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昉(925年-996年),宋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负责《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该书是他通过整理前人经典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年代:成书于宋代(约10世纪)。
内容简要:《太平御览》是宋代李昉主编的类书,内容包括了天文、地理、历法、神话、风俗等多个领域。书中通过大量的文献整理与整理,展示了当时的学术成就和社会风貌,成为当时中国官员和学者的参考工具。全书被分为多卷,汇聚了大量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的知识,展现了宋代文化的广泛性和深度,是了解宋代社会、文化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资料。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文部-卷八-原文
○御制下
《唐书》曰:德宗制中书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
仍令皇太子书以示百僚,其序曰:
朕闻天地之德,莫大於和,万物以生,九功乃叙。
是以中春之首纪为令节,布阳和之政,畅亭育之功,式宴且欢,顺时而举,盖取象於交泰之义也。
今岁华载阳,嘉雪呈庆,君臣同乐,实获我心。
近以听政之餘,参比音律,播於丝竹,韵於歌诗,象中和之容,作中和之乐,教习甫就,毕陈於兹。
於是辟广廷,临内殿,张大会,示群臣,干载成文,威仪有序,礼洽欢浃,中心是嘉。
上下之志通,乾坤之理得,善固未尽,和莫甚焉。
聊复成篇,以言其志。
诗曰: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乾坤既昭泰,烟景含絪缊。
德浅荷玄贶,乐成思治人;前庭列锺鼎,广殿延群臣。
八卦随意舞,五音传曲新;顾非《咸池》奏,庶叶《南风》薰。
式宴礼所重,浃欢情必均;同和谅在兹,万国希可亲。
又曰:贞元六年二月戊辰朔,中和节宴百僚於曲江亭,上赋诗赐之,曰:
东春变梅柳,万寓生春光。
中和纪月令,方与天地长。
耽乐岂子尚,懿兹时景良。
庶遂亭育恩,同致寰海康。
君臣永终始,交泰符阴阳。
曲沼水新碧,华林桃稍芳。
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又曰:贞元六年春三月庚子,百僚宴於曲江亭,上赋诗以赐之,曰:
岁闰节华晚,众芳繁暮春。
霁日天地晴,元巳风景新。
禊饮传旧俗,古今欢此辰。
至乐在同和,丝竹奚所陈。
薰琴是赏心,姑射可凝神。
何必尚耽缅,浮觞曲水滨。
又曰:贞元七年秋七月癸酉,上幸章敬寺,赋诗序。
皇太子在侍,进和兼题于壁,百僚毕和,以班列焉。
其后京兆尹薛珏,请皇太子书上诗序,刻石而填之以金。
又曰:贞元九年春正月庚辰朔,上御含元殿受朝贺,礼毕,上赋《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以示宰臣,曰:
献岁视元朔,万邦咸在庭。
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
分行左右出,转旆风云生。
眷此戊旅节,载嘉良士诚。
顺时颁宴赏,亦以助文经。
又曰:贞元十年秋九月戊子,以重阳日宴饯赐百僚,追赏初九日以雨罢宴,及是方会宴。
上赋诗以赐百官曰:
雨霁霜气肃,天高云日明。
繁林已坠叶,寒菊仍舒荣。
懿此秋节晚,更延遐赏情。
池台列广宴,丝竹传新声。
至乐非外奖,浃欢同中诚。
庶敦朝野意,永使风化清。
又曰:德宗至自兴元,御宣政殿,册拜李晟为司徒。
上思晟勋力,为制纪功碑,俾皇太子勒于石,立於渭桥,与天地悠久,方多不载。
又曰:德宗以马燧平河中,诏赐上所撰《宸扆》、《台衡》二铭并序,曰:
朕每读上古之书,及唐、虞之际,君臣相得,圣贤同时,日夕孜孜,讲论至道,或陈其鉴戒,或讽以咏歌,焕乎典谟,百代之式,有以见启沃之道,理化之端,意甚慕之,而未能逮也。
顷灵盐节度杜希全著文上献,多所规陈,聊为《君臣箴》用答其意。
河东等道副元帅司徒燧固请勒,贻厥后人。
朕以文既非工,义又未备,垂诸来裔,良所恧焉。
起予者商,因之有作,庶乎朝夕自儆,且俾后代知我有文武殿邦之臣也。
其《宸扆铭》曰:
天生烝人,性本元淳。
嗜欲交驰,利害纠纷。
无主乃乱,树之以君。
九域茫茫,万情云云。
目不备睹,耳难遍闻。
睹之闻之,矧又非真。
事失其源,道远莫亲,理得其要,化行如神。
失源惟何?不正其身。
得要惟何?在能任人。
正身之方,先诚其意。
罔从尔欲,罔载尔伪,体道崇德,本仁率义。
必信若寒暑,无私象天地,感而遂通,百虑一致。
任人之术,各当其器,舍短从长,理难求备,多士总集,众材咸遂,知而必任,任而勿贰。
以天下之目为我鉴,我鉴斯明;以天下之心为我谋,我谋则智。
求贤惟广,辨理惟精,逆耳咈心,必嘉乃诚。
顺旨苟容,亦察其情,斥去奸谀,全固忠贞。
先人立言,为代作程,谔谔者昌,惟惟者倾,系以兴亡,曷云其轻。
承天子人,夫岂不贵?伊昔哲王,夙夜祇畏,驭朽为戒,纳隍在志,神将害盈,天匪假易。
四海为家,夫岂不富?伊昔哲王,勤俭固陋。
土阶罔饰,露台罢构,远奇技淫巧,放珍禽怪兽。
敬之慎之,天命必祐。
欲令必行,顺人之情,欲诚必著,清己之虑;心无亿诈,事必忠恕。
凡将有为,靡不三思,喜怒以节,动静以时,毫厘或差,祸害亦随,慢易於初,悔其曷追。
刑不可长,武不可恃,作威逞力,厉阶斯起。
垂旒蔽聪,黈纟黄塞耳,含弘光大,是以为美。
覆之如天,爱之如子,仁心感人,率土自理。
嗟余寡昧,嗣守不图,寇戎荐兴,德化未孚。
业业兢兢,其敢以愉?俯察物情,上稽典谟。
作斯式言,置于座隅。
其《台衡铭》曰:
天列台星,垂象於人;圣人则天,亦立辅臣。
以翼以佐,为衡为钧,如耳目应心,如股肱运身。
是则同体,孰云非亲?阴阳相推,四序成岁,君臣相得,万邦作乂。
感同风云,应若符契,以道匡救,尽规献替,木必从绳,金其用砺。
帝者之盛,时惟陶唐,乃闻畴咨,仄陋明易攵。
洎乎有虞,二八腾芳。
爰迨伊尹,相于成汤。
载生姜牙,谅彼武王。
道无不行,谋无不臧。
君圣臣贤,运泰时康。
汉高既兴,萧、曹亦彰。
昭烈我祖,膺期而昌,铲灭群凶,砥平四方。
惟卫及英,启辟封疆;曰房曰杜,振理维纲,亦有魏征,忠謇昂昂。
伟兹众才,为国栋梁,荡荡巍巍,邦家有光。
是知道之废兴,系于时主,主之得失,资乎台辅。
经之以文,纬之以武,出为方、邵,入作申、甫。
绝维载张,阙衮斯补,惟德是倚,惟才是求。
才不易知,德亦难周,傅说板筑,夷吾射钩,任之不疑,千载垂休。
体於至公,何鄙何仇?其惟哲王,必赖良弼。
矧予不德,闇於理术,师旅繁起,政刑多失,遘兹艰屯,夙夜祗栗。
翊我戴我,实惟勋贤,内熙庶绩,外总十连,威武载扬,谋猷日宣。
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心同德,扶危持颠。
予嘉尔诚,尔相予理,惟后失道,亦臣之耻。
自昔格言,慎终如始,功载鼎彝,道冠图史。
无俾伊傅,克专厥美。
作鉴勒铭,永代是纪。
寻有诏,命勒石於起义堂西偏,上为题额。
又曰:贞元十二年,上以听政之餘,深思理本,乃著《刑政箴》并序。
序曰:
朕以南面,励精理道,虽及和平之际,未臻玄古之风。
夙夜孜孜,勤求不怠。
夫安人以政,辅政以刑,盖为之立中,非使人从欲也。
是以务兼听以酌群情,择庶官以咨共理,恒勉不足而遏其过。
我欲仁矣,尚逮夫意哉!
然万务是殷,必戒其失,听政之暇,常志所存,聊缀斯文,庶乎自儆。
尔大朴既散,利欲是生,惟辟御时,建极作程。
导以仁政,齐以典刑,惠此下人,致之和平。
立政伊何?必循道德。
详刑伊何?必去烦刻。
不以人从欲,不以枉伤直,故百度惟贞,万物作式。
匪阳不生,匪阴不成,宽则致慢,猛亦取怨,酌于大猷,戒厥偏见,罔咈人志,罔兴人患。
迩言必察,刍荛必询,奉无私之心,以诚其意;广无情之听,思得其真。
喜怒有节,措置有伦,是以令肃如秋,化行如春。
无迩憸人,无信侧言,憸人则败政,侧言乃惑听。
罔攻异端,慎乃出令,知人不易,在观其行。
事实求理,法乃因时。
法非生弊,圣哲不为。
导物类之情,以通其变;相天地之道,咸尽其宜。
教必明於顺,动必虑於违,是以天覆之德,日用不知。
六马并驰,在钩衔策;五音并奏,在理金石。
苟去回邪,可行蛮貊,因人而理,自古不易。
唐尧赭服,夏禹泣辜,以弼于理,冀迁其愚。
宁漏吞舟,岂求噬肤?陷之於过,是曰毒痡。
天监孔明,无臭无声,罔载尔伪,必先尔诚。
蚁壤不防,太山可倾,患生所急,祸起所轻。
故作事谋始,而戒于未形。
予临兆人,道存化育,祇荷玄贶,幸清九服,一夫不获,若履深谷。
思正其源,庶登于朴。
监于往躅,书以自勖。
又曰:杜希全将赴灵州,献《体要》八章,多所规谏。
德宗深纳之,乃著《君臣箴》以赐之。
其词曰:
惟天惠人,惟辟奉天。
从谏则圣,共理惟贤。
皇立有极,骏命不易。
总万机以成务,齐六合之殊致。
一心不能独鉴,一目不能周视,敷求哲人,式序在位。
於戏!君之任臣,必求一德;臣之事君,咸思正直。
何启沃之所宜,亘古今而未得?
良以谠言者逆耳,谗谀者伺侧,故下情未通而上听已惑,俾夫忠贤败於凶慝。
譬彼泾舟,蒸徒楫之;亦有和羹,宰夫膳之。
孰云理国,不自得师?覆车之轨,予其惩而。
高自下升,和由甘受。
惟君无良,亦臣之咎;闻诸辛毗,牵裾魏后;则有禽息,竭忠碎首。
勉思献替,以平可否;勿谓何伤,自微而彰;勿谓何害,积小成大;事有隐而必见,令既出而焉悔?
鼓锺在宫,声闻於外,浩然涉水,朕未有艾。
将贞扆以虚心,期尽忠而纳诲。
在昔稷、契,实匡舜、禹;近兹魏征,佑我文祖。
君臣叶德,混一区宇。
肆予寡昧,获缵丕绪。
臣哉邻哉,尔翼尔辅。
高秋始肃,我武惟扬,辍此禁卫,殿于大邦。
恋阙方甚,嘉言乃昌,是规是谏,金玉其相。
词高理要,入德知方,总彼千虑,备于八章。
宣父有言,起予者商。
殷有盘铭,周有欹器,或诫以词,或警以事。
披图演义,发于尔志,与金镜而高悬,将座右而同置。
人皆有初,鲜慎厥终。
汝其夙夜,明保朕躬。
无曰尔身在外,而尔诚不通,一言之应,千里攸同。
导彼遐俗,达余四聪,华夷仰德,时乃之功。
既往既来,怀贤忡忡,唱予和汝,式示深衷。
又曰:贞元中,上赐群臣会宴于曲江。
上令中使刘希昂宣慰,上赐诗曰: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玄贶,顺时休百工。
岂怀歌锺乐,思与君臣同。
至化在亭肓,相成资始终。
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又曰:张封建来朝觐,还镇,德宗赐诗曰:
牧守寄所重,才贤生为时。
宣风自淮甸,授钺膺藩维。
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
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
报国尔所尚,恤人予是资。
欢宴不尽怀,车马当还期。
穀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
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已知。
又曰:贞元十八年九月,赐宰臣及中书、门下两省官,宴于故马璘池亭,御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以赐群臣,曰:
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
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
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
芳樽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惠给信吾道,保和惟尔同。
推诚致玄化,天下期为公。
分为上、下卷,上自制其目,曰:《前代君臣事迹》。至是以其书写於屏风,列之御座之右。
复遣中使程文幹以书屏六扇至中书宣示宰臣李藩、裴垍,曰:
朕近撰此屏风,常所观览,故令蹔将示卿。
藩等上表称贺。
又曰:文宗尝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柳公权续之曰: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帝嘉之。
又曰:裴度卧疾,文宗遣中使赐度诗曰:
注想待元老,识君恨不早。
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
又曰:文宗开成中驾幸龙首池,观内人赛雨。
自春不雨,上孜孜忧勤,遍礼群望。
至是甘泽屡降,中外感悦。
上赋《喜雨》诗云:
风云喜际会,雷雨遂流滋。
荐弊虚陈礼,动天实精思。
渐侵九夏节,复在三春时。
霡深垂朱阙,飘飖入绿墀。
郊坰既沾足,黍稷有丰期。
百辟同忧乐,万方伫雍熙。
宰臣洎文武百官咸有属和。
《家语》曰:
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语曰: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薰,风至之貌也。)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时,得其时。阜,盛。)
《穆天子传》曰:
丙辰,天子南游於黄室之丘,天子乃休,日中,天子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
(哀,悯也。)
我徂黄竹,员閟寒,帝收九行。(九行,九道也。传曰:经启九道。)
嗟我公侯,百辟冢卿,皇我万民,(皇,正也。)
旦夕忽忘。(恒念也。)
我徂黄竹,员閟寒,帝收九行。
嗟我公侯,百辟冢卿,皇我万民,旦夕勿穷。
有皎者鹆,(鹆,鸟名。音路。)
翩翩其飞。
嗟我公侯,勿则迁居。
乐其寡,(言守一居少乐。)
不如迁土,(居无求安也。)
礼乐其民。(言当以礼乐化其民。)
天子曰:余一人则淫,(淫于游乐。)
不皇万民。
《汉武帝集》曰:
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上甚悼之,乃自为歌诗。
《西京杂记》曰:始元元年,黄鹤下太液池,上为歌曰:
黄鹤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
唼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丑尔嘉祥。
汉武帝《柏梁诗》曰:
日月星辰和四时。
梁王曰:
骖驾驷马从梁来。
于是群臣各赋一句。
魏文帝《典论·自叙》曰:
初平之元,董卓弑主鸩后,荡覆王室。
是时,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
兖、豫之师,战於荥阳,河内之甲,军於孟津。
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百姓死亡,暴骨如莽时。
余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
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
建安十年,始定冀州,犭百獩贡良弓,燕代献名马。
时岁之暮春,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
余又学击剑。
桓灵时,有虎贲王越善斯术,河南史阿得其法於越,余从阿学之甚精。
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邓展共饮,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法,其能空手入白刃。
时酒酣耳热,方食蔗,以蔗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展意不平,求更为之,复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
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授秘术,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
一坐尽欢。
余於它戏弄之事少所喜,唯於弹棋略尽其巧。
少为之赋。
上雅好书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
余是以习《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
魏文帝《芙蓉池诗》曰: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灌溉,佳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已终百年。
魏文帝《游宴诗》曰:
置酒坐飞阁,逍遥临华池。
神飚自远至,左右芙蓉披。
绿竹映清水,秋兰被幽崖。
月出照园中,冠佩相追随。
客从南方来,为我吹参差。
潜鱼犹伏浦,听者未云疲。
高文一何绮,小儒安足为?
萧萧广殿阴,雀声愁北林。
众宾还城邑,何以慰吾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文部-卷八-译文
皇帝亲自制作下:
《唐书》记载:德宗皇帝在中书省的麟德殿举行盛大的宴会,邀请百官一起观看新创作的乐诗。还让皇太子亲自书写序文,展示给百官看,序文说:
我听说天地之间的美德,没有比和谐更伟大的了,万物因此而生长,九种功绩得以依次展开。因此,在春季的第一个月份,我们设定了重要的节日,布施温暖的政令,畅行养育万物的功绩,举行宴会并享受欢乐,顺应时节而举行,这是取法天地交泰的意义。今年正值春天阳光明媚,美好的雪景带来喜庆,君臣共同欢乐,这确实符合我的心意。最近在处理政事之余,我参与比较音律,用丝竹乐器演奏,用诗歌来韵律,象征着中和的形态,创作中和的音乐,教学刚刚完成,现在就展示给大家。于是开辟宽敞的庭院,亲自来到内殿,举行盛大的宴会,向群臣展示,千年来的文化成就,威仪有序,礼节融洽,欢乐充满,心中感到非常高兴。上下之心相通,天地之理得以实现,善行没有尽头,和谐达到了极致。我随便写了一篇诗,来表达我的心情。诗中说:美好的岁月迎来了佳节,万物在仲春时节展现风采;天地已经昭示太平,烟雾笼罩的景色充满了温暖。德行浅薄却承受了天赐的恩惠,音乐完成时想到了治理人民;前庭摆放着钟鼎,宽敞的殿堂邀请了群臣。八卦随意舞动,五音传唱着新的曲调;这难道不是《咸池》的演奏,希望如同《南风》般温暖人心。举行宴会是礼节所重视的,欢乐充满情感必定均匀;同心同德在这里,万国都会亲近。
又记载:贞元六年二月戊辰日,中和节在曲江亭宴请百官,皇帝亲自赋诗赐给他们,诗中说:
东方的春天改变了梅花柳树,万物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中和节按照月令,正与天地长久。沉溺于欢乐难道是你所崇尚的,这美好的时光多么令人喜爱。希望能够完成养育万物的恩德,共同达到四海的安宁。君臣之间永远相随,天地交泰象征着阴阳。
曲江亭的水清澈碧绿,华林中的桃花逐渐散发出芬芳。胜景确实让人欢乐,但也要警惕不要过度沉溺。
贞元六年春季的三月庚子日,百官在曲江亭举行宴会,皇帝亲自赋诗赐给他们,诗中说:
岁月流转,华美的节日即将过去,众花在暮春时节盛开。晴天使得天地晴朗,元巳日的风景清新。按照旧俗举行禊饮,古今都在这个日子里欢乐。
至乐在于和谐,丝竹乐器无需再展示。熏琴可以愉悦心情,姑射山可以使人心灵凝聚。何必一定要沉溺于远方的思念,在曲水边饮酒。
贞元七年秋季七月癸酉日,皇帝亲临章敬寺,赋诗并作序。皇太子在旁侍奉,进献和诗并在墙壁上题字,百官都纷纷和诗,以此作为他们的班次。
之后,京兆尹薛珏请求皇太子书写诗序,刻在石碑上并用金子镶嵌。
贞元九年春季正月庚辰日,皇帝在含元殿接受朝贺,礼毕后,皇帝赋《退朝观军仗归营》的诗给宰臣看,诗中说:
献岁观看元朔,万邦都在朝廷。端坐的官员向群臣行礼,回车检阅军队的忠诚。队伍左右分开行进,旗帜转动,风云涌动。眷顾这些忠诚的军队,嘉奖优秀的士人。顺应时节颁发宴赏,也以此帮助文化的发展。
贞元十年秋季九月戊子日,重阳节宴请赐予百官,为了追赏初九日因雨而中断的宴会,这次才举行宴会。皇帝赋诗赐给百官,诗中说:
雨过天晴,霜气肃穆,天空高远,云日明亮。繁茂的树林已经落叶,寒冷的菊花依然绽放。这个秋天的节日多么美好,再延长一些赏心悦目的时光。池塘和亭台排列着盛大的宴会,丝竹乐器传唱着新的声音。至高的快乐不是外在的奖赏,充满欢乐的情感是内心的真诚。希望加强朝廷和民间的关系,永远保持风化的清正。
德宗从兴元回来后,在宣政殿举行仪式,册封李晟为司徒。皇帝思考李晟的功勋,制作了纪功碑,让皇太子刻在石碑上,立在渭桥边,与天地一样悠久,记载了太多的故事。
又有人说:德宗皇帝因为马燧平定了河中地区,下诏赐给他自己撰写的《宸扆》、《台衡》两篇铭文及其序言,说:‘我每次阅读上古的书籍,以及唐尧虞舜时期,君臣相互得宜,圣贤同时出现,日夜勤勉,讨论至高无上的道理,有时陈述他们的鉴戒,有时用诗歌来讽喻,那些辉煌的典籍,成为百代的楷模,从中可以看出启发和教化的方法,理性和教化的开端,我非常羡慕,但未能达到。最近灵盐节度使杜希全上书献文,提出了很多规劝和建议,我特此作《君臣箴》来回应他的意思。河东等道的副元帅司徒燧坚决请求将这些铭文流传给后人。我认为这些文章既非上乘之作,意义又未完备,留给后代,实在感到惭愧。商汤启发了我,因此我创作了这些文章,希望每天都能自我警醒,也让后代知道我有文武双全治理国家的臣子。’《宸扆铭》说:‘天生百姓,本性纯真。欲望交织,利害纷争。没有君主就会混乱,所以设立君主。广阔的天下,千变万化。眼睛难以看到全部,耳朵难以听到全部。看到和听到的,又未必是真。事情失去了源头,道路遥远难以亲近,掌握了关键,教化就能如神般运行。失去源头是什么?就是没有端正自己。掌握关键是什么?就是能够任用贤人。端正自己的方法,首先要真诚。不要追求欲望,不要承载虚伪,遵循道德,崇尚德行,以仁为本,以义为率。必须像寒暑一样诚信,无私像天地一样,感召就能通达,百种忧虑就能统一。任用贤人的方法,要各尽其才,舍弃短处,发挥长处,道理难以求全,众多贤才齐聚,各种才能都能得到发挥,知道就要任用,任用就要忠诚。以天下人的眼睛为我鉴,我的鉴识就会明亮;以天下人的心为我谋,我的谋略就会明智。寻求贤才要广泛,辨别道理要精细,逆耳之言,必须嘉奖真诚。顺从旨意而苟且,也要察看其情,斥退奸佞,保全忠诚正直。先人的言论,成为一代的规范,直言不讳的人昌盛,唯唯诺诺的人衰败,关系到兴亡,怎能轻视。作为天子的臣子,难道不是一种尊贵?往昔的圣王,日夜敬畏,以腐朽为戒,以危险为志,神明会危害满盈,天不会轻易给予。四海为家,难道不是富有?往昔的圣王,勤俭朴素。土阶不装饰,露台不建造,远离奇技淫巧,放养珍禽异兽。敬重并谨慎,天命必定保佑。欲望必须实现,顺应人的情感,欲望必须真诚,清静自己的心思;心中没有欺诈,事情必须忠诚宽恕。凡是要有所作为,无不经过深思熟虑,喜怒有节制,动静有规律,毫厘之差,灾祸随之而来,轻率于初,后悔何追。刑罚不能滥用,武力不能依赖,滥用威力和力量,恶劣的阶梯就会升起。垂下耳饰遮蔽耳朵,戴上黑帽塞住耳朵,胸怀宽广,光明磊落,因此被认为是美好的。覆盖如天,爱护如子,仁心感化人,全国自然得到治理。唉,我愚昧无知,继承守业没有图谋,敌寇和战乱不断兴起,德化尚未得到人心。兢兢业业,怎敢安逸?低头观察物情,向上稽考典籍。写下这些格言,放在座位旁边。’《台衡铭》说:‘天上的台星排列,向人间垂示形象;圣人效法天,也设立辅佐之臣。以辅佐为翼,以佐助为衡,如同耳目响应心志,如同股肱活动身体。这样就是一体,怎能说不亲?阴阳相互推动,四季形成岁月,君臣相互得宜,万邦得到治理。感应如同风云,响应如同符契,用道义来匡救,尽规献策,树木必须顺应绳墨,金属必须经过磨砺。帝王的盛世,只有唐尧时期,那时听到询问,即使是卑微的人也能明辨是非。到了有虞氏时期,二八佳人芬芳。到了伊尹辅佐成汤,姜太公辅佐武王。道义没有不能实行的,谋略没有不完美的。君圣臣贤,国家运势昌盛,时局安康。汉高祖兴起,萧何、曹参也显赫。昭烈帝我祖,应天而昌盛,铲除群凶,平定四方。只有卫青和霍去病,开拓边疆;房玄龄和杜如晦,振兴法度,也有魏征,忠诚正直。这些人才伟大,是国家栋梁,浩浩荡荡,国家光辉。由此可见,道义的兴衰,取决于君主,君主的得失,依赖于辅佐之臣。用文治来经纬,用武治来纬度,外出是方、邵,内政是申、甫。断绝了维系,张开了缺失,只有依靠德行,追求才能。才能不容易知道,德行也难以全面,傅说筑墙,管夷吾射箭,任用他们而不怀疑,千载流传美名。以至公为本,有什么可鄙,有什么可恨?只有圣明的君主,必须依赖贤良的辅佐。我虽然没有德行,对理术一无所知,军队频繁兴起,政令多失,遭遇艰难,日夜忧虑。辅佐我,依靠我,实在是因为有功勋的贤臣,内部治理业绩繁荣,外部总揽十连,威武扬名,谋略不断展示。长城压境,巨舰渡河,同心同德,扶持危难。我嘉奖你的忠诚,你辅助我治理国家,如果后代失去道义,也是我的耻辱。自古以来就有格言,慎终如始,功绩载入鼎彝,道义成为图史。不要让伊尹和傅说专美,作鉴刻铭,永远记载。’不久又有诏令,命令在起义堂西边刻石,上面为我题写匾额。
又有人说:贞元十二年,我在处理政务之余,深入思考治理的根本,于是撰写了《刑政箴》及其序言。序言说:‘我作为君主,勤勉治理国家,虽然到了和平时期,还没有达到古代的风范。日夜勤勉,不懈怠地寻求。安抚人民依靠政治,辅助政治依靠刑罚,都是为了建立中道,而不是让人随意追求欲望。因此,我努力兼听以考虑众人的意见,选择官员以共同治理,常常勉励自己不足之处,遏制自己的过错。我想仁爱,但还达不到这个意境!然而,万事繁多,必须警惕自己的失误,处理政务的空闲时间,常常思考所存的念头,姑且写下这些文章,希望自我警醒。你们既然失去了纯朴,欲望就产生了,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建立规范。用仁政来引导,用法度来统一,惠及下民,达到和平。建立政治的基础是什么?必须遵循道德。执行刑罚的基础是什么?必须去除繁琐和刻薄。不让人随意追求欲望,不让人因冤枉而伤害正直,所以各种政策都坚定不移,万物成为典范。不是阳光就不会生长,不是阴气就不会形成,宽容就会导致懈怠,严厉也会招致怨恨,要考虑大道理,避免偏见,不要违背人的意愿,不要引起人的忧患。近言必须审察,草野之言必须咨询,保持无私的心,真诚地表达意图;广泛地倾听,思考得到真实。喜怒有节制,安排有秩序,因此命令严肃如秋,教化流行如春。不要亲近奸佞之人,不要听信偏颇之言,奸佞之人会败坏政治,偏颇之言会迷惑视听。不要攻击异端,谨慎发布命令,了解人不容易,在于观察他们的行为。事实求实,法律因时而变。法律不是产生弊端的,圣哲不会这样做。引导万物之情,通晓其变化;观察天地之道,都尽其适宜。教育必须明确顺应,行动必须考虑违背,因此天覆之德,日用而不知。六匹马并驾齐驱,在于控制马勒;五音并奏,在于调谐金石。如果去除邪念,就能行于蛮貊之地,根据人的特点来治理,自古以来就不易。唐尧穿着赤色的衣服,夏禹哭泣罪人,以辅助治理,希望改变他们的愚昧。宁愿遗漏吞舟之鱼,也不追求咬肤之仇。陷入过错,这就是毒害。天意洞察得很清楚,没有气味,没有声音,不要承载虚伪,必须先真诚。蚂蚁的土堆不防备,泰山也会倾覆,祸患产生于紧急,灾祸起于轻微。因此,做事要考虑开始,要警惕于未形成之时。我面对亿万人民,道德存在,教化养育,只承蒙天赐,幸得全国清平,一个人得不到安宁,就像陷入深谷。思考端正源头,希望恢复纯朴。借鉴过去的经验,写下这些来自勉励的话。’
又说:杜希全即将前往灵州,献上《体要》八章,提出了很多规劝。德宗皇帝深深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撰写了《君臣箴》赐给他。其中的词句说:‘上天恩赐人民,君王秉承天意。听从劝谏就是圣明,共同治理需要贤能。皇位有极限,天命不可轻易更改。总揽万机以成就事业,协调天下不同的地方。一个人的心不能独自明察,一只眼睛不能全面观察,所以要寻求贤人,安排他们担任职位。唉!君王任命臣子,一定要寻求有德之人;臣子侍奉君王,都应该保持正直。什么才是有益的教诲,贯穿古今却始终没有找到?正是因为正直的言论听起来刺耳,谄媚之词却在旁边窃窃私语,所以下情不能上达,而上面的听者已经被迷惑,导致忠诚贤良之人败给了邪恶之人。就像那泾河上的船,靠众人划桨;也有调和的美食,由厨师烹饪。谁说治理国家不需要良师?翻车的教训,我要以此为戒。从高处向下看,和谐是从甘甜中得到的。如果君王不贤良,也是臣子的过错;从辛毗那里听说,拉住魏后衣襟;就像禽息,竭尽忠诚,碎首而死。勉励思考进言和劝谏,以平定可否;不要说无伤大雅,从细微之处开始就会变得明显;不要说无害,积少成多;事情有隐秘的终将显现,命令已经发出,怎能后悔?宫中的钟鼓声响起,声音传到了外面,浩浩荡荡地涉水,我从未有尽头。将保持贞洁的宝座,以虚心接受忠言。在古代,后稷、契确实辅佐了舜、禹;近一点的魏征,辅助了我的文祖。君臣相合,统一了天下。我这样愚昧无知,继承了伟大的事业。臣子如同邻居,你们要保护我,辅助我。高秋开始变得凉爽,我的武力得以发扬,停止了守卫,在大国中设立殿宇。对朝廷的思念非常深厚,美好的言论才得以繁荣,这些规劝和忠告,如同金玉一般珍贵。言辞高远,道理深刻,总括了千条计策,包含在八章之中。孔子曾经说过,启发我的人是商汤。商朝有盘铭,周朝有欹器,有的用言语告诫,有的用事情警示。展开画卷,发挥你的志向,与金镜一样高悬,将座右铭一同放置。人都有开始,很少能谨慎地走到最后。你要日夜警惕,保护我的身体。不要说你在外面,你的忠诚无法传达,一句话的回应,千里之外都能感受到。引导那遥远的习俗,使我的四耳都能听到,华夷都仰慕德行,这是你的功劳。过去和现在,都怀念贤能,唱和你的声音,表达了深深的情感。
又说:贞元年间,皇帝在曲江赐宴群臣。皇帝命令中使刘希昂宣慰,皇帝赐诗说:‘节日清晨天气晴朗,四郊烟雾消散。天空清澈,白露洁净,菊花散发出黄金般的色彩。我德行浅薄,承蒙天赐的恩惠,顺应时令,让百工休息。哪里有怀揣着钟鼓之乐,想要与君臣共享。至高无上的教化在于亭台楼阁,相互成就,始终如一。不知道康衢之歌,只希望年年丰收。’
又说:张封建前来朝见,返回镇守,德宗皇帝赐诗说:‘牧守寄托着重要的责任,才华横溢的人是时代的产物。宣风从淮甸开始,授给你兵符,作为藩镇的保护。入朝觐见,表达了我对你的思念,站在殿前安慰你的归来。忠诚藏于心中,感激你陈情的词句。报国是你的追求,关心人民是我的责任。欢宴不尽怀,车马即将返回。谷雨即将到来,春天行动还不算晚。不要因为千里之遥,就说无人了解你。’
又说:贞元十八年九月,皇帝赐给宰相和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在故马璘池亭设宴,皇帝亲自创作了《丰年多庆九日示怀》诗赐给群臣,诗中说:‘清爽的气息肃穆着时令,早晨穿上衣服听到北方的鸿雁。重阳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准备了物品,欣喜地期待丰收。清澈的晚潭色彩,芬芳的新菊花丛。美酒满溢在街道上,繁复的乐声在空中凝聚。给予信任,相信我的道路,保持和谐,与你同在。推诚布公,追求最高尚的教化,天下都期望你成为公道之人。’
又说:宪宗皇帝认为天下太平无事,留心于《典》、《坟》等书,每次阅读前代兴亡得失之事,都会反复思考。他又阅读了贞观、开元实录,看到太宗撰写的《金镜书》和《帝范》上下篇,以及玄宗撰写的《开元训诫》,想要继承前人的足迹,于是选取了《尚书》、《春秋后传》、《史记》、班固的《汉书》、《三国志》、《晋书》、《晏子春秋》、《吴越春秋》、《新序》、《说苑》等书中君臣行事可以作为借鉴的地方,汇编成十四篇:一曰《君臣道可合》,二曰《辨邪正》,三曰《戒权倖》,四曰《戒微行》,五曰《任贤臣》,六曰《纳忠谏》,七曰《慎征伐》,八曰《慎刑法》,九曰《去奢泰》,十曰《崇节俭》,十一曰《奖忠直》,十二曰《修德政》,十三曰《谏畋猎》,十四曰《录勋贤》。分为上、下卷,上卷由皇帝自己制定目录,称为《前代君臣事迹》。到这时,他把这些书写在屏风上,放在御座之右。又派遣中使程文幹带着六扇书屏到中书省宣示宰相李藩、裴垍,说:‘我最近撰写了这个屏风,经常观看,所以特意拿给你们看看。’藩等上表祝贺。
又说:文宗皇帝曾在夏日与学士联句,皇帝说:‘人们都苦于炎热,我却喜欢夏日的长久。’柳公权接着说:‘和煦的风从南方吹来,殿阁中弥漫着微凉。’皇帝对此表示赞赏。
又说:裴度卧病在床,文宗皇帝派遣中使赐给裴度诗说:‘一直期待着元老,认识你却恨没有早点。我家支柱已经衰落,忧虑起来就像孔丘祈祷一样。’
又说:文宗皇帝开成年间,驾临龙首池,观看宫女赛雨。从春天就没有下雨,皇帝非常忧虑,遍访各方。到了这时,甘霖连连,中外都感到喜悦。皇帝赋诗《喜雨》说:‘风云相会,雷雨滋润。献上祈祷,感动了上天。渐渐进入夏季,再次在三春之时。细雨从朱红色的宫阙中落下,飘飘洒洒地进入绿色的庭院。郊外已经足够湿润,黍稷有丰收的期望。百官同感忧虑和喜悦,万方都期待着安宁和乐。’宰相以及文武百官都有和诗。
《家语》说:从前,舜弹奏五弦琴,创作了《南风》这首诗,其中的词句说:‘南风轻轻吹拂啊,可以消除我百姓的怨气啊;(薰,风至之貌也。)南风适时吹拂啊,可以增加我百姓的财富啊。(时,得其时。阜,盛。)’
《穆天子传》说:丙辰年,天子南游至黄室之丘,天子在那里休息,中午时分,天子北风大雪,有冻僵的人,天子创作了三章诗来表达对百姓的哀悯:(哀,悯也。)‘我行至黄竹,严寒,帝收九行。(九行,九道也。传曰:经启九道。)唉!我的公侯,百官家卿,我的人民,(皇,正也。)日夜不忘。(恒念也。)我行至黄竹,严寒,帝收九行。唉!我的公侯,不要迁移居住。享受那少有的,(言守一居少乐。)不如迁移土地,(居无求安也。)用礼乐教化百姓。(言当以礼乐化其民。)天子说:我一人过于享乐,(淫于游乐。)不关心万民。’
《汉武帝集》说:奉车子侯突然生病,一天就去世了,皇帝非常悲痛,于是自己创作了歌诗。
《西京杂记》记载:始元元年,黄鹤鸟落在太液池边,它唱道:‘黄鹤飞翔啊降临建章宫,羽毛飘动啊行走摇摇晃晃,金子做的衣服啊菊花做的裙子。啄食荷叶和荇菜,出没于芦苇丛中;自己觉得本领有限,却对这吉祥景象感到欢喜。’
汉武帝的《柏梁诗》写道:‘日月星辰和四季。’梁王接着说:‘我驾着四匹马拉的车从梁国来。’于是群臣各自吟诗一句。
魏文帝在《典论·自叙》中说:初平年间,董卓杀害了皇帝和他的皇后,颠覆了王室。那时,家家都渴望混乱,人人自危。名门望族、富家豪族,纷纷聚集,远道而来。兖州和豫州的军队在荥阳作战,河内的士兵驻扎在孟津。董卓于是迁都长安,而山东的豪族连接了郡国,中等势力控制了城邑,小势力聚集在田间小路上,百姓死亡,尸骨如山。我那时五岁,因为世道混乱,父亲教我学射箭,六岁就学会了射箭;又教我骑马,八岁就能骑马射箭了。因此从小就喜欢弓箭,至今未减。建安十年,冀州平定,百兽献上好弓,燕代献上名马。那时正是暮春,弓箭干燥,手温软,草浅兽肥,我和族兄的儿子丹在邺西整天打猎,手拿弓箭猎到了九只獐鹿,三十只野鸡和兔子。我还学习了击剑。桓帝和灵帝时期,有名叫王越的虎贲(勇士)擅长击剑,河南的史阿从他那里学到了剑术,我从史阿那里学得非常精通。曾经和刘勋将军、邓展将军一起喝酒,听说邓展擅长使用手臂,通晓五种兵器,能够空手入白刃。当时酒喝得正酣,正吃着甘蔗,我用甘蔗当剑,在殿下比试了几招,三下打中了他的手臂,周围的人大笑。邓展心中不平,要求再比一次,我又准确地打中了他的额头,在座的人都惊讶地看着,我回到座位上,笑着说:‘从前阳庆让淳于意放弃旧方,传授秘术,我也希望邓将军放弃旧技,学习新的技艺。’全座的人都笑了。我对其他游戏很少感兴趣,只对弹棋略有所研究,并为此写过诗。皇帝非常喜欢书籍,即使在军旅中,也手不释卷。他常常从容不迫地检查工作,常说人小时候好学,心思专一,长大后容易健忘,只有我和袁伯业能够勤奋学习。因此我学习了《诗经》、《论语》,长大后又学习了五经、四部经典、《史记》、《汉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无不全部阅读。
魏文帝的《芙蓉池诗》写道:乘坐辇车夜游,逍遥地在西园散步。两条渠道相互灌溉,美丽的树木环绕着通川。低垂的树枝拂过车盖,高大的枝条触摸着苍天。惊风扶助车轮,飞鸟在我面前飞翔。红霞与明月相映,明亮的星星从云层中升起。上天垂下光辉,五彩斑斓多么鲜艳。寿命不是像松树和乔树那样长,谁能成为神仙?畅游使我心旷神怡,保持健康直到百年。
魏文帝的《游宴诗》写道:在飞阁上设宴饮酒,逍遥地站在华池边。神风从远处吹来,左右的芙蓉花随风飘动。绿色的竹子在清水中倒影,秋兰覆盖着幽静的山崖。月亮升起照亮了园中,宾客们相互追随。客人从南方来,为我吹奏着参差(一种乐器)。潜藏的鱼儿还停留在池塘中,听者并未感到疲倦。高深的文采多么华丽,浅薄的小儒怎能与之相比?空旷的大殿中,鸟儿的叫声使北林显得愁闷。宾客们纷纷返回城邑,用什么来安慰我的心情?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文部-卷八-注解
德宗:德宗李适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
中书麟德殿:中书省的麟德殿,是唐朝的中央政府机构之一,负责处理国家政务。
百僚:指朝廷中的官员,泛指众多的官员。
皇太子:指皇帝的儿子,未来的继承人。
和:和谐,指事物之间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九功:指古代的九种功绩,即农功、工功、商功、政功、文功、武功、教功、德功、礼功。
中春:指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令节:指重要的节日。
交泰:指天地相交,阴阳和谐,象征国家太平盛世。
华载阳:指春天阳光明媚,万物生长的景象。
嘉雪:指好雪,指雪景美丽。
玄贶:指天赐的恩惠,吉祥之事。
丝竹:指弦乐器和竹制乐器,泛指音乐。
歌诗:歌诗是指作诗并歌唱。
八卦:指《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代表天地间的各种现象。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种音阶,是古代音乐的基础。
咸池:指古代的一种乐舞,象征和平。
南风:南风是指南方的风,这里比喻良好的政治风气。
中和节:指农历二月初二,古代的一种节日,寓意和谐。
曲江亭:指位于长安城曲江池边的亭子,是古代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
贞元六年:唐德宗贞元六年,即公元790年。
章敬寺:位于长安城内的一座寺庙。
含元殿:唐朝皇宫中的大殿,皇帝在此举行大典。
司徒:古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宰相。
兴元:唐德宗时期的一个年号,即公元780年至785年。
宣政殿:唐朝皇宫中的大殿,皇帝在此处理政务。
册拜:皇帝册封和拜授官职的仪式。
纪功碑:记载功绩的碑文。
渭桥:位于长安城渭河上的桥梁,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
马燧:唐朝将领,因平定河中地区的叛乱有功。
宸扆:古代帝王宫殿的正门,这里指皇帝的宫殿。
台衡:古代官员的职位,这里指辅助皇帝的官员。
唐、虞之际:指唐尧和虞舜时期,古代传说中的圣贤君主。
君臣相得:指君主和臣子之间相处融洽。
圣贤同时:指在同一时期出现了多位圣贤。
日夕孜孜:形容勤奋不懈。
讲论至道:讨论最高的道理。
鉴戒:借鉴和警戒。
讽以咏歌:用诗歌的形式进行讽喻。
典谟:古代经典文献。
百代之式:百代相传的典范。
启沃之道:启发和教化的方法。
理化之端:理性和道德的开始。
灵盐节度: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域,负责盐业的管理。
杜希全:唐朝官员,曾任灵盐节度使。
河东等道副元帅:唐朝的军事职位,负责多个道(行政区域)的军事事务。
司徒燧:即马燧,担任过司徒和副元帅的职位。
勒:刻石立碑。
垂诸来裔:流传给后代。
起予者商:启发我思考的人。
朝夕自儆:时刻自我警惕。
文武殿邦之臣:文治武功的朝臣。
烝人:百姓。
元淳:纯朴。
嗜欲交驰:各种欲望交织。
利害纠纷:利益和损害相互纠缠。
九域茫茫:广阔无垠的国土。
万情云云:各种情感纷繁复杂。
目不备睹:眼睛难以全部看到。
耳难遍闻:耳朵难以全部听到。
睹之闻之:看到和听到。
矧又非真:何况也不是真实的。
事失其源:事情失去了源头。
道远莫亲:道路遥远,难以亲近。
理得其要:理解了事物的关键。
化行如神:教化如同神明一样有效。
任人:用人。
器:才能。
舍短从长:放弃短处,发挥长处。
理难求备:道理难以全面。
多士总集:众多有才能的人聚集。
众材咸遂:各种才能都得到发挥。
知而必任:了解并且一定要任用。
任而勿贰:任用之后不要有二心。
以天下之目为我鉴:以天下人的眼睛作为我的镜子。
我鉴斯明:我的镜子因此明亮。
以天下之心为我谋:以天下人的心作为我的谋略。
我谋则智:我的谋略因此明智。
求贤惟广:寻求贤才要广泛。
辨理惟精:辨别道理要精细。
逆耳咈心:逆耳之言,让人不悦。
必嘉乃诚:一定要赞赏真诚。
顺旨苟容:顺从旨意,苟且偷生。
斥去奸谀:罢免奸佞。
全固忠贞:保全忠诚。
先人立言:前人留下的言论。
为代作程:作为后世的规范。
谔谔者昌:直言不讳的人昌盛。
惟惟者倾:阿谀奉承的人衰败。
系以兴亡: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伊昔哲王:古代的圣明君主。
夙夜祇畏:日夜敬畏。
驭朽为戒:驾驭腐朽的东西作为警戒。
纳隍在志:胸怀宽广。
神将害盈:神明会降罪于骄傲自满的人。
天匪假易:天意不会轻易改变。
四海为家:天下为家。
陶唐: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即唐尧。
畴咨:咨询。
仄陋明易攵:出身贫贱但明白事理。
有虞: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即虞舜。
二八腾芳:指虞舜的两位贤臣,即咎繇和伯益。
伊尹:商汤的大臣,以贤能著称。
成汤:商朝的建立者。
生姜牙:周武王的大臣,姜子牙。
武王:周武王,周朝的建立者。
汉高:汉高祖刘邦。
萧、曹:汉高祖刘邦的大臣萧何和曹参。
昭烈: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
膺期而昌:应时而兴。
铲灭群凶:消灭叛乱势力。
砥平四方:稳定天下。
卫及英:卫青和霍去病,西汉的名将。
启辟封疆:开拓疆土。
曰房曰杜:房玄龄和杜如晦,唐朝的著名宰相。
振理维纲:振兴治理,维护纲纪。
亦有魏征:还有魏征,唐朝的著名宰相,以直谏著称。
忠謇昂昂:忠诚正直,气势昂扬。
伟兹众才:这些有才能的人。
为国栋梁:国家的栋梁。
荡荡巍巍:伟大而庄严。
邦家有光:国家有光彩。
道之废兴:道德的衰落和兴盛。
系于时主:取决于君主。
主之得失:君主的得失。
资乎台辅:依赖于辅佐之臣。
经之以文:用文治来治理。
纬之以武:用武治来维护。
出为方、邵:外出担任方镇和邵州的官员。
入作申、甫:在内担任申州和甫州的官员。
绝维载张:断绝维系,张弛有度。
阙衮斯补:弥补缺失。
惟德是倚:依靠德行。
惟才是求:寻求才能。
傅说板筑:傅说是商汤的大臣,擅长建筑。
夷吾射钩:管夷吾(管仲)射中带钩,指其箭术高超。
任之不疑:任用他们而不怀疑。
千载垂休:千载流芳。
体於至公:体现至公至正。
何鄙何仇:为什么有偏见和仇恨?
师旅繁起:军队频繁出征。
政刑多失:政治和刑法多有失误。
遘兹艰屯:遭遇艰难困苦。
夙夜祗栗:日夜忧惧。
翊我戴我:辅佐我,支持我。
实惟勋贤:确实是功勋卓著的贤臣。
内熙庶绩:在内治理各种事务。
外总十连:在外统领十个州。
威武载扬:威武的名声传播。
谋猷日宣:谋略日益彰显。
长城压境:长城作为边境的屏障。
巨舰济川:大船航行于江河。
同心同德:同心同德。
扶危持颠:扶持危难和颠沛流离的人。
予嘉尔诚:我赞赏你的诚意。
尔相予理:你辅佐我治理国家。
惟后失道:如果君主失去正道。
亦臣之耻:也是我的耻辱。
自昔格言:自古以来的格言。
慎终如始:慎始慎终。
功载鼎彝:功绩载入史册。
道冠图史:道德冠绝史册。
无俾伊傅:不要让伊尹和傅说专美。
作鉴勒铭:刻石立碑作为鉴戒。
永代是纪:永远作为记录。
刑政箴:关于刑法和政治的箴言。
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而坐,象征君权。
励精理道:勉励自己精心治理国家。
玄古之风:远古时代的风度。
务兼听以酌群情:广泛听取意见,权衡各种情况。
择庶官以咨共理:挑选官员共同治理国家。
恒勉不足而遏其过:经常勉励自己,防止自己的不足。
大朴:纯朴的本性。
辟御时:统治时代。
建极作程:建立最高准则和规范。
导以仁政:用仁政引导。
齐以典刑:用法典来统一。
惠此下人:恩惠给予百姓。
致之和平:达到和平。
立政伊何:立政的标准是什么?
必循道德:必须遵循道德。
详刑伊何:详细执行刑法的方法是什么?
必去烦刻:必须去除繁琐和苛刻。
不以人从欲:不让人随心所欲。
不以枉伤直:不让人冤枉正直的人。
故百度惟贞:因此各种制度都是纯洁的。
万物作式:万物作为榜样。
匪阳不生:没有阳光就不会生长。
匪阴不成:没有阴凉就不会成熟。
宽则致慢:过于宽松会导致懈怠。
猛亦取怨:过于严厉也会招致怨恨。
酌于大猷:权衡于大道理。
戒厥偏见:警惕自己的偏见。
罔咈人志:不要违背人的意愿。
罔兴人患:不要引起人的忧患。
迩言必察:对近臣的话必须审察。
刍荛必询:对草野之人的话也要询问。
奉无私之心:以无私的心态。
以诚其意:以真诚的态度。
广无情之听:广泛听取无情的意见。
思得其真:思考得到真实的情况。
令肃如秋:命令严明如同秋天。
化行如春:教化如同春天。
憸人:奸佞之人。
侧言:谗言。
攻异端:攻击异端。
慎乃出令:谨慎地发布命令。
知人不易:了解人不容易。
在观其行:在于观察他们的行为。
事实求理:根据事实寻求真理。
法乃因时:法律因时而变。
圣哲不为:圣哲的人不会做出。
导物类之情:引导万物的情感。
以通其变:以通达其变化。
相天地之道:观察天地之道。
咸尽其宜:都尽其适宜。
教必明於顺:教育必须明白顺应之道。
动必虑於违:行动必须考虑违背之道。
是以天覆之德:因此像天一样覆盖的德行。
日用不知:每天都在使用却不知道。
六马并驰:六匹马一起奔跑。
在钩衔策:在马嚼子和马鞭的控制下。
五音并奏:五种声音一起演奏。
在理金石:在调整金石乐器。
苟去回邪:如果去掉邪僻。
可行蛮貊:就可以行于边远之地。
因人而理:根据人的情况来治理。
自古不易:自古以来不容易。
唐尧赭服:唐尧穿红衣服。
夏禹泣辜:夏禹因罪而哭泣。
以弼于理:以辅助于治理。
冀迁其愚:希望改变他们的愚昧。
宁漏吞舟:宁愿漏网之鱼。
岂求噬肤:也不追求小利。
陷之於过:陷入错误。
是曰毒痡:这就是毒害。
天监孔明:天意是明察秋毫的。
无臭无声:没有声音和气味。
罔载尔伪:不要掩盖你的真实。
必先尔诚:一定要先展现你的真诚。
蚁壤不防:蚂蚁的土堆不防。
太山可倾:泰山可以倾覆。
患生所急:祸患生于急躁。
祸起所轻:灾祸起于轻视。
作事谋始:做事要考虑开始。
而戒于未形:并且警惕于未发生之前。
临兆人:面对亿万百姓。
道存化育:道德存在于教化和养育之中。
祇荷玄贶:承受天赐的恩赐。
幸清九服:有幸使九州清明。
一夫不获:一个百姓没有得到幸福。
若履深谷:就像走在深谷中。
思正其源:思考如何正本清源。
庶登于朴:希望达到纯朴的境界。
监于往躅:以过去的经验为鉴。
书以自勖:写下这些来自勉励自己。
灵州:灵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是唐代西北边疆的重要军事重镇。
体要:《体要》是杜希全献给德宗李适的八篇策论,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规谏:规谏是指对上级或君主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纠正其错误或不足。
君臣箴:《君臣箴》是德宗李适为了奖励杜希全的忠诚和智慧而作的箴言。
辟:辟在这里指的是君主,即皇帝。
骏命:骏命是指君主的命令,比喻君主的权威。
万机:万机是指皇帝日常处理的各种政务。
六合:六合是指天地四方,泛指天下。
敷求:敷求是指广泛寻求。
哲人:哲人是指有智慧的人。
式序:式序是指安排、排序。
於戏:於戏是古汉语中的感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哎呀”或“唉呀”。
谠言:谠言是指正直的言论。
谗谀:谗谀是指诽谤和谄媚。
泾舟:泾舟是指泾河上的船只,这里比喻国家。
和羹:和羹是指调和的羹汤,这里比喻国家政策。
宰夫:宰夫是指负责烹饪的官员。
贞元:贞元是唐朝德宗李适的年号,时间为公元785年至805年。
曲江:曲江是唐代长安城内的一处名胜,常用于举行宴会。
中使:中使是指皇帝派往各地的使者。
会宴:会宴是指聚集宴会。
淮甸:淮甸是指淮河流域的平原地区。
穀雨:穀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季播种的时节。
典坟:典坟是指古代的典籍和坟墓,这里指古代文化。
贞观:贞观是唐朝太宗李世民的年号,时间为公元627年至649年。
开元:开元是唐朝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时间为公元713年至741年。
金镜书:《金镜书》是唐朝太宗李世民所著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帝范:《帝范》是唐朝太宗李世民所著的一部关于帝王之道的书籍。
玄宗:玄宗是唐朝玄宗李隆基的庙号。
开元训诫:《开元训诫》是唐朝玄宗李隆基所著的一部政治教诲书。
尚书:《尚书》是古代中国的一部重要经典,记载了周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
春秋后传:《春秋后传》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历史著作。
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国志:《三国志》是晋代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晋书:《晋书》是唐代史学家房玄龄等所著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古代中国的一部记载晏子言行的书籍。
吴越春秋:《吴越春秋》是古代中国的一部记载吴越两国历史的书籍。
新序:《新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杂家著作。
说苑:《说苑》是古代中国的一部杂家著作。
龟镜:龟镜是指可以作为借鉴的准则。
屏风:屏风是指古代室内装饰的一种家具,常用于遮挡视线。
中书:中书是指中书省,是唐代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之一。
门下:门下是指门下省,是唐代中央政府的行政机构之一。
李藩:李藩是唐代的一位官员。
裴垍:裴垍是唐代的一位官员。
宣父:宣父是对孔子的尊称。
商:商在这里指的是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
盘铭:盘铭是指商汤在祭祀时所用青铜盘上的铭文。
欹器:欹器是指古代的一种酒器,其倾斜时会自动倒酒,用以警示人们饮酒要适量。
披图演义:披图演义是指根据图卷进行演绎。
遐俗:遐俗是指边远的地方。
四聪:四聪是指四方之声,即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
华夷:华夷是指中原汉族和周边的少数民族。
雍熙:雍熙是指和谐、繁荣的景象。
家语:《家语》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儒家经典。
愠:愠是指愤怒、不满。
阜:阜是指使丰富、兴盛。
黄室之丘:黄室之丘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
员閟:员閟是指寒冷。
公侯:公侯是指古代的贵族。
冢卿:冢卿是指古代的高级官员。
皇:皇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正。
鹆:鹆是一种鸟。
迁居:迁居是指搬家。
淫:淫在这里是指过度。
奉车子侯:奉车子侯是指汉代的一位官员。
暴病:暴病是指突然得病。
黄鹤:黄鹤指的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也常用来比喻隐逸的高人。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黄鹤是仙人乘坐的仙禽,象征着高洁和超脱。
太液池:太液池是古代长安城中的著名园林之一,是汉武帝时期的皇家园林,后来成为帝王的游乐场所。
建章:建章宫是汉武帝在长安城内建造的宫殿,是皇家宫殿之一,象征着皇权的威严。
羽:这里指鸟的羽毛,比喻人的风度或仪态。
金为衣兮菊为裳:这里用金和菊来比喻高贵和纯洁,金衣代表尊贵,菊裳代表清雅。
唼喋荷荇:唼喋是形容水草摇曳的声音,荷荇指荷花和荇菜,都是水生植物,常用来比喻清雅的环境。
蒹葭:蒹葭是一种水草,常用来比喻遥远或难以达到的地方。
菲薄:菲薄指微薄,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才能或成就不足。
嘉祥:嘉祥指美好的征兆或吉祥之事。
日月星辰和四时:这里用日月星辰和四时来象征天地间的和谐与秩序。
骖驾驷马从梁来:骖驾指驾驭四匹马的车,驷马指四匹马,这里用来形容梁王的威仪和尊贵。
董卓:董卓是东汉末年的权臣,以残暴著称,弑杀汉献帝,导致汉朝末年的大乱。
弑主鸩后:弑主指杀害君主,鸩后指用毒酒杀害皇后。
荡覆王室:荡覆指彻底摧毁,王室指皇族。
飘扬云会:飘扬指飘荡不定,云会指聚集的人。
兖、豫之师:兖、豫是古代的地理区域,这里的师指军队。
荥阳:荥阳是古代的一个城池,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
河内:河内是古代的一个地理区域,这里指河内地区的军队。
孟津:孟津是古代的一个渡口,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
大驾:大驾指皇帝的车队,这里指皇帝的迁移。
山东:山东指黄河以东的地区,这里指远离长安的东部地区。
连郡国:连郡国指连成一片的郡和国,这里指较大的地区。
婴城邑:婴城邑指包围城邑,这里指较小的地区。
阡陌:阡陌指田间小路,这里指农村。
暴骨如莽时:暴骨如莽时指战争导致的尸体遍布,景象凄惨。
射:射指射箭,这里指学习射箭的技能。
骑马:骑马指骑在马上,这里指学习骑马和骑射的技能。
弓马:弓马指弓箭和马匹,这里指骑射的技能。
典论:典论是魏文帝曹丕的一部论文集,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文学、政治和哲学的论述。
自叙:自叙指自己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思想。
初平之元:初平是东汉末年一个年号,这里指初平年间的事件。
百獩:百獩是古代的一种猎犬,这里指优秀的猎犬。
名马:名马指有名的马匹,这里指优秀的马匹。
暮春:暮春指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这里指春季狩猎的好时机。
獐鹿:獐鹿指獐子和鹿,都是狩猎的对象。
雉兔:雉兔指野鸡和兔子,都是狩猎的对象。
击剑:击剑指练习剑术,这里指学习剑术的技能。
虎贲:虎贲是古代的一种禁卫军,这里指勇士。
五兵法:五兵法指五种兵器的使用方法,这里指各种武器的技巧。
空手入白刃:空手入白刃指空手进入敌人的白刃之中,形容武艺高强。
酒酣耳热:酒酣耳热指酒喝得畅快,脸上泛红。
蔗:蔗指甘蔗,这里指用甘蔗作为杖。
阳庆:阳庆是古代的一位医生,淳于意是他的学生,这里指传授医术的师傅。
故方:故方指旧有的方子,这里指旧有的方法或技巧。
秘术:秘术指秘传的技艺或方法。
要道:要道指重要的道理或方法。
弹棋:弹棋是一种古代的棋类游戏,这里指弹棋的技巧。
雅好:雅好指非常喜爱。
定省:定省指定期向长辈请安。
五经: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是古代儒家经典。
四部:四部指《经》、《史》、《子》、《集》,是古代图书分类法中的四大类。
《史》、《汉》:《史》、《汉》指《史记》和《汉书》,是古代的两部重要史书。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指战国时期各种学派,这里泛指各种学术思想。
靡不毕览:靡不毕览指无不阅读,形容阅读广泛。
芙蓉池:芙蓉池是古代的一个园林,这里指园林中的池塘。
逍遥:逍遥指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华池:华池指美丽的池塘。
神飚:神飚指神速的风,这里指风势强烈。
丹霞:丹霞指红色的云霞,这里指美丽的自然景象。
华星:华星指明亮的星星,这里指天空中的星星。
松乔:松乔指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子乔,这里指长寿的人。
神仙:神仙指长生不老的人,这里指追求长生的人。
遨游:遨游指漫游,这里指自由自在地游玩。
飞阁:飞阁指高耸的楼阁,这里指建筑。
芙蓉:芙蓉指荷花,这里指池塘中的荷花。
绿竹:绿竹指绿色的竹子,这里指竹子。
秋兰:秋兰指秋天的兰花,这里指兰花。
幽崖:幽崖指幽静的山崖,这里指山崖。
冠佩:冠佩指官帽和官服,这里指官员。
参差:参差指长短不一,这里指音乐乐器。
浦:浦指水边,这里指水塘。
高文:高文指高深的文学,这里指优美的文章。
小儒:小儒指知识浅薄的人,这里指不懂得欣赏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太平御览-文部-卷八-评注
《西京杂记》中所述黄鹤下太液池的情景,充满了神秘与浪漫色彩。‘黄鹤飞兮下建章’一句,描绘了黄鹤翱翔天际,翩翩下降至建章宫的壮丽画面,‘羽肃肃兮行跄跄’则生动地表现了黄鹤轻盈的步伐。‘金为衣兮菊为裳’以金菊为比,展现了黄鹤非凡的仙姿。‘唼喋荷荇,出入蒹葭’描绘了太液池中荷花与芦苇摇曳生姿,与黄鹤相映成趣。‘自顾菲薄,丑尔嘉祥’则表达了诗人对黄鹤降临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汉武帝的《柏梁诗》‘日月星辰和四时’简洁明了,体现了汉武帝对宇宙秩序的敬畏和对时间规律的认知。梁王以‘骖驾驷马从梁来’回应,既展现了梁王的尊贵身份,又体现了其豪迈的气概。群臣各赋一句,形成了对汉武帝的颂扬,体现了汉代皇家气派与儒家文化的融合。
魏文帝《典论·自叙》中,‘初平之元,董卓弑主鸩后,荡覆王室’一句,描绘了汉末乱世的开端,‘家家思乱,人人自危’则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反映了乱世中人们寻求庇护的心态。‘余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展现了魏文帝在乱世中成长的坚韧与勇敢。‘少好弓马,于今不衰’则表现了他对武艺的热爱与执着。
‘建安十年,始定冀州,犭百獩贡良弓,燕代献名马’一句,描绘了魏文帝统一冀州的盛况,以及各地对中央政权的臣服。‘时岁之暮春,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獐鹿九,雉兔三十’则展现了魏文帝的狩猎生活,以及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余又学击剑’一句,表明了他对武艺的全面追求。
‘桓灵时,有虎贲王越善斯术,河南史阿得其法於越,余从阿学之甚精’一句,描绘了魏文帝对武艺的深入研究,以及他对武术的热爱。‘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邓展共饮,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法,其能空手入白刃’则展现了魏文帝在武艺上的高超技艺。‘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授秘术,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句,则体现了魏文帝对武艺的尊重与传承。
‘余於它戏弄之事少所喜,唯於弹棋略尽其巧’一句,表现了魏文帝对弹棋的热爱,以及他在休闲娱乐方面的追求。‘上雅好书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则展现了魏文帝对学问的重视,以及他在军旅生活中的文化修养。‘余是以习《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一句,则表现了魏文帝博学多才的一面。
魏文帝《芙蓉池诗》‘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一句,描绘了他在夜游西园的逍遥自在。‘双渠相灌溉,佳木绕通川’则展现了西园的美丽景色。‘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一句,则描绘了夜空中美丽的星空。
《游宴诗》‘置酒坐飞阁,逍遥临华池’一句,描绘了宴会的场景,‘神飚自远至,左右芙蓉披’则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欢乐。‘绿竹映清水,秋兰被幽崖’一句,则描绘了宴会场所的美丽景色。‘月出照园中,冠佩相追随’一句,则表现了宴会的氛围。‘客从南方来,为我吹参差’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欢迎与热情。‘潜鱼犹伏浦,听者未云疲’一句,则描绘了宴会的宁静与和谐。‘高文一何绮,小儒安足为?萧萧广殿阴,雀声愁北林’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与自信。‘众宾还城邑,何以慰吾心’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思念。