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四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四-原文

○熨斗

《通俗文》曰:火斗曰熨。

《帝王世纪》曰:纣欲重刑,乃先作大熨斗,以火爇之,使人举不能胜,辄烂手,与妲己为戏笑。

《魏末传》曰:优人欲使幼帝取大将军昭昌熨斗柄,帝不敢发。

《晋书》曰:韩康伯年数岁,母殷氏高时。时大寒,母方为作袴,令康伯捉熨斗而谓之曰:’且着襦,靴芼作复袴。’康伯曰:’火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着襦,下亦当暖。’

又《张紊别传》曰:芜小时,母谓其寒,且作袴。芜曰:’且作襦,如熨斗着火,柄亦热。’

《隋书》曰:尉迟迥及於邺,时李穆在并州。高祖虑其为迥所诱,遣使往布腹心。穆遽奉熨斗於高祖曰:’愿以此熨安天下也。’高祖大悦。

《三辅故事》曰:董卓坏铜人十杖,为小钱、熨斗。

《淮南子》曰:糟丘生於象箸,炮烙始於热斗。(许慎曰:热斗,熨斗也。烂人手,遂作炮烙之刑也。)

《晋东宫旧事》曰:皇太子纳妃,有金涂熨斗三枚。

《魏武帝集》上胜所得顺帝赐物铜熨斗二枚。

○澡盘

魏武《上杂物疏》曰:御物有纯银盘,又有容五石铜澡盘也。

杜预《奏事》曰:澡盘、熨斗,民间要用。

《世说》曰:大将军王敦初尚主,如厕,还,有数十婢曳罗縠,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着水,调而饮之,谓是乾饭,群婢莫不大笑也。

《述征记》云:长安逍遥宫门里有澡盘,面径丈二也。

《异苑》曰:中朝有人畜铜澡盘,旦夕恒鸣。张华曰:’与洛锺宫商相谐,故声相应。’错鑢之,乃止。

傅玄《澡盘铭》曰:’与其澡於水,宁澡於德。水之清,犹可秽也;德之兴,不可尘也。’

○澡灌

《四王起事》曰:惠帝征成都,军败。帝渴,帐下赍五升铜灌,就民家取水,就灌饮之。

《齐书》曰:刘悛少与齐武款好。帝常至悛宅昼卧,觉,悛自奉金澡灌,授四升水以沃盥,因以与帝前后,所纳称此。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初拜,有金涂澡灌一枚,青丝三合绳一枚,长二丈五尺。

又曰:皇太子纳妃,有金澡灌二枚。

《西域诸国志》曰:月支国有佛澡灌,授二升许。青石,名罗勒,色碧玉班白,授水无定,随其多少。

惠远法师《澡灌铭序》曰:得摩罗偷石澡灌一枚,故以创竖答之。

○伏虎

《周礼·天官》曰:玉府掌王之燕衣服,凡亵器。(郑司农云:亵器,净器,虎子也。)

《春秋后语》曰:智伯围赵襄子於晋阳,襄子大败智伯军,煞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秽器,虎子也。)

《史记》曰: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魏略》曰:苏则为侍中,旧侍中亲省起居,故俗因谓执虎子,始苏则同隐,茂后见,嘲之曰:’仕宦不己执虎子。’

《录异传》曰:吴时嘉兴倪彦思,忽见鬼魅其家,能与人语,饮食如人,惟不见形。思乃延道士逐之,酒肴既设,道士便击鼓召请诸神。魅乃取伏虎於神坐,吹作角声,以乱音。顷,道士忽觉背中冷,惊起解衣,乃伏虎也。

马融《遗令》曰:穿中不得下铜虎,况它铜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四-译文

《通俗文》说:火斗叫做熨斗。

《帝王世纪》说:商纣王想要加重刑罚,就先制作了一个大熨斗,用火烤热,让人举不起来,一旦举起就会烫伤手,和妲己一起取笑。

《魏末传》说:优人想要让幼帝拿起大将军昭昌的熨斗柄,但帝不敢动。

《晋书》说:韩康伯年纪还小,母亲殷氏高时。当时天气非常寒冷,母亲正在给他做裤子,让康伯拿着熨斗说:‘先穿上短袄,靴子先晾干再做裤子。’康伯说:‘熨斗里的火还在,柄还热。现在既然穿上了短袄,下面也应该暖和了。’

又《张紊别传》说:张芜小时候,母亲说他冷,于是要给他做裤子。张芜说:‘先做短袄,就像熨斗着火,柄也热。’

《隋书》说:尉迟迥到了邺城,当时李穆在并州。高祖担心他被尉迟迥诱惑,派人去向他表明心迹。李穆立刻拿着熨斗给高祖说:‘愿用这个熨斗来安定天下。’高祖非常高兴。

《三辅故事》说:董卓破坏了十个铜人,用来铸成小钱和熨斗。

《淮南子》说:酒糟堆在象牙筷子之上,炮烙之刑始于热熨斗。(许慎说:热熨斗,就是熨斗。烫伤人的手,于是制作了炮烙之刑。)

《晋东宫旧事》说:皇太子纳妃,有金涂熨斗三枚。

《魏武帝集》上胜所得顺帝赐物铜熨斗二枚。

魏武帝《上杂物疏》说:御用物品中有纯银盘,还有能装五石水的铜澡盘。

杜预《奏事》说:澡盘、熨斗,是民间常用的。

《世说》说:大将军王敦刚娶了公主,上厕所回来,有几十个婢女拖着罗縠,拿着金澡盘装水,琉璃碗装澡豆。因为倒水时弄错了,结果喝了一肚子水,婢女们都大笑。

《述征记》说:长安逍遥宫门里有澡盘,直径一丈二。

《异苑》说:中朝有人养了一个铜澡盘,早晚都会自己响。张华说:‘和洛锺宫的宫商相和,所以声音相应。’敲打它,声音才停止。

傅玄《澡盘铭》说:与其用水洗澡,不如用德行洗澡。水虽然清澈,但还可以被污染;德行兴起,却不可被尘埃所染。

《四王起事》说:惠帝征讨成都,军队战败。皇帝口渴,手下人给他带来了五升铜灌,到民家取水,就着灌饮水。

《齐书》说:刘悛年轻时和齐武帝关系很好。皇帝常常到刘悛家白天睡觉,醒来后,刘悛自己端来金澡灌,倒四升水给他洗手,然后递给他前后,所接受的人都称赞。

《东宫旧事》说:皇太子初拜,有金涂澡灌一枚,青丝三合绳一枚,长二丈五尺。

又《东宫旧事》说:皇太子纳妃,有金澡灌二枚。

《西域诸国志》说:月支国有佛澡灌,可以装二升水左右。青石,名叫罗勒,颜色像碧玉,装水没有固定的量,根据需要多少来装。

惠远法师《澡灌铭序》说:得到了摩罗偷的石澡灌一枚,因此创作了铭文。

《周礼·天官》说:玉府掌管王的燕衣服,所有亵器。(郑司农说:亵器,净器,就是虎子。)

《春秋后语》说:智伯围困赵襄子在晋阳,赵襄子大败智伯军,杀了智伯,把他的头漆了,作为饮器。(秽器,就是虎子。)

《史记》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用他的头作为饮器。

《魏略》说:苏则为侍中,以前的侍中要亲自检查皇帝的起居,所以俗语中说执虎子,苏则和隐士一样,茂后见到他,嘲笑他说:‘做官的人不自己拿虎子。’

《录异传》说:吴时嘉兴的倪彦思,忽然看到鬼魂在家中,能和人说话,吃喝也像人一样,只是看不见形影。倪彦思就请来道士驱鬼,酒菜摆好,道士就击鼓召唤神灵。鬼魂就拿起伏虎放在神座上,吹起角声,以扰乱声音。一会儿,道士突然感到背中发冷,惊起脱衣,发现是伏虎。

马融《遗令》说:穿衣服时不要把铜虎放在下面,何况其他铜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四-注解

熨斗:古代用来熨平衣物的工具,通常由铁制成,底部扁平,边缘有齿,可以用来烫平布料。在古代文献中,熨斗也常被用来比喻权势或刑罚的威严。

纣:商朝末代君主,历史上以暴虐著称。

妲己:商纣王的宠妃,传说中以美色和妖术迷惑纣王。

魏末传:古代记载魏国末年历史的文献。

优人:古代以滑稽表演为业的艺人。

幼帝:指年幼的皇帝。

大将军:古代官职,位高权重。

晋书:晋朝官方史书。

韩康伯:晋朝时期的人物。

殷氏:韩康伯的母亲。

袴:古代裤子的一种。

芜:古代人物。

澡盘:古代用来洗涤身体的盆。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

杜预:晋朝时期的历史学家、政治家。

世说:古代记载人物言行的文献。

王敦:东晋时期的大将军。

澡灌:古代用来洗涤身体的器皿,类似于澡盆。

惠帝:晋朝的皇帝。

刘悛:南齐时期的人物。

齐武:南齐的开国皇帝。

金涂:指用金子装饰。

澡豆:古代洗涤身体时使用的香料。

澡灌铭:关于澡灌的铭文。

伏虎:古代厕所中用来盛尿的容器,也称为虎子。

郑司农:古代学者。

智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

赵襄子:晋国赵氏的领袖。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月氏王:古代中亚的一个民族。

苏则:东汉时期的人物。

录异传:古代记载奇异事件的文献。

马融: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

中:古代厕所。

铜虎:指铜制的伏虎。

洛锺宫:古代宫殿。

摩罗偷石:一种宝石。

答:古代的一种装饰品,类似项链。

罗勒:一种香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四-评注

《通俗文》中的‘火斗曰熨’是对熨斗这一日常用品的最早记载,它揭示了熨斗的基本功能——通过火的热量来熨平衣物。‘火’与‘熨’的结合,不仅体现了熨斗的制作原理,也蕴含了古代对火的敬畏和对衣物整洁的追求。

《帝王世纪》中提到的纣王用大熨斗作为刑罚工具,反映了古代帝王权力的滥用和对酷刑的残酷。同时,这一记载也揭示了熨斗在古代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品,还可以被赋予象征意义,成为权力和威严的象征。

《魏末传》和《晋书》中的记载则展现了熨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儿童对熨斗的好奇和天真。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家庭生活中的温馨场景,也体现了熨斗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隋书》中尉迟迥将熨斗献给高祖,表达了他希望国家安宁的愿望。这一行为将熨斗与国家的安定联系起来,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熨斗的象征意义的拓展。

《三辅故事》和《淮南子》中的记载则揭示了熨斗在古代社会中的象征意义,如权力、财富和刑罚等。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熨斗的重视,以及熨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晋东宫旧事》和《魏武帝集》中的记载则展现了熨斗在宫廷中的使用,如皇帝的赐物和皇太子纳妃时的用品。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代宫廷生活的奢华和讲究。

《上杂物疏》和《世说》中的记载则展现了熨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澡和如厕等。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日常用品的重视。

《四王起事》和《齐书》中的记载则展现了熨斗在军事和宫廷生活中的应用,如军中饮水和皇帝的赐物。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东宫旧事》和《西域诸国志》中的记载则展现了熨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如宫廷用品和佛教用品。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周礼·天官》和《春秋后语》中的记载则揭示了古代对虎子(即马桶)的称呼,反映了古代对卫生和清洁的重视。

《史记》和《魏略》中的记载则展现了古代对虎子的使用,如智伯和苏则的故事。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对生活的态度。

《录异传》和马融《遗令》中的记载则展现了古代对虎子的神秘和禁忌,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超自然现象的敬畏。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774.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