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原文
○簟
《说文》曰:簟,竹席也。
《释名》曰:簟,覃也,布之覃然正平。
《礼》曰:莞簟之安,稿秸之谈。
又曰:父母舅姑之簟席,枕几,不传。
《诗》曰:下莞上簟,乃安斯寝。(莞蒲曰席,蒲竹苇曰簟。)
《方言》曰:簟,宋、魏之间谓之笙,或谓之籧曲;自关而东谓之簟,其粗者谓之籧蒢、行唐;(以蘧直文而粗也。)自关而东,周、楚、魏之间谓之倚佯;(音阳)自关而西谓之行唐。
《东观汉记》曰:殇帝诏省荏弱平簟。
又曰:马棱为会稽太守,诏诘会稽车牛不务坚强,车皆以桃枝细簟。
又曰:尚书令王允奏曰:’太史令王立说《孝经》六隐事,能消却奸邪。’常以良月,允与立入为献帝诵《孝经》一章,以丈二竹簟画九宫其上,随日时入焉。及允被害,乃不复行也。
《晋书》曰:王恭字孝伯,与王忱齐名,友善。恭有六尺簟,忱见之,谓其有馀,因求之。恭辄以送,遂坐荐上。忱闻而大惊,拐椿:’吾平生无长物。’
王隐《晋书》曰:车永为广州刺史。永子溢使工作象牙细簟,工患之。
《晋公卿礼秩》曰:太宰何曾逊位,赐簟褥一具。
萧子显《齐书》曰:林邑王永明九年遣使贡献金簟等物。
《孙卿子》曰: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
《淮南子》曰:席之上先雚簟,尊之上先玄酒。王贵之,先本而后末也。
《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赤花双文簟。
《西京杂记》曰:武帝以象牙为簟,赐李夫人。
又曰:会稽献竹簟供御,世号为流黄簟。
诸葛亮《转教》曰:计一岁运用蓬旅簟十万具。
庾翼《与王书》曰:今致八尺、丈二细桃枝簟十枚,黄篾双文簟二领,黄篾独坐双文簟一枚。
王廙《春可乐》曰:弱簟平端。
潘岳《悼亡诗》曰:展转睇枕席,长簟竟床空。
左思《吴都赋》曰:桃笙象簟,韬於筒中。
王鉴《竹簟赋》曰:楚簟陈於玉房,巴箱列於椒台。
○褥
《尔雅》曰:褥谓之兹。
《释名》曰:褥,人所坐亵辱也。
又曰:茵,车中所坐用虎皮也。
《诗》曰: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虎皮。)
《汉书》曰:霍禹广治弟室,作乘与,辇加绣茵。凭黄金涂,(如淳曰:冯谓所冯者也。金涂之,黄金涂饰之也。)韦絮荐轮。(晋灼曰:御辇以韦缘轮,贮之如絮也。)
《东观汉记》曰:祭遵有疾,诏赐重茵。
《魏略》曰:焦先字孝然,河东人也。高尚不仕,自作蜗牛庐。净扫其中,荣木为床,布褥其上,天寒构火以自炙。
《魏志》曰:太祖性节俭,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褥取温,无有缘饰。
又曰:王朗上疏曰:’老臣慺慺,愿国家同祚於轩辕之伍。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温,泰温则不能便软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若常全小缊袍,不至於甚厚,则必咸保金石之性,而比寿於南山矣。’
《吴录》曰:孟仁字恭武,江夏人也。从李肃学,其母为作厚褥大被。人问其故,母曰:’小儿无德,客多贫,故为广被大褥。’
《齐书》曰:宗测高尚不仕。王俭亦雅重之,赠以蒲褥笋席。
又曰:窦哄回弟澄为左户尚书。彦回薨,澄以钱一万一千,就招提寺赎高帝所赐彦回白豹坐褥。
又:柳庆远为仪同。初,庆远从父兄世隆,尝谓庆远曰:’吾梦太尉以褥席见赐,吾遂亚台司。適又梦以吾褥席与汝,汝必光我门族。’至是庆远亦继世隆焉。太尉谓元景也。
《后魏书》曰:尔朱世隆将被诛。此年正月晦日,令、仆并不上省,西门不开。忽有河内太守田帖家奴告省门亭长云:’今旦为令王借车牛一乘,终日於洛滨游观,至晚,王还省。将车出东掖门,始觉车上无褥,请为之记识。’
《世说》曰:晋孝武年十三四时,冬天昼日不着衣,夜则累茵褥。谢公云:’体宜令常和。陛下昼过冷,夜过热,恐非摄生之术。’帝曰:’夜静宜温。’谢公出,叹之也。
《南越传》曰:尉陀卧象床锦茵。(茵,褥也。)
《东宫旧事》曰:皇太子拜,有八尺褥一,重中褥一,步与褥一。纳妃,有承床褥三。
《会稽后贤传》曰:丁潭以光禄大夫还弟,诏赐床帐席褥。
《邺中记》曰:石虎作褥,长三丈。用锦缘之。
《神异经》曰:北方有冰万里,厚百丈嗘鼠在冰下土中,其毛长八尺,可以为褥。
《西京杂记》曰:赵飞燕为皇后,其女弟上遗鸳鸯褥。
《拾遗录》曰:周穆王时,紫罗文褥者,坛孙国献之。
《语林》曰:大将军收周侯,至石头,坐南门盘石上。将戮之,送己褥与周。
司马相如《美人赋》曰:高茵重设。
○毡
《说文》曰:虼诗可以为毡。
《释名》曰:毡,旃也,毛相着旃旃然也。
《韵集》曰:毡,细罽也。
《周礼·天官·掌次》曰: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大旅上帝,祭天于圆丘也。张毡案,以毡为林于堀中。)
又曰:掌皮供其毳为毡,以待邦用事。
《汉书》曰:苏武使匈奴,匈奴绝,不与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裹咽之。
又曰:王吉谏昌邑王游猎曰:’夫广厦之下,细毡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唐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其乐岂徒衔橛之间也哉?’
又曰:江都王女《细君歌》云:’远適异国乌孙王,穹庐为室毡为墙。’
《魏志》曰:李胜为荆州刺史,往辞太傅曹爽,使察之。太傅曰谬问胜曰:’并州有佳毡,可致之。’胜出曰:’太傅耄,无能为也。’
又曰:邓艾伐蜀,自阴平行无人之地,凿山通道作桥,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魏武帝《与杨彪书》曰:今赠足下青毡床褥三具。
《晋书》曰:杜预子锡为愍怀太子舍人,屡直谏於太子。太子患之,置针於锡坐处毡中,锡上,刺足血出。
又曰:《载记》曰:’慕容熙后符氏卒。慕容隆妻张氏,熙之嫂也,美姿容,有巧思,熙将以符氏之殉,欲以罪煞之。乃毁其禭鞾中有敝毡,遂赐死。三女叩头求哀,熙不许。’
《齐书》曰:孔奂为晋陵太守,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惟以单舡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俭素,乃饷以毡衣一具,奂辞不授。
《北齐书》曰:斐宽与东魏将彭乐战於新城,因伤被擒,至河阴见齐文襄。宽举止闲雅,善於占对,文襄实甚异之,解锁付馆,厚加礼遇。宽乃裁所卧毡,夜縋而出。因得遁还。
又曰:清河三年,周师及突厥至并州。突厥谓周人曰:’尔言齐乱,故我伐之。今齐人眼中有铁,何可当也?’乃还至陉岭,冻滑,乃铺毡以渡之。
又曰:綦俊佞巧,能候当途,斛斯椿、贺拔胜,皆与友善。性多诈。贺拔胜出镇荆州,过俊别,因辞。俊故见败毡敝被,更遗之钱物。
《广志》曰:羌女人披大华毡以为盛服。
《拾遗录》曰:汉武帝以毡琦弟藉地,恶輶之喧也。
《搜神记》曰:太康中,天下以毡为陌头及带身、袴口,於是百姓相戏曰:’中国其必为胡所破也。夫毡,胡之服也,而今天下以为陌头、带身、袴口,胡既三制之矣。’
《淮南子》曰:夫胡人见麻,不知其可以为布;越人见毳,不知其可以为毡,故不通於物者,不可与言俗。
《俗说》曰:桓豹奴病劳冷,无毡可卧。桓车骑自撤己眠毡与之。
《语林》曰:王子敬在斋中卧,偷人取物,一室之内略尽。子敬卧而不动,偷遂登榻,欲有所觅。子敬因呼曰:’偷儿,石染青毡是我家旧物,可特置否?’於是群偷置物惊走。
《南传》曰:调斯国有青石染毡,绛染毡也。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曰:夫荷毡被毳者,难与道磋圊之丽密。
陆云《诗》曰:冬坐比肩毡。(比肩,兽名也,取其毛为毡。)
○卧具
《风俗通》曰:扶风苏不违父为司隶。李暠所迁司农,不违穿府北垣,径上厅事,斫暠卧具。暠一宿数迁。
沈约《宋书》曰:朱百年隐居山阴,家素贫,母以冬月亡衣并无絮,自此不衣锦帛。尝寒时就孔觊饮酒,醉眠。觊以卧具覆之,百年不觉也。既觉,引卧具去体,谓顗曰:’绵定奇温。’因流涕悲恸,顗亦为之感伤。
《齐书》曰:谢朓尝行,还过候江革。时大寒雪,见革敝絮单席而枕,觉不倦。朓嗟叹久之,乃脱其所着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又曰:刘孝绰与到溉兄弟甚狎。溉少孤,宅近僧寺。孝绰往溉宅,適见黄卧具。孝绰谓’僧物色也’。抚手笑。溉知其旨,奋拳击之,伤口而去。
氍
《通俗文》曰:织毛褥谓之氍。
《声类》曰:氍,毛席也。
《广志》曰:氍,田〈叠毛〉毛织也,近出南海。文称北汉之氍,非其所生。
《魏略》曰:大秦国以野茧作织成氍文,出黄白黑绿氍。
《后周书》波斯国,大月氏之别种也,其地出氍。
吴时《外国传》曰:天竺国出细靡氍。
《陶侃别传》曰:外国献氍,公举之曰:’我还国,当与牙共眠。’牙名惔之,字处静,是公庶孙,小而被知。以为后词。
《南州异物志》曰:氍以羊毛杂群兽之毳为之,鸟兽人物草木云气作鸲鹉,远望轩若飞也。
《古乐府诗》曰:请客上北堂,坐毡及氍。
张衡《四愁诗》曰:美人赠我毡氍。
《诸葛亮集·诏答恢》曰:行当离别,以为惆怅。今至氍一,以达心也。
○〈翕毛〉(上音榻,下音登)
《通俗文》曰:氍细者谓之〈翕毛〉。名〈翕毛〉者,施大床前小榻之上,所以登而上床也。
《东观汉记》曰:茎觿率众至广阿,光武出城外,马坐按毡〈翕毛〉,上设酒肉。
《魏略》曰:大秦国以羊毳木皮野丝作〈翕毛〉之属,有五色九色〈翕毛〉,其色鲜於海东诸国所作也。
《南史》曰:中天竺国出好裘〈翕毛〉。
《世说》曰:王子猷诣郄雍州,雍州在内未出。王见铺〈翕毛〉,云:’阿乞那得此?’令左右送向家。郄出,王曰:’向有大力者负之以趋。'(郄愔为雍州刺史。阿乞,愔小字。)郄无忤。
《异苑》曰:沙门有法存者,生广州,善医术,遂富。有八尺〈翕毛〉,作百种形象。又有沉香八尺板床。太原王淡为刺史,大儿劭之屡求二物,法存不与,王煞而籍焉。法存后形见於府内经日。王靴洑疾亡,劭之又丧。
杜笃《边论》曰:匈奴请降,〈翕毛〉罽褥,帐幔毡裘,积如丘山。
班固《与弟超书》曰:月支〈翕毛〉大小相杂,但细好而己。
马融奏:’马贤於军中帐内施〈翕毛〉,士卒飘於风雪。’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译文
《说文》说:簟,是竹子编成的席子。
《释名》说:簟,是覃,铺开它就能平整。
《礼》说:莞簟的安适,稿秸的粗疏。
又曰:父母、舅舅、婆婆的簟席和枕头,不传给他人。
《诗》说:下面铺莞蒲席,上面铺簟竹席,这样就能安适地睡觉。(莞蒲是席子,蒲竹苇是簟。)
《方言》说:簟,在宋、魏之间叫笙,或者叫籧曲;从关东往东叫簟,粗的叫籧蒢、行唐;(因为蘧直纹理粗。)从关东往东,周、楚、魏之间叫倚佯;(音阳)从关西叫行唐。
《东观汉记》说:殇帝下诏省去软弱的平簟。
又曰:马棱担任会稽太守,诏令调查会稽的车牛不务强壮,车都用桃枝细簟。
又曰:尚书令王允上奏说:‘太史令王立讲解《孝经》中的六件隐事,能消除邪恶。’常常在良月,王允和王立进入宫中为献帝朗诵《孝经》中的一章,用丈二长的竹簟在上面画九宫,随着时间变化。
及允被害,乃不复行也。
《晋书》说:王恭字孝伯,与王忱齐名,友善。恭有一张六尺长的簟,忱见到后,认为他有富余,就向他要。恭立刻送给他,于是坐荐上。忱听说后大惊,拄着拐杖说:‘我平生没有多余的东西。’
王隐《晋书》说:车永担任广州刺史。永的儿子溢让工匠制作象牙细簟,工匠很苦恼。
《晋公卿礼秩》说:太宰何曾退位,赐给簟褥一套。
萧子显《齐书》说:林邑王永明九年派使者进贡金簟等物。
《孙卿子》说:轻暖平簟,身体却不知道它的安适。
《淮南子》说:席子上先铺雚簟,尊上先倒玄酒。王贵之,先本而后末。
《东宫旧事》说:太子纳妃,有赤花双文簟。
《西京杂记》说:武帝用象牙做簟,赐给李夫人。
又曰:会稽献竹簟供御,世号为流黄簟。
诸葛亮《转教》说:一年中使用的蓬旅簟有十万张。
庾翼《与王书》说:现在送来八尺、丈二细桃枝簟十张,黄篾双文簟两床,黄篾独坐双文簟一张。
王廙《春可乐》说:软簟平端。
潘岳《悼亡诗》说:辗转看着枕席,长簟竟床空。
左思《吴都赋》说:桃笙象簟,藏在筒中。
王鉴《竹簟赋》说:楚簟陈于玉房,巴箱列于椒台。
《尔雅》说:褥叫做兹。
《释名》说:褥,是人所坐的亵辱之物。
又曰:茵,是车中坐的用虎皮做的。
《诗》说: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文茵,虎皮。)
《汉书》说:霍禹扩建弟弟的住宅,制作了乘与,车上加了绣茵。靠着黄金涂饰的,(如淳说:冯谓所冯者也。金涂之,黄金涂饰之也。)用韦絮做轮垫。(晋灼说:御辇用韦缘轮,像絮一样储藏。)
《东观汉记》说:祭遵有病,皇帝下诏赐给重茵。
《魏略》说:焦先字孝然,河东人。高尚不仕,自己建造蜗牛庐。打扫干净,用荣木做床,布褥铺在上面,天寒时点火取暖。
《魏志》说:太祖性节俭,帷帐屏风坏了就修补,茵褥只求温暖,不讲究装饰。
又曰:王朗上疏说:‘老臣诚恳,愿国家与轩辕一样长存。而且我小时候常常苦于被褥太温暖,太温暖了就皮肤柔软,体弱多病,所以难以保护,容易引起感慨。如果常穿薄绵袍,不要过于厚重,就能保持金石般的性格,寿命就能与南山相比。’
《吴录》说:孟仁字恭武,江夏人。跟从李肃学习,他的母亲为他做了厚褥大被。有人问原因,母亲说:‘孩子没有德行,客人多贫穷,所以做了厚被大褥。’
《齐书》说:宗测高尚不仕。王俭也很看重他,赠给他蒲褥笋席。
又:窦哄回弟澄担任左户尚书。彦回去世,澄用一万一千钱,在招提寺赎回高帝赐给彦回的白豹坐褥。
又:柳庆远担任仪同。起初,庆远从父兄世隆,曾对庆远说:‘我梦见太尉赐给我褥席,我于是成为亚台司。后来又梦见把我的褥席给你,你一定能光耀我的门楣。’到这时,庆远也继承了世隆。
《后魏书》说:尔朱世隆将被处决。这年正月晦日,令、仆并不上省,西门不开。忽然有河内太守田帖家奴向省门亭长报告说:‘今天早上为令王借了一辆车和一头牛,整天在洛滨游玩,到晚上,王回来了。把车开出东掖门,才发现车上没有褥,请记录下来。’
《世说》说:晋孝武帝十三四岁时,冬天白天不穿衣服,晚上则铺满茵褥。
《南越传》说:尉陀躺在象床上,铺着锦茵。(茵,褥也。)
《东宫旧事》说:皇太子拜见,有八尺褥一床,重中褥一床,步与褥一床。纳妃,有承床褥三床。
《会稽后贤传》说:丁潭以光禄大夫的身份回到弟弟那里,皇帝下诏赐给床帐席褥。
《邺中记》说:石虎制作褥,长三丈。用锦边装饰。
《神异经》说:北方有冰一万里,厚百丈,嗘鼠在冰下土中,其毛长八尺,可以做褥。
《西京杂记》说:赵飞燕为皇后,她的妹妹上官遗给鸳鸯褥。
《拾遗录》说:周穆王时,紫罗文褥,由坛孙国进贡。
《语林》说:大将军收周侯,到石头,坐在南门盘石上。将要杀他时,送给他自己的褥。
司马相如《美人赋》说:高茵重设。
《说文》说:虼诗可以做毡。
《释名》说:毡,是旃,毛相互粘附成旃旃然。
《韵集》说:毡,是细罽。
《周礼·天官·掌次》说: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大旅上帝,是在圆丘祭天。张毡案,用毡在堀中做帐。)
又曰:掌皮供其毳为毡,以待邦用事。
《汉书》说:苏武出使匈奴,匈奴断绝了粮食。天上下雪,苏武躺在雪中,用毡毛裹着吞咽。
又曰:王吉劝昌邑王游猎说:‘在广厦之下,细毡之上,明师在前,劝诵在后,上论唐虞之际,下及殷周之盛,那乐趣岂只是马槽之间的事呢?’
又曰:江都王女《细君歌》云:‘远嫁异国乌孙王,穹庐为室毡为墙。’
《魏志》记载:李胜担任荆州刺史,前去向太傅曹爽辞行,并让他观察曹爽的情况。太傅曹爽对李胜说:‘谬误地询问你,并州有好的毡子,你能带一些来吗?’李胜出去后说:‘太傅年纪大了,已经没有能力做什么了。’
又记载:邓艾攻打蜀国,从阴平经过无人之地,凿山开道并搭建桥梁,用毡子把自己裹起来,然后推着滚下去。
《魏武帝与杨彪书》中写道:现在赠送给你三套青毡床褥。
《晋书》记载:杜预的儿子杜锡担任愍怀太子的舍人,多次直言进谏太子。太子很烦恼,就在杜锡坐的地方的毡子中放针,杜锡坐下,脚上被刺出血。
又记载:《载记》说:慕容熙的皇后符氏去世。慕容熙的嫂子张氏,容貌美丽,有巧思,慕容熙想以符氏的殉葬为由,想要处死她。于是毁掉她的鞋子里破旧的毡子,然后赐她死。三个女儿跪地求情,慕容熙不答应。
《齐书》记载:孔奂担任晋陵太守,清廉自守。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没有去官府,只乘一艘小船到郡中,所得的俸禄随即分给孤寡老人,郡中人称他为‘神君’。曲阿的富人殷绮看到孔奂生活简朴,就送给他一件毡衣,孔奂推辞不接受。
《北齐书》记载:斐宽与东魏将领彭乐在新城交战,因受伤被俘,到河阴见到齐文襄帝。斐宽举止优雅,善于应对,文襄帝对他非常赞赏,解开锁将他释放并给予厚待。斐宽于是剪短所躺的毡子,夜里用绳子爬出去,得以逃脱。
又记载:清河三年,周国的军队和突厥军队到达并州。突厥人对周人说:‘你们说齐国混乱,所以我们来攻打。现在齐国人眼中都有铁,我们怎么抵挡得了?’于是返回到陉岭,地面结冰滑,他们铺上毡子才能通过。
又记载:綦俊狡猾,善于观察权势,斛斯椿、贺拔胜都与他交好。他性格多诈。贺拔胜出镇荆州,与綦俊告别时,綦俊故意展示破旧的毡子和破旧的被子,并送给贺拔胜钱物。
《广志》记载:羌族女人披着大华毡作为盛装。
《拾遗录》记载:汉武帝用毡子铺地,讨厌车轮的喧嚣。
《搜神记》记载:太康年间,天下人用毡子做陌头(古代的一种围裙)、带身、裤口,于是百姓相互开玩笑说:‘中国必定会被胡人所灭。毡子是胡人的衣服,现在天下人都用毡子做陌头、带身、裤口,胡人已经三样都拥有了。’
《淮南子》记载:胡人看到麻,不知道它可以做成布;越人看到鸟兽的细毛,不知道它可以做成毡子,所以不懂得事物的人,不能与他谈论风俗。
《俗说》记载:桓豹奴生病劳冷,没有毡子可以躺。桓车骑亲自拆下自己的卧毡给他。
《语林》记载:王子敬在斋中睡觉,小偷进屋偷东西,一室之内几乎被洗劫一空。王子敬躺在床上不动,小偷登上床榻,想要寻找东西。王子敬于是喊道:‘小偷,石染青毡是我家的旧物,你能特别留给我吗?’于是群偷放下东西逃走。
《南传》记载:调斯国有青石染的毡子,还有红石染的毡子。
王褒在《圣主得贤臣颂》中说:那些穿着毡子、披着细毛皮的人,难以与他们谈论精致的礼仪。
陆云在诗中说:冬天坐在比肩的毡子上。(比肩,指一种动物,取其毛做毡子。)
《风俗通》记载:扶风人苏不违的父亲是司隶。李暠被迁到司农,苏不违穿过府北墙,直接上厅事,砍断李暠的卧具。李暠一晚上搬了好几次。
沈约在《宋书》中记载:朱百年隐居山阴,家中一向贫穷,母亲冬天去世时没有穿棉衣,从此他不穿丝绸衣服。曾经寒冷的时候到孔觊那里喝酒,喝醉了睡觉。孔觊用卧具盖在他身上,朱百年没有感觉到。醒来后,拉起卧具离开身体,对孔觊说:‘棉衣确实很温暖。’于是流泪悲伤,孔觊也为之感动。
《齐书》记载:谢朓曾经出行,回来时拜访江革。当时非常寒冷下雪,看到江革穿着破旧的棉衣,只铺着一张席子,但看起来并不疲倦。谢朓感叹了很久,于是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并亲手割下一半的毡子给江革做卧具。
又记载:刘孝绰与到溉兄弟关系很好。到溉小时候丧父,住宅靠近寺庙。刘孝绰到到溉家,恰好看到破旧的卧具。刘孝绰说:‘这是僧人的东西。’拍手大笑。到溉明白他的意思,一拳打过去,打伤了刘孝绰就离开了。
《通俗文》记载:用毛线织成的褥子叫做氍。
《声类》记载:氍,毛席。
《广志》记载:氍是用羊毛和群兽的细毛织成的,近出南海。北汉的氍,不是本地生产的。
《魏略》记载:大秦国用野茧丝织成氍,有黄、白、黑、绿等颜色。
《后周书》记载:波斯国,是大月氏的分支,那里出产氍。
吴时《外国传》记载:天竺国出产细密的氍。
《陶侃别传》记载:外国进贡氍,陶侃举起它说:‘我回国后,要与牙共眠。’牙名叫惔之,字处静,是陶侃的庶孙,身材矮小但为人所知。认为这是后来的话。
《南州异物志》记载:氍是用羊毛和群兽的细毛织成的,上面有鸟兽、人物、草木、云气等图案,远看像飞鸟。
《古乐府诗》记载:请客上北堂,坐毡和氍。
张衡在《四愁诗》中写道:美人赠我毡氍。
《诸葛亮集·诏答恢》中写道:即将分别,感到悲伤。现在送给你一个氍,以表达我的心情。
《通俗文》记载:氍细的叫做〈翕毛〉。
《东观汉记》记载:茎觿率众到广阿,光武帝出城外,马坐在按毡〈翕毛〉上,上面摆着酒肉。
《魏略》记载:大秦国用羊的细毛、木皮、野茧丝等材料制作〈翕毛〉,有五色、九色〈翕毛〉,颜色比海东各国制作的更加鲜艳。
《南史》记载:中天竺国出产好的裘〈翕毛〉。
《世说》记载:王子猷去拜访郄雍州,郄雍州在里面没有出来。王子猷看到铺着的〈翕毛〉,说:‘阿乞怎么会有这个?’让左右的人送回家。郄雍州出来后,王子猷说:‘刚才有大力的人背着它跑过来。’(郄愔是雍州刺史。阿乞,是郄愔的小名。)郄愔没有生气。
《异苑》记载:有位名叫法存的僧人,出生在广州,擅长医术,因此致富。他有一张八尺高的〈翕毛〉,上面有百种形象。还有一张沉香八尺长板床。太原王淡担任刺史,他的大儿子王劭之多次要求这两样东西,法存不给,王劭之杀了法存并没收了他的东西。法存后来在府内出现了一整天。王淡因病去世,王劭之也去世了。
杜笃在《边论》中写道:匈奴请求投降,送来了〈翕毛〉、罽褥、帐幔、毡裘,堆积如山。
班固在给弟弟班超的信中写道:月支的〈翕毛〉大小不同,但都很细密。
马融上奏说:‘马在军中帐篷内使用〈翕毛〉,士兵在风雪中也能感到温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注解
簟:簟是一种用竹子编织而成的席子,古代常用于夏季纳凉。在古代文献中,簟常与席子并提,用于描述凉爽的休息环境。
覃:覃在古代文献中,有宽大的意思,此处指簟席的宽大平整。
稿秸:稿秸指秸秆,此处指用秸秆编织的席子,与簟席相对,较为简陋。
莞蒲:莞蒲是指蒲草编织的席子,较为柔软。
籧曲:籧曲是指用籧竹编织的席子,籧竹是一种粗大的竹子。
籧蒢:籧蒢是指用籧竹编织的粗席。
倚佯:倚佯是指一种编织工艺,使席子呈现倾斜的样式。
行唐:行唐是指一种编织工艺,使席子呈现平直的样式。
荏弱:荏弱指柔软,此处指簟席的柔软。
荐:荐指铺垫物,此处指用竹簟作为铺垫。
丈二竹簟:丈二竹簟是指长度为一丈二的竹制簟席。
丈二:丈二是指长度为一丈二尺,约合三米。
六尺簟:六尺簟是指长度为六尺的簟席。
桃枝细簟:桃枝细簟是指用桃树枝编织的细簟。
象牙细簟:象牙细簟是指用象牙装饰的细簟。
黄篾双文簟:黄篾双文簟是指用黄篾编织的双文簟。
黄篾独坐双文簟:黄篾独坐双文簟是指用黄篾编织的独坐双文簟。
弱簟:弱簟是指柔软的簟。
雚簟:雚簟是指用雚草编织的簟。
玄酒:玄酒是指古代祭祀时用的黑酒。
兹:兹在古代文献中,指褥。
茵:茵是指垫子,古代车中或床上使用的垫子。
乘与:乘与是指车马。
辇:辇是指古代帝王或贵族乘坐的车。
绣茵:绣茵是指绣有花纹的茵。
韦絮荐轮:韦絮荐轮是指用韦皮和絮填充的轮子,用于装饰。
缊袍:缊袍是指用粗毛织成的袍子。
招提寺:招提寺是指佛教寺院。
蒲褥:蒲褥是指用蒲草编织的褥。
白豹坐褥:白豹坐褥是指用白豹皮制作的坐褥。
褥席:褥席是指褥子和席子。
毡:一种用羊毛、羊绒等动物纤维制成的粗厚织物,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
旃:旃是指羊毛。
罽:罽是指细毛织成的织物。
毳:细毛。
邦用事:邦用事是指国家大事。
啮雪:啮雪是指咬雪,此处指在雪中咀嚼。
衔橛:衔橛是指马嚼子。
穹庐:穹庐是指蒙古包,一种用羊毛毡编织的帐篷。
毡案:毡案是指用毡子覆盖的案桌。
荆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地区。
太傅:古代官职,为皇帝的高级顾问,位高权重。
并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西省。
阴平:古代地名,位于今四川省。
蜀:古代国家名,即蜀汉,位于今四川地区。
毡床褥:用毡制成的床和褥子,用于保暖。
愍怀太子:晋朝的一位太子。
禭鞾:古代的一种鞋。
晋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苏省。
北齐:古代国家名,位于今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河阴: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慕容熙: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燕国君主。
符氏:古代姓氏。
晋陵太守:古代官职,负责管理晋陵地区的行政事务。
殷绮:古代人名。
新城:古代地名。
齐文襄:北齐的一位皇帝。
羌:古代民族名,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汉武帝:西汉的一位皇帝。
輶:古代的一种车。
太康:晋朝的一个年号。
毡为陌头及带身、袴口:用毡制成的头巾、腰带和裤子。
胡: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泛称。
越:古代民族名,主要分布在今浙江、福建等地。
麻:一种植物,其纤维可织成布。
布:用麻、棉等纤维制成的织物。
绵:棉花纤维。
锦帛:华丽的丝织品。
氍:一种用羊毛、羊绒等动物纤维制成的细密织物。
毛席:用毛制成的席子。
田〈叠毛〉:一种动物,其毛可用来制作毡。
比肩:一种动物,其毛可用来制作毡。
扶风: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
司隶: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
李暠:古代人名。
司农:古代官职,负责农业事务。
孔觊:古代人名。
谢朓:南朝梁的一位诗人。
江革:古代人名。
刘孝绰:南朝梁的一位文学家。
到溉:南朝梁的一位文学家。
僧寺:佛教寺院。
黄:一种颜色。
氍细者谓之〈翕毛〉:氍的一种细密类型。
广阿:古代地名。
光武:东汉的一位皇帝,即刘秀。
大秦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称呼。
波斯国:古代国家名,位于今伊朗。
大月氏:古代民族名,主要分布在今中亚地区。
天竺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
细靡:细小的。
牙:古代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
经日:一整天。
匈奴:古代民族名,主要分布在今蒙古地区。
月支:古代民族名,主要分布在今中亚地区。
马贤:古代人名。
士卒:士兵。
海东诸国:指海东地区的国家,即日本、朝鲜等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十-评注
《魏志》中记载的李胜为荆州刺史往辞太傅曹爽一事,反映了当时官场中的一种现象,即官员之间通过赠送礼物来维持关系。太傅曹爽通过询问李胜关于并州佳毡的事情,既是在试探李胜的态度,也是在表达自己对毡这种物品的重视。李胜的回答则是对曹爽年老体衰的一种委婉表达。
邓艾伐蜀时,利用毡作为材料制作桥梁,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毡的轻便和保暖特性使得它成为了军事行动中的重要物资,同时也体现了毡在古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魏武帝曹操赠予杨彪青毡床褥,体现了古代贵族对物品的重视和对友人的关怀。青毡床褥在当时是一种高档的卧具,曹操的这一举动也反映了其豪放的性格和对友情的珍视。
《晋书》中杜预子锡因直谏太子而受到太子排挤,太子在毡中放置针以刺伤杜锡,这一情节揭示了古代宫廷斗争的残酷和无情。
慕容熙对慕容隆妻张氏的美貌和才华心生嫉妒,以毡中敝毡为借口赐死张氏,反映了古代宫廷中权力斗争的残酷和荒谬。
孔奂作为晋陵太守,清白自守,不接受富人的馈赠,体现了古代官员的清廉和节操。
斐宽在与东魏将彭乐的战斗中被擒,却因举止闲雅、善於应对而得到齐文襄的赏识,最终得以逃脱。这一情节展现了古代英雄的智勇和机遇。
突厥人认为齐国有铁甲,难以攻克,体现了古代民族间的相互认知和战略考量。
羌女披大华毡以为盛服,反映了古代民族服饰的独特性和文化多样性。
汉武帝以毡琦弟藉地,体现了古代皇帝的奢华生活和宫廷礼仪。
《搜神记》中百姓以毡为陌头及带身、袴口,预示着胡人的入侵,反映了古代人民对民族危机的担忧。
《淮南子》中胡人和越人对麻和毳的认知差异,揭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差异。
桓豹奴病劳冷,无毡可卧,桓车骑自撤己眠毡与之,体现了古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关爱。
王子敬在斋中卧,偷人取物,子敬以青毡为旧物,使群偷惊走,反映了古代人对物品的重视和对文化的传承。
《风俗通》中苏不违父为司隶,李暠所迁司农,不违穿府北垣,斫暠卧具,反映了古代官场中的权力斗争。
沈约《宋书》中朱百年隐居山阴,家素贫,母以冬月亡衣并无絮,自此不衣锦帛,体现了古代隐士的清高和节操。
谢朓见江革大寒雪中仅着单席,脱衣割毡与之,体现了古代士人的仁爱之心。
刘孝绰与到溉兄弟的互动,反映了古代士人之间的友谊和幽默。
《通俗文》中织毛褥谓之氍,体现了古代对物品的命名和分类。
《声类》中氍,毛席也,反映了古代对氍这种物品的描述。
《广志》中描述了氍的产地和制作方法,反映了古代对外国物品的认知。
《魏略》中描述了大秦国以野茧作织成氍文,反映了古代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后周书》中波斯国出氍,反映了古代对外国物品的交流。
《外国传》中天竺国出细靡氍,反映了古代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陶侃别传》中外国献氍,反映了古代对外国物品的接受。
《南州异物志》中氍的制作和图案,反映了古代工艺的精湛。
《古乐府诗》中请客上北堂,坐毡及氍,反映了古代宴会的场景。
张衡《四愁诗》中美人赠我毡氍,反映了古代爱情的表达。
《诸葛亮集·诏答恢》中诸葛亮以氍表达心意,反映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通俗文》中〈翕毛〉的命名和用途,反映了古代对物品的命名和分类。
《东观汉记》中马坐按毡〈翕毛〉,反映了古代军事生活中的细节。
《魏略》中描述了〈翕毛〉的制作和颜色,反映了古代工艺的多样性。
《南史》中中天竺国出好裘〈翕毛〉,反映了古代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世说》中王子猷见〈翕毛〉,反映了古代士人的审美情趣。
《异苑》中沙门法存有八尺〈翕毛〉,反映了古代僧人的生活。
杜笃《边论》中匈奴请降,〈翕毛〉罽褥,帐幔毡裘,积如丘山,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物资准备。
班固《与弟超书》中月支〈翕毛〉大小相杂,反映了古代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马融奏中马贤於军中帐内施〈翕毛〉,反映了古代军事生活中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