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疾病部-卷三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疾病部-卷三-原文

○聋

《说文》曰:聋,无闻也。从耳从龙,秦晋谓之〈耳宰〉。(音宰)

又曰:益梁之州谓聋曰〈耳宰〉。秦晋听而不闻,闻而不达,谓之〈耳宰〉。

又曰:生而聋谓之耸。

《释名》曰:聋,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察也。

《左传·僖中》曰: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

《汉书》曰:黄霸为颍川太守,长吏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无失贤者。’

《东观汉记》曰:尹敏迁长陵令。永平五年,诏书捕男子周虑,虑素有名字,与敏善,过候敏,敏坐系免官,出乃叹曰:’瘖聋之徒,贞世之有道者也。何谓察,察而遇斯祸也。’

《老子》曰:五音令人耳聋。

《庄子》曰:耳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而聋者不能自闻。

《淮南子》曰:土地各以类生,水气多瘖,风气多聋。

《说苑》曰:仲尼曰:’非其地而树之,不生。非其人而语之,不听。得其人如聚沙而雨之,非其人若聚聋而鼓之。’

《抱朴子》曰:豹狐之裘不为负薪施,九成六变不为聋夫设。

《谈薮》曰:后魏中书侍郎斐敬宪字伯茂。敬宪新构山亭,与宾客集,谓邢子才曰:’山池始就,愿为一名。’子才曰:’海中有蓬莱山,仙人之所居。掖墅蓬莱。’斐,聋也。敬宪患耳,故以戏之。宪初不晤,於后觉,忻然谓子才曰:’长忌及户高则无宪,公但大语,聋亦何嫌!’

○盲

《广雅》曰:朦、瞍、瞽、盲也。

《方言》曰:半盲为〈目侯〉。(呼钩反。)

《说文》曰:盲,目无眸也。眇,一目小也。眺,目不正也。瞎,目病也。睐,童子不正也。眄,目偏合也。青,目病生医(音缢)也。瞍,无目也。

《周易·履卦》曰:六三,眇能视,跛能履。《象》曰,眇能视,不足以与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毛诗·臣工·有瞽》曰: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礼记·檀弓上》曰: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明,目精也。)曾子吊之,曰:’吾闻之,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间,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而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

又《仲尼燕居》曰: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

《韩诗外传》曰:海之上有勇士,曰菑邱,以勇游於天下。过神渊饮马,其仆曰:’饮马此丈必死。’言:’饮之。’其仆以其言饮之,马果死。菑邱拔剑而入,三日三夜,煞二蛟一龙而去。雷神随而击之十日十夜,眇其左目。

《汉书》曰: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业与同姓字,俱以才能称。京师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之,为小冠,高广二寸。由是京师谓钦为小冠杜子夏,业为大冠杜子夏。

《东观汉记》曰:杜笃仕郡文学掾,以目疾,二十馀年不窥京师。

《魏略》曰:夏侯惇从征吕布,为流矢所中,伤左目。时夏侯渊与惇具为军师,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每照镜恚怒,辄扑镜着地。

《魏略》曰:太祖闻丁仪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妻之,以问五官将。曰:’女人观貌而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子楙。’太祖从之。寻辟仪为掾,到与论议,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当与女,何况但眇乎!’

沈约《宋书》曰:景王婴孩时有目疾,宣王令华他治之。出眼瞠,割去疾,而内之以药。

《梁书》曰:鄱阳王恢有孝性,初镇蜀,所生费太妃犹停都,后於都不豫,恢未之知,一夜忽梦还侍疾,及觉,忧惶废寝食。俄而信至,太妃己瘳。后有目疾,久废视瞻。有道人惠龙,得疗眼术,恢请之。及至,空中忽见圣僧。及惠龙下针,豁然开目,咸谓精诚所致也。

又曰:江紑,(甫鸠反。)字含洁,幼有孝性。年十三,父蒨患眼,紑侍疾将期月,衣不解带。夜梦一僧云:’患眼者,饮惠眼水必差。’及觉说之,莫能解者。紑弟三叔禄与草堂寺智者法师善,往访之,智者曰:’《无量寿经》云:惠眼见贞。’蒨乃因智者答,舍同夏县界牛屯里舍为寺,乞赐嘉名。敕答云:’纯臣孝子往往感应。晋时颜含遂见冥中送药,近见智者以卿弟二息云饮惠眼水。惠眼则第五眼之一号,可以惠眼为名。’及就创造泄,故井水清冽,异於恒泉。依梦中取水洗眼及煮药,稍觉有瘳,因此遂差。时人谓之孝感。

又曰:元帝字世诚,武帝弟七子也。初武帝梦眇目僧执香炉,称托生王宫,既而彩女石氏侍,始褰户幔有风回裙,梁武帝意感幸之,乃生元帝。赐彩女姓曰阮,进为修容。修容常失珠,谓是左右所盗,乃炙鱼目,不知其珠。孝元吞之,信宿之间,珠遂便出,一目致眇。鱼之报焉。

《南史》曰:梁湘东王於江东泛舟,顾而言曰:’今可称有乐。’功曹刘源曰:’子降兮北渚。’王作色曰:’当道目眇眇兮愁予耶?’坐者股栗,酒遂不酣。又劭陵王赋诗戏之曰:’湘东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望贞有全功。’

《后魏书》曰:祖班以罪徙於光州。

别驾张奉礼希大臣意上言:班虽为流囚,常与刺史对坐。

敕报曰:牢掌奉礼。

曰牢者,地牢也。乃为深坑置诸内,夜中以芜菁子烛熏眼,因此失明。

《异苑》曰:丹阳多宝寺,元嘉中,画佛堂作金刚,寺主奴婢恶戏,以刀刮其目眼。

辄见一人甚壮,五彩衣,持小刀挑目精,数夜眼烂,於今永盲。

《后赵书》曰:戎阳,一目瞽。

刘曜寇洛水,复降曜,曜败,生擒起前石。

使人骂曰:’瞎狗何降?’

贼复持瞎来,阳曰:’臣不降即死,死则大王那得复见瞎狗?’

前石笑曰:’瞎狗不足污刀。’活之。

《文子》曰:师旷瞽而为太师。

《列子》曰: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

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孔子,孔子曰:’此吉祥也,以荐上帝。’

居一年,其父无故而盲。

牛又复生白犊,子又问孔子,孔子曰:’吉祥也。’复教以祭。

居一年,其子又盲。

其后楚攻宋,围城,民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丁壮皆乘城,战死者太半。

父子有疾皆免。

及围解,而盲疾俱复。

《庄子》曰:连叔谓肩吾子曰:’夫瞽者,不知文章之观。’

又曰:目之与形,吾不知其异也。盲者不能自见。

又曰:许由曰:’夫眇者,尾馛与乎眉目颜色之好。’

《尹文子》曰:瞽者无目,而耳不可以〈目祭〉察视也,精於听也。

又曰:聋者不歌,尾馛自乐;盲者不观,尾馛接物。

《韩子》曰:寐则盲者不知觉,而使之视,则穷矣。

《淮南子》曰:今夫盲者行於道,遇君子则易道,遇小人则陷於沟壑。

桓谭《新论》曰:余为典乐大夫,得乐家记。

言文帝时,得魏文侯时乐人窦公,年百八十岁,两蔫嘣盲。

帝问其何服食至此,对曰:’臣年十三失明,父母教为乐鼓琴,不导引,不知寿得若何?’

余以为窦公少盲,专一内视故。

《抱朴子》曰:魏武收左慈,慈走入市。

吏传言慈一目眇,葛巾单衣,於是一市皆然也。

又曰:董君异以玉醴与盲人,服之而愈。

《世说》曰:顾恺画殷荆州形,殷不许。

顾曰:’明府正当嫌眼耳。明点童子,飞白拂上,若轻云之蔽月。’

又曰: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作危言。

桓公曰:’矛头淅米剑头炊。’

殷云:’百岁老公攀枯枝,井上辘轳卧小儿。’

殷有一参军云:’盲人骑瞎马临深池。’

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故也。

《法显记》曰:祗洹精舍西北四里有榛,名曰得眼。

本有五百盲人依精舍住,佛为说法,尽还得眼,盲人欢喜,刺杖着地头面作礼。

杖遂生长大,世重之,无敢伐者,遂以得眼为名。

《楚辞·九章》曰:离娄微睇,瞽以为无明。

蔡邕《瞽师赋》曰:夫何朦昧坐瞽兮,心穷忽以郁伊。

目冥而无睹兮,羌永烦以悲愁。

○瘖哑

《释名》曰:云瘖,唵也,唵然无声也。

《汉书》曰:韩延寿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自刻责,吏闻者自伤悔。

其县尉至自刺死,及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死,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吏涕泣,遣吏医治。

又曰: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捃鼹,饮瘖药。

《吴书》曰:程普煞叛者数百人,皆使投火。

即日病瘖,百馀日卒。

《文子》曰:皋陶瘖而为士师。

《淮南子》曰:瘖者使守圉,不可使通语。

又曰:夫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满菩蔻瘖,惊怖为狂。

又曰:水气多瘖。

《黄帝素问》曰:瘖者何病?歧伯曰:’胞之络脉。何以言之?胞络系於肾,少阴脉实,肾系舌本,故不能言’

《续搜神记》曰:沛国一士人,姓周,生三儿,向应可语便哑,皆七八岁。

有一人经门过来,乞问主人此是何声,云:’是仆儿,频生三子,皆哑不能语。’

客曰:’君冥罪还内省,我於外待君。’

主人异其言,知非常人,便入内思,良久而出,谓客曰:’昔为小儿时,当床氏有燕巢,中有三子,其母从外食哺子,子辄出头作声授之,积日如此。时屋下攀得及巢,以指内巢中,燕子亦出口承之,乃取三蒺梨,各与其子吞之,既死。

其母寻还,不复见其子,出户徘徊,悲鸣而去。有此事,今甚悔之。’

客曰:’是矣。’便闻其三儿,言语周正。

《异苑》曰:高惠清隆安中为太傅主簿,忽昼日有群鼠更相衔尾,自屋梁相连至地。

清靴洑瘖疾,数日而亡。

《灵验记》曰:王导,河内人也。

兄弟三人并得时疾。其宅有鹊巢,旦夕翔鸣,闻甚喧噪,俱恶之,念云:’差当治此鸟。’

既差,果张取鹊,断舌而煞之。

兄弟悉得哑疾。

○吃

《说文》曰:’吃,言语难也。’

《方言》云:’讠蹇,极吃也。或谓之轧,或谓之婴。(郭璞曰:’轧,穀气不利也。江东名吃为讠蹇也。’)’

《汉书》曰:’鲁恭王馀口吃难言。’

又曰:’马相如吃而善着书。’

又曰:’扬雄为人简易,口不能剧谈。(剧,甚也。一说剧,遽疾也。言吃不能疾言也。)’

郑玄《自序》曰:’赵商子,字子声,河内温人。博学有秀才,能讲难,而吃不能剧谈。’

《管子》曰:’吾畏事不敢为事,畏言不敢为言,故行年六十如老吃耳。’

《新序》曰:’周昌者,沛人。以军功封汾阴侯,御史大夫。高帝欲废惠帝,立戚夫人子如意。群臣固争,莫能得。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曰:’臣口不能言,然臣则知其不可也。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世说》曰:魏明帝口吃,少言,而内明断。

《世说》曰: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艾艾为是几艾?’邓答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秃

《礼记》曰:秃者不免。

《穀梁传》曰:鲁季孙行父秃,聘于齐,齐使秃者御。(音迓)

蔡邕《独断》曰:古帻无巾,如今半帻而己。王莽乃始施巾,故语曰:’王头秃〈巾秃〉帻施屋。’

《秦书》曰:苻坚徵隐士张臣和至长安,坚赐以衣冠,和辞曰:’年老头秃,不可加冠。’野服而入,既见,求归矣。

○齆

《释名》曰:鼻塞曰齆。

《晋书》曰:谢安,字安石,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不能及,或手掩鼻以斅之也。

崔鸿《春秋后赵录》曰:王谟,字思贤,齆鼻,言不清畅;尫短,无威仪。将拜曲阳令,石勒疑之,长史曰:’请试之。’政教严明,百城尤最。

《幽明录》曰:晋司空桓豁在荆州,有参军教鸲鹆令语,遂无所不名。当大会,令效人语,有一人齆鼻,语难学,因以头内瓮中以效焉。

○龋齿

《释名》曰:龋,朽也。虫啮之齿缺朽也。

《续汉书》曰:桓帝元嘉中,京师妇女作龋齿笑。龋齿笑者,齿痛也。

《淮南子》曰:啄木愈龋。(啄木,食龋虫也。)

又曰:决物治龋,君子不与。

○兔缺

《续晋阳秋》曰:魏咏之生而兔缺,相者云:’后当贵。’年十八,闻荆州殷仲堪帐下有术人能治之,因西上。仲堪与语,令师看焉。师曰:’可割补之,但应百日食粥,不语笑。’咏之曰:’半年不语,亦当治之,况百日也!’师为治而差。

《宋书》曰:孝武狎侮群臣,各有称目,对沧者谓之羊。短长肥瘦皆有比拟,颜师伯缺齿,号之曰齴。

○癭

《说文》曰:癭,颈瘤也。

崔赣《易林》曰:癭瘤疡〈疒录〉,为身害伤。

范晔《后汉书》曰:贞定王刘扬造作谶记云:’赤九之后,癭扬为主。’扬病癭,欲以惑众。

《魏略》曰:贾逵前在弘农,与校尉争公事不得理,乃发愤舍胂。后所病稍大,自启欲割之。太祖惜逵,恐其不活,教谢主薄:’吾闻十人割癭九人死。’逵尤行其意,而癭愈大。

《宋书》曰:杜预病癭,初攻江陵,吴人以瓠壸系狗颈示之。

《山海经》曰:天帝之山有草如葵,名曰杜衡,食之以癭。

《博物志》曰:山居之民多癭。又嵇康《养生论》曰:颈处险而癭。

《庄子》曰:阖跂支离无脤。瓮盎大癭。

《典术》曰:服食天门冬,治癭除百病。

○伛偻

《礼记·丧服四制》曰:伛者不袒。

《穀梁传·成公》曰:曹公子手偻,聘於齐,齐使伛者御,萧同侄子处台笑之。

《孙卿子》曰:周公偻背。

《庄子》曰:子与病曲偻,颐隐於脐,肩高於顶。

《淮南子》曰:木气多偻。

○疣赘

《说文》曰:疣,赘也。

《释名》曰:疣,丘也。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赘,横生一肉,着体。

《梁书》曰:武帝丁嫔生而有赤志,体又多疣。讥纳之,无何并失。

《庄子》曰:彼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夫若然者,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也?

《太玄经》曰:割疣赘恶不得大。

《山海经》曰:单孤之山,滑水出焉。中有滑鱼,状如鱓,其音如梧,食之己疣。

又曰:旄山有鱃鱼,状如鲤,食之者不疣。

○瘤

《释名》曰:瘤,流也。聚而生瘤肿也。

《魏略》曰:晋茎先苦瘤,自割之。会毌丘俭反而瘤发,及俭走,竟以自终。蔡谟表曰,臣先有瘤肿宰牲上十数年,初无患苦,忽自溃。

《晋书》曰:赵王伦得异鸟,问皆不知名。宫西有素衣小儿,言是服刘鸟。伦使录小儿并鸟置牢室,明旦开视,并失所在。伦目上有瘤,时以为妖焉。

沈约《宋书》曰:朱龄石舅头有大瘤,龄石伺敬蔬,密往割之,舅即死。

《列女传》曰:齐宿瘤者,东郭彩桑之女,项有大瘤,故以名焉。闵王出,而女彩桑如故,王召问之,对曰:’授之父母,教彩桑,不教观王。’王曰:’此奇女也。’内以为后。女死后,燕遂屠齐。

○跛躄

《方言》曰:自关西秦晋之间,足蹇谓之逴。(敕略反。)

《周易归妹·初九》曰:归妹以娣,跛能履。

《礼记·丧服四制》曰:跛者不踊,身有痼疾,不可犯礼也。

《左传·宣公下》曰:晋侯使郄克会于齐,顷公帷妇人使观之。郄子登,妇人笑於房。(跛而登,故笑之。)

又《穀梁传·成公》曰:卫孙良夫跛,郄克眇,聘於齐,齐使跛者御跛,萧同叔子处台笑之。

《春秋后语》曰:秦攻赵急,求救於齐。齐王曰:’必长安君为质。’长安君者,太后之小子也。太后爱之,不肯遣,大臣强谏,太后怒。左师触龙请见太后,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恐太后体亦有所苦也。’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耳。’因是,太后怒色稍解,乃徐说之,太后从之。

又曰:赵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盘散行及,(散音珊。)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

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不幸有跛躄之疾,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者头。’平原曰:’诺。’及躄者去,平原君笑曰:’竖子欲以一笑之故,煞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煞。

居岁余,门下客稍稍引去,过半。平原君怪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煞笑躄者。’于是平原君斩所笑美人头,造躄者而谢焉。

《汉书》贾谊上书曰:天下之势,方病大瘇。非徒病瘇,又苦炙盩。(灸,脚掌。盩,古戾字,谓反戾也。)

又曰:方今天下又类辟且病痱。(辟,足疾。痱音肥,风疾也。)夫辟者一面痛,痱者一方痛。

又曰:哀帝有痿痹。(如淳曰:两足不能相过曰痿。)

‘《齐书》曰:始安王遥光字元晖,生而躄疾,高帝谓不堪奉拜祭祀,欲封其弟。武帝谏,乃以遥光袭爵。足病不得同朝列,常乘与自望贤门入。遥光多忌,人有饷屐者,以为戏己,大被嫌责,为笺云:智不乃葵。亦忤旨。’

‘《唐书》曰:贾直言者,父道冲以伎术得罪,赐鸩于路。直言伪令其父拜四方,辞上下神祇,伺使者视稍怠,即取其鸩以饮,遂迷仆而死。明日,鸩泄于足而后复苏。代宗闻之,减父死,直言亦自病躄。’

‘《淮南子》曰:冠难至,躄者告盲者,负而走,两人皆得其能也。故使瘖者语,使躄者走,大失其所也。’

‘○偏枯(附)’

‘《长沙耆旧传》曰:夏叔丁母忧,过礼,遂患风湿,一脚偏枯。皇甫谧表曰:久婴笃疾,半身不仁,右脚偏小。’

‘○尰’

‘《毛诗·巧言》曰: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肿足为尰,骭疡为微。)’

‘《汉书·贾谊传》谊上书曰:’方今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股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失之不治,必为锢疾。(坚久之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己。’

‘《淮南子》曰:岸下气多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疾病部-卷三-译文

《说文》说:聋,就是没有听觉。由耳朵和龙组成,秦晋地区称之为‘耳宰’。(音宰)

又说:益梁州的地区把聋称为‘耳宰’。秦晋地区的人听而不闻,闻而不理解,称之为‘耳宰’。

又说:生来就聋的人称之为‘耸’。

《释名》说:聋,就像被笼罩一样,处于蒙蔽之中,无法察觉。

《左传·僖中》说:耳朵听不到五声之和就是聋。

《汉书》说:黄霸担任颍川太守时,有一位名叫许丞的长官年老多病且聋,督邮白想要驱逐他。黄霸说:‘许丞是一位清廉的官员,虽然年老,但还能行礼迎接,只是听力有些重,这有什么关系呢?而且要好好帮助他,不要失去一位贤才。’

《东观汉记》说:尹敏被任命为长陵令。永平五年,皇帝下诏书要逮捕男子周虑,周虑与尹敏关系良好,前来拜访尹敏,尹敏被拘禁后免去了官职,出来后感叹说:‘聋哑之人,是贞洁世上的有道德者。怎么能说他们没有察觉,察觉了却遭遇这样的灾祸呢。’

《老子》说:五音会让人耳朵聋。

《庄子》说:耳朵和身体,我不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但聋子却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

《淮南子》说:土地各自按照自己的类别生长,水气多导致哑,风气多导致聋。

《说苑》说:孔子说:‘不是适合种植的地方却去种植,不会生长。不是适合对话的人却去交谈,不会听懂。得到合适的人就像聚集沙子下雨一样,不是合适的人就像聚集聋子敲鼓一样。’

《抱朴子》说:豹狐的皮衣不是为了背柴火的人而制作的,九变六音的乐曲不是为了聋子而创作的。

《谈薮》说:后魏中书侍郎斐敬宪字伯茂。斐敬宪新建了一座山亭,与宾客聚会,对邢子才说:‘山池刚刚建成,希望给它起一个名字。’子才说:‘海中有蓬莱山,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就把山亭命名为“掖墅蓬莱”吧。’斐敬宪是聋子,因为他的耳朵有病,所以用这个玩笑来戏弄他。斐敬宪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才意识到,高兴地对子才说:‘长忌和户高就没有我斐敬宪了,您只管大声说话,聋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广雅》说:朦、瞍、瞽、盲都是盲的意思。

《方言》说:半盲称为‘目侯’。(呼钩反。)

《说文》说:盲,就是眼睛没有瞳孔。眇,一只眼睛小。眺,眼睛不正。瞎,眼睛有病。睐,小孩子眼睛不正。眄,眼睛偏斜。青,眼睛有病,生了医病(音缢)。

《周易·履卦》说:六三,眇能视,跛能履。《象》说,眇能视,不足以与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毛诗·臣工·有瞽》说:有瞽有瞽,在周之庭。

《礼记·檀弓上》说:子夏失去了儿子也失去了视力。(明,目精也。)曾子去慰问他,说:‘我听说,朋友失去了视力就要为他哭泣。’曾子哭泣,子夏也哭泣,说:‘天啊!我有什么罪呢。’曾子生气地说:‘商,你有什么罪呢?我在洙、泗之间陪你事奉老师,退隐在西河之上,让西河之民把你当作老师,这是你的第一个罪。失去了你的亲人,让民众没有听说过,这是你的第二个罪。失去了儿子也失去了视力,这是你的第三个罪。你还说有什么罪呢?’子夏扔掉他的手杖跪拜,说:‘我错了!我错了!’

又《仲尼燕居》说:治理国家而没有礼,就像盲人没有引导一样,迷茫不知该往哪里去。

《韩诗外传》说:海上有勇士,名叫菑邱,以勇猛游历天下。路过神渊饮水马,他的仆人说:‘在这里饮水马一定会死。’菑邱说:‘就喝吧。’他的仆人按照他的话做了,马果然死了。菑邱拔剑进入水中,三天三夜,杀死了两条蛟龙和一条龙而离去。雷神跟随他打击了十天十夜,瞎了他的左眼。

《汉书》说:杜钦字子夏,年轻时喜欢经书,家境富裕但一只眼睛偏盲,所以不喜欢做官。茂陵的杜业与他同姓,都以才能著称。京城的士人把杜钦称为盲子夏,以示区别。杜钦不喜欢这样,所以戴了一顶小帽子,高广二寸。因此京城的人把杜钦称为小冠子夏,杜业为大冠子夏。

《东观汉记》说:杜笃担任郡文学掾,因为眼睛有病,二十多年没有去京城。

《魏略》说:夏侯惇跟随征讨吕布,被流箭射中,伤了左眼。当时夏侯渊和惇都是军师,军中称惇为盲夏侯,惇不喜欢这样,每次照镜子都会愤怒地打翻镜子。

《魏略》说:太祖听说丁仪是令士,虽然没见过,想要把爱女嫁给他,就问五官将。五官将说:‘女人注重外貌和礼节,眼睛不方便,确实担心爱女未必会喜欢。不如把女儿嫁给伏波子楙。’太祖同意了。不久任命丁仪为掾,到任后与他讨论,赞赏他的才华,说:‘丁掾喜欢士人!即使他双眼失明,也应该把女儿嫁给他,何况只是半盲呢!’

沈约《宋书》说:景王婴孩时就有眼睛的疾病,宣王让华佗治疗。取出眼睑,割去病患,然后用药填充。

《梁书》说:鄱阳王恢有孝心,起初镇守蜀地,他的母亲费太妃还留在都城,后来在都城生病,恢不知道,一天夜里忽然梦见回到家中照顾母亲,醒来后非常担忧,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不久收到信件,得知太妃已经痊愈。后来又有眼睛的疾病,长时间不能视物。有道人惠龙懂得治疗眼睛的方法,恢请他来。等到惠龙下针时,眼睛突然睁开,大家都认为是精诚所至。

又曰:江紑,字含洁,幼时就有孝心。十三岁时,他的父亲江蒨眼睛有病,江紑照顾他近一个月,衣不解带。夜里梦见一位僧人说:‘患眼的人,喝了惠眼水就会好。’醒来后告诉了父亲,没有人能理解。江紑的弟弟三叔江禄与草堂寺的智者法师关系良好,前往拜访他,智者说:‘《无量寿经》说:惠眼见贞。’江蒨于是通过智者回答,在夏县界牛屯里建造了一座寺庙,请求赐名。皇帝回答:‘纯臣孝子往往有感应。晋时颜含就见到冥中送药,最近看到智者用你的弟弟二息云饮惠眼水。惠眼是第五眼之一,可以以惠眼为名。’等到寺庙建成,井水清澈,不同于寻常泉水。按照梦中的方法取水洗眼和煮药,渐渐觉得有所好转,因此最终痊愈。当时人称他为孝感。

又曰:元帝字世诚,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起初武帝梦见一个瞎眼的僧人拿着香炉,自称托生王宫,不久彩女石氏侍奉,然后掀开帘幕有风回裙,梁武帝感到幸运,于是生了元帝。赐彩女姓阮,进封为修容。修容经常丢失珍珠,认为是左右偷的,于是用鱼眼炙烤,不知道那是珍珠。孝元吞下它,几天后,珍珠就出来了,一只眼睛因此瞎了。鱼以这种方式报复。

《南史》说:梁湘东王在江东泛舟,回头说:‘现在可以称为有乐了。’功曹刘源说:‘舟子降兮北渚。’湘东王脸色不悦地说:‘当道目眇眇兮愁予耶?’在座的人吓得腿都软了,酒也喝不下去了。又有一个名叫劭陵王的人作诗戏弄他说:‘湘东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望贞有全功。’

《后魏书》记载:祖班因为犯罪被流放到光州。别驾张奉礼迎合大臣的心意,向上报告说:祖班虽然是流放的囚犯,但经常与刺史面对面坐着。皇帝下令回复说:把张奉礼关进地牢。‘牢’指的是地牢。于是挖了一个深坑,把张奉礼放进去,夜晚用芜菁子点燃的蜡烛熏他的眼睛,因此他失明了。

《异苑》记载:丹阳的多宝寺,在元嘉年间,画佛堂时画了金刚,寺里的奴婢恶作剧,用刀刮他的眼睛。突然出现一个身材魁梧的人,穿着五彩衣服,拿着小刀挑他的眼珠,连续几个晚上眼睛都烂了,从此以后就永远失明了。

《后赵书》记载:戎阳人一目失明。刘曜侵犯洛水,戎阳再次投降给刘曜。刘曜战败后,戎阳被活捉,刘曜的石起前骂他:‘瞎狗你为什么投降?’敌人又把他的瞎眼拿给刘曜看,戎阳说:‘我不投降就会死,死了大王怎么还能再见到瞎狗?’石起前笑着说:‘瞎狗不值得污辱刀。’于是放了他。

《文子》记载:师旷虽然失明,却成为了太师。

《列子》记载:宋国有一个喜欢行善的人,三代都不懈怠。他家的黑牛生了一只白犊,他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这是吉祥的,用来祭拜上帝。’过了一年,他的父亲无缘无故地失明了。牛又生了一只白犊,他的儿子又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这是吉祥的。’又教他祭拜。过了一年,他的儿子也失明了。后来楚国攻打宋国,围城,人们交换孩子吃,分割尸骨来煮食。壮年人都上城防守,战死者大半。父子都有病都被免了。等到围城解除,他们的盲疾都恢复了。

《庄子》记载:连叔对肩吾子说:‘盲人不知道文章的观赏。’又说:‘眼睛和身体,我不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盲人不能看见自己。’又说:‘许由说:‘盲人不知道眉毛和眼睛的颜色是否好看。’

《尹文子》记载:‘盲人没有眼睛,耳朵不能用来观察,但听觉很敏锐。’又说:‘聋子不唱歌,自己快乐;盲人不看,自己触摸东西。’

《韩子》记载:‘睡觉时盲人不知道自己是在睡觉,如果让他们去看,就会迷失方向。’

《淮南子》记载:‘现在盲人在路上走,遇到君子就改变道路,遇到小人就掉进沟里。’

桓谭的《新论》记载:我担任典乐大夫,得到了乐家的记载。说文帝时,得到了魏文侯时期的乐人窦公,他一百八十岁,两眼都瞎了。皇帝问他为什么能活到这个岁数,他回答说:‘我十三岁时失明,父母教我弹琴,我不懂得导引,不知道寿命能有多长?我认为窦公小时候就失明了,专注于内视的修炼。’

《抱朴子》记载:魏武收服了左慈,左慈逃入市场。官吏传言左慈一只眼瞎,戴着葛巾,穿着单衣,于是整个市场的人都这样了。

《抱朴子》又记载:董君异给盲人喝了玉液,他们喝了之后眼睛就好了。

《世说》记载:顾恺之画殷荆州的像,殷荆州不同意。顾恺之说:‘明府您应该是不满意眼睛吧。我用轻点的笔触在童子脸上,就像轻云遮住了月亮。’

《世说》又记载:桓南郡和殷荆州说话时,桓公说了一句危险的话。桓公说:‘矛头淅米剑头炊。’殷荆州说:‘百岁老翁攀枯枝,井上辘轳卧小儿。’殷荆州有一个参军说:‘盲人骑瞎马临深池。’殷荆州说:‘太过分了。’这是因为桓南郡眼睛瞎的缘故。

《法显记》记载:祗洹精舍西北四里有棵榛树,名叫得眼。原本有五百个盲人住在精舍里,佛为他们说法,都恢复了视力,盲人们非常高兴,用杖在地上头面作礼。杖于是生长起来,变得很大,世人很重视它,没有人敢砍伐,于是以得眼为名。

《楚辞·九章》记载:离娄微微地看着,盲人却以为他看不见。

蔡邕的《瞽师赋》记载:为什么盲人坐在那里,心里却很痛苦,眼睛看不见,心里充满了悲伤和忧愁。

关于哑巴,《释名》记载:‘哑’,就是‘唵’,唵然无声。

《汉书》记载:韩延寿对待下属非常宽厚,但约定非常明确,有人欺负他,韩延寿自己责罚自己,听到的人也自感愧疚。他的县尉从外面回来后自杀了,他的门下掾也自杀了,被人救活后因为哑了不能说话。韩延寿听到后,对着掾吏哭泣,派人去治疗。

《汉书》又记载:吕后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她的眼睛,给她喝了哑药。

《吴书》记载:程普杀了数百个叛乱的人,都让他们跳进火里。当天他就病了,哑了,过了一百多天就死了。

《文子》记载:皋陶虽然哑了,却成为了士师。

《淮南子》记载:哑巴被派去守圉,不能让他说话。

《淮南子》又记载:女人大怒会伤害阴气,大喜会伤害阳气,满腹忧愁会哑,惊恐会发狂。

《黄帝素问》记载:哑巴是什么病?歧伯说:‘是胞络的病。为什么这么说呢?胞络与肾脏相连,少阴脉充实,肾脏连着舌根,所以不能说话。’

《续搜神记》记载:沛国一个姓周的士人,有三个儿子,从小就哑了,七八岁都不会说话。有一天一个人经过门口,问他这里是不是哑巴的儿子,说:‘这里有三个哑巴儿子,都七八岁了。’客人说:‘你应该反省自己的罪过,我在外面等你。’主人觉得这人的话不寻常,知道他不是普通人,就进去思考了很久,然后出来对客人说:‘小时候,床氏有个燕子窝,窝里有三个儿子,他们的母亲从外面喂食,孩子们就抬头发出声音。这样过了很久。当时屋下可以够到燕子窝,我用手指伸进去,燕子也张嘴接食物,我就取了三个蒺藜,让他们吞下去,他们就死了。他们的母亲回来后,没看到孩子们,出门徘徊,悲伤地离开了。有这件事,现在很后悔。’客人说:‘是的。’于是他的三个儿子都能说话了。

《异苑》记载:高惠清在隆安年间担任太傅主簿,有一天白天有群老鼠互相咬尾巴,从屋梁连到地上。高惠清得了哑病,几天后就死了。

《灵验记》记载:王导,河内人。兄弟三人同时得病。他们家有个喜鹊窝,早晚都飞翔鸣叫,听得很吵闹,他们都讨厌它,想着:‘应该整治这只鸟。’病好后,果然抓了喜鹊,割断它的舌头杀了。兄弟三人都得了哑病。

关于口吃,《说文》记载:‘吃’,说话困难。

《方言》记载:‘讠蹇’,非常口吃。也有人叫它‘轧’,或者叫‘婴’。(郭璞说:‘轧’,谷物不顺畅。江东把口吃叫做‘讠蹇’。)

《汉书》记载:鲁恭王刘余口吃,说话困难。

《汉书》又记载:马相如口吃,但擅长写书。

《汉书》又记载:扬雄为人简单,口不能快速说话。(‘剧’,非常。一说‘剧’,迅速。意思是口吃不能快速说话。)

郑玄的《自序》记载:赵商子,字子声,河内温人。博学有才华,能讲解难题,但口吃不能快速说话。

《管子》记载:我害怕做事,不敢做;害怕说话,不敢说,所以年纪到了六十岁,就像老口吃的人一样。

《新序》记载:周昌,沛人。因为军功被封为汾阴侯,担任御史大夫。汉高祖想废掉惠帝,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群臣坚决反对,没有人能说服他。周昌在朝廷上强烈反对,皇帝问他为什么,周昌因为口吃,说:‘我口不能言,但我知道这是不可以的。陛下即使想废掉太子,我期期不奉诏。’

《世说》说:魏明帝说话口吃,很少说话,但内心非常聪明果断。

《世说》说:邓艾说话口吃,说话时总是重复‘艾艾’。晋文王戏弄他,说:‘艾艾这是几个艾?’邓艾回答说:‘凤啊凤啊,所以是一只凤。’

《礼记》说:秃头的人不免税。

《穀梁传》说:鲁国的季孙行父秃头,出使到齐国,齐国派一个秃头的人来迎接他。(音迓)

蔡邕的《独断》说:古代的帽子没有巾,现在只有一半的帽子而已。王莽才开始使用巾,所以有句话说:‘王头秃(巾秃)帻施屋。’

《秦书》说:苻坚征召隐士张和到长安,苻坚赐给他衣服和帽子,和辞谢说:‘年纪大了头发秃了,不能戴帽子。’他穿着野服进去,见面后,就要求回去。

《释名》说:鼻子堵塞叫齆。

《晋书》说:谢安,字安石,本来能模仿洛阳的书生吟咏,因为有鼻疾,所以他的声音沙哑。名流喜欢他的吟咏但比不上他,有的人用手捂住鼻子来学习他的声音。

崔鸿的《春秋后赵录》说:王谟,字思贤,鼻子堵塞,说话不流畅;身体瘦弱,没有威仪。将要任命他为曲阳令,石勒怀疑他,长史说:‘请试试他。’王谟处理政事严格明确,百城之中他是最出色的。

《幽明录》说:晋朝司空桓豁在荆州时,有一个参军教鹦鹉说话,鹦鹉学会了各种语言。在大会时,让他模仿人说话,有一个鼻子堵塞的人,说话很难模仿,于是他把头伸进瓮里来模仿。

《释名》说:龋,是朽的意思。虫蛀牙齿,导致牙齿损坏。

《续汉书》说:汉桓帝元嘉年间,京城妇女流行龋齿笑。龋齿笑,是指牙齿疼痛。

《淮南子》说:啄木鸟可以治疗龋齿。(啄木,吃龋虫。)

又《淮南子》说:决物可以治疗龋齿,君子不参与。

《续晋阳秋》说:魏咏之生下来时兔牙缺失,相面的人说:‘以后会显贵。’十八岁时,听说荆州殷仲堪帐下有一个术士能治疗这种病,于是西行。殷仲堪与他交谈,让他去看医生。医生说:‘可以割除并修补,但应该百日吃粥,不说话笑。’咏之说:‘半年不说话,也应当治疗,何况百日呢!’医生为他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宋书》说:孝武帝亲近侮辱群臣,各有称呼,对驼背的人称为羊。不论身材高矮胖瘦都有相应的比喻,颜师伯牙齿缺失,被称为齴。

《说文》说:癭,是颈部的瘤。

崔赣的《易林》说:癭瘤恶疮,对身体有害。

范晔的《后汉书》说:贞定王刘扬造作谶记说:‘赤九之后,癭扬为主。’刘扬患有癭病,想以此来迷惑众人。

《魏略》说:贾逵之前在弘农,与校尉争论公事得不到公正处理,于是发愤割除。后来病情加重,他自己上书请求割除。太祖曹操爱惜贾逵,担心他活不下来,教导谢主薄说:‘我听说十个人割癭有九个人死。’贾逵特别遵循他的意思,但癭病却更加严重。

《宋书》说:杜预患有癭病,最初攻打江陵,吴人用葫芦系在狗的脖子上给他看。

《山海经》说:天帝之山有一种草像葵花,名叫杜衡,吃了它可以治疗癭。

《博物志》说:山居的人很多患有癭。又嵇康的《养生论》说:颈部位置险恶,容易生癭。

《庄子》说:身体扭曲,支离破碎,没有嘴唇。大腹便便,颈部有大的癭。

《典术》说:服用天门冬,可以治疗癭病,去除百病。

《礼记·丧服四制》说:驼背的人不脱衣。

《穀梁传·成公》说:曹国的公子手驼背,出使到齐国,齐国派一个驼背的人来迎接他,萧同侄子站在台上嘲笑他。

《孙卿子》说:周公驼背。

《庄子》说:你与病态弯曲,下巴隐藏在肚脐里,肩膀高过头顶。

《淮南子》说:木气多弯曲。

《说文》说:疣,是赘生物。

《释名》说:疣,是丘,长在皮肤上,聚集起来像地面上的丘陵。赘,是横生的肉,附着在身体上。

《梁书》说:武帝的妃子丁嫔生下来就有红色的胎记,身体上有很多疣。讥讽她的人,不久都失去了。

《庄子》说:他把出生看作是附加的赘生物,把死亡看作是割除赘生物,如果这样的话,怎么知道生死先后在哪里呢?

《太玄经》说:割除疣赘恶物不能做得太大。

《山海经》说:单孤之山,滑水从这里流出。水中有一种鱼,形状像鳅,声音像梧,吃了它可以治疗疣。

又《山海经》说:旄山有一种鱼,形状像鲤鱼,吃了它的人不会长疣。

《释名》说:瘤,是流动的意思。聚集起来形成肿瘤。

《魏略》说:晋朝的茎先患有瘤,自己割除。恰逢毌丘俭造反,瘤病发作,等到毌丘俭逃跑,最终因瘤病而死去。蔡谟上表说,我之前在宰牲上有瘤肿十多年,最初没有痛苦,突然自己溃烂。

《晋书》说:赵王伦得到一只异鸟,问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宫西有一个穿白衣的小孩子,说这是服刘鸟。赵王伦让人把小孩子和鸟关在牢房里,第二天打开一看,都消失了。赵王伦额头上长有瘤,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妖异。

沈约的《宋书》说:朱龄石的舅舅头上有一个大瘤,朱龄石在舅舅吃素的时候,偷偷地去割除,舅舅就死了。

《列女传》说:齐国的宿瘤者,是东郭彩桑的女儿,脖子上有一个大瘤,因此得名。齐王出巡,而彩桑如故,齐王召见她,问她:‘把你的女儿交给我,教彩桑,不教看我。’齐王说:‘这是一个奇女子。’齐王认为她会成为皇后。女子死后,燕国就进攻齐国。

《方言》说:从关西到秦晋之间,脚跛叫逴。(敕略反。)

《周易归妹·初九》说:归妹以娣,跛能履。

《礼记·丧服四制》说:跛脚的人不跳跃,身体有长期疾病,不可违反礼节。

《左传·宣公下》说:晋侯派郄克到齐国去会盟,齐顷公让宫中的妇女观看。郄子登上,妇女们在房间里笑他。(因为他跛脚,所以被笑。)

又《穀梁传·成公》说:卫国的孙良夫跛脚,郄克瞎眼,出使到齐国,齐国派一个跛脚的人来迎接一个跛脚的人,萧同叔子站在台上嘲笑他们。

《春秋后语》说:秦国攻打赵国很急,向齐国求救。齐王说:‘必须长安君作为人质。’长安君是太后的儿子,太后疼爱他,不肯送,大臣们强行劝谏,太后生气。左师触龙请求见太后,说:‘老臣脚有病,不能快跑,很久没有见到您了,我私下担心您的身体也有所不适。’太后说:‘老妇人靠车出行。’因此,太后的怒色稍微缓解,于是慢慢地说服她,太后同意了。

又有人说:赵国的平原君家里有一座楼靠近民家,民家有个跛脚的人,他一跩一跩地走着,刚好经过,(跩的音近似珊。)平原君的美女们住在楼上,看到他大笑。第二天,那个跛脚的人来到平原君的家门口,请求说:‘我不幸患有跛脚的疾病,而您的后宫却看着我笑,我希望得到那些笑我的人的头。’平原君说:‘好吧。’等那个跛脚的人离开后,平原君笑着说:‘这个小子竟然因为一笑的事,想要杀掉我的美人,这不是太过分了吗!’但最终并没有杀掉她。过了一年多,门下的宾客们逐渐离开,超过了一半。平原君感到奇怪,有一个人上前对他说:‘正是因为您没有杀掉那个笑跛脚的人。’于是平原君砍下了那个被他嘲笑的美人的头,去向那个跛脚的人道歉。

《汉书》中贾谊上书说:天下的形势,正像患有严重的脚病一样。不仅脚病严重,还苦于脚掌上的硬茧。(脚掌上的硬茧叫做炙盩,古时候的‘戾’字,意思是反戾。)。

又说:现在天下的形势又像是有脚病和风疾。(脚病叫做辟,风疾叫做痱,痱的音近似肥。)辟病的人一边脚痛,痱病的人一边脚痛。

又说:哀帝有瘫痪的病。(如淳说:两脚不能相互交叉叫做瘫痪。)。

《齐书》说:始安王遥光字元晖,生下来就有跛脚的疾病,高帝认为他不能胜任祭祀等礼仪,想要封他的弟弟为王。武帝劝阻,于是让遥光继承了爵位。由于脚病不能和朝臣一起站立,他常常乘坐车辇从望贤门进入。遥光有很多忌讳,有人送给他鞋子,他认为是在戏弄自己,因此受到严厉的责备,他在信中说:‘你的智慧不如向日葵。’也因此触怒了皇帝。

《唐书》说:贾直言的父亲贾道冲因为某种技艺得罪了人,在路上被赐予毒酒。贾直言假装让他的父亲向四面八方拜祭,辞别天地神灵,等使者稍微放松警惕时,他就取过毒酒让父亲喝,结果父亲昏迷倒地而死。第二天,毒酒从脚部流出,父亲才苏醒过来。代宗听说这件事后,减轻了对父亲的处罚,贾直言也因此得了跛脚病。

《淮南子》说:当灾难来临时,跛脚的人告诉盲人,背着盲人逃跑,两个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能力。因此,让哑巴说话,让跛脚的人走路,这是大失其所的行为。

偏枯(附):《长沙耆旧传》说:夏叔丁的母亲去世,他过于守礼,因此患上了风湿病,一只脚偏枯。皇甫谧上表说:长期受到严重的疾病困扰,半身失去知觉,右脚变得很小。

尰:《毛诗·巧言》说:那个人是谁,住在河边的芦苇丛中。没有拳头,没有勇气,只是制造混乱的阶梯。既然脚肿得厉害,脚踝生疮,你的勇气在哪里?(脚肿叫做尰,脚踝生疮叫做微。)。

《汉书·贾谊传》中贾谊上书说:‘现在天下的形势,正像患有严重的脚病一样,一条腿的粗细几乎像腰,一个脚指头的粗细几乎像大腿。如果不治疗,一定会成为长期无法治愈的疾病。(长期的疾病。)即使有扁鹊这样的神医,也无法为自己治疗。

《淮南子》说:岸边下面气多,容易生脚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疾病部-卷三-注解

聋:聋是指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聋有时也用来比喻听而不闻、不理解或不接受某种意见或信息。‘聋’字从耳从龙,在秦晋地区被称为‘耳宰’。‘聋’在古代还指生来就聋的人,称为‘耸’。

耳宰:‘耳宰’是古代对聋的称呼,尤其在秦晋地区使用。‘宰’在这里可能是指控制或影响,‘耳宰’即指耳朵无法正常接收和处理声音。

益梁之州:益梁之州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具体指代可能因时代而异。

生而聋:生来就聋的人。

笼:‘笼’在这里比喻被蒙蔽或遮蔽,无法洞察事物的真相。

五声之和:五声是指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之和即和谐的音乐。

颍川太守:颍川太守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颍川地区的行政事务。

长吏:长吏是指地方行政官员。

许丞:许丞是古代官职,是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

督邮:督邮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吏。

长陵令:长陵令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长陵地区的行政事务。

永平五年:永平五年是东汉汉明帝的年号,对应公元62年。

诏书:诏书是古代皇帝发布的命令或文告。

周虑:周虑是古代人名。

尹敏:尹敏是古代人名。

瘖聋:瘖聋指的是哑巴和聋子,这里比喻道德高尚但命运多舛的人。

五音:五音是指古代音乐中的五个基本音阶。

形:形指人的身体。

土地:土地指大地,这里比喻环境或条件。

水气:水气是指水中的气体。

风气:风气指风的状态或风的影响。

九成六变:九成六变是指古代音乐中的九个基本音阶和六个变化音阶。

聋夫:聋夫指聋人。

山亭:山亭是指在山中的亭子,通常供人休息或观赏风景。

掖墅:掖墅是指靠近郊外的别墅。

蓬莱山:蓬莱山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山,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掖墅蓬莱:‘掖墅蓬莱’是指将别墅命名为‘蓬莱山’,寓意仙境。

朦:朦是指视力模糊不清。

瞍:瞍是指眼睛失明。

瞽:瞽是指失明的人。

盲:盲是指眼睛失明。

眇:眇是指视力不好,一目小。

眺:眺是指眼睛不正。

瞎:瞎是指眼睛有病。

睐:睐是指儿童眼睛不正。

眄:眄是指眼睛偏斜。

青:青是指眼睛生病的症状。

眇能视:眇能视是指虽然视力不好但仍然能看见。

跛能履:跛能履是指虽然腿脚不便但仍然能行走。

周之庭:周之庭是指周朝的朝廷。

子夏:子夏是古代人名,孔子弟子。

西河之上:西河之上是指西河地区,这里指子夏的居所。

神渊:神渊是指神秘的水源。

菑邱:菑邱是古代地名。

眇其左目:眇其左目是指使他的左眼失明。

茂陵杜业:茂陵杜业是古代人名。

京师:京师是指都城,这里指长安。

衣冠:衣冠是指士人,这里指京城的士人。

京师衣冠:京师衣冠是指京城的士人。

小冠:小冠是指一种较小的帽子。

大冠:大冠是指一种较大的帽子。

郡文学掾:郡文学掾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地方文化教育。

流矢:流矢是指箭。

夏侯惇:夏侯惇是古代人名。

夏侯渊:夏侯渊是古代人名。

五官将:五官将是古代官职,负责管理宫廷事务。

伏波子楙:伏波子楙是古代人名。

丁仪:丁仪是古代人名。

令士:令士是指有才能的士人。

爱女:爱女是指皇帝的女儿。

丁掾:丁掾是指丁仪的官职。

才朗:才朗是指有才华的人。

景王:景王是古代人名。

宣王:宣王是古代人名。

华他:华他是古代人名。

眼曈:眼曈是指眼睛的一部分。

鄱阳王恢:鄱阳王恢是古代人名。

费太妃:费太妃是古代人名。

有道人:有道人是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惠龙:惠龙是古代人名。

圣僧:圣僧是指有德行的僧人。

精诚所致:精诚所致是指通过真诚和努力达到某种效果。

江紑:江紑是古代人名。

蒨:蒨是古代人名。

草堂寺:草堂寺是古代寺庙名。

智者法师:智者法师是古代僧人。

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佛教经典。

冥中:冥中是指阴间。

颜含:颜含是古代人名。

王宫:王宫是指国王的宫殿。

彩女:彩女是指穿着华丽的女子。

石氏:石氏是古代姓氏。

修容:修容是指宫廷中的女官。

阮:阮是古代姓氏。

梁武帝:梁武帝是古代人名,南朝梁的建立者。

元帝:元帝是古代人名,梁武帝的第七子。

彩女石氏:彩女石氏是指梁武帝的宠妃。

褰户幔:褰户幔是指掀开门帘。

梁湘东王:梁湘东王是古代人名,南朝梁的宗室。

刘源:刘源是古代人名。

劭陵王:劭陵王是古代人名。

祖班:祖班是古代一个人物的名字,此处指被流放的官员。

光州:光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别驾:别驾是古代官职,为州刺史的副手,负责辅助刺史处理政务。

张奉礼:张奉礼是古代一个人物的名字,此处指担任别驾的张奉礼。

流囚:流囚是指被流放的囚犯。

刺史:刺史是古代官职,负责一个州的行政事务。

敕报:敕报是指皇帝的命令或回复。

地牢:地牢是古代用来囚禁犯人的地下牢房。

芜菁子:芜菁子是一种植物,其种子可以用来制作照明工具。

烛熏眼:用蜡烛熏眼是一种古代的刑罚,通过熏烤使囚犯失明。

丹阳:丹阳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境内。

多宝寺:多宝寺是古代的一座寺庙。

元嘉: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金刚:金刚是佛教中的一种护法神。

刘曜:刘曜是十六国时期前赵的君主。

戎阳:戎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石:石是指古代的刑具,此处指被刘曜生擒的刘曜。

师旷:师旷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乐师,同时也是一位盲人。

文章:文章在此指文采、辞藻。

观:观指观察、欣赏。

许由:许由是古代的一位隐士。

眇者:眇者指眼睛有视力障碍的人。

尾馛:尾馛是指眼睛的尾端。

眉目颜色:眉目颜色指眉毛和眼睛的颜色,此处指外貌。

精於听:精於听指擅长听觉。

守圉:守圉是指看守圈养动物的场所。

满菩蔻:满菩蔻是指一种植物,此处可能是指某种病症。

差当治:差当治是指应该处理。

差:差在此指病愈。

葛巾:葛巾是指用葛藤编织的头巾。

玉醴:玉醴是指美酒。

殷荆州:殷荆州是指荆州地区的一位官员。

顾恺:顾恺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

殷:殷指殷荆州。

顾:顾指顾恺。

矛头淅米剑头炊:矛头淅米剑头炊是一种比喻,意思是比喻说话困难。

井上辘轳卧小儿:井上辘轳卧小儿是一种比喻,意思是比喻事情不正常。

刺杖:刺杖是指用刺制成的杖。

离娄:离娄是古代的一位著名学者。

微睇:微睇是指眯着眼睛看。

瞽师赋:瞽师赋是蔡邕所作的一篇赋。

朦昧:朦昧是指模糊、不明。

坐瞽:坐瞽是指坐在盲人的位置上。

心穷:心穷是指心情沮丧。

郁伊:郁伊是指心情沉重。

释名:释名是古代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

韩延寿:韩延寿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

欺负:欺负是指欺凌、侮辱。

刻责:刻责是指严厉责备。

断舌:断舌是指割掉舌头。

瘖:瘖是指哑巴,不能说话。

程普:程普是三国时期东吴的一位将领。

沛国:沛国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境内。

周昌:周昌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

沛人:沛人是指沛国的人。

戚夫人:戚夫人是西汉时期汉惠帝刘盈的母亲。

吕后:吕后是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的皇后。

去眼捃鼹:去眼捃鼹是指挖去眼睛和鼻子。

瘖药:瘖药是指使人口不能说话的药物。

吴书:吴书是指记载吴国历史的书籍。

皋陶:皋陶是古代的一位官员,也是一位盲人。

士师:士师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审理案件。

通语:通语是指交流、说话。

惊怖:惊怖是指惊恐、害怕。

狂:狂是指疯狂、失常。

黄帝素问:黄帝素问是古代医学著作。

胞之络脉:胞之络脉是指胞宫的脉络。

肾系舌本:肾系舌本是指肾脏与舌根的联系。

续搜神记:续搜神记是古代的一部志怪小说。

周:周是指姓周的人。

床氏:床氏是指床家的女子。

燕巢:燕巢是指燕子做的巢。

三蒺梨:三蒺梨是指三个蒺藜。

冥罪:冥罪是指罪孽深重。

内省:内省是指反省自己的过错。

吃:吃是指言语困难,口吃。

讠蹇:讠蹇是指言语困难,口吃。

轧:轧是指谷物不顺畅。

婴:婴是指婴儿。

鲁恭王:鲁恭王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诸侯王。

马相如: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扬雄:扬雄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文学家。

郑玄:郑玄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经学家。

赵商子:赵商子是古代的一位人物。

子声:子声是赵商子的字。

河内温人:河内温人是指河内温地的人。

河内:河内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温:温是指温地。

简易:简易是指简单、不复杂。

剧谈:剧谈是指热烈的谈话。

管子:管子是古代的一部法家著作。

吾:吾是指说话人自己。

畏事:畏事是指害怕做事情。

畏言:畏言是指害怕说话。

行年:行年是指年龄。

六十:六十是指六十岁。

老吃:老吃是指年老口吃。

新序:新序是指古代的一部史书。

期期:期期是指口吃。

奉诏:奉诏是指接受命令。

世说:《世说新语》的简称,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纂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时期名士的言行轶事。

魏明帝:曹叡,三国时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以聪明睿智著称。

邓艾:三国时期魏国将领,以智谋和军事才能闻名。

晋文王:司马昭,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曹魏末年的权臣。

秃:指头发稀疏或无发。

《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先秦至西汉的礼制。

《穀梁传》:《穀梁传》是《春秋》三传之一,为春秋时期鲁国穀梁赤所著。

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书法家,对汉字的规范化有重要贡献。

《独断》:蔡邕所著的一部书,已佚。

王莽:西汉末年篡位称帝的新朝皇帝。

《秦书》:《秦书》是秦朝的史书,已佚。

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

张臣和:十六国时期前秦的隐士。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古代都城。

齆:指鼻塞不通。

谢安: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崔鸿:北魏时期史学家。

王谟: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官员。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君主。

《幽明录》: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晋司空桓豁:晋朝的官员。

龋齿:牙齿因虫蛀而损坏。

《释名》:东汉刘熙所著的一部解释词语的书。

《续汉书》:东汉末年刘珍续补的《汉书》。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著的一部综合性著作。

兔缺:指兔牙缺失。

《续晋阳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地方志。

殷仲堪:东晋时期的将领。

颜师伯:东晋时期的官员。

癭:指颈部的肿瘤。

崔赣:东汉末年官员。

范晔:南朝宋史学家。

刘扬:东汉末年官员。

贾逵:东汉末年官员。

太祖:指曹操。

杜预:西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山海经》:古代地理志怪书籍。

嵇康: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思想家。

《典术》:古代医学著作。

伛偻:指驼背。

《礼记·丧服四制》:《礼记》中的一篇。

《穀梁传·成公》:《穀梁传》中的一篇。

《孙卿子》:《荀子》的别名,是战国时期荀子所著的一部儒家经典。

《庄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

疣赘:指多余的肉瘤或赘生物。

《说文》:东汉许慎所著的一部字典。

《梁书》:南北朝时期的一部史书。

《太玄经》:西汉扬雄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瘤:指体表生长的肿块。

《魏略》:三国时期的一部地方志。

蔡谟:东晋时期的官员。

赵王伦: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君主。

沈约: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

朱龄石:南朝宋时期的官员。

齐宿瘤:指有瘤的女子。

跛躄:跛足或腿脚不便。

《方言》:东汉刘熙所著的一部方言词典。

《周易》:儒家经典之一,又称《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

《左传》:《春秋》三传之一,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春秋后语》:古代史书,已佚。

躄:指行走不便,脚部有残疾,不能正常行走。

散:散音珊,形容走路时脚步声清脆悦耳。

跛躄之疾:跛指行走不便,躄同躄,都是指脚部残疾。

后宫:古代帝王、诸侯的妻妾居所,此处指平原君的妻妾。

笑者头:指被嘲笑者的头颅,此处比喻对嘲笑者的惩罚。

大瘇:大瘇,指严重的脚部疾病,如脚趾肿大。

苦炙盩:炙盩,古字,指脚掌;苦炙盩,形容脚部疾病痛苦。

辟:辟,足疾,指脚部疾病。

痱:痱,音肥,指风疾,即风湿病。

痿痹:痿,指两足不能相过;痹,指关节疼痛。

始安王遥光:始安王遥光,字元晖,南北朝时期南齐的宗室,因脚疾不能同朝列。

屐:屐,古代的一种鞋子,此处指赠送鞋子。

智不乃葵:智不乃葵,意为智慧不比葵花,葵花向阳,比喻人应该有正确的方向。

鸩:鸩,一种毒鸟,其羽毛或唾液有毒,可以用来制作毒药。

迷仆而死:迷仆,昏迷倒地;死,死亡。

瘖者:瘖,指哑巴,此处指哑巴说话。

偏枯:偏枯,指身体一侧瘫痪。

尰:尰,指脚部肿胀。

微:微,指小腿上的溃疡。

要:要,同腰,指腰部。

股:股,指大腿。

扁鹊:扁鹊,古代著名的医生,以医术高超著称。

岸下气多尰:岸下,指岸边;气,指风气;尰,指脚部肿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疾病部-卷三-评注

古文中的这段文字,描绘了一个社会现象,即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赵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盘散行及,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这一幕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上层人士对下层人士的冷漠与歧视。美人笑躄者,看似小事,实则反映了社会阶层的隔阂与不平等。

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不幸有跛躄之疾,而君之后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者头。’这种请求看似极端,实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压迫。平原君的回答‘诺’虽然答应,但内心却认为躄者的小题大做,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复杂。

‘竖子欲以一笑之故,煞吾美人,不亦甚乎!’平原君的这句话,既表达了对躄者的轻视,也表现了他对美人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封建社会中是常见的,它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居岁余,门下客稍稍引去,过半。’这一变化揭示了社会舆论的力量。躄者的请求虽然未得到满足,但他的行动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使得平原君的门下客纷纷离去,这反映了社会舆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于是平原君斩所笑美人头,造躄者而谢焉。’平原君的这一举动,虽然看似极端,但实则是一种自我救赎。他通过斩美人头来谢躄者,试图平息社会舆论,恢复自己的形象。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个人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极大影响。

《汉书》中的贾谊上书,用‘天下之势,方病大瘇’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状况,‘非徒病瘇,又苦炙盩’进一步强调了社会问题的严重性。‘方今天下又类辟且病痱’则是对社会状况的进一步描述,‘辟’和‘痱’分别指代了两种不同的疾病,象征着社会问题的多样性。

‘哀帝有痿痹’这一记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皇帝也难以避免疾病,这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问题的普遍性。

《齐书》中的始安王遥光,因足病不得同朝列,常乘与自望贤门入。这一记载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即使是王侯贵族,也难以摆脱疾病的困扰。‘智不乃葵’的记载,则揭示了当时社会对智力的重视。

《唐书》中的贾直言,因父道冲以伎术得罪,赐鸩于路。这一事件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政治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淮南子》中的‘冠难至,躄者告盲者,负而走,两人皆得其能也。’这一故事,强调了在困难面前,人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

‘偏枯’和‘尰’这两个词,分别指代了两种不同的疾病,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毛诗·巧言》中的‘彼何人斯,居河之麋。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既微且尰,尔勇伊何?’通过描绘一个无拳无勇的人,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弱者的同情和怜悯。

《汉书·贾谊传》中的‘方今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股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失之不治,必为锢疾。’这一描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

《淮南子》中的‘岸下气多尰’,是对疾病的一种描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疾病成因的认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疾病部-卷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85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