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五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五-原文

○急假

《释名》曰:急,及也,功之使相逮及也。

《汉书》曰:高祖常告归之田。李斐注曰:’告,请也。言请休谒也。宁,安也。吉日告,凶日宁也。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也。赐告者,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其告,使得印绶将官属归家理病。至成帝时,郡国二千石赐告不得归家,自冯野王始也。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又曰:汲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又曰:冯野王为琅琊太守。成帝时,王凤辅政。京兆尹王章讥凤专权,荐野王代凤。上初纳其言,而后诛章。於是野王惧不自安,遂病,满三月,赐告,与妻子归杜陵。大将军凤风(音讽。)御史中丞劾奏野王赐告养病而私自便。杜钦素高野王,奏记於凤,为野王言曰:’窃见令曰吏二千石告,过长安谒。(如淳曰:谒者自白得告也。)不分别予赐。(予,予告也。赐,赐告也。)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夫三最予告,令也;(在官连有三最,则得予告也。)病满三月赐告,诏恩也。令告则得,诏恩不得,失轻重之差。又二千石病,赐告得,有故事,不得去郡亡著令。’凤不听,竟免野王官。

谢承《后汉书》曰:许荆字子张。少丧父,养母孝顺。家贫,为吏无有舟车,休假常单步荷担。上下清节,称於乡里。

又曰:范丹字史云,陈留人也。为郡功曹,每休假,上下常单步策杖,同类以车牛与之,不取。

又曰:吴冯字子高。为州郡吏,休假先存恤行丧孝子,次赡病,毕,拜觐乡里耆老先进,然后到家。名昭远近。

《后汉书》曰:光武皇帝纪告宁之典。

《魏志》曰:王思正始中为大司农,年老目暗,又少信。时有吏父病笃,近在外舍,自白求假。思疑其不实,发教曰:’世有思妇病母者,岂此谓乎?’遂不与假。吏父明日死,思无恨意。其为刻薄如此。

《魏志》曰:祝皓字子春,南阳平氏人也。志节抗烈,笃於仁义。为吏归休,周旋乡里,吊死问疾,毕乃还家。

《晋起居注》曰:孝武太元元年,诏大臣疾病假满三月,解职。

王隐《晋书》曰:王尼(音夷)字季孙。洛中贵盛名士王澄、胡母辅之等皆与尼交。时尼为兵曹佐大将军幕,澄等持羊酒诣军门,吏疏名内,请入见大将军。澄等既入,语吏过王尼,炙羊饮酒讫而去,竟不见。将军闻之,因与尼长假,遂得离兵。

《宋书》曰:王敬弘子恢之,为秘书郎。恢之曾请假还,东定省,敬弘克日见之,至日辄不果。假日将尽,恢之乞求奉辞,敬弘呼前,既至閤,复不见。

又曰:谢景仁憎弟述,尝设馔请宋武帝,希命甝豫坐,而帝召述。述知景仁夙意,又虑帝命之,请急不从。帝驰遣呼述。顷至,乃欢。其见重如此。

又曰:谢灵运自以名辈应参时政,王昙首、王华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不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

又曰:庾炳之居选部,请急还家。尚书令史来谘事,一人善弹,一人工歌,留与宿。有司以违制奏焉。

又曰:伏恒(音亘)自以名辈,素在始兴内史何远前。为吏俱称廉白。远累见擢,晅循阶而已。意望不满,多托居家,寻求假到东阳迎妹丧,因留会稽筑宅,自表解职。诏以为豫章内史,乃出拜。侍御史虞嚼奏曰:’风闻豫章内史伏恒,去岁启假,以迎妹丧为辞,因停会稽不去,入东始货宅卖车,以此而推,则是本无还意。恒深怀诽怨,形於辞色,请以大不敬论。’有诏勿论,遂得就郡。

又曰:谢裕字景仁,晦从父也,为左仆射。裕性矜严,居家守静,每唾辄唾左右衣,事毕,即听假一日浣濯。每唾,左右争来受之。

徐爰《宋书》曰:申恬字道献。少怀贞恪,志业介然。拜殿中将军,禁省八载,不休急,时莫之比。

《齐书》曰:衡阳公谌,字彦孚,高帝绝服族子。武帝即位,除步兵校尉,领御仗主,斋内兵仗委付之,心膂密事,皆便参掌。郁林即位,深委信谌,每请急出宿,帝通夕不能寐,谌还乃安。

《梁书》曰:太清元年,大举北侵。初,谋元帅,帝欲用萧范。时朱异取急外还,闻之,遽入曰:’嗣王雄豪盖世,得人死力。然所至残暴非常,非吊人之。才。昔陛下登北顾亭以望,谓江右有异气,今日之事,尤宜详矣。’

《后魏书》:邢虬字神宝,为光禄卿。虬母在乡遇患,请假而归。值秋水暴长,河梁断绝,虬得一船而渡,船漏而不溢。时人异之。

《唐书》曰:张志宽,蒲州安邑人。隋末丧父,哀毁骨立,为州里所称。贼帅王君廓屡为寇掠,闻其名,独不犯其闾,邻里赖之而免者百馀家。后为里正,诣县称母疾,取急求归。县令问其状,对曰:’母常有所苦,志宽亦所苦。向患心痛,知母有疾。’令怒曰:’妖妄之辞也。’系之於狱。驰验其母,竟如所言。令异之,慰谕遣去。

《襄阳耆旧传》曰:习温长子宇为执法郎,取急归,宾从甚盛。温怒,杖宇,责之曰:’吾闻生於乱世,贵而能贫,始可以后亡,况侈竞乎?’

《文士传》曰:顾荣兼侍中,安慰河北。以前后功封嘉兴伯,求急还南。既造江渚,欣然自得。

《风俗通》曰:济北李登为从事史,病,得假归家,复移刺延。期后被召,登自嫌不甚羸瘦,谓双生弟宁曰:’我兄弟相似,人不能别。汝类病者,代我至府。’宁曰:’府君大严,得无不可?’登曰:’我新吏耳,无能觉者。我自行见诊必死。’宁便诣府。医药集诊有验。后为人所言,事发觉,遂杀登。

《世说》曰:车武子为侍中,与王东亭诸人期共游集。车早请急出,过诣王子敬。子敬于时宅在建阳门内道北,车求去。王问:’卿何以匆匆?’车答云:’与东亭诸人期共行。’王曰:’卿何以乃作此,不急行!’车遂不敢去,尽急还台。

又曰:顾长康作殷州,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苦求之,乃得。

又曰:张敷为宋台秘书郎,自彭城请假还东。于时相国府有一参军督护,亦请假,武帝遣传令语敷云:’可载之。’答曰:’臣性不杂。’遂不载。

《俗说》曰:张邀在彭城,请假当归东。傅亮时为宋台侍中,下舫中与张别。张不起,授两手指着舫户外。傅遂不执其手,熟视张面,云:’柤是梨中之不臧者。’便去。

陆机《思归赋序》曰:余牵役京室,去家四载,以元康六年冬取急归。而羌虏作乱,王师外征,机兴愤而成篇。

范宁《启国子生假故事》曰:国学开建,弥历年载。讲诵之音靡闻,考课之绩不著。良由道达之训未弘,钻仰之心弗至。陵替文源,宜见整正;谓应断假,精加督励。严其师训,举善黜违。

《众官受假故事》曰:伏见内外众官,陈假纷纭,烦黩无已。旧有急假,一月五急,一年之中六十日为限,不问虚实,相率如此,诬罔视听,烦秽官曹,举世行之,不以为非。急假之制,惟以父母妻子为辞,而伯叔兄弟,制所不及。长偷薄之风,伤敦睦之化。臣谓宜去病解故之制一年,令赐衣。假日随其所欲之,适任其取日多少。

‘《假宁令》曰:诸内外官五月给田假,九月给受衣假,为两番,各十五日。田假若风土异宜,种收不等,通随给之。

‘又曰:诸百官九品私家祔庙、除程给假五日;四时祭祀各给假四日。(并课主祭者。)去任所三百里内亦给程。(若在京都,除祭日,仍各依朝参。)

‘又曰:诸文武官,若流外已上者,父母在,三年给定假三十日。其拜墓,五年一假十日,并除程。若已经还家者,计还后给。其五品已上所司勘当於事,每阙者奏,不得辄自奏请。请冠,给假三日;五服内亲冠,给假一日,并不给程。

‘又曰:诸婚给假九日,除程。周亲婚嫁五日,大功三日,小功已下一日,并不给程。周已下无主者,百里内除程。诸本服周亲已上,疾病危笃,远行久别,及诸急难,并量给假。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五-译文

《释名》说:急,就是赶上的意思,是功绩使得相互赶上。

《汉书》说:高祖刘邦常常请假回田地。李斐注释说:‘告’,是请求的意思。说的是请求休假。‘宁’,是安定的意思。吉日告假,凶日安宁。汉律规定:两千石以上的官员有予告和赐告。予告是因为在官职上有功,按照法律应当得到的。赐告是因为病满三个月应当免职,皇帝优待赐给他们休假,让他们带着印绶和属下回家治病。到了成帝时期,郡国两千石以上的官员赐告不能回家,从冯野王开始。

《汉书》又说:汲黯多病,病快满三个月了,皇帝常常赐给他休假,但始终没有痊愈。

《汉书》还说:冯野王担任琅琊太守。成帝时期,王凤辅佐朝政。京兆尹王章批评王凤专权,推荐冯野王代替王凤。皇帝最初接受了他的建议,后来又杀了王章。于是冯野王害怕不安,就生病了,病满三个月后,皇帝赐给他休假,让他和妻子回到杜陵。大将军王凤和御史中丞弹劾冯野王赐假养病却私自便利。

杜钦一向尊重冯野王,给王凤写信说:‘我私下看到法令说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告假,经过长安拜见。(如淳说:拜见就是自己说明得到告假。)不区分予告和赐告。(予,就是予告。赐,就是赐告。)现在有关部门认为予告可以回家,赐告不能,这是同样的两种处理,失去了省刑的意图。那三最予告,是法令规定的;(在官职上连续三年都有最优秀的表现,就可以得到予告。)病满三个月赐告,是皇帝的恩典。按照法令告假可以,皇帝的恩典却不能,失去了轻重之别。而且两千石官员病了,赐告可以,有先例,没有明确的法令规定不能离开郡。

王凤不听,最终免去了冯野王的官职。

谢承的《后汉书》说:许荆字子张。年幼丧父,孝顺母亲。家境贫寒,做官没有舟车,休假时常常步行背着重担。他的清廉节操在乡里著称。

《后汉书》又说:范丹字史云,是陈留人。担任郡功曹,每次休假,上下都步行拄着拐杖,同类的人用牛车送他,他不接受。

《后汉书》还说:吴冯字子高。担任州郡的官员,休假时先关心行丧的孝子,然后照顾病人,最后拜访乡里的老人,然后才回家。他的名声远近闻名。

《后汉书》说:光武皇帝有关于告宁的规定。

《魏志》说:王思在正始年间担任大司农,年老眼睛昏花,又很少信任别人。当时有一个小吏的父亲病重,住在城外,小吏自己说明情况请求休假。王思怀疑他说的不真实,发令说:‘世上有没有思念病母的思妇,难道这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于是没有给他休假。小吏的父亲第二天就死了,王思没有怨恨的意思。他就是这样刻薄。

《魏志》说:祝皓字子春,是南阳平氏人。志向坚定,重视仁义。担任官员休假回家,在乡里周旋,吊唁死者,慰问病人,然后才回家。

《晋起居注》说:孝武帝太元元年,皇帝下诏大臣疾病休假满三个月,可以解除职务。

王隐的《晋书》说:王尼字季孙。洛阳中贵族名士王澄、胡母辅之等都和王尼交往。当时王尼担任兵曹佐大将军幕僚,王澄等人拿着羊和酒到军营门口,官员登记名字后请他们进去见大将军。王澄等人进去后,告诉官员他们要见王尼,吃过羊肉喝过酒后离开,竟然没有见到王尼。大将军听说后,就给了王尼长假,于是他得以离开军营。

《宋书》说:王敬弘的儿子王恢之担任秘书郎。王恢之曾经请假回家,到东部探望,王敬弘约定日期见他,到了日期却没有见到。

《宋书》又说:谢景仁不喜欢他的弟弟谢述,曾经设宴请宋武帝,希望武帝叫谢述一起坐,但武帝叫了谢述。谢述知道谢景仁的意图,又担心武帝会叫自己,请求急假却没有得到。武帝派人飞驰去叫谢述。不久谢述到了,两人就欢乐起来。谢述就是这样受到重视。

《宋书》还说:谢灵运自认为自己的名望应该参与时政,王昙首、王华的名位一向不比自己高,都被重用,他心里不平,多次称病不朝见。直接出城游玩,有时走一百六七十里,十几天不回家,既没有上报,也没有请求急假。皇帝不想伤害大臣,就暗示他自行解释。谢灵运上报称病,皇帝赐给他休假回乡。

《宋书》又说:庾炳之在选部任职,请求急假回家。尚书令史来咨询事务,其中一个人擅长弹琴,一个人擅长唱歌,留下他和他们一起过夜。有关部门以违反制度上奏。

《宋书》还说:伏恒自认为自己的名望在始兴内史何远之前。担任官员都称他为廉洁。何远多次被提拔,伏恒只是按部就班。他心里不满,多次借口居家,寻求休假到东阳迎接妹妹的丧事,因此留在会稽建造住宅,自己上表请求解除职务。皇帝下诏任命他为豫章内史,于是他出去就任。

侍御史虞嚼上奏说:‘听说豫章内史伏恒,去年请假,以迎接妹妹的丧事为借口,因此留在会稽不去,进入东边开始卖宅卖车,以此推断,他本来就没有回家的意思。伏恒心怀怨恨,表现在言语和神色上,请以大不敬的罪名论处。’皇帝下诏不予追究,伏恒于是得以到郡任职。

《宋书》又说:谢裕字景仁,是徐干的堂弟,担任左仆射。谢裕性格严肃,居家保持安静,每次吐痰都吐在左右的衣服上,事情结束后,就放假一天清洗。

徐爰的《宋书》说:申恬字道献。年幼时就有贞洁的品德,志向坚定。担任殿中将军,在禁省八年,不休假。

《齐书》说:衡阳公谌,字彦孚,是高帝的绝服族子。武帝即位后,任命他为步兵校尉,负责御仗,将重要的兵仗委托给他,心中的机密事务,都让他参与掌管。郁林即位后,非常信任谌,每次他请求急假外出过夜,武帝整夜不能入睡,谌回来后他才安心。

《梁书》说:太清元年,大规模北侵。最初,商议元帅人选,皇帝想要用萧范。当时朱异请假外出,听说这件事,急忙进去说:‘嗣王萧范雄豪盖世,能够得到人们的死力。然而他走到哪里都残暴异常,不是吊慰人的。才。过去陛下登上北顾亭远望,说江右有异气,今天的事情,尤其应该仔细考虑。’

《后魏书》说:邢虬字神宝,担任光禄卿。虬的母亲在乡里生病,虬请假回家。正值秋天河水暴涨,桥梁被冲断,虬得到一艘船才得以渡河,船漏水却不溢。

《唐书》说:张志宽,是蒲州安邑人。隋朝末年丧父,悲痛欲绝,州里的人都称赞他。贼帅王君廓多次掠夺,听说他的名字,却独自不侵犯他的村子,邻里的百余家都因此得以幸免。后来担任里正,到县里报告母亲生病,请求急假回家。县令询问他的情况,他回答说:‘母亲常常有所不适,我也感到不适。之前患有心痛病,知道母亲有病。’县令生气地说:‘荒谬之词。’将他关进监狱。急忙派人去验证他的母亲,果然如他所说。县令感到惊异,安慰他后让他离开。

《襄阳耆旧传》说:习温的长子习宇担任执法郎,请假回家,随从很多。习温生气,用棍子打习宇,责备他说:‘我听说在乱世中,富贵而能贫穷,才可以说是最后的幸存者,何况奢侈争斗呢?’

《文士传》说:顾荣担任侍中,安抚河北。因为前后有功,被封为嘉兴伯,请求急假回南方。到了江边,他感到非常快乐。

《风俗通》记载:济北的李登担任从事史时生病,得到休假回家,后来又转而请求延期。休假结束后被召回,李登觉得自己不够瘦弱,对双胞胎弟弟李宁说:‘我们兄弟长得太像了,别人无法分辨。你看起来像病人,帮我到府里去。’李宁问:‘府君要求很严格,这样做可以吗?’李登说:‘我是个新任官吏,没人会注意。我自己去见诊肯定会死。’李宁于是去了府里。医生们聚集诊断后有所成效。后来有人告发此事,事情被发现,李登被杀。

《世说》记载:车武子担任侍中,与王东亭等人约定一起游玩。车武子提前请假急匆匆出去,路过王子敬家。王子敬当时住在建阳门内道北,车武子想要离开。王子敬问:‘你为什么这么急匆匆的?’车武子回答:‘我和东亭等人约定一起出行。’王子敬说:‘你为什么这样做,不赶快去!’车武子不敢离开,急忙返回台里。

《世说》又记载:顾长康担任殷州刺史,请假回东。当时按规定不给予假期。他苦苦请求,才得到了假期。

《世说》又记载:张敷担任宋台秘书郎,从彭城请假回东。当时相国府里有一个参军督护也请假,武帝派人传令给张敷说:‘你可以带他。’张敷回答:‘我性格不随便。’于是没有带他。

《俗说》记载:张邀在彭城,请假要回东。傅亮当时担任宋台侍中,在船上与张邀告别。张邀没有起身,伸出手指数着船外的方向。傅亮没有握他的手,仔细地看着张邀的脸,说:‘这就像梨中不好的部分。’然后离开了。

陆机的《思归赋序》说:我因为被征召到京城任职,离开家已经四年了,在元康六年冬天请假回家。然而羌人叛乱,朝廷军队出征,我因此激愤而写下了这篇文章。

范宁的《启国子生假故事》说:国子学开设已经很多年了,但是讲诵的声音没有听到,考核的成绩也没有显现。这主要是因为教诲的宗旨没有广泛传播,仰慕之心没有达到。文化之源衰落,应该进行整顿;认为应该取消假期,加强督促。

《众官受假故事》记载:我看到内外官员请假的事情很多,繁琐不堪。过去有紧急假期,一个月可以请五次,一年中总共六十天,不论真假,大家都这么做,欺骗视听,污染官场,全世如此,不认为这是错误。紧急假期的制度,只有以父母妻子为理由,而伯叔兄弟不在规定范围内。长期偷懒的风气,伤害了和睦的教化。我认为应该取消因病或旧事请假一年的规定,允许赐予衣服。假期随个人意愿,任其选择假期长短。

《假宁令》说:内外官员五月给予田假,九月给予受衣假,分为两次,每次十五天。如果田假因为风土不同,种植收获不等,可以统一给予。

《假宁令》又记载:百官九品私家祭祖庙、除程给假五天;四季祭祀各给假四天。(包括主持祭祀的人。)离任所三百里内也给予假期。(如果在京师,除去祭祀日,仍然按照朝参的规矩。)

《假宁令》又记载:文武官员,如果流外官以上,父母在世,每三年给予假期三十天。祭拜祖墓,每五年给予假期十天,并除去路程。如果已经回家,计算回家后给予假期。五品以上官员因公事需要,每次缺勤需要上报,不得擅自请假。举行冠礼,给予假期三天;五服内的亲戚举行冠礼,给予假期一天,都不包括路程。

《假宁令》又记载:婚姻给予假期九天,不包括路程。周亲婚嫁五天,大功婚嫁三天,小功以下婚嫁一天,都不包括路程。周亲以下没有主婚者,百里内不包括路程。所有本服周亲以上的亲戚,如果生病危重,远行久别,以及其他紧急困难,都根据情况给予假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五-注解

急:指紧急、急迫,此处指请假或请求休假。

假:指请假,请求暂时离开工作或职责。

告:请求休假的一种正式方式,常用于官员。

宁:安宁、平静,此处指不工作、休息。

予告:古代官员因功绩得到休假的权利。

赐告:古代皇帝对官员因病或其他原因给予的休假。

沐:洗沐,指洗浴。

病:疾病。

赐:皇帝的恩赐。

归:返回。

杜陵: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

谒:拜见。

省:探望。

见:见到。

乞求:请求。

假满:假期结束。

休急:休假。

还:返回。

病笃:病重。

求假:请求休假。

发教:发布命令。

刻薄:刻薄寡恩,形容人性格刻薄。

周旋:交往。

吊死问疾:吊唁死者,探望病人。

东归:返回东方。

请假:请假,指请求暂时离开工作岗位。

违制:违反制度。

启假:提出请假。

诽怨:怨恨。

诽:诽谤。

慰谕:安慰并告知。

造:到达。

欣然:愉快的样子。

从事史:从事史是古代官职,指地方官员的属官,负责协助处理地方政务。

假归:假归即请假回家。

移刺延:移刺延,指推迟或延迟行动。

双生:双生,指双胞胎。

府君:府君是对地方官员的尊称。

新吏:新吏,指新任的官员。

诊:诊,指医生为病人诊断。

验:验,指诊断结果有根据或有效。

事发觉:事发觉,指事情被揭露或发现。

侍中:侍中是古代官职,为皇帝的近臣,负责协助处理国家大事。

期共游集:期共游集,指约定一起出游聚会。

急出:急出,指急忙外出。

过诣:过诣,指前往拜访。

宅:宅,指住宅。

东亭:东亭,指地名,也可能是官署名。

还台:还台,指回到官署。

例不给:例不给,指按照惯例不予批准。

苦求之:苦求之,指苦苦请求。

宋台:宋台,指宋代的官署。

参军督护:参军督护,指古代官职,负责协助地方军事事务。

武帝:武帝,指南北朝时期的皇帝刘裕。

可载之:可载之,指可以带他一起走。

臣性不杂:臣性不杂,指我的性格不混杂,意指不随便与他人交往。

柤是梨中之不臧者:柤是梨中之不臧者,指在梨中不好的部分,比喻不中用的人。

牵役:牵役,指被征召或征用。

京室:京室,指京城。

元康六年:元康六年,指晋朝的年号,具体年份为296年。

羌虏:羌虏,指羌族和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

王师:王师,指国家的军队。

兴愤:兴愤,指感到愤怒。

讲诵:讲诵,指讲解和诵读经典。

考课:考课,指考核官员的工作表现。

道达之训:道达之训,指道德和教化的指导原则。

钻仰:钻仰,指勤奋学习和敬仰。

陵替:陵替,指衰落或破坏。

文源:文源,指文化的根源。

断假:断假,指取消假期。

督励:督励,指监督和鼓励。

内外众官:内外众官,指朝廷内外所有的官员。

陈假:陈假,指提出请假申请。

烦黩:烦黩,指繁琐和污秽。

官曹:官曹,指官署。

伯叔兄弟:伯叔兄弟,指父亲的兄弟和同父异母的兄弟。

长偷薄之风:长偷薄之风,指长时间偷懒和轻薄的风气。

敦睦之化:敦睦之化,指和睦相处的教化。

赐衣:赐衣,指皇帝赐予的衣物。

假宁令:假宁令,指关于假期的法令。

田假:田假,指用于耕种的假期。

受衣假:受衣假,指换季时领取新衣物的假期。

祔庙:祔庙,指将祖先的牌位供奉在宗庙中。

除程:除程,指除去规定的路程。

流外已上:流外已上,指官职在流外(指非正式官员)以上的官员。

五服内亲:五服内亲,指按照古代丧服制度,与本人有五服(指丧服的五种不同等级)关系的亲属。

冠:冠,指成年礼。

周亲:周亲,指远亲。

大功:大功,指按照古代丧服制度,与本人有大功关系的亲属。

小功:小功,指按照古代丧服制度,与本人有小功关系的亲属。

急难:急难,指紧急和困难的情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五-评注

《风俗通》中的这段古文描述了济北李登为了躲避病痛,让双胞胎弟弟李宁代替自己去官府的故事。首先,’济北李登为从事史,病,得假归家,复移刺延’描绘了李登因公务而病,获得假期回家,但又因病情加重而不得不再次请假。这里的’假’字体现了古代官吏对个人健康的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官场对于公务的严格要求。’期后被召,登自嫌不甚羸瘦,谓双生弟宁曰:’我兄弟相似,人不能别。汝类病者,代我至府。”这一段表现了李登的无奈与机智,他利用自己的双胞胎弟弟代替自己,既避免了官府的责难,又能够照顾到自己的健康。然而,’宁便诣府。医药集诊有验。后为人所言,事发觉,遂杀登。’这段话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李宁虽然代替了李登,却因为被他人揭发而招致杀身之祸,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的沦丧和官场的残酷。整段故事通过李登的遭遇,展现了古代官场的人情冷暖和道德困境。

《世说》中的车武子为了与王东亭等人游玩,却因为王东亭的询问而犹豫不决,最终选择急速返回官府的故事。’车武子为侍中,与王东亭诸人期共游集。车早请急出,过诣王子敬。子敬于时宅在建阳门内道北,车求去。王问:’卿何以匆匆?’车答云:’与东亭诸人期共行。’王曰:’卿何以乃作此,不急行!’车遂不敢去,尽急还台。’这段话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和规矩,车武子虽然想要外出游玩,但因为王东亭的询问而犹豫不决,最终选择急速返回官府,这既体现了官场规矩的严苛,也反映了当时官场人际关系的微妙。

顾长康请假还东的故事则展现了古代官场对于请假制度的严格管理。’顾长康作殷州,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苦求之,乃得。’这里的’例不给’和’苦求之,乃得’说明了当时请假制度的严格,官吏想要请假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体现了古代官场对于公务的重视。

陆机的《思归赋序》则表达了他对于归家的渴望和对时局的忧虑。’余牵役京室,去家四载,以元康六年冬取急归。而羌虏作乱,王师外征,机兴愤而成篇。’这段话反映了陆机作为官员,虽然身在官场,但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和国家的安危,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家国情怀。

范宁的《启国子生假故事》和《众官受假故事》则从制度层面分析了古代请假制度。’国学开建,弥历年载。讲诵之音靡闻,考课之绩不著。良由道达之训未弘,钻仰之心弗至。陵替文源,宜见整正;谓应断假,精加督励。严其师训,举善黜违。’这段话反映了范宁对于教育制度和请假制度的看法,他认为应该加强教育,严格请假制度,以提升官吏的素质。’伏见内外众官,陈假纷纭,烦黩无已。旧有急假,一月五急,一年之中六十日为限,不问虚实,相率如此,诬罔视听,烦秽官曹,举世行之,不以为非。’这段话则揭示了当时请假制度的混乱和弊端,官吏们滥用请假制度,导致官场混乱。

《假宁令》中的内容则详细规定了古代官吏的请假制度,包括田假、衣假、祭祀假等,这些规定体现了古代官场对于官吏个人生活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五》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83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