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字犹龙,明代文学家、戏曲家,以编撰通俗文学著称,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年代:编撰于明代晚期(17世纪初)。
内容简要:《智囊》是一部汇集历代智慧故事和谋略的笔记体著作,分为上、中、下三卷,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数百个智谋故事。书中通过生动的事例展现了古人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智慧与策略,被誉为“谋略宝库”。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习马练刀法-原文
北虏马生驹数日,则系骒马于山半,驹在下盘旋,母子哀鸣相应,力挣而上,乃得乳。
渐移系高处,驹亦渐登,故能陟峻如砥。
今养马宜就高山所在放牧,亦仿其法,马自可用。
又,倭国每生儿,亲朋敛铁相贺,即投于井中。
岁取锻炼一度,至长成刀,利不可当。
今勋卫之家,世武为业,而家无锐刃。
愚意亦宜仿此,箕裘弓冶,不足为笑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习马练刀法-译文
北方的游牧民族在马驹出生几天后,会将母马系在半山腰,马驹在山下盘旋,母马和马驹相互哀鸣,马驹努力挣扎着上山,才能喝到奶。
逐渐将母马系在更高的地方,马驹也逐渐攀登,因此能够像走平地一样登上陡峭的山峰。
现在养马应该选择高山放牧,也仿效这种方法,马自然可以很好地使用。
另外,倭国每当有孩子出生,亲朋好友会收集铁器作为贺礼,然后将其投入井中。
每年取出铁器锻炼一次,直到孩子长大,铁器锻造成刀,锋利无比。
现在那些世代以武为业的勋卫之家,家中却没有锋利的兵器。
我认为也应该仿效这种做法,继承祖辈的技艺,这并不可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习马练刀法-注解
北虏: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这里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骒马:母马,特指已经生育过的母马。
倭国:古代中国对日本的称呼。
勋卫之家:指有功勋的家族,通常这些家族世代从事武职。
箕裘弓冶:箕裘指继承父业,弓冶指制造弓箭的技艺,这里比喻继承家族的传统技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智囊-兵智部-习马练刀法-评注
本文通过两个生动的例子,展示了古代游牧民族和日本在培养后代和传承技艺方面的独特方法。首先,描述了北方游牧民族如何通过将母马系于山腰,让小马驹在下方盘旋,通过母子哀鸣相应,力挣而上,最终得以哺乳。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小马驹的体力和意志,也培养了它们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法体现了游牧民族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利用,以及他们对动物本能的尊重和引导。
其次,文章提到日本在婴儿出生时,亲朋好友会收集铁器作为贺礼,并将其投入井中,每年取出锻炼一次,直到孩子长大成人,这些铁器被锻造成锋利的刀剑。这种做法不仅象征着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和祝福,也体现了日本文化中对技艺传承的重视。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家族传统和技艺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对家族技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这两个例子都展示了不同文化在培养后代和传承技艺方面的独特智慧。游牧民族通过自然环境的挑战来锻炼后代,而日本则通过象征性的仪式和实际的技艺传承来培养后代。这些方法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们反映了不同文化对自然、社会和家族的理解和尊重,以及他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
从艺术特色来看,本文通过简洁明了的叙述和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文化现象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游牧民族和日本文化的描述,展示了不同文化在培养后代和传承技艺方面的独特方法,使读者能够深刻理解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
总的来说,本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深入分析和生动描述,本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智慧的窗口,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