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七-原文
○七月十五日
《荆楚岁时记》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寺。
按《盂兰盆经》云:有七叶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盖由此也。
又曰:《盂兰盆经》曰:目连见其亡母生饿鬼中,即钵盛饭往饷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目连大叫驰还白佛。
佛言尔母罪重,非尔一人奈何,当须十方僧众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当为七代父母危难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佛敕众僧皆为施主咒愿七代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
是时目连白佛未来世佛弟子行孝顺者,亦应奉盂兰盆供养。
佛言大善。
故后代人因此广为华饰,乃至刻木割竹,饴蜡彩镂缯,模花叶之形,极工妙之巧。
《道经》: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节,地官校阅,搜选众人,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簿录。
饿鬼囚徒,一时俱集。
以其日作玄都大斋,献于玉京,及采诸花果,世间所有奇异之物,玩弄服饰,幡幢宝盖,庄严供养之具,精膳饮食,百味芬芳,献诸众圣,及与道士。
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高咏灵篇。
囚徒饿鬼,当时解脱,一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
若非如斯,难可拔赎。
《唐书》曰:代宗七月望日,于内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
又设高祖已下七圣神座,备幡节龙伞衣裳之制。
各书尊号於幡上以识之。
舁出内庭,陈於寺观。
是日排仪仗,百僚序立於光顺门以俟之。
幡花鼓舞,迎呼道路,岁以为常,而识者嗤其不典。
唐杨盈川《盂兰盆赋》曰:浑元告秋,羲和奏晓。
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
四海澄兮百川皛,阴阳肃兮天地窅。
扫离宫,清重阁,设皇邸,张翠幕。
鸾飞凤翔,睒旸倏烁,云舒霞布,翕赫曶霍。
陈法供,饰盂兰。
壮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
青莲吐而非夏,赪果摇而不寒。
铜铁铅锡,璆琳琅玕。
映以甘泉之玉树,冠以承露之金盘。
宪章三极,仪刑万类。
上寥廓兮法天,下安身兮象地。
殚怪力,穷神异。
少君王子,掣曳兮若来;玉女瑶姬,翩仙兮不至。
鸣鹔鸘与鸑鷟,舞鶤鸡与翡翠。
毒龙怒兮赫然,狂象奔兮沉醉。
怖魍魉,潜魑魅。
离娄明目,不足见其精微;匠石洗心,不足征其奥秘。
缤缤纷纷,氤氤氲氲,五色成文,若荣光休气,发彩於重云;
蒨蒨粲粲,焕焕烂烂,三观壮丽,若合璧连珠,耿曜於长汉。
夫其远也,天台嵥起,绕之以赤霞;
夫其近也,削城孤峙,覆之以莲华。
晃兮瑶台之帝室,赩兮金阙之仙家。
其高也上诸天於大梵,其广也遍法界於常沙。
上可以荐元符於七庙,下可以纳群动於三车。
○九月九日
《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
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
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以代矣。
今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因此也。
《晋书》曰:孟嘉为桓温参军,既和而正,温甚重之。
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僚属毕集,风吹嘉帽落不觉,如厕。
孙盛时在坐,温授纸笔命嘲之,著嘉坐处,嘉归见之,笑而请纸即答,了不容思。(言速成。)
《续晋阳秋》曰:陶潜九月九日无酒,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醉而后归。
又曰:宁康三年九月九日,上尝讲《孝经》,谢安侍坐,陆纳并卞耽执读,谢石袁宏并执经,车胤王温摘句。
《南齐书》曰:高祖以九月九日登高,飚馆在孙陵寺冈,世呼为九日台。(在县北三里一百步,当孙陵冈曲街也。)
又曰:南齐以九月九日马射,或说秋金气讲习武事,象汉立秋之礼。
又曰:宋武帝为宋公,在彭城,九月九日出登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承,以为故事。
《荆楚岁时记》曰: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世来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近代多宴设于台榭。)
《风土记》曰: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当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
《西京杂记》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盖相传自古,莫知其由。
《豫章记》曰:龙沙在郡北带江,沙甚洁白,高峻而陂,有龙形,俗为九日登高处。
又曰:郡北龙沙,九月九日所游宴处,其俗皆然也。
案南阳郦县有菊水,民居其侧者寿并百二三十岁。
汉时刘宽、袁隗尝临此郡,月致三十斛水以自供。
《续搜神记》曰:有一书生居吴,自称胡博士,以经传教授,假借诸书经传,涉载忽不复见,后九日人相与登山游观,但闻讲诵声,寻觅有一空冢,入数步,群狸罗坐。
见人迸走,惟有一狸独不能去,是常假书者。
《集异记》曰:明皇天宝十三年重阳日,猎于沙苑,云间有孤鹤回翔焉,上亲御弧矢,一发而中,其鹤则带箭徐坠,将及地丈许,欻然矫翰西南而游,万众极目,良久乃灭。
益州城距郭十五里有明月观焉,依山临水,松桂深寂,道流非修习精悫者,莫得而居。
观之东廊第一院尤为幽绝,每有自称青城道士徐佐卿者,风局清古,一岁率三四至,观之耆旧,因虚其院之正堂以俟其来,而佐卿至则栖焉。
或三五日,或旬朔言归青城,甚为道流之所倾仰。
一日忽自外至,神爽不怡,谓院中人曰,吾行山中,偶为飞矢所加,寻已无恙矣,然此箭非人间所有,吾留之于壁上,后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无坠失。
仍援毫记壁云:留箭之时则十三载九月九日也。
玄宗避狄幸蜀,暇日命驾行游,偶至斯观,乐其佳境,因遍幸道室,既入此堂,忽睹挂箭,则命侍臣取而玩之,盖御箭也。
上深异之,因询观之道士,皆以实对,即是佐卿所题,乃前岁沙苑纵畋之日也。
佐卿盖中箭孤鹤耳。
究其题处,沙苑翻飞,日集于斯欤?
上大奇之,因收其箭而宝焉。
自后蜀人亦无有逢佐卿者。
《襄阳记》曰:望楚山有三名,一名马鞍山,一名灾山。
宋元嘉中,武陵王骏为刺史,屡登之。
鄙其旧名,望郢山因改为望楚山。
后遂龙飞。
是孝武所望之处,时人号为凤岭。
高处有三磴,即刘弘、山简九日宴赏之所也。
《姑熟记》曰:县南十里有九井山,殷仲文九日从桓公九井赋诗,即此山是也。
《临海记》曰:郡北四十里有湖山,山形平正,可容数百人坐。
民俗极重九日,每菊酒之辰,宴会于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
登之见邑屋悉委,江海分明。
《寿阳记》曰:州有义门社,有数百人,每至九日,於明义楼街作乐,以受施以供令。
《齐人月令》曰: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迥,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还。
《太清诸草木方》曰: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
《卢公范》曰:凡重阳日,上五色糕,菊花枝,茱萸树。
饮菊花酒,佩茱萸囊,令人长寿也。
魏文帝《九日与锺繇书》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於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是月律中无射,言群木庶草,有射地而生于芳菊,纷于独秀。
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
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
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宋谢瞻《九月从宋公戏马台诗》曰:风至授寒服,霜降休百工。
巢幕无留燕,遵渚有归鸿。
轻霞冠秋日,迅商薄清穹。
圣心眷嘉节,鸣銮戾行宫。
四延沾芳醴,中堂起丝桐。
扶光迫西泛,余欢宴有穷。
又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诗》曰: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
凄凄阳卉腓,皎皎寒潭洁。
良辰感圣心,云旗兴暮节。
鸣笳戾朱宫,兰卮献时哲。
归客逐海隅,脱冠谢朝列。
河流有急澜,浮骖无缓辙。
梁庾肩吾《九日侍宴诗》曰:辙迹光周颂,巡游盛夏功。
钩陈万骑转,阊阖九门通。
秋晖逐行漏,朔气绕相风。
献寿重阳节,回銮上苑中。
疏山开辇道,间树出离宫。
玉醴吹花菊,银床落井桐。
饮羽山西射,浮云冀北骢。
尘非飞金垺满,叶破柳条空。
又刘苞《九日侍宴乐游苑诗》曰:上郡良家子,幽并游侠儿。
立乘争饮羽,侧骑竞纷驰。
明珂饰华眊,金袍映玉羁。
膳羞殚海陆,和齐视秋宜。
云飞雅琴奏,风起洞箫吹。
曲终高宴罢,景落树阴移。
微薄承嘉惠,饮德良不赀。
取效绩无纪,感恩心自知。
后周王褒《九日从驾诗》曰:黄山猎地广,青门官路长。
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锺霜。
射马垂双带,丰貂佩两璜。
苑寒梨树紫,山秋菊叶黄。
华露霏霏冷,轻飙飒飒伤。
终惭属车对,空假侍中郎。
隋江总《衡州九日诗》曰:秋日正凄凄,茅茨复萧瑟。
姬人荐秋酝,幼子问残疾。
园菊抱黄华,庭榴剖珠实。
聊以著书情,暂遣他乡日。
又《九日至微山亭诗》曰: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七-译文
七月十五日,《荆楚岁时记》记载:这一天,僧侣、尼姑、道士和普通百姓都会制作盆供,送到各个寺庙。根据《盂兰盆经》的说法:有七种叶子的功德,以及幡旗、花朵、歌声、鼓声和果食,都是用来供奉的,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盂兰盆经》又记载:目连看到他的母亲在饿鬼中,就用饭钵装了饭去喂她,但饭还没吃进口中就变成了火炭,所以她无法吃。目连大声呼喊,急忙跑回佛祖那里。佛祖说:你母亲的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能解决的,需要十方僧众的威神之力。到了七月十五日,应该为七代父母在危难中的人,准备各种美味的五果放在盆中供养,让十方大德佛敕令众僧作为施主,咒愿七代父母能够行禅定意,然后才能进食。那时,目连告诉佛祖,未来世中行孝顺的佛弟子,也应当供奉盂兰盆。佛祖说:非常好。所以后人因此广泛地装饰,甚至刻木割竹,用糖蜡彩绘,模仿花朵和叶子的形状,达到了极致的巧妙。
《道经》说: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地官会进行审查,选拔人们,分别善恶;诸天圣众都会到宫中,确定劫数,记录人鬼。饿鬼囚徒,都会在这一天聚集。这一天会举行玄都大斋,献给玉京,以及采摘各种花朵和果实,世间所有的奇异之物,玩弄服饰,幡旗和宝盖,装饰供品,精美的饮食,各种美味的食物,献给众圣,以及道士。在这一天晚上,会讲诵这部经文,十方大圣,高声吟咏灵篇。囚徒和饿鬼,当时得到解脱,都得到了满足,免于众苦,得以返回人间。如果不是这样,就难以赎罪。
《唐书》记载:代宗在七月望日,在内道场制作盂兰盆,用金翠装饰,花费了百万。又设置了高祖以下的七位圣神座位,准备了幡节、龙伞、衣裳等。在幡上书写尊号以示识别。抬出内庭,陈列在寺庙中。这一天安排仪仗,百官在光顺门排队等候。幡旗、花朵、鼓舞,在路上欢迎呼喊,成为每年的惯例,但识者却嘲笑其不合古制。
唐杨盈川的《盂兰盆赋》说:宇宙告诉秋天,羲和奏响早晨。太阴圆满,月光皎洁,天空敞开,凉风习习。四海澄清,百川清澈,阴阳肃穆,天地幽深。清扫离宫,清理重阁,设立皇邸,张挂翠幕。鸾鸟飞翔,凤凰翱翔,阳光闪耀,云彩舒展,霞光灿烂。摆放法供,装饰盂兰。展示神功的奇妙之物,何其造化的多变。青莲花在非夏之时绽放,红果实摇曳而不寒冷。铜铁铅锡,美玉美石。用甘泉的玉树映衬,用承露的金盘点缀。遵循三极的法则,效法万物的仪刑。向上高远,法天象地,向下安身立命。竭尽怪力,穷尽神异。少君王子,仿佛要来;玉女瑶姬,翩翩仙子,却未至。鹔鸘和鸑鷟鸣叫,鹤鸡和翡翠起舞。毒龙愤怒,狂象奔腾。恐怖的魍魉,隐藏的魑魅。离娄明目,不足以见其精微;匠石洗心,不足以探寻其奥秘。纷纷扬扬,雾气缭绕,五彩斑斓,如同荣光和气息,在重云中绽放光彩;色彩艳丽,光彩夺目,三观壮丽,如同璧玉相连,珍珠般闪耀在长汉之中。它遥远时,天台山崛起,环绕着赤色的云霞;它近时,削城孤峙,覆盖着莲花。闪耀着瑶台之帝室,辉煌着金阙之仙家。它高时,高于诸天大梵,它广时,遍及法界常沙。向上可以献上元符于七庙,向下可以收纳群动于三车。
九月九日,《续齐谐记》记载:汝南的桓景跟随费长房游学多年,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里会有灾难,应该赶快离开,让家人各自制作红色的口袋,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这样灾祸就可以消除了。’桓景照做,全家人登山,傍晚回来,发现鸡狗牛羊都突然死亡。长房听说后说:‘这样就可以了。’现在的人们每逢九月九日都会登高饮酒,妇女带着茱萸袋,就是这个原因。
《晋书》记载:孟嘉担任桓温的参军,既和气又正直,桓温非常看重他。九月九日,桓温在龙山上游玩,属下都聚集了,风吹孟嘉的帽子掉落,他没察觉,就去厕所了。孙盛当时在场,桓温给了他纸笔,让他嘲笑孟嘉,写在孟嘉的座位上,孟嘉回来看到,笑着请求纸笔,立刻回答,毫不思索。(意思是写得很快。)
《续晋阳秋》记载:陶潜九月九日没有酒,在宅边的东篱下菊花丛中摘了一捧,坐在旁边,不久,看到一个穿白衣的人来了,是王弘送酒来的,他就喝醉了然后回家。
又记载:宁康三年九月九日,皇帝曾经讲解《孝经》,谢安陪坐,陆纳和卞耽负责读,谢石和袁宏负责经文,车胤和王温摘录句子。
《南齐书》记载:高祖在九月九日登高,飚馆在孙陵寺的山岗上,世人称之为九日台。(在县城北三里一百步,位于孙陵冈的曲街。)
又记载:南齐在九月九日举行马射,有人说这是秋金气讲习武事,象征汉代的立秋之礼。
又记载:宋武帝担任宋公时,在彭城,九月九日出城登上项羽戏马台,至今相沿成习,成为故事。
《荆楚岁时记》记载:九月九日,四民都会在野外饮酒作乐。(杜公瞻说:九月九日的宴会不知起源于哪个朝代,但自汉代以来就没有改变,现在北方人也重视这个节日,近代多在台榭中设宴。)
《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习俗上认为茱萸气烈成熟,在这一天折取茱萸房插在头上,说是可以驱除恶气,抵御初寒。
《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宫中的宫女贾佩兰,九月九日佩戴茱萸,吃食物,饮菊花酒,说这样可以使人长寿。相传自古,不知其缘由。
《豫章记》记载:龙沙在郡北靠江,沙子非常洁白,高峻而平坦,有龙的形象,俗称为九日登高处。
又记载:郡北的龙沙,九月九日是人们游宴的地方,习俗都是如此。据南阳的郦县有菊水,住在那里的居民寿命都有一百二三十岁。汉代时,刘宽和袁隗曾经到过这个郡,每月送三十斛水供他们使用。
《续搜神记》记载:有一个书生住在吴地,自称胡博士,以经传教授,借阅各种书籍,突然不见了,后来九月九日人们一起登山游玩,只听到讲诵的声音,寻找时发现有一个空坟,走进几步,一群狐狸围坐在一起。看到人来就逃走,只有一只狐狸不能离开,那就是经常借书的人。
《集异记》记载:唐明皇天宝十三年重阳节那天,他在沙苑打猎,云间有一只孤鹤盘旋飞翔,皇帝亲自拉弓射箭,一箭射中,那只鹤带着箭缓缓坠落,距离地面大约一丈时,突然振翅向西南方向飞去,众人目送它远去,许久才消失。益州城外十五里有明月观,依山傍水,松树和桂树茂密寂静,只有修行精深的道士才能居住。观东廊的第一院尤其幽静,常常有自称青城道士徐佐卿的人,风度清古,每年三四次来到这里,观里的老道士们因此空出正堂等待他的到来,佐卿到来后便住在那里。有时三五天,有时一个月,他会说回青城,非常受到道士们的敬仰。有一天,他突然从外面来到,神色不悦,对院里的人说,我在山中行走时,偶然被飞箭射中,现在已经没事了,但这支箭不是人间所有,我留在了墙上,如果将来箭的主人来到这里,就应该还给他,千万不能丢失。他还拿起笔在墙上写道:留箭的时间是十三年九月九日。唐玄宗避难到蜀地,闲暇时驾车游玩,偶然来到这个观,喜欢这里的景色,于是遍访道观,进入这个堂屋,忽然看到挂着的箭,就命令侍臣取来玩赏,原来这是皇帝的箭。皇帝对此感到非常惊奇,于是询问观里的道士,他们都如实回答,这是佐卿所题,就是去年沙苑打猎的那一天。佐卿原来是中箭的孤鹤。经过查证,沙苑的鹤确实是在这里飞翔,日日聚集于此吗?皇帝对此感到非常惊奇,于是收起箭并珍藏起来。从此以后,蜀地的人再也没有遇到佐卿。
《襄阳记》记载:望楚山有三个名字,一个叫马鞍山,一个叫灾山。南朝宋元嘉年间,武陵王刘骏担任刺史,多次登临。他看不起旧名字,于是将望郢山改为望楚山。后来刘骏称帝。这是孝武帝所望的地方,当时人称其为凤岭。山上有三级台阶,就是刘弘、山简在重阳节宴饮的地方。
《姑熟记》记载:县南十里有九井山,殷仲文在重阳节从桓公那里得到九井赋诗,就是这座山。
《临海记》记载:郡北四十里有湖山,山形平坦,可以容纳数百人坐下。当地人对重阳节非常重视,每年菊花酒的时候,在这里宴会的常常有三四百人。登山远望,可以看到城镇房屋尽收眼底,江海景色分明。
《寿阳记》记载:州里有义门社,有数百人,每到重阳节,在明义楼街举行娱乐活动,接受施舍以供命令。
《齐人月令》记载:重阳节那天,一定要用糕和酒登高远望,作为时的宴会游玩,以畅快秋天的情怀。酒一定要用茱萸和甘菊来泡,喝醉了再回来。
《太清诸草木方》记载:九月九日,采集菊花和茯苓松柏脂制成药丸服用,可以使人不老。
《卢公范》记载:凡是重阳节,都要吃五彩糕,用菊花枝,茱萸树。喝菊花酒,佩戴茱萸袋,这样可以使人生得长寿。
魏文帝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月流逝,转眼又是九月,因为阳数和日月都相符合,习俗上认为这个名字吉祥,适合长久,所以用这个来享受宴会和高雅聚会。这个月的律法中没有射箭,意味着群木和杂草都有射地而生,只在芬芳的菊花中独秀。不是含有天地之纯和,体味芬芳之淑气的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所以屈原悲叹时间的流逝,想要吃秋天的菊花。养生延年,没有什么比这更贵重,我谨献上一束,以助彭祖的养生之道。
宋谢瞻在《九月从宋公戏马台诗》中写道:风起时穿上寒冷的衣物,霜降时停止一切劳作。巢中的燕子不再留下,沿着江渚有归来的鸿雁。轻柔的云彩点缀着秋日,迅疾的商风轻拂着清澈的天空。圣上眷顾美好的节日,车马来到行宫。四次举杯沾满芳香的酒,中堂响起丝竹乐。扶光迫近西边,余下的欢宴无穷。
又谢灵运在《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诗》中写道:季秋边塞苦寒,旅雁违背霜雪。凄凉的阳卉凋零,清澈的寒潭清澈。美好的时光感动圣心,云旗兴起,暮节到来。鸣笳声声,车马来到朱宫,兰香美酒献给明智的人。归客走向海角,脱去官帽,辞去朝堂。河流有急流,马儿奔驰无缓。
梁庾肩吾在《九日侍宴诗》中写道:车辙光辉照耀着周颂,巡游盛夏的功绩。钩陈万骑转动,阊阖九门畅通。秋日的阳光随着时间流逝,北风围绕着相风。在重阳节献上寿酒,车马回到上苑中。山路开通,树木间露出离宫。玉酒吹拂着菊花,银床落下了井桐。在羽山西边射箭,北方的云彩中有着骏马。尘土飞扬,金色的炉火满地,柳条断裂。
又刘苞在《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中写道:上郡的良家子弟,幽并的游侠少年。立着骑马争着喝酒,侧身骑马竞相奔驰。明亮的珠饰装饰着华丽的眼睛,金色的袍子映衬着玉色的马匹。山珍海味一应俱全,和乐齐观适合秋天。云彩飞扬,雅琴声响起,风起时洞箫声吹。曲终高宴结束,景色随着树影移动。微薄的恩惠承蒙嘉奖,饮德良不可量。取效绩无止境,感恩之心自知。
后周王褒在《九日从驾诗》中写道:黄山猎地广阔,青门官路漫长。律法改变,三秋节到,气候应和九钟霜。射马时腰间挂着双带,丰貂皮帽上佩戴着两块玉璜。苑中梨树变紫,山中菊花叶黄。露水冷冽,轻风凄凉。最终感到惭愧,只能作为属车侍中郎。
隋江总在《衡州九日诗》中写道:秋日正凄凉,茅屋又萧瑟。女子献上秋天的美酒,孩子询问病情。园中的菊花抱黄花,庭院里的石榴剖开露出珍珠般的果实。我姑且用写书的心情,暂时排遣他乡的寂寞。
又江总在《九日至微山亭诗》中写道:心随着南方的云彩飘逝,身体随着北归的雁儿归来。故乡篱下的菊花,今天开了几朵?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七-注解
七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又称中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道教和佛教共同庆祝的日子,用以超度亡魂,祭祀祖先。
僧尼道俗:僧尼指的是佛教出家的男女僧侣,道俗指的是道教信众和普通百姓。
盂兰盆经:《盂兰盆经》是佛教经典之一,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强调了孝顺和超度的重要性。
七叶功德:指七种可以带来功德的行为,如布施、持戒等。
幡花歌鼓果食:幡花是指装饰用的旗帜和花朵,歌鼓是指音乐和打击乐器,果食是指各种水果。
目连:佛教传说中的人物,以孝顺著称,能够救母脱离饿鬼道。
饿鬼:佛教中的饿鬼道众生,因前世恶业而受饿之苦。
钵:一种用来盛食物的容器,常用于佛教仪式。
饭:指米饭,这里指食物。
佛: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十方僧众:指来自各个方向的僧侣。
咒愿:念诵咒语,表达愿望。
七代父母:指祖先,包括七代以内的父母。
禅定意:指专注于修行,达到心灵平静的状态。
大德:指有德行的高僧。
道经:指道教经典。
中元之节:中元节,即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
地官:道教中的神祇,掌管人间生死。
校阅:审查、检查。
搜选:挑选。
分别善恶:区分好人和坏人。
诸天圣众:指天上的各种神祇。
宫中:指天宫。
劫数:指世界或人生的灾难周期。
人鬼簿录:记录人的生死簿。
玄都大斋:道教的一种盛大斋醮仪式。
玉京:道教传说中的天宫。
玄都:道教传说中的天宫之一。
讲诵:念诵经文。
大梵:佛教中的梵天,是佛教世界的最高天。
七庙:指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庙宇。
三车:指古代祭祀用的三辆车。
九月九日:九月九日,又称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
绛囊:红色的小袋子。
茱萸:一种植物,其果实可入药,也可佩戴避邪。
菊花酒:用菊花酿制的酒,有养生保健的作用。
龙山:地名,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孙盛:晋代文学家。
纸笔:纸张和笔。
嘲之:取笑他。
陶潜:东晋时期著名诗人,号五柳先生。
王弘:东晋时期文学家。
白衣人:指穿着白衣的人,这里指王弘。
谢安:东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陆纳:东晋时期文学家。
卞耽:东晋时期文学家。
谢石:东晋时期文学家。
袁宏:东晋时期文学家。
车胤:东晋时期文学家。
王温:东晋时期文学家。
九日台:地名,位于南京市。
马射:骑马射箭。
项羽戏马台:地名,位于江苏省徐州市。
四民:指士、农、工、商四个社会阶层。
藉野饮宴:在野外举行宴会。
律中无射而数九:指古代农历九月九日,律历中的无射律结束,而数九开始。
茱萸房:茱萸的果实。
龙沙:地名,位于江西省南昌市。
菊水:地名,位于河南省南阳市。
刘宽:东汉时期官员。
袁隗:东汉时期官员。
胡博士:自称是胡人出身的博士。
经传:指经典和传记。
讲诵声:念诵经文的声音。
空冢:无人的坟墓。
群狸:一群狐狸。
假书者:借书的人。
明皇:指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的第八位皇帝。
天宝:唐玄宗年号,从公元742年至756年。
重阳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
沙苑: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
孤鹤:单独的鹤,常用来比喻高洁或超脱世俗。
弧矢:古代的弓箭。
明月观:道观名,位于益州城外。
青城道士徐佐卿:青城山道士,青城山是道教名山。
青城: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
道流:道教徒。
沙苑纵畋:在沙苑狩猎。
玄宗避狄幸蜀:唐玄宗因安史之乱避难至蜀地。
宋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从公元454年至471年。
武陵王骏:南朝宋的武陵王刘骏。
望楚山: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原名为望郢山。
刘弘、山简:东晋时期的两位官员,以九月九日在山上宴会著名。
九井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
桓公九井赋诗:东晋桓温在九井山赋诗。
菊酒:用菊花酿制的酒。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酒中要加入茱萸和甘菊。
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
九日与锺繇书:魏文帝曹丕写给钟繇的信。
宋公戏马台: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宋代皇帝的行宫。
季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边朔:边远的地方。
凤岭:望楚山的别称。
义门社:古代的一种社区组织。
明义楼街:地名。
齐人月令:古代的一种时令书。
太清诸草木方:古代医学著作。
茯苓:一种中药材,有滋补作用。
松柏脂:松树和柏树的树脂,可入药。
卢公范:古代医学著作。
魏文帝:曹丕,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二位皇帝。
锺繇: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
屈平: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著有《离骚》。
宋谢瞻:南朝宋的文学家。
戏马台:古代帝王狩猎、宴乐的地方。
庾肩吾: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后周王褒: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隋江总: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微山亭: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微山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时序部-卷十七-评注
《集异记》中记载了唐明皇李隆基天宝十三年重阳节在沙苑狩猎时,射中了一只孤鹤的神奇故事。此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皇帝的猎技与对自然的敬畏。‘明皇天宝十三年重阳日,猎于沙苑,云间有孤鹤回翔焉’开篇即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神秘而壮观的场景。‘上亲御弧矢,一发而中’展现了明皇的猎技高超,同时也暗示了皇权的威严。‘其鹤则带箭徐坠,将及地丈许,欻然矫翰西南而游’通过‘徐坠’、‘矫翰’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鹤的优雅与灵动,同时也为故事的转折埋下了伏笔。‘益州城距郭十五里有明月观焉’引出了故事的另一处场景,为读者展现了道教的神秘与超脱。‘观之耆旧,因虚其院之正堂以俟其来’反映了道观中道流对青城道士徐佐卿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徐佐卿非凡的身份和地位。‘佐卿盖中箭孤鹤耳’揭示了故事的真相,既是对皇帝猎技的肯定,也是对道教的尊重。‘究其题处,沙苑翻飞,日集于斯欤?上大奇之,因收其箭而宝焉’通过皇帝的惊异,进一步强化了故事的神奇色彩,同时也展现了皇帝对道教的兴趣和推崇。
《襄阳记》中描述了望楚山的三名由来,以及武陵王刘骏登山的经历。此段文字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山川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望楚山有三名,一名马鞍山,一名灾山’通过山名的变化,反映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宋元嘉中,武陵王骏为刺史,屡登之’通过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鄙其旧名,望郢山因改为望楚山’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后遂龙飞。是孝武所望之处,时人号为凤岭’通过山名的再次变化,展现了山川的神奇和历史的传承。
《姑熟记》中记载了九井山的由来和殷仲文在此赋诗的故事。此段文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山川与文化的关联。‘县南十里有九井山,殷仲文九日从桓公九井赋诗,即此山是也’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了山川的历史文化底蕴。
《临海记》中描述了湖山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此段文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川的美丽和民俗的丰富。‘郡北四十里有湖山,山形平正,可容数百人坐’通过山形的描绘,展现了湖山的自然之美。‘民俗极重九日,每菊酒之辰,宴会于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通过民俗的描写,展现了湖山的文化氛围。
《寿阳记》中记载了义门社在重阳节的庆祝活动。此段文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地方文化的特色和民间习俗的传承。‘州有义门社,有数百人,每至九日,於明义楼街作乐,以受施以供令’通过活动的描述,展现了民间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团结。
《齐人月令》中讲述了重阳节的习俗和饮食文化。此段文字通过具体的习俗和饮食,展现了重阳节的特色和人们的传统观念。‘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迥,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通过习俗的描述,展现了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和人们的情感表达。
《太清诸草木方》中记载了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茯苓松柏脂丸服之的养生方法。此段文字通过具体的养生方法,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
《卢公范》中讲述了重阳节的饮食和习俗。此段文字通过具体的饮食和习俗,展现了重阳节的特色和人们的传统观念。
魏文帝《九日与锺繇书》中讲述了九月九日的意义和习俗。此段文字通过皇帝的书信,展现了九月九日在古代的重要性和人们对长久的向往。
宋谢瞻《九月从宋公戏马台诗》和《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送孔令诗》中描绘了九月九日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此段文字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九月九日的美丽和人们的情感。
梁庾肩吾《九日侍宴诗》和刘苞《九日侍宴乐游苑诗》中描绘了九月九日的宴会和娱乐活动。此段文字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九月九日的热闹和人们的欢乐。
后周王褒《九日从驾诗》中描绘了九月九日的狩猎和游玩活动。此段文字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九月九日的欢乐和人们的豪情。
隋江总《衡州九日诗》和《九日至微山亭诗》中描绘了九月九日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此段文字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九月九日的美丽和人们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