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四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四-原文

○扇

扬雄《方言》曰:扇,自关而东谓之扇,自关而西谓之箑,《世本》曰:’武王作箑。’

《帝王世纪》曰:武王自盟津还返於国,见暍人自左拥而以扇之。

《续汉书》曰:梁冀与服之制,作拥身扇。

《东观汉记》曰:黄香至孝,夏则以扇侍於亲侧。

《魏略》曰:韩宣字景然,为丞相军谋掾。步入宫门内,与临淄侯相遇。时新雨,地有泥潦,宣碍不得去,以扇自障。

《晋书》曰:武帝太始中,博选良家以充后宫。先下书禁天下嫁娶,使宦者驰传州县召充选者,使杨后选所取。后妒不取端正好,惟取长白。时卞蕃女有美色,帝举扇障面语后云:’卞蕃女好。’后曰:’蕃三世后族,不宜枉以卑位。’帝乃止。

又曰:何植字元幹,常以缚笔、织扇为业,以奉供养。

又曰:庾亮出镇於外,以帝舅故执朝权。王导不能平,尝遇西风起,辄举扇自蔽,曰:’元规尘污人。’

又曰:王羲之字逸少,居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叹惋,因谓姥曰:’无苦,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金价。’姥如言,人竞买之。后姥复将数扇来请书,羲之不答。

又《顾荣传》曰:广陵相陈敏反,渡江攻扬州。刺史刘机阻兵据州郡,有鼎峙之意,遣顾荣敛舟於岸。敏率万人出,不获济,荣自麾羽扇,敏众大溃也。

《晋中兴书》曰:安帝义熙元年,禁绢扇及樗蒲。

《续晋阳秋》曰:谢安释袁弘机对辩速。弘为东阳郡,时贤祖道治亭,安起执弘手,顾左右,取一扇授云:’聊以赠行。’弘应声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称其率要。

又曰:谢安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问其归资,答曰:’岭南凋弊,惟有五万蒲葵扇。’谓’非时,为滞货。’乃取其一中者捉之。於是京都士庶竞而慕焉,增价数倍,旬日则无所卖。

《宋书》曰:明帝王皇后。上尝宫内大集而祼妇人,观之以为欢笑。后以扇障面,独无所言。

又《明恭王后传》曰:废帝失德,太后每加勖譬,始犹见顺,后狂慝稍甚。太后尝赐帝玉柄毛扇,帝嫌毛柄不华,因此欲加鸩害,令太医煮药。左右止之,乃止。

又曰:范晔谋逆被击。上有白团扇甚佳,送晔令书诗赋美句。晔授旨,授笔而书曰:’去白日之炤炤,袭长夜之悠悠。’上循览凄然。

《齐书》曰:竟陵王子良孙贲,字文奂,形不满六尺,神识耿介。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於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又曰:刘祥字显徵,轻言肆行,不避高下。建元中为正员郎。司徒窦哄回入朝,以腰扇障日,祥从侧过曰:’作如此举止,羞面见人,扇障何益?’彦回曰:’寒士不逊。’祥曰:’不能煞袁刘,安得免寒士?’

又曰:萧子显颇负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捴而己,衣冠窃恨。

《梁书》曰:临川王弘子正信幼不惠,常执白团扇。湘东王取题八字铭玩之,正表不知嗤之,终常摇握。

又曰:柳惲早有令名,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琅琊王融见而嗟赏,因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

《南史》张敷字景胤,生而母亡。年数岁,问之,虽童蒙,便有感慕之色,至十岁许,求母遗物,而散施己尽,惟得一画扇,乃缄录之,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

又曰:羊欣字敬元,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书扇,常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后军府舍人。

又曰:何戢美容仪,动止与窦哄回相慕,时人呼为’小褚公’。家业富盛,性又华侈,衣被服饰极为奢丽。出为吴兴太守,颇好画扇。宋武赐戢蝉雀扇,善画者顾景秀所画。时吴郡陆探微、顾宝元皆能画,叹其巧绝。戢因王晏献之。

《后魏书》曰:尔朱弼字辅伯,节闵帝时封河间郡公,寻为青州刺史。韩陵之败,欲奔梁,数日,与左右割扇为约。弼帐下都督冯绍隆为弼信待。说弼曰:’今方同契阔,宜当心沥血示众以为信。’弼从之,大集部下,弼乃踞胡床,令绍隆持刀破心,绍隆因推刃煞之。

《唐书》曰:中宗为皇太子,太后以时热,令皇太子外朝用扇障日。太子让之,诏不许。

《太公六韬》云:将冬不衣裘,将夏不操扇,名礼将之也。

《管子》曰:夏行五政,三曰禁扇去笠。

《淮南子》曰:失火而凿池,披裘而用扇,不能救也。

又曰:夫夏日不披裘,非爱之也,暖有餘於身也。冬日不用箑者,非简之也,清有餘也。

《抱朴子》曰:风不辍则扇不用,日不出则烛不息。

《春秋繁露》曰:以龙致雨,以扇逐暑。

崔豹《古今注》曰:雉尾嗜起于殷,高宗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为皇后、夫人车服,辇车有翣,即缉雉羽为之,以障翳风尘也。汉朝乘与服之,后以赐梁孝王。魏晋以来以为常准,诸王皆得用之。

又曰:障扇,长柄扇也。汉世多豪侠,为雉尾而制长扇也。

又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授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秦汉公卿大夫皆用之,魏晋非乘与不得用也。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供漆要弱,青竹扇各一,太子纳妃同心扇二十,单竹扇二十。

《修复山陵故事》曰:玄宫中用绢团扇六枚。

《西京杂记》曰:朱买臣为会稽太守,怀章绶还至金堂,而国人未知也。所知钱谷见其墨露,乃劳之曰:’得无罪乎?’遗以纨扇。买臣至郡,引为上客。

又曰:长安巧工丁缓作七轮扇,连七轮,大皆径尺,相连续,一人运之,则满堂寒战。

又曰:赵飞燕为皇后,其弟上遗云母扇、五明扇、七华扇、翟扇、蝉翼扇。

又曰:天子夏则设羽扇,冬则设缯扇。

《晋中兴徵祥说》曰:旧为羽扇柄者,刻木以象骨,翮用十毛,取全数也。中兴初,王敦始改用长柄,使其下出可捉,而减其羽用八,识者以为服妖也。柄使可执者,国柄之象,毛减用八,是羽翮损少而飞羽不终之应也。

《邺中记》曰:石虎作云母五明金薄莫难扇,此一扇之名也。薄打磋囵如蝉翼,二面彩漆画列仙、奇鸟、异兽。其五明方中,辟方三寸,或五寸,随扇大小。云母贴其中,细缕缝为其际,惟画而彩色明彻,看之如谓可取,故名莫难也。虎出时以此扇挟乘与,亦用象牙桃枝扇,其上竹或绿沉色、或木兰色、或作紫绀色、或作郁金色。

《异物志》曰:扶南国昔但知作大扇,遣人持之,不知人各自用也。乃今,热时各自用也。

《拾遗录》曰:周昭王时,涂修国献青凤、丹鹄各一雌一雄。夏至取鹄翅为扇,一名施风,一名条翮,一名反影。时有南瓯献二美女,更摇此扇,待于王侧。

《世说》曰:王大将军在西朝时,见周侯转扇障面而得住,后度江左,不能复尔。王叹曰:’不知吾进、伯仁退。'(敦性强梁,自少而长,季伦斩妓,曾尾色,如斯敖狠,惮于周顗斯不然之音。)

又曰:温峤娶姑女,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我嫌是老奴,果如所疑。’

又曰: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值象能鲜,即洁成晖。’桓胤遂以书扇。

《语林》曰: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与、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

又曰:胡母彦国至湘州,坐厅事断官事,尔时三伏中,旁摇扇视事。其儿子光从容顾谓曰:’彦国复何为?自贻伊戚。’

又曰:庾翼为荆州都督,以毛扇上城。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匠者先居其下;管弦繁奏,夔牙先聆其音。翼之止扇以好不以新。’季恭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俗说》曰:顾虎头为人画扇,作嵇、阮而都不点眼精。主问之,顾答曰:’那可点精,点精便语。’

《列仙传》曰:介之推随晋重耳去国,后辞禄,与母入介山,从伯阳游。后世见在东海王治卖扇。

《搜神记》曰:鲁少千,山阳人。汉文帝微服怀金,欲问其道,少千执象牙扇,出应门。

《续搜神记》曰:吴猛好道术。尝渡,以白羽扇画水,横流直过,不用舟楫也。

《异苑》曰:高平檀茂宗义熙中丧亡,其母刘氏梦见宗云:’方永违离,今以此扇奉别。’母流涕,觉,於屏风间得扇,上皆如蜘蛛网络。

《妇人集》曰:没太子妻季氏为夫所遣,妇与夫书,并致安众扇两双。

古诗曰:绫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画作秦女形,乘鸾入烟露。

班婕妤《扇诗》曰: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魏陈王曹植《九华扇赋》曰:昔吾先君常侍,得幸汉桓帝。帝得赐尚方竹扇,不方不员,其中结成文,名曰九华。其辞曰:形五离而九折,篾氂解而缕分。放虬龙之蜿蝉,法云霓之烟煴。因形致好,不常厥仪。方不应矩,圆不中规。随皓腕以徐转,发惠风之微寒。时气清以芳厉,纷飘动乎绮纨。

徐幹《团扇赋》曰:于惟合欢之奇扇,肇伊洛之纤素。仰明月以取象,规圆体之仪度。

傅咸《狗脊扇赋》曰:盖卑以自居,君子之经。孤寡不穀,王侯修名。尚不愧狗脊之为号,亦焉顾九华之妙形?

○盖

《释名》曰:盖,在上覆盖人也。

《通俗文》曰:张帛避雨,谓之伞盖。

《礼·檀弓下》曰:弊盖不弃,为埋狗也。

《左传·定》曰:齐侯伐晋夷仪,敝无存死于霤下。(斗死于门霤下。)齐侯谓夷仪人曰:’得敝无存者以五家免。'(给其王家命常不供役事。)乃得其尸,公三禭之。(禭,衣也。殡三加禭,深礼厚之。)与之犀轩直盖。(犀轩,轻本;直盖,高盖。)

《家语》曰:孔子将行,命从者持盖,既而果雨。(圣人无所不通也。)

又曰:孔子将行,雨,无盖。门人曰:’商也有焉。’孔子曰:’商也之为人也,甚短于财。吾闻与人交者,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以久也。’

《史记》曰:五羖大夫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

《汉书》曰:上官杰少时为羽林郎,从武帝上甘泉,天大风,车不得行,解盖投之。杰奉盖,虽风,常属车,雨下,盖辄御。上奇其材力焉。

又曰:黄霸为扬州刺史。三年,宣帝诏赐车盖,特高一尺,以彰有德。

又《王莽传》曰:或言黄帝时见华盖登仙,莽乃造华盖,高八丈一尺,皆全瑵羽盖,载以秘机四轮车,驾六马,輓者皆呼’登山’

《续汉书》曰:灵帝时讲武平乐观,建十重五彩华盖,高十丈,建九重华盖,高九丈。

又曰:祠老子於濯龙,中设华盖八座。

《东观汉记》曰:隗嚣破,上归过汧,幸祭遵,劳之。时遵有疾,诏赐重茵,覆以御盖。

《后汉书》曰:光武东巡,虞延从驾到鲁,还经封丘城门,门小不容羽盖。(封丘,今东京县也。)帝怒,使挞御史,延救之,乃止。

《吴志》曰:曹休入皖城,陆逊破之。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

又曰:周泰字幼平,数战有功。孙权覆以御盖。(《江表传》曰:青兼盖也。)

又曰:刘基,孙权爱敬之。尝从御楼舡上,时雨甚,权以盖自覆,又令覆基,馀人不得也。

又曰:贺齐为将,骑饰所乘舡,青盖绛幨。

《晋安帝记》曰:桓玄游于水南,飘风飞其輗盖。后义兵起,遂败。

《宋元嘉十年起居注》曰:御史中丞荀伯子奏左卫将军何尚之,’公事每罩笠,有亏体制。建野笠于公门,弃华伞而不御。’

《宋元嘉二十九年起居注》曰:诃罗单国奉孔雀盖一具。

《齐书》曰:始安王遥光傅江祏被诛。东昏召遥光入殿,告以祏罪。遥光惧,还省便阳狂号哭,自此称疾,不复入台。先是,遥光行还入,风飘仪伞出城外。遥光后败。

《梁书》曰:王籍为中散大夫,弥日忽忽不乐,乃至徒行市道,不择交游。有时途中见相识,辄以笠伞覆面。

《南史》曰:殷孝祖与贼合战,每常以鼓盖自随。军中人相谓曰:’殷统军可谓死将至矣。今与贼交锋,而以羽仪自标显,若此,射者十手攒射,欲不毙得乎?’是日,中流矢死。

又曰:扶南,其俗罩古具伞。

《文子》曰:大丈夫恬然无思,淡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与。

又宋玉《大言赋》曰:圆天为盖,方地为与。

《淮南子》曰:盖非撩不能蔽日,轮非辐不能追疾。然而撩盖未足恃也。(撩,盖骨也。)

《孔丛子》曰:夫子適郯,郯子遇子於途,倾盖而语,终日而别,命子路将束帛赠焉。

《尉缭子》曰:吴起与秦人战,仆嗽之盖,足以蔽霜露。

《说苑》曰:田子方遇瞿横乘轩车,戴华盖,疑以为人君也。

崔豹《古今注》曰:华盖,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於帝上,有花蒍之象,故因而作华盖。(蒍韦委切。)

又曰:曲盖,太公所作。武王伐纣,大风折盖,太公因折盖之形而制曲盖焉。战国常以赐将军。自汉朝乘与用之,因谓睥睨盖,有军号者,赐其一焉。(睥,匹诣切,睨,王计切。)

《搜神记》曰:湖陂吏丁初忽见少妇人,姿容可爱,青衣戴伞,呼初。初疑而待,顾视妇自投波中,是大苍獭,衣伞皆是莲荷。

《异苑》曰:义熙中,巫婶小吏见女子戴青伞,姿容甚丽,遂要之。女至多电光,乃是大狸,抽刀斫煞,其繖乃枯荷叶。

《真人周君传》曰:紫阳真人周义山子通合会仙人,在金屋铜门之内,以紫云为盖。

《真人王君传》曰:太上大道君授务成君绣羽盖、双明珠。

《俗说》曰:徐干木年少时,尝夜梦见鸟从天上飞,衔伞树其廷中,如此凡三过衔来,作恶声而去。徐后果得伞,遂以恶终。

青乌子《葬书》曰:作墓发土,夕梦见罩伞入市者富贵。

《楚辞》曰:孔盖兮翠旍,(言以孔雀翅为军盖,翠羽为旍具也。)登九天兮抚惠星。

又曰:乘水车兮荷盖,驾雨龙兮骖螭。

宋玉《高唐赋》曰:霓为旍,翠为盖,风起雨霁,千里而逝。

司马相如《大人赋》曰:屯余车其万乘兮,綷云而树华旗。(綷,子对切。)

阮籍《清思赋》曰:折丹木以蔽阳,竦芝盖之三重。

刘植《鲁都赋》曰:盖如飞鹄,马如游鱼。

宋玉《大言赋》曰:圆天为盖,方地为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四-译文

扬雄在《方言》中说:扇子,从关东地区叫扇子,从关西地区叫箑,《世本》记载说:‘武王制作了箑。’

《帝王世纪》记载:武王从盟津返回国都,看到中暑的人,就从左边抱住他们,用扇子给他们扇风。

《续汉书》记载:梁冀和服的制定,制作了拥身扇。

《东观汉记》记载:黄香非常孝顺,夏天就在父母身边用扇子。

《魏略》记载:韩宣字景然,担任丞相军谋掾。他走进宫门时,遇到了临淄侯。当时刚下过雨,地上有泥泞,韩宣无法离开,只好用扇子遮住。

《晋书》记载:武帝太始年间,从良家挑选人才充实后宫。事先下令禁止天下嫁娶,让宦官快马加鞭到州县招募人选,由杨皇后挑选。杨皇后嫉妒,不挑选容貌端正的人,只挑选了长相白皙的人。当时卞蕃的女儿有美貌,武帝举起扇子遮住脸对杨皇后说:‘卞蕃的女儿很美。’杨皇后说:‘卞蕃是三世后族,不应该用低微的地位来委屈她。’武帝于是停止了。

《晋书》又记载:何植字元幹,经常以绑笔、织扇为业,以此来供养。

《晋书》又记载:庾亮出外镇守,因为他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掌握了朝政大权。王导不能忍受,每当西风吹起时,就举起扇子遮住自己,说:‘元规尘污人。’

《晋书》又记载:王羲之字逸少,住在蕺山。他看到一位老妇人拿着六角扇在卖,王羲之在扇子上题了五个字。老妇人起初感到惋惜,后来对老妇人说:‘别担心,只要说是王右军题的字,就可以卖到百金。’老妇人照此做了,人们争相购买。后来老妇人又拿了几把扇子来请王羲之题字,王羲之却不答应。

《顾荣传》记载:广陵相陈敏反叛,渡江攻打扬州。刺史刘机在州郡驻军,有鼎足而立的意思,派顾荣在岸边收起船只。陈敏率领万人出来,未能过江,顾荣挥动羽扇,陈敏的军队大溃。

《晋中兴书》记载:安帝义熙元年,禁止制作绢扇和樗蒲。

《续晋阳秋》记载:谢安解开袁弘机快速辩论。袁弘担任东阳郡,当时有贤人祖道治亭,谢安起身握住袁弘的手,看看左右,拿出一把扇子递给他:‘聊以赠行。’袁弘随口回答说:‘我将发扬仁风,慰藉那些百姓。’在座的人都称赞他率直。

《续晋阳秋》又记载:谢安的乡人有辞去中宿县职务的,回来拜访谢安。问他的回程费用,他回答说:‘岭南衰落,只有五万蒲葵扇。’他说:‘不是时令,是滞销货。’于是拿起其中一把扇子。于是京都的士人和百姓都竞相效仿,价格涨了几倍,十天后就卖光了。

《宋书》记载:明帝王皇后。皇帝在宫内举行盛大集会,观看裸体妇女,觉得很有趣。皇后用扇子遮住脸,没有说话。

《明恭王后传》记载:废帝失德,太后经常加以劝诫,起初还能听从,后来越来越狂妄。太后曾经赐给皇帝一把玉柄毛扇,皇帝嫌毛柄不够华丽,因此想下毒害他,让太医煮药。左右的人阻止了他,才作罢。

《宋书》又记载:范晔谋反被击败。皇帝有一把白团扇,非常精美,送给范晔让他题诗赋词。范晔接受命令,拿起笔写道:‘离开白日的照耀,披上长夜的悠悠。’皇帝看了后感到凄然。

《齐书》记载:竟陵王子良的孙子萧贲,字文奂,身高不足六尺,但性格刚直。从小好学,有文学才华,擅长书法和绘画,在扇子上画山水,尺幅之间,便觉万里之遥。

《齐书》又记载:刘祥字显徵,言语轻率,行为放肆,不避权贵。建元年间担任正员郎。司徒窦哄回入朝,刘祥从旁边经过,用腰间的扇子遮住阳光,刘祥说:‘做出这样的举动,羞于见人,扇子遮住有什么用呢?’窦哄回说:‘寒士不逊。’刘祥说:‘如果不能杀死袁刘,怎能免于寒士之辱?’

《齐书》又记载:萧子显很有才华,掌管选拔官员时,见到九流宾客,不与他们交谈,只是举起扇子一挥而已,士大夫们私下里很是不满。

《梁书》记载:临川王萧弘的儿子萧正信年幼时就不聪明,经常拿着白团扇。湘东王萧绎拿过扇子题了八字铭文玩赏,萧正表不知道嘲笑他,一直摇着扇子。

《梁书》又记载:柳惲早就有好名声,年轻时就擅长写诗,他写道:‘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琅琊王萧纲看到后赞叹不已,因此在书斋的墙壁上和拿着的白团扇上题字。

《南史》记载:张敷字景胤,出生时母亲就去世了。几岁时问及此事,虽然年纪小,但已经有了感伤的表情。到了十岁左右,他要求母亲留下的遗物,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给了别人,只留下了一把画扇,他珍藏着,每当感伤时,就会打开箱子流泪。

《南史》又记载:羊欣字敬元,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他题字在扇子上,他常常不遵命。元显生气,于是让他担任后军府舍人。

《南史》又记载:何戢容貌美丽,举止与窦哄回相似,当时的人称他为‘小褚公’。他的家业非常富有,性格又奢侈,衣服被褥非常华丽。他出任吴兴太守,非常喜欢画扇。宋武帝赐给他一把蝉雀扇,是擅长绘画的顾景秀所画。当时吴郡的陆探微、顾宝元都能画,赞叹他的技艺高超。何戢通过王晏献给了宋武帝。

《后魏书》记载:尔朱弼字辅伯,在节闵帝时期被封为河间郡公,不久担任青州刺史。韩陵之战失败后,他想逃到梁国,几天后,他和左右的人用扇子作为约定。尔朱弼帐下的都督冯绍隆对尔朱弼非常信任。冯绍隆劝说尔朱弼:‘现在我们正面临困境,应该真心诚意地展示给大家以示信任。’尔朱弼同意了,他召集部下,然后坐在胡床上,让冯绍隆拿着刀破开自己的心脏,冯绍隆趁机将他杀死。

《唐书》记载:中宗担任皇太子时,太后因为天气热,让皇太子在朝廷外面用扇子遮住阳光。太子推辞,但太后不允许。

《太公六韬》说:将军冬天不穿皮衣,夏天不拿扇子,这是礼节上的将军。

《管子》说:夏天出行不用扇子,不是因为不爱它,而是身上的温暖已经足够。

《淮南子》说:风不停则扇子不用,太阳不出则蜡烛不燃。

《抱朴子》说:风不停则扇子不用,太阳不出则蜡烛不燃。

《春秋繁露》说:用龙来致雨,用扇子来驱暑。

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雉尾扇起源于商朝,高宗有雊雉的祥瑞,服饰中常用雉羽。周朝规定皇后、夫人的车服,车上有扇,就是用雉羽编织的,用来遮蔽风尘。汉朝的皇帝和皇后也使用,后来赐给了梁孝王。魏晋以来成为惯例,诸王都可以使用。

崔豹在《古今注》中又说:障扇,是指长柄扇。汉朝时多豪侠,制作了雉尾扇。

崔豹在《古今注》中又说:五明扇,是舜制作的。舜禅让给尧后,广开视听,寻求贤人辅佐自己,因此制作了五明扇。秦汉的公卿大夫都使用它,魏晋时期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使用。

《东宫旧事》记载:皇太子初次拜见,供应的漆器要轻巧,青竹扇各一把,太子纳妃时,要送同心扇二十把,单竹扇二十把。

《修复山陵故事》记载:在皇陵中要用六把绢团扇。

《西京杂记》记载:朱买臣担任会稽太守时,带着官印回到金堂,但当地百姓并不知道。认识他的钱谷官看到他衣服上沾了墨迹,就关切地问他:‘你有没有犯罪啊?’并送给他一把纨扇。朱买臣到郡后,将他当作上宾对待。

《西京杂记》又记载:长安的巧匠丁缓制作了一把七轮扇,扇子由七个轮子相连,每个轮子直径约一尺,连续排列,一个人操纵它,整个房间都会感到寒冷。

《西京杂记》还记载:赵飞燕成为皇后后,她的弟弟送给她云母扇、五明扇、七华扇、翟扇、蝉翼扇。

《西京杂记》又记载:皇帝夏天使用羽扇,冬天使用缯扇。

《晋中兴徵祥说》记载:过去用来做羽扇柄的,是用木头雕刻成骨头的样子,羽毛使用十根,取其全数。中兴初年,王敦开始改用长柄,使其下面可以抓握,减少了八根羽毛,有识之士认为这是服妖的征兆。柄子可以抓握,象征着国家权柄,羽毛减少八根,意味着羽毛减少但飞羽不会全部脱落。

《邺中记》记载:石虎制作了一种云母五明金薄莫难扇,这把扇子有一个名字。扇面轻薄如蝉翼,两面彩漆画着列仙、奇鸟、异兽。扇子的五明方中,边长三寸或五寸,根据扇子的大小而定。云母贴在其中,细线缝合其边缘,只有画上的彩色清晰可见,看起来像可以取走,因此得名莫难。石虎出行时用这把扇子,也用象牙桃枝扇,扇面上的竹子可能是绿色、木兰色、紫色或金色。

《异物志》记载:扶南国以前只知道制作大扇,派人拿着,不知道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扇子。现在,热的时候每个人都用。

《拾遗录》记载:周昭王时,涂修国献上一对青凤和丹鹄,各有一雌一雄。夏至时取鹄的翅膀做扇,名为施风、条翮、反影。当时南瓯国献上两个美女,轮流摇动这把扇子,等待在王身边。

《世说》记载:王大将军在西朝时,看到周侯转扇遮面却可以保持平衡,后来渡江到东吴,就做不到这一点了。王叹道:‘不知道是我进步了,还是伯仁退步了。’(王敦性格刚强,从小到大,季伦杀妓女,曾追色,如此傲慢无礼,对周顗的这种不同意见感到害怕。)

《世说》又记载:温峤娶了姑妈的女儿,结婚后,行交杯礼时,新娘用手拿着扇子,拍手大笑:‘我嫌你是个老奴,果然如你所疑。’

《世说》又记载:羊孚作《雪赞》说:‘凭借清澈化成雪,乘着风气飞扬。遇到象就能鲜艳,立刻变得洁白如光。’桓胤于是用书扇。

《语林》记载: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要交战,武侯乘着素衣、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都跟随他的进退。

《语林》又记载:胡母彦国到湘州,坐在厅堂处理官事,当时正值三伏天,他旁边摇着扇子处理事务。他的儿子光从容地看着他说:‘彦国你又在做什么?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语林》又记载:庾翼担任荆州都督,用毛扇上城。皇帝怀疑这是旧物,侍中刘劭说:‘柏梁云构,匠者先居其下;管弦繁奏,夔牙先聆其音。翼之止扇以好不以新。’季恭听后说:‘这个人应该待在皇帝身边。’

《俗说》记载:顾虎头为人画扇,画了嵇康、阮籍却都不点眼睛。主人问他,顾回答说:‘怎么能点眼睛呢,点了眼睛就说话了。’

《列仙传》记载:介子推随晋文公去国,后来辞去官职,与母亲进入介山,跟随伯阳子游学。后世看到他在东海王治卖扇。

《搜神记》记载:鲁少千,山阳人。汉文帝微服私访,想问他求道,少千拿着象牙扇,出应门。

《续搜神记》记载:吴猛喜欢道术。曾经渡河,用白羽扇画水,水流横过,不用舟船。

《异苑》记载:高平檀茂宗义熙中去世,他的母亲刘氏梦见他说:‘我们即将永别,现在用这把扇子作为分别的礼物。’母亲流泪醒来,在屏风间找到了这把扇,上面都像蜘蛛网。

《妇人集》记载:没太子妻子季氏被丈夫休弃,她给丈夫写信,并送上了两双安众扇。

古诗》记载:绫扇如圆月,出自机中素。画作秦女形,乘鸾入烟露。

班婕妤《扇诗》记载:新裁剪的齐纨素,洁白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圆圆如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起。

魏陈王曹植《九华扇赋》记载:从前我的先君曾经侍奉汉桓帝,皇帝赐给他一把尚方竹扇,不方不圆,其中结成花纹,名为九华。赋文说:形状五离而九折,篾竹解而丝缕分。放虬龙之蜿蜒,法云霓之烟霭。因形致好,不常其仪。方不应矩,圆不中规。随皓腕以徐转,发惠风之微寒。时气清以芳烈,纷飘动于绮纨。

徐幹《团扇赋》记载:唯有合欢之奇扇,始于伊洛之细素。仰望明月以取象,规圆体之仪度。

傅咸《狗脊扇赋》记载:我自居低位,是君子的常道。孤寡无依,王侯修名。尚且不以狗脊为名,更何论九华之妙形?

《释名》记载:盖,在上面覆盖人。

《通俗文》记载:张帛避雨,称为伞盖。

《礼·檀弓下》记载:破旧的盖子不丢弃,是为了埋狗。

《左传·定》记载:齐侯攻打晋国的夷仪,敌军死伤无数。(斗死于门霤下。)齐侯对夷仪人说:‘抓住死尸的人可以免除五家的劳役。’(给王家命令常常不供役事。)于是找到了死尸,国君三次祭奠他。(祭奠,穿衣服。殡葬三次加祭,深礼厚葬。)还赐给他犀牛车和直盖。(犀牛车,轻便;直盖,高盖。)

《家语》记载:孔子将要出行,命令随从拿着盖子,不久果然下雨。(圣人无所不通。)

《家语》又记载:孔子将要出行,下雨,没有盖子。弟子们说:‘商也有。’孔子说:‘商也为人,很缺少财物。我听说与人交往,推崇他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所以能够长久。’

《史记》记载:五羖大夫在秦国做相国时,劳不坐车,暑不张盖。

《汉书》记载:上官杰年轻时担任羽林郎,跟随武帝上甘泉,天大风,车无法行驶,他解下盖子扔掉。杰拿着盖子,即使有风,也始终挂在车上,下雨时,盖子就用来遮挡。

《汉书》又记载:黄霸担任扬州刺史。三年后,宣帝下诏赐给他车盖,特高一尺,以表彰他的德行。

《汉书》又记载:《王莽传》说:有人说黄帝时看到华盖升仙,王莽于是制作了华盖,高八丈一尺,都是全用瑵羽制作,用秘机四轮车拉着,驾六匹马,拉车的人呼喊‘登山’

《续汉书》记载:灵帝时在武平乐观讲武,建立了十重五彩华盖,高十丈,还有九重华盖,高九丈。

《续汉书》又记载:在濯龙祠老子,中间设了八座华盖。

《东观汉记》记载:隗嚣被击败,皇帝回到汧地,去祭祀遵,慰劳他。当时遵有病,皇帝下诏赐给他厚厚的垫子,盖上御盖。

《东观汉记》又记载:皇帝去祭祀遵,赐给他重茵,盖上御盖。

《后汉书》记载:光武帝刘秀东巡时,虞延随从车驾到达鲁地,返回时经过封丘城门,城门太小,无法容纳车盖。(封丘,今属东京县。)皇帝光武帝发怒,命令鞭打御史,虞延救了御史,这才作罢。

《吴志》记载:曹休进入皖城,陆逊击败了他。孙权命令左右用御盖覆盖陆逊。

又记载:周泰字幼平,多次作战有功。孙权用御盖覆盖他。(《江表传》说:青兼盖也是。)

又记载:刘基,孙权对他非常尊敬。曾经跟随皇帝在御楼舫上,当时下大雨,孙权用自己的伞遮盖自己,又让伞遮盖刘基,其他人不得。

又记载:贺齐担任将领,骑马装饰所乘的船,船上有青色的伞和红色的幔。

《晋安帝记》记载:桓玄在水的南边游玩,飘风卷走了他的车盖。后来义兵起义,桓玄最终失败。

《宋元嘉十年起居注》记载:御史中丞荀伯子上奏左卫将军何尚之,’公事常常戴着斗笠,有损体统。在公门建立野外的斗笠,放弃华美的伞而不使用。’

《宋元嘉二十九年起居注》记载:诃罗单国进贡孔雀伞一顶。

《齐书》记载:始安王萧遥光的部将江祏被诛杀。东昏侯召萧遥光入殿,告诉他江祏的罪行。萧遥光害怕,回到官署就假装疯狂号哭,从此称病,不再入朝。在此之前,萧遥光出行回来时,风把他的仪伞吹出城外。萧遥光后来失败了。

《梁书》记载:王籍担任中散大夫,整天闷闷不乐,甚至光着脚在市道上行走,不选择交往的人。有时在路上遇到熟人,就拿起斗笠和伞遮住脸。

《南史》记载:殷孝祖与敌军交战,常常带着鼓和伞。军中的人相互说:‘殷统军可以说是死期将至了。现在与敌军交战,却用羽仪标明自己,如果这样,十个射手一起射击,怎能不死呢?’那天,殷孝祖被流箭射中而死。

又记载:扶南国的风俗是用古具伞。

《文子》说:大丈夫淡泊无欲,无思无虑。以天为伞,以地为朋友。

又宋玉的《大言赋》说:圆天为伞,方地为朋友。

《淮南子》说:伞如果没有撑杆不能遮蔽阳光,车轮如果没有辐条不能追赶速度。然而撑杆和伞并不是完全可以依赖的。(撑杆,即伞骨。)

《孔丛子》记载:孔子到郯国去,郯子在路上遇到孔子,两人倾盖而谈,整日交谈后分别,孔子让子路拿着束帛赠送给郯子。

《尉缭子》说:吴起与秦人作战,他的战车上的伞足以遮蔽霜露。

《说苑》记载:田子方遇到瞿横乘坐华盖车,戴着华盖,怀疑他是君主。

崔豹的《古今注》说:华盖是黄帝制作的。在涿鹿之战中,黄帝上空常有五彩云气、金枝玉叶,有莲花之象,因此制作了华盖。(蒍,音wěi,韦委切。)

又记载:曲盖是太公制作的。武王伐纣时,大风折断了伞,太公根据折断的伞形状制作了曲盖。战国时期常将曲盖赐给将军。自汉朝开始,皇帝出行时使用,因此称为睥睨盖,有军号的人,赐予一个。

《搜神记》记载:湖边的小吏丁初忽然看到一位少妇,容貌可爱,穿着青衣戴着伞,呼唤丁初。丁初怀疑地看着,回头一看,那妇人自己跳入水中,原来是大苍獭,衣服和伞都是荷叶。

《异苑》记载:义熙年间,巫婶小吏看到一位女子戴着青伞,容貌非常美丽,于是追逐她。女子突然发出电光,原来是一只大狐狸,小吏抽出刀砍死了狐狸,那伞是枯荷叶。

《真人周君传》记载:紫阳真人周义山子与仙人合会,在金屋铜门之内,用紫云做伞。

《真人王君传》记载:太上大道君授予务成君绣羽盖和双明珠。

《俗说》记载:徐干木年轻时,曾梦见鸟从天上飞来,叼着伞放在他的庭院中,如此反复三次,然后发出恶声飞走。徐干果真得到了伞,却因此遭遇恶终。

青乌子的《葬书》说:挖墓时出土,晚上梦见有人拿着伞进入市场,将会富贵。

《楚辞》说:孔雀翅膀做的伞,翠绿的羽毛做的旌旗,登上九天,抚摸着惠星。

又记载:乘坐水车,带着伞,驾着雨龙,骑着螭龙。

宋玉的《高唐赋》说:彩虹为旌旗,翠绿为伞,风起雨停,千里之外。

司马相如的《大人赋》说:万辆战车排列整齐,云彩编织成华旗。

阮籍的《清思赋》说:折断丹木遮蔽阳光,举起三层的芝草伞。

刘植的《鲁都赋》说:伞像飞鸿,马像游鱼。

宋玉的《大言赋》说:圆天为伞,方地为朋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四-注解

扇:扇子是一种用于扇风取凉的器具,古时多用竹、木、纸、绸等材料制成。扇子在中国古代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也是文化象征和艺术载体。

箑:箑,古代的一种扇子,与扇子类似,但通常指较大的扇子,多用于遮挡风尘。

武王:武王是周朝的开国君主。

暍人:暍人,指中暑的人。

梁冀:梁冀,东汉末年权臣。

黄香:黄香,东汉时期官员,以孝顺著称。

韩宣:韩宣,三国时期曹操的部将。

临淄侯:临淄侯,指临淄国的侯爵。

武帝:武帝,指晋武帝司马炎。

杨后:杨后,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

卞蕃女:卞蕃女,晋武帝司马炎选为后宫的女子。

何植:何植,晋朝时期人物。

庾亮:庾亮,东晋时期大臣。

王导:王导,东晋时期大臣。

王羲之: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顾荣:顾荣,东晋时期人物。

陈敏:陈敏,东晋时期将领。

刘机:刘机,东晋时期将领。

谢安:谢安,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安帝:安帝,东晋时期的皇帝。

袁弘机:袁弘机,东晋时期人物。

卞蕃:卞蕃,晋朝时期人物。

明帝:明帝,南朝宋的皇帝。

王皇后:王皇后,南朝宋的皇后。

废帝:废帝,南朝宋的皇帝。

太后:太后,指皇帝的母亲或祖母。

范晔:范晔,南朝宋的文学家。

何戢:何戢,南朝宋的官员。

刘祥:刘祥,南朝宋的官员。

萧子显:萧子显,南朝梁的文学家。

临川王:临川王,指临川国的王。

湘东王:湘东王,指湘东国的王。

柳惲:柳惲,南朝梁的文学家。

张敷:张敷,南朝梁的文学家。

羊欣:羊欣,南朝宋的书法家。

尔朱弼:尔朱弼,北魏时期的官员。

中宗:中宗,指唐朝的皇帝。

太公六韬:太公六韬,古代兵书。

管子:管子,古代法家著作。

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初年的一部哲学著作。

抱朴子:抱朴子,古代道家著作。

春秋繁露:春秋繁露,古代儒家著作。

崔豹:崔豹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

雉尾:雉尾,指雉鸡的尾巴。

皇后:皇后,古代皇帝的正室妻子。

夫人:夫人,古代对贵族妇女的尊称。

翣:翣,古代用鸟羽制成的扇。

梁孝王:梁孝王,西汉时期的诸侯王。

魏晋:魏晋,指魏朝和晋朝。

皇太子:皇太子,指皇帝的儿子,有继承皇位资格的人。

漆要弱:漆要弱,古代一种扇子的名称。

单竹扇:单竹扇,用单层竹子制成的扇子。

玄宫:玄宫,指皇帝的陵墓。

绢团扇:绢团扇,用绢制成的圆形扇子。

朱买臣:朱买臣,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后成为会稽太守,以清廉著称。

会稽太守:会稽,古郡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一带;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章绶:古代官员的官印,绶带,代表官职。

金堂:古代宫殿或官署中的堂室。

国人:指国内的人民。

钱谷:古代的货币和粮食,泛指财富。

纨扇:古代的一种扇子,用细绢制成。

长安:古都名,今陕西省西安市,古代中国的首都。

丁缓:西汉时期的巧匠。

七轮扇:一种特殊的扇子,由七个轮子组成,能够产生较大的风力。

赵飞燕:西汉末年的皇后,以美貌著称。

云母扇:用云母制成的扇子,云母是一种矿物,具有光泽。

五明扇:一种装饰华丽的扇子。

七华扇:一种装饰华丽的扇子。

翟扇:古代的一种扇子,翟是一种鸟类。

蝉翼扇:一种轻薄如蝉翼的扇子。

天子: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羽扇:用羽毛制成的扇子,常与文雅或政治决策相关。

缯扇:用丝绸制成的扇子。

晋中兴徵祥说:古代文献,记载晋朝中兴时的吉祥之事。

王敦:晋朝时期的将领,曾发动政变。

石虎: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君主。

云母五明金薄莫难扇:一种特殊的扇子,制作工艺复杂,难以制作。

扶南国:古代南亚的一个国家。

青凤:一种神话中的鸟。

丹鹄:一种鸟,常用来象征吉祥。

施风:一种扇子的别称。

条翮:一种扇子的别称。

反影:一种扇子的别称。

南瓯:古代南方的一个部落。

王大将军:古代的一位将军。

周侯:古代的一位侯爵。

温峤:晋朝时期的官员。

羊孚:晋朝时期的文学家。

诸葛武侯: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

宣王:古代的一位国王。

胡母彦国:古代的一位官员。

庾翼:晋朝时期的将领。

顾虎头:顾恺之,东晋时期的画家。

嵇、阮:嵇康和阮籍,都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

伯仁:古代的一位官员。

季伦:古代的一位官员。

周顗:古代的一位官员。

姑女:妻子的妹妹。

桓胤:晋朝时期的官员。

刘劭:晋朝时期的官员。

季恭:古代的一位官员。

介之推:春秋时期的一位贤人。

晋重耳: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

伯阳:古代的一位仙人。

东海王:古代的一位国王。

鲁少千:古代的一位人物。

山阳:古郡名,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一带。

汉文帝:西汉时期的皇帝。

吴猛:古代的一位道士。

高平檀茂宗:古代的一位人物。

刘氏:古代的一位女子。

没太子:古代的一位太子。

季氏:古代的一位女子。

班婕妤:西汉时期的文学家。

魏陈王曹植: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

傅咸:晋朝时期的文学家。

徐幹: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学家。

盖:古代的一种伞,用于遮阳或避雨。

伞盖:用布或纸制成的伞。

禭:古代的一种丧葬仪式。

犀轩:古代的一种车。

直盖:古代的一种车盖。

家语:古代的一部文献,记载孔子的言行。

五羖大夫:古代的一位官员。

上官杰:西汉时期的官员。

黄霸:西汉时期的官员。

上甘泉:古代的一个地名。

秘机四轮车:一种特殊的车辆。

华盖:古代的一种装饰华丽的伞。

灵帝:东汉时期的皇帝。

祠老子:古代对老子的尊称。

隗嚣:西汉末年的将领。

祭遵:西汉末年的将领。

重茵:古代的一种垫子。

御盖:古代的一种车盖。

光武:光武帝刘秀,东汉的开国皇帝,字文叔,东汉王朝的奠基人。

虞延:虞延是东汉光武帝时期的一位官员。

羽盖:羽盖是指用羽毛装饰的华盖,古代帝王或贵族出行时使用的一种装饰。

封丘:封丘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今属河南省开封市。

御史:御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皖城:皖城是古代的一个城池,位于今安徽省。

陆逊: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以智谋著称。

权:权指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

周泰:周泰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以勇猛著称。

刘基:刘基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官员,受到孙权的尊敬。

贺齐:贺齐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领。

桓玄:桓玄是东晋末年的权臣,后自立为帝。

輗盖:輗盖是指古代车辆上的盖子。

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

何尚之:何尚之是东晋时期的官员。

诃罗单国:诃罗单国是古代的一个国家。

始安王遥光:始安王遥光是南朝宋的宗室。

东昏:东昏是南朝宋的皇帝刘彧的年号。

王籍:王籍是南朝梁的文学家。

殷孝祖:殷孝祖是南朝宋的将领。

扶南:扶南是古代的一个国家,位于今越南南部。

文子:文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人物。

宋玉:宋玉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家。

孔丛子:孔丛子是记载孔子后代言行的一部书。

尉缭子:尉缭子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

说苑:说苑是西汉时期的一部杂家著作。

黄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五帝之一。

蚩尤: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战神。

太公:太公即姜子牙,周朝的开国元勋。

睥睨盖:睥睨盖是一种特殊的军盖,常赐予有军功的将领。

搜神记:搜神记是东晋时期的一部志怪小说。

异苑:异苑是南朝宋时期的一部志怪小说。

真人周君传:真人周君传是记载道教真人传说的书籍。

真人王君传:真人王君传是记载道教真人传说的书籍。

俗说:俗说是古代的一种民间传说。

青乌子:青乌子是古代的一种神秘人物。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

翠旍:翠旍是指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帜。

霓:霓是指彩虹。

翠:翠是指翠鸟的羽毛。

綷:綷是指用彩色丝绸。

竦:竦是指举起。

鲁都赋:鲁都赋是东汉文学家刘植的作品。

大言赋:大言赋是战国时期文学家宋玉的作品。

大人赋:大人赋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作品。

清思赋:清思赋是魏晋时期文学家阮籍的作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四-评注

《后汉书》记载光武帝东巡时,虞延随驾至鲁地,返回途中经过封丘城门,城门狭窄无法容纳帝王的羽盖。光武帝因此发怒,欲鞭挞御史,虞延解救,才得以平息。此段文字反映了古代帝王出行时的礼仪和规格,羽盖作为帝王仪仗的一部分,象征着皇权的尊贵和威严,城门之小无法容纳,凸显了帝王出行时对礼仪的重视和对规格的严格要求。

《吴志》中曹休入皖城,陆逊破之,孙权令左右以御盖覆逊,显示了孙权对陆逊的尊敬和信任。御盖在古代是皇帝的专用物品,以御盖覆之,意味着对陆逊的特别礼遇。

周泰字幼平,数战有功,孙权以御盖覆之,体现了孙权对功臣的嘉奖和对战功的重视。青兼盖,即以青色的伞盖,既是对周泰的奖赏,也是对其英勇的肯定。

刘基深得孙权敬重,孙权在雨中亲自以盖覆之,体现了孙权对刘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君主对臣子的关怀。

贺齐为将,骑饰所乘舡,青盖绛幨,描述了贺齐作为将领的仪仗,青盖和绛幨都是对将领身份的象征,展现了古代军队的威武和将领的尊贵。

《晋安帝记》中桓玄游于水南,飘风飞其輗盖,暗示了桓玄的命运多舛,輗盖的飞失象征着其权力的丧失。

《宋元嘉十年起居注》中荀伯子奏何尚之公事每罩笠,有亏体制,反映了古代对官员仪表的重视,公门建野笠,弃华伞而不御,体现了对公私分明的要求。

《宋元嘉二十九年起居注》中诃罗单国奉孔雀盖一具,展示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情景,孔雀盖作为礼物,象征着友好和尊重。

《齐书》中始安王遥光被诛,东昏召遥光入殿,告以罪状,遥光惧,风飘仪伞出城外,后败,反映了古代宫廷斗争的残酷和命运的无常。

《梁书》中王籍不乐,乃至徒行市道,不择交游,有时途中见相识,辄以笠伞覆面,展现了王籍的隐逸之态和对世俗的超脱。

《南史》中殷孝祖与贼合战,每常以鼓盖自随,军中人对他的担忧,反映了古代将领在战场上的英勇和牺牲。

《文子》中提到大丈夫恬然无思,淡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与,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人生态度和宇宙观。

《淮南子》中盖非撩不能蔽日,轮非辐不能追疾,然而撩盖未足恃也,反映了古代对器物功能的认识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孔丛子》中孔子与郯子倾盖而语,终日而别,体现了古代士人之间的尊重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尉缭子》中吴起与秦人战,仆嗽之盖,足以蔽霜露,反映了古代将领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智谋。

《说苑》中田子方遇瞿横乘轩车,戴华盖,疑以为人君,反映了古代对帝王仪仗的模仿和对权势的向往。

崔豹《古今注》中提到华盖和曲盖的由来,体现了古代对器物起源和传说故事的重视。

《搜神记》中湖陂吏丁初见少妇人,青衣戴伞,实为大苍獭,衣伞皆是莲荷,反映了古代神话传说中人与神之间的交流。

《异苑》中巫婶小吏见女子戴青伞,实为大狸,反映了古代民间传说中对神秘现象的解释。

《真人周君传》中紫阳真人周义山子以紫云为盖,体现了道教中仙人飞升的想象。

《真人王君传》中太上大道君授务成君绣羽盖、双明珠,反映了道教中仙界赐福的情景。

《俗说》中徐干木梦见鸟衔伞,作恶声而去,反映了古代民间信仰中对梦境的解读。

青乌子《葬书》中作墓发土,夕梦见罩伞入市者富贵,反映了古代风水学和民间信仰中的吉凶预兆。

《楚辞》中孔盖兮翠旍,乘水车兮荷盖,驾雨龙兮骖螭,展现了楚辞中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风格。

宋玉《高唐赋》中霓为旍,翠为盖,风起雨霁,千里而逝,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

司马相如《大人赋》中屯余车其万乘兮,綷云而树华旗,展现了汉代文学中宏大的气势和浪漫主义风格。

阮籍《清思赋》中折丹木以蔽阳,竦芝盖之三重,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放达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刘植《鲁都赋》中盖如飞鹄,马如游鱼,展现了汉代文学中对都市景象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宋玉《大言赋》中圆天为盖,方地为与,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对宇宙和自然的宏大想象。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776.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