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珍宝部-卷九-原文
《东观汉记》曰:郭况迁为大鸿胪,上数幸其第,赏赐金、帛。京师号况家为’金穴’,言其富贵。
谢承《后汉书》曰:豫章张载,字仲宗,为广陵太守。举孝子吴奉为孝廉,奉赍金为礼,载闭门不受。奉以囊盛,投载园中而逝。载追不及,赍金至广陵,还奉。
又曰:雷义,字仲公。常济人死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候义不在,默投金於承尘上。后葺治屋得金。主已死,义乃以付县曹。
张璠《汉记》曰:永昌太守铸黄金之蛇,献之梁冀。益州刺史种暠发其事。
《后汉书》曰:中兴初,有应妪者,生四子而寡。见神光照社,试探之,乃得黄金。自是诸子宦学并有才名,至玚,七代通显。
又曰:益州,金银之所出。
《魏略》曰:田豫为并州,胡密怀金三十斤,曰:’以此上公。’张袖受之,答其厚意。胡去之后,皆悉以付外,具状闻。於是诏褒之,曰:’昔魏绛开怀以纳戎,今卿举袖以受狄金,朕甚嘉焉!’
又曰:大秦国出金织成帐也。
《魏志》曰:繁昌县授禅石碑中生金。表送上,群臣尽贺。
《蜀志》曰:先主平蜀,赐诸葛亮等金数百斤。
王隐《晋书》曰:永嘉初,陈国项县贾逵石碑中生金。人盗凿取卖,卖已复生。此江东之瑞也。
又曰:《咸宁三年起居注》载:’敦煌郡上釜铜中生金,百陶不消,可以切玉。’
又曰:鄱阳乐安出黄金。凿土十馀丈,披沙之中,所得者大如豆,小者如粱米。南郡象林南有四国,皆称汉人贡金供税。
《晋后略》曰:载贾后以鹿车,诣金墉城,餐金屑而死。
《晋书》曰:清河王覃,初为清河世子,所佩金铃,倏生隐起如麻粟者。祖母本陈大妃,以为不祥,毁而卖之。占者以为金是晋行大兴之祥,覃为皇胤,是其瑞也;毁而卖之,象覃见废不终之验也。
《晋永和起居注》曰:庐江太守路永表言:’於谷城北,见水岸边紫赤光,得金一枚,文如印齿。’
《宋书》曰:褚彦回为吏部尚书,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清闲,出金示之曰:’人无知者。’彦回曰:’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此人大惧,收金而去。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南史》曰:南海扶南国王诸农死,子阳迈立。阳迈初在孕,其母梦生儿,有人以金席藉之,其色光丽。夷人谓金之精者为阳迈,中国云紫磨者,因以为名。宋永初二年,遣使贡献,以阳迈为林邑王。
《宋书》曰:齐武帝常至刘悛宅,昼卧觉,悛自捧金藻灌,受四升以沃盥,因以与帝。
《齐书》曰:金车,王者至孝则出;金人,王者有盛德则游於后池。林邑有金山,金汗流於浦。
又曰:梁武帝於襄阳起兵,萧颖胄以荆州应焉。时长沙寺僧铸黄金为龙,数千两,埋土中,历相传付,称为下方黄铁。颖胄因取此龙,以充军实。
《梁书》曰:武陵王纪镇蜀,既东下,黄金一斤为一饼,百饼为簉,至百簉,银五倍之,其他锦罽称是。每战,则悬金以示将士,终不赏赐。
又曰:庐陵王续之子应,不惠王薨,至库内阅珍物,见金铤,问左右曰:’此可食不?’答曰:’不可。’应曰:’既不可食,并总乞汝。’
《南史》曰:林邑国有山,皆赤色,其中生金。金夜则出飞,状如萤火。
又曰:甄法崇之孙彬有行业,乡党称善。尝以一束苎就州长沙寺库质钱,后赎苎还,於苎束中得五两金,以手巾裹之,彬得送还。寺库道人大惊,云:’近有人以此金质钱,时有事,不得举而失。檀越乃能见还,辄以金半仰酬。’往复十馀,彬坚然不受,咏曰:’五月披羊裘而负薪,岂拾遗金者耶!’卒还金。梁武帝布衣而闻之,及践祚,以西昌侯藻为益州刺史,乃以彬为府录事参军,带郫县令。将行,同列五人,帝诫以廉慎。至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言相属。’由此名德益彰。
《陈书》曰:欧阳頠在岭南,交州刺史袁昙绶密以金五百两寄頠,令以百两还合浦太守龚为,四百两付儿智矩,餘人弗之知。頠寻为萧勃所破,赀财并尽,惟所寄金独存。昙绶亦寻卒。至是,頠并依信还之,时人莫不叹伏之。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曰:建武元年十一月,不雨雪。至二年八月,谷价涌贵,金一斤直米二升。
又《前燕录》曰:汜昭,字嗣先,敦煌人。辟州主簿,志在理枉申滞。人有於夜中报昭黄金者,昭责而遣之。
《后魏书》曰:赵柔,字元顺。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百缣。柔呼主还之。
又曰:孙轨,字元庆,为诸军司马。太武平赫连昌,引诸帅入其府藏,各令任意取金玉。诸将取之盈怀,轨独不取。帝把手,亲探金赐之,谓之曰:’卿临财廉。朕所以增赐者,欲显廉於众人!’
又曰:段军自慕容璝归魏太武,至长安,人告晖欲南奔,云置金於马鞯中。帝密遣视之,果如告者,斩之於市。
又曰:李安世为主客令,每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宝,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令使任情交易。时齐刘缵至金玉肆问价,缵曰:’北方金玉太贱,当是山川所出?’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所以同於瓦砾。又皇上德通神明,地不爱宝,故川无金,山无玉。’缵初将大市,得安世言,惭而罢。
又曰:副货国,城周匝七十里。国王有黄金殿,殿下有驼七头,高三尺。
又曰:拔豆国出金银,阿钩羌国出金珠。
《北史》曰:齐李幼廉少寡欲,为儿童时,初不从家人所求请。故尝以金宝授之,终不取;强付,辄掷之地。后为南青州刺史,主簿徐乾富而暴横,历政不能禁。幼廉初至,因其有犯,收系之。乾密通疏,奉黄金百挺、奴婢二十人,幼廉不受,遂杀之。
《北史》曰:隋献皇后崩山陵后,帝赐杨素金钵一,实以金;银钵一,实以珠。
《隋书》曰:上赐王公已下射,杨素箭为第一。上手以外国所献金精盘,价直钜万,以赐之。
《唐书》曰:太宗谓侍臣曰:”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尚多穷困?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悯焉!”於是遣御史大夫杜淹巡关内诸州,出御府金宝赎还父母。
又曰:开元中,杜暹为监察御史,往西覆屯。蕃人赍金以遗暹,因辞不受。左右以不可失蕃人之情,暹受而埋於幕下。既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
又曰:德宗诏曰:”朕闻王者不贵远物,所宝惟贤。故尧设茅茨,禹卑宫室,光武舍去宝剑,顺帝封还大珠。朕仰企前王,思齐太素,邕州所奏金坑,诚为润国。语人於利,非朕素怀。方以不贪为宝,惟德其物,岂尚兹难得之货,生其可欲之心耶?其金坑任人采斫,官不得占!”
又曰:贞元元年四月,南诏王异牟寻与其酋长定计,遣使赵莫罗眉,由南安使,凡三辈,致书於韦皋,各赍生金、丹砂为贽。三分前皋所与牟寻者,各持其一为信。岁中三至京师,且曰:”牟寻请归大国,永为藩臣。所献生金,以喻向化之意,坚如金也;丹沙,示其赤心耳。”上嘉之,乃赐牟寻诏书。
又曰:韦执谊,时为翰林学士,受赇,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应,执谊乃探怀中,出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惊曰:”吾与若赖先人德致名位,幸各己达,岂可如此自毁坏!”摆袖而去,执谊大惭。
又曰:路随为翰林学士,乃兼金紫。有以金帛谢除制者,必比之曰:”吾以公事,接私贿耶?”终无所纳。
《管子》曰:玉起於禺氏山,金起於汝、汉,珠起於赤野,此宝相去各七千里。汤以杜山之金以赎民之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赎卖子者。江阳之珠,天下一美。上有丹砂,下有黄金。上有慈石,下有铜金。上有陵石,下有铅锡。上有赭,下有铁。葛卢山发而出金,蚩尤取以为剑铠。雍狐山发而出金,蚩尤取以为戟。楚有汝、汉之黄金。
《晏子》曰:景公为履,黄金之綦,仅能举之。
《列子》曰: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鲁连子》曰:秦围赵邯郸,魏使将军新垣衍入邯郸,令赵尊秦为帝。鲁连子说罢之。秦军退,平原君以千金为先生寿,笑曰:”若即有取,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
《庄子》曰: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
又曰:以瓦注者巧,以黄金注者昏。(所要重则心矜。)
又曰:至仁无亲,至信辟金。(金玉,小信之质耳,至信则除矣。)
又曰:金石有声,不考不鸣也。
《韩子》曰:荆南丽水之中生金。
又曰: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不及舍,遂去中山。其御曰:”交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又曰:张谴相韩,病将死,公乘无正怀三十金而问之其疾。居一月,公自问张谴曰:”君子死,将谁使代子?”答曰:”无正法而畏上;虽然,不如公子食我之得民也。”张谴死,因相公乘无正。
又曰:荆王弟在秦,秦不出也。中尉之士曰:”资臣百金,臣能出之。”因载百金之晋见叔向,曰:”荆王弟在秦,秦不出也,请以百金委之。”叔向受金而见平公,曰:”可以城壶丘矣。”平公曰:”何以?”对曰:”荆王弟在秦,秦不出,是秦、荆恶也,必不敢禁我城壶丘。若禁之,我曰:’为我出荆王之弟,吾不城也。’彼如出之,可以得禁;彼不出,是卒恶也,不敢禁我城壶丘矣。”曰:”善!”乃城壶丘,谓秦公曰:”为出荆王之弟,吾不城也。”秦因出之。荆王大说,以炼金百镒遗之。
《墨子》曰:昔夏使飞廉折金於山,铸昆吾。鼎成而方,不炊自烹,不举自藏,不迁自行。以祭昆吾之墟,其兆繇曰:”蓬蓬白云,一南一北,一东一西。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失殷受,殷失周受。”
《孟子》曰:齐王以兼金一百遗孟子。兼金,好金也。
《列子》曰:夏华殷谓汤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中有山,一曰岱舆,二曰方壶,三曰员峤,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上高观皆金阙。”
《淮南子》曰:玦五百岁生黄澒,五百岁生黄金,黄金千岁为黄龙。(玦,石也。中央数五,故五百岁一化。澒,音胡贡反。澒,黄金水银也。)秦以一镒为一金而重一斤。汉以一斤为一金。
又曰:舜藏金千斤於崭岩之山,所以塞贪鄙之心。
又曰:子拯溺者金玉,不若得寻常纆。
《傅子》曰:悬千金於市,人不敢取者,分定矣;委一钱於路,童子争者,分不定矣。
《抱朴子》曰:合金液,用古称黄金一斤,都合用四十万而成一剂,可令八人仙也。
其次,饵黄金一斤,可得地仙。
又《内篇》曰:山中亥日称人字者,金玉。
知其物则不能为害。
又曰:吴景帝时,戍将於广陵掘一大冢,棺中人面如生,两耳及鼻孔中皆有黄金,大如枣许。
此假物不朽之效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珍宝部-卷九-译文
《东观汉记》记载:郭况被升为大鸿胪,皇帝多次亲自到他的府邸,赏赐他金银布匹。京城的人们把郭况的家称为‘金穴’,意思是他的家非常富有。
《后汉书》记载:豫章人张载,字仲宗,担任广陵太守。他推荐孝子吴奉为孝廉,吴奉带着金银作为礼物,但张载闭门不接受。吴奉把金银装在袋子里,扔到张载的园中后就离开了。张载追赶不及,带着金银回到广陵后,归还给了吴奉。
《后汉书》又记载:雷义,字仲公,经常帮助那些被判死罪的人,后来用二斤金子来感谢他。雷义不接受金子,等他不在家的时候,悄悄地把金子放在了屋梁上。后来修理房屋时发现了金子。主人已经去世,雷义就把金子交给了县官。
《汉记》记载:永昌太守铸造了黄金制成的蛇,献给梁冀。益州刺史种暠揭发了这件事。
《后汉书》记载:中兴初年,有个叫应妪的女人,生了四个儿子后就守寡了。她看到神光照亮了社庙,试探了一下,就得到了黄金。从那以后,她的儿子们做官学习,都有很好的名声,到了应玚,七代人都是显赫的。
《后汉书》又记载:益州是金银的产地。
《魏略》记载:田豫担任并州刺史时,胡人密怀带着三十斤金子来说:‘用这些金子上贡。’田豫用袖子接受了,以示对他的厚意。胡人离开后,田豫把金子都交给了外面,并上报了情况。于是皇帝下诏表扬他,说:‘过去魏绛打开胸怀接受敌人的礼物,现在你举起袖子接受胡人的金子,我非常赞赏!’
《魏志》记载:繁昌县的一块禅石碑中生出了金子。上报上去后,群臣都表示祝贺。
《蜀志》记载:刘备平定蜀地后,赐给诸葛亮等人数百斤金子。
《晋书》记载:永嘉初年,陈国项县的贾逵的石碑中生出了金子。有人偷挖出来卖掉,卖掉后又生出了金子。这是江东的吉祥之兆。
《晋书》又记载:《咸宁三年起居注》记载:‘敦煌郡上报说,一个釜铜中生出了金子,百陶不消,可以切割玉石。’
《晋书》又记载:鄱阳乐安出产黄金。挖掘了十多丈深,在沙土中找到了,大的像豆子,小的像粱米。南郡象林南有四个国家,都称是汉朝人进贡的金子供税。
《晋后略》记载:贾后用鹿车,到金墉城,吃金屑而死。
《晋书》记载:清河王覃,最初是清河世子,他佩戴的金铃突然生出了像麻粟一样的凸起。他的祖母本是陈大妃,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就毁掉了它并卖掉。占卜的人认为金子是晋朝大兴的吉祥之兆,覃是皇族,这是他的吉祥之兆;毁掉并卖掉,象征着覃最终会被废黜。
《晋永和起居注》记载:庐江太守路永上报说:在谷城北,看到水边有紫红色的光芒,得到一枚金子,上面有像印章齿一样的花纹。
《宋书》记载:褚彦回担任吏部尚书,有人求官,悄悄地把一饼金子藏在袖中,请求清闲,拿出金子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说:‘你应该得到这个官职,不需要借助这个物品,如果你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上报。’这个人非常害怕,收起金子就离开了。褚彦回叙述了这件事但没有说出他的名字,当时的人没有人知道。
《南史》记载:南海扶南国王诸农去世后,他的儿子阳迈即位。阳迈还在母亲腹中时,他的母亲梦见生了一个儿子,有人用金席铺在他身上,颜色光亮。外国人认为这是金子的精华,中国人称之为紫磨,因此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宋永初二年,派使者进贡,把阳迈封为林邑王。
《宋书》记载:齐武帝经常到刘悛的住宅,白天睡觉醒来,刘悛自己拿着金子制成的澡豆,喝了四升用来洗手洗脸,然后给了武帝。
《齐书》记载:金车,如果王者非常孝顺就会出现;金人,如果王者有盛德就会在后池中游玩。林邑有金山,金汁从浦中流出。
《梁书》记载:梁武帝在襄阳起兵,萧颖胄以荆州响应。当时长沙寺的僧人铸造了数千两黄金制成的龙,埋在土中,代代相传,称为下方黄铁。萧颖胄因此取了这条龙,用来充实军资。
《梁书》又记载:武陵王纪镇守蜀地,向东进军后,黄金一斤制成一饼,一百饼为一簋,到了第一百簋,银子的价值是黄金的五倍,其他锦缎也是如此。每次战斗,都悬挂金饼给将士们看,但最终不赏赐。
《梁书》又记载:庐陵王续的儿子应,不慧王去世后,他到仓库里查看珍宝,看到金铤,问左右说:‘这可以吃吗?’回答说:‘不能。’应说:‘既然不能吃,就全部给我吧。’
《南史》记载:林邑国有座山,都是红色的,山中生长着金子。金子在夜晚会飞出来,形状像萤火虫。
《南史》又记载:甄法崇的孙子甄彬有良好的品行,乡里人都称赞他。他曾经用一束苎麻到州长沙寺库质押钱,后来赎回苎麻,在苎麻束中得到了五两金子,用手巾包起来,甄彬把它送还。寺库的管理人非常惊讶,说:‘最近有人用这五两金子质押钱,因为有事情,没能取出来就丢失了。施主竟然能把它还回来,就给一半的金子作为回报。’来回往返了十多次,甄彬坚决不接受,吟诗说:‘五月披羊裘而负薪,岂拾遗金者耶!’最终把金子还给了别人。梁武帝还是平民时听说了这件事,等到即位后,任命西昌侯萧藻为益州刺史,就把甄彬任命为府录事参军,兼任郫县县令。在即将出发时,皇帝告诫五位同僚要廉洁谨慎。到了甄彬那里,皇帝单独对他说:‘你以前有归还金子的美德,所以我不再用这些话来告诫你。’因此他的美德更加显赫。
《陈书》记载:欧阳頠在岭南,交州刺史袁昙绶秘密地把五百两金子寄给欧阳頠,让他用一百两还给合浦太守龚为,四百两给他的儿子智矩,其他人不知道。欧阳頠不久后被萧勃打败,财产全部损失,只有寄存的金子还在。袁昙绶也很快去世。到了这个时候,欧阳頠全部按照约定归还了金子,当时的人没有不赞叹佩服的。
《十六国春秋·后赵录》记载:建武元年十一月,没有下雨雪。到了第二年八月,谷价暴涨,一斤金子可以换两升米。
《前燕录》记载:汜昭,字嗣先,敦煌人。被任命为州主簿,立志要纠正冤屈和申诉。有人在夜里报告说汜昭得到了黄金,汜昭责备了他并让他离开。
《后魏书》记载:赵柔,字元顺。曾经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一贯金珠,价值百缣。赵柔呼唤失主归还。
《后魏书》又记载:孙轨,字元庆,担任诸军司马。太武帝平定赫连昌后,让各位将领进入他的府库,各自随意取金玉。将领们把金玉装满怀,只有孙轨没有取。皇帝亲手拿起金子赐给他,说:‘你面对财物廉洁。我之所以增加赏赐,是想在众人面前彰显你的廉洁!’
《后魏书》又记载:段晖从慕容德归顺魏太武帝,到了长安,有人告发段晖想要南逃,说他在马鞯中藏有金子。皇帝暗中派人查看,果然如告发者所说,就在市场上把段晖处死了。
《后魏书》又记载:李安世担任主客令,每当有江南使者到来,他都会拿出宫中的珍宝,让都城里的富人出售,让使者随意交易。当时齐国的刘缵来到金玉铺询问价格,刘缵说:‘北方的金玉太便宜了,应该是山川中出产的。’李安世说:‘圣朝不重视金玉,所以它们和瓦砾一样。又因为皇上的德行通神明,土地不吝惜宝物,所以河中没有金子,山中没有玉石。’刘缵最初打算大量购买,听了李安世的话后感到惭愧,就放弃了。
《后魏书》又记载:副货国,城墙周围七十里。国王有黄金制成的宫殿,宫殿下面有七头高三尺的骆驼。
又说:拔豆国出产金银,阿钩羌国出产金珠。
《北史》记载:齐国的李幼廉少年时欲望不多,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最初并不听从家人的请求。因此,家人曾经用金银财宝给他,但他始终不要;即使强行给他,他也总是扔在地上。后来他成为南青州刺史,主簿徐乾富而暴横,历任官员都无法禁止他。李幼廉刚到任时,因为徐乾犯法,便将他逮捕。徐乾秘密地送来一百锭黄金和二十个奴婢,但李幼廉不接受,于是将他杀了。
《北史》记载:隋朝的献皇后去世后,皇帝赐给杨素一个金钵,里面装满了金子;一个银钵,里面装满了珍珠。
《隋书》记载:皇帝赐给王公以下的射箭比赛,杨素的箭射得最好。皇帝亲手用外国进贡的金精盘,价值连城,赐给了他。
《唐书》记载:太宗对侍臣说:‘水旱不调,都是因为君主失德。我的德行不够,上天应该责备我,百姓有什么罪过却还这么贫穷困苦?听说有人卖儿女,我非常同情!’于是派遣御史大夫杜淹巡视关内各州,用皇宫里的金银财宝赎回被卖的父母。
又说:开元年间,杜暹担任监察御史,前往西覆屯。番人送来金银作为礼物,杜暹推辞不接受。身边的人认为不能错过番人的好意,杜暹接受了礼物并埋在幕下。出境后,他派人去取回。
又说:德宗下诏说:‘我听说真正的君主不看重远方的物品,所珍视的只有贤能。因此,尧建造茅屋,禹建造简陋的宫室,光武帝放弃宝剑,顺帝退还大珠。我仰慕前代圣王,希望与太素相比,邕州上报的金坑,确实能润泽国家。谈论利益,不是我所想要的。我现在以不贪为宝,只有德行才是真正的财富,怎么会还看重这些难以得到的货物,滋生贪欲之心呢?金坑任由人们开采,官府不得占有!’
又说:贞元元年四月,南诏王异牟寻和他的首领商议后,派遣使者赵莫罗眉,通过南安使,共派了三批使者,给韦皋写信,每人携带生金和丹砂作为礼物。每人拿着韦皋先前给牟寻的三分之一作为信物。一年中他们三次来到京城,并说:‘牟寻请求回归大国,永远成为藩臣。所献的生金,用以表达归顺的意思,像金一样坚定;丹砂,表示我们的赤心。’皇帝赞扬了他,于是赐给牟寻诏书。
又说:韦执谊当时是翰林学士,接受贿赂,帮助人获得科举及第。夏卿不接受,韦执谊就从怀中掏出金子放进夏卿的袖子里。夏卿惊讶地说:‘我和你依靠先人的恩德获得了名位,幸好各自有所成就,怎么能这样自毁前程呢!’说完就甩袖离开,韦执谊非常羞愧。
又说:路随担任翰林学士,兼任金紫。有人用金帛来感谢他免除官职,他总是说:‘我处理公务,接受私人贿赂吗?’最终他没有接受任何贿赂。
《管子》说:玉石产自禺氏山,金产自汝水和汉水,珍珠产自赤野,这些宝物相距各有七千里。汤用杜山的金子赎回卖子的人,禹用历山的金子赎回卖子的人。江阳的珍珠,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物。上面有丹砂,下面有黄金。上面有磁石,下面有铜金。上面有赭石,下面有铁。葛卢山出金,蚩尤取来制造剑和铠甲。雍狐山出金,蚩尤取来制造戟。楚国有汝水和汉水的黄金。
《晏子》说:景公制作鞋子,鞋带是黄金制成的,仅能提起。
《列子》说: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晨穿上衣冠去市场,走到卖金子的地方,就抢走了金子。
《鲁连子》说:秦国围攻赵国的邯郸,魏国派将军新垣衍进入邯郸,让赵国尊秦为帝。鲁连子说服了新垣衍。秦军撤退后,平原君用千金为鲁连子祝寿,笑着说:‘如果你现在接受,商人的事情,我不忍心做!’
《庄子》说:现在大匠铸金,金子跳跃着说:‘我一定要成为镆铘!’大匠一定会认为这是不祥的金子。
又说:用瓦片下注的人技艺高超,用黄金下注的人则昏庸。(越看重的东西,心理越紧张。)
又说:至仁之人没有亲疏之分,至信之人不看重金玉。(金玉,是小信的物质,至信则超越了物质。)
又说:金石有声音,不敲击就不会发出声响。
《韩子》说:荆南的丽水中生长着金子。
又说:鲁丹三次游说中山国的君主而没有成功,于是散布了五十金,收买君主身边的人。再次见到君主时,还未说话君主就与他共进餐。鲁丹离开时,来不及回家,就离开了中山。他的车夫问:‘君主刚开始对我很好,你为什么离开?’鲁丹说:‘别人用言语称赞我,也一定会用言语指责我。’还没出城,公子就对他产生了恶感,认为他是为赵国来离间中山君的,于是追捕并惩罚了他。
又说:张谴担任韩国相国,病重临终时,公乘无正带着三十金来询问他的病情。过了一个月,公自己问张谴:‘君子临终,将让谁接替你的位置?’张谴回答说:‘无正法而畏惧上级;尽管如此,不如公子食我之得民心。’张谴死后,公乘无正接任相国。
又说:荆王的弟弟在秦国,秦国不放他回国。中尉的士兵说:‘给我一百金,我能让他回国。’于是带着一百金去见晋国的叔向,说:‘荆王的弟弟在秦国,秦国不放他回国,请用这百金托付给我。’叔向收了金子去见晋平公,说:‘我们可以用城壶丘来交换。’平公问:‘为什么?’回答说:‘荆王的弟弟在秦国,秦国不放他,这是秦、荆两国的不和,他们一定不敢禁止我们筑城壶丘。如果他们禁止,我就说:“为我放出荆王的弟弟,我就不筑城。”他们如果放出,就可以得到禁止;如果他们不放,那就是最终的不和,不敢禁止我们筑城壶丘。’平公说:‘好!’于是筑了城壶丘,对秦公说:“为了放出荆王的弟弟,我不筑城。”秦国因此放出了荆王的弟弟。荆王非常高兴,用一百镒黄金作为礼物送给他。
《墨子》说:从前夏朝派飞廉在山中采金,铸成昆吾。鼎铸成后,不用烹饪就自己煮熟,不用举起就自己藏起来,不用搬运就自己移动。用这个鼎来祭祀昆吾的遗迹,其预兆说:‘蓬蓬白云,一南一北,一东一西。九鼎铸成后,迁移到三国,夏朝失去,商朝得到,商朝失去,周朝得到。’
《孟子》说:齐王用一百两上等金子赠送给孟子。上等金子,是指好的金子。
《列子》说:夏华殷对汤说:‘渤海的东边,不知道有几亿万里,有一个大沟壑,中间有山,一说是岱舆,一说是方壶,一说是员峤,一说是瀛洲,一说是蓬莱。山上的宫殿都是金制的。’
《淮南子》说:玉器五百年后变成黄铜,五百年后变成黄金,黄金千岁后变成黄龙。(玉器,是一种石头。中间数五,所以五百年变化一次。黄铜,是一种黄金和汞的混合物。)秦国用一镒(约二十两)为一金,重量为一斤。汉朝用一斤为一金。
又说:舜在险峻的山岩中藏了一千斤金子,用来遏制贪婪和卑鄙之心。
又说:救助溺水者,不如得到一根普通的绳子。
《傅子》说:在市场上挂一千金,没有人敢取,这是因为分配已经确定;在路上扔下一文钱,孩子们争抢,这是因为分配没有确定。
《抱朴子》中说:炼制合金液,古时候用黄金一斤来计算,总共需要四十万斤黄金来炼制一剂,这样就可以让八个人成仙。其次,服用一斤黄金,可以成为地仙。
《内篇》中又说:在山中,如果遇到在亥日称呼自己为‘人’的,那是因为他拥有金玉。知道了这一点,就不会受到他的伤害。
《内篇》中还提到:吴景帝时期,一位守将在于广陵挖掘了一个大坟墓,棺材中的人面看起来像是活着一样,两个耳朵和鼻孔中都有像枣那么大的黄金。这是使用假物达到不朽效果的例子。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珍宝部-卷九-注解
大鸿胪:古代官名,掌管外交及礼仪事务的高级官员。
金帛:金和丝绸,古代用作赏赐的贵重物品。
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孝廉: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孝廉是指孝顺父母、品德廉洁的人。
金穴:比喻非常富有的家庭。
豫章:古代郡名,相当于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
广陵:广陵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
死罪:指犯有极重罪行的罪犯。
承尘:古代建筑中承托屋顶的横梁。
永昌:古代郡名,相当于现在的云南省西部。
梁冀:东汉末年权臣,曾任大将军,权倾朝野。
益州:古代郡名,相当于现在的四川省。
中兴:指国家或民族重新振兴的时期。
应妪:古代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宦学:指从事官职学习和研究。
金织成帐:用金线织成的帐幔,象征富贵。
繁昌县:古代县名,相当于现在的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
禅石碑:古代皇帝禅让皇位时所立的石碑。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永嘉:晋朝皇帝司马炎的年号。
陈国:古代国名,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东部。
项县:古代县名,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商水县。
鄱阳:古代郡名,相当于现在的江西省北部。
乐安:古代县名,相当于现在的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
象林:古代县名,相当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
金墉城:古代城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
清河王覃:晋朝宗室,曾任清河王。
庐江:古代郡名,相当于现在的安徽省庐江县。
紫磨:古代对黄金的一种美称。
咸宁三年:晋朝皇帝司马炎的年号。
敦煌:古代郡名,相当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
釜铜:古代一种用于煮食的铜器。
林邑:古代国名,位于现在的越南中部。
刘悛:南朝宋时期官员。
萧颖胄:南朝梁时期官员。
武陵王纪:南朝梁时期官员。
庐陵王续:南朝梁时期官员。
林邑王:林邑国的国王。
齐武帝:南朝齐的开国皇帝。
萧勃:南朝梁时期官员。
欧阳頠:南朝陈时期官员。
袁昙绶:南朝陈时期官员。
崔鸿:北魏时期史学家。
十六国:中国历史上一个多民族并立的时期,大致从公元304年到439年。
后赵: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前燕: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
慕容璝:前燕的开国皇帝。
后魏:十六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即北魏。
赵柔:北魏时期官员。
孙轨:北魏时期官员。
段晖:北魏时期官员。
李安世:北魏时期官员。
副货国:古代国名,具体位置不详。
金银:金银是古代货币和财富的象征,金代表贵重,银次之。在古代,金银常用于交换、赏赐和祭祀等活动。
金珠:金珠是指金和珍珠,都是珍贵的宝石,常用于装饰和作为财富的象征。
拔豆国:拔豆国是古代传说中的国家,可能指一个富饶的地方。
阿钩羌国:阿钩羌国也是古代传说中的国家,同样可能指一个富饶的地方。
南青州刺史:南青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的行政长官。
主簿:主簿是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和档案管理。
徐乾富:徐乾富是古代的一个人物,此处指南青州的主簿。
杨素:杨素是隋朝的一位重要官员。
山陵:山陵指帝王的陵墓。
金精盘:金精盘是一种古代的贵重器物,可能是用来盛放食物或药物的。
太宗: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官员和皇帝。
杜淹:杜淹是唐朝的一位官员。
开元中:开元是唐朝的一个年号,开元中指的是开元年间。
杜暹:杜暹是唐朝的一位官员。
蕃人:蕃人是指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德宗:德宗是唐朝的一位皇帝。
邕州:邕州是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
金坑:金坑是指含有金矿的山坑。
南诏王:南诏王是南诏国(位于今中国西南部)的国王。
异牟寻:异牟寻是南诏国的一位国王。
酋长:酋长是古代对部落首领的称呼。
赵莫罗眉:赵莫罗眉是南诏国的一位使者。
韦皋:韦皋是唐朝的一位官员。
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是古代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赇:赇是指贿赂。
科第:科第是指科举考试及第。
夏卿:夏卿是古代的一个人物。
金紫:金紫是指金印和紫绶带,是高级官员的服饰。
制:制是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金精:金精是指纯净的金。
汤: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
禹: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丹砂:丹砂是一种矿物,可用来制作红色颜料。
慈石:慈石是一种矿物,具有磁性。
铜金:铜金是指铜和金。
铅锡:铅锡是指铅和锡。
赭:赭是一种红色矿物。
铁:铁是一种金属。
葛卢山:葛卢山是古代的一个山名。
蚩尤:蚩尤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战神。
剑铠:剑铠是指剑和铠甲。
汝、汉:汝、汉是指汝水和汉水,是古代的两条重要河流。
景公:景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君主。
履:履是指鞋子。
綦:綦是指鞋带。
鬻金者:鬻金者是指卖金的人。
吏:吏是指官吏。
鲁连子:鲁连子是古代的一部兵书。
新垣衍:新垣衍是古代的一个人物。
平原君:平原君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贵族。
镆铘:镆铘是一种古代的宝剑。
大冶:大冶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是古代著名的铸剑之地。
瓦注:瓦注是指用瓦片作为赌注。
金石:金石是指金属和石头。
考:考是指敲打。
韩子:韩子是古代的一部兵书。
鲁丹:鲁丹是古代的一个人物。
中山:中山是古代的一个国家名。
张谴:张谴是古代的一个人物。
公乘无正:公乘无正是古代的一个人物。
叔向:叔向是古代的一个人物。
壶丘:壶丘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昆吾:昆吾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是古代著名的铸剑之地。
蓬莱: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黄澒:黄澒是一种矿物。
寻常纆:寻常纆是指普通的绳子。
傅子:傅子是古代的一部著作。
飞廉:飞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风神。
齐王:齐王是古代齐国的一位君主。
兼金:兼金是指成色较好的金。
岱舆:岱舆是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方壶:方壶是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员峤:员峤是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瀛洲: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黄龙:黄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
镒:镒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
一斤:一斤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
崭岩:崭岩是指险峻的山岩。
悬千金:悬千金是指把千金挂在市场上。
委一钱:委一钱是指把一枚铜钱扔在路上。
合金液:合金液是一种古代炼丹术中的术语,指的是将黄金等珍贵金属与特定物质混合而成的液体,据说具有长生不老的神奇功效。
黄金一斤:一斤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斤相当于500克。在这里,黄金一斤指的是500克的黄金。
八人仙:八人仙可能指的是能够使八人同时达到仙人境界的丹药或法术。
饵黄金一斤:饵黄金一斤指的是服用500克黄金作为丹药或食物,据称可以达到地仙的境界。
地仙:地仙是道教传说中的仙人之一,指在人间修炼成仙,能够自由地在世间行走而不受凡尘束缚。
山中亥日:亥日是古代历法中的地支之一,代表一天的某个时段。山中亥日可能指的是特定的时间或地点。
称人字者:称人字者可能是指能够称呼人名的神秘力量或人物,这里可能指的是能够识别并保护人的神灵。
金玉:金玉指的是黄金和玉石,这里可能是指珍贵的东西或象征财富和权力。
吴景帝:吴景帝是东吴时期的皇帝孙休的谥号,这里提到吴景帝时期的事件。
戍将:戍将指的是负责边防的将领。
大冢:大冢指的是大型的古墓。
人面如生:人面如生形容尸体保存得非常好,看起来像活着一样。
假物不朽:假物不朽指的是人工制作的东西能够永久保存不腐烂,这里可能是指古代的防腐技术或是对黄金等贵金属防腐性的形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珍宝部-卷九-评注
《抱朴子》是我国古代道教经典之一,作者葛洪在书中阐述了诸多道教修炼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这段古文中,葛洪首先提到了‘合金液’的制作方法,指出用黄金一斤,配以四十万份其他物质,可以炼制出一剂‘合金液’,此物具有令人成仙的功效。这里的‘合金液’很可能是指古代道教中的一种丹药,其炼制过程和配方在道教中具有极高的神秘性和重要性。
‘可令八人仙也’一句,表明这种丹药具有极强的效果,能够让人成仙。这里的‘仙’在道教中指的是超脱尘世,达到一种永恒不灭的境界。这一说法体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信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向往。
接着,《内篇》中提到的‘山中亥日称人字者,金玉’一句,揭示了古代道教中的一种信仰。在道教中,亥日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吉日,‘称人字’可能是指通过某种仪式或方法,能够识别出具有金玉般品质的人。这里的‘金玉’象征着珍贵和纯洁,意味着这样的人具有高尚的品质和道德。
‘知其物则不能为害’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识别方法的重要性。在道教中,识别出具有金玉品质的人,意味着他们能够避免邪恶和灾难,从而保持自身的纯净和安宁。
最后,《内篇》中关于吴景帝时戍将於广陵掘得大冢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棺中人面如生,且耳鼻孔中皆有黄金,这种描述充满了神秘色彩。‘此假物不朽之效也’一句,说明了这种‘假物’(可能是指某种特殊的物品或丹药)具有使人不朽的效果。这里的‘不朽’同样指的是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的状态,体现了道教追求永恒生命的理念。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多个例子,展现了道教中关于丹药、修炼、识别和超脱尘世的信仰。这些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追求,也体现了道教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在赏析这段古文时,我们需要结合道教的历史背景和思想体系,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