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木部-卷二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木部-卷二-原文

郭子横《洞冥记》曰:太初三年,东方朔从西那国还汉,得声风木枝十枚,九尺,大如指,真可爱。

缙云封禅之时,许贡其木为车辇之用。

此木生因洹之水,则《禹贡》所谓因洹也。

其洹出甜波树,上有紫燕、黄鹄集其间。

实如细珠,风吹枝如玉磬,因以为名。

春夏馨香,秋冬声清。

有武事则如金革之响,有文章则如琴瑟之音。

上以枝遍赐群臣,百岁者皆以此枝颁赐。

人有疾者,枝则汗出;世者,枝则折。

昔老聃在於周世,言七百年枝未汗。

偓佺生於尧时,已年三千岁,植此竟未折。

上乃以枝赐朔,朔曰:’臣已见枝三遍枯死,死而复生,何啻于汁折而已哉?’

里语曰:’年未半,枝不汗。’

此木五千岁一湿,万岁一枯。

缙云之世,此树生於阿阁间也。

又曰:玄光玄年,起寿福灵坛,阔百步。

四周起铜梁银木,上列种垂龙之木。

木似青梧,高十丈。

有朱露,色如丹汁,洒其叶,落地皆成珠。

其枝似龙之倒垂,赤曰珠枝树。

此坛高八尺,文错杂金色。

虞喜《志林》曰:东海之鱼坠一鳞,昆仑之木落一叶,圣人皆能知之。

王韶之《始兴记》曰:汉将灭越,越王筑城伐木。

将运之,一夜,木数千件顿亡,越亡之徵。

《方言》曰:木细枝谓之杪,江淮扬楚之间谓之篾。

《盐铁论》曰:茂木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

《搜神记》曰:卢江舒县陵亭有流水,边有大树。

常有黄鸟数千枚巢其头,下有故祠。

后见一妇人着绣衣,自称黄祖,能兴云雨。

《地境图》曰:财在丘虚者为木变,故木有折枯者,其旁有财。

折所向在焉:其在南方,去木八尺;其在东方,去木六尺。

《楚辞》曰:一夫九首,拔木九千。

又曰: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又曰:罾何为于木上?

又曰:攀芙蓉兮木末。

又曰:树轮囷以相纠兮,林木跃骫。(音委,枝叶盘纡也。)

左思《蜀都赋》曰:其树则擢修幹,竦长条,扇飞云,拂轻宵。

羲和假于道於峻岭,阳乌回翼乎高标。

王彪之《闽中赋》曰:木则藤虹,笼彩於峻。

丛流星丽,光於高林。

《书》曰:青州,厥贡漆、丝、枲、铅、松、怪石。

《诗》曰:徂来之松,新甫之柏。(徂来、新甫,山也。)

又曰:松柏丸丸,松桷有梴,旅楹有闲。

又曰: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松,木也;龙,红草也。)

又曰: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又曰: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又曰:如松柏之茂,无不断承。(如松柏掷軎叶,常茂盛,无衰落时也。)

《左传》曰:晋侯使张骼、辅跞致楚师,求御於郑。(欲得郑人自御,知其地厉迨也。)郑人卜宛射犬,吉。

子太叔戒之曰:’阁国之人,不可与也!'(言不可与等也,欲使蒲鞍下人。)对曰:’无有众寡,其上一也。’

太叔曰:’不然,培塿无松柏。'(培塿,小阜。松柏,大木。)

又曰:楚郏敖即位,王子围为令尹。(康王弟。)郑行人子羽曰:’是谓不宜,必代之昌。松柏之下,其草不殖。'(言楚君弱,令尹强。物不两盛。)

《礼记》曰: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蟛蘙,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其政平,则松为常生。

《论语》曰:哀公问社於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又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史记》曰:松柏为百木长也,而守宫阙也。

《汉书》曰:贾山言治乱曰:’秦为驰道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服虔曰:作壁通道。隐,筑也。以铁锥筑之。)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使其后世曾不得逍遥而托足焉。’

应劭《汉官仪》曰:秦始皇上封泰山,逢疾风暴雨,赖得松树,因封其为五大夫松。(秦山云岱宗。小天门犹有秦时五大夫松。)

张勃《吴录》曰:丁固,字子贱,会稽人。

宝鼎中,拜司徒。初为尚书,梦松树生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

后十八年为公,遂如梦。

王隐《晋书》曰:山涛遭母丧,归乡里。

涛虽年老,居丧过礼,手植松柏。

又曰:庾顗(我来切。)见和峤曰:’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多节目,施之大厦,梁栋之用!’

又曰:慕容垂攻符丕,在邺粮竭,马无草,但削松木而食之。

《宋书》曰:顾欢好学。

乡中有学舍,欢贫尾馛受业,於舍壁后倚听,尾簜忘者。

夕则燃松节读书。

《齐书》曰:张堪好於斋前种松柏,时人曰:’张堪屋下陈尸。’

《梁书》曰: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

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

《陈书》曰:张讥,字直言。

后主嗣位,为国子博士、东宫学士。

后主常幸锺山开善寺,召从臣坐於寺西南松林下,敕讥竖义。

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

顾群臣曰:’杆即张讥后事。’

《后魏书》曰:甄琛丧父,於茔兆之内,手种松柏。

隆冬之月,负掘水土。

乡老哀之,咸助力。

十馀年中,坟成木茂。

又曰:彭城王勰从幸代都,次于上党之铜鞮山路,大松树十数根。时帝进伞,遂行而赋诗,令人示勰曰:’吾作诗虽不七步,亦不言远。汝可作之,比至吾所令就也。’勰去帝十馀步,遂且行且作,未至帝所而就。诗曰:’松林经几冬,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帝大笑曰:’汝此诗亦责我耳。’

《唐书》曰:拔野古仆骨东境,其地丰草,人皆敦富,土多霜雪。其地北东里曰康于河,有松木,入水一二年,乃化为石,其色青。有国人居住,其人谓之康干,名为石后,仍松文。

又曰:贾嘉隐年七岁,以神童召见。时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於朝堂立语,戏谓嘉隐曰:’吾所倚者何树?’嘉隐对曰:’松树。’勣曰:’杆槐也,何忽言松?’嘉隐曰:’以公配木,则为松树。’无忌连问之:’吾所倚何树?’嘉隐对曰:’槐树。’无忌曰:’汝不能矫对耶?’嘉隐应声曰:’何须矫对,但取其以鬼配木耳。’

《穆天子传》曰:天子昇长松之磴。(山有长松也。)

《说苑》曰:智襄子为室,美士茁夕焉。智伯曰:’室美矣夫?’对曰:’美则美矣,意臣亦有惧也。’智伯曰:’何惧?’对曰:’臣以康秉笔事君,记有之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噬柏之地,其土不肥。’今土木胜人,臣惧不安人也。’室成三年,而智氏亡。

《周书》曰:太姒梦周梓化为松。

《庄子》曰:孔子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知松柏之茂。’

《试萦》曰:荆有长松文梓。

《孙卿子》曰:岁不寒,尾馛知松柏;事不难,尾馛知君子。

《吕氏春秋》曰:故百仞之松,本伤於下,而末槁於上。

《抱朴子》曰:松三千岁者,皮中有聚芝,如龙形,名曰飞节芝。

又曰:《玉策记》称:’千岁松树,边枝起上,枝不长,望而视之有如偃盖。其中有物,或如青牛、青羊、青犬,或如人,服之皆寿万岁。’

又曰:天陵偃盖之松,大谷倒生之柏,凡此诸木,皆与天齐其长,也等其久也。

又曰:谓夏必长而荠麦枯,谓冬必凋而松柏茂。

《符子》曰:符子与子登乎太山,下临千仞之渊,上荫百丈之松,萧萧然神王乎一丘矣。言不出乎耒耜,心不过乎俗人,其犹木犬守户,瓦鸡伺晨矣。

《先圣本记》曰:许由喻遨帝意,曰:’帝坐华堂,面双阙,君之荣顾亦得矣。余坐华堂,森然有松生於牖。虽面双阙,无异乎鸾之荣昆仑,余安知其一所以取荣哉?’帝美由,师之。

《列仙传》曰:伏生者,当汤时为木正。常食松脂,自作石室。周武王祠之。偓佺好食松实,能飞行逮走马。以松子遗尧,不能服。

《异苑》曰:汉末大乱,宫人、小黄门上墓树上避兵,食松柏实,遂不复饥,举体生毛,长尺许。乱离既平,魏武闻而始收养,还食穀米,齿落头白。

《少神境记》曰:荣阳南有石室,室后有孤松千丈。常有双鹄,晨必接翮,夕辄偶影。传云:昔有夫妇二人,俱隐此室中,年既数百,化为双鹄。一者失之,寻为人所害;一者独栖此松,茕立哀唳。

《玄中记》曰:松脂沦入地中,千岁为伏神伏苓。

《博物志》曰:荒乱不得食,可细切松柏叶,水送令下,随能否,以不饥为度,粥清送为佳。当用柏叶五合,松叶三合,不可过度。

《嵩高山记》曰:嵩高丘有大松树,或百岁、千岁。其精变为青牛,或为伏龟。彩食其实,得长生。

《云南记》曰:云南有丈松,子如新罗松子。

周景式《庐山记》曰:石门岩即松林也。南临石门涧,涧中仰视之,离离骈麈主尾,号为麈尾松。西岭异然如马鬛。又叶五粒者,名五粒松,服之长生。

《范子计然》曰:松脂出陇西,如胶者善。

《圣贤冢墓记》曰:《东平王无疆传》云:’王归国,思京师。后薨,葬东平,其冢上松柏皆西靡。’

《汉武内传》曰:药,松柏之膏,服之可延年。

焦赣《易林·需之坤》曰:温山松柏,常茂不落。

《广州先贤传》曰:顾琦至孝。母丧,琦独立坟,历年乃就。居丧逾制,种松柏成行。

王羲之《游郡记》曰: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在岛屿上。皆生松,故曰噬门也。

《豫章记》曰:徐孺子墓在郡南。时杜牧守徐兴于墓边种松,太守谢景立碑,太守夏侯嵩於辈颠立思贤颂碑,今并在。松大合抱。

《本草经》曰:松脂,一名松膏,一名松肪,味苦,温中,久服轻身延年。

《世说》曰:孙兴公,自言见止足知分。斋前种一株松。高世远时邻居,谓孙曰:’松树子非不森然可怜,但永无栋梁耳。’孙公曰:’枫柳虽复合抱,亦曷所施也?’

又曰:李玄礼冽冽,如长松下风;周君飕飕,如小松下风。

《金楼子》曰:梁武帝拜山陵,杖而后起,涕泪所洒,松为变色。

《颜氏家训》曰:齐世有席毗者,清幹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嘲刘逖云:’君辈词藻,譬若朝菌,须臾之玩,非弘材也!岂若吾徒,比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刘应之曰:’可哉!’

《西京杂记》曰:东都龙兴观有古松树,枝偃倒垂,相传云已经千年。常有白鹤飞止其间。蔡孚赋《偃松》篇,玄宗赐和御书,刻石记之,公卿咸和焉。

《晋阳记》曰:郡西北有松树,枝条郁茂,垂阴数亩。传云陶桓公样柯成此树。

《梦书》曰:松为人君。梦见松者,见人君之徵也。

宋玉《风赋》曰:夫风缘於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

《扶风歌》曰:南山石嵬嵬,松柏何摧摧!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

《古艳歌》曰:马啖柏叶,人啖松脂。不可常饱,聊可遏饥。

庾肃之《松赞》曰:流润飞津,沉精幽结。贞蕤含芳,仰拂素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木部-卷二-译文

郭子横的《洞冥记》记载:太初三年,东方朔从西那国回来,得到了十枚声音如风的木枝,每枝九尺长,大小如手指,非常可爱。在缙云封禅的时候,许贡把这种木枝用来制作车辇。这种木枝生长在因洹之水旁,就是《禹贡》中所说的因洹。它的洹水源自甜波树,树上聚集着紫燕和黄鹄。果实像细珠,风吹枝叶如玉磬般响亮,因此得名。春夏时节香气四溢,秋冬时节声音清脆。皇帝用这种木枝遍赐群臣,百岁以上的老人都因此枝得到赏赐。有人生病时,枝叶会出汗;有人去世时,枝叶会折断。昔日老聃在周朝时,说这种木枝七百年才出汗一次。偓佺在尧时出生,已经三千岁了,种下的这种木枝竟然没有折断。皇帝于是把这种木枝赐给东方朔,东方朔说:‘我已经看到这种木枝三次枯死,死后又复生,岂止是枝叶折断而已呢?’俗语说:‘年纪未到一半,枝叶不会出汗。’这种木枝每五千年湿润一次,每万岁枯死一次。在缙云的时代,这种树生长在阿阁之间。

又说:在玄光玄年,建造了寿福灵坛,占地百步。坛的四周建有铜梁和银木,上面种植着垂龙之木。这种木像青梧,高十丈。有朱红色的露水,颜色像丹汁,洒在叶子上,落地都变成珍珠。它的枝条像倒挂的龙,红色的称为珠枝树。这个坛高八尺,上面有金色的花纹。

虞喜的《志林》说:东海的鱼掉下一片鳞片,昆仑的树掉下一片叶子,圣人都能知道。

王韶的《始兴记》说:汉朝将要灭亡越国,越王筑城砍伐树木。准备运输这些树木,一夜之间,数千件树木突然消失,这是越国灭亡的征兆。

《方言》说:细小的树枝叫做杪,江淮扬楚之间叫做篾。

《盐铁论》说:茂盛的树木下面没有丰茂的草,大块的土地上没有美丽的苗。

《搜神记》说:卢江舒县陵亭边有流水,旁边有一棵大树。常有数千只黄鸟在其头上筑巢,下面有一座古老的祠堂。后来看到一位穿着绣衣的妇人,自称是黄祖,能兴云雨。

《地境图》说:在丘墟之地发现的财宝,是因为树木枯萎,所以树木枯萎的地方旁边有财宝。折断的方向:如果在南方,距离树木八尺;如果在东方,距离树木六尺。

《楚辞》说:一个有九个头的人,能拔起九千棵树。

又说:秋风袅袅,洞庭湖的波浪下飘着树叶。

又说:网在树上做什么?

又说:攀爬在木末的芙蓉。

又说:树木盘曲纠缠,林木跳跃。

左思的《蜀都赋》说:那些树木高耸入云,枝条笔直,扇动云彩,拂过轻宵。羲和借道于险峻的山岭,太阳鸟在高峰上回旋。

王彪之的《闽中赋》说:树木像藤蔓一样弯曲,在险峻的山峰上笼着彩色。繁星般的光芒,在茂密的树林中闪耀。

《书》说:青州,它的贡品有漆、丝、枲、铅、松、怪石。

《诗》说:徂来的松树,新甫的柏树。(徂来、新甫,都是山名。)

又说:松柏圆滚滚的,松树上有条状的枝条,柱子上有空隙。

又说:山上有高大的松树,沼泽地有蜿蜒的龙草。(松,是一种树;龙,是一种红草。)

又说:茑草和女萝,生长在松柏树上。

又说: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又说:像松柏一样茂盛,没有不断承继的。

《左传》说:晋侯派张骼、辅跞去见楚师,请求他们提供驾车的人。(想要得到郑国人自己驾车,知道那地方的地势险要。)郑国人卜问宛射犬,结果吉利。子太叔告诫他说:‘小国的人,不能与他们为伍!’(说不能与他们为伍,想要让蒲鞍下的人。)回答说:‘不论人多人少,他们的地位是一样的。’太叔说:‘不是这样的,小丘上没有松柏。’(培塿,小丘;松柏,大树。)

又说:楚国的郏敖即位,王子围担任令尹。(康王的弟弟。)郑国的使者子羽说:‘这是不合适的,一定会有人代替他掌权。松柏之下,草不会生长。’(说楚君弱,令尹强。事物不能两立。)

《礼记》说:在人的身上,就像竹箭上有蟛蟛,像松柏有心一样。这两者都是天下的大端,所以它们能经历四季,而不改变枝叶。

《礼斗威仪》说:君主乘坐木车来统治,如果政治平和,松树就会常青。

《论语》说:哀公问宰我关于社的情况,宰我说:‘夏后氏用松,殷人用柏,周人用栗。’

又说:到了严寒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史记》说:松柏是百木之长,而且守护着宫阙。

《汉书》说:贾山谈论治乱时说:‘秦朝修驰道,每隔五十步就种一棵树,三丈高,外面用厚土堆砌,用铁锤敲实,种的是青松,为了使驰道更加美丽,让后世的人不能自由行走。’

应劭的《汉官仪》说:秦始皇上封泰山时,遇到暴风雨,多亏了松树,因此封它为五大夫松。(秦山又称岱宗。小天门还有秦时的五大夫松。)

张勃的《吴录》说:丁固,字子贱,会稽人。在宝鼎年间,被封为司徒。最初担任尚书,梦见松树生长在自己的腹部,对人说:‘松字,十八公也。’十八年后被封为公,就像梦中所说的一样。

王隐的《晋书》说:山涛遭遇母亲去世,回到故乡。山涛虽然年老,但在守丧期间过于礼节,亲手种植松柏。

又说:庾顗见到和峤说:‘茂密的松树,虽然有很多节疤,但用来建造大厦,可以作为梁栋之用!’

又说:慕容垂攻打符丕,在邺城粮食吃完,马没有草吃,只能削松木来吃。

《宋书》说:顾欢好学。乡里有学校,顾欢贫穷,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尾巴忘记了。晚上就点燃松节来读书。

《齐书》说:张堪喜欢在斋房前种松柏,当时的人说:‘张堪屋下陈尸。’

《梁书》说:陶弘景特别喜爱松树的风声,庭院里都种满了松树。每当听到松树的声音,他就很高兴。有时独自在泉石之间游玩,看到的人以为他是仙人。

《陈书》说:张讥,字直言。后主即位后,担任国子博士、东宫学士。后主经常到锺山开善寺,召集大臣坐在寺西南的松林下,命令张讥立论。当时索要的麈尾还没到,后主命令取来松枝,亲手交给张讥,说:‘可以用这个代替麈尾。’对群臣说:‘杆就是张讥的后事。’

《后魏书》说:甄琛的父亲去世,他在坟墓里种了松柏。在隆冬的月份,他背着重物挖土。乡里的老人为他感到悲哀,都来帮助他。十多年后,坟墓建成,树木茂盛。

又曰:彭城王勰跟随皇帝到代都,停留在上党铜鞮的山路上,那里有十几棵大松树。当时皇帝举起伞,边走边作诗,让人告诉勰说:‘我作诗虽然不是七步之内就能完成,也不说得很远。你可以作一首,等到我到你那里之前完成。’勰离皇帝十多步远,于是边走边作诗,还没到皇帝那里就完成了。诗曰:‘松林经过几个冬天,山川还是像以前一样吗?风云和古时候一样。’皇帝大笑说:‘你这首诗也是在责备我。’

《唐书》记载:拔野古仆骨在东境,那里草多,人很富足,土地多霜雪。那里北东里有一个叫做康于河的地方,有松木,松木放入水中一两年后,就会变成石头,颜色是青色的。那里有居民,他们称之为康干,名字叫石后,还有松树的花纹。

又曰:贾嘉隐七岁时,以神童的身份被皇帝召见。当时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在朝堂上站着谈话,开玩笑地对嘉隐说:‘我依靠的是什么树?’嘉隐回答说:‘松树。’李勣说:‘是槐树,为什么突然说松树?’嘉隐说:‘因为您和树搭配,那就是松树。’长孙无忌连续问他:‘我依靠的是什么树?’嘉隐回答说:‘槐树。’长孙无忌说:‘你不能狡辩吗?’嘉隐立刻回答:‘何必狡辩,只是取其以鬼配木耳。’

《穆天子传》记载:天子登上长松的山道。(山上长着长松树。)

《说苑》记载:智襄子建造了一座房子,美好的士人在那里晚上休息。智伯说:‘房子很美啊?’回答说:‘美是美,但我心里也有点害怕。’智伯说:‘害怕什么?’回答说:‘我以笔为业侍奉君主,记载上有这样的话:‘高山峻岭,不长草木;柏树生长的地方,土壤不肥沃。’现在土木胜过人,我害怕不安定的人。’房子建成三年后,智家就灭亡了。

《周书》记载:太姒梦见周梓变成了松树。

《庄子》记载:孔子说:‘天寒到来,霜雪降下,我知道松柏茂盛。’

《试萦》记载:荆州有长松和文梓。

《孙卿子》记载:年不寒冷,尾狐知道松柏;事情不难,尾狐知道君子。

《吕氏春秋》记载:所以百丈高的松树,根部受伤,顶端就会干枯。

《抱朴子》记载:松树活到三千岁,树皮中有聚集的像龙形状的芝草,叫做飞节芝。

又曰:《玉策记》称:‘千岁的松树,边缘的枝条向上生长,枝条不长,看起来像倒扣的伞。里面有东西,有的像青牛、青羊、青犬,有的像人,服用它们都能活到万岁。’

又曰:天上的倒挂松,山谷中倒生的柏树,所有这些树木,都和天一样长,也和天一样久。

又曰:说夏天一定长,荠麦一定枯萎,说冬天一定凋零,松柏一定茂盛。

《符子》记载:符子与子登上了泰山,下临千仞的深渊,上面遮荫着百丈的松树,飘飘然像神一样在一座小山上了。说话不超过农具,心思不超出俗人,就像守门的狗,早晨等待鸡鸣。

《先圣本记》记载:许由向皇帝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说:‘皇帝坐在华丽的殿堂,面对双阙,您的荣耀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坐在华丽的殿堂,森然有松树生长在窗户前。虽然面对双阙,但和凤凰在昆仑山一样,我怎么会知道其中一种能带来荣耀呢?’皇帝赞美许由,拜他为师。

《列仙传》记载:伏生在汤时是木正。他常吃松脂,自己建造石室。周武王祭祀他。偓佺喜欢吃松子,能飞行赶马。他把松子送给尧,尧不能服用。

《异苑》记载:汉末大乱,宫人和小黄门在墓树上躲避兵乱,吃松柏的果实,于是不再饥饿,全身长毛,长一尺左右。乱事平息后,魏武帝听说后开始收养他们,他们又吃谷物,牙齿脱落,头发变白。

《少神境记》记载:荣阳南有一个石室,石室后有千丈高的孤松。常有双鹤,早晨一定展翅,傍晚就成双成对。传说中,从前有一对夫妇,都隐居在这个石室中,活了数百岁,变成了双鹤。一个失去了伴侣,被人杀害;另一个独自栖息在这棵松树上,孤独地哀鸣。

《玄中记》记载:松脂掉入地下,千年后变成伏神伏苓。

《博物志》记载:荒乱时没有食物,可以细切松柏的叶子,用水送下,根据情况,以不饥饿为度,清粥送下为佳。应当用柏叶五合,松叶三合,不要过量。

《嵩高山记》记载:嵩高山上有大松树,有的百岁、千岁。它们的精华变成了青牛,或者变成了伏龟。吃它们的果实,可以得到长生。

《云南记》记载:云南有一丈高的松树,松子像新罗松子。

周景式《庐山记》记载:石门岩就是松树林。南临石门涧,涧中仰望,松树密集,像鹿的尾巴,被称为鹿尾松。西岭突兀,像马鬃。还有一种叶子五粒的松树,名叫五粒松,服用它可以长生。

《范子计然》记载:松脂出自陇西,像胶的松脂最好。

《圣贤冢墓记》记载:《东平王无疆传》说:‘王回到国家,思念京城。后来去世,葬在东平,他的坟墓上的松柏都向西倾斜。’

《汉武内传》记载:药,是松柏的油脂,服用它可以延年。

焦赣《易林·需之坤》记载:温山的松柏,常茂不落。

《广州先贤传》记载:顾琦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顾琦独自守在坟墓旁,过了很多年才离开。守丧超过了规定,种下的松柏成行。

王羲之《游郡记》记载: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在岛屿上。岛上都是松树,所以叫松门。

《豫章记》记载:徐孺子的坟墓在郡南。当时杜牧守徐兴在墓边种松,太守谢景立碑,太守夏侯嵩在旁边立碑,颂扬贤人,现在都在。松树粗大,可以合抱。

《本草经》记载:松脂,又名松膏、松肪,味苦,温中,长期服用可以轻身延年。

《世说》记载:孙兴公自称知道知足知分。在斋前种了一棵松树。高世远时邻居,对孙兴公说:‘松树种子虽然很茂盛,但永远不能成为栋梁。’孙兴公说:‘枫树和柳树虽然可以合抱,但又能派什么用场呢?’

又曰:李玄礼冷冷清清,像长松下的风;周君风风火火,像小松下的风。

《金楼子》记载:梁武帝拜山陵,拄着拐杖起身,泪水洒下,松树都变色了。

《颜氏家训》记载:齐世有席毗者,是清正廉洁的人。官至行台尚书,轻视文学。嘲笑刘逖说:‘你们的辞藻,就像朝菌,一会儿的玩物,不是宏材!哪比得上我们这些人,就像千丈松树,经常经历风霜,不会凋零。’刘逖回答说:‘可以啊!’

《西京杂记》记载:东都龙兴观有一棵古松树,枝条倒垂,相传已经千年。常有白鹤飞停其间。蔡孚写了一篇《偃松》赋,唐玄宗赐和御书,刻石记之,公卿都响应。

《晋阳记》记载:郡西北有一棵松树,枝条茂盛,遮阴数亩。传说中,陶桓公的祥柯成了这棵树。

《梦书》记载:松树代表君主。梦见松树,是见到君主征兆的象征。

宋玉在《风赋》中说:风起源于泰山旁边的山谷,在松柏树下翩翩起舞。

《扶风歌》中唱道:南山的石头高耸入云,松柏树多么挺拔!树枝拂过青云,树干粗细有十几围。

《古艳歌》中唱道:马儿吃柏树的叶子,人们吃松树的树脂。不能总是吃饱,但可以暂时缓解饥饿。

庾肃之在《松赞》中赞美:松树上的露水如飞泉般流淌,树中的精华深沉而凝结。松树的美丽枝叶蕴含着芬芳,向上拂动着洁白的雪花。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木部-卷二-注解

东方朔:东方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幽默风趣著称,常作为皇帝的顾问。

缙云:缙云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指缙云山,位于今江西省上饶市。

封禅: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举行的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

许贡:许贡是指古代的许贡国,此处可能是指许贡国的使者。

因洹:因洹是指河流的源头,此处指洹河的源头。

禹贡:《禹贡》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记载了夏禹时期的地理分布。

紫燕:紫燕是指紫色的燕子,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黄鹄:黄鹄是指黄颜色的天鹅,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

声风木枝:声风木枝是一种传说中的树木,其枝叶能发出风声。

武事:武事指战争或军事行动。

文章:文章在此处指文学作品。

老聃:老聃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别称。

偓佺:偓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

玄光玄年:玄光玄年是一种传说中的时间单位。

寿福灵坛:寿福灵坛是一种传说中的祭坛。

铜梁银木:铜梁银木是一种传说中的树木。

垂龙之木:垂龙之木是一种传说中的树木,其枝叶向下垂。

朱露:朱露是指红色的露水。

丹汁:丹汁是指红色的液体,常用来比喻珍贵的物质。

虞喜:虞喜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历史学家。

志林:《志林》是虞喜所著的一部书。

东海之鱼:东海之鱼是指东海中的鱼。

昆仑之木:昆仑之木是指昆仑山上的树木。

圣人:圣人指古代的圣贤之人。

王韶之:王韶之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

始兴记:《始兴记》是王韶之所著的一部书。

越王:越王是指越国的国王。

越:越是指古代的越国,位于今浙江、江苏一带。

汉:汉是指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方言》:《方言》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语言学著作。

杪:杪是指树木的细枝。

篾:篾是指用竹子等制成的细条。

《盐铁论》:《盐铁论》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济论著。

茂木:茂木是指茂盛的树木。

大块:大块是指广阔的土地。

美苗:美苗是指美丽的庄稼。

《搜神记》:《搜神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神话传说集。

卢江舒县:卢江舒县是指古代的一个县名。

陵亭:陵亭是指古代的一种亭子,位于陵墓附近。

黄鸟:黄鸟是指黄色的鸟,常用来比喻忠诚的人。

故祠:故祠是指古代的旧祠堂。

妇人:妇人是指女性。

绣衣:绣衣是指绣有花纹的衣服,常用来指代贵族或官吏。

黄祖:黄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历史人物。

兴云雨:兴云雨是指能够引发云雨,常用来比喻有法力的人。

《地境图》:《地境图》是一种古代的地理图。

丘虚:丘虚是指荒丘或空地。

财:财是指财富。

《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

一夫九首:一夫九首是指古代神话中的怪物。

拔木九千:拔木九千是指能够拔起九千棵树木,形容力量强大。

袅袅兮秋风:袅袅兮秋风是《楚辞》中的诗句,形容秋风轻柔。

洞庭波兮木叶下:洞庭波兮木叶下是《楚辞》中的诗句,描述洞庭湖的景色。

罾何为于木上:罾何为于木上是《楚辞》中的诗句,意思是问鱼网为何挂在树上。

攀芙蓉兮木末:攀芙蓉兮木末是《楚辞》中的诗句,意思是攀爬到芙蓉花的树梢。

树轮囷以相纠兮,林木跃骫:树轮囷以相纠兮,林木跃骫是《楚辞》中的诗句,形容树木盘曲交错。

左思:左思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

蜀都赋:《蜀都赋》是左思所著的一部赋。

羲和: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

阳乌:阳乌是指太阳。

峻岭:峻岭是指险峻的山岭。

阳乌回翼乎高标:阳乌回翼乎高标是《蜀都赋》中的诗句,形容太阳鸟在高处飞翔。

王彪之:王彪之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家。

闽中赋:《闽中赋》是王彪之所著的一部赋。

藤虹:藤虹是指藤蔓像虹一样弯曲。

笼彩於峻:笼彩於峻是《闽中赋》中的诗句,形容藤蔓在险峻的山峰上色彩斑斓。

《书》:《书》是指《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

青州:青州是指古代的一个州名,位于今山东省。

漆:漆是指一种树木,其汁液可制作涂料。

丝:丝是指蚕丝,用于纺织。

枲:枲是指麻,用于纺织。

铅:铅是指一种金属元素。

怪石:怪石是指奇特的石头。

《诗》:《诗》是指《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

徂来:徂来是指山名。

新甫:新甫是指山名。

桷:桷是指房屋的椽子。

梴:梴是指木头的碎片。

旅楹:旅楹是指柱子。

闲:闲是指窗户。

乔松:乔松是指高大的松树。

隰:隰是指低洼的地方。

游龙:游龙是指蜿蜒的龙形植物,此处指红草。

茑与女萝:茑与女萝是指两种藤本植物,常用来比喻女子。

施于松柏:施于松柏是指藤本植物缠绕在松柏树上。

淇水:淇水是指河流名。

桧楫:桧楫是指用桧木制成的船桨。

松舟:松舟是指用松木制成的船。

如松柏之茂,无不断承:如松柏之茂,无不断承是《诗经》中的诗句,意思是像松柏一样茂盛,永不凋零。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

晋侯:晋侯是指晋国的君主。

张骼:张骼是晋国的一位将领。

辅跞:辅跞是晋国的一位将领。

楚师:楚师是指楚国的军队。

郑:郑是指郑国,位于今河南省。

子太叔:子太叔是郑国的一位将领。

培塿:培塿是指小土丘。

楚郏敖:楚郏敖是楚国的君主。

王子围:王子围是楚国的令尹,相当于宰相。

郑行人子羽:郑行人子羽是郑国的一位官员。

阁国:阁国是指郑国。

厉迨:厉迨是指郑国的地名。

《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礼书。

竹箭:竹箭是指竹子制成的箭。

蟛蘙:蟛蘙是指竹子上的虫子。

《礼斗威仪》:《礼斗威仪》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礼仪书。

君:君是指君主。

木:木是指树木。

政:政是指政治。

平:平是指和平、稳定。

《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哀公:哀公是指鲁国的君主。

宰我:宰我是鲁国的一位官员,孔子弟子。

夏后氏:夏后氏是指夏朝的君主。

殷:殷是指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周:周是指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栗:栗是指栗子树,其果实可食。

彭城王勰:彭城王勰,指北魏时期的一位王公,名字为勰。

代都:代都,指古代的代郡,是北魏时期的都城。

上党:上党,古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

铜鞮山路:铜鞮山路,指位于上党的铜鞮山上的道路。

七步:七步,指七步成诗,形容诗才敏捷。

幸代都:幸代都,指皇帝前往代都。

拔野古仆骨:拔野古仆骨,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康于河:康于河,指一个地名。

石后:石后,指一种由松木变成的石头。

贾嘉隐:贾嘉隐,指北魏时期的一位神童。

太尉长孙无忌:太尉长孙无忌,指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长孙无忌。

司空李勣:司空李勣,指北魏时期的一位官员,李勣。

康秉笔事君:康秉笔事君,指用笔记录君王的事迹。

智襄子:智襄子,指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大夫。

太姒:太姒,指周文王的妻子。

周梓:周梓,指周文王时期的一种树木。

松柏:松柏是常绿乔木,常被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长寿。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柏常被用来比喻忠贞不渝和高洁的品质。

尾馛:尾馛,指一种鸟类,常用来比喻君子。

百仞之松:百仞之松,指高大的松树。

飞节芝:飞节芝,指一种传说中的灵草。

玉策记:玉策记,指古代的一种书籍。

天陵:天陵,指天上的山。

符子:符子,指古代的一种符箓。

子登:子登,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太山:太山指的是泰山,又称岱山、东岳,是中国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泰山被视为五岳之首,是神灵的居所,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力量。

许由:许由,指古代的一位隐士。

木正:木正,指古代掌管林业的官员。

松脂:松脂,指松树分泌的树脂。

伏神伏苓:伏神伏苓,指一种传说中的灵草。

博物志:博物志,指古代的一种书籍。

嵩高山:嵩高山,指嵩山。

云南:云南,指古代的一个地区,现在的云南省。

周景式:周景式,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庐山:庐山,指位于江西省的一座山。

石门岩:石门岩,指庐山中的一个岩石。

马鬛:马鬛,指马鬃。

范子计然:范子计然,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东平王无疆:东平王无疆,指古代的一位王公。

汉武内传:汉武内传,指古代的一种书籍。

焦赣:焦赣,指古代的一位易学家。

易林:易林,指古代的一种易学书籍。

广州先贤传:广州先贤传,指古代的一种书籍。

顾琦:顾琦,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王羲之:王羲之,指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

永宁县:永宁县,指古代的一个县名。

岛屿:岛屿,指水中的陆地。

豫章记:豫章记,指古代的一种书籍。

徐孺子:徐孺子,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夏侯嵩:夏侯嵩,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本草经:本草经,指古代的一种药物学书籍。

孙兴公:孙兴公,指东晋时期的一位人物。

李玄礼:李玄礼,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周君:周君,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梁武帝:梁武帝,指南朝梁的一位皇帝。

席毗:席毗,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刘逖:刘逖,指古代的一位人物。

列仙传:列仙传,指古代的一种神仙传记。

异苑:异苑,指古代的一种志怪书籍。

少神境记:少神境记,指古代的一种志怪书籍。

玄中记:玄中记,指古代的一种志怪书籍。

嵩高山记:嵩高山记,指古代的一种书籍。

云南记:云南记,指古代的一种地理书籍。

梦书:梦书,指古代的一种占梦书籍。

人君:人君,指君主,皇帝。

阿:阿在这里指的是山的弯曲处,即山势曲折的地方。

扶风:扶风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这里提到的《扶风歌》可能是在歌颂扶风地区的自然风光。

嵬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摧摧:形容松柏枝叶凋零的样子,这里可能是在表达松柏虽经历风雨却依然坚韧。

青云:青云指的是高空的云层,这里用来形容松枝高耸入云。

十数围:形容松柏树干粗大,围径超过十围。

马啖柏叶,人啖松脂:这里的‘啖’是吃的意思。马啖柏叶,人啖松脂描述的是马和人都以松柏为食,反映了古代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不可常饱,聊可遏饥:这句话意思是松柏之食不能常吃以饱腹,但可以暂时缓解饥饿。这里可能是在表达松柏虽可食用,但不是主食。

流润飞津,沉精幽结:这里的‘流润’和‘飞津’形容松树分泌的树脂,‘沉精’和‘幽结’则形容松树的精神内敛和深沉。

贞蕤含芳,仰拂素雪:‘贞蕤’指的是松树挺拔的枝条,‘含芳’则是指松树散发出的香气。‘仰拂素雪’形容松树高耸入云,仿佛在触碰洁白的云朵。这里通过描绘松树的形象,表达了对松树高洁、坚韧品质的赞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木部-卷二-评注

宋玉《风赋》开篇即以‘夫风缘於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太山之阿’指的是泰山的山脚,这里以泰山为背景,象征着自然界的雄伟与神秘。‘舞’字的使用,将风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形象地表现了风在松柏间穿梭、舞动的场景。松柏作为常绿植物,象征着坚韧与长寿,与风的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又寓含了生命力的顽强与不屈。此句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令人遐想无限。

《扶风歌》中的‘南山石嵬嵬,松柏何摧摧!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通过对南山石与松柏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松柏的坚韧。‘嵬嵬’形容山势高耸,‘摧摧’形容松柏挺拔,二者相互映衬,更显出自然界的雄伟。‘上枝拂青云’一句,将松柏之高与天空之广相结合,表现出松柏的伟岸与高洁。‘中心十数围’则描绘了松柏的粗壮,进一步强调了其坚韧不拔的品质。整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松柏精神的赞美。

《古艳歌》中的‘马啖柏叶,人啖松脂。不可常饱,聊可遏饥’通过对比马与人的饮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松柏的依赖。‘柏叶’与‘松脂’都是松柏的产物,对古人来说,既是食物,也是药物。‘不可常饱’说明松柏虽可食用,但并非主食,‘聊可遏饥’则表达了在食物匮乏时,松柏的重要性。此句不仅反映了古代人对松柏的利用,也体现了松柏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

庾肃之的《松赞》以‘流润飞津,沉精幽结。贞蕤含芳,仰拂素雪’赞颂了松柏的美丽与精神。‘流润飞津’形容松柏的树液如飞泉般流淌,‘沉精幽结’则表现了松柏内敛的气质。‘贞蕤含芳’赞美了松柏的美丽与芬芳,‘仰拂素雪’则描绘了松柏在雪中的姿态,既表现了其坚韧,又展现了其高洁。整句通过对松柏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松柏之美的赞美,以及对松柏精神的崇敬。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木部-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79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