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方术部-卷十一

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方术部-卷十一-原文

○相中

《宋书·高帝纪》曰:晋陵人韦叟善相术,桓修令相帝当得州不。叟曰:’当得边州刺史。’退而私於帝曰:’君相贵不可言。’帝笑曰:’若相中,当用为司马。’至是,叟谓帝曰:’成王不负桐叶之信,公亦应不忘司马之言。然不敢希镇军司马,愿得领军佐。’於是用焉。

又曰:初,桓玄篡位,迁晋帝於寻阳。桓修入朝,高祖从至建业,玄见高祖,谓司徒王谧曰:’昨见刘裕,其风骨不恒,盖人杰也。’每游集,赠赠甚厚。玄妻刘氏,尚书令耽之女也,聪明有智鉴。尝见帝,因谓玄曰:’刘裕龙行虎步,瞻视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之所。’玄曰:’我方平荡中原,非裕莫可。待关陇平定,然后议之。’

又曰:柳元景少时贫苦,尝至下都。值大雷雨,日暮寒甚,颇有羁旅之叹。岸侧有一老父自称善相,谓元景曰:’方大富贵,位至三公。’元景曰:’不为幸甚,岂望富贵?’老父曰:’后当相忆。’及贵,求之,不知所在。

又曰:明帝大会新亭,接会诸军王樗蒲官赌,李安人五掷皆卢。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安人少时贫,有一人从门过,相之曰:’君后当富贵,与天子交手共戏。’至是,安人寻此人,不知所在。

孙严《宋书》曰:沈攸之字仲达,少孤贫。与吴郡孙超之、全景文共乘小船出京都,三人共氏引埭,有一人止之而相曰:’君三人皆当至方伯。’攸之曰:’岂有三人俱有相?’相者曰:’骨法如此。若不验,便是相书误耳。’后攸之为荆、郢二州,超之广州,景文南豫州。

又曰:徐羡之年少时,尝有一人来谓曰:’我是汝祖。’羡之拜此人。汝曰:’有贵相而有大厄,宜以钱二十八文埋宅四角,可以免灾,过此可位极人臣。’后羡之随亲之县内,尝暂出,而贼自后破县,县内人无免者,鸡犬亦尽。惟羡之在外获全。

《齐书》曰:太祖初为建康令,有能名。少府萧惠开雅有知人鉴,谓人曰:’昔魏武为洛阳,北部人服其英。今看萧建康,但当过之耳。’

又曰:张欣泰少时,有人相、当得三公而年才三十。后屋瓦坠伤额,又问,相者云:’无复公相,年寿可更增,亦可得方伯之任耳。’后为刺史,年三十六卒。

又曰:曹武虽武士,颇有知人之鉴。性俭啬,无所饷遗,独饷梁武,谓曰:’卿必大贵,我当不及见,今以弱子相托。’每密遗钱物并好马。时帝在戎多乏,就武换借,未尝不得,遂至十七万。

又曰:明帝体上有赤志,常秘不言。既而江佑去〈扌双〉出以示人。晋寿阳太守王洪轨罢任还,上祖示之曰:’皆谓此是日月相,卿幸无泄。’轨曰:’公日月在躯,如何可隐?辄当言之公卿。’上大悦

《梁书》曰:梁武帝初为卫将军王俭东閤祭酒,俭一见深相器异,请为户曹属,谓庐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又曰:梁武帝迁隋王镇西咨议参军,行经牛渚,逢风入泊龙渎,有一老人谓帝曰:’君龙行虎步,相不可言。天下将乱,安之者其在君乎?’问其名氏,忽然不见。

又曰:梁武帝初为司州刺史,有沙门自称僧惲,谓帝曰:’君顶有伏龙,非人臣也。’复求,莫知所之。

又曰:武帝起兵时,吕僧珍一夜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颡骨益大,其骨法盖有异焉。又尝语亲旧曰:’吾昔在蒙县,热病发黄,时必谓不济,主上见语:’卿有富贵相,必当不死。’俄而果愈。’又僧珍童儿时,从学,有相工历观诸生,指僧珍曰:’此儿有奇声,封侯相也。’后随武帝起义,平东昏,封平固侯,南兖州刺史。

《后魏书》曰:李字元盛。母贱,为诸兄所轻。父崇曰:’此子相者言贵,吾每观察,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世祖幸中书学,见而异之,谓从者曰:’此小儿终效用於朕之子孙矣。’目识眄之。世祖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世祖闻之,谓超曰:’李后必官达,益却逝户,可以女妻之。’遂劝成婚。南人李哲尝言必显贵达,杜超之死也,世祖亲哭三日。以超婚,得在丧位出入,帝目而指之,谓左右:’观此人举动,岂不有异於众?必为朕家幹事之臣。’

又曰:寇赞字奉国,上谷人。尝从相者唐文相曰:’君额上黑子入帻,位当方伯,封公。’及为上谷太守,文以百姓礼拜谒,文曰:’明公忆畴昔言乎?尔日但知公当贵,不知得为州人。’赞曰:’往时卿言杜琼不得官,人咸谓不然。后琼得周至令,卿犹言相中不见,而琼未拜,果暴终。昔魏舒见主儿死,自知己必至三公。吾恒以卿言琼之验,亦复不息此望也。’

又曰:卢渊出镇关右,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饯送者五十馀人别於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馀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

《南史》曰:梁元帝初从刘景授相术,因讯以年,答曰:’未至五十当有小厄,衤襄之可免。’帝曰:’荀有期会,禳之何益?’及四十七,为魏所灭。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曰:石勒东至平原,卖与荏平人师欢为奴。有一老父谓勒曰:’君龙角发际上四道己成,当贵为人主。甲戌之岁,王彭祖可图。’勒曰:’若如公言,不敢忘德。’忽然不见。

又曰:张秀,字文伯,羌梁部人也。

颇晓相法,常谓石虎曰:’明公之相,非人臣之骨。’

虎掩其口,曰:’君勿妥茉,族吾父子。’

又《南燕录》曰:慕容德年十八,身高八尺二寸,状什雄异,额上有日月两角,足下有偃月重文。

太史公黄泓善相,谓德曰:’殿下相法当先为人臣,然后为人君。但恐下官入地,不见殿下昇天耳。’

德拜范阳王,建平元年即帝位。

又《前凉录》曰:况瑗与同郡陈琠、(他典反。)宗配遇相者於路,相者曰:’三人皆二千石封,然况瑗腹有逆毛,当兵死,无后。’

《北齐书》曰:房豹迁侍御史。

王思敬入据颍州,随慕容绍宗出讨,乃为绍宗开府主簿兼行台郎中。

绍宗自云有水厄,遂於战舰中浴,并自投於水中,冀以厌当之。

豹谓绍宗曰:’夫命也,在天,岂人理所能延?公若实有灾厄,非禳避所免。若其实无,何禳之有?今三军之事,在於明公,惟应达命任理,以保之元吉。’

未几,而绍宗遇溺死。

又曰:慕容显时幼,见一沙门指之曰:’此郎子有好相表,大必为良将,贵极人臣。’

语终失僧,莫知所在。

后累迁,特进骠骑大将军,封定阳王。

又曰:尉瑾为聘梁,使梁人陈昭善相,谓瑾曰:’二十年后当为宰相。’

瑾出,昭谓人曰:’此公为宰相后不过三年当死。’

昭后为陈后主兼散骑常侍,至齐,瑾时兼右仆射,鸣驺铙吹。

昭复谓人曰:’二年当死。’果如言焉。

又曰:庐潜陷陈,时李騊駼将逃归,并要潜。

潜曰:’我此头面,何可诳人?吾少时,相者云没在吴越,死生己定。弟其行也。’

因寄书与弟士邃曰:’吾梦汝以其日得患,某月某日渐损。’

皆如其言。

既而叹曰:’寿阳陷,吾以颈血湔城而死,佛教不听自煞,故隗苒偷生,今可死矣。’

於是闭气而绝。

其家购尸归葬。

又曰:辽西段长、太原庞仓鹰,俱有行知之监。

长为魏怀朔镇将,见高祖,甚异之。

谓高祖云:’君有康世之才,终不徒然也。请以子孙为托。’

兴和中,启赠司空,公子宁相府从事中郎。

天禄初,兼南中郎将。

仓鹰交游豪侠,厚待宾旅,居於州城。

高祖客其舍,初居处於蜗牛庐中,苍鹰母数见庐上赤气属天,苍鹰亦知高祖有霸王之相。

每私加敬,割其宅半以奉高祖,由此遂蒙亲识。

《三国典略》曰:高澄词渤海王朝於邺,时有吴士目盲而妙於声相,王使试之。

闻刘桃桃板之声,曰:’有所系属,当大富贵,王侯将相多死於其手,譬如鹰犬为人所使。’

闻赵道德之声,曰:’亦系属人。’

闻太原公之声,曰:’当为人主。’

闻王之声,崔暹私称之,米茉:’亦国主也。’

曰:’我家群奴犹当极贵,况吾身也。’

又曰:齐文宣字子进,神武弟二子也。

娄太后初孕文宣,每夜有赤光照室。

既生数月,后乃与亲姻相对,共忧寒馁。

文宣忽应曰:’得活。’

故名’侯尼干’,鲜卑言有相子也。

及长,黑色,大颡兑下,鳞身重踝,瞻视审定,不好戏弄,深沉有大度。

晋阳有沙门,乍愚乍智,时人不测,呼为阿秃师。

娄后见其诸子,历问禄位。

至文宣,再三举手指天而己,口无所言,见者异之。

又曰:梁宣丰侯修、参军陈冕善相人,胁裻法会,将冕自随。

令相简文有天下否,冕言:’简文九州骨成,必践帝位。而地部过弱,非但王畿蹙侵,兼恐不得善终。’

又曰:东魏御史贾子儒善相,太常卿崔暹私引子儒潜觌齐王。

儒曰:’人有七尺之形,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将军脸薄顾速,非帝王相也。’

皇甫玉又窃观王於道,曰:’此不作物会是垂涕者。’

垂涕者,谓太原公洋。

又曰:齐高归彦尝令皇甫玉相己,玉曰:’公位极人臣,必可反。’

归彦曰:’我为何须反?’

玉曰:’公有反骨。’

又曰:周王轨以隋公杨坚相表殊异,因入侍宴,阳醉拨去坚帽,言曰:’是何物头额?’

帝谓之:’虽大而却,无所至也。’

皇甫后见坚,又举手自拍其额。

帝谓坚曰:’皇后道公额也。’

帝拇授使来和相坚,和诡对曰:’坚相貌是守节忠臣。宜作摠管、大将。作摠则能静肃一方,作大将则能全军破敌。’

《隋书》曰:长沙王叔坚母,本吴中酒家婢,相者言当生贵子。

宣帝微时,因饮通焉,生叔坚。

及即位,召拜淑仪。

又曰:章昭达字伯通。

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术善,须少亏则当富贵。’

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

相者见曰:’未也。’

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城,为流矢所中,眇其目。

相者见曰:’卿相善矣,不久当贵。’

后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之分,以功进位司空。

《后周书》曰:太祖身长八尺,方颡广额美,髯长至委地,垂手过膝,皆有黑子,宛转若龙盘之形,面有紫光,人望而敬畏之。

又曰:孝闵帝觉,太祖弟三子。

九岁封略阳郡公,时有善相者史元华见帝,退谓所亲曰:’此公子有至贵之相,但恨其寿不足以称之耳。’

《隋书》曰:高祖生於冯翊波若寺,紫气冲庭。

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俗间处之。”

尼将高祖舍於别馆,躬自抚养。

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

皇妣大骇,坠高祖於地。

尼自外入,见曰:”己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

为人龙颜,额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沉深严重。”

又曰:高祖在周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叫掴大兴郡公。

帝尝遣势相者赵照视之,昭诡对曰:”不过作柱国耳。”

既而阴谓高祖曰:”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煞而后定。善记鄙言也。”

又曰:韦鼎仕梁,为太府卿。

初,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

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愿深自爱。”

及陈平,上驰召之,授上仪同三司,待遇甚厚。

又曰:庞晃知高祖非常人,深自结纳。

及高祖去官归京师,晃迎见高祖于襄邑,高祖甚欢,晃因白高祖曰:”公相貌非常,名在图录。九五之日,希愿不忘。”

高祖笑曰:”何妥茉也!”

顷之,一雄雉鸣庭,高祖命晃射之,曰:”中则有赏。然富贵之日,特以为验。”

晃既射而中。

高祖抚掌大笑曰:”此是天意!公能感之而中也。”

又曰:来和好相术。

高祖微时,来诣和相,和待人去,私谓高祖曰:”公当王有四海。”

及为丞相,拜仪同。

既授禅,进爵为子。

开皇末,和上表自陈曰:”臣早奉龙颜,自周代天和三年巳来,数蒙份下顾问,当时具言至尊应图授命,光宅区宇。此乃天授,非由人事所及。臣无劳效,坐致五品二十馀年。臣是何人,敢不惭惧!愚臣不任区区之至,谨录陛下龙潜之时,臣有所言一得,书之秘府,死无所恨。”

昔陛下在周,尝与永富公窦荣之语臣曰:’我闻有行声,即识其人。’臣当时即言:’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煞。’

建德四年五月,周武帝在云阳宫谓臣曰:’诸公皆汝所识,隋公相禄何如?’臣报武帝曰:’隋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阵无不破。’臣即於宫东南奏闻。

陛下谓臣:’此语不忘。’明年,乌丸轨言於武帝曰:”隋公非人臣。”帝寻以问臣,臣知帝有疑,臣诡报曰:’是节臣,更尾相。’于时王諠、梁彦光等知臣此语。

大象二年五月,至尊从永巷东门入,臣在永巷东门北面,陛下问臣曰:’我得无灾鄣不?’臣奏陛下曰:’骨法气色相应,天命己有付属,未几,遂总百揆。’

上览之大悦,进位开府,赐物五百段,米三百石,地十顷。

又曰:炀帝在藩时,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

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

又曰:宇文述年十一时,有相者谓述曰:”公子善自爱,后当位极人臣。”

周武帝时以父军功起家,拜开府。

又曰:李景,辽东之役为马军总管。

及还,事汉王。

帝祖奇其壮武,使袒而观之,曰:”卿相表当位极人臣。”

又曰:帝尝谓赵绰曰:”朕於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

仁寿中卒。

又曰:文帝时,兰陵公主寡,上为之求夫,选亲卫柳述及萧玚等以示韦鼎,鼎曰:”玚当封侯而无贵妻之相,述亦通显而守位不终。”

上曰:”位由我耳。”遂以主降。

又曰:来和善相术,同郡韩则尝诣和相。

谓之曰:”后四五当大官。”人初不知所谓。

则至开皇十五年五月而终。

人问其故,和曰:”十五年为三五,加以五月为四五。大官,椁也。”和言多此类。

着《相经》四十卷。

《北史》曰:李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

常出游,逢一老人,须眉皎白,谓曰:”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卿必为台牧,努力勉之。”

九岁从师授业,略观大指而己。

或议其不精,答曰:”贤岂能领师徒授业,至如忠孝之道,实铭於心。”

问者惭服。

又曰:牛弘初在襁褓,有相者见之,谓其父曰:”此儿当贵,善爱养之。”

及长,须貌术伟,性宽裕,好学博闻。

又曰:隋齐王暕妃早卒,遂与妃娣元氏妇通,生一女,外人皆不得知。

阴引乔令则於弟淖社,召相工遍视后庭,相工指妃娣曰:”此产子者,当为皇后。王贵不可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方术部-卷十一-译文

《宋书·高帝纪》记载:晋陵人韦叟擅长相面之术,桓修让他给皇帝相面,看能否得到州官。韦叟说:‘你应当得到边州的刺史。’退下后私下对皇帝说:‘你的面相尊贵得无法用言语表达。’皇帝笑着说:‘如果相得准,就让我做司马。’到了这个时候,韦叟对皇帝说:‘成王没有违背桐叶之信,你也应该不会忘记司马的话。但是我不敢奢望镇军司马,只希望做领军佐。’于是皇帝就任用了他。

又记载:起初,桓玄篡位,把晋帝迁到寻阳。桓修入朝,高祖跟着到了建业,桓玄见到高祖,对司徒王谧说:‘昨天见到刘裕,他的风骨不寻常,是个杰出的人才。’每次聚会,都赠送很多礼物。桓玄的妻子刘氏,是尚书令刘耽的女儿,聪明有见识。她曾经见到皇帝,就对桓玄说:‘刘裕有龙行虎步,目光不凡,恐怕不会甘居人下,你应该早点对他有所安排。’桓玄说:‘我正要平定中原,没有刘裕不行。等关陇平定后,再讨论这件事。’

又记载:柳元景年轻的时候贫穷困苦,曾经到过下都。遇到大雷雨,傍晚时分非常寒冷,颇有羁旅之叹。岸边有一位老父自称擅长相面,对元景说:‘你将大富大贵,官至三公。’元景说:‘不做官就很幸运了,哪敢奢望富贵?’老父说:‘以后你会记得我的。’等到元景显贵了,去找那位老父,却不知道他在哪里。

又记载:明帝在新亭举行大会,接见各位军中的王樗蒲官赌博,李安人连续五次都掷出了卢。皇帝大惊,看着李安人说:‘你的面相方正如同田地,是封侯的相貌。’安人年轻的时候贫穷,有一个人从门前经过,给他相面说:‘你以后会富贵,能与天子交手共戏。’到这个时候,安人寻找那个人,却不知道他在哪里。

孙严在《宋书》中说:沈攸之字仲达,年轻的时候孤儿贫苦。和吴郡的孙超之、全景文一起乘小船出京都,三个人一起拉船过埭,有一个人阻止他们并给他们相面说:‘你们三个人都将官至方伯。’攸之说:‘难道三个人都能官至方伯吗?’相面的人说:‘你们的骨法就是这样。如果相面不准确,那便是相书有误。’后来攸之做了荆、郢二州的官,超之做了广州的官,景文做了南豫州的官。

又记载:徐羡之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对他说:‘我是你的祖先。’羡之拜见了这个人。那个人说:‘你有贵相,但是有大难,应该用二十八文钱埋在宅院的四个角落,可以避免灾难,过了这个时期,你可以位极人臣。’后来羡之随亲戚到县里,有一次临时外出,而贼人突然攻破县城,县里的人没有一个幸免,连鸡狗也被杀光了。只有羡之因为在外而得以保全。

《齐书》记载:太祖最初担任建康令,有能名。少府萧惠开有识人之明,对人说:‘过去魏武在洛阳,北部的人佩服他的英气。现在我看萧建康,应该会超过他。’

又记载:张欣泰年轻的时候,有人给他相面,说他将得到三公之位,当时他只有三十岁。后来屋顶的瓦片坠落砸伤了额头,又去问相面的人,相面的人说:‘不再是公相了,寿命可以增加,也可以得到方伯之任。’后来张欣泰做了刺史,三十六岁就去世了。

又记载:曹武虽然是武士,但很有识人之明。他性子节俭,不送礼,只送梁武帝,对他说:‘你必将大贵,我可能看不到那一天,现在把我的儿子托付给你。’他经常秘密地送钱物和好马。当时皇帝在军中缺钱,向曹武借,从来没有得不到的,以至于借到了十七万。

又记载:明帝身上有红色的胎记,他一直保密不提。后来江佑离开时,把胎记拿给旁人看。晋寿阳太守王洪轨离职回京,皇帝把胎记给他看,说:‘大家都说这是日月之相,你幸好没有泄露。’洪轨说:‘您的日月在身,怎么能隐藏?我马上就告诉公卿们。’皇帝非常高兴。

《梁书》记载:梁武帝最初担任卫将军王俭的东閤祭酒,王俭一见就非常器重他,请他做户曹属,对庐江的何宪说:‘这个萧郎三十岁内会做侍中,超过这个年龄,他的贵不可言。’

又记载:梁武帝被调任镇西参军,路过牛渚,遇到风暴停泊在龙渎,有一位老人对他说:‘你龙行虎步,相不可言。天下将要大乱,安定天下的可能就在你身上了。’问他名字,他忽然不见了。

又记载:梁武帝最初担任司州刺史,有位沙门自称僧惲,对他说:‘你头顶有伏龙之相,不是人臣之相。’再去找他,却不知道他在哪里。

又记载:武帝起兵时,吕僧珍一夜之间突然头痛发烧,第二天额头更大,他的骨相显然与众不同。他还曾经对亲近的人说:‘我以前在蒙县,得了热病,当时一定认为活不下去了,主上对我说:“你有富贵之相,一定不会死。”不久果然痊愈。’吕僧珍小时候,跟随学习,有相面的人看过所有的学生,指着吕僧珍说:“这个孩子有奇声,是封侯之相。”后来吕僧珍跟随武帝起义,平定了东昏侯,被封为平固侯,做了南兖州刺史。

《后魏书》记载:李元盛字元盛。他的母亲出身低微,被兄长们轻视。他的父亲李崇说:‘这个孩子的相面说他会贵,我经常观察,也许还不知道。’于是让他入都做中书学生。世祖到中书学视察,见到他后非常异样,对随从说:‘这个小孩子最终会对我子孙有用。’用目光注视着他。世祖的舅舅阳平王杜超有个女儿,要嫁给贵族,世祖听说后,对杜超说:‘李元盛以后一定会官至显达,你最好把女儿嫁给他。’于是促成婚事。南人李哲曾经说过李元盛一定会显贵,杜超去世时,世祖亲自哭祭了三天。李元盛因为这门婚事,得以在丧事中出入,皇帝用目光注视着他,对左右的人说:‘看这个人的举止,难道不与众不同吗?他一定会成为我家的大臣。’

又记载:寇赞字奉国,是上谷人。曾经有相面的人唐文给他相面说:‘你额头上的黑子延伸到帽子里,官至方伯,封公。’等到他做了上谷太守,唐文以百姓的礼节拜见他,唐文说:‘明公还记得以前的话吗?那天我只知道你会贵,不知道你会成为州人。’寇赞说:‘以前你说杜琼不会做官,人们都说你不对。后来杜琼做了周至县令,你还说相面不准确,而杜琼没有拜官,果然突然去世。以前魏舒见到主儿死,知道自己一定会做到三公。我经常用你说的杜琼的例子来验证,也一直不放弃这个希望。’

又记载:卢渊出镇关右,诏令兼任侍中。起初,卢渊十四岁时,曾经到长安,将要回去,送行的人五十多个在渭北告别。有相面的人扶风人王伯达说:‘各位都不如这个卢郎,虽然位子不配得上实际,但是德声很高,声望超过公辅。二十多年后,你将掌管关右,希望不要忘记这次出行。’相面的人已经八十多岁,到军门请求见面,交谈了一生。

《南史》记载:梁元帝最初跟随刘景学习相术,就询问自己的寿命,回答说:‘不到五十岁会有小灾难,穿上衣服就可以避免。’元帝说:‘如果真的有命运,禳解又有什么用呢?’到了四十七岁,被魏国所灭。

崔鸿在《十六国春秋·后赵录》中说:石勒东行至平原,被卖给了荏平人师欢做奴隶。有一位老父对石勒说:‘你的龙角发际上有四道纹路已经形成,你将贵为君主。甲戌年,可以图谋王彭祖。’石勒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我不敢忘记你的恩德。’老父忽然不见了。

又有人说:张秀,字文伯,是羌梁部的人。他相当懂相面之术,常常对石虎说:‘明公您的面相,不是一般臣子的骨相。’石虎捂住他的嘴,说:‘您别乱说,会连累到我父子。’

又《南燕录》记载:慕容德十八岁时,身高八尺二寸,长相非常雄伟不凡,额头上有日月形状的两角,脚底有弯月形状的重文。太史公黄泓擅长相面,对慕容德说:‘殿下的面相预示您应该先成为人臣,然后才能成为人君。但恐怕我死后,看不到您升天。’慕容德后来被封为范阳王,建平元年即位为帝。

又《前凉录》记载:况瑗与同郡的陈琠、(他典反。)在路上遇到一个相面的人,相面的人说:‘你们三个人都将是二千石级别的官员,但况瑗腹有逆毛,将会战死,没有后代。’

《北齐书》记载:房豹被任命为侍御史。王思敬占据颍州,随慕容绍宗出征,房豹成为慕容绍宗的开府主簿兼行台郎中。慕容绍宗自称有水厄,于是他在战舰中沐浴,并跳入水中,希望以此消除厄运。房豹对慕容绍宗说:‘命运在天,岂是人能延长的?如果您真的有灾厄,不是简单的禳解就能避免的。如果实际上没有,禳解又有什么用呢?现在三军之事,全在明公您身上,您应该顺应命运,合理处理,以保证大吉。’不久之后,慕容绍宗溺水身亡。

又有人说:慕容显当时年纪还小,一位沙门指着他说:‘这个年轻人面相很好,将来必成良将,地位极高。’说完后,沙门就不见了,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后来慕容显多次升迁,最终被封为特进骠骑大将军,封定阳王。

又有人说:尉瑾被派往梁国,梁国的人陈昭擅长相面,对尉瑾说:‘二十年后您将担任宰相。’尉瑾离开后,陈昭对别人说:‘这个人成为宰相后不过三年就会死。’陈昭后来成为陈后主兼散骑常侍,到齐朝时,尉瑾担任右仆射,有鸣驺铙吹的仪仗。陈昭又对别人说:‘两年后他将会死。’结果果然如他所言。

又有人说:庐潜陷入陈国,当时李騊駼将要逃回,并邀请庐潜一起走。庐潜说:‘我的头脸,怎么可以欺骗人呢?我年轻时,相面的人说我将死在吴越,生死已定。弟弟你走吧。’于是他写信给弟弟士邃说:‘我梦见你那天生病,某月某日日渐衰弱。’结果都应验了。不久之后他叹息说:‘寿阳陷落,我用颈血洗净城池而死,佛教不允许自杀,所以我苟延残喘,现在可以死了。’于是他闭气而死。他的家人花钱买回尸体安葬。

又有人说:辽西的段长、太原的庞仓鹰,都有行知之监。段长是魏国怀朔镇将,见到高祖后,非常惊讶。他对高祖说:‘您有安定世界的才能,绝不会徒劳无益。请让我以子孙相托。’兴和中,他被追赠为司空,他的儿子宁担任相府从事中郎。天禄初年,他兼任南中郎将。庞仓鹰与豪侠交往,厚待宾客,住在州城。高祖成为他的客人,最初住在蜗牛庐中,庞仓鹰的母亲多次看到庐上赤气冲天,庞仓鹰也知道高祖有霸王之相。他私下里对高祖表示尊敬,将自己的宅邸一半送给高祖,因此高祖得到了亲近和认可。

《三国典略》记载:高澄在邺城向渤海王朝的朝臣们提出请求,当时有一个吴国人虽然眼睛瞎了,但擅长通过声音相面,王公让他试试,他听到刘桃桃板的声音说:‘有所依托,将会大富大贵,王侯将相多死于他手,就像鹰犬被人利用一样。’听到赵道德的声音说:‘也是被人依托。’听到太原公的声音说:‘将会成为人主。’听到王公的声音,崔暹私下称他为米茉:‘也是国主。’说:‘我家群奴都应当极贵,何况我自身呢。’

又有人说:齐文宣帝字子进,是神武帝的第二个儿子。娄太后怀文宣时,每晚都有红光照耀房间。孩子出生几个月后,太后与亲眷一起担心他们会受冻挨饿。文宣突然回答说:‘我们会活下去。’因此取名为‘侯尼干’,鲜卑语中意为有相面的儿子。长大后,文宣肤色黝黑,额头宽阔,脚踝粗壮,目光坚定,不喜欢戏弄人,性格深沉,有大度。晋阳有一位沙门,时而愚钝,时而聪明,当时的人无法理解他,称他为阿秃师。娄太后见到她的儿子们,一一询问他们的命运。问到文宣时,他连续举起手指向天空,却不说一句话,看到的人都感到惊讶。

又有人说:梁宣帝的弟弟丰侯修、参军陈冕擅长相面,胁裻法会,陈冕随丰侯修一起。丰侯修让他相简文帝是否有天下,陈冕说:‘简文帝的九州骨相已经形成,必将登上帝位。但地部过于薄弱,不仅王畿会被侵占,而且恐怕不会善终。’

又有人说:东魏的御史贾子儒擅长相面,太常卿崔暹私下引导贾子儒去见齐王。贾子儒说:‘人有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一寸之眼。大将军的脸薄而眼快,不是帝王之相。’皇甫玉又偷偷观察齐王,说:‘这个人不会是那种会流泪的人。’所谓‘流泪者’,是指太原公高洋。

又有人说:齐高归彦曾经让皇甫玉给自己相面,皇甫玉说:‘您位极人臣,必会造反。’归彦说:‘我为什么要造反?’皇甫玉说:‘您有反骨。’

又有人说:周王轨认为隋公杨坚的面相非常奇特,因此进入宴会,假装醉酒,拔下杨坚的帽子,说:‘这是什么头额?’皇帝说:‘虽然大但却是后退的,没有到达什么地方。’皇甫后见到杨坚,又举手拍打自己的额头。皇帝对杨坚说:‘皇后说您的额头。’皇帝用拇指指向杨坚,让他来和杨坚相面,和诡说:‘杨坚的相貌是守节忠臣。适合担任枢密使、大将。担任枢密使则能安定一方,担任大将则能全军破敌。’

《隋书》记载:长沙王叔坚的母亲,原本是吴中酒家的婢女,相面的人说她将生贵子。宣帝微时,因为饮酒而与她有染,生下了叔坚。等到宣帝即位,召见并封他为淑仪。

又有人说:章昭达字伯通。年轻时遇到一个相面的人,对他说:‘您的容貌术数很好,稍微有些不足就会富贵。’梁大同年间,章昭达担任东宫直,后来因为醉酒从马上摔下来,鬓角受了小伤,章昭达很高兴。相面的人说:‘还不行。’侯景之乱时,章昭达率领乡人支援台城,被流箭射中,瞎了一只眼。相面的人见到他说:‘您的面相很好,不久将会显贵。’后来他回到乡里,与陈文帝交往,因此结为君臣,凭借功绩升任司空。

《后周书》记载:太祖身高八尺,方额广额,胡须长到地面,垂手过膝,身上有黑子,形状像龙盘旋。面有紫光,让人望而生畏。

又有人说:孝闵帝觉,是太祖的第三个儿子。九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当时有擅长相面的人史元华见到孝闵帝,退下后对亲近的人说:‘这位公子有极高的贵相,只是遗憾的是他的寿命不足以匹配他的地位。’

《隋书》记载:高祖出生于冯翊的波若寺,家中紫气升腾。有一位来自河东的尼姑对高祖的母亲说:‘这个孩子来历非凡,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抚养。’尼姑将高祖安置在别馆,亲自照顾抚养。高祖的母亲曾经抱着他,突然发现他的头上长出了角,全身起了鳞片。高祖的母亲非常惊恐,把高祖摔到了地上。尼姑从外面进来,见到这种情况说:‘我已经吓到了我的孩子,导致他晚些时候得到天下。’高祖有龙颜,额头有五条纹理直通头顶,目光炯炯有神,手上有‘王’字纹路。身材高大,上半身比下半身短,深沉严肃。

又说:高祖在周明帝即位时,被任命为右小宫伯,被封为大兴郡公。周明帝曾经派遣擅长相术的赵照来观察他,赵照回答道:‘不过是个柱国而已。’后来他私下对高祖说:‘您将来会成为天下的君主,必须经过大规模的杀戮才能稳定天下。请好好记住我的话。’

又说:韦鼎在梁朝做官,担任太府卿。当初,韦鼎出使周朝时,曾经遇到过高祖。韦鼎对高祖说:‘我看您的容貌,不是普通人,而且您的神态深远,也不是一般贤人能比的。不久您必将大贵,一旦大贵,天下就会统一,每年环绕一周天。我将会向您臣服。’等到陈平,皇帝急忙召见韦鼎,任命他为上仪同三司,待遇非常优厚。

又说:庞晃知道高祖非凡,深与他结交。等到高祖辞官回到京师,庞晃在襄邑迎接高祖,高祖非常高兴,庞晃趁机对高祖说:‘您的相貌非凡,名字记载在图录中。到了九五之位,希望您不要忘记。’高祖笑着说:‘何必这么谦虚呢!’不久,一只雄雉在庭院中鸣叫,高祖命令庞晃射它,说:‘如果射中,就有赏赐。但是富贵的那一天,特别以此为验。’庞晃射中后,高祖拍手大笑说:‘这是天意!您能感应而射中。’

又说:来和擅长相术。高祖在微贱之时,来和见到高祖,高祖离开后,来和私下对高祖说:‘您将来会称王,统治四海。’等到高祖成为丞相,被封为仪同。禅让之后,进爵为子。开皇末年,来和上表自称:‘我早年侍奉龙颜,自从周代天和三年以来,多次受到您的询问,当时我详细地说了至尊应该接受图授之命,光照四海。这是天授,不是人力所能及。我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却坐享五品官职二十多年。我是什么人,敢不感到惭愧!愚臣不胜感慨,谨将陛下隐居时我说过的话记录下来,存放在秘府中,死后也无遗憾。以前陛下在周朝时,曾经和永富公窦荣之对我说:“我听到有行声,就能知道这个人。”我当时就说:“您的眼睛像晨星,无所不见,将来您将称王,希望您能忍住杀戮。”建德四年五月,周武帝在云阳宫对我说:“这些人都认识你,隋公的相禄如何?”我回复武帝说:“隋公只是守节的人,可以镇守一方。如果做将领,战无不胜。”我就在宫东南奏报了。陛下说:“这些话不要忘记。”第二年,乌丸轨对武帝说:“隋公不是人臣。”武帝随即询问我,我知道武帝有疑虑,我诡称:“他是节臣,再尾相。”当时王諠、梁彦光等人知道我说的话。大象二年五月,至尊从永巷东门进入,我在永巷东门北面,陛下问我:“我会有什么灾祸吗?”我回复陛下说:“骨法和气色相合,天命已经注定,不久就会总揽百官。”陛下看了非常高兴,提升我的职位为开府,赐予我五百匹布,三百石米,十顷地。”

又说:炀帝在封地时,喜欢学习,擅长写文章,深沉严肃,朝野都对他寄予厚望。高祖秘密命令擅长相术的来和遍观众子,来和说:“晋王眉毛上的双骨凸起,非常尊贵。”

又说:宇文述十一岁时,有相者对他说:“公子要好好自爱,将来会位极人臣。”周武帝时,因为父亲的军功而崛起,被封为开府。

又说:李景在辽东战役中担任马军总管。回来后,侍奉汉王。皇帝对他的勇猛非常惊奇,让他脱衣观看,说:“您的相表应该位极人臣。”

又说:皇帝曾经对赵绰说:“我对您没有什么吝啬,只是您的骨相不显贵。”仁寿年中去世。

又说:文帝时,兰陵公主守寡,皇帝为她寻找夫君,挑选了亲卫柳述和萧玚等人给韦鼎看,韦鼎说:“萧玚应该封侯,但没有贵妻的相;柳述虽然显赫但守不住位子。”皇帝说:“位子是我给的。”于是将公主嫁给了柳述。

又说:来和擅长相术,同郡的韩则曾经去找来和相面。来和说:“您后四五年会大官。”人们开始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韩则到了开皇十五年五月去世。人们问他原因,来和说:“十五年是三五,加上五月就是四五。大官,指的是棺椁。”来和的话经常是这样的。他著有《相经》四十卷。

《北史》记载:李贤年幼就有志节,不轻举妄动。常常出游,遇到一位须眉皆白的老人,对他说:“我今年八十岁,看过的人多了,没有人像你。你必将成为台牧,努力吧。”九岁时跟随师傅学习,只是略观大意而已。有人议论他学得不精,他回答说:“我李贤怎么能领导师徒授业呢?至于忠孝之道,我确实铭记在心。”问者羞愧地退去。

又说:牛弘小时候,有相者见到他,对他的父亲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显贵,要好好爱护抚养。”长大以后,牛弘须眉浓密,相貌伟岸,性格宽厚,好学博闻。

又说:隋朝的齐王杨暕的妃子早逝,杨暕于是和妃子的妹妹元氏通奸,生了一个女儿,外人都不知情。杨暕暗中把乔令则的弟弟淖社找来,召唤相工遍观后宫,相工指着元氏说:‘这个女人会生儿子,将来会当皇后。王的尊贵程度无法言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方术部-卷十一-注解

相术:一种古老的预测学,通过观察人的面相、手相、体相等来预测人的命运、性格、健康等信息。

州:古代中国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

刺史: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州的行政事务。

司马: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军事指挥官。

镇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指挥某一地区的军队。

领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统领军队。

方伯:古代中国的一种地方行政职务,相当于一州的行政长官。

司马之言:指刘裕曾对相士韦叟说过的话,即如果相术准确,他将任命韦叟为司马。

桐叶之信:指古代帝王以桐叶为信物,承诺给予某人官职的故事,比喻帝王言出必行。

寻阳: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风骨:指人的气质、风度。

人杰:指杰出的人才。

游集:指文人雅士的聚会。

赠赠:形容赠送礼物丰厚。

龙行虎步:形容人的步态威武,如同龙虎。

瞻视:指人的目光。

羁旅:指客居他乡,有漂泊之感。

三公: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官职,指太尉、司徒、司空,是宰相的助手。

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类似于现在的麻将。

卢:博戏中的一种结果,表示赢了。

氏引埭:指姓氏的引荐和推荐。

引埭:引荐、推荐。

骨法:指人的骨骼结构和面貌特征。

日月相:指人的面相中具有日月之相,象征富贵。

卫将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统领军队。

户曹属: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处理户籍、税收等事务。

参军:古代中国的一种军事职务,协助主将处理军务。

龙渎: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

沙门:指佛教徒。

伏龙:指隐藏的龙,比喻有潜力的英才。

骨法盖有异焉:指骨骼结构有特殊之处。

蒙县:古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

热病:指发高烧的疾病。

主上:指皇帝。

目识眄之:指皇帝用目光观察他。

幹事之臣:指有才能的官员。

上谷: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

周至令: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一县的行政事务。

关右:古代地名,指关中地区西部。

渭北:古代地名,指渭河以北的地区。

扶风: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扶风县。

平生:指一生、平素。

小厄:指小的灾难或困难。

禳之:指驱除灾难或困难。

十六国春秋:古代中国的一部历史著作,记载了十六国时期的历史。

石勒: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

荏平: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聊城市。

师欢:石勒的主人,后赵的将领。

王彭祖: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将领,石勒曾想图谋他。

张秀:张秀,字文伯,是羌梁部人,这里指的是一个有相术的人。

石虎:石虎是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君主,这里提到的是他与张秀的对话。

相法:相法,即面相术,是一种通过观察人的面相、体型等来预测人的命运、性格等的方术。

石虎之相:指石虎的面相,这里用来形容石虎不是普通臣子的面相。

日月两角:指额头上有像日月形状的纹理,通常认为是一种吉祥的征兆。

偃月重文:指脚底有像弯月形状的纹理,也是吉祥的象征。

太史公黄泓:太史公是古代官职,黄泓是太史公的名字,这里指的是一个擅长相术的人。

殿下:古代对皇室成员的尊称,这里指慕容德。

拜范阳王:指慕容德被封为范阳王。

即帝位:即位成为皇帝。

二千石封:古代官职的一种,指官职较高。

兵死:在战场上死去。

水厄:指有水灾的预兆。

禳避:通过祭祀或仪式来避免灾祸。

特进:古代官职,是一种荣誉职位。

骠骑大将军:古代军事官职,是一种高级军事职位。

定阳王:指慕容显被封的王爵。

聘梁:指担任出使梁国的使者。

宰相:古代国家的最高行政官员。

陈后主:南朝陈的最后一位皇帝。

庐潜:人名,这里指的是庐潜陷陈的事。

李騊駼:人名,这里指的是李騊駼将逃归的事。

吴越:古代地区名,位于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

司空:古代官职,是一种高级官职。

霸王之相:指具有成为霸主的相格。

阿秃师:指一个看似愚钝但实际聪明的沙门。

禄位:指官职和地位。

渤海王朝:古代国家名,位于今天的河北、辽宁一带。

吴士:指吴地的士人。

王侯将相:古代的贵族阶层,包括王侯和将相。

侯尼干:齐文宣的乳名,鲜卑语中意为有相子。

娄太后:齐文宣的母亲。

胁裻法会:指一种佛教仪式。

简文:南朝宋的皇帝刘义隆,字简文。

地部:指地形的弱点。

皇甫玉:人名,这里指的是皇甫玉对齐王的相术评价。

周王轨:人名,这里指的是周王轨对隋公杨坚的相术评价。

皇甫后:周王轨的妻子。

摠管:古代官职,指掌管一方的官员。

大将:古代军事官职,指高级将领。

吴中酒家婢:指吴中地区酒家的女仆。

宣帝:指周宣帝,即周武帝的庙号。

史元华:人名,这里指的是一个擅长相术的人。

略阳郡公:古代官职,指封地的公爵。

东宫直:古代官职,指在东宫任职的官员。

高祖:指李渊,即唐高祖,唐朝的开国皇帝。

冯翊波若寺:古代地名,波若寺是当时的一座寺庙。

紫气冲庭:古代迷信中指吉祥的征兆,紫气指祥瑞之气。

尼:指出家的女性僧侣。

皇妣:指皇帝的母亲。

舍:提供住处。

别馆:指供人居住的别处。

鳞起:指身体表面出现类似鱼鳞的纹理,常用来形容人身上有特殊的征兆。

龙颜:古代认为帝王的面相像龙,因此称帝王的容颜为龙颜。

五柱入顶:指额头有五条纵向的纹理,古代相术认为这是贵相。

目光外射:指眼神锐利,能够洞察一切。

文在手曰王:指手上有‘王’字纹路,古代相术认为这是王的象征。

长上短下:指身材高大,但腿较短,古代相术认为这是贵相。

沉深严重:指性格深沉,严肃庄重。

周明帝:指周朝的皇帝。

右小宫伯:古代官职,负责宫廷事务。

掴:古代的一种刑罚,用鞭子打。

大兴郡公:古代的一种封号,表示贵族身份。

势相者:指擅长相术的人。

赵照:人名,擅长相术。

柱国:古代的一种高级军事职务。

韦鼎:人名,曾任梁朝的太府卿。

太府卿:古代官职,负责财政事务。

聘周:指被派遣到周朝任职。

神监深远:指见识远大,洞察力强。

群贤所逮:指一般贤人难以达到的水平。

陈平:人名,古代著名的谋士。

上仪同三司: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

庞晃:人名,对高祖有特殊认识。

襄邑:古代地名,指庞晃迎接高祖的地方。

雉:一种鸟类,这里指雄雉。

验:验证,证明。

和相:人名,擅长相术。

微时:指地位低微的时候。

来和:人名,擅长相术。

龙潜:指帝王在未登基前隐居的状态。

天和三年:周朝的一个年号。

份下顾问:指皇帝的咨询。

至尊:指皇帝。

乌丸轨:人名,周武帝的顾问。

大象二年:周朝的一个年号。

永巷东门:古代宫廷中的一个门。

骨法气色:指人的骨骼和气色,古代相术认为这是判断命运的重要依据。

百揆: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宰相。

炀帝:指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杨广。

藩:指封地,这里指炀帝的封地。

属望:期望,希望。

来和遍视诸子:来和给炀帝的诸子相面。

晋王:指炀帝的儿子杨广,晋王是他的封号。

眉上双骨隆起:指眉毛上方有双骨隆起,古代相术认为这是贵相。

宇文述:人名,隋朝的开国功臣。

开府:古代的一种高级官职。

马军总管:古代的一种军事职务,负责马军。

事汉王:指为汉王服务。

帝祖:指皇帝的父亲。

袒而观之:脱去上衣让人看。

赵绰:人名,隋朝的官员。

仁寿中:隋朝的一个年号。

兰陵公主:人名,隋朝的公主。

亲卫柳述:人名,隋朝的亲卫。

萧玚:人名,隋朝的官员。

位由我耳:指地位由皇帝决定。

韩则:人名,与来和同郡的人。

椁:古代的棺材。

李贤:人名,幼年有志节的人。

台牧:古代的官职,指地方官员。

授业:传授学业。

忠孝之道:指忠诚和孝顺的道德。

牛弘:人名,隋朝的官员。

乔令则:人名,隋朝的官员。

妃娣:妃子的妹妹。

元氏妇:元姓的妇人。

皇后:指皇帝的妻子,皇后是皇后的尊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方术部-卷十一-评注

《隋书》开篇即以高祖的出生地波若寺为背景,描绘了紫气冲庭的神秘氛围,暗示了高祖非凡的出身。尼姑的出现,预言了高祖的不同寻常,以及不可俗世处之的特质,这体现了佛教对于神秘现象的认可和解释。尼姑将高祖安置于别馆,亲自抚养,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佛教对于高祖的特殊关照,也暗示了高祖未来将超越世俗,成为一代帝王。

皇妣抱高祖时,高祖头上角出,遍体鳞起,这一异象不仅体现了道教对于神秘力量的描述,也预示了高祖未来的尊贵地位。皇妣的惊吓和高祖的坠落,反映了高祖出生时的不凡,以及尼姑的预言和解释。

高祖的龙颜、五柱入顶、目光外射等特征,都是古代相术中对帝王之相的描述。这些特征不仅预示了高祖的尊贵地位,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帝王身份的特殊象征。

周明帝即位时,赵照的预言和后来的暗示,显示了相术在古代中国政治中的重要作用。赵照的预言和高祖的回应,体现了高祖的智谋和对未来的洞察。

韦鼎的预言和后来的任命,说明了相术在选拔官员中的影响力。韦鼎对高祖的评价,不仅体现了相术的准确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相术的重视。

庞晃对高祖的评价和预言,再次强调了相术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庞晃的行为和高祖的反应,展现了相术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

来和的相术预言,不仅体现了相术的神秘性,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天命和人事关系的思考。来和的预言和解释,揭示了相术在古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宇文述和李景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了相术在古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这些故事反映了相术在选拔官员和预测未来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文帝时,兰陵公主的婚姻选择,展示了相术在古代中国婚姻制度中的地位。韦鼎对柳述和萧玚的评价,反映了相术在婚姻选择中的指导作用。

来和的《相经》四十卷,是古代相术的集大成之作,它不仅记录了相术的理论和实践,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相术的重视。

李贤和牛弘的故事,展示了古代中国对于个人命运的思考。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对于相术、天命和人事关系的综合考量。

隋齐王暕妃的故事,说明了相术在古代中国宫廷政治中的影响力。相工对妃娣的评价,反映了相术在宫廷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方术部-卷十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672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