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二-原文
《东观汉记》曰:光武召邓禹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与邓弘俱客,苏弘称道之。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及。’上以禹为知人。上欲定河内,问禹曰:’诸将谁可守河内者?’禹曰:’寇恂文武备足,有牧民御众之才。’上乃用之。
又曰:东平王苍荐吏吴良,上以章示公卿曰:’萧何荐韩信,设坛即拜,不复考试。’以良为议郎。
又曰:王丹字仲回。初,有荐士於丹者,丹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免。客惭自绝。俄而征丹复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见之,谓曰:’何量丹之薄?’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
又曰:南阳太守杜诗上疏荐伏惠公曰:’窃见故大司徒阳都侯伏惠公,自行束脩,讫无毁玷。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经为人师,行为仪表,众贤百姓,仰望德义。微过斥退,久不复用,识者愍惜,儒士痛心。’
又曰:上尝问宋弘通博之士,弘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几,近也。)及扬雄、刘向父子。於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上每宴,辄令鼓琴,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於荐举。闻谭内出,遣吏召之。谭至,不举席而让之曰:’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乐,非硕德忠正也。’后大会群臣,上使谭鼓琴,见弘,失其常度。上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曰:’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钦悦郑声,臣之罪也。’
又曰:杜林字伯山,扶风人,为御史。先与郑兴同寓陇右,乃荐之。上乃征兴为太中大夫。
又曰:陈宠字昭公,沛人,为尚书。宠性纯淑,周密重慎。时有表荐,辄自手书削草,人莫得知。
又曰:韦豹字季明,数年辟公府,辄以事去。司徒刘恺辟之,谓曰:’卿轻人,好去就,故爵位不逾。今岁垂尽,当辟御史,意在相荐,子其留乎?’豹曰:’犬马齿衰,岂敢久待?荐之私,非所敢当。’遂跣而起。恺追之,遥去不顾。
范晔《后汉书》曰:东平王苍以至戚辅政,时班固始弱冠,说苍曰:’将军以周、邵之德立於本朝。今者将军幕府新开,广延群俊,四方之士,颠倒衣裳。将军宜效唐、殷之举,审伊、皋之荐,令远近无偏,幽隐必达,光名宣於当世,遗烈著於无穷。窃见故司空掾桓梁、京兆祭酒冯晋、扶风掾李育、京兆督邮郭基、凉州从事王雍、弘农功曹殷肃,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绝才,德隆当世。如蒙征纳,以辅高明,此山梁之秋,夫子所为叹也。’苍纳之。
又曰:曹腾加位特进,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等,皆所举也。
《汉杂事》曰:傅喜为右将军,傅太后与政事。喜数谏之,后不悦。喜上印绶,病在家。司空何武、尚书唐林上书曰:’鲁以季友治乱,楚以子玉轻重,魏以无忌折冲,项以范增存亡。故楚跨有南土,带甲百万,邻国不以为难;子玉为将,文公仄席而坐,及其死,君臣相庆。百万之众,不及一贤。’於是上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又曰:谷永为尚书,荐薛宣曰:’窃见少府宣,材茂行洁,达於从政;有退食自公之节,寡移赏游说之助。臣恐陛下忽於《羔羊》之诗,舍功实之臣,任虚华之誉,是以越陈宣行能,惟留神考察。’上然之,遂以宣为御史大夫。
《魏志》曰: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幹举并州叛,卫固与范先通谋。太祖谓荀彧曰:’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可。’於是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卒伏。
又曰:颍川戏志才,筹画之士,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才,谁可以继之?’彧荐郭嘉。召见,与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亦喜曰:’真吾君矣。’
又曰:张郃字隽义,河间人也。郃虽武将,而爱儒士。尝荐同郡毕谌经明行修。诏曰:’昔祭遵为将,常置五经大夫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今将军外勤戎旅,内存国朝,朕嘉将军之意,擢谌为博士。’
又曰:桓范荐徐宣曰:’臣闻帝王用人,度世授才,争夺之时,以策略为先,分定之后,以忠义为首。故晋文行子犯之计,而赏雍季之言;高祖用陈平之智,而托后於周勃也。窃见尚书徐宣,体忠厚之行,秉直亮之性,清雅特立,不随世俗,确然难动,有社稷之节。今仆射缺,宣行掌后事,腹心任重,莫如宣者。’帝遂以宣为右仆射。
又曰:陈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并用之。后乾以忠义死,矫为名臣。
《蜀志》曰: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惟徐元直(徐庶,字元直。)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造亮,凡三。於是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吴志》曰:刘繇字正礼,东莱人。兄岱,字公山。平原陶洪荐繇,欲令举茂才,刺史曰:’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洪曰:’若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礼於后,所谓御二龙於长衢,骋骐骥於千里,不亦可乎?’
又曰:周瑜荐鲁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权即召肃与语,甚悦之。
众宾罢退,独引肃还,合榻对食。
又曰:凌统字公绩,吴郡人。
为孙权将,甚见亲重。
时有荐同郡盛暹於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於公绩。
权曰:’但令如公绩足矣。’
后召暹夜至,公绩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
其爱善不害如此。
《晋书》曰:桓彝字茂伦。
性通朗,早有盛名。
有人伦识鉴,拨才取士,或出於无闻,或得之孩抱。
时人方之许、郭。
又曰:刘恢尝荐吴郡张凭,卒为美士。
众以此服其人。
又曰:华谭字令思,广陵人。
除鄄城令,过璞水,作《庄子赞序》以示功曹。
而廷掾张延为作答教,其文甚美,谭异而荐之,遂得升擢。
比谭为庐江,延谭已为郡。
谭至庐江,举寒族周访为孝廉,访果立功名。
时以谭为知人。
又曰:江统为司徒左长史。
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
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者否?’
统举高平郄鉴为贤良,陈留阮脩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
时以为知人。
徐广《晋纪》曰:张华少自牧羊,而笃志好学。
初为县史,卢钦奇其才,数称荐之。
《晋中兴书》曰:贺循,会稽人。
郡钤下有杨方者,字公回,世为郡威仪。
少好学,有奇才,以门役在阁下。
公事之暇,辄读五经,乡邑未之别也。
内史诸葛恢闻方学,召为给使,见而异之,谓有殊常之才。
即解役,散置左右,以门人待焉。
由是邦壤敬异方,始得周旋乡贵。
虞喜兄弟以儒学立名,并知拨之后,恢欲荐郡功曹於中宗,使方具其事。
主簿虞预以荐为美送示,太常贺循遂向京师称美之。
司徒王导辟以为掾。
方始出都,交游人间,缙绅咸厚遇之。
傅畅《晋诸公赞序》曰:魏舒虽有宇量,众望未能悉归。
侍中任恺为世祖所委任,泰始中,启舒散骑常侍、侍中、尚书令,又为吏部,迁仆射。
舒虽体度弘雅,而才钝无所创设,迁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世祖临轩使太常任恺拜授舒。
时以恺有佐世器局而舒登三公,人人为之愤叹也。
《宋书》曰:刘穆之为丹阳尹,凡所荐达,不纳不止。
常云:’我虽不及荀文若之举善,然不举不善。’
又曰:王镇恶颇读诸子兵书,喜论军国大事,骑射非长而纵横善果断。
武帝伐广固,镇恶时为临澧令,人或荐之。
武帝召与语,异焉。
因留宿,且谓参佐曰:’镇恶,王猛孙。所谓将门有将。’
即署前部贼曹。
破贼有功,封博陆县五等子。
又曰:谢晦字宣明。
初为昶建威府中兵参军。
孟昶死,帝问刘穆之昶府谁堪人府,穆之举晦。
即命为太尉参军。
武帝尝讯狱,其旦,刑狱参军有疾,晦代之。
晦车中一览讯碟,随问,酬对无失,即日署刑狱贼曹。
又曰:张邵元嘉五年为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
初,王华与邵不和,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
邵曰:’子陵(陵,华字。)方弘至公,岂以私隙害正义。’
是任也,华实举之。
又曰:晋平王休佑为南徐州,帝就褚彦回求干事人为上佐,彦回举沈文季,转骑长史、东海太守。
又曰:刘道产在雍州,有惠化,远蛮归怀,皆出缘沔为村落,户口殷盛。
及到产死,群蛮大为寇暴。
孝武西镇襄阳,江夏王义恭荐柳元景,乃以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
至,广设方略,斩获数百,郡境肃然。
又曰:荀伯子好学,博览经传。
解褐为驸马都尉,奉朝请、员外散骑侍中郎。
著作郎徐度重其才学,举伯子及王韶之并为佐郎,同撰《晋史》。
《齐书》曰:博昭字茂远。
御史中丞刘俅荐於武帝。
永明初,以为南郡王侍读。
又曰:孔休源字庆绪。
州举秀才,太尉徐孝嗣省其策,深善之,谓同坐曰:’观此足称王佐之才。’
琅琊王融雅相友善,荐之於司徒竟陵王,为西邸学士。
又曰:江革字休映。
弱冠举南徐州秀才。
时胡谐之行州事,王融与谐之书令荐举。
谐之方贡琅琊王沉,便以革代之。
又曰:武帝将下都,刘怀珍白帝曰:’夏口是兵冲要地,宜得其人。’
高帝纳之。
与武帝书曰:’汝既入朝,当须文武兼资人委以后事。’
武帝乃举柳世隆自代,转为武陵王前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又曰:明帝诏求异士,始安王遥光表荐王昧及东海王僧孺,除暕散骑从事、中郎将。
又曰:梁武帝之临雍州,问京兆人杜惲求州纲纪,惲言柳庆远。
武帝曰:’文和吾已知,所问未知者耳。’
因辟为别驾。
又曰:陆厥字韩卿。
少好属文。
永明元年,诏百官举士,同郡司徒左曹掾顾暠之表荐厥堪举秀才。
《梁书》曰:何逊字伯言。
八岁能赋。
沈约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已。’
其为名流所称如此。
天监中,兼尚书水部员外郎,南平王引为宾客。
后荐之於武帝,与吴均俱进幸。
又曰:朱异字彦和,吴郡人也。
有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异。
高祖召见,使说《孝经》、《周易》,甚说之。
谓左右曰:’朱异实异能。’
后见山宾,谓曰:’卿所举殊得其人。’
仍召异直西省。
又曰:陆襄字师卿,天监三年,都官尚书范轴表荐襄,起家为著作郎。
《陈书》曰:陆琼字伯玉。
幼聪惠,有令名,深为文帝所赏。
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中敕付琼。
及宣帝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於宣帝,言其’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曹掾缺,允膺兹选。虽阶次小逾,其屈滞已积。’乃除司徒左西掾。
《北齐书》曰:祖鸿勋,范阳人也。
仆射临淮王彧表荐鸿勋有文学,宜试一官。
敕除奉朝请。
人谓之曰:’临淮举卿,便以得调。竟不相谢,恐非其宜。’
鸿勋曰:’为国举才,临淮之务。但鸿勋何从而谢之?’
彧闻而喜曰:’吾得其人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二-译文
《东观汉记》记载:光武帝召唤邓禹说:‘我想派遣幽州的突骑北伐,各位将领中谁可以担任这个任务?’邓禹回答:‘吴汉和邓弘都是客居之人,苏弘称赞他们。我多次与他们交谈,他们勇敢而有智谋,其他将领很少有能比得上的。’皇帝认为邓禹是个懂得识人的人。皇帝想要平定河内,就问邓禹:‘哪些将领可以守卫河内?’邓禹回答:‘寇恂文武兼备,有治理民众和指挥军队的才能。’于是皇帝就任用了他。
又记载:东平王刘苍推荐了官员吴良,皇帝把奏章给公卿们看,说:‘萧何推荐韩信,设立祭坛就封官,不再考试。’于是任命吴良为议郎。
又记载:王丹字仲回。起初,有人向王丹推荐士人,王丹就选拔了他。但后来被推荐的人犯了罪,王丹因此被免职。那位客人感到惭愧,从此断绝了关系。不久之后,王丹被召回朝廷担任太子太傅,他召唤那位客人见面,问他说:‘你为什么认为我浅薄?’他没有设宴款待客人以示惩罚,而是像以前一样对待他。
又记载:南阳太守杜诗上书推荐伏惠公说:‘我私下见到前任大司徒阳都侯伏惠公,他一直保持清廉,没有污点。他笃信好学,坚守正道。曾经为人师表,行为端正,受到众贤和百姓的敬仰。因为一些小过错被斥退,很久没有得到重用,有见识的人感到惋惜,儒士们也感到痛心。’
又记载:皇帝曾经询问宋弘关于博学多才的人,宋弘推荐了沛国的桓谭,他的才学和见识几乎可以和扬雄、刘向父子相比。于是皇帝召见了桓谭,任命他为议郎和给事中。皇帝每次宴会时,都让桓谭弹琴,喜欢他复杂的琴声。宋弘听到后不高兴,后悔推荐了他。听说桓谭从宫中出来,就派人去召他。桓谭到了,不等坐下来就责备他说:‘我推荐你,是希望你能用正道辅佐国家。但现在你却多次演奏郑国之声来扰乱雅乐,这不是有德行和忠诚的人所为。’后来在大型宴会上,皇帝让桓谭弹琴,看到宋弘后,桓谭的表现失常。皇帝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宋弘离开座位,摘下帽子道歉说:‘我推荐桓谭,是希望他能用忠诚正直来引导君主,但现在朝廷却喜欢郑国之声,这是我的罪过。’
又记载:杜林字伯山,是扶风人,担任御史。他之前和郑兴一起住在陇右,于是推荐了他。皇帝就征召郑兴担任太中大夫。
又记载:陈宠字昭公,是沛人,担任尚书。陈宠性格纯良,周到谨慎。当时有人上书推荐他,他总是亲自写草稿,没有人知道。
又记载:韦豹字季明,多次被公府征召,但因为事情离开。司徒刘恺征召他,对他说:‘你轻视他人,喜欢来去自如,所以官位不高。今年年底了,我应该征召你担任御史,我的意图是推荐你,你愿意留下吗?’韦豹回答:‘我的年纪已经老了,怎么敢久留?推荐我是你的私心,我不敢接受。’说完就赤脚起身。刘恺追赶他,但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范晔《后汉书》记载:东平王刘苍作为皇室亲戚辅佐朝政,当时班固刚成年,他对刘苍说:‘将军以周公、邵公的德行在本朝立足。现在将军的幕府刚刚成立,广泛地招揽英才,四方的士人,都为之倾倒。将军应该效仿唐尧、商汤的做法,审慎地推荐人才,让远近的人都没有偏颇,隐居的人才也能得到发现,让你的名声在当代传扬,功业流传到后世。我私下见到前任司空掾桓梁、京兆祭酒冯晋、扶风掾李育、京兆督邮郭基、凉州从事王雍、弘农功曹殷肃,这六个人都有非凡的品行和才能,德行高过当代。如果能够被征召,用来辅佐明智的君主,这就是山梁之秋,孔子所感叹的。’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又记载:曹腾被加封为特进,他所推荐的人都是全国知名的人物。陈留的虞放、边韶,南阳的延固、张温,弘农的张奂,颍川的堂溪等人,都是他推荐的。
《汉杂事》记载:傅喜担任右将军,傅太后参与政事。傅喜多次劝谏,傅太后不高兴。傅喜上交印绶,辞官在家。司空何武、尚书唐林上书说:‘鲁国因为季友治理得当而安定,楚国因为子玉的指挥而兴衰,魏国因为无忌的决策而强盛,楚国因为范增的辅佐而存亡。所以楚国拥有南方的土地,拥有百万军队,邻国并不认为这是威胁;子玉作为将领,文公对他礼遇有加,等到他去世,君臣都为他庆祝。百万军队,不及一个贤人。’于是皇帝任命傅喜为大司马,封为高武侯。
又记载:谷永担任尚书,推荐薛宣说:‘我私下见到少府薛宣,才干丰富,品行纯洁,擅长从政;有退食自公的节操,很少受到游说的影响。我担心陛下忽视《羔羊》这首诗的教诲,放弃有功实的臣子,任用虚华的赞誉,因此我越过陈宣的品行和能力,只留心考察。’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任命薛宣为御史大夫。
《魏志》记载:太祖曹操平定河北后,高干在并州叛乱,卫固和范先通谋。太祖对荀彧说:‘河东有山有河,是当今天下的要地。你为我推荐萧何、寇恂来镇守那里。’荀彧推荐了杜畿。于是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卫固等人最终被平定。
又记载:颍川的戏志才,是筹划之士,太祖非常器重他,但早逝。太祖给荀彧写信说:‘自从志才去世后,没有人可以和我一起商议大事。汝南和颍川有很多奇才,谁可以接替他?’荀彧推荐了郭嘉。太祖召见郭嘉,与他讨论天下大事。太祖说:‘能帮我成就大业的人,一定是这个人。’郭嘉也高兴地说:‘真是我君主啊。’
又记载:张郃字隽义,是河间人。张郃虽然是武将,但喜欢儒士。他曾经推荐同郡的毕谌,因为他的经学修养和品行。皇帝下诏说:‘以前祭遵担任将领时,经常在军中设立五经大夫,和学生们一起吟诗投壶。现在将军你虽然在外勤于军事,但内心关心国家,我很欣赏你的想法,提升毕谌为博士。’
又记载:桓范推荐徐宣说:‘我听说帝王用人,根据时代需要授予才能,在争夺天下的时候,以策略为先,天下安定之后,以忠义为首。所以晋文公实行子犯的策略,而赏赐雍季的言论;汉高祖使用陈平的智谋,而把后事托付给周勃。我私下见到尚书徐宣,他忠诚厚道,性格直率,清雅独立,不随波逐流,坚定不易动摇,有忠诚于国家的节操。现在仆射的职位空缺,徐宣可以接任后事,他肩负重任,没有人比他更合适。’皇帝于是任命徐宣为右仆射。
又记载:陈群推荐广陵的陈矫、丹阳的戴乾,太祖同时任用了他们。后来戴乾因为忠诚而牺牲,陈矫成为名臣。
《蜀志》记载: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认同,只有徐元直(徐庶,字元直)认为他确实如此。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难道不想见见他吗?’刘备说:‘你和我一起去。’徐庶说:‘这个人可以亲自去拜访,但不能屈尊相就。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于是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从此他们的关系日益亲密。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刘备解释说:‘我有孔明,就像鱼有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停止了不满。
《吴志》记载:刘繇字正礼,是东莱人。他的哥哥刘岱,字公山。平原的陶洪推荐刘繇,想要让他被举荐为茂才,刺史说:‘去年推荐了公山,怎么又推荐正礼呢?’陶洪说:‘如果君子在前年用了公山,现在又提拔正礼,这不就像是让两条龙在长街上并驾齐驱,让千里马在千里之外奔跑,不是很好吗?’
又说:周瑜推荐鲁肃,认为他适合辅佐时政,应当广泛寻求与他相类似的人才,以成就事业,不可让他离开。孙权立即召见鲁肃,与他交谈后非常高兴。宾客们散去后,孙权独自将鲁肃带回来,与他同坐一榻共餐。
又说:凌统字公绩,是吴郡人。担任孙权的将领,深受亲近和重视。有人向孙权推荐同郡的盛暹,认为他的气概和节操超过了公绩。孙权说:‘只要像公绩那样就足够了。’后来孙权夜晚召见盛暹,公绩已经睡下,听到消息后,匆忙穿衣出门,握住盛暹的手带他进来。他对人才的喜爱和爱护如此之深。
《晋书》记载:桓彝字茂伦,性格豁达开朗,早年就有很高的名声。他擅长识人辨才,有时能从默默无闻的人中发掘人才,或者从婴儿时期就发现他们的才华。当时的人把他比作许劭和郭泰。
又说:刘恢曾经推荐吴郡的张凭,最终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人才。众人因此都佩服刘恢的识人能力。
又说:华谭字令思,是广陵人。被任命为鄄城令,路过璞水时,写了一篇《庄子赞序》给功曹看。而廷掾张延为这篇文章写了一篇答教,文章非常优美,华谭感到惊讶,于是推荐了张延,张延因此得到了提升。当华谭成为庐江郡守时,张延已经成为郡中官员。华谭到庐江后,推荐了寒族出身的周访为孝廉,周访果然建立了功名。当时人们认为华谭是识人高手。
又说:江统担任司徒左长史。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任命江统为别驾,把州的事务都交给了他。司马越写信给江统说:‘以前王子师担任豫州牧时,还未到任就征辟了荀慈明;到任后,又征辟了孔文举。我们兖州是否有可以应征的人才?’江统推荐了高平的郄鉴为贤良,陈留的阮脩为直言,济北的程收为方正。当时人们认为江统是识人高手。
徐广的《晋纪》说:张华年轻时放牧羊群,但专心致志地好学。最初担任县史,卢钦认为他有才华,多次推荐他。
《晋中兴书》说:贺循,会稽人。郡中有一个叫杨方的人,字公回,世代担任郡中威仪。他年轻时好学,有非凡的才华,因为家仆的身份在郡中任职。公事之余,他总是阅读五经,乡里人没有不认识他的。内史诸葛恢听说杨方好学,召他为给使,见到他后感到惊异,认为他有非凡的才华。于是解除了他的仆役身份,让他在自己身边工作,像对待门生一样对待他。从此,乡里人开始敬重杨方,他开始能够与乡里的贵族交往。虞喜兄弟因儒学而闻名,并且知道他们的才能后,诸葛恢想要推荐郡中的功曹给中宗,让杨方具体负责此事。主簿虞预把推荐信拿给贺循看,贺循于是向京师推荐了杨方。司徒王导征召他为掾。杨方刚离开都城,与人交往,士大夫们都对他非常友好。
傅畅的《晋诸公赞序》说:魏舒虽然有宽广的胸怀,但并没有得到众人的全部期望。侍中任恺被世祖所信任,泰始年间,启用了魏舒担任散骑常侍、侍中、尚书令,又担任吏部,升迁为仆射。魏舒虽然体态宽宏,但才能平庸,没有创设什么新事物,后来升任光禄大夫、开府领司徒,世祖亲自在御座上让太常任恺授予他官职。当时人们认为任恺有辅佐世主的才能,而魏舒能升任三公,大家都为之愤慨。
《宋书》说:刘穆之担任丹阳尹,推荐的人如果没有被采纳,就不会停止。他常说:‘我虽然比不上荀文若举荐人才的才能,但不会举荐不好的人。’
又说:王镇恶读过许多兵书,喜欢讨论军国大事,骑射技艺不精,但善于果断决策。武帝讨伐广固时,王镇恶当时担任临澧令,有人推荐他。武帝召见他后,对他印象深刻。于是留他过夜,并对助手们说:‘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这就是所说的将门有虎子。’于是任命他为前部贼曹。在破敌有功后,被封为博陆县五等子。
又说:谢晦字宣明。最初担任昶建威府中兵参军。孟昶去世后,皇帝问刘穆之,昶府中谁可以担任重要职务,刘穆之推荐了谢晦。于是任命他为太尉参军。武帝曾经审讯囚犯,那天早上,刑狱参军生病,谢晦代替他。谢晦在车中浏览了审讯记录,随问随答,没有失误,当天就被任命为刑狱贼曹。
又说:张邵在元嘉五年担任征虏将军,兼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最初,王华与张邵不和,等到王华参与重要事务时,他的亲友都为他担忧。张邵说:‘子陵胸怀大公,怎么会因为私人恩怨而损害正义。’在这个任用中,王华确实推荐了张邵。
又说:晋平王司马休佑担任南徐州刺史,皇帝让褚彦回推荐干事人作为副手,褚彦回推荐了沈文季,后来沈文季转任骑长史、东海太守。
又说:刘道产在雍州,有仁惠的政绩,远方的少数民族都归附他,都聚集在沔水边建立村落,人口众多。等到刘道产去世后,群蛮大举侵扰。孝武帝西镇襄阳,江夏王刘义恭推荐柳元景,于是任命他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他到任后,广泛制定策略,斩杀和俘虏数百人,郡境恢复了安宁。
又说:荀伯子好学,广泛阅读经传。他最初担任驸马都尉,奉朝请、员外散骑侍中郎。著作郎徐度看重他的才学,推荐荀伯子和王韶之一起担任佐郎,共同撰写《晋史》。
《齐书》说:博昭字茂远。御史中丞刘俅向武帝推荐了他。永明初年,他被任命为南郡王侍读。
又说:孔休源字庆绪。州里推荐他为秀才,太尉徐孝嗣看了他的策论,非常赞赏,对同座的人说:‘看这篇策论,足以称得上是辅佐君王的才能。’琅琊王融与他友好,向司徒竟陵王推荐了他,成为西邸学士。
又说:江革字休映。弱冠之年就被推荐为南徐州秀才。当时胡谐之负责州事,王融写信给胡谐之让他推荐人才。胡谐之正要贡举琅琊王沉,便推荐了江革代替。
又说:武帝即将迁都,刘怀珍向皇帝建议说:‘夏口是兵家必争之地,应该得到合适的人选。’高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在给武帝的信中,高帝说:‘你既然入朝,应该需要文武兼备的人来处理后续事务。’武帝于是推荐柳世隆接替自己,转任武陵王前军长史、江夏内史,代理郢州事务。
又说:明帝下诏寻求有才能的人士,始安王萧遥光上表推荐了王昧和东海王萧僧孺,任命王昧为散骑从事、中郎将。
又说:梁武帝到雍州时,询问京兆人杜惲寻求州中纲纪,杜惲推荐了柳庆远。武帝说:‘文和我已经知道了,我所问的是我不知道的人。’于是征召柳庆远为别驾。
又说:陆厥字韩卿。年轻时就喜欢写文章。永明元年,皇帝下诏要求百官推荐人才,同郡的司徒左曹掾顾暠之上表推荐陆厥,认为他适合举荐为秀才。
《梁书》说:何逊字伯言。八岁时就能写赋。沈约曾经对何逊说:‘我每次读你的诗,一天要读三遍,还是停不下来。’他的诗受到名流们的如此赞誉。天监年间,他兼任尚书水部员外郎,南平王引他为宾客。后来被推荐给武帝,与吴均一起受到皇帝的宠爱。
又说:朱异字彦和,是吴郡人。皇帝下诏寻求有特殊才能的人士,五经博士明山宾推荐了朱异。高祖召见朱异,让他讲解《孝经》和《周易》,非常高兴。他对左右的人说:‘朱异确实有特殊才能。’后来见到明山宾,他对明山宾说:‘你推荐的人确实找对了。’于是召朱异到西省任职。
又说:陆襄字师卿,天监三年,都官尚书范轴上表推荐陆襄,让他从家中起用为著作郎。
《陈书》记载:陆琼字伯玉。他小时候就聪明伶俐,有很好的名声,深受文帝的赏识。在讨伐周迪、陈宝应等人时,都官符以及各位大手笔的文告都交给了陆琼处理。等到宣帝担任司徒时,精心挑选属官,吏部尚书徐陵向宣帝推荐陆琼,说陆琼‘见识优长,反应敏捷,文学修养充足,担任郎官已经很久了。左曹掾的位置空缺,他完全符合这个职位。虽然他的资历稍微超过了这个职位,但他长期被埋没的情况已经很久了。’于是任命陆琼为司徒左西掾。
《北齐书》记载:祖鸿勋是范阳人。仆射临淮王高彧上表推荐祖鸿勋有文学才能,应该给他一个官职。皇帝下敕令任命他为奉朝请。有人对他说:‘临淮王推荐了你,你就可以得到这个职位。你竟然不去表示感谢,这恐怕不太合适。’祖鸿勋说:‘为国家推荐人才,是临淮王的职责。但我祖鸿勋从哪里去感谢他呢?’高彧听后很高兴,说:‘我找到合适的人选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二-注解
光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即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
幽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以幽州地区为中心。
突骑:指轻装快速骑兵,擅长突袭。
吴汉:东汉名将,光武帝的重要将领。
邓弘:东汉将领,与吴汉一同被光武帝赏识。
苏弘: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勇鸷:勇猛果断。
智谋:智慧与谋略。
河内: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北部。
寇恂:东汉名将,以文武双全著称。
牧民:治理百姓。
御众:统御众人。
东平王苍:东汉宗室,东平王刘苍。
萧何: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汉高祖刘邦的重要助手。
韩信:西汉初年著名军事家,被萧何推荐给刘邦。
王丹:东汉时期人物,字仲回。
束脩:古代行束脩之礼,表示敬意。
束脩之礼:古代的一种礼节,以束脩(束带和干肉)作为礼物。
议郎:古代官职,掌管议论国事。
太子太傅:古代官职,辅导太子。
伏惠公:东汉时期人物,曾任大司徒阳都侯。
阳都侯:古代侯爵,阳都是地名。
杜诗:东汉时期人物,曾任南阳太守。
宋弘:东汉时期人物,以通博著称。
沛国: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北部。
桓谭:东汉时期人物,以才学洽闻著称。
扬雄: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刘向:西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
几:几乎。
特进:古代官职,位高权重。
海内:全国。
名人:著名人物。
鲁以季友治乱:鲁国因为季友而治理得当。
楚以子玉轻重:楚国因为子玉而兴衰。
魏以无忌折冲:魏国因为无忌而稳定。
项以范增存亡:项羽因为范增而存亡。
大司马:古代官职,掌管军事。
高武侯:古代侯爵,高武是地名。
尚书:古代官职,掌管文书。
薛宣:东汉时期人物,曾任少府。
《羔羊》之诗:《诗经》中的一篇,寓意忠诚。
功实之臣:有功绩和实际才能的臣子。
虚华之誉:虚假的赞誉。
杜畿:东汉时期人物,曾任河东太守。
荀彧: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郭嘉: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谋士。
张郃: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毕谌:三国时期魏国人物,以经明行修著称。
博士:古代官职,掌管学术。
桓范:三国时期魏国人物,以直言著称。
徐宣:三国时期魏国人物,曾任尚书。
仆射:古代官名,是宰相的一种称呼。
广陵: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北部。
丹阳: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南部。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才智著称。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名相。
乐毅:战国时期燕国名将。
徐元直:即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物。
新野: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部。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东莱: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东部。
平原: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西部。
陶洪:东汉末年人物,曾任平原令。
茂才:古代对有才能之人的称呼。
周瑜: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以智谋和英勇著称。
鲁肃: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周瑜的好友和助手。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吴国的第二位皇帝。
凌统: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孙权的部下。
盛暹:三国时期吴国人物,被孙权称赞。
桓彝:晋朝时期人物,以才华和识人著称。
许、郭:指东汉末年的许劭和郭泰,两人都以识人著称。
刘恢:晋朝时期人物,以推荐人才著称。
张凭:晋朝时期人物,被刘恢推荐为美士。
华谭:晋朝时期人物,以知人著称。
周访:晋朝时期人物,被华谭推荐为孝廉,后立功成名。
徐广:晋朝时期史学家,著有《晋纪》。
张华:晋朝时期文学家、政治家,以博学多才著称。
贺循:晋朝时期人物,以荐举人才著称。
杨方:晋朝时期人物,被贺循荐举。
虞喜:晋朝时期人物,以儒学立名。
魏舒:晋朝时期人物,以才华和识人著称。
任恺:晋朝时期人物,以才华和识人著称。
刘穆之:晋朝时期人物,以荐举人才著称。
王镇恶:晋朝时期将领,以勇猛著称。
谢晦:晋朝时期人物,以才华和识人著称。
张邵:晋朝时期人物,以政治才能著称。
沈文季:晋朝时期人物,被推荐为骑长史。
柳元景:晋朝时期人物,被推荐为广威将军。
荀伯子:晋朝时期人物,以博学多才著称。
徐度:晋朝时期人物,以才华和识人著称。
博昭:晋朝时期人物,被推荐为南郡王侍读。
孔休源:晋朝时期人物,以才华和识人著称。
江革:晋朝时期人物,被推荐为南徐州秀才。
柳世隆:晋朝时期人物,被推荐为武陵王前军长史。
王昧:晋朝时期人物,被推荐为散骑从事。
杜惲:晋朝时期人物,被推荐为别驾。
陆厥:晋朝时期人物,以文学才华著称。
何逊:晋朝时期文学家,以诗歌著称。
朱异:晋朝时期人物,以才华和识人著称。
陆襄:晋朝时期人物,以才华和识人著称。
陈书:《陈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南朝陈朝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一。
陆琼:陆琼是南朝陈朝的一位官员,字伯玉,以才学著称。
幼聪惠:幼年时聪明机智。
令名:美好的名声。
文帝:指南朝陈朝的第二位皇帝陈文帝陈蒨。
周迪:南朝陈朝末年的一位叛军领袖。
陈宝应:南朝陈朝末年的一位叛军领袖。
都官符:指担任都官职务的官员,负责监察和审理官吏。
大手笔:指擅长写作的官员。
中敕:皇帝的诏令。
宣帝:指南朝陈朝的第四位皇帝陈宣帝陈顼。
司徒:古代官名,是三公之一,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妙简:精心挑选。
僚佐:属官,助手。
吏部尚书:古代官名,负责管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徐陵:南朝陈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官员。
识优敏:见识优秀,反应敏捷。
文史足用:文学和历史知识丰富。
进居郎署:进入郎官的职位。
岁月过淹:时间已经过去很久。
左曹掾:古代官名,指左曹的属官。
允膺兹选:确实适合这个职位。
阶次小逾:官阶略高。
屈滞:受到委屈和压制。
北齐书:《北齐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北齐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一。
祖鸿勋:北齐时期的一位官员。
范阳:古代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河北省。
临淮王彧:指北齐的临淮王高彧,是北齐的一位王子。
奉朝请:古代官名,指担任皇帝的顾问。
调:调动官职。
谢:感谢。
得调:得到调动官职的机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治道部-卷十二-评注
《陈书》开篇便以对陆琼的记载,点明了其名字和字号,‘陆琼字伯玉’。这里的‘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用来表示一个人的别称,有时也用来表达其性格、品德或期望。‘伯玉’这个名字给人一种庄重、有德行的印象,与陆琼的形象相得益彰。
‘幼聪惠,有令名’这两句描绘了陆琼的早期形象。‘幼聪惠’说明他自幼聪颖,‘有令名’则表明他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声誉。这样的描述体现了古代对个人品德和才能的重视。
‘深为文帝所赏’表明陆琼受到了当时皇帝的赏识。在古代,皇帝的赏识往往是个人仕途的关键,这句话也暗示了陆琼的政治前途。
‘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中敕付琼’这一段描绘了陆琼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才能。‘讨’字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参与,‘都官符’和‘大手笔’则表明他在政治上的活跃。‘中敕付琼’更是直接说明了皇帝对他才能的认可。
‘及宣帝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於宣帝’这一段讲述了陆琼在宣帝时期得到重用的过程。‘妙简僚佐’表明宣帝在选择助手时非常慎重,‘徐陵荐琼’则说明徐陵对陆琼的才能有很高的评价。
‘言其’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曹掾缺,允膺兹选。虽阶次小逾,其屈滞已积’’这一段是对陆琼才能的进一步描述。‘识优敏’和‘文史足用’说明他在学识和文采上都很出色,‘进居郎署’和‘岁月过淹’则表明他在官场上的资历和经验。
‘允膺兹选’和‘虽阶次小逾,其屈滞已积’两句,则是对陆琼个人命运的感慨。‘允膺兹选’意味着他得到了应有的机会,而‘虽阶次小逾,其屈滞已积’则暗示了他曾经遭遇的不公和挫折。
‘乃除司徒左西掾’这一句是陆琼最终获得的一个官职。‘司徒左西掾’是一个有一定权力的职位,这也意味着他在宣帝时期得到了重用。
《北齐书》中关于祖鸿勋的记载,与《陈书》中的陆琼有异曲同工之妙。‘祖鸿勋,范阳人也’这一句介绍了祖鸿勋的籍贯,范阳是古代的一个地名,这也为他的身份和背景提供了信息。
‘仆射临淮王彧表荐鸿勋有文学,宜试一官’这一段说明了祖鸿勋得到推荐的原因。‘有文学’表明他在文学上有才能,‘宜试一官’则表示他有机会在官场上施展才华。
‘敕除奉朝请’表明皇帝对祖鸿勋的认可,并赋予了他一个官职。‘奉朝请’是一种官职,意味着他可以参与朝政。
‘人谓之曰’以下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祖鸿勋的态度。‘临淮举卿,便以得调。竟不相谢,恐非其宜’这句话表明人们对于祖鸿勋被推荐后的反应,认为他应该表示感激。
‘鸿勋曰’以下,是祖鸿勋的回答。他的回答‘为国举才,临淮之务。但鸿勋何从而谢之’体现了他对个人荣誉的淡泊和对国家利益的重视。
‘彧闻而喜曰’‘吾得其人矣’这两句话,则是临淮王彧对祖鸿勋的回答的肯定,也反映了当时对于忠诚和担当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