一谷则恤农夫勤。
《兵书》曰:军中地生五谷,将军得天道,大吉。
《梦书》曰:五谷为财饮食物。
梦见谷,得财吉;五谷入家,家当盛。
《殷氏世传》曰:殷谡,字伯起。
遭世丧乱,埋谷数百石。
后谡为贼所执,见掠责,具以谷告之,贼犹嫌其未实,欲刃焉。
谡乃詈曰:’卿行劫害,当知人心,岂有出财还自杀耶?’
则知其诚,遂免。
《羊祜别传》曰:祜周行贼境七百馀里,往反四十馀日,刈贼谷以为军粮,皆计顷亩送绢,还直使如谷价。
《风俗通》曰:建武之初,旅谷弥望,野茧被山。
盛弘之《荆州记》曰:桂阳郡西北接耒阳县,有温泉,其下流百里,恒资以溉灌。
常十二月一日种,至明年三月新谷便登。
重种,一年三熟。
《博物志》曰:马食谷,则足重不能行。
又曰:扶海洲上有草焉,名曰{艹师}。
其实食之如大麦。
从七月稔熟,民敛获至冬乃讫。
名曰自然谷,或曰禹馀粮。
又曰:孝元竟宁元年,南阳山都雨谷,小者如黍、粟而青黑,味苦;
大者如米、豆而赤黄,味如麦。
下三日生根叶,状如大豆初生时。
《幽明录》曰:琅琊诸葛氏,兄弟二人,寓居晋陵。
家甚贫耗,常假乞自给。
谷在囷中,计日用未应尽,而早以空罄。
始者谓是家中相窃盗,复封检题识,而耗如初。
后有宿客远来,际夕至巷口,见数人担谷从门出。
客借问:’诸葛在否?’
答云:’悉在。’
客进内,言语之后因问:’卿何得大粜谷?’
主人云:’告乞少谷,欲充口,云何复得粜之?’
客云:’吾向来,逢见数人担谷从门出。
若不粜者,为何事?’
主人兄弟相视,窃自疑怪。
试入看封题,俨然如故。
试开囷量视,即无十许斛。
知前后所失,非人为之。
《异苑》曰:凉州张骏时,天雨五谷,殖之悉生,因名为天麦。
张衡《东京赋》曰:所贵惟贤,所宝惟谷。
曹植《谢赐谷表》曰:诏书念臣经用不足,以船河邸阁谷五千斛赐臣。
《谢玄书·奏》曰:粮谷十斛,是钓池上之所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百谷部-卷一-译文
《周易》说:日月依附于天空,百谷草木依附于土地。
《尚书》说:播种谷物,农业繁殖美好的谷物。
《毛诗·谷风·信南山》说:既滋润又充足,养育了我的百谷。
《毛诗·甫田》说:播种各种谷物,既整齐又硕大,子孙后代以此为榜样。
《周礼·天官》说:太宰,以九种职务任用万民。其中一种是农夫,生产九种谷物。(郑司农说:九种谷物,包括稻、黍、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王的饮食使用六种谷物。(郑司农说:稻、黍、稷、粱、麦、菰。菰,即茭白。)用药来治疗疾病。(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
又《夏官》说:职方氏,掌管天下地图,辨别各国的首都和边远地区九种谷物的数量。扬州、荆州,适合种植稻谷;豫州、并州,适合种植五种谷物;(郑玄说:黍、稷、麦、稻、菽;)青州,适合种植稻麦;兖州,适合种植四种谷物;(黍、稷、稻、麦。)雍州、冀州,适合种植稷;幽州,适合种植三种谷物。(稷、黍、稻。)
《礼记·月令》说:孟春,天子在元日向上帝祈求丰收;孟夏,驱逐野兽,防止它们伤害五谷;(野兽,指麋鹿等,它们吃谷物苗,驱逐它们,防止它们伤害谷物。)孟秋,农民收获谷物,天子品尝新谷,首先献给祖宗。(黍稷之类的谷物开始成熟。)
又《王制》说:五谷不按时收获,不能在市场上出售。
又《乐记》说:古代,天地顺应,四季适当,人民有德行,五谷丰登,疾病不发生,没有妖异现象,德行盛大,教育受到尊重,五谷按时成熟,然后以音乐奖赏。
《大戴礼》说:黄帝播种百谷草木,节约用水和火,财物产生,人民得到利益百年,人民敬畏他的神百年,死后人民使用他的教义百年,所以说是三百年。
又曰:吃气的人神明而长寿,吃谷物的人智慧而灵巧,不吃谷物的人不会死。
《礼斗威仪》说:君主乘坐木车,草木茂盛,好谷物一起生长。
《左传·昭公》说:秦伯的弟弟鍼对赵文子说:‘鍼听说,国家政治清明,谷物丰收,这是天意的赞许,很少有不连续五年的丰收。’
又《襄公》说:晋范宣子执政,赋《黍苗》。季武子起身,再拜叩首,说:‘小国仰望大国,就像百谷仰望甘霖一样。’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说:京城发生大饥荒。五谷不丰收称为大饥荒。(升,成熟的意思。)一谷不丰收称为嗛,(嗛,不足的样子。)两谷不丰收称为饥,三谷不丰收称为馑,四谷不丰收称为康,(康,空虚的意思。)五谷不丰收称为大侵。
《春秋繁露》说:金克土,五谷受损,土克金,五谷不成。
《春秋佐助期》说:咸池主管五谷。
《尔雅》说:泰山中有岱岳,还有五谷、鱼、盐生长。(谷不熟称为饥,连续几年不熟称为荐。)(郭璞注:说泰山有丰富的鱼盐资源。不熟,五谷不成熟。荐,连续几年不成熟。)
《周书》说:所有谷物中,禾麦位于东方,黍位于南方,稻位于中央,粟位于西方,豆位于北方。
《史记》说:黄帝考察确定星历,建立五行,人民和神灵变换职业,敬而不傲慢,所以神灵降下美好的谷物。(嘉,指谷物。)
又曰:齐桓公想要封禅,管仲说:‘现在凤凰不来,好谷物不生长;反而蓬蒿杂草茂盛,猫头鹰频繁出现。’
又曰:留侯(张良)身体多病,就修炼导引术不吃谷物。(服用辟谷药,静居修炼内气。)
《汉书》说:晁错说:‘粮食布匹从土地产生,经过时间的生长,通过人力聚集,不是一天能完成的。数石之重,普通人无法承受,不被邪恶之人所利用,一旦失去,饥饿和寒冷就会到来。这就是贤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的原因。现在天下统一,土地和人口众多,不亚于商汤、大禹,再加上多年没有天灾,如水旱,而积蓄的粮食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是为什么?土地有未被开发的潜力,人民有剩余的力量,生长谷物的土地没有全部开垦,山泽的资源没有全部开发,游手好闲的人没有全部回归农业。’
又曰:宣帝即位,年景丰收,谷物价格降到每石五钱。
《东观汉记》说:永平十五年,皇帝开始想要征讨匈奴,与窦固等人商议出兵调度,都认为塞外草美,不需要携带粮食和马匹。根据以往出塞不带粮食和马匹的先例。马防说:‘经常与粮食一起使用。’皇帝问:‘为什么这么说?’马防回答说:‘宣帝时,五位将领出征,根据他们的奏报,匈奴侦察兵发现汉军的箭矢中带有粮食,知道汉军出兵,因此撤退。根据这个情况,马匹应该与粮食一起使用。’皇帝认为他的想法很微妙,于是下令调拨粮食。
又曰:建武初年,粮食供应不足。赵孝得到粮食,煮粥将要熟,让弟弟赵礼夫妻出去北行,回来后,赵孝夫妻共同吃素。赵礼夫妻每次来都独自给他们食物,时间久了,赵礼心中怀疑他们吝啬。后来趁他们不在时查看,也不再愿意出去。兄弟之间和睦相处,乡里的人都称赞他们的美德。
华峤《后汉书》说:马援在河西,有粮食数万斛。于是感叹说:‘凡是积累财富的人,贵在施舍。否则就是守财奴罢了!’
袁宏《汉纪》说:赤眉军起义后,关中发生大饥荒,黄金一斤只能交换五升粮食。
《后汉书》说:董卓在郿县建造坞堡,高原高七丈,号称万岁坞,(现在根据旧基,高度一丈,周长一里,一百步。)储备粮食三十年。他自言自语说:‘如果事情成功,就雄霸天下;如果失败,守在这里也足以安度晚年。’
又曰:王莽末年,天下大饥荒。建武二年,天下野谷生长,麻和豆尤其茂盛。
《魏志》说:自从遭遇荒乱,粮食缺乏,曹操说:‘安定国家的办法,在于强大军队和充足粮食。秦朝因为重视农业而统一天下,汉武帝因为屯田而安定西域,这是前人的好榜样。’这一年,在许下招募百姓屯田,得到粮食百万斛。于是各郡设立田官,到处储存粮食。
又曰:袁曜卿担任魏国郎中令,去世后,太祖为他流泪,赐给他粮食二千斛:一份用太仓的粮食一千斛赐给郎中令家,一份用垣下的粮食一千斛赐给曜卿家。外面的人不理解他的用意,太祖说:‘用太仓的粮食,是官法;用垣下的粮食,是私情。’
又曰:袁谭任命王循为别驾。太祖攻破邺城,没收审配等人的家产,价值数万。攻破南皮,查抄王循家,粮食不满十斛。
又曰:高堂隆劝谏说:‘赐予禄米布匹,是君主用来惠养官吏和百姓的,这是他们的生命。如果停止赐予,就是夺取他们的生命。’
又曰:甄皇后三岁时失去父亲。后来天下发生战乱和饥荒,百姓都卖掉金银珠宝宝物。当时甄皇后家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她用粮食买下了许多宝物。皇后十几岁时,对母亲说:‘现在世道混乱,多买宝物,普通人无罪,怀揣宝物就是罪。而且左右的人都饥饿贫困,不如用粮食救济亲族邻里,广泛施恩。’全家人都认为她做得很好。
《曹瞒传》说:太祖曹操曾经因为仓库里的粮食不足,私下里问负责人怎么办,负责人说:‘可以用小斗来补足。’后来军中有人说太祖欺骗了大家,太祖对负责人说:‘借你一死来平息众怒。’于是负责人自杀,说:‘我用小斗偷取了官府的粮食。’太祖就下令将他处斩。
《江表传》说:诸葛亮听说诸葛恪接替了徐详的职务,写信给陆逊说:‘我哥哥年纪大了,而诸葛恪性格疏忽,现在让他主管粮食。粮食是军队的关键,虽然我在远方,但私下里感到不安,请你特别向君主提出转交给他。’
王隐的《晋书》说:邓攸担任吴郡太守。吴地发生饥荒,邓攸就拿出官仓的粮食来救济。后来他被弹劾,邓攸说:‘做好事是不可为的!’
《三国典略》说:后梁有个人叫何山,他的射箭技艺无人能比。有一只乌鸦在庭院的树上叫,萧詧很讨厌它,对何山说:‘射中它,赏你一车粮食。’乌鸦的幼鸟都在树枝上,何山说:‘如果我射中两只,请赏两车粮食;我没有车和牛,希望官府帮我运送。’萧詧答应了。于是何山射中了两只,萧詧非常高兴,立即让人载着粮食送给他。
《后魏书》说:韦珍升迁为显武将军、郢州刺史,在郢州有很好的政绩。朝廷赞扬他,升迁他为龙骧将军,赐给他骅骝马两匹、布帛五十五匹、粮食三百斛。韦珍于是召集州内的孤寡贫苦者,对他们说:‘天子因为我能安抚乡里,赐给我粮食和布帛,我怎敢独自享用?’于是他把所赐的东西全部分给了他们。
《北史》说:卢义僖性格宽厚和谨慎,不随便与人交往,性情节俭,不追求财利。年轻时,幽州频繁遭受水灾和旱灾,他之前借出了数万石粮食给人家,因为当年谷物不熟,他就烧毁了借据,州里的人都很高兴他的恩德。虽然他身居显位,但每次遇到困难,吃麦饭和蔬菜,他也感到很满足。
《唐书》说:长寿二年正月初一那天大雪,那天夜里天亮时雪停了。皇帝对侍臣说:‘俗语说正月初一有雪则五谷丰登,不知道这句话有什么实际依据?’文昌左丞姚璹回答说:‘《汜胜书》说:雪是五谷的精华,用雪水拌种,则当年谷物大丰收。’又宋孝武帝大明五年正月初一降雪,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征兆。”皇帝说:‘我治理天下,心中想着百姓,如果能够五谷丰收,这就可以称为大吉祥。即使得到麒麟和凤凰,又有什么用呢?’
《墨子》说:一季没有收成叫做饥荒,两季没有收成叫做旱灾,三季没有收成叫做凶年,四季没有收成叫做荒年,五季没有收成叫做饥荒。饥荒时,大夫以下的官员减半俸禄,旱灾时减半,凶年时减三分之二,荒年时减四分之三,饥荒时则全部失去俸禄,只能吃仓库里的粮食。
《孔丛子》说:魏王问子慎说:‘我听说以前上天有神异,后稷因此降下了好谷物,周朝因此而兴盛;住在中山这个地方,无缘无故有谷物,不是人所为,说是天降的。反而因此亡国,这是怎么回事?’回答说:‘天虽然非常神妙,但自古至今,从未听说过它降谷物给人。《诗经》赞美后稷,他能教导民众种植好谷物,从而造福天下,所谓“后稷播种,农殖嘉谷”,其意义是一样的。至于中山的谷物,是妖怪的事情,不是所说的天祥。’
《管子》说:常山以东,黄河、汝水之间,谷物早熟而晚枯,是五谷生长成熟的地方。
《陈子要言》说:吃谷物却轻视耕田,穿丝绸却嘲笑养蚕,这是糊涂的表现。
《范子计然》说:五谷是万民的生命,国家的重宝。因此,无道的君王和无道的臣子,都不能在谷物丰盛的时候积累多余,以备谷物不足的时候使用。
《星经》说:八谷八星,位于五车星北面。(主黍、稷、稻、粱、麻、麦、乌麻。星光明亮时,谷物都成熟。)
《师旷》说:杏树结的果实多而不招虫子的,来年秋天会丰收。五谷的先兆,想要知道五谷的情况,只需观察五棵树,选择树木茂盛的,来年就多种这些谷物。
京房《五星占》说:五谷都受损?这是君主无德的表现!
京房《易逆刺》说:天降谷物,年成大丰收。
《淮南子》说: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因此,稻谷春天生长秋天枯萎,(稻谷,是禾的通称,木旺时生长,金旺时枯萎。)豆类夏天生长冬天枯萎,(豆类,是火的通称,火旺时生长,水旺时枯萎。)麦类秋天生长夏天枯萎,(麦类,是金的通称,金旺时生长,火旺时枯萎。)荠菜冬天生长夏天枯萎。(荠菜,是水的通称,水旺时生长,土旺时枯萎。)
《淮南子》又说:后稷开垦荒地,种植谷物,使五种谷物各自得到适宜的生长,这是根据土地的形势。
《淮南子》又说:女夷鼓歌,(女夷,是天帝的女儿,负责观察时间,调和春阳,喜欢鼓歌。)以调和天的和谐,以促进百谷、禽兽、草木的生长。孟夏之月,以庆祝谷物之本,雄鸠长鸣,为帝王候岁。(雄鸠饲养,是长谷的鸟。)
《金楼子》说:卖官的人,是希望百姓死去;囤积粮食的人,是希望年成饥荒。船漏水进,口袋破洞空。
《说苑》说:楚、魏在晋阳会盟,准备攻打齐国。齐王担忧这件事,派人召见淳于髡说:‘楚、魏谋划要攻打齐国,希望先生能和我一起应对。’淳于髡大笑却不回答,问了三次都不回答,齐王生气地说:‘先生是在拿我国的国事开玩笑吗?’淳于髡回答说:‘臣不敢拿我国的国事开玩笑。我笑的是邻国的祭祀田地,用小酒壶和一条鱼祭祀,祈祷说:“下田湿润啊,能得到百车粮食,解土者宜禾。”我笑的是祭祀的东西太少,而祈求的东西太多。’齐王说:‘好。’赐给他千金、革车一百辆,封他为上卿。
《山海经》说:都广之野,百谷自然生长,冬夏都可以播种。(郭璞注:都广之野的城市方圆三百里,位于天地之中,是素女所出之地。播种,就是种植,方言叫法而已。)
扬雄《方言》说:凡是用火烘干五谷的,出自山东,齐、楚等地称为熬,陇、冀等地称为福灬(平力切),秦、晋之间称为焣(创眇切)。
杨泉《物理论》说:谷气胜过元气,人就会肥胖而不长寿。养生之道,常使谷气减少,则病不会发生。梁,是黍、稷的总称;稻,是灌溉种植的总称;豆,是各种豆类的总称。三种谷物各有二十种,共六十种。谷物、果实等辅助谷物,各有二十种,共一百种。所以《诗经》说:“播种百谷。”谷物,是众多种子的总称。
《说文》说:稑,(音六。)快速成熟的意思。谷,延续的意思,百谷的总称。
《贾谊书》说:至于神农氏,尝试百草的果实,观察它们的咸苦味道,教导民众吃谷物。
《汜胜之书》说:雪,是五谷的精华。
《汜胜之书》又说:小豆忌讳卯日,稻、麻忌讳辰日,禾忌讳丑日,高粱忌讳未日,小麦忌讳戌日,大麦忌讳子日。
桓谭《新论》说:世俗都说:汉文帝对百姓有恩泽,粮食每石只值几文钱。
《论衡》说:有人说天会下雨谷,从天上掉下来,自然生长,这是不对的。云是从山中升起,散开后形成雨,人们看到雨从天而降,就说是天在下雨谷。夏天下雨,冬天寒冷就会结成雪,这些是从山丘上发出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是很明显的!谷是从地上生长出来的,和狂风一起飘动,落在地上,人们就说是天上下谷。建武三十一年,陈留地区下雨谷,遮天蔽地。看谷的形状,像米但颜色发黑,这是夷狄地区生长的谷子。夷狄人不用粮食,谷子生长在草野中,成熟后掉在地上,遇到狂风被吹起,随风飞扬,风弱了,谷子就落在中原地区。中原人看到后,就说是天上下谷。
《世要论》说:学习不勤奋,就不会懂得道理;耕作不努力,就收获不到粮食。
又曰:穿一件彩衣就会想起女工的辛苦,吃一粒谷子就会体恤农夫的勤劳。
《兵书》说:军中土地上生长的五谷,将军得到天意,是大吉之兆。
《梦书》说:五谷是财富和食物。梦见谷子,得到财富是吉祥的;五谷进入家中,家中将会兴旺。
《殷氏世传》说:殷谡,字伯起。遭遇世道混乱,埋藏了数百石谷子。后来殷谡被贼人抓住,被拷打责问,他全部告诉了贼人,但贼人还是怀疑他说的不够真实,想要杀他。殷谡于是骂道:‘你行劫杀人,应该知道人心,怎么会拿出财物来害自己呢?’贼人知道他是诚实的,于是放过了他。
《羊祜别传》说:羊祜在贼人的境内走了七百多里,来来回回四十多天,割贼人的谷子作为军粮,都按照田地的大小送绢,以谷子的价格来计算。
《风俗通》说:建武初年,粮食遍布视野,野茧覆盖山野。
盛弘之《荆州记》说:桂阳郡西北靠近耒阳县,有温泉,其下游一百里,常常用来灌溉。通常在十二月一日播种,到明年三月新谷就成熟了。一年可以重种三次。
《博物志》说:马吃谷子,就会变得沉重,无法行走。
又曰:扶海洲上有一草,名叫{艹师}。它的果实吃起来像大麦。从七月成熟,人们收获到冬天才结束。名叫自然谷,也有人说是大禹的余粮。
又曰:汉元帝竟宁元年,南阳山都下雨谷,小的像黍、粟但颜色青黑,味道苦;大的像米、豆但颜色赤黄,味道像麦。三天后生根发芽,形状像大豆初生时。
《幽明录》说:琅琊诸葛氏,兄弟二人,住在晋陵。家中非常贫穷,常常靠乞讨为生。谷子在仓中,按日常用量还没有吃完,但很快就空了。一开始认为是家中有人偷窃,再次封存检查并标记,但损失依然如初。后来有远道而来的客人,傍晚时分来到巷口,看到几个人从门口挑着谷子出来。客人问:‘诸葛家的人在哪里?’回答说:‘都在家。’客人进去后,交谈之后问:‘你怎么会有这么多卖谷子?’主人说:‘只是求了一点谷子,想填饱肚子,怎么会再卖呢?’客人说:‘我刚才,看到几个人从门口挑着谷子出来。如果不卖,那是为什么?’主人兄弟互相看着,心中感到奇怪。试着打开仓查看,竟然只有十来斛。知道前后所失,不是人为的。
《异苑》说:凉州张骏时期,天上下五谷,种植后都长得很好,因此被称为天麦。
张衡《东京赋》说:所重视的只有贤能,所珍视的只有粮食。
曹植《谢赐谷表》说:诏书考虑到我经济不足,用船从河上的仓库里赐给我五千斛谷子。
《谢玄书·奏》说:十斛粮谷,是钓鱼池上所种植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百谷部-卷一-注解
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六十四卦,每卦由六个爻组成,用以预测吉凶。
日月丽乎天:指日月在天空中明亮地照耀,象征着光明和秩序。
百谷草木丽乎土:百谷指的是各种谷物,草木丽乎土表示谷物和草木生长在土地上,寓意着土地的肥沃和生命的繁荣。
尚书:《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了上古至周初的历史事件和典章制度。
稷:古代的五谷之一,即粟。
播种:指种植谷物。
农殖嘉谷:指农业种植美好的谷物。
毛诗:《毛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谷风:《诗经》中的一篇,以谷风比喻道德风气。
信南山:《诗经》中的一篇,讲述了对南山的赞美。
既沾既足:表示雨水充足。
百谷:各种谷物。
周礼:《周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礼制法典,详细记载了周代的官制、礼仪等。
太宰:周代官名,掌管国家政务。
九职:指九种官职。
三农:指农业、农事。
九谷:指九种谷物,包括稷、黍、秫、稻、麻、大小豆、大小麦。
六谷:指六种谷物,包括稻、黍、稷、粱、麦、菰。
菰: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
药养其病:用谷物来养病。
郑司农:郑玄,东汉经学家,对《周礼》有注解。
职方氏:周代官名,掌管地理。
天下之图:指全国地图。
辩其邦国都鄙九谷之数:辨别各个国家的地理和谷物产量。
扬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荆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豫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并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青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兖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雍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冀州:古代行政区划名。
幽州: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五谷:指稻、麦、黍、菽、稷五种主要粮食作物。
郑玄:东汉经学家,对《周礼》有注解。
月令:《礼记》中的一篇,记载了每个月的政令。
孟春:农历正月,春季的开始。
祈谷:祈求丰收。
上帝:古代对最高神明的称呼。
孟夏:农历五月,夏季的开始。
驱兽无害五谷:驱赶吃谷物的野兽,保护谷物。
兽:指野兽。
农乃登谷:农民收割谷物。
天子尝新:天子品尝新收获的谷物。
先荐寝庙:首先献给祖先。
王制:《礼记》中的一篇,记载了古代的礼制。
五谷不时:五谷不是在适当的时候收获。
不鬻於市:不在市场上出售。
乐记:《礼记》中的一篇,论述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古者:古代。
天地顺而四时当:天地顺应自然规律,四季按时序变化。
民有德而五谷昌:民众有德行,五谷才能丰收。
疾疹不作:疾病不发生。
无妖祥:没有不祥之事。
德盛而教尊:德行高尚,教育受到尊重。
五谷时熟:五谷按时成熟。
赏之以乐:用音乐来奖励。
大戴礼:《大戴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礼书。
黄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人文初祖。
播百谷草木:播种各种谷物和草木。
节用水火:节约使用水火。
财物生而民得其利:财物产生,民众得到利益。
民畏其神:民众敬畏他的神明。
亡而民用其教:他去世后,民众使用他的教化。
三百年:三百年的时间。
食气者神明而寿:吃气的人精神明亮且长寿。
食谷者智惠而巧:吃谷物的人智慧且灵巧。
不食者不死:不吃谷物的人不会死。
礼斗威仪:《礼斗威仪》是古代的一种礼仪书籍。
君乘木而王:君主乘坐木车来统治。
草木丰茂,嘉谷并生:草木茂盛,美好的谷物一起生长。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秦伯:秦国的君主。
赵文子:赵国的官员。
鲜不五稔:很少不是连续五年丰收。
襄公:晋国的君主。
赋《黍苗》:吟诵《黍苗》这首诗。
季武子:鲁国的官员。
如百谷之仰膏雨也:像百谷仰仗甘霖一样。
谷梁传:《谷梁传》是《春秋》的一部注释书。
大饥:严重的饥荒。
升:成熟。
嗛:不足。
饥:五季无收。
馑:一季无收。
康:空虚,指粮食空虚。
大侵:严重的荒年。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的著作,论述了儒家的政治哲学。
金干土则五谷伤:金克土,导致五谷受损。
土干金则五谷不成:土克金,导致五谷不能成熟。
咸池:古代神话中的天池,主掌五谷。
尔雅:《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词典,解释古代的词语。
岱岳:泰山,五岳之首。
鱼盐:鱼类和盐,指丰富的自然资源。
不熟:不成熟。
荐:连年不成熟。
周书:《周书》是周代的一部史书。
禾麦:小麦和稻谷。
黍:黄米。
稻:水稻。
粟:小米。
菽:豆类。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齐桓公:齐国的君主。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
管仲:齐国的名臣。
留侯:张良,西汉初年的著名谋士。
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
辟谷:不吃谷物,只吃药物。
汉书:《汉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西汉的历史。
晁错:西汉初年的政治家。
粟米布帛:粮食、布匹。
聚於力:通过人力积累。
海内为一:全国统一。
汤、禹:商汤和夏禹,古代的贤君。
蓄积之未及也:积蓄的粮食不够。
地有遗利,民有馀力:土地还有未被充分利用的潜力,民众还有剩余的劳动力。
游食之人未尽归农也:游手好闲的人还没有全部回到农业生产中。
宣帝:西汉的皇帝。
岁数丰穰:年成丰收。
谷至石五钱:一石谷子的价格是五钱。
东观汉记:《东观汉记》是东汉的一部史书。
永平十五年:东汉明帝的年号,公元72年。
匈奴: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窦固:东汉的名将。
谷马:用谷物喂养的马。
马防:东汉的名将。
建武初: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公元25年。
赵孝:东汉的名将。
茹菜:吃蔬菜。
马援:东汉的名将。
殖财:积累财富。
守钱虏:只会守财的人。
赤眉乱:西汉末年农民起义,由赤眉军领导。
关中大饥:关中地区发生严重的饥荒。
董卓:东汉末年的权臣。
郿:地名。
万岁坞:董卓建造的城堡。
胡明君:明智的君主。
建武二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公元26年。
野谷旅生:野生的谷物。
麻菽:麻和豆类。
魏志:《魏志》是《三国志》的一部分,记载了魏国的历史。
曹公: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
许下:地名。
太祖:指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郎中令:官名,掌管宫廷事务。
太祖为之流涕:曹操因此流泪。
赐谷二千斛:赐予两千斛谷物。
垣下谷:官府仓库中的谷物。
袁谭:袁绍的儿子,东汉末年的军阀。
王循:袁绍的部下。
审配:袁绍的部下。
高堂隆:东汉末年的官员。
甄皇后: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后。
金银珠玉宝物: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
振给亲族邻里:救济亲族和邻居。
华峤《后汉书》:华峤所著的《后汉书》。
马援在河西:马援在河西地区。
谷数万斛:谷物有数万斛。
导引不食谷:通过导引术不吃谷物。
服辟谷药:服用辟谷药。
静居行气:静心居住,修炼内气。
贵五谷而贱金玉:重视五谷而轻视金玉。
土地人民之众不减汤、禹:土地和人口众多,不亚于商汤和夏禹。
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加上连续几年的水旱灾害。
生谷之土未尽垦:种植谷物的土地还没有全部开垦。
山泽之利未尽出也:山泽的资源还没有全部开发。
上始欲征匈奴:皇帝开始想要征讨匈奴。
与窦固等议出兵调度:与窦固等人商议出兵的安排。
塞外草美,可不须谷马:塞外的草好,不需要用谷物喂养马。
案军出塞无谷马故事:根据历史记载,出塞的军队不需要用谷物喂养马。
马防言常与谷:马防说经常需要谷物。
上曰:皇帝说。
何以言之:为什么这么说?
防对曰:马防回答说。
常与谷:经常需要谷物。
教以太仓谷千斛赐郎中令家:用太仓的谷物一千斛赐给郎中令的家。
与曜卿家:赐给曜卿的家。
外不解其意:外面的人不理解他的意思。
教曰:皇帝说。
以太仓谷者,官法也:用太仓的谷物,是官府的规定。
垣下谷者,亲旧也:垣下的谷物,是给亲近的人的。
袁谭以王循为别驾:袁谭任命王循为别驾。
太祖破邺:曹操攻破邺城。
藉没审配等家财物:没收审配等人的家产。
赀以万数:财产以万计。
破南皮,阅循家,谷不满十斛:攻破南皮,检查王循的家,谷物不满十斛。
高堂隆谏曰:高堂隆进谏说。
禄赐谷帛:赏赐谷物和布匹。
人主之所以惠养吏民:君主用来惠养官吏和百姓的方法。
为之司命:成为他们的命运。
若令有废,是夺其命:如果这些赏赐被废除,就是夺走他们的生命。
兄弟怡怡,乡里归德:兄弟和睦,乡里人都归顺他的德行。
廪谷:廪谷指的是仓库中的粮食。
主者:指主管仓库的官员。
小斛:小斛是指容量较小的斗,这里指用小斗量粮食。
欺众:欺骗众人。
借汝一死厌众:让你死来平息众怒。
粮谷:粮谷是指粮食和谷物。
典主粮谷:负责管理粮食。
家兄:指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
典:主管。
徐详:指徐详,曾任蜀汉的官员。
陆逊:三国时期吴国著名的军事家。
启至尊:向皇帝启奏。
吴郡太守:吴郡的行政长官。
出台仓谷振之:打开仓库的粮食来救济饥民。
被劾:被弹劾,受到指控。
何山:指何山,后梁时期的人物。
萧詧:后梁的皇帝。
射之妙:射箭的技艺。
脱一箭中两:一箭射中两只。
龙骧将军:古代武官的职位。
骅骝:指骏马。
帛:丝织品,这里指丝织品作为赏赐。
绥抚乡故:安抚故乡。
孤贫者:孤苦贫穷的人。
款:交往。
水旱:洪水和干旱。
契:契约。
质明:天刚亮的时候。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新年。
旱:两季无收。
凶:三季无收。
馈:四季无收。
大夫以下:官员及其以下的普通百姓。
损禄:减少俸禄。
后稷:传说中周朝的农业始祖。
中山:古代的一个地名。
妖怪:指奇异的自然现象或超自然现象。
天祥:天赐的吉祥之兆。
常山:古代的一个地名。
河、汝之间:指黄河和汝水之间。
蕃熟:丰收。
鄙田:轻视耕田。
衣帛:穿着丝绸。
笑蚕:嘲笑养蚕的人。
惑:迷惑。
万民之命:民众的生命之源。
国之重宝:国家的宝贵财富。
八谷八星:指天空中的八颗星,分别对应八种谷物。
五车:古代的一种车。
禾:谷物。
麦:小麦。
荠:一种草本植物。
女夷:传说中的天帝之女。
司时:掌管时间。
和春阳:与春天的阳光和谐。
享谷本:享受谷物的根本。
雄鸠:一种鸟类,雄鸠养,即雄鸠养育谷物。
帝候岁:皇帝预测年成。
鬻官者:卖官鬻爵的人。
囊洞内虚:口袋破了,里面的东西都空了,比喻财富耗尽。
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的谋士。
晋阳:古代的一个地名。
黎庶:普通百姓。
石数钱:一石谷子的价格。
播厥百谷:播种各种谷物。
稑:谷物成熟。
续:连续。
神农:传说中的农业始祖。
百草之实:各种草的果实。
咸苦之味:各种味道,包括咸和苦。
汜胜之书:古代农书。
小豆:绿豆。
麻:麻类植物。
秫:高粱。
小麦:小麦。
大麦:大麦。
戍:古代的一种时间单位。
子:古代的一种时间单位。
论衡:《论衡》是东汉时期王充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哲学著作,以批判神学和迷信为主,强调实证主义。
天雨谷:指从天空中降下的谷物,古代民间传说中常有此类现象,但《论衡》认为这是误解。
建武三十一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即公元55年。
陈留: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附近。
夷狄: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谷:指谷物,即粮食作物。
学不勤,则不知道,耕不力则不得谷:这句话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辛勤耕作对于获得粮食的必要性。
服一彩则念女工劳,御一谷则恤农夫勤: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对女工和农夫劳动的尊重。
兵书:指古代军事著作。
将军得天道,大吉:古代认为将军能得到天意,是吉祥的征兆。
梦书:指古代占梦的书籍。
殷谡:古代人物,字伯起。
羊祜:古代人物,字叔子。
耒阳县:古地名,位于今湖南省。
扶海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中岛屿。
自然谷:古代传说中的自然生长的谷物。
孝元竟宁元年:西汉元帝刘奭的年号,即公元前33年。
琅琊诸葛氏:古代人物,姓诸葛。
异苑:古代志怪小说集。
凉州张骏:古代凉州地区的一位统治者。
东京赋:东汉张衡所著的赋文。
谢赐谷表:三国时期曹植向皇帝上表感谢赐予粮食的文书。
谢玄书·奏:古代文献中的一种文体,谢玄向皇帝上奏的内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百谷部-卷一-评注
《论衡》中的这段文字,首先对‘天雨谷’这一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看到‘天雨谷’,是因为谷粒随着疾风飞扬,最终落在地上,而非天降。这种解释体现了古代中国哲学中的自然观,即认为自然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而非神秘主义所能解释。作者进一步指出,夏日雨,冬寒凝雪,谷从地起,这些自然现象都有其发生的条件,而非随意发生。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认识。
《世要论》中的两句话,分别强调了学习和耕作的重要性。第一句‘学不勤,则不知道’,指出学习需要勤奋,只有通过勤奋的学习,才能获得知识。第二句‘耕不力则不得谷’,强调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只有通过辛勤的耕作,才能收获粮食。这两句话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知识积累和劳动价值的重视。
《兵书》中的这句话,将五谷与军事联系起来,认为军中地生五谷是将军得到天道的象征,预示着大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军事思想中,对自然现象的重视,以及将其与军事胜利相联系的传统。
《梦书》中的解释,将五谷与财富和食物联系起来,认为梦见五谷是吉祥的预兆,五谷入家预示着家庭的繁荣。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对梦境的解读,以及将其与生活幸福相联系的传统。
《殷氏世传》中的故事,通过殷谡在困境中坚守诚信,最终获得救赎的情节,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诚信的重视,以及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的价值观念。
《羊祜别传》中的描述,展现了羊祜在艰难的环境中,通过合理利用资源,保证了军队的供应,体现了古代中国军事家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的传统。
《风俗通》和《荆州记》中的记载,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丰富性和地域特色,以及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博物志》中的描述,介绍了古代中国对植物的认识,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研究的传统。
《幽明录》中的故事,通过一个神秘的谷粒消失和出现的情节,展现了古代中国对神秘现象的解读,以及将其与人的命运相联系的传统。
《异苑》中的记载,通过凉州天雨五谷的奇异现象,展现了古代中国对自然现象的记录和解读,以及将其与吉祥之兆相联系的传统。
《东京赋》和《谢赐谷表》中的文字,体现了古代中国对贤能和粮食的重视,将二者视为国家的重要财富。
《谢玄书·奏》中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中国对粮食的重视,以及通过粮食来衡量土地产出和资源丰富度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