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珍宝部-卷十-原文
《国语》曰:范蠡乘轻舟,以浮於五湖,莫知其所终。王令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
《穆天子传》曰:观天子宝:黄金之膏。(金膏,亦犹玉膏,皆其精液也。)
《春秋后语》曰:尉缭来,说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其君臣俱怨。若或合从醮而出不意,(醮谓祭,盟誓之义也。)此智伯、夫差、湣王所以亡也。愿大王无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秦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王大善之。
又曰:邯郸既存,平原君欲封鲁仲连。仲连辞谢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仲连寿。仲连突曰:’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乃商贾之人,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也。
又曰:邯郸之北有苏人侯,苏秦往说之。苏人侯送以黄金百溢。其家丞谏曰:’君侯之与客无故旧,而送之百金,其说可得闻耶?’苏人侯曰:’客天下辩士,立谈之间,再夺我地而复归之。吾地虽小,岂其百金?’
《韩诗外传》曰:田子为相,三年归休,以金百镒奉其母。母曰:’不义之物,不入於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子其去!’田子惭愧走出,自归於王,还金,请退就狱。王赦田子罪,以金赐其母。
又曰:楚襄王遣使者持金千斤、白璧百双聘庄子,欲以为相。庄子固辞。
又曰:延陵季子游於齐,见遗金於路,呼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高而视之下也!类君子而言野也!有君不臣,有友不友,当暑衣裘,吾岂取金者乎?’延陵季子知其贤者,请问姓字。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哉!’遂去。
《周易参同契》曰:黄土,金之父;流水,珠之母。
《英雄记》曰:董卓坞有金二三万斤。
《汉武故事》曰:帝年数岁,长公主遍指侍者:’与作妇,好否?’皆不用。后指陈后,帝曰:’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
《汉武内传》曰:帝受西王母《真形经》,盛以黄金之几。
又曰:西王母有丸丹,金液金浆。
《汉东园秘记》曰:亡人以黄金塞九窍,则尸终不朽。
陆贾《新语》曰:舜藏金於崭岩之山,捐珠玉於五湖之渊,杜淫邪,绝觊媚之情也。
东方朔《神异经》曰:北荒中有二金阙,高百丈;金银盘,围五十丈。
又曰:西方白宫之外有金山。上有人,长五丈馀,名曰金犀守之。
《蜀王本纪》曰:秦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以礼物答,而尽化为土。秦王怒,君臣拜贺曰:’土者,地也,秦当是蜀矣!’
《说苑》曰:申鸣者,孝闻於楚。王授之相,辞不受。其父曰:’使汝有禄於国,立义於庭,吾无忧矣。’申鸣从父命为楚相。及白公乱,申鸣曰:’今不得为孝子矣。’遂援鼓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赐金百斤,申鸣曰:’何面目见天下!’遂自杀。
《新序》曰:齐桓公见麦丘邑人,问之曰:’年几何?’对曰:’八十矣。’曰:’以子之寿,祝寡人乎?’曰:’使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以人为宝!’
又曰:公孙敖问伯象先生曰:’今先生收天下之术,博观四方之日久矣,未能裨世主之治,明君臣之义,是则未有异於府库之藏金玉,筐箧之囊简书也。’
又曰:郭隗语燕昭王曰:’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已死,买骨五百金。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
《论衡》曰:卢江民小男曰陈爵、陈挺,相与浴於湖崖。有酒樽,色正黄,没水中。爵以为铜,涉水取之,重不能举。挺往助之,樽更为沉,盘动入深渊中。挺、爵留顾,见如钱等,正黄,数百千枚。即共掇樚,各得满手归。示其家,乃黄金也。
《论衡》曰:众口铄金者,五行二曰火,五事二曰言,言与火直,故云铄金。
《风俗通》曰:众口铄金。俗说有美金于此,众人咸共诋訾,言其不纯。卖金者欲其售,因取煅烧,以见真。此为众口铄金。
又曰:《汉书》说王阳好车马衣服,及迁徙,所载不过囊衣;俗传王阳能作黄金。语曰:’金不可作,世不可度。’王阳居食禄,虽为洁白,车马衣服,亦能几何?何足推之,乃传俗语?’
《白虎通》曰:金在西方。西方者,阴始起万物禁止。金之为言禁也。
《西京杂记》曰: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一日所失者十馀。长安为之语曰:’若饥寒,逐金丸。’京师儿僮母闻嫣出辄随之,望丸所落而拾之。
《乐说稽熠嘉》曰:君臣之义生於金。
葛洪《神仙传》曰:容成公服三黄得仙。所谓雄黄、雌黄、黄金。
《搜神记》曰:魏郡张巨卖宅与程应,应举家疾。卖何文,文独持大刀,暮入北堂梁上。一更中,有一人丈馀,高冠赤帻,呼曰:’细腰!’应’诺’。’何以有人气?’答曰:’无。’文问曰:’高冠者谁?’答曰:’金也,在西屋壁下。’文掘得金三百斤。
又曰:汉文微服怀金过鲁少年。少年柱金杖出应门。
王子年《拾遗记》曰:少昊时,金鸣於山,银涌於地,或如龟蛇之类,乍似人鬼之形。
又曰:方丈山有池,泥色金而味辛。以泥为器可作丹矣,百炼可为金矣。金色青,照鬼魅犹照面,不得藏形也。
《异苑》曰:汝南殷陶市同县张南宅,掘地得钱百万、金二斤,即以还南。南曰:’君至德感宝,为君出。’终不肯受。陶送付县令河南张标表上尚书。
又曰:新野黄舒,义熙中,耕田,得一船金。
卜者云:’三年勿用,长守富也!’
舒不能从,遂成土壤。
又曰:永康王旷,井上有一洗浣石,时见赤气。
后有胡人寄宿,忽求买之。
旷怪所以求。
及度钱,子妇孙氏睹二黄鸟斗於浣石上,疾往掩取,变成黄金。
胡人不知,索市逾急。
既得,撞破石,内止有二鸟处。
又曰:即墨有古冢,发之,有金牛塞埏门,不动。
犯之则大祸。
<述异记>曰:南康雩都县,沿江西出,去县三里名梦口穴,状如石室。
旧传常有神鸡,色如好金,出此穴中,奋翼回翔,长鸣响彻,见人辄飞入穴,因号此石为鸡石。
昔有人耕此山侧,望见鸡出游戏。
有一长人操弹弹之,鸡遥见,便飞入穴。
弹丸正着穴上,丸径六尺许,下垂蔽穴,犹有门隙,不复容人。
又有人乘船,从下流还县,未至此崖数里,一人通身黄衣,担两笼黄纸,求寄载。
因载之。
黄衣人乞食,船主与之。
食讫,船适至崖下。
船主乞瓜,此人不与,仍唾盘上,径下崖,直入石中。
船主初甚忿之,见其入石,始知神异。
取食器视之,见盘上唾悉是黄金。
又曰:先儒说,禹时天下雨金三日。
古诗曰:’安得天雨金,使金贱如土!’
周成王时,咸阳雨金。
今咸阳有雨金原。
秦二世元年,宫中雨金,既而化为石。
汉惠帝二年,宫中雨黄金、黑锡。
又,翁仲孺家贫,力作,居渭川,一旦,天雨金十斛於其家,由是与王侯争富。
今秦中有雨金翁,世世富。
<录异传>曰:隗炤者,汝南阴鸿寿亭民,善於《易》。
临终,书板授其妻,曰:’吾死,当大荒穷。虽尔,慎莫卖宅!后到五年春,当有诏使顿来此亭,姓龚。此人负吾金,卿以此板往责之。’
亡后,果大困,欲卖宅者数矣。
忆夫言辄止。
到期日,有龚使者果至亭。
妻遂赍板往责使者,使者执板,不知所言,曰:’我生平不践此处,何缘尔也?’
沈吟良久,谓曰:’贤夫何能?’
妻曰:’夫善《易》,而未曾为人卜。’
使者曰:’可矣!’
乃顾命侍者,取蓍而筮之。
卦成,谓炤妻曰:’吾不相负金,贤夫自有金!乃知亡后暂穷,故藏金以待太平。所以不告妇儿者,恐金尽而困无已也。知吾善《易》,故书板以寄意耳。金有五百斤,盛以青瓶,覆以铜盘,埋在堂屋东头,去壁一丈,入在九尺。’
妻还,掘之,皆如卜焉。
<异物志>曰:狼〈月荒〉民与汉人交关,尝夜市,以鼻嗅金,知其好恶。
<幽明录>曰:淮牛渚津,水深无可算计。
人见一金牛,形甚魁壮,以金锁绊也。
又曰:巴丘县百金岗以上二十里,名黄金潭。
上有濑,亦名黄金濑。
古有钓於此潭,获一金锁引之,遂满一船;而有金牛出,声貌奔壮。
钓人被骇,牛因奋跃还潭。
又云:晋南顿王平,新营一宅。
始移,梦见一人,云平舆令黄欲以一器金赂暴胜之,为暴所戮,埋金在吾上,见镇迮甚,若君复筑室,无复出入金。
平明旦即凿壁下,入五尺果得金。
又曰:谯县城东,因城为台,方二十丈,高八尺。
一曰古之冢也,魏武帝即筑以为台。
东面墙崩,金玉流出,取者多死。
因筑复之。
又曰:海中有金台,台内有金几,玄记纪金之精为牛。
又曰:长安有张氏者,昼独处室,有鸠自入,止于对床。
张恶之,披怀祝曰:’鸠,尔来为我祸耶?止承尘!为福耶?入我怀!’
鸠翻飞入怀。
以手探之,不知所在,而得一金带钩焉。
遂宝之,自是之后,子孙昌盛。
<世说>曰:刘晔谮陈矫。
明帝以金五饼授矫,曰:’君明朕心,顾君妻子未知也。’
又曰: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斤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曹操别传>曰:操引兵入岘,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天子闻之立泣。
<益部耆旧传>曰:王忳,字少林。
诣京师,於客舍见诸生病甚,因谓忳曰:’腰下有金十斤,愿以相与,乞收藏骸骨。’
未问姓名,因绝。
忳卖金一斤,以给絮棺;九斤,置在腰下。
<鲁国先贤志>曰:叔孙通草创朝仪,拜通为奉常,赐金五百斤。
通悉以金赐诸生,诸生乃喜曰:’叔孙生,圣人也,知当世务。’
<庐江七贤传>曰:陈翼,字子初。
到览乡,见马旁有一人病,呼曰:’我,长安魏少公。闻卿庐江乐来游,今病,不能前。’
翼迎归养之,有金十饼,素二十匹。
既死,翼卖素,买棺衣衾,以金置棺下,骑马出入。
后其兄长公见马,告之吏,捕翼。
翼具言,棺下得金。
长公叩头谢,以金十饼投其门。
翼送长安还之。
<邴原别传>曰:邴原,字根矩。
以丧乱方炽,遂往辽东。
时同郡刘举亦在辽东。
辽东太守公孙度掩捕其家,而举得免,窘逼归原。
东莱太守太史子义,素有义,原以举付之。
举临去,以其手所杖剑、金三饼与原,原受金,辞剑。
还,谓度曰:’将军平日与举无隙,而欲杀之者,但恐其为蜂虿耳。今举以去,若以拘闭其家,毒螫必滋甚矣!’
度即出举家,原以金还之。
<茅君内传>曰:汉帝及王莽献金锺之属,今埋在小茅山上。
又曰:取铅十斤,着铁器中,猛火烧之。
三沸,投九转之华一铢於铅中,搅之,须臾,立成黄金九斤。
<吴时外国传>曰:斯调国,作金床。
<扶南传>曰:毗骞国,食器皆以金为之。
金如此间之石,露出山边,无有限。
《吴越春秋》曰:伍子胥伐楚,还溧阳濑水上,欲报自杀妇人百金。不知其家,投金濑水中而去。须臾,有一姥哭而来,自言是女母,取金而去。
《蜀李书》曰:武帝诸将,进金银或以得官者。杨褒谏曰:’陛下为天下主,何有以官买金耶?’帝谢之。
《列女传》曰:乐羊子出学,其妻贞义,截发供其费。后羊子得遗金一饼以与妻。贞义曰:’君子不以利污行!’羊子惭而去之。
又曰:广汉女妇者,汝敦妻也。敦以所受田地奴婢三百馀万,悉让与兄。裁留园地数十亩,起舍耕作。土中得金一器,敦以示妻,妻曰:’本言让先祖所有,此独非其有耶?’敦曰:’固吾意也。’俱担金送与兄嫂。
《郡国志》曰:苏秦宅在洛阳利仁里。后魏高显业每夜见赤光,於光处掘得金百斤,铭曰:’苏家金’。业为之造寺。
《秦州记》曰:金城郡,应劭云:初筑城得金,因名金城。
《临海记》曰:白石山去县邑三十里,望之如雪。上有渊,相传云金鹅之所集。
郑缉之《东陈记》曰:金豚山之康县南三里,故老传云:有人得金豚於此,故名山。
刘欣期《交州记》曰:赵妪者,九真人,乳长数尺。入山聚盗,遂攻郡。常着金擒提屐。
又曰:金有华,出珠崖,谓金华采者也。雪山,在新昌南。人曾於山中得金块如升,迷失道。还置本处,乃得出。
《钱塘记》曰:县东南有岘山,长老相传,采金於此。
《罗浮山记》曰:州南十里有牛潭,渔人见金牛自水出。义熙中,县民张安蹑得金锁,大如指,遂数十寻,寻寻不已。俄有物从水引之,掘不能禁。以刀断得数尺,安遂致富。其后义兴周云甫掩此牛,掣断其锁,得二丈,遂以财雄。
《林邑记》曰:从林邑往金山,三十日至。远望金山,嵯峨如赤城,照耀似天光。涧壑谷中亦有生金,形如虫豸,细者似苍蝇,大者若蜂蝉,夜行耀熠,光如莹火。
《地镜图》曰:黄金之气赤黄,千万斤以上,光大如镜盘。
《白泽图》曰:黄金之精名石瑭,状如豚。居人家,使人不宜妻。白鼠以昏时见,於丘陵之间,视所出入,中有金。
《关令内传》曰:老子与尹喜登昆仑,上金台、玉楼、七宝宫殿,昼夜光明,乃天帝四王之所游处,有珠玉七宝之床。
宋躬《孝子传》曰:郭巨,河内温人也。妻生男,谋曰:’养子则不得营业,妨於供养,当杀而埋焉。’锸入地,有黄金一釜,上有铁券,曰:’黄金一釜,赐孝子郭巨。’
《扬雄集》曰:单于上书愿朝。哀帝以问公卿,公卿云:’虚费府帑,可且勿许。’单于使辞去,未发,雄上书谏。天子召还匈奴使。者,更报单于书而许之。赐雄黄金十斤。
孔融《圣人优劣论》曰:金之优者名曰紫磨,犹人之有圣也。
陈思王《辩道论》曰:甘陵始其语余曰:’本师姓韩,字世雄。始常与师於南流作金,前后四投数万斤金於海。’
《岭表异录》曰:五岭内富州、宾州、澄州江溪间皆产金。侧近居人,以木箕淘金为业,自旦至暮,有不获一星者。(郑玘《伤淘者》诗云:披沙辛苦见伤怀,往往分毫望亦乖,力尽半年深水里,难全为一凤凰钗。)就中澄州者,最为良金。余顷年使于上国,亲友(不欲书其姓字。)附澄州金二十两与当时权臣。余讶其单鲜,友人曰:’金虽少,贵其夜明,有异於常金耳!’遂留宿验之,信然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珍宝部-卷十-译文
《国语》记载:范蠡乘坐轻便的小船,在五湖中游荡,没有人知道他的最终去向。国王下令工匠用纯金制作范蠡的塑像,并在朝廷上向他行礼。
《穆天子传》中说:看到天子的宝物,有黄金制成的膏剂。(金膏,就像玉膏一样,都是精华。)
《春秋后语》记载:尉缭来到,对国王说:‘凭借秦国的强大,诸侯国就像郡县一样,他们的君臣都心怀怨恨。如果有人能够联合起来,突然发动攻击,(‘醮’指的是祭祀,盟誓的意思。)这就是智伯、夫差、湣王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用财物收买他们的权臣,来扰乱他们的计划。秦国只要损失三十万金,就可以让所有诸侯国都臣服!’国王非常赞同。
又说:邯郸得以保全后,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仲连三次推辞,最终不肯接受。平原君于是设宴,酒兴正浓时,起身前用千金为仲连祝寿。仲连突然说:‘天下所尊贵的是那些能够帮助人排除困难、解决纷争而不求回报的人,如果有人求回报,那就像是商人,我不愿意这样做!’于是辞别平原君离开,终身不再见面。
又说:邯郸的北边有苏人侯,苏秦去游说苏人侯。苏人侯送给他一百金。他的家臣劝阻说:‘君侯与客人并无旧交,却送给他一百金,这个理由可以听听吗?’苏人侯说:‘这位客人是天下的辩士,一番谈话之间,两次夺回我的土地又归还给我。我的土地虽然小,难道就值一百金吗?’
《韩诗外传》记载:田子担任国相,三年后休假回家,用一百金孝敬他的母亲。母亲说:‘不义之财,不能带进家门。作为臣子不忠诚,作为儿子就不孝顺。你把它拿走!’田子感到惭愧地走出去,回到国王那里,退还了金子,请求辞职入狱。国王赦免了田子的罪,把金子赐给了他的母亲。
又说:楚襄王派使者带着一千斤金子和一百对白璧去聘请庄子,想要让他担任国相。庄子坚决推辞。
又说:延陵季子游历到齐国,在路上看到有人丢弃了金子,就呼喊牧人去捡。牧人说:‘你住得这么高,却看低了这些金子!像君子一样说话却如此粗野!有君不臣,有友不友,在炎热的夏天还穿着皮裘,我怎么会去捡金子呢?’延陵季子知道他是个贤人,就问他姓名。牧人说:‘你是个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询问姓名!’于是离开了。
《周易参同契》说:黄土是金的父亲;流水是珠的母亲。
《英雄记》记载:董卓的坞里有二三万斤金子。
《汉武故事》记载:皇帝年纪还小的时候,长公主指着侍女问:‘给她做妻子,好不好?’没有一个被选中。后来指着陈后说:‘如果我能娶阿娇为妻,就给她一座金屋。’
《汉武内传》记载:皇帝得到了西王母的《真形经》,用黄金的几案装着。
又说:西王母有仙丹,金液金浆。
《汉东园秘记》记载:如果用黄金填满人的九窍,尸体就不会腐烂。
陆贾的《新语》说:舜把金子藏在险峻的山岩中,把珍珠玉器丢弃在五湖的深渊里,杜绝了淫邪,断绝了贪婪的欲望。
东方朔的《神异经》说:北方荒野中有两个金阙,高一百丈;金银盘,直径五十丈。
又说:西方白宫的外面有金山。山上有人,身高五丈多,名叫金犀守着。
《蜀王本纪》记载:秦王用一箱金子赠送给蜀王,蜀王用礼物回赠,但金子全部变成了土。秦王生气,君臣拜贺说:‘土就是地,秦国就是蜀国了!’
《说苑》记载:申鸣在楚国以孝行闻名。楚王任命他为相,他推辞不接受。他的父亲说:‘如果你在国中有俸禄,在庭院中行义,我就没有忧虑了。’申鸣遵从父亲的命令担任楚相。等到白公之乱时,申鸣说:‘现在不能做孝子了。’于是拿起鼓槌杀死白公,他的父亲也死了。楚王赐给他一百斤金子,申鸣说:‘我有什么脸面见天下人!’于是自杀。
《新序》记载:齐桓公见到麦丘邑的人,问他说:‘你多大了?’回答说:‘八十岁了。’齐桓公说:‘以你的寿命,为我祝福好吗?’回答说:‘如果主君长寿,金玉都是微不足道的,把人当作宝贝!’
又说:公孙敖问伯象先生:‘现在你收集了天下的各种方法,广泛观察四方已经很久了,但还没有对君主治理国家有所帮助,阐明君臣之间的道义,这和你府库中的金玉,竹箱中的简牍没有什么不同。’
又说:郭隗对燕昭王说:‘古代的君主,用千金来购买千里马,马已经死了,却用五百金买回了马骨头。不到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马到来。’
《论衡》记载:卢江的一个小男孩陈爵、陈挺,一起在湖边洗澡。有一个酒杯,颜色纯正的金黄,沉在水中。陈爵认为是铜,下水去取,却提不起来。陈挺过来帮忙,酒杯更加沉重,盘动后沉入深渊中。陈挺和陈爵留下来观看,看到像钱一样的金属,纯正的金黄色,有几百上千枚。他们一起捡起来,各自满手而归,回家后给家人看,才知道是黄金。
《论衡》又说:众口铄金,因为五行中的第二行是火,五事中的第二行是言,言与火相对应,所以称为‘铄金’。
《风俗通》说:众口铄金。俗语说这里有一种纯金,众人都在诋毁它,说它不纯。卖金的人想卖出去,就把它烧了,以显示它的真金。
又说:《汉书》说王阳喜欢车马衣服,等到迁移,所携带的不过是囊中的衣服;俗语说王阳能制造黄金。谚语说:‘金不可制造,世道不可揣度。’王阳享受官禄,虽然廉洁,车马衣服,又能有多少呢?哪里值得推崇,只是传说的俗语。
《白虎通》说:金在西方。西方是阴气开始兴起,万物禁止的地方。金的意思就是禁止。
《西京杂记》记载:韩嫣喜欢弹弓,经常用金子做弹丸,一天丢失的就有十几个。长安人因此说:‘如果饿了,就去追金丸。’京城的孩子们,母亲听到韩嫣出门就跟着去,等着捡弹丸。
《乐说稽熠嘉》说:君臣之间的道义产生于金。
葛洪的《神仙传》说:容成公服用三黄成仙。所谓雄黄、雌黄、黄金。
《搜神记》记载:魏郡的张巨把房子卖给程应,程应全家都生病了。卖房子的文书,只有张巨拿着大刀,晚上进入北堂的梁上。一更天中,有一个身高一丈多的人,戴着高冠,穿着赤色的头巾,喊道:‘细腰!’程应回答:‘是。’‘怎么会有人的气息?’回答:‘没有。’张巨问:‘高冠的是谁?’回答:‘是金,在西屋的墙下。’张巨挖开后,得到了三百斤金子。
又说:汉文帝微服私访时带着金子经过鲁地,一个少年柱着金杖出门迎接。
王子年的《拾遗记》说:少昊时,金子在山中鸣叫,银子在地里涌出,有的像龟蛇之类的动物,有的像人鬼的形状。
又说:方丈山有一个池子,泥土呈金黄色,味道辛辣。用这种泥土制成的器皿可以制作丹药,经过百炼可以制成金子。金子呈青色,能照见鬼魅,不能隐藏形迹。
《异苑》记载:汝南的殷陶在同一个县里买下张南的宅子,挖地时得到了一百万钱、二斤金子,就还给了张南。张南说:‘君子的美德感动了宝物,为你出力。’始终不肯接受。殷陶把这件事上报给县令河南张标,再上报给尚书。
又有人说:新野有个叫黄舒的人,在义熙年间耕田时,发现了一船的金子。算命的人说:‘三年之内不要使用这些金子,这样可以长久保持富裕!’黄舒没有听从,结果变得贫穷。
又有人说:永康有个叫王旷的人,井上有一块洗衣服用的石头,时常看到有红色的气体。后来有胡人寄宿在他家,突然想要买这块石头。王旷奇怪为什么胡人要买这块石头。等到付钱的时候,他的儿子和儿媳看到两只黄鸟在洗石上打斗,急忙过去抓取,结果变成了黄金。胡人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更加急切地想要买这块石头。等到石头被拿走后,胡人撞破了石头,里面只有两只鸟所在的地方。
又有人说:即墨有一座古墓,挖掘时发现有一头金牛堵住了墓门,一动不动。如果触动它,就会招来大祸。
《述异记》记载:南康雩都县,沿着江西方向出去三里处有一个叫梦口穴的地方,形状像石室。传说这里常有神鸡,颜色像黄金,从这里飞出,振翅飞翔,长鸣声彻云霄,看到人就会飞回洞穴,因此这块石头被称为鸡石。以前有个人在山边耕田,看到鸡从这里飞出来玩耍。有一个巨人拿着弹弓射击,鸡看到后飞回洞穴。弹丸正好落在洞穴上,直径大约六尺,垂下来遮住了洞穴,还留有一个门缝,不能再容纳人。
又有人说:有人乘船从下游回来,离悬崖还有几里路时,遇到一个全身穿着黄衣的人,背着两个装满黄纸的篮子,请求搭船。船主就让他上了船。黄衣人要食物吃,船主给了他。吃完后,船正好到达悬崖下。船主想要一些瓜,这个人不给,还在盘子上吐了唾沫,然后直接下崖,直接进入石头中。船主一开始很生气,看到他进入石头后,才知道这是神异的事情。他拿过食器一看,发现盘子上的唾沫都是黄金。
又有人说:古代的学者说,大禹时期天下连续下了三天金子。古诗中说:‘要是能下三天金子,让金子变得像土一样便宜就好了!’周成王时期,咸阳下了金子。现在咸阳有下金子的地方。秦二世元年,宫中下了金子,后来变成了石头。汉惠帝二年,宫中下了黄金和黑锡。还有,翁仲孺家里很穷,努力工作,住在渭川,有一天,天上下金子十斛到他家,从此他和王侯们争夺财富。现在秦地有下金子的传说,世世代代都很富裕。
《录异传》记载:隗炤是汝南阴鸿寿亭的居民,擅长《易经》。临终前,他在木板上写下遗嘱给妻子,说:‘我死后,会经历大荒年。尽管如此,你千万不要卖掉房子!五年后的春天,会有一个姓龚的使者来这个亭子,他欠我金子,你拿着这块木板去追讨他。’他死后,果然遭遇了大困顿,几次想要卖掉房子。每次想起丈夫的话就停止了。到了约定的日子,一个姓龚的使者果然来到了亭子。妻子拿着木板去追讨使者,使者拿着木板,不知道该说什么,说:‘我一生没有来过这个地方,怎么会这样呢?’沉思了很久,说:‘你丈夫有什么能力?’妻子说:‘他擅长《易经》,但从未给人算命。’使者说:‘那好吧!’于是他叫来侍者,拿出一根蓍草来占卜。卦象完成后,他对炤的妻子说:‘我不会欠你金子,你丈夫自己有金子!我知道他死后会暂时贫穷,所以藏起了金子等待太平盛世。之所以不告诉妻儿,是担心金子用尽而困顿无解。知道我擅长《易经》,所以写下木板来寄托心意。金子有五百斤,放在一个青色的瓶子里,用铜盘盖住,埋在堂屋东头,离墙一丈远,深度九尺。’妻子回家后,挖出了金子,一切都和占卜的一样。
《异物志》记载:狼荒民族和汉人交易,夜晚的市场上,他们用鼻子嗅金子,知道它的好坏。
《幽明录》记载:淮牛渚渡口,水深无法计量。人们看到一个巨大的金牛,用金链子拴着。
又记载:巴丘县百金岗以上二十里,名叫黄金潭。潭边有瀑布,也称为黄金瀑布。古时候有人在潭边钓鱼,钓到一根金链子,拉起来后船舱满了;还钓到了一头金牛,声音和样子都非常雄壮。钓鱼人被吓到了,金牛因此奋力跳跃回潭。
又云:晋朝南顿王平新建了一座宅子。刚搬进去,梦见一个人说:‘平舆令黄想要用一件金器贿赂暴胜之,被暴胜之杀了,把金子埋在我这里,看到你很穷困,如果你再建房子,就不再进出金子。’第二天一早,王平就凿墙下挖,下去五尺果然挖到了金子。
又云:谯县城东,因为城墙建了一个台子,方圆二十丈,高八尺。有人说这是古墓,魏武帝曹操就把它建成了台子。东面的墙坍塌了,金玉流了出来,取金玉的人大多死了。因此又重新修筑了城墙。
又云:海中有一个金台,台子里有金制的几案,记载金子的精华是牛。
又云:长安有个姓张的人,白天独自待在房间里,有一只斑鸠自己飞进来,停在床对面。张氏讨厌它,张开胸怀祈祷说:‘斑鸠,你是来给我带来灾祸的吗?停在尘埃上!你是来给我带来福气的吗?进入我的怀里!’斑鸠翻飞进入他的怀里。他用手去摸,不知道斑鸠在哪里,却摸到了一个金带钩。于是他把这个带钩当作宝贝,从此以后,他的子孙都很兴旺。
《世说新语》记载:刘晔诬陷陈矫。明帝给陈矫五块金饼,说:‘你明白我的心思,只是你的妻子和孩子们还不知道。’
又记载: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草。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币,管宁挥动锄头,把它和瓦石一样对待,华歆捡起来又扔掉了。
《曹操别传》记载:曹操带兵进入岘山,挖开梁孝王的墓,打开棺材,收走了数万斤的金宝。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哭泣。
《益部耆旧传》记载:王忳,字少林。去京师,在客舍看到许多人生病得很严重,于是对王忳说:‘我腰下有十斤金子,愿意给你,请你帮我收藏尸体。’他没有问姓名,就断绝了联系。王忳卖掉一斤金子,用来买麻布做棺材;剩下的九斤金子,放在腰下。
《鲁国先贤志》记载:叔孙通草创朝仪,被封为奉常,赐给五百斤金子。叔孙通把所有的金子都赐给了学生们,学生们高兴地说:‘叔孙生,你是圣人,知道当世的事情。’
《庐江七贤传》记载:陈翼,字子初。到览乡,看到马旁边有一个人病得很重,他喊道:‘我是长安的魏少公。听说你庐江乐来游玩,现在病了,不能前来。’陈翼把他接回家中照顾。魏少公给了他十块金币和二十匹细绢。魏少公死后,陈翼卖掉细绢,买来棺材和衣服,把金币放在棺材下面,骑马出入。后来他的哥哥长公看到马,告诉了官吏,官吏抓住了陈翼。陈翼详细说明了棺材下面有金币。长公磕头道歉,把十块金币扔在他家门口。陈翼送回长安后归还了金币。
《邴原别传》记载:邴原,字根矩。因为战乱激烈,就去了辽东。当时同郡的刘举也在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度逮捕了邴原的家,但刘举得以逃脱,处境艰难地回到邴原那里。东莱太守太史子义,一向有义气,邴原就把刘举托付给他。刘举临走时,把自己手杖上的剑和三块金币给了邴原,邴原接受了金币,拒绝了剑。回来后,他对公孙度说:‘将军平时和刘举没有矛盾,但想要杀他,只是担心他会成为毒蛇和蝎子。现在刘举已经离开了,如果再拘禁他的家人,毒害一定会更加严重!’公孙度立刻放走了刘举全家,邴原把金币还给了他们。
《茅君内传》记载:汉帝和王莽献上了金钟等物品,现在埋在小茅山上。
又记载:取十斤铅,放在铁器中,猛火烧它。烧到第三次沸腾时,投入九转金丹一铢到铅中,搅拌一下,立刻就变成了九斤黄金。
《吴时外国传》记载:斯调国,制作金床。
《扶南传》记载:毗骞国,食器都是用金做的。金子就像这里的石头一样,露出山边,没有尽头。
《吴越春秋》记载:伍子胥攻打楚国,回到溧阳濑水边,想要报答那位自杀的妇人,给她一百金。但不知道她的家在哪里,就把金子扔进了濑水中,然后离开了。不久,有一位老妇人哭着走来,自称是那位女子的母亲,拿走了金子。
《蜀李书》记载:汉武帝时期,有些将领通过进贡金银而获得官职。杨褒劝谏说:‘陛下作为天下的君主,怎么可以用官职来换取金银呢?’武帝听后表示歉意。
《列女传》记载:乐羊子外出求学,他的妻子非常贞义,剪下自己的头发来换取学费。后来乐羊子得到了一块金饼,想要给妻子。妻子说:‘君子不会因为利益而玷污自己的品行!’乐羊子感到羞愧,就扔掉了金饼。
《列女传》又记载:广汉的女婿,他的妻子是汝敦的妻子。汝敦把所受的田地和奴婢三百多万人都让给了哥哥,只留下几十亩园地自己耕作。他在地里挖到了一个金器,拿给妻子看,妻子说:‘你说要归还祖先的财产,这个难道不是吗?’汝敦说:‘这确实是我的意思。’他们一起把金器送给了哥哥和嫂嫂。
《郡国志》记载:苏秦的住宅在洛阳利仁里。后魏高显业每晚都看到红色的光芒,在光芒处挖到了一百斤金子,上面刻着‘苏家金’字样,于是他建造了一座寺庙。
《秦州记》记载:金城郡,应劭说:最初筑城时得到了金子,因此命名为金城。
《临海记》记载:白石山距离县城三十里,看起来像雪一样。山上有一个深渊,相传是金鹅聚集的地方。
郑缉之的《东陈记》记载:金豚山在康县南三里,老人们传说有人在这里得到了金豚,因此命名为金豚山。
刘欣期的《交州记》记载:赵妪是九真人的乳母,乳房长有几尺。她进入山中聚集盗贼,于是攻打郡城。她经常穿着金色的鞋子。
《交州记》又记载:金有华,出产于珠崖,被称为金华采。雪山位于新昌南边,有人在山中得到了像升那么大的金块,迷失了道路。他回到原处,才找到了道路。
《钱塘记》记载:县东南有岘山,长老们相传,在这里可以采到金子。
《罗浮山记》记载:州南十里有牛潭,渔人看到金牛从水中出来。义熙年间,县民张安踩到了一个金锁,很大,像手指一样,有好几十寻,不断寻找。突然有东西从水中拉住它,挖掘也阻止不了。他用刀砍断了金锁,得到了几尺,于是致富。后来义兴的周云甫捉住了这头牛,扯断了它的锁,得到了二丈,于是以财富而著称。
《林邑记》记载:从林邑到金山,需要三十天。远远望去,金山高耸如赤城,闪耀着像天光一样。山谷中也有天然的金子,形状像虫豸,小的像苍蝇,大的像蜂蝉,夜晚行走时闪闪发光,像萤火虫一样。
《地镜图》记载:黄金的气体是赤黄色的,重量在千万斤以上,光芒大得像镜子。
《白泽图》记载:黄金的精华叫做石瑭,形状像猪。住在人家中,会使人不适宜娶妻。白鼠在黄昏时出现,在丘陵之间,观察它的出入,那里有金子。
《关令内传》记载:老子与尹喜登上昆仑山,登上金台、玉楼、七宝宫殿,昼夜光明,是天帝四王游玩的地方,有珠玉七宝的床。
宋躬的《孝子传》记载:郭巨是河内温人。他的妻子生了一个男孩,他们商量说:‘抚养孩子就不能从事商业,会影响赡养老人,应该杀了他然后埋掉。’他们挖土时,发现了一个金釜,上面有铁券,写着:‘黄金一釜,赐给孝子郭巨。’
《扬雄集》记载:单于上书请求朝见。哀帝向公卿询问,公卿们说:‘这会浪费国库,可以暂时不答应。’单于派使者回去,还没出发,扬雄上书劝谏。天子召回匈奴使者,让扬雄重新写了一封回复单于的书信,并答应了他的请求,赐给扬雄黄金十斤。
孔融的《圣人优劣论》记载:黄金中的上品叫做紫磨,就像人中的圣人一样。
陈思王的《辩道论》记载:甘陵的人最初对我说:‘我的老师姓韩,字世雄。他最初经常和我在南流做金,前后四次把几万斤金投入海中。’
《岭表异录》记载:五岭内的富州、宾州、澄州江溪之间都出产金子。附近的居民,以淘金为业,从早到晚,有时一星半点也得不到。(郑玘的《伤淘者》诗说:挖沙辛苦令人伤怀,常常分毫希望也落空,半年深水里力尽,难全为一凤凰钗。其中澄州的金子最为优良。我多年前出使上国,亲友(不愿写他们的姓字)给了我二十两澄州金子,给了我当时的权臣。我惊讶它的稀少,朋友说:‘金子虽然少,但它的夜明,不同于普通的金子!’于是留宿验证,果然如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珍宝部-卷十-注解
范蠡: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后成为富商,以智慧著称。
五湖:指太湖及其周边的湖泊,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泛指水乡。
良金:指纯度高的黄金。
莫知其所终:没有人知道他的最终去向。
金膏:黄金的精华,比喻珍贵之物。
合从: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
醮:古代祭祀的仪式,此处指盟誓。
智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因智谋而闻名。
夫差: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因荒淫而亡国。
湣王:战国时期齐国君主,因暴政而亡国。
豪臣:权势显赫的大臣。
合从醮而出不意:联合起来突然行动。
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
平原君:赵国贵族,以善于结交天下士人为名。
鲁仲连: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以辞谢封赏而著称。
苏人侯:苏国的一位诸侯。
辩士:善于辩论的人。
夺地:夺取土地。
百溢:古代重量单位,一溢等于二十四铢。
田子:田单,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馆:客舍。
杜:杜绝。
觊媚:巴结奉承。
秦王:秦国的君主。
庄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以超然物外著称。
延陵季子:春秋时期吴国公子,以仁德著称。
金阙:黄金制成的门。
金犀:金色的犀牛。
蜀王:蜀国的君主。
申鸣: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以孝顺著称。
白公:白起,战国时期赵国名将。
麦丘邑人:麦丘邑的居民。
公孙敖: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夫。
伯象先生:战国时期的一位隐士。
郭隗:战国时期燕国的谋士。
卢江民:卢江地区的人民。
陈爵:陈姓男子,名爵。
陈挺:陈姓男子,名挺。
众口铄金: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的力量。
美金:指纯度高的黄金。
王阳:汉代的一位官员。
金不可作,世不可度:黄金不能随意制造,世事不能随意度量。
金在西方:在五行中,金代表西方。
韩嫣:西汉时期的一位贵族。
金丸:用金制成的弹丸。
容成公:传说中的仙人。
雄黄:一种黄色矿物,可入药。
雌黄:一种黄色矿物,可入药。
金鸣於山,银涌於地:山中有金鸣,地中有银涌。
丹:丹药,古代炼丹术中的产物。
汝南殷陶:汝南地区的殷姓陶家。
同县张南宅:与殷陶同县的张南家。
出:拿出,给予。
新野黄舒:新野是古代地名,黄舒是人名。这里指的是新野的一个名叫黄舒的人。
义熙:东晋时期的一个年号。
卜者:卜者是指占卜的人,古代通过占卜来预测未来。
洗浣石:洗浣石可能是一种特殊的石头,与洗濯或净化有关。
胡人:胡人指的是古代对北方或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古冢:古冢是指古代的坟墓。
金牛:传说中的神牛,集于某地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塞埏门:塞埏门可能是指一种封闭的入口或门。
南康雩都县:南康雩都县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梦口穴:梦口穴是一个特殊的洞穴,可能与某种神秘现象有关。
神鸡:神鸡在这里指的是具有神秘力量的鸡。
鸡石:鸡石可能是因为神鸡而出名的石头。
先儒:先儒指的是古代的儒家学者。
禹:禹是传说中的一位古代帝王,以治水闻名。
周成王:周成王是周朝的一位帝王。
咸阳:咸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是秦朝的都城。
秦二世:秦二世是秦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汉惠帝:汉惠帝是汉朝的一位皇帝。
翁仲孺:翁仲孺是人名。
渭川:渭川是古代的一个地名,指渭河流域。
隗炤:隗炤是人名。
《易》:《易》是《易经》的简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书。
板:板在这里指的是一种书写用的木板。
金:指金子。
狼〈月荒〉民:狼〈月荒〉民可能是指古代某个部族或民族。
淮牛渚津:淮牛渚津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巴丘县:巴丘县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黄金潭:黄金潭可能是因为潭中出产黄金而得名。
晋南顿王平:晋南顿王平是人名。
谯县城东:谯县城东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魏武帝:魏武帝是曹操的谥号,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长安:长安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是秦朝和西汉的都城。
张氏:张氏是人名。
鸠:鸠是一种鸟类。
刘晔:刘晔是人名。
陈矫:陈矫是人名。
明帝:明帝是东汉的一位皇帝。
管宁:管宁是人名。
华歆:华歆是人名。
斤金:斤金指的是一定数量的黄金。
梁孝王冢:梁孝王冢是梁孝王的坟墓。
天子:天子指的是古代的皇帝。
王忳:王忳是人名。
少林:少林是王忳的字。
京师:京师是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叔孙通:叔孙通是人名。
庐江七贤传:庐江七贤传是记载庐江七位贤人的传记。
陈翼:陈翼是人名。
长安魏少公:长安魏少公是人名。
邴原:邴原是人名。
根矩:根矩是邴原的字。
辽东:辽东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东部。
公孙度:公孙度是人名。
东莱太守:东莱太守是古代的一个官职。
太史子义:太史子义是人名。
茅君内传:茅君内传是关于茅君的传记。
王莽:王莽是新朝的建立者。
铅:铅是一种金属元素。
铁器:铁器是指用铁制成的工具或器物。
九转之华:九转之华可能是一种古代的炼金术术语。
斯调国:斯调国是古代的一个国家。
金床:金床是指用金制成的床。
毗骞国:毗骞国是古代的一个国家。
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因父兄被杀而逃至吴国,后成为吴国重臣,有勇有谋,曾伐楚复仇。
百金:古代货币单位,一百两铜钱或银两。
武帝:指汉武帝刘彻,西汉时期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
金银:古代货币,金和银的合金,是财富的象征。
官:古代的政府职务,担任官职的人。
杨褒:西汉时期的大臣,以直言进谏著称。
乐羊子:战国时期的人物,以贤良著称。
贞义:乐羊子的妻子,以节义著称。
遗金一饼:遗留的金子,一饼等于一块。
广汉女妇:广汉地区的一位女性,其夫为敦。
敦:广汉女妇的丈夫。
田地奴婢:土地和奴隶,古代的财产形式。
洛阳利仁里:洛阳城中的一个地名。
苏秦宅:苏秦的住宅。
金城郡:古代的一个郡名,因初筑城时得金而得名。
白石山:位于临海的一座山。
金鹅:传说中的神鸟,集于某地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金豚山:位于康县的一座山,因传说中有人得金豚而得名。
九真人:九位仙人,传说中的存在。
金擒提屐:一种用金装饰的鞋子,是贵族的服饰。
珠崖:古代地名,指产珠的地方。
新昌:古代地名,指产金的地方。
岘山:位于钱塘的一座山。
金山:位于林邑(今越南中部)的一座山。
地镜图:古代的一种地理图,记载了许多神秘的事物。
石瑭:传说中的黄金精华,形状像猪。
白泽图:古代的一种图录,记载了许多神秘的事物。
关令内传:古代的一种传记,记载了关令(官职)的故事。
老子:即李耳,道家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尹喜:与老子一同登昆仑山的人物。
金台、玉楼、七宝宫殿:传说中的仙境建筑。
天帝四王:天帝的四个儿子,掌管四方的神。
珠玉七宝之床:用珠玉七宝装饰的床。
郭巨:东汉时期的孝子,以孝道著称。
河内温:古代地名,指郭巨的家乡。
铁券:古代的一种凭证,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
哀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刘欣。
公卿:古代的政府高级官员。
单于使:单于派出的使者。
者:古代汉语中用于引述的语气词。
单于书:单于的书信。
公卿云:公卿们的言论。
单于使辞去:单于的使者离开。
雄上书谏:扬雄上书劝谏。
天子召还:皇帝召回。
者更报:使者更换报告。
许之:答应他的请求。
赐雄黄金十斤:赏赐扬雄十斤黄金。
金之优者:金子中的上品。
紫磨:一种优质的金子。
圣:指道德高尚的人。
韩世雄:扬雄的老师。
南流:古代地名,指扬雄和老师活动的地方。
海:指大海。
五岭:位于中国南部的山脉。
富州、宾州、澄州:古代地名,指产金的地方。
木箕淘金:用木箕淘洗金子。
凤凰钗:一种贵重的首饰。
权臣:掌握很大权力的官员。
单鲜:稀少。
异於常金:不同于普通的金子。
验之:检验它。
信然也:确实如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珍宝部-卷十-评注
《吴越春秋》所述伍子胥伐楚还溧阳濑水之事,展现了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忠义与复仇的决心。伍子胥在投金濑水后,不知其家,表现了其行动的果断与决绝。而老妪的出现,则暗示了命运的安排,金子的归属最终回到了其所有者手中,反映了古人对天命与缘分的信仰。
《蜀李书》中武帝诸将进金银以得官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官场上的腐败与世俗的价值观。杨褒的谏言则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清廉政治的倡导,以及对官场腐败的批判。
《列女传》中乐羊子妻的贞义与截发供夫的行为,展现了古代女性的贤良与牺牲精神。而羊子得遗金后妻子的回应,则强调了君子不以利污行的道德观念,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
《列女传》中广汉女妇的故事,通过夫妻二人的互动,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兄弟情谊的深厚,以及对于家族财产的尊重。
《郡国志》中苏秦宅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历史遗迹的崇拜,以及对名人的敬仰。
《秦州记》中金城郡的命名,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解读,以及对于地理特征的命名习惯。
《临海记》中白石山与金鹅的传说,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神秘化,以及对金鹅的崇拜。
《东陈记》中金豚山的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神秘动物的信仰,以及对于山川的神秘化。
《交州记》中赵妪的故事,通过金擒提屐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奇异现象的记录,以及对神秘力量的敬畏。
《钱塘记》中岘山的采金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
《罗浮山记》中金牛潭的故事,通过金牛的出现与消失,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财富的渴望,以及对神秘现象的记录。
《林邑记》中金山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金山财富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神秘化。
《地镜图》中黄金之气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黄金的神秘化,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解读。
《白泽图》中黄金之精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黄金的神秘化,以及对异物的敬畏。
《关令内传》中老子与金台、玉楼、七宝宫殿的描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神仙世界的想象,以及对黄金的尊崇。
《孝子传》中郭巨的故事,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孝道的重视,以及对孝子的赞扬。
《扬雄集》中单于上书愿朝的描述,反映了古代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公卿大臣的谏言作用。
孔融《圣人优劣论》中紫磨金的比喻,将黄金与圣人相提并论,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黄金的尊崇,以及对圣人的敬仰。
陈思王《辩道论》中金与海的投入,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修炼成仙的渴望,以及对金子的重视。
《岭表异录》中五岭内产金的描述,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