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二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二-原文

○帘

《释名》曰:帘,廉也,自障蔽为廉耻也。

《声类》曰:帘,户蔽也。

《通俗文》曰:户帏曰帘。

扬雄《方言》曰:宋魏陈楚谓之筁,或谓之麹。自关以西谓之箔。南楚谓之蓬薄。

《汉书》曰:周勃以织薄曲为业。(苏林曰:薄一名曲也。)

又曰:严君平筮卜成都市,日得百钱,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梁书》曰:夏侯亶性节俭,不事华侈。晚颇好音乐,有妓妾十数人,无被服姿容。每有客,常隔帘奏,时谓帘曰”夏侯妓衣”。

《齐书》曰:沈麟士字云祯,有高尚之心。居贫,织帘诵书,号为织帘先生。

又曰:柳世隆善卜别龟甲,价至万。永明初,世隆曰:”永明九年我亡,后三年丘山崩,齐亦於此季矣。”屏却庶典签,李党取笔及高齿屐,题帘箔旌曰:”永明十一年.”因流涕谓党曰:”汝当见,吾不见也。”

《唐书》曰:张嘉贞,蒲州猗氏人也。弱冠应五经举,拜平乡尉,坐事免归。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彩访史,荐嘉贞”材堪宪官”,请以己之官秩授之。则天召见,垂帘与之言。嘉贞奏曰:”以臣草菜而得入谒九重,是钦簇一遇也。咫尺之间,如隔云雾,竟不睹日月,恐君臣之道有所未尽。”则天遽令卷帘与语,大悦,擢拜监察御史。

又曰:王锷为淮南作法,军中尾筳弃物,至故帘亦令收之,他日付舡坊以为篸箬。(上作含切,下而灼切。)他皆如此。

《庄子》曰:河上有家贫穷,纬萧以为业。(司马彪注曰:萧,蒿也。织苇蒿为薄帘也。)

又曰:张毅者,高门悬薄,无不奏也。

《汉武故事》曰:甲帐居神,以白珠为帘箔,玳瑁押之,象牙为篾。

《洞冥记》曰:汉武元鼎元年,甘泉宫起招仙灵閤,编翠羽麟毫以为帘。

《西京杂记》曰:汉诸陵寝皆以竹为帘,帘皆为水文及龙凤象。

又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声如珩珮。

《拾遗记》曰:石虎於太武殿前起楼,高十丈,结珠为帘,垂五色玉珮,至铿锵和鸣。

《晋东宫故事》曰:帘箔皆以青布缘纯。

《三秦记》曰:明光宫在渐台西,以金玉珠玑为帘箔。《凉州记》曰:吕纂时,胡人发张骏冢,得白珠簿帘。

《汝南先贤传》曰:范滂被收,曰:”愿得一幡一薄,埋於首阳山,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

谢绰《拾遗》曰:戴明宝历朝宠幸,家累千金。大儿娇淫,为五色珠帘,明宝不能禁之。

崔实《政论》曰:珠玑玩饰,匿若怀袖,文绣蔽於帷帘。

《梦书》曰:梦帘、屏风,蔽匿一身也。

《唐国史补》曰:尚书李廙有清德,其妻刘晏妹也。晏尝造廙,见其门帘甚弊,乃闇度广狭,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帷

《说文》曰:在旁曰帷。

《释名》曰:帷,围也,以自障围也。

《礼记·曲礼》曰:帷簿之外不趋。

又曰:弊帷不弃,为埋马也。

又曰:路马死,埋之以帷。

《周礼·春官下》曰: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帷、宫设、旌门。(谓王行昼止,有所展肆。若食息,张帐为宫,树旌表门。)

《左传》曰:齐归公孙敖之丧,为孟氏且国故也。(为惠叔毁请且国之之族,故听其归殡而书之。)葬视共仲,(制如庆父,皆以罪降。)声己不视帷堂而哭。(声己,惠叔母,怨教从莒女,故帷堂。)

又曰:公孙归父以襄仲之立也有宠,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冬,公薨,季子言於朝曰:”使我煞嫡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遂逐东门氏。(襄仲居东门。)子家还,及笙。(子家归父。)坛帷复命於介。(除地为坛而侦场。介,副也,使副反命于君。)

又曰:闾丘婴以帷缚(音篆)其妻而载之,与申鲜虞乘而出。(仁子,在公倍臣也。)鲜虞推而下之,(下婴撇蘙。)曰:”君昏不能匡,危不能救,死不能死,而知匿其昵。(匿,藏也。昵,亲也。)其谁纳之?”

又曰:公孟有事於盖获之门外。齐子氏帷於门外,而伏甲焉。

《礼记》曰:士丧,君使人吊,撤帷,主人迎吊於寝门外。

《史记》曰:孔子见卫夫人,夫人在絺帷中而拜。

又曰:苏秦说齐宣王曰:”临菑之众,连衽成帷。”

又曰: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子房功也。”

又曰:文帝帏帐不得文绣。

又曰:董仲舒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以次相授,或莫见其面,三年不窥舍园。

《汉书》曰:秦起咸阳而至西壅,离宫三百,帷帐不移而具。

又曰:成都侯王商弟内大池以行舡,立羽盖,张周帷。

又曰:东方朔上疏云:”文帝集上书囊为殿帷。”

《后汉书》曰:更始委於赵萌,日夜与妇人饮宴后庭,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见。时不得己,令侍中坐帷内与语。诸将识非更始声,出皆怨曰:”成败未可知,遽自纵放若此。”

华峤《后汉书》曰:班始尚阴成公主。公主,顺帝之姑,贵骄淫乱。与所嬖居帷中,而始入,使伏床下。

袁弘《汉记》曰:献帝出长安,李催来追。董承惧射之,以被为帐幔。

又曰:贾宗为冀州刺史,垂帷而行。及至州,曰:”刺史当远视广听,反垂帷以自掩蔽。”拇庶褰帷。

《东观汉记》曰:张奂字然明,使匈奴中郎将。时休屠各及朔方乌丸并反,烧度辽将军门,烟火相望,兵众大恐,各欲亡走。奂安坐车中,与弟子讲书自若。

《魏志》曰:司马景王奏太后废齐王芳,曰:’帝於陵云台曲室中施帷,见九亲妇女。’

《吴志》曰:孙峻欲诛诸葛恪,置酒,伏兵於帷中。

《晋书》曰:穆帝立,年始二岁。皇太后褚氏设白纱帷於太极钎黈,抱帝临轩。

《晋阳春秋》曰:武帝令曰:’殿前织成帷不须施也。’

《宋书》曰:袁粲每经傅昭户,辄叹曰:’经其户,寂若无人;披其帷,其人斯在。岂非名贤乎?’

《齐书》曰:毛惠素为少府卿,性孝。母服除后,更修母所住处帏屏。每月朝十五,向帷悲泣,旁人为之感伤。终身如此。

《吕氏春秋》曰:伍子胥将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於王子光者,王子光见而恶其貌,客以告。子胥曰:’此易改也,愿令王子光居於堂上,重帷而见其衣。’王子光许之。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

《淮南子》曰:先针而后缕,可以成帷;先缕而后针,不可以成衣。

《汉武帝内传》曰:七月七日,宫掖之内张云锦之帷,然九光之灯,候西王母至也。王母以紫锦为帷。

《神仙传》曰:淮南王见八公。至,足下及履,迎之。登思仙之喜,张绮罗之帷。

《西京杂记》曰:赵飞燕为皇后,其弟上遗金错绣帷。

《拾遗记》曰:汉安帝好微行於郊间,或露起帷宫千间,皆用锦罽文绣。

《风俗通》曰:俗说帷帐车不可作衣,令人病疠。

《东宫旧事》曰:太子纳妃,有青布碧里梁下帏一,绀绢、青布窗户帏各一。

《梦书》曰:梦见帷帐,忧阴事。

《离骚》曰:纽薛荔而为帷。

《楚词》曰:翡翠帱,饰高堂。

张衡《南都赋》曰:暮春之禊,元己之辰。朱帷连纲,曜野映云。

左太冲《吴都赋》曰:蔼蔼翠帷,袅袅素女。

潘岳《寡妇赋》曰:入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

庚阐《杨都赋》曰:皇帝乃坐路寝,御组帷。

阮籍诗曰:簿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幄

《尔雅》曰:以覆帐谓之幄。

《说文》曰:幄,木帐也。

《三礼图》曰:在上曰帟,四旁及上曰帷,上下四旁悉周曰幄。幄,大帷也。

《书》曰:成王疾大渐,出缀衣於庭。(孔安国曰:缀衣,幄帐。)

《周礼·天官》曰:幕人掌帷幕幄帟。(皆以布为之,四合象室宫曰幄,至所居幄也。)

《左传》曰:楚子伐郑,诸侯还救郑。晋侯使张骼辅跞致楚师,求御于郑。郑人卜宛射犬,吉。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

又曰:子产、子太叔相郑伯以会。子产以幄幕九张行;子太叔以四十,既而悔之,每舍损焉,及会亦如之。

又曰:卫侯为虎幄於籍圃。(以籍田之圃,幄幕以虎兽为饰也。)

《汉书》曰:元后未央宫置酒,内者令为傅太后侦尝,坐於太皇后旁。王莽案行,责内者令曰:’定陶太后藩妾,何得与至尊并,撤去更设坐。’傅太后闻之,大怒,不肯会。

《汉官仪》曰:祭天紫坛,有绀幄帐。

《西京杂记》曰:成帝设云幄云幕於甘泉紫殿,世谓为三云殿。

《拾遗录》曰:燕昭三年,广延之国献善舞者二人,王处以丹绡华幄。

《物论理》曰:汉末黄门张让、段珪等於灵帝幄后相对泣,帝惊问:’尚复几时哉?’於是大收诸党。

刘植《鲁都赋》曰:缇幄弥津,丹帷覆洲。

○幕

《广雅》曰:幕,帐也。

《释名》曰:幕,络也,在里之称也。

《说文》曰:帷在上曰幕,蒙之覆案食亦曰幕。

《周礼·天官下》曰: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在旁曰幄,在上曰幕。)

又曰:国君过市刑人赦,夫人过市。罚一幕,世子过市罚一帟,命夫过市罚一盖,命妇过市罚一帷。(谓诸侯及夫人世子过其国市,大夫内子过其都之市者,人之所交利而行刑之处,君子无故不游观之,若游观之则施惠。)

《仪礼》曰:国君与卿图事,管人布幕寝门外。

《左传》曰:楚子元伐郑,楚师臆鬏。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谍,间也。郑所使间候伺楚也。幕,帐也。)

又曰:吴季札来聘,过卫,夜宿於戚,(戚,子孙邑也。)闻钟声。季子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於幕上,而又何乐乎?’文子闻之,终身不听琴瑟。

又曰: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幕蒙之。

《汉书》曰:卫青征匈奴,大克。武帝就拜大将军於幕下府中,因号’幕府’。

《东观汉记》曰:明德马皇后既处椒房,太官上饭,重加幕覆,辄撒去。

《晋书》曰:郗超字嘉宾。桓公与谢安论大事,令超卧帐内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之幕入宾。’

《宋书》曰:刘穆之孙瑀仕官甚不得意。至江陵,与颜峻书曰:’朱循之三世叛兵,一旦居荆州青油幕下,作谢宣明面。’

《唐书》曰:饵芜为监察御史,往碛西覆屯。藩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授。左蛹涸’不可逆其情’,乃授而埋之幕下。既去,乃移牒令取之。

黄石公《三略》曰:军幕未设,将不言热,此谓之礼将。

《说苑》曰:胩子谓景公曰:’合疏缕之纬以成幕。’

《兵书》曰:将军帐幕无故动,敌人散走。

鱼豢《典略》曰:孔子反卫,见夫人在锦帷中。孔子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之声璆璆然。

王子年《拾遗记》曰:汉成帝好微行,於太液池旁起宵游宫,铺黑缇幕,器服皆尚黑色。

《汉武内传》曰:李夫人既死,帝思之。命工人作夫人形状,置於轻纱幕中,宛然如生。帝大悦。

《楚辞》曰:离榭修幕,侍君之间。

潘安仁《籍田赋》曰:青坛蔚其岳立,翠幕黯似云布。

张景《洛阳禊赋》曰:停与蕙渚,息驾兰田。朱幔虹野,翠幕霓连。

刘桢诗曰:明月照缇幕,华烛散炎晖。

○帟

《释名》曰:小幕曰帟,张在上弈帟然也。

《周礼》曰:幕人掌帷帟。凡圣,王则张帟三重,诸侯再重,聊大夫不重。

又《掌次》曰:师田则设重帟。

《礼》曰:君于土,有赐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二-译文

《释名》说:帘,是廉的意思,自己遮挡起来是为了保持廉耻。

《声类》说:帘,是门上的遮挡物。

《通俗文》说:门帘叫做帘。

扬雄《方言》说:宋、魏、陈、楚等地称它为筁,或者称为麹。从关中以西称为箔。南楚称为蓬薄。

《汉书》说:周勃以织箔为业。(苏林说:箔又名曲。)

又曰:严君平在成都市算卦,每天能赚一百钱,就关上店铺放下帘子讲授《老子》。

《梁书》说:夏侯亶性格节俭,不追求奢华。晚年很喜欢音乐,有十几个歌女,没有华丽的服饰和容貌。每次有客人来,总是隔着帘子演奏,当时人们把帘子称为‘夏侯妓衣’。

《齐书》说:沈麟士字云祯,有高尚的心志。家境贫寒,织帘读书,被称为织帘先生。

又曰:柳世隆擅长占卜,龟甲的价格高达万钱。永明初年,世隆说:‘永明九年我将去世,再过三年山崩,齐国也将灭亡。’他让所有的仆人退下,李党拿起笔和高齿屐,题写帘箔旌旗说:‘永明十一年。’然后流泪对李党说:‘你将看到,我看不到。’

《唐书》说:张嘉贞是蒲州猗氏人。弱冠之年参加五经考试,被任命为平乡尉,因事被免职回家。侍御史张循宪担任河东彩访史,推荐嘉贞‘才堪宪官’,请求用自己的官职授予他。武则天召见他,垂下帘子与他交谈。嘉贞上奏说:‘我这样的草民能进入九重宫门,是得到了一次荣幸的相遇。虽然近在咫尺,却像隔着云雾,竟然看不到日月,恐怕君臣之道有所未尽。’武则天立刻命令卷起帘子与他交谈,非常高兴,提拔他为监察御史。

又曰:王锷为淮南制作法器,军中丢弃的筵席废弃物,连旧的帘子也让人收集起来,将来卖给船坊做篸箬。(上作含切,下而灼切。)其他情况都是如此。

《庄子》说:河上有一家贫穷的人,用苇子编织帘子作为生计。(司马彪注:苇子,即蒿。用苇子编织的帘子叫薄帘。)

又曰:张毅家高门悬挂着薄帘,无论谁家都有人去演奏。

《汉武故事》说:甲帐居住着神灵,用白珠做帘箔,玳瑁作为压帘的装饰,象牙作为帘子的竹篾。

《洞冥记》说:汉武帝元鼎元年,在甘泉宫建立招仙灵阁,用翠羽和麟毛编织帘子。

《西京杂记》说:汉代的各个陵墓都使用竹子做帘子,帘子上都绘有水文和龙凤图案。

又曰:昭阳殿用珠子编织帘子,风吹过来,声音像珩珮。

《拾遗记》说:石虎在太武殿前建楼,高十丈,用珠子做帘子,垂下五色玉珮,发出铿锵和谐的声音。

《晋东宫故事》说:帘箔都用青布镶边。

《三秦记》说:明光宫在渐台西边,用金玉珠玑做帘箔。《凉州记》说:吕纂时期,胡人挖掘张骏的坟墓,得到白珠薄帘。

《汝南先贤传》说:范滂被逮捕时说:‘我希望得到一面旗帜和一面薄帘,埋在首阳山,上不辜负皇天,下不使伯夷、叔齐感到羞愧。’

谢绰《拾遗》说:戴明宝在历朝受到宠幸,家中有千金之财。大儿子骄奢淫逸,为了五色珠帘,明宝无法阻止他。

崔实《政论》说:珠玉玩饰,藏在怀袖之中,文绣被帘子遮蔽。

《梦书》说:梦见帘子和屏风,表示隐藏自己的身体。

《唐国史补》说:尚书李廙有清廉的品德,他的妻子是刘晏的妹妹。刘晏曾经拜访李廙,看到他的门帘很破旧,就暗中测量宽度,用粗竹子编织成帘子,不加装饰。准备赠送给李廙,三次来到门口,不敢说话就离开了。

《说文》说:在旁边的是帷。

《释名》说:帷,是围的意思,用来自己遮挡。

《礼记·曲礼》说:帷幕之外不快步走。

又曰:破旧的帷幕不丢弃,是为了埋葬马。

又曰:路马死了,用帷幕埋葬。

《周礼·春官下》说:掌舍官掌管王的会同之舍帷幕、宫设、旌门。(指王出行时白天停下,有所展肆。如果饮食休息,张起帐幕作为宫室,树立旌旗作为门。)

《左传》说:齐国归还公孙敖的丧事,是为了孟氏和国家的利益。(为了惠叔毁请且国之之族,所以听任其归葬而记录下来。)下葬时按照共仲的规格,(制如庆父,都因罪降低。)声己不去看帷幕而哭泣。(声己,惠叔的母亲,因为怨恨教从莒女,所以帷幕。)

又曰:公孙归父因为襄仲的立太子而受宠,想要废除三桓,以扩大公室。与公谋而向晋国求婚,想要用晋国人来取代他们。冬天,公去世了,季子对朝臣说:‘使我杀害嫡子立庶子而失去大援的是仲也!’于是驱逐了东门氏。(襄仲居住在东门。)子家回来,到达笙。(子家归父。)坛帷向介报告。(除地为坛而侦场。介,副也,使副反命于君。)

又曰:闾丘婴用帷幕捆绑他的妻子,与她一起乘坐车子出去。(仁子,在公倍臣也。)鲜虞推她下车,(下婴撇蘙。)说:‘君主昏庸不能匡正,危险不能救助,死了不能殉节,却知道隐藏亲近的人。(匿,藏也。昵,亲也。)有谁会接纳她呢?’

又曰:公孟在盖获之门外有事。齐子氏在门外张起帷幕,并在里面埋伏了士兵。

《礼记》说:士的丧事,君主派人吊唁,撤去帷幕,主人到寝门外迎接吊唁。

《史记》说:孔子见到卫夫人,夫人在细葛布帷幕中行礼。

又曰:苏秦劝说齐宣王说:‘临淄的民众,连衣服都连成帷幕。’

又曰:高祖说:‘在帷幕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

又曰:文帝的帷帐不得用文绣。

又曰:董仲舒担任博士,放下帷幕讲授。弟子依次相传,有的甚至没有见过他的面,三年不窥园。

《汉书》说:秦朝从咸阳到西壅,离宫三百,帷幕不移动。

又曰:成都侯王商的弟弟在内大池中行船,立起羽毛华盖,张起周遭的帷幕。

又曰:东方朔上书说:‘文帝收集上书用的袋子作为帷幕。’

《后汉书》说:更始帝委政于赵萌,日夜与妇人饮酒作乐在后宫,群臣想要进言,总是醉酒不能见。有时不得已,让侍中坐在帷幕内与他交谈。诸将认出不是更始的声音,出去后都抱怨说:‘成败未可知,却如此放纵自己。’

华峤《后汉书》说:班始娶阴成公主,公主是顺帝的姑姑,地位高贵却骄奢淫乱。与所宠幸的人居住在帷幕中,班始进入,让他躲在床下。

袁宏《汉记》说:献帝出长安,李催来追赶。董承害怕被射中,用被子做成帷幕。

又曰:贾宗担任冀州刺史,垂下帷幕行走。到达冀州后,说:‘刺史应当远观广听,反而垂下帷幕来遮蔽自己。’于是掀开帷幕。

《东观汉记》说:张奂字然明,担任匈奴中郎将。当时休屠各部和朔方乌丸一起反叛,烧毁了度辽将军的营门,烟火相望,士兵们非常恐慌,都想要逃跑。张奂安坐在车中,与弟子讲书,毫不慌乱。

《魏志》记载:司马景王上奏太后,请求废除齐王芳,说:‘皇帝在陵云台的曲室中挂起帷幕,看到了九亲中的妇女。’

《吴志》记载:孙峻想要诛杀诸葛恪,设宴款待,然后在帷幕中埋伏士兵。

《晋书》记载:穆帝即位时,年仅两岁。皇太后褚氏在太极殿的帘幕上挂起白纱帷幕,抱着皇帝来到殿前。

《晋阳春秋》记载:武帝下令说:‘宫殿前的织成帷幕不必悬挂。’

《宋书》记载:袁粲每次经过傅昭的家门,都会叹息说:‘经过他的家门,寂静得仿佛没有人;掀开他的帷幕,那个人就在里面。这难道不是名贤吗?’

《齐书》记载:毛惠素担任少府卿,性情孝顺。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他修复了母亲住过的屋子的帷幕。每月十五日朝见时,他会对着帷幕哭泣,旁边的人都会被感动。

《吕氏春秋》记载:伍子胥想要见吴王却未能如愿。有客人向王子光提起这件事,王子光见到伍子胥后,因为他的外貌而讨厌他,客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很容易改变,希望王子光坐在堂上,挂上厚重的帷幕,让他看到我的衣服。’王子光答应了。伍子胥说服了他,过了一半时间,王子光掀开帷幕,拍拍伍子胥的手,让他坐下。

《淮南子》记载:先缝针再穿线,可以做成帷幕;先穿线再缝针,就不能做成衣服。

《汉武帝内传》记载:七月七日,宫中挂起了云锦帷幕,点亮了九盏光彩夺目的灯,等待西王母的到来。王母用紫色的锦缎做了帷幕。

《神仙传》记载:淮南王见到八公。到达时,他们脚下的鞋子和鞋跟,迎接他。登上思仙之乐,挂起了华丽的帷幕。

《西京杂记》记载:赵飞燕成为皇后后,她的弟弟赠给她金错绣的帷幕。

《拾遗记》记载:汉安帝喜欢在郊外微行,有时会突然升起一千间帷幕,都是用锦缎和文绣制成的。

《风俗通》记载:俗语说帷幕和车不能用来做衣服,否则会让人生病。

《东宫旧事》记载:太子纳妃时,有一幅青布碧里梁下的帷幕,还有一幅绀绢和青布窗户帷幕。

《梦书》记载:梦见帷幕,意味着忧心阴私之事。

《离骚》记载:用薛荔编织成帷幕。

《楚辞》记载:翡翠帷幕,装饰在高堂上。

张衡《南都赋》记载:暮春时节的禊日,在元己这一天。红色的帷幕连着横幅,照亮了野外,映照着云彩。

左太冲《吴都赋》记载:翠绿的帷幕,轻柔的素女。

潘岳《寡妇赋》记载:走进空室,望着灵座,帷幕飘动,灯光闪烁。

庚阐《杨都赋》记载:皇帝坐在路寝,身着织有图案的帷幕。

阮籍诗记载:薄薄的帷幕映照着明月,清风吹拂着我的衣襟。

《尔雅》记载:用帷幕覆盖帐篷叫做幄。

《说文》记载:幄,是木制的帐篷。

《三礼图》记载:在上面的叫做帟,四面和上面叫做帷幕,上下四面都围起来的叫做幄,幄是大的帷幕。

《书》记载:成王病重,将衣服挂在庭院中。(孔安国注:衣服,指幄帐。)

《周礼·天官》记载:幕人掌管帷幕、幄、帟的事务。(都是用布制成的,四面合起来像宫室叫做幄,到所居住的地方叫做幄。)

《左传》记载:楚子攻打郑国,诸侯回师救援郑国。晋侯派张骼辅佐跞去见楚师,向郑国求援。郑国人卜问宛射犬,结果吉利。这两个人在幄帐中,将射犬坐在外面。

《左传》又记载:子产、子太叔辅佐郑伯参加会盟。子产带着九张帷幕出行;子太叔带着四十张,后来后悔,每次住宿时都减少一些,到会盟时也是如此。

《左传》又记载:卫侯在籍田的园中搭起虎幄。(用籍田的园地,用虎兽装饰幄帐。)

《汉书》记载:元后未央宫设宴,内者令为傅太后侦查品尝,坐在太皇后的旁边。王莽巡视,责备内者令说:‘定陶太后是藩妾,怎么能与至尊并列,撤去并重新设置座位。’傅太后听到后,非常愤怒,不肯与会。

《汉官仪》记载:祭天在紫坛上,有紫色的帷幕。

《西京杂记》记载:成帝在甘泉紫殿设云幄云幕,世人称之为三云殿。

《拾遗录》记载:燕昭王三年,广延国献上两位擅长舞蹈的人,国王用丹绡华幄接待他们。

《物论理》记载:汉末黄门张让、段珪等在灵帝幄后相对哭泣,皇帝惊讶地问:‘还要过多久?’于是大规模收捕各党。

刘植《鲁都赋》记载:紫色的帷幕遮盖了渡口,红色的帷幕覆盖了小洲。

《广雅》记载:幕,是帐篷。

《释名》记载:幕,是网,在里面的叫做幕。

《说文》记载:帷幕在上面叫做幕,覆盖食物也叫做幕。

《周礼·天官下》记载:幕人掌管帷幕、幕、幄、帟、绶的事务。(在旁边叫做幄,在上面叫做幕。)

《周礼·天官下》又记载:国君经过市场时,赦免刑罚人,夫人经过市场。罚一幕,世子经过市场罚一帟,命夫经过市场罚一盖,命妇经过市场罚一帷幕。(指的是诸侯及夫人世子经过他们的国家市场,大夫内子经过他们的都城市场的人,人所交往有利的地方进行刑罚,君子无故不游观,如果游观就给予恩惠。)

《仪礼》记载:国君与卿商议大事,管人布置帷幕在寝门外。

《左传》记载:楚子元攻打郑国,楚军驻扎在郑国。间谍报告说:‘楚军的幕帐上有乌鸦。’于是停止了进攻。

《左传》又记载:吴季札来聘,经过卫国,晚上住在戚地,(戚,是子孙的封地。)听到钟声。季子说:‘奇怪啊,先生在这里,就像燕子在幕上筑巢一样,还有什么快乐呢?’文子听到后,终身不再听琴瑟。

《左传》又记载:晋人逮捕了季孙意如,用帷幕覆盖他。

《汉书》记载:卫青征伐匈奴,大获全胜。武帝在幕下府中拜卫青为大将军,因此称‘幕府’。

《东观汉记》记载:明德马皇后住在椒房,太官送上饭菜,重重地覆盖上帷幕,然后撤去。

《晋书》记载:郗超字嘉宾。桓公与谢安商议大事,让超躺在帐内听,风一吹帐子就开了。安笑说:‘郗生可以说是幕入宾。’

《宋书》记载:刘穆之的孙子刘瑀官职不得意。到江陵后,给颜峻写信说:‘朱循之三代叛军,一旦住在荆州青油幕下,做谢宣明的面子。’

《唐书》记载:饵芜担任监察御史,前往碛西巡视军营。藩人送来金子作为礼物,暹坚决推辞不接受。左蛹涸说:‘不能违背他的心意’,于是接受了并埋在幕下。离开后,就发文书命令取回。

黄石公《三略》记载:军幕没有设置,将领不说热,这叫做礼将。

《说苑》记载:胩子对景公说:‘将疏缕的纬线编织成幕。’

《兵书》记载:将军的帐幕无故动,敌人就会溃散。

鱼豢《典略》记载:孔子返回卫国,看到夫人在锦帷幕中。孔子面向北跪拜,夫人从帷幕中再次跪拜,环佩的声音清脆悦耳。

王子年《拾遗记》记载:汉成帝喜欢微行,在太液池旁边建造了宵游宫,铺上黑色的缇幕,器物和服饰都崇尚黑色。

《汉武内传》记载:李夫人去世后,武帝非常思念她。命令工人制作夫人的样子,放在轻纱帷幕中,栩栩如生。武帝非常高兴。

《楚辞》说:在离榭上搭建起精致的帷幕,我就在侍奉您的间隙中。

潘安仁在《籍田赋》中写道:青色的祭坛高耸如山,翠绿的帷幕暗淡得像云朵般铺展开来。

张景在《洛阳禊赋》中写道:停歇在香草丛生的洲渚上,驻足在兰花盛开的田野中。红色的帐幕在野外如彩虹般绚丽,翠绿的帷幕如彩虹般相连。

刘桢在诗中写道: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紫色的帷幕,华丽的蜡烛散发出炎热的辉光。

《释名》说:小的帷幕叫做帏,因为它张挂在上面,像棋盘上的帏。

《周礼》说:幕人负责管理帷幕。对于圣人,国王张挂三重帏,诸侯张挂两重,而卿大夫则不张挂。

《掌次》篇中说:在军队出征时,要设立重帏。

《礼》书中说:君主在野外,如果有人赐予帏,也要接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二-注解

帘:帘在古代指用来遮挡窗户或门的布帘,具有遮蔽、装饰和隐私保护的功能。在《释名》中,帘被解释为‘廉’,意指自障蔽为廉耻,即通过帘子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尊严。在《声类》中,帘指的是户蔽,即门帘。帘子的材质和制作方法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如《方言》中提到的筁、麹、箔、蓬薄等。

帷:帷在古代指用来遮挡或装饰室内空间的布帘,通常挂在窗户、门或墙边。在《说文》中,帷被解释为在旁曰帷,即在旁边悬挂的布帘。帷具有围合、遮挡和装饰的作用,在《礼记》中,帷簿之外不趋,表示在帷帘之外不需要行礼。帷在古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用于宫廷、贵族家庭和宗教仪式中。

廉耻:廉耻是古代道德观念中的一部分,指人的廉洁和耻辱感。在《释名》中,帘被解释为廉耻,意味着通过帘子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尊严,不使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的耻笑。

筁:筁在古代指一种帘子的名称,具体指宋魏陈楚地区的一种帘子。

麹:麹在古代指一种帘子的名称,具体指宋魏陈楚地区的一种帘子。

箔:箔在古代指一种帘子的名称,具体指关以西地区的一种帘子。

蓬薄:蓬薄在古代指一种帘子的名称,具体指南楚地区的一种帘子。

曲:曲在古代指一种帘子的材质,即用编织的细竹条制成的帘子。

肆:肆在古代指商店或市场。

妓妾:妓妾指古代家庭中的女仆和妾室。

帏:帏在古代指用来遮挡或装饰室内空间的布帘,与帷类似,但帏通常指较小的帘子。

屏风:屏风是古代室内装饰的一种,用木板或布料制成,可以遮挡视线。

幡:幡在古代指旗帜,也可以指一种布制的遮挡物。

缣:缣在古代指一种丝织品,质地较粗。

缣帷:缣帷指用缣制成的帷帘。

帟:帟是指一种小型的帷幕,通常用于遮蔽或装饰。

幄:幄在古代指用布制成的帐篷,常用于军事或祭祀活动。

絺:絺在古代指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衽:衽指衣服的襟。

帷簿:帷簿指帷幕和布帘。

旌门:旌门指用旌旗装饰的门。

东门氏:东门氏指居住在东门的人家。

闾丘婴:闾丘婴是古代的一个人物。

仁子:仁子是古代的一个人物。

齐子氏:齐子氏是古代的一个人物。

寝:寝指卧室。

絺帷:絺帷指用絺制成的帷帘。

连衽成帷:连衽成帷形容众人紧密相连,如同一幔。

帷幄:帷幄指军营中的帐篷。

博士:博士在古代指学术上的专家或官职。

羽盖:羽盖指用羽毛装饰的车盖。

行舡:行舡指行驶的船只。

囊:囊指袋子。

委:委指委托。

嬖:嬖指宠爱的人。

被:被在古代指被子。

帟帐:帟帐指用帟制成的帐篷。

拇庶:拇庶指庶民。

度辽将军:度辽将军是古代的一个官职。

休屠各:休屠各是古代的一个民族。

朔方乌丸:朔方乌丸是古代的一个民族。

烟火相望:烟火相望形容战火蔓延。

亡走:亡走指逃跑。

安坐:安坐指安静地坐着。

弟子:弟子指学生的弟子,即再传弟子。

司马景王: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炎的父亲。

太后:指皇太后,古代皇帝的母亲或祖母。

齐王芳:曹芳,三国时期曹魏皇帝。

陵云台:古代宫殿名,位于洛阳。

九亲妇女:指皇室中的亲族女性。

孙峻:三国时期吴国权臣。

诸葛恪: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的儿子。

穆帝:晋朝皇帝司马聃。

太极钎黈:古代宫殿名,位于洛阳。

晋阳春秋:古代史书,记载晋朝历史。

武帝:晋朝皇帝司马炎。

殿前织成帷:指宫殿前的精美织造的帷幕。

袁粲:南朝宋时期文学家。

傅昭户:古代官员的住所。

毛惠素:南朝齐时期官员。

少府卿:古代官职,掌管皇帝的私用。

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名将。

王子光:吴王僚的儿子。

淮南子:西汉文学家刘安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

云锦:古代一种精美的织锦。

九光之灯:指九盏发光的灯。

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神仙传:古代神话传说集。

淮南王:指西汉淮南王刘安。

八公:淮南王刘安的八位贤臣。

绮罗:古代一种精美的丝织品。

赵飞燕:西汉皇后,以美貌著称。

金错绣帷:用金线绣制的帷幕。

拾遗记:古代志怪小说集。

汉安帝:东汉皇帝刘祜。

微行:指皇帝或贵族私下出行。

锦罽文绣:用锦缎和文绣装饰的帷幕。

风俗通:古代风俗志。

东宫旧事:古代宫廷礼仪志。

太子:皇太子,皇位的继承人。

妃:古代皇帝或贵族的妻子。

青布碧里梁下帏:用青布和碧色丝绸制成的帷幕。

绀绢:深红色的丝绸。

青布窗户帏:用青布制成的窗户帷幕。

梦书:古代占梦书。

离骚:屈原所作的楚辞。

楚词:楚辞,包括离骚、九歌等。

翡翠帱:用翡翠装饰的帷幕。

朱帷连纲:用朱红色帷幕连成的纲。

曜野映云:照亮野外,映照云彩。

左太冲:西晋文学家。

吴都赋:左思所作的赋。

蔼蔼翠帷:翠绿色的帷幕。

袅袅素女:轻盈的女子。

潘岳:西晋文学家。

寡妇赋:潘岳所作的赋。

灵座:神像或祖先的座位。

庚阐:东晋文学家。

杨都赋:庚阐所作的赋。

路寝:古代帝王的寝宫。

御组帷:皇帝使用的帷幕。

阮籍:三国时期文学家。

簿帷:简单的帷幕。

明月:明亮的月亮。

尔雅:古代辞书。

覆帐:覆盖帐篷。

木帐:用木头制作的帐篷。

幄帟:帐篷和帷幕。

缀衣:古代官员的官服。

幕人:幕人是指负责搭建和看管帷幕的人员。

楚子:楚国的国君。

郑伯:郑国的国君。

晋侯:晋国的国君。

张骼辅跞:晋国的大臣。

郑人:郑国的人民。

宛射犬:郑国的大臣。

子产:郑国的大臣。

子太叔:郑国的大臣。

卫侯:卫国的国君。

籍圃:卫国的田地。

元后:汉元帝的皇后。

傅太后:汉元帝的祖母。

王莽:西汉末年的权臣。

内者令:古代官职,掌管宫内事务。

定陶太后:汉定陶王的祖母。

紫坛:古代祭祀用的坛台。

绀幄帐:深红色的帐篷。

甘泉紫殿:汉成帝的宫殿。

三云殿:汉成帝的宫殿名。

广延之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黄门张让:东汉末年的宦官。

段珪:东汉末年的宦官。

灵帝:东汉皇帝刘宏。

幕府:古代将军的行营。

明德马皇后:东汉明帝的皇后。

椒房: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

太官: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膳食。

朱循之:南朝宋时期的人物。

荆州:古代的一个州。

青油幕:用青油制作的帐篷。

谢宣明:南朝宋时期的人物。

藩人:边疆地区的人民。

碛西:古代西域地区。

藩人赍金:边疆地区的人民送来的金币。

左蛹涸:古代的一个官职。

黄石公:古代的一位隐士。

三略:古代兵书。

合疏缕之纬:编织帐篷的纬线。

将军帐幕:将军的帐篷。

胩子:古代的一个官职。

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锦帷:用锦缎制成的帷幕。

太液池:古代的一个池子。

宵游宫:古代的一个宫殿。

黑缇幕:用黑色缇纹装饰的帐篷。

轻纱幕:用轻纱制成的帐篷。

李夫人:西汉汉武帝的宠妃。

工人:古代的工匠。

离榭:离榭指的是远离主建筑的小型亭台楼阁,常用于休闲或宴乐。

修幕:修幕指的是精心搭建的帷幕,常用于户外或临时搭建的场所。

侍君之间:侍君之间指的是在君主身边服侍或陪伴。

青坛:青坛指的是用青石铺成的高台,常用于祭祀或重要仪式。

岳立:岳立形容青坛高耸,如同山岳一般稳固。

翠幕:翠幕指的是用绿色丝绸制成的帷幕,颜色鲜艳,常用于装饰。

黯似云布:黯似云布形容翠幕的颜色深暗,如同云层一般。

蕙渚:蕙渚指的是长满香草的河洲,常用于描绘优美景色。

兰田:兰田指的是种植兰草的田地,也常用于象征高雅。

朱幔:朱幔指的是用红色丝绸制成的帷幕,颜色鲜艳,常用于装饰。

虹野:虹野形容朱幔的色彩如同彩虹般绚烂。

翠幕霓连:翠幕霓连形容翠幕的颜色如同彩虹一般连续不断。

明月照缇幕:明月照缇幕指的是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用缇色丝绸制成的帷幕。

华烛散炎晖:华烛散炎晖形容华丽的蜡烛散发出炽热的亮光。

小幕曰帟:小幕曰帟表示帟是一种小型的帷幕。

张在上弈帟然也:张在上弈帟然也表示帟是悬挂在上方,形成一种覆盖的形状。

掌帷帟:掌帷帟表示幕人负责管理帷幕。

圣:圣在这里指的是神圣的仪式或场合。

王则张帟三重:王则张帟三重表示国王在神圣的仪式中需要搭建三重帏幕。

诸侯再重:诸侯再重表示诸侯在神圣的仪式中需要搭建两重帏幕。

聊大夫不重:聊大夫不重表示较低级别的大夫在神圣的仪式中不需要搭建帏幕。

师田则设重帟:师田则设重帟表示军队在田野中扎营时需要搭建重帏幕。

君于土,有赐帟:君于土,有赐帟表示君主在土地上举行仪式时,会赐予帏幕作为象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二-评注

《楚辞》中的‘离榭修幕,侍君之间’描绘了一幅古代宫廷中君臣相见的场景。‘离榭’指的是远离宫室的高台,‘修幕’则是指搭建起精美的帷幕。这里的‘修幕’不仅是对幕布的精致描述,也象征着宫廷的奢华与威严。‘侍君之间’则表达了幕布作为君臣交流的媒介,既隔离了外界,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体现了古代宫廷礼仪的严谨和庄重。

潘安仁的《籍田赋》中‘青坛蔚其岳立,翠幕黯似云布’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中的宴会场景。‘青坛’和‘翠幕’分别代表了自然与人工的元素,‘岳立’和‘云布’则赋予了这些元素以生动的形象。这里的‘翠幕’与‘云布’相映成趣,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张景的《洛阳禊赋》‘停与蕙渚,息驾兰田。朱幔虹野,翠幕霓连’描绘了一幅在荷花池边举行的宴会。‘蕙渚’和‘兰田’分别指代了荷花和兰草,象征着高洁和美好。‘朱幔’和‘翠幕’在这里则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虹野’和‘霓连’则增添了神秘和梦幻的气氛,展现了古代宴会场面的繁华与浪漫。

刘桢的诗‘明月照缇幕,华烛散炎晖’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宴会场景。‘明月’和‘华烛’分别代表了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两者相映成趣,既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又体现了宴会的热闹。‘缇幕’在这里指代了华丽的帷幕,‘炎晖’则是对烛光璀璨的形容,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释名》中‘小幕曰帟,张在上弈帟然也’解释了‘帟’的定义,即一种小型的帷幕,其特点是张挂在上方。这种帷幕在古代常用于军事或祭祀活动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周礼》中‘幕人掌帷帟’说明了幕人的职责,即负责管理和维护帷幕。‘凡圣,王则张帟三重,诸侯再重,聊大夫不重’体现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在帷幕使用上的体现,不同等级的人使用不同层数的帟,反映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

《掌次》中‘师田则设重帟’说明了在军事行动中,帟的使用也是必要的,‘重帟’则表明了帟在军事行动中的重要性,既可以遮阳避雨,也可以作为休息的场所。

《礼》中‘君于土,有赐帟’则说明了君主对臣子的赏赐,帟作为一种礼物,象征着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也体现了古代礼仪的丰富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服用部-卷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75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