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五-原文
《说文》曰:匣,匮也。
《论语·季氏》曰:孔子谓冉求曰:’虎兕出於匣。’
《拾遗录》曰:含涂国人善服鸟兽鸡犬,皆使之能言。鸡犬牛豕死者,以玉为匣,埋海上。其主游戏海上,於地中闻犬豕鸡之声,主人犹识,掘而取之,还,养如昔焉。惟毛羽秃落,久更悦弈。
魏武帝《上杂物疏》曰:银镂漆匣四枚。
古歌曰:流尘生玉匣。
《说文》曰:匮,椟也,匣也。
《论语·子罕》云:韫椟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椟,匮也。)
《论语·季氏》曰:龟玉毁於椟中。
《左传》曰:昭七年传曰:燕人归燕姬以瑶瓮玉椟。
《国语》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布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漦,俟淄切。龙涎也。)
王隐《晋书》曰:甘卓家金匮鸣,声似棰镜,清而悲。师言:’金匮将离,是以悲鸣。’寻而卓下,将军周虑等承望敦意害卓。
《唐书》曰:王伾下劣阘茸,不能如叔父有大志,惟务金帛宝玩。为无门大柜,上开一孔,使足以授物,夫妻寝止其上。
《韩子》曰:楚人卖其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椟而还珠,未可谓善鬻珠也。
李尤《匮匣铭》曰:国有都邑,家有匣匮,货贿之用,我之利器。
《魏略》曰:扈累,字伯重,京兆人,常随青牛先生。先生字方正,晓知星历、风角、鸟情。累得其术。有妇无子,后亦丧妇,独居道侧,以砖为障,施一厨床,食宿其中。
《晋阳秋》曰:顾恺之尤好丹青,尝以一厨画寄桓玄,悉糊,题其前。玄乃发厨后而取之,封题如旧以还之。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犹人登仙也。’
沈约《宋书》曰:收范晔家乐器、服玩,并皆珍丽,妓妾亦盛饰。母住止单陋,惟有一厨,盛樵薪。
《齐书》曰:衡阳王钧母区贵人卒,钧哀毁甚。先是,贵人花钗厨子赐钧以为玩弄,贵人亡后,每岁时及朔望辄开,礼再拜鲠咽,见者皆为之悲。
又曰:陆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南史》曰:记谢弘微临终语左右曰:’有上厨书,须刘领军至,可於前烧之,慎勿开也。’
《拾遗记》曰:郭况家富,以玉器盛食,故东京谓郭家为琼厨金窟。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拜有柏书厨一,梓书厨一。
范宁敬曰:籍,官之大信,而比散在众曹,此不可也。可令作十五籍厨,一县一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五-译文
《说文》说:匣,就是箱子。
《论语·季氏》中记载:孔子对冉求说:‘老虎和犀牛从箱子里出来。’
《拾遗录》记载:含涂国的人擅长驯服鸟兽、鸡犬,都能使它们说话。鸡犬牛猪死了,就用玉石做成箱子,埋在海上。主人如果在海上游戏时,在地里能听到鸡犬鸡的声音,主人还能认出它们,挖出来后,仍然像以前一样饲养它们。只是羽毛脱落了,时间久了,主人仍然很快乐。
魏武帝《上杂物疏》中提到:有四个银镂漆制的箱子。
古歌中唱道:尘土中生出了玉制的箱子。
《说文》说:匮,就是盒子,也就是箱子。
《论语·子罕》中提到:把盒子藏起来?还是等到好价钱再卖掉?(椟,就是盒子。)
《论语·季氏》中提到:龟和玉在盒子里被毁掉了。
《左传》中记载:昭七年,燕国人把燕姬送回,用瑶瓮和玉盒子。
《国语》中提到:夏朝衰落时,褒人的神化为两条龙,并说:‘我是褒国的两位君主。’夏后氏布币祭告它们。龙消失了,留下的液体被装在盒子里藏起来。(漦,音俟淄,指龙涎。)
王隐《晋书》中记载:甘卓家的金盒子发出声音,声音像敲击镜子一样,清脆而悲伤。有人说:‘金盒子要离开了,所以发出悲伤的声音。’不久后,甘卓被罢免,将军周虑等人等待皇帝的旨意,想要陷害甘卓。
《唐书》中记载:王伾地位低下,不能像叔父那样有大志,只忙于金银财宝和珍玩。做了一个大柜子,上面开了一个小孔,足够放东西,夫妻俩就在上面睡觉。
《韩子》中提到:楚国人把珍珠卖给郑国人,用木兰盒子装着,用桂椒熏香,用珠玉装饰,用玫瑰点缀,用翡翠缝合。郑国人买盒子却退还了珍珠,不能说他是善于卖珍珠的。
李尤《匮匣铭》中说:国家有都城,家庭有箱子,用来存放财物,是我家的利器。
《魏略》中记载:扈累,字伯重,是京兆人,经常跟随青牛先生。先生字方正,懂得天文、气象、鸟情。扈累学到了这些技艺。他有妻子但没有孩子,后来妻子也去世了,他独自住在路边,用砖头做了个障碍物,放了一张床,在里面吃饭和睡觉。
《晋阳秋》中记载:顾恺之特别爱好丹青,曾经把一箱子画寄给桓玄,全部用纸糊起来,题在前面。桓玄打开箱子后面,取出画,封好题目后还给了顾恺之。顾恺之看到封好的题目还是原来的样子,但画却不见了,他直接说:‘妙画通灵,变化而去,就像人升仙一样。’
沈约《宋书》中记载:收范晔家的乐器、服饰和玩物,都很珍贵华丽,姬妾们也打扮得很华丽。范晔的母亲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只有一箱子,里面装着柴火。
《齐书》中记载:衡阳王钧的母亲区贵人去世,钧非常悲痛。之前,贵人赐给钧的花钗放在一个盒子里,钧每次在年节和每月初一都打开盒子,礼敬地拜祭,泣不成声,看到的人都为之感到悲伤。
又记载:陆澄,当时被称为大儒,读《易经》三年,也不懂文义。想要撰写《宋书》,但最终没有完成。王俭戏谑他说:‘陆公,你是书箱啊。’
《南史》中记载:谢弘微临终时对左右的人说:‘有重要的书籍,等刘领军来了,可以在我面前烧掉,千万不要打开。’
《拾遗记》中记载:郭况家很有钱,用玉器装食物,所以东京人把郭家称为琼厨金窟。
《东宫旧事》中记载:皇太子拜谒时,有一柏木书箱和一梓木书箱。
范宁敬说:籍,是官府的大信物,但现在散落在各个部门,这是不行的。应该制作十五个籍厨,每个县一个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五-注解
匣:古代用来存放贵重物品的容器,通常为木制,有盖,有时外饰以金属或漆。
匮:古代的盒子或箱子,用来存放贵重物品,与匣类似,但通常尺寸较大。
兕:古代一种犀牛,常用来比喻凶猛的敌人或事物。
涂:通‘途’,道路。
玉:珍贵的宝石,常用来象征财富和地位。
银镂漆匣:用银丝雕刻装饰的漆制盒子。
流尘生玉匣:比喻珍贵的物品虽历经岁月,仍保持其价值。
椟:古代的盒子,常用来存放书籍或贵重物品。
龟玉:龟甲和玉石,常用来象征珍贵和尊贵。
漦:龙涎香,一种珍贵的香料。
金匮:用金装饰的盒子,常用来存放重要文件或财宝。
金帛宝玩:金、银、丝绸、宝石等贵重物品。
木兰之椟:用木兰木制成的盒子,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桂椒:两种香料,常用来熏香。
玫瑰:一种珍贵的宝石。
翡翠:一种珍贵的玉石。
货贿:财物,礼物。
厨:古代的厨房,有时也指存放食物的房间。
厨床:厨房中的床铺。
丹青:指绘画艺术。
妓妾:女奴或妾室。
樵薪:柴火。
花钗厨子:装饰华丽的盒子。
《易》:《易经》,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
籍:登记、记录。
曹:古代官署的名称,相当于现代的部门或科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五-评注
《说文》中提到‘匣’,解释为‘匮’。这里的‘匮’指的是一种容器,用于存放物品。‘匣’与‘匮’在这里可以看作是同义词,都指代一种可以存放物品的器具。
《论语·季氏》中,孔子用‘虎兕出於匣’的比喻,说明冉求有潜力但尚未发挥出来,如同隐藏在匣子中的猛兽。
《拾遗录》中的故事描绘了一种奇特的文化习俗,含涂国人将死去动物的尸体用玉匣装殓,并埋葬在海边。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动物的尊重,也体现了对生命的一种特殊理解。
魏武帝《上杂物疏》中提到的银镂漆匣,展现了古代工艺的精湛和对物品的珍视。
古歌‘流尘生玉匣’中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珍贵物品的永恒。
《说文》中‘匮’的定义进一步阐述了它的含义,即一种可以存放物品的椟或匣。
《论语·子罕》中的‘韫椟而藏诸?求善价而沽诸?’反映了古人对待物品的态度,即珍视并等待时机。
《论语·季氏》中的‘龟玉毁於椟中’则警示人们,即使是最珍贵的物品,如果放置不当,也可能遭到破坏。
《左传》和《国语》中的记载,展示了古代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神物(如玉椟、龙涎)的珍视。
王隐《晋书》中的故事,通过金匮的悲鸣预示了甘卓的厄运,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解读和占卜的信仰。
《唐书》中的描述,揭示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和对宝物的追求。
《韩子》中的故事,讽刺了郑人只重视外表而忽视内在价值的愚蠢。
李尤《匮匣铭》中的话,强调了匮匣在商业交易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作为个人财富的象征。
《魏略》中的扈累故事,展示了古代游方术士的生活方式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晋阳秋》中的顾恺之与桓玄的故事,揭示了古代文人对艺术的珍视和对物品的保护。
沈约《宋书》中的描述,反映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与贫寒之间的对比。
《齐书》中的故事,展示了古代贵族对亲人的怀念和对物品的情感寄托。
《南史》中的陆澄被戏称为‘书厨’,暗示了他对书籍的热爱和深入研究。
《拾遗记》中的郭况故事,描绘了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和财富的象征。
《东宫旧事》中的描述,反映了古代皇太子教育中的重视书籍和知识。
范宁敬的话,强调了官府档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档案管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